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经商十二条戒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1 21:07:01

点击下载

作者:谭晓明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胡雪岩经商十二条戒律

胡雪岩经商十二条戒律试读:

前言

胡雪岩的一生大起大落,带着一定的戏剧色彩。看胡雪岩,我们看的是故事,学的是道理,得的是收益。

其实每个人都会对胡雪岩有不同的理解,本书则侧重于从“做人”与“谋断”两大方面去解读胡雪岩,因为,这才是一个人“成事”的根本所在!我们先看做人。

做事先做人,此乃亘古不变的道理。做人做得如何,这是一个人智慧与修养的体现。一个人,无论他是何其聪明、何其能干,倘若不会做人,那么他的事业必然会受到影响。

先贤们早已认清了做人的重要性,大圣人孔子就一再强调“子欲为事,先为人圣”“德才兼备,以德为首”,由此可见,华夏儿女一直对做人之理看得很重。

其实我们从小到大,有关做人的道理早已听了不下千遍,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融会贯通、身体力行,所以我们做事的结果也就大相径庭。事实上,任何的失败都不是偶然的,同理,每一份成功也都有着它的必然性,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因素就是怎样做人。

胡雪岩是很会做人的。工作上,他很到位,自己做得好,还要让老板看在眼中,这为他开了一个好头,也为他奠定了闯事业的基础。他还很会处人情、攀关系,给人的感觉十分仗义,于是不断有人为他的事业添柴加火。这样的情况下,他的身家怎能不“越烧越旺”?

胡雪岩是个商人,虽然骨子里是以利益为重的,但他这个人特别就特别在能将利欲心控制在理性的范畴之内。不义之财,他分文不取;招灾之财,他绝不沾手,再加上他为人颇重信义,待人又多宽厚、少刻薄,所以他这个人在世人心中一直有着颇高的地位。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胡雪岩生前死后之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会做人,这也正应了那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我们再看做事。

人活着就总要做事,但要把事情做大、最好,就需要有一定的谋断。那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将收益最大化的人,我们才称之为做事的高手。

如今这个时代,职场、商场亦如战场,局势多变错综复杂,如果一味蛮干,有勇无谋,蒙着头向前冲,必然会折戟沉沙。竞争是激烈的,现实是残酷的,一个人倘若不善谋断,那么是绝然无法成就大事的,即“无非常之手段”,便难有“非常之成功”。

胡雪岩这个人有谋善断,做事绝不拖延、绝不犹疑。他善于思考,能够为自己寻找达到目的的捷径,懂得运用各种策略,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驭人于肱股之间,由此才造就了他一代豪商的历史地位。《胡雪岩经商十二条戒律》这本书全部以胡雪岩的故事为案例,情节生动,趣味横生,又以现代人的做事法则加以剖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些道理,会给你以一定的启迪。参照它,你定然能了解到自己身上尚有那些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这本书,你真的值得拥有!上辑子欲为事,先为人圣

做事先做人,此乃亘古不变的道理。做人做得如何,这是一个人智慧与修养的体现。一个人,无论他是何其聪明、何其能干,倘若不会做人,那么他的事业必然会受到影响。

先贤们早已认清了做人的重要性,大圣人孔子就一再强调“子欲为事,先为人圣”“德才兼备,以德为首”,由此可见,华夏儿女一直对做人之理看得很重。

其实我们从小到大,有关做人的道理早已听了不下千遍,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融会贯通、身体力行,所以我们做事的结果也就大相径庭。事实上,任何的失败都不是偶然的,同理,每一份成功也都有着它的必然性,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因素就是——怎样做人。

胡雪岩是很会做人的。工作上,他很到位,自己做得好,还要让老板看在眼中,这为他开了一个好头,也为他奠定了闯事业的基础。他还很会处人情、攀关系,给人的感觉十分仗义,于是不断有人为他的事业添柴加火,这样的情况下,他的身家怎能不“越烧越旺”?

胡雪岩是个商人,虽然骨子里是以利益为重的,但他这个人特别就特别在能将利欲心控制在理性的范畴之内。不义之财,他分文不取;招灾之财,他绝不沾手,再加上他为人颇重信义,待人又多宽厚、少刻薄,所以他这个人在世人心中一直有着颇高的地位。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胡雪岩生前死后之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会做人,这也正应了那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戒律一不能吃得苦中苦,别想成为人上人

很多人吃不了苦、受不了屈,见了苦就退,受了屈就哭,却从不曾思考怎样让苦尽甘来,怎样化屈为伸,这样的人是决计不会有出息的。事实上,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造就人;越是在艰苦环境下做出成绩的人,才越值得尊敬。胡雪岩是穷人家的孩子,困苦的生活造就了他异于常人的性格和意志。得益于此,他每走一步都铿锵有力,每做一事都尽心尽力,这便为他的人生开了一个好头。吃苦受累一马当先,奋发图强挑起大梁

美国著名学者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这是一条永恒的定律,亦如国人常说的“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是的,想要成就一番事业,你必须具备“汗珠子掉地摔八瓣”的精神。成功需要付出,躺在那里,你永远也品尝不到胜利的果实。胡雪岩的起点很低,那时的他攀不到龙、附不上凤,一切的一切只能靠自己。他知道,要想出人头地,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打开历史画卷,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古往今来、古今中外那些有志之士,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勤奋。有道是“勤能补拙是良训”,成功者和失败者或许做着都是相同的工作,而前者可能比后者就多了那么几分的努力,于是便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命运,它只能靠我们自己掌握;未来,也只在我们自己手中。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出人头地,但向上的方向上并没有什么捷径,更有可能我们会遇到骤雨狂风,这时就要看你能不能承受住考验,是望而却步、躲在屋子里睡懒觉,还是迎难而上、用汗水浇灌你人生的农田,将最终决定你人生的成色。

只是很多人看不透这些,他们总是将人生的失败归咎于时运不济或是世事不公。可是,他们从不曾想过,为什么时运轮到他们就不济了,世事对待他们就不公呢。很显然,这是因为他们的努力还不够。要知道,运气、机遇只会青睐那些肯努力、肯付出的人,人生就像跨栏,只要你肯跑下去,就必然会到达终点,就必然会有人为你喝彩。相反,倘若你连第一个栏都不肯用力跨过去,你怕累、怕付出、怕失败,那么你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胡雪岩在做事时力求圆满,这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而言,是非常难得的。我们看看胡雪岩是怎样做的:放牛时,就做个好牛倌,把牛照顾好;学徒时,就有个学徒的样,有眼力价,苦活我干、累活我来,令老板满意。言行得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都了然于心。试想,倘若胡雪岩慵懒散漫、不求上进,即便他对火腿行业老板有照顾之恩,对方也未必会主动去要他,大不了给点钱财或是礼物表达一下谢意即可。所以说,一个人认真做事、善始善终,不仅仅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来到钱庄以后,胡雪岩依旧保持着以往的良好习惯。进入钱庄的前两个月,胡雪岩没日没夜地练习算银票、包银元等基本功。大多数学徒只是在刚开始时充满激情,但用不了几天就自我感觉良好,不肯再努力了。然而胡雪岩的勤奋却是一如既往的,虽然他的基本功很快便在学徒之中拔得头筹,但从不曾放松自己。当其他学徒邀他一起游西湖时,他每次都是委婉拒绝。

