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无常(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0 13:44:37

点击下载

作者:(斯里)阿鲁老和尚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说说无常

说说无常试读:

前言:佛陀祝愿大家幸福

在开讲之前,我首先想让大家弄清楚一点——谁在为我们讲法。

我是阿鲁老和尚,即将为大家传达生命的尊师——佛陀的教诲。

那么,大家应该首先了解佛陀是谁。

佛陀,本名悉达多·乔达摩,是距今约二千六百年(公元前566年),北印度(现尼泊尔)释迦族小国的王位继承者。他二十九岁舍弃一切出家修行,六年后觉悟成佛。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八十岁寿终。在他有生之年,一直坚持赤足化缘,周游各国传法说教。

对于世上一切有情众生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比聆听佛陀教诲更幸运了。无论此时此刻你正经历着怎样的痛苦、磨难,只要你有机缘接触佛法,那就是极大的幸运。

释迦牟尼告诉大家的都是真理,是以“超人的智慧发现的客观事实”。佛陀的真理并不神秘,它是一种超越文化、时间、空间,客观而正确的事实。因此无论是谁,此时此刻都可以验证这些真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你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可以同时验证这些真理是否正确了。

佛教要求你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实践佛法,而不是盲目信仰和盲从。从某种层面上说,佛法就是“佛陀的教诲”。

佛教是引领大家走向幸福道路的“心灵科学”,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佛教既可以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行动指南,也可以成为通往终极幸福的道路。

体验真理的过程即是开悟的过程。“开悟”并非纸上谈兵,此时此刻你就能做到。而开悟的珍贵方法,佛陀已经为我们留下了。

佛陀的智慧无人能比。然而,尽管佛陀讲述的是无上智慧,但他所使用的语言却极尽朴素、简单,任何人都可以理解。所以,阅读这本书,不需要你具备高人一等的智商,也不需要你拥有佛教领域的专业知识。慈悲的佛陀为世间有情众生祈福,他对世间众有情的感情,如同父母对待子女。他所使用的语言简单易懂,他讲述的道理能让我们获得幸福。

尽管如此,但我还是希望大家在聆听佛陀的教义之前,首先端正自己的行为举止和思想态度。我要求大家带着诚恳的心,聆听佛陀之言。在佛陀释迦牟尼面前,人人皆为愚者。请大家抛开一切怀疑、猜忌,带着学生般的谦虚、诚恳的态度来聆听。

佛教抛开了一切既有的观念和思想,连同哲学、宗教、文明也一同舍弃了。因为佛陀认为那些概念与生命的幸福没有关系、没有价值。想要进入佛陀的智慧世界,那些既有知识反而会成为我们的绊脚石,阻碍我们追求终极的幸福。

祝愿大家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幸福。阿鲁老和尚

愿一切有情众生,

一切活着的,一切有形体的,

一切有名相的,一切有身躯的,

一切雌性的,一切雄性的众生,

所有圣者,未登圣者,所有天神,

所有人类,所有苦道中的众生,

不受敌,无危险。

无精神的痛苦。

无身体的痛苦。

愿他们保持快乐。《慈经》四五偈

第一章 人生是痛苦的循环

变或不变,都是痛苦

因为变化而烦恼,因为不变而烦恼

人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烦恼。然而,反思一下“为何而烦恼”就会发现,烦恼的来源大致只有以下两种:①因为变化而烦恼。②因为不变而烦恼。

请大家好好记住这两点。今后当你焦躁不安的时候、心烦意乱的时候、心神不定的时候,请你仔细回想我所说的这两点。如果你能意识到这两点,你就会了悟,心情就会渐渐平静,人生也会安妥下来。“因为变化而烦恼”有以下这些情形:・因为经济萧条而烦恼。・因为遭遇解雇而烦恼。・因为罹患疾病而烦恼。・因为年老体衰而烦恼。・因为失恋而烦恼。・因为朋友关系闹僵而烦恼。・因为亲人遭遇不幸而烦恼。・因为亲人去世而烦恼。・因为婆媳关系不融洽而烦恼。・因为自然灾害损毁房屋而烦恼。・因为公司降薪而烦恼。・因为物价飞涨而烦恼。・因为求学、求职失败而烦恼。・因为头发大量脱落而烦恼。・因为脸上长斑、长皱纹而烦恼。・因为身形臃肿、肥胖而烦恼。・因为小宠物走丢而烦恼。・因为孩子的叛逆而烦恼。……

无论多么琐碎的小事只要产生了变化,人们就会为此烦恼。烦恼不会消失,只会转变为痛苦

每天光是处理各种烦恼,人们就已经忙不过来了,然而烦恼还在演变成为痛苦。

人们每天承受着各种变化带来的烦恼,却还要拼命地活着:为了不被公司开除而拼命工作;为了不被喜欢的人讨厌而拼命努力;为了维持婚姻而拼命经营……

于是,痛苦就这样产生了。

大家经常嘴上抱怨“太痛苦了”“太累了”,而实际上却对“苦”或“累”没有很明确的概念。这样可没法儿摆脱痛苦。你要明白,因为人们抗拒变化,所以才会产生痛苦。因此,以后当你再感受到痛苦时,请好好想想这句话。

有时候,当你认真、有效地采取行动时,那些我们并不希望发生的改变,变化速度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减慢。

比方说,有的女人为了减肥,下决心节食并且每天坚持锻炼。整个过程想必相当痛苦,但可能真的因此保持住了姣好的身材,说不定还赢得了丈夫的欢心。

有的男人为了避免被裁员每天拼命地工作。虽然工作的过程非常痛苦,但这个男人也因此免于被裁员的噩运,一直工作到退休。他也因此凑足了孩子的学费,让孩子顺利地从大学毕业。

诸如此类,当人们迎难而上,取得一定成果后,往往会认为自己获得了成功,拥有了幸福。

然而,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这种“幸福”并不是好事。

请大家记住这一点:该变化的事物终究还是会变化的,不要试图去阻止,变化的过程我们是无法阻止的。

然而有时,我们的努力会适得其反,甚至与愿望背道而驰。

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可是孩子长大后却平庸无能。

有的人为了家庭拼命工作,常年出差,与家人分隔两地,结果却落得妻离子散的结局。不但妻子吵着要跟自己离婚,而且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也特别疏远,孩子对自己不理不睬,非常冷漠。

