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透人心的读心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1 16:25:25

点击下载

作者:金圣荣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眼看透人心的读心术

一眼看透人心的读心术试读:

前言

丹麦心理学家朗格·卡尔·乔治指出,要想获悉一个人的心理,就要从他的言行举止、神情、动作、习惯甚至是着装等多方面来进行观察。本书就从多方面向人们介绍了通过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来看透人心的策略。比如,有的人说话时习惯带一些口头禅,而还有一些人会无意识地做出咬嘴唇、摸下巴等动作,这其中包含着此人的心理变化。

当然,识人也并非简单的事情,毕竟人心隔肚皮,人们不会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刻画在脸上。但是,只要学会一种看透人心的心理分析术就能够轻易地看穿别人的内心变化和动机,即使是面对一些懂得“反心理侦查”的人,也能够将其面具揭开,看透他们内心的本质。正如比利时心理大师尼坦・约瑟夫・勒米所说的那样:“再高明的人也会有露出破绽的时候,只要擦亮双眼,用心揣测,就能够看清对方的真实内心。”

现代社会可谓千变万化,人们的内心也变得越来越深不可测,所以在生活中,看透人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林肯曾经说过:“只有慧眼识人,才能获得真实的成功。”

在日常交往中,人们难免会无意间揣测起对方的心理,尤其是与陌生人第一次沟通的时候,内心总有一种想要了解他人的欲望。这无疑是想要更好地与别人相处,或者是使工作顺利完成,而这也在无形中磨炼了一个人的心智,在提高自身识人、读人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思想修养。因此从这方面来讲,一眼看透人心是非常有必要学习的一种心理读心术。

可以说,性格、相貌、习惯、表情、语言以及穿着打扮等的背后隐藏着众多不为人知的心理密码,只要认真解读就能够帮你揭开这些行为习惯背后的谜底,让你一眼看透他人真实的内心世界。

心理学家表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习惯和细节方面的行为是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和场合内的真实心理反应。而有时候,这些外在的表现并不那么明显,所以往往很容易被人们忽视。然而,一旦学会一眼看透人心的读心术,就会很容易地看透人们这些隐藏的心理特征。

事实上,一个善于揣测别人心理的人在从事社会活动的时候往往懂得用心来观察别人的一举一动,有时候仅仅是从对方的一个表情或者是一身打扮上就能够快速地看懂对方的心理,从而掌握主动权,成为一名交际高手。本书采用了大量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所提出的有效方法和原理,通过现象看本质,给人们呈现了一种非常快速的识人读人的方法。

本书将教您如何练就一双慧眼,让您在短时间内,通过对方的一些细微动作和行为来看透他的心。

相信这种一眼看透人心的读心术可以帮助人们在沟通交际中赢得主动权,从而更好地处理各种问题。本书在编撰过程当中难免出现纰漏,欢迎广大读者进行批评指正,同时也希望通过本书的介绍展示,能为大家带去真正的愉悦。CHAPTER1看懂对方心理,一举俘获人心——一堂必学的超级心理密码课程

法国心理学家维奥德・加斯东曾经指出:“看懂对方心理,是一种最有效的俘获人心的方法。”这句话无疑是在强调看透人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心理战术,而且也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一些行为习惯,这些细节的变化都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形式。只要用心观察、用眼捕捉,就一定能够发现其背后的心理密码,从而能够轻易地看透人心,俘获人心。一眼看透人心是掌握主动权的有力武器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别人的真实意图不好猜测。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会有意无意地猜测对方的心理,当然也包括对方的优点和缺点。而一旦掌握了一个人的心理,将会对自身的人际交往产生巨大的帮助。因此,看透对方的内心是非常重要的。

一眼看透人心是一种可以让人在瞬间就可以洞察到对方内心动机的方法,它在人们生活中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掌握一眼看透对方心理的本领,不仅可以使自己彻底地了解一个人,还能够一举俘获别人的心,让自己完全占据主动权,赢得前所未有的收获。事实证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能够一眼看透人心都是有利而无害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无意地表露出很多身体语言的信号,比如一个简单的微笑、俗套的握手、无意的生活习惯等。这些细节都是无价之宝,是体现一个人真实心理的重要表现形式。由此可见,要想掌握一眼看透人心的方法就要关注细节。

世界上最伟大的汽车销售员乔・吉拉德,平均每天能够销售6辆汽车,而且连续12年获得世界吉尼斯销售第一,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被他的销售经验所震撼。当然,吉拉德绝不只是凭借单一的销售模式来打破这项世界纪录的。他曾经在世界各地进行过很多次演讲,他认为,自己最大的成功源于自己多年以来所积累的一眼看透人心的心理策略经验。也就是说,吉拉德的销售业绩基本都是凭借心理战术来完成的。

有一次,吉拉德和自己的业务助手凯恩斯与一位大客户进行业务谈判,凯恩斯后来回忆说对方是一位难以捉摸的客户。从谈判开始,这位客户就一再地要求吉拉德将价格降低,并且还用一种强势的口气说,如果不降价的话,他将会选择与另一家公司合作。此时吉拉德的助手凯恩斯有些沉不住气了,他认为现在的销售行业并不好做,尤其是汽车行业的竞争太激烈,而眼前的这个客户出手大方,是一笔诱人的大单,此时如果不降价的话,恐怕就会失去这个机会,对公司来说也是一个大的损失。尽管如此,吉拉德却坚持不降价,而且还表现出一种毫不在意的样子。但是最后的结果却出乎凯恩斯的意料——销售成功。

完成这笔销售之后,凯恩斯疑惑地问吉拉德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吉拉德笑呵呵地说:“其实我不是赌赢这笔生意的,而是我一眼看透了他的心理。”凯恩斯疑惑不解,吉拉德拍着他的肩膀说:“一开始谈判的时候,我就认真地观察了对方看我们的销售方案以及性价比表时的反应,你不知道,当时那位客户的眼睛忽然一亮。这说明他对我们的车很感兴趣,而且我也十分肯定这一点。在随后的沟通中,我发现他每次示意我们的竞争对手有多么的优秀,其价格有多低廉的时候都在不停地踮脚,这个动作其实是表达了他根本不喜欢他们的车。后来在谈论价格的时候,由于我了解了他的真实心理,于是表现得非常不在意,并坚持不降价而且还适时地提出要退出这个洽谈。这时我发现对方在表面上虽然没有表现得紧张和害怕,但是却下意识地摸了摸头,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惧怕表现,显然他害怕失去与我们合作的机会,于是这笔生意就成了。”

