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就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3 00:15:36

点击下载

作者:李燕杰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是  ,就是

不是 ,就是试读:

人生九级浪

2011年底,我进入了八十二岁,而且是一个身患绝症的老人。

最近,不少媒体采访我,让我介绍人生感悟。起初我想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普通的教师,我没有什么值得介绍的。后来,经过朋友们的再三敦促,我才作了较为认真的回顾。

我出生于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中国历史上首届研究生,在清华大学师承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大师;母亲是北平女子文理学院的大学生,而且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

家父的影响:博学,要有博学之志。

家母的影响:博爱,要有博爱之心。

特别是我三四岁就在家中所开的家馆中听父亲讲课,主要给学生们讲授《易经》等国学经典。他所讲的阴阳之道,对我有着深深的影响,加之,易学大师尚节之先生、易艺大师李苦禅先生都是家父的诤友,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不仅懂得“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善于人交,久而敬之”。同时,我在幼年就懂得“变易,不易,简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进而懂得“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后来,又学了马克思主义,懂得了辩证法,为自己的生命与治学找到了指针。我从探求人类忧患与追求人类吉祥的过程中度过了近90年的人生历程,形成我一生中人生九级浪,所谓九九归一。

1.有艰而无苦

家父在日寇入侵之时,不给日本人干事。父亲失业,我们弟兄失学,全家老小挣扎在饥饿线上,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我六岁卖报纸,九岁当小工,十四岁到工厂当学徒工,十六七岁又到农村开荒,继而又到医院当练习生……这段经历几乎就如同高尔基在《童年》、《我的大学》中所展示的遭遇。

当时由于心态平和,所以受苦而不觉苦,形成我早年有艰而无苦的心态。

2.有战而无伤

解放前,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时而敌机轰炸,时而敌人袭击,在行军途中,也经常遇到一些灾祸。一些战友牺牲了,一些战友负伤了,我却是幸存者,可以说有战而无伤。

每当我想到那些牺牲的战友,就感到难过,同时,使我更加无怨无悔,无私无畏。

因为古书中谈道:上天佑正义;俗语云:天佑正义之战。“天佑也,道佑也,理佑也,人佑也”。

3.有灾而无难

在我七八十年的人生历程中,既遇到了水灾、旱灾,又曾赶上地震、SARS等。每当想到那些受难者,就促使我要进一步研究天人合一,天人合德,天人合美。“炎旱历三时,天运失其道,河中风尘起,野田无生草”。智者对灾害冷静对待,战而胜之,泰然处之,这些使我懂得了“远望方觉风浪小,凌空乃知海波平”。

4.有困而无惑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解放以后历次政治运动,特别是“文革”期间,一些人为了解脱自己,采用“舍车马,保将帅”的办法,给我编造谣言,使我进入“牛棚”受到非人待遇。然而我却处乱不惊,在“劳改”之中,利用夜间编了《毛主席诗词详注》、《鲁迅诗注》,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我也从中得到锻炼、学习与提高。进而,由于我能全面分析形势,既不随波逐流,又不莽撞行事,审时度势,持盈保泰,顺天应人,化险为夷,所以能做到有困而无惑。我懂得了:

涉江湖者,知波涛之汹涌。

登山岳者,知蹊跷之崎岖。

5.有惊而无险

我这些年到过海内外680个城市,讲学期间,在卡拉奇遇到了飞机失事,在伦敦遇到车祸,我却能走出险境,继续在海外上百个城市演讲,在各种波折中我的主要体会是:身要严正,意要闲定。在我心中,气要和平,量要阔大,志要坚实。所以才能有惊无险。

6.有风而无波

我这些年在演讲中批判一些丑恶现象,也引起一些不快,某些人一再掀起各种风波,给我编造许多莫须有的罪名,我都能泰然处之,行若无事,甚至公开宣布,原谅所有对不起我的人。因为我懂得即使受到伤害,也绝不忘记“仁爱”二字,特别不要忘记宽大为怀。所以在我心中有风而无波。

7.有病而无痛

最近几年,我从一个健康老人变成绝症患者,病中我一直保持平和心态,所谓“既来之,则安之”,让正气压倒邪气,用正风压倒邪风,永远保持乐观态度,向抗癌明星孟二冬学习,而且要超过人,战胜疾病,战胜生命,挑战极限,做一个抗癌英雄。即可有病而无痛。

8.有疲而无倦

我虽已到了晚年,又在病中,但能保持一种和平宁静心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仍保持积极向上心态,并能不断学习,积极工作,“博学而无穷,笃行而不倦”。每天能带病工作十几小时而不知疲倦。最近,编了四本个人著作精选集。当看到每天的成果时,不仅有一种晚年成就感,而且乐亦在其中,形成一种独特的晚年人生的享受。

近三十年,我收到十五万封信,回信无数。一封信,一颗心,我将永远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值得庆幸的是,我已在海内外演讲四千余场,在校内外教过大学生四十几个班,编书四十余种,死而无憾。

9.有老而无朽

坐集千古睿智,张扬人间正道。经常想,“穷经安有息肩日,学道方为绝顶人”。

近年,我将研易、明医、修道相结合,顺天应人,性命双修,天人合一,心物兼赅。

古人讲人生三不朽,要立德、立言、立功,但我作为参加革命近六十年的人,既是老军人、老干部,又是老教授、老专家,还是老劳模,我必须保持光荣,发扬光荣,争取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到三不朽。

我在晚年患病期间,得到许多领导与同志的支持帮助,在短短两年中,又荣获六种奖:教育培训界终身荣誉奖演讲界终身成就奖2006年国学导师十大金牌导师奖世界华人爱心大使奖爱国勋章“和谐杯”书法一等奖北京市“学习之星”

我想向那些支持我的人说:我永远感恩!对那些曾经伤害过我的人说:我宽容你们,谅解你们,更要感谢你们,因为你们使我的生命在波澜起伏中增加了光彩。

先把话说好

李白曾讲“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人们在这样的伟大时空中,总希望找一块永恒的岩石,变短暂为不朽。人生是一个大舞台,可以演出威武雄壮的生命喜剧,也能演出倦怠忧伤的生命悲剧。

好口才都是天生的?