基于超乎常人的努力,胡雪岩很快便熟练掌握了基本业务技能,他算账时很少出差错,包银元的速度更是不用说。钱庄老板对胡雪岩的表现非常满意。

不过,胡雪岩并没有因此自满或是懈怠,他依旧将全部精力放在练习业务上,只是偶尔才出去玩一次。一得出空闲,他就向师兄们请教关于钱庄的各种业务知识。因为胡雪岩这个人很勤快、也很热情,不仅对分内事做得尽心尽力,分外事也是能干就干,常帮别人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所以店里的人都很喜欢他,师兄们也乐意将自己知道的知识教给他。

于是很快,胡雪岩的业务能力便得到了极大提升,钱庄老板看到他如此刻苦,开始让他练习单独跑业务,每每他都能完成得非常出色,因此老板越发看重他了。

按当时的行规,学徒要满5年才能出师,成为正式职员,但胡雪岩却仅用了3年多便被老板破格提为“跑街”。因为在学徒时,胡雪岩已然对“跑街”的业务知识有所熟悉,所以没过多久,他就成了一个非常优秀的业务员。

半年之后,鉴于他出色的业务表现,胡雪岩又被提为“出店”(相当于现在的业务主管)。随后,就是仅次于老板的“掌盘”(总经理)一职。

在那个年代,像胡雪岩一样外出谋生的人到处都是,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一番成就。胡雪岩之所以成功了,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肯努力,肯奋发图强,他在人生的起点上便已为自己打下了一个好基础。从大阜杂粮行到金华火腿行再到钱庄,他给每一位老板都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可以说,“初出江湖”的胡雪岩完全是凭借着自己的勤奋与智慧,抓住了那些对自己人生起决定性作用的机遇。

遗憾的是,如今很多人根本做不到这一点。他们活干得比别人多一点,就觉得自己很吃亏;钱拿得比别人少一点,便感到很委屈;偶尔加班,便觉得受到了剥削……其实,工作中根本没有必要、也不应该这样斤斤计较。有道是“能者多劳”,你做得多,才证明你的“能”。你所谓的“吃亏”,其实也是一种生活哲学。今时今日吃点“亏”,多付出一些,何尝不是在为日后的成功铺就道路?或许在将来的某一时刻,你的福气就会突然而至。

要知道,工作中过于散漫、随意的人,无论身处哪一领域,都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仅仅将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这样的人其实是很悲哀的。所以,无论处于哪一岗位上、无论薪资高低,我们都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积极进取,这也正是成功者与平庸者得以区分的关键所在。

纵然老板暂时没有看到你的付出,但请相信天道酬勤。无论什么工作,倘若能够自发、自主地去完成,不但可以让你感受到工作的意义与乐趣,更重要的是,它更有利于我们的长远发展。

有些人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将偷奸耍滑视为圆于世故,这显然是对人生的亵渎。机遇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公平的,但它不会在你的等待中出现,更不会在你的幻想中到来,它永远偏爱那些勤奋的人。你可能认为别人的的成功是运气使然,那证明你很少为成功而努力,因为你并不晓得人家为自己的事业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曾经说过:“好运眷顾努力不懈的人。”而富兰克林也说:“不懈努力的人,无往而不利。”须知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胜利永远属于那些“脚上的茧子比别人厚”的人。请记住,成功永远不会伸手即来,它需要你用汗水去灌溉,需要你经验的积累、阅历的丰富、勤奋的坚持。成功入门心法就是:努力,再努力,矢志不移地向着目标努力奋斗!这也是一代豪商胡雪岩能够从一个一穷二白的毛头小子一步步走向强大的根本所在。

成功的花朵,人们只艳羡它怒放时的美丽,却很少想象它破土而出时的阵痛,以及顶雨沐风的艰辛。对于个人成长而言,没有努力的过程根本无法取得更大的进步,人之一生,只有不吝惜激情与汗水,才能收获梦寐以求的果实。艰苦环境磨砺心智,生活困苦积聚力量

当人生处于厄运之时,当人生面对失败之时,当人生面对重大灾难之时,只要我们仍能在自己的生命之杯中盛满希望之水,那么,无论遭遇什么样坎坷不幸之事,我们都能永葆快乐心情,我们的生命才不会枯萎。胡雪岩幼时就是个苦命人,他能有日后的成就,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那份苦难的磨砺。

河蚌体内的小小沙砾,在经过岁月磨砺、心血与汗水的浇灌以后,最终会变成美丽晶莹的珍珠。毫无疑问,这个过程是充满痛苦、极其艰难的。其实人生亦如是,人生需要历练,往往在大风大浪中,我们才能显示出超凡的能力;往往在大起大落时,我们才能磨炼出坚强的意志;往往在大悲大喜时,我们才能将自己提升到一个的新境界;往往在大羞大耻时,我们才能洗涤自己的灵魂。要知道,人活在世界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成功的故事里都写满了辛酸失败。敢于正视失败,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失败,不退缩、不消沉、不困惑、不脆弱,才能有成功的希望。

其实,再多的苦难不过是种历练,亦如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所说的那样:“挫折是大自然的计划,经历过挫折考验的人们会对事情做出更充分的准备,把心中的残渣烧掉。因此,我们需要勇敢地拥抱挫折,因为它是我们生命中的另一种维生素。”的确如此,生命需要苦难来洗礼,在这番历练中,你能扛得住,便是成功;你扛不住,便只能平庸。就像那些温室中的花朵,诗人根本不会浪费笔墨加以歌颂,而那傲雪挺立的寒梅,古往今来已不知被多少次提起。究其根由,不正是因为它无畏苦难、可以战胜苦难吗?而人生的成功也是这样。

磨难并非对一个人的摧残,而是一种锤炼。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过不同的痛苦和磨难,当它们光顾的时候,只有勇敢地面对,征服它们,才能让自己不再低头,抬头挺胸,也才能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内心充满希望,它可以为你增添一分勇气和力量,它可以支撑起你一身的傲骨。当莱特兄弟研制飞机的时候,许多人都讥笑他们是异想天开,当时有人说:“上帝如果有意让人飞,早就使他们长出翅膀。”但是莱特兄弟毫不理会外界的说法,终于发明了飞机。当伽利略以望远镜观测天体,发现地球绕太阳而行时,教皇曾将他下狱,命令他改变主张,但是伽利略依然继续研究,并著书阐明自己的学说,终于在后来获得了证实。最伟大的成就,常属于那些在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却能坚持到底的人。坚持就是胜利,这是成功的一条秘诀。

