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输在爸爸身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6 03:38:24

点击下载

作者:郑延芳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别让孩子输在爸爸身上

别让孩子输在爸爸身上试读:

第一章 坚强——告诉孩子,未来的路要自己走

幼小的树苗总要经历风雨才能茁壮成长,初生的小鸟总要经历跌撞才能翱翔天际。

没有谁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也没有谁是能够随随便便成功的。人生的旅途,任何人都必须自己走,孩子也不例外。父母只有赋予孩子坚强的品格,才能使他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远,在未来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孩子爱哭怎么办

普天之下,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懂事、人见人爱,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可是,现实情况怎么样呢?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哭,有一点磕磕碰碰就哭,遇到稍有点难度的事情就退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长辈是他们的奴仆,伺候他们的衣食住行,保证他们的健康安全。的确这些佣人们个个都很棒,做得很好,孩子们几乎不会受到任何伤害,每天过得也很开心。这些“小皇帝”、“小公主”身边不仅围绕着父母,还围绕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从不让孩子受任何委屈。孩子还不满月的时候,只要哭就有人抱;等孩子再大点,只要哭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孩子掌握了家长的心理,哭成为了他们的有力武器,于是习惯用“哭”来满足自己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需求越来越多,哭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一旦哭成为了一种习惯,就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从而事事依赖父母,遇到困难就哭,什么也做不了。

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们比较懦弱,哭就是他们最大的本事。

面对孩子的哭泣,大多数父母是怎么做的呢?“哇哇哇……”孩子又哭了。妈妈着急地抱起孩子,说:“宝宝不哭,你看妈妈给你买什么好吃的了……”孩子破涕为笑了。然而,孩子为什么哭,妈妈并不知道。过了一会儿,孩子又哭起来了。妈妈唉声叹气,嘴里还嘟囔着:“这孩子怎么这么爱哭呢?”又抱起孩子开始哄。其实,孩子第一次哭是因为刚刚在沙发上走的时候,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下。第二次是因为不小心摔了一跤。妈妈发现,孩子越来越爱哭了,遇到一点小事哭,稍不顺心也哭……

我们经常看到孩子摔倒了不是自己站起来,而是坐在地上哭泣;玩具被小朋友抢了,只会抹鼻子;在幼儿园受到老师的批评,也是哭……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总是说:我家的孩子就是爱哭,哄哄就没事了。

真的哄哄就没事了吗?“爸爸,哥哥抢了我的玩具,还推倒了我……”林霄哭得跟个泪人似的,向爸爸诉苦。爸爸问道:“林霄,你今年几岁了?你是男孩还是女孩?”林霄对爸爸的提问很是奇怪,两眼直视着爸爸,说:“我今年8岁,是一个男孩。”“哦,林霄男子汉大丈夫,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应该多想想办法,如何能让哥哥不与你抢玩具,怎么才能开心地在一起玩。”林霄点点头,擦了眼泪,来到哥哥身边,开始寻找与哥哥一起玩耍的办法。

其实,孩子爱哭是一种不够坚强的表现,不是哄哄就行。如果父母不能正确引导,那么容易使孩子形成一种懦弱的性格,从而影响未来。试想一个孩子从小遇事就哭,找父母、老师诉苦,那么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能面对困难吗?能应对人生中层出不穷的挫折吗?

作为父母,我们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但是人生的路途曲折坎坷,没有人可以一帆风顺地抵达成功的彼岸。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让孩子懂得未来的道路需要自己走,父母是无法给予帮助的。妈妈带着潇潇在去区附近的公园玩耍,一到公园潇潇就向着草丛边跑去。妈妈在与几位家长说话,就没有跟随潇潇。等潇潇来到草丛边,回头没有看到妈妈,便马上大哭起来,还不停地喊着“妈妈”。妈妈吓坏了,一边喊着“别怕”,一边向潇潇跑去。等妈妈安慰好哭泣的潇潇,让她与阿姨们打个招呼,潇潇却一直都不肯转过脸来看阿姨们。妈妈一再要求潇潇打招呼时,潇潇又开始哭泣了,妈妈只能放弃。然后,妈妈放下潇潇,让她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但她一直赖在妈妈怀里,不肯与小朋友们玩。妈妈长长地叹了口气,跟几位家长说:“这孩子从小就依赖我,而且很胆小,只要看不到我就哭,摔倒了也哭,一天总要哭五六次,有时候我真的很烦。”几位家长纷纷表示自己的孩子也哭,而且常常为芝麻大小的事就哭泣,可能长大了就会好吧!潇潇妈妈也觉得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就会得到改善。

我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当孩子的习惯成为了他性格的一部分时,再想纠正就会难比登天。性格是人的个性心理特点,像潇潇这样过分依恋妈妈、不敢与陌生人说话,就是典型的性格软弱。而潇潇正处于性格形成时期,如果妈妈不能及时引导和正确帮助,一旦形成软弱的性格,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将来。

如果你的孩子有类似潇潇的情况,那么你一定要引起注意了,不要让自己的溺爱毁了孩子的一生。现在对孩子百依百顺,将来孩子就会受更多的苦。因为人生坎坷不平,挫折、磨难是人人都必须经历的,没有人能代替了。即使你家财万贯,也无法保证孩子一生顺遂,一马平川。

所以作为父母,不要想着安排孩子的人生,而要锻炼孩子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让孩子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让孩子明白未来的路要自己走。

具体该怎么做呢?以下几点可供家长参考。

1.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孩子

日常生活和游戏过程是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最佳时期。模仿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经常带孩子与一些坚强、勇敢的孩子玩耍,让孩子跟着同伴们一起做一些自己平常不敢做的事情,孩子慢慢就会变得坚强、勇敢。当孩子在家里摔倒哭闹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某某小朋友与你一起玩时,从沙堆上摔下来都是自己爬起来的。父母不断用勇敢、坚强的案例鼓励孩子,同时表示对孩子的信任、相信孩子很坚强,慢慢地孩子就会变得自信,就会擦干眼泪站起来。

2.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想法

孩子哭闹时,父母要冷静地对待,让孩子慢慢说出自己的委屈,切忌烦躁不安,甚至打骂孩子;同时,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发现孩子因为表达不清而哭闹,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引导孩子表达出他们的想法,从而减少孩子哭闹情况的发生。一个人如果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那么他一定不是一个性格软弱的人。

父母一定要认真对待爱哭的孩子,注意自己关爱的尺度,别让自己不惜代价、不求回报的爱毁了孩子的将来。只要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哭,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爱哭,而是一种不坚强的表现。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懦弱的性格。遇到事情只知道哭,只知道等着别人帮忙,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是无法生存的。

爸爸是培养孩子坚强品质的主力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逃过困难、挫折,但是经历了人生的各种坎坷之后,有的人伤痕累累,就此畏缩不前;有的人虽然也受伤了,却提升了自己,攀上了人生的又一高度。他们的区别仅在于,在困难面前是否具备坚强的品质。

相信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勇敢面对困难、挫折,这就需要家长运用合理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孩子坚强的品质,而这项工作最好由爸爸来承担。爸爸是男子汉大丈夫,是“坚强、勇敢”的代名词。因此在孩子的坚强品质教育中,爸爸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也是最合适的人选。

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批评孩子,说孩子贪玩、笨、不用功,这是多数妈妈的做法;而爸爸则表示理解孩子,安慰孩子一次考不好说明不了什么。是啊,成绩不好,孩子心里也很难受。如果家长再批评孩子,只会让他变得悲观,以致日后做什么事都认为自己笨、做不好,遇到问题就选择逃避,久而久之形成软弱依赖的性格;如果家长理解孩子,并帮助孩子改善学习的方法,那么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得到提升。

不仅如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还应该多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锻炼孩子的坚强品质,同时教孩子一些防身技巧和遇到紧急情况时的急救方法。学校为了锻炼学生的独立性,组织了一次野外活动。但这次活动是自愿的,每位参加的学生都需要征得父母的同意。学校给每位学生发了一份关于这次活动的方案,以及需要学生随身携带的物品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和家长仔细阅读,同意的家长要签字。这次活动全票通过,家长能积极配合学校的活动让校方很高兴。爬山爬到一半时,李强不小心一脚踏空,差点从半山坡摔下去。同学们扶起他时,他说脚疼得厉害,叫来校医后,说只是皮外伤,没有伤到骨头,一会儿就好了。李强委屈地说:“早知这样,还不如听妈妈的劝不参加呢。”但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李桐身上时,李桐是怎么做的呢?只见他从书包里拿出一个药盒,熟练地给自己上药。校医赶来为他治疗,他还一边忍着痛,一边跟同学开玩笑:“你们看我的脚变成一只色香味美的猪蹄了,你们谁饿了可以下来啃两口。”同样大小的两个孩子在困难面前的表现完全不同,李强在困难面前退缩,而李桐却是坚强地面对,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为此,老师特意去这两位同学家进行了家访,原来李强一直都是由妈妈教育,爸爸很少参与到家庭教育当中来。妈妈对李强非常疼爱,不让他做任何家务、玩有一点儿危险的玩具,要是李强磕着碰着了,妈妈就会说:快让妈妈看看有没有流血,下次不玩了啊!而李桐家却是妈妈和爸爸共同教育孩子。李桐经常跟着爸爸去爬山、踢足球等,也经常受伤,但是爸爸却表现得非常平静,告诉李桐擦点药就没事了,并教给他如何正确处理伤口。

可见,在培养孩子坚强品质方面,爸爸的作用至关重要。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像李桐一样坚强,爸爸就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爸爸却认为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其实,一个好妈妈不一定能教育出一个好孩子,妈妈的教育是细致的、爱的教育,而爸爸的教育是强化性的教育,因此只有好爸爸与好妈妈共同参与,才能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在家庭教育当中,妈妈永远无法代替爸爸的角色。所以作为爸爸,无论你多忙,都要抽时间教育孩子,培育孩子的坚强品质,这样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才能自己走,才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坚强的品质呢?