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德]布莱希特

曾记,一次,我到清华大学为研究生演讲,那是我第九次进清华演讲,我告诉同学:今天,不是我有什么卖什么,是同学想吃什么,我做什么。同学提了两个问题。

学生:李老师请您讲讲泰坦尼克号。

老师:你看过《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吗?

学生:看过。

老师:花多少钱?

学生:80元人民币。

老师:怎么样?

学生:真棒!

老师:好在哪里?

学生:谈恋爱。

老师:与莎士比亚剧本相比,哪个好些?

学生:不是一个等量级。

老师:好,不愧是清华研究生的回答。

老师:今天,和大家讲泰坦尼克号。第一不讲学问和理论,第二不讲艺术与电影,第三更不讲恋爱,我要讲讲思维与观念。

老师:请问泰坦尼克号是哪国的?

学生:美国的。

老师:岂有此理,泰坦尼克号本来是英国的,为什么说是美国的?泰坦尼克号沉在大西洋底下80年,一旦发现该怎么办?

不同类型的人,总会有不同类型的看法。

一次,中国人、法国人、俄罗斯人、美国人在一起研究酒文化。有的歌颂威士忌,有的歌颂白兰地,有的歌颂伏特加,中国人歌颂茅台,最后剩下美国人,美国只有200多年历史,他没那么深的酒文化,但美国人很聪明,他把各种酒一兑,说这是美国式的鸡尾酒。

老师:我在世界走了许多国家,有的国家图腾是狗,有的是狼,有的是虎、豹,英美喜欢鹰。只有中国在五六千年前创造了一个图腾就是龙。

龙,是鹿角、马脸、牛眼、虾须、鱼鳞、蛇身、虎腿、鹰爪,这就是中国创造的龙。

老师:不要小看美国人,美国人发现泰坦尼克号后。

第一,他不像卖破烂的,要捡点儿破烂,发个小洋财。

第二,他不像考古学教授,想带两个研究生,找点考古文物资料,写两本书,让自己学生将来也当个考古学教授。

第三,他更不像哪个女青年,想要那块宝石,戴在胸前,潇洒一回。

美国人既不要破烂,又不要文物资料,也瞧不起那块宝石,而是开了一个小会,决定要拍一部电影。

大投入,大产出,大举措,大轰动,大收益,投入2.5亿美元,已赚回16.5亿美元。

老师:今天我们通过泰坦尼克号,可以体会到——

这个艺术,是具有非生产生产特点的艺术。

这个艺术,是具有非经济经济价值的艺术。

这个艺术,也是具有非商品商品功能的艺术。

老师:最近在波罗的海又发现沉在海底的一艘大船,如果同学们发现了该怎么办?

学生:我们也写个《泰坦尼克号》。

老师:第一个写《泰坦尼克号》的是天才。

第二个写《泰坦尼克号》的是庸才。

第三个写《泰坦尼克号》的是蠢材。

如果中国的大学生、研究生都变成蠢材,中国还有什么希望?

这是我演讲生涯中一次极为有趣的实例,后被众演讲界晚辈数次援引。现回想来,应该是感慨万千的。

我,本来是一个很不善言谈的人。从小生长在文学之家,爱读书,爱写诗,不爱说话。遇到陌生人,十分腼腆。记得18岁进入大学学习时,在小组会上都不敢发言。后来,由于工作需要,开始在人群前讲话,但也很紧张。在大学学习期间,我当上了学生会主席,第一次发表就职演说前,一直紧张了好几天,真希望上台演讲时停电,摸着黑去演讲,这样可以避免同学们看到我的窘态。但讲到一半,我突然发现自己讲得还不错,很有条理,很受欢迎。自此才了解我多少还有一点潜在的演讲才能。后来,经过多年锻炼才在演讲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人说,李燕杰是天生的演讲家,一下子就轰动了全国。我说,第一,我不是天生的演讲家;第二,不是一下子轰动全国。我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学会了演讲,并且在实践中坚持学习,不断改进;是由于时代的需要,才在社会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有些人自以为不善于演讲,请不要灰心,只要勤学苦练,就可以讲好!我就是一个从不会讲到会讲的例证。

我也在“文革”期间被关进劳改队时,就曾想到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一个国家,经济濒临崩溃,是危险的;一个国家,道德沦丧,更加危险。我在1977年1月25日走上社会大讲台,当时我是这样想的,虽然我只是一名教师,但位卑未敢忘忧国,要以天下为己任,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也要提高人的文化科学素质。所以,我一方面倡导办北京自修大学,一方面为广大青年演讲。从那时起,一发不可收,这些年在海内外共走了808个城市,演讲100多个题目,6000余场,直接听众至少400万人次。听了演讲后专程来访者逾万人,来信15万余封……我的演讲集销售量超过1200万册。我为此感到自豪,感到骄傲,因为我在祖国十分困难的时候,为青年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即进行铸魂育德的演讲。我也从中得到了锻炼。

一个著名的演讲家,对他来说,说话是一种事业,而不单纯是一种职业。他们有的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演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演讲家,需要一点天赋,如一个哑巴是绝不可能成为演讲家的。但一般人的才能智慧相差不多,只要肯于练习,肯于吃苦,谁都有可能成为演说家。

说话,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说话,也是一种事业。

说话之所以成为学问,是因为中外古今有不少关于演讲的专门著作、专门研究学者,还有专门学科。

说话之所以成为艺术,是因为好的演讲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演讲要取得成功,和其他艺术一样,需要按照艺术规律进行创作,“美是艺术的生命”。

说话之所以又是事业,是因为在人类历史上,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里,总要有一些人借助演讲组织活动,向大众宣传,使之成为推动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山阻石拦大江毕竟东流去,雪辱霜欺梅花依旧向阳开!总之,说话是借助口头表达形式,面对群众进行讲述的一种活动;是演说家宣传某些真理,宣扬某种主张,也是为了推动事业发展。在人类社会中,那些著名的大演说家,都被誉为人类铸魂之师。美好的言语能起到净化灵魂的作用,起到启迪心智的作用,是一种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

盘庚说话比你动听?

情况时刻在变化,原则永远不变。——[法]巴尔扎克

有人说,盘庚是第一个演说家。

你,同意吗?