人生总有重重磨难,它已然成为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些经历过的痛苦和磨难,是你的一笔财富、一种收获。也只有在你痛苦和难过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一些不起眼的东西、平常的东西此时是多么的可贵和难得。更为可贵的是,当你经历了磨难的时候,你会发现只要战胜了自己向这些磨难妥协的念头,成功之门就会打开。

胡雪岩出生在一个困苦的家庭环境中,父亲在他幼年时便早早地离开了人世。于是,家庭的重担便落到了母亲金太夫人一个人身上。为了给儿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也为了培养儿子不畏艰辛、坚忍不拔的意志,金太夫人从不曾抱怨生活的窘迫与命运的不公。这一切,小小的胡雪岩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为他日后成就一番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生活,胡雪岩曾给人放过牛,虽然工作卑微,但他从不曾有丝毫懈怠。后来进入杭州于姓钱庄,在那里当起学徒,烦琐枯燥的学徒工作也没有让胡雪岩有所抱怨。他就那样脚踏实地地工作着。胡雪岩深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他只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对未来负责,才能给自己与母亲一个交代。胡雪岩晓得,命运只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常反省自己,检视自己身上的不足并努力加以完善,而从不会将人生中的困惑归咎于别人。

遇事多问问自己,少指责别人成了胡雪岩做事的一贯风格,即使是面对事业破产如此棘手的问题,胡雪岩也从未去抱怨过任何人,他深刻地对自己进行了反思,最终,以“空手来到世界,又空手离开世界”的豁达胸怀认清了事实。

严于律己,莫怪他人。家境的贫寒不仅没有让胡雪岩因此而厌世,反而激发了他的生活热情,激发了他对自己严格要求的态度和决心。多问问自己,少指责别人,正是秉持对自己严格要求的态度,胡雪岩才演绎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生,才成就了他一代巨商的梦想。

其实,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地茁壮。是的,我们的人生也需要选择,我们的生命也需要蜕变,每每苦难来袭,面临选择和放弃,我们都要有足够的勇气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新生,才能铸就另一个辉煌!

红尘世事本无常,世人随时都会遇到困厄和挫折。遇见生命中突如其来的困难时,你都是怎么看待的呢?不要把自己禁锢在眼前的困苦中,眼光放远一点,当你看得见成功的未来远景时,便能走出困境,达到你梦想的目标。

我们应主宰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沮丧的面容、苦闷的表情、恐惧的思想和焦虑的态度是你缺乏自制力的表现,是你弱点的表现,是你不能控制环境的表现。它们是你的敌人,要坚决拒绝它们!

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倘若遇到失意或悲伤的事情,一定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如果你的演讲、你的考试和你的愿望没有获得成功;如果你曾经因为鲁莽而犯过错误;如果你曾经尴尬;如果你曾经失足;如果你被训斥和谩骂……那么请不要耿耿于怀。对这些事念念不忘,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占据你的快乐时光。抛弃它吧!把它们彻底赶出你的心灵。如果你的声誉遭到了毁坏,不要以为你永远得不到清白,怀着坚定的信念勇敢地走向前吧!

让担忧和焦虑、沉重和自私远离你;更要避免与愚蠢、虚假、错误、虚荣和肤浅为伍;还要勇敢地抵制使你失败的恶习和使你堕落的念头。你会惊奇地发现,你的人生之旅是多么地轻松、自由!

走出阴影,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中。不管过去的一切多么痛苦、多么顽固,把它们抛到九霄云外。不要让担忧、恐惧、焦虑和遗憾消耗你的精力。把你的精力投入到未来的创造中去吧!

其实,人都是活在自己的希望之中,倘若真的有人无望地活着,那么只能说是一具行尸走肉。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心理非常脆弱,一旦遭遇挫折或失败,就会感到无助与绝望,更有甚者甚至会丧失活下去的勇气。其实,只要我们能够在逆境中坚守希望,多半是会柳暗花明的。请记住,心若在,梦就在!

你是不是成材的料子,要看你能不能经受住大灾难、大磨难的考验。一点磨难都没经历过,便想成气候,这可能吗?一点点磨难考验,你都过不去,还谈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人,注定无大作为。其实“所有的锻炼不过是再次呈现我们还没学会的功课”,学着与痛苦共舞,我们才能看清造成痛苦来源的本质,明白内在真相。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学到该学的功课。眼前之事一定做好,用心用力还要用脑

很多平庸、无能的人总是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我没有机遇!”这显然是在自欺欺人。机会对于每个人而言是平等的,就看你有没有能力去把握。胡雪岩从不坐等机遇来找自己,他会以坚强的意志、无畏的勇气、全身心的付出、高人一筹的智慧去创造机会,因为他知道:能够改变命运、拯救自己的人,唯有自己!

毫无疑问,无论在哪行哪业,当权者的态度最终决定着员工的前途。如果不能让老板看好,员工的下场一般会是“走好吧您”!

怎样才能给老板留下一个好印象?这是困扰职场人士良久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把事情“做好”即可。当然,这“做好”二字也是有着一定学问的。

其一,必须将事情尽量做得圆满一些,让老板看到你的“能干”。有了这种印象,他才能在分配重要任务的时候想到你,这无形中也就增加了你晋升的机会。

其二,要懂得巧干。职场中有很多人常念叨“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诚然,苦劳是一种资本,勤奋努力也是职场人必备的素质,但是,苦干又怎比得上巧干?不管过程如何,老板看重的只是结果。在现在这个时代,能苦干但不出成果的人,已然越来越不被认可了,这样的人很难取得成就。

苦干只是成功的一个条件,但并不是唯一条件。勤奋当然好,但智慧的勤奋岂不是更好!那些成功者除了比一般人勤奋,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比一般人更善于运用智慧!

胡雪岩出身贫寒,只读过两年私塾,8岁时便开始给人家放牛,以减轻家庭负担。13岁那年,胡雪岩捡到一个包裹,并交还给失主,从而得到了去大阜杂粮行做学徒的机会。

来到粮行以后,胡雪岩表现得非常好,老板交代的事情,他做得一丝不苟,老板没有交待的事情,他也能抢着去做。因为他明白,机会是何等的来之不易,只有学到手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他越是这样想,工作得也就越勤快,当然,换来的也是老板对他的愈发看重。就这样,一晃两载过去,胡雪岩到了志学之年。此时,他又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机遇。

这一年,有位浙江金华的客人来到大阜杂粮行谈生意,可是刚到不久便染病在床,一病不起。一提及金华,大部分人率先想到的多半是金华火腿。没错,这位客人正是一家金华火腿店的掌柜。他病在异乡,又举目无亲无人照料,身体虚弱得根本无法返回金华,心中是既落寞又着急。

