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复习全书【考纲解读+核心讲义+强化习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8 12:50:14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9年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复习全书【考纲解读+核心讲义+强化习题】

2019年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复习全书【考纲解读+核心讲义+强化习题】试读:

第一章 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一)公共物品与公共财政理论

理解公共物品的基本理论、基本特征及分析市场失灵的表现;理解公共财政存在的前提。(二)财政的职能

理解财政职能的基本理论及财政职能的内容。

【核心讲义】

第一节 公共物品与公共财政理论

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是“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理论。

一、公共物品的概念及其特征

纯公共物品是指这样的物品——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相对于私人物品的特征来说,公共物品具有的特征如表1-1所示。表1-1  公共物品的特征【名师点拨】公共物品的上述四个特征是密切联系的,其中核心特征是受益的非排他性和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与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自然延伸。【知识拓展】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别主要是就消费该产品的不同特征来加以区别的,并不是指产品的所有制性质。【例1.1.1 多选题】关于公共物品的说法,正确的有(  )。[2015年真题]

A.公共物品具有共同受益与消费的特点

B.公共物品受益具有非排他性的特征

C.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

D.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着眼于经济效益最大化

E.公共物品的效用是不能分割的【答案】ABCE【解析】D项,提供公共物品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追求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与消费的特点,不能将其效用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某个人或集团享用。某个人或集团对公共物品的享用,不排斥或妨碍其他个人或集团同时享用。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因此,ABCE四项表述正确。【例1.1.2 单选题】关于公共物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3年真题]

A.消费者增加,受益程度下降

B.消费者增加,边际成本递减

C.其效用不能分割为若干部分

D.提供者着眼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答案】C【例1.1.3 单选题】某个人或集团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或妨碍其他个人或集团同时消费该公共物品,这是公共物品的特征之一,通常称为(  )。[2012年真题]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受益的非排他性

C.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D.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答案】B【例1.1.4 多选题】公共物品所具有的特征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有(  )。[2012年真题]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受益的非排他性

C.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D.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E.外部效应【答案】BC【例1.1.5 单选题】关于公共物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1年真题]

A.公共物品效用可以分割

B.居民不付费便不能享用公共物品

C.增加一个消费者,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D.公共物品的提供应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答案】C【例1.1.6 多选题】公共物品的特征包括(  )。[2010年真题]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取得方式的竞争性

C.受益的排他性

D.提供主体的市场性

E.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答案】AE

二、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主体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市场失灵是财政存在的前提,从而也决定了财政的职能范围。(一)市场失灵的表现表1-2  市场失灵的表现【例1.1.7 单选题】个人或经济组织的行为活动影响了其他个人或经济组织,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这种现象称为(  )。[2015年真题]

A.成本收益转移

B.极差成本收益

C.外部效应

D.收益成本效应【答案】C【解析】C项,外部效应是指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之间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非一致性,其关键是指某个人或经济组织的行为活动影响了其他个人或经济组织,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例1.1.8 单选题】关于市场配置资源与市场失灵的说法,错误的是(  )。[2015年真题]

A.市场在提供纯公共物品方面无能为力

B.不完全竞争导致垄断

C.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是很公平的

D.市场经济不可能自动平稳地发展【答案】C【解析】C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是由每个人提供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的数量及其市场价格决定的。由于人们所拥有生产要素的数量及其质量的差异,分配往往是很不公平的。(二)市场失灵的应对

市场失灵问题,需要以政府为主体的财政介入,用非市场方式来解决。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分配的范围是以市场失灵为标准,以纠正和解决市场失灵这一问题来界定的。【例1.1.9单选题】解决市场失灵问题,采取的方式是(  )。[2016年真题]

A.企业采取自我约束方式

B.政府采取非市场方式

C.个人采取自我约束方式

D.政府采取市场方式【答案】B【解析】市场失灵问题,个人和经济组织是无能为力的,需要以政府为主体的财政介入,用非市场方式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第二节 财政的职能

财政职能是财政这一事物内在的功能。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财政职能可以概括为: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决定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并为之提供资金的职责。(1)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配置在整个社会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财政资源配置是政府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自然也就包含在其中了。(2)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起主导作用的是市场资源配置,从总体上说,市场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但是,市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需要与财政资源配置相配合,才能达到整个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知识拓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财政资源配置的原因有两点:

①许多社会公共需要和公共物品无法通过市场来提供和满足,如行政、国防、司法、公安、外交等。

②市场配置有一定的盲目性。【例1.2.1 单选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资源配置方面起主导作用的是(  )。[2011年真题]

A.政府

B.市场

C.计划

D.财政【答案】B(二)财政资源配置方式

财政资源配置方式是指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决定方式和资金供应方式。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政治程序。

