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业时代:世界级工业家张毓强和他的“新石头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0 23:15:44

点击下载

作者:秦朔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工业时代:世界级工业家张毓强和他的“新石头记”

新工业时代:世界级工业家张毓强和他的“新石头记”试读:

新工业时代——世界级工业家张毓强和他的“新石头记”秦朔 著中信出版集团谨以此书,献给为了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和全球竞争力而奋斗的人们引子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迪拜T3航站楼的行者2018年8月27日,早晨6点多,迪拜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一个穿T恤衫、个子不高、身体结实的中国男子,正在快步行走。航站楼很奢华,这头到那头有400多米,再从对面绕回来,一圈800多米。这位名叫张毓强的企业家,出生于1955年,是浙江嘉兴桐乡人,担任振石控股集团(下称“振石集团”或“振石”)董事局主席、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600176,SH,下称“中国巨石”或“巨石”)总裁、巨石集团董事长兼CEO(首席执行官)。他此行的目的地是埃及,先从上海飞迪拜,9个小时,转机停留3个多小时,然后飞开罗。张毓强快走了一个多小时,七八公里的样子,完成了锻炼任务。这是我第一次和他出差,我们认识刚刚半年。张毓强1989年创立了振石,今天的振石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是一家多元化、国际化集团。振石1993年发起创办的巨石集团,目前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玻璃纤维企业,年产能超过180万吨,占世界玻纤总产能的20%以上,中国玻纤总产能的40%以上。巨石还有一个鲜明特色,它是一家“国民共进”的混合所有制企业。1999年,振石集团和央企混改,催生了一家上市公司,名为中国化建,后更名为中国玻纤,最后再更名为中国巨石。从业务看,中国巨石和巨石集团之间几乎可以画等号。从股权看,中国巨石100%拥有巨石集团。中国巨石的第一大股东,是央企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持股26.97%;第二大股东是振石,持股15.59%。从迪拜飞开罗,4个小时。再坐两个小时汽车,向东行驶120多公里,就到了建在一片戈壁上的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8月28日,这里将举行巨石埃及公司年产20万吨玻璃纤维生产基地的投产典礼。在“一带一路”上,巨石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颗明珠。沉默的隐形冠军我最早知道巨石和张毓强,是2017年8月应邀参加北京电视台播出的一档节目《总裁读书会》,和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探讨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的著作《隐形冠军》。该书剖析了德国出口产品在世界上持续领先的奥秘,是德国拥有一批目标明确、专注偏执、掌握客户、在细分市场数一数二而公众知名度较低的企业。宋志平说,中国巨石就是一个隐形冠军。“巨石的张毓强,每天早上6点就开始跑步,7点多就上班了,数十年如一日,效率非常高,从未松懈过。”由于宋志平的介绍,我上网搜了一下,发现张毓强早在2009年就被《福布斯》中文版评为当年“中国上市公司最佳CEO”。这篇题为《玻纤长跑》的文章是这样开头的——“每天早上6点,张毓强都会准时出门长跑5公里,即使阴天下雨、出门在外也不例外。他今年54岁,坚持长跑已有12年,习惯于在这项枯燥而乏味的运动中寻找做生意的灵感,很多重大决定都是在清晨中跑出来的……”“将矿石拉成比头发还细的玻璃纤维就是张毓强的生财之道。玻璃纤维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它取材于生产玻璃的矿石,单纤维直径从几微米到20多微米不等,只相当于一根头发粗细的1/10至1/3。每束纤维原丝都由数百根甚至几千根单丝组成,通常作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其功能类似于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复合材料型材、管道、压力容器、化工贮罐、卫生洁具、船体、汽车部件、运动器具以及航空航天、工程塑料、建筑、环保、风力发电等各种领域。”对公众来说,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这些名词都很遥远。但玻纤离我们的生活其实很近。2018年12月23日晚,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播出名为“中国工业的力量”的节目。张毓强在节目中这样介绍——“玻璃纤维的主原料是玻璃,有人做成了平板,做成了玻璃瓶,我们做成了纤维,做成了工业中的结构材料。每个人身上都带了玻璃纤维材料,比如手机里的线路板的主材就是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可以用来生产的产品有6万多种,比如风能发电的叶片,70米左右的要用7吨玻璃纤维,1组3个叶片就要用21吨。”我从事商业报道多年,接触过很多消费资料领域的企业,它们一般被称为2C(面向消费者)企业,但很少有机会深入了解生产资料领域的企业,也就是2B(面向企业)企业。2016年1月,作为“中国十大经济人物”评委,我在颁奖礼上见到了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创始人张士平,那时他已经70岁了,他打造了全球最大的棉纺织企业和最大的铝业生产企业。我和他相约去魏桥看看,但直到他去世也没有成行。2017年,我随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去了新疆昌吉州的五彩湾,看他们打造的煤谷、电谷、铝谷、硅谷、化工谷、生物谷“六谷丰登”的循环产业基地,一条26公里长的封闭传送带,把露天煤矿的煤以每小时4000吨的规模直接运到发电厂的煤棚,运进自建的火力发电厂,生产电解铝和多晶硅等,场面非常壮观。但我只是蜻蜓点水看了一两天,那里路途遥远,也不能常去。这些零星的经历让我隐约感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中,已经有一批效率极高、具备世界级水平和竞争力的企业,它们是大机器工业的代表,为无比丰富的终端产品提供原材料。但公众并不太了解,它们的掌门人远没有马云、马化腾、李彦宏有名。