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能力 七分责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0 05:56:30

点击下载

作者:谭小芳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三分能力 七分责任

三分能力 七分责任试读:

前言

在工作中,你觉得,能力与责任孰轻孰重?

我们的回答是:能力和责任都重要,但三分能力,七分责任。

何为能力?能力是一个人具备的知识、智慧和运用它们的水平的综合,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等。能力是战胜挫折的法宝。适应环境的能力,让我们能迅速融入新的公司,开始新的工作。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和做好分内之事的能力,能让我们成为自己领域内的高手,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自己做决断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则能让我们既有主见,又能与人共同奋斗。能力提升着我们的办事效率。有能力的人能巧妙办事,发现问题,适时将问题巧妙转换,并不讲条件地把问题解决。因此,能力能创造出结果,业绩就是一个人能力最好的说明。

按这么说,一个人的能力越强,他就越能为企业创造出大的效益。然而,这并不全然绝对。如果一个人没有责任感,做事不用心,整天糊弄工作,应付上司,得过且过,那么他光有较强的能力,也很难做成事情,甚至反而可能酿成事故或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也就是说,责任胜于能力,比能力更重要。

什么是责任?责任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是人性的升华。一个人工作做得好坏,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有没有责任感,是否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责任。

责任提升执行力,高度负责的员工,是一名执行到位的员工,能先做重要而紧迫的事情,并把工作目标落实到具体的任务中,而且由于高度负责,不会出现因为1%的疏忽而造成100%的失误这样的事情。

责任能让员工赢得信赖,一个负责的人有着极强的人格魅力,值得领导托付大事。因为他们总是能多一分责任心去完成工作,因而更能在职场取胜。

铸造优秀的团队也离不开责任,责任心是团队工作的核心精神。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既能像领导一样有全局眼光,筹划团队发展,又能牺牲小我,做配角帮团队创造出最辉煌的成果。一个负责的员工是团队不可或缺的。

负责任的员工能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他们会以高度的责任心,设身处地地为客户着想,创造优质、贴心的服务。就算面对客户的抱怨,他们也能积极负责,为客户解答疑难,解决问题,让客户满意而归。这样的员工才是企业,尤其是服务型企业的财富。

责任能使员工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努力使财富增值。当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有分歧时,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员工能顾全大局,不做损害企业利益的事,确保企业最大的效益。

对于个人来说,责任往往能帮助我们展示个人的最大价值。为什么成功者常常是负责任的“傻子”?就是因为他们懂得,责任越大,能力越大,责任是施展才华的催化剂,还能给自己带来机遇。因此,当他们把责任心放在自己工作中去,就是在为自己的事业创造无限的未来。

注意,我们强调责任,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能力。三分能力,七分责任,在职场,能力与责任并不矛盾,而是紧密联系的。能力始终是由责任来承担的,为工作尽责,全力以赴,才能让能力展示出来。当我们承担的责任越重,能力就提升得越快,有时候提升的效果甚至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责任与能力合理并重的员工,才能在职场卓尔不凡。

本书是一本给员工指明成长方向的读物。它站在员工的立场,阐述了能力的重要性、责任的意义,并且对责任与执行力、信赖、团队建设、客户服务、企业效益和员工个人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展开论述,全面揭示了“三分能力,七分责任”这一重要工作理念。仔细阅读本书,并将“三分能力,七分责任”的理念落到实处,那么你就越来越有担当,越来越有能力,最终成为企业最需要、最有价值的员工!第一章能力是战胜挫折的法宝适应环境,能力为先

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刚刚踏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便跌跌撞撞地走进了一家家不同的公司,走上了一个个不同的工作岗位。陌生的环境,冷漠的同事,枯燥乏味的工作,一道道难题如高高的门槛一样横亘在这些职场新人的面前。

该怎么办?

若你的目标是做职场精英,那么首先的一步就是进入职场,并融入其中,简单来说,就是适应职场的环境。我们每一个人,除非天生贵胄,否则都要在这个“场”里讨生活。没有适应能力的人,不懂得调整自己去理性接受现实的人,必然在初入职场时受挫。比如,有的人不适应职场上的人际交往,常得罪人,做不下去;有的人看不惯公司这,看不惯公司那,天天给领导提意见;有的人觉得工资和预期差太多,天天跟同事抱怨,在职场越混越糟……

有句话说得好,不要让环境适应你,你要学会适应环境。谁都要在这个环境里做分内的事情,并尽快立稳脚跟,之后才能谈成为职场精英或晋升高位。

一家著名的美国公司要招聘一个分公司负责人,要求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当时,应聘该职位的有5个人,四位男士一位女士。为了测试这些应聘者,考官们故意把他们的位置安排在空调下,且将空调的温度调得很低。结果,四位男士都无法忍受长时间面试,只有那位女士坚持到了最后。

面试结束后,主考官对这位女士说:“由于分公司刚成立,处于开头难的阶段,所以只有能够适应环境,并且在恶劣环境中还能保持愉快心情和良好工作状态的人,才能被我们录取。欢迎你加入我们!”

适应能力能让我们以客观的态度面对现实,快速进入状态,坦然面对急速的变化,冷静地做出判断,理性地处理问题。这样的人,放在职场的哪里,都能如鱼得水,化不利为有利。

那么,职场新人如何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从容迈入职场呢?

一是以客观的态度面对现实。

很多人不能适应职场,大多是因为事先对新环境或新岗位的劣势估计不足,从而将自己的期望值定得太高,不切实际。这样的话,用它比对现实环境,就会产生一种极度的失落感,感觉处处不如意。所以,新人在踏上工作岗位后,要能够用客观的态度去看待现实,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现实一些。

看过《杜拉拉升职记》一书的人,不知道是否记得杜拉拉刚开始对DB这一职场的评价?