通过上述事例可以看出,吉拉德就是通过一眼看透对方心理来完成销售中最艰难的环节的。事实上,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三分之二都表现在其身体语言上,即通过一个简单的动作或习惯等都可以看出对方的心理特征。

可以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这种一眼看透人心的读心术是非常重要的。尽管人们的行为时刻在发生着变化,人们依靠外界来掩饰自己心理的技巧也非常多,但是人的心理是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的,任何一种行为习惯都有可能存在着心理密码,这就需要人们从中破解,进而掌握一眼看透人心的方法。一眼看透人心就这么简单——“强化心理训练”

生活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的每个人都担任着不同的角色,但是由于每个人的思维信仰、生活习俗以及性格特征不同,因此人们的状态都是有所差异的,尤其是人们内心的状态和思想感情都各不相同。有些人习惯戴着面具生活,让人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然而,只要看透了这些外在的伪装,人们在沟通和交际的时候就显得顺利多了。

法国心理学家夏尔克·让·马丹告诉人们,任何事情都有它疏漏的一面,只要对方心理上有企图和动机,那么他的外在表现形式就一定会存在破绽和漏洞。因此,只要善于观察、注重总结,一眼看透人心就会变得很简单。

汉弗莱・史密斯是英国皇家侦探,一次,由于工作需要他到一所咖啡馆当服务生。在这期间,他还通过自己独特的读心术为咖啡馆解决了很多麻烦事。

一个阳光充足的下午,人们正在咖啡馆里享受着美好的时光。这时候靠窗户的一个男人大声吼叫起来:“服务员,服务员,快过来!看看你们的牛奶,是不是已经过期了?都结成块了还在这里给客人们用,真是浪费了我刚才点的一杯红茶。”此时,旁边的那位女服务员刚要冲过去解释,却被汉弗莱制止了。之后,汉弗莱迅速地赶过去,微笑着说道:“我很抱歉,先生,我这就给您换一杯全新的红茶。”于是他立刻给这个男人换了一杯新的红茶,但却跟刚才的一模一样——配着柠檬和牛奶。汉弗莱此时仍然微笑着对眼前的男子说:“先生,这是您的新鲜红茶,但是我建议您,如果您往红茶里面放了柠檬,就不要再放牛奶了。因为柠檬和牛奶放一起会造成牛奶迅速结块,因此看上去就像坏掉了一样。”说完,汉弗莱便转身走了,而眼前座位上的这个男子听到这番话之后却满脸通红。之后,他强作镇定地端起茶杯,喝了几口,然后就仓皇而逃了。

这时候,角落里的那位女服务员对汉弗莱说:“刚才明明是他错了,可还那么大声地嚷嚷,你为什么不直接指出他的错误,或者是给他点颜色看看。”对此,汉弗莱解释道:“正因为他大声嚷嚷,所以我才会用委婉的语气跟他说明,与这种人打交道,最不需要的就是强对强的大声说话。”

汉弗莱认为在上述情况下,对方的内心是愤怒的,甚至不可理喻,如果这时候用同样的语气来与对方说话,那么对方也许会更加肆无忌惮,处理起来也会更加棘手和麻烦。正是因为汉弗莱看懂了对方的心理变化和状态,所以采取了一种以柔克刚的方法,委婉地制服了对方,轻松地处理了问题。

其实,汉弗莱看透对方心理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通过对方说话的语气和声调。他在接受皇家警察训练的时候,曾经对这方面有过深入的研究,而且凭借自己多年的办案经验,他能够通过那位男子尖锐的吼叫和没有道理的叫嚣而看到对方那种“理直气壮”的心理。而针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以柔克刚,即用委婉的语气来应对他那强大而虚假的气场。

通常,只要仔细观察对方的表情、动作、眼神等,就可以揣摩出对方的心理,而一个不注意观察的人,是很难轻易看透对方心理的。对此,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的主要人群是一些平日里思想特别单纯的人,这些人在与别人沟通的时候几乎很少关注对方除了言语之外的动作和神情,往往对方说什么就信什么,很少去揣摩话语中的意思。心理学家对这些人进行了短期的培训,教他们如何去分析对方的内心。结果实验结束之后发现,这些人虽然不能完全看透对方的心理,但是却能够看得十有八九。这就是著名的心理学家贝恩・亚历山大做过的“强化心理训练”,这个实验一直被人们所推崇。

其实,要想看透人心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对方的一些动作和表情,就能够从中发现对方的真实心理。当然,只要做到这些,便可以轻松地俘获人心。慧眼识人:掌握主动权的“秘密武器”

心理学家一直在不断提醒人们,要学会看透人心,这样才不会轻易受骗。法国著名心理学家西蒙·泰奥多尔曾经说过:“只有慧眼识人才能掌握主动权。而要做到这些,就要认真从各个方面揣摩对方的心理。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在脸上。”的确如此,要想看透人心,就要注意细节。

摩根·斯特林是一名退休的FBI警员,多年的训练与实战成就了他异于常人的一些特点,比如从细节洞察人物动机等。摩根虽然已退休,但却还有作为一个警察应有的警惕心。一天夜里,他跟一个朋友在酒馆里谈生意。谈成后,他便要去附近的银行取一大笔钱。然而,当他和朋友来到提款机前取款时,摩根忽然用眼角的余光注意到了后面一个健壮男子的身影——此人的手中并没有银行卡,而且眼神不断地向自己的手边扫去。当时摩根心里一惊,心想,此人一定是不怀好意,自己取的资金不是一笔小数目,于是便决定只取一小部分钱,之后便和朋友迅速地离开了。

当时,摩根通过后视镜看到那位男子并没有使用提款机而是迅速地离开了。对此,摩根非常庆幸自己能够看透那个人的心理。后来,摩根的朋友问他是怎样察觉出对方的动机的?摩根回答说:“我有一双看透人心的慧眼,他的动作、神情以及当时的氛围都是危险的因素。”

可能是由于职业习惯,摩根在做事之前都会习惯性地环顾四周有没有出现异常,并且还会经常留意身边的人,包括他们的穿衣打扮、行为习惯等。摩根认为,这里面很有可能存在着不安分因子,所以一定要擦亮自己的双眼,这样才能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其实所谓的看透人心、掌握主动权就是要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看透对方的心理,并迅速地做出反应,让对方措手不及。

