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之道:日本平面设计美学(去掉一切无效信息,这就是日式极简的奥秘!直击本质,毫无废话,一本书说透日式极简七十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4 20:06:55

点击下载

作者:SendPoints善本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极简之道:日本平面设计美学(去掉一切无效信息,这就是日式极简的奥秘!直击本质,毫无废话,一本书说透日式极简七十年!)

极简之道:日本平面设计美学(去掉一切无效信息,这就是日式极简的奥秘!直击本质,毫无废话,一本书说透日式极简七十年!)试读:

前言

日本的平面设计

广村正彰Masaaki Hiromura设计总监Hiromura Design Office广村正彰生于1954年日本爱知县,1977年入职田中一光工作室,1988年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H iromura Design Office。曾获奖项包括:JAGDA新人奖、第9届纽约ADC国际年度展览银奖、CS设计奖装饰类金奖、SDA钻石奖、第15届CS设计奖标志类金奖、2008年KU/KAN奖和Mainichi设计奖、第44届SDA大奖、2010年JCD大奖和Good Design Award金奖,2012年至2014年均荣获SDA大奖。始于制造的日本设计

日本传统文化中对于纵横线条和简单几何图形的喜爱,是日本“二战”后的平面设计师对欧洲构成主义有浓厚兴趣的原因。

现在,日本的平面设计正试图从长期的经济低迷造成的低谷中走出来。稍微将话题追溯至1950年代,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复兴,日本的平面设计开始了较大的动作。告别此前那种一边做着绘画等副业一边进行设计的时代,以龟仓雄策和

早川良雄

等当时代表日本的设计师为首,成立了平面设计团体“日本宣传美术会”(简称“日宣美”)。“日宣美”每年公开招募设计作品,并进行展览。自“日宣美展”开始,日本各地的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开始以新时代职业“设计师”为目标,竞相展示自己的作品。田中一光、永井一正、横尾忠则等日后支撑日本当代平面设计的设计师均是从这个“日宣美”中诞生的。1954年,继承了包豪斯设计思想的桑泽洋子于东京成立“桑泽设计研究所”,开始在日本推广欧洲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创建于1933年的“日本工房”,几十年间曾发行36册的《NIPPON》杂志,其前卫的平面设计内容和精致的印刷效果在海内外皆受瞩目

当时,日本所学习的设计主要为欧美风格。例如德国包豪斯、俄罗斯构成主义等。

虽然后来与美国的商业设计进行了融合,但也不可忽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的日本现代设计。那就是龟仓雄策、河野鹰思、名取洋之助、土门拳等人参加的“日本工房”。“日本工房”在全球发行彰显日本新设计风格的杂志《NIPPON》,其由优质的照片以及大胆的布局所构成,直接影响了日后日本平面设计的发展方向——简单又不失丰富性的明快设计。与传统精神相通的设计思想犹如地下水脉一样传承至现代。

如果进一步追溯日本的设计,可以联系到从江户时代初期起就一脉相承的“琳派”。本阿弥光悦和俵屋宗达等人联合创造出众多优秀的工艺品,之后的尾形光琳、酒井抱一等人紧接其后。虽说是工艺品,但却极具设计性。这些人可以说在当时就已经承担着现代所谓的艺术总监的职责。《燕子花图》,作者:尾形光琳(Korin Ogata)“简洁而不简单”是日本设计的特点。兼收并蓄多种知识、吸收各种力量以促进自身的表现是重要的手段。

日本作为一个海岛型国家,80%的国土为山林所覆盖,为应对长期内战和饥饿而孕育的手艺和智慧被创作者所继承,进而与设计理念相结合,一直延续到今时今日。现代日本平面设计

1960年,世界设计大会于日本东京举行,这使得日本的设计意识成为确确实实的存在。

之后日本作为主办方又分别于1964年主持举办了东京奥运会,于1970年主持举办了大阪世博会。1990年,日本的平面设计迎来巅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在一片废墟中重新开始建设,并在1960年代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直持续到1980年代初期。在这期间,日本平面设计依托经济的强劲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加上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在设计的表现手法上也有多样化的呈现(在日本,这种百花齐放的现象被称为“加拉帕戈斯”现象),其中更是以斋藤诚、户田正寿、井上嗣也等的海报设计为代表,极力避免繁复的说明性文字和多余的重复,展现了极具冲击性的视觉效果。

