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6 22:43:40

点击下载

作者:陈玉刚

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百家姓

百家姓试读:

前言

我国传统文化启蒙教育读物,最普及的当属《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千家诗》。这四部书在民间简称“三百千千”,是旧时儿童上学必读之书。《三字经》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明、清学者又陆续补充。辛亥革命后,章炳麟于1928年又把此书重订。他在《重订三字经题辞》中对这部书给予很高评价:“先举方事类,次及经史诸子,观其分别部居不相杂厕。虽字有重复,辞无藻采,其启人知识过之。”可见此书一问世就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这部书不仅在我国广泛流传,在国外也深受欢迎,已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亚、欧等国发行。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此书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推广。《百家姓》,编撰者不可考。此书约成于宋代,书中把宋朝的国姓赵列为首姓。这部书的实用价值很高。书中虽无文理,只是单字排列,但把众多姓氏辑为四言韵文,既便诵读,也容易记忆,故而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人人必读之书,为雅俗所共赏。《千字文》,南朝梁代周兴嗣所撰。周兴嗣曾任员外散骑侍郎,是一位文学侍从之臣。他博学多才,文思敏捷。据《南文·周兴嗣传》己载:“周兴嗣字思纂,陈郡项人,博学善属文,武帝嘉之。”据《太平广记》所记:《千字文》的编纂过程是,梁武帝让人拓取王羲之的墨迹一千个杂乱无序的不同单字,命周兴嗣编撰成四言韵文,还要求有文理。周兴嗣只用了一夜工夫就编缀成书。但是,由于用脑过度,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千字文》内容丰富,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文化、道德、伦理等各个方面,被称为才子奇书。《千家诗》,最早的版本是南宋刘克庄编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刘克庄,号后村居士,故此书也称《后村千家诗》。但是现在流行的《千家诗》是后来编的,即《新镌五言千家诗》和《重订千家诗》,分别由王相和谢材得所编选。此书原来只收唐宋诗人作品,共有二百二十四首,其后有人把两首明诗编入,成为今天传世的版本。这部书编辑目的明确,是给初学诗的人阅读。因此所收录的只是五、七言绝句和律诗,多是脸炙人口的名篇。

为便于读者阅读、学习和参考,现特把这四部书合编在一起,书名采用早已在民间流传的《三百千千》,并加以简要注解。限于编者水平,疏漏在所难免,谨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陈玉刚于北京寓所1998年12月百家姓

中国古代的启蒙教材历史悠久,形式多样,《百家姓》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中国人有非常浓厚的宗族观念,非常看重自己的姓氏。一个姓氏就是一个宗族的旗帜、象证。早在汉代就有人开始编撰启蒙的姓氏读物,而宋代的《百家姓》则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成为儿童启蒙的必读之书。

赵zhào

【历代名人】

赵武灵王:战国时赵国君主,积极倡导改革,推行“胡服骑射”政策,使赵国成为强国。

赵匡胤:北宋开国皇帝。【姓氏溯源】

赵姓主要有两个来源,其一出自嬴姓,是古帝王少昊的后裔。赵姓的具体祖先是少昊的裔孙,造父。据说,造父是西周时著名的驾车能手,曾经在华山得到过八匹骏马。他把八匹马驯好以后,一起献给了周穆王。周穆王用这些马,配上上好的马车,让造父驾驶,到处游玩。有一次,他在昆仑山遇见了西王母,流连忘返,呆了好几年。直到听说徐偃王造反,率领三十六个诸侯国一起进攻周都,才慌忙让造父驾车返京。由于造父驾车及时赶回,才让周穆王平定了叛乱,穆王因此把赵城封给了造父作为食邑。从此,造父的后代就住在赵这个地方,并把赵作为姓氏。

