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7考研政治多项选择解题方法与技巧(二维码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3 18:32:22

点击下载

作者: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研究委员会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公版·2017考研政治多项选择解题方法与技巧(二维码版)

中公版·2017考研政治多项选择解题方法与技巧(二维码版)试读:

“四步”提升考研政治多选题解题能力

掌握核心考点 提升解题技巧 视听名师微课 加强试题训练

亲爱的读者,本书中的二维码为对应的理论和题目视频讲解,只要扫一扫码,就可以听中公名师讲解,提高学习效率。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思想政治理论是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必考科目,其分数能否通过国家线决定了考生考研的成败。在考研政治各个题型中,多项选择题占总分值的34%,比例相对较大,但是考生在此题型中普遍得分较低。鉴于此,我们在剖析其难度的同时,也给出了“四步”方法,帮助考生在考研政治大军中脱颖而出。

掌握核心考点

从广度上看,多项选择题考查的知识面非常广。它的题目数量多,17道题目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学科对知识点进行了全面的考查。就每个题目而言,各个题支也从多个层面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了不同的描述。这些知识点大都来自教材中的核心考点。

因此,考生需要掌握这些核心考点,它们是多项选择题的命题依据和解题根本,也是备考的根本所在。考生要意识到核心考点和其他的方法技巧是“本”和“末”、“源”和“流”、“道”和“术”的关系,所以考生要“固本”“重源”“求道”。

提升解题技巧

从精确度来看,多项选择题难度系数大、得分率低的关键因素是其答题的精度要求高,具体来说就是多选、少选和错选一样,均不得分。极高的答题精度要求考生要对基本理论有扎实的掌握,对解题方法和技巧有熟练的应用以及对答题心态有良好的把控。

因此,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帮助自己提高多项选择题的解题效率。一方面,方法和技巧可以让考生快速解题,提高做题速度;另一方面,在考生没有深度理解基础知识且不能有效解答“运用型”题目时,必要的方法和技巧也有助于考生选出正确选项,即方法技巧有助于提高做题的正确率。考生在学习完多项选择题的方法和技巧后,在实战中要灵活运用,做到“一题多解”。

视听名师微课

教材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图书毕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学习过程相对枯燥、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和题目无处求教,等等。因此,本书在“命题特点”“题型解析”等部分配备了高清微课程,考生通过手机扫二维码,即可实现视频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轻松掌握作答技巧和相关知识。本书的全部视频均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讲解,保证广大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随时随地得到指导。

加强试题训练

从深度上看,考研政治多项选择题的命题规律近年来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对“识记型”题目的考查越来越少,对“理解型”和“运用型”题目的考查越来越多,打破了考生对“政治就是背诵”的刻板印象。此种转变暗示了命题人发出的一个信号:“背多分”死了,“活学活用”来了!而解答这类题型,仅靠死记硬背,取得的成效并不大。考生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做练习题。

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它强调了练习的重要性,具体到备战考研政治多项选择题,考生需要增加模拟练习和实战演练。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熟悉命题思路,巩固所学,并将众多方法和技巧烂熟于心,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本书所列题目既包括历年真题,又包括与真题难度相当的模拟题,题型全面,有助于考生做到讲练结合,巩固所学方法。

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考生攻克考研政治多项选择题难关,早日踏上考研成功之路。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尽管尽心、尽力、尽责,但书中难免存在失误和有待商榷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研究委员会2016年1月于北京第一章多项选择解题方法与技巧第一节 题型特点与复习要求名师讲解一 题型特点

考研政治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多项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在考试中的分值较高,从2006~2016年的考研政治真题来看,每年的题量均是17道,每道2分,占总分值的34%,应当引起考生的重视。

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或基本原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是考研政治中最能有效考查考生识记、理解、比较、辨析等方面能力的题型。从对考研政治近年真题的分析来看,多项选择题不仅具有考查角度灵活、知识覆盖面广、命题方式多样、迷惑性强的特点,而且还对考生作答的准确度要求极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多数考生都会觉得棘手。据分析,多项选择题的得分率很低,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的得分率都没有超过0.6,即17个多项选择题平均每个人都要错8~9个。所以多项选择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考研政治的成败,是比较有难度、比较容易拉开考生分数的题型。二 复习要求(一)夯实基础知识是根本

