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波真气运行针灸推拿实践(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5 14:59:19

点击下载

作者:李少波,李天晓,贾海忠,谈升,焦世袭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李少波真气运行针灸推拿实践

李少波真气运行针灸推拿实践试读:

李少波教授简介

李少波,著名中医、养生学家,真气运行学术创始人。

1910年2月出生,河北省安平县人。出生于中医世家,专于中医内科、针灸。幼年体弱多病,师从祖父学练吐纳导引、行气摄生之术,兼攻《黄帝内经》、《道德经》、《易经》、《勿药元诠》等经典,研究各家各派养生修持要旨。经数十年的躬亲实践和潜心钻研,深悉医经即道,道经亦医,皆以健身延年为旨归。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辗转于陕西凤县、甘肃兰州、青海西宁和北京等地行医,以医道至理医人济世,医德医术颇受好评。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甘肃省藏族群众聚居的临潭、卓尼等县医院任门诊部主任、住院部主任,极力推广中医、针灸,培养医疗专业人才,为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60年代以来,先后在甘肃省中医院和甘肃中医学院工作、任教,任医院针灸门诊主任,学院真气运行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甘肃老年大学名誉教授,政协甘肃省第四、五届委员。退休后,任兰州李少波真气运行研究所所长、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真气运行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新加坡李少波真气运行学会名誉会长、马来西亚真气运行学会永久学术顾问等职。

李少波根据祖传秘旨和自身修为所得,结合《黄帝内经》理论所创编的真气运行养生实践方法,经科学研究、临床观察和普及推广验证,对各种药物久治不愈的慢性疑难病症均有显著疗效,是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中医预防学方法,充分体现了《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的精神实质,开创了真气运行调控人体生命之先河,成就了医学养生学史上的一代伟业。

李少波经长达5年多的临床观察研究,真气运行获甘肃省卫生厅临床验证科技奖。著有《真气运行法》、《增订真气运行法》、《李少波真气运行法》(1989年版)、《真气运行论》、《真气运行学》等,形成了完整的真气运行学术体系。《真气运行法》曾获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甘肃省同名一等奖;《李少波真气运行法》(1989年版)获全国优秀图书奖、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政府优秀图书奖等。摄制出版发行的《真气运行法》大型电视教学录像片,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著作演示“双向”荣誉奖。

1987年入编《甘肃省教育人名录》;1994年被中国名人研究院选编入《中国名医列传》(当代卷);1997年入选美国名人书局《跨世纪名人名作》;2000年被评为中国世纪专家,入编《中国世纪专家传略》;2001年获第五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2003年入编《当代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中国传世通鉴》等;2004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肃省名中医”称号。

真气运行学术的创立,是李少波矢志不移、锲而不舍实践、研究的结晶,凝聚着他一辈子的心血。他不仅把古老的养生修真秘旨以医学的思想和语言表述了出来,而且更重要的是为弘扬中医学,丰富中医学宝库作出了重大贡献。真气运行实践方法的确立,为人们的养生健身、防病治病指明了方向,在“上工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人们只要依此去锻炼,假以时日,真气便在人体中循经运行,克期通督,由后天返先天,恢复再生力,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就可以享受健康无病的愉悦。大凡实践者,都能感到体内各种生理变化,从而对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化学说都能得到验证,是实实在在的中医预防医学。正如我国已故中医泰斗、原卫生部中医司司长、中医局局长吕炳奎所讲:“真气运行是人体生命运动的主要功能,人如果能掌握其全部运动规律,则人类的生命可以由人自己来掌握,人可以达到健康无病长寿的境界。”

唐代大医学家、太仆令王冰在整理《黄帝内经·素问》时发现原九卷的《素问》“仅八卷尔”。他认为:“虽复年移代革,授学犹存,惧非其人,而时所隐,故第七一卷,师氏藏之”,而致湮没。尽管《黄帝内经》的学理犹存,但第七卷有关养生方法的内容却为前人所隐。王冰将这一绝妙的养生法宝之盛行寄厚望于后世,预言:“至道流行,徽音累属,千载之后,方显大圣之慈惠无穷。”1100多年以后,李少波从《黄帝内经》“全真导气”得到启迪,经实践研究,创立了真气运行学说,揭开了千古之谜,使真传大白,并毫不保留地奉献世人,救治世人,力图使人们自力更生,远疾谢医,健身延年。真乃是“千古之谜今方晓,羸劣获安仁寿高”。

序言 我的恩师我的楷模

今世有缘

在大学时代,我因慢性腹泻接触到并练习了内养功,十九天后病愈,从此爱上并研究气功。之后学习并实践了“真气运行法”,脑子里深深记住了《真气运行法》的作者李少波。

二十七年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资深编辑刘观涛先生在编辑我的《贾海忠中医体悟》一书中,发现了有关李少波对我影响的记述,萌生了整理出版李老师著作的想法。由于我从来没有了解过李少波在哪里工作,他便从网上搜索,发现2008年9月将在兰州举行“李少波教授100华诞庆典暨中医真气运行学术国际研讨会”的信息,这才知道李少波老师是甘肃中医学院的教授、主任医师,我们便乘飞机过去参加了活动,一见到鹤发童颜、宁静慈祥的李少波老师,我立即萌发了拜师的念头。一个月后,在迟宝平师兄的引荐下,我再次飞往兰州,正式拜师,荣幸成为李少波老师的第八十八个入门弟子。

助解谜团

大学初学中医时,对于经络是否真实存在一直持有怀疑的态度,看到“真气运行法”能够打通小周天(任脉督脉循环)、大周天(十二经循环),我便抱着怀疑的态度,认真地按照书中的要求开始练习,五十多天后,我的小周天就通了,之后很快感觉到了足太阳膀胱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紧接着感觉到全身真气的运行,虽然没有清晰地感觉到每一条经络,但对经络存在的客观性我不再怀疑,从此,坚定了我学好中医的信心和决心。

谦虚好学

除了“真气运行法”之外,拜师后了解到李少波老师还有很多临床治病绝技,为了能够把李老师的这些经验继承下来,2010年8月,我与师姐李天晓、师兄迟宝平专门抽出一周时间请老师给我们传授。当时老师101岁,非常高兴地每天拿出3小时毫无保留地给我们讲解示范。其间,老师谈到要学习克隆知识的想法时,我说“克隆的想法其实在《西游记》里已经有了,孙悟空吹猴毛变成猴子的想法不就是吗?”老师说“那只是想法,现代医学技术把它变成了现实。”我深深感到,李老师的谦虚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李老师的好学是落到实处的,与某些自大的中医大师有着明显差别。

拜师后了解到,李少波老师兼通儒、释、道、医、武。关于医,李老师兼通中西医,在与老师的交谈中发现,如此高龄竟然能够熟练地讲出十二对脑神经,若非谦虚好学怎能做到?

弘道不倦

李老师90多岁时还亲自到国外传道解惑,传授毕生探求的养生治病之道——真气运行法,经过长期大量临床实践,显示出卓越的临床疗效,获益的国内外患者数不胜数。在国内外拜到李老师门下的入室弟子一百,真气运行学术不但在国内得到弘扬,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泰国、文莱、台湾等地相继得到规模性传播。之所以有这样的业绩,是老师亲力亲为、坚持不懈、一心弘扬真气运行法的结果。

圆满一生

2011年8月8日在崆峒山“真气运行研究院落成典礼暨真气运行临床实践五十周年纪念”庆典活动召开之际,我把和师姐李天晓、师兄谈升、焦世袭根据老师的传授共同整理的《李少波真气运行针灸推拿实践》书稿交给了老师。老师对书稿进行了全面审定后不久,于2011年9月28日下午5点在平凉仙逝。老师留下毕生防病治病的大智慧,魂归道家仙山——崆峒山,圆满一生。

恩师一生慈悲好生之德、谦虚好学之行,永为弟子之楷模。弟子贾海忠谨记2012年初春2008年9月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右一)探望李少波老师李少波老师在晨练李少波老师100岁 喜形于色 笑容可掬李少波100岁(农历2月22生日)2010年8月李少波(左二)与弟子李天晓(左三)迟宝平(左四)贾海忠(左一)2010年8月李少波老师给弟子李天晓、贾海忠传授真气运行学术2011年8月落成在崆峒山巅的真气运行研究院2011年8月8日李少波老师参加真气运行研究院落成典礼

第一章 真气运行原理

第一节 真气之质

中医学提出,“精、气、神”是正常生命活动的根本,精气神三者,各有其性能,说起来分为三个方面,实际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方面异常,都必然会影响到其他两个方面。

什么是精呢?《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黄帝内经·灵枢·决气》说:“常先身生,是谓精”。因此,中医讲的“精”是指产生生命活动的原始的有活力的有形物质,是指禀受于父母、天地的有生命活力阳精和阴精,禀受于父母之精叫“元精”。当生命个体形成之后,体内具有生命活力的“精”的增减就取决于后天水谷精微的化生和各种病因的损毁了。

什么是神呢?“神”是指人体内在阴阳变幻莫测的一切生命活动,即《黄帝内经·灵枢·本神》中“两精相搏谓之神”,这里的两精是指来源于母亲的阴精和来源于父亲的阳精,阴阳相互团聚,生命之神便产生了。但阴阳变化的内在形式是我们不能够感知的,所以,《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又说:“阴阳不测谓之神”。

