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任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1 14:57:18

点击下载

作者:王宏毅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王任之

王任之试读:

出版者的话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昔岐黄神农,医之源始;汉仲景华佗,医之圣也,在祖国医学发展的长河中,临床名家辈出,促进了祖国医学的迅猛发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为贯彻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的精神,在完成了《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出版的基础上,又策划了《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以期反映近现代即20世纪,特别是建国50年来中医药发展的历程。我们邀请卫生部张文康部长做本套丛书的主编,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同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振吉同志任副主编,他们都欣然同意,并亲自组织几百名中医药专家进行整理。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21世纪初正式问世。

顾名思义,《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就是要总结在过去的100年历史中,为中医药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受到广大群众爱戴的中医临床工作者的丰富经验,把他们的事业发扬光大,让他们优秀的医疗经验代代相传。百年轮回,世纪更替,今天,我们又一次站在世纪之巅,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为的是更好地发展,更快地创新,使中医药学这座伟大的宝库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服务于未来。

本套丛书第一批计划出版140种左右,所选医家均系在中医临床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在全国享有崇高威望且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中医临床大家,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针灸等各科的代表人物。

本套丛书以每位医家独立成册,每册按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年谱四部分进行编写。其中,医家小传简要介绍医家的生平及成才之路;专病论治意在以病统论、以论统案、以案统话,即将与某病相关的精彩医论、医案、医话加以系统整理,便于临床学习与借鉴;诊余漫话则系读书体会、札记,也可以是习医心得,等等;年谱部分则反映了名医一生中的重大事件或转折点。

本套丛书有两个特点是值得一提的,其一是文前部分,我们尽最大可能的收集了医家的照片,包括一些珍贵的生活照、诊疗照以及医家手迹、名家题字等,这些材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是历史的真实反映;其二,本套丛书始终强调,必须把笔墨的重点放在医家最擅长治疗的病种上面,而且要大篇幅详细介绍,把医家在用药、用方上的特点予以详尽淋漓地展示,务求写出临床真正有效的内容,也就是说,不是医家擅长的病种大可不写,而且要写出“干货”来,不要让人感觉什么都能治,什么都治不好。

有了以上两大特点,我们相信,《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会受到广大中医工作者的青睐,更会对中医事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对百余位中医临床医家经验的总结,也使近百年中医药学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因此,本套丛书不仅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和学术价值,同时还具有前所未有的文献价值,这也是我们组织编写这套丛书的由衷所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年10月28日王任之先生王任之先生于书斋

内容提要

本书对当代新安名医王任之(1916-1988)的主要学术成就及治疗经验进行了阐述。王广仁,字任之,出身于中医世家。少承家学,博采众长,年青时就以擅治温热病和蛊胀而闻名乡里,从医50余年,以其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深受世人的称颂。

全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

医家小传

”,大致介绍了王任之行医生涯及从事革命活动的历程。第二部分为“专病论治”,主要为病案和医论、按语。选择了14个病种进行论述,反映了王任之在内科、妇科、骨科几个方面的治疗经验及成就,特别是对肝炎、肾炎、前列腺炎、骨质增生的治疗,独擅其长。第三部分为“诊余漫话”,共八个部分,五十余则,集中反映了王任之对中医现代化、中西医结合等的观点和态度,论理深刻,发人深省。第四部分为“年谱”,比较详细地再现了王任之一生对中医事业所做的贡献。本书论理精辟,通晓易懂,书中展示的王任之的事迹和精神,足可启迪后学,激人奋发,其宝贵的临床经验,对临床有重要指导价值。颇值深读。医家小传

新安医学的一代传人

当代新安名医王任之,秉承家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医疗实践中,博览广涉,独辟蹊径,与时俱进,以其精湛的医术享誉江淮,同时展现了多彩的革命生涯和高尚的医德风尚,深为世人所称颂。

少年习医——在文艺与医学的交融中踏上人生征途

王任之于1916年1月21日出生于安徽黄山脚下的歙县。王家为中医世家,家学渊源,历代均为新安名医,民国版《歙县志》称之为“新安王氏医学”。

少年时代,王任之在杭州上学,接受现代教育,并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31年夏,父亲王殿人病逝,年仅16岁的王任之,只读到初中二年级,就不得不辍学,担负起家庭的重担。他先在杭州随开诊所的叔父学医,后又于1932年冬到上海,随医名鼎盛的伯父王仲奇习医。

在上海3年间,王任之每天上午站在伯父看病的椅子背后,侍诊抄方,下午,则自己翻看医书。直到习医期满返乡前,伯父才抽空给他比较系统地讲解了中医诊治的方法和心得。在此期间,王任之一直没有间断自己喜爱的文艺活动,并以“英子”等笔名发表了一批小说、散文、杂文作品。

悬壶乡里——以服从革命服务于人民为医家使命

1935年4月,王任之回到故乡歙县,开始悬壶应诊的医疗生涯。每天看病之后,他都要在晚上和第二天清晨一一翻书验证,思考领悟,颇有心得。这样,不但在业务上提高很快,而且养成了每天清晨三四点钟就早起读书的习惯,以后数十年间始终未间断。“七七”抗战爆发,王任之积极投身于救亡运动。先后担任歙县战地服务团队长和副团长,并于194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医疗职业为掩护,从事地下斗争。1941年“皖南事变”后,王任之作为“嫌疑犯”被国民党特务机关逮捕,在狱中受尽酷刑而始终未暴露身份,没有出卖组织和机密,并利用各种机会与敌人展开斗争。国民党当局因找不到证据,只得将他交保释放。此后,在特务严密监视的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王任之利用行医之便,继续从事地下斗争,直至迎来解放。

出狱不久,王任之被推选为歙县中医公会常务理事。他秉承家学,又博采众长,以擅治温热病和蛊胀而闻名乡里。在此期间,王任之对技术精益求精,对病人高度负责,特别对穷苦病人,更是经常免收诊费,并施药助资,此举在当地群众中传为美谈。

王任之在上海学医时,就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后来,又较系统地学习了辩证唯物主义,并用以研究中医理论,指导自己的临床实践。1946年,他在《新中华》杂志上发表了“医匠谈医——试论中医现代化和西医中国化”的论文,论证了中国医学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及其发展前景,大声疾呼中国医学界不应抱残守缺,而应义无反顾地接受西方新理念、新见解,明确主张“扬弃”传统医学,继承、发扬历代名家唯物的、实验的精神,克服唯心的、虚玄的影响,在新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国医学的新气象。

解放后,王任之先后担任了安徽省一至三届人大代表和一至五届政协常委委员等职。建国之初,他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家乡建设事业。在参加大量社会活动的同时,业务上也大有长进。这段时间,他基本上仍以师法王仲奇为主,并开始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论病处方的风格和路子。例如对王仲奇治疗脾胃病的“苦辛通降”之法,王任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加以变通,使之更为完善。当时皖南血吸虫病流行猖獗,王任之在以中药治疗蛊胀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挥,取得可喜疗效。此时,他在徽歙及周围地区影响日隆。

从事行政——医学家永远不能脱离临床实践

1956年6月,王任之调任安徽省卫生厅副厅长兼中医研究所所长,后又受聘为卫生部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作为省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医学界领导之一,他积极参与了全省卫生事业的规划和决策,并身体力行,努力贯彻实施。他还从全省各地广泛访求并大力推荐了一批在内、外、妇、儿、喉、骨伤、针灸各科乃至太极拳、五禽戏、气功保健等方面各有所长、造诣很高的名老中医,主管中医医疗和教学、科研机构,同时十分注意选拔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面努力钻研、确有真才实学的中、青年医师,作为发展全省中医事业的骨干力量。