1.公共物品的决定方式

公共物品的决定方式也就是公共决策(公共选择)。

公共物品有多种多样,每个人的需求也都不一样,而且公共物品消费得多,私人物品的消费就要减少;反之也同样。因此公共物品的选择应是有限的。财政分配之所以形成既定的格局,决定的原则是效率,在实践中它是通过政治程序决定的。

2.资金提供方式

政府资源配置的资金提供方式也是通过政治程序完成的。政府一旦决定提供公共物品,就通过公共预算和预算外资金向公共部门提供资金,政府的资金是通过法律法规从再生产领域取得的。政府通常运用税收手段来筹措资金。【知识拓展】公共物品的效率由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组成。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实质上涉及政治体制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问题。【例1.2.2 单选题】财政资源配置采用的程序是(  )。[2013年真题]

A.政治程序

B.审计程序

C.经济程序

D.社会程序【答案】A(三)公共物品效率供给的难点

1.公共物品需求表达的困难(1)公共物品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由于消费者想“搭便车”,正确的需求就难以知道。(2)即使公共物品的需求能够正确知道,成本和收益也难以计算,因此公共物品的成本和收益是外部化的。【知识拓展】公共物品消费中的“搭便车”行为是指消费者采取隐瞒其偏好的方法(即少为政府提供资金)来获得公共物品的消费。

2.公共物品生产效率供给的困难

公共部门的生产效率取决于制度保证,需要建造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来保证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但是制度限制太死,就会束缚人们的积极性;机动权太大,又有可能导致腐败。(四)解决公共物品效率供给问题的基本途径

实现公共物品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完善民主、科学的财政决策体制。

实现公共物品生产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完善公共部门的组织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确保公共部门的行为不偏离政府的意图。(五)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包括直接满足消费需求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以及天然垄断行业的物品等。

1.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能满足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根据效率法则,公共物品的成本应该等于每个消费者的收益总和。【名师点拨】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区别:

①私人物品的总量是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量之和,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量是不同的,而公共物品对于所有消费者来说却只有一个,对于每个消费者来说消费量是相同的;

②私人物品对于每个消费者来说都是相同的价格,而公共物品对于每个消费者来说却有不同的“价格”(为公共物品支付的成本),因为公共物品对于每个消费者的效用不同。【知识拓展】如果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在消费中通常会发生公共物品“拥挤”的情况。为了解决“拥挤”,对消费公共物品像私人物品一样收费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

2.准公共物品

准公共物品是指既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又有私人物品的特征的物品,如教育、医疗等。

生产准公共物品是政府职能的延伸。

3.天然垄断行业的物品

天然垄断行业的物品,有的可以通过财政进行资源配置,有的可以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但实行政府管制。究竟采取何种方式,要以效率优先的原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六)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1.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这体现在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高低。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主要取决于社会公共需要在整个社会需要中所占的比例。

2.调节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

主要手段是通过税收、投资、财政补贴和财政体制中的转移支付等手段和政策来实现。

3.调节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

调整产业结构的两条途径:①调整投资结构;②调整资产存量结构。

财政能在这两个方面发挥调节作用:(1)就调整投资结构来看,首先是调整国家预算支出中的直接投资;其次是利用税收、财政补贴和投资政策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2)就调整资产存量结构来看,主要应通过市场竞争,实行企业兼并和资产重组来进行。在这方面,采取有利于竞争和对不同产业的区别对待的税收政策,可以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例1.2.3 单选题】财政在调整投资结构时发挥的财政职能是(  )。[2011年真题]

A.收入分配职能

B.资源配置职能

C.经济稳定职能

D.经济发展职能【答案】B

二、收入分配职能(一)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

我国财政收支活动既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又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就是指政府在进行财政分配活动的过程中,为了实现社会公平,而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结构进行调整的职能。

1.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强调的是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相对称,它是在平等竞争的条件下由等价交换来实现的。

2.社会公平则很难用某个指标来衡量,常是指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范围内。(二)社会公平的准则

1.保证生存权准则;

2.效率与公平兼顾准则;

3.共同富裕准则。

社会公平要考虑以上三个准则,并做到协调统一。(三)社会不公平的原因

1.生产要素占有状况的不公平(历史的原因)

对于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来说,社会不公平首先来自市场经济初始条件的不公平,即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和劳动)占有状况的不公平。(1)土地的地租差异是很大的,农村土地的地租差异是造成地域收入差异的重要原因。(2)我国的资本虽然是以公有制为基础,但各个生产单位的占有状况是不一样的。(3)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由两方面的因素造成:①天然能力的差异;②后天受教育的差异和就业能力的差异。【知识拓展】这种初始条件的不公平还包括劳动者家庭条件的不公平。如出生地区和家庭的贫困或富裕导致劳动者在遗产继承方面不公平。

2.制度不完善(制度建设的原因)(1)效率市场是需要一系列制度保障的,但制度的完善是一个过程,不完善的情况总是存在的,例如:

①存在事实上的就业不平等,性别歧视、同工不同酬的情况;