进入外企之前,杜拉拉心中的外企是这样的:富有科技含量,收入不菲,老板有魅力,不会刁难员工。可是进入外企之后,杜拉拉的想象一部分成了现实,另外,这里却有她没有预料到的与国企遭遇不尽相同的麻烦,比如人情冷漠、争权夺利。

一番思考和评估之后,杜拉拉的分析和决断是:觉得自己经历过最好的公司,就是DB,这个“好”有三方面:收入、环境和未来。比如,一起工作的同事都是高素质又专业的人,事业有成就感,这都是无形的福利。而且,DB还是全球五百强企业,在这里做个年薪85000元的小主管职位并不那么容易。现任上司玫瑰虽然不好相处,但这“只是这个好选择里唯一不好的那一点”。她可以设法避开玫瑰。若是因一时意气失去了进入DB这么好的机会,那以后极有可能很难有机会能进入类似的公司了。

简而言之,杜拉拉对于自己的职场环境认识得很清楚,也很理性地知道该怎么应对。这可以说是她以后崛起的一个因素,毕竟正确的估量自己和较为全面地认识职场是职场新人入围职场的先决条件。

二是尝试改变自己。

身为职场环境中的一员,要改变自己,不断在学习过程中吸收新思想,提升思考能力,才能跟上大家的步伐。

具体来说,进入新环境,要打破之前的思维模式,做到快速地接纳新建议,并寻求有效的办法去实现,尽量多跟同事沟通;通过新人培训,使自己能认同公司,把个人愿景融入在公司的共同愿景里,以公司的价值观行事,主动积极去做事;多参加团队学习,使自己更好地与团队成员接触和打成一片。

三是尽快熟悉工作。

公司选拔新人,留下谁,就是看谁在试用期能进入工作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果对工作不熟悉,又不肯开动脑筋思考,采取行动追赶,那么只能沦为公司或部门的附庸,到最后被淘汰。所以,我们应该迅速摸清工作的方式、方法、模式、标准、流程等。

具体来说,我们刚进入一家公司,要尽快熟悉企业的各类信息,包括办公室的运作方式、其他人的工作内容和权力关系,并对自己的职责有清楚的认识。这时候,多向他人请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同时还可以熟悉同事关系。另一个好办法是查阅公司的档案,你若负责公司的文职工作,那么公司以前的谈判文案,或者会议记录、报告等对你就很有帮助。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分析和评价,就效果与自己的预料相差如何,若有不理想的地方,就追究原因、修正错误和反思。

四是调整自己的情绪。

新人,尤其是越来越有个性的一代,一旦觉得不开心或委屈,便会把这种情绪表现在工作中,以至于让其他人都受到影响。有一个新人,曾因为和女友生气,在办公室突然砸电脑键盘,震动了整个办公室。还有一些人因为和同事有不和谐,故意针对同事,拖延工作。这都是不可取的。适应职场,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宽容,用冷静面对变故,用宽容容忍身边的人,这样你就会发现一切并没有那么难以接受。

简而言之,刚跨入职场或进入一个新的企业,我们可能有各种各样的不适应。但不要逃避,不要企图要求环境去适应我们。我们要进入这个“场”,就要去熟悉它、适应它,最终才能在这个“场”里变得卓越。职场金典适者生存。刚迈入职场或新公司时,快速适应环境,进入角色,这对完成新工作非常重要。做好分内事,成为自己工作领域的高手

有些人刚进职场,就一门心思地想晋升,想有大发展。很多人恨不得一上来就做经理,恨不得一工作就年薪多少万。可以肯定地说,这是异想天开。一个人能不能晋升,能不能做好本职工作和分内的事情,能不能出大业绩,多是看能力。如果不先搞清楚这个“根”,职场之“树”就很难结好“果子”。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对此深有感触。一次,李开复听了家人的推荐,下班后就径直到某家理发店找一位名叫Gary的小伙子理发。Gary看到名人李开复自然非常激动,边给李开复理发边向他咨询一些问题。李开复尽量耐心地回答他的问题。40分钟后,理发结束。

李开复回到家,家里人大吃一惊!原来,年轻的理发师只顾跟李开复讨论问题,却忘了做好发型这件事。看着惨不忍睹的头发,李开复下定决心永远不要再去这家理发店了。

年轻的理发师有理想并追寻理想是好的,但只有先把分内的事做好,才有资格期望更多。头发理不好,客人不再来了,以后怎么帮你的忙呢?同样的道理,李开复说:“如果你刚进入职场,那就先把分配给你的工作做好,这样才有资格去考虑晋升与发展。老板交代的事没做好,怎么会给你晋升的机会呢?”

浮躁的时代,需要的是能沉下心来的人。刚进入职场,我们都要有一种“只顾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精做深,这样你才拥有了核心竞争力。

职场新人初入公司,试用期可能做的都是小事,比如,整理信息、复印资料、接打电话、发放信件、贴发票、订餐等。别看是小事就不放在心上,小事只要是分内的事,就必须做好。

某企业老板给某经理发送了一封商会活动的电子邀请函,但连发几次都被退回。经理通过电话得知此事后,就问秘书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秘书说:“大概是邮箱满了。”可四天过去了,直到商会活动当天,经理仍然没有收到电子邀请函。经理再问,秘书的回答仍然是邮箱满了。

每天查看和清理邮件,是身为秘书的分内事。她却连续四天不查看邮箱。经理一想:“这四天之内不知又有多少邮件遭到了被退回的厄运,而这众多被退回的邮件当中谁敢担保没有重要的内容?”盛怒之下,经理以不胜任工作辞退了秘书。

克里姆林宫的一位老清洁工曾说:“我的工作同叶利钦的工作差不多,叶利钦是在收拾俄罗斯,我是在收拾克里姆林宫。每人各自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总统的工作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清洁工的工作也不是可有可无的,搞好克里姆林宫的清洁,同样意义重大。所以,如果你觉得干的工作是小事,天天混日子,不用心,那机会更不会垂青你。

有些人干一两年,觉得工作枯燥,就换个行业干。有的不管自己的工作如何,整天对他人的工作指指点点。这种“专管他人瓦上霜,自家门前雪一地”也是对本职工作的一种漠视,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做好分内的事需要耐心,还要耐得住寂寞。

陈刚刚参加工作时,一次给总经理送会议纪要。为了写好这份纪要,陈刚费了一番心思,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下班后还苦思琢磨。稿子改了很多遍,陈刚觉得可以拿出手了,就送给总经理审阅。总经理看完文件之后,说:“小陈,你的会议纪要写得不错,核心要点都在,条理清楚,我签个字就可以复印下发了。”

总经理签完字,又对陈刚说:“我发现你的文笔又有提升,好好练,路还很长。不要小看眼前的白纸,有位管理大师说过,白领的一生就是一张张白纸的叠加。你的白纸写得越好、越多,说明你对公司和社会的贡献越大。而且,你写得越好,就容易获得赏识,获得认可和机会。”