另一支为少数民族改姓赵氏。

赵姓早期都是在北方发展。公元前四零三年,赵国建立,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直到公元前二二二年,被秦国所灭。从秦朝开始,赵姓就逐渐向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发展。到清朝康熙年间,赵姓进入台湾。赵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洪洞、天水、邯郸、东武、南阳、金城、下邳、四川、新安、敦煌、常熟和上饶等。“百家姓”编于宋朝,皇帝的的姓氏是国姓,所以放在第一。“百家姓”的第一句,“赵钱孙李”,“赵”指“权”,“钱”指“金钱”。世间万事权和钱的问题是首要问题。

钱qián

【历代名人】

钱元:五代十国时,吴越国的国王,颇建勋绩,一生好儒,招纳贤士。有诗千首。

钱起: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钱一本:明朝易学家,江苏常州人,官至御史,因触怒明神宗被斥为民。他研河图洛书、六经,尤精“易”,曾与顾宪成在东林学院讲习易经。

钱大昕:清代著名史学家。【姓氏溯源】

钱姓起源比较单一,其远祖为陆终,陆终的三儿子叫彭祖,彭祖的后代中有个叫彭孚的,在西周时担任钱府上士(掌管钱财的官),他的后人便以官为姓,世代相传。

在《百家姓》中,钱为什么能排名第二呢?因为,据说《百家姓》是宋朝初年钱塘地区一位名儒写的,在宋朝尚未建立时,这里已有吴越国,国主姓钱。大宋立国后,钱国主归顺了宋朝,那位名儒将“钱”列在百家姓第二位,表示不忘故国。

孙sūn

【历代名人】

孙武:中国最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备受世界人民的推崇。

孙权:三国时吴国开国皇帝。【姓氏溯源】

孙姓有六个来源:一是出于芈姓,楚国令尹孙叔敖的后代即为此支。二是出自姬姓,为卫国国君康叔的后代。三是出自妫姓。四是出自子姓。五是外姓改孙姓。六是他族改姓。

孙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姓。在北宋初年编撰的《百家姓》里,赵钱孙李,孙姓排在第三位。

孙姓最主要的起源有三种。第一种是出自姬姓,周文王的第八个儿子姬叔被封于康,周成王时,被改封到卫,史称卫康叔。卫康叔的第八世孙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叫惠孙。惠孙的孙子武仲,为纪念祖父,就以祖父的字作为自己的姓,因此姓孙。

第二种是出自芈姓,是孙叔敖的后代。孙叔敖名敖,字孙叔,因为他在担任楚国令尹的时候,政绩显著,他的后代就以他的字作为自己的姓,有因为楚国祖先季连姓芈,所以说孙姓出自芈姓。

第三种是出自妫姓,是齐国田完之后。田完是陈厉公的儿子,因为避难而到齐国,他的儿子田书,因为作战有功,被齐景公赐姓为孙,因为陈姓出自妫姓,所以这支孙姓也出自妫姓。

孙书的孙子孙武,因为齐国发生内乱,逃到吴国,并做了将军,他的后代因此而成为大族。到孙武的第二十二代孙孙权,于二二二年在江东建业建立吴国,是孙姓的影响达到顶峰。到唐代,孙姓又两次向福建移民,明朝时进入广东。孙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太原、乐安、东莞、吴郡、富阳、清河、洛阳、涉郡、清州、昌黎等。

李lǐ

【历代名人】

李耳:春秋末期重要的哲学家,他崇尚自然,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是中国重要的哲学思想“道家”的创始人。

李世民:唐太宗,统治时为唐盛世,史称“贞观之治”。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姓氏溯源】

李姓来源有三种:一是出自嬴姓,为高阳氏的后裔,以官为姓。二是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李姓等。三是他姓改姓李,如唐代许多功臣都被赐予李姓。

李是中国第二大姓氏,人口大约有八千七百多万,在中国以北方人居多,在台湾排名第五位。李姓的来源相当复杂,根据传说,李姓出自黄帝。李姓的始祖名叫皋陶,是黄帝孙子的后裔。皋陶在尧称帝的时候,曾经担任“大理”,主管司法,并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史称“五刑”。皋陶的子孙世袭其职,经历了虞,夏,商三个朝代,以官职为自己的姓氏,人称“理”氏。直至商朝末年,他的后代,一个叫理征的贵族,被纣王迫害致死,他的妻子契和氏与儿子理利贞,一起逃难到伊侯之墟。因为逃难途中曾经躲在一棵李树下,并且以李子充饥,才得以保全性命,所以改姓为“李”。