②破坏公平竞争机制的垄断以及违背商业道德的欺诈等情况。(2)在非市场经济方面,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偷漏税等。

3.个人及家庭状况的不同(个人自己的原因)(1)个人偏好不同,有的自我防范风险的意识强,自我保障的措施得力;有的则不然,个人防范风险的能力就很弱。(2)劳动者的家庭负担(需赡养人口)是不一样的,这会导致事实上的不公平。(四)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

1.财政的收入分配范围

财政的收入分配范围也就是社会公平的实施范围。社会公平的实施范围包括三个方面:(1)在效率的基础上尽可能改善初始条件的不公平;(2)完善市场机制,尽可能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3)在个人偏好方面进行适当的干预。

2.财政的收入分配方式

对于市场经济体制来说,社会公平是在效率市场的基础上进行的。(1)在组织财政收入时要考虑社会公平;(2)在安排财政支出时要考虑社会公平;(3)要实行社会保障,以利于社会公平的切实实现。(五)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主要是通过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来实现的。

1.财政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主要是通过包括税收、财政补贴等在内的各种财政手段进行调节。

2.财政调节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的手段:(1)通过税收进行调节,如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而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通过征收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而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2)通过转移支付,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等,以维持居民最低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例1.2.4单选题】财政执行收入分配职能的内容是(  )。[2016年真题]

A.实现社会财富在地区之间的合理分配

B.实现社会财富在居民之间的公平分配

C.实现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合理分配

D.实现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答案】B【解析】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在进行财政分配活动的过程中,为了实现社会公平,而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结构进行调整的职能。财政收入分配职能主要通过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实现。【例1.2.5 多选题】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的财政手段有(  )。[2014年真题]

A.财产税

B.社会保障支出

C.财政补贴支出

D.违章罚款

E.个人所得税【答案】ABCE【解析】财政调节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的财政手段有两种:①通过税收进行调节,如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而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通过征收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而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AE两项正确;②通过转移支付进行调节,如通过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等,以维持居民最低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BC两项正确。【例1.2.6 单选题】征收遗产税所执行的财政职能是(  )。[2012年真题]

A.资源配置职能

B.收入分配职能

C.经济稳定职能

D.经济发展职能【答案】B

三、经济稳定职能(一)经济稳定的含义

1.充分就业: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的劳动者能够找到工作。“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就业人口100%的就业,而是指就业率(已就业人口占全部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达到了某一社会认可的比率,比如95%、97%等。

2.物价稳定: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物价上涨幅度在社会可容忍的范围内。

3.国际收支平衡:一国在进行国际经济交往时,其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合计大体保持平衡。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平衡是经济稳定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标志。

经济稳定是在经济适度增长和发展中的稳定,即动态稳定,而不是静态稳定。因此,经济稳定包含有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内容,就是指要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例1.2.7 多选题】经济稳定通常是指(  )。[2011年真题]

A.财政收支平衡

B.信贷收支平衡

C.充分就业

D.物价基本稳定

E.国际收支平衡【答案】CDE【例1.2.8 单选题】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是指(  )。[2010年真题]

A.全体社会成员都有工作

B.全体社会成员都有固定的工作

C.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的人能够找到工作

D.在国家兴办的企事业单位中就业的比例达到较高水平【答案】C(二)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

要实现经济稳定,关键是做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1.通过财政预算收支进行调节(1)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结余政策(国家预算收入大于支出);(2)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赤字政策;(3)社会供求总量平衡,中性政策。【例1.2.9单选题】当社会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政府预算的调控手段(  )。[2016年真题]

A.紧缩支出,增加税收的盈余

B.减少税收,增加支出的赤字

C.增加收费,减少税收的收入

D.收入与支出的平衡的中性政策【答案】A【解析】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预算可采取紧缩支出和增加税收的办法,通过收大于支的盈余政策进行调节,以减少社会需求,使供求之间的矛盾得以缓解。【例1.2.10 单选题】当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政府预算的调控手段是(  )。[2015年真题]

A.紧缩支出、增加税收的盈余政策

B.减少税收、增加支出的赤字政策

C.增加收费、减少税收的收入政策

D.收入与支出平衡的中性政策【答案】B【解析】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可以适当减少税收及扩大预算支出,采取支大于收的赤字政策进行调节,以增加社会总需求;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预算可采取紧缩支出和增加税收的办法,通过收大于支的盈余政策进行调节,以减少社会需求,使供求之间的矛盾得以缓解;当社会供求总量平衡时,预算可实行收支平衡的中性政策与之相配合,即预算调节经济的作用主要反映在收支规模和收支差额的调节上。【例1.2.11 单选题】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财政预算应该采取的政策是(  )。[2012年真题]

A.收支平衡政策

B.赤字政策

C.结余政策

D.积极财政政策【答案】C【例1.2.12 单选题】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财政预算应采取的政策是(  )。[2010年真题]

