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物联网之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5 10:53:42

点击下载

作者:张琪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探索中国物联网之路

探索中国物联网之路试读:

前言

电子信息技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产业既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装备部,又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服务部;社会对信息产品有着广泛的需求,市场潜力很大,信息产业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党中央深刻理解和洞悉信息产业对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科学、文化、军事各领域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对人民生产、学习、生活方式引发的深刻变革;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社会生产力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加速、倍增作用不容忽视。我国政府把信息产业放在国家的先导、支柱与战略性产业的定位上,全力支持信息产业优先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如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早已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在全球排名第二位。信息产品也是我国工业产品外贸出口第一大户,占据着重要地位。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性最强的高技术之一,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化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突出体现,是未来科技创新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毫不夸张地说,任何行业只要与信息技术交叉融合,就会产生巨大进步,这是其他任何技术无法比拟的。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是国际竞争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我国政府充分认识信息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使其做大做强,并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改革开放30年来,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正推动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工作、学习、生活的方式发生着质的飞跃。回顾社会发展史,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取向正随着技术进步的链条不断进行调整和适应。

我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单纯是技术上的进步和成长,而且也是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其他行业,并逐步涉足和植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信息产业已经、并将继续和其他产业建立起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以其特有的最广泛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对其他产业的发展起到倍增器和加速器的作用,产生了重要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也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通信以及遍布全球的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缩短了时空,开放的社会使经济要素的流动不再有国界;电子政务为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构筑服务型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子商务蓬勃兴起,已成为商业销售的重要形态。数字化3C产业、“三网融合”、移动支付、物联网应用,创新发展正成就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近30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产业革命。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紧紧抓住全球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化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不失时机地将信息化建设提到国家战略高度,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服务的信息化,以加快实现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并将信息产业作为国家的先导、支柱与战略性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2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胡锦涛同志的许多重要讲话都强调“大力推进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创新型国家”。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党的十六大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五化并举”与“两化融合发展”的目标,再次强调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与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方针。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指导,各部门、各地方及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我国的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取得了利国惠民、举世瞩目的骄人业绩。

物联网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产业创新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是中国信息化重大工程——国家金卡工程最近10年的创新应用、大胆探索与成功实践所奠定的基础;是中国信息化建设在更高层面、向更广领域纵深发展的必然结果。

1993年,中国信息化建设以“四金工程”启动实施。其中国家金卡工程,首先面向金融行业,以电子货币银行卡应用作为重点起步,它是涉及各类卡基应用的,跨众多部门(行业)和地方的庞大社会信息系统工程。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首先确定在12个省市进行金卡工程试点,并迅速扩展到十多个部门行业参与,开展了智能IC卡行业应用试点。随着技术的进步,金卡工程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不断开拓新型应用。自2004年率先把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电子标签的应用列为金卡工程重点工作,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宗旨,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惠及百姓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方向,优先选择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煤矿及工业领域安全生产、交通与物流、识别与防伪等重点领域启动了RFID应用试点,目前已有国民经济23个部门行业启动了RFID的行业应用,约40个城市启动了“市民卡工程”(即城市一卡通工程)和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推行多功能智能卡和RFID应用;2005年,经国家信息产业部和民政部批准,中国RFID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形成了有300多个企业参加的物联网产业第一支国家队;同年成立了信息产业部RFID标准工作组,分7个专题小组,启动了我国物联网标准化工作。2006年,科技部会同14个部委共同颁布了《中国RFID技术发展白皮书》;2007年,信息产业部颁布了我国RFID的频率使用资源,成立了国家金卡工程多功能卡应用联盟,特别是我国三大通信运营商及中国银联的加盟,以及15个部门行业的积极参与,为2011年年末中国物联网应用联盟的成立,进行了5年的前期探索、相互磨合与融合。金卡工程最大限度地凝聚了各行业、各地方的力量,形成合力,并倾全国之力联合作战,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团队精神。中国物联网应用联盟首先选择了基于手机的移动支付作为多功能智能卡及RFID应用试点,率先成立了跨十多个部门的移动支付标准工作组,并在多个城市或地区开展了基于手机和RFID的移动支付应用试点。在此基础上,2011年国家金卡工程物联网应用联盟应运而生,成为我国以物联网应用和服务业建设为主体的国家级应用联盟。近10年来,国家金卡工程力推物联网(RFID)应用,开展了积极而又稳妥的行业应用试点,取得了一批优秀应用成果,并为我国物联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与应用基础。

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深入基层调研,多次强调要依靠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要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重视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对建设“感知中国”和积极发展物联网应用等做出一系列明确指示。