1.鼓励孩子独立做事

在与孩子一起玩耍时,爸爸要尽可能地鼓励孩子自己做事。比如自己用积木搭建一座小屋,自己安装玩具,即使孩子装不好,也不要急着去帮忙,应在一旁观察一会儿,给孩子时间让他去思考、去克服困难;去公园玩累了,回家时也不要抱起孩子,应鼓励孩子坚持走到家,告诉孩子相信他一定能比爸爸先到家。慢慢地,孩子在不断的努力中获得了成功,内心就会感到满足,面对困难时就会自己解决。

2.做孩子的好榜样

生活中总会有诸多的不如意、不顺心,不要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时,不要表现得慌里慌张;做一些有困难的事情时,不要轻易放弃。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叹气,就容易使孩子产生一种悲观心理;有些父母在孩子受伤时,表现出满脸的惊慌,使原本没感到害怕的孩子哇哇大哭,这样的行为十分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坚强品质;还有的家长在与孩子一起做某件事情时,因为遇到困难或者其他原因而选择中途放弃,这也会影响孩子坚强品质的培养。所以,家长一定要做孩子的好榜样。

3.多带孩子做一些户外运动

在星期天和节假日,父母要尽量多带孩子去野外活动,不仅能让孩子视野宽阔,还能锻炼身体。更主要的是在户外运动的过程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坚强品质。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孩子自己处理,那么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会变得坚强。

人生漫长,每个人都需要经历很多的磨难、挫折。在这条路上要想走好,要想不被过多地伤害,要想走到尽头,就必须依靠坚强的意志。在生活中很多人的能力和才华与其他人不相上下,但是由于性格软弱,面对激烈的竞争畏首畏尾,难以适应,从而被社会淘汰。

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培养起孩子坚强的品质。这样孩子在挫折、困难面前,才不会选择逃避,才能勇敢面对,跌倒了才能爬起来;在不断的跌倒和爬起来之后,孩子将变得更加坚强,更容易走上真正的成功之路。

有了坚强的品质,在挫折面前,人才会有积极的斗志,才能承受住打击。

有了坚强的品质,在困难面前,人才不会知难而退,才能超越自我、积极奋进,取得可喜的成绩。

挫折教育,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孩子跌倒了不是自己爬起来,而是等人去扶;考试成绩不好不是从自身找问题,改变学习方法,而是修改试卷分数蒙骗大人;高考成绩不理想,不是另谋出路,而是选择跳楼自杀;工作中遇到问题不是积极解决,而是把责任推卸给其他人……

一幕幕令人扼腕叹息的现象背后,无不指向这样一点:现在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太差。

然而,现实社会却并不会因为孩子经受不了挫折,就给予他们特殊的优待。社会环境是不会变的,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就必须努力适应。回忆我们自己走过的人生历程,会发现人生就是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应有尽有。这一路走来,我们经受了社会大熔炉的考验,历经挫折养成了坚强勇敢的品质,而这些正是我们人生旅程中的最大收获。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宠爱和老师的鼓励之下,一帆风顺地走过人生中最初的几年。所以,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抱怨、逃避。小凡在家里是“小公主”,在学校是老师、学生眼中的好学生,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负、骄傲、虚荣的性格特点。有一次,小凡在上学的路上和同学嬉戏玩耍了一会,结果迟到了。老师就按照惯例,让她在门口站一会。小凡生气了,觉得老师让自己在同学面前丢脸了,心里很不舒服,于是在门口只站了一分钟就离开了。老师安排好教室的同学后,发现门口根本没有小凡的身影,一下子紧张万分,立马通知校长,全校师生开始在学校寻找小凡。学校通知了小凡妈妈,小凡妈妈着急地赶回家,发现小凡正在家看电视。妈妈非常生气,就问小凡为什么要离开学校。小凡很委屈地告诉妈妈,自己就迟到了两分钟,老师就不让自己进教室了。妈妈听了小凡的话,不仅没有好好教育小凡,反而承诺小凡以后再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才将小凡送到了学校。

小凡在家受宠,在学校也一直有老师鼓励,当因迟到受到批评时,便觉得难以接受,于是跑回了家。小凡妈妈不仅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向小凡保证日后老师不会批评她了。这样的做法只能让孩子更加脆弱,更加不敢面对挫折。

其实,在孩子的教育中,使用一些合理且恰当的惩罚是必要的。家长不能因为害怕伤害到孩子,而全盘否决惩罚。合理的惩罚能很好地培养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能让孩子更好地面对困难。妈妈们不要总是认为孩子小,是弱势群体,就不让孩子做这,也不让孩子碰那;告诉孩子要这样,不要那样……把孩子带入自己的世界,使孩子失去了遭遇挫折的机会,自然也就错过了培养抗挫折能力的时机。其实孩子并不像大人所想的那样脆弱,他们只是没有我们经历得多。如果父母多给孩子一些独立完成事情的机会,就会发现孩子远比自己想象的坚强。

那么在生活中,父母在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方面该如何做呢?

1.有意地给孩子设置障碍

为了孩子能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父母要有意地给孩子设置一些障碍,让孩子试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慢慢培养面对挫折的能力。当然这些障碍必须与孩子的年龄、能力吻合,否则难度过大,孩子无法解决,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甚至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比如,孩子做作业遇到一个难题,请求你帮忙时,你可以给孩子一些引导,让孩子慢慢思考,切忌直接告诉他解决的方法。

2.鼓励孩子冒险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而父母总是担心孩子磕着碰着,于是时刻紧紧追随在孩子后面,告诉孩子这样不行、那样危险……孩子的手脚被父母束缚住了,经过一段时间后,即使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孩子也不会尝试着做一些新鲜的事,一来是他们失去了信心,二来是不敢去做。最终,孩子形成了躲避问题、躲避挫折的习惯。

作为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冒险,让孩子在冒险的失败中慢慢成长,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3.将挫折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

孩子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在孩子不断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完成。如果能把孩子的教育融入生活中,效果会更好。比如孩子在玩耍时,不小心在桌子上碰了头,父母不要为了哄孩子而打桌子,这是一种错误的诱导,容易让孩子认为自己碰头是桌子的错,从而颠倒是非。父母应该告诉孩子,站起来的时候要慢点,要注意自己头顶是否有东西。把挫折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会在无形中培养起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4.及时引导孩子走出挫折

当孩子陷入挫折时,父母要及时地给予引导,责骂或者视而不见的态度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不敢面对挫折。比如孩子在帮你做家务的时候,不小心打碎了花盆,这时应该告诉孩子如何做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鼓励孩子试着端起别的花盆。孩子在父母的鼓励下,战胜了困难,就会变得坚强。坚强的孩子步入社会后,在激烈的竞争中才能生存下来。

父母要告诉孩子,生活中充满了酸甜苦辣、艰难困苦、幸福快乐,只有坚强地经历了艰难痛苦,才能享受到幸福快乐。风雨之后,才能见到彩虹。

爸爸对孩子的勇敢教育无人可替

现在的孩子只要遇到困难,碰到有难度的事情,首先做的不是自己想办法,而是向父母寻求帮助。这已成为社会上的一种普遍现象,而出现这种现象又与现在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忙,孩子大多是隔代抚养。尤其是爸爸们忙着赚钱养家,与孩子的接触非常少;孩子从幼儿园到中学,教师主要以女性为多,与成年男性接触的机会很少;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养成了温室里的花朵,所以非常脆弱。

爸爸是孩子勇敢的榜样,一个孩子勇敢与否,从与爸爸接触的多少就可以判断。爸爸们工作再忙,也要挤点时间陪孩子,为孩子树立勇敢的榜样。妈妈们也要抓住机会表扬孩子的勇敢行为,鼓励孩子做一些他们平常不敢做的事。阳阳是个活泼开朗、懂礼貌的孩子,但是她有一个弱点就是胆怯,妈妈去对门邻居家借东西,让她独自在家待几分钟她都不愿意。尤其是到了晚上,她特别怕黑,不敢独自去卫生间,必须妈妈陪。阳阳就像是妈妈的小尾巴一样,紧紧跟随在妈妈身后。妈妈经常在爸爸面前抱怨,说孩子胆小怕事,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生存,爸爸也意识到了阳阳的胆小。于是他们询问了很多幼儿老师和有经验的家长,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最终决定从阳阳怕黑入手。一天晚上,妈妈让阳阳去书房拿本故事书。阳阳说客厅太黑了,自己不敢去。妈妈鼓励她说:“妈妈就在卧室看着你,而且爸爸在书房为你准备了一个大礼物,只要你勇敢地走过去,就能收到一份礼物,妈妈相信阳阳一定可以的。”阳阳开始迈出了第一步。她回头看看妈妈,妈妈笑着鼓励她;她看着黑乎乎的客厅,跑到了书房,看到爸爸怀里抱着自己最喜欢的布娃娃,阳阳非常开心。爸爸对阳阳说:“阳阳真勇敢,但是阳阳抱着娃娃去找妈妈的时候,不能跑,不然摔倒了娃娃会哭。”阳阳点点头,抱起娃娃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卧室。从此,阳阳不再那么怕黑了。

