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智造——企业如何创新创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1 09:24:17

点击下载

作者:冯叔君 冯逸舟 余倩编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产品智造——企业如何创新创优

产品智造——企业如何创新创优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产品智造:企业如何创新创优/冯叔君,冯逸舟,余倩编著.—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8.4

ISBN 978-7-5473-1248-3

 Ⅰ. ①产… Ⅱ. ①冯…②冯…③余… Ⅲ. ①企业创新-研究 Ⅳ. ①F273.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025795号产品智造:企业如何创新创优出版发行:东方出版中心地  址:上海市仙霞路345号电  话:(021)62417400邮政编码:200336经  销:全国新华书店印  刷:上海景条印刷有限公司开  本:890×1240毫米 1/32字  数:162千字印  张:8版  次:2018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ISBN 978-7-5473-1248-3定  价:39.00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东方出版中心邮购部 电话:(021)52069798序

如何突破工匠培养中的瓶颈难题,推动工匠精神真正落地,是当代中国制造业的生命所在,也是当代青年的责任,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学习不停步、奋斗不停步、奉献不停步,脚踏实地创新、创业、创优,让青春在中国梦的实现中焕发光彩。中国梦为每个人提供了实现梦想的舞台,中国梦需要青年、成就青年。

写本书的时候,我就想起三个名词:一是艾利斯顿商学院(Alistun College),它是电视剧《一起来看流星雨》及其续集《一起又看流星雨》中一个虚构的贵族商学院。“创新与创优”就是中国智造的艾利斯顿商学院。

二是Gig经济,又称为“零工经济”、“临时工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方式。例如,今天A公司需要开发一个软件,然后B公司会通过网络等渠道临时组建一个团队来完成这个项目,项目结束,团队解散。也就是说,参与项目的开发者跟B公司之间并没有一种长期的雇佣关系。目前国内一些技术众包网站,基本就是这种形式,比如程序员客栈、快码众包等。当然,Gig经济不局限于软件开发,只不过软件开发是比较容易实现Gig的一种方式而已。在共享经济时代,从事Gig经济的人士必须具有“创新与创优”的工匠精神。

三是心商,其内涵是指智商较高的人能够敏锐地感知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某些细微变化,并能够迅速、准确、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掌握其内在本质和规律性,因而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这样的人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全面的分析能力、深刻的理解能力和强大的记忆能力。心商较高的人能够敏锐地感知社会现象和个人言行的某些细微变化,并能够迅速、准确、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严格地控制自身各种活动,准确地估算、全面地掌握、深刻地了解自身活动可能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从而正确而果断地作出相应的行为决策,有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心胸宽阔、严于律己,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牺牲精神,等等。

由此,导出撰写本书的目的:以本书为教材,办一所培养具有很高心商的、从事Gig经济的创业工匠的艾利斯顿商学院(Alistun College)。冯叔君2017年仲秋之夜第一章 世界经济背景下的中国经济现状第一节 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全面扩散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体现了一种综合效应。一旦金融市场出

现紊乱或冲击,通过凯恩斯效应、威克塞尔效应、财富效应和资

产负债表效应,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投资全面下降,各种(1)

生产性或“非生产性”活动全面收缩,国民经济经历严重衰退。——周寿彬《美国金融危机与实体经济的互动机制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家间金融联系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连接强度和连接形式多样化方面的大幅提高,还体现在拓扑连接的复杂性日益增加。从地方发展到世界、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部门到实体经济蔓延开来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都有严重的影响。从全球角度来看,美国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渠道蔓延,全球实体经济下滑,导致全球消费下滑、投资放缓、出口下滑、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在全球金融体系持续连接的背景下,美国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市场之间、金融市场和全球实体经济之间的传导效应大大提高。1.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中国经济新挑战

价值链是全球经济周期中最重要的链条之一,占据价值链的核(2)心,这意味着控制整个价值链中的资金流动。全球竞争的未来将会是竞争价值链,建立中国自己的全球价值链战略应该推向国家战略高度,这是中国壮大经济实力的关键。图1.1.1 价值链增值微笑曲线示意图资料来源:有关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综述 陈柳钦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1211/18/38975337_613846906.shtml

全球价值链主宰了全球贸易格局的深刻变化。在过去十年中,国际分工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不同产品在同行业之间以及同一产品之间不同的流程、不同的增值链接之间的多层次分工。国际分工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逐步从产业分工到产品内分工,逐步演变为以产品内分工为主要分工。基于产品内分工的中间投入品的贸易称为产品内贸易,形成了“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价值链的全球分工”有三个突出特点:至少连续两个生产阶段产生最终产品;两个以上的国家参与生产过程,并达到不同阶段的增值;至少有一个国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进口投入品。

据统计,1913年至1948年世界商品出口的平均增长率仅为0.7%,1948—1990年,超过6%,1990—1997年为6.7%;世界出口占世界GDP的比例,20世纪50年代初为5%,20世纪70年代初为10%,1990年初期为15%,1995年为20%。1980年至2011年间,世界贸易平均增长了7%,2013年达到18.78万亿美元,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对国际生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全球市场更加相互依赖。同时,全球价值链给国家经济安全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首先,全球价值链加强了全球经济的协同效应,放宽和加速了国际交流的影响,扩大了全球经济增长或衰退的风险。原因是产品链中不同的生产链位于不同的国家,导致中间贸易的跨境贸易频繁,贸易程度受到扩张程度的影响;全球供应链非常复杂,通过结构效应和供应链很快就会把风险传递到整个产业链。对全球价值链中外部收入变化较敏感的行业和地区的结构性影响,如耐用品行业和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消费者通常率先大幅度减少耐用消费品的消费,消费支出已经减少。2008年,耐用品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接近40%,耐用品贸易急剧下降是金融危机期间全球贸易下滑的重要原因。由于与全球价值链的深度整合,东亚一直更容易受到美欧经济周期的影响。供应链效应是指全球价值链的内在价值,这将加速或扩大商业周期的影响。例如,跨境贸易对跨境贸易的影响对系统性贸易冲击有重大影响;由于业务周期库存调整的影响,供应链中的任何节点将在相应的生产条件下快速沿供应链传输,扩大业务周期的影响。