考生在做政治多项选择题时,往往对一些干扰项难以做出准确辨别,原因是考生对政治基本概念或原理没有真正理解和记忆。因此,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做好多项选择题的根本要求。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务必要全面、准确地掌握考试大纲中规定的知识点。(二)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是关键

考生要想做好多项选择题,还需要在掌握大纲规定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因为“会学习”和“会做题”是两个概念,只有把二者结合方可取得高分。(三)适量练习、及时总结是保证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通过适量的练习去强化知识、提炼方法。首先,要研究真题,摸透并熟悉真题的命题规律,掌握相关的解题技巧。其次,还要练习适量的模拟题,通过做题来巩固知识点、适应答题思路。最后,对于错题,考生一定要及时进行总结,因为错题反映了自己知识系统的薄弱环节,考生只有仔细研究、认真反思,才能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第二节 解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名师讲解一 解题思路

审题是关键,所谓审题,就是透彻地理解、弄懂题目的含义,把握题目要求的过程,这是解题的前提条件。它包括审题干、审题支(即选项)以及审干支之间的关系。解答选择题应遵循“先审题干后审题支,支干相连以干求支”的原则,解答多项选择题更是如此。(一)审题干

读懂题干是前提,也是常识,但往往有同学忽略这一点,通常是对题干粗略一看,还一知半解就开始看题支,一旦对题支拿不准,再回头看题干。这不仅浪费了时间,还会导致越分析越糊涂。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必须首先读懂题干,学会透过题干表面洞察其要考查的深层次内容。在审题干时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审设问方向

审设问方向,关键是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和答题方向,弄清哪些是正向选择题,哪些是逆向选择题。正向选择题是从正面设问的选择题,它出现的频率较高,也易于识别和判断。逆向选择题又叫否定式选择题,是指题干部分设置了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的选择题,命题者通常用“不”“不是”“不包括”“不正确”“没有”“无关”“错误”等词,把选项限制起来,用以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通常情况下命题者不会特意出逆向型选择题,但有时命题者也会在试卷的中间部分,一改正向思维的模式,插上一道逆向思维的试题,常常导致一些考生的失误。这就要求考生在做题时特别要注重审题。在解答逆向型选择题时考生需要做到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并用,也就是首先根据题意进行正向思维,找出符合事实的选项,然后再逆向思维,把符合事实的选项划去,剩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即正确答案。【典型例题1】

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其中错误的有A. “毕其功于一役”B. “二次革命论”C. “无间断”革命D.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题源】2009年第27题【答案】AB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关于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思想。首先通过题目的设问方向即“其中错误的有”可以明显地看出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然后根据题意正向思维,找出符合事实的选项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只有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又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只有完成前一个阶段的革命任务,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革命,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搞所谓“无间断”的革命。同时也不能分两次来进行。混淆两个革命的界限,就会犯“左”倾错误;割裂两个革命之间的衔接,中间横插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即所谓“二次革命论”,就会犯右倾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衔接的两个阶段,中国革命须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而不能经过资本主义阶段。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最后通过逆向思维,把符合事实的选项D排除,确定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2. 审范围

要着重弄清题干在时空、内容、逻辑三方面的规定性,以便确定题干所考查的知识范围。如时空范围的规定性用语通常有“现阶段”“历史上”“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内容范围的规定性用语通常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考生要确定题干是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还是有关“国家制度”方面的知识等;逻辑方面的规定性通常是考查因果关系(以果寻因或者以因求果)和对立统一关系(找区别点或者找共同点)等。【典型例题2】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包括名师讲解A. 工人阶级B. 农民阶级C. 民族资产阶级D. 城市小资产阶级【题源】2012年第21题【答案】AB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过渡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所规定的范围,就此题来说,主要是指时空范围,即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在新中国的统治已被推翻或消灭,所以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典型例题3】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A. 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B. 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C. 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D. 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题源】2006年第17题【答案】B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它属于内容方面的范围,即实践过程共分几个步骤。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大体上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并根据实践结果修正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从而对实践活动本身进行反馈调节。据此分析题中所给出的四个选项,B、C、D三个选项的内容恰好满足了题干的要求,是正确选项。A项明显是干扰项,属于无中生有,可以运用排谬法排除。【典型例题4】