2018年底,我参加“中国十大经济人物”候选人推选,推荐了张毓强,那时中国巨石刚刚获得中国工业的最高奖——中国工业大奖,但十几个评委没有人知道他,自然他没有当选。规模和竞争力都做到第一而在行业内,情况完全不同。制造业一向被认为是“利润比刀片还薄”的行业,但中国巨石从2015年到2018年的综合毛利率都在40%以上,2017年和2018年还在45%以上。根据2018年年报,中国巨石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比上年增加17.3%,利润总额超过28亿元,比上年增加11.6%,净利率达到23.8%。这样的净利率水平,比格力电器高9个百分点,比云南白药高11个百分点。振石旗下的浙江恒石纤维基业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风电基材制造商,为维斯塔斯、西门子、通用电气等世界级客户提供风电叶片的基础材料,是这个细分市场上的隐形冠军。现在它一个月的利润超过4000万元。从利润规模看,巨石和恒石都算不上惊人,巨石总资产300亿元,也不是那种超级巨无霸。它们引以为豪的是,它们是所在行业的世界第一,以全世界为市场,在全世界建工厂。“强”和“洋”,是其最鲜明的特色。2018年2月,我第一次到振石、巨石调研,吃惊于张毓强在一个小镇上长大,初中没毕业就到镇办的布厂当挑水工,无论背景、学历,没有任何理由推出,这个人日后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玻纤行业的引领者,他还是一名技术专家,有很多项发明创造。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巨石申报的“高性能玻璃纤维低成本大规模生产技术与成套装备开发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除“工人、农民技术创新组”外,是唯一由单个企业独立承担并获奖的科技成果。更让我触动的,是巨石的自主创新能力。改革开放后很多中国企业的发展,都是从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开始的。但玻纤行业有一定特殊性,玻纤材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大量用于坦克等武器生产,涉及军工和高技术,所以欧美国家一直禁止出口成套的生产设备。巨石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向国外学习,引进单项设备和技术,更要自己消化,关键技术必须自主创新,创新时还要绕过国外公司布局了半个多世纪的密密麻麻的专利墙。“这是被逼出来的。”被逼无奈,只能逢山开路,巨石反而在玻纤产业的所有关键环节都有了自己的创新,如窑炉设计、纯氧燃烧、玻璃配方、浸润剂配方、漏板技术等。今天巨石不仅是世界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齐全的玻纤制造商,而且在无碱玻纤、中碱玻纤、高强高模玻纤三大生产领域都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在玻纤技术的发明者欧文斯康宁公司看来,张毓强是一个最让他们头疼的对手。最近十年来,巨石在国际上不断遭遇“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表面看是政府行为,背后其实是竞争行为。有了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走向世界。在张毓强要去的埃及,2012年1月成立的巨石埃及公司经过6年奋斗,输出了全套设备、技术和工艺,建成了3条大型池窑拉丝生产线,形成了年产20万吨的生产能力,还建成了矿粉原料、包装材料等配套项目,为埃及当地直接创造了2000个就业岗位,年产值超过2.2亿美元。埃及一跃成为玻纤产能排名世界第四的国家,仅次于中国、美国和马来西亚。在巨石,我看到了一个世界级中国工业企业的样板,无论管理、文化还是创新。20世纪50年代中国最早从苏联引进玻纤生产技术时,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计;50年代末美国率先采用玻纤池窑拉丝工艺,将玻纤行业引入现代化、规模化的大生产时代,而中国玻纤行业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基本还在采用落后的坩埚拉丝法。这是“飞机大炮”和“小米加步枪”的区别。然而,二三十年后,主要是因为巨石的快速发展以及在核心技术方面的突破,中国玻纤工业的竞争力已跃居世界前列。这是巨石最了不起的地方——不仅做到了规模世界第一,也做到了竞争力世界第一,技术创新能力也不逊色于最强的国际竞争对手。争取跑到70岁张毓强走了一个多小时,从航站楼回到休息室。我问他是何时开始跑步的。“1997年7月21日。当时太太生病,我想我不能再生病,否则家就垮了。”从那天起,他没有中断过锻炼,一般早上5点多起床,在户外跑,或在小区花园里跑。如果因为出差或天气等原因早上没有跑,就晚上补,快步走上一两万步。有一次出差北京,他在马路上跑,遇上出操的武警战士,他跟跑了40分钟,战士说:“你还真行!”跑完步,洗澡,7点半左右,张毓强到公司食堂,和高管们一起吃早饭,边吃边开会,一般在8点半前结束。午餐时间他也经常和高管们一起讨论问题,他们在职工食堂里有一张固定的餐桌。在餐桌上讨论,好处是一散会就可以回办公室落实工作。我最近一次见到张毓强跑步,是2019年6月15日,他参加纪念振石建厂50年、改制30年“重走创业路·开启新征程”的徒步活动,从创业地石门镇走到如今的振石总部大楼,路程10多公里,但对他来说小菜一碟。他说:“过去22年一直在跑,一年365天最少340天会跑,今年以来还没有一天不跑。希望大家都能健身强体,健心交心,建企强企。我个人的目标是跑到70岁。”制造业是停不下来的事业,企业家的自控力不能少。我曾去过长沙的三一重工,创始人梁稳根告诉我,在雨中散步,爬岳麓山,参加早餐会,这三个习惯他都保持了十几年。如果要了解中国制造的每一天是怎么开始的,在早上七八点钟,到振石集团、中国巨石、三一重工这样的企业餐厅,就能找到答案。就像回答“何时开始跑步”确切到年月日一样,张毓强喜欢用精准的数字说话。我们在迪拜转机时坐接驳车。车上有个黑人小伙特别高,头快顶到车顶。下车时,巨石集团总裁杨国明、副总裁曹国荣等高管议论这个小伙究竟有多高。两米多,两米一,两米二,答案不一。“我看是两米三左右,因为这台车的高度是两米四,我在株洲车辆厂看过。”张毓强接过话。株洲车辆厂是中国南车集团旗下企业,和巨石有业务往来。2018年9月26日,我到桐乡参加振石集团2018国际年会,随口问他这两天睡得怎么样。他回答:“今天4点52分起床,昨天4点51分起床,睡了不到6个小时,少了一点。”张毓强出生于石门镇。他创办的企业也大多以石命名。除了巨石,振石旗下还有恒石纤维、宇石物流、康石健检、宏石贸易、明石矿业、振石大酒店等。有一次去调研,中午聚餐,我发现席卡上除了有嘉宾的名字,还有两行字——石者,表里如一,坚贞永恒;巨者,大气磅礴,博大精深。张毓强喜欢石头,不仅因为玻纤的原材料是石头,更因为他喜欢石之品,石之坚,石之魂,喜欢不折不挠、清音远闻的石之精神,喜欢基业长青的寓意。