本书通过回顾中国信息化历程,如实反映了我国信息与通信产业持续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应用取得的骄人成果,分析了我国物联网产业与应用发展的基础及必然性;全面介绍了我国物联网标准、关键核心技术、产业体系、应用与服务业发展的框架思路与战略规划研究成果;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加快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思考、发展的切入点与重点,表述了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行动计划,提出了相关政策措施建议。我们希望本书的出版发行,能为各级政府部门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参考,为各部门行业及各界用户开阔眼界、了解物联网进行正确的引导,并为信息业界同仁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与应用发展助一臂之力。

谨以此书献给为国家金卡工程建设和中国信息化事业拼搏奉献廿载的领导、专家、同志与朋友!2011年12月于北京上篇回顾中国特色信息化之路引言: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伟大帝国的兴衰、民族命运与百姓祸福的转换都充满了执政者的大智大勇,以及草民智慧与忠诚的高度融合与互动。回首人类发展的漫长历程,痛苦与欢乐,停滞与前进,艰辛与辉煌,往往取决于执政者在历史岔路口的正确抉择和博大胸怀,以及集思广益、海纳百川的用人之道。

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人类通过回首曾走过的路程,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发现问题,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走过了廿年艰辛而辉煌的历程。1993年,党中央与国务院领导集体以政治家的战略胆识与高瞻远瞩,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果断抉择,不失时机地与欧美同步启动了中国的信息化建设,使中国收获了19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大幅进步,百姓民生改善。如今中国与世界又处于发展的转型期,面临着新的抉择。以史为鉴,本书上篇忠实地记录了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启动、廿年的勇敢探索、大胆实践,以及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与统领下,走过的艰辛与难忘历程、取得的利国惠民成效,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之路。第1章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启动与历程

内容提要

本章介绍了中国信息化建设的背景,重大信息化工程的启动过程,信息化的组织协调机构、基本方针、主要政策,我国信息化建设20年成果探索与实践,利国惠民的成效与基本经验总结。1.1 不平凡的1993——人类面临的历史机遇1.1.1 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

1993年在人类历史上是不平凡的一年,在中国发展史上也是开创新时代的里程碑之年。

这一年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1993年3月,美国克林顿政府的“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计划一出台,就引起各国强烈反响,诱发了全球性的建设信息基础结构的热潮。欧洲共同体在1993年12月通过的白皮书中提出“共同信息领域(Common Information Area)”计划,旨在“采用最好的手段来产生、管理和传递信息”,从而提高欧洲经济竞争力和增加就业,这是欧洲共同体的信息基础结构计划。日本拟投入巨资建设高速电子通信的“新干线”,以建立更大规模的社会信息平台。新加坡计划用15年时间,使新加坡成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最发达的国家,提出了“智慧岛展望计划”。

这一年,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共同认识到信息化是经济腾飞之路。在当时全球性的经济、技术竞争和资源、财富争夺中,各国共同选择的目标就是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广泛应用电子信息与网络通信技术,不失时机地把信息化建设提到国家战略高度,并积极推动其发展。1.1.2 国务院机构改革,信息化职能部门的确立

199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与新一届政府职能部门的确立,不仅迎来了电子工业部的新生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明确了中国信息化主管职能部门,同时拉开了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序幕,引发了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的变革,彻底改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并使一切发生了巨变!1993年6月6日,从机电部分离出来重新组建了新的电子工业部,尽管名称依旧,但内涵大不一样,国务院赋予其新的职责与任务。从产业发展来看:长期以制造业为主的电子工业,演变为集硬件、软件与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电子信息产业;从行业管理职能、任务来讲,1993年的机构改革,撤销了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其职能并入重新组建的电子工业部,更名为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设在电子工业部计算机与信息化推进司,令其承担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组织协调国家重大信息系统工程、创建和发展信息服务业等,国务院“三定方案”赋予电子工业部新的职能。以胡启立部长为首的电子工业部党组出色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以敏锐的观察和科学的分析,审时度势,紧紧抓住1993年春天刚刚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信息化浪潮,面对当时社会上对“中国搞信息化太超前”,“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急先锋”等不同议论,多次谏言党中央和国务院,为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启动奔走呼吁,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忍辱负重,身体力行、百折不挠,为中国不失时机地启动信息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笔者有幸在第一线直接目睹和亲身参与了国家“金”字系列信息化重大工程的启动实施和组织协调,经历了那不平凡的岁月和艰难历程,愿如实地向国人介绍我们亲历的中国信息化建设之路。1.1.3 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服务信息化是中国发展面临的战略选择