美国FBI的每个职员都拥有超强的识人读人能力,对方的任何一个眼神、表情以及动作都不会逃过他们的双眼。FBI正是依靠着这些强大的读心术才能够在很多情况下及时地做出决断和反应,以至于没有让犯罪分子钻了空子,从而赢得了整个事件的主动权,甚至还能够扭转不利的局面。

然而,生活中有很多人习惯刻意地伪装和掩饰。其实,这就是一种类似反侦察的心理伪装术。这种人明白有很多人会通过外表的一些动作和习惯来看透内心,于是他们在内心也做了自我调整,甚至是封闭自己的内心,为的就是不让人们看透他们的真实心理。有时候为了掩饰自己的真实内心, 他们还会让自己变成一个多面的人物,比如会在性格上不定时的突然转变,或是在生活中不停地改变自己。这样一来,人们就很难看透他们的性格,找不到他们的固定特点,因而也就很难从中洞察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可是心理学家认为,没有任何人的演技是没有破绽的,只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就可以发现其中的真实迹象。

比如一个本来不善言谈的人,在一些场合突然变得十分健谈,口若悬河般地高谈阔论,这时候就要注意观察,他很可能是在隐藏或者是掩饰些什么。只要细心观察,就一定能够看出对方的破绽,进而得知其内心的真实想法。“擦亮自己的眼睛,你会发现掌握主动权并不是一件难事。”心理学家的这个观点是值得大家认真揣摩的。如今,社会复杂多变,形色各异的人比比皆是,人们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些动机和心理策略,而看透人心,将能够使人很好地掌握生活的主动权,更好地主宰自己的人生。读懂一个人的内在是俘获人心的关键

相信大家都看过美国经典爱情电影《泰坦尼克号》。影片中那个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男主角杰克自从遇上了高贵温婉的富家女之后,便在很短的时间内看透了对方的心。他明白美丽的罗丝不喜欢那种受拘束且被安排好了的生活和感情,于是杰克顺从着罗丝的心,让她感受到快乐的同时,也赢得了他们的爱情和自由。很多人说杰克和富家女是一见钟情的情感纠纷,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杰克其实是在瞬间读懂了罗丝的心,进而赢得了爱情。因此,要想快速俘获一个人的心,关键就在于快速看透对方的内心。只有读懂了对方的内在需求,才能够轻松地俘获他的心。

荷兰心理学家海曼斯·格拉尔德一直致力于研究人们内心世界与外在表现的变化和联系。他发现,有时候虽然一个人的外表平静,但是其内在却有极强的爆发力,而有的人虽然外表看上去十分强势或者是有气场,但是内心却有可能十分脆弱。因此,心理学家不断地提醒人们,在工作生活中要学会察言观色,还要学会多为他人考虑。

然而,有些人在与别人沟通或者相处的时候往往会忽视他人的内心想法,这样自然也就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事实上,与别人相处是一门学问,而那些懂得解读对方内在并且能够俘获人心的人一定是一个沟通高手,或者是潜在的心理专家。这种人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总能察言观色,不断地揣摩对方的心理,最终通过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而俘获对方的心。

事实证明,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俘获人心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工作中,上下属之间维系良好关系的基础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头衔职称,也不是工作业绩,而是彼此能够交心。尤其是上司应当做到了解下属的内心,然后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友好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俘获下属的心,加强团队合作,进而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但是大部分领导都难以放下自己的高傲来与下属平等相处,这就造成了双方之间一直存在的鸿沟和等级,无疑,这样对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作都是没有好处的。其实,上司对下属的一个简单的微笑、一句真诚的问候等,这些简单的动作和行为都是对下属的一种尊重和体现平等关系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习惯用自己的方式来俘获人心,但是每种方法都离不开心理学的知识。在很多情况下,看似一些无意识的话语或者行为都能够俘获别人的心。古人曾经说过:“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在因果关系中产生的,不存在没有因只有果的事情,万事都是因果效应。”的确,凡是那些能够俘获人心的人都是因为看透了对方的内心才达到俘获他人心理的目的。

拿破仑身为法兰西帝国的皇帝,年轻有为,十分有魄力,尤其是在战斗中,无不透露着英气和智慧,因此当时有很多人都对他阿谀奉承。但是拿破仑一点都不喜欢拍马屁的人,有一次他将向自己拍马屁的一个高级军官当场降了三级。这对那些善于拍马屁的人是一种很好的教训,但是对那些工于心计的人来说,这无疑给拍马屁提供了一个机会。有一次,拿破仑去巡营的时候看到士兵们状况很好,于是心里很高兴,这时候一位跟随他刚两个月的随从对他说:“将军!我知道您最讨厌别人对您拍马屁是吧!”拿破仑听到这句话之后非常高兴,并说道:“是的,我很讨厌那样的人。看来你挺了解我的。”之后没多久,那位随从就被提拔为高官了。事实上,这位随从对拿破仑拍了一个最响亮的马屁。这也从侧面说明这位随从早已洞察到拿破仑的内心,看清楚了他的心理需求——人人都希望得到赞美,拿破仑也一样。但是并不是人人都喜欢直接的马屁,随从明白要想俘获拿破仑的心,就一定要将赞美高度艺术化,于是他拍了一个高明的马屁。心理学家也证明过,赞美是能够维系双方感情的最有效方法,也是一种能够促进人们关系的催化剂,这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是人人都存在的心理需求。所以,要想俘获别人的心,适当的赞美也是非常有效的。

可见,读懂一个人的内在,需要的仅仅是抓住对方内心最需要的东西,或者是在对方心理最脆弱的地方给予温暖和温情,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地俘获对方的心。用心观察,用眼捕捉:开启对方心理的“万能钥匙”“一个人即使再聪明,也会露出破绽”,这是警察在破案时经常说的一句话。从心理学上来讲,大部分人在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时总会故作镇定,表现出一种宠辱不惊的动作或表情,但是只要人们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其中的破绽,进而抓住人的内心变化。