胡雪岩是个热心肠,得知此事以后,他便主动做起了护理工作,忙前跑后,照顾得非常周到。不久,在胡雪岩的悉心照料之下,金华客商的身体便恢复了健康。这令客商十分感动,对着杂粮行老板大大夸赞了一番胡雪岩,并询问他如何得来这样一个好徒弟。于是,杂粮行老板便将自己包袱失而复得的前前后后,以及胡雪岩这两年在店中的表现对客商细说了一遍。

那位客商听完以后极其感叹,就主动找到胡雪岩,问他:“我们金华要比大阜有趣很多,你愿不愿意随我一起去金华?”胡雪岩像平常一样答道:“这件事我没法立刻给你答复,要征求我们老板的意见。如果老板同意我去,我才可以答应你。如果老板需要我在这里帮他的忙,就是我心中愿意,但也绝对不能跟你走。”

随后,胡雪岩将金华掌柜的意图转告给了自己的老板,老板并没有阻拦,因为论规模和实力,金华火腿行都要远胜于自己的杂粮行,这对于胡雪岩来说,很可能是一个更大的机会。可以说,胡雪岩是很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好老板,他可以心甘情愿地给予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大的发展空间。就这样,胡雪岩跟随金华掌柜来到了金华。

到了金华以后,胡雪岩依旧保持着以往的勤劳与谦逊,他对老板言听计从,什么都做,什么都学。这样一来,火腿店掌柜对胡雪岩更是非常看重。

由于金华火腿行规模较大,生意较多,所以与杭州多数钱庄都有业务往来,于是,一种影响胡雪岩一生的东西进入了他的眼帘——银票。

胡雪岩是个穷人家的孩子,困苦的生活令他对金钱有着较重的兴趣与亲近感。他心想,以往都是由官府把持金银流通,民间不能铸造。现在,只要有了钱,个人就可以开钱庄,需要多少钱就写多少,这有多好!将来自己也要开个钱庄,做一个钱庄的老板,就可以随意地花钱了,这种生活简直太美好了!胡雪岩心里有这种想法,其实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他自幼便贫苦交加,根本没花过什么钱,眼见大量的金钱出入,目睹富贵人家的生活,心中不起波澜才怪。从此,钱庄便与胡雪岩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钱庄之上,因为以钱生钱、用利滚利,显然要比出力赚钱容易很多。于是从那时起,胡雪岩便暗下决心——一定要进入钱庄做学徒。

胡雪岩这个人是非常有心计的,一般人存在这种想法,多会当面去提,直接去争取:“你们这需要学徒吗?看我怎么样,能不能去?”但胡雪岩却有自己的打算。他没有急于开口,这也是他心智高于常人的地方。因为他一旦开口去问,就意味着是在求人,倘若对方不予理睬,那么局面就会很尴尬。从另一方面说,如果被火腿行老板知道,必然会影响二人的关系,甚至还会被开除,如此一来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现代人常会左右为难,顾全一面就伤害另一面,就是因为缺少这种平衡思想。

胡雪岩不动声色,计划却在暗暗进行着。他每次见到钱庄收账的人,总是故意搭讪、问长问短,譬如:“你们钱庄有学徒吗?他们每天都学些什么、做些什么呀?”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寒暄,其实对胡雪岩有着大用处,当他懂了钱庄的基本流程以后,便可以开始着手准备了。在此期间,胡雪岩对于自己有心前往钱庄的意愿只字不提。

更让人刮目相看的是,胡雪岩在得知钱庄学徒必备的基本功——算钱算得快、算盘算得精、写字写得俊以后,便不顾一天的劳累,每晚暗自练习练习书法、珠算、心算,由于心中有着坚定的目标,又肯用心,他在这方面的进步非常之快。

当有了一定基础以后,胡雪岩又用了上自己的心计——他在与钱庄伙计对账时,完全不用算盘,全是使用心算,而且算得又快速又精准。如此一来,钱庄的人自然很快注意到他,都称赞这个小伙子了不起。这时,他又显示了自己珠算的本事,手指一拨,算得更快,这令钱庄的人对他更是惊叹不已。

钱庄掌柜见胡雪岩又聪明、又勤快、又肯学,不由得与火腿店掌柜攀谈起来。掌柜便将以前的事细说一遍。对方闻言更是感叹不已,觉得胡雪岩不仅聪明勤快,更重要的是有拾金不昧、诚实守信的精神,这对于做钱庄行业的人而言,是必备的品质,是很难得的,于是,便有心将胡雪岩收至麾下。他对火腿店掌柜说:“我的钱庄里是很需要这种人的,你能不能忍痛割爱,把他让给我呢?”就这样,胡雪岩得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最关键的一次机会。

人生中的很多事,哪怕只是一点偏差,都可能会影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都可能会错失良机。

对自己负责的另一个要点,就是要懂得把握机会,甚至没有机会的时候,要给自己创造机会,让对方看到你的能耐。胡雪岩并没有开口争取什么,但他一直在努力表现,让别人从他的表现中看到潜力,机会自然就会眷顾于他。他还在火腿店的时候,就努力地准备,虽然人不在钱庄,但专业水平丝毫不比钱庄学徒差,因为即便是钱庄,对于学徒的培训结果也不过如此。所以说,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就要完善自身、做好准备等待机遇;其次当机遇来临时,要行动迅速抓住机遇;再次就是要懂得创造机遇。待你的一切准备充分了,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很多人抱怨命运女神厚此薄彼,将人生中的不顺、事业上的失败,归结于机遇冷待自己。事实上,机遇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一如阳光普照大地,而能否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份光和热,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机会有“怪癖”,也很“懒惰”,它绝不肯浪费精力去寻找那些守株待兔、坐享其成的人;换言之,那些一心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常常忙得焦头烂额、四处寻找机遇的人,往往容易得到机遇的垂青。若以“常理”推论,机遇似乎更应属于那些有时间、有精力的人,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天生的“怪癖”使它情愿为那些正在筹备梦想、忙于计划的人而现身。机遇是一种“灵物”,它双眼雪亮、行动迅速,它会主动找到那些愿意迎接机会的人;机遇是一种意念,它只存在于那些认清机会的人心中。

机遇带有一层神秘面纱,但绝非无法参透和洞悉。聪明人更善于一边经营生活、经营人生、经营家庭,一边捕捉身边的每一条信息,寻找足以令自己飞跃或成功的机遇。若是时机尚未成熟,他便暗蓄力量、厚积薄发,低调营造着自己的生活;可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必然会牢牢抓住机遇,顺势而上,将自己的人生、事业推向巅峰。

机遇并不是公交车,它不会定时来到你身边,它需要你认真地准备和刻意去追求。“我没有机会”——这永远只是失败者的托词。

那些一直认为“我只是在为老板”工作的人,注定与机遇无缘。你要知道,老板只是提供给你工作的机会,而能否做出一番成绩来证明自己,这完全要由你来把握。虽然说未必每一份付出都能够获得高额的回报,但你今天所做的一切,必然会在今后的日子中回报给你。

