创新的洞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1 17:18:05

点击下载

作者:虎嗅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创新的洞见

创新的洞见试读:

内容提要

作为领先的科技创新媒体及交流平台,虎嗅网365天不停歇地在追踪趋势、讨论方法与得失。它发布的文章的角度与深度,令这个平台独特。

这本书是从它过去一年近万篇文章中精心选择出来的代表作品,它们成功超越了时间施加在新闻上的速朽效应。希望读者能从这些看似零星散落的篇章里感知创新的去处、未来的风口。

编辑手札

商业、科技、未来轰然而至,你需要的是带着好奇心、别致的视角、见识和趣味去观察它。这些刚好本书中都有。蔡钰 / 虎嗅联合创始人

2015年是我在虎嗅工作的第一个完整的年份,工作中结识了非常多的作者朋友,我想特意介绍其中的一位:人造天堂,江湖人称“天叔”。有同事评价其曰“语言上下翻飞、指东打西,引用来源广泛得令人发指,动漫、电影、历史、文学,安排无不妥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虎嗅网上搜索“一发地图炮”……王子中 / 虎嗅编辑

入虎嗅将近一年,“水平一般,能力有限”。虽然靠做内容养自己糊口,但仍在热闹之中学习门道。虎嗅的作者们在我看来就是一批会看门道的人。鲁茜瑶 / 虎嗅编辑

在虎嗅最大的乐趣大概是可以大尺度地张扬个性和文采。除此之外的一个乐趣则在于每天看着虎嗅作者文笔翻飞,最喜欢的是伯通和阑夕,从容不迫中偶带金戈铁马。周超臣 / 虎嗅编辑

虎嗅每天收到各行各业的作者投来上百篇文章,而最终的通过率只在5%左右,这本书更是优中择优,是对热门行业的复盘。很难断言未来一两年,互联网影响最大的行业会是什么,你不要指望得到确定的答案,但或许你能从这些文章里感受到某些思维方式以及对未来不停息的焦虑,不知你会如何,但这对我来说就够了,不枉无数概念、符号、泡沫这么热闹地起伏一回又一回。李清乐 / 虎嗅编辑

与作者的交流仅限于网上。有时候会好奇,他有怎样的经历会写出这样的文章。也会羡慕那些能一针见血、点明要害的作者。入职虎嗅4个月,错过它2015年的大半年,希望这本书能弥补上。吴倩男 / 虎嗅编辑

你怎么知道,互联网死了23%才只是开始;你怎么知道,动漫和二次元是两个东西;你怎么知道,BAT是更好的“接盘侠”;你怎么知道,“共享经济”并不只会出现在出租车业和酒店业;你怎么知道,互联网金融是风口还是悬崖;你怎么知道,你不在了,手机还在,微信还在。你怎么知道。看这本书就会知道。华思雨 / 虎嗅运营

我记得《人物》有一篇文章说知乎的周源是“文火熬汤”,其实虎嗅何尝不是。过去这几年,作者们像工蜂一样给虎嗅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内容,有深扒、有分析、有点评,甚至还包括《现代化十六讲》这样看似和商业科技无关的内容。在我看来,虎嗅最大的优点在于自由,自由包括两个方面,内容生产上的自由,以及从信息到人的自由,说解放思想有些夸张,但启蒙心智、开阔视野则毫不为过。马伟民 / 虎嗅编辑

致素未谋面的你:

你和我#或许只是我#最大的问题在于

读书太少而想太多、见识太少而鸡汤喝太多、视角太窄而心太宽

为此,我有一个还不错的建议

2015,关于商业科技和未来视角……

那些你不该错过的细节沉淀,可以来这翻翻。

还想说的是

我们在招人

明年的序你来写

猴不猴啊……周栋 / 虎嗅运营

作为一枚在虎嗅待了两年的新人,学习当是常态,而本书中不少作者被我尊为老师,他们每或以视角之新奇、见解之深刻、笔触之辛辣打动我,叫好之余又感叹一下差距,亦算鞭策。王立娴 / 虎嗅编辑“精选”二字似乎代表着干货、方法论甚至创业成功学。但我认为在虎嗅文章里,更可贵的是遇见“为什么?”“这不对!”以及“还有呢?”这背后是质疑、否定和求索——这些推动创新的原动力。虎嗅最近有些招黑,也有人说虎嗅戾气重,但正是作者的惴惴不安、嬉笑怒骂和脑洞大开逼人们去思考。你开始了,就没法停下……罗砚 / 虎嗅编辑

互联网金融与互联网农村,一个高贵冷艳,一个无比接地气,究竟谁会掌握2016年的下一个风口?还有哪些从没爆发过的能量,会在某个不知名的领域发出巨响?张依依 / 虎嗅运营

2015年,我在虎嗅的第一年。开始渐渐习惯在自己所工作的平台上看见以往似乎遥远的意见领袖、网络红人们说学笑骂,也开始渐渐沉淀,试图碰触那些词汇的巧妙组合背后深刻的洞见。这一年,和过去的每一年一样,风云变幻,或许多年以后想起来亦平淡无奇,但当你再读起这些对于“变化”的思考,你会突然懂得2015年里潜伏的深意。曾欢 / 虎嗅编辑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割裂。这种不均等,体现在财富分配上,更体现在教育上。尤其是,体现在信息的获取和掌控上。如果说人类经历过公民平权运动,那么21世纪,我们将面对的是一场捍卫公民隐私权的斗争。科技的飞速进步,改变了商业的形态,也改变了政府管理国家的手段。科技成了一部分人“统治”另一部分人的办法。捍卫公民隐私权的议题,从来没有如此严重地摆在我们面前。在虎嗅,我们关注最前沿的技术趋势,我们也同样关注因技术发展而带来的更加重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现阶段或许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但是必将在未来愈加凸显。韩昭 / 虎嗅编辑

某位虎嗅读者讲过,30岁之后,思维结构逐渐固化,再看文章,不求体系完备,但求观点新奇,甚至最好能刺痛自己,逼自己从舒适区挪出来透透气。在我看来,评论尸和伯通的文章就有此等妙用。当然,还有我最喜欢的人造天堂,别错过。姚坤 / 虎嗅编辑

好文章要做到四点。一是让当事企业无话可说。他们都是行业专家,但面对有理有据的点评甚至批评,心中不爽也不便发作。二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很少有文章能够成为经典,但至少要做到一两年后回过头来看不会被“打脸”。做不到这一点的文章对读者的价值不大。三是有“景深”,被描述的事件发生在今天,但写作者心里要知道昨天、前天并将必要的信息传递给读者。四是不能被“机器人”替代。虎嗅这本精选集里的文章即是如此的好文章。李彤 / 虎嗅编辑

我借他的笔,你借我的眼睛。作者与编辑每日如农民般翻拣耕耘,存着希望“手作出更多价值而不是垃圾”的侥幸。至于这侥幸有几分成真,评判者是你。向在虎嗅平台上辛苦劳作365天、7×24小时无间断写作与编辑的人们鞠躬,感谢!李岷 / 虎嗅创始人第一部分从零到一说创业

2015年,中国创投走了一圈“小一轮”,从年初的万马奔腾,到下半年的资本寒冬。短短几个月间,创业者们在大势之中如同坐过山车经历大起大落。

我们从趋势、经验的维度挑选出虎嗅在2015年与创业相关的精华文章 。不要嫌干货太干哟!