一般说来,游击战争是个战术问题。但是,在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具有战略地位,是因为它名师讲解A. 主要是在外线单独作战,而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作战B. 是抗日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式,而不是次要作战方式C. 是大规模的,而不是小规模的D. 是进攻战,而不是防御战【题源】2012年第28题【答案】A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具有战略地位的原因。考生在审题时注意本题的逻辑关系是因果关系即说明为什么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具有战略地位。在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具有战略地位,是因为它主要是在外线单独作战,而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作战,所以具有独立的作用;有日军的地方就有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所以它是大规模的战争;之所以用游击战术就是因为敌人力量太强大,不能硬碰硬地正面进行阵地战,所以它属于防御战。故A、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抗日战争的发展分为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在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抗日作战的主要形式,到了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才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故B项也错误。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

3. 审题眼

题眼即关键词,是指题干中那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信息,一般位于题干的最后一句话,它确定了题干内容的特殊规定性。只有准确地把握“题眼”,才能有效确定相关题支。

题眼通常包括三类:范围关键词(如“反映了什么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如“措施是……”“制度是……”等),词性关键词(如“根本”“主要”等形容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等动词关键词)。

在此应着重注意以下几对词语的区别:(1)“表明”与“说明”。“表明”和“说明”最能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辨别能力。“表明”往往是说现象、非本质的东西,“说明”往往是指本质的东西。(2)“表现”与“体现”。该组词语与“表明”和“说明”的区别相同,“表现”同“表明”,“体现”同“说明”。(3)“根本”与“本质”。“根本”是描述最终的、本源的范畴,“本质”是事物内在的联系,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征或性质。“根本区别”指一事物根源性的最终的区别,“本质区别”指一事物本质特征的区别。例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区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同,其本质区别除了上述区别外,还有在分配形式上的不同,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不同,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不同等。(4)“是”与“指”。“是”引导下文对上文的说明、解释;“指”引导下文对上文的定义和总结概括。(5)“决定”的双重含义。“决定”是政治学科的常用词语,但一般都是考查其哲学含义,即一事物对它事物构成先决条件,起主导作用。例如,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决定”还有另一种含义,即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因此考生必须正确区分“决定”的不同含义。【典型例题5】

2011年4月,耶鲁大学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10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歪曲,其表现为名师讲解A. 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B. 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C. 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D. 把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被动作用【题源】2012年第18题【答案】AB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本题题干较长而且不容易抓住中心意思,这时候,审题时把握关键性词语就显得尤为重要。从题干可以提炼出以下关键词“简单地”“本质”“视而不见”“非黑即白”“单一”“歪曲”等,从分析这些词语来看,这种观点是指将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歪曲为单一的机械的经济决定论。具体来说,题干所指“歪曲”,表现在: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意识形态的作用并没有涉及,且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正确答案是ABC。D项,命题者添加了“始终”二字,使观点趋向绝对化,属于添枝加叶型的错误,故应排除。【典型例题6】

近年来,“三股势力”在新疆的分裂活动开始频繁出现。他们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破坏新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企图把新疆分裂出祖国。同时他们还利用各种机会制造民族纠纷,煽动宗教狂热,宣扬民族对立与民族仇恨情绪。新疆民族关系虽然复杂,但总体形势平稳,人们思稳定,求团结,盼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新疆民族关系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民族平等在新疆各民族中得到充分体现。民族平等是A. 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最基本观点B. 实现民族团结的基础C. 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一律平等D. 建立在消灭民族差异基础上的真实平等【答案】AB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平等的有关内容。在审题时要注意“是”和“指”的区别。因为“指”引导下文对上文的定义和概括总结,而“是”则负责引导下文对上文的说明和解释,范围比“指”更广。所以考生在审题时要把握关键性的词语。所谓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任何民族不能享有特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之一。因此A选项正确。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汉族和少数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一律平等;任何民族都没有特权,任何民族的权利也没有被限制,B、C选项正确。D项的表述过于绝对,消灭民族差异的情况在当前的国情下是不存在的,属于添枝加叶的错误,故排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二)审题支

多项选择题的题支迷惑性强,考生稍有不慎就会落入陷阱,这就要求考生学会对题支进行准确的判断,尤其是对那些看起来比较容易的题目,更要字字认准,句句看清,严防错觉。对那些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严防疏忽大意,造成错漏。因此,要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就必须掌握正确的题支审查方法。

