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创青春:浙江万里学院学子风采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1 15:07:11

点击下载

作者:《创新创业创青春》编委会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创新创业创青春:浙江万里学院学子风采录

创新创业创青春:浙江万里学院学子风采录试读:

觅寻生活的真意(代序)

在源头处观照:每个人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意式抽象品。”哲人黑格尔200多年前的腔调从另一个层面印证了当下高等教育的真正困境。

这确乎是一个悖论:每个人要获得自己充分而自由的发展能力,被聚集在一个高度规整的我们称之为大学的地方,接受规模化运行的教育与训练。这确乎又是一个进步:智慧的获得,由师徒相授的工匠式传递,到行会,再到大学这种组织形态,高等教育由垄断而普及,由封闭而开放,由作坊式而集约化。形式上的革命昭告其地位的不断提升,而内容上的精致与完备,则说明大学功能的日益强大。考察大学的历程充分印证了这个判断。1088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建立,标志着严格意义上大学的诞生。而后,每经历一次改革,大学的地位就往社会的中心挺进一步,柏林大学因洪堡的远见确立了现代大学的形态——教学与科研并重,美国的斯坦福大学是另外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碑,相比于柏林大学奠定了现代大学的使命要素,斯坦福拓展了现代大学的社会功能,催生了“硅谷”这样标志着信息时代来临的“宠儿”。

大学成为文明过程中最为绚丽的文化现象。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推进,特别是以信息化为标志的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大学,就其地位来看,由社会边缘走向中心;就其本身规模来看,由小型化走向巨型化;就其性质来看,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就其功能来看,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拓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大学文化成为整个文化系统中的重要一极。由是,大学成为人才集散地、科技创新策源地、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源。发端于行会的大学,是文明进程中的一次文化裂变,亦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一个重要节点,而博洛尼亚大学、洪堡大学、斯坦福大学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设和革新,为大学文化、大学使命、大学精神、大学功能给出了革命性的界定。与西方University对应的中国《四书》之首的《大学》,却与作为社会组织形态的大学没什么大的关联,但里面诸多“教人之法”“大人之学”,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则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也是当时纯粹质朴的古人对人的品性成长所能给出的最高认知,其中的语词,却也不妨碍成为现代大学办学理念的追求,两者如此奇妙地融通,为大学增添了无尽的想象。

然而,所有这一切似乎还未解决初始的追问:大学能否解决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问题?大学怎样才能成就人本身的世界?集约性的培养如何做到不以扼制人的天性为前提?

于是,大学的经营者不约而同地试图以大学理念、大学文化这样一些貌似云端的词语,破解成就个人世界的迷思。恐怕也只能这样了,端出各自的理念大餐、文化大餐,以供选择。

大学的理念,直白一点的表述就是:愿景与手段的高度融合,范式与路径的圆融统一,最接近大学本真的那个玄之又玄的无法言说的象征物,就是大学本身。

大学的文化,玄妙一点的理解就是:它是外化了的可视形态,内敛着的本质要素;既是理想图式,又是实践形态;是历史的积淀,又是现时的追求,是区别于其他而凸显自己的根本属性。

唯其大学有理念,能“直指心性”,促成每个人听从内心的召唤,寻伺机会,成就自己;唯其大学有文化,浸染其间的青年才俊,无形中吹拂着提升灵魂的文明之风,促使其成为自己。

总之,人们对理念、文化,顶礼而向往,是大学包括来此求学者应该有的态度,也是成就“每个人就是一个世界”的理想范式。

探究高等教育的本原:具有样本意义的浙江万里学院

世纪之交,中国的决策者形成了一个深刻的洞见并付诸实践:现代文明惠泽大多数,在教育中的体现便是尽可能地让更多人接受教育。由是,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事实上,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更是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映像。当这一趋势以国家意志加以推动时,其绩效与成就便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首先需要一个路径的设定。鉴于大众化直观上是一个数字的概念,即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学人数与适龄人口之比)。如果按照国际通行标准,15%以下为精英教育,15%~50%为大众化高等教育,50%以上为普及化高等教育,那么根据中国高等教育的相关统计,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1978年为1.55%,1988年为3.7%,1998年为9.76%,2002年为15%,2007年为23%,2012年为30%,2013年为34.5%,简单模比,不难说明中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得以完成。而完成这一不可能的任务的不二法门是扩招,其中新建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占了80%左右的贡献率,而一些“985”“211”院校主要通过“独立学院”的方式实现大部分扩招任务。考察各类型高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社会力量,部分通过提高学费完成学校的原始扩张。这样的路径设定,暗合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重要一途还在于制度创新。庙堂中的决策,起于民间江湖上的实践,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加快了事情的推进。一个典型的表征就是浙江万里学院的横空出世。在这样的时代大潮中,万里以体制机制的创新谋得了学校快速健康的发展,以自己的办学业绩为波澜壮阔的大众化进程背书。从数字概念考察,一个原本只有2000人左右在校生规模的省属高校,1999年实行新的办学体制,当年招生计划1500人,2001年在校生规模达到5700人,2002年跨入万人大学门槛,2006年全部招收本科生,且在校生规模达到2万人。

一页历史已然翻过,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一个个鲜活的个案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样本。浙江万里学院以其独有的理念、文化、模式,坚守应用型定位、服务型追求、创业型特色,走出了一条在快速发展后转型内涵式发展的成功之路:在公办高校浙江农技师专基础上改制而成的浙江万里学院,是教育部“公办高校进行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的试点。这种被教育专家称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范例性实践”的“万里模式”,厘清了管理者(省政府)、举办者(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与办学者(学校)三者的关系,使之权责分明、有机制衡、良性互动,科学构建了学校办学的外部关系。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上,确立了依法治校、民主治学的思路,架构了理事会、党代会、教代会的议事体制。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聘任校长团队,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改变投资体制:办学的主要经费不依赖政府的财政拨款,而是以举办者投入基本建设经费和学校按教育成本收费作为运行经费,但教育的非盈利属性、学校的公办属性、资产的国有属性不变。学校建立了党委,委员由党代会选举、省委教育工委任命,党委对办学方向负责,起监督保证作用。