我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民经济建设的每一项重大决策,从根本上说都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出发点和归宿。我国在加快经济发展的方式上,面临着一个新的经济战略选择。这就是把发展的战略重点转移到加速推进信息化上来,充分利用当代信息革命的技术成果,走工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的新路子。当今世界已开始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化是当代人类创造的最活跃的生产力,正在对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信息化的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993年在电子工业部写给国务院的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目前,我国已具备了向信息化迈进的基本条件。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经过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逐步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经济发展已经走到了迫切要求加速信息化进程的阶段。我国经济要有更大的发展,必须在合理开发利用有限资源的同时,大力开发利用无限的信息资源。经济发展的客观进程,已把大力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提到了战略高度,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对经济的倍增作用,已成为人们工作中十分现实的课题。另一方面,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不高,信息化程度更低,社会机制与人们思想观念中长期存在的封闭保守、部门所有、条块分割及小农经济的影响很难消除,还有众多不适应之处。在我国实现信息化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但我们必须从现在起步,不失时机地把信息化和工业化结合起来,实现初步的信息化。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宏观经济调控,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经济素质和现代化水平,与世界经济接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以这些为目标来推进我国的信息化。在宣传上,我们从来不提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而是恰如其分地提出‘建设信息中速国道’的目标。这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具备了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同时,各行各业的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信息化有着迫切的需求,人们在共同呼唤着信息化的到来。综上所述,加速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战略选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20年前写的这段认识和建议,无疑是超前的,也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1.2 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启动

新电子工业部成立后,把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作为全行业的首要任务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1993年7月2日,电子工业部向全行业,正式提出组织实施“三金”工程和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任务。电子工业部明确提出“把电子工业建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基本思路,任务之一就是要把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世界经济的发展正在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大背景下,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必须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作为信息化支柱的电子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工业。国民经济各部门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要求更加迫切,这为电子工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为实现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服务的目标,电子工业部专门设立了“计算机与信息化推进司”,在组织上强化跨部门的合作与协调,提倡联合与服务,共同开创中国的信息化大业。

电子工业部的多次报告和建议,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听取汇报,及时做出相应决策。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四个现代化恐怕无一不和电子信息有紧密的联系,要把信息化提到战略地位上来,要把信息化列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方针。”

自1993年开始,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工作逐步提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议事日程。回忆当年,中央领导为我国经济、金融、财税等国家宏观经济问题“朝思暮想、心急如焚”,“睡不着觉”。为急中央所急,为国家分忧解难,电子工业部先后提出组织实施四个金字号信息化工程,得到中央领导及时的支持。在实施“金”系列信息化工程中,中央和国务院各有关领导多次听取工程总体框架方案、实施步骤及进展情况的汇报,亲自协调解决来自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分歧,研究具体措施,克服困难向前推进。笔者亲身感受到党和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对信息化工作的关心、支持,正确决策和直接领导。

1993年,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电子工业部先后提出了组织实施金桥、金卡、金关、金税等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四个起步工程,从而拉开了中国信息化建设的金色序幕。1.2.1 金桥工程简介

1.金桥工程的提出

1993年3月12日朱镕基副总理主持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了电子工业部“关于建立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的汇报”,要求这个网首先与金融网接轨,满足海关、银行现代化要求,进而与各部委、各省市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等连接起来,以提高我国宏观调控和决策水平,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1993年6月21日朱镕基副总理在听取了金桥工程框架方案汇报后指示:“原则同意你们的意见,但公用网最重要的是金融信息。要首先考虑同金融网接轨,其他部门有需要,可以慢慢来。金融中的问题最重要。票子发得太多,社会上流通的现钞太多,这样下去不行。要通过单据结算,普及信用卡使用等手段,逐步减少社会上流通的现金。你们建立公用网必须考虑这方面的问题,这是当务之急,其他都不是。设计公用网时要考虑长、短结合,短期任务就是力求符合金融电子化的需要,使之早日实现。我希望先满足金融信息网的要求,尽快满足银行现代化要求。同时,把国有企业、大中型的,先管起来。我会很关心,并支持你们办好这件事的。请你们三人(胡启立、朱高峰、陈元)具体领导这项工作;先组织研究、报个项目,立项后分阶段实施;要多少钱也报一下,花几千万美元干这件事都值得。”

综上所述,金桥工程是为国务院和国家综合经济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及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服务,而提出并部署实施的一项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

1994年3月21日,邹家华副总理主持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时,明确:“金桥工程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之一,建设相对集中统一的金桥公用基干网是当前一项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要集中力量先把这条通道建立起来,作为重点工程来抓,国家计委要把金桥工程列入计划。”会议确定了“统筹规划,联合建设,统一标准,专通结合”的建设方针。

