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良方妙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1 12:36:39

点击下载

作者:卢训丛,尚扬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高血压良方妙法

高血压良方妙法试读: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国内近10余年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共240余首,分为内治、外治、内外合治三部分。反映了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新成果和新进展。本书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可供临床、科研、教学人员及高血压患者参考。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是国家科学技术部系统惟一一家中央级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使您增长知识和才干。

编写说明

《慢性病良方妙法精选》是一套系统总结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慢性病临床研究成果的丛书。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慢性病死亡人数在总死亡人数中所占比例也呈持续上升趋势。2005年全球死亡人数5800万,其中死于慢性病近3500万,而我国占750万。目前,主要慢性病的患者在我国约有2亿人,死亡人数占全国居民因病死亡人数的80%以上,已经取代传染病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因。慢性病作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最主要的因素,其防治问题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峻形势已引起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也渐成热点。从现有文献报道可以看出,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病较之西医药具有明显优势。总结慢性病临床研究新成果,将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良方妙法编著成册,组成本套丛书,旨在为科技工作者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为医生临床及教师教学提供参考,为慢性病患者寻医问药和自我防治提供指南。

本丛书载方主要选自近十年国内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全套依病分册,每册载方200~300首,在简要介绍中、西医学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概况之后,以方为目,从处方的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效验、解析、来源等七个方面对选方作了较全面介绍。其特点可概括为“新”、“效”、“精”、“明”、“便”,即:反映了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新进展、新成果,所载方(法)临床运用均有良效,叙述精炼,医理明达,使用和携带方便。

本丛书从立项到编写、出版,始终得到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致谢忱!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参编人员较多,又因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祈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慢性病良方妙法精选》编辑委员会

导言

高血压(Hpertension)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下同)中,将正常血压定义为:收缩压(SBP)<120mmHg,舒张压(DBP)<80mmHg;正常高值血压定义为:120~139/80~89mmHg;高血压定义为:“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和继发性高血压(Secondary Hypertension)两类。一般临床所称的高血压病即指原发性高血压;可查出具体原因的高血压称继发性高血压或症状性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中,前者约占90%~95%,后者约占5%~10%。

高血压流行有一定规律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其归纳为:①患病率与年龄成正比。②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则高于男性。③有地理分布差异,高纬度(寒冷)地区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④同一人群有季节差异,冬季患病率高于夏季。⑤与饮食习惯有关,人均盐与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则平均血压水平越高;经常大量饮酒者血压水平高于不饮或少饮者。⑥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即经济文化越发达地区人均血压水平越高,而经济文化落后的未“开化”地区则很少有高血压。⑦患病率与人群肥胖程度和精神压力呈正相关,与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⑧有一定的遗传基础,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血压有一定的群体差异。

在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状况还具有“三高”、“三低”,即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低知晓率(被诊断为高血压的调查对象在调查前就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者的比例)、低治疗率(被诊断为高血压的调查对象中近2周内服降压药者的比例)、低控制率(被诊断为高血压的调查对象中目前通过治疗血压在140/90mmHg以下者的比例)的特点。我国曾先后于1959年、1979年、1991年进行过三次大规模成人血压普查,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11%,7.73%,11.88%。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居民27万人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显示,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约1.6亿,与1991年比较患病率上升31%。从2007年11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心血管病社区防治经验交流会”上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刘力生、王文、王增武等专家的讲话中获悉,近两年北京、河北、东北等局部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在25%以上,估计全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超过20%,按此推算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亿人;目前我国因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35%~40%,其中因高血压致死者在心脑血管病中占11.7%;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早死”占全国潜在寿命损失的63%。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从110/75mmHg开始,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而心血管发病危险持续增加,即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率呈连续性正相关。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介绍,血压120~129/80~84mmHg时心血管发病危险较血压<110/75mmHg时增加1倍,血压140~149/90~94mmHg时心血管发病危险增加2倍,当血压>180/110mmHg时则增加10倍。有数据表明,高血压导致的心血管病患者越来越年轻化。另据报道,全国因高血压致残者已达600万人。令人担忧的是:2002年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仅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美国2000年以上“三率”分别为70%,59%,34%),经过几年工作依旧处于较低水平。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其多种多样的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学改变决非由单一因素所致。业内普遍认为,引起高血压的因素有遗传和高钠膳食、精神应激、体重超重或肥胖、烟酒等。遗传是一个倾向性因素,表现为高血压的明显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有高血压其子女高血压发病概率高达40%,在高血压患者中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占60%。高钠膳食、精神应激、体重超重或肥胖等因素似乎仅作用于遗传敏感者。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无完整、统一的认识。研究表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肾性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指必须以高于正常的血胰岛素释放水平来维持正常的耐糖量,表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原癌基因表达失控、免疫功能紊乱等均参与高血压的发生。

继发性高血压其血压升高有明确原因。常见有:肾实质疾病,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或肾盂肾炎、多囊肾、肾结缔组织疾病、肾动脉狭窄、尿路梗阻等;内分泌疾病,包括嗜铬细胞瘤、Cushing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绝经综合征等;心血管病变,包括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多发性大动脉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颅脑病变,包括脑瘤、脑部创伤、脑干感染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红细胞增多症,以及药源性因素(如长期口服避孕药、拟交感药、皮质类固醇、可卡因或甘草等)。其中,继发于慢性肾实质疾病的高血压来自于肾素依赖机制和容量依赖机制的相结合。

高血压患者在血压升高时全身小动脉处于痉挛状态。反复、长期的血压升高和小动脉痉挛状态可使小动脉内膜因为压力负荷、缺血、缺氧而出现玻璃样病变。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变累及小动脉中层,使管壁增厚、硬化、管腔变窄,呈现不可逆的病变。高血压导致小动脉病变,而小动脉病变形成后又会加重高血压,进而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以致引发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以及眼底出血、失明等多种病症。高血压的危害性除与血压水平相关外,还取决于患者同时存在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合并的其他疾病。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根据存在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同时合并的其他疾病,即危险度,将高血压患者分为4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和很高危组。

高血压多数起病缓慢、渐进,无特征性症状,少数患者可能有头晕、头痛或鼻出血、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有无血压高或血压升高之程度与症状有无或症状轻重并不平行。很多患者即使患高血压多年,甚至血压很高,仍然没有不适之感,往往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测量发现。可谓高血压为“无声杀手”。针对高血压的这一特点,国家卫生部早在1998年就倡导35岁以上的成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35岁以下有危险因素(吸烟、肥胖、高脂血症、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应做到每年就医测量一次血压,已患高血压的病人无论年龄大小都应做到至少每月就医测量一次血压。

世界卫生组织将高血压列为人类健康的十大威胁之一。全球有高血压患者约10亿人,如不控制,到2025年将达15.6亿人。高血压的防治已成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对高血压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高血压失去控制不仅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危害,而且由此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可能制约经济的发展(《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披露,2003年我国高血压直接医疗费为300亿元人民币,脑血管病为263亿元,心脏病为288亿元,估计我国心脑血管病每年直接医疗费和间接耗费3000亿元人民币)。为此,世界高血压联盟(WHL)确定每年5月17日为“世界高血压日”,借以呼吁各国政府加强对高血压的控制;我国卫生部确定每年的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借以唤起全社会对高血压严重危害的重视。

我国面临的高血压防治任务非常艰巨。以刘力生教授为主任委员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修订完成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从我国高血压流行状况和防治实际出发,提出了符合国情的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相结合的防治策略,强调人群防治,同时加强高血压病人的治疗,对全国的高血压防治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是规范全国各层次医生防治高血压的参考指南,也是指导人群防治的主要参考。临床现行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治疗目标、治疗策略、治疗手段,以及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方案等,大部分出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或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依据制定和选择。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王增武教授在2007年11月“全国心血管病社区防治经验交流会”上指出,高血压防治一线的医务人员缺乏相关知识、防治观念陈旧或在日常临床实践中不能够严格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范治疗,仍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已于2005年启动了“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由心血管病防治中心负责组织实施,旨在使高血压社区防治走向规范化,这是促进我国高血压防治全面规范的重要步骤。

高血压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中医药疗法在高血压的防治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学本无高血压之病名,根据其症状当属中医学“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本病病因病机可概括为: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失宜、劳倦损伤,或年老体衰、肾精亏损等,导致脏腑阴阳平衡失调,风火内生,痰瘀交阻,浊毒内聚,气血逆乱。病位主要在肝、肾、心,病理关键为风、火、痰、瘀、毒、虚,证候多表现本虚标实。本病临床辨证通常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瘀血阻滞、冲任失调等类型,治疗以清肝泻火、滋阴潜阳、化痰祛湿、滋阴助阳、活血化瘀、调和冲任等为常法。综合临床报道,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具有明显改善症状、保护靶器官、与西药合理联用“减副增效”、降压平稳和缓等优势。需要指出的是,应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应避免走入不分证型自行服药、中药不用终生服用、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等误区。

本书所辑,为近10年来临床报道的中医药防治高血压有效方(法),计240首。

一、内治

“内治”指通过口服药物治疗疾病的一类疗法。本节选介202首。

1.必通汤

【组成】 七叶一枝花、川芎、半边莲、汉防己各适量【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2次,分3~4次口服。临界高血压仅服用必通汤;轻度及轻度以上高血压配合使用常药降压片为主;对血压控制不良的病例酌情选加心痛定、尼群地平、尼莫地平、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功效】 清肝泻火,散瘀利水。【主治】 高血压病,证属肝火偏亢、瘀血留滞。【效验】 将44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对照组15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轻重诸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上方,对照组属临界高血压者不服降血压药,其他配合使用降压药,措施与治疗组相同。结果:参照1979年全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座谈会制定的标准评定疗效。降压疗效,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2%;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0.0%。症状疗效,显效8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7%。两组降压疗效和症状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治疗组治疗前后ET(pg/ml)分别为54.80±19.69、47.33±15.10,对照组分别为58.88±16.51、56.80±11.87,治疗组经治疗后血浆ET显著降低(P<0.01),而对照组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解析】 高血压病即原发性高血压一般病程较长,肝火偏亢,失治则病势渐重,病久留瘀。而血不行则为水,故血瘀水停常常成为此病的病理产物或继发病因。必通汤以清肝散瘀利水法组方。方中七叶一枝花清肝火,兼能散瘀,是为君药;川芎活血散瘀,为臣药;半边莲清热、汉防己利水,为佐药。ET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血管收缩物质。它通过收缩血管、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有丝分裂和促进血小板聚集、促凝、抗纤溶等作用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实验证实川芎嗪对ET-1引起的离体大鼠平滑肌缩血管作用有很好的拮抗效果,并能降低兔血浆ET水平;半边莲等具有逆转实验动物ET-1的升压效应及缩血管作用,减少ET所致小鼠死亡;汉防己甲素在麻醉家兔动物实验中,与川芎嗪相比,降压幅度更为显著。上述结果证实必通汤具有与常用西药相近的降压作用和消除症状作用,而且能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ET水平。【来源】 胡政力等.“必通汤”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初步报告.江苏中医,2000;21(2):10~11

2.安神汤

【组成】 茯神20g,生地、枣仁、钩藤、夜交藤、白芍、龙骨、杜仲、丹参、黄连各10g,肉桂2g。

随症加减:阴虚证见心烦不寐、口干少津者,加麦冬10g,石斛20g;阳虚证见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脉细弱者,加仙灵脾、仙茅各10g;伴烦躁易怒者,加焦栀10g,胆草5g;伴心悸怔忡、头晕目眩者,加磁石、珍珠母各20g;伴肝郁协痛者,加香附、郁金各10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3次饮服。7天为1个疗程,一般连用2个疗程。同时,高血压病基础治疗不变。【功效】 滋补肝肾,疏肝通络,交通心肾,养心安神。【主治】 高血压病并发失眠症,证属肝肾阴虚、气滞络瘀、心肾不交、心神不守。【效验】 共治疗40例患者。其中,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7.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0年。高血压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失眠诊断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结果:显效(睡眠时间>6小时)26例,有效(睡眠时间4~6小时)9例,无效(睡眠时间<4小时)5例,总有效率87.5%。【解析】 失眠是高血压病患者的常见主诉。血压异常可引起失眠,部分降压药也可引起睡眠不佳。失眠可进一步影响血压的控制,甚至使原有的高血压病加重。西药安眠制剂虽然疗效确切,但有一定程度的残余效应及易成瘾等缺点。中药制剂能改善睡眠又有辅助降压作用。高血压病属中医学“风眩”的范畴。失眠以中老年患者为多,多为本虚标实之症证。本虚以肝肾阴虚为主,可伴阳虚。因年老肾衰,阴精亏损,水不涵木,则肝失于承制,亢而为害;阴虚阳亢,气滞络瘀,心神不守,心肾不交,故失眠。治当滋补肝肾,养心安神,疏肝通络,交通心肾。方中生地、杜仲、白芍补益肝肾;龙骨、枣仁、茯神养心安神;钩藤、夜交藤、丹参疏肝通络;黄连、肉桂以交通心肾。诸药合用,阴平阳秘,气血和、心肾交、肝肾健而失眠得以改善。现代药理证明:丹参、白芍有镇静作用;杜仲、钩藤、枣仁既能降压,又有镇静作用。【来源】 廖加维等.安神汤治疗高血压并失眠症40例.现代临床医学,2005;31(4):234

3.潜阳汤

【组成】 生龙牡(先煎)、石决明(先煎)、代赭石(先煎)、丹参各30g,黄芪、石菖蒲、黄芩各20g,天麻、怀牛膝、赤芍、白芍、枸杞子各15g,丹皮、半夏各10g,羚羊角3g(研末冲服)。

随症加减:急性期去怀牛膝、丹皮,加钩藤20g;恢复期去羚羊角、天麻,加乳没各15g,胆星12g;后遗症期去天麻、羚羊角、石决明、代赭石,加黄芪40g,龟板、党参各20g,女贞子、桃仁、红花各10g。【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功效】 潜阳熄风,化痰祛瘀,滋阴补气。【主治】 高血压病合并脑血管意外,证属肝风内动、痰瘀壅阻、气阴不足。【效验】 共治疗152例患者。其中,男89例,女63例;40岁以下者21例,40~60岁52例,50~60岁者47例,60岁以上者32例;脑出血者7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14例,脑梗塞者62例。结果:基本痊愈(意识恢复正常,肌力达Ⅳ~Ⅴ级,生活自理)106例,显效(自觉症状好转,瘫痪或失语基本恢复,能独立行走,肌力提高Ⅱ级以上)25例,有效(瘫痪及失语改善,肌力提高Ⅰ级)16例,无效(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比较无改变)5例,总有效率96.7%。【解析】 高血压病如控制不当,易诱发脑血管意外。《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曰:“风阳皆属肝,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临证指南医案·中风》曰:“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润,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治以滋液熄风,濡养营络,补阴潜阳。”若高血压病合并脑血管意外,治疗当以熄风、潜阳、化痰、祛瘀、滋阴、补气为基本方法。潜阳汤系依此所设。由于疾病所处阶段不同,其病机不同,治疗又有侧重。急性期以肝阳暴亢、肝风内动、瘀痰阻脑络,或风阳扰动、络破血溢为其病机关键,治疗重在熄风潜阳、豁痰化瘀;恢复期肝阳上亢、痰瘀壅阻,兼肝肾阴虚,故治疗以平肝潜阳、化瘀豁痰为主,兼以滋补肝肾;后遗症期阴虚阳亢、气虚血瘀痰凝,治以滋补肝肾、抑阳清火、补气化瘀。因此,方随证变,在潜阳汤基础上,分期加减。【来源】 王玉英等.自拟潜阳汤治疗高血压病合并脑血管意外152例.内蒙古中医药,2000;(3):5

4.双石汤

【组成】 代赭石、石决明、丹参、钩藤、桑寄生各30g,天麻、地龙、牛膝、杜仲、菊花各15g,田七、全蝎各6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口服。【功效】 滋阴潜阳,活血通络。【主治】 高血压病,证属阴虚阳亢、瘀血阻络。【效验】 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39例,对照组36例,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程、高血压分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按常规口服降压药治疗,治疗组加服双石汤,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治疗组症状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为86.1%;治疗组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及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ET/CGRP)比值降低,血浆CGRP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双石汤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而且可以保护高血压状态下的血管内皮功能。【解析】 阴虚阳亢、瘀血阻络是高血压病主要病机。杨群玉教授根据临床多年经验创立了双石汤组方,以滋阴潜阳、活血通络为法治疗高血压病取得了肯定的疗效。西医学认为,高血压病患者可以出现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紊乱,并可反映在其生成的舒张因子(CGRP、NO)和收缩因子(AT、ET)之间的失衡。而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异常是血管内皮受损的重要表现之一。ET是已知最强的收缩血管物质,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样活性,可促进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能使血管平滑肌强烈收缩。CGRP除内皮依赖性的舒张血管机制外,还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细胞上的受体而舒张血管。高血压时中枢和外周CGRP含量均降低。临床研究证实,双石汤可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浆ET水平及ET/CGRP比值、升高血浆CGRP水平,提示双石汤主要降压机制是在高血压的情况下对血管内皮的分泌功能起保护和调节作用,与阻断高血压病的发病环节相关。双石汤是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方药。【来源】 麦志广等.双石汤对高血压病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湖北中医杂志,2006;28(7):11~12

