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的成功法则(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8 15:17:29

点击下载

作者:夏志强编著

出版社:线装书局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强者的成功法则

强者的成功法则试读:

前言

第一章 理想和野心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天生野心家

紧盯成群的羊

狼没有“妄想症”

狼只制订最可行的计划

用最简单的方式直抵羊群

第二章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适应环境就是成功

面对压力,狼的头昂得更高

炼就弹性性格

张弛有度,能文能武

改变环境,狼的适应能力更强

第三章 强者心态雄行天下

勇敢是狼的血性

狼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失败

狼的天条是做、做、做

不走寻常路

勇气+行动=猎物

第四章 把握机遇成败关键

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羊不会自动送到嘴边

自信才能逮到羊

隐忍以行,将以有为

主动出击,敲机会的门

第五章 能者为王铁血领袖

能力——世界只相信强者

铁腕——把权力握在手中

怀柔——对同类犹如春风

透明——获取信任的法宝

公正——天地之间一杆秤

第六章 群狼无敌团队制胜

狼群携手,天下无敌

合作最具杀伤力

分享是最聪明的生存之道

交流叩开成功之门

把生的机会留给别的狼

第七章 铁的纪律成功基础

标准狼道自成圆

纪律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立即执行,不把命令拖延到下一秒

没有任何借口

分歧不影响群体利益

忠诚必有回报

第八章 在学习中成长在实战中强大

战斗——狼的生命哲学

知识——来自不断的生存战斗

学习——只有在水里才能学会游泳

应用——在战斗中消化知识

成长——在实战中不断强大

附文

猎人和狼

人狼情

狼,凭借着团队的优势纵横雪原,成为霸主,让其他的捕食者,望而却步。

如果用勇敢和无畏做一个集体的集体精神,那么这个集体就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勇猛作战,令行禁止这样的军队才能让敌人闻风丧胆,这样的军队才能称得上虎狼之师。前言

狼道——强者成功的法则

只要一提到狼,人们就会想到它的凶恶、残忍、阴险、狡诈,就会想到“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心狗肺”“披着羊皮的狼”等这样一些负面的印象。事实上,狼有许多不为常人所知的优秀品质,比如坚韧——在对付大群的猎物时,狼群往往会在一个合适的区域连续不眠等上几个昼夜,等待最佳时机,然后一击必杀;比如牺牲精神——狼群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去撕扯外围壮马的肚皮,即使同归于尽也毫不畏惧;比如合作精神——一只狼根本不是一头虎的对手,但四五只狼却足以逼退甚至杀死比它们强大得多的老虎,正所谓“恶虎难斗群狼”。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狼族凭借坚韧、顽强、忠诚、合作、牺牲等自然界最优秀的个体素质与最卓越的团队精神,成为最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种群,成为个性张扬的强者。它们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战斗,与身强力壮的狮虎战斗,与荷枪实弹的人类战斗,在自然界的竞争中狼始终牢牢占据着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占据着强者的地位,从而雄行于天下。

在人类历史当中,有不少游牧民族在与狼的长期斗争中学习了狼的不少智慧,最著名的莫过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领导下的蒙古民族,他们采用狼的战术,几乎称霸了整个世界!

过长时间的安逸生活使得现代人渐渐丧失了血液中存在的类似狼的野性与智慧的东西,所以最近几年很多人开始呼吁人类重新向狼学习,以增强在生活、工作中的竞争力。

军队需要狼性,坚韧的性格、顽强的耐力、勇猛的作风、严格的纪律都是我们现代化部队不可缺少的特点。世界上但凡著名的军队都被冠上了“虎狼之师”的称号。

企业竞争也需要狼性,把握机会的能力、应变的技巧、敏锐的眼光,这些都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所必需的特质。

生活当中也需要狼性,有目标、有野心、肯吃苦、重节义,这些都是成功人士所需要拥有的优秀品质。

要想成功,我们不但要学习狼的品性,更要学习狼的智慧。从狼的身上,我们能找到个人在世界上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素质,比如坚韧、顽强、耐心、战斗、牺牲等。通过对狼群的了解,我们能学到团队竞争所需要的全部智慧,比如合作、分工、策略、沟通、危机意识、消化能力,等等。在竞争中,一个人如果拥有这种智慧,那么他强大的力量足以令任何对手恐惧;一个团队如果具有了这种精神,那它将无往不胜,开创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事业。

让我们感谢狼,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淘汰残酷的社会,是它给了我们一个学习的机会,从而也多了一份发展与成功的可能。第一章 理想和野心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狼子野心”这个成语在大多数时候含有贬义,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却反映出狼的捕食目标在动物当中的首屈一指。

单个的狼往往敢于袭击体型大于自己数倍的马、牛等动物,成群活动的狼,“野心”就更大,一群40只左右的狼有时候竟然可以围杀数百只黄羊!捕食目标之大在动物界中叹为观止!天生野心家

由于将生存当作第一职业,狼的一生就是把不断地寻找新的猎物作为目标。正是这种“狼子野心”促使着狼群不断地猎取大量食物,从而雄踞食物链的顶层。在狼看来,拥有野心、实践野心,与其说是出于自身生存与族群繁衍的需要,毋宁说是对于自我生命价值的高度认可。狼的血液里,奔涌着的是狂乱的野性;狼的胸腔里,搏动的是一颗不安分的心。狼是地地道道的天生的野心家。人生存的过程其实和狼一样,也是完成一个又一个人生目标的过程。野心在人的一生当中是必要的,是成就梦想的第一步,没有一点野心的人,只会是个一事无成的可怜虫,只会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立志、工作、成就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努力的结果。

三国名相诸葛亮年轻的时候只是一个普通的书生,“躬耕于南阳”,他的叔叔在襄阳做官,几次邀请诸葛亮去为他效力,可是诸葛亮都拒绝了。

他的朋友们很不理解,读书不就是为了做一番事业吗?

为什么这么大好的机会却白白浪费?诸葛亮笑着说:“我要做的是像古代的管仲、乐毅一样的大事,又怎么能屈居在小小襄阳做一个刀笔小吏呢?”