第二,全球价值链使中间产品进口比重高的企业更易受到关税风险的影响。这是全球生产链延伸的结果,中间进口商品的多次跨国交易,每次积累的小数额关税最终会使出口企业实际承担的关税负担加重。经合组织对全球价值链的贸易政策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总出口关税仅4%,但转化为出口关税对国内增加值(即由中国出口商实际承担的有效关税)却为17%,比美国、欧盟、日本、越南等其他国家高。

第三,全球价值链追随者可能面临“低端锁定”风险,造成社会、环境、工作条件、职业安全与卫生、就业保障等诸多问题。面对全球化分工的不合理性,应提高中国外资利用水平,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纵向分工体系中的不利条件。

近几十年来,世界市场已经分散化,形成了全球价值链垂直分工体系。世界价值链顶端的采购商和品牌商,以其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技术标准和品牌控制,通过全球供应链分销,将位于价值链下方的中间产品向其他国家转移,不仅缓解了本国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从中取得高垄断利润,也是通过严格控制全球供应商之间的合同关系。

一般来说,国际贸易价值链的风险来源包括:经济风险(如需求冲击,商品价格波动,全球能源短缺,关税波动,劳动力短缺,边境延误,所有权或投资限制,汇率波动);环境风险(如自然灾害、极端天气和疾病传播);地缘政治风险(如冲突和政治紧张局势、进出口限制、恐怖主义、腐败、非法贸易和有组织犯罪、海盗);技术风险(如信息通信阻断、基础设施故障等)。2.“去杠杆化”进程冲击经济“去杠杆化”不是仅靠财政紧缩实现。对于发达国家,如果我们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严重依赖政府债务的经济增长模式,调整财政收支结构,重估福利制度,恐怕“悬崖式”的影响将继续上演。修复损坏的资产负债表必将会经历一系列危机,包括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等。因此,如果“去杠杆化”全面完成,世界经济才能真正恢复。这意味着危机去除过程基本上就是一个“去杠杆化”过程。

所谓的去杠杆化是指信贷泡沫破灭后减少过多的债务,增加资本,减少债务率的行为,也就是修复债务清单的过程。各经济体的主要部门——金融、家庭、企业和政府层面叠加去杠杆化,以及消费和债务人的自我强化循环使得去杠杆化进程更加痛苦和漫长。

一般来说,去杠杆化必将经历以下过程:早期衰退、私营部门的去杠杆化、经济复苏和公共部门的去杠杆化。在经济衰退的初期阶段,私营部门债务比率上升,公共部门债务开始上升,这个阶段通常为一到两年;在第二阶段,私营部门去杠杆化阶段,私营部门现金流量增加,经济复苏,但因为政府采取财政刺激措施,公共部门债务利率达到高位,这个阶段的持续时间通常是三到四年;在第三阶段,公共部门去杠杆化,但在这段时间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反弹,整个社会的债务比率将再次上升,公共部门必须开始一个长期的去杠杆化进程,这个阶段将持续约10年。

国际经验表明,“去杠杆化”是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然而,管理这一过程可能一帆风顺,也可能挫折重重,它会对宏观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引发新的金融风险冲击。因此,如何有效促进“去杠杆化”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会面临的主要挑战。

金融“去杠杆”进一步影响了中国的宏观经济。中国2014年1月份的社会融资总额为2.58万亿元,较上一年12月激增1.33万亿元,甚至超过了2013年第一季度的“天量”社会融资水平,但货币供应量持续下滑。银行资产和负债明显偏离:一是人民币贷款增加1.32万亿元,同比增加2 496亿元,但人民币存款余额9 402亿元,下降2.05万亿元;第二是M1(狭义货币)与M2(广义货币)之间差距变大。

这背后有什么问题?事实上,财务数据的矛盾反映了中国“去杠杆化”过程的复杂性。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的杠杆上升趋势越来越突出。与美国不同,中国的经济杠杆来自实体的融资需求,特别是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贷款利用、城镇债务、信托、BT等方式增加杠杆。另外,银行机构虽然杠杆率不高,但通过扩大资金形成“影子银行”,客观推高了资产负债表。

根据资产负债表,资产方主要是源于长期、流动性差的投资,但债务方源于短期、流动的债务工具,资产方和债务方、供应方和需求方的时限和流动性不匹配导致融资成本大幅增加,特别是由于库存不断增加,融资资金增加,信贷需求增加,融资利率上升。

然而,过去一两年推动的“去杠杆化”进程并没有导致杠杆进一步下滑。中央银行财务月报显示,贷款和资产负债表外贷款增幅最大,分别增长23.12%和92.38%。

对于任何经济体来说,“去杠杆化”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金融风暴以来,发达国家面临高额债务,以“去杠杆化”为主,但除了美德两国之外,大多数国家还没有成功,甚至反而造成杠杆化增加的局面。

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经历了长期的快速信贷增长,其债务水平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名义增长率,到2008年次贷危机的前夕,其债务已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70%。危机爆发后,政府开始增加杠杆作用:一是资本需求方面,政府发行的债券将从私营部门转移到政府部门,政府资本成为主要需求方;二是资本供应,债券部门发行债券购买国债,货币当局作为主要资金来源,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元霸权和在全球的特殊地位。