5.二仙汤

【组成】 当归15g,知母、淫羊藿、巴戟天各12g,仙茅、黄柏各10g。

随症加减:应用时可选加丹参、牛膝、益母草、地龙等品。若火热偏盛加石决明、白芍、珍珠母、豨莶草、黄连等,并可适当减少仙茅、淫羊藿、巴戟天的用量,或去仙茅;形体肥胖、痰浊内盛选加茯苓、生白术、半夏等。【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早晚分服。同时,坚持基础治疗,并加服卡托普利25~50mg,每日2~3次。要求患者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调适情志,戒烟限酒,严格控制血糖以达标。【功效】 温肾阳,补肾精,泻相火。【主治】 老年糖尿病性高血压,证属阴阳两虚、相火内动。【效验】 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40例,两组病例年龄、病程、病情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上法治疗,对照组则于上法中减去中药。结果:治疗组显效(SBP下降2.67kPa以上,DBP下降1.33kPa以上,或由1级高血压恢复到正常血压,1级高血压亚组恢复至理想血压;临床症状消失;合并症明显减轻)44例,有效(SBP下降1.33~2.67kPa,DBP下降1.33kPa左右;临床症状改善;合并症有所减轻)16例,无效(SBP、DBP治疗前后无变化,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合并症无明显改善)4例,显效率68.75%,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显效率40%,总有效率85%。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解析】 国外有资料报道,糖尿病病人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0%~80%。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可加速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及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治疗时应使血压降至130/85mmHg以下。老年糖尿病性高血压的病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年老肾亏,肾中阴精亏虚,日久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两虚;二是消渴日久,燥热伤阴,肝肾阴虚,阴虚则阳亢,阳亢风动。二仙汤的立法是温养苦泻,既顾及肾阴肾阳之虚,又兼顾虚火上炎;既补肾填精,又温补肾阳,还清肾中之虚火,使肾中阴阳得以平衡。方中仙茅、淫羊藿、巴戟天温肾阳,养肾精;当归补血活血;知母、黄柏滋养肾阴,清虚热。诸药共奏温肾阳、补肾精、泻相火之功,切合本病主要病机。然本病临床常见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肝肾阴虚、阴阳两虚,标实为瘀血、火热、痰浊。血瘀证是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的病理基础。因此,临床应用二仙汤时应选加丹参、牛膝、益母草、地龙等活血化瘀之品,并针对不同情况灵活加减。本方组方虽说温肾阳、益肾阴兼顾,但总是以温肾阳为重点,临床若肾阴虚偏重时,应适当加用补阴药如生地黄、白芍、龟板等。【来源】 李明煜.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糖尿病性高血压64例临床观察.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8(2):49~50

6.定眩汤

【组成】 党参、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白术、茯苓、泽泻各24g,当归、白芍、代赭石、荷叶各15g,川芎、柴胡各12g,半夏、陈皮各9g,甘草3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早晚分服。4周为1个疗程。【功效】 健脾益气,养血活血,祛湿化痰,升清降浊。【主治】 老年高血压病,证属脾失健运、升降失常、气血亏虚、湿邪停聚。【效验】 160例患者,男87例,女73例,年龄(62.4±7.69)岁;病程3年以内者92例,3年以上者68例;Ⅰ期75例,Ⅱ期69例,Ⅲ期16例。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服用定眩汤;对照组60例。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服用复方降压片,两组均治疗1疗程。结果:参照1979年全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和人群防治工作座谈会制定的标准评定疗效,治疗组显效61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8.00%;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9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3.34%。两组总疗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解析】 定眩汤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经验方。老年高血压病的成因并非单一,多为数因相合,彼此影响,但以脾胃功能失调最为常见。脾居中洲,通连上下,系阴阳气血化生之源及脏腑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虚弱,升降失常,则脾的运化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气血亏虚或水液代谢失调而致湿邪停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最终形成老年高血压病。治疗应注重调节脾胃功能,投以定眩汤。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培补后天;川芎、当归、白芍养血活血;半夏、陈皮、荷叶、泽泻祛湿除浊;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重镇降逆,育阴潜阳;柴胡升举阳气,且与白芍相合调达疏理肝气。诸药相伍,共奏健脾益气、养血活血、祛湿化痰、升清降浊之功,且补而不腻,温而不燥,升不助逆,降不伐气,补泻并用,故临床疗效显著。【来源】 孙英新等.定眩汤治疗老年高血压病100例.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3):199

7.芪菔汤

【组成】 黄芪、鸡血藤各30g,莱菔子、柴胡各10g,白芍12g,熟附子2g,桔梗、地龙、山楂各10g,石决明、钩藤、杜仲各15g,当归6g。

随症加减:阴血不足加黄精10g;失眠多梦加磁石30g(先煎);肢体麻木加牛膝10g;胸闷加丹参15g;肢节水肿加防己10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用。15天为1个疗程。嘱患者忌辛辣,保证休息时间,避免情绪激动。【功效】 调和阴阳,升清降逆,行气散郁,通络和脉。【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证属阴阳不调、气机升降失常、气血不利。【效验】 共治疗76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龄45~72岁,病程1.17~25年;高血压Ⅰ期5例,Ⅱ期68例,Ⅲ期3例。治疗1~3个疗程。结果:显效(DBP下降1.33kPa或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DBP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66kPa或以上)38例,有效(DBP下降不及1.33kPa但已达到正常范围,DBP较治疗前下降1.33~2.53kPa但未达到正常范围,SBP较治疗前下降3.90kPa以上)35例,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3例,总有效率为96.05%。用药过程未见毒副作用。【解析】 原发性高血压多由阴阳不调,气机升降失常,气血不利,经脉拘急等因素引起。治疗应以调和阴阳、升清降逆、行气散郁、通络和脉为基本治法。芪菔汤中,以黄芪、莱菔子为主药,一补一散,引血从气,气行血和则降压;莱菔子与柴胡、桔梗相配,有升有降,使升降有序,血压从顺;鸡血藤、山楂、地龙与黄芪、莱菔子同用,行滞活血,气血条达,血压平稳;白芍、石决明、钩藤、地龙缓急镇潜,熄风静脉;当归、杜仲补益肝肾;熟附子少予之能引火归源。药理研究证实,莱菔子、地龙、石决明、钩藤、杜仲均有降压作用。本方标本同治,补泻相兼,寒热并行,故收良效。【来源】 谢琼忠.黄芪莱菔子汤治疗高血压病76例.辽宁中医学院学报,1999;1(4):249

8.滋潜汤

【组成】 生石决明(先煎)、葛根各30g,决明子25g,白芍20g,旱莲草15g,生地、女贞子、川牛膝各12g,龟板(先煎)、天麻、菊花、黄芩各10g,夏枯草、泽泻各9g。

随症加减:肝火旺者加龙胆草6g,丹皮12g,栀子10g;痰浊盛者去龟板,加半夏、淡竹茹各10g,白术12g,石菖蒲5g;阴虚风动者则加生牡蛎20g(先煎),生龙骨25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阴阳两虚者加杜仲12g,菟丝子、山萸肉、生鳖甲(先煎)各10g,知母8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ml,分2次于上午9时、下午3时服。同时予服洛汀新片10mg,每日1次;硝本地平缓释片10mg,每12小时1次。对存在合并症者同时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5天为1个疗程。【功效】 育阴潜阳,泻肝熄风。【主治】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证属肝肾阴亏、阴不潜阳、风阳上扰。【效验】 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29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危险分层、伴发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上法治疗;对照组不用中药,余同治疗组。结果:总体疗效,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2.4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解析】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于老年患者,与高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弹性减退有关。病机主要为肝肾阴亏,阴不潜阳,风阳上扰清窍。盖年老体衰,天癸已竭,肝肾亏耗,水不涵木,其本虚在先,然标证亦盛。治宗“育阴熄风、泻肝降压”之意,方拟滋潜汤。方中白芍敛阴平肝抑阳,专治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生地、二至丸滋填肝肾,龟板滋阴潜阳,五药共固其本而兼治其标,使风阳不得上浮;天麻、菊花、生石决明平肝熄风,以折其风阳;牛膝引血下行,降上逆之风火;黄芩镇静降压;夏枯草清肝火,利尿降压;决明子清肝热,通便降压;泽泻显著利尿,持久降压;葛根则扩张头面部血管,对头痛、头晕、项强效佳。诸药合力,使阴液填、二便利、气血下行、风阳得静,则血压得降、症状尽消。【来源】 钟志明.滋潜汤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34例.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2):131

9.夏枯草汤

【组成】 夏枯草、元参、黄芩、龙齿各15g,珍珠母20g,决明子、白芍、菊花、竹叶、地龙、徐长卿各10g,生地12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于早晚服用。【功效】 清肝降火,通脉活络。【主治】 高血压病,证属肝火上炎、络脉郁滞。【效验】 将75例患者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5例,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上方治疗,对照组选用牛黄降压丸(每次1.61~3.2g,每日2~3次),疗程8周。结果:治疗组显效(DBP降低>1.33kPa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67kPa以上)19例,有效(DBP下降<1.33kPa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33~2.53kPa,或SBP下降>4kPa)18例,无效(未达以上两项标准)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1.4%。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解析】 早中期高血压辨证为肝火上炎、络脉郁滞。治法为清肝降火,通脉活络。方用夏枯草汤。全方在清降肝火基础上加用凉血、通络、养阴、安神之品,共奏清肝降火、通经活络的功效。药理研究证实,方中夏枯草、黄芩、决明子、菊花、徐长卿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血压与扩张血管的作用。夏枯草汤治疗肝火上炎、络脉郁滞型高血压病患者不仅具有较好的降低血压及缩小脉压差的效果,还可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来源】 刘真等.夏枯草汤治疗高血压病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陕西中医,2006;27(2):162~163

10.杜茯麻膝汤

【组成】 杜仲、牛膝各20g,桑寄生、毛冬青、丹参各30g,天麻、川芎各10g,泽泻、白芍、茯苓各15g。

随症加减:眩晕重加钩藤20g,石决明30g;肝火较重加夏枯草15g,生地黄20g;心悸重加党参30g,酸枣仁20g;阳虚甚加熟附子、桂枝各6g。【用法】 每天1剂,水煎取汁2次,分2次服。同时服用依那普利,每次10mg,每日2次。6周为1个疗程。【功效】 温肾利水,活血祛瘀,平肝熄风。【主治】 老年高血压病,证属肾虚湿困、血瘀气滞、肝风内动。【效验】 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46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上法,对照组单纯服用依那普利(用法同治疗组)。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中西药。结果:降压疗效,治疗组显效(DBP降至正常范围而下降幅度≥1.33kPa,或DBP未降至正常但下降幅度≥2.67kPa)37例,有效(DBP下降<1.33kPa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DBP未降至正常但下降1.33~2.53kPa,或SBP下降≥3.99kPa)22例,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3例,总有效率95.16%;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2.6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解析】 老年高血压病之成,多因年老体弱,肾阳不足,不能温化水液,水湿内困,久病则入络,血瘀气滞,瘀血内停,脉络因而阻塞。西医学认为,高血压病多伴有动脉粥样改变,管腔变窄,血液黏度增高,从而导致血管内血流不畅。杜茯麻膝汤中,杜仲、桑寄生温补肾阳,祛风除湿;泽泻、茯苓利水渗湿;天麻、白芍平肝熄风潜阳;川芎、牛膝、毛冬青、丹参行气活血,祛瘀通脉;牛膝并能引血下行;白芍、川芎还能养血敛阴、除烦安神。药理研究表明,桑寄生、泽泻、丹参、天麻、杜仲、川芎、毛冬青、牛膝有降血压作用;天麻、泽泻、丹参、毛冬青、牛膝、川芎有降胆固醇作用;桑寄生、毛冬青、川芎还能抗心律失常;牛膝、丹参、川芎尚可降低血浆黏度;杜仲、桑寄生、茯苓利尿,牛膝、泽泻降血糖。杜茯麻膝汤可能是通过扩张血管,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黏度,强心、利尿,增加心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耗氧量,增加氧供应、抗心律失常等作用,从而有效降低血压,迅速消除症状。【来源】 李达仁.温肾利水活血汤为主治疗老年高血压病62例临床观察——附单纯西药治疗46例对照.浙江中医杂志,2003;(6):240~241

11.消瘀降脂汤

【组成】 丹参15g,山楂20g,车前子10g,桃仁、大黄各6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功效】 消瘀降脂。【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证属血瘀不畅、湿浊内盛。【效验】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治疗前经均衡性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口服消瘀降脂汤对照组口服VE烟酸酯(0.2g,每日1次),均连服8周。两组在观察期间均坚持服用品种和剂量相同的降压药,保持日常生活习惯和低脂饮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空腹胰岛素水平(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脂等项指标改善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解析】 胰岛素、血脂和血糖代谢异常的共存,是老年高血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老年高血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及其所致的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可进一步升高血压并导致糖和脂质代谢紊乱。高脂血症可降低胰岛素介导的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促进胰岛素抵抗。对高血压的治疗不仅要降压,还要考虑其对代谢的影响。消瘀降脂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在降脂的同时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方中丹参、山楂、桃仁有活血化瘀、消积降脂的作用;大黄含有降血脂的成分,其番泻苷泻下作用强,能促使胆固醇的排泄,减少吸收;车前子有效成分使血管扩张以及兴奋副交感神经,阻抑交感神经,可改善胰岛抵抗所致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降低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全方共奏消瘀降脂之功效。【来源】 刘佳林等.消瘀降脂汤结合常规降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25例临床观察.中医药导报,2005;11(6):8~9

12.消黏逐瘀汤

【组成】 茯苓50g,女贞子30g,菊花、当归、丹参各15g,川牛膝10g,川芎9g。

随症加减:有先兆子痫者加天麻15g,山羊角30g,黄苓20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早晚分服。连用7天。【功效】 活血化瘀,祛湿化痰,补益肝肾。【主治】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证属痰瘀交结、肝肾不足。【效验】 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采用上方治疗;对照组采用25%硫酸镁10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20ml缓慢静推,以后再用25%硫酸镁30ml加右旋糖酐500ml静滴,每日60ml左右。两组均可用镇静、降压药物为辅药。结果:治疗组痊愈(症状、体征消失,积分值为0)64例,显效(症状、体征积分值比治疗前降低>2/3)22例,有效(症状、体征积分值比治疗前降低1/3~2/3)12例,无效(症状、体征积分值下降<1/3)2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痊愈54例,显效31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解析】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有人认为本病与血管痉挛、子宫胎盘缺血、肾素-血管紧张素及前列腺系统平衡失调有关。其患者存在血管外周阻力增大,内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增加,体液及蛋白质渗漏,高黏血症、低灌注状态及微循环障碍。牛膝、金银花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显著地改善微循环。消黏逐瘀汤中,牛膝、丹参、当归、川芎具有活血化瘀、扩张周围血管、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降低外周阻力、显著地改善微循环异常状态和血液性状的作用;菊花平抑肝阳,也能扩张外周血管,调节血管运动中枢,对抗肾上腺素,从而具有降压作用;茯苓、女贞子利尿、镇静、补肝肾、健脾化痰,也可加强降压药的作用。临床观察,消黏逐瘀汤用于预防妊高征、治疗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疗效确实,而且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西药的副作用,对西药降压不理想的患者尤为适用。【来源】 魏赛红等.消黏逐瘀汤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7):56

13.八味降压汤

【组成】 何首乌、白芍、当归、川芎、炒杜仲、黄芪、黄柏、钩藤等各适量。【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每日8:00和18:00各服用1次。同时服用吲达帕胺2.5mg,每日1次,于8:00服用。8周为1个疗程。【功效】 滋补肝肾,平抑肝阳,活血行滞。【主治】 高血压病,证属肾阴不足、肝阳上亢、血液郁滞。【效验】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病分期及高血压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上法治疗;对照组单用吲达帕胺,用法同治疗组;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其动态血压,观察24小时节律的变化,计算谷峰比(T/P)。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T/P值SBP分别为(63.4±6.8)%和(54.1±6.7)%,DBP分别为(65.6±7.9)%和(56.5±7.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态血压变化测定过程中,治疗组的降压作用始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提示八味降压汤合用吲达帕胺平稳降压及恢复血压昼夜节律的作用优于单用吲达帕胺。【解析】 高血压病的成因,不外肝的气血失和,脾的升降失司,肾的阴阳失调。初期大多始于肝,进而影响脾;最后归结于肾,形成肾阴不足、肝阳上亢。阳亢为标实,阴亏是病本。治疗不能单纯求之降压药物,应采取“欲夺之,先予之”之法,使周身气血“升已而降,降已而升”,有规律地运行不息,达到“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血压才能稳定于正常范围。据此,八味降压汤中用何首乌、白芍、杜仲养阴血,当归、川芎行血滞,钩藤泻肝阳,黄芪升阳以助阴。药理学研究证实,诸药有降压作用。动态血压监测可准确全面地反映患者24小时血压变化的节律,通过谷峰比值的评估可以了解降压药物对血压控制的平稳程度。用动态血压监测指导降压治疗较偶测血压更有意义。一种抗高血压药物在谷效应时应保持其大部分峰效应,至少应保留50%~60%。临床观察,八味降压汤合用吲达帕胺其T/P显著高于单用吲达帕胺,表明八味降压汤合用吲达帕胺有稳定而持久的降压作用,而且优于单用吲达帕胺。【来源】 张又云等.八味降压汤合吲达帕胺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8):1928

14.首明龙钩汤

【组成】 石决明(先煎)、钩藤(后下)各30g,丹参15g,生首乌、白芍、干地龙、川牛膝、当归、川芎各10g,红花6g。

随症加减:痰湿较盛者加石菖蒲、茯苓各10g;兼明显阳虚者加肉苁蓉、巴戟天各10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4周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以下的西医常规治疗:ACE-Ⅰ与利尿剂;钙拮抗剂与B-阻滞剂;ACE-Ⅰ与钙拮抗剂;利尿剂与B-阻滞剂;B-阻滞剂与A-阻滞剂。【功效】 滋阴潜阳,活血化瘀。【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证属阴虚阳亢、血液瘀阻。【效验】 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40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上法治疗,对照组则根据病情不同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一般观察3个疗程。结果:降压疗效按照1993年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评定。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37例,无效3例,显效率37.5%,总有效率95.31%;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17例,显效率22.5%,总有效率57.50%。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头痛、头晕、面红、乏力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悸症状改善则两组相当(P>0.05)。治疗组用药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上升、血液流变学指标亦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照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解析】 高血压病本虚标实,其病位在肝,病根在肾。因肾气亏虚,精髓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进而可导致五脏功能和气血失调,瘀血内阻,出现各种症候。临床观察,单用滋阴潜阳之剂,不加入化瘀之品,则疗效不显著且维持时间短暂,而加入化瘀之品则疗效显著且持久。首明龙钩汤乃针对高血压病的阴虚阳亢兼瘀血的主要病机而设。方中何首乌与白芍相配,重在滋补肝肾,兼以平肝潜阳,为主药;石决明、钩藤、干地龙合用,平肝潜阳为主,兼以养阴活血,为辅药;当归、红花、丹参、川芎、牛膝合用,活血化瘀为主,兼以滋阴养血,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潜阳、活血化瘀之功。本方主次分明,标本兼顾。观察结果说明,本方能够较好地改善头痛、头晕、面红、乏力等症状,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作用。【来源】 马超英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04例临床研究.中医药学刊,2003;21(1):91~92