朋友们都认为他野心太大,诸葛亮只是一笑置之。后来,刘备听说了诸葛亮的才能,特意“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请下了山。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从一个四处逃窜的“流浪军”首领,变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国皇帝。由此,诸葛亮也证明了自己的“野心”不是什么“痴心妄想”。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社会生存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站稳脚跟,没有一点野心是行不通的。志当存高远,人的志向与成就从来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就不可能成就大业。一般来说,对自己的要求高,取得的成就就大;对自己的要求低,取得的成就则小,以致一事无成。一个人即使身居陋室,饔飧不继,只要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抱负,也能奋然前行,干出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

野心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现在很多人崇尚“知足常乐”。固然,知足常乐可以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可以让人过得更轻松,但是却绝对不可以当作人生信条。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必须不断地奋斗,不断地向另外一个目标前进。没有野心的人是可悲的,不管他多么有才华,没有了进取的信念,就只能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人。

明宇和叶子都考进了同一所全国著名的学校,在校学习期间,两个人都十分努力,成绩优秀。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幸运的是毕业的时候,一家国际知名的大企业到学校来招聘,两个人都顺利地过关斩将,成功地获得了仅有的两个待遇优厚的职位。

因为是校友,又到了同一个公司,两人自然就成了好朋友。

在别人眼里他们是幸运的,从一个普通学生一下子就跨入了白领阶层。叶子也这样想,她对自己的工作十分满意,认为自己以前所有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所以,她只是小心翼翼地在工作上不出一点差错,生怕丢了饭碗。

可是明宇则不然,到公司以后,他的工作也很出色,颇受上司赏识。但是明宇觉得这家公司不大适合自己发展,于是积累了一段时间经验以后,毅然决定辞去待遇丰厚的职业,打算下海打拼,临行前,明宇和叶子打了个招呼。“什么?你疯啦!好好的工作不做,辞职了没收入怎么办?做生意破产了怎么办?”叶子显然不理解明宇的想法。“工作了一段时间,我觉得应该出去闯一闯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也可以做一番大事业,也可以自己当老板!”明宇充满信心地说。“做人稳当就可以了,不要有那么大野心,而且我们现在的工资待遇已经很高了,别人想找还找不到呢!”叶子善意地劝说明宇。“叶子,现在竞争激烈,我们不能安于现状,人不能没有点野心。你也一样,别老安于目前的状态,我看这家公司还是很适合你发展的,你也要有个奋斗目标才行。”明宇反过来劝说叶子。

最后,明宇还是离开了公司自己闯荡去了,叶子依旧兢兢业业地保护着她那份“稳定的工作”。

两年后因为政策的调整,叶子所在的公司进行了一次大的人员调整,叶子虽然工作上没出过什么错,可是因为太“不进取”,被公司列在了裁员名单里,只好重新找工作。而此时,明宇已经是一家公司的总裁了。

野心,简单点说就是进取的欲望,一个没有梦想的人是可悲的,而野心是成就梦想的第一步。

上面的例子当中,明宇因为觉得公司不适合自己的发展而毅然离开公司,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理想,“野心勃勃”地去开创一番事业。固然,这里面有失败的可能、有丧失稳定工作的风险,但却是迈向自己成功的第一步,使最后的成功成为可能。也如明宇所说,叶子其实也可以有一个好的前途的。她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工作经验,但是为什么最后却落得个被裁员的结局?这不是运气的问题,也不是公正不公正的问题,关键就是在于她没有想成功,没有想做大事业的野心。

现在的企业需要稳妥踏实的员工,但是更需要有活力、有创意、有进取心的员工!一个没有丝毫野心的人在工作当中必然是死气沉沉的,一群没有野心的员工组成的企业也将是一个死气沉沉的企业。试问哪个管理者希望自己的企业成为一个丝毫没有活力、没有激情的牢笼?

在松下集团的菲律宾分公司,有一位主管以脾气暴躁著称,但是他手下的业绩却一直是一流的。原因就在于,他在招聘新员工或者激励下属的时候总是说:“很多主管只希望自己的下属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我不这样要求你们。我甚至什么也不要求你们,但是如果你们不思进取,那么明天这里就没有你的位置;如果你有野心,有能力,那么我现在坐的这个位置就是你的,甚至我给你们当下属都可以!”

拿破仑是法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1769年出生于科西嘉岛阿雅克肖城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

在那个年代,贵族子弟一般都过着奢靡的生活,整天花天酒地。但是拿破仑并没有被眼前的安逸所牵绊,他有他自己的想法和野心。

1779年,拿破仑到法国布里埃纳军校学习军事。1784年,升入巴黎军官学校,毕业后被任命为瓦朗斯炮兵团少尉军官,年仅16岁。

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同情革命,一时成为雅各宾派的拥护者。由于受到当地亲英反法的保守集团的排挤,被迫举家迁至法国本土。一连串的打击并没有消磨他的斗志,反而令他的野心越来越膨胀。

1793年7月,拿破仑带兵一举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得到了雅各宾派首领奥古斯都·罗伯斯庇尔的赏识。1794年1月14日,被任命为少将、炮兵旅长。热月政变发生后,雅各宾派共有103人遇害,拿破仑亦受牵连,于8月5日被捕。后经审讯,无罪释放,但被免去少将、炮兵旅长职衔。拿破仑一时困居巴黎。

后来,巴黎发生保王党人的武装叛乱。督政官巴拉斯请来拿破仑帮助平息叛乱。拿破仑用大炮一举击垮了叛乱者,挽救了危局。督政府晋升拿破仑为陆军中将、巴黎卫戍司令。一夜之间,穷困潦倒的拿破仑成为军界和政界无人不晓的大人物。

1796年3月2日,年仅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国意大利军司令官,从此开始了独立作战的生涯。崛起的拿破仑使督政府感到了威胁,督政府的官员们决定把他调到远离巴黎的地方去。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国埃及军(东方军)司令官,拿破仑挥师东下,远征埃及。他希望借助新的胜利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1799年8月22日,国内局势急转直下,人民怨声载道,拿破仑认为时机已到,立即率亲信离开埃及,返回巴黎。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成功,成为第一执政。

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黄袍加身,宣告自己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称号为“拿破仑一世”。

已经成了皇帝的拿破仑并没有满足,他指挥着法兰西大军横扫欧洲大陆,无人能挡。拿破仑的一生可以说是不断地产生野心与实现野心的一生。

不仅如此,他还鼓励他的部下要有野心,在军官的编制方面,他一改以前平民不可以当军官的做法,号召每一个士兵都要有当将军的野心:“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一口号极大地鼓舞了士兵和平民的士气,拿破仑手下无数优秀的将官都是从普通士兵提拔起来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成了千古名言;陈胜还是个奴隶的时候就曾有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项羽小时候跟随叔叔看见秦始皇的车驾,说:“大丈夫在世,理应如此!”最后他们都成功了,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不仅是他们,历史上哪一个著名人物不是“野心勃勃”?