事实上,抓住一个人的内心,掌握他人的心理决策和变化,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起到一种巨大的推动作用。波兰心理学家科诺尔斯基·耶日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先是找来两个不同性格的人。其中一个人总是郁郁寡欢,而且对待事情很消极,另一个人则飞扬跋扈,盛气凌人,而且十分高傲,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然后,分别将两人放入不同的房间,第一个人进入的房间内布满了浅蓝色的背景墙,而且还有一扇开着的窗户,微风徐徐地吹来,阳光洒满了屋子,远处似乎还有鸟儿的叫声。另一个房子,里面全是柔和的温馨色调,橘黄色的灯光打在墙上,桌子上还有很多儿童的绘画本,而且整个屋子里面布满了悠扬的小提琴声。一天之后,这两个人分别走出了各自的屋子,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消极忧郁的人主动拥抱了一下原本孤傲冷清的人,而孤傲冷清的人也轻轻地闭上眼睛享受着这片刻的温馨。科诺尔斯基认为,这就是看懂对方心理的重要作用。其实只要看透人们的心理变化,便可以“对症下药”,这样一来,就能够改变和升华一个人的境界,而世界也将会变得非常美好温馨。可以说,科诺尔斯基利用有效的方法“盗取”了他人的心灵密码,从而改变了他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科诺尔斯基认为,要想成功“盗取”一个人的心理密码其实并不难,只要用心观察,用眼捕捉,就一定能够成功。

孟买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抢劫案发生最多的地方。在洪水期过后,人们为了恢复生产和发展,积极展开了一年一度的促销活动。当时,一名叫做李提克的年轻人正在一家店面作推销员。在整理货物的过程中,他站起来去收银台拿了一支笔。就在这时李提克发现了一个很不对劲的男人。这个男人长得十分威猛,站在收银台旁边,并且两只眼睛紧紧地盯着收银台。其实当时结账的人很多,李提克之所以会注意到这位男子,主要是因为他没有排队,而且手上也没有任何的物品需要结账。如果说这名男子是在等待收银员小姐完事之后询问事情,那么他应该是极其平静且安稳地站在那里等待的,但是他没有,他不但没有沉默地在原地等候,还表现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样子。另外,李提克还发现,这名男子的鼻孔每隔几秒就会扩大,并深呼吸一次,这明显是人在即将采取一些行动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潜意识的习惯性动作。

这名男子的动作立刻引起了李提克的警觉,他曾经看过很多侦探片,并记得日本神探松山先生说过:“鼻孔扩大并深呼吸,就说明罪犯马上要行动了。”于是在对方下手之前李提克喊出了一句“大家小心”。然而就在他喊这句话的时候,同时发生了三件事情:首先,收银员刚刚完成一次结账,并且收银台右方盛放钱币的小抽屉刚好开了;其次是那个男人迅速地将手伸进了刚被打开的收银抽屉里;最后,听到李提克大喊的收银员一把抓住了那名男子的胳膊。当然收银员小姐并没有抓住那名男子,他是被旁边买东西的顾客给抓住了。

就这样,一起完全有可能发生的抢劫案被李提克及时发现并成功制止了。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李提克通过自己的双眼及时地捕捉到了罪犯在即将动手时的心理密码,从而及时有效地制止了这起抢劫案的发生。

可以说,只有用心去观察一个人,才能够看出此人的心理变化,从而掌握生活的主动权。CHAPTER2细节决定成败——由行为细节辨别他人的心理策略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在关系复杂的交际场合,人们的行为细节无不反映出心理需求、情绪状态和性格特征。所以,竖起耳朵留心听听别人的口头语,揣摩一下别人的脚步声,或者睁大眼睛仔细注意一下别人视线的变化,又或者研究一下别人打电话时呈现的姿势,都是解读你熟悉或是不熟悉的那个人的好方法。分析口头语是了解人心的有效途径

口头语,也叫口头禅,它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语。也就是说,口头语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个人的成长和生活中,因为环境的因素而慢慢形成的。

口头语包括方言、俚语、网络走红词汇、拟声词、音译外来词汇以及一些宗教用语等,而且在使用上具有很强的个人选择性。虽然从表面上来看,说者似乎常常是无心的,但是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口头语反映出了使用者的性格、生活境遇、精神状态、个人信仰等,可以看做是一个人的标志。反过来,口头语也时刻影响着他人对自己的感觉和评价。

口头语表达起来铿锵有力,非常容易抒发强烈的情感,而且在表述上,字面意思与语境意思也不一定吻合。即便是同样一句口头禅在不同的语境里,也有不同的意思。例如,“你不要命啦”这句话,如果是一个开车的人对一个在他车前强行通过的人说的话,一定是表示愤怒的情感;如果是一个急切盼望见到关系非常亲密的老朋友的人,对强行穿过马路来与他相见的老朋友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喜悦中带着强烈关心的责备。

由于口头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慢慢习惯养成的,因此通过这些独具个性的口头语,我们就可以很快地了解这个人。常看《老友记》的人应该知道,剧中人物经常脱口而出“crap”,意思是“狗屎”,用来表示自己的愤怒和厌恶。而经常说“据说、听说、听人讲、有没有听说”这类口语的人,为人处世很圆滑,凡事都给自己留有余地,好推卸责任。另外,这种人虽然见多识广,但是往往不具备果敢的决断力。

经常把“可能、或许、大概”这类词语挂在嘴边的人,具有很强的自我防卫保护意识,为人处世很谨慎。他们这种模棱两可的话语可以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以便在前途不是很明朗的境况下做到左右逢源,以退为进,等到事情的结果明朗起来的时候,再炫耀他们判断的准确性。

总是将“必定、一定、必须要、应该”这一类词用在谈话当中的人,具有很强的权力欲望,总是很自信,并喜欢命令别人,为人处世冷静理智。但是,如果一个人过分使用这些词语的话,反而会显露出他对自己的话语的不自信,和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或是所面对的事情没有把握的心理状况。

而习惯用“说实在的、说真的、不骗你”这一类口头语开始一段谈话的人缺乏自信,内心常有不平,性格方面也稍有些急躁的特征,这类人往往对自己是否能令对方信服存在疑虑,并且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所传递信息的评价,因而一再强调信息的真实性,希望自己能够被接纳和认可,得到更多人的信赖。

有些人非常喜欢使用“但是、不过、然而”等这类带有转折意味的连词,他们说话、办事比较委婉,常常是先肯定别人,然后再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因此,这类人不会给人冷淡的感觉,一般人际关系比较不错。“啊、嗯、呀、哦、这个、那个”,这一类的语气词也是很多人的口头语。经常使用这类口头语的人,一种是属于由于比较迟钝,语言方面的词汇量很少,需要用这些语气词来连接前后句子,或是作为思考的间歇;另外一种是比较有城府的人,他们怕说错话,给自己造成损失,因而用这些语气词作为认真思考的间歇;还有一种是趾高气扬的人,这样的人因为比较傲气,因此也怕说错话,被别人抓住把柄,或是落下口实而不得不用这类语气词来作为认真思考的间隙。