1. 确定正确题支

认真、准确地理解每一个题支,把握题支的基本含义,根据题干的规定性对各个题支进行鉴别,确定哪些是正确的题支,即符合题干规定性要求的题支。

2. 判断错误题支

注意题支的迷惑性,认真判断每一个题支本身的说法是否正确,即是否存在明显知识性错误。如果题支本身说法是错误的,可先排除。(逆向选择题除外)

3. 鉴别干扰性题支

干扰性题支即题支本身的信息内容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符。只有题支本身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和规定性的,才能入选,反之不入选。

4. 注意引申题支

认真、准确地理解每一个题支,判断哪些是一级引申,哪些是二级引申或多级引申题支。做到正确题支或一级引申题支入选,错误题支、干扰题支、二级引申或多级引申题支不选。【典型例题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名师讲解A. 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B. 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C. 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D.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题源】2012年第17题【答案】B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原因。通过哲学常识可以知道,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不在于出现时间的先后、力量的强弱或形式新奇与否,而在于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可以看出选项A本身说法就是错误的,属于错误题支,可以首先排除。然后根据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确定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三)审题干与题支之间的关系

要审好题,考生还需准确把握题干与题支之间的关系、找出干扰方式。一般来说,题干与题支之间是陈述句结构,题干是主谓语,题支则是宾语。这一结构形式就决定了在解多项选择题时必须以干求支,通过主谓语寻找恰当的宾语。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干支相连,上下结构相通。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把题支与题干一一对照,认真分析题支与题干间的内在必然的联系,即题支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和规定。在审查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时考生需注意:

第一,有些题干给的是名言警句、原理效应和事例故事,这就要求考生能在理解题干的基础上分析各个选项,找出能深刻反映题干道理的选项。

第二,有些题干给出结果要求考生在选项中选出原因,尤其在分析经济、政治、社会现象的原因、目的、影响的时候经常出现这类干支关系的考题。

第三,有些题干会出现一些具有可比性的概念、原理等,而题支就是这对具有可比性的概念、原理的相似或区别之处。这就要求考生能灵活运用本学科知识,迅速辨别其不同之处,不至于被一些已设置好的陷阱所迷惑,从而让错误选项入选。二 解题方法

在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的前提下,本部分将介绍三种具体的解题方法:直选法、排除法和推测法,这三种方法。在多项选择题中经常用到并且效果良好,其详解如下:(一)直选法

所谓直选法就是考生按照题干的要求,依据对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准确把握,直接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的方法。它的优点就是快速和直接,但是它要求考生对相关知识和理论原理有准确的理解,方能在众多错误和干扰项中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本方法主要适用于部分较容易、答案明了而且考生对相关知识点能够准确把握的题目。名师讲解【典型例题8】

伴随着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及阶级关系调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资本家及其代理人为缓和劳资关系所采取的激励制度有名师讲解A. 职工参与决策制度B. 职工终身雇佣制度C. 职工选举管理制度D. 职工持股制度【题源】2013年第20题【答案】AB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新变化。考生只要准确掌握这一知识点,就可利用直选法轻松选出本题答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职工参与决策制度、职工终身雇佣制度及职工持股制度。此外,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也保证了劳动者的最低生活水平,进而缓解紧张的劳资关系。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BD。(二)排除法

所谓排除法就是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考生依据题干要求和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首先排除明显错误和不符合题意的题支,然后再确定正确题支的方法。此法适用于题干较难并且考生对相关知识点不能透彻理解的情况,考生根据逻辑思维和对相关理论的基本了解去进行排除和选择。具体来说,排除法包括排谬、排异、排重、排外四种常用的方法。详解如下:名师讲解

1. 排谬法

排谬法即排除内容本身全部错误或部分错误的题支的方法,逆向选择题除外。

题支本身表述错误的常见类型有:(1)张冠李戴

表现:张冠李戴是指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具体到题目上是指错把某一知识点的概念、背景、适用范围、影响等元素放在其他的知识点上,造成题支错误。

对策: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题支的描述是对应题干的知识点还是对应其他的知识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要注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对重要的原理和理论要弄清楚它们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同时要注意和相似理论及知识点的对比记忆,防止张冠李戴、混淆不清。【典型例题9】

人们往往将汉语中的“价”“值”二字与金银财宝等联系起来,而这两字的偏旁却都是“人”,示意价值在“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透过商品交换的物与物的关系,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科学内涵,其主要观点有名师讲解A. 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B. 具体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C.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D. 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题源】2012年第19题【答案】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品的价值问题。劳动和自然界都是创造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源泉。如,阳光、空气、海洋等,它们都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但都具有使用价值,故A项错误,应排除。具体劳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实体,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选项B明显地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故应排除。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交换的基础,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CD。(2)偷梁换柱