日本作为一个民族相对单一的国家,在语言、文化上都有着高度的统一性。在这种环境之下,长期以来日本都透出互相理解的国民性,甚至诞生出众多诸如“不说为妙”“眉目传情”等词语。毋庸深入说明也可明白,日本的民族性格即意味着——

更为观念性的表现是可能的,这也是日式极简设计特点的文化基础之一。

在进入90年代之后,日本的经济进入了大萧条时期,但在这之后因为成熟的市场环境和意识,平面设计也一直在艰难中不断发展壮大,并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2003年,世界平面设计大会于名古屋举行,整个会议主要是以原研哉、佐藤卓、福岛治和广村正彰等人为中心来组织推进,并确定这一届会议主题为“信息的美——VISUALOG”。

这个主题的确定是为了表达平面设计不应只是作为单纯的表面设计,而是通过呈现信息的“本质”,从而让人可以体会事物的本性部分这一点。日本的平面设计现正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长期艰苦而又迷茫的道路绝非是无用的,那是为面向新时代绽放所做的准备。并非1990年“加拉帕戈斯式”设计,而是始终从温和而轻柔的表现当中诞生出形象清晰的新型平面设计。从欧洲传来的现代设计思维方式在日本已经产生了变化,融入了日本的传统文化精神,从而呈现出强烈的日式平面设计风格。日本的设计师终于可以自信地说,他们的设计风格起源于日本。

日本平面设计美学

日本的平面设计当中,简约、平面的构成居多,立体感少,具有纯净感和新鲜感。在本书众多的平面设计作品之中,你是否也感觉到了那种共通的审美意识呢?太刀川瑛弼Eisuke Tachikawa设计总监NOSIGNER作为一个设计战略师,太刀川瑛弼在学生时期便创建了NOSIGNER,并且不断从多种学科中汲取知识和方法应用到设计中去。如今他带领着NOSIGNER,致力于通过设计活动不断地推动社会的创新。他设计的作品涵盖科技、教育、当地产业等,并且荣获世界性的设计奖项,包括DFA设计奖、iF设计奖、Pentawards铂金奖、SDA大奖等。在2014年,他更是被日本政府任命为“酷日本运动”推广委员会的概念总监。除了设计师的身份,他还是热心的教育者。通过以“设计的语法”为主题的工作坊,他启发学生的设计天赋,给予学生建议,鼓励他们创新。目前他在庆应大学的系统设计与管理研究院和法政大学任教。另外,他还被庆应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授予博士学位。从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在不同时期的航路

现代日本的平面设计,于1960年代受到欧洲活版印刷的影响,在这半个世纪中渐渐发展了起来。当下日本的平面设计,在受到欧美影响的同时,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具有自身风格和柔和感的独立审美意识。而这种特别之处是从何而来的呢?这种独特的平面审美意识,发端于“设计”这个词诞生之前的文化。为了描述其根源,下面稍微提及一下日本的艺术和文化史。

日本是和中国相邻的岛国,自公元前2世纪起就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而发展。而中国和日本之间隔着海,我认为这个“海”才是确立日本审美意识的决定性因素。

曾经,人们为了渡海而花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以1200年前的遣唐使节为代表,发出船只是非常困难的,无论是从日本派送物品,还是从中国接受物品,都是国家的一大事件。鉴于此,从中国送往日本的物品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中国送往奈良正仓院的宝物都如此精良,充分表明了,出于高运费的考虑,国家之间交往的赠品都经过严格的挑选,因此途经丝绸之路而传到中国的物品和中国制造的物品当中,只有最好的东西才可能传到日本。遣唐使

也就是说,“海”作为提高文化传播质量的过滤器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如此幸运,即使数量很少,终究学习到了古代中国最好的艺术。看着这些美丽之物,日本憧憬着遥远的中国,学习王羲之书法,将中国佛教和日本古代的自然信仰与神道互相融合,再进行重新解释进而发展文化。