在妈妈和爸爸的合作下,阳阳不再怕黑,不再是妈妈的小尾巴。其实,孩子胆小多数情况下是因为他们对某些事情存在畏惧心理,一旦打破了这道心理防线,就会变得勇敢坚强。

人们常常夸奖那些遇到困难能勇敢面对的孩子,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无所畏惧。然而,很多人对勇敢与鲁莽没有明确的区分,他们认为只要大胆、不害怕艰难就是勇敢的表现。事实上,有些勇敢的行为是鲁莽的举动。

向往美的东西是人的共性,孩子自然也不例外。他们在看动画片的时候,对“奥特曼”之类的英雄人物非常崇拜,经常会模仿。但是孩子年龄小,经历有限,是非观念不是很明确,不能区分勇敢与鲁莽。因此,家长要告诉孩子动画片中的哪些勇敢行为是不能学的、哪些是能学的。如果发现孩子有一些鲁莽举动,要及时制止。

虽然勇敢和鲁莽有相似之处——胆大,却有很大的区别。勇敢的人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是沉着冷静、机智,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鲁莽的人在面对事情的时候,往往是毫不思考,单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去解决问题,结果事倍功半,或者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因此在困难面前,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困难与危险的系数,让孩子选择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利的行为。

也许是由于性别的原因,妈妈总是不忍心让孩子去冒险,而爸爸却总喜欢带孩子冒险,鼓励孩子自己选择。所以爸爸带出来的孩子比较勇敢,而且再坚强的妈妈也代替不了爸爸对孩子的教育。

一个好爸爸是需要不断磨炼的,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培养好爸爸的过程。那么在培养孩子勇敢的过程中,好爸爸应该怎么做呢?

1.经常带孩子冒小危险

勇敢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培养。可以经常带孩子冒一些小危险,让孩子在危险中慢慢长大,变得勇敢。小西每天去幼儿园都是爸爸开车接送。有一天爸爸正准备去接小西时,发现外面正下雨,就匆忙回家拿了一把雨伞,放下手中的车钥匙,骑着自行车去幼儿园接小西了。小西坐在车座上,小手努力向上伸着把伞举过爸爸头顶。当自行车停在家门口时,这一幕正好被妈妈看到了,狠狠训斥了一顿。妈妈帮小西洗了个热水澡,然后为小西盖了一条被子,担心孩子被淋感冒。然而,小西却高兴地说:“妈妈,爸爸说我长大了,会打伞照顾爸爸了。妈妈,再下雨的时候,我也为你打伞啊!”从这以后,小西好像懂事多了,不再像以前一样,一下雨一打雷就紧紧抱着妈妈。

胆小的孩子需要父母在无形中不断地训练、鼓励,从而意识到自己一直害怕的事情其实并不可怕。我们应该像小西爸爸一样,抓住生活中一切可利用的机会,锻炼孩子的勇敢品质。

2.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

当孩子不敢做某事时,切忌采用反面教育法。比如说孩子是“胆小鬼”,这样容易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而且这种方法不仅不能改变孩子胆小的状况,反而会让孩子更加胆小。因此,父母应该从正面引导、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消除恐惧。

3.用实际行动引导孩子

抓住孩子爱模仿的心理,用实际行动引导孩子。如果父母对某些事物表现出畏惧的样子,孩子自然就会对同样的事物感到害怕。此外,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自己曾经害怕某些东西,但是现在不怕了,让孩子觉得不是只有他自己会害怕,爸爸也会害怕,只是爸爸已经战胜了这种恐惧。经常用实际行动引导孩子,慢慢地孩子的恐惧心理就会消除。

通常胆怯的孩子意志力都比较薄弱,不能勇敢面对挫折、困难。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应该大胆地放手,给孩子一定的独立空间,以及多让爸爸陪伴,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对于活泼开朗的孩子,要多加引导,有意地给他们制造障碍,磨炼他们克服困难的耐心,减少鲁莽行为。

总之,要让孩子勇敢,就必须从自身做起,认识到爸爸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既然妈妈们不忍心引导孩子冒险,那么就把这个任务交给爸爸,因为他们在孩子的勇敢教育上能做得更好,而且天生的男性榜样作用是妈妈们永远无法代替的。

要善于向孩子“示弱”

现实生活中很多例子告诉我们,能力强的妈妈不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妈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总是把孩子看作弱势群体,强势操控孩子的一切。

孩子是他成长道路上的主角,想让孩子演绎出真正辉煌的人生,妈妈就不要喧宾夺主,而要在孩子面前适当地示弱。一个教育专家曾说过:懂得示弱的父母,才能成就“强大”的孩子。

人们常说“虎父无犬子”,但现实生活中却多是“虎父犬子”。虎父们事业有成,把大量的时间都投入事业当中,家中请了保姆、司机、家教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致使孩子认为自己的话就是圣旨。这些强大的父母,使孩子成为了真正的弱势群体。

父母整天把“爱”挂在嘴边,说孩子就是自己的全部,自己是多么地爱孩子,每天辛苦赚钱就是为了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他们没有时间陪孩子一起玩,没有时间听听孩子那些幼稚天真的话语,因为这些会让他们错过很多赚钱的机会。当看到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他们抱怨孩子不懂得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或者说自己上学的时候多么优秀,反问孩子为什么没有遗传他们的基因。

如果所有的事情父母都帮孩子做了,为孩子安排好了,那么孩子自然就什么都不用做了。而一旦形成习惯,遇到事情就会等着父母安排,遇到困难就会选择退缩。他们认为自己的父母很厉害,一切困难都能帮他们解决。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如果父母能适当向孩子示弱,那么孩子就会变得“强大”。

所以,父母应该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在不断的犯错中提升自我。晚上睡觉前,媛媛和爸爸洗完脚后,就爬上床玩玩具了,爸爸叫她下来洗脸,她就是不下来。爸爸向妈妈求救了:“快点管管你女儿,洗完脚不洗脸了。”妈妈来到媛媛的床边,让媛媛看她的手:“媛媛,你看妈妈的手流血了,你快来帮妈妈揉揉。”其实,这是妈妈昨天做饭时划伤的,现在就是一个划痕。妈妈又对媛媛说:“妈妈的手疼,你能帮妈妈洗洗手吗?”媛媛爽快地答应了,并带着妈妈来到卫生间。像往常妈妈给她洗手一样,她站在小板凳上,妈妈站在一旁,打开水龙头先帮妈妈冲了一下,然后给妈妈挤上洗手液。当妈妈建议她也挤上洗手液时,她不愿意了,说是帮妈妈洗,自己不想洗。聪明的妈妈急忙说:“你不洗干净自己的手,怎么帮我洗啊!你手上的脏东西会弄到我手上的。”媛媛一想也对,就开始洗手,然后又帮妈妈洗。之后,妈妈用另一只手洗脸,就问媛媛:“你能像妈妈一样用一只手洗脸吗?”小孩子当然不愿意示弱,便学着妈妈用一只手洗完了脸。妈妈夸媛媛长大了,可以帮妈妈洗手了!媛媛很得意。爸爸问妈妈:“你这是使用了哪一计。”妈妈说:“示弱。”爸爸恍然大悟,说:“原来是这一计啊!”

选择在适当的情况下示弱,是一种智慧,而非软弱的表现。如果采用强迫的手段,那么孩子一定会哭闹,父母心里也一定不舒服。既然大人孩子都不高兴,那么何不选择其他的办法呢?向孩子示弱,给孩子一定的权力和空间,这样不仅避免了父母与孩子发生冲突,又解决了当下的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我们比孩子经历得多,知道得多,但仍要放低姿态,向孩子示弱,向孩子学习。孩子的思维灵活、想象丰富、反应快,在接受一些新东西时可能比成人快。所以,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向孩子示弱。

父母要正确理解“示弱”,不要认为在孩子面前示弱有损面子,会影响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其实,适当的示弱能激发孩子的信心和斗志,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那么,父母们该如何向孩子示弱呢?