巨石官网上如此诠释——巨石者,天地之骨,支撑乾坤,驮万物而不倦,育群英而无私。其德其性,浩然长存。新工业时代的来临2019年5月18日,美国南卡罗来纳州里奇兰县,巨石美国公司总投资3.5亿美元、年产9.6万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成功点火。这是里奇兰县自1985年以来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也是新时期中美经贸合作的一个重大项目。美国是世界玻纤工业发源地,长期以来,欧文斯康宁公司在玻纤行业是令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名字。作为后起之秀的巨石,能不能在这块土地上实现后来者居上?未来几年将给出答案。2016年底,巨石美国玻纤生产线奠基。2018年起,一批批美国工人来到桐乡总部培训,里奇兰县政府给他们提供培训相关的费用。一开始,很多人带着怀疑,他们没想到桐乡有这么好的工厂、师傅、食堂、酒店和市容。眼见为实。他们回美国后介绍了相关情况,再安排到桐乡培训,美国工人抢着报名。就在巨石美国项目点火前一周,5月10日,美国海关与边境管理局正式发出通知,将来自中国的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提高至25%。对中国巨石来说,原来出口美国的正常关税是7%,2018年9月24日美国对2000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加征10%的关税后,关税升到17%,此次加征到25%之后,关税升到32%。价格上涨这么多,市场竞争力就会大大下降,市场份额就会丢掉,如果为保市场份额而做亏本生意,也很难持续。美国发出通知一周后,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6月1日0时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提高加征关税税率,其中就包括:对玻璃纤维粗纱、玻璃纤维拉丝机等商品加征25%的关税,对嵌有玻璃纤维的聚乙烯板,长度不超过50毫米的短切玻璃纤维等商品加征20%的关税,对玻璃纤维粗纱及织物、其他玻璃纤维制品等商品加征10%的关税,等等。中美贸易摩擦注定是一场拉锯战,在玻纤行业,战况已在进行中。我打电话给张毓强:“形势这么严峻,有预案吗?”电话那头,是平平静静、带着嘉兴口音的普通话:“树欲静而风不止,既然风不止,我们就把树种到它那里去。我们2018年在美国的玻纤销量是12万吨,估计国内的产能以后出不去了,那我们就‘以外供外’,美国工厂投产后能供一部分,埃及工厂还可以供一部分,我们很快就会在印度建厂,也准备在东欧建厂。”美国企业也是巨石全球最大的竞争对手,巨石已正式进入“全球竞争”时代,就是说,在每个市场上都进行竞争。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愈演愈烈。对张毓强来说,抗击贸易保护主义的方式,不是收缩和固守,而是加快走出去,让自己尽快成为在全球进行市场、资源、人才布局的跨国公司。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和美国爆发贸易战之后,加快了全球扩张,日本经济从“GDP时代”(国内生产总值时代)走向“GNP时代”(国民生产总值时代),在海外“再造一个日本经济”。中国也将发生类似变化,一批中国企业将走出国门,肩负起在世界“再造一个中国经济”的使命。也许是“一带一路”,也许是南半球,也许是发达经济体,只要有机会,中国企业都将走出去。这场宏阔的,由率先强大起来的中国企业发起的“新航海运动”,将重塑世界的经济版图,并在未来二三十年间,决定中国能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变成高收入经济体,完成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显然,要在全球真正立足,中国企业必须走创新、高效、优质、环保、对利益相关者负责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必须和信息化相融合,产销都要全球化。一个新工业时代已经来临。新石头记5月23日,我在深圳华为总部采访任正非。面对美国政府的多重打压,他说:“红军长征到陕北,只剩下9000人,但14年后接管了全中国。华为在信息和通信领域引领全世界,不需要14年。我们登上珠穆朗玛峰后,将和美国企业一起汇合,推动人类信息产业的新发展。”我向张毓强转述了任正非的话,他说:“我很同意,竞争是难免的、残酷的,但竞争也许不是你死我活,也许还有别的可能,就是我们和竞争对手共同推动世界玻纤工业的转型升级。只不过在这之前,先要打造出一个真正的世界第一,我们才有话语权。”“什么是真正的世界第一呢?”我问。“很简单,不仅规模是第一,而且客户在心里认为你是第一,对手也认为你是第一。”他反问:“你到振石、巨石有20多次了吧,你对我们有信心吗?”我想了想:“单就美国这次加征关税,你们做了准备,在美国本地生产和供应,而别的中国玻纤企业来不及进去,等于间接增强了你们的竞争力。但全球化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是文化融合,而且国际环境扑朔迷离,接下来几年还是‘路漫漫兮’吧。”“看来你还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企业,越了解,你就会越有信心。”张毓强说。回望过去一个多世纪,在一个人口如此之多的国家推动工业化,艰辛备至,坚韧不拔,曙光今天已经来临。120多年前,民族工商业先驱之一张謇在《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中这样阐述工业化对一个民族的意义:“世人皆言外人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贱为贵……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我们在推翻三座大山之后的最主要任务是要搞工业化,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是毛泽东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的目标。但中国工业化,真正实现历史性跨越,压缩式成长,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197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不及美国的1/6,日本的1/3,德国的1/2。200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德国,2006年超过日本,2011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中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有220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这其中,就包括玻璃纤维产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成就世界一流企业,时代正在发出新的召唤。