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9 22:31:36

点击下载

作者:丛连钢,伏斐,王小平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作者:丛连钢,伏斐,王小平排版:KingStar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8-01ISBN:9787562492610本书由重庆大学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

2010年11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第二批立项建设单位(《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确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教高函〔2010〕27号)。该项目建设期3年,于2014年5月以“良好”这一结论通过国家级验收。

根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方案及任务书》和构建以能力本位、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课堂学习与第二课堂实践结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学业成长与职业成长结合的“三个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要求,学校对社会工作、社区康复、物流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微电子技术5个专业进行重点建设。着力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做融通的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构建。

为展示项目建设成果,发挥好在重庆乃至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现将社会工作、社区康复、物流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微电子技术5个专业的教学标准结集出版,以供同行参考。

本系列专业教学标准主要体现了以下两个特色。

一是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构建了以素质导向观、任务导向观和终身教育观“三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教育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两对接”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旨在实现高等性、教育性、职业性与发展性的有机融合。该课程体系基本模块结构为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包括文化类课程和职业素质类课程)、职业岗位能力课程模块(即专业类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模块(即选修课等拓展类课程)。

二是大力推进课程改革。通过推进文化类课程改革,强化高职教育的高等性;推进素质类课程改革,体现高职教育的教育性;推进专业类课程改革,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推进拓展类课程改革,强调高职教育的发展性。

希望本系列丛书能为广大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及管理提供借鉴。对于书中的疏漏与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丛连钢2015年6月25日第一部分绪论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掌握物联网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射频识别(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专业技能,熟悉物联网硬件设备生产、工程建设及网络维护,掌握一定的软件编码及维护技能,具有物联网组网、工程建设、设备检测和管理维护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面向物联网工程建设、网络维护及物联网产品售前售后技术服务;物联网信息采集设备生产、检测、技术管理等工作岗位。二、专业发展沿革

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基础为通信技术专业,创办于2001年。2010年在通信技术专业的基础上筹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并于2011年秋季首届招生。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是重庆市最早开办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

2010年,申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并被列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

2011年9月,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正式面向全国招生。

2013年,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命名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校级教学团队”,并申报市级教学团队。三、专业人才方案的主要依据

1.教高〔2000〕2号文《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2.教高〔2004〕1号文《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3.教职成〔2004〕12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4.教高〔2006〕14号文《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5.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6.教高〔2010〕8号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7.教职成司函〔2011〕158号文《关于委托各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制(修)订“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

8.教职成〔2011〕9号文《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9.教职成〔2011〕12号文《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10.《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

11.《物联网工程师国家职业标准》。

12.《无线电调试工国家职业标准》。

13.《网络工程师国家职业标准》。

14.《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

15.《计算机维护工程师国家职业标准》。

16.《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原则意见》。四、主要编制人员

乐明于 教授 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专业负责人

王小平 教授 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

王建勇 讲师 信息工程学院通信教研室主任

杨埙 讲师 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专业教师

姚进 讲师 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专业教师

刘纯武 高级工程师 重庆瑞笛恩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章殷 高级工程师 重庆聚迅通信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副总

马元凯 高级工程师 重庆普天普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孔策 高级工程师 重庆艾申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第二部分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物联网应用技术

专业代码:590129二、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培养掌握物联网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射频识别(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专业技能,熟悉物联网硬件设备生产工艺、工程建设及网络维护,掌握一定的软件编码及维护技能,具有物联网组网、工程建设、设备检测和管理维护能力,面向城市发展和物联网产业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基本学制为3年。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2~5年。四、毕业生质量标准

思想政治素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品行端正,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业成绩——修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各门课程达到合格标准,取得规定的最低毕业总学分135学分(包括公选课8学分)。

素质拓展——获得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并修满6学分;获得社会实践活动学分至少6学分。

职业技能——获得至少一项电子、通信类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助理物联网工程师、无线电调试工、助理网络工程师、助理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助理计算机维护工程师等相关资格证书)。

职业态度——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诚信、能够吃苦、工作踏实、敬业等精神。

人文素养——善沟通,懂交流技巧,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与物联网高新技术应用开发、运营管理的知识能力。

