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的致富秘诀——打开财富大门的7把钥匙(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6 14:48:04

点击下载

作者:钱钱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成功者的致富秘诀——打开财富大门的7把钥匙

成功者的致富秘诀——打开财富大门的7把钥匙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成功者的致富秘诀——打开财富大门的7把钥匙作者:钱钱排版:AGOOD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5-01ISBN:9787515819259本书由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成功者的思考智慧思考是无价之宝

很多人之所以能成为享誉世界的财富大亨,是与他们的思考智慧分不开的。成功者的思考才能决定了他们的“钱袋”,成就了他们的财富人生。

成功者认为,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有价的,几乎都能得到,唯有思考是无价之宝。一个人拥有思考智慧,就能拥有财富、地位,甚至权力。犹太人认为,思考还可以让人失而复得,即使失去一切,他们也不会悲观失望,他们相信自己的思考智慧能让自己东山再起。

有这么一则故事:

战火烧到了犹太人的居住区,一个女孩哭着寻找她最爱的东西,妈妈看到后,跑到她身边对她说:“孩子,你最宝贵的东西一直都在你自己身上,你无须再寻找什么了。就算战争夺走了我们的家园,我们也不用太难过!金银财宝都是身外之物。人最宝贵的东西是思考,因为思考是与生命连在一起的。所以,只要活着就有机会将思考智慧无限地运用,而一个人有了智慧,还会怕没有金钱、没有房子、没有家园吗?所以我们要带走的只有我们自己的思考智慧!”

犹太民族经典著作《塔木德》中有言:“你只要活着,思考智慧就永远跟着你。”的确,人拥有了思考智慧就等于拥有了一切。世界上除了自然界,所有事物几乎都是人凭借智慧创造出来的。犹太人最看重思考智慧,他们认为,没有思考智慧的人不会有大成就,没有思考智慧的商人无法赚到大钱。犹太商人大都学识渊博、头脑灵敏。人们与犹太商人在一起,会发现他们大都非常健谈,其渊博的知识总是让人们惊愕。正是因为拥有如此渊博的学识和精明的头脑,犹太商人才会在生意场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公认的“世界第一商人”。

有这样一则笑话:

有3个人要被关进监狱3年,监狱长许诺可以答应他们每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便要了3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希望能有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只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3年过去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他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打火机。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旁边的美女手里牵着一个小孩,肚子里还怀着一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3年来我每天都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利润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您一辆劳斯莱斯!”

这虽然是一则笑话,却可以从中看出犹太人的思考智慧。现实生活中,犹太人正是凭借着过人的思考智慧赢得了巨额的财富,这也是他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

成功者善于思考,他们将思考视作财富,渴望把自己头脑中的智慧变成手中的金钱,这就是他们的过人之处。

在成功者看来,思考和成功是成正比的,因为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在成功的路上少犯错误。思考智慧是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成功者的基本素质。

犹太人大卫·布朗的父亲经营着一间小型齿轮制造厂,几十年来一直惨淡经营,收入仅够支付全家人的生活费。布朗的父亲知道自己之所以无法经营好工厂,是因为缺少专业的知识储备,所以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布朗身上。

为此,父亲严格要求布朗,从小就让他多读书多思考。每逢假日,父亲就带布朗到自己的齿轮厂去参加劳动,与工人们一样艰苦工作,绝无特殊照顾。布朗在工厂里工作了很长时间,逐渐掌握了很多知识和经验。

长大后的布朗通过观察,发现当时汽车的使用率已经很高,预感汽车大赛或许会成为人们的一种娱乐方式。于是,布朗决定利用自己在齿轮业务上积累的经验,向赛车生产这个目标去奋斗,大力发展赛车生产。布朗克服了重重困难,成立了大卫·布朗公司,不惜重金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汽车设计,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在1948年比利时举办的国际汽车大赛中,布朗公司生产的“马丁”牌赛车一举夺魁,大卫·布朗公司因此一举成名,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布朗从此走上发迹之路。

犹太人热爱财富,但他们更热爱思考智慧。如果你问犹太人什么最重要,答案一定是思考智慧。成功离不开思考智慧,经商离不开思考智慧,犹太人在长期的经商过程中将他们的聪明才智挖掘得纤毫毕现,将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有个西班牙商人非常欣赏犹太商人的经商智慧,于是努力向犹太商人学习,同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他的女式手提包的生意十分红火,在服饰品贸易的经营中站稳了脚跟。后来,这个西班牙商人发现犹太人经营的钻石生意更赚钱,于是也想改行去做钻石生意。不过这个西班牙商人看到身边不少西班牙人经营的钻石生意不景气,为了避免遭受同样的命运,他找到世界著名的“钻石大王”玛索巴士,向玛索巴士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学识渊博的犹太商人玛索巴士听完西班牙商人的来意,冷不丁地问了他一句:“你知道澳大利亚海域有什么热带鱼吗?”

西班牙商人被这个问题弄晕了,心想“钻石大王”问这个干什么?这和钻石生意有关吗?看到西班牙商人哑口无言的样子,这位“钻石大王”语重心长地说:“做钻石生意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你对钻石的来源、历史、种类和品质都不了解,就不会知道如何去经营。而要具备判断钻石价值的基本经验和知识,就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这至少需要20年。而所有相关的知识你也要去了解,这样才可以真正培养出看市场的眼光。”西班牙商人听了,不禁为自己的才疏学浅羞愧不已。西班牙商人早就听闻犹太人经商的眼光和谋略不同凡响,如今听了玛索巴士的话,心里更加佩服犹太人,他体会到犹太商人成功是因为继承了几千年来祖先留给他们的经验,这绝非一日之功可以达到。这个西班牙商人自知自己没有这个积累也很难经营好钻石生意,便很自觉地远离了钻石行业。

可见,若想成为一名成功者,除了要让自己成为所在行业的专家以外,还要兼顾其他领域,尽可能多地掌握市场行情,这样才能为今后取得更大的成功奠定基础。

虽然世界是多变的,但思考智慧会始终伴人一生,一个人拥有了思考智慧便拥有了人生最大的财富。善于思考的人会发现生活的美妙所在,会用自己的智慧为自己的人生出谋划策,创造出无尽的财富。办法总比困难多