表现:是指用偷换的办法,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表现在多项选择题中就是偷换概念或转换论题,造成题支错误。

对策: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将题干所涉及的概念和原理与题支的概念和原理作对照,看它们之间的关键词、修饰语、关系对象等是否可以合理对应,如果不一致,则可排除。【典型例题10】

李大钊曾经指出:“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然高高兴兴地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观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中最有趣的事”。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 一个革命者要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社会理想B. 追求理想要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C. 实现理想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D.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充分条件【答案】AB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现理想的条件。本题题型属于引文材料型,要求考生能够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从李大钊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李大钊有一个远大的社会理想,就是在艰难的环境中建立国家。同时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是走到崎岖的境界,感到冒险的乐趣。然后,我们逐一分析各选项。选项A说革命者要有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社会理想,是正确的。选项B说追求理想要磨炼意志,也是符合题意的。选项C也可以从李大钊的话中体现出来。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因此选项D是对“坚定的信念”其地位的错误表达,犯了偷梁换柱的错误,应当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典型例题11】

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发展基层民主名师讲解A. 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族素养,为进一步发展民主创造了条件B.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C. 为基层群众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提供了更多机会D. 为基层群众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创造了条件【题源】2012年第23题【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关于发展基层民主,实现基层群众自治的相关内容。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发展基层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族素养,为进一步发展民主创造了条件,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可以为基层群众通过一些途径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创造条件,能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故ABD正确。关于基层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正确的表述应该是基层群众通过人大代表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而人大代表则可以直接参与国家方针政策的修改和制定。C选项将“间接参与”换成了“直接参与”,犯了偷梁换柱的错误,故应排除。(3)添枝加叶

表现:添枝加叶是指在表述某个原理时添加了一些新的成分导致原意改变,在多项选择题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命题者在题干或题支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

对策:解答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抓住题干或题支中的主干成分,然后再对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反复琢磨,看其是否和原来观点一致,若不一致,则必须舍去。对题中出现的“所有”“任何”“一定”“都”等字词一定要慎重推敲。【典型例题12】

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名师讲解A. 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B. 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C. 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D. 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题源】2013年第18题【答案】AB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唯物史观中的人民群众及内涵。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由于C项添加了“任何”“都”等绝对性的词语,使观点趋于绝对化,不符合唯物主义历史观,犯了添枝加叶的错误,应予以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BD。(4)舍本求末

表现:舍本求末是指抛弃根本性的东西,只追求细节。表现在多项选择题中就是题支以现象或假象否定本质和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东西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东西。

对策:解答这类试题,考生必须学会自觉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分析现象、抓住本质,才能排除错误选项。【典型例题13】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次经济危机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判断和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深刻性主要表现为名师讲解A. 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B. 揭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C. 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人性的贪婪D. 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题源】2011年第19题【答案】AB【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题干问的是“深刻性”表现,所以要选择的是本质性、根本性的内容。首先,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其次,马克思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这就深刻地揭示了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造成生产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再次,马克思深刻地说明了每一次经济危机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暂时的强制性解决,政府的干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缓和经济危机,因此摆脱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最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分析的深刻性还表现在,没有把经济危机归咎于所谓的人的本性,而是进一步揭示出,资本家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正是资本的逐利性和扩张性驱使资本家唯利是图乃至铤而走险。因此,C、D选项都把非根本性的因素和内容当作根本性的因素和内容,犯了舍本逐末的错误,故应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5)无中生有

表现:顾名思义,无中生有是指毫无根据地凭空臆造和事实相悖的内容,在多项选择题中的具体表现是命题者常在题支中加入一些凭空捏造的错误的或者和题干无关的选项作为干扰选项。

对策: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知识点,只有这样才可轻而易举地排除命题者凭空编造的无关选项。【典型例题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 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C.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题源】2008年第29题【答案】A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七大报告的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而对这三个问题的具体回答分别产生了三个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B选项不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凭空捏造、无中生有,故应排除。因此,正确答案是ACD。