清人曹雪芹画石头画,写石头诗,著《石头记》。《石头记》记石头,写尽了中国女性的美丽和悲情。张毓强这辈子,也是和石头打交道。玻纤的原材料是普普通通的叶蜡石、石灰石、石英砂等天然矿石。矿石被精细研磨后,按一定配方进入池窑,经过高温熔制、拉丝、络纱,就有了坚韧无比的玻纤。再与各种树脂或塑料相结合,就形成了工业复合材料。电绝缘,抗腐蚀,耐高低温,挺万吨之重,应百业之需。将玻纤拧成手指那么粗的玻璃绳,能轻松吊起一辆大卡车。在迪拜T3航站楼的那个凌晨,看着张毓强健走的身影,我突然有了一种冲动,想走进他和他的企业,并由此解读一个世界级中国工业家的精神谜语。我想写一部新时代关于中国工业人的石头记,阳刚、坚韧、充满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石头记。只不过那时,我还不知道,张毓强最大的魅力并不是个人的魅力,而是让一个拥有成千上万人的组织,人人热爱企业,人人自觉奋斗,人人参与创新的文化魅力。第一章生于石门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弗朗西斯·培根-在这一章,我们将走近少年时代的张毓强。1955年9月18日,他出生在浙江嘉兴桐乡县石门镇,京杭大运河边一个叫磊石弄的小巷里。1971年8月16日,不满16岁的他到石门镇东风布厂报到,当了一名染纱挑水工。他是我们国家那个时代中极其平凡的一个孩子,但平凡中又有些不平凡的经历,锻造了他的刚强和耐性,仿佛在他心里埋下了一个能量池。我采访过许多中国企业家,其中最为优秀的,都有一个特质,就是心理能量特别强大,他们用远大目标激励自己,欲望和斗志旺盛,还有非凡的抗打击、抗脆弱能力。《隐形冠军》一书中提到一个概念,叫“心理市场领先地位”,即勇夺世界第一、争取世界最佳的心理定位和精神。现在很多企业热衷通过营销策划占领消费者心智,其实,企业领导人的“心理市场领先地位”更加重要。领先是一种追求,是残酷的、永无止境的过程,对人的心理素质有很高要求。登高望远,眼界很重要。从我的观察看,很多行业的领导者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得高的人,那些人往往是学历高、通晓知识、善于夸夸其谈者。但实践中,赢在最后的往往是心理能量强大的人,他们边干边学,不怕挫折。与其说他们的成功靠的是眼界,不如说靠的是强烈的欲望和坚强的性格。振石和巨石的成功,就是一个具有强大心理能量的企业家,把个人能量变成组织能量的扩散过程。因此,要解剖企业的成长轨迹,就必须回到企业家的心智,回到他形成这种心智的童年。古镇石门石门镇,也叫石门湾,是江南水乡,杭白菊之乡。因为紧靠京杭大运河,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这里为必经之地。大运河在石门镇拐了一个120度的大弯,从原来的东北向西南,转变为从北向南。据说,石门的出处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争,在此划地为界,垒石为门,“置石门为吴越限”。这一说法很难考证,但今天石门镇确实有“吴越疆界”的界碑,正好立于大运河拐角处,不过是1991年所立。界碑旁还有块“京杭大运河”的石碑,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于2011年1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桐乡市政府竖立。小时候,张毓强常在界碑旁玩耍。因为家在磊石弄,多年后他创办的一家生产叶蜡石微粉的公司,就被命名为磊石。他说:“磊石弄给了我启迪,给了我力量,也给了我福气。‘磊’字下面有两个‘石’,上面有一个‘石’,平稳、坚实、向上,还有高度。”石门是著名文学家丰子恺的故乡。丰氏故居,就是著名的缘缘堂。1926年,丰子恺和弘一法师李叔同住在上海江湾永义里的租屋里,有一天他在小方纸上写了许多喜欢的文字,团成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他拿了两次阄,打开都是“缘”,就给这座房子取名“缘缘堂”。1933年春,丰子恺用稿费在石门湾自家的老屋后建了一幢三开间楼房,这才有了真正的缘缘堂。丰子恺在这座优雅的建筑里创作生活,直到1938年房子被侵华日军所毁。现在的缘缘堂是1985年在旧址上重建的,彼时丰子恺已经去世10年。2018年国庆长假,我和张毓强同往石门。他早已搬到桐乡市区,不常回来。东风布厂的原址,现在是一片待开发的废弃地。几十米外,隔一条小路,就是缘缘堂。在丰子恺故居,我能感受到他所说的“灵的存在”。故居中堂,有一幅弘一法师写的对联,是《华严经》的句子,“欲为诸法本,心如工画师”。丰子恺对缘缘堂用情至深。缘缘堂被毁后,他怀念说:“我给你赋形,非常注意你全体的调和,因为你处在石门湾这个古风的小市镇中,所以我不给你穿洋装,而给你穿最合理的中国装,使你与环境调和。因为你不穿洋装,所以我不给你配置摩登家具,而亲绘图样,请木工特制最合理的中国式家具,使你内外完全调和。……故你是灵肉完全调和的一件艺术品!”当初缘缘堂建好后,上海的朋友要买一件木雕送给丰子恺,是一个捧着茶盘的黑人的形象,说可以放在沙发椅的旁边。他婉言谢绝,说木雕和缘缘堂的全身很不调和,与缘缘堂的精神更相反对。他说缘缘堂全身简单朴素,坚固合理,而这东西却怪异而轻巧;缘缘堂的精神和平幸福,这东西以黑奴为俑,残忍而非人道。“凡类于这东西的东西,皆不容于缘缘堂中。”建筑和装饰如此,做企业也是如此,做到最后,乐趣往往是一些和人道相关的东西,和精神、文化相关的东西。张毓强多次对我说,他现在最高兴的时刻,就是开大会坐电梯时,看到员工脸上自然流露出的喜悦。这喜悦来自收入不断增加,来自工作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也来自他们亲自参与企业管理创新活动并得到奖励,“人人参与创新”,这是振石和巨石的重要工作机制。当然,这种境界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小时候太苦了,想的就是吃饱饭,生活好一点;后来正儿八经做了一些事情,得到了认可;再往后才是做事业,觉得材料工业很重要,你看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不都是用材料命名的吗?然后从国内做到国外。一步一步做,所有人一起做。”如果说丰子恺要用他的建筑体现“灵肉完全调和”,他的小小邻居张毓强,在做企业的过程中,最终也意识到,企业不仅在创造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造人”,创造一种人人奋斗不息,同时感到满足和愉悦的氛围。小学时养小鸭在对企业家的研究中,我发现企业家个性的形成,与家庭背景和童年经历有着深刻关联。遭遇过挫折,穷且益坚,更能磨砺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精神。身心合一。寒彻之骨,往往来自冷水之浴。近代思想家严复说,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性义仁之强。”