生活中,人们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些困难会让人们感到无比“头疼”,很多时候人们会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困难的办法。《塔木德》中说:“上帝每制造一个困难,也会同时制造3个解决困难的方法。办法总比困难多,凡事都有解决的窍门。”所以,世界上只要有困难,就会有解决困难的方法。正确的解决方法往往要求人有活跃的思维,善于打破常规。有人曾这样高度地评价犹太人的聪明才智:“3个犹太人坐在一起,就可以决定世界!”犹太人的聪明才智表现在他们善于运用智慧去寻找解决困难的“窍门”,从而获得成功。

有一段时间,杰恩作为日本凌志汽车在美国南加州的销售代理,遇到了销售困难。人们因为海湾战争和社会稳定问题,拒绝日产汽车,杰恩面临失去工作的危机。

杰恩放弃了销售人员惯用的做法—在报纸和广播上投放大量的广告,等着人们来下订单。杰恩经过一番思考,在分析了解决当时问题的关键之后,列出了若干条可以实施的办法,最后确定了其中的一个作为改变销售形势的策略。

杰恩是如此分析的:假如你开过一辆新车,然后再开自己的旧车,你会发现旧车突然之间有了很多让你不满意的地方。或许之前你还可以继续忍受旧车的诸多缺点,但是当你知道了还有更好的车后,你会不会决定去买辆新车呢?

杰恩立刻落实他的想法。杰恩吩咐若干销售员各自开一辆凌志新车到富人常出没的地方—乡村俱乐部、码头、马球场、比佛利山庄和韦斯特莱克的聚会地等,邀请那些富人坐到崭新的凌志车里兜风。这些富人有了新车的美妙体验以后,再坐到自己的旧车里的时候,果然产生了很多抱怨,于是陆陆续续来购买或租用新的凌志车,杰恩的生意恢复了正常。

杰恩的方法与那些在报纸和杂志上做广告的方法比起来,其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因为在报纸和杂志上做广告,消费者无法形成直观的认识,对车的优缺点没有切身体会。杰恩正是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给消费者一个切身体验的机会,让他们亲自体验新车的优势,这样自然会达到更好的广告效应。由此可见,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善于打破常规思维,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成功者经常运用自身的智慧,思考出一些“窍门”,从而巧妙地获得成功。

1956年,以色列与埃及交战。以色列军队企图夺取西奈半岛,首要目标是埃及军队的核心要塞—米特拉山口。埃及驻西奈半岛的守军将领也十分明白,一旦米特拉山口失守,那么西奈半岛就难以掌控了。因此,埃及守军将领除了派重兵镇守山口外,还在旁侧地带安排驻军策应,以备不测。“以我们目前的守备力量来看,米特拉山口应该是万无一失了。”镇守山口的埃军各部队首领信心满满。

10月的一天,米特拉山口的埃军阵地上空突然出现了4架以色列野马式战斗机。“不好,敌人要来偷袭我们。全体进入阵地,准备战斗!”指挥员下达了作战命令。埃军士兵纷纷进入掩体,举起自动步枪,架起高射机枪,准备射击。可是,以色列战斗机并没有对埃军阵地进行机枪扫射,也没有投下炸弹。它们只是轰鸣着,一会儿猛地掠地俯冲,一会儿又直插云霄,低飞时距地面不过4米高,升起时又不见飞机的踪影。埃军官兵目瞪口呆,不明白以色列战斗机到底要干什么。“别傻看了,快打电话向上司报告吧!”不知是谁提醒了一句,于是埃及官兵慌忙摇起电话,准备向上司报告。可是摇了半天,电话机就是听不到声音。“天哪,那几架该死的飞机把我们的电话线给割断了。这可怎么办啊?”

原来,以军用飞机的螺旋桨和机翼将埃军的电话通信线切断了。埃军官兵一下子陷入了极大的惊慌之中,这时,一场大战开始了……

在埃及整个部队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准备奋力迎战时,以色列军队只用了4架战斗机就巧妙地切断了埃军的电话线,使埃军失去外援,战斗获胜的概率就大了很多。很简单的一个故事,却意义非凡。短兵相接、真枪实战可能无法取胜,这时候就需要开动大脑找一些“窍门”了。在犹太人看来,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鲁莽行事是最不可取的。当遇到难题或“瓶颈”时,可以尝试以下三种方法:

一、转换问题的定义

遇到问题时不要太过沮丧,更不要太快放弃。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抱怨上,不如专注地思考问题的性质。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答案及方法自然也就不同。所以,遇到问题时换个立场想一想,转个角度看一看,也许就能提升问题的层次,有助于人们走出盲点。

二、寻求他人的协助

必须打破“不有求于人”的心理障碍,要明白善于求助才是智慧。多向人求援,自然多一些“出路”。

三、不“钻牛角尖”

遇到问题不“钻牛角尖”,暂时冷静一下,让自己有思考的时间。平日多想想,多些机会听取他人的建议。

有困难必定有克服困难的办法。常言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无论什么样的困难,总有办法去解决。生活就是解难题,解开一个难题,就向前推进一步;一时解不开,或许要停顿一下,整理思路,从而能更好地解决难题。

人需要有迎难而上的精神,需要着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有勤于学习的态度,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努力提高自己运用新方法的能力;需要有在困难面前永不言败的信心和决心。人的思考智慧是伟大的,办法肯定会比困难多。善于把握机遇

西方哲人说:“水因地而致流,兵因敌而致胜,商因机而致富。”成功者往往善于创造、把握机会,让自己的事业迅速发展。

很多年以前,一个商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三。”

1946年,这个商人一家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得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应该说是3.5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把手看看。”

20年后,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着铜器店。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上的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他曾把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这时他已是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然而,真正使他扬名的,是纽约州的一堆“垃圾”。

1974年,美国政府为了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一直无人应标。正在法国旅行的那个商人的儿子听说后,立即飞往纽约,看过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他未提任何条件,当即就在合同上签了字。

纽约的许多运输公司对他的这一“愚蠢”举动暗自发笑,因为在纽约州,垃圾处理有严格的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就在一些人准备看这个人的笑话时,他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

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水泥块和木头加工成底座;把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最后,他甚至把从自由女神像身上扫下来的灰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把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现金,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一万倍。

灵活变通的经商原则让这个商人赚得盆满钵满。很多人之所以做生意成功,是因为他们绝不会固执己见,而是适时灵活地变通,显示出了良好的变通能力。

一个犹太人走进纽约的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坐下来。“请问我能帮上您什么忙吗?”贷款部经理一边问,一边打量着这位一身名牌穿戴的人。“我想借钱。”“好啊,您要借多少?”“1美元。”“啊?只借1美元?”“是的,只借1美元。可以吗?”“当然可以,只要有担保,再多点儿也无妨。”“好吧,这些担保可以吗?”犹太人说着,从昂贵的皮包里取出一堆股票、国债等,放在经理的写字台上,接着说:“总共50万美元,够了吧?”“当然!当然!不过,您真的只借1美元吗?”“是的。”“年息为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归还,我们就会把这些股票还给您。”“谢谢。”犹太人接过了1美元贷款。然后,犹太人准备离开银行。