此后,陈刚每次在写文件时,都会想起这句话。他不断地通过学习提升能力,严谨地写每一份文件,甚至不厌其烦地改,直到表达和条理都清楚明白。小陈的认真和成果,总经理看在眼里,两年后,小陈被调往公关部负责重要的工作。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忘记了本职工作,总想着寻找好做的事、容易做的事。工作做不好,大家就说事情难。其实,有句话说得好:“把本职工作做好,就算难做也好做。没把本职工作做好,就算好做也难做。”如果你觉得难,那就更用心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去改善工作质量。

在职场,你如果不能做好眼前的事情,做好分内的事情,谁还敢把其他更重要的工作交给你呢?世界上没有好做的工作,任何工作只要你能把它做好,做到极致,你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高手,获得核心竞争力!职场金典做好本职工作,也就是做好分内的事,是对工作的一个最起码的标准。我们的工作绝大部分是平凡、具体、琐碎的,看似简单和容易,而把认为简单的事情年复一年地都做好,就是不简单;把认为容易的事一件一件地落实好,就是不容易。终有一天你会成为自己所在领域的高手。学习专业技术,投入再多都值

处在现代职场,我们必须具备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或技术是一个人闯荡职场的本钱,提升业绩的制高点。没有这个做支撑,或专业能力不过关,那么就很难在职场获得重要的位置,职业生涯就会犹如无源之水,逐渐干涸。毕竟现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哪个企业会愿意花钱养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呢?很多通信、IT等行业的研发总监、CEO等高管年薪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些人高薪、受重视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专业能力。

某化妆品企业的总经理偶然经过调色师的工作台。他随口对正在做彩妆产品的调色师说:“这个颜色看上去不太好看。”

调色师停下手头的工作,很严肃地对这位经理说:“经理,您好,请听我说几句。第一,这个产品的颜色还没完全定案,定案后您会看到,到时候您有权决定用或不用。第二,我是个专业的调色师,我很专业,有属于调色师的独特眼光。如果您觉得您调得好,那么下周开始,您来。第三,专业点讲,彩妆是给女人用的,而您是位男士,如果您喜欢,而女人们不喜欢,那就完了。”

大家都以为经理会因为调色师的反驳而大发雷霆,谁料,这位经理却点头说:“你让我看到了你的专业能力,产品出来后,我会支持你,希望这款产品能大卖。”

我们从事任何一个行业,要有专业能力,就是要对自己的行业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才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在别人眼里才会有分量,职场地位才会更稳固。可以说,专业技术、能力和素质是我们职场的“护身符”。

遗憾的是,有些年轻人很容易犯这种错误,进入职场后就放松了对专业技术的提升和更新,结果被淘汰下来。有一位女白领,名校硕士毕业后在一家企业领3万的月薪,10年后,她被解雇了。在这10年里,她的薪酬增加不到25%。女白领被解雇的原因是,毕业后,她就停止了进修,企业重点推介的培训她也没参加。也就是说,她的年资在涨,但是能力并没有提升多少。

作为一个从业者,如果要避免被边缘化、被淘汰的命运,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就要保持学习能力,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哪怕很累,哪怕花的时间很多。《杜拉拉升职记》里,杜拉拉刚任职人事行政经理,但对人事完全没有知识,她着急学习HR的知识,公司安排负责人力资源的李文华以及王宏给拉拉培训关于招聘以及薪酬管理的工作。同时,杜拉拉向李斯特提出要参加一个人力资源专业培训,李斯特虽然有推辞,但还是爽快地批了费用。在平时的工作中,李斯特有时候也教拉拉两招,她总是心悦诚服,一面频频点头,一面还刷刷地做笔记。

其实,杜拉拉通过学习提升专业能力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在职场中,要向有实力和专业技能的同事多请教,平日里要多关注行业信息,要多参加公司组织或行业组织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培训,如果有条件,甚至可以到大学进行在职进修。千万不要以“忙”为借口,不在专业技能这个核心点上下功夫,你也是瞎忙。

徐枫之前是一家外企的经理助理,后来跨界跳槽到一家电信公司。对电信业一无所知让徐枫很有危机意识。没有别的办法,他只能拼命恶补。他买了电信业相关的书籍报刊,每天看书、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常常学习到深夜。徐枫开玩笑说:“现在的我可比高考时还努力啊!”零散时间,徐枫也不放过。他出门总会随身带本书,坐公交或地铁的时候拿出来读。这样过了几个月,他终于进入了“角色”。徐枫说:“刚进入一个新行业,别人走着,你一定要大步跑。追上了,你才能从容一点,才能创新性地走后面的路。”

现在的徐枫已经在电信业待了5年,但是他一直不敢有所放松,始终在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他说,很多培训班只要他抽得出时间都会去,尤其是行业顶级的,哪怕有些可能所费不小。“只要你有提高专业知识的意识,就一定要多下功夫,投资给自己,让自己成长,投入再多也值。”徐枫如是说。

提升专业能力,一个是主动学习,另一个要点就是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工作的一个领域,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强化,寻找一切可能将其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机会。

人在职场谁都没有懈怠的资格,除非你就是想混口饭吃。老话说:“干一行、懂一行、专一行。”如果你想让自己在职场上有优势,那就用学习能力去努力打造自己无懈可击的专业功底吧。当然,你也要明白,自己这样做,并不仅是为了获得金钱上的报酬,也是为了使自己实现更长远的发展目标。职场金典调查报告显示,80%的职场新人都希望获得与工作相关的技能类培训。这其实正是对专业能力和技术的重视。在这方面,投入再多,你也不会亏。听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自己拍板

在当前的职场上,很多人听命行事的能力不错。遗憾的是,独立决断力差得很。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自己拿不定主意,老问其他人,或者让别人给他拿主意。缺乏判断力、决断力的员工,在职场上很难及时做出判断。

猎头联系陶欣,为她争取了一个外企面试的机会。面试结果不错,陶欣有意跳槽。自己这样的选择对不对,该不该呢?陶欣拿不定主意,就向周围的人征询意见。

丈夫说:“你身体不好,去外企太累,我早就希望你辞职做全职妈妈了!”婆婆也说:“孩子太小,需要你照顾,你在家照顾孩子也好。”陶欣的上司说:“你已经在单位做了3年了,却跳槽去适应外企环境,要慎重啊!”