A.结余政策

B.平衡政策

C.赤字政策

D.紧缩政策【答案】C

2.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内在稳定器是指财政收支制度设计具有对经济总量自动调节的功能。内在稳定器调节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和支出两方面的制度。(1)在财政收入方面,主要是实行累进所得税制;(2)在财政支出方面,主要体现在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险、财政补贴、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支出等)的安排上,其效应正好同税收相配合。【例1.2.13 多选题】财政“内在稳定器”的政策工具有(  )。[2013年真题]

A.规范的增值税

B.累进的所得税

C.社会保险支出

D.财政补贴支出

E.社会福利支出【答案】BCDE

3.通过财政政策和其他政策配合进行调节

财政政策主要是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国际收支政策等方面的政策相配合进行调节。(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主要是松紧搭配的政策。

①财政政策的松紧主要是以预算规模的扩张与收缩来衡量和判断。

②货币政策的松紧主要以利率的下降与上升以及信贷规模的扩张与收缩等来衡量和判断。(2)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国际收支政策等的配合主要是财政政策如何协助产业政策与投资政策、国际收支政策的实施。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国际收支政策都是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但在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处于基础的地位。

【过关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人口不断增长,但没有任何人会因此减少其所享受的公共物品的效用。这属于公共物品的(  )。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受益的非排他性

C.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D.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答案】C【解析】公共物品的特征包括:①受益的非排他性,消费者增加不会降低公共物品的受益程度;②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消费者的增加,边际成本为零;③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追求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④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同享有,不能分割。

2.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之间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非一致性,属于市场失灵表现中的(  )。

A.公共物品缺失

B.外部效应

C.不完全竞争

D.收入分配不公【答案】B【解析】外部效应是指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之间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非一致性,其关键是指某个人或经济组织的行为活动影响了他人或经济组织,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

3.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决定财政职能范围的依据是(  )。

A.政府意志

B.价值观

C.市场失灵

D.经济状况【答案】C【解析】市场失灵问题,个人和经济组织是无能为力的,需要由政府为主体的财政介入,用非市场方式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分配的范围是以“市场失灵”为标准,以纠正和解决“市场失灵”这一问题来界定的。

4.公共物品的核心特征是(  )。

A.非盈利性和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B.非盈利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

C.受益的非排他性和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D.受益的不可分割性和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答案】C【解析】公共物品的核心特征是受益的非排他性和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与提供目的的非赢利性是其自然延伸。

5.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主体是(  )。

A.市场

B.计划

C.企业

D.政府【答案】D【解析】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配置在整个社会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市场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市场配置。

6.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财政预算应采取的政策是(  )。

A.结余政策

B.加息政策

C.赤字政策

D.降息政策【答案】C【解析】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可以通过实行国家预算支出大于收入的赤字政策进行调节。加息和降息属于货币政策,不是财政政策的内容。

7.资源配置方式实质上是(  )。

A.供给需求

B.政府强制方式

C.财政运行机制

D.计划控制方式【答案】C【解析】财政资源配置方式是指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决定方式和资金供应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实质上是财政运行机制。

8.履行财政分配职能的目标是(  )。

A.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B.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C.实现收入分配效率

D.实现公平竞争【答案】B【解析】收入分配的目标:实现公平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

9.不属于调节企业利润水平的主要手段有(  )。

A.增值税

B.消费税

C.房产税

D.土地使用税【答案】A【解析】财政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主要是通过调节使企业的利润水平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主观努力状况,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使每一个企业获得大致相同的利润。调节企业利润水平的方法包括:①税收:消费税(价格)、资源税、房产税(级差收入)、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收益);②财政补贴。BCD三项,属于调节企业利润水平的主要手段。

10.在宏观调控中(  )处于基础的地位。

A.投资政策

B.货币政策

C.财政政策

D.产业政策【答案】C

11.实现公共物品的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是(  )。

A.社会收益等于成本

B.收益支出等于成本

C.收益总和等于成本

D.收益总和大于成本【答案】C【解析】社会收益是指每个消费者的收益总和。如果每个消费者按照其收益支付公共物品的成本,那么收益总和等于成本就能实现公共物品的资源配置效率。

12.在经济社会中,充分就业是指(  )。

A.100%的就业

B.在企事业单位就业达到一定的水平

C.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家都有固定收入的工作

D.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的人能够找到工作【答案】D【解析】充分就业是指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的人能够找到工作,也就是说,在各种所有制、各行各业的劳动,均属就业范畴。此处的“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就业人口100%的就业。

13.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主要取决于(  )。

A.市场经济

B.政府分配

C.公共物品需求

D.社会公共需要在整体社会需要中所占的比例【答案】D

14.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经济稳定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标志是(  )。

A.国际收支平衡

B.充分就业

C.合理税收

D.物价稳定【答案】A【解析】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在进行国际交往时,其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合计大体保持平衡。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平衡是经济稳定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标志。