银行行长一直在旁边冷眼观看,他怎么也弄不明白,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来银行借1美元。他匆匆忙忙地赶上前去,对犹太人说:“这位先生……”“有什么事吗?”“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一下。我实在想不明白,您拥有50万美元,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要是您想借三四十万美元的话,我们也会很乐意……”“不必了。我来贵行之前,问过好几家银行,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所以嘛,我就准备在贵行寄存这些股票、国债。贵行租金实在太便宜了,一年只须花6美分。”

这个故事虽然是杜撰出来的,却反映了犹太人很强的变通能力。依照常理,贵重物品应保存在金库的保险箱里,对许多人来说,这可能是唯一的选择。然而这个犹太商人没有受限于常情常理,而是独辟蹊径,找到了既保险又不需付出太多金钱就能让股票和证劵锁进银行保险箱的办法。

通常情况下,人们进行抵押的目的是借款,并希望以尽可能少的抵押物争取到尽可能多的贷款。而银行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或获利,都以低于物品实际价值的款项贷给抵押人。然而,就是银行的贷款规则,激发了上面故事中的犹太人的变通思维:自己是为抵押而借款的,借款利息是不得不付出的“保管费”,既然对借款额下限没有明确的规定,自己当然可以只借1美元,从而将“保管费”降至6美分。这位聪明的犹太商人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他是个精明的商人,又是个守规矩的商人,他能在不改变规则的前提下,灵活地让规则为其所用。

做一个精明的商人,必须头脑灵活,善于变通,才能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有这样一则故事:

伊万酒兴大发,便向村里的一个犹太人借了一枚银币。他们双方商量了条件:伊万明年还两个银币,在此期间伊万须把自己的斧子抵押给犹太人。伊万刚要走,犹太人叫住他:“伊万,等一等,我想起一件事,我觉得到明年要凑足两个银币对你来说有些困难,你现在先付一半不是更好吗?”这话使伊万“开了窍”,他将到手的那个银币还给了犹太人,然后回家了。走到路上,伊万觉得不对,想了一阵子,然后自言自语地说:“怪事,银币没了,斧子没了,我还欠一个银币—可是那犹太人说的还蛮有道理的。”

犹太人变通规则的能力从上面这则故事中可见一斑。很多犹太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意图将规则在不违反原则的条件下转变为对己有利的事物,从而获利。犹太商人善于应变的能力让他们在商场中如鱼得水,屡战屡胜,这也是他们成功的原因之一。《塔木德》中说: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却有很多路径供人选择。善于变通的人,永远不会把自己逼至“墙角”。

2001年5月的一天,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特的美国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旧斧子推销给了布什总统,从而获得布鲁金斯学会的“金靴奖”。

布鲁金斯学会的“金靴奖”是推销界的“奥斯卡”,在乔治得奖之前,它的得主已空缺了26年。

克林顿当政期间,该学会出了一个题目:请把一条三角内裤推销给现任总统。8年间,无数学员为此绞尽脑汁,最后却都无功而返。克林顿卸任后,该学会把题目换成: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布什总统。

很多人照着老思路,认为当今总统什么也不缺,即使缺什么,也用不着亲自去购买;退一万步说,即使总统亲自买,也不一定正赶上你去推销的时候。

这件在其他人看来不可能做到的事,乔治·赫伯特却做到了。乔治·赫伯特给布什总统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有一次,我有幸参观了您的农场,发现里面种着许多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经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斧子,但是从您现在的体格来看,小斧子显然太轻,因此您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子。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它是我祖父留给我的,很适合砍伐枯树……”

后来,乔治收到了布什总统15美元的汇款,乔治也获得了一只刻有“伟大的推销员”字样的金靴子。

有些时候,变换一下自己的思路很重要,因为懂得变通的人往往才能够成功。

善于变通是与思考密不可分的,也许你会突然灵光一现,但这毕竟不是常有的事,而思考则是变通的基础。人要让自己的大脑常常处于思考的状态,才能训练自己的思维独辟蹊径。如果人不勤于思考,总安于现状,或凡事照搬自己以往或别人的经验,遇到挫折或困难时坐等“援兵”,那么就不会有什么大成就。

人们在做一件事情时经常会因为方法不当而走入“死胡同”。这时候,如果转换一下思路,或许就能让“死胡同”变成“通途”。有的人不知道如何转变,只是一味地按照原来的思路走,这样很容易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甚至出现“无路可走”的情况。

在微软,每一次面试通常都会有多位面试官参加。每一位面试官都被事先分配好任务,比如,有的人会出智力方面的问题,有的人会考应聘者的反应速度,有的人会测试应聘者的创造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的人会考查应聘者与人相处的能力及团队精神,还有的人会深入地问一些研究领域或开发能力的问题。在测试独立思考和善于变通的能力时,考官常常问以下一类的问题:

请评价微软公司电梯的人机界面。

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的?

请估计一下某地共有多少家加油站?

这些问题不一定有正确的答案,但是它们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变通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类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回答,但要回答好却非常不易,而且这类题目事先是无法准备的。

当然,灵活变通并不是投机取巧,耍小聪明。善于变通的人,也不是圆滑、不负责的人。要使难成之事心想事成,让自己的人生旅途处处顺心,一定要学会变通技巧;要在紧要关头化险为夷,让自己在社交中事事如意,也要学会灵活应对的方法。

善于变通,带来的是成功,是发展;不善于变通,带来的是停滞,甚至是“死亡”。“变通”一词,先有“变”后有“通”,因为只有“变”才能“通”。学会变通,善于变通,将使我们脚下的路更宽,使我们头上的天更蓝!打破思维定式,激发新鲜创意

有句谚语说:“开锁不能总用钥匙,解决问题不能总靠常规的方法。”

从前有一个富翁,他有两个儿子。孩子大了,富翁也老了。富翁开始苦苦思索,到底让哪个儿子继承遗产。富翁始终拿不定主意,想起自己年轻时白手起家,忽然灵机一动,找到了考验儿子的好办法。