1.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示弱

在生活中,父母不要一味地逞能,而要适当地向孩子示弱,告诉孩子自己身体不舒服,需要他帮助。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即使自己病了,也要坚持为孩子做饭,陪孩子玩玩具。这样做孩子不仅不能理解,可能还会抱怨父母不专心陪自己。所以,父母要向孩子示弱,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在学习上向孩子示弱

孩子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经常会向父母寻求帮助,“这个字读什么”、“这道题怎么解”等。父母都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孩子,甚至有些父母认为自己回答不了孩子的提问,会影响自己在孩子心中的伟大形象,也会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其实,父母的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直接告诉孩子问题的答案会使孩子失去思考的机会。这个时候,父母应该示弱,告诉孩子自己也不会,需要查阅字典,然后让孩子去查;让孩子与自己一起思考,看谁先找到解决难题的方法。孩子自己动手解决的问题多了、想得多了,再面对问题的时候就能多想一想解决的办法,而不是去想如何逃避。

3.在人际交往中向孩子示弱

有的孩子在与小朋友玩耍时,想玩他人的玩具,总是找父母帮忙;在学校被同学欺负时,不敢告诉老师,而是回家找父母帮忙。父母为了哄孩子开心,往往就会毫不犹豫地答应这些要求,而这本来都应该是孩子自己做的。很多父母觉得直接拒绝孩子,可能会伤害到孩子,所以,这时示弱就是最好的处理方法。同样的情景下,父母几次示弱后,孩子就会变得坚强,遇到问题也会自己想办法。“弱小”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坚强的孩子。父母在孩子面前示弱,就相当于把困难推到了孩子面前,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在这样的锻炼下,孩子就会变得坚强,遇到困难时不退缩、不胆怯,同时还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因此,为了培养一个真正坚强的孩子,父母千万不要处处充当孩子的“保护神”,而要适当向孩子示弱,让孩子独立解决一些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更勇敢,才能独立生活,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第二章 自信——驱散自卑的阴霾,孩子才能享受阳光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利器,是驱散自卑的法宝。自信的孩子是快乐的、充满活力的;缺乏自信的孩子则容易被自卑、消极包围。自信的孩子,才能经受住大风大浪的卷席,才能见证美丽的彩虹、享受灿烂的阳光。

带孩子走出自卑的阴霾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一旦发现孩子有自卑心理,就要给予及时的引导;否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卑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

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经常表现出情绪低落、不愿意与小朋友一起玩、做事难以集中注意力、怀疑别人不喜欢自己、嫉妒他人、自暴自弃、不求上进、逃避竞争、难以接受生活中的挫折等状况,父母就要注意了,这很可能就是孩子的自卑心理在作怪。如果父母不能适时引导,就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个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在面对事情的时候,往往认为自己条件不够、能力不足,不可能把事情做好,于是选择逃避。所以很多时候,人是因为不相信自己,被自己的自卑心理击败了。卡耐基曾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是成功的关键性因素。自信的人,能激发出内在的潜能,能超长发挥能力,最终走向成功。

人们总是喜欢追求完美,结果在无形中为自己加上了一条自卑的精神锁链。可是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情,也没有绝对完美的人。伟人、名人都有出错的时候,何况是经历甚少的孩子?所以,父母不要苛求孩子把每件事情都做到完美,而要告诉孩子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即可,这样孩子才会自信。叶冰最近情绪比较低落,上课不认真听讲,也不愿意与同学一起玩,回家对父母也是爱搭不理,还经常摔东西。父母问他是不是受同学欺负或者被老师批评了,他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把父母推出他的房间。父母对叶冰很是担心,生怕出什么事情,于是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医生与叶冰先谈了谈他在学校的情况,以及对老师和同学的看法;慢慢地试着问叶冰最近是不是烦躁不安,是因为老师,还是与同学之间发生了摩擦……经过医生的开导,叶冰开始说话了。他说:“我一直以来都是很努力地学习,但是这次考试成绩却不好,我觉得自己的努力白费了,最近总在考虑是否要退学的问题。”当医生问他成绩是多少时,他说:“全校排名第六。”当时医生震惊了,全校第六名还是成绩差!医生说:“在我看来,全校第六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你为什么觉得差呢?”叶冰说:“我以前也是这么努力地学习,成绩总是第一或第二名,这次却是第六,心里觉得很失落,所以想放弃学业。”谈到这里,医生明白了叶冰自卑的原因所在。医生给他列举了法国拿破仑的故事,拿破仑一辈子都在打胜战,但最后也兵败滑铁卢。你我只是普通人,怎么能要求自己每次都做到最好呢?谁都有失误的时候。经过医生的一番开导,叶冰的眉头终于舒展了。

叶冰就是因为过分追求完美,而产生了自卑心理。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因为对自己要求过高,总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结果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最终自暴自弃、破罐破摔。

其实,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都会有不同的遭遇。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看到的只是别人风光的一面,他人的伤心你怎么能了解呢?然而因为阅历尚浅,孩子显然不能理解这些,一旦和别人攀比,就会产生自卑情绪。这就需要父母进行正确引导,让孩子远离自卑的阴霾。

自卑心理就像是一瓶硫酸,会腐蚀孩子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影响孩子的未来。一个自卑的孩子,无论多么聪明,都无法用正确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自然也就不可能有辉煌的业绩。所以,帮助孩子远离自卑就成了家庭教育中的重中之重。那么,父母应如何引导孩子走出自卑的阴霾呢?

1.经常鼓励孩子

父母要经常鼓励孩子,真诚地对孩子说“你真棒”、“妈妈相信你,你是最棒的”、“加油,你一定行”。父母的这些鼓励,也是对孩子的肯定,会让孩子继续努力。如果父母能在鼓励的同时,对孩子提出一些要求,那么孩子就有了努力的方向。这样不断地鼓励是一种良性循环,会不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2.引导孩子正视自己的优点

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就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优点、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这样的人怎么会让别人相信你,并且注意你。父母要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优点,消除自卑心理。

然而,有些父母总是喜欢拿孩子与别人比:“你看邻居家的孩子多听话,学习成绩多好……”本来孩子成绩就差,心里就自卑,再经父母这么一比较,就会更自卑、成绩更差。本来孩子就喜欢与同学比较,自卑的孩子总觉得自己相貌不如他人,能力也不强,家庭条件也不好,处处不如他人,如果父母再不能正确引导孩子,只会让孩子陷入自卑的泥潭。

作为父母,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和优点。“虽然你的家庭条件差,但是你有爱你的爸爸妈妈,有一个温馨的家”“虽然你不是非常聪明,但是你有创新的智慧”。

引导孩子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才会让孩子慢慢变得自信和阳光,与自卑绝缘。

3.帮助孩子树立坚强的个性

当孩子处于困境时,父母要及时引导,让孩子成功地跨越困难。这样孩子在一次成功之后,就会增强自信心,慢慢形成坚强的性格。父母不要总是认为孩子还小,没有能力做;或者担心孩子做不好,而不让他们去做。只有父母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勇敢地去面对挫折,才能培养出一个坚强的、自信的孩子,从而激发出潜能,进而变得更加自信。

自信是人生道路上的太阳,很多伟人就是因为自信才敢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在失败的泥潭中看到成功的希望,并不停地鼓励自己,最终获得成功。

因此在孩子成长之初,父母就要帮助他远离自卑的阴霾,走向自信的舞台,找到幸福人生和成功事业的基点。

告诉孩子“你是最棒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一所温馨和谐的学校,一位善于赏识孩子的老师,必定能培育出一名自信的学生。因此,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一定要多给孩子灌输“我能行”、“我最棒”的思想,让孩子时刻都觉得自己是最棒的。

父母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美,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当孩子得到父母的赞美时,潜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父母的赞美是对孩子付出的认可和肯定,能满足孩子希望得到认可的需求。如果父母不懂得赞美孩子,而是一味地批评孩子,就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阻碍孩子健康成长。

聪明的父母,总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经常给予鼓励和赞美,对孩子说:“你是最棒的”或者“你真棒”。在父母赞美中成长的孩子,在挫折、困难面前是自信的,也是勇敢的,且能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孩子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父母劝说孩子放弃,那么孩子必定不会有进步,日后遇到困难自然也是选择躲避。即使这个孩子非常聪明,甚至是天才,也不可能有所成就。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心中占据着巨大的分量,父母的话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父母一定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说一些消极的话,而要多鼓励和赞美孩子。雪莉是老师、同学、邻居眼中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上学以来一直都是班级前五名的学生。刚开始雪莉父母对她这样的成绩表示很满意,但由于雪莉总是成绩稳定,没有像父母希望的那样向第一名迈进。于是,父母开始批评雪莉,说她不思进取,每次都是在四五名的位置徘徊。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父母从不表扬雪莉,反而是批评雪莉不努力学习,没有竞争意识,并对雪莉提“下次一定要考到前三名”之类的要求。听话的雪莉每天放学了就回家学习,不再和同伴们出去玩,可是考试成绩出来后,名次不仅没有前进,反而还后退了。父母很是不理解,难道雪莉每天晚上都是在装样子给他们看吗?为什么成绩不升反降呢?雪莉为此也很是烦恼。

其实,人人都爱听好话,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受到他人的表扬。不管自己学习是否优秀,能力是否强大,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表扬,尤其是父母的表扬。案例中的雪莉,因为没有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赞赏,即使按照父母的要求努力了,学习成绩还是下滑了。

生活中,有些父母是非常聪明的,虽然孩子学习成绩差,却从不批评孩子,而是对孩子说:你很棒,继续努力吧!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在父母的鼓励和帮助下,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断进步,而且也变得越来越自信。有些孩子像雪莉一样优秀,但父母还是很不满意,经常批评孩子,要求孩子更加努力,结果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成绩反而下滑了。

对于孩子好的表现,父母要及时赞扬,让孩子体会到努力后获得认可的喜悦,并增强自信心,这样会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当孩子表现不够好时,父母要进行鼓励和赏识,告诉孩子爸妈相信他,只要努力一定能变得优秀,这样就会消除孩子自卑的心理。