15.财政是以(  )为主体的分配。

A.国家

B.政府机关

C.企业

D.事业单位【答案】A

16.关于社会公平的实施范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效率的基础上尽可能改善初始条件的不公平

B.完善市场机制,尽可能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C.不得干预个人偏好

D.在个人偏好方面进行适当的干预【答案】C【解析】财政收入的分配范围也就是社会公平的实施范围。社会公平的实施范围包括三个方面:①在效率的基础上尽可能改善初始条件的不公平;②完善市场机制,尽可能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③在个人偏好方面进行适当的干预。

17.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监督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主要手段是(  )。

A.财政监督

B.税务监督

C.国家预算

D.财政收支平衡【答案】C【解析】国家预算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监督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主要经济渠道或手段。

18.在收入方面,财政内在稳定器是指(  )。

A.税收的减免税调节

B.公债发行量的调节

C.累进税率的调节

D.公债偿还期的调节【答案】C【解析】内在稳定器调节主要体现在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两方面制度。在收入方面,主要是施行累进所得税制,在支出方面,主要是体现在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补贴、救济和福利支出等)的安排上。

二、多项选择题

1.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等方面。

A.公共物品缺失

B.外部效应

C.充分竞争

D.收入分配不公

E.经济波动与失衡【答案】ABDE【解析】市场失灵的表现:①公共物品缺失;②外部效应;③不完全竞争;④收入分配不公;⑤经济波动与失衡。

2.公共物品效率供给的难点包括(  )。

A.公共物品偏好表达的困难

B.公共物品分配的困难

C.公共物品效率供给的困难

D.公共物品资源配置的困难

E.对公共物品的需求量的困难【答案】AC

3.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采取的手段主要有(  )。

A.社会保障支出维持居民最低生活水平

B.通过征收财产税,调解个人财产的分布

C.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异

D.通过征收土地使用税,减少由于土地状况地不同而形成的级差收入

E.政府给予的补贴,以维持居民的福利水平【答案】ABCE【解析】D项为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的手段。

4.实现公共物品生产效率的基本途径包括(  )。

A.决策者的选拔制度

B.文官晋升制度

C.决策信息的收集传送制度

D.公共部门的组织制度

E.公共部门的激励约束制度【答案】DE【解析】DE两项,为实现公共物品生产效率的基本途径。ABC三项是实现公共物品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途径,即完善民主、科学的财政决策体制的内容。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公平的准则包括(  )。

A.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准则

B.共同富裕准则

C.公平与效率兼顾准则

D.保证生存权准则

E.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相对称【答案】BCD【解析】B项,共同富裕是人们长期向往的目标,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必然成为社会公平分配的重要准则;C项,效率与公平兼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公平分配的一个重要准则;D项,保证生存权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因此保证每个人都有基本的生存资料是社会公平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也就成为社会公平分配的准则。A项,效率与公平兼顾准则是社会公平准则之一;E项是经济公平的内容。

6.财政在安排支出时要考虑社会公平,主要表现在(  )。

A.构建效率市场的制度体系

B.在提供社会公共劳务时

C.不断改善市场机制初始条件的不平等状况

D.实施政府采购时

E.安排购买性支出【答案】ABC

7.以下属于准公共物品的有(  )。

A.高等教育

B.国防

C.司法

D.食品

E.医疗【答案】AE【解析】准公共物品是指既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又有私人物品的特征的产品,如教育、医疗等。国防和司法属于公共物品,食品是私人物品。

8.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有(  )。

A.调节资源在国家之间的配置

B.调节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

C.调整资源在公司企业之间的配置

D.调节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之间的配置

E.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答案】BDE【解析】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决定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并为之提供资金的职责。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9.财政资源配置的范围包括(  )。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准公共物品

D.天然垄断行业的产品

E.竞争性行业的产品【答案】ACD【解析】A项,公共物品是理论抽象的,在实践中通常作为例子的是国防。但通常把法律设施、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服务、基础科学研究等也视作公共物品。公共物品能满足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需求;C项,准公共物品是指既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又有私人物品的特征的产品,如教育、医疗等;D项,天然垄断行业的产品的资源配置比较复杂,有的可以通过财政进行资源配置,有的可以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但实行政府管制。究竟采取何种方式,要以效率优先的原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10.合理的产业结构对改善宏观经济效果、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调整产业结构途径包括(  )。

A.调整投资结构

B.调整筹资结构

C.调整资产存量结构,进行资产重组,调整产业结构

D.调整消费结构

E.调整分配结构【答案】AC【解析】调整产业结构的途径包括:①调整投资结构。增加对国家需要优先发展产业的投资,则会加快该产业的发展;相反,减少对某产业部门的投资,就必然会延缓其发展。②调整资产存量结构,进行资产重组,调整产业结构。