他把“血气体力”放在第一位。当企业领头人,特别是做民营制造业,千头万绪,顺逆莫测,上下里外都要打交道,没有好身体和好精神,很难长期承受。所以我一直觉得,身体强健,精力旺盛,这是企业家的本钱。在和张毓强交流中,我还感到,企业家的精神和才能并不是天生的(by nature),但也不完全是后天习得的(by learning),而是一种复合体。地域环境,风土人情,家庭出身,个人境遇,性格,感受力,学习力,与人相处的情商,都包含其中。我们试以张毓强为例,做一说明。先看一下嘉兴桐乡这一带的大环境。长三角江浙地区是中国近代最富庶、文明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浙北是杭嘉湖平原,水网密布,山川河流相间。嘉兴历史上就是太湖东南的名都,人文荟萃,教化淳良,民风厚道,待人友善。这里的人非常热爱家乡,安土重迁。相比起来,浙南温州一带因为耕地少,农作不易,向外闯荡的冒险精神更加旺盛。1955年张毓强出生时,中国正在轰轰烈烈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第一季度末,全行业实现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达到99%,公私合营的私营商业达到8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基本完成。从1957年到1977年,中国经济基本上全盘国有化,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农村全面实行农业集体化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1977年,中国7亿多农村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只有117元。农民也不能向城市流动。在城镇,工、商、服务业企业的利润全部上缴国家,城镇职工实行的是“低工资、多就业”政策。城镇粮食定量,肉类凭票供应,每人每月只有半斤到一斤肉。1977年,全国职工人均月工资只有48元,全国居民人均储蓄[1]存款余额只有19元。张毓强说:“这是全国的情况,浙江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但长三角本来就是市场经济意识特别强的地方,虽是计划经济时期,但如果有人做了点小生意,违背了计划规定,还是会有很多人同情你。他们会说,你要注意一些,不要做得太过分了,但不会非要上纲上线,说你违反党和政府的要求。”有此背景,加上镇里念书的条件也不好,所以张毓强很小就开始做生意,赚了钱就很有成就感。上小学时,张毓强养过小鸭。他先买十几只一点点大的小鸭,7分钱一只,慢慢养着。白天鸭子在河里,天黑时拿竹竿把它们赶回来。鸭子的骚臭味很厉害,张毓强就在它们睡的地方垫张席子,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拿着席子到河里洗干净,放在太阳底下晒。“最兴奋的时候是把鸭子养大以后,每天早上到鸭棚边捡鸭蛋,自己会笑出声。最多一次,12只鸭子下了13个蛋,因为有只鸭子下了两个蛋。一个鸭蛋可以卖5分钱到8分钱,还可以换成粮票。有粮票就可以多买点粮食。当时我们的口粮一个月才20多斤,怎么够吃呢!”飞来横祸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就要说到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张毓强的爷爷是绍兴人,小时候学过一点镶牙手艺,后来流落到石门镇开了间小店。奶奶是当地人。这对夫妻生了13个孩子,11个不幸早逝,只剩下张毓强的父亲和姑姑。姑姑生下不久也被送给了别人。张毓强的父亲得过伤寒,留下听力不行的毛病。他在镇供销社刨烟丝,就是把几百张烤好的烟叶捆在木架上,用刨刀把烟叶刨成丝状,刨一阵就要在青石上磨下刀。母亲在镇里的蔬菜厂上班,厂里主要腌制榨菜,还腌制酱黄瓜、白萝卜、青辣椒等。回忆起父母,张毓强说:“我怕我爸,不是很喜欢他。小时候家里很少有机会吃肉,一年也就一两次。偶尔吃肉时,他总是对我们说‘省点吃’。而妈妈对所有人都是一片热心,她天生就是爱分享的人。看到我们不爱吃的,就自己拿过去吃。看到我们爱吃,她就笑,叫我们慢慢吃,不着急。她每天把家里打扫得清清爽爽,从角落扫起,一尘不染。擦桌子,四边都擦净。她们这代人小时候不读书,也没有老师,她是伯伯带大的,伯伯有点文化,教了她一些传统文化。但她的美德好像也不是教出来的,是天生就有的。”不知道是不是母亲的遗传,张毓强做事也有板有眼。厂区、车间、办公室清清爽爽,着装工整笔挺。他在办公室待客,客人一离开,马上就有工作人员清理,把动过的东西复位。对童年生活,张毓强说,50年代所有家庭都比较穷,我们家跟一般家庭比还稍微好一点,家里也穷,但不至于穷到粗茶淡饭也没有。“爸爸在集体作坊刨烟丝,除了拿固定薪酬,还有一些多劳多得的成分。作坊先完成上缴的任务,之后会有河南等地的客人来买一些烟丝。这是悄悄的另一块的交易。因此他们收入比一般工薪阶层要高一些。主要问题是家里面积太小,只有20平方米大,住着奶奶、父母、我和姐姐、弟弟,一共6口人。奶奶睡一张床,我和爸爸睡一张床,妈妈跟姐弟三个人睡一张床。弟弟是在屋子里接生的,生了整整一个晚上,我和姐姐都在外面待着。一家供养三个孩子读书,还是比较辛苦的,所以爸爸希望我们不要全都去念书。”如果张毓强的童年只是这样,还算不上多灾多难。但4岁那年,一桩飞来横祸加在他的身上。张家的邻居是从绍兴诸暨来的一户人家,女人做鞋子,纳鞋底的方法和桐乡不一样。她是用铁锥子凿孔拉线,拉线时锥尖向外,一下子挥出去。一天,蹒跚而行的张毓强走到她身后,她没有意识到,挥动铁锥,锥尖闪闪向后刺,刚好刺进了他的左眼。母亲立即把儿子送到杭州的医院抢救,左眼球保住了,但从此眼球的形状异于常人,视力也一落千丈,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这位善良豁达的母亲并没有过多指责邻居,邻居给了张家8元钱,算是补偿。苦难还没有完。7岁时,张毓强在镇上的小学上一年级,有一次上课急着去洗手间,又匆匆跑回课堂,因为左眼视力差,跌了一大跤,脸正好撞到一个石头角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痕,一直很明显。“这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多灾多难。我小时候比较内向,非常听爸妈的话,但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不愉快的、不好的事,老是缠着我。你问我最痛苦的是什么时候,就是读小学期间。”张毓强说的时候,我内心有强烈的共鸣。我没有他的创痕,但小时候因为长得矮和被同学叫外号,也有过深深的屈辱感。张毓强小名叫“毛毛”,眼睛受伤后,他被人叫“瞎子毛毛”。这外号像一个魔咒压着他,让幼小的心中异常痛苦,经久不散。对敏于感受的张毓强来说,人情的冷漠也让他受伤。不知为何,有的亲戚对他总是冷漠。和姐姐、弟弟比,他好像要“低一头”。一次放暑假,他一大早从石门步行到桐乡县的一位阿姨家玩。