一个人若想在职场中有所建树,就必须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让老板看好。如此,你才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当然,仅仅精通业务还是不够的,职场人士更要善于推销自己。正如《形体、性格与职业选择》一书所说:“你的一生成败大部分依赖于你是否具备推销自己潜能的能力。有些人天生懂得怎样有效地推销自己,并给人们一种良好的印象,这完全是因为他们使用了一点额外的智力,我们姑且称之为‘推销潜能意识’。”胡雪岩在自我推销方面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这一点,从他两次“跳槽”的经历中,可见一斑。

可见,机会的创造需要以素质积累为基础,你希望生命中出现彩虹,就必须勇于经历风雨;你想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就必须忍受风沙侵袭;你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勤勉自励,对人生充满信心和希望,要敢于接受各种挑战,练就过硬的素质。只有这样,你才能为自己创造出更多机会,也就为“成功”增添了更多选择。

业务上必须要刻苦,力求精益求精,但绝不能默默无闻,过分的低调只能埋没你的才华。在职场上打拼,巧妙、合理的自我推销十分必要。一个聪明人,当他付出额外努力促成某项工作提前完成时,一定会不动声色地让老板知道。俗话说:“七分苦干三分吆喝。”如果处理得当,自我表现绝对是职场人士吸引老板眼球的有力工具。戒律二世间处处讲人情,没有关系定不行

胡雪岩善于借势,尤其是“人势”,他把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得妥妥帖帖,于是,便被人“抬着”进入了富商大贾之列。妥善经营人情关系,结交友谊广进财源

 曾听人说,交情是笔存款,“存”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此话一点不假。商人做生意讲究的是投资,人际交往中的“拉关系”亦是一种投资,这就如同在银行中存款一样,只不过积攒的是人情,提取的是它的增值效益,从而让自己的“资本”越做越大。胡雪岩是个精明的生意人,他交朋友当然不仅仅是“气味相投”那么简单,知可用又能为己用——这正是胡雪岩手段的高明之处。

在社会上行走,不仅仅要会做事,更重要的是要会做人,若是做人能做得恰到好处,那么成功亦不远矣。

所以,为了使自己的事业能够多一些助力、少一些障碍,我们有必要抓住一切机会去做人情,而且要把人情做足,把人情做聪明,能做到这一点,便等于为自己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显然是一种收益率最高的投资。

打个比方,我们之中很多人都有一本或数本的银行存折,如果你年初存5000元,到了年底,你会发现,存折上不止是5000元,还有利息!其实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你需要得到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就需要什么方面的付出。

胡雪岩原本只是杭州的一名小商人,但他非常善于经营,又很会做人,通晓人情,懂得“惠出实及”的道理,所以他常常给周围人一些小恩小惠。然而,这样的小打小闹逐渐不能令他满足了,他开始琢磨怎样成就一番大事业。

胡雪岩心想,在中国,一贯都是重农抑商,单靠纯粹的经商是不太可能出人头地的。像秦朝大商人吕不韦,就另辟蹊径,从商改为从政,不也名利双收了吗?所以,胡雪岩最后决定,他也要走这条路子。

当时,正好杭州有个小官员,名叫王有龄。胡雪岩与他素有来往,随着交往加深,两人发现他们有共同的目的,只是殊途同归。于是王有龄就对胡雪岩说:“雪岩兄,我并非无门路,只是手头无钱。”胡雪岩听了就说:“这个好办,我愿意倾家荡产来帮助你。”王有龄听了大喜,说:“我富贵了,决不会忘记胡兄。”

就这样,胡雪岩筹措了几千两银子,送给王有龄,让王有龄上京求官。王有龄去了京城后,胡雪岩仍然重操旧业,别人都嘲笑胡雪岩,认为他的银子是有去无回了,但他对别人的讥笑却丝毫没有放在心上。

几年以后,有一天,王有龄穿着巡抚的官服登门拜访了胡雪岩,问胡雪岩有什么要求,于是胡雪岩对他说:“我祝您官运亨通,但我并没有什么要求。”王有龄是个讲义气的人,他想报答当初赠银之恩,于是便命令军需官到胡雪岩的店中购物。胡雪岩的生意自然是越来越好,也越做越大,他与王有龄的关系也比以前更密切。

然而,好景不长。后来,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军占领杭州城,而王有龄也因此上吊自杀了。虽然骤然间失去了一个稳固的靠山,但胡雪岩并没有苦闷多久,他开始寻找新的目标。不久,他盯上了新任浙江巡抚左宗棠,于是便拿出了一部分银子,为左宗棠的楚军办粮饷和军火,一下子就赢得了左宗棠的好感和信任。就这样,随着左宗棠权势越来越大,胡雪岩的生意自然也水涨船高,真可谓吉星高照啊。后来,他还被左宗棠举荐为二品大官,成了大清朝唯一的一位“红顶商人”。

真正聪明的人,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量“给予”的人。而受到此种看似不求回报好意的人的恩惠,只要稍微有心,对方绝不会毫无回礼的,也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形下与你合作。透过这种交流,彼此关系会愈来愈亲密,终至成为对你很有用的人。

其实,吃亏与占便宜,正如祸福相倚一般,有时“失”就是“得”,“得”就是“失”。今天你在朋友面前“吃亏”,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得到厚报,这些“报酬”有可能是朋友的“还礼”,有可能是朋友的信任与尊重,也有可能是其他不明因素。相反,如果你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心想着占便宜,到最后吃大亏的一定会是你,轻者会朋友尽散、求助无门,重者甚至有可能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懂得存情的聪明人,平时就很讲究感情投资,讲究人缘,其社会形象是常人不可比的,遇到困难很容易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因此,这样的聪明者其交友能力都较一般人占有明显的优势。

读到这里或许有人要问,究竟要怎样才能妥善地经营好人情关系呢?这里有几点建议提供给大家,相信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

一、未雨绸缪,早施于人。

无论如何,求人办事都是一件不容易开口、显得缺少底气的事情,倘若你能在他人开口相求之前,就已经想他人之所想,预先帮他解决了问题,相信对方一定会感激涕零,这样的人情送得舒服,回报也定然不菲。

二、积少成多,顺理成章。

不要忽略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忙”,古话说得好:“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或许你的举手之劳,正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起到雪中送炭的效果,那他多半是会涌泉相报的。

三、有来有往,才叫人情。

那些一次性人情显然是失败的,或者说那只是一种单纯的一次性交易——我们用钱财或方法换回自己想要得到的结果,而在目标达成之后,便不相往来,这完全背离了我们经营人脉的宗旨。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送人情,再还人情,再送人情,再还人情——这才是良好的人情循环。