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完整的人格,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意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其他证书——获得全国高等学校(重庆考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含一级)以上证书或微软认证考级证书,国家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含B级)以上证书。五、人才培养模式

以校企双主体推行“四个结合”的“旺入淡出”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联盟平台,按照“校企联盟”生产部的需求,针对企业现场工艺技术岗位生产“淡旺季”的特点,按照企业季节性需求“旺入淡出”,推行“旺入淡出”人才培养模式,即旺季进入企业实习,淡季回到学校学习。在这种模式下,校企自然形成双主体,在共同培养人才过程中做到“四个结合”:学生与企业员工角色结合,教师与项目管理经理角色结合,实训基地与项目部结合,教学案例与工程实施结合。以“四个结合”构建起良好的校企双主体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1所示。六、教学模式

在教学上,校企合作,实施项目化、一体化教学。引进重庆普天普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智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进校园进行校企合作,建立了SMT、软件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等4个开放式的生产性学习训练中心,依托真实的生产环境实现学习与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项目制教学的条件得到保证。

在“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物联网工程布线”“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等专业核心课程中进行项目教学,保证学期项目正常运行。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第一阶段,通过收集资料、头脑风暴、整理方案、小组讨论,制订实施计划,进行小组分工,开始进行方案设计,形成项目方案书,由指导老师进行中期检查,对项目设计的规范和要求提出指导意见,但并不对项目的可行性给予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阶段,项目小组必须细化方案,形成完整的书面文本,进行项目汇报、答辩与成果展示,并进行成绩评定。其他学期项目照此流程执行,通过反复的训练,培养学生主动完成任务的能力。其中,只有评价可行的项目才能进入方案实施阶段,项目团队通过分工合作,制订计划,并进入学院实训基地进行加工与制作,使方案得以实现。图2.1 “旺入淡出”人才培养模式

在项目教学期间,各项目小组根据项目方案进行汇报,由3名教师(校企双方组成)团队负责评价,根据学生在项目方案中获取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予以打分。从实践情况看,此阶段,学生的创新思维活跃,敢于构思和设计。

针对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工艺岗位及物联网工程岗位,结合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淡旺季特点,探索试行弹性设置3学期制改革,采用柔性化的弹性教学进程安排,在第三学期企业需求旺盛的时候,应企业的要求,将第三学期的教学内容安排到相关的企业进行。七、毕业生就业岗位

本专业就业涉及三大岗位群: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岗位群、电子工艺类岗位群、售前售后维护岗位群。具体体现如下:(1)物联网工程项目招投标、预决算。(2)物联网项目规划施工。(3)物联网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4)物联网智能终端产品的生产制造与辅助设计。(5)物联网项目售前、售后支持。(6)电子信息设备生产工艺。八、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素质、技能与知识结构)1.毕业生素质要求表2.1 毕业生素质要求2.毕业生能力要求表2.2 毕业生能力要求3.毕业生知识要求表2.3 毕业生知识要求续表续表九、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及流程1.基本思路

根据《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2013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原则意见》的要求,专业人才培养以素质导向、任务本位和终身教育的“三观”为导向,构建专业教育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两对接”的课程体系。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根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以工作任务为参照、职业能力为依据,构建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的证书模块化课程体系,将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能力相融合;改革教学模式,实施项目教学法,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将人才培养标准和行业企业要求相融合。2.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在校企联盟教学部安排下,由校企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团队,根据国家教育职能部门的专业设置有关规定,结合行业企业发展规划,进行认真广泛的市场调研,形成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调研报告。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准确定位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完成专业课程设置。由行业及工作第一线的实践专家结合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对典型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需求进行分析,形成职业能力标准。根据职业能力标准,进行课程结构设计,构建课程体系,突出核心技术,形成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进行课程内容分析,制订课程标准;完成教材编写,服务教学过程;进行多方教学质量评价,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流程如图2.2所示。图2.2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流程十、课程体系1.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以社会需求为基础,以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兼顾学历教育知识与职业资格能力;构建与国家职业(行业)标准相衔接的证书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双证”课程,将学历教育知识和职业资格能力相融合。图2.3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图。图2.3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图2.课程体系构架