趋势。BAT是中国创业者在可见未来仍回避不了的主旋律。作者毛琳通过文章《事态从“BAT抄你怎么办”变成——“BAT不投你怎么办?!”》论证:资本寒冬下,BAT是最好的接盘侠。你大可看看是否认同。

经验。这里不打包鸡汤,只有经验外卖。不如听听这些看似成功的创业者,曾经犯过哪些错,跌过哪些坑。我们精选了两篇文章,它们来自虎嗅两次活动中请到的几位创业者,文章分享了他们自己亲自犯过的错,更加发人深省,总有一款适合你。事态从“BAT抄你怎么办”变成——“BAT不投你怎么办?!”本文作者毛琳,原文发表于2015年10月22日

金秋十月。对中国互联网来说,当下同样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10月中,已经发生了多起改变互联网细分行业,甚至是改变整个互联网格局的事件,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

10月8日,美团大众点评合并成为新美大,再次把腾讯和阿里拉到了O2O的同一条船上(上次是滴滴快的合并),估值170亿美金,成立12年的大众点评卖身给了成立5年的美团,两家亏损的公司抱团减少价格战;

10月12日,58到家在卖给腾讯后,又以3亿美金再度卖了股份给阿里巴巴,估值10亿;

10月15日,神州专车与e代驾正式合作,品牌及产品共享,对抗同样巨额亏损的滴滴;

10月16日,阿里巴巴以45亿美元现金收购优酷土豆为主体的合一集团;

10月17日,腾讯牵手京东推“品商”平台,这被认为是年亏损8亿美元的京东再一次向腾讯靠近,腾讯再一次成功地渗透进了京东;

2015年上半年互联网也发生了非常多的并购,阿里5.9亿投资魅族;烧钱的滴滴快的合并,在专车领域把腾讯和阿里两个死对头拉到了同一条船上;上半年亏损7930万美元的58同城并购了赶集;OTA行业唯一盈利的携程并购了持续亏损的艺龙......

在这一系列的并购/投资里,行业不同,并购大小不同,但有两点相似:

1.盈利的并购亏损的,估值高的并购估值低的

高估值(市场份额高)的并购低估值(市场份额低)的是行业的基本规则,毕竟高估值企业前景可期,为了取得更大的份额和止损避免价格战,VC也乐于推动。而盈利企业并购亏损企业也是新崛起的一个趋势。互联网公司在VC的吹捧下信奉以亏损换市场,以价格求用户,本身盈利的企业就屈指可数,他们的竞争力是靠价格补贴成长起来的同行所无法比肩的。众多盈利型公司纷纷借助并购来打压新模式消灭竞争,或投资团队补充新鲜血液,或迅速获得细分市场的份额。

2.BAT成为VC后的另一个并购主角

BAT就像孙海英广告说的一样,怎么哪都有你?在2015年中,BAT再度怒刷了存在感:阿里巴巴参与10余起近40亿美元投资;腾讯仅Q2就参与了10起投资事件,涉及领域涵盖了文娱、本地生活、医疗健康和汽车;百度也不含糊。一时间并购成为了BAT的“军备竞赛”,多样的产业布局和财务投资让人目不暇接,形成了VC投资之外的另一番风景。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就急转直下,最直观的表现是连百度、阿里、腾讯都停止了招聘,只出不进。二级市场不断下挫和美股中概股的低迷,上市窗口关闭带来了一级市场的恐慌,寒冬应声而至。资本寒冬席卷整个创投领域,泡沫最多的互联网行业首当其冲。据投中研究院的数据,中国互联网行业2015年Q2融资额仅为Q1的一半,与此同时创业投资基金的募资也出现了下滑。据清科研究报告指出:2015年7月中外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新募集资本量38.86亿美元,与6月79.96亿美元募资规模相比下降51.4%,与2014年同期的47.05亿美元募资规模相比下降17.4%。寒冬到了,互联网的格局也将带来巨大的变化。BAT2015年投资布局 @毛琳Michael整理投资方时间被投资方投资金额paytm2015年1月5.75亿美元2015年2月魅族5.9亿美元2015年3月光线传媒约4亿美元2015年4月优酷土豆12.2亿美元2015年5月全峰快递数亿元2015年6月粤科软件8.3亿元阿里巴巴2015年6月micromax7亿美元2015年6月财新传媒12亿元2015年7月魅力惠未知snapdeal2015年8月2亿美元2015年8月苏宁283亿元2015年9月点我吧3亿元2015年10月优酷土豆45亿美元2015年1月饿了么3.5亿美元腾讯2015年1月易题库数千万元13亿美元(合投)2015年2月易车网2015年4月微影时代1.05亿美元(合投)2015年4月Scanadu0.35亿美元(合投)Glu Mobile2015年4月1.26亿美元2015年5月创宇6亿元2015年5月欢网科技5000万元2015年6月马斯葛7.507港元(合投)2015年6月疯狂老师2000万美元2015年7月同程旅游2亿美元2015年2月神奇工厂1亿美元2015年2月沪江网1亿美元2015年3月优信二手车1.7亿美元2015年4月客如云6600万美元2015年4月51用车未知2015年4月天天用车未知2015年5月Taboo la数百万美元百度2015年6月糯米200亿元2015年6月华视互联0.7亿元2015年6月16wifi1亿元2015年6月最美控股1.6亿港元2015年7月e袋洗1亿美元2015年7月百姓网未知2015年7月Uber未知2015年10月我买网2亿美元未来属于正现金流公司