四、时常联系,增进感情。

时间和空间上的空白,会使一切黯然失色。一段人情如果长时间闲置,彼此的印象、好感都会悄然淡去,再要唤回那曾经的美好又要旷费时日。所以,记得与身边的朋友、以往的同事、异地的亲友常保持联系,或许只是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声问候,就足以让这段感情保持着常青状态。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大家,虽说我们经营人情本身带有投资的目的,但切不要刚有一点交情就急着索要回报,这显然是很短视的。其实人情就好比我们在银行中存钱一样,你存得越多、时间越久,所得利息就越丰厚。你给予人家一份人情,若对方是正常人,想当然是要还的,此乃人之常情。但你不要把这看成单纯的买卖关系,仿佛交易一样,我给了你什么,你就必须给我等价的回报,这种钱物两清便两讫的交易太没人情味。更何况,两清以后,互不相欠,日后你有求于他,他又凭什么非给你面子呢?所以,做人情不要急功近利,这样不会给你的事业带来多大帮助。

还有一些人,为朋友做了点事,送人家一点人情便不知所以,夸夸其谈、大肆渲染,生怕人家忘了似的,这种人是很肤浅的。殊不知,这种邀功似的做法很伤感情,易使对方在面子上挂不住,久而久之,人家虽然表面不会说什么,但心里一定会对你有说不出的厌恶,甚至会远远地躲开你,连见你都不愿。

这叫鸡飞蛋打,人情你送了,却因为没有做好“售后工作”而功亏一篑。事实上,即便你不说,人家心里也有数,多说反倒无益。你絮絮不止,人家一定会尽可能快地还你一个人情,从此敬而远之。以后,纵然你有通天之能,人家也不敢相求,人情自然也就断了。

所以在做足人情以后,你只需耐心等待“坐收渔利”即可,千万不要夸夸其谈,甚至你可以当做没发生过一样。当然,虽然你“不当一回事”,但对方心中岂能不知?那么一旦时机成熟,你所做的人情就会像出嫁的闺女一样,总会再回自己的娘家。

倘若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在人情世故之上,多一点真诚、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相助,那么,当你遭逢变故之时,一定会有人伸出援助之手。我们需要懂得“感情投资”,这不仅仅是对商人而言,因为富饶的人脉关系无疑是事业成功的最大资本。你送给了别人人情,当你有需要的时候,它自然会体现出相应的价值。善为自己寻找伯乐,背靠大树才好乘凉

如果说,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水平在踏板准确、飞身如箭,那么古代经商也需要有发现跳板的功夫。对胡雪岩来说,他在最关键的时刻总能抓住转折点。胡雪岩日后能做大生意,与他命运中的伯乐是分不开的。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又说“店里有人好吃饭,朝中有人好做官”。但凡有心计的人,都会在生活中时刻留意,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为自己抓住一位“伯乐”,以求借助伯乐的力量帮助自己赢得成功。大体上说,“伯乐”能够带来以下几种好处。

其一接近“伯乐”能够使自身的能力得到提升。所谓“伯乐”,多是在事业上或某一方面有所建树的成功者。接近他们,不但可以领悟对方先进的思想、经验以及为人处世的技巧,同时亦可激发自己赶超对方的欲望。

其二接近“伯乐”能够拓宽人际关系网。所谓“人以群聚,物以类分”,伯乐身边必然会有一些能力不俗的朋友。通过“伯乐”的牵线,便可认识更多的伯乐,从而使自己的人脉更加宽广。

其三“伯乐”可做后盾。伯乐能够为其提供机会、物质上的帮助。借助伯乐的力量,便可以缩短成功的时间,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退一步说,就算本身渴望成功的欲望不强,但若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麻烦,是不是还有伯乐的“庇护”呢?

毫无疑问,胡雪岩生命中的第一个伯乐当属王有龄无疑,但好景不长。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以后,太平军占领杭州城,而王有龄也因此上吊自杀了。虽然骤然间失去了一个稳固的靠山,但胡雪岩并没有苦闷多久,他开始寻找新的目标。不久,他盯上了新任浙江巡抚左宗棠。

此时左宗棠正忧心忡忡。杭州连年战争,饿死百姓无数,无人耕作,许多地方真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他带领数万人马同太平军征战,自己的几万人马吃饭成了个大问题。

正在焦虑之时,手下人报,浙江大贾胡雪岩求见。左宗棠乃传统的官僚,有“无商不奸”的思想在脑中作怪,而且他又风闻胡氏在王有龄危困之时,居然假冒去上海买粮之名,侵吞巨款而逃,心想此等无耻的奸商,本不欲见他,无奈蒋益澧的面子,只得待了半天,才懒洋洋地宣胡雪岩进见。

胡雪岩一进门,就察觉到了气氛的不对,随即告诫自己小心谨慎。胡雪岩振作精神,撩起衣襟,跪地向左宗棠说道:“浙江候补道胡雪岩参见大人!”左宗棠视而不见,仍怒目圆睁。一会儿,左宗棠那双眼睛开始转动,射出凉飕飕的光芒,将胡雪岩从头到脚仔细打量一遍。胡雪岩头戴四品文官翎子,中等身材,双目炯炯有神,脸颊丰满滋润,一副大绅士派头。端详之后,左宗棠面无表情地说道:“我闻名已久了。”这句话谁听了都觉得刺耳,谁都懂得它的讽刺意味。胡雪岩以商人特有的耐性,压住心中的不满,他觉得自己面前只不过是一个挑剔的顾客,挑剔的顾客才是真正的买主。胡雪岩没有直接谦虚地回答左宗棠,而是再次以礼拜见左宗棠。他知道左宗棠素来是个吃捧的人,抓住这一弱点,恭贺左宗棠收复杭州,功劳盖世,又向左宗棠道谢,使杭州黎民百姓过上安定日子。胡雪岩一边恭维一边注视着左宗棠,他见左宗棠脸上露出一丝不易让人觉察的微笑。捕捉到这一信息,胡雪岩又急忙施礼。这一次左宗棠虽然仍旧矜持地坐在椅子上,但先前阴沉的脸绽开了笑容,也许面子上过不去,他装作恍然似地说:“唉呀,胡大人,请坐!”胡雪岩在左宗棠右侧的椅子上坐了下来,摆脱了尴尬的窘境。

胡雪岩坐定之后,左宗棠直截了当问起当年杭州购粮之事,脸上现出肃杀之气。胡雪岩这才如梦初醒,赶紧把事情从头到尾讲了个清清楚楚,说到王有龄以身殉国,自己又无力相救之处,不禁失声痛哭起来。

左宗棠这才明白自己误听了谣言,险些杀了忠义之士,不禁羞愧不已,反倒软语相劝胡雪岩。

胡雪岩见左宗棠态度已有松动,急忙摸出20000两藩库银票,说明这银票是当年购粮的余款,现在把它归还国家。他解释说,这巨款本应属于国家,现在他想请求左帅为王有龄报仇雪恨,并申奏朝廷惩办见死不救又弃城逃跑的薛焕。这符合常情的恳求,左宗棠欣然答应,并叫管财政的军官收下了这笔巨款。

20000银票对于每月军费开支10余万两的左军来说虽属杯水车薪,但毕竟可解燃眉之急。胡雪岩清楚地知道左宗棠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不失时机地掏出银子,为自己争得了左宗棠的好感。

