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领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3 01:06:52

点击下载

作者:冯平,王国富,吴志樵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军事领袖

军事领袖试读:

前言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军事知识所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我们只有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解和掌握,才能全面而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军事科技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先锋,能够极大地促进基础科技的发展。军事科技不仅用于发展军事武器装备,用以巩固国防建设和促进和平发展,还逐渐转化为民用科技,它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日常生活水平。发展军事科技是我们提高国家整体科学技术水平的强大动力,我们必须优先进行国防建设,优先发展军事科技。

军事战争既有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也有进行武力占领践踏正义的侵略战争,但不论什么战争,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我们都应当避免发生。我们既要反对侵略战争,呼唤世界和平,尽一切努力避免各种形式的战争,但也要积极参与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军事人物既有和平的护卫者,也有发动战争的恶魔。无论是军事领袖,还是元帅将领或英雄,他们都是人类和平的守护神,是人类正义的化身和良知的体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大无畏的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发扬,让其精神永垂不朽。至于发动战争的恶魔,他们是遗臭万年的人类败类,他们背叛人类幸福与和平的道义,摧毁人类文明,使广大人民残遭杀害和痛苦,我们必须人人唾弃,让其永世受到惩罚。

军事历史是我们了解人类发展的主要窗口。军事与政治向来是相伴相随的,军事历史是政治历史的演绎,也是政治历史发展的高潮。任何一个朝代或者一个国家的开始与终极,都是伴随着军事战争的开始或终极。军事历史使政治历史更加集中与清晰,更加丰富与生动。我们要了解历史发展的概貌,首先就要了解军事历史发展的脉络。

总之,学习军事知识,加强国防教育非常重要。特别是学习现代军事科技,加强现代国防建设,更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为此,我们综合了国内外最新的军事历史研究成果和军事科技发展概况,编撰了“世界军事百科”丛书。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武器装备篇”,主要包括陆战武器、空战武器、海战武器、常规武器、现代武器、古代军事等内容;第二部分“战争战役篇”,主要包括古代战争、近代战争、现代陆战、现代海战、现代空战、现代会战等内容;第三部分“军事人物篇”,主要包括军事领袖、军事元帅、军事将领、军事英雄、战争元凶、军事枭雄等内容;第四部分“战史军史篇”,主要包括欧洲战史、亚洲战史、非洲战史、美洲战史、军事历史、作战谋略等内容。

本套书系内容全面、史事详尽,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系统性,是广大读者学习了解军事的良好读物,也是广大图书馆珍藏的良好版本。本书编委会

阿育王

1.残酷的征服

阿育王是古印度伟大的统一者,他积祖、父之余威,东征西讨,使整个南亚次大陆基本上都归入了孔雀帝国的版图,使印度成了一个空前强盛的帝国。在帝国的创建和国家的统一上,阿育王是印度史上的第一人。就这一点而言,他将超越印度4000余年的历史而不朽。

阿育王的祖父旃陀罗笈多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物,他率领孔雀帝国抵御了外族的入侵,并在北印度地区大肆扩张,经过多年的征战,他统一了北印度,这是古印度历史上的第一次。旃陀罗笈多的征战活动为后来孔雀帝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旃陀罗笈多的勋业对阿育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两位伟大的人物缔造了古印度最为辉煌、最为强盛的帝国。

前273年左右,阿育王继承了帝位,成为一强盛帝国的统治者。即位后的阿育王继承了其祖父统一古印度的遗志,就像半个世纪后东方的秦王嬴政横扫六合、席卷天下一样,阿育王也开始了他在南亚次大陆的征战与统一活动,一个时代已悄然来临。

征服战争是残酷的,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一寸土地的夺得都要经过流血与牺牲。战争是历代帝王将相名垂史册的良方,但万千遭屠戮的百姓何辜之有?伟大的亚力山大大帝东征,在小亚细亚、中东等地一再屠城;长平之战,赵国40万降卒被坑杀;古罗马人将征服城市的居民杀的杀、卖的卖,这一切都充满了血腥。我们在欣赏历史上那些著名统帅、军事天才的赫赫战功时,不应忘了战争是无情的,不朽勋业的背后是数以万计的尸骨,是一个个血流成河的悲惨场面。

阿育王的征服战争逃脱不了血腥,可以说阿育王是用被征服者的鲜血浇灌出了他古印度第一人这一地位的。据历史记载,阿育王时代,帝国最大规模的一次征服是对印度半岛的揭陵伽国的征服,这也是孔雀帝国最具影响力的一次征服战争。揭陵伽国依赖外贸,很是富庶,他们对阿育王的征服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阿育王最终还是征服了揭陵伽国,阿育王对揭陵伽采取了毁灭政策,他在那里屠杀了10万人,掳走了15万人。

征服了揭陵伽,阿育王已基本上完成了对南亚次大陆的战争,阿育王也因他的统一勋业而被写入史册。从此,在整个印度的土地上出现了一个幅员空前的统一的强盛帝国,阿育王高居于帝国的权力宝座之上,俯视着匍匐在他脚下的亿万臣民,志得意满。

2.统一南次亚大陆

在亚洲的历史上,常出现一些强盛的帝国和伟大的征服者,如纪元前的亚述帝国、波斯帝国,以及后来出现的孔雀帝国和半个世纪后在东方出现的秦帝国,这都是声名赫赫、影响深远的帝国。伴随着帝国的出现,一个个伟大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也在历史的舞台上开始了他们的活动,像居鲁士、大流士,以及阿育王和秦始皇都是帝国的缔造者、都是光耀千古的人物。最有可比性的是阿育王和秦始皇,两位强盛帝国的创建者在位时间都较长,这使得他们在较长的时间内占据历史舞台的中心,创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阿育王在祖辈创下的基业的基础上,一举统一了南亚次大陆,在印度历史上建起了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成为印度的第一帝王;秦始皇则奋六世之余烈,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建起了亘古未有的强大帝国,自己做了千古一帝。此二人都是雄才大略的人物,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在历史上写下了不朽的勋业篇章,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都是自己民族与国家的伟人。

阿育王在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后,采用各种手段加强自己的统治,他掌握着帝国的军事、行政、司法的最高权力,而且阿育王还极力神化自己,他称自己为“诸神的宠爱者”,是带人形的伟大之神,这就像秦始皇称自己为天子,是代表无所不能的上天统治天下苍生的,都是为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寻找根据,神化自己的统治。在阿育王时期,帝国的专制统治达到了顶峰,阿育王一方面神化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国家机器的功能。在阿育王之下,有太子辅佐朝政,并设有顾问和贵族会议,在边远地区设总督加以控制,而总督多由皇子充任,另外特务机构也遍布全国,以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孔雀帝国是以武力征讨而建立的,所以,阿育王手中有一支在当时所向无敌的庞大军队,它成为阿育王对内统治的重要工具。

3.大力弘扬佛教

阿育王在统一了南亚次大陆后,为加强对庞大帝国范围内的臣民的控制,他开始利用佛教,把它作为加强精神统治的工具,大力提倡佛教。

在征服了揭陵伽之后,整个印度基本上都归属于阿育王的帝国,他拥有庞大而无敌的军队,已没有明显的对手了,阿育王以后的任务就是如何治理其帝国了,这时,他想到了在印度流传已久的佛教,它作为一种精神上的鸦片,可以为他的统治服务。于是阿育王便故作姿态,宣布在帝国内要用“法的声音”代替“战鼓的响声”,他要让佛教充当他统治和征服人民的工具。

在揭陵伽战后,阿育王在其帝国范围内大力弘扬佛法,教导人民服从忍让,开始使佛教成为国教,这可从遍布全国的刻石中看出。同时,阿育王还对其他传播于印度的宗教如婆罗门教、耆那教等宗教持宽容态度,利用它们作为麻醉人民的工具,以利于其地位的巩固。

在阿育王的支持下,大约在前253年,在孔雀帝国的都城华须城召开了佛教历史上著名的第3次“结集”,即是进行佛教经典的编纂。此次集会历时9个月,使佛教经典最后成型,经律论三藏皆备。在进行了大规模的佛教经典的整理之后,阿育王派大批僧侣到全国各地去宣扬佛法,向人们灌输佛教教义,以便于他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统治。除了在国内发起大规模的传教活动外,阿育王还广派僧侣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去传教弘法。

这样,在阿育王的大力提倡与支持下,佛教不但在印度盛极一时,而且还开始走向世界,在亚洲地区广泛传播,佛教开始成为世界性宗教。随着佛教的流布,佛教经典也随之流出,当时佛教的南传北播,其书写经典的语言也出现了分野,南传锡兰的佛教,其经典是用巴利文写就的;北播中亚内陆的佛教,其经典是用梵文写出的,后来中国接受的经典大多是用梵文写成的。

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流布广,影响大,特别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对各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佛教流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与中国文化互塑,形成了独具中国色彩的禅宗佛教文化。

阿育王大力倡导佛教,其本意在于加强自己的统治,但却在不经意间使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对人类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使他成为人类佛教史的重要人物。

居鲁士

1.亚洲的统治者

居鲁士是古代世界的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古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帝国之一的波斯帝国的创始人。他从一个小国之君,在短短的十余年的时间里,灭掉了西亚的3个强国:米底亚、吕底亚和新巴比伦王国,建立起一个东至印度、西达地中海的空前庞大的帝国,不仅完成了自己征服者的历史任务,而且对当时的文明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居鲁士作为波斯帝国的创建者,他是依靠武力征服来完成他的不朽勋业的,在这些大规模的征服中,居鲁士表现出了他的军事天才,同时也奠定了他作为一个伟大征服者的地位。

前553年,居鲁士起兵攻击米底亚,确切地说,应该是居鲁士造反,因为在此之前他一直是臣属于米底亚王国的。米底亚人和波斯人在血缘和语言上都十分相近,居鲁士的造反其实是要改朝换代。经过3年血战,居鲁土征服了米底亚,生俘其国王阿斯提亚格斯。

征服米底亚之后,居鲁士又发动了向西亚的征服战争,先后使亚述、亚美尼亚和小亚细亚的东部归入波斯的版图。但居鲁士并未满足,他继续西进。前547年,居鲁士率军攻击小亚细亚最富有最强大的吕底亚王国。双方在吕底亚王国都城萨迪斯以东的平原上展开了决战,居鲁士取得了胜利。前546年5月,居鲁士攻占萨迪斯,俘虏吕底亚国王伊洛伊斯。居鲁士的西征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他不仅据有了小亚细亚,而已使半岛沿海的众多的希腊城邦臣属于波斯,开始了与希腊在地中海的争霸时期。

在荡平西方后,居鲁士又率波斯大军东进,征服整个东部伊朗,并在阿富汗设省。随后居鲁士又渡过乌浒河,到达了药杀水,他把这条河流作为了帝国的边界,并在药杀水的南岸修建了7座城池,联成一道坚固的防线。7座城池中最大的一座叫“居鲁士城”。前540年,居鲁士又将帝国疆域扩展到印度河畔。

2.征服巴比伦

征服印度后,在居鲁士的视野里便只剩下巴比伦王国了。巴比伦王国控制着中东地区最肥沃的土地,它的富有让人羡慕不已,巴比伦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那里有奇迹般的空中花园,有美轮美奂的通天塔。而且巴比伦人原是米底亚王国的盟国,现在又与埃及结成了反波斯的同盟。居鲁士不能容忍一个富有的反波斯的巴比伦王国的存在,现在他已征服了东西部广大地区,波斯人已成为了“亚洲的统治者”,踌躇满志的居鲁士决定征服巴比伦。

而此时的巴比伦已是江河日下,虽拥有广大的地盘,但只是徒有虚表,其内部的重重矛盾使得它根本无法与蒸蒸日上的波斯相抗衡,更何况波斯拥有居鲁士这样伟才大略的人物。前538年,居鲁士率大军进攻两河流域,10月,波斯、巴比伦在底格里斯河西的亚述古城奥庇斯展开大战,巴比伦的军队遭到败绩,整个巴比伦已无心抵抗。10月13日,居鲁士的波斯军队进入了巴比伦城,他们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不久,巴比伦王国的末王郡波尼德也被俘,巴比伦王国灭亡,两河流域的历史从此便掀开了新的一页。