王任之在从事卫生行政工作的同时,始终没有脱离临床实践,即使行政工作十分忙碌,也坚持利用节假日和下班休息时间义务应诊。他认为,作为一名医生,不写文章、不出书,不上课堂、不讲学,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不看病,那就算不得一名医生了。当年,省里曾有两位领导同志因胃部大出血病情危重,在抢救中,王任之力排众议,停止输血而用中医药治疗,使之转危为安。许多人认为,中医只能治慢性病,对处理急症束手无策,王任之不同意这种看法。他努力探索利用中医中药治疗急症的方法,在若干方面取得可喜成就。

从1958年起,王任之先后应邀为叶剑英、聂荣臻、邓颖超、李先念、薄一波、陆定一、蔡畅、万里、陈丕显、余秋里、王鹤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邓小平、刘伯承、杨尚昆、谭震林、王任重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属看过病。1959年,王任之在庐山为邓颖超治病时,周恩来总理曾嘱咐他要带几名接班人。

60年代初,王任之向组织申请,要求辞去领导职务,专门从事医疗工作。经组织研究,同意每周安排他到省立医院门诊坐诊两次,这样,为一般群众看病的机会也就增加了。1964年,王任之赴寿县农村参加“四清”,为当地农民看病成为主要任务之一。不少农民推着板车,骑着牛,前往求诊。据现存一份资料显示,从1965年5月8日至28日的20天内,王任之就接诊了782名农民病人,但仍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此后,他又报名参加医疗工作队,到凤台县农村,为缺医少药的农民服务。

因祸得福——“十年浩劫”反促成业务上的精益求精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王任之从农村回到合肥参加运动,成为省卫生厅机关批判斗争的主要对象。面对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和一次次批斗会,他处之坦然,亲书一条“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语录,挂在家中。尽管当时处境很不好,仍有不少干部、群众上门求诊,他都一一热情接待。随着批判的升级,王任之于1968年被实行“群众专政”,关进“牛棚”,完全失去自由。一位曾被他治好病的农民听说后,专程赶来合肥探望,硬是在“牛棚”外等了4天才见上一面。王任之对此事感触极深,后来,曾不止一次地说:“我们为农民看病,不把心掏出来,怎么对得起他们!”1968年冬,王任之被带到宿县农村“斗批改”,“造反派”为了搞臭他,故意造谣说,“王任之是专门为刘少奇、邓小平看病的”,结果反而起到宣传他医术高超的作用,农民纷纷找他看病,并且给了他许多令人感动的关怀、照顾。

1969年,王任之回到合肥。虽从“牛棚”放出,仍没有自由,他便在家中精心研究历代名医的方治,记下了大量读书笔记。同时,他又从自己被扣除后所余下的微薄工资中省出钱来,购买了许多当时各地出版的有关中草药及单、验方小册子,进行认真研究。解除“群众专政”后,前来就诊的病人数大量增加,王任之每天都要在家中接待几十名病人。那间他居住了15年的破旧平房,大概是他一生中接待病人最多的地方。1971年,王任之被分配到安徽省立医院中医科当一名普通医生。由于医术高超,病人很多。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就有人在医院门口排队挂他的号。他上班后,一坐下来,就只有到下班才能站起来,忙得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也没有。即使是夏季,他也养成了上班不喝一口水的习惯,到下班时,往往还是脱不了身。“文革”10年间,王任之在艰难的环境中,一直没有消沉过。他曾说过,60年代以前,我多师法于伯父王仲奇,而真正走出自己的路子,是在“文革”后期,即被“罢官”到省立医院当医生这段时期。在这10年中,他博览广涉,且十分重视西医诊治手段与中医药研究新成果,熔经方、时方、单验方于一炉,在治疗内科、妇科诸多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中风、骨质增生、前列腺炎、肝炎、肾病等,已总结筛选出成套有效方剂和针对性“组药”,中西融汇,病证合参,治验显著。他诊治疾病不拘泥于古方古法,而是自觉地把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起来。例如他非常重视看化验单、X光片及各种检验资料,不仅从中分析生理病理的变化,而且以此作为考核用药疗效的依据,从而使自己的诊断治疗水平大大地提高了。对于“文革”中能丢脱行政事务,潜心从事医疗实践,王任之后来自己戏称为“因祸得福”。

鞠躬尽瘁——生命最后岁月展现的医家风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王任之获得彻底平反。他本人要求继续留在省立医院当医生,但组织上还是按政策恢复了他的省卫生厅副厅长等职务。他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卫生战线中,并着重进行了中医工作的拨乱反正。1984年退居二线后,王任之仍担任全国中医学会理事、省中医学会会长、新安医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并于1986年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议,呼吁对素有“北华佗、南新安”之称,如今处于新起跑线上的安徽中医事业给予大力支持,力争在三五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复职后,王任之仍坚持每周2次去省立医院应诊,并经常参加一些疑难杂症的会诊。每个星期天,他都一如既往地在家中为群众义务治病。由于人多,大家自动按顺序就诊已成习惯。有一次,作为他的直接领导和多年好友的一位副省长带孩子来找他看病,他也没有照顾先看,而是说:“我不能破坏大家的规矩,今天只能对不起你了。”退居二线后,不少医院邀他去坐专家门诊,答应付给较高报酬,他均一概谢绝,继续在家中免费义务坐诊。家人看他成天劳累忙碌,建议他70岁后就不要再看病了,他说:“既然当了医生,命中注定,我这一辈子就是要看病看到死了!”实际上,直到1988年1月12日,即他患病上手术台的前一天的下午,他还在病房里为一位病人亲笔开出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张处方。手术后,由于并发症不断,险象环生,他从此再也没有能够从病床上站起来。但在病情稍有缓解时,仍躺在床上利用口述的方式为一些老同志开方治病。1988年7月23日,王任之病逝。

50年代后期,王任之被聘为安徽医学院中医学教授,讲授“证候分类”、“六经病证”等课程;主持了新安医学典籍《医述》、《杏轩医案》的校点出版工作,组织编写了《安徽药材》,并为之撰写前言和序言。“文革”后期,王任之还指导并参与了《王仲奇医案》的整理,并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在生命垂危的最后日子里,还审定了《医案》的“后记”。病逝后,《王任之医案》经后人整理于1998年出版。