第二章 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一)财政支出的分类及其经济影响

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分析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二)财政支出的规模

理解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分析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三)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辨析财政支出效益的特点,分析财政支出效益。(四)购买性支出(五)转移性支出

分析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具体内容。【核心讲义】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分类及其经济影响

一、财政支出的分类(一)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1.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货物或劳务的活动。特点是财政一手付出了资金,另一手相应地获得了货物和劳务,履行了国家的各项职能。

2.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特点是政府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货物和劳务所得。(二)按财政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

1.补偿性支出:用于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方面的支出。

2.消费性支出:财政用于社会共同消费方面的支出。

3.积累性支出:财政直接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及国家物资储备的支出。(三)按财政支出的目的性分类

1.预防性支出:用于维持社会秩序和保卫国家安全,使其免受国内外敌对力量的破坏和侵犯,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生活稳定的支出。

2.创造性支出: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秩序更为良好,经济更为发展的支出。(四)按政府对财政支出的控制能力分类

1.不可控制性支出:即表现为刚性很强的支出。

2.可控制性支出:即弹性较大的支出。(五)按财政支出的受益范围分类

1.一般利益支出:全体社会成员均可享受其所提供的利益的支出,这些支出所提供给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不能分别测算。

2.特殊利益支出:对社会中某些特定居民或企业给予特殊利益的支出,这些支出所提供的效益只涉及一部分社会成员,每个社会成员所获效益的大小有可能分别测算。

各类财政支出的举例如表2-1所示。表2-1  财政支出的分类及举例说明【例2.1.1单选题】财政的可控制性支出是(  )。[2016年真题]

A.债务利息支出

B.基本建设投资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

D.失业救济金支出【答案】B【解析】按政府对财政支出的控制能力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可控制性支出和不可控制性支出。可控制性支出是指可由政府部门根据每个预算年度的需要分别决定或加以增减的支出,即弹性较大的支出。ACD三项都属于不可控制性支出,即在法律和法规的有效期限内必须按照规定准时如数支付,表现为刚性很强的支出。【例2.1.2多选题】财政的积累性支出有(  )。[2016年真题]

A.国防支出

B.基本建设支出

C.国家物资储备支出

D.生产性支农支出

E.企业挖潜改造支出【答案】BCD【解析】积累性支出是财政直接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及国家物资储备的支出,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生产性支农支出等项。按财政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分为补偿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和积累性支出。AE两项是按财政支出的目的性分类【例2.1.3 单选题】下列财政支出项目中,属于积累性支出的是(  )。[2013年真题]

A.国家物资储备支出

B.国防支出

C.社会福利救济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答案】A【解析】BCD三项属于消费性支出。【例2.1.4 单选题】国债利息支出属于(  )。[2012年真题]

A.购买性支出

B.一般利益支出

C.不可控制性支出

D.预防性支出【答案】C【例2.1.5 单选题】下列支出项目中,属于创造性支出的是(  )。[2011年真题]

A.司法支出

B.行政支出

C.国防支出

D.文教支出【答案】D【例2.1.5 多选题】在政府财政支出中,属于不可控制的支出有(  )。[2011年真题]

A.养老金支出

B.食品补贴支出

C.基本建设支出

D.债务利息支出

E.失业救济支出【答案】ABDE【例2.1.6 多选题】下列财政支出项目中,属于不可控制性支出的有(  )。[2010年真题]

A.养老保险支出

B.债务利息支出

C.国家物资储备支出

D.基本建设支出

E.对地方政府的补贴支出【答案】ABE【例2.1.7 多选题】财政的转移性支出主要有(  )。[2010年真题]

A.行政管理支出

B.国防支出

C.财政补贴支出

D.养老保险支出

E.债务利息支出【答案】CDE

二、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一)购买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1.对流通领域的影响(1)政府的购买性支出,首先要影响到货物和劳务的销售市场;(2)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对于社会总需求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社会总需求中,占主要地位的是个人的消费需求。

财政的购买性支出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货物和劳务的销售得以实现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2.对生产领域的影响(1)财政购买性支出的增加,往往会通过直接或间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导致社会生产的膨胀,形成经济繁荣的局面;(2)财政购买性支出的减少,往往会通过直接或间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减少,导致社会生产的萎缩,形成经济萎缩的局面。

3.对分配领域的影响(1)财政用于购买性支出的总额不变,只是所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结构上发生改变时,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将因政府购买性支出结构的变动而受到相应的影响;(2)财政用于购买性支出在总额上发生改变,或者增加或者减少,而在结构上仍保持着原来的状况时,为政府提供所需商品或劳务的各个企业从政府购买性支出中所获得的收益额也会随之增减。

当购买性支出普遍增加时,国民收入随之增加,资本的利润率和劳动力的工资率都会有所提高;当购买性支出普遍减少时,则变动相反。【例2.1.8 单选题】关于购买性支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4年真题]