收下胡雪岩的银票后,胡雪岩对王有龄的忠心使左宗棠非常佩服,立即叫人上茶,和胡雪岩闲聊。胡雪岩大赞左帅治军有方,孤军作战,劳苦功高。胡雪岩说话有分有寸,当夸则夸,要言不繁,让人听起来既不觉得言过其实,又没有谄媚讨好的嫌疑。左宗棠听得眉飞色舞,满脸堆笑。胡雪岩见左宗棠已被自己的话吸引,他想,只要实事求是地奉承恭维,左帅还是能够接受的。如果拉他做靠山,往后的生意更会如日中天。主意拿定后,他抛砖引玉,话锋一转,指责曾国藩只替自己打算,抢夺地盘,卑鄙无义;气愤地谴责李鸿章不去乘胜追击占领唾手可得的常州,而把立功的机会让给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做人情。胡雪岩有根有据的指斥引起了左宗棠的共鸣,左宗棠在心中对胡雪岩更有好感了。

过后,左宗棠亲自将胡雪岩送出大门,他认为胡雪岩不仅会做生意,而且还对官场非常熟悉,是一个大有作为的能人,难怪杭州留守王有龄对他如此器重。然而粮食仍像幽灵一样萦绕脑际,缠得左宗棠心急如焚,愁眉不展,一连几天都没有想出个好办法。

其实胡雪岩上次别后,就筹划着如何帮助左宗棠解决粮食问题以解眼下之急。他迅速到上海筹集了上万石大米运回杭州,一部分救济城里的灾民,另一部分送到了军营。

这万石大米真是雪中送炭,不仅救了杭州,而且对左宗棠肃清境内的太平军也助了一臂之力。左宗棠捋着花白的胡须,连日紧皱的双眉舒展了,他高兴不已,内心总觉得过意不去。他说:“胡先生此举,功德无量,有什么要求,不妨直说。我一定在皇上面前保奏。”胡雪岩大不以为然,他说:“我此举绝不是为了朝廷褒奖。我本是一生意人,只会做事,不会做官。”“只会做事,不会做官”这一句话可当真说到左宗棠的心坎上了。左宗棠出身世家,以战功谋略闻名,在与太平军的浴血奋战中,更是功绩彪炳,所以平素不喜与那些凭巧言簧舌、见风使舵之人为伍,对这些人向来鄙夷不屑。此时一句“只会做事,不会做官”当真是使左宗棠感觉遇到了知己,对胡雪岩顿时更觉亲近,赞赏之意,溢于言表。

粮食的问题得到解决,但军饷还没有着落。军饷像重担似地压在左宗棠的心上。由于连年战争,国库早已空虚。两次鸦片战争的巨额赔款犹如雪上加霜,使征战的清军军费自筹更为困难。左宗棠见胡雪岩如此机灵,于是请胡雪岩为他想法筹集军费。胡雪岩一听每月筹集20万两的军费,感到非常棘手,但他认为如果能够顺利筹集,左帅对自己会加倍信任。胡雪岩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便把自己的想法全盘告诉了左宗棠。

原来,太平天国起义10年来,不少太平军将士都积累了很多钱财,如今太平军败局已定,他们聚敛的钱财不能带走,应该想法收缴。但由于这些太平军不敢公开活动,唯恐遭到逮捕杀头,常常躲藏起来。胡雪岩认为左帅可以闽浙总督的身份张贴告示,令原太平军将士只要投诚,愿打愿罚各由其便,以后不予追究。

左宗棠心有灵犀一点通。这确实是个好办法,既收集钱财,又能笼络人心,一箭双雕。可如此做法还没有先例,如果处理不周,后果不堪设想。左宗棠将心中的顾虑和盘托出,胡雪岩忙出妙策。他的理由是:太平军失败后,很多人都要治罪。但人数太多株连过众,又会激起民愤,扰得社会又不安宁。这与战后休养生息的方针背道而驰。最好的处置就是网开一面,给予出路,实行罚款,略施薄刑。这些躲藏的太平军受罚后就能够光明正大地做人,当然愿罚,何乐不为。

左宗棠对胡雪岩的远见卓识钦佩不已,当即命胡雪岩着手办理。回去后,胡雪岩立即着手,张贴布告,道之以理,晓之以义。不多久,逃匿的太平军便纷纷归附,一时间四海闻动,朝廷惊喜。借助这一机会,阜康钱庄也得利不少,胡雪岩更是四品红顶高戴,成了真正的“红顶商人”。

通过这件事,左宗棠既了解了胡氏的为人,也了解到胡氏办事的手段,知道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倾心结纳,倚之为股肱,两人很快成为知己。

回头看胡雪岩结交左宗棠的过程,主要有三个因素。

第一,对左宗棠的充分了解。胡雪岩在决意攀附左宗棠这座大靠山之时,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对左氏有了透彻的了解。他知道左宗棠是“湖南骡子”脾气,倔强固执,难以接近。他也知道左氏因功勋卓著,颇为自得,甚喜听人褒扬之辞。他对左宗棠与曾国藩及其门生李鸿章之间的重重矛盾了解得很透彻。建立在这些了解之上,他才能打一场有准备之仗,使得言辞正中左氏的下怀。

第二,善急人之所急。光说不做是不行的,胡雪岩打动左宗棠还体现在他的行动上。他解了左氏的燃眉之急,为他做好了两件事:筹粮与筹饷。这两件事对左宗棠来说都是迫在眉睫的,现在胡雪岩主动地为他去掉了两块心头之病,当然也就换取了他的感谢和信任。

第三,最重要的还是胡雪岩本人的真才实学。胡氏结交官场自有一套或以财取人,或以色取人,或以情取人的手法,然而这些对左宗棠而言都是不起作用的。左宗棠贵为封疆大吏,区区小惠根本不放在眼中,若是胡雪岩只是一个有意拉拢的庸人,左氏早就三言两语把他打发掉了。而左宗棠之所以器重他并引为知己是因为胡雪岩有过人的才学,能助他一臂之力,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他才愿意在胡雪岩的生意中加以援手,因为他知道,两人是互惠互助的关系。

由于靠上了左宗棠这棵大树,胡雪岩衰败的生意很快有了生机,而且比以前发展更快。十数年间,运输、购置弹药,筹借洋款,拨饷运粮,无一不经其手,以这种大势,求十一之利,胡雪岩的事业如日中天,财富也从数十万银转而至数百万进而至数千万。

生活中有很多人不是不明白“背靠大树”的好处,却迂腐地自命清高,不肯求人相助,所以他们办起事来往往要比别人难上几倍甚至十几倍。试看那些成功人士,谁没有伯乐相助呢?