不大同意。

所谓第一个,必须有一个时间、空间范围的界定。在某一阶段或某一地域,谁属第一,要看具体情况。如果说中华民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的,盘庚属第一,似乎还可成立。因为在《尚书》中有关于盘庚演讲及演讲内容的记载。他曾用演讲动员群众迁移住地。《尚书》中有关三次动员迁徙的讲话,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演讲词。但我们还应指出,在盘庚时代,或说在书经中,还有其他一些演讲者及他们的演讲词的记载,这些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认为,盘庚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文化史中最早的演说家之一。

盘庚演说,有演讲人,有听众,又有演讲内容,有演讲目的,又有演讲结果。按照演讲诸要素衡量,我认为,他的演讲符合说话的标准。所以,我说盘庚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伟大的演讲家,甚至还可以称为演讲教育艺术家。

记得我幼年读冰心的《寄小读者》中有这样几句话,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她(母亲)的爱,使我由生中求死——要担负别人的痛苦;使我由死中求生——要忘记自己的痛苦。生命中的经验,渐渐加增,我也渐渐地撷到了生命花丛中的尖刺。在一切躯壳和灵魂的美丽芬芳的诱惑之中,我受尽了情感的颠簸;而“到底为谁活着”的观念,也日益明了……

我从这些真情话语中,悟出一个道理:人生在世,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置之度外,人就变得较为超脱,心境也就变得较为安详,这就可以保持自己的赤子之心、纯真之情。

说话,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活动。一个人要想让别人心胸开阔,首先自己要心胸开阔,我在说话过程中,主要是宣传自己的主张,即真、善、美。而自己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自己的学识也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在说话时,说是给人以启示和鼓舞,倒不如说是在言语中接受听众的启示和鼓舞。在我每次演讲完毕时,都可以从听众的掌声、情绪中受到激励。

一个演说者站在讲台上演讲,似乎也是一次气功和锻炼的过程。在台上集中精力演讲,伴之以和谐呼吸及适度的动作,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而且节奏快慢分明,次序均匀井然。在讲与演中,呼吸绵绵,气沉丹田,精气内守,循环往复以致无穷,在这样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中,受益良多。所以我断言,适度演讲利于身心健康。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女性的言辞优势。因为女性两个半脑间的神经末梢厚,使得两个半脑间的交流也频繁(右半脑负责感性,左半脑负责理性)。另外,女性学语言比男性更快些,这是公认的。其原因是女性很早就会使用两个半脑,所以西方人士说:“女孩子比男孩子早进入语言世界。”还有,在进行听力测验时,专家们发现,大多数男子只用右耳听,而女子用两个耳朵听。其原因是因为女子更积极地使用两个半脑。女子善于想,善于讲,又善于听。这些都优于男性,这些又全是演讲的先决条件。所以女性进行练习,肯定能成为演说家,而且有可能成为大演说家。

我经常在想,人处大千世界,总应当有点理想,或说应该有一个世界观,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宇宙和人生,克服无所适从的彷徨情绪。为了获得更多价值,在宇宙时空中多做一些大事、好事,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有一分热发千百分光。为此,我选择了演讲这个事业,或说演讲事业选择了我。当我明白了演讲事业在于弘扬真善美以后,就进一步确定了:这些就是我的光、我的热、我的卡路里,我要让它释放更大的能量。

记得李白曾讲:“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人们在这样的伟大时空中,总希望找一块永恒的岩石,变短暂为不朽。我选择了演讲,就可以把自己的所知、所感、所爱传导给别人,使自己所感受的真善美变为听众的所感,并在听众中变为不朽、变为永恒。这一理想使我乐观、幸福,并有青春常驻的渴望。

人们在说话的过程中应该经常是力图用自己的语言、情感再现听众已有的思想、观点、感情和愿望,使听众的思想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从而受到鼓舞和激励。此时说话者就成了听众的代言人。

有人说:“您的演说道出了听众的心里话,喊出了听众心中的声音,使听众欲行、欲动,彼此产生强烈共鸣、共振,使听众坐不住,立即行动,与话语者挽臂同行,为真善美而战。”我只想说,我们这些人,既然已经献身于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就决不后悔。我曾开玩笑说,让别人走阳关道,我就要走独木桥。为什么?因为这是一桩关系到祖国命运、人类前途的大事。在前进路上,虽然会遇到各种困难,但这算什么呢?如有力量,战胜它就是了;如没力量,被打败了,自认倒霉。但我坚信正义的事业所向无敌。李燕杰少年时的书法作品

就要做个『人来疯』?

学者喜爱探究自然,平庸人才浅尝辄止。——[英]波普

如何学会说话?

我的回答是:经常讲。

如何成为口才达人?

我的回答还是:经常讲。

一个人永远不讲话,无论如何也成不了口才达人。要想讲话,就得有素材,有理论,就得排列组合。总之,要多读、多看、多干、多动脑筋,反正不能盼望天上掉馅饼。

记得一位老学究讲过:要想干好一件事,就得有五个“千”字: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家万户、千言万语。我认为这个概括不错,一个人如果没有这“五千”精神,任何事也干不成。

一个“久经沙场”的演说家,一定是充满信心走上讲台的。初学者上台前,应另有所思,主要是揣摩听众的心态,思考讲什么、怎么讲,并确立如何信心百倍地开始自己的演讲。怕上台的人,或许是多数。开始,谁都难免有点紧张,我主张要勇敢突破。有一位女大学生,由于大家的怂恿上了台,结果在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她的体会是:“在我没有上台之前,自认为不是一个演讲的料。有时,同学们让我当众讲话,我就紧张得要命,脸也涨得通红,百般推托。久而久之,同学们都认为我孤僻,见不得大世面。结果,搞集体活动时,大家也不要我参加,我似乎被大家遗忘了。后来校内组织演讲比赛,我硬着头皮试试看。我准备好了讲稿,抑制住心脏的狂跳,走上讲台,浑身都出了汗。当我讲完时,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这是我的一次突破、一次飞跃。我体会到,什么事也怕不得,越怕越躲,越躲越怕,到头来什么事也干不成。这次突破使我信心大增,以后连续上台,慢慢也就不紧张了,后来还在演讲比赛中连连获奖。”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勇气,实践出才华,实践出智慧。只要勇于实践,你也会发现一个崭新的自我。

记得古人在讲学书法时,曾讲过这样几句话,如果拿它来比喻学习说话也是可以的。

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而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又如庄子《山木篇》曰:“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善夫!”