一天,富翁锁上宅门,把两个儿子带到100里外的一座城市,然后给他们出了个难题,许诺谁答得好,就让谁继承遗产。富翁交给两个儿子一人一大串钥匙、一匹快马,看谁先回到家,并把宅门打开。马跑得飞快,兄弟俩几乎是同时到的家。但是面对紧锁的大门,两个人都犯了愁。

哥哥左试右试,慌乱地从一大串钥匙中寻找最合适开锁的那把;弟弟呢,由于刚才光顾着赶路,钥匙不知道什么时候丢了。两个人都急得满头大汗。突然,弟弟一拍脑门,有了办法,他找来一块石头,几下子就把锁砸开,顺利地进去了。自然,继承权落在了弟弟手里。

在一般情况下,按常规办事并没有错。但是,当常规已经不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时,人就应该解放思想,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独辟蹊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平时所使用的能力,只有人们所具有能力的2%~5%。人要有打破常规的创造性思维,把“一根筋”转变为多角度思考,从而在近乎绝望的困境中获得信心,找到希望,创造出新的生机,获得出人意料的成功。

怎样才算打破常规呢?《伊索寓言》里的一则小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形象的解释。

在一个暴风雨的日子,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走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

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旁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认为这不须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

穷人在烤衣服时,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因为他实在太饿了。“石头汤?”厨娘感到很奇怪,“我要看看你怎样把石头做成汤。”于是她答应了穷人的要求。穷人到院里捡了块石头,洗净后便放在锅里煮。“可是,你总得放点儿盐吧。”厨娘看着锅里的石头说。她给了穷人一些盐,后来又给了穷人一些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在穷人的要求下,厨娘又把能够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

你也许能猜到,这个穷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回院里,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如果这个穷人刚开始便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他会得到什么结果呢?毋庸置疑,他肯定什么都得不到,但穷人以不同寻常的做法为自己赢得了所需要的东西。由此可见,打破常规或许不需要有天才的头脑,但需要有智慧和勇气。

保加利亚队与捷克斯洛伐克队在欧洲进行了一场篮球锦标赛。当比赛剩下8秒钟时,保加利亚队以2分领先,一般来说此时保加利亚队已稳操胜券。但是,这次比赛采用的是循环制,保加利亚队必须赢球超过5分才能取胜。可要用仅剩的8秒钟再赢3分,谈何容易?这时,保加利亚队的教练突然请求暂停比赛。许多人对此举付之一笑,认为保加利亚队大势已去,被淘汰是不可避免的,教练即使有回天之力,也很难力挽狂澜。可是,当比赛重新开始时,球场上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只见保加利亚队拿球的队员突然运球向自家篮下跑去,并迅速起跳投篮,球应声入网。这时,全场观众目瞪口呆,比赛时间到。当裁判员宣布双方打成平局需要加时赛时,大家才恍然大悟。保加利亚队这出人意料之举,为自己创造了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加时赛的结果,保加利亚队领先对手6分,如愿以偿地出线了!

保加利亚队教练没有受思维定式的束缚,巧妙地从传统思维的枷锁中跳出来,自己往自己篮筐里投球,获得加时赛的机会,最后赢得胜利。

可见,经验固然重要,但不固守经验,人才能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因而,在实践中,人要善于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这对一个人的成败具有非凡意义。

美国加州有一家老牌大饭店,该饭店的电梯过于狭小老旧,已经无法适应越来越大的客流。所以,饭店老板打算配备一部新电梯。老板请来全国一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请他们一起探讨如何修建电梯。这些建筑师和工程师经验都很丰富,他们足足讨论了半天,最后得出一致结论:饭店必须停业半年,这样才能在每个楼层打洞,以便安装电梯。“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老板皱着眉头说,“要知道,那样营业额会损失很大。”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坚持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案。就在这时,饭店里的一位清洁工刚好经过,听到他们的话,说:“要是我,就会直接在屋外装上电梯。”所有人都被清洁工的话震惊了,老板记住了这句话。第二天,饭店就开始在外面安装新电梯。这在建筑史上,也是第一次把电梯安装在室外。

人类的创新能力可以说是最伟大的奇迹,一个人每天都会做出许许多多的决定,而每次做决定都是激发创意的好机会。所以,打破思维定式,大胆尝试新方法,虽然这些新方法有时不能“药到病除”,但是你尝试得越多,成功的概率就会越大。以退为进,方能更进一步

以退为进,方能更进一步,这是犹太人的处世哲学。犹太人认为如果事事斤斤计较,强强对抗,势必两败俱伤,不如采取暂时退让的方法,等待时机,以谋取更大的利益。《塔木德》中说:“用争夺的方法,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但用让步的方法,你得到的可能比你期望的更多。”

投资大鳄索罗斯说:“如果你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首先要采取的行动是以退为进,而不是铤而走险。”退一步海阔天空,当你做出退让决定的时候,有时候正是你向前迈进的开始。

在欧洲,强烈的反犹太政策没能阻挡住罗斯柴尔德家族前进的步伐。当奥地利面临财政困难时,罗斯柴尔德家族看准时机与政府谈判。经过艰难的谈判,奥地利政府不得不答应让罗斯柴尔德家族进军奥地利。犹太人终于“攻占”了奥地利这块坚硬的“生意冻土带”。

原来,当老罗斯柴尔德准备将经营范围扩大到法国以外的地域时,奥地利便是他的目标之一。罗斯柴尔德家族在谈判人选上颇费苦心:既不让才干非凡却稍显莽撞的长子尼桑去,也不让俊美机智的五子杰姆斯去,却派为人谦恭憨厚朴实的次子萨洛蒙只身前往维也纳。萨洛蒙是一个谦谦君子,亲切和蔼,彬彬有礼,他奉行的原则是:以退为进。

萨洛蒙从募集奥地利国家公债着手,使公债附上新的形式,使得公债具有很高的回报。

刚开始,奥地利公众群起反对,还采取了抵制运动。萨洛蒙小心翼翼,他不触动反对派的利益,以忍让为主,对反动派的议论一句话也不反驳。他只在报纸上展示公债发行的经济收益宣传,让公众明白这是有利可图的好事,鼓励公众购买。萨洛蒙牢牢地抓住公众的“投机心理”,所制定的一切措施均以激发公众的投资欲望为目的。萨洛蒙甚至以家族的名誉作担保,此后逐渐赢得了公众的信任。

随之而来的是国家公债的暴涨。奥地利政府对萨洛蒙非常满意,公众也获得了实际利益,抵抗最终变为拥护。当然获利最丰的仍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他们收获了公债发行的承办手续费和公债暴涨的巨额利润。奥地利政府、罗斯柴尔德家族、奥地利民众,三方皆大欢喜。