野心,是进取的动力;野心,是狂热的导火索;野心,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紧盯成群的羊

在狼的世界里,从来就没有懒散这个词,即使是在睡眠的过程中,狼的精神也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在自然界,即使是在饥饿、寒冷的状态中,每一只狼仍旧都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狼生存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一个目标——追逐食物,紧盯成群的羊并追逐,直至将其聚歼。

早上醒来,睁开双眼,有些人马上就能进入到一种兴奋的状态当中,忙学习、忙工作、忙事业,一副朝气蓬勃的样子。而另外一些人则昏昏沉沉,无所事事,像斗败了的公鸡,打不起一点精神,甚至抱怨人生无趣。为什么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人会有如此的差别?原因就在于充满活力的人都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自己该做什么,这样就会发现生活中的一切都脉络清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也就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迟疑;而另外一些人懒散的原因却往往是因为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这样做任何事情都会觉得索然无味,当然就打不起精神来了。

今年已90多岁高龄的裘法祖院士,是我国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被世界医学界誉为新中国外科医学的泰斗。裘老一生都忙碌在手术台前,直到87岁高龄时,尚在亲自为病人开刀治病。现在,他依旧每天清晨6时起床看书学习,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才上床就寝。裘院士说:“明确的人生目标,是我一辈子勤奋不怠的动力。”

裘法祖院士年幼时家境贫寒,全靠母亲勤俭操持,才勉强维持全家9口人的生活。他回忆说:“我从小学习就特别用心,初中、高中毕业时成绩在全校学生中名列前茅。解放前的旧中国积弱不堪,医疗水平更是非常落后,我常看到或听说周围熟悉的街坊和一些居民因无钱看病而忍受疾病折磨,并在痛苦中死去。读初中时我便想:如果我会治病,我就能挽救他们的生命了。那时我便立志学医,想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无钱看病的穷人得到健康。”

在“立志学医,挽救生命”这一目标的驱动下,18岁时,裘法祖如愿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预科,进入大学后他感到视野开阔了很多。“其实年轻人哪有不爱玩的,我读大学时也喜欢娱乐活动,可为了实现小时候的理想,我逼着自己沉下心来学习。小时候亲眼目睹亲人受伤后得不到治疗的痛苦样子,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我对外科特别用功。后来渐感课本上的内容和老师讲的内容已不能满足我对医学知识的渴求,便常到图书馆翻看各种医学书籍,时间长了,有的同学就给我起了个外号,叫‘图书馆长’。”

同济大学医学预科毕业后,家人凑钱让他到德国进修。“二战”开始后他马上带夫人回到了中国,几乎每天都要进行一两场手术。正是治病救人的崇高目标,使得裘老夜以继日地为祖国的医疗事业工作着。

新中国成立后,有了更好的学习和研究场所,看到国内外科水平比国外差许多,裘老就不服气,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和同事们一起没日没夜地在实验室里研究,最后终于在器官移植外科学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90多岁的裘老,每天还在学习,历史、传记、医书……有什么看什么。裘老在鼓励年轻人的时候说:“勤奋贵在坚持,希望青年学生能为自己定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只有不断自觉自省,才能给自己提供源源不断的拼搏动力。”

我们经常会讨论关于“人是为什么而活着”的问题,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总结起来,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人是为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目标而活着。

目标是人生动力的唯一源泉。如果没有了目标,人生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小宋和小林是同乡,也是大学同学,小宋人长得漂亮,学习也很好,大家都很喜欢她,而小林则总是默默无闻。毕业以后,小宋如愿留在了学校任教,一年以后,成了家,由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变成了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而小林则被分配到了偏远乡村的一家小工厂。

令人惊讶的是,五年以后,小宋依然还是一个普通的高校教师,而小林则考了托福,拿到了美国签证,出国留学去了。又过了两年,小宋的情况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小林则回国在一家外企做了主管。

为什么两个人的命运发生了如此大的转换呢?原来一切条件都很优秀的小宋最后成了一个平庸的人,而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林却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原因就在于小宋毕业以后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浑浑噩噩地过日子,结果空有良好的自身条件和丰富的知识,仍然沦落为一个平庸的人。而小林则因为人生目标明确,也就有了奋斗的动力与勇气,终于为自己创造出了多彩的人生。

有的人就像一艘在大海中失去方向的船,漫无边际地生活着,不知道未来在哪里,只是在原地打转,残忍又无奈地挥霍着生命。无聊、空虚的情绪长期占据着心灵,没有自己可以倾注热情的事情,没有丰收的喜悦,使得生命暗淡无光,越活越无聊。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奋斗的目标,人生没有动力,没有方向,老是被外界环境及压力牵着鼻子走,一切都盲目不定,听天由命。

一张纸放在太阳底下不会燃烧,但用放大镜把阳光聚在一个点上,纸就会燃烧。人一旦有了目标,生命就开始聚焦,才会在生活中发现新的契机,一步步向理想迈进。

爱默生说过:“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目标去向时,这个世界就会为他让路。”强烈的目标意识,会使你超脱纷繁复杂的俗事,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积极地采取行动,主动进攻生活中的困难,主动发现机会,练就独特的智慧。对自己的目标进行时间上的有效积累,就会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法国一家心理研究机构显示,有明确目标的人或对目标渴求的人比那些没有目标的人或者对人生目标模糊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而他们本来的能力所起的作用反而显得不是特别重要。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在初中、高中看起来资质和学习成绩都很一般的孩子,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成绩突飞猛进,最后考入清华、北大等著名学校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确的人生目标所带来的动力不仅包括催人奋进、勇敢向前的驱动力,也包括抵制诱惑、少走弯路的自制力。

明确了一生朝哪个方向走,决心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能够控制自己,使言行服从和服务于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排斥同目标相对立的各种诱惑;反之,连人生目标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在诱惑面前,也就不会有坚强的自制力。自制力的动力源泉之一,就是从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上去考虑问题。

大学毕业以后,别的同学都风风火火地四处找工作,但是乐乐的爸爸因为心疼女儿十几年学习太辛苦,想让乐乐好好放松一下。

于是,乐乐就到全国各地去旅游,又在家里玩了半年。一开始乐乐还挺在意找工作的事情,但是玩习惯了,渐渐地就淡忘了,暂时没有了目标的乐乐更是沉迷于懒散的生活。成天不是唱歌、看电影,就是上网聊天,完全不把工作当回事。