适时、恰当的赞美,是驱赶孩子自卑心理的良计。当然,这需要父母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并学习一些赞美的语言。

赞美孩子是一门艺术,需要抓住孩子的闪光点,而且赞美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孩子只能鼓励、赞美,不能批评。当孩子犯了错时,还是要批评的,不然会使孩子变得脆弱,经受不了挫折和困难。

因此,父母应该合理地鼓励和赞美孩子,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

1.赞美要具体

当孩子表现好时,父母不要只是简单地对孩子说一句:你真棒。最好具体地说明孩子的哪些行为是好的,做到有针对性地赞美孩子,让孩子明确自己是因为什么得到了父母的赞赏。这样在以后的生活中,孩子才能继续坚持这些好的表现。比如孩子扶老人过马路,父母在赞美孩子时,可以说:“孩子,你真棒!懂得照顾老人了。”孩子自己叠好被子时,即使叠得不是很整齐,也要对孩子说:“你真棒!能整理自己的房间了。”

2.正确选择赞赏点雯雯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接受新东西很快,而且也很努力,所以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然而因经常听到人们夸她聪明,于是开始滋生骄傲的心理,觉得自己不用努力也能取得好成绩。结果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参加考试,成绩一塌糊涂。雯雯非常伤心,妈妈对雯雯说:“孩子,再聪明的人也需要努力,不付出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你之前的优秀成绩也是经过努力获得的,只要你努力,下次一定能考好,妈妈相信你。”之后,雯雯开始努力地学习,成绩又像以前一样优秀了。

每个孩子的天资都是不一样的,有的聪明,有的笨,但是聪明的人不努力也不会成功,笨人只要努力一样可以变得优秀。因此赞赏孩子须选对点,不要赞赏孩子的先天优越条件,而要赞赏孩子的具体行为。这样的赞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孩子才能朝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

3.赞赏孩子小小的优点

当孩子的进步很小时,父母也要及时赞赏。一个小小的进步得到父母的肯定时,孩子就会变得自信,就会继续坚持,进而取得更大的进步。如果父母觉得只是一个小小的进步而忽略不计,孩子可能就会从此消沉下去,不愿再付出,甚至产生自卑的心理。当孩子努力学习一段时间后,测验成绩只增加了十几分,如果父母能给予孩子表扬,孩子就会继续努力;反之,孩子可能会放弃努力,认为自己就是笨,学习只能越来越差。

4.对孩子的赞赏要重过程

孩子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可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结果却不是很好,父母要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赞赏孩子做事的过程。比如孩子主动帮忙做家务时,由于年纪小,帮了倒忙,父母不要指责孩子,而要赞美孩子的主动性。

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一生,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谨言慎行,尽量多鼓励和赞美孩子,数落、批评、指责孩子只能让孩子失去自信心,变得自卑。要知道,一句简短的赞美“你真棒”却能激发孩子的信心和潜能。

即使孩子不是很优秀,父母也要经常赞美。父母的赞美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孩子的精神力量。经常得到父母赞赏的孩子,会充满自信,勇敢面对成长道路上的挫折和困难。

让孩子自由地闯人生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长辈们的庇护下成了温室里的一朵花,经受不起任何风吹雨打,吃不了一丁点的苦,受不了任何挫折。这样的孩子将来如何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呢?

然而,生活中很多父母虽然也为孩子的未来担心,但同时又不断地提醒孩子这个不能做、那个危险,甚至为孩子铺好了每条路,让孩子按照自己安排好的轨迹前行,不给孩子任何选择的权力,造成孩子不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有的父母经常对孩子说:“你都失败多少次了?什么时候能长点记性啊?”结果父母强调得越频繁,孩子失败的频率越高。

有关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运动员在参加一项重要的比赛时,上场之前人们不断地告诉他这项比赛是多么重要,输了会怎么样,给运动员增加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上场之后运动员不仅不能超常发挥,而且还会影响正常水平;相反,如果所有人在运动员上场之前有说有笑,给运动员一个轻松的氛围,淡化运动员的紧张情绪,那么比赛的结果就会令人刮目相看。

同样,孩子在参加一些比赛或者考试之前,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而要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比如,第二天孩子要参加一项比赛,吃过晚饭千万不要逼着孩子去复习、去看书,而应带孩子去散散步、与孩子聊聊天,或者潜移默化地向孩子灌输失败并不可怕,人生难免会遇到失败的思想,对孩子比赛结果不在乎的态度会消除孩子紧张的心理。这样孩子在比赛中才能发挥出正常水平,乃至超常发挥。

其实,孩子的失败,很多时候源于父母施加的压力太大。

当孩子做一件事失败后,多数父母不是心疼孩子,就是批评孩子、责骂孩子。聪明的父母则是鼓励孩子,告诉孩子胜败乃兵家常事,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多多少少遇到困难,也都有失败的时候,但只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就能成功。

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自己去闯,孩子也不例外。父母要给孩子自由,允许他们闯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这天小亮回家后,告诉妈妈学校要组织一次去乡下体验农村生活的活动。妈妈当场就表示赞同,且吃过晚饭后就开始为儿子准备行李,一个书包里全是吃的,还说什么乡下的饭菜不适合孩子的口味,怕孩子饿着;同时还给孩子准备了一部手机,让孩子随时与自己保持联系。就在下乡活动结束的当天,小亮妈妈早早就到了学校。看到小亮后,“瘦了”、“黑了”之类的话说了一大堆,还说:“你终于熬过了一个星期,乡下的生活苦吧!”

生活中像小亮妈妈这样的父母很多,嘴上说赞成孩子出去锻炼,但又为孩子做足了这样那样的准备;在孩子归来的时候,还一口一个“受苦了”。这些父母既想让孩子接受教育,又怕孩子受不了苦;即便是让孩子去闯,也想像放风筝一样在自己手上攥一根绳来遥控孩子,他们根本不给孩子一个完全自由的闯荡机会。

在让孩子自由闯荡方面,西方国家的父母就做得很好,他们总是能给孩子很多自由,让孩子自己去闯世界。

曾在一个游乐场见到过这样一幕:很多孩子都在那里玩滑梯,我却发现一个蓝眼睛的小宝宝玩滑梯的方法与众不同,一会儿变一个花样。家长们说:“太危险了。”但是蓝眼睛的妈妈却说没事,摔下去也没事。是的,这个孩子从滑梯上摔下时并没有哭,而是看着妈妈笑了笑,继续高兴地玩着。一个黄皮肤的孩子也学小男孩站在了滑梯上,结果被妈妈抱了下来。孩子很不高兴,但是妈妈却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只是一味地给孩子讲多么危险。其实,游乐场的工作人员考虑到孩子们的安全,已在滑梯下布置了空气垫,是没有什么危险的。只是父母们过于爱孩子,生怕孩子出半点闪失,不给孩子任何创新的尝试。

这就是东西方教育的差别。在西方国家,孩子只要满18岁,父母就不管了,孩子要自己承担所有的学费、生活费;而在我国,即使孩子成家了,父母还要为他的家庭买菜做饭,致使孩子依赖性很大,认为父母就是自己一辈子的靠山。

其实,我们应该向西方国家的父母学习,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让孩子从小就去拼搏,去闯属于自己的世界。那么,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该如何做呢?

1.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

交给孩子一些任务,或者孩子主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看到孩子做错了,但没有影响到原则性问题,父母就不要指出来,让孩子继续做。事情失败之后,帮助孩子找到失败的原因,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这样孩子在不断的犯错中,就会得到成长。如孩子堆积木的时候,可能结构不合理,看上去很容易倒塌,但父母最好也不要立即指导,而应在积木倒塌时举实例让孩子懂得搭积木的一些基本原理。

2.让孩子自己站起来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指责孩子,而要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人难免会跌倒,只要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就可以了。能自己站起来的孩子,他会认识到自己跌倒的原因,下次再遇到同样的挫折时就会非常小心,也会非常自信,觉得自己一定不会再被绊倒。

父母爱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爱一定要正确,别让你的爱成为孩子的负担,更别让你的爱吞噬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小时候舍不得让孩子受苦,时刻关爱孩子,做孩子的守护神,那么等孩子走向社会的时候,就会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罪,栽更大的跟头。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孩子自由地玩耍,在玩耍的过程中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在不断的受挫中找到保护自己的方法,战胜生活中的困难。父母过分的保护,就是剥夺了孩子自由闯世界的机会,同时也让孩子失去了尝试一些新鲜事物的自信心。

磕伤碰伤只是疼一会儿,过些日子就会慢慢好。但自信受损后却很难找回,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父母要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去闯,让他们在闯荡中成长,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

跟陌生人打一次交道

“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不开,不开,我不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这是每个孩子从小都会唱,也是妈妈们必教的一首儿歌,更是父母们不在家时保证孩子安全的一大法宝。因为现在的社会太混乱,人贩子太多、太猖狂,孩子每天被父母送到学校,放学的时候再接到家,他们的生活真的是两点一线。这样的方法保证了孩子的安全,却让孩子失去了与社会、与陌生人接触的机会,自然就没有过多的社会经验。他们的身体不断地成长,心理却晚熟,甚至形成一种内向、胆怯的性格,而不敢与陌生人说话。