在先秦时期,李姓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进入魏晋以后,李氏逐渐发展,成为当时的中原五大姓之一,另外四个是王、崔、卢和郑。到唐代,因为皇帝姓李的缘故,使得李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仅皇帝赐姓给一些人,让他们姓李,更有许多人自己改姓,冒充姓李。于是,李姓在这三百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一下子变成了中国的一个大姓。

周zhōu

【历代名人】

周亚夫:西汉名将,战功卓著,后升为宰相。

周瑜:三国东吴名将,与刘备联合,在赤壁大败曹操。【姓氏溯源】

周姓有三种来源:一是黄帝时将军周昌的后代。二是出自姬姓,始祖为周文王,周朝的许多王族后来都以周为姓。三是由他姓或他族改为周姓的。

周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一般认为,黄帝的后裔迁徙到陕西岐山下的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周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即北魏献帝的兄长原来是少数民族姓氏,北魏迁都洛阳后改鲜卑族姓为汉姓,将其改为周姓。

周被秦灭后,部分周族人迁往江苏沛县,成为当地大姓。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原人民大批东移徐州,进而南渡,其中周姓迁居安徽庐江。后周姓逐渐向南方发展,唐朝时迁往福建,四川、江西、广东等地,清朝时周姓迁往台湾及海外谋生。

周姓在24史中单独列传的有276人,可见周姓历朝不泛英才。西汉时周勃、周亚夫父子,三国时名将周喻,五代时画家周文矩,北宋时哲学家周敦颐、词人周邦彦,南宋有词人周密,著有《武林旧事》;元代有音韵学家周德清,明代有画家周臣,清代有词人、词论家周济,编有《宋四家词选》,还有农民斗争领袖周立春等。

吴wú

【历代名人】

吴起:战国时著名军事家。

吴广:秦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

吴敬梓:清代小说家,《儒林外史》的作者。【姓氏溯源】

吴姓有两种来源:一是出自姬姓,始祖为周代的泰伯,曾在江苏无锡一带建立吴国。二是出自虞姓,相传周文王封仲雍的后代于虞国,虞人中后来有姓吴的。

据史书记载,泰伯和仲雍的父亲有三个儿子,最小的儿子叫季历,他聪明又很有才干,泰伯和仲雍明白父亲想让弟弟季历当继承人,于是便自动让位,他们趁父亲有病时,远奔东南沿海一带,不再返回陕西。

由于当时江南还很落后,泰伯和仲雍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当地的人便拥护泰伯为领袖,建立吴国。

吴国的都城在今江苏苏州,占据今江苏、上海、安徽、浙江的大部分地区,后吴国传到了夫差时,被越国所灭,吴国的子孙四处避难,为不忘故国,以国名为姓,就是吴姓。

吴国灭亡后,太子被流放到江西,在此发展繁衍,成为吴姓重要的一个分支。其他逃亡的一部分逃到山东、河南等地,一部分隐居在江浙及安徽一带。后来经过战乱、做官、迁徙等,吴姓在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发展成为名门望族。

郑zhènɡ

【历代名人】

郑国:战国著名水利专家,修建了郑国渠。

郑成功:明末清初民族英雄,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了台湾。【姓氏溯源】

郑姓来源比较单一,主要出自姬姓,其远祖为郑桓公。郑国是春秋初期的强国,后为韩国所灭。郑桓公的后人迁居至陈、宁之间,以国为姓,世代姓郑。

据有关史书记载,在秦末到晋代期间,郑姓渐渐分布到今天的浙江、陕西、山东、湖南、湖北、四川、江苏、安徽、河北和山西等一些地方。

唐代初期,河南一部分郑氏移居到福建省,唐代末期,河南固始又有部分郑氏进入福建,明清时著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祖先便是那次到福建的。