在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为本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如图2.4所示。图2.4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由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两个教育体系构成。职业能力分为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是指工作和学习中的积极性、独立性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也是个人所具备的情感、态度和社会交往、沟通、与人合作、乐于助人的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组织表达、勇于承担责任和社会参与的能力;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订工作计划、协调计划、对自己工作成果的评价以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从事该专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与其相应的知识,它是学生毕业后胜任专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包括专业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主要在于对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方面的培养。

在职业能力培养上,以重庆物联网产业基地和“校企联盟”为资源平台,紧密结合重庆物联网产业布局及发展思路、人才市场需求及专业定位,围绕“旺入淡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设计基于“旺入淡出”的核心课程。分解本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然后以推行双证书为抓手,构建“证书模块化”的职业认证课程体系。一个模块对应一个职业岗位需求,学生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任务后,能从事某一领域的工作,直接参加该领域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职业能力证书模块化课程体系如图2.5所示。图2.5 证书模块化的核心课程体系3.专业核心课程表2.4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简介表续表十一、主要课程内容描述(一)通识课程名称、学时数及课程简介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时:60 学分:4

通过对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热爱祖国,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2.体育训练

学时:88 学分:5

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及勇敢顽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3.实用英语

学时:116 学分:6

培养学生较强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其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信息,具备一定的翻译能力。4.计算机操作与应用

学时:56 学分:3

该课程是一门学习计算机的基本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 XP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熟练掌握一种汉字录入法并应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来编辑文件,掌握Excel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会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掌握制作的技巧。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时:56 学分:3

通过对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法纪观念,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讲公德,守纪律,吃苦耐劳,乐于奉献。6.形势与政策

学时:16 学分:1

通过对形势政策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要事,增强对社会发展趋势预测的能力,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7.大学语文

学时:56 学分:3

本课程以文学理论为先导和基础,以分析和指导学习阅读文学作品为重点,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增长文史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通过学习,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视像能力和发布能力等语文应用能力。8.中国文化概论

学时:30 学分:2

通过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典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9.应用文写作

学时:30 学分:1.5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写作常用的应用文体,写作格式规范、得体。10.职业生涯规划

学时:10 学分:1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教会学生学会将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试、分析、总结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同时,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1.就业指导

学时:20 学分:1

本课程“针对和解决大学生的现实困惑”,引领高职学生理性思维,帮助学生建立职业发展意识,树立科学就业观,提升其内在素养和品质,自主习得多方面的能力,做好由“学生人”向“职业人”转换的各种准备。12.安全教育(含职场安全)

学时:28 学分:2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帮助学习者建立职场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意识,了解国家职场工作健康和安全的政策、法规,让学习者能够掌握职场工作的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应用于今后的工作实践。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防止个人和集体财产遭受损失及重大的人员伤亡。1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时:15 学分:1

通过系统讲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调适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学会和掌握心理调解的方法,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开发个体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14.创业与创新教育

学时:20 学分:1.5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及专利知识融入职业教育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毕业生自主就业及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创业竞争力。(二)主要通用技术课程名称、学时数及课程简介1.电子技术基础Ⅰ

学时:84学时,其中实践学时40学时 学分:5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工技术基础知识、电子电路基础知识及模拟电路基础知识。为后续电子技术基础Ⅱ及单片机原理与接口、传感器安装与调试等课程学习打下基础。2.电子技术基础Ⅱ

学时:60学时,其中实践学时30学时 学分:3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字电路基础知识,掌握常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使用。为后续单片机原理与接口等课程学习打下基础。3. C语言程序设计

学时:60学时,其中实践学时30学时 学分:3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知识,掌握软件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后续单片机原理与接口、物联网应用层软件开发类课程学习打下基础。4.工程制图

学时:30学时,其中实践学时15学时 学分:2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工程图形绘制的基础知识,掌握AutoCAD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对物联网、通信等工程图形的识别技能,为后续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物联网系统管理与维护、自动识别产品安装与维护等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打下基础。5.物联网技术基础

学时:30学时,其中实践学时10学时 学分:2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物联网技术基础知识,掌握物联网系统体系结构、相关概念、关键技术、相关设备,了解常见物联网应用系统的构成,为后续专业核心类课程学习打下基础。6.计算机网络基础