改革创新形成的独特体制、全新模式发挥了巨大的改革红利,成为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形成了科学的校、院两级管理,拓展了二级单位巨大的创新空间,以学科、专业关系组建的11个二级学院涵盖八大学科门类、41个本科专业,逐渐成为面向社会的办学实体。

改革创新的红利凝聚成2011年获批的国家“服务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并且获得了宁波市首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及“省重中之重学科”及近百项国家与省级教改项目。

改革创新的成效还体现在学校1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6万多名学生,保持了2万名本科在校生、100多名硕士生的办学规模。

凝聚万里特有的文化记忆: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质量条件

扩招为大众化提供了数量条件,但由于高等教育质量条件依然处于转型之中,这也势必会让高等教育的办学者与管理者陷入“堂吉诃德风车”式的发展困境。

一个高校的成功转型或进入内涵发展的时期,文化是质量条件的最重要保障。在科技昌明的现代社会,人文的勃兴,是文化自觉的标志;文化记忆积淀为集体记忆中的精神碎片,或潜或显地存留于人们的意识、习俗之中,有的彰显,有的生发,进而成为体现人们核心价值的文化操守,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人们的价值追求。大学,作为文化因子的组织固化,其本身的文化价值呈现出了“日新又新”枝叶繁茂的局面。

浙江万里学院应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治要求,经由合逻辑的考量,凝聚万里特有的文化记忆,即时沉淀与固化万里的文化特质,并为万里文化注入生气,从而激活机制,形成生生不息、充满活力的文化形制与品性,为大学的根本目的——育人功能的发挥提供坚实支撑。

万里自创校以来的办学实践表明,事实正是如此。

万里的文化记忆,是深沉而剀切的文化情愫,一如这个突飞猛进的时代所呈现的,万里是这个时代文化的一个样本、一个缩影。吟啸徐行,弦歌不辍,“万里”二字最集中地体现了创新创业的时代要求;春风枝头,万紫千红,万里的创业者与亲历者把体制机制创新的成果惠泽万千学子。

万里的文化谱系,究其源流,有50多年省属高校醇厚的积淀,又有万里创校者开阔的胸襟,还有不断实践的丰盈。她是浸染其间的“我”而非产生间离的“他者”,须具“在学校中”的主体情怀,向往并践行的全身心投入。自万里创校始,万里文化兼具了“这一个”文化秉性,形成了独特的构架,逐渐成为万里归心的精神内核。其理念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校训传统、形象文化、学术文化均有了独特的指向,需要我们时时加以培植与丰实。

万里的文化本质,是以人为本的,始终把学生、教师的利益与发展放在首位;是创新创造的,始终洋溢着文明进步的活力;是追求卓越的,始终秉承臻于一流的品格;她告别了孜孜切切文化悲情的昂首阔步,摒弃了心浮气躁文化焦虑的深情坚守,脱却了抱残守缺文化狭隘的豁达坦荡。

10多年来,万里由专科而本科到研究生教育这样办学层次的跃升;由千人而万人再到两万在校生这样办学规模的扩大,10年之中,走过了百年甚至几百年才走完的路。这背后规模、层次、质量协调发展的文化机理,凝聚了万里文化记忆的内核。

万里的文化记忆形成了三个层次梯度的文化序列:首先,精神文化与理念文化,以“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努力”为核心内容的“万里精神”,以及“以生为本、以师立校、面向市场、国际接轨”的办学理念,在精神引领与价值追求上统摄了学校文化诸多要素,成为学校的主流;其次,制度文化,在现代大学制度建构过程中,始终以文化治理为指向,刚柔并济,宽严有度;最后,活动文化,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能动作用,开展了系列活动,增强学生的才干,形成了校园内浓郁的孝心、爱心、创业、创新、和美等文化为特征的文化氛围,涵育着学生的品格,也成就了校园文化的绚丽缤纷。

万里学子们更是以自己的独创个案,丰富与充实着校园文化内涵。吴全忠,2009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人物之一,“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大学期间走读照顾糖尿病晚期的母亲,他由衷地说:“正是学校倡导与营造的孝心与爱心文化的氛围,增强了我的责任感,促使我做得更好。”同样,第一个参加南极科考的女大学生戴芳芳,入选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的王建,“2011浙江省十佳大学生村官”项玉君、皇甫高等等,对学校的大学文化作了精彩的解读。六有其一的创业标兵、十有其二的大学生村官,数字背后闪耀的是文化的光辉。

万里学子用自己的意志梦想谱写了各自精彩的青春篇章,他们的身上吸收凝结了敢于拼搏、百折不挠的万里精神。

我们有理由相信,万里文化将浸润每一个与之有关的人的文化血脉。

觅寻生活的真意:这样一些万里人

高等教育的本原问题是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尽管这些在党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法》都作了界定,但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目标、定位、类型和性质,都必须依据自己的情况加以解读,并以创造性的工作加以丰富。

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国际化的新态势,结合体制机制的新特点,特别是科学分析学生与社会的新需求、学校在高等教育序列中的新变化后,学校在转型期明确了应用型定位、服务型追求、创业型特色。学校也因此确立了“以生为本、以师立校、面向市场、国际接轨”的办学理念。

万里创校以来,当届毕业生创业人数已逾1200人,为社会提供了近万个就业岗位,许多学生从“找饭碗”跨越到了“造饭碗”,受到社会各界与各级领导的好评。“跌倒了,别趴下;站起来,再奋发!”2011年4月,在北大的讲台上,一位宁波创业才俊意气风发地和大家分享他的创业经历。他就是王建,一个从万里走出来的“创一代”。王建的成功来之不易,从大四开始创办第一家公司,到现在年销售破1亿元的晴田实业有限公司,王建仅用了4年,但是期间却经历了多次失败。对于一个刚出校门的创业学子来说,连续亏损的打击、创业前景的不明、合作伙伴的撤资,都令他陷入迷茫与挣扎。但作为万里人,王建没有忘记母校的教诲:“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最后的成功证明了他的坚持是对的。“创业让我懂得了面对困难不抛弃、不放弃。态度决定一切,行动创造未来。创业最难的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这是“大学生创业新秀”刘诗诗告诉我们的。毕业才不到3年,这个来自衢州山村的小伙子白手起家,成立了宁波市海曙甬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年营业额已突破2000万元,吸纳大学生就业近30人,成为2012年的宁波市创业新秀。