居鲁士在短短的10余年时间里,通过军事征服,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在不停的征服中,居鲁士显示了他的军事天才,同时,他还是一个卓越的仁慈的政治家。居鲁士并非一味地靠武力征讨而创建其帝国,他不喜欢极为残忍的征服,尤不像亚述帝国那样的以烧杀掳掠为能事。居鲁士常表现得极为宽厚,他尊重被征服地区的宗教和风俗,从不把波斯的宗教强加于被征服的地区。居鲁士征服巴比伦后,在新年里,他遵照巴比伦的习俗,握住马都克神像的手,显示他是巴比伦正统的王者。他把巴比伦王掳掠到巴比伦城的神像又都送还原地,由此而受到各地僧侣的欢迎。在征服巴比他后,居鲁士释放了“巴比伦之囚”,使被囚禁的四万多名犹太人重归故里,允许犹太人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居鲁士的这一决策意义实在重大,影响也足够深远,没有居鲁士的开释,犹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有可能就会消失。

居鲁士的宽大政策或许有其政治上的目的,但这不会减损他的伟大,他由此获得极大声望,以至于叙利亚人和腓尼基人都对他表示效忠,希腊人虽然视居鲁士的波斯为最大敌人,但他们对居鲁士还是充满了崇敬之情。

3.改变历史进程的功臣

在征服巴比伦之后,居鲁士回到了波斯,他用了几年时间去消化因征服带来的问题,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将他庞大的帝国组织起来。然后居鲁士进行了他一生中最后的远征,去对付帝国东北边境上的游牧民族——马萨格泰人。前529年,居鲁士在与马萨格泰人的激战中,身负重伤,随后死去。居鲁士的尸身后来被运回波斯,葬在波斯古都怕萨尔迦德,一代征服者长眠了。200年后,又一位伟大的征服者来到了居鲁士的陵墓前,他就是亚历山大大帝,雄盛一时的波斯帝国灭在了他的手里,他站在波斯帝国创建者的墓前,看到了居鲁士墓入口处镌刻的文字:“人啊,不论你是谁,也不论你来自何方,我,居鲁士,波斯帝国的缔造者,不要吝惜这一小块供我栖身之地吧!”亚历山大的感受无人能知,两个征服者就这样对了话。

居鲁士死后,波斯帝国还在继续向外扩张,继位者居鲁士的儿子冈比斯征服了埃及。把整个中近东统一成一个大帝国。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的亚、非帝国出现了,它前后持续了200年的时间,在中东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居鲁士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征服者,他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并延续了200年之久。在征服的业绩上,后来的亚历山大可以与居鲁士相提并论,但就创建帝国而言,亚历山大无疑则逊色得多,亚历山大帝国持续的时间极短,很快便分崩离析了。可以说,波斯帝国是罗马帝国诞生前最有影响的帝国。它改变了世界历史的面貌,居鲁士则是首席功臣。

居鲁士一生的活动是世界历史上的主要转折点之一。人类的文明在前3000年左右在苏美尔地区和埃及的尼罗河地区发展起来,在此后到居鲁士征服的2500多年间,苏米尔以及闪米特人相继生活在中东地区,在这整个的历史时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与尼罗河三角洲及河谷可以说是世上最富饶的地区,而且文化也处于最先进的行列中。但居鲁士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他创建的波斯帝国使上述两个文明的无可比拟性成为历史,它们占据中心地位的时代一去不返。自居鲁士征服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和埃及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都不再是文明世界的中心了,它们从属于边缘地区。在此后的1000年间,曾经创造过辉煌的闪米特人再也未获得独立。先是波斯人,随后是马其顿人和希腊人,再随后是帕提亚人、罗马人,最后是萨珊人,他们相继统治着这一古老的文明地区。直到7世纪时,半岛上的阿拉伯人才又重新夺回了祖先的统治地区。

由此可以知道,居鲁士的伟大并不在于他赢得了众多战斗的胜利,也不在于他征服了多少土地,就前者而言,居鲁士比不上亚历山大和拿破仑,就后者而言,居鲁士不如成吉思汗。居鲁士的伟大在于他建立的帝国深深地,也是永远地改变了古代世界的政治体系,在于他真正地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秦始皇

1.离奇的身世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是他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但是他的身世却很离奇。

战国时期,各国连年征战,局面混乱,彼此都有吞并别国的野心。为了互相表示信任,各国互相交换王子王孙为人质。秦赵两国为了表示友好,也互派人质。秦昭王派王孙异人到赵国去做人质。当时异人已是壮年,异人兄弟很多却派他当人质,是因为母亲夏姬失宠。异人在赵国当人质期间,秦国不守信用,几次发兵攻打赵国,赵国对待异人就像对待奴隶一样。正当这个落难异国他乡的王孙归国之心相当强烈,而希望却非常渺茫的时候,富商吕不韦却主动找上门来,要帮助他归国继位。

颇有政治头脑的富贾吕不韦,在赵国邯郸做生意时见到了秦国公子异人,他立刻意识到“奇货可居”,决定在异人身上做一笔一本万利的大生意:倒卖国王,并谋取政治地位,光耀门庭。

吕不韦对秦国王室内部形势作了比较透彻的分析,并答应以千金为异人游说安国君和受宠的华阳夫人,使他们同意立异人为嗣。异人感激地说:“如果登上王位,封吕不韦为相国。”吕不韦于是经常往返赵秦,四处用金钱开路,再加以鼓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安国君终于同意立异人为嫡嗣,并请吕不韦为异人的老师。

异人并没有马上归国。有着常年经商生涯的吕不韦,算盘越打越精,胆子也越来越大,他正酝酿一个更大的阴谋,就是让自己的儿子登上秦王宝座。在他的姬妾中有一位能歌善舞美貌出众的女子,名叫赵姬,吕不韦很喜爱她。当他知道赵姬已怀孕后,就进行精心安排。请异人到家中喝酒,有意要赵姬为异人敬酒献舞,因为她容貌端庄俊雅,被异人看中。异人请求吕不韦把赵姬送给他为妻。吕不韦顺水推舟,将赵姬送给了异人。赵姬此时身中怀孕的就是以后的秦始皇,实际上是吕不韦的儿子。秦昭王48年正月,赵姬在赵国邯郸生下一个男孩子,取名政,秦为嬴姓,故名嬴政。

嬴政随父在赵国生活了9年,9岁时,秦昭王死了,安国君即位,异人以太子的身份带着嬴政回到了秦国。安国君即位时已年过半百,在位一年就死了,异人即位,即秦庄襄王。庄襄王当了秦国的国王以后,没有忘记当初的诺言,封吕不韦为相国,食洛阳10万户。至此,吕不韦贩卖国王的大生意才算真正一本万利。

嬴政13岁时,庄襄王死了,嬴政即王位。吕不韦以“仲父”的身份辅政。在吕不韦辅政的9年中,不断强化着自己的权威。秦王政步入青年以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政见。虽然在“大一统”这点上,他们的观点是一致的,但在追求统一的形式、道路上,尤其是由谁主持统一大业上,却有很大的分歧。秦王政对吕不韦专权很不满,和他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

可是,在当时“世变主少,群臣相疑”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吕不韦这样一个强有力的人物,在嬴政初即位的一段时间内,秦国可能会发生内乱。所以吕不韦对稳定国家政局起了很大的作用。到嬴政20多岁时,他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与吕不韦无论是在思想上、政见上,都有很大差异,有些甚至根本就是对立的。吕不韦也觉察到这一点,所以吕不韦想通过撰写《吕氏春秋》对秦王政的思想加以控制,他派人写好了一本《吕氏春秋》经过修改后,诏告天下:凡是能改动其中一个字的,赏千金。而秦王政是一个专断而又骄横的人,决不受制于人,对吕不韦的说教,有些根本就不接受,他要自己网罗人才。

秦王政22岁时,举行冠礼,这就意味着,秦王政要亲理朝政了。在这期间,宦官嫪毐利用太后的宠爱,大力发展自己的权势,权势能与吕氏比高低,并且企图杀害秦王政,立他与太后的私生子为国君。在公元前238年4月,秦王政在旧都雍举行冠礼时,嫪毐便乘机发兵攻打秦王。秦王政早有防备,两军在咸阳交战,嫪毐发兵不得人心,部队倒戈,秦王抓到嫪毐后用“车裂”的死刑,灭其亲族,并杀死他与太后所生的私生子,遣太后于贳阳宫。通过镇压叛乱,充分表现了秦王政政治才能。镇压嫪党徒必然牵连到吕不韦,秦王政本想诛杀吕不韦,考虑到他在先王和自己年幼时辅政有功,于是免除死刑,只解除了吕不韦的相国职务,并把他全家迁出咸阳,吕不韦出咸阳后,暗中与六国国君往来,被秦王政所知。吕不韦担心死在自己儿子手里,就喝毒酒自杀了。秦王政下令:从今以后,如有像嫪毐和吕不韦这样专横的,一律照此处置。

2.统一六国

秦始皇是一个胸中有远大抱负的人,他常一个人站在山冈上看着太阳,眼中炯炯有神。他的心中已经燃起熊熊烈火,这场火必将燃烧在整个中华大地。

秦王独揽大权之后开始招揽人才,他废除了“逐客令”,命令外出使节到各国去物色人才,楚国的李斯慕名而来,向秦始皇提出了“统一六国”的政治主张,这与秦王不谋而合,所以李斯很受秦始皇的器重。另外魏国的张仪提出的“连横”主张,就是让秦国和六国分别结盟防止六国结成反秦同盟,然后一个个的消灭掉,也被秦王采用。秦始皇非常重用他们,常对他们说:“你们就是我的两条腿,没有你们,我什么也做不成呀!”后来,李斯成为秦国的宰相,张仪则帮助秦始皇打败了六国。

秦王20年,嬴政派王翦、辛胜大举攻燕,燕、代联军抵抗,被秦军破于易水之西。次年,秦又征调大军支援王翦,大败燕军,攻陷燕都蓟城,燕王逃向辽东。秦将李信穷追不舍,在衍水大破太子丹军,燕王被迫杀太子丹,将头颅奉献秦军求和。秦王25年,秦将王贲灭燕,俘虏了燕王喜,至此燕国灭亡。

秦王22年,秦将王贲率兵攻魏,挖开黄河,水淹魏都大梁,魏王请降,魏亡。灭魏以后,秦国乘胜向楚国开进。秦王24年,秦将王翦攻入楚都寿春,楚王负刍被俘,楚亡。秦王26年,秦将王贲攻齐。齐王建被俘,齐亡。

秦始皇从秦王17年灭韩开始,到始皇26年,历经10年时间,终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3.郡县制与统一度量衡

统一天下后,嬴政知道,靠武力统一的天下并不一定长久。于是,他以秦国制度为蓝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实行全面改革。自然,确定嬴政的地位和权力成为主要任务。他认为“王”涵义狭小,必须更新方可彰显自己的无量功德和人君的至上权威,于是责成群臣议举尊号。群臣和博士认为秦王平定天下,功业空前,远超五帝,鉴于古有三皇而秦皇最贵的传说,建议尊号更为“秦皇”,命为“制”,令为“诏”,自称为“朕”。秦王嬴政觉得自己功兼三皇五帝,决定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号为“皇帝”,并批准“制”、“诏”、“朕”作为皇帝专用术语,不许他人染指。

但秦始皇又犯难了,天下应当怎样统治呢?他向臣下问起,大臣对秦始皇说:“六国诸侯刚灭,燕国、齐国、楚国离京城太远了,您不如把几个皇子分封到那些地方去做王,协助陛下统治天下。”

宰相李斯反对分封皇子的建议,说:“陛下统一了天下,可以在全国设置郡县。子弟功臣多,赏些赋税钱财,不要分封诸侯,这样您才容易控制他们!”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他说:“以前天下战争不断,是因为分封诸侯王的原因。如再分封诸侯王,是埋下了战争的祸根。”

于是秦始皇把他的天下划分为36郡,郡以下设县。秦始皇在中央朝廷里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廷尉、治粟内史等重要的官职协助皇帝治理国家。所有这些官员都归皇帝任免和调动,一概不得世袭。国家的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

后来,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政治体制,大体上是在秦始皇的这套体制的基础上逐渐演变的。

秦始皇把原6国的兵器全都收缴到京城咸阳来,回炉熔铸成12个大铜人和许多铜器。把它们立在咸阳宫殿前面的两边,象征着秦始皇灭亡6国统一中原。

秦始皇以圆形方孔、每个重半两的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秦始皇下令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如尺寸、升斗、斤两等。这样各地经商,做买卖都没有困难,因而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原六国的车辆和道路也都不同,这样不方便。于是秦始皇下令,规定车辆上两个子间的距离,一律都定为6尺。又修筑从京城咸阳到全国各个重要地方的大路。

战国时期的文字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秦始皇又下令统一文字,规定一种叫做小篆的字体,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文字。后来整理成一种比小篆更便于书写的字体,叫作隶书。隶书跟现在的楷书已经很相像了。