还有的人习惯说“差不多吧”、“随便啦”、“看着办吧”等,这类口语多出现在那些安于现状,没有明确目标,很少对什么事情感兴趣的人口中。此种人遇到事情一般比较优柔寡断,没有任何建设性的意见,但是却经常在事情有了结果以后,才提出自己的明确建议,做一个事后诸葛亮。所以,这样的人有缺乏自信、却又想显示自己很有能耐或预见性的特点。

另外,还有一些脏话口头语,例如,“靠”、“奶奶的”、“妈的”等。经常把这类口头语挂在嘴边的人,一般文化素养比较低,性情暴躁,常常愤世嫉俗,而如果真正遇到需要解决的事情,却又没有什么具体的办法,只能依靠嘴上的功夫,来寻找一下心理的安慰。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还出现了一些标新立异的口头语,例如“我晕”、“我顶”、“菜、”酷”等。这类口头语多出现在年轻人口中,反映了年轻人追求时尚和前卫的心理需求,常用来表达对事情的一种夸张的惊奇。

以上谈到的,是比较常见的口头语。口头语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呈现出纷繁复杂的一种局面,想要通过口头语识人,就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别。如台湾著名节目主持人吴宗宪经常用到的一句口头语是:“这个厉害了!”通过分析他的心理状态可以发现,他在赞美别人的同时也透露出自身的一种危机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让大家对他下面的话做出反应,以免造成冷场。

事实上,通过口头语可以识人,但与此同时,口头语也一直被认为是谈话中令人烦恼的因素,因为它妨碍了人们沟通的流畅性。而英国斯特林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们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则推翻了人们对口头语的一些非议。

这项研究表明,一些口头语,如“嗯、啊”等并非一无是处,它能使听者更好地去理解说话人传递的信息,使记忆变得更加牢固。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研究中,参加实验的人首先要听一个小时的各种不同的句子,其中包括那些出现“嗯、啊”的不连贯句子,然后,研究人员再对其进行一系列测试。结果发现,带有“嗯、啊”的不连贯句子的内容更容易被记住,听者可以回忆起62%,而语言连贯的句子,听者只记住了55%。爱丁堡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马丁·科利对记者解释说:“口头语打断了人们对谈话内容的预期。就像我们提醒自己说,我得注意了,我认为要说的话他没有说。”这项研究结果给很多人解除了困扰,就像苏格兰律师协会教育与培训部门官员尼尔·史蒂文森所说的那样:“这项研究很有趣,我敢肯定,我的一些同事会很开心,因为他们不再需要纠正自己的口头语了。”

推翻了人们对口头语的一些非议,我们还发现,正确利用口头语还能对人起到积极的暗示作用,反之将对人起到消极的暗示作用。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韩国电视剧《加油,金顺》,在这部电视剧里,金顺的口头语就是“加油”。正是这一积极的口头语,激励着金顺战胜了各种困难,让她能够在逆境中一次次地重新站起来,并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还有些人习惯把“谢谢”、“抱歉”、“劳驾”、“不好意思”等挂在嘴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口头语,却为他们赢得了好人缘。有些人经常把“完了”、“遭了”、“没戏了”、“不行了”这样消极的口头语挂在嘴边,结果事情最后真的如他们“预料”的一样没戏了。实际上事情并不一定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而是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他们没有信心和意志力去继续将事情做好。因此,为了创造一种积极的生活意境,我们要认真地选择自己的口头语,它不但能为我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还会使我们受用终身。视线的变化:了解他人心理的“指示器”

眼睛是心灵之窗,这句话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大脑中约有一半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来获取的。在眼球后方感光灵敏的眼角膜中大约含有1.37亿个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同时处理150多万个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送到脑部,因此,一个稍纵即逝的眼神也能发射出千万个不同的信息,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变化,从而泄露心底的秘密。

观察一个人,要从观察他的眼睛开始,这是识人的基本常识。在人际交往中,双方对视以后,视线开始出现转移,而在转移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存在着微妙的心理变化。只要认真分析,就能做到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在这里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视线转移具有个性化的特征,不同的人因为所处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养成了不同的视线转移习惯。因此要根据所处的具体环境和针对的具体事情来进行分析和判断,不能够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地按照一些研究结果进行猜测分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其他方面的一些损失。

我们以视线转移的四个基本方向,即上下左右,来做初步的分析论述。在社交中,双方对视后,一方的视线向上移动,这一般代表三种心理上的特征:第一种是,这个人很轻蔑,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对对方所做的事或说的话不屑一顾,如果真是这样一种心理状态的话,这个人还有可能发出一声“切”的声音,以增强不屑一顾的心理状态;第二种是,在交谈中,突然被问到一个没有意料到的事情,于是便开始思考,这种思考可以是回忆,也可以是编造谎言,这时候就会不由自主的向上转移视线;第三种是,表示一种很无辜的心理状态,将自己置身事外,以达到推卸责任的目的。

视线向下转移的情况与向上转移正好相反,它通常表明人们知道自己很难逃脱,不得不迎难而上,咬紧牙关硬挺,直到事情结束为止。视线向下转移,一是表明转移视线的人因为自己犯了错,或是做得不够好而出现的一种愧疚的心理状态;二是有可能转移视线的人对当前的事情不同意,但是又没有能力来改变而表现出的一种无奈的接受;三是转移视线的人对当前的局面很生气,但是他又不好轻易地发作,于是将视线下移,做出一种隐忍的状态;四是面对当前的质疑有些心虚;五是转移视线的人表现出羞涩的心理状态,害怕看到对方对自己的反馈。弄清楚了视线上下转移的含义,我们再来分析视线左右转移的具体含义。

视线向两侧的左右转移,是受到了神经系统的指令,一方面可能是视线转移之人有意为之,另一方面可能是他本能或者是习惯性的无意识的动作。从转移视线的人出于本能或是无意识的动作来看,向左或是向右转移自己的视线,一方面是他们在回忆、推理或者是计算,以完成更好的交流;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们开始感到不高兴,或者是出现厌恶的情绪,而不愿意再做继续的沟通交流;还有一种情况是,左右转移视线的人在编造谎言,以隐藏事实的真相。