就在陶欣要打退堂鼓的时候,老同学周雪听后很激动:“为什么不去?要是我有你这样的机会,立马飞过去。”关系好的前同事也点头,说:“新企业很不错,一定不能放弃。”

不知道该怎么决断的陶欣就在网上发帖,求指点。可她很快发现,网上的答案更是不一而足:“外企工作并不难,像我挣得多还轻松”“千万别当全职主妇,很多女人这样变平庸了”“请你当经理,你再跳槽”“你可以先辞职,边带孩子边养身体,孩子上幼儿园后再重新工作上班”……

陶欣收集了大量信息,却发现思路越来越乱,问题悬而未决。

人类是群居动物,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周围人的意见和看法必然要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作用和影响。有时候,他们的意见对我们有指导作用,但更多的时候,他们的意见反而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力和决心。

回忆一下,你是否总是听从大人的意见去选择工作,即便你根本不喜欢做某一行?或者,如果同事们都说你目标定得太高,你还能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目标吗?

所以说,别人意见的价值只是一个参考、一个借鉴。我们可以从别人的角度,看看他为什么会这样想、会有这样的选择。但更为关键的是,最后我们自己要来拍板。如果你缺乏主见,就等于一辈子匍匐在别人的脚下,也许一辈子都将一事无成。

马云2014年刚刚率领阿里巴巴在纽约上市,创造了全美有史以来最大一次IPO,而这种伟大,根源于他1994年的那次决断。

1994年年底,马云因翻译工作去了一趟美国,并与互联网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当时,马云还是个“网盲”,他在网上敲了“beer”,结果搜索出来德国啤酒、美国啤酒和日本啤酒,但就是没有中国的。然后他又敲了个“Chinese”,但是搜索结果竟然是“no data”。凭借直觉,马云觉得互联网这东西将来肯定有戏,甚至会改变世界!不安分的马云随即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名字就叫“中国黄页”。

回国当晚,马云就召集24位外贸出身的朋友,花了两个小时说出了自己的提议。结果,23票反对,1票赞成。大家都觉得马云做其他都行,开酒吧、开饭店或者办夜校,都不会有什么波折或困难,但是这个事情不行。投唯一一张赞成票的朋友也只是建议他试试,不行赶紧逃回来。马云想了一晚上,最终决定干,即便24个人都反对,他也要干。后来,马云创建了“海博网络”,那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当我们一旦认准了目标,并决心要实现这个目标时,就不能太在意旁人的说法和看法。如果你发现自己没办法遵从任何一个人的建议,那就记住这句话—你别跟别人比,就跟自己比,按自己的想法去办!问问自己,对你而言,什么比较重要?你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你希望有什么样的职业生涯?你渴望获得什么事业成就?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自己做决断。毕竟鞋舒服不舒服,只有你自己知道。

提升独立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别抱有“儿童心态”,这通常发生在年青一代的身上。在中国,喜欢扮演权威的父母和教师会事无巨细地为孩子包揽事情、做选择,以至于孩子会养成一种习惯,听大人的话,事事要求大人告诉自己该做什么。他们长大后,这种依赖导致其不能独立生活和裁决事情。所以,要记住,试图让别人给自己指一条明路的要求本身并不是一个合理的要求。

二是听其他人意见的背后是逃避责任心理。不愿意做出选择,其实是害怕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一旦事情出错,我们可能会把责任归咎于当初那个出主意的人,而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这是很不成熟的做法。身为一个成人,我们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主动做出自主的决断。

当然,自己拍板做决定,并不是说我们要做“暴君”,行“专断”,尤其是当我们在职场有一定职位和权力时。正确的决断能力,是这样的:听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自己做最后的决定。这恰如我们常说的“决策是一个先民主后集中的过程”。

2006年某天,李彦宏和主管战略的任旭阳吃午饭,席间谈到国际化时机将要成熟时,李彦宏忽然问:“你觉得我们现在进军日本如何?”李彦宏细致分析了这一想法,任旭阳听完心里认同,但问:“这将是百度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怎么能保证决策的正确呢?”

李彦宏认为,这件事要分成两步走。

第一步就是调研。听到的意见越广泛,前期的调研越充分,就离正确决策越近。于是,两人一起到日本考察,拜访了多家日本互联网公司,请教了七八家有成功国际化经验的中国企业,结果证实,出兵日本是百度国际化第一步的最佳落点。

第二步是和重要人员沟通。于是,李彦宏成立了由技术、产品部门抽调来的骨干组成的日本项目小组。他分析了未来五年的形势,提出了2012年划洋而治的计划,任旭阳则把日本的调研结果做了概述,让小组内开始讨论日本进军的可行性和具体步骤。此外,两人找到了首席代表的人选—陈海腾。

一天,李彦宏发邮件给任旭阳,问何时可正式启动百度进军日本的计划。任旭阳说内部对此意见还有些不一致,怎么办?李彦宏没有回答,而是问:“你的判断是什么?”任旭阳说:“现在正是走出国际化这一步的最佳时机,虽然有困难,但是日本最合适。”李彦宏回答说:“我同意你的看法,听了多数人的意见,与少数人商量之后,决定还是要自己来做,因为你才是掌握最全面情况的人。”当年7月,百度宣布进军日本,日本市场从此成为百度全球化战略打下的第一根桩。

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经历、体会来产生对事情的看法的,所以,那些建议带着他们自己深刻的烙印。也因为如此,不同人提出的意见都从不同的角度把选择的利弊告诉了我们。我们要做出正确的决断,应该在综合分析别人的意见之后,做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决定。职场金典不要做他人意见的傀儡。人要有听取他人意见后独立的判断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当我们成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时,这种能力的优劣决定着部门或企业的命运。能力让你走出自我奋斗的小格局

每个跻身职场的人共同的心声是做令人羡慕的职场明星,成为公司的骨干和核心成员,有优厚的薪水和福利待遇,被领导赏识,被同事喜欢,不断得到晋升。然而,很多人的共同感受是非常失意,一直不得志,抱怨说:“没有人帮我。我什么事情都得自己干。老板也不体谅,反倒让我反省为什么大家不帮我!”