直到春节,同学聚会的时候她才发现,原来朋友们都已经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成绩,而自己却白白地浪费了一年多时间。警醒之下乐乐重新确立了人生目标,开始认真找工作。乐乐发现,原来自己特别迷恋的比如上网什么的,都显得微不足道了。很快乐乐就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有些诱惑之所以具有诱惑力,就是因为它能充分展示表面的、暂时的利益。一个意志顽强的人,应当不为这种表面的、暂时的利益所诱惑,而应该经常牢记自己的根本利益和长远目标。这样,就会获得一种控制自己的动力——自制力。

美国斯坦福大学做了一项调查——关于目标与人生绩效的关系。通过对一群普通人进行了25年的跟踪,发现没有目标的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目标模糊的人成为蓝领;目标明确的人成为白领,属于专业人士;目标远大且把目标写在纸上,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人,最后成为社会的顶尖人士、各行各业的领袖。调查显示:目标对人生的积极影响极端重要。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依据,就有了人生的动力。

朋友,为了更好地体现生命的价值,无怨无悔地过好一生,请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并向目标挺进吧,这样你就会获得一个成功的人生。狼没有“妄想症”

如果说狼群在无数的交锋当中,也有其无法战胜的对手的话,那就是人类了。在人类不曾涉足的地域,狼群无疑是自然界的王者,但是在与人类的交锋过程中,充满野心的狼往往是退却的一方。因为它们知道,野心不是妄想,实力相差悬殊的时候,当竞争的法则不再公平的时候,退却是保存实力的最好方法,是另一种生命的智慧。

很多人错误地以为,野心是无限膨胀的,是脱离现实的,因此在野心和妄想之间毫不犹豫地画上了等号。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想法,野心绝对不是什么妄想;野心是狂热、自信与理想的结合体。妄想是不切实际的,与行动脱节的,是不可能实现的,而野心却是可以变成现实的。野心往往是靠能力支撑的,而妄想则缺乏这一点。因此,野心和妄想是有区别的。

有野心、有理想的人,他们的“野心”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所以,他们往往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正视缺点,并且不断地弥补自己的缺点来取得最后的成功,实现自己的野心。而妄想的人则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理会客观的因素,他们从来不考虑自己会有犯错误的可能。妄想不接受事实和理性的纠正,可说其是不可动摇和不可纠正的。

一所著名大学里有一位博士生,经过研究,宣布自己发明了一种新的石油提炼方法。学校的导师们经过论证,认为虽然他的方法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参考价值,但是却因为存在某些致命的缺陷而无法在现实中应用。该学生认为老师们嫉妒他的才华,不断地找来各种材料“证明”自己理论的可行性,并且不断地向学校申诉。

学校也很重视这件事情,从全国各地请来了专家对该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论证。专家们详细地研究了以后,认为对于一个普通学生而言,该生的思路清晰,知识广博,基础扎实,提出的想法也很有创造性,但是要想在现实中应用还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并且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但是这个博士生非但对专家们提出的意见不屑一顾,而且更加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可行的。认为专家们是“打压新生人才”。学校领导多次劝说他都没有任何效果,最后该博士固执到心理上也出了问题,被送进了精神病院进行休养治疗。

很显然,这个学生是被自己极度膨胀的妄想心理给害了。其实,老师和专家们对他的成绩还都是肯定和赞扬的,如果他真的能听取别人的意见,继续研究,说不准真的可以在石油提炼领域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但是妄想心理却使他完全失去了判断能力,最后把自己推进了泥潭。

如果说,野心是爬山,是用尽一切手段到达山顶的话;那么妄想就是撞墙,丝毫不理会周围的状况,最后只能撞得头破血流。

也许有人会问,历史上有不少人首次提出某种学说或理论时遭到几乎所有其他人的反对,但历史最终做出了公正的裁判。个别人的观点是正确的,难道在当时可以说这个别人的观点是妄想吗?

确实,有些学说、理论或者艺术作品在一段时间内可能无人欣赏,但是这和妄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只是不为人理解,而是仍然是基于现实基础上的,它们的提出者或创作者也是谦虚而务实的,比如哥白尼的日心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等。

野心是一种向前的意识,而妄想则是一种错误的个人信念。野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妄想则是一种病态的心理。

实际上,妄想的核心判断总是包含着“我”。例如,“我伟大”“我有罪”“我的配偶与某人有暧昧关系”“人们在迫害我”“人们咳嗽吐痰都是针对着我”“某人钟情于我”,等等,这是一种封闭的状态。而野心虽然也强调个体,但却是一种开放的心态,比如:“我要达到某人那种程度”“我可以做得更好”,等等。

在英文里,本来没有Google这个词,但是Google这个不是单词的“单词”却成为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搜索词汇。

风靡全球的国际互联网搜索引擎Google与网上众多有名的信息搜索服务商相比,Google(中国人爱称它为“古哥”)虽然“年纪轻轻”,但成长速度却异常惊人,早就成为业界名副其实的“小巨人”。

很难想象,Google这个巨大的网络帝国最开始的创始人只是两个学生。199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学系两名博士生,年仅25岁的拉里·佩奇和比他小一岁的同窗学友谢尔盖·布林在做一项课题实验时开发出了一个名为Back Rub的软件,但一年后的一天他们惊异地发现,本来只有一两个导师知道的Back Rub,竟然每天被上万个人在使用。发现了这一点,他们开始有了野心,那就是“给全世界的信息分组”,仅从字面上来看,这在当时确实是不切实际的妄想,但是佩奇和布林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把野心变成了现实。

一开始在经过一番技术修改后,佩奇和布林决定将Back Rub卖给Yahoo或Infoseek那样规模庞大的搜索引擎网站。尽管经过了多方奔走联系,但是已经成为网络业巨头的Yahoo和Infoseek丝毫没有把这两个年轻人的成果放在眼里,并嘲笑其为“幼稚的小孩子玩意”。Yahoo和Infoseek的决策层却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种“幼稚的小孩子玩意”却在短短的5年时间超越了他们,成为了他们最可怕的竞争对手!一次次冷漠的回绝,促使佩奇和布林打定主意自己创业。他们又开始四处奔走寻找支持者,最终,有一天早晨当他们将自己的软件向Sun微系统公司一名创始人介绍时,对方打断了他们的话,给他们开出了一张10万美元的支票作为投资。