但神可以表现为各种生命现象让我们感知到它的存在,如呼吸、心跳、肢体运动、生命节律、精神意识活动无一不是神的表现,因此,《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强调指出:“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这段文字明白地告诉我们,“神”在我们的视听、记忆、思维之先已经存在,我们可以清晰感觉到它的现象,清清楚楚领悟到它的存在,却不能够用语言直接指出来哪个是“神”。就像我们能够看到“云的飘动”,却看不到“吹云的风”一样。这说明“神”代表的是阴阳之间的关系,就像“桴鼓相应”、“指弦相击”产生的声音是可以被感知的一样,“神”的存在同样可以表现出来被我们感知。

什么是“气”呢?纵观《黄帝内经》全书,“气”是用得最为广泛的一词,泛指一切看不见摸不着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丰富多彩,种类繁多。

什么是“真气”呢?《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说:“真气者,经气也。经气太虚,故曰其来不可逢,此之谓也”。真气就是运行在经脉之中的经气,由于经气是极度微小的物质,所以经气是不能直接被我们观察到的,也就是说,真气是极度微小的物质,也是不能被我们直接测度到的。这种不能被我们直接观察到的物质,李少波老师认为就是生命的能量。“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有形之精可以化生无形之气(精化气)、产生无形而有象的神(精生神);无形之气可以化生有形之精(气生精)、产生无形有象的神(气生神);无形的神可以调控有形的精(神御精)和无形的气(神御气)。

第二节 真气现象

既然“无形的真气”可以化生“有形的精”和“有象的神”,那么真气盛衰强弱就可以表现为“可见的”真气现象和“可感知”的真气现象。

一、可见的真气现象

由于真气是在功能状态下体现的,所以,我们不可能单独见到真气、度量真气本身,只能通过真气的可见表象来把握真气的虚实和运行得是否畅通。

当真气充足、运行畅通时,人体自然精足神旺,人的肌肉筋骨健壮,面部皮肤光彩荣润,精神饱满,神采奕奕,耳聪目明,记忆思维敏锐,言语清晰,不易生病;当真气不足、真气运行阻滞时,人体精亏神衰,人的肌肉消瘦,筋骨微弱,面部皮肤枯萎,精神萎靡,耳聋目昏,反应迟钝,言语错乱,容易发生各种疾病。

二、练功过程中自觉的真气现象

(一)练功过程中为什么会有真气现象——静极生动

真气运行法有效地利用了静与动的关系,促进真气运行,保持了机体生命活力,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生命体中动静变化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有动必然有静,有静必然有动。静极生动,动极复静。静是动的基础,动是静的力量表现。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在人体,生理活动不能脱离这个规律。

形体属阴主静,真气属阳主动。气离形则无所依附,形无气则成块然死物。必须阴阳互根,动静相育,形气并存,才是活泼泼的一派生机。

真气运行法有静功有动功。静功就是使身体安静下来,用调息的办法,推动真气运行,大脑皮层高度发挥它的调节管制机能,使内环境生机旺盛,从而防病治病;动功则是利用运动形式,配合呼吸,导引真气运行,用姿势来吸引自己的精神排除杂念,慢慢地使大脑皮层由动而静,发挥它保护性的抑制力量,旺盛机体的生理机能。静功是静中求动,动功是动中求静,所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不过动功因为姿势复杂,配合呼吸也需要很长时间的练习。专用动功者多收不到预期效果,因此练动功必须有静功的基础,动静结合,效果才理想。

过去养生家每谈到静,首先要求有安静的环境和无思无虑,什么也不去想,叫做入静。有很多人按此方法去做,不但静不下来,反而千头万绪,思虑纷纭,因而只有望洋兴叹,恨己无缘,做了静的俘虏。但也有人一味追求什么不知不觉,无想无念的定和静,以至于不承认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存在,不承认事物的运动,把一切都当做是空幻、虚无的,这就不知不觉地坠入了宗教唯心主义的泥坑。实际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绝对静止的事物,只有相对的静,而没有绝对的静。

我们所说的静,就是使身体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调整呼吸,推动真气运行,冲通任督,贯通经络。在这个过程中,体内的触动现象是多种多样的。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说:“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练功一有成就,真气在经隧中一刻不停地运动着,这种内景真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身体各部机能处于积极主动、生意盎然的状态,哪里有什么静止呢?这只能说是对外界反应或思维活动暂时的相对的静。

为了使高级神经活动不受干扰,最大限度地摒除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集中于真气运行,对内环境进行诱导,这个功夫叫做内视,也叫精神内守。古代医学家、养生家们,还总结创造了许多方法:有的用观想法,就是假设一个美好的景象来维系思路;有的用数息法,默数呼吸,摒除杂念;有的用止观法。总之,方法虽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摒除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集中于诱导真气运行,给机体各组织增加生命活力。这样,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也更加增强,而真气运行也就愈加旺盛,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为用。

这种富有旺盛活力的抑制,可以使身体更加安静镇定,也就是静极生动之意。曾有人用“雷击山而不惧”来形容,这时叫做入静或入定。其实这时千变万化瞬息不止,气流运行不息,浑身温暖如春,心情愉悦。对这种内环境的感受,过去有人喻为“无边风月自在”。这哪里是什么静和定,这不过是一种非常旺盛、非常自然、非常有规律的真气运行罢了。在这种情况下应是动静相兼的。在锻炼五步静功的过程中,随功夫的深入,深度入静,会有千姿百态的生理变化,八触即是其部分现象。(二)练功过程中会有哪些真气现象——八触

练功过程中,体内的能动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古人总结归纳了八种,称之为“八触”。

1.大

在练真气运行法的过程中,有时觉得身体很高大,这是因为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力量增强(俗称入静),真气运行通畅,毛细血管扩张,身体各部出现充实、膨胀的一种感觉。

2.小

有时觉得身体很小很小,这主要是真气由外入里,集中丹田出现的一种幻觉。

3.轻

有的感觉身体轻飘飘的,好像要飞起来似的。这多半是在吸气时出现的一种景象。因为吸气时真气是向上的,所以在坐功入静时觉得一起一落的,常有人说和坐飞机一样。过去形容为“纳如起飞,吐如落雁”,即便在走路时也有身体很轻的感觉,都是真气充足、随呼吸活动的表现。

4.重

坐功时出现身体重如巨石、坚不能拔的现象,是由于真气趋下。如过去武术中有千斤坠的功夫,都是呼气时真气下沉的一种表现。

5.凉

多在后一阶段出现,任督循环,心肾交泰,很自然的时候,在心肾之间出现凉澈心髓的舒适感受,乃肾阴充足、肾水上潮的表现。

6.热

热的感觉出现得最快也最多,在第一步就有心窝部发热,以后丹田发热,腰部热及四肢热,全身热,都是真气旺盛、热能集中的表现。在集体练功中,用晶体管体温计测量皮肤温度的变化,一般坐功后都比功前升高1~2摄氏度。在五步功的训练过程中,真气集中在心窝部,集中在丹田,到命门,到百会,这些部位的皮肤温度都明显升高,通督后有人百会穴的温度上升至38.5摄氏度,本人精神旺盛,没有因高热而不适的感觉。人体活动需要能量,抗病免疫、健身延年也要由能量的充足与否来决定。真气运行法就是集中自身热能,发挥其抗病免疫的一种手段。

7.痒

皮肤瘙痒、头皮奇痒,是必有的一个过程。由于平时经络、孙络欠通,一旦真气运行旺盛通过时,就会出现痒的刺激。遇到头皮奇痒时,切勿抓打拍击,阻碍气机。只宜轻轻抚摩帮助其通过即可缓解。这种现象持续十余天即可消失,切勿疑虑。

8.麻

有时觉得身体某部有蚁走感、触电感,局部跳动,都是真气通过经络的表现。

以上八种现象,过去称为“八触”。实际功中的动态比这些还要多,如自发运动,有人在坐功时产生自发运动,是真气活跃、神经兴奋的表现。开始某一部位肌肉跳动,如果注意力集中在哪里,就会诱导真气向哪个部位充集。因此就会发生更强烈的运动,甚至手舞足蹈,转身摇头,大跑大跳自己不能控制。看起来运动非常激烈,已超过了平常的体力,但自动停止后,本人非但不疲乏,反而很舒适。看来这种自发运动对身体是一种有益的锻炼,但是主观想这样去做,又不能发动,必须到功夫精纯时才能运用自如。一般初学时遇到这种情况,产生惧怕心理是没有必要的。要想避免这个自发运动并不困难,即在开始活动时不要过分注意活动部位或暗示叫它静下来,或将眼睁开,一会儿就停止了。此外,还有光感。坐功到一定程度,眼前发亮,像闪电一样,有时像霓虹灯晃来晃去,有的在脊柱内亮晶晶的,灌入脑海,有时出现光团,沿任督脉高速度地轮转,多数是转三圈。以上现象都是刹那间消失。如果功夫深了,百会穴处会有一光团或光柱经常存在。随着功夫的大小,它表现的力量、光色也有差异。

以上种种表现是由于经络畅通,机体活动旺盛,生物电集中活跃的缘故。在集体训练中,用经络测定仪多次测验,观察到练功者经穴导电量在坐功后普遍升高。尤其督脉贯通以后,测百会穴,功前为20~30微安,坐功一小时测量可达200微安以上。由于微安表仅为200刻度,所以无法求得精确的数字。

总之,上述现象都是真气在体内不同形式活动的表现,都是积极有益的。有人遇到这些现象,延医诊治,医者不知,乱投药石,这是有害的。有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成为精神负担。有人好奇,追求这些现象,越注意越厉害,以致不能控制。凡此种种,都是不明道理的关系。懂得了真气运行的规律,就可以避免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遇到以上触动现象,既不必好奇追求,更不要惊慌失措,只要安静地坐功,意守丹田,过些时候就平复了。(三)练功过程中真气现象会持续多久——动极复静

生命体的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动到一定的程度,必然要静下来休整生息,以利再动,这是日常的自然现象。