正现金流公司拥有自我造血能力,能持续地发展自我,获得更多的机会,占得一席之地。

1.盈利才是王道,具备正现金流(自我造血能力)的公司才能占领市场

在互联网原住民眼里,从实业转入互联网的人有一个通病,那就是过于保守,过于注重正向现金流导致企业发展速度受限,而愿意烧钱补贴的公司可以以价格优势迅速抢占市场,占领用户心智,获得更多资本的青睐,当然,中途耗死竞争对手就更好了。实际上以利润换市场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会陷入不烧钱数据下降,烧钱又难以为继的两难,甚至不得不为了烧钱而损害未来的利益。VC是一帖“大麻”,保准爽到你停不下来了,这不,易到用车在烧钱难以为继后不得不10月20日宣布7亿美金流血融资乐视。

具备自我造血能力的公司才能扛过资本寒冬。资本就是苍蝇,哪里有腥味就出现在哪里,没有腥味的地方他们从来不会出没。资本是最吝啬的,不要指望资本能雪中送炭,在资本寒冬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只能靠企业自己活过来。在资本寒冬活下来的只有三类公司:

具备自我造血能力可以自我增长的公司,比如2000年纳斯达克指数暴跌后找到sp盈利模式的3大门户,期间死掉的公司你可能都记不住名字;

寒冬前已经储备了一定余粮的公司,比如本次寒冬的58到家,比如阿里巴巴就是凭借着2007年底在港交所上市募集的17亿美金才度过了2008年的金融风暴;

不得已降低估值壮士断腕的公司,比如京东,在2008年雷曼倒闭一度无钱可融,启动B轮融资后估值从1.6亿美元下降至6000万美元,导致给京东做了四五次过桥贷款的今日资本心里也慌了;乐淘网2011年第四轮融资乐淘的估值只有8000万美元,但2010年同期乐淘的估值为2.5亿美元。

毫无疑问,第一种是最良性的发展方式,而第三种能流血融资已经非常幸运,大多的公司根本没能挺过来!以烧钱最多的O2O领域为例,2014年拿到A轮投资的企业高达846家,而拿到B轮的企业数量骤降至225家,C轮寥寥无几。C轮融资像一面陡峭的悬崖,很多企业面临逃不掉的“C轮死”。资金链断裂后企业只能被活活饿死,如果有正向现金流,很多企业都可以熬过来。

2.盈利能力是企业良好运营能力的背书

在同等条件下,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越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盈利能力是企业内功的佐证,这是纯靠烧钱所烧不出来的。同样的,在需要以利润换市场的大规模投入阶段,拥有盈利能力和盈利经历的公司更能让资本放心,因为你烧钱烧得更有效率,烧得更有性价比,这是企业在资本催熟下脱颖而出的不二法宝。否则只会变成没有了资本,企业会迅速萎缩,进而死亡。所以,VC的追捧不是让你花钱,而是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率地花钱。

3.盈利能力可以让企业不受桎梏地拓展新战略

古语说得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一个成年人日日为填饱肚子忙活,那就不要指望未来能有多大的空间。企业也是一样,当受制于资金支持随时可能断炊时,企业唯一能做的只有活下来,而不是过更好。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当当网,除了2014财年,上市一直处于亏损,2015年上半年更是亏损8140万元,受制于资金,成立16年的当当仍然不得已龟缩在图书领域,连Q1的拓展熟悉阅读的新业务都被PR包装为放弃盈利激进拓展,殊不知李国庆一直看不起的京东,其市值已是自己的67倍有余。

4.VC逐利的本质带来骨子里的短视和与企业的天然冲突

VC的资金来源是有时间限制的,长则八至十年,短则三至五年,到期就需要进行资金清算,这是VC最主要的利润来源。VC利润来源的机制决定了他们的投资期限必然是中短期的。因此,资本最希望做的就是尽可能快地催熟企业,进而拉升估值快速找到新的接盘侠脱手。在特定时期VC可以让企业催熟、早产,甚至也不排除考虑杀鸡取卵。

但创业者一般都希望基业长青,打造百年老店,持续地做大做好企业。所以VC和企业是有天然的诉求冲突的。VC为了达到快速催熟的目的,也有非常多的手段,比如对赌。

对赌协议的作用是保护VC约束创业者,以KPI的方式强行建立创业者与VC目标一致的中短期激励机制,促使创业者关注对赌期的利润成长,忽视长远的计划。对赌协议有可能让创业者牺牲未来的发展机会,实现短期收益,甚至也不得不为了达到对赌期目标损害企业的根基,站在企业角度看,不见得是好事。所以,我的朋友悦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CEO储峰在融资选择时宁愿要香港的实业资本,也不愿意要著名VC的投资,要知道VC给的价格更吸引人。

因为对赌而成功的公司不在少数,蒙牛业绩增长远远超出了与摩根士丹利的对赌协议的预定的盈利目标,获得了550%的投资回报率,蒙牛高管也获得了价值数十亿元的股票。但更多的对赌以企业失例告终。中华英才网因与Monster对赌上市失败,不得不贱卖,当时操盘的徐新全部撤出;俏江南也因与鼎辉对赌上市失败而失去了控制权;永乐与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对赌,永乐最终输掉控制权,被国美收购。为什么说BAT是更好的“接盘侠”

腾讯和阿里巴巴都有1800亿美元市值,百度500亿市值,年营收分别为238亿、234亿和131亿元,都是妥妥的超级现金流公司。作为国内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BAT一举一动都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曾经创业者绕不过的问题是BAT抄袭你怎么办?现在绕不过的问题是BAT不投你怎么办?BAT站队到底怎么选?当然,笔者这里说的BAT并不局限于BAT,还包括与BAT一样具有极高现金流、较高估值的少数健康互联网公司。

1.马太效应让BAT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BAT因为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正因为十余年的资本和企业运营积累,BAT无论在人与信息、人与商品、人与人的关系都牢不可破。互联网行业本身就是高度垄断化的行业,老二非死不可,BAT相较于新兴公司则拥有更多可能性,资源和人才的富集又加剧了这一态势。马太效应在互联网的表现尤为突出,因为行业的产品形态变化实在太快了,中国互联网从1997年发现到现在不到20年,但整体产业调整已过了五波,这是传统行业所不能想象的。所以IBM、cocacola、宝马能够长盛不衰,但互联网产业也不过诞生了BAT,有可能与BAT平起平坐的X仍然还在成长期。

从Web1.0发展到2015年前,整个互联网仍然是流量形态,只要能聚集到足够的流量就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三大门户是这样,网络游戏也是这样,BAT是这样。无论互联网形态怎么发展,BAT的新产品尝试很容易获得海量的用户,这也是为什么新产品担心BAT抄你你怎么办的症结所在。所以博纳总裁于冬语才出惊人,预言电影公司未来都将给BAT打工。

