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家人五脏调和常保健康的饮食养护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7 08:05:02

点击下载

作者:余瀛鳌,陈思燕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让全家人五脏调和常保健康的饮食养护书

让全家人五脏调和常保健康的饮食养护书试读:

前言

中医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无数先贤的智慧结晶,其中不仅包括治病救人之术,还蕴含修身养性之道,以及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崇高的人文精神,在悠久的岁月里,默默守护着华夏一族的健康,为中华文明的繁荣昌盛立下了汗马功劳。

到了现代社会,科技发达,物质丰富,人类寿命普遍延长,但很多新型疾病也随之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痛苦。虽然医疗技术不断创新,但疾病同样“与时俱进”,在现代医疗技术与疾病的长期“拉锯赛”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古老的中医药并没有过时,而且,在很多疑难杂症、慢性疾病的防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正因如此,一股学中医用中医的热潮正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很多外国朋友开始尝试用中医治病,其中不乏一些知名人士。例如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获得游泳金牌的天才选手菲尔普斯,就曾顶着一身拔罐后留下的痕迹参赛,着实为中医免费代言了一把。在国内,中医药的简、便、廉、验,毒副作用小,也收获了大量忠实爱好者,他们极其渴望获得大量的中医药科普知识,但是,中医药知识深奥难懂,传承普及都不容易,这一现象也造成了此领域鱼龙混杂,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一些伤害。

鉴于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其办公室设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其成立目的就是整合中医药科普专家力量,深度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创作一系列科学、权威、准确又贴近生活的中医药科普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文化科普需求。

在委员会的指导下,我们出版了《一家人的小药方》系列丛书,市场反响热烈。如今,我们再度集结力量,出版《一家人的小食方》系列丛书。两套丛书异曲同工,遥相呼应,旨在将优秀的中医药文化传播给大众。书中选择的大都是一些简单有效、药食两用的食疗小方,很适合普通人在家自己制作;这些药膳小方有些来源于中医古籍,有些来源于民间传承,都经过了长时间的检验,安全可靠。在筛选这些药膳方子时,我们也针对现代人的体质特点和生存环境,尽量选取最能解决人们常见健康问题的方子,并且按照不同特点,分别编成8本书,以适合不同需求的人群。

为了更加直观地向人们展示这些药膳,我们摄制了大量精美图片,辅以详细的制作方法、服用注意事项。全书图文并茂,条理分明,让人们轻轻松松就能做出各种营养丰富、防病强身的药膳,只要合理搭配,长期食用,相信对大家的身心健康、家庭和睦都有巨大的帮助。

为了确保书中所载知识的正确性,我们特别邀请中医药专家余瀛鳌教授领衔编写本套丛书。余教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教授,曾任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古籍整理,民间偏方、验方的搜集整理工作,有着极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为本丛书提供了相当权威、可靠的指导。在此,我们对余教授特别致谢。

在本丛书即将出版之际,我在此对所有为本丛书编写提供指导的专家表示深深的感谢,对为本丛书出版辛苦工作的众多人员致以真切的谢意。最后,还要感谢与本丛书有缘的每一位读者。

祝愿大家永远健康快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范吉平2017年8月8日壹五脏调和,常保健康的秘密五脏调和百病消

中医认为,人是以心为主宰,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的一个有机整体。

五脏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生理活动,且人体脏腑与外在体征、自然环境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论哪一脏出现虚弱状况、疾病或脏腑之间失去协调平衡关系,都会导致人体健康状况下降,各种疾病也乘虚而入。

健康在于人体的和谐、平衡。认真调养五脏,扶正气,补虚弱,清邪火,使五脏安和,人体自然健康平和,百病不生。五脏与人体、自然的对应关系

人体的五脏对应着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对自然界(对外),它对应着不同的季节、颜色、气、味;对人体(对内),它对应着不同的人体部位及精神状态。