A.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国民收入分配

B.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就业

C.购买性支出间接影响生产

D.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答案】B【解析】ABC三项,政府直接以货物和劳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但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D项,微观经济主体收入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经济状况及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例2.1.9 单选题】财政购买性支出减少会导致(  )。[2012年真题]

A.市场价格上升

B.所需生产资料增加

C.充分的就业

D.社会生产萎缩【答案】D【解析】ABC三项是购买性支出增加导致的结果。(二)转移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1.对流通领域的影响

财政的转移性支出,主要是由财政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支出构成的。

财政的转移性支出的相应部分会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社会消费支出和企业投资支出,从而制约社会总需求的形成,因此,财政的转移性支出也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货物或劳务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条件。

2.对生产领域的影响(1)如果转移性支出的对象是个人或家庭,如居民生活补贴,对生产的影响是间接的。(2)如果转移性支出的对象是企业,如企业亏损补贴,其对生产的影响就是直接的。

3.对分配领域的影响(1)以个人或家庭为对象的转移性支出,是在国民收入已经完成了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分配。(2)以企业为对象的转移性支出,是国民收入在纳税企业与居民和获得补贴的企业之间的转移。(三)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对经济影响的比较表2-2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对经济影响的比较【例2.1.10 单选题】关于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经济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5年真题]

A.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

B.转移性支出间接影响国民收入分配

C.购买性支出侧重执行财政的分配职能

D.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收益约束是较硬的【答案】A【解析】B项,转移性支出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转移到接受者手中,它只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对国民收入分配产生直接影响;C项,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D项,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分配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较弱的。【例2.1.11 单选题】关于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对经济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2013年真题]

A.转移性支出间接影响就业

B.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生产

C.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性较强

D.购买性支出侧重执行资源配置职能【答案】C【解析】C项,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分配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什么原则可以遵循,其支出规模与结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只能根据政府与企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协商而定,因此,转移性支出对政府效益的约束性是较弱的。【例2.1.12 多选题】关于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经济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有(  )。[2012年真题]

A.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国民收入分配

B.转移性支出间接影响社会的生产和消费

C.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

D.购买性支出对政府的支出效益约束是硬的

E.购买性支出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答案】BCD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规模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

1.财政支出规模通常表现为财政支出的总量,而表现财政支出总量的可以是绝对量(数额),也可以是相对量(比重)。

2.衡量和考察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通常是以财政支出的相对量来表示。

曾用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来衡量财政分配的规模,它反映了财政分配的真实规模,也反映了财政分配对国民经济的作用程度。

3.世界上普遍实行两大核算体系:即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1)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通常使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使用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例2.2.1 单选题】衡量财政分配的规模,应该采用的指标是(  )。[2011年真题]

A.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B.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C.财政收入占工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D.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答案】D

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

财政支出无论是从绝对量上还是从相对量上来看,在世界各国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一)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瓦格纳,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发现了“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1.基本内容(1)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维护社会秩序,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各种法律规章制度,以保证市场经济机制发挥作用所必需的社会“环境条件”;

另一方面,在经济工业化和随之而来的管理集中化、劳动力专门化的条件下,经济结构以及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于复杂化,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公共部门活动的加强。(2)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劳务的范围越来越大了,诸如交通、银行、教育、卫生等项目,通常具有一种天然垄断的属性,且投资数额大,外部效应显著。随着社会实际收入的上升,对于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将会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上升幅度。

2.结论

政府活动不断扩张所带来的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例2.2.2 单选题】瓦格纳认为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原因是(  )。[2014年真题]

A.经济发展阶段导致

B.政府活动扩张导致

C.公共收入增长导致

D.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答案】B(二)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导致论”

1.理论:公共支出的增长只是由于公共收入的增长而造成的,而不是其他别的什么原因所造成的。

2.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因素(1)内在因素

公民所容忍的税收水平决定了公共收入水平,从而构成了政府扩大公共支出的约束条件。(2)外在因素

在社会动荡时期,政府的支出增加,税负加重,动荡期过后,有些新税继续存在,政府能够继续维持较高的收入水平,以使政府的支出水平保持在动荡时期的水平。

3.结论

鉴于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存在,公共收入和公共支出总是同步增长的。【例2.2.3 单选题】皮考克和魏斯曼将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因素归结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其内在因素是(  )。[2015年真题]

A.洪涝灾害

B.经济发展

C.战争

D.地震【答案】B【解析】皮考克和魏斯曼在瓦格纳分析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解释,即公共支出的增长只是由于公共收入的增长而造成的,而不是其他别的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并将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因素归结为两种: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公共支出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ACD三项都属于外在因素。(三)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1.理论基础:用经济发展阶段论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

2.基本内容(1)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一般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2)当经济发展进入中期阶段以后,政府部门加强对经济的干预;(3)经济发展成熟阶段,公共支出逐步转向以教育、保健和社会福利为主的支出结构。【例2.2.4单选题】关于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2016年真题]