2. 排异法

排异法即排除那些内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要求不相吻合的题支。【典型例题15】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涵。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献身于A. 促进共同发展B. 维护世界和平C. 促进祖国统一大业D. 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答案】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爱国主义在现阶段的表现。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正是通过它的历史性和具体性来表现的。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A、B两项说的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内容表述正确但不属于爱国主义的内涵,故应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D。【典型例题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这是因为名师讲解A. 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B.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C. 中国人民在对外交流中始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D. 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题源】2010年第25题【答案】ACD【解析】本题主要从历史文化传统的角度考查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中国人民最需要、也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具体表现为:(1)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2)中国人民在对外交往中始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B项表述正确,但它是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际背景和外部原因,跟题干要求不符,故应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D。

3. 排重法

排重法即排除与题干变相重复的题支的方法。【典型例题17】

劳动力是任何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的构成包括A. 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 劳动者在必要时间内创造的价值C. 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D. 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题源】2009年第22题【答案】A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劳动力价值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生产其劳动力;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延续劳动力的供给;三是劳动者为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生产技术而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于提供适合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B项是对题干的变相重复,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就是劳动力的价值,所以B项应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D。【典型例题18】

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因为A. 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已经消灭B. 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C. 我国的阶级结构已经发生根本变化D.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答案】A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阶级斗争已不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原因。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已经消灭,我国的阶级结构已经发生根本变化。B项属于对题干的变相重复,应当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D。

4. 排外法“外”就是“外延”的意思,所谓排外就是排除概念的外延与题干不符(或大或小)的题支。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将题干所涉及的概念和题支的概念作对照,看其内涵和外延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不可选。【典型例题19】

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是因为A. 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B.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C. 真理就是客观实在D.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答案】B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真理的客观性,属于因果关系型多项选择题。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是看题支是否正确回答了题干要求回答的原因。客观真理又称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属性。真理的客观性包含两重含义:其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二,检验真理的标准即实践也是客观的。故本题正确答案是BD。选项A张冠李戴,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可以直接排除。真理的客观性并不是说真理本身就是客观事物,而是说它以客观事物为认识对象,正确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就是说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所以C项将真理等同于客观事物,扩大了真理的外延,应予以排除。【典型例题20】

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名师讲解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B.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经验的科学总结C. 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D. 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题源】2013年第22题【答案】A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表述。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不是革命的产物,是建设、改革经验的科学总结,故选项B将科学发展观的外延扩大化,应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D。(三)推测法名师讲解

所谓推测法,即在仔细审题和对题支进行慎重比较的基础上,根据第一印象和相关考点的理解做出判断、选出正确题支的方法。对于难度较大、不能通过直选法和排除法解答的题目,考生不妨采用此方法。推测法具体有:

1. 分析法

分析法是将四个选项全部置于试题中,仔细比较、逐个分析、去误求正、去伪存真以获得理想的答案的方法。

2. 推敲法

推敲法就是利用上下文推测词义。有些试题要从句子中的结构及语法知识入手,配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常识来判断题意,推测出逻辑的条件和结论,以选出正确选项。第三节 经典题型及其解题技巧

考研政治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问题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因此多项选择题有自身的题型特点,多是正面的、综合的试题。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对题型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具备判断题型的能力。按照不同的标准,考研政治多项选择题有不同的划分方法。详解如下:一 以考试大纲的评价目标为划分标准

依据最新考研政治大纲对考查目标的要求,我们将多项选择题按从低到高的层次划分为三大类:识记水平类、理解水平类和运用水平类。(一)识记水平类名师讲解

这是多项选择题中低水平能力的考查题型,考试大纲对这类题的要求做了明确的评价目标: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此类题目主要用于考查考生的判断是非能力和识记能力。主要题型有:

1. 组合记忆型【题型特点】

此题型经常给出某一原理或概念让考生回答其基本元素,包括原因、影响、内容、措施等,而这些元素基本上是以组合形式出现的。此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复杂知识的记忆能力。【解题诀窍】

可运用排除法,首先排除含有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确定正确选项。在平时学习中,考生需要牢记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基础知识,对知识点较多的原理可采取组合记忆的方法去学习。【典型例题1】

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名师讲解A. 教条主义B. 形式主义C. 经验主义D. 宗派主义【题源】2011年第28题【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属于典型的识记类题型。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这些知识点可通过组合记忆去掌握。B、D选项不符合本题的要求,故正确答案为AC。【典型例题2】