尔后,日本独有的平面审美意识萌芽于大约400年前的大航海时代。

在此之前一直在学习中国表现手法的日本艺术,相对于世界各国的背景下,开始追求有日本特色的独立表现形式,从原来的像中国水墨画的层次表现,转变为以琳派和大和绘(日本的绘画)为代表的没有立体感的平坦式表现手法。在同一时期,日本还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在茶道、花道、战国武将的饰品等的呈现上都追求简朴时,高度抽象性的表现手法发展了起来。在当时,日本从草书中延伸出平假名,并开始使用汉字、片假名和平假名这3种字体。现在我们印象中的“美丽日本”,基本上都是发端于那个时期。而到了大约300年前的江户时代,由于闭关锁国,海外传递进来的信息受到限制,因此大和绘式的平面审美意识得到极大的普及,这样一来,浮世绘和碎花等的表现手法最终在日本的平面审美中确立了其决定性地位。

如果细看拥有这种平面审美意识的现代日本平面设计,仍可从中发现与日本美术共通的平面性。以少层次、构成明确、高度抽象性、简洁的表现为好。

另外,日本为了调和复杂地混合在一起的字体而诞生了众多独立的字体,尤为独特的一点是,日本的设计会使用字体来表达感情。

如果简单地下个定义,可以说日本的平面设计是在“简洁的直率”“平面的构成美”“抽象的造型”和“感情化的字体”之下发展起来的。这种日本平面美的特点,存活在日本平面设计当中。在今后亚洲设计和日本设计深入结合时,这种审美意识到底拥有怎样的扩展性呢?如果您能在本书当中感受到其中的一鳞半爪,我将感到非常荣幸。南蛮贸易时代,日本画家笔下的葡萄牙人

桃山时代的日本,正是百花齐放,即将迎来日本文化的文艺复兴。安土桃山时代的日本大名(日本封建社会占有大量封地的大领主)分布图。作者:Zakuragi桃山时代:在1573年9月至1603年3月,为日本丰臣秀吉所统治时期。桃山时代上承战国时代,下启江户时代,是日本中世纪向近代的转型期。因丰臣秀吉居住于伏见城,而伏见城附近山上广植桃树,故由秀吉统治的时代亦被称作为“桃山时代”。

战后四十年

“我认为视觉传达设计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而且必定是这样才对。”“日本的平面设计要先达到世界基础水平,在此之上,才会产生出流着日本人血液的视觉表现。传统不单单是图样或者技术,它应该被提升至精神层面。”

龟仓雄策

(1915 — 1997)—— 日本现代设计之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龟仓雄策全力以赴地推动日本的设计事业,凭借着强大的设计功底和号召力,他逐渐成长为日本现代设计的奠基人。

在他的促进下,日本设计界首先转变了认为平面设计必须借助手工绘画形式的陈旧观念,其次,认为平面设计与其他设计只属于低下的手工艺职业的社会观念也开始历经革新,设计行业终于树立了特有的社会地位,日本设计的国际地位也得到稳步提升。

日本现代平面设计1950年代至今日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国家,其设计与西方设计无论是从传统角度还是从民族的审美立场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区别。日本为了赢得国际市场,不得不大力发展其国际主义的、非日本化的设计,与此同时,日本的设计界也非常注意在设计发展时如何保护传统、民族性的部分,使国家民族的、传统的精华不至于因为经济活动、国际贸易竞争而受到破坏和损失。日本的平面设计因此形成了针对海外和针对国内的两大范畴:凡是针对国外市场的设计,往往采用国际能够认同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平面设计方式,以争取广泛的了解;而针对国内的平面设计,则依据传统的方式,包括传统的图案、传统的布局,特别是采用汉字作为设计的构思依据。——节选自《世界平面设计史》第16章,王受之著战后四十年1950年代—198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日本设计随着经济复苏迅速崛起,平面设计领域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更是成绩斐然。

关键词:西方现代艺术、构成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靠近,日本与欧美国家开始有更多的接触与联系。同时日本设计界也对欧美现代主义设计有了更全面的审视和了解。