专病论治

内 科

王任之于内科病的治疗,特别是脾胃病、肝病、肾炎以及前列腺炎,独擅其长。1.哮喘——依经典,用温药和之;分标本,从肺脾肾治

医者一生治疗哮喘验案很多,这里仅录下列5案,以窥其辨证思路和遣方用药的基本方法。(1)依经典,用温药和之:方以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和三子养亲汤等化裁而得。食古期乎能化,裁制贵乎因时,用药随证化裁加减,因而能收到显著效果。(2)分标本,从肺脾肾治:如病发同时有肾不纳气之症状表现者,要采用纳肾之品入方。高年患者,则应以脾、肾为主,摄纳肾气之药味随年龄而逐渐增多。这种病都往往有肺部感染,出现咳嗽痰鸣,或发热等症状,故宣肺豁痰之药也不可少。(3)重视标本兼顾:挟有标邪者,必先予清标邪,这时所采用的是宣肺豁痰之法,从肺、脾两治(也即从两太阴治),非常重视“对付”肺部感染。(4)采用内外兼治:不论是哪一类哮喘,他认为治疗中最好辅用外治的“白芥子敷法”。采用这种外敷法,连续3年,可以争取杜绝再发,而且部分患者经敷贴后,感冒也会减少发生。这个外敷法原为《张氏医通》所载,用延胡索、北细辛、白芥子、甘遂各15克研末,分成3份,每次取1份,加面粉,将药末和入,用水加生姜汁1小樽和面做成饼状,于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这三伏日的正午时贴于大椎、肺俞(双)、膏育(双)3组穴位上,临贴时将0.1克麝香分放在5个面饼中央正对穴位处。每次贴1个小时后撤去。如无麝香,可用白芷2克研末撒在药饼中央。

[案一]蒙某 1960年 1月4日 患哮喘已近五载,气候变易即发。发时或轻或剧,轻不过咳嗽白痰,呼吸气粗,剧则哮喘气短,喉中有水鸡声,难以平卧,颈项及胸部有汗。以前发作尚稀,自11月下旬以来,虽未发剧,而小发迄今未已。脉弦滑。肺象空悬,内司治节而外合皮毛,外邪侵入,肺先受之;又气之出入、痰之分泌皆主于肺,故肺苦气逆,痰即随之上壅而为哮喘也。治当以宣肺豁痰为主,用温药和之。

煅鹅管石5克 射干3克 杏仁10克 (去皮、尖,杵)白前10克 玉苏子5克 炒甜葶苈子3克 干姜2.5克 北五味子1.5克 紫菀6克 蒸百部2.5克 炙款冬花5克 佛耳草5克(布包)

二诊 1月6日 咳嗽较轻,白痰转黄,哮喘痰鸣亦减。以原方增减。

煅鹅管石5克 杏仁10克(去皮、尖,杵) 白前10克 玉苏子5克 炒甜葶苈子4克 淡干姜2.5克 法半夏5克 化橘红3克 北五味子1.5克 紫菀6克 蒸百部2.5克 炙款冬花5克 佛耳草5克 (布包)

三诊 1月10日 两进宣豁之剂以后,哮喘痰鸣已息,咳嗽亦弭。惟昨因热汗出之后,喉间又稍作痒而致呛咳,食欲不振,脉濡弦。更以轻宣之剂治之。

前胡5克 苦桔梗5克 大贝母10克 瓜蒌皮10克 料豆衣10克 甘草2.5克 杏仁10克(去皮、尖,杵)白前6克 紫菀6克 蒸百部2.5克 炙款冬花5克 佛耳草5克(布包)

四诊 1月13日 进轻宣之剂后,食欲稍增,惟夜卧仍稍呛咳,晨起略有稠痰,乃肺气尚未清肃之过,脉濡弦。再以宣和之剂治之。

法半夏5克 橘红3克 杏仁10克(去皮、尖,杵)

白前6克 桔梗6克 甘草2.5克 淡干姜2.5克 北五味子2克 紫菀10克 蒸百部2.5克 炙款冬花5克 佛耳草5克 (布包) 炙桑白皮5克

五诊 4月20日 近来随气候变化,发作之势已轻,惟仍稍呛咳,脉弦滑、略有数意。证药相合,仍守原意损益。

法半夏5克 橘红3克 杏仁10克(去皮、尖,杵)

白前5克 海蛤粉10克 炙远志肉3克 川贝母5克 蒸百部2.5克 甜百合10克 肥玉竹6克 北五味子1.5克 炙款冬花5克 煅鹅管石3克

六诊 4月26日 继进宣肺清金之剂。几日前曾稍有哮鸣,然旋即平息,唇干已润,脉弦滑、稍数。证药相合,率由旧章可也。

法半夏5克 橘红3克 杏仁10克(去皮、尖,杵) 白前5克 海蛤粉10克 甜百合10克 炙远志肉3克 川贝母5克 茯苓10克 蒸百部2.5克 炙款冬花5克 煅鹅管石5克

七诊 6月14日 风温上受,肺失清肃,发热呛咳,咽喉觉痛,鼻窍欠利,耳后淋巴结肿,面部及四肢有风疹发出,脉浮数。治以祛风清热之剂。

霜桑叶6克 炒牛蒡子5克 大贝母10克 炙白僵蚕6克 连翘10克 金银花10克 薄荷1.5克 甘菊花5克 玄参6克 板蓝根12克 杏仁10克 (去皮、尖,杵) 炙款冬花5克 粉丹皮6克

八诊 6月16日 热已净解,呛咳喉痛亦微,耳后淋巴结肿渐消,风疹略退。惟昨日曾觉心慌,午后痰哮旧恙发作,现已见平,脉濡、稍数。证药相合,守原意出入治。

玄参6克 板蓝根12克 炙白僵蚕6克 南沙参10克 肥玉竹10克 大贝母10克 夏枯草10克 全瓜蒌10克 射干3克 紫菀6克 蒸百部2.5克 炙款冬花6克 煅鹅管石3克

按: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病,病情常缠绵反复。哮喘分为喘和哮,两者又往往并见。哮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呼吸急促、喉间有哮鸣声为主症,儿童患者多。蒙某即属于此类。医者在分析证候之后,断定该患者是因为“肺苦气逆,痰即随之上壅而为哮喘也”。医者的业师、近代名医王仲奇在分析这类病时,归咎于“肺寒饮逆”、“肺脏有寒与饮”、“由痰壅阻在肺,肺气逆乱之弊”、“痰沫壅逆,肺布叶举”、“肺恶寒”,医者一脉相承地用了“宣肺豁痰,温药和之”的立法。所用方子,主要是从“经方”化裁而来。其中以小青龙汤为主方,并选用《金匮要略》的射干麻黄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和后世的三子养亲汤掺合其中,制方精妙而又轻灵。在这类病中,医者每次处方用药,皆加用一味煅鹅管石,取其色白中空,性味甘、温,入肺、肾经,而起宣肺纳肾的作用。此味上宣肺、下纳肾,令实者不滞,虚者不损,所以虚者、实者均可应用。

这一则病案,是以“肺寒饮逆”的肺实证为主,所以用药取宣肺豁痰为主。治疗过程中,若兼时邪感冒,则随证应用“轻宣”或“宣和”之法。若症见痰稠,增用燥湿化痰的二陈汤意,以法半夏、橘红入方。经过这样辨证施治之后,发作时的症状愈来愈轻,发作时间的间隔愈来愈长,又在三伏日用白芥子敷法施行外治,终告获愈。经诊治后两年多,1962年夏天在北戴河,患儿已成少年,他自己告诉医者:我的病已经好了。

[案二]王某 男 7岁 1979年11月22日 每到冬季,即发喘咳,已近五年。近复咳嗽痰沫,卧则喘息有声,食欲不振,咳甚食亦呕出,脉濡弦。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虚水谷不化,酿湿生痰,有妨清肃之令,姑从两太阴论治。

法半夏5克 化橘红3克 茯苓9克 生薏苡仁9克 玉苏子6克 炒甜葶苈子6克 杏仁9克(去皮、尖,杵) 白前6克 紫苑9克 蒸百部3克 炙款冬花4.5克 佛耳草6克(布包)