练习动功“五禽导引”、“漫步周天”、“鹤飞唳天”等,以合理的姿势带动呼吸,导引真气旺盛地运行,练习到身气合一、形神俱妙的时候,只觉得通体轻松,心情愉悦,鼻息微微,一念不起,处于无我的状态,站到那里一动也不动了,充分表现出动极复静的自然规律。

练静功者,虽然没有姿势活动,也是由有为而至于无为的。练功过程中,培养真气贯通经络,前三田、后三关都有非常激烈的活动。尤其在攻后三关时,真气活动的力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被一种强大的冲击力量控制了自己。这种力量则是由静极生动和动极复静而形成的。人们对静极生动是熟知的、是欢迎的,知道必须依靠这个动力去攻关,但对动极复静的现象则茫然无知,产生疑虑而不知所措。

如第一步功“呼气注意心窝部”,心窝部产生温热感并沿任脉下行,结合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肠鸣矢气,汩汩作响,这是在进步。一旦进入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则没有明显的感觉,就认为是练错了,返回第一步再练,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必须知道,真气经第一、二步功打通任脉入下丹田,必须安定静止地休整培养出更大的力量,进一步攻下后三关,这时的“动极复静”,也叫积气冲关。丹田力量充足后,动象为会阴跳动,尾闾气动,上行至命门(第二腰椎),又须静止休整一段时间,表现出两肾区温热,即古人说的“两肾汤煎”。命门气流活跃,又开始了上行的活动,至背部夹脊关又须静止休整,积蓄力量,待力量充足继续上行。经大椎至玉枕关,这是最后最难过的一关。经过静止休整,艰苦紧张的锻炼,最后攻克第三关进入上丹田,即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助”。

第三关是不平凡的一关,每一个人通关现象也不同,最强烈的是轰隆一声而通关,古称“雷震把窍通”,这就叫得道。

督脉已通,即为第五步功“元神蓄力育生机”。由于肾气得以源源不断地灌溉脑髓,使元神的调节管制机能不断增强,机体的生理有序化,从而得到大定大静。真气运行法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层次,是发挥了静极生动、动极复静的自然规律完成的。

第三节 真气之源

用现代的语言讲,真气就是生命的能量。呼吸摄取的氧气(也叫天阳)和饮食吸收的养料(也叫地阴)合并起来,随血液运送到周身,渗入组织间隙,供给细胞营养。细胞摄取后,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人体生命能量,就是我们所说的真气。正是《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论》所说的“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第四节 真气之路

真气形成之后,就在经络之内发挥作用,保持脏腑经络的功能联系,所以真气之路就是人体固有的经络系统。

一、经络活动的实质

关于经络的问题,通过近一个世纪的研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国内外医学界现在把经络当做一个研究热门。到目前为止,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是说不清楚。

有的针灸书上只是提到一句话,经络可能和气功有关系。实际上中医所说的经络,是身体各个组织间隙拼凑起来的隧道,有气则开,无气则合,用解剖或其他方法很难看到。如果按照真气运行五步功法来练习,经络问题就清楚了。

经络中的活动现象,千姿百态,历历如见。李时珍说:“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这就说明经络是真气运行的一个通路,真气是经络活动的实质。

真气的运行,是依靠呼吸运动的推动力量,沿十二经脉、十五别络、奇经八脉遍布全身,发挥它的能量作用。由于真气分布的部位和各脏腑经络的功能不同,所以表现的效应也是多方面的。如在肺脏,就使肺脏健康,吐故纳新,呼吸运动良好;在心脏,就表现为心脏舒张收缩有力,血液循环畅达,输送营养于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莫不依赖真气,来完成自己的生理任务。这些只是一般的生理功能,更有各个组织在完成自己生理任务的工作中,又产生了带有自己特性的精神现象。如心藏神属火,肾藏志属水,脾藏意属土,肝藏魂属木,肺藏魄属金。

真气运行五步功法中将五脏之气纳归下丹田,培补先天之元气,故名“五气朝元”。如果丹田精气培养充足,便会沿着督脉,冲通“后三关”,即尾闾、夹脊、玉枕,到达上丹田,使精气神集中于泥丸宫,就形成“三花聚顶”了。

真气运行的路线有十二正经、十五别络和奇经八脉。

二、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和真气运行的关系

十二经脉是手三阴经,即肺经、心包经、心经的总称,手三阳经,即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的总称,足三阳经,即胃经、胆经、膀胱经的总称,足三阴经,即脾经、肝经、肾经的总称。由于它们隶属于十二脏腑,为经络系统的主体,因此又称为十二正经。

十二经脉依据阴阳、脏腑、手足这三方面而命名。阳分为少阳、阳明、太阳;阴分为少阴、厥阴、太阴。

人体各部同样可用阴阳来分类,而经络的分布又相当复杂,所以根据脏属阴,腑属阳,内侧为阴,外侧为阳的原则,把各经络按照所属脏腑循行四肢的部位,定出各经的名称,如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等。

十二经脉的主要作用是联络脏腑肢体,运行真气,如环无端,这是中医学的理论。十二脏腑的真气顺着十二条经络循环,周而复始,这就是我们讲的“大周天”。任督脉循环叫“小周天”。小周天一通,大周天也就相继通畅,不必追求。因为任脉总统诸阴,督脉总统诸阳,任督为纲,十二经为目,纲举则目张。

十二经脉的循行特点为:凡是属六脏(五脏加心包)的经脉,称为阴经,多循行于四肢内侧及胸腹。在上肢内侧者为手三阴经,在下肢内侧者为足三阴经。凡是属六腑的经脉,称为阳经,它们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及头面躯干。在上肢外侧者为手三阳经,在下肢外侧者为足三阳经。

十二经脉在头、身、四肢的分布规律为,手足三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十二经脉通过支脉和络脉的沟通衔接,在脏与腑之间就形成了六组“络属”关系,在阴阳之间也形成了六组“表里”关系。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再通过手足同名经交接,便形成了十二经脉的循环流注。它们总的循行方向是:手三阴经呼气时向外由胸走手,手三阳经在吸气时向内由手走头;足三阳经呼气时向下由头走足,足三阴经在吸气时向上由足走腹。不难看出,呼吸左右着身体里的整个动态,真气的循行活动都是在呼吸运动的推动之下循环往复的,很有规律。同时,也和大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医、针灸有“子午流注”,讲的就是时辰和真气运行的关系。一天十二个时辰的真气运行规律是:真气走到手太阴肺经,就是寅时,寅时是早晨3点至5点。5点至7点是卯时,真气即到手阳明大肠经。依次每两个小时分别在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十个时辰,真气依次到达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从足厥阴肝经又回到手太阴肺经为一周,不断地循环流注。

真气循经运行的这个规律,对临床诊断很有启发。比如,有人心脏有病,犯病的时候多在午时。因为午时是心经在“值时”。我们告诉心脏病患者,中午吃饭不要吃得太多。吃多了,胃一膨胀,心脏很不舒服,一睡午觉,就容易犯病。有人患胆结石、胆囊炎,常在半夜子时犯病。因为子时正是胆经“值时”。患肺肾虚痨病多表现在下午的酉时,患黎明泻者准在早晨的卯时。这些都是临床常见的。

手三阴经呼气时由胸走手,手三阳经吸气时由手走头,足三阳经呼气时由头走足,足三阴经吸气时由足走腹。这就说明我们身体内的真气呼气时是向外向下,吸气时是向内向上的。我们在练习中可以体会到,有时人坐在凳子上,好像要飞起来,身体很轻。这就是吸气时真气向内向上的缘故。

三、奇经八脉

奇经为督、任、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八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经脉不同,既不隶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这八条经脉没有脏腑配属,所以称奇经。

冲脉:冲脉与足少阴并行,上至目下。十二经脉均来汇聚,故有“十二经之海”之称,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起于丹田,夹脐上行,距离腹中线各开五分,一边一条往上走,至胸而散。冲脉联系着任脉、督脉,和各个经脉关系都很密切。冲脉经气的走向是向上,足少阴肾经由足走腹,上到丹田和冲脉合并一起上行。这是肾水上行的通路。心火下降以补命火,肾水上潮以济心阳,这就叫水火既济。我们练通了督脉以后,它的力量重点转到督脉,冲脉前升的力量就减弱了。在练习中,叫大家不要注意吸气,强调自然呼吸,注意呼气,就是为了避免吸气太过,造成胸部不舒服及头晕现象。

任脉:任脉循胸腹正中,呼气下行,诸阴经经脉均来交会,故有“阴脉之海”之称,具有调节全身阴经经气的作用。通过练第一、二、三步功,真气达到丹田,说明任脉通了。任脉上由承浆穴开始,沿着腹中线,通过肚脐,经过丹田到会阴。任脉畅通,就到积气冲关的重要阶段了。

督脉:督脉循行于脊柱正中,上至头面。诸阳经都来交会,故有“阳脉之海”的称谓,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经气的作用。督脉在练习中反应很明显,通督时感觉很清楚。督脉起于长强穴,就是尾闾关,沿脊椎往上走,通过命门、夹脊、玉枕、百会、神庭、龈交,这就是督脉的路线。任督脉一通,周天循环,阴经阳经都畅通无阻,真气在全身旺盛地运行,身体由衰返壮,益寿延年。所以,自古以来练习者都追求通督脉,但是很少有人成功。真气运行五步功法是根据人体生理自然规律,制定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定期通督,效果明显。

带脉:带脉起于季胁下,环行腰间一周,前通肚脐,后通命门,状如束带,有约束诸经的功能,使经气不乱。练习中有不少人感到腰里有一条气带转到了后腰,说明带脉通畅了。带脉一通,通督脉也就快了。有人认为,带脉反应不大,没有关系,任督脉通了,带脉自然会通的。