郑氏移居台湾,最早是因为郑成功,搬迁到海外,则是从清代开始的。

王wánɡ

【历代名人】

王充:东汉思想家、哲学家,无神论者。

王羲之:晋朝书法家,人称“书圣”。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姓氏溯源】

王姓起源于几种王族:一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周灵王、周平王的后裔。二是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和的后代。三是出自子姓,为商朝王子比干的后代。

王姓来源众多,但有一些共同点,即大多为帝王的后人。除了以上三种来源外,其他还有一些王族改姓王。

此后,王姓发展迅速,在西晋末年后逐渐迁往江南。唐朝时王姓主要迁往福建,也有迁往四川、安徽、江西的,北宋时期,主要迁往江苏、浙江一带,宋末元初,居住在福建的王姓迁往广东等地。明末开始,王姓陆续有人迁往台湾。

在中国历史上,王姓称王称帝者14人,先后建立新、汉、郑、燕、前蜀、闽、安阳、极乐等政权。

王姓最显赫的时期是六朝时代。在此300多年里,王姓与谢姓并称望族。

冯fénɡ

【历代名人】

冯谖:战国名士,曾辅佐孟尝君。

冯异:东汉征西大将军。

冯梦龙:明代文学家。【姓氏溯源】

冯姓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出自姬姓,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有个后裔叫毕万,他的孙子长卿被封在冯城,长卿的子孙以采邑为姓,世代姓冯。二是出自归姓,春秋时郑国有个大夫叫冯简子,因封邑在冯而得姓。

战国时有个冯亭,做了韩国的上党守,因为在与秦国的争战中战死,他的家族就分散了,有的留在山西潞城东北,有的在河北,子孙中有许多都是将军和宰相。

先秦的时候,姓冯的已有在山东居住了。

三国之前,冯氏还迁到现在四川的射洪,中江,渠县等地方。河南的冯氏则分布在今天内黄,宝丰,焦作,南阳,安阳及唐河湖阳等地方。

唐朝末期黄巢起义时,中原的冯氏有一支为了避难而逃到南方,后来迁到福建宁化石壁。

宋代又分出上杭,漳州,武平等冯姓支脉,直到宋末元初时期,上杭的冯氏有的又向南迁到广东的平远,潮州,揭阳,后来又迁到丰顺,梅州等地方。

蒋jiǎnɡ

【历代名人】

蒋琬:三国时蜀汉著名将军。

蒋伸:唐代宰相。

蒋廷锡:清代大学士、画家。【姓氏溯源】

蒋姓起源较为单一,主要出自姬姓,以国名命姓。西周时周公旦的儿子伯龄被封在蒋地,建立了蒋国,后被楚国所灭,伯龄的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世代姓蒋。

蒋姓祖根在今河南淮滨。先秦时期,蒋姓主要是在今河南境内发展繁衍,后来由于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调迁等原因,有不少人离开故土,去开辟新的天地。

东汉建武年间,蒋横帮助光武帝刘秀讨伐赤眉有功,升为大将军,后来遭到别人的陷害,他的9个儿子避难四方,等到光武帝省悟后,9个儿子都跟随封侯,子孙蕃盛,人丁兴旺,所在地以东汉以后的江南蒋氏多出自宜兴。

蒋氏在南北朝时期已比较广泛地分布在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

沈shěn

【历代名人】

沈约:南朝梁时文学家,曾撰写《宋书》等。

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著有《梦溪笔谈》。【姓氏溯源】

沈姓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出自姬姓,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被封于沈国,春秋时被蔡国灭掉,子孙便以国为姓。二是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后代。三是出自金天氏,是少昊氏的后代。春秋战国时期,沈氏主要是在今天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发展繁衍。