2.BAT需要通过并购拓宽护城河,加固企业核心优势

随着互联网+和互联网思维的兴起,服务和细分客群变得更加重要。注重让用户获得更好的服务(比如由此诞生的社群,罗辑思维估值13.2亿元),注重细分客群的公司(比如主打特卖的唯品会,主打海淘的小红书)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一家公司的自身资源无法兼顾到方方面面,单纯靠“抄袭”来复制对手成功已经成为越来越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BAT大举以并购的方式入股企业。

就在过去几年里,BAT通过大量的并购进入了金融、娱乐、出行、医疗、教育、本地生活、O2O等多个领域。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前30名未上市创业公司,80%背后有BAT的身影,但BAT的资本足迹却并不仅限于此,三家巨头共投资了30家已上市公司和几百家未上市公司,这一个侧面暗示了BAT的布局之广。

3.BAT比VC更容易与企业乘坐一条船,而不是短视

BAT本身是从企业做起,对企业发展阶段有自己的想法和目的,这是BAT投资与VC投资最大的不同。BAT投资无外乎四种:1.现有业务互补;2.新兴业务布局;3.财务投资;4.抹杀创新,消除竞争。通过拍拍的失败、有啊的失败、来往的失败,BAT认识到有些事情是自己做不了,花时间花钱也做不了的,所以未来创业者不必再回答如果BAT抄你你怎么办的问题,只需要做好产品即可,无论是哪种投资动因,BAT对企业发展的干涉和短时间内的目标监管都比VC要宽松得多。BAT投资者没有VC的账期限制,对纯粹财务投资的兴趣也弱于业务互补,所以愿意用长远的发展换取短时的收益。但无论是哪种对创业者而言都多了一种退出渠道和发展的新方向。

4.BAT是最好的“接盘侠”

VC的退出渠道实在太有限了,我们熟知的优酷土豆、滴滴快的、美团点评无一不是在并购双方共同VC的斡旋下达成的,缺少共同投资者,并购也是无源之水。另一种方式是熬到IPO,但IPO受政策性影响太强,很容易出现窗口关闭或流血上市。

而对于BAT而言情况就不同了,因为BAT本身的企业特性,创业者多了一种选择,不仅可以被BAT增持,甚至在贴合产品的情况下可能被BAT全资收购,获得发展的第二春。比如1月24日,百度宣布收购人人所持的全部糯米网股份,6月更斥资200亿继续投资;2月10日,阿里巴巴11亿美元现金收购高德余下的72%的股份,加码旗下地图业务;2月19日腾讯买下大众点评20%股份消息最终尘埃落定,目标直指本地生活化服务升级。毫无疑问,BAT阵营对垒O2O的决心已显,而节奏也在不断加快。

5.BAT的资源优势是创业企业缺乏的

BAT对企业提供最大的支持不是资金,而是人和资源。BAT每家都拥有自己最为独特和无法复制的资源优势,腾讯有微信、QQ;阿里有淘宝等购物数据;百度有搜索数据,BAT都是巨大的流量入口,若接入创业公司带来的流量价值将是巨大的,京东接入微信,微博共享阿里购物数据,去哪儿接入百度知心计划,都为他们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BAT还是海量的数据源,BAT最终都会走向开放,但开放给谁,将那些信息孤岛连接起来的决策权掌握在BAT手中,通过投资的方式接入BAT的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潮水褪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当外部资金断裂时才知道究竟谁能活下来。无论是谁,一定不会是持续亏损的创业者,于刚因1号店因的持续亏损黯然离开;周航带领亏损的易到用车不得不失去控制权,大众点评与美团各自傲倨一方却不得不走向合并......

上市是创业者的目标,但亏损态势下即使上市又怎样?古永锵带领盈利无望的优酷一路估价下跌,最后不得不委身阿里;持续亏损的最大网上书店当当仍然偏安一隅;电商第一股的麦考林苟延残喘;搜狐门户价值为0......再对比保持盈利的BAT、网易、360、陌陌的市值......

互联网只有BAT,及正现金流公司。非盈利型公司要么成为BAT的盘中餐,要么悄无声息地死去,无论是寒冬还是春天!

扫二维码分享本篇文章 最好的成功学:5位创业者用8分钟#讲出最痛的教训2015年虎嗅F&M创新节上“后悔药”环节里,5位创业者反思自己创业经历,本文为其演讲整理。YES想要 蔡虎——“我是最早一批看到O2O风口的,却执迷概念,没发现需求还没起来”

今天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走过的挫折道路。我之前算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在百度负责过百度联盟、电子商务等。我的第一次创业和在座的大多数人不一样,40岁那年创业做爱乐活,当然这个并不完全是我的公司,控股方还是百度。坦率地说,2012年一年下来并没有达到期望,但爱乐活在市场上赚足了眼球,我们是最早一批看到O2O风口的人,也是最早确立了现在流行模式的那批公司。

但是2012年底我们做深度探讨的时候,我们决定进行资本方面的重组。这件事情对我们来说,有钱、有人,财大气粗的,也是最早做的,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决定,我们自己可以看到犯了三个错误:

第一,重量没重质。创业的开始我觉得最大的风险就是自己钱多、人多。因为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自然心里想把事儿做多,没有在一个事情上做到极致。

第二,跟随市场声音。由于这个事情比较早期,所以当产品刚出来的时候,遇到市场上很多不同的声音,有赞扬声、挑战声,等等。在这样的杂音中间,创始人或者是创业团队,很容易缺少定性,跟着市场走。

第三,用户习惯尚未被培养。痴迷于自己相信的未来,但是没有很深入地看,在那个时间点用户的需求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没有及时地去做调整。

那么第二次就是去年开始,我尝试更多移动电商、社会化电商领域多做事情。两次创业过程,有三件事情是值得跟大家分享的:

最基本创业的初始点还是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包含了三层意思,就是什么是用户的需求,谁是你的用户,以及怎么满足。除此之外,也是结合爱乐活的经验,有三点。

第一点,团队极其重要。在这儿讲,大家不是很稀奇,但是如果一开始当你有这么多钱的时候,自然会组建豪华的团队,所以当时爱乐活的团队真的是非常豪华,现在看来真的有足够多的经验和成功背景的人,也许不适合从0到1的创业。

第二点,时机。2011年移动互联网还没有真正起来,2012年移动互联网真正起来的时候,最早一波是娱乐化的商潮,还没有到所谓O2O商业化。所以2012年我们做O2O还是太早。

第三点,产品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在一个点上找准用户的需求,把自己的产品满足用户,其实0到1的过程永远都没有结束,不需要推广,做任何事情是没有用的。融360 刘曹峰——“我曾经对内心相信的东西,不够坚定”