学时:28学时,其中实践学时10学时 学分:2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网络涉及的基本概念,了解局域网、广域网的构成,了解有线无线局域网络的构成。结合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助理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资格证书的认证考试。7.单片机原理与接口

学时:60学时,其中实践学时30学时 学分:3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51单片机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简单单片机应用电路的构成,掌握简单单片机程序设计,完成简单单片机应用系统。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涉及单片机、无线传感器网络等知识的核心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三)专业核心课程名称、学时数及课程简介1.传感器安装与调试

学时:30学时,其中实践学时15学时 学分:2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传感器设备接口标准;掌握传感器设备安装及调试方法。能根据系统需要进行传感器设备选型、安装及调试;掌握传感器设备的保养及维护基本知识。2.自动识别产品安装与调试

学时:60学时,其中实践学时30学时 学分:3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RFID设备基本工作原理;掌握RFID设备的分类、选型、安装和调试。掌握一维码、二维码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使用方法。能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对自动识别产品进行选型,能进行对RFID设备及条码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维护。3.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

学时:60学时,其中实践学时30学时 学分:3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技术。掌握交换机、路由器以及网络终端设备的选型及安装配置。能根据实际应用规划网络拓扑,对网络进行规划和优化。能实现有线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的布设及维护。能对网络常见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4.物联网工程布线

学时:60学时,其中实践学时30学时 学分:3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物联网系统工程相关的布线规则,掌握相关工具的使用,能够在实际工程中完成对系统进行施工布线,能够对相关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5.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

学时:60学时,其中实践学时30学时 学分:3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物联网工程项目的预算、规划和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技术。掌握物联网项目的工程预算、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规划、工程实施、工程验收及维护。6.物联网系统管理与维护

学时:30学时,其中实践学时15学时 学分:2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物联网系统日常维护,包括感知层设备维护、网络传输设备维护、监控中心服务器维护、软件系统维护、数据库维护及终端软硬件维护等。能胜任系统建设完成之后的日常巡检与维护工作。(四)职业技能训练课程(集中实践课程)1.电工电子基础实训(1周)

本课程属于技能型课程,实践课。

教学目标:掌握电工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2.模拟电路设计(1周)

本课程属于技能型课程,实践课。

教学目标: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装配调试技能,掌握放大电路、反馈电路、振荡电路、滤波电路等模拟电子电路分析设计方法。3.数字电路设计(1周)

本课程属于技能型课程,实践课。

教学目标:掌握数字电子电路的装配调试技能,掌握加法器、减法器、乘法器、数据选择器、计数器、触发器、译码器、编码器等数字电子电路分析设计方法。4.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实训(2周)

本课程属于技能型课程,实践课。

教学目标: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基本知识,掌握局域网组网技术,互联网网络相关服务的配置。5.自动识别产品安装与调试实训(1周)

本课程属于技能型课程,实践课。

教学目标:掌握RFID设备安装与调试方法,掌握有源RFID、无源RFID基本原理,掌握一维条码、二维码的编码、识别方法,配置与调试方法。会规划建设RFID实际工程项目。6.物联网工程布线实训(1周)

本课程属于技能型课程,实践课。

教学目标:掌握物联网工程布线规范、常用线缆、插接件制作方法;掌握物联网工程布线与网络综合布线之间的区别;会对网络走线进行测量及故障排查。7.物联网项目规划实训(2周)

本课程属于技能型课程,实践课。

教学目标:掌握物联网项目规划建设流程,需求分析方法、规划设计流程。会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物联网项目的设计、评审、施工建设、测试验收等流程。8.物联网综合实训(8周)

本课程属于技能型课程,实践课。

教学目标:掌握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工程建设、配置与维护基本技能。9.顶岗实习(15周)

本课程属于技能型课程,实践课。

教学目标:了解企业文化、物联网工程项目建设流程;了解物联网产品性能及特点;掌握设备安装、线缆敷设、系统配置及维护基本知识和技能。(五)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要求1.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名称:助理物联网工程师

见《物联网工程师国家标准》。2.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名称: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工

见《无线电调试工国家职业标准》。3.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名称:助理网络工程师

见《网络工程师国家标准》。4.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名称:助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见《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国家标准》。5.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名称:助理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