我很赞成这一段话,由不工到工,由工到朴,是一个艰苦磨练与逐步提高的过程,达到炉火纯青时,也就达到了返璞归真。

口才和别的技艺一样,都要从小学起,从基础做起。记得康德说:“要想成就大事业,要在青春的时候着手。”一个年轻人讲:“初涉人世闯天下的青年男女,在实现人生价值时,必须从年轻开始,跨越若干障碍,才能逐步实现人生价值。”想当一名真正的口才达人是不容易的,但只要从小努力,经受一番磨练,总会取得一些成绩。在前进路上既有顺境,也有逆境,既有苦,也有乐。经过一番艰苦磨练与经验,终将有所成就。我选择演讲,演讲也选择了我。你是否从现在就选择好口才?你如果下决心选择了好口才,好口才或许也将选择你。这是双项选择吧?!

通常,优秀的演讲既要有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又要有形象思维。三者结合才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再加上灵感思维,效果则更好些。其实,善于演讲的首长们也是三者结合的。领导同志作报告,一般多些抽象思维,即逻辑思维。

我曾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如鸟之双翼,有了双翼,再有灵感思维,这只鸟儿就可以高飞。”

这种看法,至今不过时。

初学演讲的人,应当三者兼而学之。既要从哲学、政治上认真学习,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又要从文学、艺术方面去体察,增强自身审美水平与情趣;同时,还可以多读些诗,体察诗人灵感的由来。

此外,在上台前,一定要了解听众是哪些人?他们的心态如何?不仅要了解大环境,还要了解小环境:近来这些听众有哪些活动,有哪些想法,听过谁的演讲,有什么反应等。总之,如同打仗,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们首先要找到人生的支柱,要懂得为什么活着,怎样做人,然后在说话过程中才有立场、观点、方法,才会以不变应万变,才不会人云亦云。

在准备过程中,可以写成文字稿,也可以不写,有时只写一简要提纲。我的习惯是,先打一腹稿,形成一个纲目,同时,再选择一些例子为佐证,目的在于有论点、有论据、有血有肉。

比如,我从国外回来以后,中央领导让我在中南海演讲,我就曾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提纲:

我们心目中的留学生;

留学生心目中的西方社会;

西方人士心目中的中国。

这个提纲,就是考虑了听众心态与环境后形成的。形成三角论法,以此为纲,把我一路所见所闻所感全部概括进来,很符合当时听众的口味,效果不错。

在万事皆备之时,一个初学者一定要学会克服自卑情绪。一个自卑的人,一定是缺乏自信力的,没有自信力的人,干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成功。同样,没有自信心的人,演讲也不可能成功。那么,怎样克服自卑情绪呢?

第一,要不断地为自己“打气”,鼓励自己,经常提醒自己要强化自信力。说我行我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自卑不行。

第二,研究自己有哪些强项,比如语言流畅、口齿清晰、知识面宽,身材高大……多看看自己的优点,容易增强自信力。

第三,不要怕失败,有了可能失败的精神准备和努力战胜失败的决心,就有可能成功。这也是战胜自卑的好办法。

第四,勤学苦练,笨鸟先飞。

第五,不怕批评,不讲泄气的话,气可鼓不可泄。

总之,只要努力,自卑心理是可以克服的。

失败是成功之母。每次失败都是通往成功的阶梯。“好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令人惊叹”,“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厄运的征服中实现”。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韧,后者比前者更宝贵。如果说每次都有些长进,这就是成绩。俗谚:“入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我在演讲之初,也曾缺乏自信力,但经过多次试讲,经过多人提意见,终于取得了成功。

拿破仑曾讲:“可敬与可笑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再努一把力,窍门就在你面前,马上取得好成绩。再送两句古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说话的氛围很重要?

没有经过理解的学问等于灵魂里的废物。——[法]拉拍雷

有一次,我在清华大学演讲,一上台听众就要求我讲恋爱。

说实话,恋爱不好讲。

我们说一夫一妻制,人家说可以包二奶。现在都糊涂了。

我在清华大学曾经讲过9个半小时的红楼美学。我也在北京大学讲过7分钟的红楼梦。《红楼梦》这120回要体现,主要人物要体现,爱情哲理要体现。宝哥哥和林妹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随着年龄的增长彼此产生了爱情的萌动。但是在宝哥哥面前不仅有叫林黛玉的,还有一个叫薛宝钗。有一天贾宝玉在梦游太虚幻境的时候和理想当中最美好的仙子,他想象的,其鲜艳妩媚则如宝钗,风流袅娜则似黛玉。林妹妹可以说绝顶聪明。有一天宝玉来跟她起誓。刚发了誓以后,林妹妹就说,宝玉啊宝玉,你也不要在我面前起誓了。你爱我,你心中有我,我早就知道的。可是发现你一旦见了姐姐就把妹妹我忘记了。这话讲得多酸?像吃了醋溜白菜的味道。林妹妹在宝哥哥面前犹如一盏灯。我们姑且把她称为美人灯。如果我们从偏狭的意义上理解“美人”二字的话,是一盏美人灯。这灯燃起来以后就照亮了宝玉的爱情道路,什么感受?玫瑰色的,霓虹一般的爱情和处境。但是哪里想到灯光越亮,后面的阴影就越加分明。为什么?因为在漫长的如漆般的封建社会当中,结婚乃是政治性行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并不是男女双方的爱情而是家世,实际上正是一种交易。今天可以把全部的爱交给自己所爱的对象,你可不见得能把最完美的婚姻留给自己。中国如此,西方也如此,洋人不是也有悲剧吗?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悲剧,席勒笔下的《阴谋与爱情》,路易斯比勒南演的不也是悲剧?