15.三石镇肝汤

【组成】 代赭石80g,磁石、牡蛎、丹参各30g,石决明、白芍各20g,玄参15g,牛膝、田七、天冬各10g,龟板5g。

随症加减:头痛甚者加羚羊角;失眠多梦者加珍珠母、夜交藤;心中烦热者加栀子、黄芩;痰热甚者加胆星、川贝母。【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服用尼群地平片10mg,每日3次。【功效】 滋阴潜阳,活血通络。【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证属阴虚阳亢兼挟瘀滞。【效验】 将30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程等具可比性(P>0.05)。治疗组采用上法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尼群地平片(用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显效(血压下降≥1.3kPa至正常,或下降2.7kPa以上)135例,有效(血压下降未达到1.3kPa但已降至正常,或下降1.3~2.5kPa或收缩期性高血压血压下降>4.0kPa)48例,无效(未达以上标准)17例,总有效率91.5%;对照组显效45例,有效3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82.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8例(占4%),其中消化道不适4例,头晕2例嗜睡1例,皮肤瘙痒1例;对照组恶心2例,头晕2例,皮肤瘙痒2例,共6例(占6%),未见其他不良反应。【解析】 尼群地平片具有有效地调节细胞内钙水平,使之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其对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已被证实,但长期服用会产生诸如消化道不适、头晕、嗜睡、皮肤瘙痒等一系列副作用,且疗效不恒定。本组资料表明,中西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可以降低副作用,减少西药用量。三石镇肝汤功能滋阴潜阳、活血通络,可抑制其副作用,故治疗组的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方中龟板、玄参、天冬、白芍滋养阴液以制阳亢;牛膝补益肝肾,引血下行;牡蛎、石决、磁石、赭石质重沉降,能降逆潜阳、镇肝熄风;田七、丹参祛瘀通络。诸药合用,诚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之有效方剂。【来源】 周志兰.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200例临床观察.湖南中医杂志,2000,16;(2):22

16.藿芪牛首汤

【组成】 何首乌、女贞子、淫羊藿、丹参各20~30g,黄芪30~45g,川芎、赤芍、怀牛膝各10~20g。

随症加减:肝肾阴虚者去川芎,加熟地、枸杞各20g,当归12g,炒桃仁10g;肝阳上亢者去川芎,加钩藤20g,生龙牡、炒枣仁各30g;兼有痰浊者加天麻10g,半夏、菖蒲、泽泻各12g;血脂偏高者加生山楂、泽泻、海藻各15g;伴有脑血栓者加桃仁、红花、全蝎各10g,三七粉(冲)2g;糖尿病者加葛根、山药各30g,天花粉、生地各20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用;30天为1个疗程。同时服用降压西药。【功效】 补肾填精,活血化瘀。【主治】 老年性高血压病,证属肾气亏虚、血液瘀滞。【效验】 共治疗156例患者。其中,男88例,女68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59岁,平均64岁;病程5年以内者39例,5~10年63例,10年以上53例,最长病程23年,平均7.8年;伴有脑血管疾患者64例,冠心病者25例,糖尿病者18例。糖尿病患者继服降糖药物,其余患者停用其他降脂降黏活血化瘀等中西药物。结果:显效(用药后2周血压SBP平均下降(5.7±2.9)kPa,DBP平均下降(3.74±1.27)kPa,且症状消失)58例,有效(4周后测血压SBP、DBP比原来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症状减轻)98例,无效(4周后血压及症状无变化)0例,总有效率100%。且查血液流变、心电图、血脂、眼底等检查结果均比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解析】 高血压病的病位在肝,根源在肾,本虚标实。肾气亏虚,精髓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进而导致五脏功能失调,出现各种变证。患者临床表现证实本病有肾虚病变的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高,患者明显增加,也反映了肾虚对本病的影响。在肾虚基础上继发血瘀是本病发展的必然趋势,患者在疾病进程中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硬化、中风等并发症均证明了血瘀的存在。近年来对高血压病的体液免疫研究、血液流变学研究及血小板功能、微循环、红细胞变形性等研究均从微观方面说明高血压病肾虚与血瘀的密切关系。由此可见,血瘀是标,肾虚是本,相互影响,肾虚血瘀贯穿于高血压病程始终。藿芪牛首汤中,女贞子、淫羊藿、首乌、黄芪均有补肾填精之效;丹参、川芎、赤芍、怀牛膝均有活血化瘀之效。两类药物配伍,标本同治,从根本上逆转病势,使血压自稳调节机制正常化,故诸症得以消除或减轻,预后趋好。【来源】 马国教等.补肾活血降压汤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156例.陕西中医,1997;18(3):106

17.补肾降压汤

【组成】 生地、熟地、猪苓、茯苓各15g,怀山药25g,山萸肉、泽泻、丹皮、牛膝、地龙各10g,车前子、丹参各30g。

随症加减:阴虚阳亢型加天麻15g,珍珠母30g;阴阳两虚型加肉桂粉(冲)3g,淡附片(先煎)10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同时服用西药:波依定5mg,每日1次口服。SBP≥180mmHg者,加用氢氯噻嗪12.5mg,每日1次口服。治疗2周后SBP未降至<140mmHg而且DBP>70mmHg者,如果没有服用氢氯噻嗪则加用氢氯噻嗪12.5mg,每日1次口服;已用氢氯噻嗪则加用依那普利10mg,每日1次口服。【功效】 补肾养肝,活血化瘀。【主治】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效验】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中医辨证分型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采用用上法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西药,其药物及用法同治疗组。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显效(在SBP降至正常或虽未降至正常但下降幅度>10%的前提下,PP即脉压降低≥10mmHg)、有效(在SBP降至正常或虽未降至正常但下降幅度>10%的前提下,PP降低1~9mmHg)、无效(在SBP降至正常或虽未降至正常但下降幅度>10%的前提下,PP无降低或升高)及总有效率,在第2周分别为4例、16例、12例和62.50%,第4周分别为12例、14例、6例和81.25%;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及总有效率,在第2周分别为2例、8例、18例和35.71%,第4周分别为6例、12例、10例和64.29%。两组第2周与第4周疗效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即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解析】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EISH)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高血压病,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增加的主要因素。中医学认为,水不涵木,木失滋荣,是高血压病最根本的病理机转。EISH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处在“天癸竭”阶段,其肾虚可知。临床所见,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或阴损及阳,阴阳两虚。即以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为多见。最近研究表明,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参以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病较之单纯辨证论治,在降低血压、减轻症状与改善指标方面,更具优势。因此,对于EISH的治疗从补肾活血立论,投以补肾降压汤。【来源】 孔丽君.补肾降压汤为主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32例——附单用西药治疗28例对照.浙江中医杂志,2004;(4):148

18.益元活血汤

【组成】 仙灵脾、枸杞子、川芎、赤芍、当归、地龙、山楂、桃仁、红花、黄芪、黄柏各适量。【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并浓缩至70ml,每毫升含生药2g,早晚各服35ml。【功效】 补肾益气,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主治】 高血压病相关性中风(恢复期),证属肾气虚血液瘀滞。【效验】 89例患者,年龄均在50岁以上,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45例,服用益元活血汤;西药组44例,服用脑复康、舒脑宁及阿司匹林常规量。两组均使用尼群地平控制血压。治疗8周后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中药组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14例,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16例,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19例,无变化及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及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18%以上)6例,基本痊愈及显著进步率66.67%;西药组基本痊愈7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19例,无变化及恶化10例,基本痊愈及显著进步率34.09%,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解析】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女性35岁、男性40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肾中元气由盛转衰,健康人也会出现“生理性肾虚证”。上述患者年龄均在50岁以上,原有高血压病,在此基础上又得中风顽疾,生理性肾虚与病理性肾虚挟杂。“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王清任),终致肾气虚血液瘀滞之证。益元活血汤中,黄芪大补元气;仙灵脾“少火”壮气、温补肾阳以助血行,枸杞子润而不寒、滋补肝肾以阴中求阳(气)。以上三药合用补益元气,以图治中风肾气虚证之根本。赤芍、当归、山楂、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黄柏苦能坚阴并有防止仙灵脾性温之偏性;川芎辛香善升而能上行巅顶,地龙性寒下行而善走窜、通经络,两药有引经报使、引导诸药直达病所的作用。全方补肾益气,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标本兼治。【来源】 刘华.补肾益气活血汤对高血压病相关指标的影响.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1):7~9

19.芪仲归韦汤

【组成】 黄芪60~100g,红花6g,当归、赤芍、生杜仲、仙灵脾各10g,地龙、川芎、桑寄生各15g,石韦15~30g,白花蛇舌草、丹参、益母草各30g。【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3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以原方制成丸药,每次20~30g,每日3次,续服1~2个疗程。治疗期间宜戒烟酒,清淡饮食,避免服用损害肾脏的药物,节制房事。【功效】 益气固精,活血化瘀,清热祛湿。【主治】 高血压病无症状性蛋白尿,证属气虚血瘀、湿郁化热、肾失封藏。【效验】 共治疗31例患者。其中,男24例,女7例;年龄32~52岁,病程3个月~2年18例;眼底检查高血压眼底改变Ⅰ级5例,Ⅱ级A12例,Ⅱ级B14例。结果:显效(尿蛋白消失,或24小时尿蛋白测定小于0.2g)11例,有效(尿蛋白较治疗前减少50%,或24小时尿蛋白测定小于0.5g)13例,无效(尿蛋白无减少或较治疗前减少不足50%)7例,总有效率为77.4%。全部病例治疗结束后未见有明显肾功能损害。【解析】 高血压病持续性无症状性蛋白尿属于中医学“虚损”、“虚劳”范畴,为脾虚失运,肾失封藏,精微外泄所致。临床观察,高血压病无症状性蛋白尿与单纯性无症状性蛋白尿、乙型肝炎相关型肾炎无症状蛋白尿、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无症状性蛋白尿,在病因病机方面都有不同之处。主要病机是气虚血瘀、湿郁化热致肾失封藏、精微外泄,属本虚标实之证。肾血行不畅,瘀血形成,为其病机关键;气虚失运,湿由内生,湿为阴邪,易伤人于无形。湿与瘀结,则病程缠绵。本方由补阳还五汤加减而成。方中黄芪为君,益气固摄,使气旺血行;当归、赤芍、川芎、红花、地龙、丹参、益母草活血化瘀通络;川芎重用以行血中之气;杜仲、桑寄生、仙灵脾益肾固精;石韦、白花蛇舌草清热祛湿。诸药合用,益气固精,活血化瘀,药证相符。【来源】 卢泓等.补阳还五汤治疗高血压病无症状性蛋白尿31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11):20

20.补阳还五汤

【组成】 黄芪60g,当归、川芎、赤芍、地龙、桃仁各10g,红花6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早晚分服。疗程14天。【功效】 补气活血通络。【主治】 顽固性高血压,证属各种类型。【效验】 共治疗30例患者,其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标准。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0~65岁,病程3个月~15年。结果:降压疗效,显效(DBP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范围即≤90mmHg,或下降≥20mmHg)9例,有效(DBP下降<10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10~19mmHg,或SBP下降≥30mmHg)17例,无效(血压下降未达上述标准)4例,总有效率为86.7%。症状疗效,显效(痛、头晕、心悸、耳鸣、失眠、疲乏、腰酸、肢麻等为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16例,有效(上述症状减轻)12例,无效(上述症状无改善)2例,总有效率为93.3%。【解析】 高血压病病因病机复杂,但各种证候均可兼有血瘀证。以临床常见的阴虚阳亢、肝火亢盛、阴阳两虚、痰湿壅盛4种证型为例,阴虚阳亢证,因阴液不足,脉络固涩,阳热亢盛,煎熬津液可致血瘀;肝火亢盛证,因火盛耗气伤津,或迫血妄行可致出血或血瘀;阴阳两虚证,因阳虚生寒,寒凝血脉可致血瘀;痰湿壅盛证,因痰凝湿聚,阻塞脉络可致血瘀。而顽固性高血压多因疗效差,病程长,久病入络导致血瘀。选用补阳还五汤以补气活血通络,使气旺促血行,而不用破血峻剂徒伤正气,临床效果良好。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降压用量不得小于30g);当归、川芎、赤芍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黏附,增加纤维蛋白溶解;红花、地龙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桃仁能增加红细胞变形性。上药合用,可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恢复血流动力平衡,达到降压目的。【来源】 马红梅.补阳还五汤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观察.中医药学报,2004;32(6):21~22

21.玉杖红星汤

【组成】 玉竹30g,玄参、北沙参、桑寄生、丹参、赤芍、生葛根、地龙、郁金各15g,桃仁、红花、胆南星、虎杖各9g,绞股蓝30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2次分服,疗程6周。同时应用西药:脑活素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每天1次,缓慢静脉滴注,连续使用2周;然后改用尼可林0.25g,每天1次,肌肉注射,连续使用4周。另用施慧达2.5~5mg,早上顿服。对症状性癫痫、糖尿病、心律失常常规使用得理多、达美康、二甲双胍、黄杨宁及心律平等。【功效】 养阴清热,活血化痰。【主治】 高血压性脑出血(恢复期),证属阴虚痰瘀。【效验】 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肢体瘫痪程度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采用上法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其西药及用法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生活自理,患肢肌力达Ⅳ级以上)10例,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生活部分自理,患肢肌力达Ⅲ级以上)11例,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好转,生活不能自理,患肢肌力进步Ⅰ级以上)7例,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好转)4例,痊愈显效率65.63%;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6例,好转14例,无效6例,痊愈显效率33.33%。治疗组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E-SODA明显升高,E-LPO、Ht、Va明显降低,EET明显缩短。【解析】 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常表现为肝阳上亢、血瘀痰热,然至脑出血的恢复期尤其在恢复早期阶段多为瘀热伤阴、痰瘀未清,故治宜补阴活血化痰为主。方中玉竹、玄参、北沙参、桑寄生增液养阴,桃仁、红花、丹参、赤芍活血化瘀,虎杖、郁金清热活血,胆南星、绞股蓝清热化痰,地龙通利经脉,葛根散郁火。诸药同用,共奏养阴清热、活血化痰之效。现代研究证明脑出血后的各个病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瘀征象,为脑出血不同病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提供了依据。脑出血恢复期患者存在明显氧自由基病理性反应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治疗结果提示本方有抗氧自由基损伤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来源】 刘华.补阴活血化痰汤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恢复期阴虚痰瘀证32例——附常规西药治疗30例对照.浙江中医杂志,2002;(8):334~335

22.补中益气汤

【组成】 黄芪15g,甘草5g,党参、当归、白术各10g,陈皮6g,升麻、柴胡各3g。

随症加减:湿盛者加半夏;肾虚明显者加何首乌、枸杞。【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14天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功效】 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主治】 收缩期高血压病,证属清阳不升。【效验】 共治疗37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15例;最小年龄56岁,最大78岁,平均67岁;最短病程7个月,最长者5年;SBP最高者达200mmHg。治疗2个疗程。结果:痊愈(症状消失,SBP 140~120mmHg,DBP 60~85mmHg)13例,有效(症状体征改善,SBP较治疗前稳定下降10mmHg以上,DBP基本保持在60mmHg~85mmHg)18例,无效(症状及血压检查无改善)6例,痊愈率为35.1%,总有效率为83.7%。【解析】 收缩期高血压病当属中医“头晕”、“眩晕”等范畴。此病多由肝、脾、肾等脏器功能受损所致,而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浊阴上犯为主要病机。脾胃的升降气化功能是维系人体内各脏腑气机升降出入正常的关键所在,升清降浊,必以脾胃为枢纽。中州亏虚则清阳之气不能上养清窍,空窍失养,间或夹浊阴上犯则头晕作矣。补中益气汤中,黄芪、党参、甘草健脾益气为君;白术健脾,当归补血,陈皮理气,三药为臣;柴胡、升麻升举清阳为佐。全方共奏健脾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与脾虚气亏、清阳不升之眩晕病的病机相吻合。药理研究证明补中益气汤中的药物多对于血压有直接或间接的调节作用。【来源】 王少英.补中益气汤治疗收缩期高血压病.北京中医,200;22(5):40~41

23.芪黄桃红汤

【组成】 黄芪、山药20g,茯苓15g,人参、泽泻、桃仁、红花、赤芍各10g,生地黄、牡丹皮、当归、川芎各12g。

随症加减:口渴加天花粉,多尿加木瓜。【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14天为1个疗程。同时针对原发性高血压病采用常规降压治疗和对症处理,并口服卡托普利。【功效】 益气固肾,滋阴养血,活血化瘀。【主治】 高血压肾病,证属气阴两虚、血液瘀滞。【效验】 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对照组34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上法治疗;对照组则于上法中减去中药,余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显效35例,有效31例,无效2例,有效率97.06%;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有效率79.41%。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芪黄桃红汤治疗高血压肾病效果确切。【解析】 高血压肾病是原发性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医学无高血压肾病一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眩晕”、“水肿”等范畴。本病经历了一个缓慢的病程,存在肾小球动脉硬化、肾脏缺血和肾血流量减慢等病变,由脏腑功能失调或肝脾肾三脏俱虚所致,瘀血阻滞贯穿疾病全过程。瘀血是高血压肾病的病理产物,形成后作为新的致病因素长期作用于机体,使病机复杂,病症迁延难愈。大量病理实验证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渗出,最后新月体形成均与瘀血有关。使用活血化瘀药能改善肾实质内瘀滞,延缓病情进展,甚至终止肾脏病变。因此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活血祛瘀是本病治疗的关键。方中黄芪补气、利尿消肿,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共为君药。其中,黄芪能强心、利尿、降压、保肝、增强免疫功能及促进机体代谢,可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对肾炎蛋白尿有一定的消除作用;桃仁、红花能降低血浆比黏度、全血黏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黏附性,抑制体外血栓形成,降低纤维蛋白原。生地黄滋阴凉血、补血活血,人参补气生津,当归活血养血,川芎活血化瘀、理气,共为臣药;山药健脾补肺、固肾益精,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泽泻利水渗湿泻热,牡丹皮、赤芍活血化瘀、清热凉血,五者共为佐使。诸药共用,药症相符,故疗效甚佳。【来源】 郭泉滢.参芪地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高血压肾病临床研究.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6):127