唐朝初期,沈姓在福建安家落户,他的子孙分散居住在龙溪,漳浦,南靖,长泰,诏安等地方。

韩hán

【历代名人】

韩信:西汉著名军事家。

韩愈: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姓氏溯源】

韩姓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公灭唐后,封叔虞于唐,史称晋国,因建都在唐,故叔虞又称唐叔虞。春秋时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造成分裂局面,后为曲沃武公统一。曲沃武公夺得晋国君位以后,灭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韩国,封其叔父姬万于韩,称为韩武子,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氏,称韩氏。当时的韩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南。韩氏一直在晋国位列公卿。至战国初,韩厥的七世孙韩虔同赵氏、魏氏一起瓜分晋国,建立韩、赵、魏三国。起初,韩国建都于平阳,到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阳翟。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于新郑,历经八代,至韩襄王仓于公元前230年被秦所灭。于是其宗室子孙以国为氏,称韩姓,并大多聚居在古时的颍川郡。到西汉末年,河南尹韩骞因躲避王莽之乱,移居古时的南阳郡,是为河南、陕西韩氏。 二是他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的大汗氏,后改姓韩。

秦汉时期,韩氏迁移到今天的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甘肃、河北和北京及北部的一些地方。唐宪宗作皇帝时,河南河阳(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孟县南)人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成为韩氏进入广东最早的人。唐朝末年,河南固始一些韩氏人在福建安家落户,清代康熙年间,大陆韩氏己有人迁入台湾。

朱zhū

【历代名人】

朱熹:南宋著名学者,理学的代表人物。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姓氏溯源】

朱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出自曹姓,为帝颛顼之后裔。 相传颛顼帝有个孙子叫陆终,生有6个儿子。其中,第5个儿子叫安,姓曹,封在曹(今山西东定陶县西南)。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振铎在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挟在邾国,称邾子挟,附庸于鲁国邹县。春秋时,传至仪父,见齐桓公称霸诸侯,便附从于齐,进为子爵之国,亦称邾娄。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遂以国名"邾"为氏,后又有人去邑以朱为氏,称朱氏。 二是出自舜时的大臣朱虎的后代。三是宋国开国君主宋微子的后代。

邾国被楚国灭掉后,邾国的贵族便以国为姓,就是邾姓,这个邾字有右耳旁,后来将耳旁去掉后,就形成了朱姓。

楚国灭了邾国后,将一部分邾国的王族子孙迁到湖北境内。有一部分邾国的子孙迁到安徽定居,这支朱姓到了南北朝时发展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与张、顾、陆姓并称当时的江南四大姓。后来由于做官的原因,又在今陕西、河南、湖北等省境内发展繁衍。经过明代后,朱姓便遍布全国。

秦qín

【历代名人】

秦琼:唐朝名将,被后人尊秦为“门神”。

秦观:北宋著名词人。【姓氏溯源】

秦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出自嬴姓,为颛顼帝的后裔,其后人建立了秦朝,秦灭亡后,其子孙便以国为姓。二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的后裔。三是古代大秦(古罗马)人来中国后,有的就以“秦”为姓。

先秦时期,秦氏主要分布于今河南、陕西、山东、湖北、河北等省。

西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的建议,迁徙关东大族充实关中,秦氏有一支自鲁徙居扶风茂陵。这支秦氏人丁兴旺,官宦众多,西汉时有秦袭等5人同时任郡守一级的官,故世号“万石秦氏”。

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秦氏还分布于今甘肃、四川、山西等省。

宋、元、明时期,秦氏有迁至今广西、安徽、贵州、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者。

清朝时期,秦氏分布地更广。

许xǔ

【历代名人】

许慎:汉代学者,著有《说文解字》。

许衡:元代三大理学家之一,曾参与元朝的朝仪官制、立国规模的策划。【姓氏溯源】

许姓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出自姜姓,西周分封时,将炎帝的后代文叔封在许国,春秋时被楚所灭,其子孙便以国为姓。二是源自尧帝时许由的后代。

古时候有一位品德高尚且不愿为朝庭做事的志士叫许由,相传尧要把君主的位子让给他,他逃到箕山,现今的河南登封县东南,许由死后,葬在箕山,所以箕山也取名叫许由山,这里的许姓就是许由的后代。