兴奋不已的佩奇和布林开始紧锣密鼓地张罗起自己的公司,并在匆忙之间杜撰了一个词汇Google作为新公司的名字。几个星期后,在一个朋友的车库里,Google终于诞生了。创业之初,这个志向不凡的公司仅有3个人,除了两个“合伙人”佩奇和布林外,只有一个雇员——克雷格·希尔维斯通。佩奇和布林精心挑选的这名唯一参与创业的员工,而今已成为了Google的技术总监。

今天,包括雅虎、美国有线新闻网、网景、网易在内的全球上百家大型新闻、商业甚至政府网站都在使用Google提供的搜索技术。据权威的互联网市场调查公司宣布,自2005年4月份起,Google已经坐上了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头把交椅。毫无疑问,5年前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两名博士生创办的Google公司,是继比尔·盖茨的“微软帝国”之后,IT业内爆出的又一神话。“Google是一位神灵吗?”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雷德曼近日为《纽约时报》撰文时,幽默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弗雷德曼看来,Google就像神一样,“能看到和知道一切”,所以当人们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时,它才能带着你遨游万里去找到你想要的东西。技术统计显示,Google目前每天要接受2亿多个搜索请求,平均在0.2秒钟内扫描30亿个网页。Google能够对36种不同的语言进行搜索,甚至包括故意颠倒英语字母顺序拼凑而成的行话。除了网页之外,Google现在还能查询图片、新闻、地图、电话号码、股票价格、统计数字、词汇定义,以及小到一台缝纫机的商品的最优价格。

佩奇和布林当时如果只是拿着自己刚刚研究出来的成果,就单纯想要“为全世界的信息分组”的话,那显然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妄想”。

但是佩奇和布林并没有停留在不切实际的“妄想”上,他们只是把设计程序当作一个起点,把“为全世界的信息分组”当作最后的“野心”,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寻找机会,不断地争取各种支持,最终成为了搜索引擎网站的龙头老大。

其实,所谓的妄想和野心也就隔着一层薄纸,只要我们能够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精神藩篱,把不切实际的妄想变成追逐成功的野心,那么成功也就在眼前了。狼只制订最可行的计划

老虎、狮子、狼三种动物,都可以说是草原上呼风唤雨的王者。那么在它们当中,谁是最聪明的呢?动物学家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老虎胜于力,在捕食的时候,老虎靠的是压倒性的速度和体质,直接追逐猎物,直到把猎物咬死;狮子胜于智,狮子十分善于隐藏自己,它在捕猎的时候,往往是藏在草丛或者小山后面,等猎物靠近再以雷霆万钧的气势在几秒内就偷袭成功;而狼则胜于谋,狼群进行一次捕猎往往要计划很长时间,每只狼都有明确的分工,然后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把整个猎物群赶到预定地点,集中歼灭。可以说,三种动物都有其成功的生存方式,但最聪明的动物无疑是狼。

野心与梦想如果失去了行动的支撑,就像失去了翅膀的小鸟,再也无法展翅高飞,而计划则是规划行动的最好方式。

一个人的理想不得不远大,一个没有远大理想的人是不可能有辉煌的未来的;但是行动却不得不回归现实,一个只想着唯一远大理想的人往往也成就不了大事业。如何来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呢?答案就是:要有一个详细的、切实可行的计划。

就好像我们吃饭,要想吃饱,我们必须要吃下一碗甚至更多的饭。但是我们却绝对不能为了达到想吃饱这个目的就一口把所有的饭全都吃下,而必须要一口一口地细嚼慢咽。“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这种简单的道理每个人都明白,但是在实现理想、完成人生目标的时候,很多人却忘记了这个简单的道理。

远大的理想必然带着巨大的压力,如果你一次性地把这个大山背到自己的身上,那么即使你是一个大力士、一个巨人,也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压力。

计划是实现理想的一种手段,它就好像我们一口一口地吃饭一样,把理想分成若干个小的阶段,让每一阶段都变得切实可行。理想太远大,就分段来实现它,这就是计划的真谛。

很多人在创业或者求学伊始,就为自己设立了远大的理想。但是到具体实施、努力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做,有种毫无头绪的感觉。那么我们就应该静下心来,为自己的理想制订一份详细的、切实可行的计划。

小敏是一所普通大学的本科生,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一家实力不凡的公司,然后继续深造,在商海中搏杀。但是,学习机械专业的她从来就没有接触和这个理想有关的任何东西,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始实现自己的理想。

一次,学校举办了一次成功学的演讲,演讲的是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演讲结束以后,小敏把自己的困惑对企业家说了。企业家微笑着说:“成大事业,也要从小事情上一步一步地走,罗马不是一天就建设成功的。有这样的理想当然是一件好事情,但是我们要立足现实,既然理想太过遥远,那么我们就先制订一份实现理想的计划书,把远大的理想分成若干个小的阶段来实现,这样就不会感到无所适从了。”小敏回来以后,给自己制订了一份详细的人生计划,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反复修改,终于觉得差不多满意了。计划大致内容如下:

从基层做起,虚心向前辈们求教,不以大学生自居,要和周围的人融为一体!以积极的心态做事,以老板的心态看待公司的事,把公司的事情当成是自己的事来办!树立学习的心态,买台电脑,利用闲暇时间多学些东西,如英语、办公软件等;有必要的话,进修一些课程!

人生规划时间表:23岁毕业;24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26岁,从基层做起,虚心吸取前辈们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28岁,争取能在公司占据重要位置(做到总监或部门经理);30岁,自己能独当一面(最好能有自己的公司);35岁,继续进修或深造,比如:考个外国的含金量高的MBA,或继续在国内读个硕士等。

小敏还在每个大阶段前面又写了若干备注,写完计划以后,又联系到了那位给她提示的企业家。企业家对小敏的计划很满意,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小敏毕业以后一直按照自己的人生计划在一步一步朝自己的梦想努力,到现在她26岁,已经是一家外企的部门副主管了。

上面就是相当成功的一段人生计划的例子,从上面可以看出,一份完善的人生计划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一个长远的目标分成若干阶段。这就好像我们盖房子一样,首先要架起龙骨,然后才能进行具体的建设。我们在爬山的时候,山顶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但是我们如果爬几步就往山顶上看一眼的话,那么缥缈的顶峰很容易让人沮丧,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全身没有力气了。