24.柴胡龙牡汤

【组成】 柴胡12g,龙骨、牡蛎、黄芩、生姜、人参、桂枝、茯苓各4.5g,半夏、大黄各6g,大枣6枚,代赭石30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口服,连续服用2周。【功效】 和解少阳,舒肝清热,安神定志。【主治】 高血压病,证属肝胆气郁、神魂不安。【效验】 共治疗174例患者。其中,男95例,女79例;年龄(55.2±7.4)岁,病程(7.3±3.1)年。分别在用药1周和2周时,记录每日清晨所测血压的平均值。结果:显效(DBP下降1.3kPa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DBP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7kPa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92例,有效(DBP下降不及1.3kPa,但已达到正常范围;DBP较治疗前下降1.3~2.5kPa,但未达到正常范围;SBP较治疗前下降4kPa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75例,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7例,总有效率95.98%。【解析】 高血压病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群,当属于中医“头痛”、“眩晕”、“肝风”等范畴。柴胡龙牡汤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乃小柴胡汤加减变化而成,原为太阳病误下,邪气弥漫三阳,形成表里俱病,虚实互见,寒热夹杂所致复杂症候而设。近年研究表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疗效显著。因此,凡高血压病整体反应神经系统功能偏于增强性失调,表现胸胁苦满、眩晕耳鸣、心悸失眠、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弦等属于肝胆失调之证,均可用本方治疗。方中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疏肝解郁,桂枝通阳和表,大黄泻热清里,龙骨、牡蛎、代赭石重镇安神,茯苓宁心安神。全方寒温并用、攻补兼施、柔以制刚、因势利导,使错杂之变得以内外而解。【来源】 朱健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74例疗效观察.中医药信息,2003;(5):60

25.升清降浊汤

【组成】 葛根20g,白术15g,天麻、白蔻仁、陈皮各12g,石菖蒲、法半夏、川芎、泽泻各10g,竹茹、砂仁各6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3次服。4周为1个疗程。【功效】 健脾升清,化痰降浊,活血利尿。【主治】 高血压病,证属痰浊上蒙、阻络。【效验】 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病例治疗前在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服用上方,对照组服用心痛定,均治疗1个疗程。结果:中医症候疗效评定采用分级计分方法,高血压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88年和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疗组显效61例,有效3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51例,无效41例,总有效率59.00%。两组间比较,显效率、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SBP、DBP变化,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表明两组药物对血压均具有很好的降压作用。两组组间比较,SBP无显著性差异(P>0.05),DBP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解析】 高血压病中医常以“眩晕”、“头痛”、“中风”论。《丹溪心法·头眩》认为眩晕与痰有关,有“无痰则不作眩”的主张,提出“治痰为先”的原则。嗜酒肥甘、饥饱劳倦,使脾胃受损,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引起眩晕。升清降浊汤中,天麻、白术通络健脾、化痰降浊,葛根、川芎活血解痉通络,陈皮、半夏燥湿化痰,竹茹、砂仁、白蔻、石菖蒲醒脾和胃、化湿止呕,泽泻化湿利水。诸药共奏健脾升清、化痰降浊、活血利尿之功。药理研究发现,天麻所含天麻甙及天麻甙元有降压作用,以DBP降低更明显,且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葛根提取物对高血压犬有降压作用,对正常犬血压则有升高作用,能改善脑循环和外周循环;白术能明显促进钠的排出,从而有调解血压的效果;川芎所含生物碱(川芎嗪、碱Ⅰ、碱Ⅱ、碱Ⅲ、胆碱等)的降压作用与其抑制去甲肾上腺素、氯化钾、氯化钙诱发的动脉收缩效应,以及抑制血管平滑肌钙离子的内流有关。【来源】 谈黎.升清降浊汤治疗高血压100例临床疗效观察.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6):463~464

26.石决牡蛎汤

【组成】 石决明、生牡蛎各30g,白芍、钩藤各15g,莲子心、莲须各10g,牛膝、龙胆草各15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 滋阴潜阳,平肝清热。【主治】 高血压病,证属肝阳上亢。【效验】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用上方治疗,对照组服用圣通平,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DBP下降1.33kPa及以上并到正常范围,或DBP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67kPa及以上)24例,有效(DBP下降1.33kPa及以上并达正常范围,或DBP较治疗前下降1.33~2.53kPa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或SBP较治疗前下降4.00kPa及以上)30例,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6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24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TG、TC、LDL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HDL升高(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组可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P<0.01)。提示石决牡蛎汤不仅有明显的降压疗效,而且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解析】 中医学认为,阴虚阳亢、肾气亏虚为高血压病基本病机。临床发现该病患者除眩晕、头痛外,多有肝阳上亢表现。石决牡蛎汤中,石决明、生牡蛎平肝潜阳,白芍、钩藤柔肝熄风,莲子心、莲须养阴清热,牛膝滋肾、引血下行,龙胆草清泻肝火。诸药配伍,共收滋阴潜阳、平肝清热之效。西医学认为,高血压患者不仅有血液动力学异常、脂肪和糖代谢紊乱,而且伴有心脑肾等靶器官重塑。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可给机体带来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因此,治疗不仅要控制血压,而且应改善机体的代谢紊乱。药理研究表明,龙胆草具有利尿降压作用,白芍、牛膝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样降压作用。石决牡蛎汤不仅能明显降压,而且能改善高血压病人的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从而可预防或减少高血压病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来源】 高允珊.石决牡蛎汤治疗高血压病60例临床观察.湖南中医杂志,2005;21(4):10~11

27.首乌降压汤

【组成】 蒸首乌、珍珠母各30g,夏枯草、钩藤(后下)、怀菊花、怀牛膝、泽泻各20g,枸杞子、丹参、地龙各15g,川芎12g。

随症加减:头晕头痛偏阳亢者加石决明30g,生牡蛎20g;头晕耳鸣偏肾阴虚者加女贞子、菟丝子各15g;兼血瘀者加当归、赤芍各15g,红花10g;合并冠心病胸闷胸痛者加元胡12g,郁金15g,檀香10g;合并缺血性中风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者合补阳还五汤加减。【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2次,分2次口服。30天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可服1~2个疗程。【功效】 滋养肝肾,平肝潜阳。【主治】 高血压病,证属阴虚阳亢。【效验】 共治疗288例患者。其中,男187例,女101例;属Ⅰ期高血压者92例,Ⅱ期高血压者164例,Ⅲ期高血压者32例;合并冠心病者158例,合并缺血性中风者80例,合并糖尿病者68例。结果:参照1990年全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座谈会制订的标准评定疗效,显效138例,有效123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为90.6%。【解析】 高血压病以阴虚阳亢型多见,且多见于Ⅱ期高血压。首乌降压汤中,蒸首乌、枸杞子滋养肝肾之阴,珍珠母平肝潜阳,共为君药;钩藤、夏枯草、怀菊花以清肝热、平肝阳,怀牛膝补肝肾、引血下行,共辅君药,以加强滋养肝肾、平肝潜阳之功;久病“入络”,故加川芎、丹参、地龙、泽泻以活血化瘀、通络利水,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凑滋养肝肾、平肝潜阳之功。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首乌降压汤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有显著的降压疗效和症状疗效,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也有明显降低作用。【来源】 张笑丽等.首乌降压汤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288例临床观察.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8;4(5):55~57

28.当归补血汤

【组成】 黄芪60g,当归12g。【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8周为1个疗程。【功效】 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主治】 肾性高血压,证属气血亏虚、血液瘀滞。【效验】 将3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两组病例年龄和透析时间无明显差异。对照组给予洛汀新片、洛活喜片降压治疗,治疗组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当归补血汤,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降压药剂量及透析器型号均固定不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ET)值和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红蛋白(Hb)有一定程度升高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显著。对照组治疗后血浆ET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AP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明显(P<0.05),Hb无变化。治疗后血浆ET和MAP下降值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即治疗组比对照组更明显。【解析】 肾性高血压患者处于肾功能衰竭阶段时,肾小球纤维化、肾小动脉硬化、内膜增厚、肾组织缺血缺氧以及尿毒症毒素的存在均可造成内皮细胞(VEC)损伤,增加ET释放;而ET释放增多会使肾血管进一步收缩,肾血流减少,从而加重原有的肾脏损害。在透析过程中,血浆ET不能从透析液中滤出。上述病变当属中医学“气虚血瘀”、“血虚血瘀”范畴,治宜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当归补血汤重用黄芪益气以活血,配当归活血、养血,药简而力专。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小板功能、微循环及抗缺血缺氧等作用,能使VEC受损功能得到恢复,减少ET释放。当归能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增加器官血流量,抑制血栓素A生成,增加前列2环素及细胞表面电荷,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亦能降低血脂,抑制脂质沉积于血管壁,拮抗自由基对组织的损害,从而使VEC功能得以改善,使ET合成与释放减少。黄芪与当归相伍,使肾性高血压患者血浆ET含量降低、血压下降,并借其益气养血功能,使血Hb有一定的升高,从而获得较好疗效。【来源】 方堃等.当归补血汤对肾性高血压36例血浆内皮素的影响.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1):21

29.调肝宁心汤

【组成】 川牛膝、炒枣仁各30g,石决明、杜仲各20g,天麻、钩藤、茯神、葛根各15g,甘夏枯草、川芎、知母各12g,草6g。

随症加减:偏于心火亢盛者,加焦栀子12g,淡竹叶10g;气阴两虚者,加太子参、沙参各15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每日分2次,口服。同时服用常用降压药物寿比山片(吲达帕胺片),每次2.5mg,每日1次,口服。【功效】 平肝阳,清心火,生津液,安心神。【主治】 高血压病,证属肝阳上亢、心火炽盛、心阴不足。【效验】 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36~69岁,采用上法治疗。对照组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39~66岁,单纯服用寿比山片,剂量及用法同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测血压和心率。结果:降压疗效,治疗组显效(DBP下降大于或等于10mmHg并降至正常,或DBP下降20mmHg以上)16例,有效(DBP下降虽未达10mmHg,但已降至正常,或DBP下降10~19mmHg)11例,无效(未达上述标准)4例,总有效率87.1%;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1.88%。组间比较,显效率、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改善心率疗效,治疗组心率(次/分)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为82.1±5.1、66.5±2.7,差值16.6;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为85.5±4.7、81.0±7.9,差值4.5。治疗组治疗8周后心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解析】 中医传统观点认为,高血压病常见的眩晕、头痛等症状因五志过极、肝郁气滞引起肝阳上亢所致,故调肝潜阳则为常用治法。临床实践所见,高血压病患者多兼有心烦、失眠等心火炽盛、心阴不足之证。据此专设调肝宁心汤。本方由天麻钩藤饮合酸枣仁汤加减化裁而成。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夏枯草平肝潜阳,熄风降火;酸枣仁、茯神宁心安神;知母清心火;川芎通心脉;葛根养阴生津,升清阳之气。全方共奏平肝阳、清心火、生津液、安心神之功。药理研究发现:天麻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天麻注射液可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下降。酸枣仁中的皂苷、黄酮有显著的镇静、催眠和安神作用。茯神所含茯苓聚糖、卵磷脂、麦角甾酸、钾盐等,可明显减少实验动物的自发活动,与戊比妥钠有协同作用。临床观察,本方能有效减轻患者头疼、心烦、失眠等症状,消除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与常用降压药物寿比山片合用疗效大大超过单用后者,且在平稳降压的同时,使心率明显下降,避免了一般降压药在降压同时,反射性增加心率的弊端。【来源】 刘望乐.调肝宁心汤合用寿比山片治疗高血压病31例.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9(2):121~122

30.调肝益肾汤

【组成】 夏枯草、豨莶草、桑寄生、牛膝、丹参各30g,黄精、杜仲、益母草各20g,白僵蚕、钩藤、车前草、黄芪、当归、生山楂、泽兰、刘寄奴各15g。

随症加减:伴失眠、烦躁者,加炒酸枣仁、夜交藤各30g,栀子9g;伴便稀、苔腻、手足肿胀者,加半夏9g,白术12g,泽泻30g;大便干燥者,加生地黄30g;上热下寒舌红口干、面热、足冷者,加黄连、肉桂各5g;体倦、神疲、气短、乏力者,加党参30g,五味子6g。【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2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 调肝补肾,益气活血。【主治】 原发性1级高血压病,证属肝肾不调、气虚血瘀。【效验】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两组病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予调肝益肾汤治疗,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结果:显效(血压恢复正常,停药6个月血压无反弹)31例,有效(DBP、SBP经治疗有1项恢复正常,另1项高于正常或在治疗期间血压恢复正常但6个月内有反弹)24例,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5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解析】 原发性高血压病主要病机为肝肾阴阳失调。心舍脉,其主在肾;肝藏血,心行之。故肝肾不调又进而可致气虚血瘀。因此,调肝益肾汤重在调肝补肾,益气活血。方中夏枯草、白僵蚕、钩藤、车前草、豨莶草清肝平肝熄风;桑寄生、牛膝、杜仲补益肝肾;黄精、黄芪益气补脾以强生化之源;丹参、当归、生山楂、益母草、泽兰、刘寄奴活血利水。全方配伍益诸脏之气,活一身之血,使肾有所滋、肝有所平、阴平阳秘,从而使血压有所下降,症状减轻。临床观察发现,服用调肝益肾汤尚可使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等数值水平下降,且无毒副作用。【来源】 李莉.调肝益肾汤治疗原发性1级高血压病临床观察.河北中医,2005;27(3):180~181

31.二子降压汤

【组成】 莱菔子20g,决明子10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每次100ml,每日3次,口服。连服2周为1个疗程,一般连续治疗2个疗程。【功效】 降气化痰,清肝泻火。【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病,证属痰湿肝火互结。【效验】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分级及血压基线水平、主要症状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1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上方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用法与治疗组相同。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显效(DBP下降1.33kPa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DBP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66kPa或以上;头痛、心悸、失眠等症状消失)19例,有效(具备以下任意1项:DBP下降不及1.33kPa但已达到正常范围;DBP较治疗前下降1.33~2.53kPa但未达到正常范围;SBP较治疗前下降3.99kPa以上)9例,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治疗后两组降压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解析】 吉林大学第四医院盖国忠教授归纳高血压病病机关键是痰湿与肝火互结。平日嗜酒肥甘,饥饱劳倦,过忧过思,伤及于脾,致脾失健运,则水浊不化,聚湿而生痰;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浊上蒙清窍则引起眩晕。情志失调,忧郁恼怒,郁而化火,肝火循经上扰清窍亦可导致眩晕。若肝火乘土犯脾,可致脾虚,从而形成肝脾不调、痰浊中阻的眩晕。因此,盖国忠教授提出以降气化痰、清肝泻火为主治疗本病,二子降压汤为其经验方。方中以莱菔子降气化痰、消食除胀以治痰浊之本,为君药;决明子清肝泻火以治眩晕之标,为臣药。二药配伍,标本兼顾,相辅相成,共奏其效。药理试验证明:莱菔子水提物及所含芥子碱硫酸氢盐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决明子则有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来源】 郑春红.二子降压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30例.吉林中医药,2006;26(2):27~28

32.防芪归芍汤

【组成】 生黄芪、益母草各15~30g,汉防己、当归、赤芍、茯苓、白术、泽泻、黄芩各15g,川芎10g,车前草30g。

随症加减:面上升火、阴虚火旺者,加黄柏、知母;下焦湿热而尿频急涩痛者,加扁蓄、瞿麦、蒲公英、败酱草;咽喉肿痛者,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射干、玄参;下焦阳虚而形寒肢冷者,加桂枝、仙灵脾;肾功能不全者,加代赭石、鸡血藤、焦大黄、生地榆;呕吐重者,加旋复花、苏梗、陈皮、竹茹、代赭石;水肿严重者,加制商陆6~10g;手足抽挈,虚风内动者,加杭白芍、煅龙牡。【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4周为1个疗程。一般连服2个疗程。【功效】 益气活血,利水祛湿,清热燥湿。【主治】 肾性高血压,证属气虚血瘀、水湿内停。【效验】 22例患者,男女各11例,年龄27~61岁,均属轻度高血压者。其中,肾功能代偿期者18例,肾功能失代偿4例。结果:显效(DBP下降≥1.33kPa并达到正常范围,或下降2.67kPa以上)14例,有效(DBP下降虽达1.33kPa但未降至正常,或下降1.33~2.53kPa。如为收缩期高血压,SBP下降≥4kPa)5例,无效(血压下降未达上述标准)3例,总有效率86.36%。治疗前平均SBP为19.82kPa,治疗后为17.99kPa,下降1.82kPa;平均DBP治疗前为13.52kPa,治疗后为11.36kPa,下降2.16kPa。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解析】 慢性肾炎并发高血压者临床以气虚血瘀水停为主要表现。治宜防己黄芪汤合当归芍药散。方中生黄芪、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其中生黄芪、茯苓兼能利水,白术兼能燥湿;汉防己、泽泻、车前草利尿渗湿;益母草、当归、赤芍、川芎活血化瘀,黄芩清热燥湿。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利水祛湿、清热燥湿之效。【来源】 刘文军等.防己黄芪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肾炎高血压的临床报道.中医药信息,1997;(5):28