金融危机使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更为复杂。中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增长后的金融危机,导致债务积累越来越多。同时由于间接融资,债务风险集中在银行体系中。

中国的债务杠杆主要体现在公共部门,特别是在地方债务型公共部门债务方面。但目前国家各级政府债务总额约为30.28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7.9万亿元,政府债务比例为36.4%,远低于国际负债险率的60%。

现在中国没有总体的债务风险,但是存在流动性风险,也就是政府收入和债务的结构和持续时间与债务分配不匹配,投资效率太低,投资压力太大,资源引领快速扩张的挤压效应,也没有产生真正的业务回报。考虑到2014年和2015年的债务服务压力,目前的股票余额,两年还款额分别达到6.6万亿元、5.2万亿元,虽然2013年土地出让金超过4万亿元,但只有地方政府一次性收入为1/5,足以支付利息,这势必对整体流动性和信贷制度构成挑战。

这表明目前解决地方债务溢出风险,维持流动性合理稳定,创新债务融资模式变得更加迫切。“去杠杆”的最佳方式是债务与资产之间的替代。第一种思路是可以考虑将部分城投债转为市政收益债,将公用事业类的城投债定位为市政收益债,并在地方政府预算中设立特别账户,进而从根本上降低政府融资对社会融资,特别是实体部门融资需求的挤出。第二种思路是建立股权交易市场机构,完善地方政府投资项目退出机制,促进当地出让部分国有股,振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等资金运作新项目募集资金。第三种思路是使用股权融资来取代债务融资。例如,通过市场转移政府经营资产,偿还债务,债务收益转移资本收益,以减少政府部门的杠杆作用,达到减少整体社会杠杆化的目的。3.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会交互作用

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已成为中国经济的负担。2016年12月25日李东生、宗庆后、董明珠在中央电视台,一起讨论中国制造业现处于冬天的深层次因素,这是一场关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辩论。三位一同探讨“虚拟经济过多”,对实体经济,甚至给全社会造成影响。

最初,与传统的金融泡沫相比,互联网产业的影响确实是不足为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研究发现,当金融开展违背支撑实体经济的方向,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将会下降,甚至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2017年3月麦肯锡发表声明,金融部门的经济利润占中国经济利润份额的80%以上。这意味着许多实体公司盈利微薄,结果导致许多公司不肯再用心运营实业。

中国要强壮不能只靠虚拟经济。回顾历史,我们将发现,实业尤其是制造业通常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衰:英国游离在欧洲国家的边缘,英国贵族都以能说法语为荣,但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经济实力上升,才有了以后的日不落帝国。不仅是英国,之后的美国、德国、日本的兴起,都是与自身拥有强大的制造业相关。而依靠资本发展的国家,收入水平虽高,但由于制造业薄弱,很难称之为强国。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都意识到只靠金融、互联网是不可行的。美国提出“再工业化”,英国提出“重新工业化”,德国正忙于规划“工业4.0”,特朗普甚至表示将采取一系列政策来抢夺制造业。这些政策,暂时还谈不上冲击中国经济,可是“曹德旺跑了”的声音现已不绝于耳。实体公司非常重要,但不能没有金融业的支撑。现今的中国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人员盈利的不断削弱,依靠廉价劳动力优势参加世界分工竞赛的模式也面对巨大挑战。此时如果不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增加实际经济利润,经济将面临巨大威胁。

整个经济结构脱实向虚的演变进程已经十年有余,且愈演愈烈。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6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及前些年的各种经济类会议上的领导讲话,不仅每每提及并且谆谆告诫,要求各经济部门尤其金融机构要对实体经济多加支持。虽然号召有加,措施有力,但是效果不明显。其原因就是局限于道德号召和行政推动,忽略了配置经济资源的根本力量在于市场。

虚拟经济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负面经济,而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实力雄厚、实体强健的体现。但实体不济的虚拟繁荣和经济结构上的虚拟强劲,不利于整体经济的发展,而且会隐藏深层次的风险和危机。

当前的政策出发点,不应该是简单地抑制虚拟经济,倾力地支撑实体经济。实际上,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条件,两者都不能忽视。关键在于寻找两者之间的黄金法则线,并据此调整虚实结构。第二节 供给侧改革深化的启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回答的两个问题:一是“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为何重要?二是如何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中国经济目前的下行压力主要来

自供给侧,产能过剩和超额库存大面积持续存在是中国经济增长

的主要拖累,中国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结构失衡,中国经济存

在“滞胀”的潜在风险,决定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供给。搞

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如何调动个人、企业和地方政府投

资和创新的积极性,这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完善激励机制和(3)

竞争机制。——方福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回答的两个问题》

我们过去的经济增长一是靠人口红利,一是靠海量投资。但这两个方面都面临着问题,中国的人口红利大概在2005年左右就已经消失了,劳动力总量从2016年开始就在下降。依靠大规模投资来支持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无法持续,并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回报递减。2009年那一轮刺激,增长速度提高了3个百分点,并保持了很长时间。之后的刺激强度并不比那个时候差,但是效果递减,到最近两年已经没有作用。另一方面,大规模投资刺激经济的负面影响开始加大,杠杆率持续攀升,已经超过了临界点,自2016年开始,中国面临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与日俱增。对此,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主旋律。1. 实体经济之殇

改革开放以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如果实体经济被定义为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之外的部分,可以从2006年之前的数据中发现,中国虚拟经济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整体上呈现相对协调发展的态势。而2007年以后,虚拟经济规模开始加速上涨,远超GDP和工业增加值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发展规模。