走了几个小时,很累,终于到了,阿姨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是下午回去还是晚上回去?”他的自尊心很受伤,说现在就回去。为此,妈妈和阿姨还吵了一架。张毓强再没有踏进过那位阿姨家的门。很难说幼小的张毓强是不是过度反应了,但类似这样的事,对他的心智的确是一种塑造。即使在张毓强工作早期,因为他只是个镇办小厂的工人,而姐姐和弟弟在县电力局、粮食局上班,周围也有人觉得他混得最差,看他的表情也有些轻蔑。瑞士心理学大师荣格曾说,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我觉得张毓强的“心理能量池”的形成,早年的遭遇是重要来源,这种能量像深潜的岩浆,等着在未来某个时候喷发。在当时,心理压抑的张毓强只是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让别人对他刮目相看;但后来,当他真有机会通过办企业证明自己的时候,这种能量就表现得异常强大,绵绵不绝。我想,张毓强不屈不挠、绝不后退的精神生命力,也许就是童年面对无助的痛苦,那种潜于内心,希望用某种方式彻底忘掉这一切的原始能量的映射吧。用劳动帮补家用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张毓强正在读小学三年级。上四年级时停课,1968年他小学毕业。张毓强童年的玩伴,比他小三岁的马伟荣,现在是巨石集团旗下的桐乡金石贵金属设备公司的副总经理。他说张毓强小时候是“孩子王”,力气大,没有谁打得过他。晚饭后,趁天还亮着,孩子们聚在一起玩游戏,张毓强总是组织者,他喊去哪儿大家就去哪儿。玩得最多的游戏是“夺军旗”,以中线为界,两边各一个阵营,“军旗”就放在中线上,由一人看守,双方比赛谁能千方百计把“军旗”抢走。但张毓强并没有向我讲过这些儿时的快乐生活。他说:“小学实际没有好好念书,很压抑,没毕业就走上了靠劳动赚钱的路子。后来经商办企业,一是受爸爸影响,他有点个体户性质,对我有身教;二是家里条件比较艰苦,又没有机会念书,就想着多找点活干,挣钱。”劳动再辛苦,只要做就有收获。少年张毓强不断在镇里找杂活干。在建筑社当搬运工、泥水小工,搬砖抬石头,抬水泥板,挑河沙,拌混凝土。这都是力气活,有时还很危险。山墙砌到一定高度,要上水泥板,当时没有吊车和滑轮,张毓强和师傅用肩膀担起300多斤的水泥板上墙,站在山墙上,感到墙都在摇晃。他还到蔬菜厂帮母亲挑榨菜,腌萝卜,掰辣椒蒂。青辣椒通过运河上的船运过来,一筐一筐的,掰1斤挣1分钱,手都掰绿了,热辣辣地疼。相比这些,到水渠里抓青蛙、黄鳝和螃蟹则有趣很多。他一次能抓一桶,拿回家,把内脏弄出来给鸭子吃,黄鳝、青蛙炒成菜。在母亲眼里,“毛毛”照料家庭的能力是三个孩子中最突出的。她常对周边的人说,我们下班回家“毛毛”已经把菜做好了。张毓强开心的则是,他从未向父母要钱买食材,食材是自己下水捞回来的。张毓强想方设法帮补家用,父亲虽不表扬,脸上却是开心模样。“文化大革命”,镇里白天贴出大字报,晚上他和一个朋友悄悄去撕,撕完卖废纸,也能挣点小钱。张毓强身强体壮,和他握手能明显感到他是做过硬活的人,他走很长的路也不喘。他说他身体底子好,和小时候吃毛蛋多有关。前面提到过张毓强养小鸭的事。他家对面是一个孵化厂(鸭坊),小鸡小鸭出壳的时候,数量很多,厂里人手不够,他就自觉地跑过去帮忙,把小鸡小鸭从蛋壳里拿出来。他付出了劳动,孵化厂不给工钱,但会把一些半死不活、还没有出来的小鸡小鸭送给他,算是一种奖励,最多时会给他十个八个。回到家,烧成茶叶蛋一样的东西,就是毛蛋。张毓强说,毛蛋是一种高蛋白,很有营养价值的东西。他每年能吃5个月,从四五月到9月,因为孵小鸡小鸭就是那段时间。他三天两头去孵化厂,有一次没活干,就3分钱一个买了一些拿回家烧。由于经常和蔬菜厂的蔬菜、水里的鱼和螃蟹、毛蛋等食材打交道,加上动手能力强,张毓强很小就会炒菜做饭。母亲对他说,屋里理得好,外面做事牢,家里卫生都搞不好,烧不好饭,出去也不行。有一次亲戚大聚会,他为大家烧了好几桌菜,大家吃完他又赶着去洗碗。镇里有的人家有大接待,人手不够,就找他去帮厨,忙一天也会给他点收入。从以上张毓强的童年故事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经济,只要不是铁板一块的控制方式,但凡有缝隙,就会有个人生意的发生。经济的本质是自发交换。计划经济再强大,也不可能覆盖所有时间和空间。在民间,自发而随意的交换永远在,缝隙里的细碎的生财机会永远在。关键是要看得到,而且肯弯腰去捡。“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张毓强从小就建立了劳动生财的习惯,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快乐。其动力非常简单,就是生活得更好一点。这种天经地义,就是活力之源。到东风布厂当正式工1969年,14岁的张毓强到母亲做工的蔬菜厂当帮手,把榨菜从菜窖里挑出来,挑到指定的位置,一天要挑100多担。每一担两筐,一筐80斤,一天就是1.6万多斤。张毓强指着肩膀对我说:“这地方以前有一个乒乓球一样大的茧子。白天挑担子10个小时,挣1块钱,晚上厂长又叫我们值班,因为笋干晒在外面,夜里要人看着。我吃完晚饭,6点钟过去,到凌晨下班,有4毛钱值班费。这样一天工作16个小时,能拿1块4毛钱。我跟我妈开玩笑,说我的工资已经超过你了。”张毓强在蔬菜厂第一次领到工资,交给家里,母亲拿出几块钱,买了7尺卡其布,给他做了一件上衣。这是他第一次穿上用真正工业品的布做的衣服,以前都是土布做的。他很自豪,是他自己挣的钱。而且没有谁逼着他去做,他喜欢。张毓强打零工,这里做做,那里做做,一直到1971年8月16日下午1点,他走进家门口对面的石门镇东风布厂报到,成为一名正式工人。东风布厂成立于1969年4月,由石门镇水作社(豆腐社)和服装社合办,是隶属于桐乡县二轻系统的集体企业。说是厂,其实是小作坊,总投资1.3万元,设备是从上海买的6台织布机,还是日本占领上海时的旧物。传动轴是铁的,机架是木头的,但可以织粗土布。工厂有40多个工人,大部分是妇女。张毓强能进布厂,是因为1971年桐乡县有个政策,城镇的多子女家庭,只要有一个报名上山下乡,就可以安排一个工作名额。张毓强的姐姐下乡,他参加工作,这叫“一去一留”。张毓强先当染纱工。染纱需要大量的水。他每天早晨三四点上班,从河里盛水,肩挑手提,把五六个大水缸装满,然后烧水,等师傅们来了染纱,能趁着太阳出来前把纱晾出去。师傅们要用水,他再去挑,保证补满。这样一天,大概要挑两三百桶。当时染色车间有个从绍兴请来的师傅,月薪60元。厂长对张毓强说,你好好学,将来你来干,可以帮厂里省钱。他学得很快,一年后当上了染布师傅,月工资是20.56元。在东风布厂旧址,张毓强告诉我,那时他天天都上班,一个月有多少天就工作多少天。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别人上班时[2]他已经完成了担水工作。“那可是比什么‘996’ 多多了。”因为有余力,他还向厂长申请,完成额定工作后去别的岗位学习。他最感兴趣、做得最多的是拆装设备和机修。他喜欢动手。张毓强不仅力气大,而且心很细,喜欢摆弄设备。这种能力对他后来走上工业化之路很有好处。很多企业家都喜欢自己动手。中国平安的创始人马明哲曾讲过他在农场插队时修吉普车的故事。有一次吉普车坏了,他发现是因为一个零件失灵,就跑到县城找同学帮忙,弄了个新零件换上。