母以子贵,校因生荣,为一个高校业绩背书的只能是她的学生。自1999年到现在,浙江万里学院向社会贡献了6万余名大学生,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发挥着作用,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然奇迹也映射在万里学子身上。世上只有一个马云,但成功有许多形态,相对于少数精英,芸芸众生才是常态。人们欣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奋进的人生态度,但将军总归是少数,人们似乎更倾向于认可这样的人和事,具有烟火气,可仿照模比:平凡之中执着一念终有所成,机缘巧合挺身而出有所担当,鲜活的生活中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发挥了最大的作用,自己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链条的润滑剂并迸发了创造力。

故,我们辑录一批万里学子在成长路上的故事,正是因为他们年轻而富有朝气,正是因为他们还算不上业界“大佬”而更富有样本意义,正是因为他们是平凡人中的觉悟者、思想者、实践者而易于学习、仿照。

创新创业创青春,青年学子成才成功的万里样本,这是第一辑,肯定不是最后一辑。

我们共同期待。浙江万里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王福银

王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文/蔡淑敏导语

尽管伤痕累累,但我始终相信:一个勇于选择、勇于担当的人,必然会闯出自己的天空!在迷茫中,我努力寻找前行的方向;在失望中,我认真反思其中的原因。现代社会一定有我大展拳脚的地方。打拼的艰辛,使我深感创业之不易;成功的喜悦,让我懂得了责任与担当。想——壮志凌云!做——脚踏实地!个人简介

王建,男,浙江台州人,浙江万里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06届毕业生。在校期间,王建和他的室友们就开始策划创业之路,并在2005年12月创立了他们的第一家公司——宁波海曙迈迪科技有限公司。现任浙江晴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2011年4月15日下午,由教育部、团中央共同组织的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首场报告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浙江晴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等6位大学毕业生创业成才、爱国奉献的优秀事迹,赢得了全场600余名在京高校学生代表的热烈掌声。王建是报告团6位成员中唯一一位来自浙江的大学毕业生。

王建在报告中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大学生创业之路中的酸甜苦辣,他一一尝遍。每一次的挫折以及困难,他都把它看成一次磨炼、一次考验、一次脱胎换骨重新来过的机会。大学生具有知识学历,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和创新精神,这些都是优势所在。只要有1%希望,他就会尽100%努力。通过5年创业,王建不但实现了自己就业,还为130余名大学生提供了岗位。通过创业,他提高了能力、增长了经验、实现了个人价值、收获了成长。所以,成长,对年轻人来说,比成功更重要!

2005年下半年,还是大四学生的王建开始感觉到就业压力,寝室里同学谈论的都是毕业后该何去何从,室友徐敏说:“我想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

共同的梦想让他们走到了一块。那年,他们开始策划创业之路……在学校里送外卖、卖夜宵、出售游戏点卡,逐个学生宿舍去推销,经常被学弟学妹们误认为是推销员,遭白眼、吃闭门羹,但他们却乐此不疲,每天如此。一个学期后,他们积累到第一笔启动资金。2005年12月,他们3人意气风发地创立了第一家公司——宁波海曙迈迪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万元,主营网络推广以及网站建设。然而,现实很快给年轻的他们当头一击,第一次创业以亏损5万元告终。从这里开始,他们真正体验到创业的艰辛以及生活的酸甜苦辣。

但年轻的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初次创业失败的阴影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斗志。2006年6月,他重组股东成员,注册了第二家公司——宁波启瑞展览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万元,主营业务是组织国内企业出国参加专业展览会,在接连亏损6个月后的第7个月,公司连续接到订单,一举收回6个月的亏损。然而,与他一道打拼的同伴们承受不了创业的巨大压力,在收回亏损后全部撤资退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又一个长达半年的业务拓展期,因为经验、环境等原因,公司没有取得盈利,他的第二次创业又以失败告终。

尽管伤痕累累,尽管前景堪忧,但他始终相信:一个勇于选择、勇于担当的人,必定会闯出自己的天空!2007年1月,他的第三家公司——宁波晴田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了,主营汽车导航电子产品的批发以及零售。这个经营方向,是经营展览公司期间和众多厂商接触摸索到的成果。汽车行业飞速发展,相应的道路交通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汽车导航已逐渐成为必需品。新公司成立后,为了节省费用,他白天和员工骑电瓶车跑业务、发传单,经常遭到小区保安的驱赶;晚上回到公司打地铺、睡阁楼。新公司终于开始盈利,而且销售额不断增长,员工规模不断壮大。2008年公司销售额突破了2000万元,2010年公司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00%,总销售额突破1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导航仪销售商,创造了行业传奇。

在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王建开始思考如何回报社会。从大学毕业开始创业、有过两次失败经验的王建知道走向成功,不但要有激情,还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于是,公司开始招纳以应届大学毕业生为主的年轻团队,让经验和激情两者相辅前进。

经过不断的努力,公司的业绩呈几何式增长,2007年销售额500万元,2008年2000万元,2009年5000万元。2010年,公司销售额突破1亿元。公司在浙江温州、杭州、嘉兴、绍兴、金华,福建泉州等8个地方设立办事处。2011年2月,王建在台州成立第四家公司“台州晴田汽车装饰用品有限公司”。此后不久,王建向宁波市鄞州区工商部门递交“浙江晴田实业有限公司”的注册登记申请,注册资金2000万元。

王建表示,经过两年的积累,他新成立的浙江晴田实业有限公司正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由批发转向零售,向“终端为王、现金为王”的王者靠拢。公司计划开设15家终端零售店,为拓展全国市场甚至全球市场作准备。他还计划将创业所得捐赠希望小学和养老院。他认为,这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应有的担当,是他们回报社会、回馈人民的责任和追求!