见《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国家标准》。6.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名称:助理计算机维护工程师

见《计算机维护工程师国家标准》。

学生至少取得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中的1项。十二、教学进程表1.教育教学活动按周的时间分配表表2.5 教育教学活动按周的时间分配表2.通识、专业课程模块教学进程表表2.6 通识、专业课程模块教学进程表续表说明①考核方式中打“√”者为期末集中考试课程。②数理基础课程为三校生必选课程,因此三校生要求比普高学生多修两个学分。3.实践模块教学进程表表2 7实践模块教学进程表备注:①本专业生源及就业地主要是四川、重庆,根据目前产业转移态势,川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存在淡旺季的特点。第四、六学期实践课程时间根据企业淡旺季需求时间安排,地点根据企业项目情况确定。②第三学期的模拟电路设计、数字电路设计两门课程各一周实训,另外安排两周机动时间,用于在SM T生产实训车间或校外合作企业进行见习。③顶岗实习报告安排4周时间,用于学生撰写实训报告,每周学生与指导教师交流一次,计每周5学时。④顶岗实习安排15周时间,用于校外顶岗实训,按每周28学时计,安排校内校外教师辅导。4.专业课时、学分统计表表2.8 专业课时、学分统计表第三部分条件、规范及保障一、教学实施条件及保障1.校企联盟平台

在校企合作理事会框架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与重庆普天普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隆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成立物联网校企联盟。校企双方以企业联盟为运行平台,以具体项目为载体,进行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力资源、共同开展技术改造与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密切合作,建立校企双向参与、双向受益的可持续运行的校企合作机制,使企业提升其经济效益,学校分享企业资源,实现互惠互利。2.专业教学团队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师资水平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关键作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具有校内专业带头人1名,来自于行业的校外兼职专业带头人两名。目前教学团队有专任教师13人,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19人。师生比1 ∶ 11。专业课教师中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及以上学位比例为85%;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比例占42%;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100%;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占课程教学任务之比为51%,兼职教师人数与专业课教师人数之比为146%。

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不断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讲授的机制。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服务。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着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3.校内实践教学场地表3.1 校内实践教学场地一览表4.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充分利用国家在重庆设立的物联网应用推广基地及重庆市信息产业园的优势,通过校企联盟平台,建立了2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学生顶岗实习、认知实习以及“旺入淡出”人才培养模式中第三学期校外实践教学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见表3.2。表3.2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一览表5.学习者能力鉴定介绍

学习者能力鉴定方法灵活多样,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

①A类课程采用传统考核方法,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提问等;期末成绩采用卷面或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

②B类课程属于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内容包括理论部分和实作部分,理论部分考核内容同A类,实践部分考核内容包括出勤、职业素质、操作过程、操作结果,两类各约占50%。

③C类课程属于实践类课程,主要考核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本部分主要由实践企业进行考核。通过项目方式考核,内容涵盖职业素质、操作过程、操作结果。大致比例为10%,40%,50%。6.教材、图书、数字化资源等学习资源(1)教材选编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材,紧紧围绕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的进行编写。基础课程教材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程教材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教材建设不仅注重内容和体系的改革,还注重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跟上科技发展和实际生产工作的需求。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材首先选用国家级、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及国家级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在目前选用教材中占比85%;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约占75%。力求能够反映先进技术发展水平、特色鲜明,并能满足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优秀教材。

基础理论课教材的选用既要注重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又要保持教材的相对稳定性。特色课程或专业课程可依据教学大纲组织自编教材或讲义,这部分主要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在校企联盟的框架下,编写了《物联网工程布线》《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等6门校企合作教材,并建设了对应的课程资源。讲义的应用必须经过专业组讨论并通过学校教材建设专家组织认证。

教材的类型包括文字教材、实物教材和声像视听教材等,特别鼓励使用纸质、电子、声像视听立体化教材。(2)图书资料

根据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发布的《高职高专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等文件的有关规定,我院生均图书馆藏不少于60册,与本专业相关的图书不少于生均20册;馆藏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图书馆拥有数字化资源和具有检索本专业和其他各种信息资源的工具,如维普数据、超星图书等;图书流通率较高,并且有计划地逐年增加,每年生均图书进书量不少于两册(专业期刊每期按照1册算);校园网信息畅通。(3)数字化资源