但普通人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会意识到,曾经所有的努力全都白费了,甚至适得其反。我们的痛苦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加倍了。“因为不变而烦恼”有以下情形:・因为经济持续低迷而烦恼。・因为收入始终没有增加而烦恼。・因为无法提高工作效率而烦恼。・因为无法提高学习成绩而烦恼。・因为屡次考大学失败而烦恼。・因为家庭成员关系冷漠而烦恼。・因为重病无法痊愈而烦恼。・因为青春易逝而烦恼。・因为被喜欢的人讨厌而烦恼。・因为被讨厌的人喜欢而烦恼。・因为一贫如洗而烦恼。・因为相貌平平而烦恼。・因为身材矮小而烦恼。・因为肥胖超重而烦恼。・因为被竞争对手轻视而烦恼。・因为周围的人们不友善而烦恼。・因为说了不该说的话而烦恼。・因为做了不该做的事而烦恼。・……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很多事情经过我们的努力,有时会稍稍发生变化。例如,男人们使用了生发剂,有时也会长出一点头发来。

但是,也有很多事情,无论我们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改变。有些家庭无论多么努力,亲人之间的关系依旧十分紧张。

不管世间的事物变还是不变,我们都不得不承受因此而产生的痛苦。人生就是痛苦的循环

请大家好好想一想,自己的一生到底在做些什么?

上班、做家务、购物、做饭,无非就是这些事。为了不被降薪而辛苦工作;为了穿干净的衣服而洗衣服;为了住整洁的屋子而收拾房间;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而购买食物……

总之,我们每个人每天的工作都是在为了使事物发生变化或者为了使事物不发生变化。

但是,这些事情不可能有一天做得完。就像做饭,无论每天再怎么做饭,因为每天都要吃饭,所以饭也没有做完的那一天。人们就是这样,喜欢把那些并无意义的事情当作生命的意义,而使自己陷入痛苦的循环之中。

这就是佛教中所谓的“人生即苦”。“苦”就是空虚、不满足、不安定的状态。苦的状态永远存在。

想要使改变停止,是苦;想要使改变发生,也是苦。

人就是这样,经历着苦,忍受着苦,却以为那就是幸福。人生即苦。

这是佛陀释迦牟尼悟出的真理,想必我们当中很多人,都曾听过。痛苦的根源是同一的

刚才我们把世间数不清的烦恼分成了“因为变化而烦恼”和“因为不变而烦恼”两大类。那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根本没有任何区别。

我们小心翼翼,生怕出错,但是等到划分完毕,定睛一看,却几乎都是一样的情形。所有的烦恼归根结底,都是相同的。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来稍微解释一下。①因为变化而烦恼。看到了事情对自己有利,不希望现有的状态发生变化。②因为不变而烦恼。看到了事情对自己不利,希望现有的状态发生变化。

人是很矛盾的。同一件事,如果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论。就像“改变”这件事,有时人们希望改变到来,有时人们又拒绝改变的到来。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看事情的角度。但世间的人们始终无法看透这个道理,因而徒生诸多苦恼。期待、希望都是痛苦的根源

期待这个改变,但希望那个不变。这就是世间常说的期待和希望。

我们总是怀抱对幸福的憧憬,对人生充满期待。

表面看上去,“期待幸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但实际上,正是因为这个人很不开心、很痛苦,所以他才会期待幸福到来,并且因为期待而产生新的痛苦。比如职员,对现在的薪资状况不满意,期待得到额外的奖金,为了得奖金而拼命工作。

这种人到底有多么不幸啊!

我们从现实中回过头来看看,当你满怀期待和希望去努力的时候,其实痛苦已经悄然而至了。“期待”“希望”是痛苦的根源。佛陀倡导“放下”,就是基于这个道理。人生实际上就是遭遇痛苦、经历痛苦的过程。世界不因你的主观而改变

万事万物皆在变化,这条真理不可动摇,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因此人们也不应该因为变化而心生烦恼。

可为什么还是会有人因为变化而烦恼不已呢?

那是因为,人们在为了“事物没有朝着自己期待的方向改变”而烦恼。然而无论你希望改变也好,不希望改变也罢,这都不过是你个人的想法,是主观的。・希望孩子学习更加努力。・希望收入大幅度提高。・希望店里顾客越来越多。……

这些都是人们主观的想法。但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认为事物就应当按照你的想法发生变化。你不能决定事物的变化

事实是,事物并不会按照人们期待的样子发展、变化。

然而人却总是认为自己可以决定变化的发生。所以,一旦事情没有朝着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人们就会心生忧烦,感到痛苦。

当一个人以这样的心态去生活的时候,人生就会充满矛盾。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并不幸福,充满了矛盾。

啃老族们只能依靠父母才能生活下去,但实际上却非常叛逆,又不肯听从父母的劝说。

人们生病吃药,却因为药物的副作用,承受了额外的病痛。意识到自己的“无能”

无知的人往往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并且真心认同这种想法。

正因如此,佛陀认为,人类无法单靠自己发现真理。

请大家时刻记住这一点。有的人想要努力做到“谦恭地活着”而实际上却未必能做好。但大家却可以做到头脑里有这样一个意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即便产生了问题也能立刻解决。人生的道路刹那间也会开阔起来。

即使孩子无理取闹,父母也不应该立刻生气,而是应该先听听事情的真相,弄清来龙去脉。如果孩子的话真的没有道理,那就给他讲讲道理就好了。孩子倾诉完了,自然也会比较容易接受大人讲的道理。这样子做,大人和孩子都会感到幸福。

这就是佛陀的智慧。

世间的知识也会产生痛苦

人总以“存在”为标准思考世界

人总是以“存在”为标准来思考整个世界。比如,那里有一朵花,我活在这个世界上,等等。人们觉得这些事物都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没有智慧的人,脑中只有固化的见解和概念。人类感觉到的真实存在,可以分为两种:①・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摸到的“存在”。②・观念中的“存在”。

因为有书所以才能看见;因为有声音所以才能听见。这属于第一种情况。“我所想到的东西就是那个样子。”这属于第二种情况。观念中的事物并非是存在的

大家对于第一种情况,可以不必追究得那么认真。但是第二种情况就比较糟糕了。因为人的脑子里总是会产生各种“妄想”。

无知的人会认为,“我是这样想的,所以事实应该是这个样子”,把头脑中、观念中的事物当成了真实的存在。观念中的事物并非是真实的

人类对自己的看法丝毫不肯让步,认为自己所想的就是绝对正确的。

有些人一天到晚,总在琢磨着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有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可是在旁人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请大家记住我说的这句话:无论是谁,都会认为自己想的就是正确的。大家要有这个意识。“我看见书”不等于“书存在”