阴维脉、阳维脉:维,就是维系的意思,维系正常的生理活动。阴维脉与六阴经相联系,会合于任脉,主一身之里;阳维脉与六阳经相联系,会合于督脉,主一身之表。它们分别调节六阴经和六阳经的经气,以维持阴阳经之间的协调平衡。阴维、阳维都是往上走的,阴维与脾经并行,阳维与胆经路线相同。

阴跷脉、阳跷脉:阴跷脉起于脚跟内侧,随足少阴经上行;阳跷脉起于脚跟外侧,沿足太阳经上行。它们分别循行,交会于目内眦,共同调节肢体的运动和眼睑的开合功能。

道家养生非常重视奇经八脉,北宋张紫阳(张伯端,号紫阳真人)在《八脉经》中关于奇经八脉的论述,对真气运行五步功法极为重要。他在《八脉经》中说:“八脉者,冲脉,在风府穴下;督脉,在脐后;任脉,在脐前;带脉,在腰间;阴跷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阳跷脉,在尾闾后二节;阴维脉,在顶前一寸三分;阳维脉,在顶一后一寸三分。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唯神仙家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采之唯阴跷为先,此脉才动,诸经皆通。”

古代医家也很重视奇经八脉。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一书中申明其义说:“八脉者,散在群书,略而不悉。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不知此,难安炉鼎。”

积蓄真气,冲开八脉,包括了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的全部内容,也就是通小周天。八脉冲通与否,是正常人和练习者,凡人和“神仙家”的根本区别。张紫阳的“得道”一词,在这里被具体为“以阳气冲开”八脉,切实而可行。有了正确的方法,成功得就快。假若方法不对头,八脉是难以冲通的。有的十年八年,甚至一辈子也没有冲通,主要还是方法问题。真气运行五步功法,就是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使真气沿着经络路线,内通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给机体的每个组织系统供应充分的能量,从而使新陈代谢旺盛,增强机体的生理功能,生命力日益旺盛,自然就会增进健康,预防疾病。

第五节 真气运行的动力

真气在经隧中运行,是借助于呼吸运动的推动力量,有节律地布达全身的。所以锻炼真气运行法必须以调整呼吸为入手功夫。

各家书中提出了很多的呼吸方法,如深呼吸、腹式呼吸、潜呼吸、逆呼吸、喉头呼吸,还有什么停顿呼吸(叫人憋气)等。由于这些复杂的呼吸形式,给练习的人增加了很多困难,有些呼吸法违背了生理上的自然规律,因而有人在练功中出了毛病。为此,对呼吸生理及其运动形式和对人体内外的影响加以探讨,采取准确而有效的方法,可以使初学调息的人简单易行,事半功倍。

一、呼吸的生理

呼吸是借胸胁的张缩、横隔膜的升降而形成肺的呼吸运动。呼吸有内呼吸和外呼吸,成人的外呼吸在平静时以每分钟18次左右的频率,吸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内呼吸即体内真气活动情况,也就是细胞摄取氧气养料,转换为能量的过程。胎儿在母腹中不能直接摄取氧气和养料,须由母体通过胎盘脐带供给,以使之发育和生长,由胚胎开始形成一个完整的人体,当然这个变化过程是很复杂的。过去把这种内呼吸叫做胎息。

我们锻炼真气运行法到一定程度,鼻息微微,若存若无,好像停了外呼吸,只觉得丹田开阖,沟通任督,就像是春风送暖百花开时的舒适感觉。这和胎儿没有外呼吸,只有旺盛的内呼吸,自然舒适地生活在母腹中的形式相似,所以也称为胎息法。

外呼吸是出生后获得的。在先天发育过程中,已经具备了的呼吸系统,本来是静止的。出生后由于本能的活动和大气压力的关系,开始了外呼吸。从此,肺内压和大气压保持着这种压力的关系,有节律地进行着吐故纳新的活动。

呼吸的作用,不仅是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更重要的是利用呼吸运动,推动内呼吸、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推动真气的循经运行,赋予机体各组织生命活力,以使各组织器官发生有机的联系,这就是对呼吸运动的全面认识。《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说明在心的主宰下,肺有节律的呼吸运动在体内起到调控人体真气升降出入的生理作用。

二、呼吸运动天人相应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人相应之理也体现在呼吸运动之中。《黄帝外经·呼吸篇》雷公问于岐伯:“人气之呼吸,应天地之呼吸乎?”岐伯曰:“天地人同之。”天地如何呼吸?《老子·第五章》有“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天地宇宙的形成,为阴阳二气上浮为天,下凝为地,一开一合,如橐之无底,龠之相通,浑浩流转,毫无障碍。古云:“吸之以为橐,呼之以为龠”。天人相应者,人的外呼吸,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吸入的是自然界氧气。故《黄帝外经》说:“呼应天,吸应地”。人体的内呼吸,呼则心火自上而下行;吸则肾水自下而上行,以主气机升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自然界气机升降变化是天气下降,地气上升的,而在人身,《黄帝外经》也说:“呼出心也肺也,从天而言之也。吸入肾也肝也,从地气而言之也”。而天地之气,阴升阳降,毫无障碍。倘若是天之气不降,则地之气不升;地之气不升,则天之气不降。此则天地舛变,阴阳间隔,祸害由生。在人若无出入升降之呼吸活动,就会造成“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人一刻也不能存活。

三、呼吸运动对真气的影响

呼吸是一种机械式运动。当吸气时,胸胁向外向上,横膈膜下降,这时胸腔扩大,腹腔相对缩小,小腹受压。胸腔和腹腔这种机械式的张缩运动,也就把内在真气鼓荡、流动起来。足三阴经的真气,是随着吸气运动而上行的。譬如肾经真气在吸气时,沿足少阴肾经上行入腹(丹田)与冲脉合并,挟脐上行至胸,注入心包经与心气交,即所谓“肾水上潮以济心火”。同时,肝经真气上行注入肺经,脾经真气上行注入心经,即所谓“肝脾之气宜升”。手三阳经真气,也是在吸气的同时,上行布于头面,与足三阳经衔接,所以有“三阳荣于面”的说法。

当呼气时,两胁向内向下合,横隔膜上升,胸腔缩小,腹腔相对扩大,因而胸腔真气受到压力,即沿任脉下行入小腹(丹田)形成“心肾相交,以补命火”。这是真气运行法的一个重要作用环节。同时手三阴经真气,由胸趋向手指,与手三阳经相接。足三阳经真气,由头走足,与足三阴经相接,这样构成了经气的大循环。

真气运行法练到一定程度,督脉通畅后,则是一呼真气沿任脉下入丹田,一吸由督脉上至百会,为一小循环。真气运行法最主要的是要达到任督沟通这一目的。

四、调整呼吸

呼吸是真气运行的动力。练习真气运行法,必须从调整呼吸入手。本来生理性的自然呼吸,无须人为的调整,就能保证正常的生理活动,维持生命。出生后,由于后天的生活形式代替了先天的生活形式,再加上成年后,种种损失及失调,以至真气不足,经络不畅,呈现未老先衰,疾病缠身。因此,必须用调息法,培养真气,贯通经络,恢复先天的生理机能。

人在未生之前,虽然具备了呼吸的本能,然而出生以后,还须大自然赐给生命能量。譬如初生时第一个呼吸,是靠大气的压力将空气送入肺中的,本来静止的肺,忽然被大气冲开,它以应激的生理活动将气排出,催动了声带哇的一声,唤醒了体内沉睡着的一切生理活动,后天生命开始了。

人的一生,从第一个呼气到最后不能呼气为止,呼吸都是由大气压与肺内压的协调作用,保持有节律的活动。基于肺内压负于大气压的这个原理,吸气是很自然的。为了达到真气运行的一切要求,在调息上必须注意呼气。注意呼气是为了多排出一些浊气,肺内空虚、肺内压降低,便于大气的输入,有利于吐故纳新,很好地进行气体交换,这仍然是自然呼吸。

更重要的是呼吸运动推动内呼吸,使真气循经运行,对人体生理起到全面的调节作用。长期注意呼气运动的训练,则可顺承自然规律而巧夺天工,是夺天地之正气的不二法门。只要加强呼气的生理活动,便可一步步达到心火下降,振奋脾阳,吸收能源,化生能量,在下丹田培养真气,积气冲关,还精补脑,返璞归真,返还先天生理机制,即后人称谓的“金丹大道”。

五、真气运行法特定调息法

有关呼气对生理的影响,我们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排出肺中浊气,降低肺内压,为接收新鲜空气做好准备,对祛除痰涎有良效。注意了呼气,吸气自然深长、细匀,而减少呼吸次数,有利于本脏病灶的康复。

2.副交感神经兴奋,相应的制约交感神经,以缓解长期由紧张而来的不适症状,并可使练功者放松入静。由于血管舒张活动良好,有降血压及止痛的作用,对各种心脏病都有卓越的疗效。

3.推动心气缘任脉下入中丹田,振奋脾阳,即火生土,使消化系统功能增强。再入下丹田,则心肾相交,以补命门之火,增强肾脏的生理功能。

4.手三阴真气由胸走手,足三阳真气由头走足,方向是向外向下,促使真气运行周身,发挥温分肉、卫外免疫的作用。

5.全身毛窍开张,起散温行水的作用。

调整呼吸,培养真气,主要是把真气送入丹田。基于呼气时真气沿任脉下入丹田的自然生理,这就给调息指出了正确方向。因此,调息时只注意呼气,便可以如期达到气沉丹田的目的。至于吸气时,便可顺其自然,无须注意。由于大气压与肺内压力的关系,呼出多少浊气,就会进入多少新鲜空气。这样就是顺乎生理的自然呼吸调息法,也就是真气运行法特定的调息法。

有人主张深吸气,为了气沉丹田努力吸气,这样做是违背生理的。因为空气只限于肺中,不可能吸入丹田,虽然在深吸气时小腹也感觉有些活动,那只不过是横膈膜下降的一种压迫感觉而已。

吸气时小腹受压真气上行布于胸中,若只注意吸气,胸中必然积气,以致胸闷气短。不懂这个道理的人,强调意识指导控制吸气下入丹田(有的还闭一会儿气),就适得其反,行持不久,必感憋气。压力越大,反压力也越大,丹田被压抑得使气逆上冲,会引起头昏。

以上便是不合理的调息法带来的后果。这种吸气闭气方法的锻炼,不强化气沉丹田的意念,只给肠胃增加一些蠕动,也还是有益的活动。若想培养真气贯通督脉,那是难以做到的,并且还会出现很多毛病。故一呼一吸,效用各异,可不慎欤!