人们在谈及成功之道时,通常更多地强调利益第一,甚至为了利益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然而有时候,一味地猛冲猛打、追逐利益未必是最好的方法,以退为进也是一种智慧的人生策略。退让不代表懦弱和胆怯,更不是无能的表现。相反,退让有时候是一种前进。犹太人在为人处事时很少与人进行激烈的正面交锋,当产生矛盾时,他们往往会主动退让,因为他们懂得以退为进的道理,这正是他们聪明的地方。

当年肯尼迪在竞选美国参议员的时候,他的竞选对手在最关键的时候抓到了他的一个把柄:肯尼迪在学生时代,曾因为欺骗而被哈佛大学退学。当时,这一把柄在政治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竞选对手很可能以此为由把他击败。

可想而知,一般人面对这类事情的第一反应就是极力否认,澄清自己,但肯尼迪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他很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他说:“我对于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感到很抱歉。我做的的确不对,对此事我没有什么可辩驳的。”肯尼迪放弃了无谓的辩驳,承认了此事,并坦诚地道歉,从而得到了民众的谅解。

无独有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深谙以退为进之道。

当克林顿陷入桃色丑闻时,他并没有一味地否认,而是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他让美国人民做出选择:让他下台或让他继续留在总统的位子上。结果证明,克林顿的坦诚得到了美国人民的原谅。

人的一生中,做错事是难免的,欲盖弥彰只能错上加错。谁也保证不了不与他人发生矛盾,产生摩擦。如果为了矛盾、摩擦而大动干戈,在犹太人看来,实在是得不偿失。犹太人认为只要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即便自己占理,让三分又有何妨?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在退后一小步的同时,也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样做不仅可以化解矛盾,还能够让彼此加深理解、增进友谊,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古奥十分勤劳,他由于买不起一般平地上的肥沃良田,便独自找了一块山坡地。经过努力开垦,他把贫瘠的山坡地开辟为产量甚丰的梯田。村庄里的许多佃农们看到古奥的成就,争相效仿,纷纷在山脚下开辟出一片一片的梯田。

起初,这些在山坡梯田耕作的佃农们,每天忙着在自己的田里耕作,倒也相安无事。直到有一年,雨水不够丰沛,田里出现了明显缺水的现象。古奥由于早已做好充分的准备,早在山中找到了几处水源,挖好了渠道,将山泉水大量地引进他的梯田,所以,虽然其他佃农的梯田缺水,但古奥梯田中的作物却依然欣欣向荣。

一天早上,辛勤的古奥如往常一般来到他的田里,却大吃一惊,整片梯田的灌溉水,竟然全部流失了,梯田呈现干涸的现象。古奥赶紧做了补救,除了将田里补满灌溉水之外,还仔细地调查了为何田里会有失水的现象。结果,古奥在田埂上发现了一个极大的缺口。原来,其他梯田的佃农们,趁夜里挖破了古奥的田埂,将水往自家田地引流,去灌溉自己的旱田。古奥明白缘由后,并没有找他们理论。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古奥加倍努力地工作,开挖了几条新的渠道,将他找到的水源顺利地引到与他家田地挨着的每一块缺水的梯田中,把那些佃农的梯田用水灌得满满的,让他们不再有缺水的恐慌。

从此之后,古奥以及其他佃农的田地再也没有缺过水;辛勤的古奥也再也不用担心有人会来挖他的田埂了,受到他惠顾的佃农们,纷纷前来向他表示感谢。

我们不得不承认,古奥不仅是一个勤劳智慧的人,更是一个善于退让、善于解决隔阂并赢得尊重的人。当他受到别人的“算计”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谩骂、气愤、暴跳如雷、实施报复,而是以忍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这是消除隔阂的好办法,利人利己。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应该学会不与人争,学会退让。要明白,以退为进,方能更进一步,学会了这一点,我们的处世技巧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珍惜生命,笑对苦痛

犹太人中有这样一种说法:人出生的时候之所以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那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痛苦。但人应该是笑着离开这个世界的。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不如意与烦恼,但只要还活着,就要努力让自己开心过好每一天。

一个女人被情所伤,决定远走天涯。她来找拉比(犹太民族中的老师或智者)诉说苦恼,她痛哭流涕地告诉拉比,她即将远离。拉比说:“离开前,请回答几个问题。”

拉比问:“天涯在哪里?”

女人答:“天涯很远,在天边。”

拉比又问:“天边在哪里?”“这个……”女人回答不出来,说,“请您指点。”

拉比说:“天涯在你心里。”

女人问:“天涯怎会在我心里?”

拉比说:“既然你已被情所伤,走得再远,心仍然受伤,无所谓天涯;如果你觉得伤已平复,更无所谓天涯,天涯就在你心里。”

女人说:“谢谢您的指点!那第二个问题又是什么呢?”

拉比问:“你认为的幸福是什么?”

女人说:“幸福就是爱啊。”

拉比说:“错!幸福是你还活着。”

女人更加不明白:“仅仅活着就是幸福吗?”

拉比说:“在这个世界,能活着已经很幸福了,因为很多人来不及享受生命就匆匆地走了。难道你不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吗?”

女人说:“活着是一种幸福,可是也有痛苦。”

拉比问:“那你认为的痛苦是什么?”

女人说:“痛苦就是没有爱了。”

拉比说:“错!痛苦也是你还活着。”

女人说:“那我更加糊涂了,活着是幸福,活着怎么又是痛苦呢?”

拉比说:“生而为人,就是要幸福和痛苦一起,这样才叫人生。你幸福是因为你还活着,你知道痛苦也是因为你还活着啊,不然你怎么会知道有痛苦呢!”

女人说:“那我已经知道幸福和痛苦的意义,下一个问题呢?”

拉比问:“爱是什么?”

女人说:“爱就是长相厮守,不离不弃……”

拉比说:“错!你这只是两性之爱,未免太过自私,除了你爱的那个异性,还有亲情友情之爱,还有对生活的爱,对你所处的世界的爱,对你身边每一个人的爱,对你的工作的爱,对你所专长的东西的爱,对需要怜悯者的爱,对各种人世间你所不排斥的人或者事物的爱,这种爱难道不比使你现在受伤的爱要博大、深邃得多吗?”