五脏之间与五行一样,也有互相生发以及互相克制的关系。补益五脏先养心

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起着主宰生命的作用,为“君主之官”。

心为五脏之主,不仅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还掌控着人的情绪,心气旺盛、心血充盈、脉道通畅、心神平稳,人才会健康。

心功能不良者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血液疾病及神志异常的症状。而且,心一旦出了问题,往往会累及肝、脾、肺、肾都出现问题。因此,补益五脏需要先养心,除了可以预防血脉、神志类疾病,还可缓解病情恶化对其他脏腑功能的影响。

心主血脉

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推动血液运行,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心气旺盛、心血充盈、脉道畅通,血液才能在脉管内正常运行。否则,推动血液循环的力量减弱,就会心血瘀阻,出现心悸、胸闷、口唇青紫、脉搏细弱或节律不齐,甚至心区疼痛等心功能失调的症状。

心主神志

心主神志,或称“心藏神”。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的气血充盛,心神得养,神志活动才能正常,表现为人的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考敏捷,反应迅速,能与外界环境协调统一。

一旦心有病变,即会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如心的气血不足,多表现为失眠、多梦、健忘、神志不宁;血中有热,扰动心神,则表现为烦躁、谵语,甚至昏迷;若痰火扰动心神,则表现为神志昏乱、狂躁不安、哭笑无常等神志异常的行为。

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若心有病变,舌的形态、色泽就会发生变化。

心“其华在面”,心气的盛衰、血脉的盈亏变化还可通过面部的色泽反映出来。心的气血充盈,则面色红润有光泽。如果心血不足,心气虚弱,则面色苍白无华。

夏季养心最得宜

心属火,与夏气相通应。心阳虚者在夏季病情会有所缓解,但夏季也容易心火亢盛,出现上火状况。因此,夏季最重要的保健工作就是调养心血,安养心神。

养心宜静

心安则神定,“心静自然凉”,养心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一份良好的心理状态,让心情自然平和,安静恬淡,避免过激,这也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最关键因素。

食疗去心火

在饮食上,宜吃苦瓜、西瓜、番茄、莲藕、芹菜、百合、甘蔗、浮小麦、莲子心、荷叶、茯苓、金银花、苦丁茶等,有助于去除心火,保护心血管。脾胃是滋补根本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管人体的消化系统。脾气充足则消化功能强,摄入的食物营养能被人体很好地吸收利用,保证人体气血充足。

调养脾胃是滋补的根本。脾胃功能不佳的话,任何补益的材料都难以消化吸收,也就无法实现其补益作用。

脾主运化

食物中的水谷精微要靠脾的运化功能,传输和布散到全身。如果脾不健运,则营养物质的消化、运输和吸收失常,会出现腹胀、腹泻、便溏或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消瘦、倦怠无力等症状。

脾还有运化水湿、调节人体代谢、防止痰湿内停的作用。如果脾气虚,运化水液的功能减弱,则易引发代谢异常,出现痰饮、水肿、腹水、肥胖、糖尿病等症。

脾主统血

脾气能够统摄血液,使其在脉道内正常运行而不致溢出脉外。如果脾气虚弱,统血的功能失常,就会出现便血、尿血、妇女崩漏、皮下出血等症。

脾主升“升”包括两方面:一是升清,即脾气将水谷精微物质上输于肺,再由肺宣发散布至全身,如果脾的升清作用失常,则会导致清窍失养而出现头晕目眩等症;二是升举脏器,即脾气能维持脏器的位置相对固定,如果脾气的升托作用减弱,可导致脏器下垂,如胃下垂、子宫下垂等。

脾主肌肉、四肢

脾主肌肉、四肢。当脾气健旺时,清阳之气遍布全身,四肢灵活,肌肉丰满,强健有力。若脾气不足,脾失健运,则会出现肌肉痿软、四肢倦怠、瘦弱无力等症状。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气运化正常,气血充足,则口唇红润光泽。若脾失健运,就会出现食欲不振、口腻、口甜、口淡乏味、唇色淡白不泽或萎黄等症。