第六节 真气之病

由于真气是人体生命能量,所以它在人体的分布是无处不有。就像宇宙空间的空气一样,哪里没有空气,哪里就没有生物。

真气之病,范围极广,轻重不一。

人体内哪个部位真气运行不畅,哪个部位就会出现气郁,表现为不通则痛。

人体内哪个部位真气衰少,生机就会衰退,表现为相应脏腑亏虚,经络不通。

第七节 真气功用

真气运行法的锻炼过程中,由于调整呼吸,培养真气,贯通经络,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给机体各组织增加了生命活力,使各个组织器官充分发挥了它们的功能。由于特定的呼吸形式,影响各个脏腑器官的有机联系,从而改善了它们之间因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失常而产生的病理现象,因而有助于恢复健康。

一、对于肺脏的作用

肺位于胸中,其位最高,故《灵枢·九针论》说:“肺者五脏六腑之华盖也”。它的经脉下络大肠,与大肠互为表里。在体主皮毛,温润肌肤,开窍于鼻而知香臭。主司呼吸,为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通道。肺朝百脉以充全身,辅助心脏运行气血,并能调整人体脏器组织之间的功能联系,保持正常的活动。

肺主气不仅指肺的呼吸作用,而整个人体的吸收和排泄、分解和化合、神经的紧张与缓和、血管的舒缩、脏腑功能的制约与依存、真气循经运行的动静互生、阴阳平秘等,都和呼吸运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素问·五脏生成论》说:“诸气者,皆属于肺”。《内经》说:“呼吸精气”,即肺主呼吸的功能。人自出生后,就开始不停顿地有节律地进行着吸入清气、呼出浊气的运动。真气运行法注意呼气,加强了肺泡的收缩力,对排出浊气起到促进作用。肺内存留的气体越少,肺内压就越低,因此也就可以取得更多的新鲜空气,这才是吐故纳新的正确方法。《素问·五脏生成论》说:“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肺主皮毛,肺呼吸时,皮肤毛窍也在开阖活动,平时并不感觉。真气运行法练到一定程度,全身皮肤毛窍都在随呼吸而动,感到遍体通调,气机流畅,这对人体内外气体的交换起到良好的作用,我们把这个呼吸形式叫做体呼吸。

由于内呼吸旺盛了,而外呼吸表现为鼻息微微,若存若无,自然呈现为深、匀、细、长的呼吸形式。每分钟有4~5次(或更少)的呼吸就够用了,这比每分钟18~20次的呼吸次数减少三分之二多。肺活动的次数减少了,就有了充分的休息时间,可使肺脏病灶早日恢复(初始练习切不可勉强追求次数多少)。

由于注意呼气加强肺的收缩,可以帮助肺泡排出痰涎,加强吐故纳新,不断地获得新生力量,对防治肺气肿是有效的。

二、对于心脏的作用

心位居胸中,心包膜护于外,在体合脉,开窍于舌,主神明,为十二官的主宰;主运血,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关键。

心主运血,以每分钟舒缩72次左右的频率把血液压送到周身供应营养,故《素问·痿论》说:“心主身之血脉”。它的活动是受心传导系统支配的自主活动,但也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以适应身体的需要。血管是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的。当呼气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吸气时交感神经兴奋,两者相互制约。调息时注意呼气,由于副交感神经占优势,给心脏减轻了负担,这对心脏的保养是很有益的。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可用真气运行法使血压降低,改善症状,经常锻炼者可保持稳定。对冠心病也可以改善其供血状况而获愈。肺源性心脏病,由于改善了呼吸功能,减轻了心脏的负荷,也有一定的效果。风湿性心脏病,由于练功时热能的增加,以及内分泌协调旺盛,对风湿症确有疗效。即便有瓣膜损害的情况,真气运行旺盛时,心肌功能增强,周围阻力降低,心脏负担减轻,自然也有很大帮助。

中医学认为,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中居于首要地位。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七窍、筋骨皮毛血脉等,必须在心的主宰下进行活动。因为心主运血,血液为载送营养的工具,血液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化生真气给予各组织系统能量,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神明,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反映出来的聪明智慧。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古人知道“脑为元神之府”,但在理论叙述中,把大脑的功能归属于心。

真气运行法的调息凝神和神制妄动,实际就是自我训练、自我控制大脑神经功能,以改善神经功能的失调,消除疾病。五步功成后,任督沟通,周天运转,心气下降,肾气相应,尻脉周流,神明自献,即是“肾水浇得心花放,神光照沏性理天”。

三、对于肝脏的作用

肝居右胁下,其经脉络胆,与胆互为表里,在体合筋,开窍于目。功能主全身血液的贮藏与调节,并主筋骨关节的运动和精神情志的调节,具有抗侮御邪的应激作用。

肝为人体抗侮御邪的功能系统。《灵枢·师传篇》说:“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故知肝与中枢神经、植物神经的功能密切相关。肝又是人体内的化工厂,对各种物质进行分解、合成、解毒和排泄。

真气运行法锻炼有素的人,由于浩气常存,多表现为坚定镇静,正直不阿,遇事不惧。真气运行法对于增强人的体质,发达智力,修养道德,充分发挥人的潜力,都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肝性喜舒利条达,与春生之气相应。在生理状态下,肝虽不宜抑郁,但也不宜过亢。若肝阳上亢,则性情急躁善怒;肝气不足,常表现为胆怯恐惧。

常见患肝气郁滞的慢性病人,右肋疼痛;但因肝气也循经运行于左,故有左肋下刺痛的。肝阳上亢则头晕目眩,口苦,食欲不振,腹胀,四肢懈怠,心情烦躁等。

真气运行法闭目调息是很好的治疗方法。“五劳七伤”中有眼见杂色伤肝之说,因此闭目就是养肝的一种方法。注意呼气,使心火下降。“心为肝子”,“实则泻其子”就可以达到平肝的目的。肝气得平,则头晕胁痛减轻;脾不受克,则食欲不振、小腹胀满症状改善。心肾相交,肾气旺盛,肝得肾阴以滋养,烦躁得宁,心情愉悦,身体轻捷。

临床观察多例慢性肝炎和初期肝硬化的病人,练功在短时内(真气注入丹田)就可食欲好转,腹胀减轻;进一步丹田真气饱满,一般症状大部分消失或减轻;通督后待全身经络通畅,精神焕发,症状消失。经常坚持锻炼,可获痊愈。

四、对于脾胃的作用

脾与胃互为表里,胃主纳谷,脾主运化,开窍于口,输布营养精微,升清降浊,为营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营养,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胃有消化饮食、吸收营养、输布津液的功能。《素问·经脉别论》说:“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真气运行法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即胃区),导心火下行给脾胃增加热能。因此,初练三五天就可感到心窝部有温热的感觉。这对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的病症,效果是显著的。有很多人患胃病久治不愈,经真气运行法的锻炼,很快就能生效,久久行之便可恢复健康。胃下垂是顽固的病症,用其他治疗方法觉得效果不太理想,经用真气运行法治疗,效果明显。由于通过练功,胃区热能增加,就使胃本身的功能逐渐恢复。丹田真气充足时,小腹饱满有力,给下垂的胃体增加了升提之力,所以很多胃下垂的患者,通过本方法的治疗,十天左右,食欲好转,三十天后,体重增加,五十天后,每呼气即感下垂的胃向上扯拉,最后经X线拍片检查,完全或不同程度恢复,效果是很满意的。

五、对于肾与命门的作用

肾左右各一,位于腹后壁,在脊柱两侧,与膀胱互为表里,开窍于耳。肾主藏精,为发育生殖之源,主骨、生髓、通于脑,主五液以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肾的生理功能极为重要,为人生命的根本,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气旺盛则精盈髓足,聪明机智,动作轻捷有力,精巧灵敏。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命门附于肾,是人体中重要的器官。根据《难经》记载,命门是“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而“肾间动气”即生气之源,乃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如果命门衰竭,生命也就结束了。

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精是生长发育、生生化化之源,是生育繁殖之根本,为先天之精。在胚胎时期生长、发育的生理活动中,以及出生后的生活过程中,不断地消耗,故需饮食、呼吸摄取阴精(养料)、阳精(氧气)不断地予以补充,以维持生命。

真气运行法的炼精化气阶段,就是把摄取的阴精、阳精合并而化生为真气,充养全身。《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也就是《丹经》中的“五气朝元”。在炼气化神阶段,丹田真气充足,肾气旺盛,两肾有如汤煎之热,即“命门相火”的表现。第二、三腰椎处,即命门穴,“肾间动气”活跃非常,逐渐缘督脉上行,冲通夹脊,透过玉枕,直达脑海。肾气入脑,灌溉脑髓。髓海充足,精神饱满,动作轻捷,身心舒适愉悦,好像换了一个人的样子。这个后天返先天的现象,也就是《老子》中的“蔽而新成”。

炼气化神阶段,体现了“元精化元气”的过程,也就是练功者追求的目的。由于人们在习惯上只知有个肾精,因此一开始就在炼气化神阶段入手,不但效果不好,而且还会出现很多毛病。由于过早使用了腹式呼吸,努力吸气,犯了化源不足,“揠苗助长”的错误!