这样各地的文化交流就方便多了。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北部的匈奴势力对秦王朝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他们经常派兵抢夺内地的财物,为了保证中原地区的安定,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率兵30万,北攻匈奴,经过几次大战,蒙恬攻取了河南、高阙、阴山、北假等地方,并在这里设置了34个县。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从中原地区迁移3万多户到这里垦荒种植。接着,秦始皇便开始大范围地修筑长城,在秦、赵、燕3国长城原有的基础上,加以连接、修补,构筑了西起陇西临洮、东至鸭绿江,长度达1万余里的长城。这就是至今仍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古代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高度智慧的结晶。它的建成,对于防范匈奴,保卫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几千年来,它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

秦王朝虽然建立起来了,但旧贵族们还大量存在,拥有大批奴隶的大商人还大量的存在,而代表这些旧势力的儒生也大量存在。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在一次庆祝宴会上重新提出分封制度不能废除,他认为不按照古代的规矩办事是行不通的。李斯提出了反对意见,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法令统一。但是有一批读书人不学现在,却去学古代,对国家大事乱发议论,在百姓中制造混乱。如果不加禁止,会影响朝廷的威信。”并提出了焚书的建议:

1.史书方面除《秦记》之外,其他六国的史书一律烧掉;

2.《诗》、《书》、百家语除博士官收藏的以外,其他人的藏书,都集中到郡,由郡守监督烧掉;

3.医药、卜筮、种树等科技文化方面的书不在禁止之列;

4.如有人敢相互谈论《诗》、《书》的,判处“弃市”;借古讽今者将被灭门;其他人或官吏见到而不举报的与他们同罪;令下30日后不执行的,即面额刺花,服4年筑城劳役。

秦始皇看后立即批准了这个建议。于是,全国各地烟尘弥漫,大批古代文献、典籍焚毁于大火之中。

第2年,由于大量焚书,引起不少读书人和方士的不满,他们继续大造舆论,谩骂、攻击秦始皇,说他像一个专职杀人的狱吏,并以处罚削斩人为乐以此逞威等等。有两个方士叫做卢生、侯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的不是。秦始皇大为恼火,再一查,又发现咸阳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议论过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来审问。儒生经不起拷打,又东拉西扯地供出一大批人来。秦始皇对于这些敢于反抗、继续散布“妖言”、“以乱黔首”的儒生采取了坚决镇压的手段,先后逮捕了460多个儒生,并把他们全部坑杀在咸阳。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焚书坑儒”事件。

焚书坑儒,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消除割据的意识,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秦始皇所采取这种野蛮的、残酷的手段,对中国古代的文化无疑是一次非常严重的摧残。

秦始皇的暴政,引起老百姓的不满。楚地流行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歌谣,诅咒秦王朝灭亡。始皇36年,东郡落下一块陨石,有人在石上刻了一行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知道后,派遣御史追查刻字人,由于无人承认,便把陨石附近的居民全部杀死,然后销毁陨石。

在这样的局面下,秦始皇难免有些害怕起来。他一方面自认为功盖三皇五帝,另一方面又认为自己必须得以长生不老,方可将秦王朝的统治延续下去。所以在他的一生中,秦始皇为了寻求能长生不老的仙药,总是接连不断地出巡。

始皇37年,秦始皇开始了他的最后一次巡游。他从咸阳出发,首先来到南方的云梦,在九疑山祭祀了虞舜。然后顺江东下,由丹阳登陆,来到钱塘,绕道向西120里渡江登上会稽山,在山上祭祀了大禹。祭罢大禹,秦始皇在会稽山刻石留念,然后下山,经吴中北上。秦始皇一行从江乘渡江,一直沿着海边向北,又来到琅琊。他总想能在海边有所收获,遇见仙人或得到仙药,所以一直靠着海岸走,然而仍一无所获。看看求仙无望,便决定返回咸阳。连日的旅途劳累,加上途中遭到张良等人的伏击,心情沮丧,到平原津就病倒了。于是秦始皇和随从一路疾驰,准备赶回咸阳,不料到了沙丘,秦始皇病逝。时为始皇31年7月。秦始皇在位37年,称王25年,称帝12年,终年50岁。安葬于骊山。

华盛顿

1.平凡少年的不凡气质

1657年春,一位英国教士的儿子、25岁的约翰·华盛顿作为“伦敦海马”号双桅船船主的助手,漂洋过海来到弗吉尼亚。约翰有幸结识了当时弗吉尼亚的富家纳撒尼尔·波普一家。后来,约翰就同安妮·波普小姐喜结伉俪,约翰看来是一个极能干的人,到了1668年他已变成一个拥有5000英亩土地的种植园主了,约翰还以上校的身份投身于平息印第安人“侵扰”的活动,后又参与镇压培根起义的事件。

约翰·华盛顿死后留下3个儿子,其中劳伦斯·华盛顿就是乔治·华盛顿的祖父。劳伦斯的儿子奥古斯丁·华盛顿是乔治·华盛顿的父亲。

奥古斯丁和玛丽结合生下的第一个孩子就是乔治·华盛顿。那是1732年2月22日早晨10点钟左右,小生命在布里奇斯溪庄园的老屋里来到了人间。还在乔治幼年时,父亲就送他到附近的一所学堂接受些初步教育。这所学堂十分简陋,教书先生是父亲的一个佃户,名叫霍比。这位先生水平不高。只能简单地教些识字和写算技能。

稍长一些后,乔治从师于威廉斯先生,他擅长数学。在他的影响下,乔治也热衷于数学。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他的知识主要是靠自学得来的。

13岁以前,他已经把各类商业文件、法律文件、汇票、期票、契约、债券等的格式都抄录成册。靠着早年的自学,他学会了律师们起草文件的技能,养成了商人们随时记账、毫厘不爽的习惯,这些使他终身受用。当时在北美殖民地,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土地测量。他用心钻研并且彻底掌握了这一学科的知识,运用先进的土地测量方法,对周围的地区进行测量,并且把测量结果定期记入田亩登记簿中。

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用的土地测量技能为他日后的土地测量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华盛顿在学校里,经常和小伙伴们玩军事游戏,有时操练,有时阅兵,有时还玩警察抓小偷,有时也像模像样地模拟战斗游戏。

一天下午放学后,小伙伴们聚集在学堂门前的空地上,华盛顿提议来一次模拟战斗游戏。“我们得选一个总司令。”一个小伙伴提议。“选乔治。”另一名同学高声喊道。“同意!”一些同学表示赞同。

有一个名叫威廉的男孩,也很想当总司令。另有几个孩子也跃跃欲试。华盛顿看到这种情况,就说:“这样吧,我们玩攻城游戏。威廉当守军司令,我当攻城司令。你们守前面那个土丘,如果我们攻上去,你们就得听从我们指挥。如果我们攻不上去,就听从你们的指挥。”

威廉和其他孩子都表示同意。“守军”爬上土丘,捡了一些石子、棍棒当武器。华盛顿思索了一会儿,开始布置任务。他让大部分孩子在土丘前面,佯装往上冲,自己则带着两个机灵的伙伴,绕到土丘后面,借着几株小树的掩护,悄悄摸了上去。当他们一出现在敌军阵地上时,在正面佯攻的孩子们,就开始发起真的冲锋。不一会儿,华盛顿的“攻城部队”就攻陷了对方的阵地。

华盛顿大约6岁时,成了一把斧子的阔气的主人!他非常喜欢这把斧子,常常拿着它到处玩耍,见到东西就随意砍去。一天,在庭园里,他看到一棵美丽的英国小樱桃树,忍不住在上面试试斧子,结果将樱桃树给砍死了。这是他的父亲最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父亲见树被砍了,十分气愤,就到处查问,许多孩子吓得不敢吭声。正在这时,华盛顿提着斧子走进房间。“你知道是谁把花园里那棵小樱桃树砍死的吗?”父亲问。

刚才还兴冲冲的华盛顿,被父亲严厉的语调和目光吓住了,但是,他很快镇定下来。他看着父亲,甜蜜的充满稚气的脸上流露出诚实的神情。人们说,他脸上这副坦诚可爱的神情,是语言无法描绘的。

华盛顿望着父亲,勇敢地承认:“我不会说谎,爸爸您知道我不会说谎。是我用斧子砍的。”

父亲一听,不但没有责骂,反而感到高兴,他为孩子从小具备的诚实性格而高兴。他一把抱住华盛顿,大声说道:“乔治,让我拥抱你,我真高兴,你虽然把我的树砍死了,可是你还给我的比这多1000倍!”

少年华盛顿的身上存在着欧洲移民的特征,英国贵族的思想传统,内向的性格和军人的气质。这些因素在他跨出人生第一步的时候越来越显示着某种力量。

2.走向军界政坛

1746年9月8日,弗吉尼亚暑气未消,只有吹到身上的海风才带来几分凉意。乔治迈着矫健的步子从自家的费雷农场来到弗雷德烈克斯堡,只见那里砖房掩映在葱茏的树木之中,一条主街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忽然,乔治看见他敬重的威廉·费尔法克斯向他迎面走来,邂逅相遇,格外亲热。寒暄以后,费尔法克斯郑重其事地从口袋里掏出两封信,又用关切的口气告诉乔治:这是劳伦斯写的信,内容非常重要。并要他仔细阅读,认真思索,领会其中的意义。

原来,劳伦斯在信中向他介绍了海上生活的许多好处,语气中带着几分劝导乔治从事海上工作的意味,并叮嘱他要对母亲严加“保密”。乔治很快从信中咀嚼出劳伦斯的真意,加上富有冒险性的海上生活对他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乔治立即告诉费尔法克斯他决定接受劳伦斯的忠告去海上参加工作。

次日,威廉·费尔法克斯正式向劳伦斯提出派遣乔治去英国海军舰队工作的计划,因为英国皇家海军格林上校需要一名水手。为此他又通过同华盛顿母亲玛丽有来往的斯潘塞医生说服她同意让儿子出海。开始,玛丽仿佛动心答允。可是几天以后,她又变了卦,坚决不让乔治出海。

自从老奥古斯丁去世后,劳伦斯对乔治格外关心爱护。尽管乔治就学于布里奇斯溪庄园,但劳伦斯常常去看他,也常常把乔治接到弗农山庄里来。缘于这样的基础,几年后的1747年秋天,在满园枫叶变得鲜红的时候,乔治正式搬到了弗农山庄,和劳伦斯朝夕相处了。

事实上,在弗农山庄的生活为乔治·华盛顿以后的出类拔萃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和劳伦斯的岳父一家的交往,对他的影响巨大。

劳伦斯的岳父威廉·费尔法克斯爵士,出身于英国约克郡的名门望族。这位爵士受过高等教育,就读过牛津大学,有着渊博学识,并且阅历深厚,从军征战多年,屡建功勋。上了岁数以后,他来弗吉尼亚定居,是因为要照顾他堂兄托马斯·费尔法克斯勋爵在贝尔沃的大片庄园。

那时,按着英国的时尚,勋爵豢养了一群马匹和猎犬,专门用来狩猎。这位老勋爵非常喜欢打猎,尤其是猎取狐狸。

骑马打猎需要娴熟的骑术和奋勇向前的精神。勋爵发现,年少气盛的华盛顿骑在马上时所表现的机智和勇敢,跟他当年戎马倥偬一样,这仿佛就是他少年时期的影子。这使老人感动,把他当作自己最得意最亲密的猎伴。同老人的友谊,给了华盛顿一个走向独立生活的机会。

早在1747年夏天,威廉·费尔法克斯就有一个重要打算。这就是要把贝尔沃附近蓝岭西边的大片领地重新勘察丈量。因为在这之前,已经有许多不知来自何处的非法移民“强占”领地,伐木开垦,种上了庄稼。雇请土地测量员对这些土地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考察和测绘,登记造册,一直是老勋爵的愿望。

在物色人选的过程中,始终有个人物萦绕在他的脑海里,他就是乔治·华盛顿。老人认为,华盛顿虽然年轻,脾气有点急躁,但这位小伙子办事迅速认真,一丝不苟,精干敏捷,英勇果敢,且能吃苦耐劳。

华盛顿在16岁的时候,开始了独立生活,到西部土地上当了土地测量员。20岁那年,他当上了民团少校副官,实现了当军人的志愿。

在弗吉尼亚的西北方向,有一个叫俄亥俄的地方,当时尚未开发,是一片大草原。弗吉尼亚的富人们,看好这个地方土地肥沃,就成立了一个叫俄亥俄的公司,准备占领和开发这个地区。华盛顿是这个公司的股东之一。这时英法两国都在争夺北美这块地盘。法国殖民者,早就对这片沃土垂涎欲滴,他们抢先派出军队,占领了那儿。