人们总是把自己的妄想当作是真实的存在。

有人整天觉得周围的人都在说自己的坏话,觉得有人要杀了自己,导致害怕得要死,最后不得不去医院。人生就这样完了。

西方的医学无法治疗这种精神上的疾病。精神上的疾病靠药物根本无法医治。

人类认为“我所想的都是正确的”,由此患上了精神疾病。其实,解决方法很简单。因为精神疾病是由于妄想产生的,只要能做到不去妄想,精神疾病就可以痊愈。

然而,问题还不仅仅如此。

稍后我们会讲到,很多人认为“我看见了书”,所以判定书是“存在”的。但这也是一种错误。“看见书”并不能作为“书存在”的证据。

这还没什么关系,但如果你认为某本书没意思,而且说了出来,说不定就会引发一场争吵。因为别人可能认为那本书有趣得不得了。看见、听见、闻到、品尝和触摸到的事物并一定存在

人的身体有眼、耳、鼻、舌、身这五个感官。它们是人们认识外界的窗口,有且仅有这五个器官而已。人们把看见、听见、闻到、品尝和触摸到的东西误认为是确实存在的。这就是刚才谈到的第一种存在。

其实这是一种很严重的错觉。

狗有耳朵,所以狗能听到声音。但如果我们说“听到的就是实际存在的”,但这个世界上的确存在着人类听不到,而狗却可以听到的声音。因为听不到,是否认为这就不是真实存在的声音呢?但狗是的的确确可以听见的呀。因为变化才能被看见,而不是反过来

认知就是“获得信息”。

什么才是“信息”?

信息是变化的。电视、报刊的新闻报道,坊间口耳相传的消息,这些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假如,无论过去还是未来,天空永远湛蓝,没有风,没有云,气温永远二十摄氏度,那么就连天气预报都不可能存在。因为天气有变化,才会有天气预报的存在。

因为有了变化,我们才有了认知。说因为“存在”(固有不变的)才有认知,那是错误的说法。

到这里,大家应该对理论有一定的认识了吧?

我们接下来所要讲的,是佛陀释迦牟尼的观点。

请大家不要刻意地去分析,接受就可以了。如果无法完全理解,那么先记下来也可以。说不定某一天,你就会自己领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不要刻意地去强迫自己理解。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请大家切记。

看见了窗帘,所以判定窗帘就是存在的,这是错误的。正确的理解应该是“窗帘变化了,所以我们看见了”。

相反,恒久不变的东西是不能给我们带来信息的,所以我们是看不见的。

因为鲜花发生变化了,所以我才看见了花。如果花永远不变就无法送出信息,我们也就无法看见了。“黄花是黄色的”不一定是正确的

光的能量进入了花中,于是才会有花变干枯、细胞损坏等现象,花产生了变化。

在花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光也在产生变化。光的能量发生变化,花的颜色随之产生改变。照射在花身上的直射光和反射光是不同的吧?直射光是太阳光的颜色,但是反射光却呈现出赤、橙、黄、绿等诸多颜色。花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眼睛里的视神经细胞便产生了反应。于是,我们的身体产生了变化,我们的头脑中产生了“这是花”的意识,进而引起了心灵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睁开眼睛的瞬间,映入眼帘的花(从花身上反射过来的光的一部分)在我们的视网膜上投下映像随即消失。这就产生了变化。正如禅语里所说的,你看见了花的时候花就已经发生了变化。

我看见了花的时候,花已经发生了变化。其实我自己也发生了变化。看见的、看不见的,都在转瞬之间发生了变化。不论我看花或是不看花,只要有光照射在花身上,花就始终在不停地变化。

光不仅仅照射在花上,也照射在墙壁、窗帘和自己的衣服上,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世间事物无一不是如此。

声音也是这样。声波引起了空气的振动。这种振动作用在事物身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扩音器也一样,自身不发生变化就无法产生声波。声波振动的一部分作用在耳膜上,于是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大千世界充斥着各类声音。

这就是说,产生声波的事物其实都是在发生变化的。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一刻不停地产生着变化。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黄色的花一定是黄色的吗?

在太阳光下看上去是黄色的花,在月亮光下看上去可能就是白色的。那么,在日光灯下,这朵花又是什么颜色的呢?在红光灯下呢?光照的颜色在变化,花的颜色也随之不停地变化。

我们的眼睛是看不见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但有些动物却能够看见。所以说,我们人类眼中花的颜色并不等于花的真实颜色。那么,“黄色的花一定是黄色的”也就算不上是绝对正确的了。

我们所谓的“看见”,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因为变化,所以能看到。・因为变化,所以能听到。・因为变化,所以能闻到。・因为变化,所以能品尝到。・因为变化,所以能触摸到。

这种说法才是正确的。世间的知识并非真理

我们所认为的“花存在”其实是个错觉。

这个错觉被我们认知,从而成为了“知识”。也就是说,“存在”的错觉产生认知,继而产生知识。

现在我们知道了,花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知识也只能永远是过去的东西。就算我们说“我知道那朵花”,你所知道的那朵花也早就不是原来那朵了。知识都是过去的东西。

完全依靠知识的人,必定会失败。这里,你是不是会想,知识和失败有什么联系?

举个例子。假设你和A在一年前相遇,并且吵了一架。从那时起,你就认为A是个讨厌的人。于是,当你再次遇到A时,心里就会不知不觉地认为自己遇到了一个讨厌的人。对吧?

然而,说不定在这一年里,A已经变了。

但是,你仍然觉得A讨厌,并且带着这样的潜意识与A相处,那么想必A也会做出厌烦的反应吧?这样一来,你心里又会想:“看吧!A果然还是个讨厌的人。”其实这都是因自己先入为主的错误认知引起的。知识是错觉的集合体“变化产生认知”的观点是正确的。

人们却错误地认为是因为认知而存在。顺序颠倒,而且完全没有意识到“变化”这一关键的概念。

知识的点点滴滴,都是由“这有一朵花”“这有一种声音”“这有一个人”这样的错觉组成的。这种错觉就是“固有观念”。

我们的知识是错觉,并不是什么客观事实,不是真理。所以,我可以为大家列一个公式:知识等于错觉。知识的集合体便是妄想

我们的知识都是错觉。尽管如此,人还在不停地把知识联系起来构成体系。不消说,这种知识体系也是错的了。

如果人们整天思考那些“知识”,便会形成各种妄想。正因如此,这个世界才会有痛苦、对立和矛盾产生。人们相互争论,产生思想对抗,甚至刀兵相见、大打出手。每个人都在妄想,但每个人又都认为自己才是唯一正确的那个人。结果,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对立。

人们因为花的颜色而争吵,因为饭的味道而争吵,因为谁长得漂亮而争吵……无论什么内容,都能成为争吵的话题。这种“主观”和“错觉”的结果是相当可怕的。开悟,就是发现无常的道理