其中构成主义对几何结构的探索和处理,特别是对纵横结构的分析和运用,对日本设计界的影响非常深远。这主要源自日本自身传统美学体系中的理性和简朴的基因与构成主义有显著的相通之处。而在日本的设计中构成主义的呈现更多是对称的布局,而不是欧美构成主义的非对称形式,这样的区别也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内在的差异性。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是一种起源于俄国的艺术和建筑流派,是对自律艺术(Autonomous Art)的反对,强调艺术是可以构建的。对现代艺术的影响深远而普遍,尤其是包豪斯和风格派运动。“中轴对称”是日本传统设计的元素之一

日本设计根据自身的原则和喜好,在吸收欧洲的构成主义设计理念的同时,进行了一些调整,囊括了一些简化的象征性图案,如花草、动物、植物纹样等,这些内容日渐形成了日式的构成主义设计内涵。2012,SIZUYAPAN,设计:VATEAU Studio

对单,计主趣。中简好设成兴解化和偏面构的理文条的平的厚的统线形本洲浓刻传横图日欧着深本纵何得对有更日于几使师义和1934,Composition,设计:Henryk Berlew

第一代日本平面设计师龟仓雄策

组织创立

关键词:国际化、民族性

龟仓雄策的设计有着明显的民族色彩,他强调日本设计应该在具有国际性视觉元素的同时,表现出日本民族的象征性和文化性。其风格被誉为现代化和民族化结合的典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系列视觉系统。

日宣美(JAAC)于1951年创立,全称为“日本宣传美术会”(Japan Advertising Artists Club),自创建伊始便致力于全面促进日本的平面和工业设计,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从而逐渐成为日本设计界的核心组织。1970年,日本大学学生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日宣美成为批判目标,这个开创了日本平面设计史上黄金年代的组织被迫解散。早川良雄

组织创立

关键词:水粉、阴柔美

早川良雄擅长运用水彩、色粉等材料来创作海报,创作手法既清透又柔和,带有一股如梦如幻的韵味,各种隐喻的图像间透露出淡淡的忧郁和诗意,仿佛处处暗含着日本女性的阴柔美。

增田正

创办设计学院

关键词:摄影元素

Masuda Tadashi Design Institute

增田正作为日本现代平面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对后来的日本平面设计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在设计上,强调借助色彩、形式的对比关系突出主题,是战后日本平面设计界最早广泛采用摄影作为设计形式和主题的代表人物。

战后日本的现代设计是有组织地发展起来的。可以划分为个人或行业自发组织,以及政府资助组织两个方向。

第二代日本平面设计师

永井一正

关键词:纵横线条、传统装饰

永井一正擅长在简单的纵横线条之中找到合理的因素,辅之以摄影、插图,创作出有声有色的新平面作品。他的设计充满了国际主义的气息,而这种设计手法的运用,实际上来源于日本民间传统装饰元素。

田中一光

关键词:面与面的空间、传统元素

田中一光的设计核心是面和空间的关系,运用网格系统使画面呈现高度次序性和工整性,充分展现出其深厚的国际主义风格设计特点。同时他偏好使用颜色相近而明亮的几何图形,以及取材自日式传统风景、戏剧场面、脸谱、书法、浮世绘等日本传统元素。

五十岚威畅

关键词:建筑体字母

五十岚威畅是日本致力于结合东西方设计的重要人物,也是让字体设计最早得到国际认可的日本平面设计师。他的代表性字体设计采用立体而纵向的排布方式,每个字母就犹如三维立体的建筑物一样,因此被称为“建筑体字母”。国际主义风格(International Typographic Style):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简称。1950年代期间,形成于联邦德国和瑞士,由于这种风格简单明确,功能性强,因而很快传遍全世界,成为当时国际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其特点是通过简单的网格结构和近乎标准化的版面,达到设计上的统一性。这种风格往往采用方格网作为设计基础,字体、插画、照片、商标等,采用非对称式排布的方式,规范地设置在这个框架之中,呈现出明显的纵横结构。字体基本采用简单明确的无饰线体,因而整体的平面效果显得非常公式化和标准化。

第三代日本平面设计师

福田繁雄

关键词:正负形、幽默感

福田繁雄与冈特·兰堡(Gunter Rambow)和西摩·切瓦斯特(Seymour Chwast)并称为当代“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也被誉为“五位一体的视觉创意大师”。早期从事漫画创作的经历让他的设计具有浓厚的幽默感,他常用正负、阴阳的手法使画面具有错视的特征,使得其平面作品独具讽刺性和娱乐性。