二诊 11月28日 药证相合,病情改善。

上方 去 佛耳草

 加 甘草3克

按:本例重在脾、肺论治,两太阴者,足太阴脾经、手太阴肺经是也。脾虚水谷不化,酿湿生痰,所以也用二陈汤。因为无肾虚症状,故可不用摄纳之品。

[案三]庄某 女 成人 1980年5月3日 哮喘反复发作历十余年,且有肺气肿。发作时喘咳较剧,痰声辘辘,胸痛且闷,痰多稠黄似脓,常发低热37.5℃左右,苔白腻,脉濡细。拟清肺化痰为治。

炒甜葶苈子6克 玉苏子6克 白前9克 杏仁9克生薏 苡仁12克 鱼腥草12克 干苇茎10克 蒸百部3克

蒸紫菀9克 冬瓜子12克 北五味子3克 煅鹅管石6克

二诊 5月6日 药后咳喘见减,胸部闷痛亦轻,但痰仍多,色黄如脓,苔白腻,脉濡弦。守上方加减。

上方 去 苇茎

 加 射干4克

三诊 5月10日 咳喘渐平,胸闷、胸痛续见减轻,但咳未已,痰尚多,仍似脓,低热未平,纳谷欠馨,舌薄微腻,脉濡弦。仍守原方出入。

炒甜葶苈子6克 玉苏子9克 白芥子6克 蒸百部3克 蒸紫菀9克 炙款冬花9克 白前9克 冬瓜子12克

佛耳草6克(布包) 鱼腥草12克 杏仁9克(去皮、尖,杵) 生薏苡仁15克 煅鹅管石6克

四诊 5月27日 咳喘见平,胸闷、胸痛告弭,夜能平卧,亦能侧眠,行动气短得减,惟晨起仍咳,咯痰色黄略畅,脉濡弦。再守原意。

炒甜葶苈子6克 炙桑白皮5克 射干3克 杏仁9克(去皮、尖,杵) 白前9克 玉苏子6克 冬瓜子12克 生薏苡仁15克 紫菀9克 蒸百部3克 炙款冬花4.5克

佛耳草6克(布包) 鱼腥草12克

按:这一则病案,是既宿患哮喘,且又挟染时邪而肺气失肃,变动为咳,咳痰稠黄,痰声辘辘,胸痛且闷,还有低热的。既有本病,又有标邪,治疗上自应“标本兼顾”,药分两路;然本着“急则治其标”的原则,用药的重点在豁痰止咳,苏子、杏仁、鱼腥草、冬瓜子、苇茎等即为此而遣用。这一组用药系从千金苇茎汤加减而成,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的有效方药。因为“肾为气之根”,在祛标邪的同时,仍伍用煅鹅管石、北五味子以起摄纳之功。经治之后,咳减痰畅,气短亦除。以后治疗,廓清了标邪之后,自应又是以小青龙汤化裁为主的“温药和之”治疗正法了。

[案四]史某 男 7岁 1980年12月6日 原有哮喘病史,又因肺部感染复发,于2日前入院治疗。经治后咳喘已见好转,惟晨起时尚咳嗽痰多,夜卧喘息痰鸣,小溲夜数,脉濡弦。肾少摄纳,肺失肃降,治当肺、肾兼顾。

炒甜葶苈子6克 玉苏子6克 紫菀9克 炙款冬花4.5克 白前9克 蒸百部3克 佛耳草6克(布包) 炙远志肉6克 益智9克 北五味子3克 炒补骨脂9克 核桃仁9克 煅鹅管石6克

二诊 12月13日 咳痰见减,喘息痰鸣亦平,惟夜尿次数仍多,且觉排尿不爽,食欲欠佳,脉濡弦。守原方加减。

炒甜葶苈子6克 玉苏子6克 紫菀9克 炙款冬花4.5克 白前9克 蒸百部3克 佛耳草6克 (布包) 炒泽泻9克 炒车前子12克 炙鸡内金10克 炒谷芽12克 北五味子3克 煅鹅管石6克

三诊 12月20日 食略知馨,排尿较爽,而夜尿仍有五六次之多,咳喘向安,脉濡弦。前法能应,再守原意。

炒甜葶苈子6克 玉苏子6克 紫菀9克 炙款冬花4.5克 白前6克 蒸百部3克 佛耳草6克(布包) 桑螵蛸9克 覆盆子10克 金樱子15克 川萆薢10克 北五味子3克 煅鹅管石6克

四诊 12月28日 诸症向安,惟夜寐欠酣,脉濡弦。守原方加减。

炒甜葶苈子6克 玉苏子6克 紫菀9克 炙款冬花4.5克 佛耳草6克 (布包) 白前6克 北五味子3克 覆盆子10克 金樱子15克 炙远志肉6克 合欢花15克 夜交藤30克 煅鹅管石6克

按:本案病例,宿喘兼有标邪(肺部感染)。因症见咳嗽痰多,喘息痰鸣,故用葶苈子、玉苏子、佛耳草、紫苑、白前、百部、款冬花等以宣肺豁痰;因有小溲夜数,夜卧则痰鸣的肾气失纳之象,而用鹅管石、补骨脂、核桃仁、北五味子以摄纳,所以它的治疗是肺、肾兼顾。排尿不爽,有泽泻、车前子、川萆薢的入方,夜寐欠酣,用合欢花、夜交藤参入,是随证加减的变通之法。

[案五]范某 3月1 5日 宣上纳下。

射干3克 杏仁10克(去皮、尖,杵) 白前9克 炙款冬花5克 紫菀10克 佛耳草6克(布包) 炙远志肉3克 益智3克 炒补骨脂10克 银杏肉9枚 (去壳) 蛤蚧粉5克(早、晚分吞) 煅鹅管石6克 七味都气丸15克(上、下午服药时分吞)

二诊 9月9日 再拟宣上纳下。

制灵磁石18克(先煎) 大熟地12克 潞党参10克 北五味子3克 紫菀10克 炙款冬花5克 蒸百部3克 佛耳草6克(布包) 炙远志肉3克 益智3克 银杏肉10枚 (去壳) 煅鹅管石5克

按:本案患者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而成喘者,重在肾不纳气,其治重点放在肾,故用鹅管石、银杏肉、蛤蚧、七味都气丸以施摄纳;益智、补骨脂用以扶助肾阳,灵磁石配大熟地引药入肾经,并养肾之阴血。2.泄泻——经方时方单验方,综合运用多变化

泄泻的治疗,重在健脾、益肾、祛湿、理肠,医者之施治用药,补脾益肾而助其功能,并不碍胃留邪。擅用如陷胸、泻心之类的苦辛通降法以醒脾,更易促进脾阳磨化之功。祛湿理肠常用的是“醉乡玉屑”和“止泻散”等,还有温补命门之火之治。这是综合经方、时方和单、验方的有效实践。

[案一]蔡某 女 60岁 1960年8月12日 脾、肾元阳不振,则中少腐熟之力,下失输化之权。病发食欲不振,纳食难于消受,甚或脐腹乍痛,大便欠调,或硬或溏,登圊弗爽。夜难安寐,多梦纷纭,时或肢麻,烦躁不安,乃心、神、宗脉失宁之过。苔黑、舌干,舌边常发溃疡,前贤尝谓心、脾之虚常及于舌,又谓心、肝、脾、肾之脉皆络于舌。脉濡弦,尺部重取无力。姑拟健运脾、肾元阳,养心、宁神、平肝,兼筹并顾。