车能开了,但不久又出现问题,是润滑的问题。他“土法上马”,花了好几天钻了一个小孔,油可以慢慢漏出来,刚好滴到零件上,在零件摩擦时能起润滑作用。吉普车顺利跑了起来,马明哲特别高兴。当脑子里出现一个新东西时,把它想透,用一些零件拼出来,做成成品,这是马明哲、张毓强这样的企业家最开心的时候。他们的“成品”就是新公司、新业务。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是建筑工人出身,前几年他和几位创始人一起,按照当年建房的样子,在碧桂园展厅建了一个小房子,以示不忘初心。张毓强和他一样爱动手,也和他一样,凡是周末、节假日,喜欢自己开车。在东风布厂,张毓强总是多做多学,在多个岗位上锻炼自己。这有助于通才能力的建立,也为日后做管理工作打下了最初的基础。难忘师傅在改革开放前,东风布厂这样的集体企业又叫社队企业,即“公社和农业生产大队所创办的集体企业”。1984年3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农牧渔业部的一个通知,同意将社队企业改名为乡镇企业。区别在于,社队企业是两个轮子转,即社办企业、队办企业;乡镇企业是四个轮子转,即乡办企业、村办企业、合作企业、个体企业。此后,中国乡镇企业迎来了春天。以中国之大,各地的乡镇企业模式也有不同,江苏有苏南模式,浙江有温州模式,广东有珠江模式,福建有晋江模式。张毓强也是出身于乡镇的企业家,他和万向集团的鲁冠球、红豆集团的周耀庭、美的集团的何享健、珠江冰箱厂的潘宁等创业代企业家有一个共同特点——少时读书不多。鲁冠球、周耀庭是初中文化,何享健是小学毕业,潘宁只读到小学四年级,但他们的悟性都很高,善于“从无字句处读书”。谈到读书,张毓强说:“如果当企业家一定要先读好书,我们当时没有这种条件和意识,深奥的书又看不懂,怎么办?其实观察世界也是一种‘看书’的方式,只要看得多,看到别人做了什么好东西,自己消化,再填进去自己的东西,就会有新的效果。”我也问过马云关于读书的问题,他是大学毕业,但据说平时看书不多。马云说,“我们读书是为了从书里走出来”。张毓强说:“我十几岁当工人,没有走上大学那条路。如果读大学,毕业安排了一个好工作,比如去了央企或者地方供销社,我可能不会有今天。东风布厂条件很差,我在里边就显得比较重要。其他人水平一般,我稍微努力一点,表现好一点,有些具有挑战性的事情,领导就会让我干,我就有机会了。”这话有谦虚的成分,也有真诚的一面。但张毓强对东风布厂充满感情,最重要的并不是厂子本身,而是在厂里遇到了一个人,深刻影响了他的一生。此人叫王鑑初,桐乡崇福镇人,生于1930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念大学,学无线电。抗美援朝时,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一号电台的发报员,回国后被分配到某海军基地电台,前途一片光明。但后来出了一个意外,毁了他在部队的前途。事情是几颗白菜惹出来的。有一天部队首长到电台检查工作,发现这里有一块菜地,长势喜人,就夸了几句。第二天,团长专门把菜地里的白菜送到首长那里。王鑑初看不惯,就嚷了几句,说首长也不能随便拿下面的菜。他因此被认为不成熟,转业时档案里跟了一句评价,“此人不宜做政治工作”。他被分到青海,但觉得难以适应那里的气候,就没有去,而是回了桐乡老家,到一个做服装帽子的工厂,业余时间还摆了个修半导体收音机的地摊,在当时很有技术含量。虽然陷在浅水中,但王鑑初终究不是“池中物”,他知识渊博,思维敏锐,很快就有了名声。他身板笔挺,走路时两个胳膊摆动有力,像一个将军。东风布厂成立后,需要找一个人来解决电的问题,就把他请来了。尽管档案里说不宜做政治工作,但一个镇里的小厂,政治氛围没那么浓,他又是那么博学,所以厂长有什么事都问他,还让他负责销售。他也成为张毓强的启蒙导师。王鑑初会用一些很生活化的方式启发张毓强,比如他们这样对话:“你的球鞋里面脏了,用什么办法能保持干净呢?”“洗呀!”“不对,球鞋经常洗的话,塑料橡胶会翘起来。”“那你说怎么办?”“经常换袜子啊,袜子就在帮你洗球鞋。一天换一双,球鞋里会始终保持清爽。”从1971年到1976年,张毓强跟着王鑑初学习了5年。王鑑初外出也常常带上他,有些地方王鑑初去过多次,比如南京长江大桥,但他还是带张毓强去参观。“这个人对我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家里靠父母,在学校靠老师,在社会上就靠他。我一直在镇上,他给我开了一扇了解外面的窗子。有一次和他到北京出差,他的一些战友来看他,听他们从抗美援朝聊到国际关系,我这才发现世界太大了。他的知识面很宽,再深奥的问题都能深入浅出地给我讲明白。”张毓强说。王鑑初当时已经结婚,有一个女儿,但妻女都不在石门,他放假才回去。下了班没有什么事,他就常常和张毓强交流,天文地理,国内国外,名人轶事,无所不谈。他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张毓强连抽烟手势都跟他学,不是用食指中指夹着烟,而是两指攥住烟抽。1974年冬,张毓强和王鑑初到廊坊出差。那里有胜利油田的一个工程指挥部,他们去销售玻纤布。此行一共28天,他们在新华书店买了12本书,包括《艳阳天》的上、中、下册,还有《红霞》等,见缝插针地读书。但连着一两个星期吃招待所的饭,没什么油水,实在乏味,于是两个人周末就到集市上逛。碰到一个卖活鸡的老太太,他们问多少钱一斤,老太太说:“一看你们就是工人阶级,哪有这么说话的?我们是论只卖,一只两块钱。”讨价还价后,一块五成交。回到招待所,张毓强找了两个脸盆,就着火炉烧水,杀鸡,然后清煮。煮好后找了一点酱油,两个人一口气就吃了半只。剩下的一半用脸盆扣好,放在床下,约定明天再吃。入夜,两人都睡不着。王鑑初说:“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怎么睡不着?”张毓强说你不也没睡着嘛。两人都笑了,说,那就干脆起来把鸡吃了吧。“这辈子不知道吃过多少鸡,但对那只鸡的印象太深了。当时实在太饿,就这么清煮一下,连盐都没有,觉得是那么好吃。”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王鑑初却被人诬陷跟“四人帮”势力有关系。一天,门卫室叫张毓强接电话,是王鑑初打来的。他在电话里说,社会上有很多事情讲不清楚,他最近要出个远差,希望张毓强处理好他女儿插队的一些事。张毓强回答:“你放心好了,我一定会安排好,送她到插队的地方。”一个星期后,王鑑初被发现在附近村子的一棵树上吊死了。是棵桃树,树不高,他的膝盖几乎都着地了。张毓强如雷轰顶,急忙赶去,亲手把他从树上抱下来。张毓强常说,如果没有王鑑初,他不会是今天的样子。“他对我寄予了非常大的希望,他跟我妈讲,这个小家伙只要有机会,成功的概率非常高。我和他差不多同时进厂,一起出差,一起食宿,一起分析问题,他无微不至地通过各种手段教育我,要求我。但他自己的命运真的很悲哀。”张毓强印象最深的一次教育,是1972年他一个人去江西九江玻纤厂买做玻璃纤维的拉丝机(注:这个故事将在第二章细述)。此事本来是王鑑初在联系,临到要去九江,王鑑初说有事去不了,要他自己去,还说“你不能凡事都跟着我”。他辛辛苦苦把拉丝机弄回来,马上开始安装,整整干了五天五夜,几乎没睡过,等第一束丝拉出来,就欢天喜地找老师报喜。“那天我记得很清楚,就在工厂的院子里,他躺在一个躺椅上。