曾经有位僧人,某一天看见滚滚东去的河水,突然觉悟,明白了“因为河水发生了变化,我才看见”的道理。至此,他抛开了一切概念,顿悟解脱。

还有一位僧人,从佛陀释迦牟尼那里学到了冥想之法,于是潜心苦练。但是,他练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突破。当然,他确信佛陀的指导不会错。但是他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再去向佛陀请教。但就在途中,他遭遇山林大火,这位僧人被火困住脱不了身。僧人定定地望着大火,突然顿悟,修成正果。结果,当他见到佛陀之后,只行了个礼,就回来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望着大火的时候突然明白了,原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不停变化的。

我们认为“有一朵花”,这种认知其实已经被“这朵花确实存在”的错觉所染污。比起眼前有一朵花来,人更重视对于花的“认知”。眼前的这朵花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变化,而人们对于花的认知却是不变的。在我们的头脑中,在观念的世界里,已经产生了固化的印象。这与佛教常说的无常的观点是彻底相反的。

然而,如果你客观地去观察一朵花,就会很容易发现,花在不停变化,从未停止过。这时你就会明白,“这花真漂亮”“花是黄色的”等固有观念都是不应该有的,概念无用。

抛开妄想,不要思考多余的事,我们就会真实地感受到自己是怎样变化的。如果心中明白了“原来如此啊”,就到了顿悟的境界了。无常能帮助顿悟解脱

很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只认识到“存在”,却不会意识到“变化”。只认识到“有一朵花”,却不会意识到“花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

提到河流,人们也会很自然地想到,那边有一条河吧?

但是哪儿有河呀?河是时刻不停地在流动的。你不能指着水说“这是一条河”。所以说,古人望着河也会开悟,其实并不难。现代人即使拧开自来水龙头也会开悟。道理是相同的,水一旦流走,就永远都回不来了。

实际上,无论你看哪里,事实都那样清晰地摆在你面前。但是为什么人们都会看不到呢?那是因为人理解的是事物的“存在”。看见花就自然而然地认为“花存在”,却不会意识到“花在瞬息变化”。人类的思维方式被“存在”这个概念固化了,成为一种“知识”。然而,在我看来,固化的思维方式只会导致偏见。

固化的知识并不是真理,也不是事实,只是一种错觉,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那些没有开悟的人所拥有的只是“偏见”。

然而,我们普通人实际上都还没有获得佛陀的高度,达到觉悟的境界。我们今天在这里谈论“偏见”,也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任何事物都是处在“流动”中的,永不停止,从不曾停歇。这就是佛陀所讲的“诸行无常”的道理。

想要理解“无常”并不容易。理论上,普通人只要看着水管子里的水就可以顿悟,领悟无常的真义。但实际上,不经历相当的疑惑、挣扎,我们无法轻易理解这个概念。“无常”是真理,是通用于一切事物的客观事实。这不是我们平时看见樱花飘落时感慨的“无常”。无常,是帮助我们完全超脱痛苦,体验解脱和顿悟的真理。佛陀之言:若能凭智慧,理解诸行无常,既能超脱痛苦。这是通往清净之径。

第二章 世人对无常的理解大多是错的

世间的无常只是暂时的

俗世的真理与出世的真理

无常,用佛陀的话说,就是超越一切的“真理”,神圣的“真理”。

接下来我们要讲讲关于“真理”的问题。在这里先请大家把脑中对“真理”这个词的理解统统忘掉。

佛教中把“真理”分为两种。这两种真理的性质截然不同。①・俗世间的真理。

这就是指通常的知识、概念,是我们大家都当作事实来认定的东西、被学者们发现的东西。最顶尖的学者所发现的最新事实也可以归入到俗世间的真理中。

在佛陀看来,一切被世间的人认为是正确的事物,都是俗世间的真理。而俗世间的真理都仅仅是知识,仅仅是概念。②・出世间的真理。

这是指释迦牟尼佛所教导的真理,是贯穿一切的客观事实,是超越世间维度的真理,是一般人和学者们都尚未知晓的真理。众生对世界的认知都是相对的

俗世间的真理,是有情众生基于各自的认识范围内对于事物作出的不同理解。

我们人类当然也只是普通的生命。人类自大地以为自己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实根本没有什么不同。对于人类来说,能够看到、听到和品尝到的东西,都是处于认识范围内的东西。但也有人类听不到的声音。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声音都是能被人类捕捉到的。

所有生命都是如此。老鼠有老鼠的认识范围,麻雀有麻雀的认识范围。进入到了自己的认识范围之内,对于这种生物来说就是真理,并且认为这就是正确的。

然而,对于自己来说正确的东西,对于其他生命来说未必正确。

我们认为东京是个大城市,到处都人山人海。可是对于院子里的老鼠来说,却并非如此。如果你对老鼠说:“东京那么多人,真拥挤啊。”老鼠也许会反问你:“人?世界上还有人这种东西存在吗?”

如果你问东京的乌鸦同样的问题,乌鸦会觉得你是在说天书一样不可理解的东西。乌鸦也许会想:“最近垃圾太少了,都不够吃了。人类真是小气啊!”

草对于虫子来说是美食,对人类来说并不好吃。给你带着朝露的新鲜的嫩草,你也不会吃吧?

在人类眼里脏兮兮、满是油污的厨房角落,对于蟑螂来说可是完美的乐园。到处都有食物,阴暗狭窄,又潮湿又温暖,常年都堆放着垃圾。多么惬意的居所啊。

众生面对世界,都会做出自己认为对的解释。你我的看法不会相同,每个人的看法都只对于自己来说是正确的。

尽管如此,我们却固执地认为自己知道的才是唯一的事实。我们毫无根据、毫无理由地相信“我头脑中想到的就是正确的”。这就造成了很多麻烦,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相当大的痛苦。对于我来说正确的,对于其他生命而言,未必就是正确的。

想要获得俗世间的真理并不需要做出特殊的努力。因为那是我们自出生那刻起,自然而然就会获得的。

没有哪个野生动物不会抚育幼仔,小猫、小狗也不用上学校接受教育,照样活得很好。世间的知识没有太多用处

知识可以被开发。这对于人类自不用说,对于动物来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可能的。

其实乌鸦也是很聪明的。东京的乌鸦就比山里的乌鸦更聪明一些。狗能学会自己开门进屋。但是锁门这一项活动对于狗来说就没有用处了,因此狗没有学。如果你训练它表演,它有可能学会,但它不会主动去学。

话说回来,再怎么训练,猫也学不会吃完东西后收拾桌子。它自己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吃完就跑到一边玩去了,完全不管桌子到底有多脏乱。

也就是说,动物只能记住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在这点上,人类却连无用的知识也要学习。多么奇怪的生物啊!