大熟地10克 淡附片3克 盐水炒补骨脂6克 盐水炒巴戟天6克 炙鸡内金10克 缩砂仁4克 川厚朴花4.5克 制香附6克 珍珠母24克 煅龙齿24克 牡蛎10克(以上三味先煎) 朱茯神15克 炒酸枣仁2 4克 炙远志肉3克 夜交藤12克 生白芍6克 明天麻3克 制豨莶草6克

[案二]邓某 女 55岁 1959年8月2日 面、目、肢体浮肿已逾20年,冬令足肢经常厥冷,体力亦难恢复,头目眩晕,睡眠欠安,脉弦、尺部较弱。此脾、肾元阳不足之证,姑从脾、肾论治。

生白术6克 带皮茯苓10克 川桂枝2.5克 天仙藤6克 淫羊藿10克 炒补骨脂6克 巴戟天6克 胡芦巴10克 木防己6克 五加皮6克 桑寄生10克 川杜仲10克 陈壶卢瓢12克

二诊 8月6日 面、目、肢体浮肿稍退,头目亦较清爽,惟前日食后腹胀,今虽稍减而便转溏,脉弦已缓,尺部仍弱。守原意损益。

生白术6克 带皮茯苓10克 川桂枝3克 天仙藤6克 淫羊藿10克 炒补骨脂10克 巴戟天10克 胡芦巴10克 木防己6克 五加皮10克 淡吴茱萸2.5克 炒香附3克 春砂仁3克

三诊 8月9日 继进温补脾、肾,兼和腑气之后,腹胀见减,便溏未实,面、目、肢体浮肿消退较慢,汗出气短,少腹觉坠,与近来开会劳累有关,脉濡弦。守原意损益。

生白术10克 带皮茯苓10克 川桂枝2.5克 天仙藤6克 淫羊藿10克 炒补骨脂6克 巴戟天6克 胡芦巴6克 木防己6克 宣木瓜3克 陈壶卢瓢10克 白扁豆10克 黄芪皮6克 楮实子10克

四诊 8月12日 照8月2日之第一方,桑寄生易桑椹,再服3剂。

五诊 8月16日 证药相合,诸恙递减,即以原方5剂,再加入淡肉苁蓉30克、菟丝子45克、炒续断30克、女贞子45克、野料豆30克共研为极细末,过细筛,用淡海蜇150克、荸荠150克同熬汤法丸。每日2次,每次3~4.5克,白开水吞服。

入冬以后,可用淡附片6~15克,猪肉125克炖汤服,每周1次。

[案三]李某 男 51岁 1960年4月20日 脾运委顿,清阳不司运化,肠腑传化易于失常,病发环脐腹痛,大便溏泻,间有粘腻,现已正常,而腹部仍胀,时或肠鸣,脉濡弦。治以健脾理肠之剂。

生白术6克 茯苓10克 益智3克 煨肉豆蔻5克 川厚朴花5克 炒青皮5克 台乌药5克 炒香附6克 白扁豆10克 淮山药6克 炒陈神曲10克 地骷髅10克 炙刺猬皮10克

二诊 4月22日 前进健脾理肠之剂以后,腹胀肠鸣见减,惟喉痒未已,时仍呛咳,脉濡。余守原意,参以轻宣之剂。

生白术6克 茯苓10克 益智3克 煨肉豆蔻5克川厚朴花5克 炒青皮5克 台乌药5克 炒香附6克 苦桔梗10克 紫菀10克 蒸百部3克 炙款冬花5克 甘草2.5克

三诊 4月24日 呛咳已微,惟昨又环脐腹痛,大便完谷不化,间有粘液,痛即登圊,少腹、肛门作胀,脉濡弦。再进健脾理肠之剂。

生白术6克 茯苓10克 益智3克 煨肉豆蔻5克 炙鸡内金10克 缩砂仁5克 白扁豆10克 炒陈神曲10克 炙刺猬皮10克 制蛇含石6克 煨川楝子10克 炒延胡索6克 莱菔英10克

四诊 4月25日 环脐腹痛稍减,腹胀亦舒,惟少腹仍觉作坠,大便消化不良,化验检查间有脓细胞,苔腻稍退,脉濡弦。守原意参以分清之剂。

生白术6克 茯苓10克 煨肉豆蔻5克 炒陈神曲10克 白头翁12克 莱菔英10克 炙刺猬皮10克 制蛇含石6克 炒贯众10克 洗腹皮10克 炒陈枳壳6克 制香附6克 炒延胡索6克

五诊 4月27日 环脐腹痛见愈,大便溏泻亦止,惟又1日未登圊,腹部略觉胀闷,脉濡弦、稍数。前进健运分清之剂,证药相安,守原方加减。

生白术6克 茯苓10克 益智3克 煨肉豆蔻5克 淫羊藿6克 炒补骨脂6克 台乌药5克 炒香附6克 炙刺猬皮10克 炒贯众6克 制蛇含石6克 炒陈神曲10克

六诊 5月1日 腹痛便溏既愈,又复冒风,鼻有清涕,现稍瘥,惟腹部仍觉胀而欠适,周身肢骸酸软,脉濡数。守原意参以扶元之剂。

生白术6克 茯苓10克 益智3克 煨肉豆蔻5克 川厚朴花5克 炒青皮5克 炙刺猬皮10克 制蛇含石6克 炒香附6克 潞党参10克 肥玉竹10克 淫羊藿10克 炒补骨脂10克

按:以上3则病案,患者都是参加革命多年的老同志,所患均有大便溏泄,都有脾、肾不足的表现,但因在具体症状上的区别,所以他们的治疗也不尽相同。

蔡某案,重在脾、肾元阳不振,故用熟地、附片、补骨脂、巴戟天以温补下元,后二味用盐水炒,是使药力易归于肾经。又用鸡内金、砂仁、川厚朴花、制香附以健脾助运。至于夜难安寐,烦躁肢麻,均有他药兼顾治之,条分缕析,甚为明白。

邓某案,则兼见浮肿肢冷,表现脾虚证候为多,故处方用药重点在于健运脾阳,并有利水退肿、温肾助阳之品为伍。半月之后,诸恙递减,再以原方加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肉苁蓉、菟丝子、女贞子、野料豆合利血脉、强筋骨的续断研末,用海蜇、荸荠熬汤泛丸,熔甘、咸、温、凉于一炉。冬令则嘱每星期用淡附片炖猪肉服1次,以助阳气,可谓独具匠心。尔后,医者还曾多次为邓某看过病。这是一个脾、肾阴阳两亏的病例,治疗上自宜斟酌。

李某案,虽同为泄泻,但病发环脐腹痛,间有粘腻,故治疗上与前二案亦有不同。方用白术、茯苓、益智、肉果、白扁豆、淮山药以温运、健脾、燥湿,川厚朴花、青皮、台乌药理气宽中、化浊定痛,神曲消食调中,砂仁醒脾和胃。在化验查出大便有脓细胞后,加用白头翁、莱菔英以清热解毒,这二味是医者常用以治利的药物。从4月24日三诊开始,加用制蛇含石6克。蛇含石出自《本草纲目》,有治肠风下血之说。上海曾流传轶闻一则,说是20世纪30年代,有一病人在程门雪处求治泄泻未愈,复去王仲奇处挂号求诊,王仲奇看过程氏处方,说是此方可服,只是提笔在原方上加了制蛇含石3钱,病人拿这个方子买药,果然很快就治愈了。本例病案在加用蛇含石后,续诊的医案也看到了“腹痛稍减”,“大便溏泄已止”,可见制蛇含石一味用得恰当。