脾喜燥恶湿

脾的特点是阳气易不足,且“喜燥而恶湿”。脾气不足则运化动力不足,湿气太重则化痰、化热,影响代谢功能。所以,养脾胃的重点在于健脾气、祛脾湿。

长夏更要养脾胃

脾胃对人体太重要了,四季都应好好养护。尤其是在最为湿热的长夏(阴历六月),多吃些绿豆、赤小豆、薏苡仁、茯苓,对化解脾胃湿困非常有益。女性最重养肝血

肝的调和可保障全身气机畅通,气血和顺。

肝的特点是“肝气常有余,肝血常不足”。所以,养肝的重点在于舒肝解郁,平肝降火,清肝解毒,养血化瘀。

女性阴血损耗较大,容易出现血虚症状,再加上女性易情绪郁闷不畅而致肝郁,引起气滞血瘀,所以,养肝对女性尤为重要。

肝主藏血“肝为血海”,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血可滋养肝脏本身,还可维持肝的阴阳平衡,制约肝阳,防止肝阳上亢。如果肝血亏虚,会产生疲倦萎靡、肌肤失养、面色苍白无光、两目干涩、疲倦乏力、肢体麻木、月经量少、闭经、惊悸多梦、夜寐不安等问题;如果肝不藏血、血热妄行,则可导致各种出血症,如吐血、咳血、衄血、崩漏等。

肝主疏泄“疏泄”指疏通、畅达、宣散、流通、排泄等综合生理功能。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顺畅,气血调和,经脉通利。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不但会引起情志、消化、气血水液运行等多方面异常表现,还会出现肝郁、肝火、肝风等多种肝的病理变化。

肝气瘀滞可见胸胁胀满、沉闷不乐、多疑善虑、面色黯青、多瘀斑、痤疮、月经不调、痛经及其他妇科病等。而肝气亢奋,可见急躁易怒、面红耳赤、头胀头痛、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耳鸣耳聋、血压高等表现。

肝主筋,其华在爪

筋即筋膜(包括肌腱)。肝血充盈能使筋膜得到充分濡养,从而维持正常的运动。“爪为筋之余”,肝血足,筋强力壮,则爪甲坚韧有光泽。肝血虚,则爪甲因失养而变薄变软、色泽枯槁,严重的出现变形。

肝开窍于目

目为肝之窍。在多数情况下,“肝受血而能视”,即视力主要依赖于肝血的滋养,许多肝病表现为眼疾。如肝血不足易出现视物昏花、夜盲、白内障等问题,肝阴亏耗则双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肝阳上亢可能会头晕目眩等。

肝喜条达,恶抑郁

肝喜舒畅条达,最怕抑郁,怒则伤肝。积极向上、平和乐观的情绪是肝正常运作的前提,而长期抑郁、怨怒都会导致气机紊乱,影响血液运行,伤及肝的疏泄功能。所以说,调节情志对养肝特别重要。

春季宜养肝

肝在五行中属木,主升发。春季与肝相通应,也是疏解肝郁、养肝保肝的最佳时机。但春季风邪偏盛,容易诱发肝风及肝阳上亢,需要特别防范。男性更重补肾虚

肾是人体生命之源,被称为“先天之本”。

当肾气旺盛时,五脏可正常运行,人体气血旺盛,容光焕发,骨骼强壮,生殖能力强。养好肾,对少年儿童来说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对青壮年人来说可以旺盛精力、促进生育,对老年人来说可以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补肾对男性尤为重要,男性肾虚造成精力、体力、性功能等方面的下降,对身心都有极大影响。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肾藏精,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以及衰老、死亡的全过程。因此,青少年肾气不足会表现出体格、牙齿、智力等发育迟缓;中青年肾气不足易致神疲乏力、早衰以及阳痿、早泄、遗精、不孕不育等性功能障碍;老年人肾气衰弱则表现为生殖能力逐渐丧失、尿频、齿落发脱、耳聋眼花等各种衰老症状。