然而,人类拼命想要掌握的知识,真的有用吗?

让我们站在最原始的“动物”这个角度来想一想,无用的东西是不是太多了呢?

为了增长知识,我们浪费了多少时间。因为知识,我们多么痛苦。为了考试,为了工作,我们那么努力地学习,这些辛苦真的是必要的吗?

举个最极端的例子——哲学。多艰深晦涩的科目啊,再怎么努力学,也只不过使自己头昏脑涨而已,结果反倒落得跟周围的人都无法融洽地生活了,跟家里人也没法正常交流。

妻子对丈夫说:“刚才在超市碰见了朋友,交流了一下打折信息。”可是对于整天研究康德的丈夫来说,这简直太过庸俗了,一点意义也没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炸猪排确实要比康德有意义得多。每天只考虑这些事情的妻子才是对的。这样的知识才是与生存直接相连的。与康德比起来,炸猪排更重要。哪怕你根本没听说过康德,对过日子也没什么影响。

而俗世间的真理,往往都是这种与生存不相关的东西。世间的知识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人类通过研究、探讨、试验、考察、观察,不断地扩大着自己的知识范围,而世间的“真理”也随之变化、发展。十年前、五十年前、一百年前被认为是真理的东西,如今不少已经不再是真理了。

这样一来,通过新发现,那些过去曾经被认为是真理的东西变成了错误的、片面的东西。在新事实面前,旧事实被毫不犹豫地抛弃。今年的真理,也许到了明年就不再是真理了。

总之,就像上面所讲的那样,世间的真理没有最终的定论。

世间的真理总是这样,不断更新换代。今天的你也许信誓旦旦地说:“我掌握了真理!”可说不定到了明天,你就不得不更正道:“昨天我说的是错的。”

追求世间的真理,会陷入追求真理的恶性循环中,甚至终生都没有机会看见真理的曙光。因此,我们可知,过去的知识到了现在就成了错误的,那么现在的知识到了将来也会成为错误的。“知识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这种现象根本不可能出现。

也就是说,我们永远生活在谬论中。

这样的知识就算丢掉也无妨。将来的人也许会纠正我们现在的知识,说“这是个大错误”。对这样的知识太过执着又有何意义呢?

但是,如果那位妻子把购物的知识扔掉就不得了了。在哪儿才能买到便宜的东西?怎样区别好东西和坏东西?怎样才能做出美味的土豆炖肉?这些都是生活必备的知识。相反,如果你不知道康德是谁,对生活一点影响都没有。世间的知识也会导致痛苦

世间的真理,也就是“知识”。

知识有时很有帮助,而有时却有害处。我们会因为知识而痛苦。没有时间、没有空闲、压力过大、心虚胆怯、不满现状、前途晦暗……这些都是知识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

举个例子。有个酒馆联盟组织,募集了一笔资金。而这笔资金却被酒馆联盟组织的负责人私吞,一分都不剩。

在这个例子中,这个酒馆联盟组织就是依靠知识组建起来的。管理者的知识不完善,误以为加盟者的钱就是自己的钱。把这种不称职的人安排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也是知识运用的错误啊。

如果一个人欠下巨债,那么这个人也许到临死的那一刻也会一直被人追讨。而我们却常听到,一个企业欠债累累,最终却不予追究,诸如此类的事情。这样的经济体系并不健全。

然而,世界上这种事情却并不少见。

政治体系是这样,法律体系也是这样。当然也有好的例子。科学的发展有有利的一面,但科学的部分成果有害。

大规模的破坏,大面积的杀伤,正是因为有武器,才使这一切成为可能。如果没有科学家将武器发明出来,就不会有诸如此类的伤害。世间的知识不能根本解决痛苦

世间的真理发展永无止境。

有些人年轻时贪图享乐而不生小孩。这样也许暂时会很轻松,但上了年纪之后,要怎么办呢?公司为了节省开支而裁员,越来越多的人失去工作。公司是避免了倒闭,可是却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越来越多的家庭吃不上饭。

在老龄化的社会里,如果人们还有能力工作,让他就一直工作多好。

现在人们普遍的做法,就好像怕吃辣椒的人,就塞给他吃胡椒;怕吃胡椒的人,就塞给他吃姜;怕吃姜的人,就塞给他吃芥末。其实就是这么回事。尽管人们吃的东西各不同,但不舒服、不满足的状况一点都没有改变。世间的知识无法使人更加出色

俗世间的真理仅仅是一种知识。

而获得知识这个举动,在道德层面没有任何目的,追求知识的增长,并不是抱着“成为更好的人”“为众生服务”这样的目的,而只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特别的人。

世上的事,经常像模像样地打着“和平、和谐、道德”的旗号,其实只不过是为了隐藏某些人自私自利的目的,并不是出于真正的道德。而真正的道德,应该抱着“为了世界上所有人的幸福”这一目的去做事。

人们制造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其初衷也并不是为了保护地球、保护生命。

世间的人们只重视知识,而对道德毫不在意。根本没有人去想,制造精密的破坏性武器是件多么荒谬的事情。也没有人会去考虑,撰写武器开发的论文,一旦落到坏人手里,会是多么危险!

偶尔也会听到和平、和谐、道德教育等诸如此类的呼声。但这些口号,通常都是在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之后,人们才开始意识到的。

孩子们觉得生活平淡、无聊,于是开始做一些大胆妄为的事。这些孩子的内心焦躁、烦闷,于是跑到外面去闯祸,让人十分困扰。大人们这才想起来对孩子们进行道德教育。

也就是说,大人们并不是因为道德的需要,才对孩子们进行道德教育的,而是因为孩子们的调皮捣蛋给大人们造成了困扰,才要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的。

同样地,人们所说的“要遵守法律”,也不过是因为犯罪分子对自己的人身财产造成了侵害而已,根本不是出于道德的角度而这样做的。人类所谓的道德没有什么根据,只不过是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人身受到困扰的时候,拿出来的反对工具罢了。世间的真理无法帮助脱离痛苦

世间的真理只是一种纯粹的“知识”。

无论开发出多少知识,也不会促使人在性格方面得到完善。无论一个人掌握多少知识,本性还是如此。“知识”无法达到锤炼性格的目的。

我们跟古代人是一样的,都还是“人”。一万年以前的人跟现在的我们也几乎没什么变化。除了衣服、发型、食物不同以外,基本上都是相同的。

大家都同样会有烦恼,同样会有欢乐、愤怒。现代人发生的变化,并没有超出古人的想象范围。也可以说,其实人类并没有怎么进化。甚至可以说,如今比过去更加恶劣。现代社会,父子相残的悲剧时有发生。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人类都经历着痛苦,并且企图从痛苦中超脱出来,求得心灵的升华。于是,人类拼命学习知识。然而尽管知识增加了,但人类的心灵并没有因此得以清静。依靠知识并不能求得真正的升华。