然而,没有相应的实体经济支撑的虚拟经济,其实就是经济泡沫,会使社会财富不公平流动。虽然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感觉到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这样一个明显的经济现象,但庞大的虚拟经济带来的经济增长贡献和账面财富在一定程度上蒙蔽了企业和政府的目光,推动各种经济元素涌向虚拟经济领域,加快与实体经济的失衡,甚至限制和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图1.2.1 我国GDP、工业增加值、M2与虚拟经济规模发展情况

目前中国经济的关键问题之一,即实体经济难以支撑虚拟经济的增长。长此以往,风险积聚于靠货币超发维持的虚拟地带,终会导致系统性风险。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收效甚微。在市场环境下,各种经济元素(资源)的流动方向是由资本回报率决定的,任何道德号召与行政推动都会事倍功半,特别是类似于“降准”这种增加银行流动性的措施,因为无法从根本上阻止资金向虚拟领域流动,银根的变松,反而使得实体经济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

粗略计算,以各行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上市公司中,近五年实体经济的净资产收益率为9.45%,制造业仅为8.38%,而虚拟经济中,金融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8.68%,房地产的泡沫化升值更是高企不下。在资本回报率的推动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愈演愈烈,这种相互背离的现象还会继续下去。

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因收益率使经济元素流向虚拟领域本无可厚非,不应受道德谴责甚或法律惩戒。需要反思的是实体企业经营环境的税负水平和行政干预状态,以及供给侧改革最基本的企业减负措施为什么不能落实。事实证明,仅靠行政力量的推动改变这种局面是无法实现的。

可以设想的是,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实行不同的市场准入条件和差别化税率、利率政策,降低实体企业的税负水平和财务成本,提高实体经济的资本回报率,借此才能吸纳各种经济资源进入实体经济企业,逐步使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实现相互支持、均衡发展的状态。这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图1.2.2 我国金融业、实体经济平均ROE与GDP增长的趋势2.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黄金比例何在

至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两者之间什么比例关系才是帕累托最优均衡呢,或者说,两者之间究竟存不存在黄金比例关系呢?目前为止,中国的各种经济研究没有形成自己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例标准和警戒线。但笔者认为,客观上肯定存在这样一条合理界线,只是需要寻找。

由于经济生活的动态和波动性,这种平衡也在变化,需要长期的观察和测量。以往有课题组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数据整理和建模计算。该项研究在分析虚拟经济总量变化情况的基础上,以全要素生产率为标准,并且根据滤波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哪些虚拟经济体对实体经济(工业增加值)影响最大,试图动态地确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黄金比例关系。

研究成果《中国债务拐点研究》(作者:朱小黄、林嵩、王林、武文琦、秦权利,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年出版)表明,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黄金比例为16.7:1,其经济意义表明,当前的历史形势和数据条件下,当虚拟经济发展规模是实体经济工业增加值规模的16.7倍时,虚拟经济的发展将对实体经济和一国经济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两者的经济总量在这个比例关系附近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偏离这个比例太多,无论虚拟经济造成的偏离还是实体经济造成的偏离,整体上对经济发展都有负面影响。

研究发现,2009年以来,中国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比例不再是合理的范围。2010年达到31.3的峰值,这可能会导致更大程度的过度投机和金融泡沫,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所以经济转型调整势在必行。数据还显示,目前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的短期波动,可能会影响实体经济的短期发展,而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的长期波动,则可能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较明显的负面影响。3. 对供给侧改革深化的启示

供给侧改革的深化需要促进实体经济的有效持续发展,适度抑制虚拟经济的快速增长。

第一,对实体经济企业实现税负减轻,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工业企业资本收益率水平,引导市场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流动。实体经济企业总体税负率过高是目前不容忽视的。此外,由贷款利息过高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本偏高,一方面是因为企业负债率偏高,财务费用较大,另一方面利率缺乏结构性安排,虚拟企业与实体企业没有差异,这本身就使实体企业缺乏成本上的竞争力。图1.2.3 我国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增长率指标状况资料来源:朱小黄:虚拟经济与实体之间的黄金比例http://finance.ifeng.com/a/20170810/15576161_0.shtml

第二,从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结果看,资本投入的报酬率高于劳动投入的报酬率,说明劳动力在中国经济增长中不能发挥足够的作用。数据表明,2004年以来,TFP有所下降,且从正转为负,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本和劳动力投资,而不是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效率。

因此,我国产业发展结构调整还需加大力度。在生产要素投入方面尤其要重视实业科技投资和人力资本投入,这是目前促进实体企业发展的根本之策,若仅靠资金的投入犹如隔靴搔痒,并无实效。当前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关键在于促进实体企业的强健性上,不能一味管束虚拟经济企业并视为异端施以道德压力。

第三,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督和约束。目前,虚拟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而是由投机心理及虚拟资本独立运动规律造成的,出现金融资产价格、不动产价格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虚假上涨,使经济呈现出虚假繁荣景象,有必要通过市场和行政手段限制投机活动。需要注意的是,限制的前提是全面开放、交易充分的市场。没有完善的市场,行政约束往往适得其反。

第四,避免流动性过多地滞留在虚拟领域。需要提高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主体的准入条件,防范金融市场低素质行为的泛滥。同时,还要警惕各种所谓金融创新中隐藏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减少金融机构杠杆率的基础上,抑制社会总杠杆率高企。《中国债务拐点研究》显示,2014年社会债务总额已经超过拐点,债务经营和规模扩张模式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不再拥有积极促进作用,金融部门债务水平也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整体经济的“去杠杆”仍然是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关键。