造成这种情况,你一定要反思。老板喜欢那种简单到只懂干活挣钱的员工,而不是一遇到问题,总是抱怨不已,不思考方法,总是等待老板去解决问题的员工。如果你是,你自然就难以得到老板的青睐。我们做游戏,选搭档,都愿意选那些有能力和自己完成任务的人。同样的道理,同事们最烦与这种没什么能力还爱显摆的员工一起工作,一边忧虑对方完不成所分配的工作而影响自己,一边被对方的不懂装懂、到处瞎指挥烦闷。若是你,相信你也不愿意和他一起共事。

所以说,你缺的不是团队、不是帮手,缺的是俘获追随者的能力。没有它,你会一直陷在自我奋斗的小格局里。

那么,怎么才能走出自我奋斗的小格局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自身要有能力。

某招聘网站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什么是赢得职场PK的关键?”排在第一位的是个人能力。

我们说职场上漂亮帅气的男女都比较有优势。但是,一个人要成功,决定因素还是能力。没有能力,难办成事,只能是“花瓶”“花架子”,不能为企业创造利益和价值,最终还是会被淘汰。

良禽择木而栖。如果你有能力,值得帮助和提拔,别人自然会关注你、帮助你,甚至追随你。反之,像蜀国的刘禅一样,是扶不起的阿斗,“竖子不可与之谋”,谁会来“投资”你呢?所以,别抱怨怀才不遇,先把你怀里的石头变成珍珠再说。

二是除了有职业能力这些“硬能力”之外,还不能缺少“软能力”。

所谓硬能力是指知识、经验、技能等比较容易评估的素质;软能力是指创新、团队精神等不太容易评估但又非常重要的素质。后者一般可以理解为,喜欢自己的职业,善于与自己竞争,不断提升注重团队精神,有合作力等。

周航工作积极肯干,业务水平高,业绩突出。而且,他善于开动脑筋,为公司优化工作程序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有些小发明获得公司的认可,多次受公开表彰。按说,周航的表现很优秀,算公司的“明星员工”。

但是,周航在公司里却很不受欢迎。原来,周航性格比较暴躁,不善于与人合作,经常与同事为了一点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闹得不欢而散。这样一来,他与其他同事的关系就存在问题了。起初,周航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就是不能改正,好一段坏一段,最后上司和同事们终于忍受不下去了,公司在对其工作能力褒奖了一番后请他走人了。

公司是一个由人组成的组织,就像是一支球队,它最大的特点是员工之间的互补性,由各种知识不同、技能各异的员工组成。这个特点要求我们最先要做到的是能够为其他人提供服务,与同事进行合作。如果没有合作力,只有工作能力强,有时候是远远不够的。现在也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时代了。分工越来越细,一个人不可能干所有的活,所以我们需要同事,需要伙伴。

那些获得巨大成就的人好像都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集合众多人的力量。他们没有刻意去做,而是总能让其他人追随自己。

1999年2月,马云从北京回到杭州后再次创业。当时,杭州市湖畔花园马云的家里聚集了其团队的所有人,18位创业成员或坐或站,神情肃穆地围着马云,马云则站在一张桌子后,快速而疯狂地发表他那激情洋溢的演讲。

马云猛一挥手,大声说道:“从现在起,我们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的B2B将为互联网服务模式带来一次革命!我们要办的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我们的目标有三个:第一,我们要建立一家生存102年的公司;第二,我们要建立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第三,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他鼓励大家要有信心,不要怕,说:“黑暗之中,我们大家一起摸索、一起喊叫、一起往前冲!我在后面喊,你们只顾往前冲就是了!就是往前冲,一直往前冲!十几个人手里拿着大刀,啊!啊!啊!向前冲,有什么好慌的!”

接着,马云从身上掏出钱往桌上一放,说:“启动资金必须是Pocket money(闲钱),不许向家人朋友借钱,因为失败的可能性极大。我们必须做好接受‘最倒霉事情’的准备。但是,即使泰森把我打倒,只要我不死,我就会跳起来继续战斗!”马云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坚定地说:“现在,你们每个人留一点吃饭的钱,将剩下的钱全部拿出来。”

在座的十几个人虽然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经历,但他们认可马云,相信他的能力和人品,决定跟马云一起大干一场。

刘备有刘、关、张、赵、诸葛的5人团队,宋江有梁山108将团队,唐僧有师徒4人团队,今天的马云、史玉柱都有自己不离不弃的团队。为什么有人愿意追随刘备,和马云一起奋斗,愿意和史玉柱不离不弃呢?一是这些人有能力;二是这些人懂合作的重要,有个人的魅力,能感召人。

有人可能觉得合作是说明自己软弱的事情,但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回答是:“合作,在那些妄自尊大的人眼里,它或许是件软弱或可耻的事情。但在我看来,合作永远是聪明的选择。”

所以说,若你总觉得没人帮你,不妨先反省一下自己是否缺乏那种俘获朋友和追随者的能力。职场金典现在不是单枪匹马打天下的时代了,自我奋斗在当前困难重重,而具备合作能力的人能够走出自我奋斗的小格局,联合他人,一起开创事业。铸造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当前职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一个职场人士,你是否感觉到了压力?竞争无处不在,竞争也无法避免,逃避不掉,只有与竞争死磕,争取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怎样在竞争中取胜?怎样不被淘汰?方法只有一个—打造出个人的竞争力。个人竞争力,是指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知识和能力。它的存在能增强你的个人的竞争优势,让别人无法取代你。反之,你则随时有被取代的危险。《杜拉拉升职记》里,杜拉拉的一个下属周亮在面试的时候,说起话来条理特清楚,一套一套的,逻辑性强,这是拉拉看中他的主因。可让人纳闷的是,周亮工作起来,条理性完全不见了。每回交来的报告,拉拉一看,错误多不算,还错得特别不聪明,一眼就能看出荒谬的东西,可周亮就看不出来。

举个例子,在周亮的报告中,威海办事处的租金倒比青岛办事处的租金贵。我们都知道青岛的物价要比威海高出一截,城市发展程度也不是一个档次的,可能威海的房租反比青岛贵?新疆办事处是DB比较大的办事处,是全DB都知道的优秀销售团队,而周亮却把它归在需要关闭的范围内。

不到两个月,杜拉拉就看明白了,这人干活虽认真、勤奋,可他完全没有逻辑,尤其是面对需要很强的应变和协调的项目管理,他的思路整个是乱七八糟的。更糟的是,周亮自尊心超强,出错了还死辩。按杜拉拉的话说“他整个是一个又笨脾气又大的主”。

尽管杜拉拉多次教育和指导周亮,可他水平实在是不行,还自视甚高,最终,周亮因为越职支派下属,犯了职场禁令,被DB辞退。

在职场竞争中,人的能力占相当重要的比例。职场的游戏规则就是:你有能力,是你选老板,那老板的工资就要到位;如果没有能力,那就是老板选你,工资当然就要让步了。那些有竞争能力的人,他们才能获得甜美的果实。所以,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公司键盘上的Ctrl键,成为解决难题和攻关项目非你莫属的人物,这样的话那些A、C、S、V、H等键要发挥功能的时候都离不开你。