日本有一位著名的长跑运动员,在他的运动生涯当中,得到过多次冠军。但是从外表上看,他却一点也不像个出色的运动员——个子不高,也没有其他运动员那样修长的腿。

人们都很奇怪,为什么他可以取得如此大的成绩,而其他身体条件比他好得多的运动员反而不能呢?这位运动员笑着回答:“我一开始练长跑的时候,别说拿冠军,就连跑完全程都很困难,一般情况下都是跑到半路上就退场了。为此我也沮丧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发现我在公路上锻炼的时候往往跑得要好很多,不但可以顺利跑完平常比赛的距离,而且成绩也快很多。“一开始我觉得奇怪,把原因归咎到我比赛的时候太过紧张上,后来经过研究才发现了真正的原因。“在正式比赛的时候,从冲出起跑线开始,我脑子里想的一直就是终点,跑了几圈以后,一想自己离终点还有那么远,就觉得全身没力气,结果跑出去没多久就只好退场了。而在大街上跑,没有终点的压迫感,往往无意识中选择一个近处的参照物当作暂时的目标,这样跑起来就不会觉得压力太大,身体消耗也减轻了许多。“从中我吸取了教训,在后来的比赛当中,我一般都选择一个离我比较近的参照物,比如栏杆、建筑物都可以,然后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过去,之后再选择下一个。这样即使是身体在极度劳累的情况下,看到那么短的距离,仍然可以鼓足勇气冲过去。”

人的野心和理想同爬山和长跑一样,“志当存高远”,我们的理想应该远大,但是这种远大千万不要成为我们成长的包袱。把远大的理想分成若干部分来一步一步实现是最好的办法。

研究显示,不管心理素质多强的人,如果经常保持一点成就感更容易激发自己的斗志。理想太远大了,我们往往就会忽略平常的一些小的成就。但是,如果把理想分成若干部分,就相当于从另一方面把平常的小成绩放大了。拿考试来说,某一次只考了个及格,如果把100分当作最终目标,即使下次考了69分,那也不会有什么成就感,但是如果把目标定在70分,那么就会觉得自己确实有进步了。别的事情也是如此,别小看这些小的鼓励和欣喜,它们对调节人的情绪却有很大作用。

第二,所制订的人生计划必须具有可行性。前面一节我们阐述了野心与妄想的区别,野心是可行的,妄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们在制订计划的时候也要注意计划的可行性。

很多朋友在制订计划的时候都很想把计划做得完美,实际上这种计划往往没有丝毫价值。我的一个朋友制订了一份周计划,上面逻辑严密,层次清楚,每一步、每一段时间看起来都是积极而合理的。但是仔细一想,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他严格规定了自己的睡眠时间,除了睡觉以外,每分钟都安排得满满的,我笑着问他:“如果某一天你肚子坏了,岂不是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了?”上趟厕所就可以把整个计划打乱,这样的计划不制订也罢。

做人生计划必须要在实际当中行得通,所以在制订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在各方面留有一定的缓冲余地。人不是机器,而且将来的事情往往不会按照个人的意志发展。

第三,计划做好以后,最好能请专家或者经验丰富的人指点一二。因为计划的事情往往是我们没有经历过的。而且一个人拟订的计划往往带有过多的个人因素,而请经验丰富的人看一看,提出一些指导意见,可以使计划更成熟,施行起来更顺利。

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能照抄别人的经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明天,跟着别人亦步亦趋,那样只会踩着前辈的脚步走,永远不会走出自己的路。

做人有了计划,人生就有了方向。计划好了以后,就该是我们勇敢行动,去实现计划的时候了!用最简单的方式直抵羊群

狼是草原上最活跃的动物之一,但是除了玩耍的小狼以外,你很少能发现成年狼到处奔跑来浪费它多余的精力。美国一位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说:“狼总是走最短的路来达到目的地,可以说,在狼的一生当中,一直是在走直线,而直线的最终,就是猎物的所在之处。猎物这个目的地,就是狼行为的指示灯。可以说,狼接近猎物的方式相当简单而高效——直奔目标,直接抵达。”

在崇尚个性、竞争激烈的时代,“弯路”这个词总是一再地出现在我们的字典当中。尽管每个人都在尽可能地避免多走弯路,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做无用功。社会分析学家称这种现象为“迷路效应”,意思是说,人类做的无用功就好像迷路的人走无用的路一样,白白地浪费了体力和时间,却收不到一点正面的效果。

船只在大海上航行,因为缺乏参照物,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舵手,有时候也容易迷路,但是只要有了灯塔,船只就可以轻易地找到方向,避开激流暗礁,用最少的时间,走最少的路程来到达终点。

在生活中也是一样,我们要想取得成功,也需要有“灯塔”的指引,这种灯塔就是我们自己定的一个又一个人生目标。

每一个年轻人都有很多的梦想,但是为什么和以前相比,越来越多的人反而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呢?

灯塔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固定性,一旦修建了灯塔,不管风吹浪打,都能屹立不动;第二个特点是正确性,灯塔的灯光,可以指挥船只绕过暗礁、躲过激流,找到正确的航向。理想也是如此,理想一旦确定,就要有恒心和毅力坚持,不可轻易改变。而且理想必须是正确的、可行的,错误的目标往往带来的不是成功,而是致命的伤害。

战国时魏王想攻打赵国,大夫季梁到赵国去旅行。旅途中他忽然得到了魏王想发兵攻打赵国的消息。季梁立即觉得这种行为并非上策。为制止魏王攻打赵国,他赶忙停止旅行,转身返回魏国去。他一回到魏国,衣服也顾不得换,脸也顾不得洗,便匆匆忙忙地去见魏王。

魏王奇怪地问:“你不是去旅行了吗?为什么又匆匆忙忙跑了回来?”

季梁不紧不慢地说道:“我在旅行的时候看见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特意回来讲给大王听。当我走在赵国地域上的太行山下时,遇到了一人乘着一辆马车由南向北行驶。但他却声言要到楚国去。我觉得他走的方向不对,便说:‘您到楚国去,为什么不朝南走反而向北去呢?难道你不知道楚国在南边吗?’那乘车人回答说:‘没关系,我的马好,跑得快!’我说:‘你的马虽然好,可你走的并不是去楚国的路呀?’那乘车人又道:‘不怕,我带的路费多。’我又说:‘你的路费多又有什么用呢?这确实不是去楚国的路呀。’那乘车人坚持着要往北去,并说:‘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我说:‘你的这些条件再好,如果朝北去,离楚国也只能是越走越远呀!’”