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们在关于微表情的研究中,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向测试者(男)提出问题,试图通过他的微表情,发现他内心的真实想法。科学家们不断地提问,当需要思考的时候,这名男子会下意识地将视线转向右边。可是当科学家问他:“你真的爱你的太太吗?”这名男子的眼睛快速向左侧转动了大约三分之一虹膜直径,再没有其他的明显异动,然后坦然地做出肯定的回答。对此科学家们做出判断,这名男性说谎了。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一论断,他们给这名男子看了另外一名女人的照片。当看到这个女人的照片时,他的瞳孔马上放大,紧接着科学家们问他是否认识这个女人,男子却轻轻咳嗽了一声,然后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自己的鼻子,回答说不认识。接着科学家们突然告诉这名男子,这个女人刚刚出了车祸,此时男子不禁抽动了一下双肩,眼睛重重的闭合了一下,忍不住承认自己喜欢这个女人。当然,在这里科学家们只是使用了一张小小的照片作为道具,来捕捉这名男性的微表情。而在科学家一系列的“威逼利诱”中,我们看到正是男子下意识的视线转移出卖了他的内心秘密。

虽然视线转移的不同方面代表了一定的含义,但这并不能囊括所有的关于视线变化的内涵。有一种视线是不断的多方向改变的,即在人们感到恐惧和警觉的时候,人的视线会通过眼球的高频转动,快速地浏览和注意身边的异常举动,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另外,视线改变的频率与感觉到的恐惧程度成正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当人们乘坐公交车的时候,有的人会左顾右盼,这是因为他对处于陌生的人群有些小小的警惕。而当一个人穿过马路的时候,他左顾右盼的频率就会提高,这是因为他对不断从自己身边快速经过的车流提高了警惕,以防自己被撞伤。

无论视线是向上下或是左右移动,一般都伴有头部的运动。还有两种视线的转移是不容易被发现的,因为它们没有明显的头部运动,这便是斜视和翻白眼。

斜视的视线转移,也有很多的内涵,一是表示了斜视者因为厌恶、不屑、轻蔑等原因不愿意多看的心态;二是因为怕被看的一方发现自己的目光,而故意不敢直视;三是不愿意明确地表达对对方的担忧和关心。而翻白眼的视线转移,常常表示轻蔑或是厌恶,当然,出现在男女关系中的翻白眼,也并不一定真的是轻蔑或厌恶,而是为了吸引对方对自己的关注。

总之,视线的变化是通过眼神看透人心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弄明白了不同的视线变化所包含的真正含义,才能够在这个社会的大熔炉里百炼成钢。脚步声:辨别人心最真诚的“信使”

在交际场合,人们往往是通过面部表情来看透别人的内心的。诚然,这种方法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有一种方式是人们难以伪装的,同时也是辨别人心的最佳关注点,那就是脚步声。在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也没有相同的脚步声,正是这些不同的脚步声告诉了我们不同的内心世界。

美国著名女演员茱莉亚·罗伯茨不仅事业成功,而且还是一个好妈妈,她对自己的三个子女钟爱有加。在她产下龙凤胎以后曾经有记者问她初为人母时的感觉,对此她这样描述道:“他们还躺在摇篮里的时候就能分辨出我的脚步声,每当我靠近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停止哭泣仔细地寻找脚步声的来源,这真是太神奇了!”通过茱莉亚的描述我们能够看到,即使是一个婴儿也能分辨出不同人的脚步声,可见它往往具有很鲜明的特征。

据此,英国心理学家莫里斯研究发现,人体中越是远离大脑的部位,其透露出的信息可信度越大。脸距离大脑最近也是最不诚实的,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更多的会去注意别人的面部表情,试图在别人的面部表情中寻找谎言的影子,同时人们为了掩盖谎言,也总是努力地在自己的面部表情上大做文章,而忽略了距离大脑最远的脚,于是这个被忽略的脚便肆无忌惮的“说起真话来”。在人际交往中,听听别人脚步的声音往往比看看他们的脸更容易看清楚这个人的内心世界。如果是认识的人,通过脚步声我们不但能够马上分辨出这个人是谁,还能够预测到他此时此刻的心情或情绪状态;如果是一个不认识的人,通过他的脚步声我们也能够预测出这个人的性格特征,以及他此刻的情绪状态。

脚步声是如此的诚实,以致有人形容它如舞场上的旋律一样,是专门用来为人的情绪打拍子的。生活中那些走路风风火火,发出急促的很大的啪啪声的人,一定是性格急躁、做事果断,而且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比较积极,渴望快速成功。这种人的弱点是不够认真、急于求成,做事欠考虑。在对待朋友上,他们希望朋友能带给他们更多事业上的帮助,并相互促进,保持一段长久的友谊。

走路不急不缓地发出很大的啪啪声的人,一般行事稳健,思维比较缜密,但却不够敏捷。这类人往往能够顾全大局,看准一个目标后勇往直前,不会被旁人所左右,属于成大事者。而他们的弱点是偏于固执,缺乏适时而变的灵活性。与这样的人交往,应该看到他们诚实稳重的一面,也应该看到他们强烈的权力欲和控制欲。

而那种听起来很乱且急促的脚步声则反映出此人一定遇到了什么需要紧急处理的麻烦事儿,而且这件事情给他的情绪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令他有些不知所措。如果一个人的脚步声很沉重且频率较低,但声音还是很大的话,那就证明这个人刚刚处理完了一件紧急或重大的事情,现在他放松了紧张的情绪,蕴藏在身体深处的疲惫感喷薄而出,他需要马上休息,同时他也在用很大的脚步声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希望能得到别人的重视;这种脚步声的另一种信号是,这个人遇到了没有办法解决的很重要的事情,他的情绪降到了冰点,并希望别人能够给予一定的帮助。

以上分析了发出很大声音且沉重的脚步声的不同情况下反映出的人的不同性格和心理状态,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那些脚步很轻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

走起路来脚步声音很轻,但是频率快的人属于急性子,且办事效率很高,他们一般心思比较缜密,办事有章法,能够委婉地处理事情,并且很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而这种人的弱点是不够真诚,有心机。

走起路来脚步轻且缓慢的人,性格上比较懦弱,缺乏应有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还会有比较猥琐的特征和表现。当然有些特殊情况是不包含在内的,例如,人们为了保持安静而故意将脚步放缓使声音降低,这时候只能说明这个人很小心翼翼。所以说,我们要根据具体的环境和具体的情况来分析每个人的脚步声,不能一概而论。