在西周刚刚建立时,周武王把炎皇帝裔孙伯夷的后代姜文叔封在许由曾居住过的许那个地方,也就是现在的河南许昌东,建立了许国。

西周初建立的许国,曾多次迁徙,506年迁到容城(现在河南鲁山东南),战国初期,被楚国灭掉,许国的子孙以国名为姓,又形成一批许姓居民。

许国亡国以后,他的遗民大部分分散住在今天的河南境内,也有迁到今天山西、湖北、湖南、河北等省的人。从此以后直到隋唐时期,高阳,汝南一直都是许姓的发展中心。

在汉代,许姓还分布在今天安徽、山东、陕西、云南、江苏和浙江等省。

宋末元初时,许氏有一个家族的人迁居到广东,后来又多次向台湾迁居,也有人移居到海外。还有些迁到湖南、广西、广东、福建的许氏,融入了侗、壮、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

何hé

【历代名人】

何休:东汉著名学者,对六经造诣极深。

何易于:唐朝名臣。

何景明:明代著名文学家。【姓氏溯源】

何姓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的后代。二是唐代西域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各氏族的统称。三是出自赐姓。

两汉至两晋时候,何氏分布于今天的河南、安徽、山东、江西、四川、广东、湖北、江苏、陕西和湖南等省的一些地方。西晋末年,中原何氏中才有人移居福建。

吕lǚ

【历代名人】

吕不韦:战国时秦国丞相,组织人编写《吕氏春秋》。

吕布:三国时名将。【姓氏溯源】

吕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出自姜姓,其始祖为伯夷的后代,被封在吕国,其子孙便以国名为姓。二是出自春秋时期晋国的魏氏。三为少数民族改姓。

吕氏的始祖是伯夷,伯夷是炎帝的裔孙,姓姜,因为辅佐禹治水有功,所以在虞、夏时被封姓吕,建立侯爵吕国,称吕侯。

吕国在今天河南南阳的西面,延续到春秋初期时,在公元前688年被楚文王消灭。周代还有一个吕国,在今天河南新蔡,是南阳吕国分出的一支,历史上称为东吕,春秋初期被宋国吞并。

吕国在春秋初灭亡后,子孙都以国为姓,和齐国吕尚的后代共同形成吕姓的三大主流。

在文献上记载最早的吕姓人物是吕尚即姜子牙,号太公望,后来因为辅佐周武王灭商,被封在齐国做官,作为齐国的始祖。以后世代相传,在公元前391年被田和迁到海上。

吕姓迁移频繁,所以分布比较广泛。南阳吕国被消灭以后,一部分的遗民迁到现在的湖北蕲春,一部分分布在现在的河南南部和安徽北部。齐国吕姓散居在韩、魏、齐、鲁之间,他的子孙主要在现在的陕西、甘肃一带发展繁衍。两汉时期,吕氏还分布在现在的河北、山西、内蒙古的一些地方。南北朝时,现在的浙江、江苏的不少地方都有吕姓居民。北宋初,吕氏有一支迁往福建,分布在泉、漳二州,后来又有一部分移居广东。

施shī

【历代名人】

施全:南宋著名壮士,因刺杀秦桧不成而遭杀害。

施耐庵:明代著名文学家,著有《水浒传》。【姓氏溯源】

施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以封国为姓,夏朝时有个施国,国亡后,其子孙便以国为姓。二是出自姬姓,为黄帝的后代。三是出自子姓,是商朝人的后裔,主要从事旗帜制造业,其后人便以祖先的职业为姓。

张zhānɡ

【历代名人】

张良:西汉名臣,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

张衡:东汉科学家,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姓氏溯源】

张姓一支出自黄帝之后,张挥为始祖。古书上记载黄帝的孙子挥创制出弓箭,这在当时对社会确实有很大贡献,因此被赐姓张。

另一支出自黄帝的后代,春秋时晋国有个叫解张的贵族,他的子孙以人的字为姓,世代姓张。此外,居住在云南的南蛮酋长于三国时被诸葛亮赐姓张,此后其子孙便以张为姓。据《三国志》记载,张辽原本姓聂,后改为张姓,世代居住在许昌,成为大姓。