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如果没有几个能够帮衬自己的朋友,那么做起事来显然困难不小。所以说,你需要给自己找一棵或几颗大树来靠一靠。诚然,一个人的成功,与其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倘若能够得到伯乐从旁相助,你就会少走很多弯路。打个比方,大家都知道,金庸小说中的郭靖的资质简直不敢恭维,但是他得到了很多伯乐相助——师父北丐洪七公、岳父东邪黄药师,其他诸如老顽童、丘处机、江南七怪,等等,哪一个不在江湖上声名显赫?也正是得益于这些人的烘托、帮助,以及自己的不断努力,郭靖才得以威震江湖,成为一代大侠。

在现实中,我们步入社会、尤其是进入职场以后,文凭的效用将逐渐变得模糊。大家的起步点大致相同,能力又不相上下,除非你特别出众,否则很难处于领先的位置。因而,若想尽快拔得头筹,我们必须借助外界力量,为自己寻找一位“伯乐”,并紧紧追随在伯乐身后,这或许是你成功的最快路线。

在生活中,不断寻找将来能够帮助自己成功的人;对于什么样的人可以帮助我们,做到心知肚明;当这些人有需要时,适时地雪中送炭;如此,必能为自己聚集丰富且极为受用的人脉。当你做到了,你就能够成事。借他人之力为己用,乘风而起青云直上

站在高处向人挥手,手臂没有变长,别人却能在远处看到;顺风召唤,音量没有升高,可别人在远处也能听到;那些驾车之人,未必能跋山涉水,却依旧可以到达千里之外;那些行舟之人,未必精于水性,却能横渡长江——这就是借势的力量。胡雪岩几乎能够借用到他所需要的一切力量,所以他比别人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荀子在《劝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其意为:那些有才能的人,并非天生与普通人就有很大差别,只是更善于借助外物而已。其实,那些有大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往往凭借的并不是一己之力,而是借助多方面的力量,或是与他人合作完成的。今天则更是如此,生存的竞争愈发激烈,一个人若想有所建树,就必须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学会善假于物,才有可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自己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有个成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就是“四两拨千斤”,在武侠小说中它是太极拳的精髓所在,厉害非常,虽然自己不用使出多大的力气,却能靠借力打力给予对手沉重的一击。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借势”。“借势”是现代人不可不掌握的一门学问。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即便再怎么优秀,若想凭一己之力征服一切,显然是力不从心的。所以我们就要去“借”,“借智慧”“借资金”“借技术”“借人才”……借一切可为我所用之物。要知道,这个世界早已为你准备好一切所需资源,只要运用智慧把它们搜集并组合起来,想不成功都难。

胡雪岩在商业经营活动中,就十分注重借势经营,与时相逐。他的商业活动,十有八九是围绕取势用势而展开的,他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取势用势的机会,从而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地盘,张扬自己的势力。没有势,就没有利;没有利,就没有势。势,就是力量,就是走向。积蓄起来的力量为势,找到走向的道理也是势。正如古人所说:“理有所至,势所必然。”

对此,胡雪岩有自己的一套经商理念,即“势利,势利,利与势是分不开的,有势就有利。所以现在先不要求利,要取势”。可以看出,胡雪岩呈现出主动开放的性格,积极地去借势经营,把自己摆在主动者的位置上,所以有大的收获。

对于胡雪岩来说,积极寻求的“势”主要有四种,他说:“权场的势力,商场的势力,江湖的势力,我都要。这三势要到了,还不够,还有洋场的势力。”综合胡雪岩经商生涯来看,其突出特点就在他的“借势取势”理论。权场势力、商场势力、洋人势力和江湖势力他都要,他知道势和利是不分家的。有势就有利,因为势之所至,人们才马首是瞻,这就没有不获利的道理。另一方面,有势才有利,社会上各种资源散溢着,就像水白白流走一样,假若不予蓄积,没有成熟,就无法形成一种力量、一种走向。蓄势的过程,就是积聚力量,形成规模,安排秩序,形成走向的过程。积聚力量和安排调度,正是一个大商人积极主动性格的主要体现。

在胡雪岩看来,凡事总要超出别人一截,眼光总要比别人放得远,才能步步得势——权场的势、商场的势、江湖的势、洋场的势,进而因势取利,水到渠成。

胡雪岩善于借取商场势力。胡雪岩借商场势力的典型一例是他垄断上海滩的生丝生意,体现了胡雪岩在商业谋略上的与众不同。

第一批生丝运往上海时,适逢小刀会肇事。胡雪岩通过权场渠道了解到,两江督抚上书朝廷,因洋人帮助小刀会,建议对洋人实行贸易封锁,教训洋人。

只要官府出面封锁,上海的生丝就可能抢手,所以这时候只需按兵不动,待时机成熟再行脱手,自然可以卖上好价钱。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控制上海生丝生意的绝对多数。和庞二的联手促成了在生丝生意上获得优势。庞二是南浔丝行世家,控制着上海生丝生意的一半。胡雪岩派玩技甚精的药房合伙人之一刘不才专和庞二联络感情。起初,庞二有些犹豫。因为他觉得胡雪岩中途暴发,根底未必雄厚。随后,胡雪岩在几件事的处理上都显示出了能急朋友所急的义气,而且在利益问题上态度很坚决,显然不是为了几个小钱而奔波,在丝生意上联手,主要是为了团结自己人,一致对外。有生意大家做,有利益大家分,不能自己互相拆台,好处给了洋人。庞二也是很有担待的人,认准了你是朋友,就完全信任你,所以他委托胡雪岩全权处理他自己囤在上海的生丝。胡雪岩赢得了丝业里百分之七十强的生意,又得庞二的倾力相助,做成了商业上的绝对优势,加上官场消息灵通,第一场丝茧战胜了。接下来,胡雪岩手上掌握的资金已从几十万到了几百万,开始为左宗棠采办军粮、军火。

就这样,胡雪岩所希望的商场势力已经完全形成。这种局面的形成和他在权场的势力配合甚紧,因为加征蚕捐,禁止洋商自由采购等,都需要官面上配合。尤其是左宗棠升任两江总督,胡雪岩更觉如鱼得水。江湖势力方面,像郁四等人,本身的势力都集中在丝蚕生产区,银钱的调动,收购垄断的形成,诸事顺遂。因为他们不只行商,而且有庞大的帮会组织做后盾,虽无欺诈行为,但威慑力量隐然存在,不能不服。

在胡雪岩的其他生意方面,商势促成了经营这一点也很突出。比如钱庄,从杭州发展到宁波、上海、武汉、北京,在同治光绪年间已经位居江南诸钱业同行之首,与北方的山西帮票号遥相犄角,声名大振,信誉日上,又借官款为后盾,成为客户心中不倒的金字招牌。

典当行的发展更为迅速,全国已开设到二十家,和阜康的钱业、胡庆余堂的药业一样,都成为胡雪岩在商场立足发展的巨大支柱。

胡雪岩敢于借取江湖势力,这是他经营的第三种重要手段。

胡雪岩借取江湖势力自有章法。王有龄初到海运局,便遇到了漕粮北运的任务。粮运涉及地方官的声望,所以督抚黄宗汉催逼甚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