在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开发“物联网应用技术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涵盖了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及部分专业选修、专业基础课程。该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包括:课程资源平台(含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在线自测、行业技术标准、工程案例等)、远程实训平台(含虚拟实验、实物实训等)、职业技能鉴定平台和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该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全部资料网上公开,以学生、教师、院校、企业、社会为对象,实现资源共享、合作交流。

以物联网实训基地为依托,建设了“基于云计算的教学实训平台”,通过虚拟化的教学手段,建设了3门云教学资源(“传感器技术及应用”“DotNet程序设计”“计算机文化基础”),在该平台上,实现对每个学生的差异化定制化的教学,并对所有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过程、过程性考核、期末考核等)进行监控和记录,以及时分析和反馈专业教学情况。二、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

依托“校企联盟”共同建立和完善了专业教学核心环节的制度及考核评价标准,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校、企业、社会为主体的符合高职特点的质量保障体系。由学校、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教研室构成三级监控组织,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通过常规教学检查、专项评估、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教学信息监控来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构建常规教学检查反馈调控、专项评估反馈调控、教学质量评价反馈调控、教学督导反馈调控、学生教学信息反馈调控、毕业生社会评价反馈调控六大体系的构建,在目标设计、组织保障、监控措施、反馈调控之间形成一个闭环,通过内部的协调和外部的沟通,促进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在现有的办学条件下达到最佳的状态。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价标准“麦可思”毕业生质量调查报告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并反馈到教学过程,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三、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本专业毕业生可通过专升本或自学考试,取得通信或计算机网络及软件专业本科文凭。就业后,也可通过非脱产函授本科及专业硕士学习接受这两个专业更高层次的教育。四、其他说明1.三学期教学安排的说明

本专业生源及就业地主要是四川、重庆,根据目前产业转移态势,川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存在淡旺季的特点。本专业实行弹性三学期制,第四、六学期实践课程时间根据企业淡旺季需求时间安排,地点根据企业项目情况确定,具体课程参见“实践模块教学进程表”。2.技能竞赛奖励学分的说明

为鼓励学生通过以赛促学,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参加校级物联网应用技术技能竞赛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学生,分别可奖励2,1,0.5个学分;参加重庆市(地区级)物联网应用技术技能竞赛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学生,分别可奖励3,2,1个学分;参加国家级物联网应用技术技能竞赛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学生,分别可奖励6, 4,2个学分(学分不超过奖励上限)。3.中高职衔接课程及学分免修或者置换要求说明

中职背景专业学生凭借中职学校相关课程能力鉴定结果,凡该课程成绩在85分以上,可免修高职院校对应专业课程,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在免修对应专业课程时,学生可以在该学期选修对应学分的专业限选课进行学分置换(不重复选择),以弥补中高职衔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薄弱环节,最高免修课程门数不超过8门;如果该课程成绩未达到85分,则需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修习课程,不能选择课程免修换学分。本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明细见表3.3。表3.3 中高职衔接课程明细表第四部分附件附件1专业建设委员会名单

主 任:马元凯

副主任:乐明于 董勇 彭勇 杨莉行业企业委员:

马元凯 重庆普天普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显文 重庆普天普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车世强 重庆红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林 敏 重庆联通公司沙坪坝分公司建维部主任

孔 策 重庆艾申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 建 中软国际有限公司西南区总经理

周 祺 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校企合作总监兼技术总监

殷维馨 重庆普天普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教育培训部主任

刘向绍 重庆向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技术总监,博士

周新宇 上海智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博士

刘纯武 重庆瑞笛恩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刘玉奎 重庆中科渝芯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正蹯 中国电子集团二十四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李儒章 中国电子集团二十四研究所设计部主任,博士、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李白休 成都维纳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 涛 珠海缘成电子有限公司品管部部长校内委员:

乐明于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

董 勇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

杨 莉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彭 勇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程书红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王小平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朱儒明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

蔡 川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王建勇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

梅青平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

邓长春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胡先富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教授

张文科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

刘 新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

黄 博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秘书:

李华平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师附件2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改革调研报告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报告调研时间:

2011年9月11日—2011年9月12日,2011年9月22日调研地点:

茶园物联网基地(中移动物联网基地、新标、北大方正等公司)调研人员:

杨莉、王小平、李芳、杨槐参与人员:

王建树、黄梅、刘峰、金新宇、唐学述、刘建国、叶凌伟、郭晋嘉、杨皓等调研主题:(1)调研企业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2)摸清岗位需求。(3)了解岗位技能需求。调研内容:

该部分为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调研的目的及意义、调研经过与内容、调研结论(对调研计划的完成情况,调研收获及感想等)三个部分。一、调研的目的及意义

走访调研重庆市物联网相关企业对物联网该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方向,了解岗位技能需求,从而确定我院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二、调研经过与内容

2011年9月11日—2011年9月12日,2011年9月22日,三次分别到茶园新区(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调研,由于新区刚成立不久,入住企业还不是太多,根据新区管委会提供的建议,我们选择了三家企业进行访谈。分别与中国移动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物联网应用提供商)、北大方正(主业为RFID、二维码)、重庆新标(主营智能医疗)等企业的人事部、技术部等部门的主管交流,了解企业在开展物联网应用项目过程中,都需要哪些类型的人才,高职高专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学生对应的职业岗位是什么等。三、调研结论

通过对重庆物联网产业联盟、重庆首席信息官协会会员企业及重庆信息产业园相关企业的走访调研,根据渝府发〔2012〕84号文件统计,得到2011年重庆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各行业比重表所示的结果,见表1。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在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根据规划,到2015年发展目标见表2。表1 2011年重庆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各行业比重表表2 重庆重点电子信息产业板块三年振兴计划续表续表

通过调研,物联网专业需要的人才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管理类人才(规划、实施与管理物联网相关项目,确定产品或项目研究方向)、研发类人才(针对物联网三个技术层次,分别需要终端开发、网络层及中间件设备开发、应用软件开发人才)、物联网工程技术人才(主要面向用户,根据项目规划设计文档和图纸,实施物联网工程项目)、物联网系统维护管理人才(对物联网系统和工程进行后期及日常维护,日常管理)、物联网技术支持类(售前及售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工艺岗位),同时我们发现电子信息制造产业近年来由于展业转移出现了秋冬季产销两旺,而春夏季相对平淡的情况。

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的特点,物联网工程技术人才、物联网系统维护管理人才、物联网技术支持类人才符合少理论、多实践的高职学生教学特点,是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报告撰写人:王小平提交报告日期:2011年10月12日附件3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岗位能力分析报告物联网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报告

在人才培养目标制订过程中,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分析,以及岗位的职业活动和对相关职业能力的要求,综合得出其能力结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并确定核心技能模块和课程模块。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是把本专业所对应职业或职业群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任务领域,再对任务领域进行分析,获得每个工作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并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作出较为详细的描述,目的在于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分析的对象是工作而不是员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成果直接影响到后续开发工作。此项工作包括模块式课程结构分析、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门化方向课程模块的设置、专业课程标准的开发以及实训室的划分和功能的确定等。一、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流程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流程如图1所示。我们在网站上随机挑选了100家电子通信相关物联网企业,采取网络调研同时结合走访、电话调研以及讨论会等方法,调查电子通信相关物联网企业常见岗位名称及其工作任务、职位要求等;再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汇总,进一步分解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并使其成为更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再分析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最后总结出物联网电子通信类企业主体岗位群对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等。图1 岗位职业分析流程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物联网的发展除了需要具有高端知识的顶级人才以外,还需要大批普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由于物联网的高端人才主要从事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与科技开发及研究方面的高等工程,要求的理论性较强,涉及的领域较广,高职学生不能胜任。但从事物联网建设的技术人员,大多不需要理论知识,只需要掌握相关国家规范、标准,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具备特定工作所应该掌握的技能就可以,而这恰恰是高职学生的优势所在。故我们侧重分析此类从事物联网建设技术人员的职业岗位分析。通过对这100家电子通信相关物联网企业的用工需求进行调查汇总,分析得出物联网电子通信类企业常见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见表1,表2。表1 物联网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表表2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