晋代有中原张姓迁至福建,唐朝年间,张姓人氏又随陈政、王潮等人居入福建,此后河南光州张姓迁往广东,从清初开始,广东、福建的张姓又迁入台湾,从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张姓以北方人居多,主要是汉族。

张姓繁衍昌盛,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在全国许多地方发展成为名门望族。

曹cáo

【历代名人】

曹操: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及文学家。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也很有文才,与曹操并称“三曹”。【姓氏溯源】

曹姓主要有三种来源:

一是黄帝的后代,周武王的弟弟振铎被封于曹,成为曹姓的始祖。公元前11世纪周朝时,周武王姬发把自己的弟弟叔振铎封在曹国,建立城都陶丘(今天的山东定陶西南),公元前487年被宋国灭掉,曹国的子孙以原国名为姓,也姓曹。

二是由邾姓改为曹姓。

三是由他族改姓曹。

此外,在原来的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的北方和东北方一带,古代也有一个曹国,有一段时间属大唐管理。曹国人来中国,有的就以曹为姓。

先秦时期,曹氏主要分布在今天山东省内及江苏沛县。春秋时,鲁国有一名武士叫曹沫,也就是曹刿。汉代曹氏还分布在今天的河南、湖北、安徽、浙江和甘肃等省一些地方。

严yán

【历代名人】

严光:东汉名士,也是著名的隐士。

严复: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翻译了《天演论》。【姓氏溯源】

严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古严国的后裔。二是出自庄姓。汉明帝名叫刘庄,为了避讳,令庄氏都改姓严。三是少数民族汉化的结果,现代的满族、彝族、朝鲜族中都有严姓。

金jīn

【历代名人】

金日磾:本为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汉武帝时归汉,成为功臣世族。

金圣叹:明末清初文学评论家,其评语流行甚广。【姓氏溯源】

金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出自少昊金天氏,少昊为西方大帝,在五行学说中属金,故其子孙以金为姓。二是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的后代。三为刘姓改姓金。

金姓在当今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姓氏中,被排在第69位。其姓来源较多,最早的一支源于上古时的少昊,少昊是古代东夷族首领,他的子孙中有一支简化他的号“金天氏”而为姓氏,就是金氏。

另一支金氏出自西汉时的金日娣,是皇帝赐姓,据《前秦录》载,十六国前秦时,羌族首领有金氏,据《旧唐书》载,唐时新罗国王姓金,五代时十国之一吴越,开国之王叫钱镠,因为与刘同音,为避钱镠之名讳,该国的刘姓人皆去刘字的卯头刀旁,改为金氏。唐朝贞观年间所定益州郡三姓之一有金氏,汾州河西郡(今山西临汾县地)四姓之一有金氏。

宋明时期,南方的金氏除在今浙江、江苏一带发展外,还分布于今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北方的河南、河北、辽宁等省也都有金氏的聚集点。从清朝嘉庆年间开始,金氏侨居于新加坡等国。

魏wèi

【历代名人】

魏无忌:即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

魏源:清末思想家、文学家,著有《海国图志》。【姓氏溯源】

源于姬姓,出自晋国大夫周文王曾孙毕万的封地魏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魏氏是黄帝的姬姓嫡裔,他们原是毕国的人,传到周文王的曾孙毕万的时候,毕国被西戎所灭,便投奔到晋国,成为晋献公的大夫。毕万因于公元前661年在晋国攻灭霍、耿、魏三国战斗中,立下了大功,于是晋献公就将原是姬姓国的魏(今山西芮城)地赐给他为邑。此后,毕万的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当晋公子重耳流亡之时,毕万的孙子魏犨随同一起流浪,后得秦穆公之力,重耳被迎立为晋国国君,是为晋文公。晋文公封魏犨(魏武子)为大夫,承袭魏氏封邑。公元前445年毕万后代魏斯演出了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自成诸侯,建立魏国,称魏文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此后其势力日益扩大。魏国于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亡国后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氏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氏正宗。

魏氏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也有部分分居于今湖北、湖南省境。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