真气运行法之所以进步快,成功率高,能够定期取效,就是因为遵循了“静极生动,动极复静”的自然规律和合乎生理的调息方法,以培养肾精、命火为法,不以抽调导引肾气为用。

通关之后,感到呼气与肾气相通,一呼真气缘任脉入丹田,一吸真气缘督脉入脑海,呼吸深长自然,体现了阴阳互根,一气混元的自然规律。

真气运行法第三步,丹田真气充实,肾脏功能增强,如命门火衰的尿频、阳痿、腰腿酸软无力、女子月经不调等现象即可改善。到第四步功,冲通督脉使肾气入脑,补益脑髓,更增强了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因此,对失眠、健忘、多梦等一些神经衰弱症状,都可起到良好的作用。

从生理学观点看,督脉贯通后的效果,概为肾上腺与脑垂体这两大腺体之间的互相激惹、互相补益的生理关系更加协调旺盛。在生理上表现出生机旺盛,再生力增强,由衰返壮。古人说:“要得不老,还精补脑”,就是这个意思。

真气运行法对全身的生理功能,是随着功力的进展而出现各组织、系统的先后改善。

我们所说的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因此说:

真气充足,身体健康;

真气不足,身体衰弱;

真气消失,生命也就结束了。

由此大家就可以知道,真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了。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内伤七情、外感六淫,不断地消耗着人体的真气。例如:脑力劳动者,考虑问题的时间长了,会感到非常疲劳,这就是消耗。体力劳动者的消耗更是显而易见的。如何使自己的真气抵得住消耗,就需要时时刻刻培补,达到收支平衡,才能维持健康。

真气充足并正常运行,就能抵抗疾病,延年益寿,尽终其天年,活到应该活的岁数。

真气运行法,就是我们培养真气并使真气正常运行的方法。由于这个方法是分五步实践的,因此通常也叫真气运行五步功法。

第八节 人体生命活动原理

中医学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灵枢·本脏篇》说:“人之气血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所以古人对精、气、神的调摄极为重视。精、气、神三者,虽各有其特有性能,实际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先天之精化育生神,后天之精化气化神。精伤则神无所守,积精方可全神。精虚则无气,人无气则死。精、气、神三位一体,存则俱存,亡则俱亡。精脱者死,失神者也死。所以精、气、神是人体生命存亡的关键所在。为此,前人提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具体措施,以期达到积精全神、长生久视之目的。

古往今来,凡研究人体生命的,如医家、道家、儒家、佛家,历经数千年的实践,都认为人的精气神的功能活动与自然息息相关。为了进一步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兹以图片勾画出人体生命活动的全过程,以期对研究和阐述养生保健的功理功法有所助益。

一、动静相育

《易》曰:“一阴一阳谓之道”。宇宙万物,莫不在“道”的孕育下发育成长。而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则是以“动”和“静”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人身三宝精、气、神。精气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正是循着“动静相育”这一自然法则,在互相转化资生中,完成它们之间的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保持生命活动的生生不息。宇宙始于“无极”静态,而后变生“有极”(是生太极)动态,阴阳始分,天地始判。轻清无形者为天,属阳;重浊凝固者为地,属阴。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天地以动静之机,相互交泰,始生万物。人为万物之灵,与天地合称三才,因此万物莫不寓动静之义。图1 精气神动静关系示意图

图1提示了精、气、神、动、静资生转化的相互关系。“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生理位置在大脑,即现代医学大脑皮层之高级神经活动,故位居精气之上。“气”为阳主动,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故位于神之左下方(东为阳)。“精”为阴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位于神之右下方(西为阴)。

动者静之变,静者动之源,动从此生,为阴中之阳,与阴精上下相呼应,以成阴阳互根之理,故位于神之右上方。

静者,儿体发育完全这一阶段为动极复静,乃阳中之阴,因而处于神之左上方,与左下之气上下呼应,以合体用之机。

动和静即事物运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有动就有静,有静也必须有动。静极生动,动极复静。静是动的物质基础,动是静的力量表现。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动属阳,静属阴;阳化气为用,阴成形为体。用离体则无所依附,体无用则块然死物。必须动静相育,阴阳互根,体用并存,方是活泼泼一派生机。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二、先天与后天

一般习惯认为,人在降生前为先天,降生后称后天。如果按生理知识来讲,自获得生命之时起,即落入了后天的生活形式。在降生以前,需要母体供给氧气养料而生存。如果人是以降生前为先天,降生后为后天的话,那么降生前应分为:先天之先天(其生理机制在于父母)和先天之后天(胚胎时期),即开始了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的生理活动过程。胎儿降生后(经过哺乳时期),即开始了吸天阳以养气,饮地阴以养血的独立生活形式。至十六岁肾气充实,自身又可以生育传代,这一阶段可以称为后天之先天(属后天养先天),故《内经》称“肾为先天之本”。成年后,一般人大都由于房事不节,饮食失调,劳逸不均,内伤外感等对先天的精气消耗损失,必赖饮食、呼吸摄取阴精、阳精予以补充。元真充足,始得尽终其天年。这一段可称为后天之后天(即后天补先天),故曰“脾胃为后天之本”。

根据以上生理,将先天与后天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先天之先天、先天之后天、后天之先天、后天之后天。这就明白地告诉我们,在练功时,根据生理阶段的需要,必须有针对性地入手施为。如:“炼精化气”对大多数人来说必须从后天培补入手,如超越这一必要阶段,盲目追求,不唯无益,反而招损。真气运行法五步功法,符合生理需要,所以易学而效速。

三、后天生理机制图

练功是在后天生理过程中开始修习的,因此先从后天生理机制谈起。图2 后天生理机制图

精、气、神的动与静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是不断地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归静、静极生动、动力摄精这样一个复杂细致而有序的过程进行的,以维持整体生命的健康存在。兹逐步分述于后:(一)炼精化气

人在后天生活中,由于不断地消耗生命能量,故须不断地予以补充。如补充不足,则导致身体衰弱,正虚邪著,疾病丛生。故须用真气运行法的第一步功“呼气注意心窝部”(中丹田)和第二步功“意息相随丹田趋”,调整呼吸,摄取阳精(氧气),并推动心火下降,振奋脾阳(火生土),加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有效地摄取阴精(养料),随血循环,运送周身,渗入组织间隙,供细胞摄取。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热和能(真气),成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

诗曰:阴精阳精御血行,组织间隙竟全程,细胞摄取始生化,真气循经全身荣。(二)炼气化神

经过第一、二两步功,集中真气,贯通任脉,气沉丹田,进入第三步功“调息凝神守丹田”,即意守下丹田,培养真气。经过筑基阶段,丹田实力充足,即缘会阴绕尾闾转入第四步功“通督勿忘复勿助”,经尾闾关,过命门,冲夹脊关,透玉枕关而通督脉。小周天一通,百脉相继畅通,精气神会于上丹田(百会),古称“三花聚顶”,在生理上将起到根本的变化。尤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协调有序。古人说:“若得不老,还精补脑”。此即后天返先天之义,是古炼丹家最要紧的一段功夫。

诗曰:丹田气满透三关,肾气入脑髓海添,阴阳伴随周天转,三花聚顶似月圆。(三)炼神归静

通督后,即进入第五步功“元神蓄力育生机”。意守上丹田百会穴处,现出灵动活泼的信息,古称“性理”。百会者为百脉之会。一窍通百窍通,全身通畅舒适(体呼吸),一念不起,有似一湖清水,波平月圆,上中下三田互相吸引,混然一圆,浑沦无间,此为深度入静之境界。

诗曰:清清静静如止水,密密绵绵百脉随,澄波月影遥相寄,如是磁力引两极。(四)静极生动

在深度入静时,大脑皮层高度发挥了它的本能力量,抑制了杂念的兴起,拒绝了外来的刺激,充分发挥了神经系统的调节管制力量。体现出自然生理功能活动的形式,鼻息微微,若存若无,自觉遍体通调,明朗愉悦。处处春光,舒适情景,难以描述。这种美好境界的出现,即动静相育,道法自然的结果,此后即进入“有无相生通真路”了。

诗曰:真法无为却有为,有为是为化无为,有为无为为因果,无为之中无不为。(五)动力摄精

由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功能活动良好,呼吸摄取氧气,饮食摄取养料,合并而化生真气。旺盛生机,化生精微,下归丹田,以补先天之精气,五气朝元而得健康长寿。

诗曰:夺得天地正气来,元君运筹巧安排,五脏精瑛同归海,补足先天永不衰。(六)精为神舍《内经》认为元神为元精所化生。精为体为阴,神为用为阳;精是神的寄寓之所,神能御用精气使之再生。亦即动静相育,阴阳互根,体用并存之义。

诗曰:精神本是一阴阳,阳刚阴柔济短长,精育神来神御精,阴阳离决两败亡。(七)气从静生

抱朴子曰:“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宇宙万物,莫不需气以生者”。盖宇宙大气,由道而生,道本虚无静态,而后变生动态,产生阴阳二气,以生万物。人吸天阳饮地阴而化生真气,为人体生命动力。欲使真气集中、旺盛地循经运行,须使大脑安静下来,心息相依,浑然无知,寂静之中自生妙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即是此义。