小兔子乖乖,妈妈没回来,就不开门,这只是小兔子在家的时候。随着孩子的成长,总是要走向社会的,那么在家外,小兔子遇到危险该怎么办?小兔子在外不需要交朋友吗?父母们是否想过这些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们应该教会孩子如何与陌生人交往,而不是一个用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牢笼来保证孩子的安全。

孩子总是要走向社会,而且避免不了与陌生人交往,但是一直在父母庇佑下长大的孩子胆小怕事、缺乏自信心,很难做到主动与陌生人交往。这样的他们走向社会后会觉得孤单、无助,生活也不会快乐。因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往,这样孩子才能变得勇敢,不致见了陌生人就躲在父母身后。

从有关媒体报道来看,受骗的孩子多数是从不与陌生人打交道者。这类孩子与陌生人接触得少,判断好坏、真假的能力极差,习惯了依赖父母,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因而是最容易上当的。如果父母从小带孩子多与陌生人接触,或者通过父母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过程,使孩子学会哪些人是可以寻求帮助的、哪些人是不可靠的、哪些话是能听的、哪些话是不可听的。慢慢地,孩子就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是否让孩子与陌生人接触,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安全,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一个媒体曾做过这样一次策划:经过父母们的同意,选定几个孩子进行与陌生人交往的试验。彬彬是媒体人员在商场选定的目标,他们与彬彬妈妈商量了好长时间,才得到同意。然后,妈妈在彬彬专注看一件衣服的时候,悄悄走开,站在了离彬彬不远的转角处。当彬彬发现妈妈不在身边时,满脸惊慌地向四周张望着,站在原地没有动,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没有发现妈妈的身影,着急得快要哭了。这时媒体人员走到彬彬的身边,说:“小朋友,你怎么啦?妈妈呢?为什么就你自己在站在这里啊?”彬彬说:“妈妈突然不见了。”“哦,别哭,阿姨带你去找妈妈。”媒体人员拉起彬彬的小手,准备带他走。这时彬彬大声喊叫着:“放开我,你是坏蛋,我要找妈妈,快放开我……”售货员叫来了商场的保安,彬彬妈妈出现了,与媒体人员一起向商场保安解释了这件事情。彬彬看到妈妈后,抱着妈妈伤心地哭了。妈妈安慰着孩子,同时也为孩子高兴,因为他已经学会了保护自己。

媒体在调查中发现,像彬彬一样能大声呼喊的孩子很多,这是因为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告诉孩子:陌生人的东西不能吃,陌生人问你话时不要说,玩的时候不要走出大门等。父母长期的这种教育,让孩子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产生了一种防范性和警惕性,这一方面虽然保证了孩子的安全,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孩子的交往能力。等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就很难融入社会,很难与人交往,这样的孩子还何谈自信?

那么,父母该如何教育孩子与陌生人接触,同时又保证自己的安全呢?

1.教孩子学会识别谎言

父母要告诉孩子敢于怀疑,无论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什么事情,对于陌生人的言论都要保持清晰的头脑,理性思考,识别言论的真伪。如一个陌生人喊着你名字,说是爸爸妈妈的同事或者亲戚时,你一定要警惕;如有人自称是消防人员或者警察,说家里出事了,要带你去找爸妈时,在没有得到爸妈的允许下,千万不能跟他们走。

2.学会大声喊叫

当你找不到爸爸妈妈,或者独自一人在街上,陌生人要带你走时,一定要大声喊叫“救命”,尽可能地吸引周围的人,告诉大家你不认识这个人,以获得救助。

3.鼓励孩子与陌生人打交道

带着孩子逛商场时,可以鼓励孩子独自与陌生人打交道,让孩子去问陌生人几点了,但是要保证孩子在你的视线范围内。孩子回到你身边时,要问孩子为什么选择刚刚那个人问,他是怎么与陌生人对话的……从小对孩子进行这样的教育,孩子自然就学会了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如何判断陌生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4.向他人提供帮助

父母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时,要提供帮助,你的实际行动是教育孩子的最好课本,而且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使孩子对社会和他人多一份信任;同时遇到一些行动诡秘的人时,要告诉孩子这些人可能是坏人,但毕竟是少数,只要自己小心就可以避免危险。如果父母从不帮助他人,还常常告诉孩子这儿危险,不能与陌生人说话,使孩子觉得这个社会不安全,就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发育。

5.告诉孩子可以求助的人很多

首先警察是最先应该考虑的求助对象。如果身边没有警察,你要求助你所在场所的工作人员;如果找不到工作人员,那就选择带孩子的父母,因为他们最能理解你的心情。

父母要保证孩子的安全,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每个做父母的基本职责。但是我们不能只使用小兔子乖乖不开门的这一法宝,而要鼓励孩子多与陌生人打交道,让孩子在与陌生人接触的过程中,变得自信、勇敢,而不是与陌生人保持距离,或者一见陌生人就脸红。

孩子在见到陌生人时,不敢打招呼,不愿意问候,父母们认为孩子是害羞,但是孩子为什么会害羞呢?事实上,孩子害羞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不愿意相信陌生人,且从心底拒绝陌生人。所以,父母在教给孩子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方法的同时,应鼓励孩子多与陌生人接触。

陪孩子走过青春期

我们经常听到有的家长抱怨孩子最近爱发脾气,与大人唱反调,反抗父母等。为什么一直都很听话的孩子,突然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呢?

这时父母就需要注意了,这很可能是孩子青春期的表现,他们渴望独立,渴望得到父母以及周围人的认可。想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心理多变期,父母就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的特点,尊重青春期孩子的成长特点。

孩子进入青春期,大脑、身体、心理就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好奇心与不安交织在一起,经常看起来烦躁不安,有极强的反抗性,不再愿意听从父母的安排,还常常与父母对着干,父母说东他说西,这让很多父母感到困惑;同时,这个时期孩子的观察力、感受力、自我意识都加强了,他们开始关注自己,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或者学业上遇到失败,就会觉得自己不如他人,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慢慢就会变得孤僻。

青春期的孩子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爱慕虚荣。他们开始攀比,比谁的衣服好看,比谁的笔记本贵,比谁在老师面前得宠,比谁在同学面前有威望……他们经常会在很多人面前展示自己,以赢得他人的目光。虽然在青春期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也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否则很容易形成骄傲或自卑的心理。

对于青春期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父母也不要太担心,不要与孩子硬碰硬,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当孩子有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想法和行为时,父母不要急于否定。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父母过于强硬和不断地指责孩子,会破坏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甚至打击孩子的自信。

当孩子到了青春期时,父母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与孩子谈谈他的想法,倾听孩子对事物的看法。当孩子的想法合理时,父母要加以肯定和赞扬。与孩子谈话的过程,也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过程;同时父母还能了解到孩子最近的心理变化,知道孩子为什么烦躁不安,进而因材施教,帮助孩子解决烦恼。齐欢是左邻右舍眼中的好孩子,听父母的话,学习好,还经常帮父母做一些家务。然而上中学后,齐欢似乎变了个人,不仅要求父母给她买名牌服装,还嫌弃父母做的饭不好吃。妈妈发现齐欢对物质要求越来越高,回家后既不认真学习,又不帮父母做家务,学习成绩直线下滑。最近还哭着闹着让爸爸给她买了一部新手机,每天都是边玩手机边写作业。父母说一句,她就暴跳如雷。老师也反映她上课不认真,作业写得一塌糊涂。妈妈觉得再不管,齐欢的学业就荒废了。于是决定扣押齐欢的手机,如果她下次考试成绩提高了,就把手机还给她。但是当齐欢听到妈妈要扣押手机时,就开始与妈妈争吵,根本不容妈妈把话说完。母女因为手机的问题争吵得不可开交,齐欢甚至拿起书包准备离家出走,还好被爸爸及时拦住了。但是母女俩还是时不时地会发生争吵。

在齐欢的成长过程中,一直都是妈妈说了算,且为了博得邻居的夸奖和妈妈小小的奖励,一直都遵照妈妈说的去做。但是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齐欢开始不再听从妈妈的安排,而且像很多孩子一样,爱慕虚荣,与同学攀比。当妈妈采取强制性手段管教时,激起了齐欢的不满,闹家里鸡犬不宁。

在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注意方式,尽量多鼓励,少责骂;多夸奖,少批评;多沟通,少下命令。只有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才能做到有效地管理孩子。

青春期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一个关键期,也是一个重要的转变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比较叛逆,需要父母正确引导,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1.不要给孩子讲大道理

不要总是不停地给孩子讲大道理,你说的那些道理他们都懂,但是他们不喜欢说教。所以父母只要开口准备教育,他们就会大发脾气,说父母每天都在不停地唠叨,总是在自己耳旁说一些废话,老师、父母都不相信他们,都觉得他们学习差、能力差。于是他们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考试一次比一次差,自卑心理开始萌芽,开始变得不再自信。

因此,父母在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时候,要注意采用因势利导的方法,尽量不要讲大理道,而要就事论事,帮助孩子解决眼前的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把孩子当作“大人”

青春期的孩子希望独立,渴望得到一定的自由空间。父母不要再把他们当作小孩对待,遇到事情一定要把孩子当作大人进行商量,这样孩子就会从大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遇到一些敏感话题也不会回避。现在这个时代信息非常发达,孩子懂得多,父母也不必奇怪,更不要刻意隐瞒。