有人总是埋怨薛宝钗,你不来多好?你一来让我们的林妹妹演了悲剧。不对。林妹妹在潇湘馆当中经常想的是精神生活越高尚,现实生活就越不幸。精神生活越丰富,现实生活准是越痛苦。我每次讲的时候发现台下的大龄女研究生都眼泪汪汪。我说同学,我说的不是今天,我说的是封建黑夜。你越这么讲,她哭得越厉害。因为她懂得在我们的社会当中一些阴暗角落仍然有悲剧。悲剧是什么?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给灭顶。什么是喜剧?喜剧是把人生最没有价值的撕破给你。中国如此,西方不也如此吗?

林妹妹在潇湘馆当中病情日益加重了,上气接不上下气的时候,贾宝玉被薛宝钗骗着结婚了。当结婚的乐曲传到潇湘馆,当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林黛玉听到了结婚乐曲的时候,突然间睁开了眼睛,似乎也是最后一次睁开眼睛。林妹妹最后一次说,宝玉啊宝玉,宝玉,你好啊。话也说完了,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瑶。只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林妹妹过世了,接下来对续写的高鹗是考验,对宝玉是考验,对在座的没有结婚的小年轻也是一种考验。如果你是贾宝玉,林妹妹死了怎么办?一个小伙子站起来说:“我们这帮男生现在学的都比较讲究实惠。反正林黛玉已经死了,能找到薛宝钗也算凑合了。”贾宝玉没有四大皆空,也没有六根清净,他若痴若狂,没有出路,只能遁入空门。当别的和尚在泥菩萨面前敲起燃香的时候,宝玉却在黛玉灵前呈上了一颗破碎了的心。但是这颗心却是永远永远不可污损的一颗心了。他的心昭示给我们的是封建主义比冷冰的寺院生活更可怕,比冷冰的寺院生活更难耐,而且更加丧失了人性。

由上例可见,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说话过程中,发言人、说话内容、听众,在这三者之间,如何做到“三适应”并不容易。

发言人与听众,听众与听众,各自生活在各自的时间、空间里,每个人的经历与知识乃至素质都各不相同,在不同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发言人则如导演、作者、演员,如何把三者距离拉近,这就要有一个黏合力,要用内容、形式、语言,用各种艺术手段进行调节,不仅要缩短发言人与听众的距离,而且要拉近听众与听众的距离,使他们能产生共鸣与共振。

我的经验是在说话内容上下工夫,在传达与接收之间寻求一些更广阔的天地。发言人讲的内容和听众理解的内容之间,必然有差异,差异之中必有空间,在其间增强寓意,同时还要引导听众在其间进行思考。把空间留给听众,让听众自己进行再创造。

使听众在理解上不断地联想与延伸,这也许可称之为“演讲接受美学”!

在宇宙之间,要了解人,研究人,必须把人置于万物万事之中。所谓“天地人”,各种人对此有各种解释。

西方学者研究上帝、自然、人权,这是讲“天、地、人”。

中国古代研究天道、地道、人道,这也是“天、地、人”。

总之,认识和分析人的特殊性,是研究人学的理论基础。宇宙中各种事物的比较,共同的地方均为客观存在的物质,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以不同的运动形式运动着,运动是它们共同具有的根本属性。人与它们的不同点是:人有生命。人是有生命的、有理想的、有感情的、有创造力的一个复合体。

为此,我们在研究天地人时,是以人为中心,研究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实质是研究人在天地间的客观规律性。

一个口才达人在天地之间有了深刻的认识,必然形成宏观思考,对研究人大有好处。面对广大人群说话,事前一定要研究人。马克思讲:“自然科学今后将包括人的科学,正像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

遗憾的是,人对自身并没有深入了解,自己并不真正了解自己。我为了演讲,经常要研究人,研究人类社会,研究人的历史,研究人的本身,但这仅仅是刚刚起步。

人乃万物之灵。对人不了解,想充分发挥人的力量是行不通的。因此,我在演讲时十分注重开掘人的潜在因素,因为人的潜在因素不能充分发挥,人类就不可能有一个幸福、光明、美好的未来。所以我主张演说家要努力研究人。

而今,我每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度,都要在启程之前读几本相关的书。如历史资料、地理资料以及相关的文艺作品。有时,还要读读当地的旅游指南。所以一上台,就能用诗的语言概括对此地人、事、景的理解。如到山东济南,一上台,我就背了《老残游记》中描写济南的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样开始,既有诗趣,又容易引起当地听众的共鸣。要做得好,就要随时注意调查了解。厚积而薄发,发则中的。

前人之鉴,可为我用?

在真理与寻求真理之间,我选择后者。——[美]贝伦森·伯纳得

一个初学口才艺术的人,崇拜、模仿著名的演说家,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一味模仿是不会有好成绩的,因为说话是一种艺术,艺术是一种创造。罗丹说:“生在你们以前的大师,你们要虔诚地爱他们。在菲狄亚斯和米开朗琪罗的面前,你们要躬身致敬。崇仰前者神明的静穆和后者狂放的忧思吧!对于高贵的人,崇仰是一种醇酒,可是要小心,不要模仿你们的前辈。尊重传统,把传统所包含的永远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区别出来——对自然的爱好和真挚,这是天才作家的两种强烈的渴望,他们都崇尚自然,从没有说过谎。所以传统把钥匙交给他们,而靠了这把钥匙你们会躲开陈旧的因袭,也就是传统本身,告诫你们要不断地探求真实,和阻止你们盲从任何一位大师。”

曾记,在王府饭店,四个英国教授请我吃饭。一位教授问我:“最近北美华人的报纸又有人说李燕杰左,有人说李燕杰右。李教授,您怎么看?”

我如果没有一点《易经》辩证的基础,当下就傻眼了。“您怎么看”,如果我傻呆呆地说我不左,不右,傻不傻?