融360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犯过特别大的错误,但是中、小的错误很多,今天总结为一点。我发现,我们犯的错误都是来自于对你内心里面相信的东西,是否有足够的坚定、坚持以及决心,还是说会过于犹豫,会迫于压力和利益,最后选择了妥协。

我认为创业本来就是一场赌注,很多的评论家和分析者在你身边不停地发出各种声音,告诉你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回过头看,原来的同事们现在做出了成绩的,很多都不是一开始分析得最有道理的,而是坚定地走下去的。

我们有个业务已经做了一年了,但是始终不行,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后来无意之间在业界聊的时候,看到了广东一家公司,竟然能比我们做得好很多,挖出来很多我们没想到的点,把这个事儿做成了。后来我一看,原来人家把身家性命都赌在这一件事情,人家的投入是我的3到5倍,融360虽然看起来700号,人很多,但是在这个业务上面投入的人力和决心没有人家大,他成功了,他做起来了,我们没有。

第二点,信仰。其实没有利益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谈信仰。但是置身利益之中,有时对信仰就不是那么坚定。最近我让我们的公司增加了1/3的人,但是财务上非常糟糕,直到过去两个月数据才改观。当有些利益唾手可得时,这是不是打开天窗的钥匙?可能不是。

举一个京东的例子,刘强东做电商送货速度快这一点,在用户心里面值多少钱?可能不值几个钱。但是做了这个决定可能使公司的管理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可能从1万人公司变成10万人的,可能由一个赚钱的公司变成亏损的公司,这个时候,我相信刘强东心里面是有信仰的。

还有一个是做与做好。我认为创业时,你比别人牛,把别人干掉,不在于你的人多、聪明、背景多大,我认为是在于在一个点投入了数倍的精力、资源,组成了一条主线把你带向成功。最近,我要求招一线的技术人员,这些人的年薪要接近100万。公司各种人跳出来,问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多,会有很多方面的阻力。这个时候,你能否在你内心深处坚定相信,有足够的决心投入下去。

最后,要抗得住压力、跟随自己的内心,首先得说服自己,是否信这个东西,只有信了才能有足够的决心。春水堂 蔺德刚——“我浪费了三年做线下情趣用品连锁店”

春水堂于2002年12月22号创立,是最早的线上的垂直电商之一,算一代半互联网的电商。同时期的互联网产品有淘宝(2003年5月份创立)、易趣、当当、8848等。春水堂当时很不幸,从支付到配送,到信用、推广渠道,电商环境都还不是太好。但2005年中国有另一个商业模式非常的火热,叫特许经营,我就去拥抱了一个热潮就是连锁。从2005年底开始定好战略,2006年做筹备招募团队,2007年开始正式对外招加盟商,2008年底,春水堂在中国一共有100多个加盟店。

加盟会遇到一个困境,就是管不住,因为中国人很聪明,在契约精神上有一些欠缺,导致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加盟商,也管不住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加盟商。中国几乎所有的加盟体系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中国有两种典型加盟:一种是盟主是骗子,包装一个项目,核心商业模式是赚取加盟费,从来没有想把生意做长久;另外一种就是像我这样,盟主是非常靠谱的,下面的加盟商体系管不住,加盟商太聪明。所以2008年底我们决定把加盟事情停掉,2009年就专门给加盟商“擦屁股”。

我们是第一代电商,但是我们用了4年的时间绕在加盟的事情上,错失了第一波互联网融资(2008、2009年)的热潮。就是说我们看一个事情,用一年时间看做取舍、用三年时间看做取舍,和用五年时间看做取舍,你的选择是完全不一样的。商业里面有一个词是核心竞争力,这个通常需要用三五年时间打造。

就像现在的股市,不要因为4000点去进入,也不要因为2000点放弃。而是去想,我要做什么事情,给自己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去打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而不要迷惑于当下资本冷、资本热、或者是股市高和低。不跟团 大龙宽——“创始人太过自信,往往就会自己坑了自己”

说坑是最恐怖的事情,哪个企业愿意一丝不挂让你随便看?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愿意,所以我的投资人说最好不要,但是我还是坚持。我是第三次创业,第一次创业是1997年,做的全是政府项目,第二次创业做出境游批发商,我已经做到全国最大的澳洲游供应商。2010年,我觉得行业会有问题,我们未来一定会发生一次变化,是什么?互联网。不懂,跳进去!火有多热自己烧,水有多热自己试,我们就办了一个B2C的网站。

到这儿的特别想跟大家沟通是,问自己为什么要创业?2010年跳入互联网,做B2C的时候,我真的没有想好这个问题,我需要把穿好的衣服一件一件脱出来。严格意义上我是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我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在传统企业拥有资源的状态下,认为互联网是工具,我有产品,你们OTA都是从我这儿拿货,我直接把给你的价托底卖就好了。我就是这样的想法,但就是没想明白,用户是什么,到底怎么做?投入了一大批钱,最后项目就关了。我重要的问题就是自己造了自己的妄念。

后来,我们在深度的研究后,发现我们要做C2B的定制化和买手级产品,从市场的需求方出发,去做差异化。前面,OTA已经有那么多的搭建,不好逾越了,传统的这块做成这个样子。必须找一个区隔市场,未来三五年会大爆发。

第三次创业时,我们特别清晰地认知一点,创始人不能什么都干。我就犯过这个错,我自己当产品经理什么都不懂,觉得这就是用户体验,找90后聊吧,发现自己做的东西拿出来不是那么一回事。在创业的过程里面,真真正正的关键、真真正正的坑就是创始人。创始人成为了企业和团队的天花板,这项目必死。怎么让创始人不成为天花板?就是开放的心态。

所以我们只做一件事,只为了旅行的愉悦而努力。旅游行业在整个社会的信任度大家都知道,这个行业能不能有好的靠谱的产品?我们有一个做了15年日本的产品经理,拍案而起说:“我终于可以做一个我妈能参加的项目了。我终于可以凭着我自己的想法和良心做一次旅游的产品。”当然,这不是泛指现在的旅游产品没有良心,这只是我们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

我们找到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方向,它跟钱没关系,就是我们要干的事儿,一个创业团队里找到这样的感觉特别重要,我自己想想都起鸡皮疙瘩。

对于我警示自己的话也拿出来分享,就是:自我觉察,自我感知,觉察自己的情绪,觉察自己的做法,感觉对方的感受,知道自己哪做得不好,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

所以砸开壳迎接世界,这就是我的想法。铁血网 蒋磊——“创业公司不要把产品线铺太宽,欲速则不达”