在社交中我们还会遇到走路声音很轻但是听起来没有节奏感,很散乱的样子,这样的人一般不善于交际,他们有心事或是遇到了什么麻烦,但是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看出来,只是一个人默默地承受。这样的人一般很有耐心,但是因为不愿意和人交往,所以朋友不是很多,然而他们一旦认定了某个人做朋友就会很认真地对待。

鉴于脚步传递出的真实的内心世界,人们将它称为“脚语”。也就是说,走路的声音包括它的姿势,无时无刻不在向人们传递着令人信服的信息。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既要注意到别人的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也不能忽视他们脚底的声音,特别是在面部变化中不能够发现些什么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还有一个最真诚的身体部位在那里试图告诉我们一些真相。握手的艺术:一握知人心

握手是一种世界性的礼仪,通常发生在人们相见和分别的时候。握手最早出现在人类刀耕火种的时代,那是一个懵懂的文明时代,陌生人相见时为了表示没有恶意,就会将自己的手掌摊开互相触摸手掌心,以显示自己手中没有武器,进而表明自己的友好态度。久而久之,这种互相触摸手掌心的礼仪便逐渐发展成了今天的握手礼仪。从握手礼仪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可以体会到,如今的握手礼仪已经具备了丰富的内涵:一般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握手代表了人们之间的相互问候、良好祝愿以及热情与友谊等,这种握手能够化解原本的隔阂和不快;当然,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握手也传达出一些负面的信号,如虚假、傲慢、逢迎、淡漠、敷衍、蔑视等,这种握手表明了人们之间的误会或是隔阂需要进一步解决;还有一种是代表一个团体或者代表国家的团体领导和国家元首之间的握手,它代表着合作、友好、和平、和解等,一般这种握手传递的是一种良好的或者趋于良好的关系信号。

握手除了具有丰富的内涵之外,还有一定的约定俗成的方式。例如,从伸手的次序上来说在主人与客人之间,要等主人先伸出手,客人才能相迎握手;长辈与晚辈之间,要等长辈先伸手;上司与下属之间,要等上司先伸手;男士与女士之间,要等女士先伸手。另外,一定要用右手与别人相握,而且要注意时间的长短和力度的大小。当与长者或职务高者握手时应当稍稍躬身相握,并注视对方,表示致意或是问好;同时与多人握手时,切忌交叉握手;握手时,一定要把手套摘下来。还需要特别注意的两点是:任何情况下,最好都不要拒绝别人的握手,如果是手上有东西不方便握手时一定要向对方解释清楚并致歉;以上提到在主人和客人见面时主人要先伸出手,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但是在分别的时候,一定要等客人先伸出手,以表示对主人的感谢,并请主人留步,如果是主人先伸手的话就会有逐客的嫌疑。通过这些握手的方式可以看到,握手虽然是一件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是要做到在交往和应酬中能够让别人欣然接受,还是要讲究方式和注意细节的,否则就会引起误会。例如,在应酬场合男士和女士握手时,如果男士长时间握住女士的手不放,就会被这个女士认为是色狼而采取自卫措施。

如此讲究的握手礼仪,可以说贯穿在我们生活和社交应酬的各个环节,那么我们能否通过这貌似简单实则讲究的握手之礼,在第一时间抓住对方的心理呢?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内在心理的一种反映,那么握手当然也包含其中。在与不同的人握手时,我们感受到的是不同的握手力度,而在这一轻一重的握手力度中对方的心理状态或性格就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研究表明,一个人握力的65%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而剩下的35%则取决于后天的训练和发育等因素。可以说,握手的力度与许多生理指标,如骨头密度、寿命等都有联系。通过握手的力度,人们可以了解对方的性格特征、心理行为和处事方式。

然而,仔细体验和分辨别人的握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你至少要有比较敏感的触觉。当感觉到对方的手握得紧且强而有力却无不适时,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性格忠诚、对人热诚、做事认真、讲理且不徇私情的人。而缺点就是,处事欠缺随机应变的能力,不懂得变通。如果和这样的人做朋友的话,他一定会诚心相待,一般不会敷衍了事。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人,他们看起来也很热情,紧紧地握住你的手,为了进一步表达这种热情,常常还会用力地大幅度上下晃动着你的手,这种握手让你感到疼痛且不适。这样的人一般占有欲较强,且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用力握手是为了让你高度注意和重视他,或者是用他们的热情来掩饰他内心对你的不欢迎,但迫于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又不得不作出热情的样子来。同时不停摇晃的手又出卖了他们性格上的弱点,即他们特别注重面子,爱出风头,爱虚张声势,喜欢自我吹捧,这种人往往会令人望而却步。与这样的人交往,一定不能被他热情的外表蒙蔽了双眼,一定要看到这种热情的外衣下那颗不够真诚的心。

有一种力气很大的握手是“握到让你喊痛”,这样的人行事鲁莽,性格冲动、刚烈,脾气大,而且占有欲很强,不容许别人背叛他,所以对这样的人最好敬而远之。

握手过程中太过用力不是好事,而太过柔弱也同样让人反感。与身体健康的人相握,如果对方传递的是一个毫无半点力度的握手礼仪,那么这种握手便会传递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一种情况是这个人喜欢妄自菲薄、严重的自信心不足,事情还没有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失败;另一种情况是这个人没有积极性,生活和工作得过且过,缺乏应有的责任感;还有一种情况是这个人根本不想同你握手,在他们的心里对你很轻视,甚至是蔑视。遇到这样的人,就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解读其中代表的真实含义。

与这种毫无半点力度的握力相比,还有一种是属于让你细微地能够感觉到一点握力,但是这种握力给你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种人生性懒惰且不愿意过多付出,甚至是握手这么简单的事情他们都不愿意付出太多的力量。这样的人是严重的现实主义者,凡事喜欢用金钱来衡量,功利心很重,因此与这样的人交往时不宜过多交心。

由此可见,握手是一门艺术,一个正确的握手能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而一个错误的握手则能让你失去很多。事实上,通过别人传递给我们握手的力度,我们能够窥探到他们的内心世界,而我们传递出去的握手力度,也能够创造自己的未来。打电话的姿势尽显人格特性

在当今社会,打电话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一种社交活动,人们通过电话来传递自己情感及处理各种问题。总之,电话可以说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沟通工具。正是通过这种沟通工具,使人们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内心泄露给了身旁的人,因为通过打电话的姿势,也能够发现人们内心的情感秘密,进而有助于了解他人。