佛教关注着人世间这种种问题,旨在改善人世间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高学历的人不等于出色的人

不论有没有知识,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人。

这个世界不乏从没念过书却成就非凡的人。他们品格高尚、谦逊谨慎、自力更生,从不给他人添麻烦,只是单纯地做着为他人服务的工作。这样的人在世上不占少数。这样的人是了不起的。

相反,有很多拥有高学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却做着伤天害理的事情。贪污、贿赂、违法、避罪……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世人对待无常的态度十分主观

学习出世的真理,令人心净无尘

出世的真理是神圣的真理,知道越多出世的真理,就越能令你成为一个好人。①提升人格。②净化心灵。

学习出世的真理,就会令心灵清净无尘,烦恼消除,欲望消减,压力全无,心态平和,不再争强好胜,人际关系自然也会越来越好。而学习俗世间的真理是一种精神上的痛苦,因此就算成了专家也还是很辛苦。害怕被同事窃取情报,所以不得不隐忍,过着被愤怒和憎恨包围的日子。③成为善良的人。④不轻易被社会的幸与不幸所动摇。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变化。就说自然界,有地震、台风、洪水、雪崩、泥石流等自然现象,会令人类产生动摇和胆怯的心理。

然而,对于这些自然的不可抗力因素,人们即使担心也没用,即使担心也解决不了问题。懂得出世真理的人都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并不为变化所动摇,遇事沉着、冷静、不慌张。⑤活着不再是种痛苦。

这正是世间所有生命所追求的东西吧!⑥知识的探险得以终结。

能够获得的知识已经全部获得,知识的探险得以终结,而世间的真理却是永远到达不了尽头。“智慧”的意思是没有错误。“厌离”是说超脱了欲望和愤怒。

佛祖说,在这个世上,无论你掌握了多少世间的知识,你的人格也无法成长。出世的真理打破了俗世真理的次维度,把人推向顿悟和解脱。佛陀之言:世间的真理,无法到达智慧、厌离、无执着、升华。世间的无常,只是一种情感

佛陀说过,“无常”是神圣的真理,并且列出了神圣真理的特征。

可是,是不是哪里弄错了?人人都懂的无常怎么反而成了神圣的真理?无常真的那么至高无上吗?答案很简单。

那是因为,佛陀所说的无常,和平时大家所说的无常,完全是两码事。

进一步说,你所理解的无常,仅仅是一种感情。

佛教中的“无常论”“变化论”,并不是理所应当尽人皆知的理论。佛陀的无常,是一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格的真理。

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人格,成为人格健全的人,才有资格说自己理解了佛陀所说的“无常”。

然而普通的人并不懂得什么才是无常。

是否懂得无常,想要分辨这点其实很简单。

懂得无常的人,应该拥有健全的人格。如果一个人活得随随便便,那么这个人所知道的“无常”,也仅限于一些个人感情和主观情绪罢了。

有时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说法:“释迦牟尼所说的话,谁都明白。说什么佛陀的话是真理,是不是专门说给一些脑筋不好的人听的呀?”

但在我看来,说出这种话的人,才是真的脑筋不好。因为他不理解佛陀所讲的这些能促使人格健全的话。世间的无常,非常主观

世间人们所说的“无常”是对变化的主观反应和情感,并不是对变化的客观观察。

是不是这个样子呢?

人们遇见自己不喜欢的情况,就盼着它改变,如果情况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就很高兴;如果是自己满意的良好状况,就努力不使它改变;一旦情况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人们就会觉得很悲伤。

所以,无论是谁,对待“无常”的态度都很主观、情绪化,非常自我。看见樱花随风飘落,感慨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这只不过是应景生情感到悲伤罢了。人只期待对自己有利的变化

我们所期待的变化,根据个人的立场和生存状态的不同而不同,并不是一致的。

我希望事情朝着这个方向转变,可周围的人未必这样想。有些事,对于你来说可能是好事,可是对于其他生命来说,也许就是困扰。

对于一部分生命来说是有利的变化,对于另一部分生命来说可能是有害的变化。钓上一条大鱼对于渔夫来说是多么高兴的事,可是对鱼来说,却是灭顶之灾。

在地震中失去家园,这是件多么悲惨的事。可是,有人却在地震后的复兴重建中大发横财。

过去原宿每到圣诞节,表参道两旁的树木都会被彩灯装饰一新。彩灯如此漂亮,引得大批观光客蜂拥而至。然而,游客的到来却造成了当地交通瘫痪、垃圾遍地的状况。

更有不讲卫生的游客随地大小便。这些都给当地的居民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灯展也因此被取消了。灯展对于开发商和游客们来说,可能是个好事,可是对于当地的居民来说,却是很头疼的事情。

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是谁,都欢迎那些对自己有利的变化,讨厌对自己不利的变化。

生意兴隆便高兴,生意萧条便烦闷。一方面盼着摄取的营养能促进身体生长,而另一方面又担心摄取的营养会加速癌细胞生长。“长大”和“变老”明明是一回事,可是世上的人们却只希望“长大”,而不希望“变老”。仇人死去,就感到高兴;亲人离世,就感到伤心,甚至感叹世事不公、无法承受。世间的人总是以自己的主观想法、个人情感去评价变化和无常,从来都做不到客观普遍。也就是说,人类只希望世界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变化。然而,这根本不可能。通过观察了解无常

世间所谓的无常,只不过是人们片面观察的结果。

大都是从对自己有利的角度片面地去观察,然后就以为自己了解了全部,以为这就是无常,自己已经了解无常了。这就好比盲人摸象,摸到大象的尾巴就以为知道大象长什么样子了。其实不然。

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缺乏观察力。

无常等于事实。事实是通过观察而发现的事物,无常也是通过观察而发现的事物。

通过观察,我们才会发现事物发生了变化。无常不是科学家研究出来的,也不是学者通过读书揣摩出来的。无常是通过发现得来的。

所以说,观察力不够才是关键的问题。

一般社会中人们的观察,都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并且缺乏观察力。就好比进了电影院,只盯着屏幕看,对屏幕外的一切都毫不在意。