横尾忠则

关键词:日式波普

横尾忠则是日本最早把民俗艺术和现代艺术结合,并运用到平面设计的设计师。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他用木刻式的黑白线稿设计插图,颜色则参照摄影技术,采用平涂方式上色。他所设计的海报等平面作品,一方面,大量借鉴了日本流传广泛的连环画形式和江户时期的浮世绘题材,独具强烈的日本民俗艺术特色和世俗色彩;另一方面,图形的组合呈现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艺术的特征。两相结合,奇妙融合之下其作品展示出了特有的日式波普风格。

佐藤晃一

关键词:禅意

佐藤晃一是在20世纪商业化设计热潮中,最具文化内涵的平面设计师。其海报设计具有宁静悠远、干净简朴的禅意特征。在设计中往往强调矛盾对立的两方,如传统与先锋、东方与西方、明与暗等。对日本诗道的融会贯通使其作品带有诗的韵味,这对于重视隐喻性的日本文化来说,无疑是更受到喜爱和理解的设计风格。

杉浦康平

关键词:设计界的哲学家

杉浦康平被誉为“亚洲图像研究学者第一人”,是国际设计界公认的信息设计的建筑师。他是日本战后设计的核心人物之一,是现代书籍实验的创始人。他提出的编辑设计理念改变了出版媒体的传播方式,揭示了书籍设计的本质 ——“一本书不是停滞于某一凝固时间的静止生命,而应该是构造和指引周围环境的、有生气的元素。”

浅叶克己

关键词:字体研究

浅叶克己对亚洲字体及象形文字有浓厚的兴趣,于1987年成立Tokyo Type Directors Club,现任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TDC)主席。曾对中国云南地区保留下来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字”做深入研究,其研究所得著作成书,畅销海内外。多次于中国及美国举办巡回展览,展出以象形文字等元素为主题的设计作品。

战后发展起来的日本现代平面设计,经过40年的沿革,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体系。

40年间,日本设计持续从西方文化和艺术中汲取养分,同时日本设计师并没有对西方设计亦步亦趋,而是不断地将东西方的文化艺术通过设计进行融合。这也使日本现代设计不断得到国际的承认,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成功的探索,让民族性的传统元素得以重焕新生,并将其发扬光大。波普艺术(Pop Art)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一般认为,波普艺术是从1950年代中后期兴起,一群自称“独立团体”(Independent Group)的英国艺术家、批评家和建筑师群体对于新兴的都市大众文化十分感兴趣,对各种大众消费品进行创作,并提出这一概念。1957年,被称为“英国波普艺术之父”的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定义了波普艺术,即流行的(面向大众而设计的),转瞬即逝的(短期方案),可随意消耗的(易忘的),廉价的,批量生产的,年轻人的(以青年为目标),诙谐风趣的,性感的,恶搞的,魅惑人的,以及商业化的。日本现代平面设计与禅日本现代平面设计都会极其严谨地使用文字说明,有时甚至标题也可有可无,主要通过画面与受众沟通。这种特点主要与日本的佛教传统重视“不可言传,只可意会”有很大的关系。

设计立学以展育人

大概在1953年至1954年间,世界市场掀起了一场针对日本产品的抵制浪潮,日本产品的出口几近停歇。当时日本就此事咨询联合国,而得到的回复是“日本需要独创”,即设计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产品。于是,日本政府召集了一批东京美术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的毕业生并将他们分配到不同产业领域中,让他们从事设计活动。事实上,日本在明治时期就成立了美术与工艺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战后日本的设计教育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的日本各大学府都没有设立独立的设计学科,对西方设计的学习十分依赖于政府建立和支持的留学生制度。从1950年代起,日本出口贸易组织每年会选派五六名学生远赴欧美学习设计,并多次在国内举办高层次的设计研讨活动。

1975年,东京艺术大学设计科成立,设计专业正式从工艺专业独立出来,这在日本平面设计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自此,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日本各个综合大学纷纷设立设计专业,各类专门的设计学院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日本设计战后复兴运动大事年表