常言说,百人百脾气,而人们打电话的姿势也是千姿百态。在打电话时有的人会不停地移动身体的位置;有的人会舒服的半躺在沙发上或是干脆整个身体都躺在床上;有的人会在纸上乱涂乱画;有的人会不停地玩弄电话线;有的人会一边讲电话一边翻箱倒柜地找便条纸;甚至还有的人喜欢坐在马桶上打电话……可以说,没有做不到的姿势,只有想不到的姿势。

通过研究发现,习惯在打电话时不断移动身体位置的人,属于不愿受约束和受别人支配的人,他们有强烈的自由欲望,喜欢一切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安排,同时这种人很喜欢猎奇,迷恋于发现和创造,不喜欢一成不变。与这样的人交往,一定要不断寻找能令他们感到新奇的事物,否则他们会感到厌烦而选择离开。而在打电话时,一动不动地保持一个姿势的人,正好与这种不断移动身体的人相反,他们凡事都讲究规则的约束,喜欢按照规则来办事,并喜欢永远都保持一种生活状态。

在打电话时,喜欢舒服地半躺在沙发上或是干脆躺在床上的人,一般乐于享受生活,没有什么身心负担,对于他们来说目前的这通电话是一次轻松愉快的谈话,因此可以完全放松身心,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这种人遇到事情一般能够镇定自若,但是也有偏于懒惰的嫌疑。

喜欢边打电话边在纸上乱涂乱画的人,一方面,表面上看他们是在乱涂乱画,实际上他们是在通过这种涂和画使自己放松身心,更好地与电话另一端的人进行沟通;另一方面,这种涂和画包含的是这通电话谈论的内容,这样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流畅;第三个方面是反映出他们此时放松和乐观的心情,以及他们天生的艺术气质和才能。

在打电话时不停地玩弄电话线的情况大部分出现在女人身上,这种人有些神经质,对事情比较敏感,喜欢幻想,多愁善感且脾气倔强。与这样的女人接触最好小心一些,因为说不定什么事情就会令她们不高兴或是发脾气。

另外,一边打电话一边寻找便条纸的人也是很常见的。他们往往属于做到哪想到哪的人,对事情没有提前的周密计划,给人一种草率和不够沉稳的感觉。但是他们能够将通话内容记录到便条纸上又说明这种人有细心的一面,而且随机应变能力比较强,情绪转变快。

还有一种人是将电话夹在肩膀和头之间,一边打电话一边干别的事情。通常,这类人存在两种心理,一种是目前手上的工作确实非常紧急,需要马上处理;另一种是目前的这通电话一点儿也不重要,他不想在电话上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另外,还有一种人在打电话时将电话夹在肩膀和头之间,双手交叉放在肚子上,背部很舒服地靠在椅背上,一方面这样的人很自负,至少是对目前的这通电话表现出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另一方面这类人考虑事情相对周密,这样的姿势也便于他认真思考做出正确的决定。

与将电话紧紧夹在肩膀和头之间不同的一种姿势是将电话听筒远离耳朵,看起来好像是对方的声音太刺耳,迫使他们将话筒远离耳朵。这样的人很有自信,具有很强的社交能力和领袖气质,他们一般争强好胜,工作能力也确实很强。另外,当他们遇到令自己折服或倾心的对象时,这种人温柔体贴的表现和他们原本的自信与领袖气质融合在一起,会对另一方产生吸引力,令其有强烈的亲近欲望。

用手中的笔或是其他东西代替手指拨号也是很常见的打电话的习惯方式,这样的人有两种心理:或许是突然有了需要紧急拨打的电话,没有来得及放下手中的东西;又或许是拨打电话的人不是特别注重这通电话,显得比较懒散。

当然,还有一种人是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决定接打电话的方式。比如,在工作时就一边整理文件一边接听,在休息时就躺着或坐着接听,等等。总之这种人是不会拘泥于一种形式而不变的,他们的应变能力很强,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充沛的精力和很强的实践能力。如果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凭借能伸能屈的性格,他们实现远大目标的可能性很大。而且这种人生性友善,容易接触,愿意对别人伸出援助之手,所以和这种人交往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打电话虽是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但是它所传递的信息却是不容忽视的,就像爱普生公司的客户经理汤姆讲的一样,看不出别人打电话的姿势中的含义,就等于是让财富从你眼前溜走了。汤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在一次重要的商业谈判中,对方的首席谈判官助理到外面接听了一个电话,等这名助理进来递给谈判官一张纸条以后,谈判的气氛就开始一反常态——对方首席谈判官直接推翻了前一阶段谈好的条件,表明这次谈判需要回去再做深入研究。对此,汤姆弄清了对方终止谈判的真正原因,后来经过一番商议,制定了一套圆满的解决方案,最终完美地结束了这场对其自身影响很大的商业谈判。原来,汤姆透过玻璃窗看见那个助理打电话了,一开始那个助理一边接电话一边悠闲地踱着步子,可是突然他停了下来,身体变得僵直,表情变得严肃,重要的是他郑重其事地做出了一个关于“价格”的口型,于是汤姆马上意识到价格出了问题,所以及时调整了谈判策略,并完美地完成了这一谈判任务。这就是汤姆作出关于打电话的姿势和财富的关系之间论调的原因所在。

由此可见,透过一个人打电话的姿势,人们便可以剖析出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及心理状态,进而加深对他的了解。CHAPTER3“天机”由言语泄露——由语言透视他人的心理策略虚情假意的称赞是一个人心怀鬼胎的表现

人与人之间的称赞可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你可曾想过,别人对自己的称赞是发自内心的还是虚情假意的。或许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在他们固有的意识中,来自别人的称赞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发自内心的。其实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因为有些称赞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虚伪的,当然这就需要我们从别人的称赞声中读懂对方的心理特征。

美国心理研究中心的首席心理分析师泰勒曾这样表示过:“别人对自己的称赞并不完全是真实的,因为其中有很多虚假的成分。而用虚假方式对自己进行称赞的人大多具有虚情假意的心理特征。”在他看来,虽然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可以听到对方的称赞,但这种称赞并不完全是真实的,因为这其中往往暗藏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心理特征。比如,一个职位低的人在与一个职位高的人进行沟通时,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他或许会对职位高的人采用虚假的称赞方式——“您看起来真年轻”、“您一定是拥有过人智慧的人,否则怎么可能在事业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如果仅从称赞的内容来看,或许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别人发自内心的称赞,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