王建认为学生在校需要学习,来到社会更是需要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他开始学习管理、学习财务、学习营销等等,同时他也认识到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公司开始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完善公司的制度体系。

王建及其团队更是制定了公司的愿景和使命。晴田的愿景:让开车的人不再迷路;晴田的使命:搭建企业平台,实现员工梦想,承担社会责任,报效我的祖国。在愿景和使命的指引下,公司员工增至120人,王建也开始从销售转型到公司管理。

王建大学时期的梦想在短短4年时间里全部实现。2011年,他开始重新定位公司,要做汽车电子行业的“国美苏宁”,学习苏宁模式,开始由批发商转向零售商发展。在商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终端为王、现金为王。”公司通过4年的发展,积累了不少厂家资源以及客户资源,开始计划拓展零售终端店,计划通过这一年让公司转型,并且通过这一年打造一个系统的商业模式以及管理体系,从而在接下来的几年开始拓展全国市场甚至全球市场。

王建给学弟学妹们的忠告是:想——壮志凌云!做——脚踏实地!

学子心得

满怀理想所经历的种种,自始至终都由梦想贯穿着,一连串的目标串连成一个大的梦想。在万里浓厚的创新创业的文化熏染下,创新创业成为我实现梦想的基因,从2010年开始,每年我都会写下100多个这一年要达成的目标,然后不断地去超越自己,不断地去享受达成目标所给我带来的成就感。一个人梦想的实现应将理想和实践合理联姻,想——壮志凌云!做——脚踏实地!

詹树:十年,走得稳健而激昂

□文/金亚芳导语

詹树用10年时间完成了从一名普通大学生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成功跨越。这成功之要诀其实也单纯,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因为成功需要通过学习。詹树的学习之路分为三阶:第一阶是在浙江万里学院4年的学习以及养成的一种灵活有用的学习精神;第二阶是大学毕业后延续性目标学习,目标学习仍是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学习定力;第三阶则是岗位学习,詹树完成了由北京到伦敦再由伦敦到北京的一个来回。个人简介

詹树,男,浙江温州人,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4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曾任文化与传播学院学生会主席一职,2004年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财政部录取,考取了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党务秘书一职。现任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党务秘书。

詹树是浙江万里学院汉语言文学2004届毕业生。22岁的詹树在200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党务秘书,在100多名来自全国重点大学的本科生、硕士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同年2月,财政部派人来校最后审查,并正式录用。3月,同济大学发来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詹树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此时,詹树离毕业的日子还有3个月。经过再三考虑,他最后还是选择了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党务秘书的工作,暂把学业放一边。如今,詹树已毕业10年,从一个汉语言专业毕业生到财政部秘书,他的进取之路走得踏踏实实、稳健有力。双考在即,双管齐下的那两年

和很多怀揣梦想的大学生一样,詹树参加了2004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全国研究生考试,很难想象当时一个在校学生有着如此强大的毅力和信心去参加这两项国家级的考试。“很简单,求生存和求学业,两手准备。”詹树淡然地说起了当年他参加考试的原因,“这也是为了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和想过的生活而作出的一种选择”。由于是中央、国务院机关的公务员选拔,相对于其他国家机关以及地方公务员的选拔要严格许多,其竞争激烈也是可想而知的。詹树凭借自身综合的能力素养、扎实的学习功底,通过了杭州的笔试、北京的英语加试以及财政部的最后面试,经过三轮考试的严格挑选,以遥遥领先的分数,稳握胜券。在同一年的同济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的研究生考试中,詹树的考试结果让所有老师和同学感到欣喜:超过了录取分数60分!“准备考试的那段时间里,我脑子里完全没有想别的事情,可谓是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个时候每天下午复习,晚上先回顾一天复习内容,然后写下来变成纲要。晚上8点以后就开始背英语,也会特别找空地背英语演讲词。早上睡觉补充体能。”詹树回忆起那两年的学习生活,那个时候读书和复习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他认为读书的关键是要把书读活,否则就是沽名钓誉。其实在大学期间,詹树除了考研究生和公务员之外,还努力提升技能水平。在大学4年中,他获得了大学英语六级证书、全国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浙江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驾驶C照等资格证书。虽然考了多个技能证书,但是詹树认为自己不算是大家所说的“考证党”,他觉得他考的这些证书在当时算是比较简单也是很有必要的证书,考这些是为了给自己一个证明,并没有很盲目地去考证。对于当下大学生“考证热”这一现象,“学习标兵”詹树给学弟学妹一个忠告:“不能为了考证丢失了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以及基本功课的学习。踏入社会,才发现创业成功者都是整合资源和胆子大的。世间任何事都有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学会并拥有眼力、毅力、魄力和对人的吸引力最重要”。

考试、毕业、工作,2004年注定是詹树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一年,在那一年的毕业典礼上,他描述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受至深的场景:参加全国范围内的财政部公务员选拔考试,他回眸向父母挥手告别,猛然发现父母两鬓斑白,脊背已不再挺拔。那一瞬间他的心中五味杂陈,既心酸,又涌动出庄严的使命感。

由此可见,家庭的牵挂与期望正是孩子努力的最大驱动!2009年在英国攻读伦敦经济学院硕士学位期间,他成绩优异,研究成果丰硕,并荣获英国政府Chevening奖学金。在他看来,选择继续读书是他自己的决定,不能花父母的钱。事实上后来去人民大学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读书,都是花自己挣的钱和学校的全额奖学金。10年,由于求学和工作的原因,詹树很少有时间陪自己的父母,思乡之情随着岁月的流逝只增不减。2013年5月,上了年纪的爸妈不顾长途艰难,从温州飞到北京去看望久别了的儿子,与此同时,詹妈妈还带去了家乡人以及母校对儿子的祈福和宏愿。虽然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但在詹树眼里,家庭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人最重要的是平衡家庭、事业和学业,这个顺序不能乱。”从文科生到金融博士的“命运使然”