其实这种现象在电影院外面的世界里,也一样存在。

有人喜欢满树绽放的樱花和秋天的红叶,所以会去刻意观察,于是产生“万物无常”的感慨。

然而,这并不是在观察大自然。因为他并没有去观察路边干枯的小草啊。他只是按着自己的喜好,凭着自己的兴趣去观察。这样不是以偏概全吗?察觉变化时,为时已晚

虽说人类有观察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很低,等我们察觉到无常和变化时,已经太晚。对于孩子的成长、社会的经济状态、世界局势的变化等,我们都没法做到及时察觉。等我们察觉到无常时,情势已经出现危机。

事实上,父母应该提前察觉到孩子有什么不对劲,然后可以询问他是不是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

养花之人应该及早察觉到花瓶里的花有异样,就算不能阻止花朵枯萎,至少也可以浇点水、施点肥让花期延长。但在通常情况下,当我们察觉到花有了异样的时候,可能早就来不及了。

其实花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变化,每时每刻都在枯萎。但人类感觉太迟钝,没法察觉到这中间细微的变化。

公司也是如此。公司财务状况每况愈下,老板却自我安慰说没关系。于是直到公司破产的前一秒,老板才察觉到那些账目管理都是虚假的。可是那时已经晚了啊!这种状况真是令人感慨,仿佛那些高层管理人员一直都未采取任何行动,就为了等着失败这一天到来一样。

可是人家也许会说:“其实早就注意到了。”可那也许不过是“在大脑的某个角落一闪而过”而已,并不能说是注意到了。但我认为,他们应该做到的不是“一闪而过”,而是真正将其捕捉到视野内好好观察、分析、研究。这样一来,才能在还不至于太晚的时候采取有效的挽救措施,让情势不再恶化下去。

总而言之,通常当人们察觉到变化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无常带来欢乐”,人类却意识不到

音乐、艺术都是由无常和变化组成的。人类在享受着无常的同时,却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无常”。

所谓的音乐,其实是在一段时间里以一定的速度发出不同的声音的结合体。只有在正确的时间里发出恰好的声音才能形成音乐。一个琴键可以发出无数的音符,而所谓优秀的钢琴家,就是知道该在什么时候、怎样弹奏这个音符。

这正是捕捉每一瞬间的无常。

优秀的钢琴家虽然能弹奏出美妙的音乐,但却未必懂得无常的道理。只不过,他们通过对旋律的不断揣摩和感受,观察能力比常人更加敏锐罢了。

看过历史剧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人在十四岁的时候被收为养子,成年后被封为诸侯,一生战功赫赫,老来却怀才不遇,郁郁而终。

这五十年的历史竟然可以被浓缩到短短两个半小时的节目里!制片人为了能把观众牢牢钉在电视机前,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下了不少功夫。这个场景需要十秒钟,那个场景必须马上切换到下个场景等等,着实花了不少心思。而主人公被收为养子之前的十四年,甚至用不上一分钟就介绍完了。尽管能在剧情安排上做到如此巧夺天工,但制片人实际上还是不懂得无常的道理。

再举个例子,比如说歌舞伎。表演本身很单调,演员定睛、亮相,下台,再上来定睛、亮相,再下台,这样反反复复几遍。但这类表演就是在这样的反复中,感动观众、获得成功的。

诸如此类的艺术,包含了对变化和无常的精确计算。

所以,如果人们不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就无法成为艺术家。就像钢琴家和导演,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的。无常给我们带来幸福,我们却无视无常

没有无常,就没有我们日常的快乐、喜悦和幸福。快乐和幸福都是无常带给我们的“恩赐”。尽管如此,我们却常常无视“无常”,而只重视“快乐”“幸福”等结果。无论鲜花绽放还是四季耕作,都是“无常”在起作用。

肚子饿也是因为无常。肚子饿了,我们才会觉得饭菜格外好吃。因为有无常,才会有牙齿咀嚼食物、品尝味道的每一瞬间,也才有吃东西时的快乐和吃饱之后的满足感。如果没有感官上的变化过程,那么吃饭也就变得没有乐趣了。

世上有一件事,无论男女都会视之为非常快乐的事,那就是养育子女。养育子女的乐趣也在于每天的变化。小宝宝明天会有什么变化,谁也无法预测。小宝宝睡醒的时间、醒来时的情绪等,每天都会不一样。对于父母们来说,没有什么比每天看着这些变化更有趣的事了。

大家经常说这个很有趣、那个很有趣。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会比养育子女更有乐趣。特别是小宝宝,每天的变化都很大。但是无论怎么变化,小宝宝都非常可爱。

有一天,我在小区的走廊里经过时,看见对面有个小孩子。小孩子看见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急急忙忙地跑过来,嘴里含含糊糊地喊了一句:“你好。”于是我也跟他打了个招呼,问道:“你吃饭了吗?”本来以为他能点头呢,谁知道他已经跑进了自己家门,也不知为了什么事情那么着急。

隔了两三秒,突然传出了小孩子的哭声。原来是那个孩子看到家里来的客人离开上了电梯,不高兴了,就大哭起来。妈妈赶紧把孩子抱起来,逗弄着。我和那位妈妈相视一笑。

孩子就是孩子啊,也正因为这样小孩子才显得可爱呀!

小孩子就是这样,前一秒还笑嘻嘻的,后一秒就突然嚎啕大哭,睡着睡着突然一下子就坐起来。在大人眼里,孩子的这些表现都十分可爱。养育孩子的乐趣,就在于这些变化。变化带来乐趣,我们能感受到的幸福也是由变化而来。

但当我们真正享受幸福的时候,往往会无视“无常”。

看着襁褓中的婴儿一天天长大,内心充满喜悦。如果我们能始终意识到孩子是不断变化的这一点,那么孩子青春期叛逆的时候,也不会感到那么突然不知所措了。

看到小婴儿一天天变化就会很高兴,却也害怕看到青春期的孩子变化。这不矛盾吗?

忘记无常,就像在夜间的森林里行走。即使天黑迷路,我们也不能跑到老虎的巢穴里睡觉。老虎是夜行动物,夜里出去捕食,早晨还是会回到巢穴里的。即使老虎巢穴再舒服,我们也不能忘记老虎出现之后的危险。

生活也是这样,就算做了再好的梦,也终究要醒来面对无常的现实。忘记现实就没法让现实变得幸福。世人以“不变”的观点观察世界

一般人们所理解的无常和变化的概念,都只不过是妄想。有人看到满树绽放的樱花三天之后全部凋落了,就感慨无常。而这只不过是一种主观情绪。以为自己理解了无常,其实都是虚假的。

俗世间的人观察世界的时候,首先把自己定位在“固定的自我”这个基础上。以“固定的自我”为前提,观察外界的变化无常。

也就是说,前提是“不变的自我”。

比如,这个“不变的自我”看到飘零的樱花,不禁心生悲凉。早晨还开得好好的花,中午就凋谢了,于是心中感慨,认为世事无常。

实际上,万事万物都要发生变化。变化的并不仅仅是花而已,欣赏樱花的你也会有变化。

看到花的凋落,感慨无常。其实那是因为你本人也像花一样产生了变化,但是你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你并没有去观察全局,包括你本身在内。所以说诗歌里描写的那些外界的无常,并不是真正的无常。

我们彻底地违反了自己的无常。

又长了一岁感慨无常,疲惫了感慨无常,肚子饿了感慨无常。这都是因为自己的观察能力太差,意识到自己的无常时,已经太迟。

人们观察河流,看见水流匆匆,溅起泡沫,破灭开来。可是真正意识到自己也在变化的人却少之又少。

这样的人,有十万分之一吗?