诗曰:静极生动法自然,恬淡虚无真气源,知见愈多思愈乱,无字真经妙通玄。(八)神制妄动

神制妄动,神即元神。明·李时珍指出:“脑为元神之府”。元神即现代医学之高级神经活动。在先天胚胎时期主为生机,使之有序地发育生长;在后天则调节管制整体的生理功能活动。因此,练功培养元神的本能力量,从而使人体生理有序化程度增强,自然身体健康,享乐天年。

诗曰:元神蓄力育生机,高居颅内理全躯,非理方兴即抑制,保健强身乐有余。

以上根据后天的生理需要,由炼精化气至动力摄精五步,为真气运行法完成炼养任务的总过程,后三步乃精气神互相联系的自然规律。在后天生活中,最易损耗的是阳气(真气)。《内经》指出:“七损八益”。七为阳数,八为阴数。阳消则阴长,故损七则益八。古人认为不患阴伤,而患阳亡。阴伤可以继复,阳亡则生命无存。

图2表明,按照后天生理活动的自然规律,是由右向左的,与地球自转规律相同。以天地阴阳论,天为阳,地为阴,后天属阴,故图缺于东方(阳)。

四、先天生理机制图

后天返先天之后,按照先天从无到有的自然规律,采炼方法和夫妻生儿育女的机理相一致。即以离卦象心的外阳内阴(喻姹女),坎卦象肾的外阴内阳(喻婴儿);呼气(巽风)推动心火下降,吸气肾水自然上潮,心肾交泰而生机旺盛。异性相吸,阴阳至理,既可顺则生人,又能逆而成仙。故先天生理机制可按以下六步分别说明。真气运行法是以自身的阴阳动静,仿效构成人体生命的机理及发育生长的规律,进行采药、炼丹、温养、脱胎等不同层次的修炼。图3 先天生理机制图(一)“神驶气”

即获得生命之前(先天之先天)父母之间精神活动情况,先是脉脉含情,继而两意相融,五内俱兴,肾气大盛。故曰“神驶气”(产药)。

诗曰:情萌意动两志同,元真应机发潜能,乾坤运转自交泰,五行攒簇朝元宫。

此节说明,凝神入气穴,即调息凝神守丹田,心肾相交,阴阳媾和,丹田真气充实饱满。(二)“气成精”

由于整体兴奋,真气旺盛运行,命门火炽,阳盛阴极,五气并泻,云行雨施(采药),是谓气成精(采药)。

诗曰:真气原分先后天,得失全在顷刻间,把来鼎炉勤烹炼,丹成端的赖抽添。

此节说明后天真气不断地补充先天真气,五脏六腑之精微均下归丹田,阴阳冲和,产生精气,自觉性功能活跃,有欲泻之势。此时即当凝神定意,以吸舔撮闭四法擒住勿令走失,采药归炉,文火温养。(三)“精育神”

两精相合,结成下一代生命,充满生机的孕卵,寄生在胞中,不断地发育成长(温养)。

诗曰:两精一遇便相融,阴阳本来自有情,生机化育皆大道,有无相生妙趣浓。

此言心中一阴得肾中一阳,阴阳媾和产生新的生命力。这种自然法则也是人体的生理机制。修道者按照自然规律进行锻炼,即体现出由有为化无为,由无形生有形的阴阳至理。(四)“神制动”

在胚胎时期,神主为生机,使胎儿在胞中有序地生长发育。《灵枢·经脉篇》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毛发长”。这个有机的动态,是在神的主宰下完成的(怀胎)。

诗曰:胎儿发育运动中,元神用事自圆通,依次生长无差误,基因蓝图十月功。

此言练功得丹,和胎儿在母腹中发育生长一样,都须元神发挥作用。全真无妄,功成圆满,自然脱胎显化。(五)“动复静”

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由精、气、神、动、静相互转化资生,从一个孕卵发展成为完整的儿体,这种天工巧夺的生机是非常复杂的。体属阴主静,故曰动复静(哺乳)。

诗曰:先天复生后天形,体阴用阳古章程,阴静阳躁亦定论,人天消息妙无穷。

人之一生,由先天阴阳媾和得真一之气而成形,为无中生有;后天真气耗尽而死亡,有化为无。知养生之道者,借有生之时,法于阴阳,和于数术,返还先天无为的境界。长期炼养,静极生动,自身之阴阳又产生新的生命力,最终结丹。这个无中生有,可称为大有、长有。得一而生,失一而死。再一再得一,为老子阐释宇宙衍生之奥旨。亦即“无有有无唯一理,有无无有见真机”。(六)“静生气”

静极生动,动力即真气(生命能)。真气是先天与后天生命活动的根本,舍此即无生机。有体无用仍为死物,故须物上起用静生气(脱胎)。

诗曰:物上起用法自然,真气运行度天年,气化神兮神归静,生生不息任循环。

以上根据先天之先天,与先天之后天的生理活动,由神驶气至静生气六节,是获得生命及发育生长的过程。胚胎时期主为生长阴质(阴成形),至儿体发育完全,即降生变为后天生活形式,充满生机,喻为纯阳之体(阳化气)。

此喻修道者,复以先天生后天的阴阳至理,周天搬运,取坎填离,攒簇五行,三五归一,炼就纯阳资质,化生真人,尽是宇宙玄机。

图3表明,先天的生理活动趋向是:由左向右,与天气右旋相同。以阴阳论,天属阳,故图缺于西方阴方。古有天满西北之说。

五、人体生命活动模式图

先天图右旋,缺西之阴方;后天图左旋,缺东之阳方。两图合并则阴阳无缺,以成阴阳互根之道。人体气血亦一阴一阳,其运行方向与此相同。呼气时真气循手三阴经向外,足三阳经向下以达表;吸气时真气则循手三阳经向内,足三阴经向上以趋里。其方向为右转。阴血(血循)以心脏为动力,循动脉由里向外输出,至动脉末梢,循肤表静脉还流,方向为左转。因知气血左右运行方向各自相反,气血相因由此相反相成。图4 人体生命活动模式图

诗曰:(一)天不满西地陷东,阴缺阳损道不通,左旋右转天工巧,子女好合月圆明。(二)动静阴阳与体用,因缘随机各立名,五方四隅咸相应,天道运行自圆通。(三)先天右转以生阴,后天左转以生阳,阴阳和合成既济,动静相育万物张。(四)真气右转像属天,血液左旋与地通,左右周流时往复,欲将阴阳补西东。

根据人体生命活动模式,可以了解到各个阶段生理变化情况,在练功过程中的种、采、炼、养各个阶段,可按生理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免致误时误事。

十六岁至二十岁未破身之全童,可用顿法开顶练性功入手,上丹田乃百脉之会,此窍一通百窍皆通。功到自与下丹田沟通,而达性命双修。如从命功入手,通督也较容易。

成年人身体亏损,真气已不足者,则须先练命功,从培补真气入手(炼精化气)以候真气充足,冲通督脉,还精补脑(炼气化神),是先固命而后修性(炼神还虚)。此为渐法,炼精化气从哪一个阶段入手,自有规矩。

六、人体气血运行

从人体大周天真气运行可以看出,呼气时真气由手三阴经、足三阳经,由脏腑走表,由上向下、由内向外,至指趾端,与手三阳经、足三阴经相交接;吸气时,真气由足三阴经、手三阳经,由肢体到躯干,由下向上、由外向内,交气于丹田,循经至脏腑,同时与手三阴经、足三阳经在头及胸部交接。

从血液大循环看,心脏收缩时,“血”流注动脉由上向下、由内向外流动;心脏舒张时,血液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返回心脏。

第二章 真气运行静功体验方法

第一节 丹田的位置和作用

自古以来养生家都很重视丹田。《难经·六十六难》说:“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性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唐代医家杨玄操注解为:“脐下肾间动气者,丹田也。丹田者,人之根本也。”但是,丹田的部位在哪里,它的含义又是什么,说法不一,使学习者莫衷一是。

一、丹田的位置

《中国医学大辞典》称:“人身脐下三寸曰‘丹田’,为男子精室、女子胞宫所在地,可为修炼内丹之地。”一般说丹田,都指脐下三寸处,但它不像针灸穴位那样具体。我们理解为小腹正中这一范围就可以了。由于功夫大小不同,丹田反映的面积和力量也不一样,如果规定太具体,反而给练习者增加不必要的意念。

道家文献中有三丹田之说。《金丹问答》说:“脑为上田,心为中田,气海为下田。”《钟吕传道记》说:“丹田有三,上田神舍,中田气府,下田精区。”所说的这些部位都是真气集中而活泼的地方。

那么,什么叫做“丹”?过去把丹看得很神秘,说丹是修仙的人炼的,炼成丹就成了仙。古时候把药中提炼出的精华也叫做丹,对治病健身疗效显著,称为仙丹妙药。实际上我们所说的丹,并不那么神秘,就是真气的凝聚。真气在丹田集中到一定程度,就好像一个球,或像一个很具体的物质存在,感觉小腹胀鼓鼓的,这就是真气凝聚的表现。让炼丹家来说,这就是丹。我们来防病治病,益寿延年,就要靠真气的凝聚。由此可以知道,丹就是凝聚的真气。