论坛里的朋友都叫我蒋校长,还在清华读书时,2001年创办铁血网,一冲动生了个孩子,一养就是15年。创业的过程总是崎岖,直到2008年我才找到社区电商的新模式,把内容生产和商品销售打通,铁血也就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那几年赚了不少钱,我买了车也买了房,第一辆车是奔驰,车展刚刚发布就买了,进口,顶配。这车是第一个装备日间行车灯的,白天很远都能看到我。那时就我一个人大白天点着大灯,在别人看傻瓜的眼光中,加速、变道,亮瞎氪金狗眼。#这不是得瑟是什么#

那个时候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经常想除了军事以外,还能做点什么,更快地把规模做大。

我们发现,幽默笑话可以吸引很多人气,于是捧腹网诞生了。铁血的团队还是很有战斗力的,2012年,我们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捧腹网的访问量达到了铁血的水平,每天几百万的UV,而做到同一水平的访问量,铁血用了10年,捧腹只用了不到两年。

初步的成功进一步刺激了我的野心。我就想很简单,我们多做几个这样的网站就OK了。于是很快从追两只兔子,变成了追很多只兔子,钓鱼之家、骑行之家、网页游戏开发,新的项目不断的启动。

结果,我们没有等到期盼中的全面成功,我们遭遇了铁血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2013年仅仅一年时间,我们就亏损了2000万。

为什么?其实一个企业里面最宝贵的资源就是CEO的时间。当你对一个项目给予最够的关注的时候,背后调动了整个公司的资源,当这个项目有资源的时候,就很容易突破和成功。但是你有这么多项目的时候,你的资源分散到每个项目中,每个项目都吃不饱,像我们手上有一把刀,不用刀刃,可能连一块豆腐都切不动。

痛定思痛,我们决定把所有的跟军事无关的业务都剥离、拆分,即使是赚钱的。为了弥补这2000万的亏损去募集资金,把所有的房子抵押了,拿去银行贷款。但是还不够,最后把太太陪嫁的房子也抵押了,可以说赌上了全部的身家,一旦失败就一无所有。

聚焦的力量是巨大的,仅仅一年时间就从亏损2000万,重新回到了盈利的状态。所以说这个世界上后悔药还是有的,早吃早好!也因为聚焦军事,我们发现军事这个市场比我们想象大得多,我们聚焦军事以后发现手上居然有6000个军事小说的IP,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雪豹》、《渗透》、《二炮手》,他们的影视改编权,都是从铁血买的,今年上半年热播的电影《大黑马》、《战狼》票房超过5个亿,编剧也是铁血的。聚焦军事以后,我们在今年拿到了首个军方的订单,军方15式防护裤的标准,都是我们参与制订的。这意味着每年可能都会有几千万的订单,我们现在把眼光投向海外,志在打造世界一流的战术服装品牌。

我们在移动端有一些落后,聚焦“军事”以后,我们开始运营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我们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把每天加粉每天100,变成了每天几千。怎么做到的?我们把加粉这个事情做成一个战略任务,找一个项目经理,给他跨部门调动资源的权利,把加粉这个部门级的任务提升到公司级的任务。像这样的战略任务,我们控制在不超过10个,每个月会从几十个潜在的机会中挑选出最有价值的10个战略任务,聚焦再聚焦。

很多时候我们希望求快,资本总是贪婪的,总是希望你快一点,再快一点,但是我们想做一个强大的品牌,其实反而慢一点好。我们过早地把产品线铺得太宽,让大家对品牌意识变得模糊,可能是欲速则不达。我想创业者能够保持着自己的初心,能够真正地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做出来,就挺好。(感谢YES想要蔡虎、融360刘曹峰、春水堂蔺德刚、不跟团大龙宽、铁血网蒋磊对本书的贡献。)白鸦三次创业的反思:公司遇到问题,怎么走都是对的,吵架就死了本文摘编自有赞微商城(原口袋通)创始人白鸦在虎嗅举办的创业线下活动上的演讲,发表于2015年4月18日。再也不会有草根第一次创业就成功的故事了

有赞是我的第三次创业经历。第一次创业是跟我的大学学生会主席,当时想做一个个人的空间,让每个个人空间可以连起来,那会儿不知道就是Facebook的概念。当时做了三个月后资金链断了,我们几个人一共就筹了几十万现金,也没有融资渠道。那个时候我们犯了很严重的几个错误。

第一,资金链断了之后,我们俩的意见就产生分歧了。当时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是,我们竟然用了各50%的股份在做合伙人的事情,以后创业要么我说了算,要么有一个人一定说了算,绝不能大家你好、我好,这是一个蠢到极点的错误。

第二,公司遇见问题的时候,走哪条路也许都是对的,问题是大家在吵架,不选就死了。

第三,世界上不会再有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了,至少不会有草根第一次创业就成功的故事。如果你一点见识都没有,一点眼光都没有,不走出去看看,注定是要挂掉的。要么自己走死了,要么会被别人的钱砸死了。所有包装出来的草根创业成功故事,要么玩了好多次,要么他背后根本不是一个草根。我们清楚三年之后的格局,却不知道这三个月该干什么

第二次创业,我在阿里巴巴待了三年多,实在憋不住了,觉得太没意思了,要出来创业。我们三个合伙人,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决策力。一个在阿里巴巴待了11年,我在百度、在阿里巴巴做过,还有一个人是在美国雅虎当年做巴拿马计划的主工程师。我们三个人合伙创业,做了十个月。在那十个月里我们非常清楚未来三年这个领域会怎么发展,我们会面对什么样的格局,但是我们不知道这三个月该干什么。因为每个人都高瞻远瞩,每个人都是在大公司出来很有战略观的人,但是我们真的做下去之后,发现很多事情根本就执行不下去。我们在做一个导购的项目,但是我们三个人都是产品、技术出身,没有一个做运营,没有一个女人,而我们要服务的是女性用户。

我们团队组建成功之后,有人很快给了我们900万美金,追着我们要投。我们三个人自己凑了1000万人民币,觉得团队刚组建你就给我这么高的估值,我们要把业务做起来是不是估值更高?我们看不上那点钱,觉得融资太简单了,于是我们没要那笔钱。结果等业务做起来之后傻了,因为等你业务做起来之后,别人不看团队了,看你的业务,原来你们业务做成这样?估值一路下去,融资也出现很多问题,整整10个月我们做得特别辛苦。那个项目现在已经开始赚钱了,和我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了,只留下一个最大的股东在支撑这个项目。