肾主骨,生髓

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脑为髓之海,齿为骨之余。因此,肾精不足会表现出骨质疏松、骨骼脆弱甚至变形、容易骨折、腰酸背痛、驼背、身高变矮、腿脚无力、记忆力减退、牙齿松动脱落等症状。

肾主水

水是生命之源,与肾的作用相似。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机能。肾有病变,会表现出小便异常、水肿等症状。

肾主纳气

肾有帮助肺吸气和降气的功能,所以有“肺主呼气,肾主纳气”的说法。如果肾气不足,固纳不力,可见呼吸困难、呼多吸少、动则喘息等气虚症。

肾开窍于二阴,通于耳,其华在发

肾与排尿、排便、生殖功能有关。如果肾气不足,可见小便不利、尿频、遗尿、遗精、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大便干结、五更泄泻等症。

肾气通于耳,其华在发,肾气亏虚则可见耳鸣、耳聋、毛发变白、干枯、脱落。

冬季宜补肾

肾属阴中之阴,其性潜藏,而冬季阴气最盛,主收藏,因此,肾与冬气相通应。冬季加强补肾,其效果也最好。尤其是比较温性的饮食滋补,如有温补肾阳作用的羊肉、韭菜、大虾、泥鳅、海参、鸽肉、鹌鹑肉、板栗、蚕蛹等,以及有固肾益精作用的莲子、芡实、核桃仁、枸杞子等食物,对肾虚精亏者来说非常有益。养肺增强免疫力

肺主管人体的呼吸系统,有宣发、肃降及通调水道的功能,并对皮肤、毛发有直接影响。肺易受邪侵,不耐寒热,为“娇脏”,是人体最易被外邪侵袭的器官。肺气不足及燥邪伤肺会直接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出现感冒、咳嗽、痰喘、鼻炎、咽炎、皮肤病、水肿、自汗、过敏等症状。尤其对于老年人、体弱者、久病者和儿童来说,肺更为娇弱。

养肺的关键是“清肺、润燥、生津”。肺部清爽,才能让人呼吸畅快、不咳不喘、轻松愉悦,并能提高免疫力、防犯外邪侵入,就像是给人体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防护衣。

肺主气,掌管呼吸“肺主气”指全身的气均由肺来主持、调节和管理。一是肺主呼吸之气,人体通过呼吸,使体内之气与自然界之气不断交换,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二是肺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肺通过心脉使气布散全身,以营养各组织器官,维持其正常功能。若肺气不足,则会出现呼吸无力、咳喘气短等症。

肺主宣发与肃降

肺主宣发指在肺气的推动下,可使气血津液散布全身,内达脏腑经络,外至肌肉皮毛,无处不到,以滋养全身的脏腑组织。

肺主肃降指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可保证气和津液的输布,使之下行,维持水液运行并下达于膀胱,使小便通利。

如果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受损,就会出现咳嗽、喘促、胸闷、尿少、水肿等症。

肺主通调水道

肺有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一是通过宣发功能调节汗液的排泄;二是通过肃降功能维持人体水道的畅通,避免发生水液停聚而生痰、成饮,甚至出现小便不利、水肿的症状。

肺开窍于鼻,其华在毛

鼻为肺窍,鼻是肺呼吸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若肺气失和,可导致鼻塞、流涕、嗅觉失灵。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毛为一身之表,是人体抵抗外邪的屏障。肺功能好,则皮毛润泽光亮,汗孔开合正常,外邪不易通过皮毛入侵人体。若肺气虚弱,不仅容易伤风感冒、多汗或无汗,而且容易皮毛憔悴枯槁,各类皮肤病多发。

肺喜润恶燥,与秋气通应

肺的特点是喜清润而恶温燥。秋季气候干燥,尤其是燥邪最容易伤肺,因为“肺开窍于鼻”,耗伤肺阴可导致燥咳。因此,秋季尤其要注意对肺的保养,补充足够的水分,多吃些生津润燥的食物,以保证肺和呼吸道润滑,提高肺功能,增强免疫力。五色入五脏