剩下的愚痴之人,在看到樱花飘落之时,只知道感慨樱花的艳丽多彩、变幻莫测,却意识不到自己身上的无常变化。他不知道,他自己也在以同样的速度变化着啊。

那么,在那些能够意识到自身无常变化的人眼里,河水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那个人能意识到,自己的每一瞬间都是一个全新的自己。他能意识到,无论是河流还是自己,都在以同样的速度不断变化着。他无法把河流只看作是河流。他的认识已经超越了常人的层次。在那个层次里,不存在语言;在那个层次里,意境无法用语言表达。

如此,便是大彻大悟的境界了。看不见“无时无刻的变化”

事物都在以固定的速度持续发生变化,然而人类意识不到这种连绵不绝的变化。人们只是抓住了变化中的某几个点,然后把这些点和点之间的间隔距离称作“时间”。

正因如此,世间一般所说的变化和无常,作为其衡量标准的时间单位各不相同。比如,房屋破败的时间,食物腐烂的时间,花朵凋谢的时间,步入暮年的时间等。

煮好的饭菜就算放在冰箱里,过不了两周就腐坏了。从可以吃的饭菜变成了不能吃的饭菜,我们称之为“变化”。但我们只不过是纯粹地把“能吃”和“不能吃”这两种状态进行了比较。

人活到多少岁才算老年?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的解释都不相同。有人说是五十岁,也有人说是七十岁,而有人到了九十岁也不承认自己上了年纪。这些都只不过是个人的想法问题。

再举个例子。假设一个屋子里有十支花。现在让五个人依次轮流进入这个房间,让他们区分哪些是新鲜的花,哪些是枯萎的花。想必区分的结果肯定不同吧?在这个人眼里新鲜的花,到了另一个人眼里也许就是枯萎的花。这个人说新鲜的花只有一支,而另一个人可能会认为新鲜的花有三支。

人们都习惯于主观地去评价变化,而这是一种偏离了事实的无常观。

实际上,饭菜从出锅那一刻起就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人也是,从出生那刻起就在不断变老。花也是从盛开的那一刻开始一直不停地枯萎。

然而我们却不去看这种每时每刻不停顿的无常变化。我们观察的角度非常复杂、非常懒惰、非常主观,一点逻辑性也没有。

世界是由无常构建的

世间的无常是妄想的集合

人们总是会产生各种有关自我的“妄想”。

比如妄想“年轻”这一现象,与之相对,又妄想“上年纪”这一现象。继而判断“自己身上没有上年纪这种现象”,认为自己并没有上年纪。即使自己已经九十岁了,也认为自己没有老。

如果我们把每个人妄想的现象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大家把自己感觉到的变化视为“无常”。

这样一来,世间的无常其实就是各种妄想的集合。每个人的无常观都不同,这样的无常观既没有客观性,也没有普遍性。物质世界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化

人类是各种妄想的集合。因此,谁也没能领悟到佛陀所发现的那种作为客观事实的无常。在佛教看来,物质都是以同样的速度不断变化。这是佛教最根本的立场。

佛教认为,物质是由地、水、火、风这四种能量组成的。地,是构成质量的能量;水,是牵引并连接各种基本粒子的能量;火,是通过热量使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的能量;风,是使物质分离的能量。

植物是由“地、水、火、风”构成的;岩石是由“地、水、火、风”构成的;太阳、宇宙都是由“地、水、火、风”构成的。组合的方式不同导致物质的形态不同。“地、水、火、风”以同样的速度变化着。因此植物、太阳乃至宇宙都一刻不停地以相同的速度变化着。这是很科学的论断。

然而,一般世界里却反对这种观点,认为草木和长出草木的悬崖不是以同样的速度变化的。草木一岁一枯荣,而岩石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保持形态基本不变。

世间人所见的只是现象本身,并没有从物质的层面去思考。物质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化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地、水、火、风”构成的,并且以光的速度不断变化着。

光也是一种物质。光不会变成别的现象,总是保持着自己的速度,一秒钟可绕地球约七周半。尽管光经过各种物体时速度会下降,但无论如何,光的速度还是非常惊人。

我们按下电灯的开关,电灯瞬间就亮了吧。这一瞬间,就是电灯发出光并且传入我们眼睛里的时间。

世上所有的物质,都是以这样的速度变化的。而当我们的大脑被花、山、河流这些景象所占据的时候,是没法意识到这一点的。人心也在随时随地发生变化

世界上各种生命的心,也在不停地变化。你的心也是每时每刻都不同吧。感情会变,认识会变,想法也会变。世界上所有生物的心,也都在以同样的速度变化着。人的心也好,蟑螂的心也好,都是以同样的速度变化着的。

物质以光的速度变化,但人心变化的速度要远远超过光的速度。也许有人不相信,但如果你通过冥想体验过超级的观察能力,那么你就会明白了。像这样的物质和心的变化,才是真正的“无常”。事物变化的速度是一定的

人类总是非常任性地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放大无常的某个片段。我们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吧?有时候希望这种现象快点改变,而有时候又希望那种现象就保持不要变。

然而,无论你祈求快点改变还是不要改变,变化的速度都是一定的。事实上,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执着也没有用。

因此,佛陀说那些执着盼望的人,都是“愚痴之人”。

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执着也没用,一切都在永不停息地变化”这个道理。如果真能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世上就不会再有执着。人就可以从愚昧的俗世空间里超脱出来。

举水晶球和肥皂泡的例子。

如果告诉你,现在有水晶球和肥皂泡两样东西,你喜欢哪个就把哪个送给你,那么你会选择哪个呢?

大家都会选择水晶球吧?没有人会去执着于肥皂泡的。因为大家都认为水晶球不会马上破灭,水晶球没有无常的现象。但其实,大家都没有理解真正的无常啊!如果能明白“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如果懂得了真正的无常,会怎么样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