当父母把孩子当作大人,对于家里的事情希望孩子提出他的意见时,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得到了父母的认可,进而相信父母。如果父母采用了他们的意见,他们就会非常高兴,也会变得更加自信。

3.控制自己的脾气

青春期的孩子脾气暴躁,如果再遇上更年期的父母,那么家里必定是战争不断。父母总是觉得孩子不懂事,与自己对着干,但是怎么就不进行自我反思呢?其实,有些时候孩子说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再者孩子就是说得不对、做得不对,父母也要控制自己的脾气,尽量不要与孩子发生正面冲突,最好与孩子协商着来,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

4.不要阻止孩子与异性交往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与异性交往时,就会变得十分紧张,总怕孩子早恋,乱花钱,学着吸烟喝酒,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其实父母不必紧张,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与异性交往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如果父母不断地阻止,只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都发生了突如其来的变化,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让家长感到十分困惑,同时也让孩子自己觉得这个时期来得太突然,从而感到茫然。

青春期是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特别渴望独立,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父母过多的干涉和管教,只会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所以要懂得放养结合,以保证孩子健康地成长。

孩子能否顺利度过青春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青春期是孩子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期,父母能陪孩子顺利走过,那么就为孩子储备了决胜未来人生的资本,如坚强、自信、乐观、宽容、独立等。

有些话,千万别对孩子说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些父母这样训斥孩子:笨蛋、傻瓜、没用的东西、你看某某多能干、我为你牺牲了多少、我说不行就不行、我是大人,我能做,但是你不可以……这些高高在上的父母,认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就有权利指责孩子,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些话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给孩子的心理罩上一层阴影。

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尊心,也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父母的尊重。所以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应该温和地对孩子说:“失败没什么,我们只要吸取这次失败的教训,继续努力,以后一定会成功的。你看爸爸做某件事情时不也失败了吗?但是爸爸第二次做的时候就成功了啊!所以,爸爸相信你,你一定能行。”

孩子知识、能力都有限,对这个大千世界感到太陌生,但是他们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经常会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这个世界,让自己融入这个世界。可是父母却总是阻碍孩子,不相信孩子的能力。比如十多岁的孩子要帮父母做饭,当他从冰箱拿出菜时,却被父母无情地夺走了,说:“你还小,哪会做饭,只能是糟蹋东西。”是的,孩子做饭的时候,可能会浪费很多东西,但是父母在阻止浪费的同时,也在磨灭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影响,自己的随口一说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却是孩子没有能力做好这件事。父母不经意的话语,逐渐吞噬了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失去了主动探索、追求新事物的信心,进而习惯事事都依赖父母。小伟最近学习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不能完全接受老师每天新讲的内容。于是老师把小伟的妈妈叫到学校,告诉她孩子最近作业做得很差,错误率很高,希望在家里能好好辅导。小伟妈妈当着老师的面教训小伟:“你怎么那么笨呢?每天做作业做到十二点,还全是错的啊!”老师阻止了小伟妈妈,没让她继续说下去,然后对小伟说:“你现在就给妈妈把这几道题快速做出来,让妈妈看看你做作业也是很快的。”小伟在老师办公室里很快就把几道题做完了,虽然都没有做对,但老师还是当场表扬了他:“我就说小伟做题速度挺快的,而且小伟并不笨,只要回家后让妈妈多指导一下,进步就会很大。”紧接着,老师对小伟妈妈说:“你个笨妈妈,怎么教育孩子呢?明明很聪明的孩子,你却说他很笨。”听到老师的话,小伟妈妈很是震惊,两眼瞪得老大。这时老师又说:“你也不愿意听别人说你笨吧!孩子也一样,以后要多鼓励,少批评。”从老师办公室出来,小伟妈妈觉得老师的话说得有道理,自己的教育方法确实不对,之前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以后再不能对孩子说“笨”之类的话了。

父母在教育孩子和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有些话是不能对孩子说的。小伟妈妈说孩子笨,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打击孩子对学习的热情,最主要的是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减弱进取心,影响到未来。

当孩子试着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不要用语言或者行为告诉孩子他没有能力做这件事情,否则会让孩子产生自己就是个“笨蛋”的想法。父母要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孩子犯这样的错误可能与自己没有向孩子传授这方面的知识有关,并不能说明孩子没有能力。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一些“笨蛋”之类的话,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父母对孩子说话一定要注意,既要让孩子少犯错误,还要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1.父母适当的鼓励

从孩子的行为中可以看到他的自信度,缺乏自信的孩子容易放弃努力,认为自己做不好,或者没有能力做。此时,父母就要进行适当的鼓励,切忌急于求成而过分地鼓励孩子,使孩子产生骄傲的心理。鼓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让孩子逐渐感到成就感,从而产生自信心。如孩子进步了,父母要对孩子说:“我已经看到你的进步了,继续努力,爸爸相信你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如果你对孩子说:“你就是最棒的,相信自己。”这样的鼓励容易让孩子滋生自傲的心理,导致日后不再努力。

2.帮助孩子了解自己

父母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进行因材施教,切勿模仿他人的教育之道。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有了解了孩子,掌握了孩子的特性,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教育,才能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树立起自信心,而不是每天怀疑自己,总觉得自己与别人有很大的差距。爱运动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父母要从他擅长的方面去鼓励。比如:“孩子你在运动会上取得那么好的成绩,与你平常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爸爸都看到了。所以只要你努力学习,爸爸相信你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3.告诉孩子不要在意别人的评价

要告诉孩子,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于别人的评价要有自己的判断,正确的可以采纳,不正确的就忽略。父母要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让孩子看到经过自己选择并努力后的结果,这才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方法。自信的孩子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才能看清前方的路,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能享受阳光的未来。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有些话,父母千万别对孩子说。比如:1.你真是个笨蛋。2.你怎么就不听话呢?3.大人说话小孩子别插嘴。4.你要是考第一,妈妈就给你买……5.不行,我说不行就是不行。6.这些事不用你操心,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

父母要经常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善于揣摩孩子的心态,在特定的情境下使用特定的语言,安慰孩子,激励孩子。当孩子悲伤时,父母要用一些温馨的话语安慰孩子;当孩子迷茫时,父母要用一些柔和的语言提醒孩子;当孩子怀疑自己时,父母要用一些热情的话语激励孩子……

鼓励孩子,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认识周围的环境,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未来,而不是用一些消极的语言刺激孩子,反面教材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在泥潭中越陷越深。用正面的语言鼓励孩子,才是好父母应该做的。

乐观的孩子更自信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乐观、开朗、自信,但是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压力太大,即使是小孩子也有一定的压力,如学习的压力。现在国家政策高喊为孩子减负,可实际采取的还是应试教育模式;虽然老师响应国家政策,给学生减负了,但为了考高分,父母为孩子买了很多课外资料,或者为孩子报了很多辅导班,为孩子增加了负担。在这样一个矛盾的环境下,孩子的压力很大,如果成绩没有多大提高,他们就开始怀疑周围的一切,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丧失自信心。

自信是孩子幸福人生和辉煌事业的基础。诸多事实证明,乐观的孩子更自信。一个经常笑口常开的孩子,在面对艰难困苦时,能以一颗平和的心对待,能找到最佳的处理办法。乐观的孩子一定是聪明的、自信的、上进的。

乐观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更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从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都有一颗乐观自信的心,因此生活很幸福,事业很成功。所以要想让你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就要把他培养成一个乐观自信的人。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心情好的时候,觉得做什么事都很顺利,看什么东西很顺眼;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什么都觉得不得劲,可能从身边经过的一条小狗,都会踢一脚。在遇到同样的困难时,乐观的人看到的是积极的一面,而悲观的人看到的是消极的一面。12岁的楠楠是个非常乐观的孩子,即使考试名次后退了,也能乐观地看待,分析自己成绩下滑的原因,并安慰爸妈不要因为自己的落后而伤心。楠楠对事情的看法,常常让爸妈感到惊讶。学校举办春季运动会,楠楠报了800米的长跑。为了这次比赛,楠楠每天早早起床,在小区里跑步。看着孩子这么努力,爸妈认为孩子一定能跑第一。运动会结束的那天,妈妈晚上早早回家,准备了一大桌丰盛的晚餐,打算为孩子庆贺。孩子一进门,爸妈就看到孩子脸上掩饰不住的笑容,心想孩子一定是拿了第一名。但孩子告诉他们,自己是第三名。爸妈以为孩子在逗他们呢,只见孩子拿出自己的奖状,上面果真写的是三等奖。爸妈很是好奇地问:“你坚持锻炼了这么多天,不就是想拿第一名吗?为什么拿了第三名你还这么高兴呢?”楠楠说:“你们没去现场,没看到我与前两名之间的竞争有多激烈,他们被我追得可惨了。”楠楠乐观的心态,让爸妈感到高兴,一家举杯庆祝楠楠的胜利。

乐观的人是笑看人生,对得与失、输与赢看得不是很重。就像例子中的楠楠一样,第一名和第三名对他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付出了,而且过程十分精彩。乐观的人不以成败论英雄,因此一定会赢得人生的幸福和事业的成功。

一个乐观的人在看待事物时,总能看到积极的一面。这类人通常都非常自信,只要肯努力,最终一定能赢得“第一名”。因此,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这样孩子遇到困难时才会勇敢面对,才能不被生活中的困难打败。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乐观不仅是孩子的一种良好品质,而且具有非常神奇的作用,是孩子生活中的有力武器,能帮助孩子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能让孩子拥抱快乐,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能让孩子更容易走向成功。乐观的孩子善于人际交往,乐观的孩子坚强勇敢,乐观的孩子适应性强,乐观的孩子更自信。

乐观的孩子不容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认为困难不算什么,只要想办法就能跨越。

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乐观自信,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这样的品质呢?