2.金桥网的定位

金桥工程被定位为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工程,是我国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金桥工程由电子工业部组织领导,吉通通信有限公司具体承担中国金桥信息网的建设和运营管理。1994年7月8日,邹家华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金桥工程含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是信息源,第二是信息通道,第三是信息处理。信息源可以与国家信息中心紧密配合起来,其他部门的信息源也要逐步进入金桥网。金桥网的信息通道不能只是一种方式、一条路,应包括天上的卫星网和地面的光纤网,要运用各种手段。金桥网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能力,进行统筹考虑,不能全部新建。可以包括邮电部的光纤网,也可以包括其他部门专用网的一些通道或局部富余的能力,共同为金桥工程做贡献,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遵照这一指示精神,最初规划中的金桥网要与邮电部通信干线及各部门、各地区已有的专用通信网互联互通,互为备用,要联合各有关部门,共同把金桥网建成覆盖全国、天地一体的中速信息通信网及覆盖全国的计算机增值服务体系。金桥工程首先支持国家信息系统建设,以后工作的重点是发展计算机信息服务,支持国家“金”系列工程和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单位的信息系统建设。

3.金桥一期工程的启动,两网融合的实现

1993年8月27日,李鹏总理批准使用300万美元总理预备金,在国家未正式立项的情况下,结合金关工程的需要,提前启动了金桥(一期)工程建设。

金桥网采用先进的技术体制,完成了金桥国家网控中心和24个省市金桥网控分中心的建设。实现了与国家信息中心、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经贸委信息中心、水利部信息中心以及和国内最大的电子外贸公司等单位的互联。由于采用了高速宽带透明信道传输技术、宽带无线链路技术、先进的电视会议技术、支持综合业务的卫星基站技术,开发了电子邮件与商业电子数据交换平台,金桥网已在一些大城市间提供计算机数据信息与通信服务。从国际互联试验结果来看,系统的误码率指标和延迟时间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整个网络确实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自1995年积极探讨与邮电、广电及各有关部门联合建设金桥网,组织业务上网,进行信息交换服务等工作。后来几经修改技术方案,最终形成了以建设中国计算机国际互联网为主体的“金桥工程”方案,该工程涉及中国信息化建设最基础与核心的内容,即: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金桥工程由电子工业部牵头组织实施,后来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1998年电子工业部与邮电部合并组建信息产业部,以计算机互联网为核心的金桥网与电信网实现两网融合。

19年过去了,如今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5亿多,居全球第一,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方式,并使整个世界发生了巨变!1.2.2 金卡工程简介

1993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银行沙河清算总中心时,对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非常关心,提出要推广信用卡的使用,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解决当时现金发行和流通量过大及由此引发的金融秩序混乱、经济犯罪以及贪污腐败等弊端。他就我国建设金融卫星通信网做出了重要指示:“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办一些关系经济全局的大事情,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可少,当前尤为重要。实行金融电子化,控制现金流通量,有利于防止和减少因为现金管理不严而产生或加剧的腐败行为。把这项大工程搞好,一些偷税逃税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严格控制现金流通量,对于遏制和克服腐败现象一定会起重要作用。搞电子化的矩阵式管理,一个部门搞是不行的,必须把电子工业部门和电信部门的力量都充分发挥出来,并且协同一致。电子工业部和邮电部要在相当长时间内把金融电子化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全力以赴地组织力量,抓紧实施,锲而不舍,把这项大工程搞好。……各部门、各行业必须积极支持和配合。”

电子工业部于1993年8月9日向江泽民总书记汇报了“关于组织实施电子货币工程(即金卡工程)的总体方案”;9月4日又向国务院邹家华副总理做了专题汇报,有九个相关部委领导参会。经国务院批准,启动了我国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起步工程之一“金卡工程”。国务院于1993年9月8日发出《听取电子工业部关于“电子货币工程”(即金卡工程)方案汇报的会议纪要》(国阅[1993]142号文)。

专栏一

会议纪要

9月4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主持会议,听取电子工业部关于实施电子货币工程(即“金卡工程”)情况的汇报。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克智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邮电部、内贸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法制局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电子工业部部长胡启立就实施“电子货币工程”总体方案和立项建议等情况做了汇报。

会议认为,电子工业部提出的“电子货币工程”的设想,拟在我国逐步建设起金融卡交易体系与网络,使广大消费者采用金融卡作为货币支付方式,可以大大减少现金的流通量和货币的发行量,有利于改善和稳定金融秩序,加强经济的宏观调控,减少偷税、漏税现象,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有利于消除腐败,加强廉政建设和社会治安;同时,可以促进金融、商贸和服务业的科技进步与信息化,并带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从国际社会普遍推行信用卡这一总的趋势看,我国有必要实施“电子货币工程”,此事宜早不宜迟。各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协调配合,并抓紧落实。

经过会议讨论,就实施“电子货币工程”议定以下几点意见:

一、原则同意电子工业部提出的“电子货币工程”的总体方案。要在此基础上,由胡启立、朱高峰、陈元组成三人小组,负责对方案进一步进行补充和完善。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时,要坚持“通盘考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

二、“电子货币工程”的总体规划,要以用户的需要为出发点,要同银行业务结合起来,并满足其开展业务的需要。个人用卡,应以“自愿、方便,有利于管理”为前提。“金卡”的具体标准、操作程序,请人民银行陈元同志进一步研究提出意见。实现“电子货币工程”的手段,请电子工业部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并负责提供成套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服务。

三、实施“电子货币工程”,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针。要选择几个经济发达、又有积极性的城市,如广州、上海、北京等,结合开展金融结算业务系统进行试点。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扩大试点和服务范围。考虑我国国情,目前在城市优先推行和发展现金卡(即“储蓄卡”)比较适宜,先存后用,符合人民群众消费习惯,银行的风险也小。从长远看,可以把IC卡(智能卡)作为今后发展的目标。试点工作,要在试点城市人民政府统一组织领导下进行,吸收有关方面参加。

四、实施“电子货币工程”,必须加强管理。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造,统一发行,统一管理。各有关单位要按照统一规则运作,不得自行其是。各有关银行要发行类似的信用卡、储蓄卡,必须得到人民银行批准。有关统一标准和统一规则问题,请人民银行会同法制局研究提出方案。

五、关于加强实施“电子货币工程”的统一组织协调问题。会议同意成立一个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工程的协调工作和组织实施,办事机构可设在电子工业部,请邮电部、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派人参加。请胡启立、朱高峰、陈元同志研究提出方案报国务院审定。

六、关于“电子货币工程”立项问题,是一次性立项,还是分阶段立项,请电子工业部同国家计委具体商定。

根据国务院文件(国阅[1993]142号文)精神,国家金卡工程由电子工业部牵头,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和邮电部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同意成立国家金卡工程办公室,设在电子工业部,由五个部门派人参加共同组成。19年后的今天,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金卡办)现由23个部门行业参与,共同推动国家金卡工程建设。

金卡工程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四个起步工程之一,也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年来参与国家金卡工程建设的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成效卓著。金卡工程从电子货币银行卡(磁条卡)应用起步(至今发行25亿张,从2011年正式向IC卡芯片过渡),迅速扩大到各类智能IC卡的广泛应用(包括:电信智能卡、社保卡、二代身份证、公用事业收费卡、诊疗卡及城市“一卡通”等,至今已发行80多亿张),2004年又率先启动了物联网RFID电子标签应用试点工作(我国RFID市场销售额居全球第三)。金卡工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坚持产用结合,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互动发展;坚持跨部门、跨地方的资源整合与联合共建,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之路。1.2.3 金关工程简介

1993年6月19日,李岚清副总理召开专题会,研究我国外经贸领域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外贸环节的电子化、无纸化和现代化问题。当时,电子工业部提出由我国外经贸工作涉及的六个主要部门: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外汇管理局、国税总局、产品检验检测局及远洋运输总公司等,联合组织实施以电子数据交换EDI应用为起点、逐步实现电子商务应用和通关自动化,命名为“金关工程”。工程目标初定为:实现外贸、外汇管理、税务、银行等跨部门联网,通过及时、准确地交换信息,达到增强和改善外贸调控,提高外贸和金融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对境外收汇、结汇、出口退税和配额许可证管理进行准确的信息核查;减少偷、漏税和贪污腐败现象,使我国外贸工作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增强我国在国际经济和市场中的竞争力。李岚清副总理指定胡启立、朱高峰、陈元组成三人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这项工作,即组织实施“金关工程”。金关工程最初由电子工业部牵头,组织拟定规划,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三年后改为外经贸部牵头,继续会同上述各部门共同组织实施。“金关工程”在李岚清副总理直接领导下于1993年启动实施,最初为海关、外贸、外汇管理和税务等企业和部门业务系统联网做出了贡献,并建立了出口退税、配额许可证管理、进出口收汇结汇、进出口贸易统计等信息应用系统;加强并不断完善外贸管理,同时开展EDI应用试点。当时,遵照中央领导指示,“四金工程”建设相互支持配合,资源共享。金桥一期工程首先为金关工程服务,建成了数据交换服务中心、开通了E-mail/EDI平台,并实现了四个业务应用系统的联网和共享信息资源。金关工程自1996年起从电子工业部改由外经贸部牵头,完善了跨部门的组织协调机构,着手业务流程改革及具体领导金关工程的实施。

如今,金关工程的电子商务应用取得长足发展,已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2010年至2011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再创新高,特别是网络购物市场,年交易额实现翻番。1.2.4 金税工程简介