中医认为“五色入五脏”,不同颜色的食物对人体的不同脏腑有相应的补益作用,即“黄色入脾,绿色入肝,红色入心,白色入肺,黑色入肾”。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食物颜色要丰富,五色俱全,才能起到全面补益五脏的作用。红色入心

红色在古代也叫赤色。一般来讲,红色食物能补血养心,促进血液循环,保护心脑血管,活血化瘀,去除心火,安养心神。多吃红色食物对心阳虚弱、心血不足、血瘀不畅、心血管疾病及心烦不安、心悸失眠者特别有益。

不同种类的红色食物

补益心血:红肉类(猪肉、牛肉、羊肉)、猪心、鸡心、大枣、枸杞子、樱桃(车厘子)、石榴、红提、桂圆肉、赤小豆、红椒、胡萝卜。

活血化瘀:红辣椒、山楂、红糖。

去除心火:西瓜、番茄、草莓、红苋菜。黄色入脾

黄色是大地的颜色,是万物的根基,如同脾胃对人体的作用。黄色入脾,黄色食材多能调和脾胃、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健脾除湿。黄色食物中,富含淀粉的谷粮主食、根茎类蔬菜、豆类等多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而黄色的水果等多有理气和胃、促进消化的功能。

不同种类的黄色食物

健脾益气:黄豆、豆腐、豆浆、小米、小麦、玉米、甘薯、南瓜、土豆、栗子。

理气和胃:柑橘、橙子、柚子、菠萝、柠檬、芒果、陈皮、生姜、黄椒、柿子、香蕉。

健康笔记

豆腐、豆浆等豆制品看上去是白色的,但因其是由黄豆制成,所以,从本质讲,应属于黄色食物。绿色入肝

绿色在古代也叫青色。肝属木,绿色食材以蔬果、豆类为主,多为木本、草本植物,多有益肝、清热、降脂、疏泄的作用。常食绿色食物,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代谢障碍者十分有益,并能清热解毒、通便利尿、消肿散结,适合积滞便秘、内热上火者多吃。

不同种类的绿色食物

清热解毒,通便排毒:菠菜、绿豆、黄瓜、西兰花、油菜、小白菜、苦瓜、空心菜、芹菜、莴笋、芥蓝、马兰头、芦笋、蒜苗、茼蒿、荠菜、豌豆苗、木耳菜、苋菜、海带、猕猴桃。

利尿除湿,消肿散结:绿豆、海带、冬瓜、丝瓜、马齿苋。

养肝益血:扁豆、四季豆、豌豆、豇豆、青椒。白色入肺

白色食材一般具有益气化痰、生津止渴、润肺止咳、养阴润燥的功效,部分食材还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有助于保护呼吸系统,预防外邪入侵,是防病抗病、提高免疫功能的天然良药,并对美容润肤、缓和烦躁情绪十分有益。

不同种类的白色食物

益气润燥:白肉类(鸡肉、鸭肉等禽肉,草鱼、鲤鱼、鲈鱼、鳕鱼等鱼肉)、银耳、山药、莲藕、芋头、莲子、白扁豆、白蘑菇、核桃仁、白芝麻、杏仁、白果。

生津止渴:荸荠、梨、白兰瓜、甘蔗、茭白。

养阴清热:百合、白萝卜、大白菜。

抗菌消炎:大蒜、洋葱、葱白。黑色入肾

黑色食材一般有益肾气、养肾阴、填肾精的作用。常吃黑色食物可益肾精、补肾虚,对调节人体内分泌、抗衰老、抗肿瘤、乌须发、明目视、健脑力、强筋骨、提高生殖能力均有一定的益处。许多黑色食物都是公认的保健食材。

不同种类的黑色食物

益肾气:香菇、黑米、紫米、黑豆、紫薯、五味子。

养肾阴:黑芝麻、桑椹、黑木耳、紫菜、蓝莓、紫甘蓝、茄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