弗吉尼亚总督丁威迪,也是俄亥俄公司的成员,他对法国人的行径非常愤怒,但决定还是先礼后兵。他首先派华盛顿去送信,向法国人提出书面抗议。遭到拒绝后,他决定采取武装行动。

在丁威迪总督的心目中,华盛顿是最为勇敢机智的军官了。他让华盛顿担任副总指挥,组织起一支300人的远征队,去驱逐法国人。

那是一条极其危险的道路,茫茫草原上荆棘遍地,人迹罕至,常有野兽出没。华盛顿知道,在草原深处,居住着一支印第安人。他们以草原为家,熟悉地形,如果能得到他们的帮助,对于顺利完成任务,是会大有好处的。华盛顿率领部下,找到了印第安人的住处,送给他们礼物,向他们宣传,远征军不是来抢占他们地盘的,是来驱逐法国人的。这些印第安人,也曾遭受过法国人的骚扰,十分仇恨法国人,所以,愿意帮助远征队打击法国人。

一天,几个印第安人来到华盛顿的指挥所,报告说:在维尔河边的树林中,发现有法军的营地,人数不多,没有什么战斗准备。华盛顿听后欣喜万分,决定发动一次袭击。

华盛顿把部队分成两股,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向法军营地包抄,黎明时分,到达阵地:

此时,法军士兵正在酣睡,门口值勤的哨兵,也在低头打瞌睡。“打!”华盛顿一声令下,密集的枪弹射向法军营地。

法军乱作一团,不少人赤条条地被打死在床上。个别机灵的士兵,忙举枪还击,指挥官朱蒙维尔拿枪向外冲的时候,被打死在门口。这一仗,远征队只用了15分钟,法军死伤数人,其余全部被俘,华盛顿初战告捷。

这是华盛顿参加的第一次战斗,他成功地运用突然袭击的办法,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后来,他担任大陆军总司令的时候,运用这个办法打了许多的大胜仗。

1776年,北美殖民地人民,不堪英国殖民当局的压迫,起义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他们组织起自己的队伍——大陆军。“我认为,目前局势危机。我们的军队必须联合起来,任命一个总司令。”亚当斯从座位上站起来,这位未来的美国第2任总统,目光急切,扫了扫参加费城第2次大陆会议的代表。

他的目光停留在坐在门口处的华盛顿身上。亚当斯凝视着。他了解这位来自弗吉尼亚的中年人,只有这样一个既富有献身精神和坚韧性格,又有军事经验和卓越美德的人,才能率领一支并不强大的军队,战胜英国。

代表们的眼睛都盯着他。华盛顿也凝视着他。会场寂静无声。亚当斯稍稍镇静一下情绪,便坦率直言:“我知道,此刻还不是提出人选的适当时候,确定人选有一定困难。但是,我还是愿意毫不犹豫地表示,在我的心目中,只有一位先生适合于担任这个重要指挥职务。他是一位来自弗吉尼亚的先生,他现在就在大家当中——”

他的目光又一次落在华盛顿身上。虽然他没有说出名字,但代表们都明白了,所有目光一下子全落在华盛顿身上。

大厅里,断断续续传来亚当斯的声音:“我说的这个人,大家都非常熟悉。他的军事才干和经验,他的富有财产、巨大才能和整个卓越的品格,都足以赢得全美洲的赞同。他能够把所有殖民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在这一点上,他要胜过所有人。”

1775年6月15日,大陆会议再度表决。结果,全体一致通过,任命华盛顿为美洲大陆军总司令。

这是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真正决定华盛顿未来命运的转折点。

第2天,华盛顿平静地出现在会场上,没有丝毫得意神情,反倒更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

华盛顿走马上任了,成千上万的人涌集坎布里奇。他骑在马上,检阅部队。行至一棵榆树下,他掉转马头,对着部队,以总司令的身份抽出了指挥刀。整个城镇顿时喧闹起来。人们欢呼自己的统帅,穿过历史烟云,来到了他们面前。

从此,华盛顿的命运,和大陆军、美国密不可分。他时刻清楚意识到,自己代表着一支独立的军队,代表着一个新生中的国家。他必须维护总司令的尊严,不仅仅为个人,更是为祖国。

摆在华盛顿面前的局面,十分严峻。他统率的大陆军,仅仅是几千殖民地居民组成的民兵,既缺少弹药,又未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而面对的一万多英军,不仅装备精良,而且训练有素。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华盛顿一方面整顿军队,一方面采取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战术,不断给英军以打击。

马萨诸塞的首府波士顿,是殖民地的一个重要港口,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就是在这里点燃的。以威廉·豪为首的英军主力,就布防在波士顿。因此,收复波士顿势必给英军以沉重打击,还能大大鼓舞殖民地人民的士气。

当时,驻守波士顿的英军有1.1万人,其中大部分布防在前沿阵地,距大陆军的阵地仅有150米,在城东侧,有3座机动炮群监视着海口,在波士顿和半岛之间的海面上,游弋着一艘装有20门炮的军舰。另有大批英军驻在城南,扼守着由陆地通向波士顿的唯一通道。

大陆军的士兵,散布在一条长约八九英里的半圆形弧线上。为了蒙蔽敌人,号称有1.5万人,而实际人数不足一万。

1776年3月,寒风凛冽,港口开始封冻。华盛顿决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袭击英军,一举收复波士顿。

在波士顿东部,有一个隘口,名叫道彻斯特高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如果谁占领了这块高地,也就差不多占领了波士顿。这时,英军也在打算占领这块高地。

3月2日,华盛顿当机立断,决定先下手为强。他跟普特南将军率部分士兵,分两路进攻南面的波士顿通道,以牵制英军主力。同时,命令大陆军炮台炮击英军阵地,佯装着掩护进攻的部队。连续两个晚上,英军对华盛顿的意图毫无察觉,第3日晚,华盛顿派托马斯将军,率另一部分士兵悄悄占领了道彻斯特高地。士兵们不顾疲劳,奋战一夜,在高地上矗立起两座炮台。

英军完全暴露在大陆军的炮火之下。次日,豪将军妄图反扑,但因气候恶劣延误了行动。3月6日晨,大雨如注,大陆军士兵顶风冒雨,向驻波士顿的英军猛烈开炮。英军乱作一团,曾经不可一世的威廉·豪率领英军狼狈逃出波士顿。

收复波士顿,使北美殖民地军民扬眉吐气,士气大振,人们更加爱戴和尊重华盛顿。

转眼之间,1776年圣诞节快要来到了,驻守在特拉华河畔的华盛顿,决定利用节日之机,向对岸特伦敦城里的英军,发动一次突然袭击。

圣诞之夜,特拉华河畔,寒风怒吼,大雪纷飞。华盛顿率领衣着单薄的士兵,趁着夜色登上船只,乘风破冰,向对岸驶去。

凌晨3点左右,大陆军登上河岸。“兵分两路,向特伦敦进军。”华盛顿压低声音发出命令。

天亮时分,华盛顿的军队接近了特伦敦附近的一个村庄。四周白雪茫茫,方向难辨,这时正好有一农夫早起拾柴,华盛顿上前问道:“请问先生,去特伦敦怎么走?”“不知道!”拾柴的农夫冷冷的回答,头也没抬。“他是华盛顿,您也许愿意向华盛顿将军提供些情况吧?”华盛顿的副官上前插话。“华盛顿?大陆军总司令?收复波士顿的那个乔治·华盛顿?”“正是。”华盛顿肯定地点了点头。

望着华盛顿和战士们身上的冰甲,农夫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又是惊喜,又是激动:“上帝保佑你们,英军的哨兵就在前面的那间房子里,附近的树林里也布有哨兵,不过由于过圣诞节,又天寒地冻,他们没有出来巡视。”

华盛顿立即下令包围哨兵站,主力部队继续向特伦敦逼近。

中午时分,华盛顿率部到达特伦敦北部,另一支部队也从侧面包抄上来。特伦敦守军是一支雇佣兵,经过整整一夜的圣诞狂欢,他们刚刚进入香甜的梦乡。

随着一阵滑膛枪声,特伦敦骚动起来。大多数雇佣兵在床上束手就擒,有的还在梦里就稀里糊涂地当了俘虏。一部分雇佣兵提着没有来得及系好的裤子,跑到了街上,他们横冲直撞,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四处逃窜。英军指挥官拉尔,也在逃跑的途中中弹落马,乖乖地把指挥刀交出,投降了。

夜袭特伦敦,大陆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他们击毙敌人22名,俘虏敌人948人,而大陆军只伤亡了7人,其中一位名叫詹姆斯·门罗的伤员,后来成为美国第5任总统。

特伦敦大捷,不仅在美国,而且使整个欧洲都认识到,华盛顿是一个了不起的将军。

英军的统帅豪将军,正在纽约度假,他得知华盛顿全歼特伦敦守军的消息后,恼羞成怒,立即命令他得意的将军康华里,率8000大军去围攻特伦敦。企图一举消灭华盛顿的部队,以解心头之恨。

在特伦敦的西北方向,还有一座小城,叫普林斯顿,在那里驻守着3个团的英军。康华里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他与普林斯顿的英军商定,从东西两面夹击华盛顿,打败华盛顿不在话下,并为自己的如意算盘洋洋自得。

驻在特伦敦的大陆军,腹背受敌,处境非常危险,将士们都很焦急。华盛顿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金蝉脱壳的妙计,他决定避开敌人的主力,进攻敌人最薄弱的部分,乘英军夹击特伦敦之时,放弃特伦敦,去攻取普林斯顿。给敌人一座空城,让他们空欢喜一场。

傍晚,为了迷惑敌军,华盛顿让士兵们在阵地前面燃起篝火,佯装挖工事巩固阵地。

康华里果然上当,他令士兵们早早休息,以便迎接第2天的战斗,自己到阵前巡视一圈后,也回到营帐,高枕无忧地睡大觉去了。

夜深人静了,华盛顿命令队伍悄悄集合,他们用棉被裹上车轮,用耳语传达着命令,神不知鬼不觉的撤出了特伦敦。然后往西北悄然潜行,在天亮前,到达了距普林斯顿一英里处的郊外。

此时,普林斯顿的英军正在集合,准备南下,与康华里合围华盛顿。他们的先头部队已经出发一会儿了。

华盛顿命令麦西迎战英军的先头部队,沙利文率部围歼整装待发的两团英军,汉密尔顿率另一支部队进入普林斯顿,占领制高点——普林斯顿大学。

天亮时分,经过一场漂亮的围歼战,华盛顿结束了攻占普林斯顿的战斗。大陆军击毙英军100多人,其余的英军,全部当了俘虏。

这天夜里,康华里一直在做着围歼华盛顿的美梦,甚至有几次都笑出声来。天破晓时,他被远处传来的枪炮声惊醒,匆忙到阵地上察看,发现对面的美军阵地上已空无一人。他才明白又一次上了华盛顿的当。

这次战役后,康华里羞恼至极,大病了一场。从此,他只要一听到华盛顿的名字,心里就发颤,已在精神上彻底输给了华盛顿。

转眼间,美国独立战争已进入第5个年头。这年夏天,罗尚博统率的6000名法军抵达美国。美法联军的组成,加速了彻底打败英军的进程,大决战的日子就要到了。

此时,英军的主力已退守到沿海,主要集中在纽约和约克敦这两座城市中,准备伺机而逃。华盛顿的主力部队,围住了驻守纽约的英军。但是,这里并非是华盛顿选择的决战地点,美法联军经过细致地分析和协商,决定把决战地点定在弗吉尼亚的约克敦。这次,华盛顿又使用了声东击西的计谋。

为了迷惑敌人,华盛顿故意令部队在纽约附近调集炉灶、饲料和船只,作出要与英军在纽约决战的姿态。暗地里,他却率大部队南下弗吉尼亚,准备与英军在约克敦决战。

当时驻守纽约的英军首领叫克林顿,康华里则驻守在约克敦,他们两人对华盛顿的意图全然不知。被蒙在鼓中的克林顿,唯恐法国舰队再开进哈德逊湾,断了他的海上逃路,便连连向康华里求援。真正处于危险之中的康华里,对自己的处境毫无察觉,自以为占据了有利地形,华盛顿是无可奈何他的。因此,他一再表示,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抽调一部分兵力,北上支援克林顿。

康华里据守的地域,在他看来是有利地形,但实乃兵家忌守的危地险境。约克敦西邻威廉斯堡,东临通往切萨比克湾的约克河口,这是一条狭窄细长的水域,只要一支小小的舰队,就能将其封锁住,再有一支部队从西往东进攻,康华里就插翅难逃。华盛顿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决定舍纽约而取约克敦的。