1993年,为推动中国信息化建设在国民经济领域率先启动,新组建的电子工业部除组织实施上述“三金工程”外,又于8月16日向国务院呈交报告,建议在我国商业系统和流通领域广泛推广使用计税收款机,解决当时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偷税、漏税、骗税及贪污腐败等犯罪行为,直接为国家财政增收。具体提出四点建议:(1)由国务院领导出面组织,各有关部委领导参加,共同组成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和领导这项工作;(2)立法必须与税收计量仪(即:计税收款机)的推广应用工作同步进行;(3)税收计量仪的生产要由产业部门和税务总局共同研究定点,并实行国家监制和专营;(4)在有条件的地方先行试点,用5~10年的时间逐步完成。

1993年8月18日朱镕基副总理在电子工业部呈报的建议上批示:“同意。请财政部、电子工业部牵头组织。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要加快推广应用。”为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计税收款机的应用,电子工业部积极主动地与财政部、国家计委、国税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内贸部、工商总局、法制局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得到支持。部级领导召开座谈会,达成共识,决定由五部委联合推动这项工作。

1993年12月,朱镕基副总理向电子工业部和航天总公司提出新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为我国1994年初即将出台的税制改革保驾护航”。问题的提出是针对1994年元月国家即将出台的税制改革方案,推行增值税专用发票制度,由于社会上出现了利用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骗税的违法犯罪苗头,必须尽快研究出有效、可行的监管手段,以防止国家税收的流失。

1994年元月19日,电子工业部提交了“金税计划”方案,并在国务院小礼堂向国务院领导及相关部委领导汇报了半年来推广计税收款机的情况,进行了税控产品及应用系统模拟演示;1994年2月4日朱镕基同志主持专题会,六个相关部委的领导参加会议。会议分别听取了电子工业部和航天总公司提出的关于税控监管方案的汇报,朱镕基总理在会上决定:由于电子工业部的方案是通过把专用发票信息全国联网,从宏观上解决问题,见效快,先行启动电子工业部提出的建设“增值税专用发票全国计算机稽核网络系统方案”,希望电子工业部和航天总公司共同做;为了加强组织和协调税控信息系统建设,会议决定成立金税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电子工业部,由五个部门共同组成。国务院为此发了会议纪要(国阅[1994]34号文)。电子工业部配合国税总局先后实施了金税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后来又启动了航天总公司的专用发票税控机方案,统称为“金税工程”,这是建立在我国税务系统的全国税收征管现代化工程。经中央领导批准,1994年2月成立了国家金税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电子工业部牵头;金税一期工程由电子工业部会同国税总局共同组织实施,仅用一年时间顺利实现了最初确定的目标。自金税二期开始,金税工程交由国税总局领导和组织实施。“金税工程”是配合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推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制度,严格税收征管,堵塞税收流失而实施的一项全国性的信息化工程。1994年经朱镕基副总理批准,首先启动了全国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机稽核网络系统工程。金税一期工程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年内完成了五十个中心城市、涉及795个区县级税务单位的计算机稽核网络工程建设,自主开发了全套应用软件。系统运行一年后,为国家追缴大量税款,其社会与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出来。

金税工程在我国国税系统建立了四级稽核网络,覆盖至全国各省、市及区县级国税局,最初计划建立一个稽核总中心、30个省级稽核中心、370个市级稽核中心及3800个区县级采集中心。此外,单机防伪识伪税控系统已在企业进行推广使用;电子发票申报系统系列产品用于流通领域的计税收款机应用推广。金税工程在国税总局、财政部、电子工业部、航天总公司等有关部门共同组织下,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强化国家的税收征管工作,以及为国家财政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多次得到朱镕基同志等中央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如今,金税三期工程已于2008年9月正式启动,必将为我国税收征管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以上“四金工程”是自1993年起,在一年内中国先后启动的涉及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四个信息化重大工程,也被公认为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四个标志性起步工程。除此以外,陆续启动的还有金卫、金智、金农、金盾、金保等工程。这些“金”系列工程的实施拉开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序幕。1.3 信息化需要组织机构创新1.3.1 电子工业部向国务院呈交请示报告

电子工业部自1993年3月先后承担“四金”工程的组织协调与牵头实施四个专项工程建设。国务院有关领导均指定由“三人小组”具体领导信息化工程建设。

电子工业部在落实中央领导指示,主抓“四金工程”的实际工作中深刻体会到:“四金工程”关系到国计民生,大多属于跨部门、跨地区的全国性的庞大社会信息系统工程。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绝非某一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因而存在着大量跨部门、跨行业、甚至跨地方的组织协调任务。它的实施,首先要求各部门对信息化工作达成共识,同时必须站在国家的、全局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还有很多工作必须由政府出面,有立法保证,并以国家意志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必要时还须强制推行。电子工业部感到:每个“金”字工程仅指定三个部级领导牵头组织协调,不仅难度大、而且力度也不够,特别是涉及工程立项和建设经费等综合问题,仅靠三人小组,是无法完成上述繁重任务的。