这个在外人看来已经光环闪耀的研究生、公务员、硕士生如今正在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当被问及是什么支撑他不断走向学术高峰的时候,他谦虚地说:“学术高峰不敢谈,只是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制订一个学习方案,不仅从书本学,更要从办事学,从社会学。互联网时代,无论学习还是创业,都提供了无限的机会给我们。”或许就是这样有理想、有韧劲又不露锋芒的性格才能让他胜任第一届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学生会主席一职。毕业10年,他仍然很感谢学生会任职的那段经历,这使他在踏入社会前有个缓冲过渡期,知道了如何带领一个团队,懂得了什么叫战略、什么叫策略,也知道了两者的区别。

从汉语言专业学生到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党务秘书,詹树用“命运使然”四个字来回答他这一转变的原因。但我们都知道这命运背后詹树承受的伤和痛,是我们远远不能想象的。由于财政部招考文秘岗位公务员,于是詹树就进入了这个行当。但是,前路漫漫,当他发现财政部的核心职能是财经,于是又从北京到伦敦金融城,从财经部到巴克莱投行再回国,趁着年轻就转舵学习并喜欢上了财政和金融。两年多的财政部秘书工作,使他学会了如何宏观处理事情,他说他的人生没有什么动人的事迹、心酸的故事,只是一直动手做好工作,尽心本职而已。万里“奇迹之树”

作为万里的骄傲,作为文传学院的一棵奇迹之树,他一有机会便会鼓励学弟学妹们要敢于创业,也提醒我们要珍惜与同学、老师的缘分,因为人生很长也很短,要留住岁月的美好。“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有低谷也有高潮,才算得上人生。”面对匆匆的学习生涯,詹树发出了一个文科生的感慨,然而他期待中的人生应该是不仅可以每天做个好梦,而且醒来有好的生活节奏和时常有创意的想法能够推动实现。如果出现了低谷,也要用自己的经验和阅历去填平,即使走上了高潮也不能骄傲,要用平常心去度过。这就是詹树,一棵淡然的树,用诚实面对心灵,不为世俗所累,爱他人爱自己的詹树。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詹树从温州到北京到英国,用了10年的时光,走得稳健而激昂,继续深造的同时不忘在工作中磨炼自己,他用实际经历践行着“博学明辨,厚德尚能”的学院精神,他是这么的自信而突出、成熟而笃定,面对一双双期许的目光,詹树用行动告诉世人他的理想是做一棵有理想、有韧劲的参天大树!

学子心得

别以为在大学里就可以每天轻轻松松,在大学里,学习是学生的本职,但并不代表着要死读书。我觉得读书的关键是要把书读活,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还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万里良好的学风和教风使我掌握了基本的学习内容。此外,学校广泛的素质拓展训练,拓宽了我的能力品质。每一个人都应该结合自己的理想,珍惜自己的大学生活,相信那些学到的东西都将会是你以后发展的一笔财富。

我一直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学习或者工作,都要专心;无论处于什么职位,都要踏踏实实做事。遇到人生的高潮抑或是低谷时,都要学会用平常心去对待、去坚持,与此同时,也不要忘记了自己背后永远的支持——自己的家人。

戴芳芳:南极的水和祖国的一样甜

□文/周丹丹导语

戴芳芳选择了万里,万里选择了戴芳芳。

一次由学生参加的南极科考使这种选择开出了最具青春色泽的梦想之花。

浙江万里学院的学子戴芳芳是幸运的!

——尚在大学阶段就拥有了一次梦幻般的南极之旅。当她将母校校旗插到遥远的南极冰面;当她接过中德专家老师的命题,从零下30℃的海冰中采样冰原叶绿素;当她告别姚江,两个月后又将从南极带回的水倒入姚江……这一切是梦幻的,却又是那么真实。

戴芳芳的心里涌起最甜美的感情:南极是她的第二故乡,南极的水和祖国的一样甜。个人简介

戴芳芳,女,浙江温州龙港人,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2007届毕业生。现任华大基因华东片区人力行政经理。在校期间曾获特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浙江省普通高校优秀毕业生、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浙江省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以及全国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等荣誉。

南极是一片引起人们无尽遐想的净土。它是那么神秘、圣洁,又有些可望而不可即。

正值大学绚丽的青春年华就能踏上这一片净土,并从此结下与南极的情缘,这是戴芳芳没有预料到的。双十年华,别样的多彩人生,扬帆起航,而南极也是她的另一个故乡。戴芳芳从心底里感谢她的母校——浙江万里学院。万里的日子让我受益匪浅

来自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戴芳芳于2006年踏上南极从事科考,成为中国首位前往南极科考的在校本科女大学生,然而这一切并非偶然,这是戴芳芳一步一个脚印的成果。“大一刚接触到这个专业的时候,真的觉得这是所有专业里面最辛苦的一个,学习任务很重。”就是在这样辛苦的学习生活中,戴芳芳找到了环境科学这个专业该有的乐趣,面对复杂的实验和学习,她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坚持。“其实大一结束的时候我已经达到了学校转专业的要求,但是我就是不想放弃,能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况且能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戴芳芳笑着告诉记者。

戴芳芳用行动证明了当初的选择并没有错。

特等奖学金和校一、二等奖学金的获得,证明了她学习方面的努力;优秀学生干部、浙江省普通高校优秀毕业生、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证明了她学习以外的能力;浙江省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以及全国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证明了她在南极科考中所获得的课堂之外的经验以及知识,也代表着大家对她专业知识的认可及嘉奖。“万里学院与其他学校相比是年轻的,但它与国际接轨的办学理念却是先进的。正是因为万里始终秉承着‘以生为本,以师立校,面向市场,国际接轨’的办学理念,出于对学生未来发展的考虑,搭建了一个又一个与国际顶尖高校对话的交流平台,所以如此平凡的我才有机会被选派参加德国AWI极地与海洋研究所的德方极地考察,成为第一个登上南极的女大学生。万里教会了我专业知识,又给了我参与国际极地考察的机会,它是我一切奋斗的起点,我很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戴芳芳如是说。南极是我另一个故乡