自我评估一下,你是否拥有竞争能力?比如,你是否有卓越的专业能力?你是否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你是否有团队精神?是否知道编织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在职场中,请表现出你最优秀的一面,让上司和老板发现你。

铸造核心竞争力另一个出路是以能力为基础,勇于接受挑战。在职场,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成功秘诀,即承担那些无人愿意承担的任务或工作。一个上司不喜欢总是抱怨工作难的下属,主动帮他解决问题能让他腾出时间处理其他事务的人,才是他所需要的。如果你有能力,越有难度越要上。

苏涛和田源是某家贸易公司的同一批新人。苏涛沉默内敛,踏实肯干,而田源之前有两年工作经验,性格又外向开朗,很快便与同事打成一片,给领导留下良好的印象。

一年后,这家公司开始向东南亚市场进军。不幸的是,开拓市场的难度超出预期,公司派出的两批销售队伍都无功而返。连领导器重的田源,在获得了各种便利资源之后,都失败而归。这时,苏涛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前往东南亚开拓市场。

在领导眼中,苏涛工作能力是不错的,可人年轻,经验也不够,扛不住这么大问题。面对领导的怀疑,苏涛向领导递交了一份详细的销售计划书,并说:“我提出去,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的。这是计划书。我相信自己能开拓出新的市场。”公司董事会再三讨论,最终批准苏涛前往东南亚的分公司工作。

四个月后,苏涛果然按照计划,打开了东南亚的主流市场。两年后,当苏涛返回广州总部时,他已经是分公司的总经理了,而与他同时进入公司的田源还只是一个部门主任。

香港首富李嘉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成为领袖,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要比竞争对手做得好一点。”倘若你接受了一项无人愿意履行的任务,且最终漂亮地将其完成,那么你将成为公司的大将,将其他竞争者甩在后面。在《杜拉拉升职记》里,面对装修搬家大事,玫瑰都装怀孕逃了,杜拉拉因为有过经验,毛遂自荐扛起重任,多番努力,几经波折,最终完成了这件大事。整个公司的部门经理们都对她赞誉不断,何好德更是多次称赞她。不过要注意的是,千万别主动揽自己能力以外的事,那样做只能使自己看起来像个“小丑”。

职场竞争无处不在,想要做“红人”,切记能力才是职场竞争的核心,铸造竞争力才是你脱颖而出的资本。职场金典竞争是职业生涯里你必时常要应对的一关。要有能力、实力等构建竞争力,你才能在职场PK中取胜。承受力也是一种能力“承受力”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测验专家罗森茨威格提出的,他把挫折承受力定义为“抵抗挫折而没有不良反应的能力”。也就是说,承受力就是一个人在遭遇挫折时,所拿出的适应、抵御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挫折承受能力的大小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一个员工不是仅仅有专业技术的能力就够了,对于很多人来说,职场是最容易遭受挫折的地方,所以承受力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在工作中,如果一个人的承受力很强,那么他的工作能力相对来讲也不会太弱。因为,工作时免不了会有大大小小的压力,如果一个人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强,工作的压力对他产生的不良反应就会较小,他摆脱消极状态的时间也会较短,这非常有利于工作;而挫折承受力较弱的人,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就会不知所措,一旦出现挫折就会使他受到很大的伤害,甚至还会受困难影响而心理或行为失常,这样是无法好好工作的。许多人的心理问题就是由于遭受挫折不懂得调节情绪造成的,年轻人学会培养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十分必要,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拥有这种能力才能让我们不怕挫折。

张浩是一名海归,学识渊博、精明能干,顺利地通过了一家民营企业的面试,老板承诺让他担任销售部的总监,负责全盘的销售工作。然而,张浩来到公司上班以后,老板却安排他暂时做销售总监的助理,并且说了很多理由,让张浩无从拒绝。

于是,张浩就干起了每天负责搜集报表、通知会议和处理各种杂事的工作,而销售总监则由老板暂时代理。有时张浩觉得自己简直和打杂的没有两样,有什么雄才伟略都施展不开,心中难免郁闷,但是他想到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便决心把工作做好,忍受这一切。

三个月之后,老板找到张浩,与他讨论了公司的销售目标和计划,也总结了他这一段时间的表现,觉得他不仅才华出众,心理素质也很不错,就此把销售总监的职位还给了他,张浩这才松了一口气。

工作中的磨炼和考验,往往就是提升的机会。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和张浩类似的经历,也有的人只是前一段经历和张浩类似,因为承受不住而放弃,所以没有等到后续的机遇来临。人的行为完全是受思想支配的,所谓挫折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感受,对于同样的遭遇,有的人会体验到巨大的挫折感,而有的人却不以为然,反而借此提高自己的能力。有的人能够渡过难关,而有的人却被挫折打败,全因自身的主观看法不同,这种不同就造成了个体的能力差异,也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够有所成就。可以说,如果没有承受挫折的能力,即使再出色也无法胜任重要的工作。

在马来西亚,有许多大公司会采用特殊的方式去培养员工,就是将公司内大大小小的职员分批送到丛林去生活一段时间。有这种行为的公司的高层认为,通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打造出真正的人才。事实证明,受过这种磨炼的员工确实比没有受过磨炼的员工更加有承受力,内心更强大,工作能力也更强。

当然,任何事情都应有个“度”。一个人不能经历太多、太大的挫折,就算是承受能力很强的人,过度的劫难也可能会把人击垮。反之,一个人也不能丝毫没有受过挫折的洗礼,凡事都一帆风顺未必是好事。就像没有爬过高山的人,就不会知道如何越过高山;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自然不懂承受是怎么一回事,没有承受力的人是不能成事的。

虽然,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受人为的控制,不是你想让它来它就会来,想让它走它就能走的,但是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是要靠我们自己来掌控的。美国政府第一任华裔内阁部长,布什政府最年轻的现任内阁成员,出任联邦政府第二十四任劳工部长的赵小兰,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成功的秘诀,她说:“唯一能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只要你自己不被击败,就没有人能击败你。”的确如此,有时候打败我们的并不是挫折,而是我们羸弱的承受力,是我们无法承受困难的内心。只要我们足够强大,能够承受挫折,是不会轻易被打败的。