讲完故事以后,季梁直言道:“大王您的志向是建立霸业,成为诸侯的首领。为达此目的,你倚仗着国家的强大与军队的精良,想通过攻打赵国的办法,来扩大地盘和抬高威望。可你这样做,别的国家会怎样想呢?我觉得,你这样攻打别国的次数越多,离开你的宏伟志向就越远。这不正如那一个乘车的赵国人欲去楚国而不朝南反朝北走一样吗?”季梁的这番话,说得魏王脸红了,使得魏王最后取消了攻打赵国的计划。

这则“南辕北辙”的寓言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其中的道理就是,一旦一个人偏离了正确的目标,甚至选择了错误的目标,那么不管他有多么好的条件,付出多么大的努力,都不可能取得成功,甚至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随之带来的是精神生活的相对贫乏,越来越多的人在繁华的物质世界面前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人也就变成了一个失去灯塔指引的航船,在生活的海洋里随波逐流,再也没有自己的方向,甚至被冲向旋涡的深处。

那么,怎样才算是有正确的人生目标?是赚更多的钱,成为亿万富翁,还是为人类的幸福奋斗终身?是获得爱情,建立美满的家庭,还是通过学习研究站在艺术和科学的顶峰?

可以说,都是,也都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人生态度就是在你回首往事的时候,认为你当年所建立的总体目标是正确的,在奋斗的过程中没有偏离大的方向;即使是没有取得巨大的成就,我们的人生依然是充实的,那就说明我们没有偏离理想灯塔的指引。

法国的一家研究机构,曾对全国65岁以上的老人搞了一次专题调查。题目是:令你后悔的往事,并列出了十几项生活中容易后悔的事情,供被调查者选择。调查的结果是,72%的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以致事业无成。这是一种经验,如果别人工作你也工作,别人休息你也休息,别人娱乐你也娱乐,那么别人得到什么,你也只能得到什么。要想得到别人得不到的东西,就得付出别人不愿付出的东西。尤其是在你还年轻的时候,在还有机会竞争的时候。

67%的人后悔年轻时错误地选择了职业。按时下的择业观念,许多人的第一目标,是要到时候能拿工资、领福利。但他们却忘了,没有了压力,也就没有了动力。没有了动力,也就发掘不出潜力。不是天下伯乐太少,而是自己埋没了自己。

63%的人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够或方法不当。

58%的人后悔身体锻炼不足。忘了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60岁以前想用身体换一切,60岁以后想用一切换身体。”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能比身体健康更宝贵?有人曾经提出一个口号,叫“小车不倒只管推”。作为一种精神,也许值得提倡。但从另一个方面去看,强行去推病车、坏车,这就只能越推越病,越推越坏,缩短“小车”的生命,降低“小车”的价值。

只有11%的人后悔没有赚到更多的钱。对于还没有赚到很多钱的年轻人和中年人来说,这也许是个很好的安慰。有钱虽然能够办很多事情,但赚钱并不是人生最重要的目的。年轻的时候后悔还可以改进;年老的时候后悔,想补救也来不及了。

人生理想有远大的,也有务实的;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但不管怎么样,只要有了一个正确的人生理想,并坚持为之奋斗,那么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就永远不会走弯路,在满头白发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也就不会为蹉跎岁月而懊恼不已。那时我们就可以自豪地说:“我之前所活的每一天都是积极的、有效率的,都是值得的。”第二章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哺乳动物当中,适应能力最强的就要数狼了,它的栖息范围包括苔原、草原、森林、荒漠、农田等多种环境。海拔高度也不能限制其分布,在青藏高原,狼的分布很广,密度也较大。在温带地区,如蒙古高原,狼遍布草原。在北半球的所有地区,包括沙漠的边缘和北极,都留下了狼群的足迹。适应环境就是成功

在生物进化学之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里面,总结出所有生物能够存在并繁衍下去的唯一原因就是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并总结出生物进化的唯一真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上亿年前,身体庞大的恐龙曾一度统治过地球,在世界上找不到任何一种生物可以与它们抗衡,但是恐龙最后还是灭绝了,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原因只有一个——它们不能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在哺乳动物中,适应能力最强的就要数狼了,它的栖息范围包括苔原、草原、森林、荒漠、农田等多种环境。海拔高度也不能限制其分布,在青藏高原,狼的分布很广,密度也较大。在温带地区,如蒙古高原,狼遍布草原。在北半球的所有地区,包括沙漠的边缘和北极,都留下了狼群的足迹。

狼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上更胜其他动物一筹。从寒冷冰封的北极到炎热难耐的赤道,从终年干旱的沙漠到湿润潮湿的雨林,从季风肆虐的海边到空气稀薄的高原,到处都有狼生存的足迹。寒冷、饥饿、疾病,甚至是人类的屠杀,都没能让这个顽强的种族退缩。一旦环境改变,狼往往是最先做出反应的动物,正因为如此,才使它们成为动物界的强者。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当中已经明确地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理念,凡是在自然界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在这一自然选择的条件下的优胜者。

达尔文的进化论在人类世界中同样适用,整个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适应史,人类就是在不断适应的道路上探索、收获和走向更加文明与进步的。人们最终的结局之所以会有天壤之别,关键在于谁在其中更能以积极进取的热情和坚韧不拔的理性去适应社会了。

适应能力对于每个渴望获得成功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或者说这也是他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适应能力都做不到,恐怕真的会连生存都会出现问题,更不要说其他了。

在大西洋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岛上,生活着一种漂亮的红嘴鸟。亚热带的温暖气候和常年不断的潮湿季风使这里成了植物的天堂。红嘴鸟以岛上的昆虫和植物种子为食,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但是,有一年,一场海啸摧毁了岛上的大多数植物,而紧接着的长达7个月的干旱更是给岛上的生物带来了灭顶之灾——几乎所有的植物都灭绝了,只剩下一种叫作“球刺”的矮小灌木。

这种灌木枝条柔韧,体型矮小,可以抵御很强的台风,而且它们的枝条上有厚厚的蜡质层,有效地阻止了水分的蒸发。最重要的是,它的种子周围是结实的木质结构,还带有很多的尖刺,这样既防止了成为鸟类的口中美食,又可以随时抓住地面上的一切东西,生根发芽。正是因为这种适应干旱多风天气的特性,才使这种植物在岛上残留了下来。

岛上的动物大部分也因为恶劣的环境而灭绝了,但是令生物学家惊异的是,一部分红嘴鸟因为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死亡,而另外一部分却安然地生存了下来。在生与死之间它们到底有什么样的差别呢?活着的红嘴鸟靠什么样的“秘密武器”才成为自然选择的优胜者?