当康华里终于明白过来的时候,已为时太晚。美法联军已经封锁了约克河口,占领了威廉斯堡。不久前还表示要援助别人的康华里,这时,赶紧向克林顿求援,但已无济于事,美法联军的布防水泄不通,克林顿的援军开不进切萨比克湾。华盛顿率领着美法联军,向约克敦发起了强大攻势,康华里见大势已去,走投无路,只好率8000名英军无条件投降。

约克敦战役,在美国独立战争史上,真的是“天翻地转、扭转乾坤”的一仗。

1783年3月下旬,德斯坦伯爵属下的法军“胜利号”军舰抵达费城,带来了各方代表在巴黎谈判和约的消息。同时英军司令盖伊又给华盛顿写来了信,内称英国政府已命令他在海上和陆上停止一切敌对军事行动。

4月17日,华盛顿接到大陆会议关于停止战争行动的公告。

第2天,华盛顿宣告:美利坚合众国与不列颠王国实行休战。而4月19日为战争结束日。

停战,像一颗晨星,预示着西半球更加灿烂光明的一天即将来临,一个新的国家诞生并存活了。

华盛顿的心情是激动的,他为战争的结束而感到欣慰。

他祝贺他的部队:“……我们国家的自由已经得到充分的承认和明确的保障,爱国军队的美名已经使那些备受艰苦和危险、坚持战斗的人流芳百世。”

现在结束了战争,所面对的就是广大士兵的退役问题,华盛顿自己的归宿问题。

军队退役可能会有麻烦,因为政府拖欠部队的军饷、津贴等问题始终没有妥善解决。这使华盛顿感到头疼。

他得赶快催促大陆会议,要大陆会议迅速做出决定。他认为,应该让士兵把武器带回家中,作为“大陆会议的一种光荣奖赏,表明他们尊重这些卓越的人物,并认可他们在饱受痛苦时表现出的道德和作出的贡献”。始终,华盛顿把每个人的荣誉和国家联在一起,用以唤起人的公心。这是他思想精华的一个重要部分。

接着,华盛顿行使他的权力,把大批士兵放回家中休假。事实上,这些士兵一回到家中,就一心一意过起了自己的日子,渐渐地就把政府所欠他们的薪饷之事忘在脑后了。但是,带回家中的武器几乎都被置放在显眼的位置上,因为这些武器是士兵们的荣耀,是勇敢无畏和军事功勋的光荣标志。

尽管他们没有带回钱来,但是带回的武器却成了他们在后代面前津津乐道,并使人肃然起敬的资本。武器使他们引以自豪。

华盛顿又一次解决了政府束手无策的问题,部队是在友好而顺利中逐渐遣散的,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但是,从更深的地方去想政府,华盛顿通过政府拖欠部队薪饷这件事,看到了当时美国联邦政府的种种弊端。他为政府能否在日后治理好国家而捏着一把汗。

1783年6月8日,在思考了多天以后,他写出了数份告别辞,发给了每个州的州长。

告别辞的开头部分写道:“在离开家乡的漫长而痛苦的岁月里,我从来没有断绝过引退回家的想法。我希望在那远离尘世的没有诸多烦扰之事的地方平静地度过余生。”

1783年10月18日,大陆会议决定解散大陆军。

11月2日,华盛顿向军队发表演讲:“总司令现在要做的是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向美国军队讲话,并亲切地、长期地向你们告别。”

他说:“在漫长的8年中,美国军队历尽各种艰辛挫折,但它所表现出来的无与伦比的毅力,可以说是一种永恒的奇迹。”

12月4日,华盛顿在纽约的弗朗西斯饭店向军官们辞行。他的目光从每一位身经百战的部下脸上扫过。他们同样怀着崇敬的心情目视着这位年老的上司,恋恋不舍的惜别之情,反映在每个人的脸上。

华盛顿举着斟满酒的酒杯,向他们道别,他的声音嘶哑了,他那端酒的手因为激动而颤抖。

8年的同生共死,8年的血雨腥风,这种情感汇成了一道难分难舍的河流,它使人们热泪盈眶。军官们纷纷与老将们拥抱,泣不成声。这场面,使华盛顿说不出一句话,这没法用语言来表达他的心情。

最后,华盛顿缓缓地举手致意,没有说出一句话。他泪流满面,径直离去了。

当天,华盛顿就离开了纽约。

1783年12月20日,华盛顿到达安纳波利斯。3天后的12月23日是他辞去大陆军总司令职务的日子。

东方发白时,他披衣下床,坐在桌边,用极其平静的心情写道:“这将是我在为国家服务期间最后一封信。我的辞职时间定于今天12点。以后,我将成为波托马克河畔的一位普通公民。”

第2天——1783年12月24日晚,华盛顿回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家乡。

回到家里的华盛顿享受起多年难得的静谧,仿佛从一个世界转到另一个世界一样:前一个世界紧张,后一个世界安宁。

在华盛顿的身上,军人的生活习惯并没有因为他成了普通公民而改变。从他回到波托马克河畔的家中那天起,就严格按照时间起居饮食。就是冬天,他起得也很早,大约在早上5点左右。起床之后,他秉烛读书、写日记等。

他那头有些花白的长长的卷发每天都由他的仆人、黑人威尔帮助梳理。发型一般是在脑后紧束成一个辫子,然后用缎带系好,给人的感觉是既干净又利落。

回到山庄,就和他离开前的时候一样,对农场精心细致地管理,他俨然又成了辛勤的农场主。

1787年2月,邦联议会发出号召:要在召开的全国代表会议上修改“邦联条例”,然后再请国会和各州议会批准。

1787年3月28日,华盛顿考虑再三,然后给弗吉尼亚州州长埃德蒙·伦道夫写信表示,自己在健康允许的情况下,愿意作为弗吉尼亚代表去出席5月份在费城举行的全国代表会议。结果很顺利,州长不但答应了他的请求,而且还推荐他为弗吉尼亚代表团团长。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华盛顿自己又犹豫起来,尽管他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

现在,他所顾虑的是一件事,当初已经公开声明过自己归隐田园,不再参与政治、重返政坛。如今真的接任代表团团长一职会不会有人说三道四?这件事使他陷入了迟疑之中。但是,身边的人是支持的,包括亲友都在劝说华盛顿,即使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整个弗吉尼亚州或者说为国家的前途考虑,也得接下代表团长一职前去费城,以便利用多年积累起来的影响,促使这次会议的成功。

是的,单从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和维持8年战争的成果,维护共和主义的需要这一点上来说,华盛顿就不该迟疑不决。他决定去了。

1787年5月13日,整个费城都被轰动起来,人们夹道欢迎声名显赫的华盛顿。场面壮观,热烈,报纸上这样写道:“入城时,礼炮轰鸣,钟声响亮,人们高声欢呼,表达他们对这位伟人到来的欢迎。”

1787年5月14日,是原定的代表会议开幕之日。但是,直到5月25日,才有7个州的代表来到费城,即达到了法定人数。会议在大陆会议曾经签署《独立宣言》的独立厅内举行。

可以肯定地说,这次会议完全是因为华盛顿的凝聚力和威望在起着作用。

又过了些日子,另有5个州先后派人来参加会议。这样13个州中共有12个州参加,只有罗德艾兰州没有人来参加会议。

华盛顿担任会议主席,富兰克林为副主席,威廉·杰克逊为秘书。

此时,华盛顿仿佛又回到了独立战争的岁月里,决心竭尽全力,促使会议取得成功。

3.“国父”风范

华盛顿的性格中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能攻、退能守。几乎是对待每一件事他都深思熟虑,尽量多地想到可能出现的后果,然后用随遇而安的平常心情来面对现实。越是年老,这种伟人所必需的优秀品质便越明显地表现出来。

再度出山后,重又焕发了他的智慧与进取之心。宪法草案在全国生效后,他的山庄简直成了“情报局”,各种要人显赫不断光顾,各种资料信息源源不断地汇聚到这里来。

他自己清楚地知道,新宪法的通过,将预示着这会将他引向美国政坛的辉煌顶峰。

1789年2月4日,选举团根据人们的普遍愿望,全票选举华盛顿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根据宪法规定,总统将于1789年3月4日中午12点起正式上任,任期4年。

该去上任了,可他没有现金当作盘缠上路。以后两天的时间内,他这位当时美国屈指可数的大富翁、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东拼西凑,勉强借够了前往当时的临时首都纽约的路费——100镑现金。

1789年4月16日,华盛顿安排好弗农山庄的一切事务,满怀深情地巡视了亲手缔造的家园,然后带上夫人马撒,坐着自家的马车上路了。

一路上,到处是欢迎的人群,到处可见欢迎的盛况。鲜花、掌声、礼炮、民众簇拥……欢呼声响彻云霄。

1789年4月30日,美国举行历史上第一次总统就职典礼。总统是乔治·奥古斯丁·华盛顿。时年57岁。

经过一番紧张的筹备,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总统就职仪式于1789年4月30日在纽约隆重举行。

华盛顿出任总统后,不得不一改往日那种植园主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爱吃喝、爱交际的“习惯”。因为总统是另外一种“形象”,代表着国家,往大一点说,总统在体现着国家的形象。总统的形象跟华盛顿的性格格格不入。

夫人马撒埋怨道:“这种日子闷死人了。定了那么多规矩要我遵守。我不能干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真让人受不了!”

这种埋怨让华盛顿哭笑不得。对他自己来说,面临着一个重新塑造自我的问题。众多的来访者中几乎都是出于好奇、敬重、求官求职以及叙旧的人……川流不息地出入总统府。这使本来公务繁忙,身体欠佳的华盛顿应接不暇。

但是,华盛顿又不忍做得太不近人情,也不能跟外界隔绝,使他脱离于人民。这使他迅速地制定出折中的规定,把自己的正式接待日程分为3类:

1、每个星期二下午3点到4点,举行招待会,会见来访者,但仅限于男人。

2、每个星期四下午4点举行一次正式宴会,招待来自政府各部门的有关人员和外国客人。

3、每个星期五下午开始,由第一夫人马撒举行茶会,接待来客,男女不限。

华盛顿主张在招待会上随便自如,不实行严格的礼仪。

1792年,新的一届美国总统选举在即。在华盛顿的脑海里,内阁的纷争历历在目。甚至动用了两家报纸相互攻击。面对左膀右臂的不和,华盛顿非常痛心。他厌倦政坛勾心斗角的无聊萌生了返归故里的想法。

这年春天,华盛顿分别向杰斐逊、汉密尔顿、诺克斯和伦道夫吐露了自己不再打算竞选连任总统,要回乡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过那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

5月8日,华盛顿回到弗农山庄度假。但是,他的心里仍然放不下国家、内阁、党派纷争。他希望大家从大局着想,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基础上和睦相处。5月20日,华盛顿在给麦迪逊的信中强调了这一点:“我们中间唯一的争论就只应是,谁该走在最前面,全力支持和巩固这个国家,以便促进它的发展并最终完成这个伟大的、举世瞩目的伟业。“我们都是同一个国家的儿女,虽然在某些地区问题上,在某些小是小非问题上有分歧,但是在最首要、最根本的有关国家大事上,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

接着,华盛顿又表明了他的隐退之意,并请麦迪逊帮助他起草“告别演说”。

5月23日,杰斐逊给华盛顿写来了一封长信,称:“只要你留任,南北方就会保持统一。”

7月中旬,汉密尔顿两次来信说,总统如果卸职,将是“目前降临于祖国的最大的不幸。”

同时,伦道夫的信也到了,他在信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目前的局势:“倘若爆发内战,你定然无法安居家中。驱散即将酿这场大灾难的派系,比等到他们荷枪实弹以后再去镇压要容易得多。”

看到这些信件,华盛顿叹了一口气。的确,大家是真诚的,都想着把国家治理好,可是为什么又不团结一致呢?为什么固执己见,毫不考虑对方的意见呢?