从以上3则病案,可以了解到,医者治疗泄泻,先要分清重点在脾,还是在肾;继而要分清虚实,且这类病又往往是虚实相兼的。虽说是常见的病,若要治疗得心应手,解除疾苦,也还需要有点真功夫。

[案四]王某 女 34岁 1982年8月7日 胃脘作胀,食后较甚,有时嗳气,已经9个月。近月来又腹痛便溏,伴有粘液,受凉饮冷较剧,则又一病因也。脉濡弦。姑拟兼及进剂。

薤白6克 全瓜蒌9克 法半夏4.5克 炒陈枳壳4.5克 漂苍术6克 炒川芎3克 制香附10克 炒陈神曲10克 泡吴茱萸2.5克 炒延胡索6克 煨诃子4.5克 石榴皮3克 炒淮山药10克

二诊 8月24日 便溏转实,粘液见弭,腹痛亦轻,惟停药后又见脘胀,并欲嗳气,脉濡弦。守原方加减。

薤白6克 全瓜蒌9克 法半夏4.5克 炒陈枳壳4.5克 制川厚朴4克 漂苍术6克 炒川芎3克 制香附10克 炒陈神曲10克 炒延胡索6克 炙鸡内金10克 地骷髅10克 陈壶卢瓢12克

三诊 9月7日 大便成形,腹胀亦舒,惟有时仍间赤垢粘液,登圊腹痛,脉濡弦。仍守原意加减。

漂苍术6克 制川厚朴4克 煨草果4.5克 陈皮6克 公丁香2.5克 泡吴茱萸2.5克 炙鸡内金10克 炒延胡索6克 石榴皮3克 白头翁18克 白木槿花12克 仙鹤草15克 苦桔梗9克

四诊 9月25日 腹胀见舒,便溏已实,粘液赤垢亦弭。惟少腹仍感隐痛,带下增多,色黄而有秽腥气,则又一病因也。治当变通。

全当归10克 炒小茴香2.5克 泡吴茱萸2.5克 炒延胡索6克 败酱草12克 白蔹6克 樗白皮12克 鸡冠花6克 炙鸡内金10克 炒谷芽12克 陈皮6克 佩兰10克 白头翁15克

按:王某案,腹痛便溏,伴有粘液,从案语看,这不是“痢”,而属于脾运不健、湿盛于肠的濡泄之类。方用苦辛通降的瓜蒌薤白半夏汤,调整脾胃升降功能,醒脾健运,用“醉乡玉屑”(川厚朴、苍术、川芎、香附、丁香、橘皮等)以渗湿理肠,而且在方中还有医者50岁以后常遣用的验方止泻散(陈儿茶、石榴皮、煨诃子)和便后挟有粘液的验方仙桔汤(仙鹤草和桔梗)。这是医者治疗这类病的有代表性的临床用方,疗效可靠。

[案五]施某 男 成年 1981年9月22日 大便溏,面黄少泽,已经数载,上周一度四肢乏力,此时左侧头晕,右侧胸痛,食欲不启,肢、指微浮,脉濡缓。病出两歧,治予兼施并顾。

生白术6克 淡附片9克 益智3克 煨肉豆蔻6克 丹参10克 红花3克 广郁金6克 炒五灵脂10克 甘菊花4.5克 甘枸杞子10克 野料豆10克 女贞子10克 天仙藤6克

二诊 9月26 日 食欲较启,右侧胸痛较轻,惟大便仍溏,左侧头晕亦未已,并觉左侧不舒适而木胀,脉濡弦。守原方加减。

生白术6克 淡附片9克 益智3克 煨肉豆蔻6克 红花3克 炒五灵脂10克 甘枸杞子10克 女贞子10克 天仙藤6克 炒补骨脂9克 煨诃子4.5克 白蒺藜10克 牡蛎18克

三诊 10月6日 右侧胸痛已微,仅于劳累后出现,左侧头晕亦见好转,惟大便仍溏,脉濡弦。治以温运脾肾,理肠实便。

生白术6克 制附块9克 益智3克 煨肉豆蔻5克 炒补骨脂10克 煨诃子5克 石榴皮3克 陈儿茶4.5克 淮山药10克 白扁豆10克 甜心桂3克 制赤石脂6克 炒陈神曲10克

四诊 10月31日 大便仍溏,有时肠鸣,而腹部已不作胀,再拟温阳固肠为治。

生白术6克 制附块9克 制禹余粮10克 制赤石脂6克 炒补骨脂10克 益智3克 煨肉豆蔻5克 淫羊藿10克 巴戟天10克 煨诃子4.5克 陈儿茶3克 炒陈神曲10克 天生石黄3克(研细分冲)

五诊 11月14日 肠鸣已息,大便时实时溏,精神稍振,舌苔薄净,脉濡弦。续以温阳固涩为治。

生白术6克 制附块9克 炮干姜6克 甘草3克 淫羊藿10克 炒补骨脂10克 煨肉豆蔻4.5克 胡芦巴9克巴戟天9克 煨诃子4.5克 陈儿茶4.5克 赤石脂6克 炒陈神曲10克 扁鹊玉壶丹3克分2次吞。

六诊 11月28日 近日大便先实后溏,矢气较多,余无不适。守原方加减。

生白术6克 制附块12克 炮干姜3克 甘草3克 淫羊藿10克 炒补骨脂10克 煨诃子5克 煨肉豆蔻 5克 淡吴茱萸2.5克 炒淮山药10克 北五味子3克 赤石脂6克 上官桂2克研细分冲。

七诊 12月5日 近一周来大便成形,仅有1次便溏,矢气亦少。证药既合,守原意略作增损可也。

生白术9克 制附块12克 炮干姜3克 白扁豆10克

淫羊藿10克 煨肉豆蔻5克 炒补骨脂10克 淡吴茱萸2.5克 炒淮山药10克 煨诃子5克 北五味子3克 赤石脂6克 上官桂2克 研细末分冲。

按:这是一则脾、肾阳虚,湿盛注于肠间而成泄泻的治案。因为肾阳虚,命门之火不足,脾阳虚,运化磨动无力,水谷难于腐熟,酿湿而致泄泻。故方中先后用了温运脾、肾的白术、淮山药;白扁豆、淡附片、补骨脂、益智、煨肉豆蔻、胡芦巴、巴戟天、甜心桂等品,用了固摄涩肠的赤石脂、禹余粮、天生石黄,同样也用了验方四味止泻散(陈儿茶、石榴皮、炒诃子、淮山药,若再加砂仁,称为五味止泻散),还用过治命门火衰的扁鹊玉壶丹。这样,经过约两个月的治疗,患者数载的大便痼溏也终于治愈,大便成形。3.前列腺炎——活血行瘀前列腺,泻火益肾助阳强

医者多年来经临床观察体会,西医诊断的前列腺炎病人,症状表现有许多属于中医“五淋”范畴,却又不尽相同,遂据此而进行分析归纳,锤炼出清热渗湿、活血行瘀、坚阴通淋的前列腺汤,以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进行治疗,并在这个基础上治疗阳痿,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案一]陈某 男 21岁 1979年8月7日 自今年3月始患前列腺炎,一直服中药治疗。现仍感少腹左旁胀痛,而腰不痛,小溲微黄,无尿频、急、疼痛等症状,近一月未作前列腺液常规检查,舌尖稍红,苔薄黄,脉濡弦。拟予前列腺汤出入。