我当即从饭桌上拿起了两个高脚杯。我说,本人在这里,阁下在这里,我说以左为正,就是以正为右。这么多年来,我没挪地方,你又跑这个地方来。以右为正,当然是以正为左,如此而已。宴会结束,这位女教授对我说:“李先生,您今天给我上了一堂政治课,以左为正就是以正为右,以右为正就是以正为左。”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对哪本书也不要迷信。为了说好话,使自己的口才能适应各种类型人物的需要,所以我每天都在买书、看书。毛泽东、鲁迅的书,我认真读;胡适之、林语堂的书,我也认真读。比如说胡适之先生的一生,是有褒有贬的一生,我自幼在家父书架上曾找到《胡适文存》,曾粗粗地翻阅过。后来,我买到了《胡适文集》,我又认真地翻阅,他的确是一个著作等身的大学问家,有人讲他照远不照近,我倒认为他虽然有不足之处(请问谁又无不足、无缺点、无错误呢),但他确是一位大学问家,他既照远又照近,是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一代文宗,他的《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国哲学史大纲》、《红楼梦考证》、《白话文学史》、《尝试集》等包容着文学、史学、哲学乃至政治、文化、教育、宗教等各方面的学问。特别是他在文中渗透的哲理,更能给人以启迪,为此,我在阅读时,经常抄下他的警句,如“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总之,作为演讲家,必须要博览群书,而且要善于兼容并包,但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认为,一些口才学著作可读,可不读。所谓可读,是说要选择那些真正有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理论高度的口才学著作。这种书应有三个特点:一、科学性;二、艺术性;三、实用性。如果有科学性、艺术性,没有实用性,大概也没人爱读,因为读口才学的目的在于学习演讲。我个人非常重视哲理,但要说运用自如,却不敢当,因为要在演讲中形成某些哲理,确实不大容易。哲理,是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力,也是对事物内涵的概括力,同时,也是对事物表达的审美力。在说话过程中,为强化自己的观点,应尽可能用带有感情的语言及富于思辨的理念给人以启迪。只有形成哲理情趣,才能产生较好的实效。哲理,载体是多种形式的,如哲理诗、哲理散文、哲理杂文等。我们可借助各种载体或称媒介,对人生、对自然加以概括,引人思考,发人深思。我在演讲中一直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与运用,在平时生活中也经常探索。总之,要在生活中感受,在思考中升华,在演讲中体现。

另外,所谓可读不可读,换言之说话是一种实践经验的产物,第一个演说家绝对没有读过口才书。一个说话者,要想提高自己的水平,关键在于练。连阔如先生曾言道:“懂得多大的人情,说多大的书。”这话讲得甚好,说书如此,说话不也如此么。

敢不敢讲真话?

我直言不讳的演讲使他们憎恨,他们的憎恨除了证明我讲的是真理,还能说明什么呢?——[古希腊]苏格拉底

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口才达人,就一定要说真话,不要讲假话,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一个人在公众场合上讲一次假话,就会失信于听众。今后,即使讲真话,人家也不信了。

赢得听众的信任,关键就在于一个“诚”字。因为你一个人在台上讲,一千人在台下听,也就是有两千只眼睛在看,两千只耳朵在听,你想说假话,想骗人,是不行的。一个演说家,首先要讲真话,讲实话,不能讲一句假话。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记得我在美国遇到过一个大老板,他的房间里有一张中国的书法条幅,写着两个小篆,即“诚信”。

英国公关协会要求:传播信息应当真实、准确。

美国公关协会要求:应以高品位与真实无误为尺度。

尼日利亚公关协会要求:促进公众信息的沟通,并保证传播的真实可靠。

演讲家、公关人员工作目的在于说服群众,赢得群众。因此,必须真诚、真实,不得说假话,更不得哗众取宠去骗人。

凡讲假话的人,必然是伪劣的人;伪劣的人,不可与其谋事。

至于在生活中是否讲过假话,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记得英国人文主义者阿谢姆说:“在适当地方,说适当的谎话,比伤害人的真话要好得多。”比如一个人得了肺癌,你作为医生,是马上告诉他,造成精神上的紧张,加速死亡好呢,还是说谎话帮他治疗,增强他的自信心,争取治愈好呢?当然应该采取第二种方法。我在说话时,为了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总是尽力发现听众中的优点、优势,不要只看缺点与劣势。当我发现好的,值得赞扬的,不妨给予一些赞扬,当然,这种赞美绝不是虚伪的恭维与讨好,也不是阿谀奉承,而是对别人人格和人生价值的客观肯定和赞扬。其目的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听众,使他们肯定自己,增强自信。有人说:“一句好话,就可以温暖一个冬天。”

伊索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伊索的主人告诉他明天要宴请几位哲学家,请准备好菜肴。第二天客人来,席上摆的全是舌头,可称为“全舌宴”。主人问:“这是什么意思?”伊索回答说:“舌头是引领各种学问的关键,对这些哲学家来说,舌头不是最好了吗?!”

接着主人又吩咐,明天再办一桌菜肴,要最坏的。第二天,伊索端上来的菜依然是舌头。主人问:“这又是为什么?”伊索说:“人世间的许多坏话不也是口中说出来的吗?”

由此可见,舌头既可以发挥好的作用,又能产生坏的作用。一个好的演说家,要发挥舌头好的作用,不要让舌头起坏作用。

这好的作用里头就包括赞美,但赞美的语言要中肯、适度,恰如其分,千万不要讲过头。有人说:说话有分寸比能说会道更好。我在赞扬别人时,不仅注意到他本人的承受力,同时,还要考虑到他的对立面的可接受性,如果使二者统一,即可起到好作用。最近有人批评社会上出现的一种现象时说:“文化是市场,写作是生产。一些文人为讨好与迎合社会上的低级趣味,正在进行‘机械复制’,文化人沦为商品或生产商品的机器。为生存而丧失心灵,为现实而丧失思想,每天生产着没有灵魂的东西……”

记得有人讲,舞台上妙语连珠的小丑和生活舞台上的哲人,常是孪生兄弟。

雅与俗,没有什么严格界限,能达到雅俗共赏,无疑是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我愿追求这个高水平,也希望学演讲的人都有这样的共识。

但我必须指出,通俗绝不等于庸俗。在文化发达的领域里,一些人常讲一些粗话、脏话,引人发笑,这不是幽默,这是低级趣味。

人类由动物——类人猿进化而来,那么人与动物主要区别在哪里?从身体器官来说,人和动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动物。人虽有手,但灵巧度不如猴子;人有腿能跑,但速度不如鸵鸟;人上树登高、游泳都比不上有些动物。为什么人可以被称为“万物之灵”呢?因为人有了这样一个大脑,人就成了世界的主宰。人要想进行表达,就必须有一个健康的脑袋。嘴巴之所以被视为“智慧之窗”,是因为嘴巴要受大脑的制约,为此,演讲的好坏,最根本的是要看大脑是否健全、健康。我们不可设想一个脑子很笨的人,可以成为演讲家。因此,我再三强调一个好的演讲家,必须有个健全而智慧的大脑。