我说老王,玻纤试出来了。他说,这样的产品有意义吗?能卖钱吗?我说怎么了,他说:‘你的动机就是希望我马上表扬你,但我要看的是真正的产品,不是这种样品,样品不稀罕。真正把产品做出来,这才是我所期待的。’”张毓强横遭一顿骂,回到家忍不住痛哭一场,甚至跟母亲说不去上班了。压力这么大,五天五夜,眼睛都熬红了,一门心思总算把丝拉出来了,就算不好,总要有一个过程嘛。母亲说:“父母只要你的身,管不了你的心。你怎么决定,你自己做主。我只有一条告诉你,你的工作是以你姐姐下乡换来的。这里不做了,你到哪里去?你要想好。”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继续上班。还有一次不想做了,是做机修时。机器不可能天天修,所以肯定有些空闲时间。一些老工人向厂长告状,说一个小男孩养来干吗呢!厂长就叫张毓强去纺纱,纺了四天,全是手工劳动,他实在受不了。母亲还是那句话,你自己决定吧,你不做,要到哪里去,你要想好。张毓强的慈母很少发脾气,发脾气也只是几句话,但作用很大。小时候他跑到村里看农家养蚕,蚕在吃桑叶,他饥肠辘辘,就摘桑葚吃,吃得嘴唇发紫,衣服上也有印迹。母亲看到了,就是一句话:“那是人家的桑树,尝一个就好,要吃那么多?!”张毓强坦率地给我讲这些,是希望表达两层意思。一是他在工作中有过退缩的念头,他不是超人而是凡人。只不过克服了退缩的念头,就一路做下去了。压力再大,只要一步一步走,就能坚持下来。“今天所有人都看到光环的一面,实际背后不知道付出了多少代价,每走一步都十分煎熬,十分困苦。我一般不愿再讲,因为不堪回首。”二是批评也是一种培养人的方式。当年王鑑初批评张毓强,目的就是看他能不能承受得了。“事后我跟他交流过,他说就要看你到底行不行,‘你一来,我就知道你的目的是希望被表扬,但恰恰相反,我就是不表扬你’。这种做法影响了我,我对于要培养的部下,更多也是通过批评和施压,让他们成长。”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科书,要是身边刚好有一位良师益友,那真是天赐的礼物。点燃 思考在这一章的最后,我希望和读者朋友分享的是:企业家和所有人一样,都是血肉之躯,没有神秘之处。但是会有一些经历、际遇、机缘以及他们的回应方式,让他们变得与众不同。在痛苦、压抑、自卑、穷苦的土壤里,可能会长出特别坚韧的东西,长出忍受力、奋争的力量,和对成就感的强烈追求。对常人来说,石门镇就是石门镇,但张毓强把石门当成了奋斗之门。这些年在企业家和经理人中,有一些特别流行的励志方式,比如跑马拉松,比如一年一度在甘肃瓜州举行的戈壁挑战赛。第一次戈壁挑战赛,我应王石先生之邀参加,他胸前挂着很重的相机,走得并不快,但匀速前进,始终如一。走到第二天中午,午餐时分,冯仑说:“坚持是一种精神,退出也是一种境界。”一句话把包括我在内的几个人说服了,下午我们离开大部队,坐了一辆吉普车,想去瓜州县城洗个澡,捏个脚。结果迷了路,一个下午也没找到县城。晚上我们回到住地,刚好看到最后的几个行者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到达,其中还有两位女性,顿时无言。张毓强身上有和王石类似的气质。在锻炼这一点上,他们都是“自虐般地坚持”。我们总能找个恰当的理由,放弃受苦,他们却能永远燃烧,这可能还是和“心理能量场”有关。张毓强的童年,王石的当兵生涯,对他们意志的锤炼,是我们无法比拟的。生命早期的磨砺,形成了一种“无意识反应”,坚持是正常,不坚持是反常。所以我说过一句话,成功人士的常态是普通人的变态。在张毓强身上,我们还看到了母亲对儿子的影响。女子虽弱,为母则强,母之鞠育,其善且远。张毓强说:“我妈妈特别热爱工作,做一样像一样。对我来说,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成功,但一旦做某件事,我会一直坚持,不受周边任何影响。我认为方向是对的,就一路做,跑步也好,戒烟也好,一旦决定,绝不回头。”一个企业家的精气神,就在这里。(注:关于玻纤工业的概况,请参照本书附录1:玻纤简史)[1] 王小鲁,改革之路——我们的四十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2] 网络流行语,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编者注第二章敲开机会的门企业家重在行动。行动需要超乎常人和常规的坚定信心,需要挑战和克服一般社会心态及习俗的抗拒和抵制。-熊彼特-在这一章,我们会走近青年时代的张毓强,讲述他和玻纤结缘的过程。无数人创业,但失败是大概率事件。失败的原因,大体而言,一类是不适合创业,一类是不善于创业。首先,创业需要对机会的洞察并勇敢做出决策,还要承担风险与不确定性。创业所用的“venture”一词,指的就是风险。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常被称为“风险投资”,因为创业有太多失败的可能,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很多人专业能力很强,胜任专项工作,但从心理到领导力并不适合创业。其次,创业需要很多能力,如战略构思,资源整合,团队管理,利益协调,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如果能力不匹配,就算创了业,也很难成,很难兴业。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把这些能力统称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在德鲁克看来,并不是每个开快餐店的老板都是企业家,虽然他们确实冒了一定风险,但其所做所为不过是重复大家都在做的老套的事情而已。而麦当劳表现出的则是企业家精神,麦当劳没有发明新东西,但凭借对顾客所注重的“价值”的研究,将“产品”标准化,设计制作流程和工具,根据标准培训人员,大幅度提高了资源的产出,而且走向了全世界,开创了新市场和新的顾客群。不同行业所需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拿玻纤来说,在张毓强进入这个行业时,其特征是进入壁垒低,买一台拉丝机就能做,退出壁垒高,因为设备有专用性,拉丝机不可能转做别的产品。尽管这是个蒸蒸日上的新兴行业,但企业要持续赢利并不容易。大家一合计,竞争就激烈,退出壁垒高,就不容易转行。张毓强的性格优势和意志力帮助他在这个行业最终胜出。他是个一条路走到底的人,通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技术创新,不断抬高进入的壁垒,使玻纤行业变成“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高”的行业,这时参与者会越来越少,“剩者为王”,“赢家通吃”。对创业者来说,如果选择了长跑型行业,就要做好比拼耐心的准备。这恰恰是张毓强的优势。迈出第一步1972年12月28日,17岁的张毓强从石门镇上船,坐到附近的长安镇,再从那里登上了一列开往江西的火车。他要去九江玻璃纤维厂,为东风布厂引进一台拉丝机。拉丝机是玻纤成型的关键设备,是将玻璃熔液拉制成丝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