尽管弗农山庄景色宜人,安宁清静,仍然不能抚平华盛顿烦乱的心情。

隐退未能带来幸福。真正的幸福在于辛勤地“为人民的繁荣昌盛而工作”,应该“为人民服务”。

华盛顿的连任,众望所归。

11月8日,总统选举人的选举完成。

12月,华盛顿又被选举团全票选为第2任美国总统。

就任总统8年,比战争时更需要他竭诚尽力。一个新生国家政体的确立,外交立场的选择,内阁成员之间的协调,无不困扰着他,激发他施展出更多的智慧才能,也包括令人信服的美德。

华盛顿看到,年轻的美国,已经开始成熟。由他领导的宪法制定会议,1787年早已为它的存在和发展确立了途径和方向。他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去。

他决定离去。他不愿意让权力如此长久地集中在一个人手中。他的理想中的民主社会,应该制约个人的权力,应该让更有才能的人脱颖而出。衰老,已使他渐渐感到体力不支。庄园的悠闲,是那么诱人。他必须回到那里去。那里,才是他真正的归宿。

1797年3月3日,这是华盛顿担任公职的最后一天。在此之前,他已经在报上发表了引退演说,与国会两院议员作了最后会面。3月4日,他该作为前任出现在新总统亚当斯就职仪式上。

宴会上,各国使节和夫人,首都政界名流愉快地欢聚一堂,陪伴华盛顿度过最后一夜。

华盛顿含着微笑,伫立一旁。这是令人陶醉的时刻。想到就要告别荣耀但又喧闹复杂的政坛,他感到难以抑制的喜悦。这种渴望由来已久,现在变成了现实。他频频举杯,与人们交谈。

他将坦然而去。

1799年12月12日上午10点左右,华盛顿冒着刺骨的寒风,骑马到庄园的各处巡视,并且诙谐地以“总司令”的口气说:“视察前哨阵地要风雨无阻!”

过了一会儿,暴风雪来临,直到下午3点钟华盛顿回来的时候,暴风雪还没有停。“您的衣服湿了。”秘书利尔说。“没事。”华盛顿的头上沾满雪花,脖子像是让雪花打湿了,但是,他的大衣挡住了雨雪。“这有几封信,请您盖上免费邮戳,准备发出。”利尔拿着几封信,递给华盛顿。华盛顿扫了一眼将要发出的信件,然后对利尔说:“天气太坏了,下午不必派仆人上邮局了。”“那么……”利尔举了举手中的信件。“天好再去吧。我要吃饭去了。”说着,华盛顿连衣服都没换就去吃饭了。

这一夜,跟往常一样。

次日的早晨,窗外是大片大片的雪花漫天舞。华盛顿没有起床,忽然感觉嗓子有些疼。他想,肯定是昨天的风雪之行使他着凉了。他没有在意。谁都没有在意。

但是不久华盛顿的病情继续恶化,呼吸越来越困难,利尔扶着他让他舒适一些。

不多久,克雷克大夫进来走到华盛顿身边,华盛顿对医生说:“大夫,我死得真难,但是,我不怕死……我快不行了。”迪克大夫和布朗大夫进来以后,大家把华盛顿扶了起来,希望他能舒服一些,华盛顿对医生们说:“我感觉自己不行了,我感谢你们对我的照顾。你们最好不要再为我麻烦了,让我安安静静地去吧。我活不多久了。”留在房内的克雷克大夫默默地回到壁炉边坐了下来黯然神伤,华盛顿夫人一直坐在将军的脚跟边默默无言。

晚上10点钟左右,华盛顿几次想同利尔说话,但已说不出话来,最后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我快不行了,死后葬礼不要过分,3天后再下葬。”然后望着利尔似乎在问:“明白我的意思吗?”利尔见华盛顿脸色不好,忙把克雷克医生唤到床前,这时华盛顿的手已经无力地垂了下来。他平静地离开了世界,“没有一点儿挣扎,也没有一声叹息。”坐在床脚边的华盛顿夫人,抬起头悲怆地问:“他去了吗?”利尔欲言无语,用手势表示将军仙逝而去。

3天以后,12月18日,波托马克河的流水呜咽着,弗农山庄寂静肃穆,华盛顿的葬礼在这里举行。在礼炮的悲鸣声中,由骑兵和步兵组成的护卫队走在前面,后面是4名牧师,接着是两名仆人牵着华盛顿生前使用的马匹——驮着将军的手枪、枪套,华盛顿的遗体由军官们抬着缓缓向前,后面跟着几位家属和好友,最后面是送葬队伍。

华盛顿逝世的消息传遍全国,美国全体民众沉浸在极度悲痛之中。为了纪念华盛顿,两个世纪来美国有一百几十个城镇都以华盛顿命名。1885年在首都正式建成雄伟的华盛顿纪念塔。塔高555英尺,内壁嵌有190块经过雕刻的石头,其中有一块是中国清政府赠送的石碑。

噩耗传到欧洲,英国海峡舰队降半旗哀悼华盛顿。曾经兵戎相见的大西洋两岸都在哀悼华盛顿,英吉利海峡两岸的两个势不两立的国家也都因华盛顿逝世而悲哀;在名垂青史的许多英雄伟人之中,他应是毫无愧色地占有一席之地的。

林肯

1.出身最贫寒的总统

1809年2月12日早晨,在美国肯特基州诺林河畔的一间圆木小屋里,迎着一轮初升红日,诞生了一个婴儿。父亲托姆·林肯和母亲南希·汉克斯为孩子取名亚伯拉罕·林肯,并亲昵地称他阿伯。

从懂事时起,小阿伯就开始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零活:送信传话,提水扫地,拾柴生火。他还跟着父母去地里锄草,小手常常磨出小泡。农闲时,他跟姐姐萨拉到4英里以外一个简陋的学校里去识字。在一个天主教徒那里,他认识了26个英文字母和10个阿拉伯数字。他常常用木棒在尘土上、沙地里、积雪上练习写字,使他养成了爱练字的习惯,书法对他来说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他还总爱捧着母亲那本破旧的《圣经》和一本教义,用心地阅读,有时还从别处借些书来认真地读。

1816年12月,小阿伯7岁那年,全家遭到一个种植园奴隶主的恫吓和迫害,在严寒的冬季,小阿伯随父母经过艰辛的长途跋涉,举家迁徙到俄亥俄河以北18英里的鸽子河畔,他们全家动手,草草地搭起了一座高棚,开始了“非常艰辛的日子”。为了生存,全家在这里砍树、除草、开辟荒地,吃的是从附近森林里猎获的野味,晚上用木柴和松明子照明,从春末到深秋,小阿伯和姐姐萨拉都光着脚,到森林里去采摘野果充饥。

春天,老师离开了鸽子河,林肯辍学了。后来,他又断断续续地上了另一所学校。他受的学校教育,加起来不超过一年。然而,他养成了一种非常宝贵的品质:“对知识的热爱和强烈的求知欲。”

林肯是一个小书迷。他的继母带来了五本书:《圣经》、《伊索寓言》、《鲁滨孙漂流记》、《天路历程》、《水手辛巴德》,他爱不释手,尤其喜爱前两本书,把它们放在手边,有空就读。

林肯没有钱买书,就去借书。有一次,他从邻近的一个农民那里借到一本《华盛顿传》。这本书使林肯读得入了迷,晚上一直读到很晚。睡觉时,他就把这本书塞在墙的木头缝里,没想到这天夜里,来了一场暴风雨,把书给淋坏了,翻都翻不开。

几天以后,林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书的主人家。

书的主人看着自己的书被淋成如此惨状,心疼地说:“怎么会淋成这副模样呢?这样还怎么读呢?”

他拒绝收回这本淋过的书,要求林肯买一本新的还他。林肯哪里有钱买书呢?只好恳求说:“实在太抱歉了。你知道我没有钱。请允许我为你干3天活,作为赔偿吧!”

书的主人只好同意。于是,林肯为他割了3天青草,作为对书的赔偿。

林肯在农场度过了22个年头,他伐木、盖房、开荒耕地、割草、码草垛、劈栅栏木,宰猪,无所不干,饱尝了拓荒者的艰辛。他渴望找到一种新奇的工作。

有一次,他和继母兄弟以及一个堂兄弟一起采伐树木,造了一艘80英尺长的平底船,载上咸猪肉、玉米和生猪,顺密西西比河漂流而下。这次下游之行给林肯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对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新奥尔良,林肯第一次目睹了奴隶制度的恐怖景象。他看到黑人奴隶带着镣铐在棉田里干活,稍有不慎,就遭到奴隶主皮鞭的抽打。这种惨无人道的情景,使富有正义感的林肯心里非常难过。

一天早晨,他们3人走过一个黑奴拍卖场。奴隶贩子在向奴隶主拍卖黑人奴隶。他们看到两个奴隶贩子在拍卖一个奴隶家庭。这家人全都戴着手铐脚镣,就连小孩也不例外。奴隶贩子把黑人爸爸卖给了一个种植园主,把妈妈卖给了另一个种植园主,几个孩子也分别卖给了不同的奴隶主,其中最小的孩子只有几岁。

林肯看到孩子们哇哇地哭着从妈妈身边被拉走,心如刀绞。“这两个家伙太残忍了!”他对兄弟们说,“心肝都让钱给熏黑了。”“是呀,多可怜的孩子!我要是有钱,一定把他们全买下来,好让他们全家团聚。”他的一个兄弟说。“奴隶贩子太坏了,他们把人当牲畜。我就是穷死,也不会去贩卖奴隶;就是一个人干农场的全部活计,也不去贩卖黑人奴隶。”另一个兄弟说。林肯点点头。

这个身高近两米、体重180磅,外表粗犷强硬、内心充满仁慈的男子汉,从这天起就决心要为消灭这个丑恶的制度而奋斗。

后来朋友培利说服林肯开了一家“培利、林肯商店”,但营业情形却不怎么好。

林肯把店让给屈伦德弟兄经营,屈伦德接手以后,做了一个短时期的生意,就在一天晚上席卷而逃了,连逃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更不幸的是培利不久就去世了!结果,林肯独自背负了一笔1200元的债务。

当时,在美国新开垦的土地,有一个习惯,就是当店铺宣告破产的时候,所欠的债务,是可以不偿还的。可是,“诚实的林肯”却不肯作赖债的打算。

这笔巨债,对于身无分文的林肯来说,无异于一道难关。事实也如此,他还清这笔债务,前后花了15年的时间。

一夜之间,弄得贫无立锥之地的林肯,在走投无路时,只好暂时栖身在好友安斯屈伦家。

不久,格拉罕姆老师帮助林肯找到了一个测量技师的工作。为了要担任这个职务,林肯每天晚上用功到两点以后,孜孜不倦地研究测量学。普通人学习测量学,一般都要花上半年的时间,可是他却只用了6个星期,就成为一个够格的测量技师。

后来,林肯在村里人们的拥戴之下,担任了邮政局长的工作。说是邮政局长,其实有点言过其实,因为那是连一个局址也没有的邮局,而且也没有邮差,实际上只有林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

这邮政局长的工作虽然很轻松,但是收入很微薄。不过,林肯却是很愉快地干着。因为这工作的第一个好处,是纽约的报纸比谁都先看到。当时,美国新开垦的地区,新闻杂志一送到,邮政局长得先看一遍,等到出去分送的时候,就把报刊内容的大要,讲给大家听——这在当时是一种习惯。

林肯总共上了不到一年的学,但是他对政治却由衷地感兴趣。他愿意向任何人发表关于政治问题的演说。

1831年8月1日,林肯第一次参加了投票。他选举辉格党亨利·克莱一派的候选人为国会议员,反对现任国会议员的杰克逊派候选人约瑟夫·邓肯。这天,他在投票处的周围逗留了很长时间,同人们愉快的交谈,讲政事、交朋友,结识了很多人。

1832年3月9日,林肯发表了一篇文章,宣布他跨入政界,竞选伊利诺伊州议员。这是直到当时为止,他所写的文章中最大胆又最重要的一篇。文章由《散加芒报》印成传单。文章中当然有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对其参加竞选活动的羞怯强调,然而,他却对自己的观点和政纲充满信心,并准备同任何竞选者进行辩论。他积极主张兴办教育、出版、宗教和道德教化事业,但他毕竟很年轻,与老辣的政客们相比,他的演讲显然有些稚嫩,但他的诚实、真切、坦率也征服了不少人的心。这也是林肯踏上政坛所迈出的第一步。

1834年的春天,州议会议员选举的日子又到了。

这一次是林肯第2次参选州议员,第一次时因为参加对印第安人的战争,准备时间太短,没能成功。

6月里的州议员选举,林肯以多数票当选。

林肯生活的年代,正是美国历史上发生动荡变革的时候。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后,13州人民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北方资产阶级与南方奴隶主共同组成联邦政府。当时南方还保留着落后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奴隶主要把新扩展的土地统统变为种植园,大量种植棉花和其他工业原料,并把这些产品卖给英国,换回所需的工业品,这就大大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美国领土向西部扩张,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奴隶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1856年,林肯加入了共和党,很快就成为这个党的著名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同年,他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后来,虽然没有当选,但获得很多选票,可见他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是很高的。