有了智慧的基底,在演讲中,还要有一定的征服力。要说服、征服群众。

第一,要有人格力量,首先自己做人要正,言行如一。

第二,要有情感上的力量,要真挚,要实在,感情充沛。

第三,要有逻辑的力量,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不能语无伦次。

第四,例证要动人。

第五,语言要坚定、鲜明,生动有力,掷地有声。

人格要高尚,感情要充沛,逻辑要严谨,例证要动人,语言要生动。

从演讲本人到演讲稿,从讲的内容到讲的形式,从感性到理性,都应当有相应的力度,才有可能形成演讲的征服力。

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绝无二回。我们首先要找到人生的支柱,要懂得为什么活着,怎样做人,然后在说话时才有立场、观点、方法,才会以不变应万变,才不会人云亦云。

所以,对于说话者而言,要有这样的自我要求,有状态,有神韵,有意境。

要有演讲家庄重而又谦逊的状态。

要有艺术家美妙而又质朴的神韵。

要有诗人深邃而又引人入胜的意境。

进而,要形成个人风格、独特的魅力,包括自己的语言、声调、手势、情态,都要认真思考。

要真!使真走近听众!

要善!使善走进听众!

要美!使美贴近听众!

使这三者互动、互补,形成一种说话的美学、铸魂的艺术。而不是高高在上,不是哗众取宠,不是华而不实,要实而美,美而真,真而善,要出神入化,要不同凡响!

说话也有命门?

一个美好的纪念碑永远是他自己的肖像。——[德]歌德

真正的口才达人,必须在说话过程中体现前瞻性、先导性和开慧性。

如果做不到这几点,只能说是一个器械式的说话者,或称说话机器。

我们绝不能培训一批只会说话的机器人。必须如同诸葛亮,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在观察着,学习着,绝不能有一丝懈怠。既要耳聪目明,又要善于思考,同时又能善于表达。这就需要在学识上有深度、广度、厚度,而且能随时学习,不断补充自己的营养。多读书,多实践,多思考,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千锤百炼后,成为智者、知者!才能逐步进入口才艺术家的行列。

有人说,听李燕杰的演讲,一是美的享受,二是赢得智慧。“善助人者固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不谋全局者难谋一隅,不谋万世者难谋一时。”“势由数而动,谋因势而变。”

同时,还应有些震撼力,这叫:“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另外我还想强调从艺术形式上引人入胜。“曲是曲也,曲近人情,越曲越折;戏岂戏乎,戏推物理,越戏越真。”“文中有戏,戏中有文,识文者看文,不识文者看戏;音里藏调,调里藏音,懂调者听调,不懂调者听音。”

演讲是艺术,既然是艺术,就要创造,有人讲:“创新的目标是创造有价值的定单,创新的本质是创造性的破坏,破坏所有阻碍创造有价值定单的枷锁,创新的途径是创造性的突破和超越。”

人之所以成为地球村的主人,根本在于人类思维的发达。

论躯体,人比不过鲸鱼;论力气,人远不如大象;论灵性,人不如猴子;论游泳,人不如鱼;论奔跑,人不如马;论飞翔,人又不如鹰。

然而因为人能创造,所以成为万物之灵。

创造的前提是人类独有的智慧,智慧的前提是必须有相应的素质。

雪莱曾问自己的学生:“什么叫大学?”答:“大学是智慧。”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在于有大楼,而在于有大师;大师不在书多,而在于有智慧。

有人问爱因斯坦什么是科学?他回答:“科学是智慧。”

如查什么是哲学,查到古希腊语的原始含意,它会告诉你哲学也是智慧,并且是爱智慧。

柏拉图讲,智慧是使人完善化。

智慧,不是先天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而教师、校长,就是为明天开发民族智慧的人。

校长,应成为新时期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教育艺术家。

我经常想:当了校长,不一定就是教育家。当了局长,也不一定就是教育家。

一次,日本朋友让我写反核战争的书法条幅,要在日本东京展出。我写了“和平”二字,没写好,我给团了,扔在地板上,小京京走过来说:“外公,您真浪费。”

她拿起毛笔在宣纸上写了“和平”二字,一个从来没用过毛笔、没用过宣纸、没写过一个毛笔字的孩子,竟然用一张四尺宣写了“和平”,我很高兴,马上用傻瓜照相机拍了一张照片,将书法、照片一同寄到日本。过了不久,来了两位日本朋友,住在前门饭店,约见小京京,证明情况属实,她写的“和平”二字很快就在日本展出。又过了些天,我收到日本朋友来信,信中说:“小京京的书法,在日本产生的影响比70岁李先生的书法影响大!”

江泽民主席的老师顾毓琇教授送给江泽民、朱镕基二位领导各十六字箴言。我问过许多人,都不会背,可小京京听了两次就记住了。

你要问她,她说送给江爷爷这样十六个字:天下为公日月心同智者兴国仁者泽民

她还告诉你,泽民是双关,既是江泽民也是为人民服务。

你问她顾教授给朱镕基总理哪十六字?她立即告诉你——顾毓琇老爷爷送给朱爷爷这样十六个字: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诚者有信仁者无敌

通过这些小例子可以证明,年轻一辈的智慧在不断提高。

为了不输给年轻人,我在演讲前,总是要备人、备课、备方法,同时,又要考虑到以下六点。

一、要讲求增强魅力的原则,即强磁性。一个演讲者如无吸引力,没有魅力,很难取得演讲实效性。

二、要讲求准确科学的原则,即科学性。一次演讲要安排科学的内容,不能违反科学性。

三、要讲求因人制宜的原则,即针对性。一次演讲要符合听众需要,为此上台之前要考虑听众水平、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演讲。