第五,深化市场经济建设,建立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双向推进机制。虚拟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简单地挤压虚拟经济,并不能促进实体经济的繁荣。应坚持资源市场配置的原则,坚持以行政资源为导向,调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贸易摩擦等矛盾冲突,为虚拟经济发展提供资本与财富基础。第三节 供给侧改革是中国制造业企业转型之路我们的观点无论产业转型还是企业创新的关键是要在新经济

下做文章,发展新经济的关键是发展第六产业,人们可能对这个

理论不是很熟悉。最早经济学家说双螺旋理论,我们认为科学和

技术可以作为两螺旋,科学通过技术直接进入生产,通过第五产

业直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创造第六产业。——张来武《新经济的关键是发展第六产业》

如何改革制造企业,关键在于四个方面。产品观改革,采取新的产品功能、质量、设计来创造新的产品需求。技术观改革,关注消费者偏好,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成本观改革,通过管理创新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市场观改革,通过开发新产品来刺激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人才观改革,尊重人才,使人才创造市场需求。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体是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要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主导作用,积极顺势有所为,在这一重要的转型战略期间,蓄积新能力、谋求新发展。为主动应对这一重大转型变革,企业(4)家应该培育以下战略新思维。1. 从不愁卖到创造新需求

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随着产品供应的增加,产品过剩越来越多。据调查,从传统钢铁、水泥等基础设施产业,到光伏产业等代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兴行业,目前国内的产能过剩是普遍的、全方位的。产品过剩不仅是将资源错配了地方,而且对需要这些资源进行创新的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因此,企业要先做好产品定位,确定自己为市场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是继续提供目前市场上普遍的大路货,还是具有差异化或者个性化的新产品,这需要企业家在产品的指导下,思考突破经济环境的短缺下形成的“只要生产就可以卖完”的固有思维方式,形成按市场需求来提供产品的新思维,以及用新产品创造新市场的新理念,才能迎接市场需求,促进产品供需结构的匹配。图1.3.1 产品定位五步法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因此,企业家必须培养对产品的独特理解和发现能力。传统模式下,产品的生产通过市场调研,根据客户需求实现,其关注的是产品功能。然而,在供给侧背景下,产品经理要对产品形成独特的理解和全方位的市场化策略,不能仅仅是“有多少米就磨多少浆”,而是要突破企业自身资源限制、根据市场需求和外部市场资源来设计产品。

在产品设计中,以为客户创造使用价值和体验享受为原则代替利润最大化原则。在现代经济学中,公司的产品生产依据利润最大化的假设,但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实现利润变得非常困难,利润导向型生产难以取得成功。根据之前分析,为了满足终端消费者的新需求,就需要创造新的供应,只有给不同客户提供具有很强体验价值的产品,才能为企业赢得利润。

在市场的发展中,有必要使用产品需求而不是用户需求。史蒂夫·乔布斯说,永远不要问用户想要什么!因为用户经常自己也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特别是目前的市场充斥着按用户需求设计的产品,而很少有引导用户需求的产品。因此,用新的产品功能、质量、设计来创造新的产品需求尤为迫切。2. 从重引进到重应用

为了尽快增加产量,扩充产能,大多数中国企业过往几十年几乎都是采取引进技术的方式来发展生产的。如果技术引进能够短时间化解供给数量不足,那么化解产品供给结构失衡的法宝就是技术的升级创新。

但现实却表明,我们的技术创新跟不上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的速度,我们提供的产品质量远远不能适应日益提升的消费者偏好。如此一来,形成产能的累积和销售的恶化,对单个企业而言就是库存的增加,如不能解决高库存的压力,企业就将面临亏损的境地。

这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厂商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其实技术升级只有跟上消费者的喜好,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他们才会消费。企业家应该意识到以技术为导向的错误观念。其实,无论技术创新是纯粹的技术行为,还是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创造收入的商业行为,就目前而言,重视技术应用、面向价值转化与实现的应用创新,都存在片面性,不符合“供给侧改革”下技术导向的真正要求。产品过剩下的创新很多都是侧重技术行为,却缺乏技术应用。只有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共同作用,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

技术创新对制造型企业来说如同“生命线”。已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企业应大力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提高技术开发的能力和层次,建立承接技术开发成果并有效利用的机制。虽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实力去实现,比如大量的中间制造商,单靠一己之力难以完成。但实际上,技术创新常常无法由企业单独完成,而是要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完成。因而构建技术导向协同发展机制,对企业的创新推动来说十分必要。3. 从非常规到管理创新

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为获取高利润,中国企业的惯常做法是在一定收入的情况下,试图降低成本,因此“低质低价”成为中国企业的生存战略。

为降低成本而采取的各种非常规手段,将受到国外贸易壁垒轻而易举的打击。国内许多产品为了走出国门,只能负担高额关税,这必然会使劳动力优势带来的低成本竞争力受到削弱,甚至牺牲。

在任何时候,降低成本是正确的,但不是通过非常规做法降低产品成本,而是要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通过管理创新来削减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从而增加利润。事实上,管理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重大利益。如果不能真正将成本管理作为管理创新的目标,仅作为提高效益的工具,这种管理意识的结果,将导致任何降低成本方法的失败。

除了应加强内部成本管理外,还要重点关注与产品相关的外部供应商之间的协调,推动企业相关利益方在降低成本上共同改善,而不是一味“压低”供应商的采购价格,这对维护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合作非常重要。4. 从找机会到找需求