赤芍15克 败酱草12克 紫花地丁12克 蒲公英9克 白蚤休6克 炒黄柏4.5克 川萆薢10克 萹蓄10克 桃仁6克 红花4克 王不留行6克 煨川楝子4.5克 制乳香4.5克

二诊 8月14日 少腹左旁胀痛减轻,药证相合,守服原方。

三诊 8月21日 少腹仍感胀痛,小溲有余沥不净感,大便努挣时偶有白色分泌物自尿道出,脉濡弦。守原方加减。

紫花地丁15克 白蚤休6克 败酱草12克 炒黄柏4.5克 桃仁6克 红花6克 制乳香4.5克 炒五灵脂9克 王不留行6克 煨川楝子4.5克 川萆薢10克 萹蓄10克 金樱子15克

四诊 9月15日 本月10日复查前列腺液常规:白细胞(),脓细胞(+),上皮细胞5~7个,卵磷脂小体(+)。少腹稍有胀痛,尿后仍有余沥,但尿后已无白色分泌物,脉濡弦。守前列腺汤意,续予行瘀清渗。

紫花地丁12克 白蚤休6克 败酱草12克 白蔹6克 桃仁6克 红花4.5克 制乳香4.5克 炒五灵脂9克 王不留行6克 煨川楝子5克 金樱子15克 炒黄柏4.5克 炒小茴香2克

五诊 9月22日 昨日剧烈运动之后(患者系运动员),少腹又觉疼痛,至今仍未平息,然尿路未见刺激症状,惟仍有余沥不净,脉濡弦。守前方加减。

上方 减 炒小茴香

 加 炒荔枝核6克 胡芦巴9克

六诊 9月29日 近来尿道口未见白色粘液泌出,然小溲余沥不尽依然,少腹左侧乍痛。25日查前列腺液常规:见红细胞少许,白细胞(+),脓细胞(),卵磷脂小体少许。脉濡弦。仍守原意为之。

赤芍15克 败酱草12克 蒲公英6克 炒黄柏4.5克

川萆薢10克 萹蓄6克 王不留行6克 煨川楝子4.5克 丹参10克 泽兰10克 红花4克 白蔹6克 炒五灵脂10克

七诊 10月22日 左侧少腹时仍乍痛,小溲余沥不净未已,惟未见白色粘液。

上方 减 红花 白蔹

加 桃仁6克 制乳香4.5克

八诊 11月6日 今日查前列腺液常规:白细胞(),红细胞少许,脓细胞(+),卵磷脂小体(什)。少腹有时隐痛,且觉腰酸,脉濡弦。继以清渗行瘀。

赤芍15克 败酱草12克 蒲公英10克 紫花地丁12克 白蚤休6克 川萆薢6克 萹蓄6克 炒黄柏6克 王不留行6克 煨川 楝子4.5克 丹参10克 制乳香、没药各4.5克 桃仁6克 炒续断9克

九诊 11月20日 少腹时或乍痛,腰部有时作酸,尿后仍有余沥不净,脉濡弦。守原方加减。

赤芍15克 败酱草12克 蒲公英10克 炒黄柏4.5克 桃仁6克 制乳香4.5克 煨川楝子4.5克 王不留行6克 川萆薢10克 萹蓄6克 桑寄生10克 炒续断6克炒五灵脂9克

十诊 12月18日 尿后仍有余沥不净,少腹两旁及腹股沟处偶或乍痛,余症向安,脉濡弦。仍守原意以治。

紫花地丁15克 白蚤休6克 金樱子15克 炒黄柏5克 川萆薢10克 萹蓄6克 王不留行6克 煨川楝子4.5克 桃仁6克 红花4克 制乳香4.5克 炒五灵脂4.5克 炒荔枝核9克

十一诊 1980年3月1日 去年连续以前列腺汤出入进剂,症渐向安,然每于气候变化时,少腹两旁仍感胀痛,小溲亦有余沥不净,尿道口偶或有白液渗出,脉濡弦。再循原意调治之。

赤芍15克 败酱草12克 蒲公英12克 炒黄柏4.5克 桃仁6克 红花4克 王不留行6克 煨川楝子4.5克 川萆薢10克 萹蓄6克 炒荔枝核9克 胡芦巴9克 金樱子9克

按:前列腺炎是西医病名,前列腺炎的症状,有很多可在中医病名“五淋”之内见到。医者鉴于门诊病人中前列腺炎患者不少,且在青年运动员、士兵、重体力劳动者中发病率颇高,它的症状固然可以用湿热下注、肾虚而膀胱有热来统括,却又并不尽然。比如全身用力,它的着重点便在人身躯干的最低处——海底,而海底又恰是前列腺所处的部位,用力过度,导致瘀血所阻,也应该是主要病因之一,尤其是年轻患者。基于这种认识,所以自拟了以赤芍、败酱草、炒黄柏、白蚤休、紫花地丁、桃仁、红花、王不留行、萆薢等药味组成的前列腺汤,并以此方为基础,随证加减治疗这一类病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例患者年仅21岁,是一名运动员,以他的年龄、体质和症状,都不见肾虚之征象,所以用了清泄化瘀之法而见功效。方中加用厥阴经药,如川楝子、小茴香、荔枝核之类,既疏达厥阴之气,又起了引诸药入厥阴病所的作用。

这个治疗思路,行瘀与清热并行,再加疏达厥阴,疗效可靠,且见效捷。即老年因肾气虚而致前列腺肥大者,出现小便淋沥、夜尿频多时,于益肾气方中参入本方行瘀清热,其疗效确远胜于单用缩泉丸、济生肾气丸一途者。

[案二]王某 男 27岁 1980年7月8日 有前列腺炎病史年余,近仍溲出不畅,偶或有白色分泌物自前阴出,会阴部掣痛,腰酸,脉弦。姑以前列腺汤出入。

赤芍15克 败酱草12克 蒲公英10克 炒黄柏5克 桃仁6克 红花3克 王不留行6克 煨川楝子5克 川萆薢9克 瞿麦6克 制乳香4.5克 泽兰10克 金樱子15克

二诊 7月12日 会阴 掣痛略减,但仍作胀不适,小溲偶仍欠爽,但已无白色粘液,腰酸未已,脉濡弦。仍守原意。

赤芍15克 败酱草12克 王不留行6克 煨川楝子4.5克 丹参10克 泽兰10克 红花4.5克 制乳香4.5克 川萆薢10克 萹蓄6克 胡芦巴9克 金樱子15克炒黄柏4.5克

三诊 7月19日 会阴部掣痛续有好转,作胀未弭,小溲偶仍弗爽,腰膂尚酸,苔薄白,脉濡弦。再守前方出入。

赤芍15克 败酱草12克 王不留行6克 煨川楝子4.5克 丹参10克 泽兰10克 红花4克 制乳香4.5克 萹蓄6克 金樱子15克 胡芦巴9克 炒续断8克 炒荔枝核9克

四诊 7月29日 溲出已畅,会阴部不适已微,然若按压之仍作胀,腰脊腿肢酸胀未弭。今日复查前列腺液常规:白细胞(),卵磷脂小体少许,精子()。脉濡弦。仍守前列腺汤为治。