还有特别大的感受,在那10个月里我特别焦虑,每天都在想,万一这事搞砸了,几十个跟我混的人,尤其是十几个被我从阿里巴巴挖出来的人,他们可怎么办。跟我特别好的几个人,有一天晚上把我拉到一个咖啡馆谈心,把我使劲批斗了一顿,说你以为我们就蠢到公司做不下去我们就活不下去了吗?如果我们那么惨,你还会把我们挖出来吗?但说实话,我自己那个心态还是改不了,这就是第二次创业。站在风口,让客户推着你走

第三次创业是现在这个项目,在微电商这个领域(我们)站在了风口上,但是有几个事情越想越值得分享。第一个就是这一次创业的时候,我做到了第一我绝对说了算,第二初始团队的人都不是那么强,因为我发现三个人都特别强反倒有问题。我们前两年基本只有两条价值观,第一就是让白鸦说该怎么搞,第二条就是坚决执行下去。

从一年半的时候开始遇到问题,就是我特别累,我是公司最大的瓶颈。于是我们开始分权,不惜代价找更多更牛的人,把私人的股份让给他,把更多的期权给他,给他们更多的空间。这一路走下来,团队在不断优化。所以我觉得,刚开始第一年独裁非常重要,越往后很多事情需要更多人来做,不然会出现瓶颈。

第二个值得分享的,是有赞这个项目从第一天我们就很清楚未来三年、五年的目标是什么,但是我们并不能把这个目标描绘地很清楚,从有赞的第一天到现在,(我)几乎从没把计划做超过半年。我们在前面这一年不知道未来三个月做什么,但是我们知道这三个月在做什么。像是流水一样,水往下流,越流可能越顺畅,越走我们越知道自己往哪儿走。

这次创业从第一天就开始融资。我永远都准备足了超过10个月的现金,保证我可以活着。第二,我们团队成员拿到的薪水是高于阿里巴巴15%的,我要保证大家在这里虽然很忙、很累,但薪资上我没亏待大家。我们去了解大家有没有成长,开不开心。万一有一天我把它玩大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现在没有亏到他,将来也没有亏到他,大家可以很放松地往前去走。

我不敢说我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我们随时也可能会死掉,我们刚刚B轮才结束没多久,其实也在死亡的边缘,我甚至都不知道未来的4个月和5个月之后是什么样子。我其实给大家说的是一些过往的比较傻的经历,和一些失败的经验,希望对创业者有帮助。第二部分创新有腔调

虎嗅每天都在追踪新闻,求快,但相当一部分虎嗅网传播极广的文章,却并非对新闻的快评,其魅力来自它们十足的个性、别具的洞见,嬉笑怒骂成文章。这一类文章在虎嗅还蛮多的,经过反复选择、忍痛割爱,最后选出以下五篇。

它们来自伯通、阑夕、肖知兴和评论尸。

伯通的文章重考据和事实,反话正说,观点鲜明。他说:“别人写作靠才华,我靠黑眼圈”,“(我)习惯于把一个好的文章选题都当做开矿,这个矿只要挖了,我就要挖到底,一口吃定,以后大家再谈论这个话题时,我的文章就是绕不过去的要素。”

阑夕无需更多介绍,这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作者 。曾自嘲“似乎已经被默认为‘虎嗅力捧的价值观堪忧的作者’”的他,也曾抱怨虎嗅审稿水准的“模糊性”,这是对虎嗅编辑有益的鞭策。《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使很多互联网圈外的人第一次注意到阑夕笔端的魅力。

肖知兴老师是令人敬佩的一位学养深厚的学者。他虽然在虎嗅2015F&M创新节上演讲时遭遇到可怕的弹幕雨,但窃以为这局面当归罪为,虎嗅没能给肖老师留出足够充裕的时间能让他从容阐述他的观点。看看他在中欧工商学院演讲整理出的这篇——《人文视角看互联网》,我们可以得知在肖知兴老师的思维框架中,他是如何打通中西管理学甚至文明。

评论尸,是作者的一个玩票性质的马甲,其本职工作是一家创投媒体编辑。他称,之所以不愿意透露姓名、性别性向和职业,是因为平时说话刻薄、喜欢传播负能量,怕暴露真实身份与姓名后被追杀。在一个ID下面找到安全感的评论尸,立志做一个不理性、不客观、不中立的作者,现在拉了一票朋友在做一个去中心化的新媒体实验项目赤潮。

正是这些性格鲜明性向不明的作者,共同打造出了虎嗅独立、犀利、真实、多元的腔调。该种腔调,虎嗅视为一个创新社会必备的土壤。写作还有什么用本文作者伯通,原文发表于2015年10月9日

十一回家,有亲戚问我,你整天在网上写那些文章,有什么用啊?

这个问题很好,只是当时我恰好咽饭一时语塞气短,打了个哈哈就过去了。后来在高速进京排队时,我想了几条答案,供有同样的疑问的朋友借鉴。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非工作写作最好是在有一定物质基础之后再正式成为日常爱好,在校生给萌芽之类的投投稿没什么,家里等米下锅时可没功夫再去邮局取你那微薄的稿费单子了。

为什么我不建议没有物质基础的朋友把写作列为高频爱好呢?

这里起码有两个坑。一是商业合作

现在各类营销撰稿需求无孔不入,初学者中了蛊,没有大的机缘很难跳出去。我认识些在ChinaZ时期就一百一篇写软文的家伙,快十年过去了,还在费劲埋头写软文。这拨人写的稿子在任何一个先审后发的平台几乎都通不过,文章可读性几乎是负数,自身也无附加价值可言,编辑们拒他们稿时连理由都懒得写了,而且也没见到哪个人真靠这玩意提升了自己的社会阶层。二是过于刻薄

我曾经参与过一个多人博客的创作,那个博客叫《爱枣报》,网龄较长的朋友可能听说过。当时完全是凭着一腔热血写春秋啊,连着写了好几年的大盘点,还很“中二”地把文章打印出来给父母看,说这就是我能去北京混的本钱。现在已经完全没法面对当年的文字了:

价值观民粹,用词刻薄,每一个滥用文字排列技巧的背后,都掩盖着自己贫瘠的视角。

同样,初学者如果入了这个蛊,并且还恰好以此收获了关注,定了套路和风格,那可真就万劫不复了。我们经常看到牛刀、宋鸿兵、周小平之类的,还有报纸二版时评员那类的,都是初入行时走火入魔导致现在腿脚还不利索。

当然,这个物质基础因人而定,我认为在北京家庭月收入15K以上就基本撞线了。单身朋友可以放宽经济要求,但需要加上另一个条件:拥有较成熟且稳定的性生活解决方案。这个就不展开说了。那么接下来正式回应这个问题——我整天写这些不挣钱的破文章有什么用呢