短缺经济时代,企业很容易就能占领市场。中国企业一直以来热衷于近乎白热化的价格战,围绕市场占有率来展开明争暗斗。实际上,由于“低质低价”盛行,多数产品占领的市场均为中低端市场,对高端市场则望尘莫及,只能被外资企业把控。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市场升级的影响必须受到国内企业的重视,努力生产与更高层次市场需求匹配的产品来供给市场,不能仅着眼于原来的低端市场,不顾市场反应持续增加低端市场的产品供给。因此,对于企业更为重要的是市场的选择和定位,不仅要牢牢占据既有市场,而且要通过开发新产品,诱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以此来创造新的市场,如此才能在供给侧改革中抢得先机。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着手实现:

一是寻找需求。一方面通过开发新产品和新业务,寻求市场机遇,扩大生存空间,另一方面通过调整产品市场结构,找到新的市场需求,找到转型的重点。

二是开辟新渠道。许多企业在资金实力有限的情况下,仍依靠中间商订单的传统营销渠道,但传统营销渠道存在诸多缺点,如通路长,中小企业难以有效控制销售渠道;多层次,产品价格竞争优势无法形成;单向流通,使信息不准确,反馈不及时。如果企业拥有实力,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独立的营销渠道,通过独立建设、合作、并购、租赁等方式建立起独立的营销网络,完善企业市场化能力。

三是创新的商业模式。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寻找新的消费者,并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目前,消费者往往追求个性、差异化和实时性,企业应以消费者行为和心态为导向,大胆创新商业模式,实现“创造新供应”。

对于以中间配套服务为主的制造企业,可以专注于终端消费者的需求,在供给侧改革中也有新的出路。因为创新来自于C端用户的需求。5. 结论:中国制造业要破解“成长的烦恼”

中国制造业运营商从上层建筑出发,设计、规划未来业务视野。要跟紧国家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数字化”、“智能化”、“创新驱动”等理念,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描绘企业发展路线。这是企业进行“供给侧改革”的战略目标,也是自上而下推行的关键所在,即“战略供给”。

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扩大产品现有优势,出口到国外,过剩产能转移到国外,为转型升级“赚取”足够的资本。企业发展目标以“中国制造2025”为关键,重点关注技术研发、人才投入、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大力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增值、产品创新,为“一带一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即“创新供应”。

实施战略的关键在于人力,企业的改革不能脱离人才,21世纪的竞争究其根本是人才竞争。企业要重视培养和引进人才,加强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建立学习型组织,促进企业发展不偏离方向,即“人才供给”。

在企业核心部门,财务,技术,产品,营销部门,要借助信息技术、CRM、ERP,打破部门之间的传统边界障碍,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完善内部流程,实现精细化管理,塑造企业年轻灵敏的“躯体”,即“组织供应”。(1) 周寿彬.美国金融危机与实体经济的互动机制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2010.(2) 张茉楠.新一轮产业与科技革命带来哪些新挑战.中国中小企业,2016(1).(3) 方福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回答的两个问题.理论探索,2016(3).(4) 黄华.驱动企业家转变思维“供给侧改革”. 中外管理,2016(4).第二章 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出路第一节 全球中小企业创新之策注重创新的中小企业更有希望参与全球或区域生产网络并在

其中取得较好的效益。为鼓励中小企业创新,传统的融资途径必(1)

须进一步拓宽。——《首席财务官》杂志社郑伟

根据全球经济发展态势和东亚快速发展态势,亚洲地区未来经济增长中科技、创新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亚洲生产力组织(APO)研究发现,亚洲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都有所增长,包括产出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亚洲人均GDP的增长甚至超过了美国。

在亚洲,中小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可。亚洲生产力组织对亚洲主要经济体(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的中小企业创新、融资以及各国为鼓励中小企业创新而采取的不同政策措施进行了调查。

APO调查显示,中小企业成为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但中小企业的现代化和创新刻不容缓。即中小企业需要更多的开发、部署和使用,尤其在于产品、流程和服务等方面。但中小企业在创新融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障碍。在企业层面,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资本和资源有限,管理技能不足,导致企业发展有限且管理不完善。另外,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也加剧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例如,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融资资源有限,中小金融机构过少等。因此,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传统的融资渠道必须进一步扩大。1. 沿价值链上行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区别,通常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多项:自有资产、厂房和机械设备投资,实收资本、年销售额和全职员工数目。在印度,中小型企业是指在厂房和机械设备上投资不超过200万美元的公司,包括通过融资租赁或分期付款持有的机器的投资。韩国以中小企业员工人数为主要标准,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标准:制造业、矿业、建筑、交通运输、大型零售商店员工人数少于300人;商业支持服务行业员工人数少于200人;批发及产品中介行业员工人数少于100人;其他行业员工人数少于50人。在菲律宾,小企业是指资产总额在71 909美元到347 947美元内、员工数目在10~99之间的企业;中型企业的总资产为350 267美元到230万美元之间、员工人数在100~199之间的企业。泰国中小企业的员工人数不到200人,固定资产少于670万美元,不包括土地资产和个人财产。

中小企业在价值提升和促进就业中的潜力已经得到了展现。APO研究发现,中小企业还是促进亚洲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出口增长和升级的强大的动力。亚太地区各经济体之间,小企业在出口总量中所占份额存在很大的差别,数据显示,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在出口总量中所占份额最低,为17.8%;中国最高,约为60%。中小企业对于出口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出口总量以及技术、技能多样化等方面均有所增长。对于内需不旺的经济体而言,在有竞争的产品和潜力巨大的服务出口中,中小企业出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经济和就业的持续增长提供了保障。

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作用,中小企业需要向价值链上游发展,特别是在东亚地区,以生产局域性为特点。目前,东盟四大经济体(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中,仅有22%的中小企业涉及全球生产链,且仅处于生产链中的二或三级供应商的位置。