爱国诗人屈原,二十多岁时就受到楚王的重用,官居高位,执掌外交内政工作,一度是楚国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可谓少年得志。但是,没过几年,就因小人陷害遭到贬职,从此便郁郁不得志。之后又接连经历了流浪和放逐,最终还怀恨投入汨罗江,了结了自己的一生,让人唏嘘。

屈原的结局是让人惋惜的,因为他并不一定非要用死亡来解决问题。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很多人都会经历巨大的悲剧,很多伟人就是从这些悲剧中走出来,才成就了霸业。如果屈原的承受能力再强大一点,或许他的人生就不会是这样的结局。

正如大文豪巴尔扎克所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也许承受住苦难不一定会让命运出现转机,但是承受不住苦难就一定会把自己毁灭。轻生不只是古人的专利,现代很多人也是动不动就寻死觅活的,比如每年高考过后,多多少少就会出现一些高考生因为发挥失常、不慎落榜而跳楼自杀这样的新闻。在这些考生中,数平时成绩优秀者居多,这些人的家长一般都是把成绩看得太重了,其实承受力的培养才是更重要的。

古人有云:“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没有绝对的顺境,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只有让自己具有承受挫折的能力,才能无往而不利。尤其是在职场上,一遇风浪就畏缩不前,一遇困难就自暴自弃的作风,不仅做不好自己的工作,还会被企业淘汰出局。年轻人最需要的就是忍受苦难的毅力、发愤图强的勇气和处事不惊的心态,这些都是一种承受能力。我们不知道人生会遇到什么,只有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才能克服困难和挫折,迈过人生的沟沟坎坎。职场金典承受是一种体验,是一种积累,要想有所成就一定要学会承受。承受力也是一种能力,面对工作中的复杂难题、打击困惑等,恰恰需要这种能力,企业也非常需要承受能力强的抗压型人才。笑对磨难,做乐观的职场人

通常乐观的人都会拥有较为平坦的职业道路,而且他们的身边也会经常出现很多机遇。这是因为乐观的人总是会给人留下一种自信成功的印象,能够用乐观去感染别人,传达积极的正能量,做事也更容易成功,对于雇主来说,这样的人当然是很有价值的。

那些具有悲观倾向的职员,一般都不会有太好的发展机会。首先,任何一家企业都是不欢迎悲观者的,因为他们经常会在公司做出决策的时候,只看到消极的一面,常常担当一个决策反对者的角色。他们缺乏一种积极面对挑战的魄力,总是把关注点放在事情不完美的一面,而忽略了弥补缺憾的机会,看不到事情发展的前景。凡是企业的领导位置,很少会看到一名悲观者坐在上面。

所以,在企业中,悲观的人自然而然就会成为阻碍公司发展的消极力量,而乐观的人才是受欢迎的,成功也会经常光顾他们。

甲、乙两名青年到同一家公司求职。

人力资源的经理先对甲进行了面试,先是问了几个专业性的问题,最后问道:“你为什么会离开你原来的公司?”

甲当即露出忧郁惆怅的面容,回答说:“那里的情况非常不好。同事之间尔虞我诈,钩心斗角。领导霸道蛮横,欺压职员。公司整天充斥着阴沉压抑的气氛,在那里工作让我感觉生活都没希望了,所以我想换一个环境好的、理想的地方。”

听完他的回答,人力资源经理当即合上了他的简历,说:“我们这里恐怕不能为你提供理想的环境。”于是甲又露出了满面的愁容,走了出去。

然后,轮到乙前去面试,和甲的面试流程是一样的,最后也被问到了那个问题。乙微笑着回答说:“原来的公司其实很不错,同事们都乐于互助,相处融洽。领导们也很平易近人,十分体恤下属。整个公司都充满了正能量,在那里我工作得非常开心,如果不是我的特长与工作内容不符,我是不会离开那儿的。”“好!你被录取了。”经理笑着说。

怀有悲观心态的甲,只懂得一味地抱怨,看事只看得到灰暗的一面,即使让他身处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中,恐怕他注意的也只会是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这样的人不仅不能给公司带来有益的思想,反而会拉低整体工作的积极性,所以面试官会把他拒之门外。乐观的乙,看事看到的都是好的一面,正确看待问题,遇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并且还能去积极地面对问题,即使给他一个不好的工作环境,相信他也会从中找到美好的一面。

正如拉·罗休弗克所说:“不论人生多不幸,聪明的人总会从中获得一点益处;不论人生多幸福,愚蠢的人总觉得无限悲哀。”遇事以悲观的心态面对的确很不明智,正所谓“哭也一天,乐也一天”,无论怎样生活都要继续,与其整日愁眉苦脸,不如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一位哲人曾说过:“生活的磨难是人生中迟早要降临的节日。”人生充满不确定性,每个人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不幸,在身处逆境时,是痛不欲生,自暴自弃,对生活失去信心;还是自立自强,笑对磨难,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呢?这两种生活态度,会给我们带来两种不同的人生。

1998年7月22日,桑兰赴美参加世界友好运动会,作为2000年奥运会的热身赛。那一年桑兰17岁,从4岁就开始了“冠军之旅”的她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在一次赛前练习时,桑兰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在这花一般的年纪,桑兰所有的美梦都化为了泡影。

当时,桑兰苏醒过来的第一句话是:“我还能练吗?”可见这个女孩对体操的热爱。但是谁也没想到,当她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后,竟然没有哭泣,反而去安慰伤心的妈妈,称自己有信心战胜伤病。本该最痛苦的她,为了开导身边的人,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燥热干旱的沙漠里,赶路的人有半杯水可供饮用,悲观的人面对这半杯水会沮丧地说‘我只有半杯水了’,而乐观的人会开心地说‘我还有半杯水’。”桑兰说,她一定要好好享用这半杯水。

2002年,桑兰进入北京大学新闻系攻读学士学位,2007年7月毕业。2008年她还成为了北京申奥大使之一,同年担当北京奥运官方网站特约记者。这一路走来,不管在什么时候,出现在人们面前时,桑兰都是带着充满阳光的微笑。

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桑兰说:“活着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总会有见到阳光的时候。”人们记住了桑兰,不是因为她得过的金牌,而是因为“桑兰微笑”。著名歌手席琳·迪翁更是表示:“比起我的歌声来,桑兰的乐观和坚强更能感染和震撼美国和全世界。”