很简单,搭车。

这个世界有两类人能获得超额回报,一类人可以开创历史手撕洪荒称霸江湖,另一类人只要在凌烟阁和云台阁写下自己的名字,也就是说大哥吃肉我能跟着喝汤,就已经远胜万千凡夫俗子了。这后一类人的行为,我统称为“搭车”。举个现实点的例子,就是很多70后知道或不知道京沪永远涨,但2009年之前在北京买了房。

写作,同样是一个很好的搭车行为。光过去几年间,中央的地方的东西南北方系的各路机构财主,投资设立的有点动静的阅读和传播平台就不下十个,每一个这样的平台都在拿钱砸渠道,雇专人做运营,一年365天张着血盆大口等好内容下锅。无论传媒生态如何改变,技术驱动如何解构,视频如何兴盛,人类对于阅读的需求永远不会消减。因为对于受众来说,文字是信息获取效率最高的方式,同时对于机构来说,文字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所以写作者只要专心写作,渠道和传播有金主帮你做,而且你写好了,他们还会求着你,用我们家平台吧,独家首发最好。写作本身几乎是零成本的,再搭上资本构建阅读和传播平台的车,这笔账一开始就不会亏。

而且文章这种产品还有一个妙处:开分矿。

玩过即时战略游戏(比如红警星际魔兽争霸)的朋友都知道,这些游戏都有一类相通的玩法,叫开分矿。能够迅速开分基地的玩家,会有更好的战略优势。同时间段内,一个矿场和两个矿场的收入,这是再简单不过的比较了。

把文章发到网上后,你就去睡觉了。但你写的文章可能还在遥远不知何处的社交圈层中继续传播扩散,帮你做品牌证言。或者是时逢下一次类似事件时,你的老文章又被翻了出来,一篇文章几年后再火也并不鲜见。真可谓一次投入,终身受益。我习惯于把每一个好的文章选题都当做开矿,这个矿只要挖了,我就要挖到底,一口吃定,以后大家再谈论这个话题时,我的文章就是绕不过去的要素。

这个世界从不在乎你输入了什么,而在乎你输出了什么。从我在北京找到第一份工作开始,所有的雇主都知道我是野鸡技校毕业的,但who care?学历和证书只能证明你曾经的输入,能否有一件产品流传出来并影响他人,才是你的输出。我每次跳槽简历都只有一张A4纸,上边都是我近期的文章,如果面试者说没看过,不熟,那对不起byebye,我相信没在朋友圈看到过我文章的人,以后肯定也很难成为一路人。

而想要建立良好输出,就会倒逼你改良自己的输入系统。我写每篇大稿几乎都需要30个小时以上的阅读和素材积累。平均下来一小时的阅读和素材收集才能换来100字的成稿,无论是跟热点,还是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领域,都能够让你建立更高效的输入系统,以及思辨能力的大幅提升。可能对方还会问:这些好处说一千道一万,不挣钱有什么用

没错,我坚持认为拿写作直接换钱是效率较低吃法较脏的方式,累、苦、难以持续。营销号的辛酸,我这种懒人是坚持不下来的,所以去年写了一篇《我为什么不写软文了》,之后推掉了一堆约稿需求。

那么写作不奔着钱去,拿什么支撑?快感,真的是快感。知乎上有个问题,叫“你经历过哪些与“性”无关,但是有高潮感觉的事?”,答主翡柏是这样写的,很精辟,分享给大家——“创作过点什么的人应该都曾有这种体会。当满意作品在手中接近完成的时候,尤其是独立制作不曾借助外力的作品,在完成的那一刻,精神上获得巨大愉悦足以抵消之前所有倍受折磨的过程。在创作的过程中你是压抑的,克制的,有时甚至是绝望快接近奔溃的……但完成的那一刻,之前让人不安与快要发疯的煎熬都瞬间消失不见了。

你手边的作品是文字、绘画、摄影,手工、音乐等形式,甚至是代码,都有可能在完成的那一刻给你带来巨大满足。它的实现条件是要具备一定艺术性,偶然性,不可求性的。不能即刻实现,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与反复调整。失败或归于平淡的可能性很大,然而你却出色地完成了。随后而来的那种愉悦真是任何事都代替不了的。”那么,写作真的和物质回报无关吗

别着急。当你享受快感,并将这种快感通过阅读的方式传递给受众,并且能持之以衡地高效运转这个快感传送带时,你离钱就不远了。真正的价值都是稀缺的,你掌握了一门稀缺技能,并且具有牢固的品牌识别及不可窃取的特性,怎么还会担心卖不出去呢?起码可以把简历和作品发给我嘛!

我从一个刚来北京半年都找不到工作的人,到现在拥有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完全是拜写作所赐。和六年前的自己比,我完全享受了物质条件上飞跃式的提升,而这个过程,并不那么漫长和艰辛,也少了些水份和不可知性。

当然,我也看到有许多更不知从哪里杀出来的优秀写作者,一跃成为都市新贵,堪称改变了自身和家族的命运。这样一个零成本打造自身品牌溢价的技能,除了打工外还有很多更高额回报的途径,比如编剧IP孵化甚至幕后转台前,那些就不是我所了解的领域了,不谈了。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本文作者阑夕,发表于2015年7月24日

NASA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缩写,它创建于美苏冷战期间,由军人出身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主导改组成立,是20世纪下半叶那场恢宏史诗般的太空竞赛的绝对主角。

由于“Kepler-452b”的发现,NASA再度成为全球媒体关心的焦点,在应用科学风光无限、理论科学陷入沉寂的今天,除了NASA,恐怕也只有CERN(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对于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启用风波,才能重拾公众对于“人类将会何去何从”的哲学注意。

事实上,受战后政局的因素影响,NASA在和平时期的生存空间日趋紧张,虽不至关门大吉的程度,却让受雇于NASA的顶尖科学家们越来越开始担忧自己是否会无力支付住房贷款。2013年,NASA现役3架航天飞机全部退役,更早时候,奥巴马亦签署总统预算案,取消了成本高昂的旨在重返月球的“星座”项目,民主党并没有延续小布什总统承诺的年度7%预算增长。

当然,这并不是说NASA被迫卷入政治斗争,而是美国民众用选票表达了他们对于税款用途的指导意见,这再也不是那个艾森豪威尔能够带着一票科学家在新墨西哥州开发适用于火炮发射的原子弹的时代了,来自战争的威胁既会导致科技水平跳跃发展,也使民众逐渐反感扣在爱国主义这顶帽子底下的穷兵黩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