女人说:“谢谢您的指点!我明白了,我应该以感激的心去面对生活,我所获得的美好、痛苦,都是生活赐予我的,所以我是幸运的。生活也可以将曾经赐予我的收回。感谢您,我决定留下来,继续生活在这里,我会珍惜我现在所拥有的。”

女人走出拉比家,外面,阳光明媚,暖风习习。她忽然觉得活着真好,活着就是幸福!

每天世界上有许多人悄然而去,而我们能好好地活着,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啊!幸运的是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暖和的阳光,幸运的是我们可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幸运的是我们可以自由地行走于天地间,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无端地浪费自己的生命呢?我们应该高效率、高质量地“利用”我们的生命,使之变得充实而有意义,所以,我们应摆脱名缰利锁,看淡恩恩怨怨,以一颗平常心善待他人,善待自己的生命,追求内心的真诚和真实。人如果能够过自己喜欢过的生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就是真正的幸福和美满。所以,既然活着就是一种幸福,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因为逆境而一蹶不振,失去生活的勇气呢?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有时候逆境和挫折更能激发人的斗志,从而让人超越自我,实现人生的辉煌。犹太人深知这一点,所以当他们处于逆境的时候,他们不逃避、不放弃。犹太人知道挡在前进路上的挫折只能靠智慧来克服,而人只有在克服挫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成长与进步。犹太人不会对生活中的困难表示出厌恶和恐惧,他们坚信逆境是上天赐予自己的礼物。犹太人常常说:“请降下磨难,考验我的信仰;请降下苦痛,把我和普通人区分;请给我以逆境,让我成功。”他们以此来鼓励自己要坚强愉快地生活。

1933年1月,希特勒一上台,就发布了第一号法令,把犹太人比作“恶魔”,叫嚣着要粉碎“恶魔的权利”。不久,哥廷根大学接到命令,要学校辞退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纯犹太血统的人。在被驱赶的学者中,有一名女性叫爱米·诺德,她是这所大学的教授,时年51岁。爱米·诺德主持的讲座被迫停止,就连她微薄的薪金也被取消。这位学术上很有造诣的女性,面对如此际遇,却心地坦然,因为她一生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

诺德生长在犹太籍数学教授的家庭里,从小就喜欢数学。1903年,21岁的诺德考进哥廷根大学,在那里,她听了克莱因、希尔伯特、闵可夫斯基等人的课,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诺德在学生时代就发表了几篇高质量的论文,25岁便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女数学博士。

诺德在微分不等式、环和物理等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当时妇女地位低下,她连讲师都评不上,在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强烈支持下,诺德才由希尔伯特的“私人讲师”成为哥廷根大学第一名女讲师。后来,她由于科研成果显著,又是在希尔伯特的推荐下,取得了“编外副教授”的资格。诺德热爱数学教育事业,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诺德终生未婚,却有许许多多“孩子”,她与学生们交往密切,和蔼可亲,人们亲切地把她的学生称为“诺德的孩子们”。

诺德离开哥廷根大学后,去了美国工作。在美国,诺德同样受到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1934年9月,美国设立了以“诺德”命名的博士后奖学金。不幸的是,诺德在美国工作不到两年,便死于外科手术,终年53岁。诺德的逝世,令她的很多数学同僚无限悲痛。爱因斯坦在《纽约时报》发表悼文说:“根据现在的权威数学家们的判断,诺德女士是自妇女受高等教育以来最重要的富于创造性的数学天才。”

犹太人因逆境而生,犹太民族的历史给了他们适应逆境的天性。在那漫长的流离失所的历史中,犹太人学会了从绝境中发掘希望,学会了忍受生命之重,学会了从逆境中找出积极因素,学会了改变痛苦的局面、寻找新的幸福的智慧。

犹太实业家路德维希·蒙德在学生时代曾在海德堡大学同著名的化学家布恩森一起工作,并发明了一种从废碱中提炼硫磺的方法。后来蒙德移居英国,将这一方法带到了英国。几经周折,蒙德才找到一家愿意同他合作的公司,结果证明他的这个专利很有经济价值。蒙德由此萌发了自己开办化工企业的念头。蒙德在柴郡的温宁顿买下了一块地建造厂房,同时,他继续实验。当实验失败之后,蒙德干脆住进了实验室,昼夜不停地工作。经过反复而复杂的实验,蒙德终于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1874年厂房建成,起初生产情况并不理想,成本居高不下,连续几年企业亏损。同时,由于当地居民担心大型化工企业会破坏生态平衡,拒绝与他合作。

在逆境中顽强求生的坚忍性格帮助了蒙德,他不气馁,终于在建厂6年后的1880年取得了重大突破,产量增加了3倍,成本也降了下来,产品由原先每吨亏损5英镑变为获利1英镑。后来,蒙德建立的这家企业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生产碱的化工企业。

蒙德把逆境当作一种人生挑战,在外在的压力之下,他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不仅对自己的潜力有了新的发现,他自身的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人活一世,没有人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前程,也不会预先知道前进路上将要面临什么样的境况,但是,要始终相信:有生命才是所有的希望成为现实的必要条件。让我们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吧,苦与痛只是一种经历,困难与困境也是暂时的,人只要拥有一颗坚强的心,就能得到幸福与快乐。第二章成功者的修身智慧坚信信仰的力量

爱因斯坦说:“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同的信仰,这种信仰决定着他努力判断的方向。”成功者之所以成功,靠的就是信仰的力量。《塔木德》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问:“人的眼睛是由黑与白两部分组成的,可是神为什么要让人只能通过黑的部分去看世界?”

答:“因为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这段对话对世世代代的犹太人产生了积极的激励作用。

犹太民族的著名作家费朗茨·威斐和妻子从纳粹前线逃了出来。他们从德国穿过法国一直往南走。后有追兵,被抓住便意味着要被送进集中营甚至更惨。这对夫妇只希望能够安全地通过西班牙边境,然后漂洋过海到美国。但西班牙官员不让他们通过,他们往回走的时候,住在派瑞尼的一个名叫崂兹的小镇里。这一晚,这位流亡作家不住地祈祷。“我不相信您,”他哽咽着说,“这是我的实话。但现在我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已经到了我能承受的极限,我祈求您的垂怜,保佑我和我的妻子安全地穿过边界。等我到了美国后,我将把这个故事写下来,让全世界的人都能读到。”

奇迹发生了,费朗茨·威斐和他的妻子一个星期后安全地穿过了边界。一踏上美国的土地,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了《伯拉德特的赞歌》。今天,没有谁对信仰的赞辞能比得上这位流亡作家写的故事。