1857年的司各特案,成了美国人民注目的又一重大事件。黑人司各特原是密苏里州一位军医的奴隶,他随主人曾在自由州居住过4年,根据规定,司各特已是自由人。可是,他回到密苏里州后,又被当作了黑奴。司各特向法院提出申诉,要求把他当做自由人。但联邦最高法院却根据1850年关于追捕逃亡奴隶法令,判决司各特无权上诉,不承认他是自由人,并在判决书中公然宣称,过去的黑奴,无论在任何地方居住,都是他主人的财产。这样,就破坏了宪法的规定。林肯认为司各特案的判决,违反了《独立宣言》关于人生来是平等的原则,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1858年,共和党推选林肯为伊利诺伊州参议员的候选人,同民主党的道格拉斯进行竞选。在几次辩论中,林肯表示反对奴隶制度,但他认为保持联邦统一是主要任务。所以,林肯没有提出立即废除奴隶制的主张。但林肯反对奴隶制度的立场观点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他的演说才能令人佩服。不久之后,他便以“劈栅栏木条候选人”的朴实绰号被提名为1860年共和党的总统竞选人。1860年11月6日,选举结果揭晓,林肯以近200万张票数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

2.同情心与幽默感

林肯很忧郁,据见过他的人说,他有着“地狱般的悲哀”,“他走路的时候,忧郁简直要从他身上淌下来。”林肯的哀愁是由两件事造成的,一为政治上的失意,一为悲惨的婚姻。

林肯不论思想和行动都是慢吞吞的,有时候走在街上,迎面而来的人跟他说话,他都没发觉。跟别人握手时,又是一副茫然的样子。一次,一位国会议员为某件事情来向林肯诉苦。林肯听了文不对题似的说:“好吧,这使我想起一个故事。”那位国会议员听了他的话十分恼火,当场咆哮起来:“我又不是为了听笑话而到白宫来的。”“好吧,请坐!”林肯仍然耐心十足地讲着他的故事,奇怪的是,当故事讲完的时候,这位议员居然心平气静了很多。林肯乘机进言说,经常用滑稽故事来减轻烦恼,是必要的。应该说,林肯的这种迟钝与幽默确是他的一大法宝。

有一次,林肯为了谢绝出席一次会议,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我在森林中遇到一个骑马的妇女,我停下来让路,可她也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面孔看。她说:‘我现在才相信你是我见过的最丑的人了。’我说:‘你大概讲对了,但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她说:‘当然你已生就这副丑相是没法改变的,但你还是可以呆在家里不要出来嘛!”

林肯自知容貌不扬,然而他豁达大度,不拘小节,有时还自我嘲弄。一次,林肯听到参议员斯提芬·道格拉斯骂他说“两面派”,他说:“你这话我要让听众来评判,如果我有另一副面孔的话,为什么我还要用现在这一副面孔呢?”

林肯在白宫就任总统以后,许多人来向他要官做。有一天,来自美国各地的20来个人,带着不同的介绍信,排满了一屋子。现在,我们来看看林肯是怎样应付这种情形吧,林肯说:“先生们,我想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国王想去打猎,就召集王公贵族进行磋商。他问一位大臣会不会下雨,那大臣说不会。于是,大家出发了。走到半路,他又碰见一个骑着驴子的农夫。农夫说天肯定要下雨,劝大家回去。大家鄙夷地朝他笑笑,继续赶路。然而,走不多远,天下大雨了。他们被淋得浑身湿透。”“回到王宫以后,国王立即召见了那个农夫。‘告诉我,你怎么知道天要下雨的?’‘我不知道,是驴子告诉我的。’‘驴子怎么会告诉你?’国王问道。‘因为驴子竖起它的耳朵,陛下。’农夫答道。国王买下驴子,封了它一个官职。”“而在这个问题上,”林肯接着说,“国王犯了一个大错误”。“犯了什么错误?”听的人急着想知道。“哎呀,打那以后,”林肯笑着说,“驴子都想当官了。”

林肯是一个非凡的人物,马克思曾称他“是一位达到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人物。”即使从一些小事情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林肯那灼灼逼人的光彩。

林肯当店员时,有一次,他发现给一位顾客少称了2两茶叶,于是,林肯走了几十里的山路,为这位顾客送上2两茶叶。

林肯在纽萨拉姆邮务所当邮务员时,这个邮务所太小了,只有林肯一个工作人员。邮务所关闭时,林肯认真地把邮务所的账目结好,把账务和邮务所剩的一些资金装在一个纸袋里保存好,准备上级来接收。但是这个偏僻的小邮务所却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直到一年以后,他在路上遇到邮局的稽查员,才将他请到家里,把钱和账目如数交清。当时林肯不仅身无分文,还负了1100元的债务。但他交出的钱不仅一文不差,而且交出的硬币也正是前一两年他担任邮务员时收进的那几枚。从此,人们便把他称作“诚实的林肯”。

林肯当律师时,仍然很穷苦。他太太骂他没有金钱观念,不懂得理财。别的律师也经常为林肯的低收费而感到十分气愤,他们说林肯拉低了行情,害得整个律师界穷困不堪。1853年林肯44岁,那一年他总共受理过四个案子,但收入只有30元。

林肯认识小杜夫的一家,小时候杜夫躺在摇篮里,林肯还曾摇他入睡。但有一天,小杜夫被人指控图财害命。原告收买了一个名叫福尔逊的人作证人。福尔逊赌咒发誓说他亲眼看到被告开枪打死了被害人。小杜夫有口难辩,被判犯有杀人罪。林肯主动要求担任辩护人并要求复审。在复审中,林肯针对福尔逊一口咬定“在10月18日的月光下亲眼看到被告开枪打死了被害人”,并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林肯:你认清是小杜夫吗?

福尔逊:是的。

林肯:你在草堆后面,小杜夫在大树下,当时相距二三十米,你能看清楚吗?

福尔逊:看得很清楚,因为当时月光很亮。

福尔逊:不是。当时月光正照在他的脸上,我清楚地看到了他的脸。

林肯:具体时间也能肯定吗?

林肯:你肯定不是从衣着方面判断的吗?

福尔逊:可以肯定。因为我回到屋里时,看了看时钟,当时是晚上11点一刻。

问到这儿,林肯转而对法官和陪审员们说:“这个证人是个地地道道的骗子!他一口咬定10月18日晚上11点一刻在月光下看清被告者的脸。现在,请诸位想一想,10月18日那天是上弦月,11点时月亮早就下山了,哪里还有月光?退一步讲,就算时间提前一些,月亮尚未下山,但那时月亮应从西向东照射。草堆在东,大树在西,如果被告面向草堆,脸上是不可能照到月光的,月光只能照在被告的后脑勺上,证人怎么可能在二三十米以外的地方看清被告的脸呢?倘若被告背对草堆,那么立在草堆后面的证人也是无从看到被告的脸部的。”林肯话音刚落在场的旁听者呼声雷动,掌声四起。福尔逊无言以对,瞠目结舌,脸上红一块白一块,无地自容。

然而,林肯也绝非好讼成性之徒,有时候他会劝当事人在庭外和解,化解一场纷争,不收一文诉费。有一次他拒绝指控某一个人,他说:“他那么穷,又是跛子,我真的很为他难过。”

林肯竞选总统时曾为脸颊过瘦而大伤脑筋,怎么样才能使自己的形象在选民中受宠爱呢?林肯想不出办法。一天,林肯收到了一位名叫格瑞丝·彼黛尔的11岁的小女孩的一封来信,信是这样写的:林肯先生:我非常渴望您能当选总统。我有4个哥哥,有两个愿意投您的票。你要是留胡子,我会让另两个哥哥也投您的票。您太瘦了,留了胡子会英俊得多。所有女士都喜欢有胡子的人,她们的丈夫也会投您的票,您一定会当选的。格瑞丝·彼黛尔

林肯接受了小女孩的建议,蓄了胡子,果真,蓄了胡子的林肯比没有胡子的林肯英俊得多,更受选民的欢迎。林肯就任总统后,曾乘专列来到被黛尔的家乡,吻着小女孩说:“你看,为了你,我已经蓄了胡子了。”

还有一次,林肯偶尔听到有人说他对政敌太仁慈了,心里不以为然。“你应该消灭你的敌人,总统先生。”一位议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对林肯说。“对呀!我正在消灭他们,”林肯并不否认对方的建议,“谢谢您对我的忠告。当我把敌人变成了朋友时,不就消灭了我的敌人了吗?”

林肯的大度、机智与幽默深深感染了周围的人们,获得人们的敬仰和尊敬。

3.为解放黑奴而献出生命

南北战争终于爆发。

战争开始以后两年,南北战争的目的,逐渐改变了。最初,是为了要维护国家的统一而作战,到了后来,转变成为解放黑奴的战争。

当然,国家如果不存在,就不能够解决奴隶问题。可是,随着战局的进展,到后来就变成如不能解决奴隶问题,就无法维护国家的命脉。

透彻了解当时情势的林肯,没有忽略这个变化。他认定:“现在,是发表奴隶解放宣言的最好时机了!”

于是,他就在深夜里动手起草这个宣言,经过了好几个晚上的修改,才写好这篇稿子。

9月中旬,北军在安其顿终于取得了一场胜利,伟大的《奴隶解放宣言》就在1862年9月22日那天发表了。

林肯走到了白宫大门口时,看见那成群结队的黑人,便大步走过去,很高兴地和他们握手。

黑人们先是欢笑,终于又放声大哭!

1865年4月9日,南军总司令罗伯特·李将军率9万人投降,历时4年的南北战争结束。

星条旗在首都华盛顿各户人家的窗口飘扬起来,庆祝的礼炮每隔5分钟就发射一次,各个教堂的钟声一起响了起来,晚上的街道,灯火通明,简直成了一片火海!

4月14日中午,白宫的政务室里,林肯和阁员们举行战后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处理战争遗留问题。

当时的国民中,要求严惩南方联邦首脑的呼声甚为强烈,有人甚至要求对南方总统以下主要领袖人物处以死刑,以进行报复。

但林肯并不赞成,他在会上发言说:“不管那是一个怎样的坏蛋,要杀死他,我总不赞成。这一些人,我们只要把门打开,放下门闩,赶他们出去就算了。”

他像赶着羊群那样张开两只手做了个手势。“人民已经牺牲得够多了。我们真要使国家团结的话,必须把心里的仇恨抹掉。”

他在一份对南军俘虏的特赦命令上签了字。

这天晚上,总统夫妇由勒斯本少校和哈理斯小姐陪同一起去看戏。

晚上9点钟,他们到达了剧场,喜剧《美国的表兄弟》早在两个钟头前已经开演了。

剧场的里里外外,插满了国旗,从2楼到3楼,挤满了观众。

他们进入剧场后,全场观众一齐站了起来,接着就响起了一阵欢呼声:“林肯万岁!”“总统万岁!”

舞台上的表演,也暂时停下来,乐队吹奏起国歌,欢迎总统。

林肯夫妇在舞台右边一个包厢里坐了下来。

舞台上的表演又开始了。

这天晚上,林肯的情绪特别好。眼前虽然担负着一个战后复兴建设的重要任务,可是,兄弟间的自相残杀,到底结束了。

林肯不时回头望望夫人,不停地展露出笑容。观众们也都哄堂大笑。整个剧场,充满着热闹的气氛。

舞台上的戏,正演到最精彩的地方,观众都全神贯注欣赏着舞台上的表演。这时一个早已摸到林肯座位附近来的年轻人,蹑起脚跟,不声不响地走向林肯。

大家听到几声枪响,急忙回过头来,只见总统的包厢,已经笼罩在迷濛的白烟中!

总统仍然坐在椅子里,可是,头已经低垂下去,双眼也紧闭了。头部被枪弹贯穿了的林肯,意识已经丧失,他被紧急送往了医院。

1865年4月15日上午7时20分,林肯与世长辞。这个“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始终以慈悲为怀”的伟大的平民总统,就这样被怀恨的南部暗杀团刺杀了!