根据世界银行对东盟经济体制造型企业的研究显示,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中小企业仅处于直接出口商或跨国公司供应商的位置。

这些结果表明,创新型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价值链拥有巨大潜力。此外,关于东亚地区贸易格局与国际生产/分销网络的研究指出,在东亚地区,多种形式的业务外包得到迅猛发展,包括定牌加工、原厂委托设计、电子产品制造系统公司,以及使当地企业积极参与生产网络,特别是在中国、马来西亚和泰国,从而加速了该地区的企业活动远远超出企业原有经营范围。这种现象为那些创新性强、技术装备先进的中小企业创造了巨大机会,使他们能够参与到这些国际生产/分销网络之中,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提供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在挖掘中小企业价值潜力,以及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和区域生产网络和供应链中,我国的实践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样板。实践证明,为了成功连接到全球和区域性生产、分销网络,中小企业需要不断开发最终和中间产品及服务,以此来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同时,还要不断追求产品和工艺方面的创新,增加对技术的利用率。

但中小企业在参与全球和区域价值链或网络过程中,同时也受到强大的壁垒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融资渠道、商业环境不稳定、基础设施不足、人力资源限制、无法满足国际标准,以及其他与企业规模相关的限制,如无法捕捉市场机会等。其中的任意一个障碍都能够对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和区域生产网络造成影响,同时,障碍之间存在的连锁反应,又会进一步加剧单一障碍造成的负面影响。2. 创新战略增长

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和区域环境中,创新战略是企业生存发展及扩大的关键。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创新参与全球和区域价值链,能够利用现代技术生产更高价值的最终产品或中间产品和服务。研究发现,创新型中小企业更有可能参与和受益于全球或区域生产网络。创新成果、管理和创业态度是确定中小企业是否可以参与生产网络的最终企业素质。

要实现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积极接受技术创新。对于多数中小企业,勇于创新是关键。创新可以刺激中小企业的生产力,改变供给曲线,促进产出和就业的快速增长。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将使经济增长更具包容性,具有更多的优势。中小企业将受益于创新,因为创新能使其持续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生存下去。离开创新,中小企业将面临陷于低生产率陷阱的风险,妨碍增长潜力的利用。在创造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和产生更高的附加价值总值中,创新型中小企业能保持较高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图2.1.1 技术创新动态模型(A-U模型)资料来源: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wiki/%E6%8A%80%E6%9C%AF%E5%88%9B%E6%96%B0%E 8%BF%87%E7%A8%8B

创新意味着开发、部署新的产品、流程和服务,并使之产生经济效益。通过新产品、过程和服务的开发与商业化,在全球和区域生产、分销网络或价值链中,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其不同环节。就这一层而言,创新是中小企业生存与长期增长、保持竞争力的核心。创新经济要求中小企业能够在所有经济领域培育新市场、促进技术创新,同时提供高技能的工作岗位。各国都已拥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运用适当的技术及资金不断创新是未来中小企业增长和扩张的驱动力。

对于这一方面,马来西亚于2007年启动了国家创新计划,其中包括三个主要驱动力:(1)旨在提高目标区域的竞争优势,强调商业化的输出为目标的研究议程表;(2)促进知识资本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发展;(3)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在泰国,国家创新局(NIA)重点发展创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商业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生物技术和天然产品;(2)生态产业,包括清洁能源、生物材料和有机农业;(3)软件与机电一体化,纳米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设计。韩国实施五年(2009—2013年)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旨在提升科技竞争力,促进全球中小企业发展,采取“选择与集中”战略,使研发投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菲律宾国家创新战略则鼓励技术企业孵化,推动学术发展项目。国家创新战略旨在增强人力资本,支持企业孵化,优化创新环境,鼓励企业家精神。中国采取各种措施鼓励中小企业的创新。在地方创新体系下,地方政府与行业合作,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紧密合作,支持当地企业和高校建立合资企业,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推动地方创新部门之间的交流,培育地方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发展道路包括创新、升级、转型、品牌发展,与大型企业密切合作、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一体化,以及改进产品和生产设备的节能性能。印度尼西亚成立了中小企业创新中心,以此提高中小企业生产力、产品多元化及附加值,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国家创新委员会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文化,并为优先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等方面进行协助。印度为创新企业家提供财政援助,包括技术教育和培训、研究、咨询,并为鼓励创新提供实验室服务、孵化基地和风险投资基金等财政援助。

此外,一些国家为中小企业创新的其他重大障碍制定了补充战略或干预措施。这些也是极为关键的。政府不但对提供全面的财政援助保持积极的态度,而且在确保政策和监管环境友好下,向中小企业提供广泛的技术援助。3. 政策支持创新

缺乏足够的融资对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障碍。菲律宾发展研究所针对来自电子、服装、汽车和食品行业的101家中小企业进行的调查发现,影响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障碍之一仍然是融资限制。一项关于融资渠道的重要性实证研究发现,拥有更多信贷的中小企业更容易参与生产网络。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强弱,以及能否充分利用它们的能力,融资仍然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同时,融资还关系到中小企业能否抓住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商业机遇,特别是在区域生产网络中的参与权。图片来源:旗讯网

中小企业融资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1)企业自身特征,例如缺乏抵押品、缺乏管理技能和治理不善、资产有限、信用低、注册资本少、运营规模小、收益低,以及现金流量少的问题。(2)国家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所限,融资成本高、资金来源有限,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数目有限。