1950年“东京作家俱乐部”成立

次年,组织内以山名文夫、新井静一郎、河野鹰思、龟仓雄策、原弘、今泉武治、高桥锦吉7人为召集人,开始筹备“日宣美”的创立工作。

1951年“日宣美”成立

日本战后第一个全国性设计团体,其活动主体为“日宣美展”,创办伊始主要展示团体设计师的海报作品,1953年开始面向所有设计师征集作品,自此“日宣美展”和“新日本工业设计竞赛”共同成为年轻设计师崭露头角的重要平台。会刊《JAAC》于1955年向全国会员发行。

1953年“全日本广告联盟”成立;“世界海报展”举办

1954年“GLOBIS和Bauhaus展”举办

1955年“每日产业设计奖”(现“每日设计奖”)设立;“平面设计’55”展举办“每日产业设计奖”由《每日新闻》所设,旨在激励设计师通过设计振兴日本产业,以挽回日本战败后社会百业萧条的经济颓势。柳宗理、渡边力、剑持勇等大师都曾获得过该奖项。1976年后,“每日产业设计奖”正式更名为“每日设计奖”,奖项授予的范围更加广泛,亦脱离了产业范围的限制。

1957年“Good Design Award”奖(简称 G-MARK)设立

该奖由当时的通商产业省(现在的经济产业省)所设立,通过对设计原创性高的产品给予肯定奖励,以激励企业多开发属于自己品牌的原创商品而不是抄袭模仿他牌。

1959年“21日会”开办

这是个主要为年轻设计师举办的研究会,由龟仓雄策、原弘、杉浦康平、田中一光、永井一正、胜井三雄等设计师主持。

1960年“日本设计中心”(简称“NDC”)成立;“世界设计大会”(WoDeCo)举办

NDC是由设计师铃木松夫发起的职能组织,集结了一批最优秀的设计师、摄影师和文案作家,极大地提升了日本广告设计的水平,从而促进日本企业的发展。

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在东京举办

这届奥运会的视觉系统获得了极高的国际赞誉,也使得日本国民切身地体会到设计对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价值。

1969年“日本设计振兴会”成立

在推进日本平面设计发展的道路上,政府和教育机构作用巨大,但以设计师为核心的行业组织最为功不可没,有时甚至担当了领导的角色。

武藏野美术大学和设计Ⅴ:1960年代至1980年代的日本平面设计

这是武藏野美术大学设计系列展览中的第五个,旨在借助大学馆藏的作品探索现代设计的历史,本次展览着重展示1960年代至1980年代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平面设计作品。当时的印刷技术得到极大提高,使得风格的多样化成为可能,设计师也成为受到社会认可的职业,参观者在观赏这些海报设计时,也可以感受到背后历史的重量。石冈瑛子(1932 — 2012):出生于日本东京,在东京国立艺术和音乐大学完成学业便开始了职业美术设计师的生涯。她最早从事广告和印刷的美术设计,后来逐渐开始给戏剧和电影设计服装。1980年代,石冈瑛子将工作据点转移到美国纽约并走向国际化,这时的她开始以“外界”的眼光看待日本,曾经束缚她的日本传统文化,这时候又为她提供了全新的思维空间,同时亦造就了她“东西文化从容地结合”的典型石冈风格。平面设计师出身的石冈瑛子在过往的几十年里成为屈指可数的日籍世界级艺术总监。石冈瑛子一生的作品涉及面非常广泛,有摄影、电影、音乐录影、服装设计、广告、平面传媒。1985年,她在《Mishima》这部电影中担任Production Designer(专门负责影片服装和背景效果的设计人),其出色表现为她带来了第3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艺术贡献奖(与本片的摄影师及配乐者共同获得)的殊荣。1987年凭借《Tutu》(爵士乐鼻祖Miles Davis的专辑,封面设计与摄影师Irving Penn合作)的美术设计获得了第29届格莱美“最佳唱片包装”奖。艺术监督与设计:中野豪雄版式设计:古坚真彦寄赠纪念:永井一正、田中一光、福田繁雄、石冈瑛子艺术监督与设计:中野豪雄版式设计:古坚真彦寄赠纪念:永井一正、田中一光、福田繁雄、石冈瑛子2015永井一正