2006年2月,经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批准,戴芳芳等3名候选人参加了在黑龙江亚布力举行的第23次国家南极考察冬训。5月20日,在收到德方首席科学家迪克曼教授签署的邀请信后,戴芳芳开始了极地之旅的征程。“接过邀请函的时候,我的腿都软了,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得知自己能够去南极考察的消息后,戴芳芳难掩心中的兴奋,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她就马上与亲朋好友分享了这个喜讯。

然而,芳芳并没有沉浸在这个喜悦中无法自拔,作为中国首位前往南极科考的在校本科女大学生,芳芳感受到更多的是前所未有的责任与强烈的求知欲。

南极考察正式开始之前,戴芳芳在中方导师——我国著名极地科学家王自磐教授的带领下,搭上了飞往德国AWI极地与海洋研究所的飞机。为期28天的学习进修,主要让戴芳芳熟悉情况,了解研究所的科研设置条件,与课题组主要成员接触,学习与课题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进一步提升语言、专业知识、实验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为南极考察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2006年8月24日,戴芳芳和来自11个国家的科考人员终于登上了停靠在南非开普敦港的“极星号”科学考察船,为期66天的南极考察正式开始了。

两个多月的南极科考前期,戴芳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语言交流不便、学科专业知识缺乏和体能不支等诸多困难。她清楚地知道,只有适应在南极的生活工作环境,才能更好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虽然南极环境非常恶劣,极地考察相当艰苦,但也的的确确是对人的意志和毅力的一种考验,更是对自身胆量和勇气的一种磨炼,最终戴芳芳坚持了下来。

在德国“极星号”南极科考船上,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而戴芳芳要做的就是测定叶绿素的含量。虽然极地海域被海冰大面积覆盖,但戴芳芳通过对海冰中叶绿素含量测定等手段,确认了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并没有因此削弱或停顿。这也诠释了全球气候变暖与极地海冰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名本科生参与到科考过程中无疑是光荣的,可是过程却无比艰辛。戴芳芳除了完成自己的海洋生态组的课题研究,还充当了海冰物理组的助手,多次在零下30℃的低温中,在如刀割般的寒风中,踏上极地冰原进行采样。“踏上冰原,第一感觉就是冷,寒风贴着冰面呼啸而来,刮得脸就像针刺一样疼。积雪没过了膝盖,我只能一步一步往前挪。在冰上工作很累,全身保暖服装一层又一层,一动就大量出汗,一停就觉得汗水冰冷。记录观测数据时,我只能戴薄薄的手套,一组数据记完后,赶紧将手插回厚厚的大手套中取暖。短短75分钟的冰上作业,虽然又苦又累,但我会终生铭记。”戴芳芳说。“南极环境研究的许多学科,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东西,我只有比别人少休息,少睡觉,多学习,才能迎头赶上。在导师们的指导和队友们的帮助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知识的积累,我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后来,我基本能够听明白整个报告的内容了。这也让我在后来的考察中减少了很多阻力。”戴芳芳回想起当时的南极之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我们这个团队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大家准备的各种惊喜中,我度过了在南极的第一个生日。在生日当天首次踏上南极冰原并进行冰上作业,这是我送给自己一份具有特殊意义的礼物。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会永远记得。”“南极之行不仅让我学到了科学考察的严谨态度,更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国际友人面前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它是我另一个故乡,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再去一次这个让我深切怀念的地方!”戴芳芳说。生活回归平静,梦想还在继续

在科学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卑微的。从南极科考回来之后,冰雪长征之路告一段落,但戴芳芳并没有就此止步,也没有骄躁,而是沉淀下来继续钻研学业,完成万里的本科学习后,继续攻读宁波大学海洋生物硕士学位。

南极科考给戴芳芳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从宁波大学毕业后,戴芳芳毫无悬念地进入了华大基因这个国内发展前景和实力都很不错的生物公司,从最初默默无闻的小助理到现在华东片区人力行政经理,戴芳芳付出了很多努力。“华东片区包括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实行的是‘四省一制’的制度,能成为华大基因华东片区的人力行政经理,我也感到很幸运。”

已经在上海稳定下来的戴芳芳没有了刚回国时万众瞩目、媒体报道的轰动,她的生活已经恢复了平静。虽然没有直接从事研究工作,但她仍深深地热爱着现在的工作。现在的戴芳芳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家庭,从她笑靥如花的面容中可以看出她很满足,享受着属于她的青春和幸福。“大学是开放的,既有五彩斑斓的校园生活,也有各种投身社会的实践机会,年轻的我们不甘于平淡的生活,总会有跃跃欲试的激情。转眼间从南极回来已经8年,我很感谢当初母校对我的培养,我也很怀念那些科考的日子。回想起当初的那些岁月,我可以很自豪地说,自己最宝贵的4年大学时光没有浪费。行百里者半九十,我还做得不够好,我要继续努力,就像那留在南极的万里学院纪念标志‘展翅雄鹰’一般积极进取。”

这是一个秉承“自强不息,恒志笃行”校训的万里学子,这是“今朝万里学子,明日祖国栋梁”的最佳典范,这是中国首个前往南极科考的在校本科女大学生。她身体力行,在南极冰山的一角插上了浙江万里学院的标志性旗帜,在那里留下了属于万里的足迹。她站在可以眺望世界的高度,用自己的行动彰显着青春最昂扬的面貌!