说实在的,笑对磨难,着实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但是,桑兰遭遇了这么大的磨难,她都没有倒下,依然顽强地挺立着,在身体瘫痪的情况下还坚持读书学习,不断地做有意义的事去充实自己的人生。我们职场人,在工作中遇到的小挫折、小困难,与桑兰比起来简直不足挂齿,而她都能够做到笑对磨难,那么对于我们来说笑对磨难又有什么难的。

人不应该害怕痛苦,而应该为自己失去刚强而担忧;人不应该害怕磨难,应该为自己失去希望而担忧。职场就好比一片大海,在广阔的海洋里,你会清楚地感受到烦恼、怨恨、忧愁等,这些都是大海上的风浪,而乐观会带你冲破它们。把每次克服的难题都当成是一个经验,把每次经验都积累起来,你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然后便能克服更大的难题,走向更大的成功。但是如果,在第一个风浪袭来的时候,你没有鼓起勇气,乐观面对,那么很可能就会被浪花击倒淹没。所以,凡事不要只看黑暗的一面,而是要关注阴影背后的光芒。这不仅会让我们心态乐观,也会让我们的事业更加成功。职场金典在求职的道路上,有平川坦途,也有陡岩峭壁,更会不慎撞墙或走到没有船的码头。面对这样的挫折磨难,哭泣、抱怨、逃避都是没有用的,只有微笑面对,坦然接受,顽强抵抗,才能成为职场上的强者。第二章能力提升办事效率有能力者巧办事

职场是复杂的,每天发生的事情千变万化,每天都会有人脱颖而出,每天也都会有人覆在浪涛之下。为什么同样是职场中人,差别却那么大?这大多体现在不同的人对待事物不同的处理方法上。如何在复杂的职场之中显现出自己工作效率、办事能力的突出?那就是运用巧妙的办法解决所有问题。有能力者巧办事,是每个资深职场人教导新人的话,每个职场新人也大多会听到前辈诸如此类的点拨,那么实际该怎么去做呢?

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时要求工作人员给与会者放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越剧影片。工作人员为了使外国人能看懂中国的戏剧片,写了长达15页的影片英文介绍。周总理审阅后,批评工作人员:“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工作人员不服气地说:“给洋人看这种电影,那才是对牛弹琴呢!”“那就看你怎么个弹法了。”周恩来说,“你要用十几页的说明书去弹,那是乱弹。我给你换个弹法吧,你只要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行了。”电影放映后,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如果真的用那长达15页的说明书给与会者做影片介绍,那么可想而知,在观看越剧时,人们只会关注手中那冗长的介绍,而无暇顾及精彩的越剧影片。是工作人员没有办事能力吗?并不是,他们被周恩来说是“对牛弹琴”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将事情巧妙地解决。周恩来通过对所面临对象的细致观察,和事情的本质需求,不从问题的正面直接入手,另辟蹊径,却达到了最理想的效果。

另外,多数人都听说过“曹冲称象”的典故,曹冲用石块代替大象称重,而不像其他大臣一样,被“称”这个惯有概念封锁。他另辟蹊径,用巧妙的方法测量到了大象的体重。他便是根据对事情的细致观察,开拓思维,借助其他能借助的条件,来满足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

可见,能够巧妙地解决事情,首要的前提就是足够地了解,细密地观察,在清楚明白了解整件事情的症结之后,才能确立准确的解决方法。

下面,有一个反面的案例,将事情办砸并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出在对情况没有深入了解,使用了错误的方法。

年初,前办公室主任升职,金晨被提拔为新一任的办公室主任。这让一直心怀宏伟大志的金晨十分兴奋,他下决心定要超越前任。他总结了前任办公室主任的工作情况,认为前任的管理作风太过松散,导致员工工作态度散漫。于是,他迅速拟定了新的办公制度,强烈要求员工不要在工作间隙大声说笑,要保持办公环境的绝对安静。很快,办公秩序得到了“规范”,但员工暗地里却一致认为,金晨是扼杀原本融洽的办公室氛围的“刽子手”。金晨为了尽快超越前任,树立威信,还经常给犯了一点儿小错的下属上“思想课”,拿出小本子记下员工的犯错记录,当作不努力工作的“证据”。不久,总经理便找金晨谈话,说下属都对他不满。金晨这才知他的“改革”不但没成功,反而犯了众怒。

通过上述这个故事,可以说金晨是没有能力的人吗?答案是否定的。任何一个高管都是上级领导经过慎重考虑,结合他先前的工作能力来决定给予提升的。但是既然他有能力,又为什么会犯了众怒呢?这便出在他处理事情的方法上,没有用到巧妙的方法。新官刚上任,便着急地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没有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出发。

金晨,处事不够圆通,一味想要在新岗位上有所表现、有所成就。虽然他的工作态度是好的,但是处理事情的方法不够巧妙,所以造成了反面的效果。身为一个驾驭下属的领导,纵然做不到八面灵通,也要能够左右逢源。在这里,“民心”的掌握便至关重要,而掌握“民心”需要运用巧妙的方法,尽量使员工情绪达到一个和谐的标准。

凡事不怕你无能,没有能力的人不会被委以重任。怕就怕你有能力,但是没有善用自己的能力,办砸了事情。做领导尚且如此,身为员工更需要学会如何在职场之中合理地运用“巧妙”的手段处理问题,而你处理事情的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将决定日后你可以走到哪一个高度。职场金典人生是山峰,职场是激流,有能力者能在山峰中越攀越高,善用你的能力,才能化激流为通途。向前走,哪怕一小步,也有新高度。学会主动找方法,你就能脱颖而出

为什么有的人在职场中混迹了一辈子,却依旧是个普通的小职员?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却位居高位?你可有想过这些问题?我相信,每个初入职场的人,都抱着十二万分的热情,希望在工作上有所建树,希望在职场中能够有自己的一片天。可是奋斗了一辈子,却依旧碌碌无为的人不在少数,那么如何才能成为那高位之上的少数人呢?

赵成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在朋友的引荐下,他参加了一家大型企业策划总监的应聘考试,通过预选后,按照该企业要求,明天上午9点到总公司总经理办公室面试。

隔天早晨他提早动身,却因为交通不畅,他8点50分才赶到该公司一楼电梯处。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在8楼,赵成一看电梯口处已经有很多人排队,便转身奔向了楼梯,成为第一个准时到达总经理办公室的面试者,而其他人却因等电梯耽误了1分钟而迟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