1988, Japan

1966, Growth - Life Science Library田中一光

1981, Nihon Buyo Series

1961, Kanze Noh Play艺术监督与设计:中野豪雄版式设计:古坚真彦寄赠纪念:永井一正、田中一光、福田繁雄、石冈瑛子2015艺术监督与设计:中野豪雄版式设计:古坚真彦寄赠纪念:永井一正、田中一光、福田繁雄、石冈瑛子2015福田繁雄

1945, Victory 1945

1984, Look 1

巅峰十年

直到1980年代初,日本已经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设计大国之一。

随着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甚至出现了与欧美抗衡的势头。日本现代平面设计从模仿到创新的道路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

从强调东西方的调和性转向强调民族文化艺术的自我性。

这就奠定了日本平面设计在未来的发展始终能够保持独创风格的基础。201315 1E设计:DEE LIGHTS Studio

民族性在和式包装设计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从材质、工艺、商标、图案到包装结构,无不体现着日本的文化艺术特征。巅峰时期1990年代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思潮、数码技术的兴起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日本现代平面设计师开始尝试打破以往平面艺术设计的权威和经典,试图在新旧价值体系交替的时期对现代平面设计做出全新的阐释。

同时,数码技术的发展,尤其是Macintosh,俗称Mac电脑的低廉化,为平面设计带来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使得很多以往天马行空的设计构思得以实现,平面设计的内容和形式趋于多元化和更加开放。

1980年代中后期,因为泡沫经济的形成,日本的社会整体是浮躁的,这也导致日本设计界对“外观”的注重程度甚至超越了“功能”。

关键词:平面设计的思想性

19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彻底破灭,引发一连串社会问题。日本的现代平面设计师们开始思考平面设计的社会责任,并对一些社会问题做出回应,希望以此影响民众的观念,为经济的复苏进行着积极的探索。这一时期的日本现代平面设计师,更关注“设计的本体”。

这是一个从注重“设计技法”到注重“人文精神”的过渡过程。

设计的本体“与其很伤感地留恋过去,不如寻一条新的路。”

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登上设计舞台的平面设计师,不仅是经历过日本经济大起大落的一代,也是经历国际各种文化艺术思潮与民族传统激烈碰撞、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一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除了具有叛逆精神外,他们对于当时的日本平面设计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探索。而这些思想活动,始终围绕着“设计与人性”“设计与生活”这两大主题,总的来说,也就是“设计与设计的本体——人的关系”。

斋藤诚

关键词:设计与艺术的模糊化

世界招贴大师。                                                     

斋藤诚在设计中主动地改变了人和文化环境互动的方式,极力缩减个人的平面艺术特质。作品极少使用文字说明,通过运用图形,尤其是人体元素,展现出清晰而强烈的形象和艺术精神。黑白对比、正负片以及拼贴摄影在其作品中广泛运用,模糊了平面艺术设计的商业性。其造型风格从静态逐渐转向动态,使得画面空间更具有开放性的外张力。

葛西熏

关键词:人文主义思考

时代的记录者。                                                     

葛西熏的作品充满了人文主义思考,处处散发着宁静气质。早年间专注于版面和字体设计的经历,让其作品非常强调细节和字体。在日本广告业界蓬勃飞跃的十年间,其作品涵盖影视、书籍、空间及企业形象等领域。关于平面设计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最早是在1970年代初期在建筑设计界出现的思潮,对世界平面设计起到启发、刺激和催化的作用。许多后现代风格的平面设计作品都具有建筑图纸的特征,例如含有具体意义的几何图形的组合,立体化的字体设计等,这在国际主义风格中是没有的。虽然基于现代主义,但“装饰性”一直是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打破沉闷的理性主义设计限制,采用带有强烈装饰意图的图形纹样、大胆狂放的色彩、各种各样的字体进行自由轻松的编排,因此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平面设计中都有着观感强烈的内部形态。1980年代,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都处于经济高度繁荣之中,丰富的物质世界催生了新一代消费者,他们被称为“自我一代”(The“Me”Generation),是后现代主义流行于平面设计领域的重要推手。华丽的色彩,精致的装饰,强烈的个人表现,这一切不仅迎合了他们的价值取向,还构成了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本(乃至世界)平面设计的总体印象——“乐观、幽默、自我”。

户田正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