四、要讲求预见性或前瞻性原则,即超前性。在演讲时,要有预见,要善于讲出听众没有想到的,或听众想到没有讲出的问题,形成演讲者先导与领航地位。

五、要讲求随机应变原则,即机敏性。会场里听众思想千变万化,演讲人要从情绪、眼神等方面观察听众的思想动态,进而随机应变。一个好的演讲家必须有很强的应变能力。

六、要讲求内容丰富多样原则,或称多样性。演讲人在演讲前,要设计几种方案,如纲目、例证和语言,都不能只有一种而要多样化,不仅要有丰富的内容,还要有多种表达艺术。

一个演说家如能做到以上六点,才算良好,否则只能算“达标”。

口才的艺术,的确十分重要。

中外古今大凡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口才的艺术。

人活在世界上,有两种表达,一种是书面表达,一种是口头表达,而一些人却轻视口头表达。

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竞争中经常需要口头表达。

有人,凭三寸不烂之舌,登堂入室,成就一番大事业。

有人,却一言失天下。

因为语言既表达感情,又表现智慧;既考察情商,又考验智商。

说与不说。

怎么说?

说什么?

跟谁说?

口才,是科学,更是艺术。李燕杰与程思远一起庆祝著名诗人臧克家九十华诞

一切言语皆植根于生活?

对于聪明的人和有素养的人来说,求知欲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转变得愈加强烈的。——[古罗马]西塞罗

由于专业的缘故,我平时比较注重观察事物,就像照相机,经常抓拍,从外在到内在都要研究。观察与创作的过程如郑板桥画竹。

把目中之竹变为胸中之竹,又由胸中之竹变为手中之竹。

目中之竹,是竹子的现实形态,画竹全过程可算作一种肯定阶段。

把目中之竹加以揣摩,在胸中经过一番扬弃,弃其原始外形,得其神韵,成为胸中之竹。这是第一个否定。

胸中之竹只是一种概念,缺乏现实的外形表现,还需要第二个否定,即经手中之竹扬弃,留其神韵,克服其外形不足的缺点,恢复目中那种现实竹子的形态。这种手中之竹并非目中之竹的简单重复,实际上是目中之竹与胸中之竹的结合,形神兼备,体现出竹欣欣向荣而又兀傲清劲的精神,把目中之竹提升到艺术的高度。

画竹如此,讲话时选典型也如此。我们言谈之中那些有影响的典型实例,几乎都是由目中到胸中,又由胸中到口中的,逐渐形成活生生的典型。生活中处处有矛盾,无矛盾、无差别的真空在现实社会中是找不到的。因此,作为演讲家,必须迎着矛盾上,不能绕开矛盾走;不要学喜鹊“报喜不报忧”,而要敢于讲真话。当然讲真话有可能引出麻烦来,甚至会遇到危险。但是作为一个正直的口才艺术家,既然要讲,就不能昧着良心讲假话。与此同时,还应强调会说真话。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辩证法,要讲得适度,讲得有分寸,要恰到好处,并且要使好人听了欢腾,坏人听了冒汗。当然,要达到这种水平,需要自己去探索、去磨练。

此外,我们在说话时,一定要给听众以鼓励、鼓舞,为什么一讲到死亡、灭亡、消亡,就一定要让人家感到悲观呢?记得我为大学生讲庄子的文章时,一位同学和我讲:我听到别的老师讲庄子的文章之后,感到人生如梦,可是听了您的讲课,不仅不消极,反而感到了一种浪漫主义精神,思想为之一振。

是的,我是这样想的。记得在波兰,我曾听到过《葬礼进行曲》,这是肖邦成熟期的作品,这首乐曲很有深度,它表达了一个民族内心的诉说,尽管有哀怨、有悲伤,却也又表现得十分庄严,十分有激情。乐曲曲调中低沉的和弦如同丧钟敲响,平缓进行的节奏象征着祖国儿女拖着沉重坚信的脚步为死难者送丧。肖邦的《葬礼进行曲》不是用悲伤的声音诉说个人的死亡,而是用十分庄严的音乐语言诉说着国家的灾难。肖邦作为爱国的音乐家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旋律中充满着哀痛。这哀痛不如说是悲愤,它不是绝望的哭泣,而是号召人民不屈地斗争。乐曲的抒情部分,还表达了肖邦身处异国对祖国的怀念、沉思、憧憬和希望,使人产生一种美妙之感,并充满无限遐想。正如人们说的,在这首进行曲中,它的旋律就像一缕连绵不断的情丝,时弱时强,若有若无,如梦如幻……正如舒曼所说:肖邦是隐藏在花丛里的一尊大炮。这话讲得多好啊,一语中的,深刻地揭示了各种艺术含蓄中的真谛。

现代社会里,确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我认为一个人,应做社会和国家的主人。我不主张一些人上台以后,不问青红皂白,乱甩手榴弹。弄不好,炸不了敌人,反而炸伤了自家人,这是不足取的。

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我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父母亲、兄弟姐妹全是知识分子,对社会上丑恶现象都有愤世嫉俗情绪。但我觉得,即使有些忧患与愤世情绪,也绝不能悲观、厌世,更不能轻薄、玩世。我主张在教学、演讲乃至处世中,要多释放一些热气,不要只放冷气,我们在演讲中尽力引导青年改进人生,改进社会,以天下为己任。这是我一贯的主张。

但是,我们在说话时,为什么不可以化消极为积极,化腐朽为神奇呢?

言至此,多少可以体味到哲理思辨的重要性。而要在演讲中形成某些哲理,确实不大容易。

哲理,是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力,也是对事物内涵的概括力,同时,也是对事物表达的审美力。在演讲中,为强化自己的观点,应尽可能用带有感情的语言及富于思辨的理念给人以启迪。只有形成哲理情趣,才能产生较好的实效。

哲理,载体是多种形式的,如哲理诗、哲理散文、哲理杂文等。我们可借助各种载体或称媒介,对人生、对自然加以概括,引人思考,发人深思。

我在演讲中一直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与运用,在平时生活中也经常探索。总之,要在生活中感受,在思考中升华,在演讲中体现。

对哲理的概括,要想做到运用自如,需要一个过程。即面对多彩的人生,千姿百态的大自然,要经常进行思考与总结,通过演讲的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