学子心得

大学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觉得是规划。大学4年是浑浑噩噩,还是丰富充实?这是我开始大学生活时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当年我高考失利,并非以优秀的成绩进入万里。但我对自己说,等到毕业时,我要让大家记住我的名字。有了动力,有了合理的规划,才会促成后来的许多事。大学学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学习力。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是为人处事的学习。大学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更是能力锻炼和培养的好平台。

项玉君:从农村中来,再到农村中去

□文/曾雅琪导语

大学生村官,女大学生村官,这名称虽好听,做起来却那么艰辛,个中滋味只有项玉君体会得更真更深,也更富有成就感和挑战自身的意味。有一点很值得我们思考,项玉君履职村官过程中,每遇到困惑或棘手问题时,她最先想到的是给了她生命的村民父老,第二她想到的是给了她知识与智慧的母校师长和给予她帮助与鼓励的同学,最困难的时刻她总能在此找到经验方法和创造的能量。项玉君毕业了,项玉君又好像没有毕业,项玉君是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得最好的一个。个人简介

项玉君,女,浙江台州人,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法学专业2008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曾任法学043班团支部书记。现任台州临海市小芝镇党委委员,曾任临海市涌泉镇人大副主席,临海市喜洋洋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先后获得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浙江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浙江省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在2010年12月参加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第四届会员大会时,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项玉君,这个1984年6月出生在台州农村的女生,在大学时期就展现出了她特有的责任心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在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读书期间,她凭着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们对她的信任,大学4年的时光担任了3年的班级团支书,这给日后进入社会工作积累了经验。尤其是她在校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服务农村的活动,让她萌生了毕业后致力于农村建设的想法。从农村中来,再回农村中去,有了这个坚定信念,项玉君最终在毕业之后返回家乡当上了大学生村官,“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我的一生都将与农村有关”。从此,项玉君开始了她6年的农村基层服务,现在的项玉君已经是台州临海市涌泉镇人大副主席、临海市喜洋洋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涌泉柑橘联合产业团支部书记。项玉君到村里任职以来,凭借着对农村工作的满腔热情,扎实服务基层,将涌泉镇原本的“问题村”管理得井井有条,解决了村民们各种各样的矛盾,大到村里的财务整理,小到村民们喝醉酒闹事。不仅如此,她还结合涌泉镇的自身特点,自主创办了果蔬专业合作社,引进先进的种植和包装技术,带领着涌泉镇的人民走上了一条致富的道路。项玉君先后获得了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浙江省十大新闻人物等称号。在2010年12月1日,项玉君收到了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第四届会员大会的邀请。因为出色的表现,项玉君还受到了多位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把“问题村”变为先进村

25岁,对于一个女生来说应该是她一生当中最美丽的年纪。25岁,对于一个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来说应该是她最容易拼搏的年纪。25岁,对于项玉君来说,这是她回报自己家乡最好的时候。“除了大学4年,其余时间我都在涌泉镇。我也迷恋大城市的繁华,但农村养育了我,我必须回报它。”项玉君说。

2009年刚刚考上大学生村官的项玉君,就被分派到了涌泉镇炉头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那时的炉头村可是涌泉镇出了名的问题村、上访村,也许是村庄的名字与火炉比较相近,村里的每个人都像火炉里跳动的火团一样,碰不得也管不得。路烂了没人修,水塘臭了没人管,村里的干部去村民家做工作,吃闭门羹那是常有的事。

那时的项玉君才25岁,对于一个刚刚从大学校园里走出来的女大学生来说,这样一个村庄根本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大学时,我是我们班的团支书,我想管理一个村子就像管理一个班级一样,再加上我也是学校服务农村的志愿者之一,我也算是有4年的村庄管理和服务经验了,应该能做好。”项玉君说。可是,现实却不那么美好。报到那天面对破旧的村办公楼、陌生的村干部们和一堆混乱不清的集体账目,项玉君流下了眼泪。

项玉君刚刚到任,工作任务中就有一项让她特别难办,那就是半夜12点到凌晨四五点的深夜护村巡逻。深夜的村庄总是寂静得让人害怕,对于一个处于花季的女大学生来说更是“危险重重”。“深夜我也会害怕,但我相信乡亲们,而且这是我的工作,是我的责任,我也必须把它完成好。”项玉君说。就是凭借着对农村的热爱,项玉君一点点地克服着这一项工作任务中的种种障碍。

村里的工作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几乎每天都有难题出现。“有一天我在村里巡逻的时候,有一位村民拿着酒瓶爬到脚手架上,扬言要跳下去。”项玉君说,“从小我就有恐高症,那天也不知道怎么的,头脑一热就爬上了脚手架和他对话,试图劝服他。”经过几小时的劝说,那位村民相信了这位刚到任的大学生村官,自己慢慢地从脚手架上下来了。“进村之前,镇、村干部就给了我三条忠告:不吃村里一口饭,不花村里一分钱,不要随便去村民家。”项玉君说,前两条好办,不让随便去村民家,那怎么给村民解决问题呢?带着这一个大问号,项玉君进了村,并找到了答案。原来,村里村民和干部的矛盾复杂,渐渐地在村民心中也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新村支书坐了谁家的板凳,那就是拉帮结派。项玉君想着,干脆就抱着“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心态,先从动员适龄妇女“三查”开始走访村民,与村民们建立关系,接着走访村子里两届老干部、老党员,了解干部与村民的矛盾到底是怎么出现的。

吃了一个月的闭门羹,坐了一个月的冷板凳,也不知流了多少次眼泪,项玉君终于了解了村里矛盾产生的原因。那是因为前几届个别村干部因工程承包案导致村里的账目不清,致使干群关系紧张。

随后,项玉君广泛听取意见,也曾多次打电话给母校的老师询问意见。最后,项玉君提出了一个村账整理方案,即在整理过程中全程公开,村里的两派各出三个人检验每张票据的真实性。一个多月后,村里积压多年的账目终于整理完毕,账户解冻。

村账的整理工作犹如破冰之举,为村里工作的开展打开了口子。此后的两年,村里26个遗留问题17个得到了解决,村里各项基础建设逐渐完善。2010年炉头村从后进村变为了合格村,计生、村庄整治等指标还达到了先进村的标准。

2010年9月,项玉君还带领村民建起了老年大学,平常她还自掏腰包买大米、食用油送给村里的孤儿、百岁老人、困难党员、病人等。“我活这么大,还没见过村干部自己掏钱送东西的。”一位炉头村95岁的老人说。带领村民致富

当“村官”每月拿到手的工资不过1500多元,项玉君还常贴钱为村里办事,她的衣柜里几乎找不到超过150元的衣裤。“我自己都过得紧紧巴巴,又怎么能带领村民们共同富裕呢?”项玉君下决心自主创业。