赤芍15克 败酱草12克 紫花地丁12克 白蚤休6克 丹参10克 泽兰10克 红花4克 制乳香4.5克 王不留行6克 煨川楝子4.5克 炙金毛狗脊10克 炒续断8克 十大功劳叶10克

五诊 8月9日 小溲见畅,亦无粘液泌出,会阴部已无掣痛,然尚觉作胀,腰酸、肢软乏力则与前相似,脉濡弦。守原方加减。

紫花地丁12克 白蚤休6克 败酱草12克 炒黄柏5克 王不留行6克 煨川楝子5克 台乌药5克 制香附10克 炙金毛狗脊10克 炒淮牛膝10克 桑寄生10克 炒续断6克 炒荔枝核10克

六诊 9月8日 溲出见畅,前阴亦无粘液泌出,惟会阴部作胀未已。近来便溏不爽,日二三如厕,肠鸣腹胀,则又一病因也。治当变通。

漂苍术6克 制川厚朴4克 陈皮6克 薤白6克 煨草果5克 炙鸡内金10克 公丁香2.5克 炒泽泻10克 炒车前子10克 台乌药4.5克 制香附10克 白扁豆10克 炒陈建曲10克

按:这是一例前列腺炎用前列腺汤治疗的验案。从案中可以看出,到9月8日六诊时,溲已见畅,前阴已无粘液泌出,这时随便溏、肠鸣腹胀而更用平胃散、实脾饮的方意了。

[案三]施某 男 50岁 1981年4月6日 溲数不爽已二月余,近来加重,尿路灼痛,少腹苦胀,会阴睾丸亦觉弗舒,脉濡弦。拟予前列腺汤出入。

赤芍15克 败酱草12克 蒲公英10克 炒黄柏4.5克 桃仁6克 红花4克 王不留行6克 煨川楝子4.5克 川萆薢10克 萹蓄6克 炒荔枝核9克 炒橘核9克 土牛膝15克

二诊 4月9日 诸症递减,惟夜尿尚频,脉濡弦。守上方。

减 蒲公英

加 金樱子15克

三诊 4月27日 排尿较畅,溲时灼痛好转,尿频亦减,惟会阴睾丸仍觉不适,下肢疲软乏力,脉濡弦。守原方加减。

紫花地丁15克 白蚤休6克 炒黄柏4.5克 王不留行6克 煨川楝子4.5克 制乳香4.5克 炒五灵脂10克 炒荔枝核10克 胡芦巴9克 怀牛膝10克 金樱子15克 桃仁6克 红花4克

四诊 8月22日 今春始患前列腺炎,近虽少腹胀痛好转,然尿时仍欠爽适,有时且觉灼痛,会阴海底作胀不舒,右睾有时隐痛,并见阳事痿软,脉濡弦。拟仍以前列腺汤出入。

细生地10克 淡竹叶6克 川木通3克 甘草梢4.5克 川萆薢10克 萹蓄6克 炒荔枝核9克 胡芦巴9克 桃仁6克 红花3克 煨川楝子4.5克 王不留行6克 土牛膝15克

五诊 8月29日 小溲灼痛见减,会阴作胀见轻,右睾坠痛亦弭,惟尿仍欠爽,阳事未兴,大便溏薄,日三如厕。守原方加减。

川萆薢10克 萹蓄6克 桃仁6克 红花3克 煨川楝子4.5克 王不留行6克 淡肉苁蓉10克 淫羊藿10克 大熟地12克 淮山药10克 石榴皮3克 煨诃子5克 土牛膝15克

六诊 9月12日 阳事略能勃起,并曾一度遗泄,便溏亦实,日一二如厕,惟尿后仍觉茎中灼热刺痛,且有余沥不尽,脉濡弱。前方能效,续守前意,佐以益肾。

淡肉苁蓉10克 巴戟天10克 锁阳10克 炒续断6克 覆盆子10克 金樱子15克 台乌药4.5克 益智9克 淫羊藿10克 仙茅6克 川萆薢10克 甘草梢4.5克 土牛膝15克

七诊 9月19日 尿后余沥见轻,茎中尚觉灼热刺痛,脉濡弦。即以上方

去 仙茅 甘草梢

加 炒肥知母6克 炒黄柏4.5克

八诊 9月26日 阳事稍兴,近日尿后又有余沥,然灼热刺痛见轻,脉濡弦。益肾、坚阴、固涩,前法出入再进。

煅粉龙骨12克 煅牡蛎12克(前二味先煎) 淡肉苁蓉10克 淫羊藿10克 覆盆子10克 大熟地12克 淮山药10克 桑螵蛸6克 金樱子15克 炙远志肉6克 益智9克 炒肥知母6克 炒黄柏4.5克

九诊 10月10日 尿后余沥见弭,灼热刺痛之感亦减,夜尿仅一二次,阳事已能兴举,惟少腹右侧及肛旁有牵拉感,脉濡弦。前法既合,当守原意,参以疏泄。

上方

减远志肉 肥知母

加 王不留行6克 煨川楝子4.5克

十诊 10月17日 阳痿已渐见愈,夜尿一二次,肛旁牵拉不适亦弭,惟尿后略有余沥,少腹右侧时觉牵掣不舒,骶部作酸,脉濡弦。证药相合,再守原法加减。

淡肉苁蓉10克 淫羊藿10克 大熟地10克 淮山药10克 桑螵蛸9克 益智9克 金樱子15克 炒川黄柏4.5克 王不留行6克 煨川楝子4.5克 红花4克 桃仁6克 炒淮牛膝10克

十一诊 10月27日 右侧少腹已舒,而海底欠适,白昼小溲正常,而夜间排尿欠畅,脉濡弦。仍守原方损益。

桑螵蛸10克 益智9克 金樱子15克 炒川黄柏4.5克 王不留行6克 煨川楝子4.5克 红花4克 桃仁6克 川萆薢10克 炙金毛狗脊10克 桑寄生10克 炒续断6克 炒淮牛膝10克

按:阳痿一证,临床并不少见。张景岳有“火衰者十居七八,火盛者仅有之耳”之说,这就给本病定了一个框框,即治阳痿多用“补肾”一法。虽然也有“湿热下注,宗筋弛纵而致阳痿者”(《类证治裁》)一说,但往往被临床医生所忽视。近年来商品经济大潮,形形色色的补肾壮阳广告,更是将这一病证误导入歧途,言补者病家欢迎,言不应补者则没有人肯听了。似乎阳痿只因肾亏,而补肾能壮阳,壮阳就能治痿。

本案施姓患者,因前列腺炎而致阳痿,虽然年已五旬,到了肾气向衰之年,但医者仍据证而以前列腺汤为主方,先作行瘀清热之治。因便溏加用山药、诃子、石榴皮以运脾涩肠,再用肉苁蓉、巴戟天、锁阳、淫羊藿等以益肾助阳,同时用龙骨、牡蛎固涩,取缩泉丸的台乌药、益智缩尿止余沥,最终达到阳事能兴、夜尿减少、便溏转实的效果。

不论前列腺炎还是阳痿,都可表现出“相火旺”的症状,故这类病案中的用药,都有清下焦湿热、起坚阴作用的炒黄柏的伍用,或是知母、黄柏同用。

从用前列腺汤治前列腺炎入手,而达到治疗阳痿的目的,似可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