A.瓦格纳认为财政支出不断增长是由政府活动不断扩张导致的

B.“公共收入增长导致论”认为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增长是同步的

C.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支出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

D.经济发展进入中期阶段,公共支出的侧重点是社会福利【答案】D【解析】D项,根据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①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一般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政府支出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②当经济发展进入中期阶段以后,政府的投资开始转向对私人投资起补充作用;③经济发展成熟阶段,公共支出逐步转向以教育、保健和社会福利为主的支出结构。【例2.2.5 单选题】根据“经济发展阶段论”,在经济进入成熟阶段后,财政支出的重点是(  )。[2013年真题]

A.法律和秩序

B.交通设施

C.社会福利

D.环境卫生【答案】C【例2.2.6 单选题】按照“经济发展阶段论”的理论,在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政府支出的重点是(  )。[2012年真题]

A.基础建设

B.教育、保健等领域

C.社会福利

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答案】D【例2.2.7 单选题】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时,提出的理论是(  )。[2010年真题]

A.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B.经济发展阶段论

C.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论

D.非均衡增长模型【答案】B

三、中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其原因主要有:

1.政策性调整;

2.管理水平;

3.管理体制;

4.统计。

第三节 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一、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意义

财政支出必须讲求效益,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资源的有限性。财政支出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资源配置过程。

二、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

政府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与微观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支出效益分析的差别:(一)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

1.微观经济组织在分析其生产经营支出的效益时,只计算其自身直接投入的各项费用和自身实际所得。

2.政府在分析财政支出的效益时,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较微观经济组织宽得多。(二)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

1.微观经济组织在进行效益分析时标准明确,且易于把握,其标准是单纯的经济效益。

2.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中不能单纯地以经济效益为衡量标准,必须确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双重的效益标准。(三)择优的标准不同

1.微观经济组织择优的标准:自身直接所费最少、所得最多的支出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2.财政分配所追求的是整个社会的最大效益。【例2.3.1 单选题】关于财政支出效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1年真题]

A.要对项目的无形所费与所得进行分析

B.项目必须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C.直接效益必须大于直接投入

D.选择的项目必须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答案】A

三、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一)“成本—效益”分析法

1.基本原理:根据国家所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实现该目标的各种方案,对这些可供选择的方案,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各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计算“成本—效益”的比率,来比较不同方案的效益,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据此支拨和使用财政资金。

2.适用范围:特别适用于财政支出中有关投资性支出项目的分析。

3.难点:直接成本与效益之外的其他成本与效益的测算。具体地讲,在“成本—效益”分析中,需考虑以下几方面的成本、效益状况:(1)实际成本、效益与金融成本、效益;(2)直接成本、效益与间接成本、效益;(3)有形成本、效益与无形成本、效益;(4)内部成本、效益与外部成本、效益,中间成本、效益与最终成本、效益等。

4.优缺点:(1)优点:对于选择最优支出方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大有裨益。(2)缺点:由于分析过程的复杂性、多面性,该方法的实际运用难度较大,对于政府财政部门以及预算资金使用单位工作人员的素质、技术装备水平均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二)最低费用选择法

1.含义:最低费用选择法,是指对每个备选的财政支出方案进行经济分析时,只计算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而不用货币计算备选方案支出的社会效益,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换言之,就是选择那些使用最少的费用就可以达到财政支出目的的方案。

2.特点:最低费用选择法多用于军事、行政、文化、卫生等财政支出项目,不要求计算支出的无形成本与效益,运用起来比“成本—效益”分析法简单一些。

3.步骤:

首先,要在政府规定目标不变条件下提出多种备选方案。

然后,分别计算出各个备选方案的有形费用。

最后,按照优前劣后的顺序排列供决策者选择。

但是需要指出,应在综合分析、全面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择优选择。(三)“公共劳务”收费法

1.含义:通过制定和调整“公共劳务”的价格或收费标准,来改进“公共劳务”的使用状况,使之达到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目的。

2.特点:“公共劳务”收费法和“成本—效益”分析法以及最低费用选择法的区别在于,它是通过制定合理的价格与收费标准,来达到对“公共劳务”有效地、节约地使用,而不是对财政支出备选方案的选择。

3.定价政策“公共劳务”的定价政策,一般有四种情况,即免费、低价、平价和高价。具体适用情形如表2-3所示。表2-3“公共劳务”的定价政策的适用情形【知识拓展】“公共劳务”收费法只适用于可以买卖的、适于采用定价收费方法管理的公共服务部门。运用“公共劳务”收费法还必须制定正确的价格政策,才能达到社会资源最佳分配的目的。【例2.3.2单选题】关于“公共劳务”收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2016年真题]

A.政府通过制定价格,以提高财政支出收益

B.政府通过制定收费标准来达到对财政支出备选方案的筛选,以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