33.防芪地黄汤

【组成】 汉防己、生黄芪各25g,白茯苓、丹参、地黄各15g,淮山药、泽泻、丹皮各12g,山茱萸10g。

随症加减:肾气不足,下焦阳虚,形寒肢冷者,加制附子12g(先煎),肉桂5g(后下);脾肾阳虚,水肿甚者,加炒白术12g,川牛膝、天仙藤各15g,车前子25g(包煎);阴虚火旺,小溲涩痛者,加知母、黄柏各12g;肝阳偏亢,头晕痛剧者,加生石决明、珍珠母各30g(先煎)。【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2次分服。4周为1个疗程。同时服用西药:依那普利12.5mg,每日3次,口服;氢氯噻嗪25mg,每日3次,口服;硝苯地平10mg,每日3次,口服。【功效】 益气养阴,化瘀利湿。【主治】 肾性高血压,证属气阴两虚、湿聚血瘀。【效验】 将105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2例,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病程、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上法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西药(药物及其用法用量与治疗组相同)治疗。结果:显效(血压为18.6/12.0kPa以下)32例,有效(血压为18.6~21.2/12.0~13.2kPa)17例,无效(血压为21.3/13.3kPa以上)3例,总有效率94.2%;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60.4%。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解析】 肾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与原发性高血压有所不同。该病临床表现大都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眩晕等症,应属祖国医学的“水肿”、“眩晕”等病范畴。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脾肾气虚和肝肾阴虚,标实是水湿、湿热、血瘀、肝风等。因此,临床根据其气阴两虚、湿聚血瘀的病机,采用益气养阴、化瘀利湿治法,以益气利水之防己黄芪汤和滋补肝肾之六味地黄汤方加减组成防芪地黄汤,随症加减治疗。方中主药黄芪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汉防己祛风行水,二者相得益彰;熟地黄滋肾填精,山茱萸敛阴养肝,淮山药益气补脾,泽泻泄肾水,丹皮泻肝火,茯苓渗脾湿,“三补”与“三泻”相反相成,共奏补阴利水之效;加丹参以加强化瘀通络利水之功。药理研究证实,方中绝大部分药物能直接和/或反射性舒张血管,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和利尿作用。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来源】 张鸿雁.防芪地黄汤配合西药治疗肾性高血压病52例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5):306~307

34.蝎芍麻苓汤

【组成】 牛膝、石决明各30g,钩藤25g,天麻、云茯苓、菊花、白芍各15g,全蝎5g。

随症加减:头痛明显者加川芎20g。【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功效】 平肝潜阳,活血化瘀。【主治】 高血压病,证属肝阳上亢、血液瘀滞。【效验】 共治疗60例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9.9±1.21)岁,病程1~20年;单纯高血压病者24例,伴有脑动脉硬化者22例,伴有冠心病者30例,伴有糖尿病者8例。治疗10天。结果:显效(眩晕、头痛症状基本消失,血压在160/95mmHg以下,或SBP较治疗前下降30mmHg、DBP下降10mmHg)38例,有效(症状减轻,SBP下降不足30mmHg,DBP下降不足10mmHg)18例,无效(治疗前后血压和症状均无明显好转)4例,总有效率93.3%。【解析】 老年人肝肾之阴渐亏,精血渐衰。若水不涵木,则肝阳亢盛,阴阳失衡,气机升降失职,以致痰湿内阻,浊阴上逆,产生风、火、痰、瘀等病理变化。又,老年高血压病多迁延日久,瘀血阻络,即所谓“久病必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老年人易出现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所以,对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应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抓住疾病的主要病理,解决肝阳上亢及血瘀两个主要矛盾。据此,蝎芍麻苓汤以平肝潜阳、活血化瘀为法,方用全蝎熄风平肝、活血通络止痛,牛膝加强全蝎的活血行血、化瘀通络之效,天麻、钩藤、石决明、菊花平肝潜阳,白芍药柔肝熄风,云茯苓健脾疏肝,川芎行气开郁、活血化瘀。临床观察,蝎芍麻苓汤具有综合降压作用,而且能减轻因高血压而引起的眩晕、头痛、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疗效可靠,临床应用过程中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来源】 陈国成.自拟平肝降压汤治疗老年高血压病60例.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11):20~21

35.复方明目汤

【组成】 石决明20g,钩藤18g,密蒙花、菊花、夏枯草各15g,川芎、天麻、牛膝、益母草、桑寄生、黄芩各12g,甘草6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同时配合服用降压西药。7天为1个疗程,一般连用1~2个疗程,最长4个疗程。【功效】 明目化瘀,平肝潜阳。【主治】 高血压眼底出血,证属肝阴不足、肝阳偏亢、血涌血溢。【效验】 治疗30例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30~70岁。结果:全部治愈(眼底检查出血吸收,视力恢复原来水平)。【解析】 高血压眼底出血与中医肝的关系最为密切。肝气通于目,肝脉连于目系;目为肝之窍,肝受血而能视。《审视瑶函》指出:“滋目经络之血,乃肝中升运目的轻清之血。”高血压眼底出血多由于肝阴不足、肝阳偏亢,使肝不能正常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血液随肝阳外溢而成。故治以明目化瘀,平肝潜阳为法。复方明目汤方中,密蒙花、菊花、石决明、夏枯草相配能清肝明目;牛膝降上行太过之血,引诸药下归于肝肾;川芎、益母草活血化瘀;天麻、钩藤平肝潜阳;黄芩清肝明目;桑寄生滋补肝肾。全方共奏明目化瘀、平肝潜阳之功。复方明目汤在急性期能平肝止血,恢复期能促进血液吸收,缩短病程。【来源】 张双彦.复方明目汤治疗高血压眼底出血30例.河北中医,2001;23(3):217

36.葛根祛湿汤

【组成】 党参20g,葛根18g,白术、茯苓、神曲各15g,猪苓、泽泻、丹参、郁金各10g,白蔻仁6g,砂仁、青皮、陈皮各5g,干姜、木香各3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每次200ml,早晚餐后服用。4周为1个疗程。【功效】 化痰祛湿,理气活血。【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病,证属痰湿壅盛、血行不畅。【效验】 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分级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服用葛根祛湿汤,对照组服用北京降压0号,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按照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疗效标准评定降压疗效,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13%;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9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即疗效与北京降压0号相仿。治疗组治疗后痰湿主症均有改善,主症积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尚能降低TC及TG,改善血脂紊乱状态。【解析】 高血压病属中医学“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丹溪心法·头眩》有“无痰不作眩”的论述。痰湿壅盛型是高血压病的常见中医证型之一。脾虚不运,津液输布不畅,易生痰湿;痰湿内郁,气行不顺,又可见痰瘀同病,从而形成病理循环。因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时,注意因痰致瘀的病理环节,以化痰祛湿、理气活血为基本治法。葛根祛湿汤中,葛根透邪生津;郁金、丹参活血化瘀,软化血管,降低血黏度;白蔻仁、木香、砂仁芳香行气泄浊;青皮、陈皮醒脾燥湿化痰,以绝生痰之源。全方补泻并施,标本兼顾,通过健脾益气、燥湿化痰、活血化瘀而降血压。【来源】 陆新.葛根祛湿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46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11(5):312~313

37.钩藤决明方

【组成】 钩藤(后下)、牛膝各15g,石决明(先煎)20g,杜仲、枸杞子、生地、夏枯草、阿胶(烊化)、天冬、茯神各10g。【用法】 每日1剂,加水600ml,煎取400ml,分2次服用。8周为1个疗程。【功效】 平肝熄风,清热凉血,补益肝肾。【主治】 高血压病,证属肝阳上亢型。【效验】 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以洛汀新为基础治疗,对照组不再加用其他药物,治疗组加用钩藤决明方。结果: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标准评定降压,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0%;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采用尼莫地平法评定症状疗效,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0%;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即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解析】 肝阳上亢主要由于肾阴不能滋养于肝或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偏旺所致。故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时,在平肝熄风、清肝热基础上,需重视滋补肝肾,养血润燥。钩藤决明方中,钩藤清肝热,平肝熄风,石决明平肝潜阳,二药均为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合用加强平肝熄风之力,共为本方君药;杜仲、枸杞子补益肝肾、养阴生津,阿胶补血兼滋阴润燥,共奏滋补肝肾、养血润燥之功,为臣药;夏枯草清肝泻火散郁结,生地、天冬清热凉血,川牛膝引头部血液下行以减轻脑充血、使肝经之热不致偏亢,茯神宁心安神,均为佐药。全方平肝熄风,清热凉血,补益肝肾。药理研究表明,钩藤、石决明、夏枯草、桑寄生、牛膝可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产生降低血压的作用。【来源】 郭立芳等.钩藤决明方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32例.陕西中医,2007;28(2):157~158

38.化痰降压汤

【组成】 茯苓、白术、党参、石菖蒲各20g,天麻、法半夏、胆南星、僵蚕各15g,陈皮8g。

随症加减:肝阳上亢者,加钩藤15g,石决明20g(先煎);肝肾不足者,加牛膝15g,杜仲10g,桑寄生20g;痰郁化热者,减白术、党参,加黄芩、竹茹各15g,夏枯草20g;纳呆少食者,加谷芽、麦芽各20g,山楂15g;血瘀者,加丹参20g,川芎15g。【用法】 每天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用。4~6周为1个疗程。【功效】 健脾化痰熄风。【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证属脾虚而痰浊内阻。【效验】 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上方;对照组30例,服用心痛定。结果:按照1979年心血管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汇报讨论会纪要之规定评定血压疗效,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有效率76.66%;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有效率7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症状疗效,治疗组显效(症状完全消失)16例,有效(症状减轻)12例,无效(症状没有改善)2例,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有效率6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症状改善的平均时间:治疗组为(15±7)天,对照组为(24±6)天。【解析】 关于高血压病的发生,中医多责之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肝肾阴虚。但临床观察,该发生与恣食膏粱厚味及形体肥胖有关,而且多伴有高脂血症、冠心病等,辨证多属脾虚痰浊内阻。脾虚不运,可内生痰浊,上蒙清窍,而成眩晕、头痛、心悸等症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提出“头痛多主于痰”、“无痰不作眩”,也认为痰浊内阻可导致头痛、眩晕,并有“治痰为先”的主张。因此,从脾论治是治疗高血压病关键之一,治法以化痰健脾为主。化痰降压汤乃针对痰浊内阻型高血压病,由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陈夏六君子丸等方剂化裁而成。方用法半夏、胆南星、石菖蒲以祛痰化浊,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健脾和胃,天麻、僵蚕以熄风化痰止眩。诸药合用,以收化痰降压之效。【来源】 黄应杰.化痰降压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0例.中药药理与临床,1998;14(5):37~38

39.黄精四草汤

【组成】 黄精20g,夏枯草、益母草、车前草、豨莶草各15g。

随症加减:头胀面红者加菊花、钩藤;眩晕严重者加羚羊角、天麻、玳瑁、龟板、生牡蛎、石决明;痰多黄稠者加胆星、竹茹、黄芩;气虚心悸者加太子参、生芪;失眠者加夜交滕、枣仁;心绞痛者加丹参、玄胡;口干燥者加生地、玄参;脑血栓形成者加红花、桃仁、全蝎、地龙。【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2次,药液混合,分2次于早晚温服。出现虚象者,必要时配合西药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 补肾平肝,健脾利水,活血通络。【主治】 高血压病,证属脾肾亏虚、肝阳上亢、脉络瘀滞。【效验】 共治疗200例患者。其中,男146例,女54例;年龄41~70岁;病程1~5年者24例,6~10年106例,10年以上70

例;属高血压Ⅰ期者50例,Ⅱ期89例,Ⅲ期61例;脑血栓形成者46例,合并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者39例,合并肾炎水肿41例,高血压危象10例。结果: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血压恢复正常,观察1年,血压稳定)90例,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征改善,血压基本处于正常,波动不大,观察半年未见升高)95例,无效(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或病情加重)15例,总有效率为92.5%。【解析】 本方是全国著名中医泰斗董建华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良方。方中黄精益脾肾、润心肺,夏枯草清肝火、平肝阳,益母草活血,车前草利水,豨莶草通络。诸药相配,既能补肾平肝,又能通络以降压。药理研究表明,黄精、夏枯草、益母草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车前草利尿,因而也有降压作用。本方药少功著,验之临床多获良效。【来源】 林高荣.黄精四草汤治疗高血压病200例临床观察.北京中医,1999;(2):38

40.解毒降压汤

【组成】 黄连、泽泻各15g,黄芩、黄柏、大黄(后)、栀子各6g,半边莲30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 清肝火,解热毒。【主治】 高血压病,证属肝火亢盛。【效验】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停用其他降压药物。治疗组治用上方,对照组常规服用复方降压片。结果: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评定降压疗效,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0%;两组降压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较治疗前升高(P<0.01);对照组各值治疗后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P>0.05)。空腹血糖(mmol/-1L)、空腹胰岛素(mU/L)、ISI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各值治疗后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解析】 高血压患者不仅有血液动力学异常及脂肪、糖代谢紊乱,而且伴有心脑肾等靶器官重塑。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可给机体带来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因此,治疗高血压病不仅要控制血压,而且应改善机体的代谢状态。中医学认为,阴虚阳亢、肾气亏虚为高血压病基本病机。但临床发现,高血压病患者除眩晕、头痛外,多有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脉数舌红等热象,情志改变、饮食厚味、嗜咸饮酒为其促成因素。故热毒应为高血压病重要病机,清热解毒应为其主要治法。解毒降压汤为黄连解毒汤化裁而来,方中黄连泻火解毒、清心肝之火,为君药;黄芩、黄柏清热解毒为臣药;大黄、泽泻、半边莲、栀子清热解毒、排毒共为佐使药。诸药相伍可清解高血压已形成之热,使热毒从二便而出。临床观察结果,本方不仅有明显的降压疗效,而且能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从而可预防或减少高血压引发的脑血管、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来源】 岳桂华等.黄连解毒降压汤改善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临床观察.山东中医杂志,2004;23(9):529~530

41.归芍乌红汤

【组成】 何首乌、草决明、生山楂各30g,丹参20g,酸枣仁(炒)15g,桃仁12g,泽泻、桔梗各10g,红花、当归、生地黄、怀牛膝各9g,赤芍、枳壳各6g,川芎、甘草各3g。【用法】 每日1剂,2次水煎取汁共300ml,每次100ml,每日3次。2周为1个疗程。【功效】 养血益精,理气活血。【主治】 高血压病,证属精血亏虚、气滞血瘀。【效验】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血压、心脑肾及周围血管并发症等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对照组分别选用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等,同时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活血祛瘀汤。结果:显效(血压达到理想或恢复正常,症候明显改善,血黏度正常或改善2级)36例,有效(血压达到正常偏高水平或血压水平下降2级,症候部分改善,血黏度改善1级)21例,无效(血压仍高,症候及血黏度无改善)3例,有效率95.0%;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6例,无效17例,有效率71.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解析】 高血压病病位主要在肝肾,为本虚标实之症。气滞血瘀证为高血压病常见证型,归芍乌红汤专此而设。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黄养血活血化瘀;枳壳疏肝理气;桔梗载药上行,并开胸膈之气结;怀牛膝通利血脉,导瘀血下行;酸枣仁养血补肝,宁心安神;何首乌、草决明、生山楂既滋肾填精,又消积润肠使堆积之脂类从大肠而去;丹参、生山楂活血化瘀,消散脂类;泽泻渗湿利水,使壅滞之湿浊从小便排出;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能改善血瘀导致临床诸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理实验表明,活血化瘀药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滞性、减少血小板聚集,与降压西药合用起到协同作用。【来源】 刘川等.活血祛瘀汤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60例.河南中医,2007;27(5):56~57

42.三物降压汤

【组成】 决明子12~15g,炒杜仲10~20g,夏枯草10g。【用法】 开始剂量为决明子12g,夏枯草、炒杜仲各10g;BP≥140/90mmHg,则改为决明子15g,夏枯草10g,炒杜仲20g。每日1剂,水煎服。疗程8周。【功效】 清热泻肝,平肝潜阳,滋补肝肾。【主治】 高血压病,证属肝阳上亢或阴虚阳亢。【效验】 用随机、单盲、自身、组间平行对照法用三物降压汤对轻度高血压病患者(n=30)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观察,并与开搏通治疗组(n=30)比较,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的血压、LAK细胞的增殖与活性、LAK细胞表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样物质及其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根据卫生部颁布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心血管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开搏通组降压显效率17.9%(5/28),有效率64.3%(18/28),总有效率82.1%;三物降压汤组显效率17.9%(5/28),有效率67.9%(19/28),总有效率8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即三物降压汤具有与开搏通相同的降压作用。三物降压汤在降血压同时,LAK细胞增殖、活性、其所表达的SOD及清除自由基效应均明显增加,说明三物降压汤既能降血压又能调节免疫功能。【解析】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强调整体观和辨证论治,重点在于调整脏腑功能,平秘阴阳,从根本上解除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从而促使血压降低。三物降压汤中,决明子平肝潜阳,夏枯草清热泻肝,炒杜仲补肝肾而固本,合用具有清热泻肝、平肝潜阳、滋补肝肾之功效。三味药物均具有降压和调节免疫的双重作用。本研究证实,由三味药物组成的三物降压汤也具有双重作用——既能降压,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这对需要终生服药的高血压病患者来说,尤为适宜。【来源】 冯培芳等.三物降压汤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5):342~345

43.散风柔肝汤

【组成】 夏枯草、白芍各12g,菊花、白蒺藜各9g,川芎、丹皮、白芷各6g。

随症加减:阳亢甚而脉弦硬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兼肝气郁结而两胁胀痛者,加醋柴胡、厚朴花、玳玳花各6g;肝火热甚者加川楝子6g;有舌红少苔等阴虚之象者,加生地12g,沙蒺藜9g;若阴虚甚者亦可加女贞子、旱莲草各9g;兼瘀血而舌暗者,加丹参9g,赤芍6g;兼湿郁而苔腻者,加生薏米15g,郁金6g,焦三仙30g;兼脾气虚而舌有齿痕者,加太子参15g,生白术9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已经服用西药的患者继续服药,原药物种类、剂量不变。【功效】 散风柔肝法。【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证属肝阳上亢。【效验】 共治疗42例患者。男28例,女14例;年龄49~69岁,病程8个月~19年;有头晕者34例,头痛23例,耳鸣27例,烦躁易怒29例,失眠多梦18例,乏力31例。结果:根据卫生部制定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血压控制,显效29例,有效为11例,无效为2例,总有效控制率为95.2%,其中2例无效患者为多种原因未按时服药者。症状改善,头晕者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控制率94.1%;头痛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控制率95.7%。此外,耳鸣、烦躁易怒、失眠多梦、乏力等症状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解析】 原发性高血压病以肝阳上亢型多见,治疗多以平肝、滋阴、熄风、化痰、活血为主。本组病例均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例,采用散风柔肝法治疗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药理研究表明,川芎、丹参、白芷、白蒺藜、丹皮、夏枯草、菊花等均有明确的降压效果。【来源】 李梅.散风柔肝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42例.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9):817