1.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场所,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情,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经常吵闹的家庭,很难培养出一个乐观的孩子。维系和谐的家庭气氛,让孩子保持快乐的心情,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好处。乐观的孩子通常都是来自和谐的家庭。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要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

2.让孩子远离疾病

尽量让孩子远离疾病,因为孩子在生病的时候,心理非常脆弱,容易影响到情绪。只有孩子身体健康,心理才能健康,才能拥有乐观的心态,才能觉得什么事情都不难,才能变得更自信。因此,父母要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为孩子提供营养饮食,保证孩子的充足睡眠,带孩子做一些适量的运动。孩子拥有了健康的身体,才可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并最终为形成自信的性格打好基础。

3.用心倾听孩子心中的不快

孩子年龄小,经历的事情少,内心非常脆弱。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讥讽、学习的压力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都会成为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感到不快。作为父母,看到孩子心情不好时,一定要及时引导孩子说出心中的不快,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走出心理的阴影。告诉孩子任何事情都有解决的办法,如果孩子自己无法解决,父母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困难和挫折就像滚雪球,你要是不想办法化解,它就会越滚越大,最后压垮一个人。因此,我们要告诉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解决,这是为自己前行之路减轻负担、消除障碍的最好方法。

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孩,都会有不开心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些烦心的事。但是父母不要把自己的不快传染给孩子,因为消极的情绪就像病毒一样,只要传染开来,影响就会很大。所以,父母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多向孩子传递一些乐观的思想,让孩子形成乐观的个性。

父母给予孩子快乐,远比给予孩子物质财富有意义。乐观的孩子是自信的、坚强的,即使父母带给他的是一张不漂亮的脸蛋、一个不富裕的家庭、一个不是很聪明的脑袋,他也能战胜生活中的困难,打造一个幸福的人生。

第三章 分享——让孩子更受欢迎的法宝

分享是社会交往中必备的一种品质,因此是孩子品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分享是一种资源共享的方式,主动与他人分享,可以获得他人的信任,为人际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会分享是非常重要的。分享可以让孩子得到更多的玩伴,同时在玩耍的过程中帮助孩子找到与人相处的方式,并且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孩子更受欢迎。

千万不要小气

“不给,这是我的……”孩子不愿意把家里的食品、玩具与别的小朋友分享,就像是家里的小哨兵,严加看管一切。与小朋友玩耍,通常只能友好地玩几分钟,之后就会变成玩具抢夺战。为了心爱的玩具,他们经常会哭闹,甚至大打出手。这让父母们觉得很尴尬,尤其是在公共场合。

通常孩子在公共场合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时,父母就会说:“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被惯坏了,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就不会这样了。”父母的这种说法是在为孩子不懂分享找借口。其实,孩子的小气行为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也是区分你和我的开始。分享会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拒绝分享是他们在保护自己的东西。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孩子的行为,甚至强迫孩子与他人分享,只能让孩子更加不安,更不愿意与别人分享。

当孩子表现出小气的行为时,父母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亲身实践分享的机会,让孩子体会分享的快乐。孩子在吃水果的时候,让孩子帮你也拿一个,当孩子递给你时,一定要谢谢孩子,这也是分享的一种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孩子吃东西的时候,自然就会想到父母,就会与父母分享了。

对于孩子的小气行为,父母要进行正面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迁就或者哄劝。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做出无私的榜样,因为孩子是一个超级模仿家,如看到父母把出差带回来的特产送给了邻居,把亲戚带来的稀奇东西送给了同事,久而久之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就会主动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进步时,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强化孩子的好行为。孩子学会了与别人分享,自己也会变得更加快乐。佳佳经常与涛涛一起玩,却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吃的与涛涛分享。一天,涛涛来家里与佳佳玩。两人在房间里玩了一会,涛涛就出来看电视了。佳佳妈妈问他为什么不玩了,涛涛说:“佳佳只让我看她玩,不让我碰她的玩具。我觉得没意思,就出来了。”妈妈告诉佳佳要与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才好玩,才有意思,但佳佳还是不愿意。这时妈妈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从冰箱拿出了一个肉松面包,对两个孩子说:“你们想吃吗?”佳佳立即从玩具堆里站了起来,喊着:“我要吃。”涛涛也说想吃。这时妈妈说:“这是涛涛妈妈昨天送给我的,我也很想吃。你们说怎么办呀?”佳佳开始哭闹,妈妈告诉她:“哭闹是没有用的,这个面包是属于我的,你想吃,妈妈也想吃,你说该怎么办呢?”佳佳说:“那妈妈分给我一点。”“那我要是不分给你,你心里会怎么样啊?”佳佳说:“我会很难过。”“那涛涛你呢?”“我也会很难过。”妈妈对佳佳说:“你看涛涛和你一样心里很难过,你不给涛涛玩你的玩具,涛涛是不是也会很难过呢?”佳佳捡起地上的玩具,递给了涛涛,还对涛涛说不要难过。妈妈表扬了佳佳的做法,然后由佳佳把面包分享给大家。

佳佳体验到了想要从别人手中拿到自己喜欢东西的急切心情,遭到拒绝时的失望,与人分享时的快乐,这就是一次很好的分享教育。我相信有了这次体验后,佳佳日后一定会主动与别人分享,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就会逐渐消除。所以,父母应该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改变孩子的小气行为。

对于孩子的小气行为,父母一定要谨言慎行,慢慢引导。

1.改变家庭教育环境

现在很多孩子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大,只要是孩子提出的要求,他们必定满足;而且家里好吃的、好玩的都是孩子的,他们根本舍不得吃。孩子到了学校之后,依然会认为好东西是只属于自己的,从而很难与别的孩子相处。这就需要父母改变家里的环境,正面引导孩子。买回美味的食物时,不能只让孩子一个人吃,而要大家一起分享,同时配合老师在学校的教育,才会使小气的孩子变得大气。

2.对孩子小的进步,要多鼓励

小气的孩子总是不让人碰自己的东西,只要有人碰,就会向老师告状,甚至有些孩子会使用武力,与同学吵架。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而要正面引导,不要影响到孩子与同学的团结。只要发现孩子帮助他人,或者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就要及时鼓励,肯定孩子的做法。孩子在得到父母以及周围人的认可后,就会主动强化这种行为。

3.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友伴关系

经常带孩子与邻居家的小孩玩,让孩子慢慢培养他们之间的伙伴关系。或者经常带孩子与同事的孩子一起玩耍,告诉孩子你与同事是好朋友,鼓励孩子与同事的孩子也成为好朋友;去同事家时,可以从家里拿点自制的泡菜之类,告诉孩子要与你的朋友分享,问孩子他要与自己的朋友分享什么。在家长的感染下,孩子就会主动与自己的同伴分享,从而体会到分享的快乐,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就会渐渐形成分享的品格。

4.用故事书带孩子走入分享的世界

给孩子买一些童话故事书,为孩子讲关于分享的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书中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同时也可以利用家人分角色扮演,表演分享的故事,让孩子在游戏中深刻体会分享,理解分享。在童话故事中孩子懂得分享后,就会慢慢将分享的习惯带到生活中,从而远离小气行为。

俗话说:“你有两个苹果,与人分享后,你就会得到梨、橘子等多种水果;一个人的快乐,与人分享后,就会更快乐;一个人的痛苦,与人分享后,就会减轻很多。”分享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是孩子一生中的法宝。父母要帮助孩子告别小气,学会分享,使孩子成为同学中间最受欢迎的人。

不要忘记培养孩子的“合群”意识

不合群虽然不是一种病,但是父母若不及时引导,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孩子不愿意与同学一起玩,不愿意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是因为孩子不愿意与同学分享,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孤僻的性格。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引导,孩子很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严重者会成为“冷漠的心理”,甚至产生“报复心理”,进而影响一生。

父母要从小引导孩子学会与人分享,经常带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使孩子融入小集体中。然而,那种孩子经常在一起嬉戏玩耍、共同分享一个西瓜的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很少见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小城市中的平房被一座座高楼大厦所代替,人们住进钢筋水泥修筑的房子里,心也似乎被水泥凝固了。以往邻里之间的往来没有了,孩子玩耍的空间变小了,门对门住着都不认识。孩子被父母整天关在家里,与电视、电脑、游戏机、玩具等玩耍,绝不不允许私自出去玩;带着孩子出去了,碰到小朋友也只是让孩子打个招呼,然后匆忙离开。孩子就像是养在家庭大笼子里的一只鸟,带着出去兜风,才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当孩子进入幼儿园时,老师让孩子把自己的东西与小朋友分享,孩子拒绝了;老师让孩子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给大家,孩子拒绝了。孩子不愿意与大家分享,使得小朋友们不愿意接近他,于是每天都是独来独往,这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以及未来的发展。

因此,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合群意识,让孩子在与同伴的玩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