为加强对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的统筹规划和强化组织领导力度,电子工业部于1993年8月13日,向国务院呈交请示报告(电子算[1993]375号文),建议成立国家经济信息化领导小组。

希望由国务院一位副总理兼任组长,各有关部委领导参加共同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放在电子工业部承担日常组织协调工作。这个建议,在1993年8月9日江泽民总书记听取电子货币工程汇报时,电子工业部就做了反映。电子工业部建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后,对国家公用经济信息网(金桥)工程、电子货币(金卡)工程、电子数据交换(EDI)外贸专用网(金关)工程等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集中统一领导,以尽快取得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推进我国国民经济的信息化进程。

电子工业部积极与有关部委进行协商,各部门建议采取联席会议的形式,加强国家经济信息化建设中的协调工作;由电子工业部牵头,吸收有关部门参加,成员相对固定,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电子工业部于1993年11月29日再次呈报国务院“关于成立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及其组成人员的补充报告”(电子算[1993]665号),向国务院报告了电子工业部与各有关部委商定的事宜。

专栏二

补充报告节选

一、组织落实建议:

名 称: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

会 议 主 席:建议由邹家华副总理兼任

常务副主席:胡启立(电子工业部部长)

副 主 席:王春正(国家计委副主任)

徐鹏航(国家经贸委副主任)

朱高峰(邮电部副部长)

陈 元(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成员单位主要有:国家科委、财政部、国内贸易部、外经贸部、电子工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务院法制局、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邮电部、中国人民银行、航天工业总公司等。

二、主要职责任务建议(一)对国家公用经济信息网工程(金桥工程)、外贸专用网工程(金关工程)、电子货币工程(金卡工程)及计税收款机的推广应用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跨部门、跨地区的全国性经济信息化社会系统工程项目,进行统筹规划、集中领导和组织协调;(二)对工程实施过程中需确定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提出建议,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三)预审工程立项、资金筹措和实施方案等重大事宜,报国务院审定;(四)协调各部门、各地区提出的问题和出现的矛盾,及时向国务院提出建设性意见;(五)联席会属非常设机构,其办公室设在电子工业部,承担日常工作,并吸收有关部门人员共同参加办公室工作;(六)承担国务院领导同志交办的其他有关任务。1.3.2 国务院经济信息化联席会成立

1993年电子工业部先后两次向国务院呈报的请示和建议得到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经邹家华副总理等领导反复协调,后经李鹏总理批准,1993年12月国务院发出批复通知(国办通[1993]38号文)。

专栏三

批复通知节选

一、为了加强国家经济信息网建设,可采取联席办公会议的形式协调工作,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由电子工业部承担。联席会议由邹家华同志主持,胡启立同志协助,参加会议的人员要相对固定。联席会议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一)对国家公用经济信息网工程(金桥工程)、外贸专用网工程(金关工程)、电子货币工程(金卡工程)及计税收款机的推行等跨部门、跨地区的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全国性经济信息化社会系统工程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二)对工程实施过程中需确定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提出建议,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三)预审工程立项、资金筹措和实施方案等重大事宜,报国务院审定;(四)协调各部门、各地区提出的问题和出现的矛盾,及时向国务院提出建设性意见;(五)承担国务院领导同志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

二、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组成人员名单

主 席:邹家华(国务院副总理)

常务副主席:胡启立(电子工业部部长)

副 主 席:王春正(国家计委副主任)

徐鹏航(国家经贸委副主任)

朱高峰(邮电部副部长)

陈 元(人民银行副行长)

成员单位主要有:财政部、电子工业部、内贸部、国家工商局、国务院法制局、航天工业总公司、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科委、外经贸部、邮电部、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

1994年国务院又批准成立了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9个部门参加)和国家金税工程协调领导小组(6个部门参加)及其办公室,以及成立了金桥工程办公室和金关工程办公室;国务院明确:以上四个信息化专项工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都由国务院经济信息化联席会统一领导和协调。1.3.3 国家经济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

在实践工作中,电子工业部同志感到联席会议还需进一步强化领导,参照国外发达国家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设置,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1994至1998年间,电子工业部也曾向国务院建议,希望由相关部门共同筹建成立“国家信息”委作为国务院的常设职能部门,以强化对信息化的统筹规划和领导。因种种原因,此项建议未被采纳。

1996年李鹏总理在国务院第42次会议上提出成立国家经济信息化领导小组,以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为此电子工业部于1996年元月29日再次向国务院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主席邹家华副总理呈送《关于电子工业部继续为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承担有关工作的报告》(电子算函[1996]17号)。