44.活血熄风汤

【组成】 天麻、川芎、地龙各10g,红花6g,丹参、葛根、石决明(先煎)、生牡蛎(先煎)各30g,钩藤20g,牛膝15g。

随症加减:肝火旺盛者,加黄芩、夏枯草各10g;阴虚阳亢者,加生地黄、枸杞子各15g,菊花10g;阳气虚弱者,加党参15g,附子6g,淫羊藿10g;痰浊壅盛者,加陈皮6g,胆南星10g;头痛甚者,加川芎10g,蔓荆子15g;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各20g;耳鸣者,加磁石30g。【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ml,分2次服。3周为1个疗程。【功效】 平肝熄风,滋阴潜阳,豁痰化浊,行气活血。【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证属风、火、痰、瘀、虚。【效验】 共治疗60例患者。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5~86岁;病程2个月~28年。中药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中西药。结果:显效(DBP下降≥1.3kPa并达到正常范围,DBP虽未下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7kPa。须具备其中1项)32例,有效(DBP下降<1.3kPa但已达到正常范围,DBP较治疗前下降1.3~2.5kPa但未达到正常范围,SBP较治疗前下降≥4.0kPa。须具备其中1项)19例,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9例,总有效率85.00%。【解析】 眩晕、头痛是高血压病的主症。根据古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之论,结合临床经验,可将本病病机归纳为风、火、痰、虚。其病位以肝肾为主,表现为本虚标实,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并发症多的特点,需长期服药。治疗以平肝熄风、滋阴潜阳、豁痰化浊为常法。由于本病多伴动脉粥样硬化,管腔变窄,血液黏度增高,导致血管内血流不畅而出现气滞血瘀。“气滞则血滞,气行则血行”,因此,治疗应配以行气活血药物。方中丹参、川芎、红花、葛根具有行气活血、祛瘀通脉之功。药理研究表明,四药都具有扩张周围血管、降低血压作用,其中川芎、葛根能降低机体耗氧量,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扩张血管,降低血脂,显著降低红细胞体积和血中纤维蛋白质含量,使血液黏滞度降低,血流加快,并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天麻、钩藤、地龙、石决明、生牡蛎平肝潜阳降压;牛膝活血行滞,引血下行。临床观察,以活血熄风汤为基本方,辨证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确可收到减轻症状和降血脂、降血液黏度和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来源】 杨晓霞等.活血熄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0例.辽宁中医杂志,2003;30(2):117

45.参芪柴丹汤

【组成】 党参、生黄芪、酒当归各10g,柴胡4g,白术15g,茯苓30g,陈皮6g,丹参20g。【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10天为1个疗程。【功效】 健脾利湿、益气生血,活血化瘀。【主治】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证属脾虚湿盛、气亏血少、血行不畅。【效验】 36例患者,年龄23~34岁,平均27.5岁,均为初产妇;妊娠时间26~36周,平均31周;出现血压增高时间4天~8周,平均2.6周;属轻型者5例,中型17例,重型14例;全血比黏度高于正常者28例,红细胞压积高于正常者29例。结果: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各项实验室检查值恢复正常)13例,好转(症状体征改善,各项实验室检查值基本恢复正常)22例,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各项实验室检查值无明显变化)1例,总有效率97%。全血比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解析】 正常产妇血浆增加比红细胞增加为多,血液呈稀释状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时血液黏稠度则增加。根据中医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认识,采用参芪柴丹汤治疗。参芪柴丹汤系《傅青主女科》所载治疗妊娠浮肿的加减补中益气汤化裁而成。补中益气汤具有健脾利湿、益气生血作用;丹参则活血补血,药理证实有改善微循环作用,可使其血流加快、毛细血管开放数目及微血管交叉点增加,提高红细胞的带氧功能。治疗后全血比黏度及红细胞压积有明显改善(P<0.05),说明本方具有改善血液浓缩状态、增加微循环灌注、防止血管内凝血和其他并发症的作用。【来源】 刘珏等.加减补中益气汤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疗效及对全血比黏度及红细胞压积的影响.中国微循环,2001;5(4):263

46.夏术麻龙汤

【组成】 钩藤、山楂各15g,丹参、红花、茯苓各12g,天麻、半夏、白术、地龙各9g,橘皮6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饭前热服。2周1个疗程,一般连服3个疗程。【功效】 活血化痰熄风。【主治】 高血压病并高脂血症,证属痰瘀互结。【效验】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40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服用上方,对照组服用长效降压片及血脂康胶囊。结果:治疗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达91.3%,血压、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及血压、血脂水平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即夏术麻龙汤效果优于长效降压片及血脂康胶囊。【解析】 高血压并高脂血症多有痰浊、血瘀夹杂。其主要病理机制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脾胃受损,运化失调,酿生痰浊,阻遏气机,进而气滞血瘀,痰瘀痹阻血脉。患者头痛、眩晕,除风阳痰浊为患外,还有瘀阻脑络之虞,日久不愈则可演化加重为中风;而高脂血症也可加重高血压病,甚至发展为高血压脑病。故治用化痰熄风之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入兼有降血压、降血脂作用的活血祛瘀药,以防止其发展。孔炳耀曾提出血瘀生风的理论,采用“行血熄风法”以活血行血熄风药物为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实为“血瘀致眩”观点的宏扬。“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本方治风重用治血之品,正是取其“血行风灭”之意。药理研究发现,不少活血化瘀药物都有降血压、改善血液循环作用,部分药物还有降血脂作用。【来源】 熊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病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河北中医,2005;27(10):751

47.夏术麻菖汤

【组成】 天麻、半夏各18g,茯苓、石菖蒲、杜仲各15g,白术、陈皮、夏枯草各12g,大枣5枚,甘草6g。【用法】 每日1剂,常法水煎。头煎加水500ml取汁150ml,二煎加水400ml取汁100ml,两煎药汁混匀,分3次口服。一般连续服药15天。【功效】 健脾和胃,燥湿祛痰。【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证属痰浊中阻。【效验】 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基础血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常规服用西药络活喜,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上方。结果:治疗组显效(DBP下降1.33kPa及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DBP虽未降到正常但已下降2.67kPa及以上)36例,有效(DBP下降不及1.33kPa但已达正常范围,或DBP较治疗前下降1.33~2.67kPa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或SBP较治疗前下降4kPa及以上)20例,无效(未达到以上有效标准)4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2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8.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解析】 高血压病之成因以内伤为主,尤以肝阳上亢、气血虚损、痰浊中阻为常见,多为本虚标实。若证属痰浊中阻,治以健脾和胃、燥湿祛痰为基本治法。方中天麻熄风止眩,《本草纲目》谓其为“治风之神药”,半夏燥湿化痰,白术健脾祛湿,三药共为主药;茯苓、大枣、甘草健脾和胃,陈皮理气化痰,石菖蒲芳香化浊开窍;杜仲补益肝肾。诸药合用,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兼补肝肾。络活喜属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滞细胞外钙离子经电压依赖性L型钙通道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减弱兴奋-收缩耦联,降低血管的收缩而达到降压目的。中西药合用能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来源】 郭世平等.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原发性痰浊中阻型高血压60例.陕西中医,2006;27(7):797~798

48.加味地黄汤

【组成】 丹参、夜交藤各30g,钩藤20g,熟地黄、牛膝、川芎、茯苓、丹皮、泽泻、山药、山茱萸各15g,甘草5g。【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8周为1个疗程。【功效】 滋肾养阴,平肝潜阳。【主治】 高血压病,证属阴虚阳亢。【效验】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及高血压病分期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常规服用卡托普利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上方。结果: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降压疗效标准评定其疗效,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两组降压总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及疗效标准》评定症状疗效,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两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解析】 高血压病发病与肾亏于下、肝亢于上有密切联系,治宜选用药理研究证实具有降血压作用的平肝熄风化痰之品。加味地黄汤中,钩藤平肝潜阳,熟地黄滋肾养阴为主药;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佐熟地以滋肾养阴;牛膝、丹参、夜交藤助钩藤以平肝化痰通络。药理实验证明:钩藤有直接和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作用;茯苓有慢而持久的利尿作用。本方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不仅能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而且能减少靶器官损害,无毒副作用。【来源】 陈修常.加味地黄汤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疗效观察.中原医刊,2003;30(21):41

49.活血潜降汤

【组成】 代赭石、生蒲黄、生赤芍各30g,淮牛膝20g,丹皮、丹参各15g,干地龙12g,红花、桃仁各10g,生甘草5g。【用法】 每天1剂,水煎服取汁200ml,早晚分服。14天为1个疗程,可连服2~4个疗程。部分血压过高者加用硝苯地平10mg,每日2~3次;或卡托普利25mg,每日2~3次。【功效】 活血通络。【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病,证属血行瘀滞。【效验】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属Ⅰ期者13例,Ⅱ期24例,Ⅲ期3例;采用上方治疗。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属Ⅰ期者20例,Ⅱ期17例,Ⅲ期3例;除与治疗组相同的西药治疗外,酌情配合利尿、降脂、扩血管等药物。结果:治疗组显效(DBP下降1.33kPa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且能长期稳定,症状消失;或DBP虽未下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67kPa以上)26例,有效(DBP下降1.33kPa但达到正常范围,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或DBP较治疗前下降1.33~2.53kPa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或SBP较治疗前下降4.kPa以上)11例,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1年中出现某一脏器损害)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解析】 高血压病多由情志不畅、饮食失节、内伤虚损导致机体阴阳消长平衡失调而成,多挟痰、挟风、挟瘀,病在肝,根于肾。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病程较长。年老久病多伴肾气亏虚。肾精不足,肝木失养,疏泄失职,气血运行迟缓,则致血瘀气滞,经脉不利;肝阳偏亢也可致心肝肾阴虚,阴虚火旺,灼津炼液,痰浊内聚,浸淫脉道,痹阻不畅,亦致血行失畅;病久阴损及阳,阴阳两虚,阳气虚损,鼓动无力,血运因之缓慢。因此,高血压病病程中,常见明显的血瘀证候。针对高血压病基本病机,采用以活血通络法为主的活血潜降汤,酌情配合西药治疗,取得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的疗效。【来源】 周凌云.活血通络法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40例.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6(1):60

50.精明四草汤

【组成】 黄精、怀牛膝各20g,夏枯草、益母草、车前草、豨莶草、决明子各15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每次200ml,早晚各1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功效】 育阴潜阳,平肝泻火,活血通络。【主治】 高血压病,证属阴虚阳亢。【效验】 将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口服加味黄精四草汤;对照组35例,口服吲达帕胺。结果: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疗效标准评定疗效,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7.13%,对照组51.43%,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降压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82.86%,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较治疗前有显著或非常显著降低(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有显著或非常显著上升(P<0.05或P<0.01),其血脂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加味黄精四草汤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具有治疗作用,在消除或减轻症状及改善血脂方面优于西药。【解析】 高血压病的病机特点为为本虚标实。虚则正气虚,责之于肝肾阴虚,水不涵木;实则邪气实,责之于肝阳上亢,阳动化风,气血上冲。故治疗高血压病以育阴潜阳、平肝熄风、清泻肝火为主。精明四草汤由黄精四草汤加味而成。黄精四草汤是已故全国著名中医泰斗董建华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良方。方中黄精益肝肾,润心肺;牛膝补益肝肾,引血下行;夏枯草清肝火,平肝阳;益母草活血,车前草利水,豨莶草通络,决明子清肝明目。诸药相配,补肾生水养肝,平肝泻火潜阳,活血通络利水,降压熄风止眩。药理研究证实,黄精、夏枯草、益母草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车前草利尿,可以增强降压之效;黄精和决明子能降低TC、TG,升高HDL。临床观察,本方具有较好的降压及调节血脂的作用。【来源】 王振东.加味黄精四草汤治疗高血压病35例.现代中医药,2006;26(5):3~5

51.麻膝双藤汤

【组成】 天麻、石决明(先煎)各18g,钩藤(后下)、栀子、黄芩、夏枯草各12g,川牛膝15g,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2次。头煎加水500ml,取汁150ml;二煎加水400ml,取汁100ml。两煎药汁混匀,分3次口服。【功效】 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安神定志。【主治】 高血压病,证属肝阳上亢。【效验】 将116例符合《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基础血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1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常规服用依那普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上方,连续治疗15天。结果:治疗组显效(DBP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DBP虽未降到正常但已下降20mmHg以上)36例,有效(DBP下降不足10mmHg但已达正常范围,或DBP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或SBP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20例,无效(未达到以上有效标准)4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2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8.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解析】 原发性高血压以肝阳上亢型为常见。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其性刚劲,主动主升,故《内经》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说。麻膝双藤汤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共为君药。石决明、川牛膝共为臣药。其中,石决明性味咸平,平肝潜阳、除热明目,与天麻、钩藤合用以加强平肝熄风之力;川牛膝引血下行。栀子、黄芩、益母草、杜仲、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等,共为佐药。其中,栀子、黄芩清热泻火,使肝经之热不致上扰;益母草活血利水;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安神定志。诸药合而用之,共奏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安神定志之功。【来源】 付蓉.加味天麻钩藤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60例——附西药治疗56例对照.浙江中医杂志,2005;(10):426

52.加味泽泻汤

【组成】 泽泻50g,钩藤(后下)、白芍各30g,桑寄生20g,夏枯草、石决明各15g,龙骨、牡蛎、菊花、首乌、牛膝各10g。

随症加减:兼见胸闷痰盛、肢体麻木者,加天麻、半夏、白术、茯苓各10g;兼见耳鸣耳聋、腰膝酸软者,加枸杞子20g,女贞子、旱莲草各10g;兼见口干口苦、烦躁易怒者,加黄芩、黄柏、栀子各10g;若有出血倾向,加黄芩、侧柏叶各15g,槐花10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2次,早晚分服。10天为1个疗程。【功效】 平抑肝阳,滋补肝肾。【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证属阴虚阳亢。【效验】 共治疗80例患者。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25~78岁;病程最长30年,最短半年。连续治疗5个疗程。结果:显效(症状全部消失,血压恢复正常,连测3次未见异常)52例,好转(症状基本消失,血压基本正常,且较稳定)20例,无效(症状无减轻或加重,血压如故或反升高)8例,有效率为90%。【解析】 原发性高血压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阴虚阳亢为其本,痰、瘀、滞为其标。肝肾之阴亏于下,不能濡养肝血则肝血亏虚,肝阳上亢。治病必求其本。故基本治法为平抑肝阳、滋补肝肾。方中君以泽泻,甘淡渗湿,泻下焦湿热,为治眩晕之有效药。臣以钩藤,清肝热,平肝阳,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石决明入肝经,咸寒清热,质重潜阳,为凉肝、镇肝之要药;夏枯草苦寒,功能清泄肝火。佐以何首乌,其味甘温,善补肝肾,益精血;桑寄生长于补肝肾;龙骨、牡蛎入肝经,咸寒质重,平肝潜阳。诸药合用,抑肝补肾,标本兼顾,从本论治,针对病机,切中要害,故用之多效。【来源】 张军.加味泽泻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80例.河南中医,2006;26(5):25

53.五物降压汤

【组成】 牛膝、钩藤各20g,泽泻15g,天麻、白芍各10g。

随症加减:肝阳上亢型加丹栀逍遥散;阴虚阳亢型加镇肝熄风汤;肝肾阴虚型合一贯煎,加山萸肉10g,菟丝子15g;阴阳两虚型加用二仙汤;兼痰湿壅盛者加天竺黄30g,胆南星20g;兼舌有瘀点、瘀斑者加桃仁15g,红花10g,地龙6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口服;15天为1个疗程。同时,加服西药: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每日1次;卡托普利25~50mg,每日3次;治疗15天后疗效不显者,加利尿药双氢克尿噻片25mg,每日2次,服用3~5天。对患者进行膳食指导,嘱适当运动、保持健康心理。【功效】 平肝潜阳。【主治】 顽固性原发性高血压,证属肝阳上亢。【效验】 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30例,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上法治疗,对照组则于上法中减去中药。结果:治疗组显效(头痛、眩晕、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失眠、烦躁、腰膝酸软等症状全部消失,血压降至18.7/12kPa以下)33例,有效(上述症状减轻,血压降至18.7/12kPa)10例,无效(上述症状无变化,血压仍高18.7/12kPa)2例,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解析】 中医认为,情志、饮食、动静失宜及素体禀赋等因素导致肝肾阴阳失调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因此治疗应着眼于调整阴阳,切断因实致虚、因虚致实的病理环节。本病病程短者邪实较盛,以肝阳上亢为多,但由于其起病隐袭,多数病人病程较长,临床较多虚证和虚实夹杂,故在调整机体阴阳平衡的同时,应循“久病入络”、“无痰不作眩”之理,注意活血、祛痰药物的应用。五物降压汤中,牛膝敛阴潜阳,活血通络,兼补肝肾;天麻、钩藤平肝熄风潜阳;泽泻利水湿泻痰浊;白芍柔肝养肝。诸药合用,共奏平肝潜阳、标本兼顾之功。临床观察,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顽固性原发性高血压,较单用西药疗效显著,尤其对改善症状、调整全身状况、防治并发症疗效明显。【来源】 杜林.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原发性高血压45例.国医论坛,2004;19(3):36~37

54.四子薄荷汤

【组成】 五味子12g,枸杞子9g,女贞子、金樱子各6g,薄荷3~6g。【用法】 每日1剂,开水泡服代茶饮;每服时加薄荷1g;每日服用3~6次。【功效】 滋养肝肾。【主治】 高血压,证属肝肾阴虚。【效验】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组间患者年龄、病程、心率及血压水平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上方治疗,对照组口服卡托普利,均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DBP降至正常范围且下降幅度≥10mmHg,或DBP虽未降至正常但下降幅度≥20mmHg)30例,有效(DBP下降5~9mmHg并降至正常范围,或DBP虽未降至正常水平但下降10~20mmHg或SBP下降幅度≥30mmHg)4例,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6例,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2.5%。两组之间的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即四子薄荷汤疗效明显优于卡托普利。【解析】 对高血压的治疗需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这一原则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作为第一线降压药物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其第一代ACEI卡托普利也为众多报道认为具有较为确切的降压疗效。上述结果表明,卡托普利对于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的疗效不如采用中医辨证组方的疗效,一方面证实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优势,另一方面也为对其他疾病不同证型如何选用西药治疗提出了新的问题。【来源】 唐仁等.四子薄荷降压汤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的降压疗效观察.四川中医,2000;18(9):17