资金的可用性不仅影响中小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还影响企业是否能够继续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方面发挥作用。因此,各国制定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和方案,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总体而言,国家使用传统银行贷款、政府机构或机构提供专项资金支持(贷款)和其他类型的金融工具,如贷款担保、供应链贷款担保、风险投资基金和项目融资。其基本理念就是在获得金融服务过程中,创新型中小企业受到高度限制,政府则将为这些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承担起责任。例如,在韩国,自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对中小企业政策侧重于创新型的中小企业融资,建立了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资金和信用担保制度。菲律宾政府银行向菲律宾外国买家协会(FOBAP)认可的中小型企业提供扶持,并提供特殊经济援助。在泰国,国家创新署对中小企业进行财政支持,重点是创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商业化;此外还有泰国的中小企业发展银行,支持小型创新企业发展。

亚洲地区的未来发展必须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取决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连接全球和区域性企业价值链,可以创造高度创新和精通的工作,实现更高的附加值。要实现这一愿景,各国政府应鼓励发展创新型中小企业。决策者面临的主要挑战,关键是如何制定政策和干预措施,以解决中小企业的长期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制约问题。中小企业所需的最重要的政策措施之一是确保畅通的融资渠道,以及促进创新的免费支持。

基于上述分析,未来中小企业创新政策干预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内容:(1)友好的政策支持和监管环境,如关注中小企业创新和国内中小企业融入全球和区域价值链;(2)制定框架,如制定国家创新议程,可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建立支持机制,确保执行议程;(3)建立支持性基础设施,如专注于高科技创业公司的孵化器政策;(4)提供业务发展服务;(5)拓宽融资渠道,主要政策推动力涵盖了从传统的银行贷款、由政府提供直接融资支持,到更为复杂的融资工具,如贷款和担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

毫无疑问,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协调是实现创新型中小企业目标最重要的保证。协调平台可以是连接公共和私营部门、学术界和商业界的知识基础设施,为更多的战略合作提供一个平台,促进实现中小企业创新目标。第二节 互联网+时代下中小企业产业转型与创新发展2020年左右将是电子商务产业与传统产业交替发展的转折

点,基于网络的无形市场规模将接近传统的有形市场规模。未来,

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可能将我们的社会拉回到信息高速公路环境下

的原始社会形态,也即产品与服务高度个人化;生产生活高度分

散化;企业政府高度小型化;生产工具高度公共化。——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孙宝文博士

现今,中国的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严重缺乏。消费者的需求升级,但是很多产品还是处于原来的低端水平,不能满足需求,难以销售。与此相反,一些高端产品,饱受追捧,如去日本购买马桶盖。因此,要对供给侧进行改革,以提供更高端的产品和服务,是经济增(2)长的实现方式。1. 中小企业增长之路的作为

一是提高创新能力。在中国,“山寨”似乎很普遍,这只会导致严重的同质化,低端产品的剩余。所以公司不能总是模仿别人,而是应该继续加强创新,增加研发投入,形成自己的优势。

二是加强产品附加值。无疑,产品的附加值越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更高。增加产品附加值,可以利用新技术,提升产品品质、优化产品包装、塑造品牌形象等方法实现。

三是服务转型。中国的服务业空间还很大,服务业转型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也许你疑惑生产制造业如何转变成服务业。但实际上是可实现的,如华为似乎是制造企业,但它也是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

四要注意产品质量。过去,许多公司一味追求产品数量来获得更多的利润,忽视其产品的质量,现在问题爆发,产能过剩。其实,过剩的是低端产品,而高端产品却处于缺乏状态。那么,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就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图片来源:中宏网

在供应方面的改革,低端产品必然会淘汰,最终留下高端产品。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要进行高端转型。当然,转型之路充满了困难和障碍,单靠中小企业本身难以成功。2. 互联网经济长尾市场蕴藏巨大潜力

互联网经济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即客户体验是核心,财务和消费与生活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财务管理和融资可能是孕育创业机会的沃土,监管逐渐加码,良币取代劣币,行业洗牌不可避免;互联网加速向金融业渗透发展,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兴起,“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趋同,开放共享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正在形成。

电子商务正在推进农业、产业工业、创新服务,将成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枢纽型龙头企业。包括重组全球经济劳动分工和竞争格局;掌握网络环境中的主要物品的定价权;主导经济分工协作主动权。3. 互联网经济的属性和经历的发展阶段

互联网经济有三大属性:(1)经济属性:经济增长、转型发展、打破垄断、促进微型企业发展、促进创新;(2)社会属性:解决就业、缓解社会矛盾、提供增长空间;(3)公共服务属性: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服务、扩大外交渠道。企业可利用互联网的三大属性,促进企业发展。

目前为止,互联网经济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网络经济阶段。电子商务从商贸流通领域快速崛起,网购是这一经济活动的主要特征。第二阶段是信息经济阶段。电子商务、搜索引擎、即时通讯、互联网娱乐、互联网金融等经济活动进一步扩大,信息资源的价值得到有效释放,商品交易大范围延伸到服务交易,服务业形态转变,信息服务业比重大幅提升,这一层面经济活动的主要特征是云计算、大数据深化应用。第三阶段是赛博(Cyber)经济阶段。信息网络和设备连接设计、制造、流通、消费和应用等经济活动的所有环节,构成全球网络空间,服务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这将大大改变现有生产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是这一层面经济活动的主要特征。第三节 三创互为转型基础社会发展的潮流趋向是多元、多样的,因此,创业也应该是

多样、多维的。只有这样才能激活人力资源,社会才有活力,才(3)

有创造力。——李天华《创业创新创优的内涵及其相互联系》1.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业创新创优

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创业创新。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年底在给全球创业周活动的贺信中,殷切希望广大青年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创新创业中展示才华、服务社会。希望青年企业家要带头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创业创新创优。

中国梦是中国企业家最大的发展空间,一个国家的理想有多大,企业家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改革开放促使中国企业家的井喷式成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