信仰给了处于绝望中的费朗茨·威斐以希望。在深重的苦难面前,是信仰使他重新鼓起勇气,有了生的希望,支撑着他渡过了难关。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却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有信仰的人即使遇到极大的苦难,也能想到未来的美好,从心里产生动力和希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州某国某都市街上,发生了一件事。那时,这个国家已经被德国军队占领。一天,所有的居民都被叫到一个广场上集合,训完话后,纳粹军官从犹太人群中拉出一个老师模样的中年男子。军官以为只要这位教师肯放弃犹太教,其他犹太人就一定会效仿。“放弃犹太教吧!只要你肯改教,保证你一辈子吃香的喝辣的。”纳粹军官大声地宣布,唯恐大家听不到。“我拒绝。”骨瘦如柴的教师这样回答。“你只要诅咒你的神,那么,你的生活和你的家人就能受到永远的保护。”“我拒绝。”教师的声音很平静。“你知不知道你现在在说什么?假如你还这样嘴硬,我就先杀了你,再说一次,你到底放不放弃犹太教?”

广场上的人都紧张地屏住了气息,一动也不动,世界像是突然静止了;他们有人注视着军官,有人凝视着教师,有些女人甚至闭起眼睛,不敢再看,因为这一幕实在是太恐怖了。“我不放弃。”教师铁青着脸回答。这时,纳粹军官再也忍不住了,他从枪套中拔出了手枪,伸直右手,瞄准教师,“砰”的一声枪响,射中了教师的肩膀,刹那间,教师站立不稳,倒在地上。教师血流不止,但还不断地低吟:“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改变我的信仰。”“你只要说一句放弃犹太教,我马上送你去医院,治好你的伤,然后你就可以和你的家人一起过着快乐、幸福的日子。”纳粹军官说。“我不放弃。”教师一面喘着气,一面回答。

纳粹军官直立不动,他似乎呆住了。转瞬间,大家都看到军官的脸上布满了恐怖的表情,然后,他举起手枪,向躺在地上的教师开枪,一枪、两枪、三枪、四枪……在枪声中,大家断断续续地听到教师“不放弃……不放弃……”的声音,直到他离开人世。

故事中的犹太教师可敬可佩,他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仍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信仰就是力量,是支撑起他的一切的动力。

信仰是一种思想,一种对待人生的哲学与态度,它能够使人看得更远更广。信仰是石,能敲出生命的火花;信仰是火,能驱散心灵的寒霜;信仰是星,能引领前进的方向。人只要树立起坚定的信仰,人生就会奏响动人的华章。犹太人正是凭借坚定的信仰走到了今天,并取得了令世人羡慕的成就。

杰克·韦尔奇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企业家之一,他成功地经营着GE公司,使之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企业管理“圣殿”。而GE的发展离不开韦尔奇的企业信仰。

有一天,记者采访GE的一位员工:“你们靠什么成为令美国以至全世界都仰慕的企业?”这位员工对记者说:“我们依靠的是全体员工对企业的信仰,对企业领导韦尔奇的信仰。打个比方,如果明天早晨上班的时候,韦尔奇头朝地倒立着进公司大门,你必将看到后面所有员工都会倒立着进入公司大门!”由此可以看出企业信仰对于一家公司的巨大影响。

韦尔奇坚定的信仰,使他的员工、他的企业拥有同样的信仰,这就是他的成功之处,也是GE公司成功的重要因素。如韦尔奇在其自传中所说:“为了实现上下统一的意志、共同的战略目标,我执着地在理性和感情两方面做好工作!尤其是在核心生产、技术开发和客户服务的三大业务上,通过不断地沟通交流这个民主的过程,达到追求上的充分一致。”

信仰是人生的最高意义的存在,拥有信仰,坚定信仰,人生的天空将会被点亮,人离成功的目标也将会越来越近。学会自我管理,提升自我

成功者常说:“超越别人,不如超越自己。”是的,人要想成功,自我管理是一门重要的功课。“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都会犯错误。能管理自己的人不仅自律,还会经常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纠正错误,改正缺点,这是严于律己的表现,也是不断进取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成功者大都有很高的自我管理素质,他们凡事从自己做起,善于自我反省,慎独自律。在商业活动中,犹太人信守合约,遵守法律,哪怕这种约定是口头上的。在他们看来,只要双方达成了某种一致,就要严格地执行,这样才符合道德规范,也就是说,无论如何,都要遵照契约来履行自己的义务和享受自己的权利。犹太人相信,只有从自己做起,严格执行约定,才能真正体现契约精神,否则,自己无视约定,却要求对方做到,那契约的执行就会遇到困难。而如果双方都想着用契约去牵制对方,那么这个契约就可能作废。所以,很多人在与成功的商人往来中,基本不存在不履行契约的情况,除非是契约本身有问题。这种严于律己、信守承诺的品质使他们在商界赢得了很高的赞誉,也获得了成功。

同样,成功者在管理自己企业的过程中,也是以身作则,自己先做好表率,然后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别人,很少有只严格要求别人却对自己放松要求的情况。

如果说遵守规则、履行契约、从我做起,只是成功者自我管理的比较浅层次的表现,那么成功者内心深处的“慎独”精神,就是很可贵的深层表现了。成功者总是问自己做了什么、做对了什么、应该做什么,却很少去要求别人该怎样。

有一位犹太教师,行为高洁,为人亲切仁慈,做事审慎,在镇上很受人景仰爱戴。80岁之后,这位教师的身体突然变得虚弱了,并开始很快地衰老下去。一天,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已经临近,便把所有的弟子叫到床边。弟子到齐之后,教师却哭了。弟子们十分奇怪,便问道:“老师为什么要哭呢?”这位教师说:“我刚刚问了自己:你读书了吗?你向神祈祷了吗?你是否行善了?你是否做了正当行为?对于这些问题,我都可以作肯定的回答。但当我问自己,你是否热心参加集体生活时,我却只能回答:没有。所以我才哭了。”

后来,老师们常用这则故事来劝说那些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的人,让他们走出家门参与到集体中去,感受集体的魅力。

爱因斯坦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乐于助人,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学会帮助别人也是给自己的人格找到一个支点,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人格。

哈佛大学有一位计算机高手,名叫布鲁斯。他在中学时就是一个严于律己且热心的人。同学们经常向他寻求帮助,“布鲁斯,我的计算机怎么上不了网了”,“布鲁斯,我的计算机怎么打印不了东西了”,“布鲁斯,excel里面怎么插图表”,“布鲁斯……”

这些有关计算机应用方面的问题,有些布鲁斯能解决,有些布鲁斯也解决不了。但即使问题不好解决,布鲁斯也不会轻易跟对方说自己不会,他一般都会告诉他们说:“等等,我琢磨一下!”带着这些问题,布鲁斯会去上网查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在解决不了,再去请教别人。布鲁斯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很强,又乐于帮助他人,所以他跟同学的关系十分融洽。

布鲁斯在进入哈佛大学后,曾对同学感慨说:“同学问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通过帮助他们,对自己掌握知识也很有好处,相当于重新复习巩固了一遍;而对于不懂的知识,又通过这种方式掌握了,当以后再碰到类似的问题时,便胸有成竹了。”后来布鲁斯在大学成了一名计算机高手,这一切对他来说都是乐于助人的回报!