读大学时,项玉君颇有商业头脑:她卖过手机卡、辅导书,给培训机构招生当过代理,业绩相当不错。从小生在有“中国无核蜜橘之乡”之称的涌泉,她自然把创业的目光投向柑橘销售。这几年涌泉蜜橘名气响、销售旺,但涌泉东部几个村因销售渠道不畅,橘价一直上不去。

项玉君看准了里头有钱可赚,押上在大学打工赚的全部积蓄,还向同学借了3万多元,成立“喜洋洋果蔬专业合作社”,拓宽柑橘销售渠道,让村民们尽快增收,也让村里剩余劳力有了就业机会。“市场+大学生村官+能人大户”,他们的合作社与众不同。合作社以提成形式聘请了其他4名大学生“村官”,专门通过论坛、博客、淘宝等宣传推广“喜洋洋”橘子。精品橘在价格上有优势,很快就打开销路。两年间,“喜洋洋”共卖出2630多吨柑橘,销售额1130多万元。兑现惠及村民的承诺,合作社收购精品柑橘一直坚持让利0.3元至0.5元给村民,也刺激了其他合作社提高收购价。

眼下橘园,青青小橘已挂满枝头。项玉君虽已辞去合作社理事长职务,但仍惦记着橘林和橘农们。办理转让合作社手续时,她再三对接手人说:“要多收购我们这几个村的橘子,尽一切可能让农户的橘子卖个好价钱。”母校情结“我能当上村官我真的很感谢我的母校。”项玉君说。一提起万里,项玉君总是有着太多的话要说。

大学4年,项玉君担任了3年法学043班的团支书。4年班级服务的磨炼,让她学会了如何管理一个集体,如何关心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人。大三时期的农村志愿服务,让项玉君第一次真真正正地接触到了农村服务的工作,知道了如何利用自己的知识服务农村,知道了如何与村民们沟通,知道了管理一个村庄的不易。“因为我的母校,我才能遇到这样的好老师,我才能遇到这样的好同学。”项玉君说。项玉君担任村官的道路是因为她的专业老师才拉开了序幕,项玉君担任村官也是因为有了她的老师和同学才能走得很顺利。在每一次的工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项玉君总是能得到老师的帮助;在每一次的工作过程中资金遇到困难时,项玉君的同学也总是能伸出援助之手。

现在的项玉君,已经调任到了涌泉镇,还顺利地当选台州涌泉镇人大副主席,兼任横路村党支部书记。“现在一有空,还会去合作社和炉头村里看看,毕竟我的心是离不开那里的。也许我的一生都离不开农村了。”项玉君说。

学子心得

4年的村官生活,我也曾迷茫也曾困惑。当我一心扑在工作上,看着一个个考出去的同事们被大家交口称赞的时候,总有种错觉,好像“工作做得好还不如考得好”。在我想放弃的时候,时常想起在万里读书时受到的万里精神教导“万里人受到挫折从不怨天尤人,而是从自身的角度进行反省”和各级领导对我的期望和鼓励。特别是2010年2月10日,省委书记赵洪祝在浙江省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开通仪式上与我视频对话,勉励我以后遇到什么问题,可以找组织部这个娘家帮助;同年,我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深深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我们大学生村官的殷切希望,这一切激励我继续前行,不言放弃。

这几年的村官经历,我深深感受到,农村真的是创业创新的大好热土,真的是我们年轻人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天地。在农村工作,有苦更有甜。只要你能真正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就一定能收获致富的金杯,得到百姓的口碑。村庄虽小,舞台大!我愿意与更多有志气、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一道,融入农村,熟悉农民,服务群众,在大学生村官这一平凡岗位上干出一番不平凡的业绩!孙洁:完美蜕变 化茧成蝶□文/曾雅琪导语

自主创业,这是每一位年轻学子的梦想,但创业绝非一路坦途,成功的光环与掌声,并不属于每一位创业者。自主创业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挫折、更多的汗水,也有更多的失败的可能。从客观环境说,成功与失败,对每一位创业者都是公平的,在相同的环境下,创业的成功与否,更多地取决于创业者的主观条件。从这一点说,孙洁的创业之路,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启迪。个人简介

孙洁,女,浙江绍兴人,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03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她做过产品促销、传单派发、问卷调查等社会兼职。2006年,成立宁波市华信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成为宁波市政府部门核准经营的第一批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全国劳动派遣组织(LAC)的成员单位。2008年年底,孙洁加入扶助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路的行列,在母校创立了“众信创业基金”来帮助有意向创业的学弟学妹们。2012年,公司获得了宁波市经信委核准的服务外包企业资质,被评选为宁波市江北区服务明星企业及现代服务业三十强企业、宁波市质监局授予业内第一家人力资源服务名牌企业称号、宁波市优秀商务中介企业、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副会长单位等。

孙洁,浙江万里学院2003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带着一股大学生的冲劲,毕业不久就走上了创业之路,成立了宁波市众信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她毫不畏惧,努力拼搏,几年下来,公司从成立之初的3名员工发展到现在的70名员工,并向社会累计提供、解决就业岗位近2万个。2012年营业额达到5亿元。众信公司是获得宁波市政府部门认可的首批人力资源供应商,是一家具有宁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宁波市人事局颁发许可经营的人力资源公司。孙洁始终认为从事人力资源行业就需要社会责任感,自2009年众信公司加入宁波市人力资源行业协会以来,积极倡导并投入人力资源行业更大的提升活动中,2012年先后被各直管机构评为各项优秀:宁波市经信委核准的服务外包企业资质、宁波市江北区服务明星企业及现代服务业三十强企业、宁波市质监局授予业内第一家人力资源服务名牌企业称号、宁波市优秀商务中介企业、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副会长单位等。

孙洁的路,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

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大学毕业的时候,每一位毕业生都会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带着青春的气息迈向新的人生旅程。刚刚毕业的孙洁也一样,但现实并非如理想中那么完美,有的时候残酷的现实会把你的希望很快化为泡影。初涉职场的孙洁,同样如此。但在挫折面前,在为梦想几易工作后,她最终创业启航,并不断前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