专栏四《关于电子工业部继续为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承担有关工作的报告》节选

一、推进国家的信息化建设是国务院赋予电子工业部的神圣职责

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重大决策:根据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重新组建电子工业部;撤销原国务院电子信息推广应用办公室、并入电子工业部,原国务院电子办的全部职责由新组建的电子工业部承担(国发[1993]27号文)。根据“三定方案”(国办发[1993]48号文),国务院赋予电子工业部双重职责,即:对全国电子行业进行宏观管理,负责产业自身的发展;为各行各业、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大力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服务,努力推进国民经济的信息化。这一决定体现了国家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向电子信息产业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江泽民总书记说:振兴我国经济,电子信息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倍增器,是现实能发挥作用最大、渗透性最强的新技术。电子行业在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中肩负着历史重任。

邹家华副总理1993年在电子工业部的成立大会上代表国务院做了重要讲话。他说:“成立电子工业部是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需要,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电子工业的发展,一定要服务于各行各业的需要,要积极推广计算机的应用,围绕加快经济建设和推进社会的信息化,积极主动地搞好服务,这是电子工业部责无旁贷的任务。”要求电子工业部:“要抓好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和传统产业改造的服务,加快各行各业特别是基础产业的现代化建设。对国务院责成电子工业部牵头抓的国家重大经济信息系统工程(四金工程),一定要协同有关部委和金融、财税、商贸等部门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遵照国务院的指示,新电子工业部成立后,部党组把推进国家的信息化建设作为全行业的首要任务。在组织实施“金桥”、“金卡”、“金关”、“金税”、“金海”等信息化重大工程过程中,电子工业部会同各有关部委奋力拼搏,做了大量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难,使“金”系列工程取得了实质性与突破性进展,迈出了卓有成效的关键性一步。

两年多的实践证明了,在国务院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领导下,电子工业部及其设在电子工业部的信息化联席会议办公室,以及“四金”工程各专项工程办公室,在推动国家信息化工作中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努力,大大提高了社会各界对信息化的认识,诱发了各行各业应用电子技术进行本行业的电子化建设的热潮。客观上加速了我国从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过渡,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电子工业部组织产业大军,为保证国家有关改革政策的出台及顺利实施,尽了我们最大的努力。例如,1994年配合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电子工业部及时提出了金税工程方案,并组织产业队伍,开发了全套应用软件,半年时间在50个中心城市完成了计算机稽核系统建设。为国家财政增收,减少税收流失做出了重要贡献。“四金”工程多次得到国家相关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二、关于强化国家对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的领导的有关建议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筹建国家电子计算机工业总局时,为了推广计算机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扩大市场需求,我们在制定我国计算机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时,就明确了“抓应用、促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总方针,肯定了一条基本经验,就是信息市场开拓要以应用需求为主导,在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创建和加快产业自身的发展,也就是“以用立业”的方针。

1993年电子工业部通过组织协调国家信息化“三金”工程,深深感到:这些涉及国家信息化的工程项目,均属于跨部门、跨地区、甚至跨世纪的庞大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信息应用工程,它涉及方方面面,因而存在着大量的高层组织协调任务。信息化说到底就是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以其最广泛的渗透性,逐步涉足和植根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以及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各领域的过程。需要站在国家、全局的立场统筹规划和统一领导协调。

电子工业部为了更好地承担起原国务院电子办主抓信息技术应用,特别是创建我国的信息服务业的职能,特呈报中央编委,希望给予定编、定职责,并授名。1993年经国务院同意,中央编委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同意使用“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名称的通知》(中编办[93]58号),该办公室主任由电子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刘剑锋同志(正部级)担任,具体工作由电子工业部计算机与信息化推进司承担。

专栏五

中编委批准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的主要职责:(1)归口管理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系统的推广应用;研究制定我国信息化建设、计算机与软件产业、电子信息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总体布局,制定发展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2)提出并与国家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国家对促进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化建设有关的发展政策、优惠政策、装备政策和经济法规及调节措施,并监督实施。(3)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负责国家级重大电子信息化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组织制定电子信息系统建设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对各部门、各地区的电子信息系统建设进行指导、协调和服务。(4)负责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贷款项目的组织、立项审批和管理工作。(5)负责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建设工作。(6)指导协调我国电子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建设覆盖全国的计算机信息服务网络及增值服务体系。(7)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8)归口指导各部门、各地方电子信息推广应用办公室的工作,组织开展全国EDI委员会等组织的工作。(9)承担国务院交办的有关事项。

电子工业部通过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组织实施国家信息化起步工程——四金工程和建设信息基础设施金桥计算机国际互联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