练真气运行五步功法,所说的丹田有三个,就是中丹田、下丹田、上丹田。

中丹田的位置在胸骨剑突下一寸五分的地方,也就是心窝部。这里有个穴位叫巨阙穴。巨阙是大门的意思,这里是心脏的门户,心气从这儿宣泄,所以巨阙也是心脏的募穴。

下丹田的位置在脐下三寸小腹正中。这里有个穴位叫关元穴。下丹田在关元穴深部,不在皮下,就是直肠前面、膀胱后面的一个夹室。有气则开,无气则合。解剖开没有什么实质形状。下丹田的位置说法较多,有说脐下一寸的,也有说脐下一寸半的,还有说在会阴的。我们说是在脐下三寸关元穴,这也是多数人公认的。练习时没有必要专门去找几寸几分,练习到一定的时候,自然就会知道。

上丹田在头顶正中,两耳尖直上和头部中线交点。这里也有个穴位叫百会穴。上丹田的位置说法也较多,有说在天庭处的,有说在祖窍(印堂)的,有说在泥丸宫的。我们说它在百会正下方与通过印堂的水平线交汇点。

大家练习通督以后,感觉似乎在头的表面,实际上是在深部,好像有一股力量冲出去,有光色,有体积,有力量。通督后功夫越深就越清楚。

二、丹田的作用

三个丹田位于人体的三个重要部位,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概括起来讲,中丹田摄取能源,化生能量,以养后天;下丹田培养真气,积气冲关,以固先天;上丹田安住元神,开发智慧,保全性命。具体讲,它们的作用分别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丹田。我们一开始练习,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首先在中丹田集聚真气。只有真气集中了,才能更有效地作用于全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在各方面都有消耗损失。怎样补充呢?那就要靠中丹田的脾胃运化五谷,摄取能源,化生能量。中丹田为生发真气的场所。人活着需要呼吸和进饮食。呼吸摄取的氧气叫天阳,饮食摄取的养料叫地阴。吸天阳入肺,饮地阴入胃,进入体内化合为真气,就是人体生命的能量。

练五步功法第一、二步功,重点守中丹田,促进天阳和地阴化生真气。这个过程称为“炼精化气”。

二是下丹田。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第二步功“意息相随丹田趋”,将中丹田集聚的真气沉入下丹田。进入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真气在下丹田集聚,为下一步贯通督脉打好基础。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助”,就是以下丹田积蓄的真气进入尾闾,经命门,过夹脊,透玉枕而通周天。这三步功都是下丹田在起作用。下丹田在《内经图》上叫正丹田。它的周围是泌尿生殖器官,如子宫、膀胱、肾、卵巢、大小肠等。下丹田真气充足,对这些脏器有促进生理功能的作用,也能纠正这些脏器的病理现象。真气贯通督脉后,肾气不断地灌溉脑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发生重大变化。因此,第三、四两步也叫做“炼气化神”。

三是上丹田。真气运行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就是在上丹田培养元神的本能力量,对全身发挥其调节管制作用,进一步顺应自然,彻悟玄机。

由于肾气不断灌溉脑髓,还精补脑,使大脑恢复它的本能力量,凡患神经衰弱的人,比如失眠健忘、易喜易怒、不能胜任工作等,都能有很大好转,坚持练习,就可痊愈。

通督之后,随着元神力量加强,练习就容易入静,到极静的时候,进入无物无我的境界。因此,这个阶段叫做“炼神还虚”。虚的含义并不意味着其他什么作用也没有了,而是有了大脑保护抑制力量的调节管制,控制了不符合生理需要的妄动,使全身生理活动非常有序,非常旺盛。经过“炼神还虚”阶段,机体就进入生生不息的状态。

练习到了这个程度,身体受益就更大了,就会全面解决很多健康问题,生理上发生良好变化,哪里有病就在哪里治疗,就像身边带了一位高明的保健医生。不管有多少病,都不用发愁,只要认真练习,都能解决。不要病好了就不练了,要经常挤一些时间练习,才能保持长久的健康。

以上讲的是丹田的位置和作用。丹田的部位知道就行了,不要去几寸几分地找,找也找不到,只要练习,自然就会感觉到它的存在和作用。

第二节 练功须知

真气运行五步功法要靠大家亲自实践,所以要知道练功的一些基本要求。

一、注意事项

第一,节饮食。所谓节饮食并不是让大家少吃,而是要合理饮食。一日三餐应该定时定量。吃多了,脾胃消化不良,所谓病从口入。吃少了,营养供不上身体的需要,必然亏损。

关于禁忌的食物,过去养生家认为是:“天上飞的雁鸽鸠,地上跑的犬马牛,土中长的葱蒜韭,水中游的鱼鳖鳅(无鳞鱼)”。因为大雁、斑鸠、鸽子、狗肉、牛肉、马肉都是热性的东西,吃了容易上火。生葱生蒜味道难闻,会导致气机紊乱,对学练真气运行不利,所以少吃或不吃为好。

第二,慎起居。中医讲天人合一,自然变化规律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人体应该与自然变化保持一致,所以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何时增减衣服,应该顺应自然变化规律。

第三,适劳逸。不要使自己过度疲劳,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真气消耗太多。练功通关前尤其要紧,平时也要注意。

第四,注意不要在大饥、大饱的时候和大怒、大惊等情志冲动的时候勉强练功。在雷鸣电闪和很大声响时也不要练功,避免给精神以猛烈刺激,发生不适。如果遇到惊吓,不要带着紧张情绪收功,必须平心静气地再坐一会儿,以达缓解。

第五,孕妇在怀孕的前五个月不宜练习真气运行,避免操练不当,影响胎儿。

第六,不宜平卧练习,因为背部经络受压,不易通督。

第七,练习期间休息时,应保持安静,避免因兴奋影响入静。

第八,装有上牙托者,练习期间摘掉牙托,以免影响舌抵上腭,不利于任脉督脉的沟通。

二、特别告知

练真气运行法,必须树立坚定不移的信心,持之以恒,勿求速成,也不要畏难而退。

在锻炼期间,要顺乎自然,不要执意妄想,勉强追求。否则,欲速则不达,越是一意追求,有急躁情绪,就越是不进步;意态越是融和自然,真气发动就越活泼,进步就越明显。因为执意妄想就成了扰乱真气运行的杂念。“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正是这个意思。

在练功过程中,因为身体上发生很多生理上的变化,出现各种触动现象,要泰然处之,不必惊慌失措,也不要执意追求,稍时便会消失的。

1.初习真气运行法,因要思想集中,有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为好。但是,不要过分强调这个问题。在练功时,要避免他人干扰。调息时,鼻吸鼻呼,注意呼气,吸气任其自然,不可用口呼吸。

2.注意不要在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冲动时勉强练功。当风、雨、雷响时暂勿练,以免给精神以猛烈刺激,发生不适。

3.意守丹田是真气运行法始终坚持的一个准则。因为丹田是真气汇集之处,是生命的本源之地。因此,始终不能离开它。注意心窝部是集中真气贯通任脉,使真气更有效地集中于丹田。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会自然地顺着经络运行。这种运行的力量,是基于丹田力量的大小而定的。勿用意识导引,任其自然,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主观导引是会出偏差的。

第三节 对五官的要求

一、口腔

口唇自然闭合,上下齿相对,将舌上卷约成90度,用舌尖轻轻地抵住上腭。唾液分泌得多了,将舌放下慢慢地咽下去。咽津是很有益的,可以帮助消化,滋润脏腑。古人说:“气是添年药,津为续命芝”。由此可见咽津的重要性了。

二、眼睛

闭目内视,练哪一步功就内视哪一部位。如第一步注意心窝部,就内视心窝部。若坐功时思想很乱,不能控制的时候,就把眼睛睁开,或注意鼻端片刻,把思路打断,闭目再坐。过去这个方法叫做“慧剑斩乱丝”。

三、耳朵

用耳朵留意自己的呼吸,使呼吸不要发出粗糙的声音。保持从容自然,不可闭气使呼吸不畅,这是集中思想的好方法。

四、呼吸

怎样呼吸是真气运行法的关键问题。在练习真气运行法的过程中,一直是注意呼气,吸气任其自然,不加注意,自无流弊。

丹田真气充实后,自然地贯通督脉。那时即感到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沿督脉入脑。这是真气的自然活动状态,无须追求。外呼吸则绵绵密密,若存若无,呼吸表现得更加自然。这时外呼吸就无须注意了。

第四节 练功姿势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即只要清静无为,真气便可从之而生,旺盛地运行,神不外驰则“正气存内而邪不可干”,邪不能侵,病无由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学说,应是《内经》的主旨。这一理论,亦即三圣之道的“全真导气”法。但是,现存《素问》八卷中没有“全真导气”方法方面的具体内容仍然是个谜。

真气运行法是李少波经六十余年的实践探索,集各家经典之至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人体生命活动的生理机制,以先天生后天、后天返先天的科学理论,创编了真气运行静功五步功法。经多年的普及推广,其反馈信息,确有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效果。

真乃是“千古之谜今方晓,羸劣获安仁寿高”。

初学真气运行法要有正确的姿势,这个姿势自然是有利于真气运行的。虽然在思想方法上破除了一些不必要的清规戒律,但是仍须有一定的姿势和方法,作为初学者的规范。

练习真气运行有行、立、坐、卧四种形式,其中以坐式为主,其他姿势为辅。为有效地促使真气运行不断进步,除坐式以外,还可随时随地采取多法进行。

一、坐式

坐式有盘腿和垂腿两种姿势,主要按照个人习惯和环境条件自行选择。一般认为盘腿坐过于形式化,且易麻腿,因此一般采用垂腿(坐椅凳)坐式较为便利。

1.盘腿坐式“双盘式”是把左脚放在右大腿上面,再把右脚搬到左大腿上,两手相合置于小腹前面。这个坐法只是为了坐得稳固不易动摇,但没有相当功夫不易做到。“单盘式”是把右腿放在左腿上面,手势如前法。这比双盘易于做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