55.速效止眩汤

【组成】 钩藤45~60g(后下),夏枯草15g,菊花、白芍、枸杞、牛膝各10g,龙骨、牡蛎各20g(均先煎),甘草5g。

随症加减:头痛者加全蝎、白花蛇;舌苔黄腻有湿热者加黄柏、竹茹;下肢浮肿者加泽泻、防己;胆固醇偏高者加山楂、草决明;肢体麻木加蒺藜、地龙;腰膝酸软者加杜仲、续断;失眠加柏子仁、枣仁。【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2次,药液合并,于上、下午各服1次。7天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高血压常规疗法。【功效】 滋肾平肝,熄风潜阳。【主治】 高血压伴有眩晕,证属肾水亏虚、肝阳上亢。【效验】 共治疗79例患者。其中,男40例,女39例,年龄45~91岁,高血压病史3~23年,眩晕病史2~19年。结果:临床痊愈(血压下降、眩晕及伴随症状消失)50例,显效(血压下降,眩晕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头晕目眩轻微,可正常生活和工作)20例,有效(血压下降,头晕目眩减轻,伴随症状减轻,但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8例,无效(头昏沉、眩晕及伴随症状无改善加重)1例,治愈率63%,显效率26%,有效率10%,无效率1%,总有效率99%。【解析】 “诸风掉弦,皆属于肝”(《素问·至真要大论》)。眩晕由风引起,病变在肝。“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气,即肾阴。肾水亏虚,肝阳易亢而化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是导致老年高血压眩晕的内在因素。风阳上升冲激是标,阴虚是本。但肾阴是有形物质,不能聚生,风阳上冲猛烈之势难以连降,治疗颇为棘手。因此,治当滋肾平肝、熄风潜阳。速效止眩汤中关键药物是钩藤,后下且用量独重(45~60g),寓意深长:后下则气薄而升浮,量重则味厚而沉降,药显二性,有升则降;先引全方药力到达顶巅,然后以沉降之势统领全方诸药共奏滋阴清火、平肝熄风之效,引导血压下降,从而达到快速降压止眩的目的。配合白芍、菊花平肝;夏枯草清肝火、平肝阳之力更强;玄参滋阴,去肾上浮游之火;龙骨、牡蛎重镇潜阳;牛膝下行降压;甘草配白芍,酸甘化阴。全方清补并用,虚实兼治,故有较好疗效。【来源】 高明丰.速效止眩汤治疗老年高血压眩晕79例疗效观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8):99~100

56.天麻丹杜汤

【组成】 牡蛎30g,丹参15g~30g,杜仲15g,天麻、僵蚕、蝉衣各10g,田七5g。

随症加减:肾阳虚加补骨脂15g,肉苁蓉、仙灵脾各10g;肾阴虚加女贞子、旱莲草、桑寄生各15g;肝阳上亢加石决明30g,钩藤15g;痰湿壅塞加法半夏、白术各10g,茯苓15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7天为1个疗程。【功效】 补肾活血,潜阳熄风。【主治】 高血压病,证属肾虚、血瘀、风动。【效验】 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50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分级及治疗前症状积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即服用尼群地平片、美托洛尔片,治疗组在此基础治疗上服用上方,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服用安慰剂(茯苓15g,党参、白术、神曲、麦芽各10g,甘草5g),两组均观察4个疗程。结果:降压疗效参照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总有效率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对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可明显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解析】 高血压病患者常出现疲乏、眩晕、头痛、胸闷胸痛、耳鸣、健忘、腰膝酸软等表现,病理机制多与肾虚血瘀有着密切的关系。高血压病发病以中老年人群居多。中年以后,肝血肾精渐亏,肝血亏虚,筋脉失于濡养,肾精不足,髓海不充,作强不能;又因病程较长,络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以致产生瘀血、痰浊。瘀血内阻,络脉不通,气血不能正常运化,则脑失所养而发病。肾虚血瘀二者相互联系,肾虚为本,血瘀为标;虚可致瘀,瘀加重虚,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从肾虚血瘀理论入手,治疗采用补肾活血法,方用天麻丹杜汤。方中天麻熄风通络,田七活血化瘀,杜仲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共为主药;辅以田七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僵蚕祛风通络,蝉衣熄风止痉,牡蛎重镇安神、平肝潜阳。诸药配合,切中病机,共奏其效。全方药仅数味,但方简力宏,更妙在一补一活、一收一散,既能活血化瘀而疏通经络气血以绝毒之源,并使未生之瘀毒防之、使已生之瘀毒化之,又能使肾之精充足而伎巧出焉。【来源】 张京等.天麻丹杜汤对高血压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5):383~385

57.健安调通汤

【组成】 龙骨、鸡血藤各30g,熟地黄、枸杞子、首乌、酸枣仁、香附、茯苓各20g,当归、川芎各15g,木香10g。

随症加减:腹胀泄泻者加厚朴、炒白术;腰酸痛者加杜仲、川续断;失眠甚者加夜交藤、珍珠母;心胆火盛者加龙胆草、黄连;痰湿盛者加橘红、半夏;阳虚者加淫羊藿、巴戟天;阴虚者加龟板、旱莲草;气虚者加人参、黄芪;头痛加天麻、蔓荆子。【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2次于早晚服用。2月为1个疗程。【功效】 健脑安神,化痰活血,调气通络。【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证属精血亏虚、痰瘀交阻。【效验】 将2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服用上方;对照组112例,常规服用复方降压片、硝苯地平片,并对症处理。治疗1个疗程。结果:降压疗效,治疗组临床治愈(DBP和SBP均降至正常范围,停药后随访1年未复发)34例,显效(具备以下一项:SBP下降2.67kPa以上;DBP下降1.33kPa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42例,有效(具备以下一项:DBP下降<1.33kPa但已达到正常范围;DBP较治疗前下降1.33~2.53kPa但未达到正常范围;SBP较治疗前下降4.00kPa以上)35例,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9例,有效率92.5%;对照组临床治愈13例,显效41例,有效56例,无效4例,有效率96.4%;两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临床治愈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症状疗效,治疗组临床治愈(主要症状消失)36例,显效(主要症状显著减轻)42例,有效(主要症状有所减轻)31例,无效(主要症状无变化)11例,有效率90.8%;对照组临床治愈18例,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58例,有效率48.3%;两组临床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对各期高血压的疗效以Ⅰ期最好,Ⅲ期最差。【解析】 高血压病病位在脑,与心肝关系密切,主要为精神情志因素诱发。如过度恐惧忧思等精神情志伤及元神,可致心主血脉、肝主疏泄功能失调,使维系于心的脉络紧张拘急,气血运行不利,进而气滞血瘀,久则停浊生痰。气血不畅,痰瘀既成则诸症蜂起。脑中元神失养则头痛头晕失眠;痰瘀阻滞心脉,心失所养则发胸痹心悸;痰瘀阻滞肾脉,肾失所养则发水肿阳痿;痰瘀阻滞肢体脉络则身困腰酸乏力。痰瘀日久,气机不利,尚能导致脏腑机能减退而形成气血亏虚,进一步加重气滞血瘀、气机不利,这是高血压中后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据此,确立健脑安神、化痰活血、调气通络为本病的基本治法。方以熟地黄、枸杞子、首乌、酸枣仁、龙骨填精补血、健脑安神为主;以当归、川芎、鸡血藤活血化瘀、行滞通络为辅;以木香、香附调气导滞、理气疏肝为佐;以茯苓渗湿化痰、健脾固中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其效。【来源】 郭绍伟.健脑安神调气通络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20例.河南中医,2003;23(2):23~24

58.仲夏龙明汤

【组成】 桑寄生、决明子、生地、夏枯草、磁石(先下)、川芎、山楂各20g,野菊花、钩藤、牛膝、茺蔚子、泽泻各15g,杜仲、石决明(先下)、黄芩、天麻、地龙、水蛭、土鳖各10g,丹参30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口服。20~30天为1个疗程。【功效】 补益肝肾,平肝潜阳,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瘀阻络。【效验】 共治疗78例患者。其中,男51例,女27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7.2岁;病程1~30年,平均11.6年;属Ⅰ期者26例,Ⅱ期34例,Ⅲ期18例;SBP升高、DBP正常者17例,SBP正常、DBP升高32例,SBP和DBP均升高29例。结果:显效(具备以下一项:SBP下降3.99~6.65kPa或降至正常,DBP下降1.33~3.99kPa或降至正常)47例,有效(具备以下一项:SBP下降1.33~3.99kPa,DBP下降1.33~2.66kPa或虽未达1.33kPa但血压已降至正常范围)24例,无效(血压下降不明显或未达有效标准)7例,总有效率91.0%。【解析】 高血压病的病机为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肝阳化风或木亢克土、脾失健运、脾气不足、痰瘀阻络。仲夏龙明汤中,生地黄、黄芩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泻火解毒;地龙、天麻、钩藤、石决明、决明子熄风止痉,平肝潜阳明目,通络利尿;桑寄生、杜仲补益肝肾;牛膝、夏枯草、茺蔚子、丹参、川芎、泽泻活血化瘀,养血安神,利尿消肿,清肝火,散痰结;水蛭、土鳖、山楂活血破血,逐瘀通络;野菊花、磁石清热疏风,潜阳安神。全方集补益肝肾、平肝潜阳、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为一体,能有效地改善头晕、乏力、失眠、腹胀、视物不清等症状。实验检验,此方有明显降血脂、降血黏度的作用。对各种类型的高血压病均有一定的疗效。【来源】 汪纪香等.降压Ⅱ号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78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8):403

59.明贞麻芎汤

【组成】 石决明、生牡蛎、丹参、茯苓各30g,钩藤、女贞子、白芍、白术各15g,天麻、泽泻、姜半夏、川芎、怀牛膝各10g。

随症加减:伴血虚者,加生地20g,制首乌15g;伴阴虚者,加龟板15g;伴气虚者加党参20g,黄芪30g;伴失眠者加酸枣仁、黄精各15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于上下午服用。14天为1个疗程。【功效】 滋补肝肾,平肝潜阳,活血化瘀。【主治】 中青年轻度高血压病,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血行瘀滞。【效验】 共治疗48例患者。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35~49岁;病程7天~1年。服上方4个疗程。结果:痊愈(DBP、SBP均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血压正常范围,在半年随访中血压均正常)15例,显效(SBP、DBP比治疗前下降10mmHg,血压达到正常范围,但在半年之内有波动,需间断服用本方)16例,有效(SBP、DBP比治疗前下降5~10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9例,无效(血压未下降)8例,总有效率83.3%。治疗前后血压对比,P<0.01,即治疗后血压显著下降。【解析】 中医药预防和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病有独到之处。有些无明显心脑肾并发症的轻度高血压患者,其病往往由于饮食不节、生活节奏快、工作紧张、精神抑郁或心情急躁、睡眠不佳、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机体阴阳动态平衡失调而引发。中医治疗以和其阴阳,调其气血。药理研究证实明贞麻芎汤不但能改善临床症状,对中青年轻度高血压确有降压作用。方中天麻、钩藤为主药,平肝潜阳;白术、茯苓、泽泻健脾利水;白芍、女贞子柔肝养阴,能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丹参、川芎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抗凝,抗血栓,降血脂,扩张血管;石决明、牡蛎平肝潜阳,降低血管阻力;怀牛膝引血下行;姜半夏降逆和胃。诸药合用,滋补肝肾,平肝潜阳,养血活血。【来源】 蒋杰峰.降压Ⅰ号方治疗中青年轻度高血压病48例.江苏中医药,2004;25(5):21

60.散风柔肝汤

【组成】 夏枯草、白芍各12g,菊花、白蒺藜各9g,川芎、丹皮、白芷各6g。

随症加减:阳亢盛而脉弦而硬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兼肝气郁结而胁胀痛者,加醋柴胡、厚朴花、玳玳花各6g;肝火热甚加川楝子6g;有舌红苔少等阴虚之象者,加生地12g,沙蒺藜9g,若阴虚甚者亦可加女贞子、旱莲草各9g;兼瘀血而舌暗者,可加丹参9g,赤芍6g;苔腻兼湿郁者,加生薏苡仁15g,郁金6g,焦三仙30g;兼有脾气虚而舌有齿痕者,加太子参15g,生白术9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 散风柔肝。【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病,证属肝阳上亢。【效验】 共治疗42例患者。男28例,女14例;年龄49~69岁;病程8个月~19年。所有患者就诊时均述血压控制不理想,症状改善不明显。治疗期间,凡原未服药物和只服用中成药者,一律只服用本汤剂;已经服用降压西药者,继续服用原有降压药,其种类及剂量均不变。结果:根据1993年卫生部制定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标准评定疗效。血压控制,显效29例,有效为11例,无效为2例,总有效控制率95.2%,其中2例无效患者为多种原因未按时服药者。主要症状疗效,头晕显效率19/34,有效率13/34,无效率2/34,总控制率94.1%;头痛显效率13/23,有效率9/23,无效率1/23,总控制率95.7%。其他症状改善率,耳鸣23/27,烦躁易怒23/29,失眠多梦11/18,乏力27/31。提示散风柔肝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满意疗效。【解析】 目前多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形成与阴虚、阳亢、肝风、痰浊、血瘀等因素有关,而临床又以肝阳上亢多见,治疗也多以平肝、滋阴、熄风、化痰、活血等法为主,对于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则多以平肝潜阳为主如使用天麻钩藤饮。临床观察,散风柔肝汤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也同样取得显著的效果。药理研究认为,川芎、丹参、白芷、白蒺藜、丹皮、夏枯草、菊花等均有明确的降压效果。因此,诸药合用而收其效。【来源】 李梅.散风柔肝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42例.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9):817~818

61.芍钩冬青汤

【组成】 生地黄、白芍、毛冬青各30g,山茱萸、枸杞子、丹参各12g,钩藤、桑寄生各15g,怀牛膝10g。

随症加减:阴虚阳亢加知母、龟板、菊花、石决明;阴阳两虚加杜仲、鹿角胶。【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2次,分2次服用。7天为1个疗程。【功效】 滋养肝肾,柔肝熄风,活血通络。【主治】 高血压病,证属阴虚阳亢。【效验】 共治疗98例患者。其中,男55例,女43例;高血压Ⅰ期52例,Ⅱ期42例,Ⅲ期4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显效36例,有效5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9.8%。【解析】 高血压病以肝肾阴虚为基本病机。肝肾阴虚则肝阳上亢,进而形成上盛下虚的阴虚阳亢症;后期则因阴损及阳而形成阴阳两虚症。老年人由于长期劳累,劳伤过度而损伤元气,使肝肾阴阳失调,而导致本病发生。芍钩冬青汤以生地黄、桑寄生、山茱萸、枸杞子滋养肝肾;白芍、钩藤柔肝熄风;丹参、怀牛膝、毛冬青活血祛瘀;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切合病机,以达滋养肝肾、柔肝熄风、活血通络之目的。机体阴平阳秘,则头晕、头痛、心烦易怒、心悸气短、腰膝软诸症得除。【来源】 辜善腾.降压方治疗98例高血压病疗效观察.新中医,1997;29(增刊):27~28

62.仲丹钩草汤

【组成】 紫丹参30g,怀牛膝、杜仲各15g,粉丹皮12g,钩藤10g,夏枯草20g。

随症加减:若以肝阳上亢为主,可加生石决明、生牡蛎、珍珠母;若以肝肾阴虚为主,可加生熟地、何首乌、桑寄生、生白芍、女贞子;若以阴阳两虚为主,可加生地、怀山药、巴戟天、菟丝子、肉苁蓉;若出现痰热上扰,可加黄芩、瓜蒌、竹茹、菊花;若出现痰湿中阻,可加陈皮、半夏、茯苓、胆南星、远志、天麻、白术。【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对于Ⅰ期和大部分Ⅱ期高血压均可单纯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对于小部分Ⅱ期高血压或Ⅲ期高血压可适当加用西药治疗。【功效】 活血化瘀,凉血清肝,熄风止痉,补益肝肾。【主治】 高血压,证属肝火上炎、血瘀风动、肝肾不足。【效验】 共治疗40例患者。其中,男30例,女10例;Ⅰ期15例,Ⅱ期19例,Ⅲ期6例。服药1个疗程。结果:降压效果,显效(血压由原来的150~170/95~110mmHg降至130/80mmHg)30例(Ⅰ期18例,Ⅱ期12例),有效(血压降至140/90mmHg)8例(Ⅰ期6例,Ⅱ期2例),无效(血压仍为原数值)2例(Ⅲ期2例),总有效率为95%。症状改善效果,显效(头晕头胀、口苦腰酸、失眠等原有症状明显改善)32例,有效(原有症状一般改善)7例,无效(原有症状没有改善)1例,总有效率为98%。【解析】 仲丹钩草汤中,紫丹参活血化瘀、清热除烦,药理研究证实有扩张外周血管而降低血压作用,为君药。怀牛膝散瘀止痛、引血下行并能减低头部充血而降血压;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其水煎剂有降压作用;丹皮凉血散瘀清热,含有丹皮酚及糖甙,水煎剂也有明显降血压作用,与怀牛膝、夏枯草同为臣药。钩藤平肝清热、熄风止痉,有镇静和降压作用,为佐药。杜仲补肝肾、强筋骨,有明显降压作用,为使药。全方组合严谨,配伍精当,对于Ⅰ期及大部分Ⅱ期高血压不仅近期满意,而且远期疗效也比较满意。【来源】 陈新俊.降压方治疗高血压40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3):1816