生物学家带着疑问来到了岛上,经过三个月的调查研究,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植物的灭绝使岛上的鸟类失去了食物,唯一可以维持鸟类生存的食物就是“球刺”的种子。

但是红嘴鸟在吃这种食物的时候却像在攻克一座堡垒一样困难:先要用爪子按住带刺的种子,然后用长喙啄开坚实的外壳,用尽全力才能够到里面那用来“活命”的种肉。

科学家发现,生存下来的红嘴鸟的喙比淘汰出局的红嘴鸟的喙要长出0.1毫米。就是这0.1毫米,造成了生与死的差别!

俗话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部分红嘴鸟先一步适应了环境,获得了宝贵的生存权,而那些没有适应环境的,则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人类社会当中同样如此,社会科学家提出了一种“第一效应”理论,比如运动会,绝大多数人的目光都会聚集在冠军的身上,哪怕亚军比冠军只差那么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也会造成巨大的反差。

再比如一群人同时到一家公司工作,他们的能力都相似,现实的情况是,往往那些最先适应新环境的人,最容易得到提拔,成为管理者。

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我们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改变自己,而不是逆来顺受。很多人错误地以为,逆来顺受就是对环境的适应,这是绝对错误的一种想法。对环境适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而逆来顺受只会让你成为环境当中最底层的弱者。

当环境改变,尤其是向坏的方面变化的时候,一方面,我们不能逆来顺受,当作什么也没发生;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怨天尤人,让失望与愤怒冲昏头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自己乐观的精神,不断去适应新岗位、新环境,同时也是在面对新的机遇,在变化中寻找走向成功的机会。

卡加隆是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某区域经理。正当他事业上一帆风顺、业绩蒸蒸日上之际,公司开始大规模裁员,有将近1/3的人被解聘。他虽然幸运地保住了饭碗,但却丢掉了经理的职位。卡加隆很是痛苦了一段时间,他甚至考虑过转行做饮食方面的生意。但值得庆幸的是,最后他没有被环境变化导致的挫折所压倒。降级后的他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逐渐适应了新环境,不但没有消沉下去,反而更加努力地工作。几个月后,他重新被提升为该地区的销售经理。

优秀与平庸之间往往就在于你对环境适应过程中的前后一秒钟上,越是主动的人,越容易抓住这宝贵的一秒钟,从而在变化中适应,在适应中为自己营造成功的云梯。

社会是一个大的群体,个人的力量与整个社会环境相比永远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每个人一开始扮演的都是一个被动的角色。那么怎么样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把生活的节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呢?答案就是学习与变化。

没有人生来就懂得很多、会做很多的事。每个有辉煌成就的人都是在不断的适应中丰富和成长起来的。但这并不表明你就可以高枕无忧地躺在已有的优势上得意扬扬了。即便你现在已经和恐龙那样强大了,但如果你放弃了在适应之旅中继续前进。那么,恐龙的悲剧就有可能在你身上重演。这就像温室里永远也长不出傲立风雪的苍松翠柏一样,必须不断地在风霜雪雨中忍受着意志的考验,经受着酷暑严寒的磨炼,从弱小茁壮成长,才能成为参天的栋梁之材。

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波音公司董事长威尔逊先生就开始着手物色继承人。他制订了一份波音高层主管的发展计划,以便选出波音的未来更出色的领导人。

在这个计划中,威尔逊列出了包括十几个人在内的候选人名单,将他们任命为自己的副手,并不断地向他们施以压力,他要看看他们中间到底谁更能在适应过程中经受住多个岗位工作的考验。

经过一次次激烈的竞争,一次次严密的筛选,最后候选人名单上只剩下了两个人:简·桑特和弗雷特·冯茨。桑特的专长是工程,而冯茨的专长是企业策划。

威尔逊为了能更真实地检验一下两个人的实际能力,首先调换了两个人的工作,看一下他们的综合能力。

威尔逊先找到桑特说:“桑特,你先暂时离开767案组,来总部搞企划,好吗?”桑特没有考虑就答应下来,然后去总部报到,迎接新的挑战。

接着,威尔逊又给弗雷特·冯茨打电话说:“冯茨,准备一下,公司决定让你暂时离开企划部,去管理707、727、737部门。”“可是,我根本不了解那儿的情况啊。”冯茨提出了疑问。“你害怕承担责任吗?”威尔逊皱起了眉头。“不,当然不是。威尔逊先生,我只是认为不应当冒险承担失败。”冯茨果断地回答。

威尔逊的眉头舒展开来,他故意用生气的口气说:“公司已经决定了,努力去干吧!”

冯茨也只得走马上任了。冯茨在管理707、727、737部门的同时,也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来使自己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任务,最后成功地开发了737-300型飞机。这种飞机为波音赢得了大量的订单,大大地提高了公司的收入。而此时桑特的工作也特别出色。

接着,冯茨又被派到民机集团做飞机销售工作。他很快便适应下来,以律师的雄辩口才,在各类谈判中屡建奇功。另外,在与空中客车公司、道格拉斯等大公司的竞争中,也为波音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

通过不断的适应,冯茨源源不断地爆发出了自己的潜能,而且每到一个新的岗位上都能迅速地游刃有余地处理好各种问题。对于这一点,他自己都感到惊奇,后来成为董事会主席的他对波音公司的全体员工说:“很多的事实证明,在多层次上具有适应能力,并在适应的过程中能够发扬光大的人,才是一个最出色的也是值得重用的人!”

适应不是一句轻飘飘的话,在适应的过程中肯定有碰壁的疼痛和酸楚的泪水,也肯定有面对坎坷与荆棘的茫然和彷徨。任何能通达成功顶峰的路都不会坦荡如砥的,在蜿蜒崎岖的路径上高呼着响亮的口号,让自己像个勇士一样,在适应的过程中越挫越勇的人,最后才会赢得出色者应得的鲜花与微笑,最先适应新环境的人必定是离成功最近的人。面对压力,狼的头昂得更高

风雪漫天,草原上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躲藏,狼群就依偎在一起取暖,以抵抗寒冷的压力;干旱季节,狼群往往数十天找不到任何食物,个个饿得剩皮包骨头,抵抗着饥饿的压力;人类入侵,草原沙化,狼群又不得不抵抗着生存的压力。不管压力有多大,狼群都一直高昂着不屈的头颅,压力在它们眼里,只不过是前进的动力,是取得成功的必然过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