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下列毛泽东的科学著作中,写于这个时期的有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 《反对本本主义》C. 《新民主主义论》D. 《论联合政府》【题源】2006年第25题【答案】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历程。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初步结合、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期间,毛泽东写了大量的著作。其中,特别需要掌握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熟时期的代表作。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时期,即土地革命战争的前中期,毛泽东的重要著作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在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即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著名著作有:《实践论》《矛盾论》《〈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本题涉及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的重要著作,因此,四个选项中,C项和D项符合题意,而A项、B项是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时期的代表著作。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D。

2. 判断记忆型【题型特点】

此题型经常在题支里给出一些基本理论和知识点的表述让考生判断正误,主要用于考查考生对基本理论、原理、概念的掌握程度。【解题诀窍】

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是把题支与题干联系起来,看题支的表述和题干的知识点是否一致、准确。考生在平时学习中要认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准确记忆它们的含义、特征、属性等。【典型例题3】

下列关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正确的是A.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B. 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C. 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D.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答案】AB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C项认为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是错误的,用排谬法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BD。(二)理解水平类

这是多项选择题中中等水平能力的考查题型,考试大纲的要求是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并运用有关原理解释、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此题型主要用于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等。主要题型有:名师讲解

1. 比较异同型【题型特点】

此题型经常给出两个或多个认识对象,让考生回答其“区别”和“联系”或“不同点”和“相同点”,主要是通过比较相似对象之间的异同来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解题诀窍】

考生在解题时一定要先确定比较对象,然后再看它们之间的质的异同。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建议考生通过“比较异同”的方法去理解和记忆易混理论、概念和事件。【典型例题4】

1925至1927年的大革命规模宏伟,内涵丰富,与辛亥革命相比较,其不同点在于名师讲解A. 它广泛而深刻地发动了工农群众B. 它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C. 它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D. 它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下进行的【题源】2013年第27题【答案】A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的区别。(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和辛亥革命(1911年)的区别在于:(1)前者的群众动员程度更为广泛,它广泛而深刻地发动了工农群众,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加深刻,因此被称作大革命。后者的革命动力仅仅是资产阶级革命派。(2)前者的革命对象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后者仅仅是反对封建主义和清王朝。(3)前者有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后者则仅仅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单枪匹马。B项是两者的共同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2. 内涵理解型【题型特点】

此题型经常在题干中引出某一概念、理论和说法,要求考生在题支中选出正确的理解和表述。常用的引导语有“应当这样认识”“是指”或“如何理解”等。此题型考查考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的深度理解,难度较大。【解题诀窍】

考生在解题时首先应确认是对哪些概念、理论的内涵理解,然后把题支与题干一一对照,看它们在内涵上是否一致。如果内涵与题干一致,就是正确题支。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复习时,要对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做到“理解与记忆兼顾”,重在理解,避免机械地记忆而囫囵吞枣。【典型例题5】

对理想的认识正确的是A. 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B. 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C. 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D. 理想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答案】AB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想的科学内涵。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同时,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一定时期的人们的理想能够反映出相应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等时代特征。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BC。选项D偷梁换柱,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故不选。【典型例题6】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主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诚信友爱”的内涵包括A. 全社会管理完善、秩序良好B. 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C. 全体人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D. 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题源】2009年第29题【答案】B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的理解。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D。

3. 发散理解型【题型特点】

发散理解型顾名思义就是要求考生对某一知识点、概念和理论做多方面、多层次的发散理解。主要考查考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解题诀窍】

考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理论和概念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的回答与理解,不要局限于教材给出的既定表述。在平时学习时也要注意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典型例题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有A. 按劳分配中的“劳”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B. 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按照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来计量C. 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D. 按劳分配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题源】2006年第23题【答案】A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按劳分配的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者提供的劳动,不是直接作为社会劳动存在的,它要求把耗费在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还原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按形成的价值量在市场上交换。因此,按劳分配所指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更不是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而是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也不是按照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来计量,而是以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作为计量标准的,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按劳分配还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而只是局部范围内的。按劳分配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因而其实现程度要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所以,AD是正确答案。【典型例题8】

1948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总路线所含内容理解正确的有A. 按照平分土地的原则,满足贫雇农的要求B. 团结中农,允许中农保有比他人略多的土地C. 没收地主土地,不再对地主分配土地D. 实行耕者有其田,将土地的所有权分配给农民【题源】2006年第26题【答案】AB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1948年土地改革总路线的理解。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