63.芍草钩石汤

【组成】 白芍20g,炙甘草、桑叶、夏枯草、枣皮、生地、玄参、血通、益母草、丹参各10g,柏子仁、钩藤、磁石、代赭石各12g,黄连6g,蒲公英20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每次200ml,每日4次,口服。对中药治疗有效的患者,按上述剂量将药物粉碎为末,炼蜜为丸,每日6g分服,伴糖尿病的患者将药物粉碎为粉口服,以维持疗效。【功效】 养心清火安神,活血通络熄风。【主治】 高血压,证属心肝火盛。【效验】 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中药组37例,西药组34例。两组病例病情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中药组采用上方治疗,西药组常规服用复方降压片,均治疗15天。结果:中药组显效(症状、体征消失,血压正常)15例,有效(症状、体征改善,SBP降至140mmHg,DBP降至90mmHg)13例,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SBP≥160mmHg,DBP≥95mmHg)9例;西药组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18例。中药组总有效率75.7%,西药组47.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解析】 小动脉阻力的改变乃是引起血压升高的主要因素。就中医而言阴虚风动、肝阳上亢乃是疾病发生的主导因素。方中白芍、甘草柔肝止痛,以防其肝风内动;钩藤、桑叶清热熄风,夏枯草直入肝经而清热,枣皮、生地、玄参滋肾阴;柏子仁配黄连养心、清火,使心肝火热平熄而安神;丹参、血通、益母草活血通络,亦助安神;磁石、代赭石镇静安神;蒲公英清热解毒。全方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头晕、头痛、心悸、胸闷、失眠、眼底出血、尿蛋白等均有综合治疗作用。临床观察,本方改制成丸剂长期口服,起到平衡阴阳的作用,能使血压稳定,但停药后则血压有所波动。西药组采用复方降压片治疗,疗效不如中药,且患者易发生嗜睡、体重增加,溃疡病患者无法使用,不易被患者长期接受。【来源】 衡炳芳.降压汤治疗高血压37例疗效观察.四川中医,2002;20(11):26~27

64.苓桂术麻汤

【组成】 黄芪30g,茯苓20g,桂枝、炒白术、法半夏各12g,天麻、川牛膝各10g,陈皮、炙甘草各6g。【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加用洛汀新,每次10mg,每日1次,晨起口服。【功效】 温阳利水,化痰止眩。【主治】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证属脾虚而痰湿内盛。【效验】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停用其他降压药物2周。治疗组采用上法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给予洛汀新治疗,均观察12周。结果:治疗组显效(SBP下降≥30mmHg,或SBP降至正常并下降20mmHg以上;主要症状眩晕、头痛、头重如裹、倦怠无力、胸闷腹胀、口淡食少、呕吐痰涎等消失或积分下降70%以上)13例,有效(SBP下降虽未达到30mmHg,但降至正常并下降10~19mmHg;症状积分治疗后下降30%~70%)13例,无效(SBP未达到上述标准,症状无好转或积分下降不足30%)4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解析】 痰湿中阻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发病的主要病机。脾阳不足则土不制水,可致阳虚水气上逆。其病理变化在肝,根源在肾,关键在脾。主要症状是眩晕、头痛。《丹溪心法》提出“无痰则不作眩”,《景岳全书》则强调“无虚不能作眩”。苓桂术麻汤乃苓桂术甘汤加味而成。苓桂术甘汤具有温阳化气、健脾利水的作用,适应于脾阳不足、气不化水、聚湿成饮的痰饮病。方中茯苓甘淡利水,补脾厚土,养心安神;桂枝通阳消阴,下气降冲,补心阳而制水寒,与茯苓配合相得益彰;白术补脾协助茯苓以运化水湿;炙甘草助桂枝上扶心阳,中保脾胃之气;更加黄芪益气健脾利水;半夏、陈皮化痰降浊;天麻补虚止眩;牛膝引血下行。全方共奏温阳利水、化痰止眩之功。以上临床观察结果可见,本方用于脾虚痰湿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一方面可以加强降低患者SBP及脉压差的作用,提前达到理想控制血压的时间,同时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来源】 李思宁等.苓桂术甘汤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观察.湖北中医杂志,2007;29(7):27~28

65.羚角钩藤汤

【组成】 羚羊角粉(分冲)0.6g,桑叶、川贝母、竹茹各10g,生地、钩藤、菊花、茯神、白芍各15g,生甘草3g。【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3次,分3次于早中晚服用。【功效】 育阴潜阳,平肝熄风。【主治】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效验】 将83例60岁以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症、静息坐位血压及主要不适症状评分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给予上方治疗,对照组口服珍菊降压片(每次2粒,每日3次),均治疗8周。结果: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显效(SBP下降10mmHg并达到正常范围,或SBP虽未降至正常但下降>20mmHg)16例,有效(SBP下降<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或SBP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18例,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8例,总有效率80.9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56.1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眩晕、头痛、失眠等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羚角钩藤汤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对眩晕、头痛、失眠三大症状的改善优于常规珍菊降压片组。【解析】 老年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发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羚角钩藤汤有平肝熄风、育阴潜阳之功。方中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凉肝熄风,清热解痉;白芍、生地、甘草柔肝舒筋;贝母、竹茹、茯神清热化痰安神。诸药合用,切入病机。药理研究证明,羚羊角有突出的降压作用,可降低血浆ET-Ⅰ、AT-Ⅱ水平,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增加NO含量,使血管收缩因子与血管舒张因子之间的协调趋于平衡;钩藤提取物对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松弛有增强趋势,故对高血压可能有血管保护作用,所含异钩藤碱、钩藤碱、钩藤总碱及非生物碱均有降压作用;桑叶提取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抑制作用;菊花含黄酮,有显著的清除人体自由基、抗老化、调脂、降血压等作用;白芍有抗胆碱能作用,有止痛功效;白芍、地黄均能抑制AngⅡ受体;甘草所含甘草次酸有拮抗AT-Ⅱ受体的作用。临床观察证实羚角钩藤汤能明显改善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腰膝酸软等不适症状,降压效果持续而温和,既不会大幅降低已处于较低水平的DBP,又未见其他毒副作用,这一点对老年患者尤为可贵。【来源】 蔡峥等.羚角钩藤汤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观察.福建中医药,2005;36(6):1~2

66.龙胆泻肝汤

【组成】 龙胆草15g,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当归、木通、甘草各10g。【用法】 每日1剂,头煎加水500ml,武火煮沸改文火煎30分钟后取汁200ml;二煎加水400ml,取汁150ml。两煎液混合,早晚各服175ml。忌食辛辣油腻之品。40天为1个疗程。【功效】 清热利湿,平肝潜阳。【主治】 高血压病,证属肝经湿热。【效验】 共治疗136例患者。其中,男82例,女54例;合并高血脂症80例,冠心病72例,心室肥大31例,动脉粥样硬化24例,心律失常14例。全部病例在接受治疗前均不同程度的服用了降压类药物,接受龙胆泻肝汤治疗后停服有关药物。结果:降压效果,显效(症状全部消失,血压恢复正常)124例,好转(症状基本消失,血压接近正常且稳定)8例,无效(症状无改变或加重,血压如故或反升高)4例,总有效率97.1%。降脂效果,显效(TC、TG下降0.26mmol/L,血脂恢复到正常水平;或下降大于0.25mmol/L但尚未达到正常)18例,有效(降脂不及0.26mmol/L但已达正常;或降脂大于0.78mmol/L范围尚未达正常)50例,无效(未达以上标准)12例,总有效率85%。【解析】 高血压病的病机虽以肝阳上亢为主,但不少患者表现为肝经湿热为主症。对于这类病人,龙胆泻肝汤最为对症,药切病机。方中龙胆草味苦性寒,泻肝胆实火;佐以黄芩、栀子、胆草以清其热;木通、猪苓、泽泻为淡渗之品,引导湿热从小便排出;当归、生地养血,滋肝肾之阴;柴胡疏肝、降火泄热,又能引药归经。诸药共奏清热利湿、平肝潜阳之功。【来源】 李玉春.龙胆泻肝汤治疗高血压病136例.湖南中医杂志,1998;14(3):47

67.龙葵降压汤

【组成】 龙葵、龙骨、牡蛎、灵芝各30g,怀牛膝、杜仲、生地、茯神各15g,甘草6g。【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8周为1个疗程。【功效】 补益肝肾,滋阴泻火,活血通经,重镇潜阳。【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证属阴虚阳亢。【效验】 将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57例,对照组55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及高血压分期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服用上方,同时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照组单纯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结果:降压疗效,治疗组显效(DBP下降≥1.33kPa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67kPa以上)27例,有效(DBP下降虽未达到1.33kPa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33~2.53kPa)25例,无效(未达到有效水平)5例,总有效率91.23%;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8.18%。两组降压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改善症状疗效,治疗组显效(头晕、头痛、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心悸、失眠等消失)28例,有效(上述症状减轻)26例,无效(上述症状无变化)3例,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0.91%。两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解析】 龙葵俗称七粒扣,性苦寒,有清热活血益肝肾之功,民间常用于降血压;杜仲性甘温,有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功效,能治疗肝肾两虚、肝阳上亢而致的眩晕;牛膝有破血通经、引血下行之功,善入肝肾,能引诸药到达病所,又有引浮越之阳气下降之功,与杜仲配合能解除上逆之火,配合龙骨、牡蛎重坠收敛之品则引血下行之功尤胜;龙骨、牡蛎平肝降逆,重镇潜阳;生地滋阴补肾;茯神补中安神;灵芝配合龙葵以增强降血压之功。诸药配合有滋阴泻火、补益肝肾、活血通经、重镇潜阳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龙葵有正性肌力作用,故能降血压;生地防止肝糖原减少,具有保肝作用;杜仲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小板的黏附性作用;龙骨、牡蛎有降压作用;茯神的镇静作用较强且能利尿降压;灵芝养心安神,强心,降压,增强免疫功能。龙葵降压汤与西药合用,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不仅能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减少降压药的用量,而且能减轻靶器官损害,提高生活质量。【来源】 纪莎等.龙葵降压汤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57例.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3;13(3):7~8

68.母子降压汤

【组成】 珍珠母30g,菟丝子、决明子、益母草各15g,茺蔚子、车前子、知母各12g。

随症加减:头晕较重或头痛者,选加钩藤30g,代赭石24g,菊花、天麻各9g;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者,选加焦山栀、夏枯草各12g,槐花9g,龙胆草5g;腰膝酸软者,选加桑寄生、潼蒺藜各15g,炒杜仲12g,山茱萸9g;阴虚火旺、五心烦热者,选加白芍15g,玄参、石斛各9g,麦冬12g;四肢不温者,选加仙茅9g,巴戟天10g,仙灵脾、肉苁蓉各12g;胸闷心痛者,选加丹参18g,牛膝15g,当归12g,川芎10g;心悸怔忡、失眠者,选加灵芝10g,炒枣仁、青龙齿各18g,远志6g;肢体麻木者,选加制半夏、独活、秦艽各9g,臭梧桐12g;下肢浮肿者,选加带皮茯苓15g,防己、泽泻各9g,玉米须12g。【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30天为1个疗程,可连续治疗2个疗程。【功效】 育阴潜阳,平肝熄风。【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证属阴虚阳亢。【效验】 将147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一组48例,治疗二组47例,对照组52例,三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一组、治疗二组均给予母子降压汤;治疗二组同时加服吲达帕胺;对照组仅口服吲达帕胺。结果: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评定标准,治疗一组显效17例,有效2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9.17%;治疗二组显效23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2.98%;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2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77%。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症状疗效,治疗一组显效24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5.42%;治疗二组显效30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49%;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9.23%。治疗一组、治疗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二组与治疗一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证型疗效比较,除阴阳两虚型因例数太少而缺乏统计学意义外,各型均有较理想的疗效,而吲达帕胺则似对痰湿壅盛型疗效最佳。【解析】 本病临床症候表现不一,但Ⅰ、Ⅱ期高血压病一般以阴虚阳亢型居多,故治疗上以育阴潜阳、平肝熄风作为临证通法,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加减。方中用珍珠母重镇潜降,清肝热而降心火,潜肝阳而安心神;益母草与茺蔚子同株而生,均能降压,其草专入血分,功能祛瘀生新,并能利水以助气化,其子偏走肝经,功能清泄肝热,兼可明目而益肝肾;决明子清肝胆郁热而明目;车前子利水消肿;菟丝子补益肝肾,强精固元;更用知母一味,滋阴壮水以制虚火,俾水火既济,则阴阳相得矣。诸药配合,共奏滋阴潜降、调和阴阳之功。从各组疗效比较结果来看,提示中药治疗本病具有与常规降压西药相当的降压效果。而就症状改善的情况来看,则中药组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三组比较,无论降压效果还是症状疗效,均以中西药合用的疗效最优,提示中药与西药合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在临床中还观察到,中药降压起效时间一般在开始服药后5~12天,而患者血压是呈缓慢递降的,这与高血压病“平稳降压”的治疗原则也是较为符合的。中药与降压西药合用不失为高血压病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来源】 李亚平等.母子降压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浙江中医杂志,2003;(8):336~337

69.麻钩夏膝汤

【组成】 天麻、钩藤、蔓荆子、当归、半夏、白术、夏枯草、川芎、怀牛膝、车前子各12g

随症加减:肝阳上亢者加生牡蛎、杭菊花、决明子;气血亏虚者加太子参、炙黄芪、生熟地、赤白芍;痰湿郁阻者加茯苓、薏苡仁、泽泻;气滞血瘀者加丹参、桃仁、红花;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500ml,分2次于早晚服。【功效】 平肝熄风,化瘀通络。【主治】 肾性高血压,证属肝阳上亢、痰湿郁阻、气滞血瘀。【效验】 共78例患者,平均年龄46.2岁。其中,男53例,女25例;慢性肾炎48例,糖尿病肾病5例,狼疮性肾炎6例,慢性肾盂肾炎17例,尿酸性肾病2例;肝阳上亢型28例,气血亏虚型23例,痰湿郁阻型16例,气滞血瘀型11例。以往未用西药降压药者,仅用平肝降压号方治疗;已服用降压药者逐步减量,以至停用。结果:显效(症状消失,血压正常,明显改善)54例,有效(症状改善,血压降低但未恢复正常)18例,无效(症状、血压无改善或加重)6例,总有效率92.30%。肝阳上亢型、气血亏虚型、痰湿郁阻型、气滞血瘀型等各组疗效经Ridit分析,R=0.5,P>0.05,无显著性差异。【解析】 肾性高血压仅仅单纯地运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方法来治疗,是难以取效的。肾性高血压的中医病机主要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湿郁阻,气滞血瘀,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故治当扶正祛邪、标本同治,法宜平肝养血、化瘀通络,方拟麻钩夏膝汤。临床应用,需辨证施治,随症加减,方能提高临床疗效。【来源】 顾左宁等.平肝降压号方为主辨治肾性高血压78例.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4):241

70.四味降压汤

【组成】 粉丹皮30g,钩藤15g,怀牛膝、黑玄参各20g。

随症加减:肝火偏亢者合龙胆泻肝汤;肝阳上亢者合天麻钩藤饮;肝肾阴虚合左归丸。【用法】 上药用冷水500ml浸泡20分钟,以武火煎沸15分钟,后下钩藤再煎5分钟,取汁100ml;再加冷水300ml,煮沸取汁100ml。两煎混合备用。每日50ml。【功效】 滋阴潜阳熄风,平肝通络降压。【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证属肝肾阴虚、阳亢火升。【效验】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两组病例平均年龄相近、病情大致相同、血压水平无显著差别,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常规口服尼群地平片,治疗组加服上方。结果:两组血压控制率均为100%,且均未发现心、脑、肾功能减退,但对照组部分患者出现咳嗽等不良反应。提示平肝降压汤有降压的作用且无不良反应。【解析】 高血压的基本病机特点为阴阳失调、上实下虚、本虚标实。上实为肝郁气滞、郁而化火、上扰清窍或火盛伤阴、引动肝风、挟痰夹血并走于上,下虚为肾阴虚损、水不涵木;标在阳亢、火升、风动、痰浊、瘀血,本在肝肾精血亏虚。治以平肝潜阳为基本方法,方用四味降压汤辨证加减。方中丹皮性辛、味苦、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功,善清血中虚热,故以为君;钩藤甘、微寒,善平肝熄风降压,清泻肝热,为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要药,故以为臣;怀牛膝苦、酸、平,归肝、肾、胃经,具有通经络、强筋骨之功,可引血引热下行;玄参苦、甘、寒、咸,归肺、肾、胃经,善养阴清热、活血散结,与淮牛膝共为佐使。四药共奏滋阴潜阳熄风、平肝通络降压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各型高血压,配合西医降压剂效果尤佳。【来源】 孙家宾.平肝降压汤和尼群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25例.黑龙江中医药,2004;(2):12~13

71.精膝决明汤

【组成】 怀牛膝30g,黄精、车前子各20g,代赭石、决明子、钩藤各15g。

随症加减:头胀甚者加茺蔚子;血脂高者加何首乌、生山楂;Ⅰ期肝火偏旺者加龙胆草、黄芩、栀子、木通、生地、杭白芍、甘草;Ⅱ期属阴虚阳亢者加天麻、杜仲、桑寄生、益母草、夜交藤,肝肾阴虚者可加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Ⅲ期患者已有心脑肾损伤,当配伍熄风、豁痰、化瘀、通络之品,如地龙、法半夏、何首乌、女贞子等。【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连用1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 滋阴潜阳,平肝熄风,通络降压。【主治】 高血压病,证属肝肾阴虚或肝火上扰或气滞血瘀。【效验】 将122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高血压病Ⅰ期64例,Ⅱ期14例,Ⅲ期4例;合并冠心病7例,左心衰竭1例,糖尿病5例,高脂血症18例。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高血压病Ⅰ期23例,Ⅱ期14例,Ⅲ期3例;合并冠心病3例,糖尿病1例,高脂血症18例。治疗组采用上法治疗;对照组常规口服硝苯吡啶、卡托普利,20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DBP下降1.33kPa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DBP未降至正常但下降2.67kPa以上)24例,有效(DBP下降不及1.33kPa但已达到正常范围,或DBP下降1.33~2.53kPa但未达到正常水平,或SBP较治疗前下降4.00kPa以上)48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