隆重的葬礼之后,林肯的遗体,被运回伊利诺州他的故乡春田市。在举国哀悼声里,在他生前常常怀念的松林里,伴着先前而去的爱子的坟墓,林肯长眠了。

林肯生前曾说过:“我们无法逃避历史的公论,不管我们是否愿意,后世的人将不会忘记我们。不管我们地位是否重要,谁也逃不了责任。严格的历史裁判将决定我们千秋万世的声名:是光荣还是耻辱。”

罗斯福

1.残疾的竞选者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882年1月30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海德公园中。

1904年6月,罗斯福从哈佛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后进入哥伦比亚法学院学习法律。罗斯福总统

1905年3月,罗斯福与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安娜·埃莉诺结为伉俪。

1907年罗斯福从哥伦比亚法学院毕业后,进入华尔街一家著名律师事务所工作。

1910年,罗斯福如愿以偿地当选纽约州参议员。

2.向法西斯宣战

1926年,罗斯福竞选纽约州长成功;1930年,罗斯福取得连任州长的胜利后,又于1932年击败前总统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入主白宫。

1936年,在国内对新政的赞誉参半中,4年一度的总统大选又到了。罗斯福再度获胜,他获得了除缅因州和佛蒙特两州的全部选举人票。罗斯福成了门罗总统以来接连两届由本党控制国会两院的第一个总统。

1939年9月1日,德国悍然进攻波兰。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酝酿已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9月5日,罗斯福宣布美国实施《中立法》。

1940年,又是美国总统选举年。针对纳粹希特勒的疯狂进攻,罗斯福急流勇进,第3次连任总统。

1941年3月11日,罗斯福正式颁布《租借法》,它标志着美国孤立主义传统的结束,使美国由中立转变为事实上的反法西斯国家。

1941年12月7日,是美国历史上极具耻辱和黑暗的日子,这一天,日本人袭击了珍珠港,太平洋舰队18艘舰艇被击沉或受到重创,188架飞机被毁,159架炸坏,美军死亡2403人,重伤和失踪2233人。航空母舰因出海执行任务幸免于难,而且日本轰炸时还漏掉了海军船坞内的油库和潜艇库。

罗斯福弄清珍珠港遭难的确面对法西斯的入侵,罗斯福庄严地向全国发实消息后,表面上虽显得镇静自表讲话。若,但内心却是满腔怒火。每当听到从夏威夷来的新消息,他都严肃地摇摇头。罗斯福想采取援救行动,同总参谋长马歇尔将军讨论了军队的部署问题,指示国务卿赫尔随时向拉美国家介绍情况,使它们准备就绪,并命令陆军部长史汀生和海军部长诺克斯在所有的国防工厂和关键设施布置警戒。然而,总统不允许在白宫周围由军人站岗,因为白宫已经吸引了焦虑的美国人,他们聚集在栅栏外面,寻求新的保证和指导。

第2天上午,总统身披蓝色海军斗篷,乘车来到国会大厦发表了宣战演说:“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发动无端的、卑鄙的进攻时起,美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罗斯福总统的演说历时6分多钟。讲话结束后,他抬起头,微笑着向人民挥手致意。他的讲话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这个简单的演说,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威尔逊于1917年要求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分量重得多,影响深远得多。参议院以82票对零票,众议院以388票对1票通过了罗斯福的宣战要求。从此,美国正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2月8日,英国也宣布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9日,中国国民党政府在中日战争进行了4年之后才正式对日本宣战,10日又对德国宣战。接着对日本宣战的还有戴高乐的“自由法国”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

在珍珠港事变两天以后的星期二晚上,罗斯福向全国人民发表了《我们将打赢这场战争,我们还将赢得战后的和平》的广播讲话。总统在这篇“炉边谈话”中,针对美国人民对这场战争缺乏思想准备的情况,着重说明了法西斯匪徒背信弃义、惯用偷袭的办法发动侵略战争。他说,日本过去10年中在亚洲所走的道路,同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欧洲和非洲所走的道路是极为相似的,他们都是在事先没有警告的情况下,对他们所要鲸吞的国家发动入侵。因此我们每个美国公民都要对他们保持警惕。

最使美国人和西方人感到震惊的是,日军在袭击珍珠港的同时,对东南亚展开了全面进攻,而且“旗开得胜”。

东京时间12月8日拂晓,山下奉文将军率领的日军在马来半岛靠近边境的东海岸3个地方同时登陆。进攻时,虽然海风剧烈,风浪高达6英尺,但进展异常顺利。到天黑时,哥打巴鲁机场已被日军占领。就在这一天,日军还对香港、关岛、菲律宾群岛、威克岛和中途岛等地展开了猛烈进攻。

在马尼拉,麦克阿瑟的远东航空大队遭到毁灭性的轰炸。巨大的“空中堡垒”一架接一架爆炸。机场上到处浓烟滚滚,所有的战斗机以及30架中型轰炸机和观测机都在燃烧。“空中堡垒”只剩下了3架,其余全部被毁。日本轰炸机全部安全返航,战斗机也仅仅损失了7架。这是美国军队遭受的类似珍珠港的第2次沉重打击。

至此,能用以阻止日本在东南亚迅速取胜的3股最强大的威慑力量,一天之内就消灭了两股。这就是太平洋舰队和麦克阿瑟的空中力量。那第3股威慑力量是英国海军上将“大拇指汤姆”菲利普斯将军指挥的强大舰队。但时隔不久,3.5万吨的大型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也被日本鱼雷轰炸机击沉了。从此,东条英机更加趾高气扬,耀武扬威,他命令海陆军尽快占领东南亚各国和太平洋主要岛屿。

为了尽快扭转败局,罗斯福在1942年1月6日的《国情咨文》中说:“我们进行这场战争不能抱着防御的态度。当我们把军事力量和资源充分动员起来的时候,我们就要向敌人进攻——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我们力所能及,我们就要打击他们,再打击他们。我们必须在远离我们海岸的地方把敌人挡住,因为我们的意图是把战争带给敌人,带到敌人的本土上去。”

为此,罗斯福总统号召青壮年踊跃参军,工人、农民要加紧生产,为早日赢得胜利多生产物资,多生产军火。在总统的建议下,珍珠港事件后不久,国会迅速通过了一项新的征兵法,把要求登记的范围扩大到所有从18岁到65岁的男子。从20岁到44岁的男子有义务服兵役,超过最高年限的男子则有义务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务。此外,新的兵役法还规定,所有正在武装部队服役的男子均须在整个战争期间服役,另外还要延长6个月。根据选征兵役法,对大约3100万人进行了分类,其中将近1000万人被征召入伍,还有许多人志愿入伍。到1945年,陆军约有820万人,其中2/3在海外服役。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约有390万人,海岸警卫队约有25万人。另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数10万青年妇女也毅然从军,她们在海陆空担负了医疗救护、文书打字和通讯联络等方面的任务,大大减轻了男子的非战斗任务,提高了战斗力。

罗斯福在《国情咨文》中指出:“柏林和东京的军国主义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是,被激怒而团结起来的全人类将结束这场战争。我们的目标是明确的:粉碎军阀强加在被奴役人民头上的军国主义——解放被征服的国家——在全世界各地树立和保障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我们不达到这些目标绝不罢休。”

当罗斯福向国会宣读这一振奋人心的计划时,他说:“这些数字以及生产许许多多其他武器的类似数字,是向日本和纳粹稍微提示一下:他们袭击珍珠港到底得到了什么!”国会报之以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罗斯福强调指出:“我们今天进行的斗争是为了安全,为了进步,为了和平,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也是为了全人类,不仅是为了一代人,而是为了世世代代的人。我们进行斗争是为了清除世界上的积弊和痼疾。”

总统说:“我们的敌人的指导思想是野蛮的犬儒主义和对人类的极端蔑视。我们则是出于一种信仰,它可以追溯到《创世纪》的第一章:‘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这就是眼前日夜都在深入影响我们生活的一场斗争。”罗斯福说,“这场斗争不可能以任何妥协而结束。善恶之间从来没有过,也永远不可能有成功的妥协。只有彻底胜利才是为宽容、清醒、自由和信仰而战斗的人所应得的报酬。”

罗斯福这一鼓舞人心的演说,在珍珠港事件后,在人心动荡恐惧的情况下,为动员全国人民积极投入这一伟大的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美国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上留下了鲜艳的一笔。

3.与英苏联盟

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半,希特勒采取了不宣而战的强盗惯伎,突然对苏联发动进攻。德国的仆从国意大利、芬兰、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也一道参加了侵略苏联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具有决定性的大战,在苏联国土上展开了。罗斯福总统与国务卿科德尔·赫尔讨论严酷的欧洲局势。

法西斯侵略军的来势异常凶猛,总共出动了190个师的兵力,其中有153个德国师、19个装甲师和14个摩托化师,3700多辆坦克,4900多架飞机,4.7万多门大炮和193艘舰艇。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向苏联发起大规模进攻。希特勒妄想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闪电战”,在6个星期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打垮苏联,在冬季到来之前结束战争。希特勒夸大其词地说:“我们只要在门上踢一脚,整个破房子就会倒下。”

希特勒背信弃义地向苏联发动进攻,在西方世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一些短视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幸灾乐祸,他们狂叫:“让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厮杀吧!我们可以坐山观虎斗。”但是,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却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希特勒进攻苏联,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带来了根本性的转折,只有紧密地和苏联联合,才能取得这次战争的彻底胜利。丘吉尔和罗斯福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

1942年1月1日,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代表齐集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庄严宣布:各国政府完全赞同大西洋宪章各项原则,“保证使用其全部军事和经济的资源”,打败法西斯主义,“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这一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起来。就罗斯福罗斯福签署美国国家经济复兴法案。个人而言,这一同盟的形成充分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是他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作出的独特贡献。

美、英、苏3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进行了有效的合作,但在开辟欧洲第2战场的问题上存有分歧。早在1941年,苏联政府就要求英国向法国北部登陆。可是英方一直支支吾吾,未给予明确的答复,只是笼统地说,英国政府在对德战争中“必将给予苏联一切可能的援助”。

美英领导集团推迟在欧洲开辟第2战场的计划后,罗斯福就召集军政会议,着手制定实施在法属北非登陆的“火炬”计划。

1942年7月15日,即霍普金斯等赴伦敦前夕,罗斯福对这位心腹交底说,如果进攻西欧的计划不能实现,那么可供考虑的是北非和中东。在这里,美国的目的,就是趁法兰西帝国之危来扩大美国的影响。关于这一点罗斯福的儿子伊利奥特作了很好的记录。

1942年7月下旬,美、英两国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开始在伦敦拟制“火炬”的具体作战方案,经过反复磋商,9月20日经罗斯福和丘吉尔最后批准。确定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和阿尔及利亚的奥兰、阿尔及尔3处同时登陆。参加“火炬”作战的美英远征军共有13个师,650艘军舰和运输船。首批登陆的部队为7个师,共约11万人。此外还有几个空降营将参加这次行动,其任务是占领敌防御纵深内的机场和要地。这次登陆的空中保障,将使用1700架飞机,其中绝大部分都驻守在直布罗陀要塞。

在北非登陆是西方盟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进攻性的战役。它既有战略意义,又有道义上的意义。

1943年4月19日,盟军集中优势兵力发起总攻。英国第八集团军自南向北实施突击,美、英远征军自西向东发起进攻,经过18天的战斗,于5月7日分别攻占了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25万德、意军队由于没有运输船只可供撤退,便于5月13日宣告投降。至此,盟军在北非已全部肃清德、意军队,从根本上改变了地中海的形势,并为尔后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创造了良好条件。

北非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美国军民的斗志,运筹帷幄的罗斯福总统尤为高兴。他对指挥这一战役的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称赞不已。他在白宫对记者说:“艾森豪威尔将军已经完成了一件多么漂亮、多么艰巨的工作,他现在是多么细心多么巧妙地在指挥着他手下的士兵。我今晚要对你们说——也对他说——我们完全信任他的领导。对他作为一名军人的品格高度奖赏。”此次战役后,由英国首相丘吉尔提名,艾森豪威尔将军担任了美英澳大利亚等多国部队的最高统帅。

4.组建联合国

1943年,各条反法西斯战线捷报频传,尤其是苏联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使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实现了根本的转折。在历时200多天的整个战役中,法西斯军队在顿河、伏尔加河和斯大林格勒地区的总损失大约是150万人,3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2万门大炮和迫击炮,3000架飞机和大量的其他技术兵器。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最终地粉碎和制止了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战略攻势,迫使它转入战略防御和退却。苏军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开始了战略反攻,希特勒的军队已被赶出了顿巴斯和左岸的乌克兰。1943年11月6日,红军解放了基辅。苏联战场的胜利,有力地鼓舞了苏联军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会议上。

斯大林格勒战役刚刚结束,罗斯福就致电斯大林,热烈祝贺苏联红军取得的这一伟大的胜利。

1944年,罗斯福在总统大选中,以微弱的优势,击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第四次蝉联美国总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筹划一个更加符合美国利益的战后世界是罗斯福一直在思考的工作,同时他也谨记着威尔逊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随着美国的参战,原先一直充斥于美国政坛的孤立主义一扫而光,连比较保守的共和党也一致主张“美国有责任参加主权国家间的战后合作组织来防止军事侵略,在一个自由世界里用有组织的公平原则来维持永久的和平”。美国参议院也以85票对5票公开表示赞成美国和其他国家合作,共同建立一个“有力量防止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权力机构”。而且

丘吉尔

和斯大林也多次表示,希望建立维持战后和平的国际组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