可见,自我管理不仅仅“利他”,而且“利己”,是一种共赢。享乐要适度

有一位著名的成功人士说:“适度享乐而不忘追求善行的人才是最明智的,紧张中学会放松可以让自己做出大的成绩。”既然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人创造的,那么享受世上的乐趣,也是世界赋予每个人的特权,甚至可以说是义务。

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艘船在航行的途中遇到了强烈的暴风雨,偏离了航向。次日早晨,风平浪静了,人们才发现船的位置不对,不过大家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美丽的岛屿。于是人们把船驶进海湾,抛下锚,准备做短暂的休息。从甲板上望去,岛上鲜花盛开,树上挂满了令人垂涎的果子,有一大片美丽的绿茵,还可以听见小鸟动听的歌声。

船上的旅客分成了五组。第一组旅客因担心正好出现顺风而错过起航时机,便不管岛上如何美丽,静候在船上;第二组旅客急急忙忙登上小岛,走马观花地观赏了一遍盛景之后,立刻回到船上;第三组旅客也上了岛游玩,但由于停留时间过长,在刚好吹起顺风时急忙赶回,丢三落四,当初好不容易占下的船上的理想位置也被别人占了;第四组旅客一边游玩一边观察船帆是否扬起,他们认为船长不会丢下他们把船开走,故而一直停留在岛上,直到起锚时才慌忙地爬上船来,许多人因此而受了伤;第五组旅客留恋岛上美丽的风光,充耳不闻起航的钟声,被留在了岛上,结果,有的被猛兽吃掉,有的误食毒果生病而死。

假如您是船上的旅客,您会是哪一种呢?经过研究,第一组对快乐缺少体会,人生缺少乐趣;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由于过于贪恋和匆忙,吃了很大苦头;只有第二组的人既享受了少许快乐,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是最有智慧的一组。

生活是变化的,人不管是处在顺境还是逆境,都不应太过欣喜、手舞足蹈,也不应悲观失望、灰心丧气。顺境中享受生活,逆境中仍要学会享受上天赐予的生活,一切喜和悲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会享受才是最明智的生活态度。

保罗·艾伦1953年出生于美国西雅图,毕业于华盛顿州立大学。他的父亲当过二十多年的图书管理员,为艾伦从小博览群书提供了条件。1968年,艾伦与比尔·盖茨在湖滨中学相遇,艾伦以其丰富的知识令盖茨折服。两人成了好朋友,一同迈进了计算机王国,掀起了一场“软件革命”。1975年,他们共同创立了“微软帝国”,艾伦拥有40%的股份。

艾伦和盖茨一起创立了微软,然后艾伦离开了微软,但他是带着微软的股票一起走的。与盖茨狂爱工作不同,艾伦很会享受生活。他曾经在意大利水都威尼斯举办化妆舞会,租用豪华邮轮驶往阿拉斯加开晚会,在法国南部还有豪华度假别墅。艾伦曾一掷千金,耗资7000万美元买入波特兰开拓者队(美国职业篮球队),后来又花了2亿美元买了美式足球联盟的西雅图海鹰队。多年来,微软的市值不断上升,使得艾伦的腰包也日渐充实,他不仅购买了球队、体育馆和戏院,他的游艇“章鱼”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私家游艇,全长125米,相当于英式足球场地大小,有可供两架直升机起落的升降坪,船中还藏有一艘长达18米的登陆艇。艇上有60名常备水手及其他工作人员。一些见过世面的亿万富豪们也惊呼“这简直就是航空母舰”。艾伦常邀请亲朋故旧、娱乐及IT圈的名流来他的游艇上游玩。在游艇驶往诸如巴厘岛等旅游胜地的途中,艾伦会手执吉他与著名音乐人彼得·加布里埃尔联袂表演,以飨来宾。艾伦曾说:“我十分热爱编程,但是这无法与音乐相比。”他建立了自己的摇滚乐队“屠户店男孩”,并在乐队担当吉他手。当他听说西雅图Cinerama电影院即将关门的消息后,他立刻行动起来,不但买下电影院,还把它改造成了展示各种电影的展览馆和西雅图科幻博物馆、名人堂,珍藏着近半个世纪各种科幻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们关于未来各种幻想的图画。艾伦还在西雅图闹市区建立了梦幻般的摇滚博物馆。作为好莱坞梦工厂和波特兰广播电台的老板,艾伦还是致力于寻找太空生命和研究人工智能的SETI项目的主要赞助人,他曾为研究人类大脑出资1亿美元,建立了专门的基金会。

这里我们讲艾伦的生活,并不是让大家都去效仿他,与他攀比,而是说,虽然人生在于奋斗,但在可能的情况下,要适度地放松,学会享受生活的美好。谨慎交友不轻信

成功者认为,交友要谨慎,如若不慎,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许多成功者在如何择友方面,有自己的经验。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天,爸爸从外边回来,把3岁的约翰放到壁炉台上,然后松手道:“约翰,跳到爸爸怀里来。”约翰见爸爸和自己玩,显得很高兴,笑着往爸爸怀里跳。可是,当约翰快要落到爸爸怀里时,爸爸却突然抽回了手。约翰自然就摔到地上,哇哇地哭起来了。小约翰哭着爬到坐在对面沙发上的妈妈怀里,妈妈也只是笑着说:“爸爸真坏!”爸爸则站在一旁对小约翰说:“站起来。”

很多人会认为这种做法残忍,但这位父亲却说:“像这样重复几次,孩子自然就认为,爸爸也不可相信,这样孩子以后就不会轻信任何人了。长大后,他在交友时就会谨慎,认为良友难得,在与人相处时会适度戒备,而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