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身体体检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2 03:50:39

点击下载

作者:刘烨,刘富海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ME身体体检手册

ME身体体检手册试读:

序言

近年来,虽然人类的平均寿命在延长,但一个不争的事实仍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即健康的寿命时间在缩短,许多疾病的患病年龄一再迅速降低。

其实,这往往是因为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人体像机器一样,年复一年的磨损,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疾病,即使没有症状,也处于亚健康状态。要保持健康,定期检查保养不可少,许多疾病到了晚期,即使华佗再世也回天无术。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保持健康的状态,早期发现疾病的蛛丝马迹很重要,定期体检就是最佳途径,它是健康不容忽视的基石。

健康是人的基本需求,体检则是对健康状况的评估和检测。

定期健康体检,从视触叩听检查的结论中,发现新的异常体征;

定期健康体检,从常规化验数据的量变中,看出身体质变的信息;

定期健康体检,帮助纠正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克服致病因素;

定期健康体检,指导修正调节机制,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

定期健康体检,“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将疾病消灭于萌芽之中。

健康体检非常重要,它必将成为一种消费时尚,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对健康必不可少的投资。但是,经过长年的工作总结,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健康体检存在着许多模糊的概念,为了帮助人们更新观念、正确认识,我们在收集大量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体检工作的实践和体会撰写了这本《Me身体体检手册》。《Me身体体检手册》首先强调了体检的重要性并指出了体检前、中、后的注意事项,然后详细介绍了内科、外科、妇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专科检查,讨论了血液常规检查、血糖检查、肝胆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尿酸检测、血脂检查、心肌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尿常规检查、便常规检查、超声波检查、耳鼻喉科检查、心电图检查、X光检查等体检项目的临床意义。系统论述了体检中的常见疾病,如贫血、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哮喘、骨质疏松、冠心病、艾滋病、亚健康等。

全书从36大项100多小项对体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不但清晰地指出了每项体检的注意事项、检查项目、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而且针对每项检查所涉及到的疾病作出具体剖析,指出了疾病的症状、治疗、保健及预防。本书内容新颖、全面、简明、实用,实为一本体检与保健指南。它适合各行业及各年龄段读者阅读参考,同时,对广大医务工作者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刘烨2006年12月初于北京读书堂

体检须知

生活中,人们往往是有了病才去医院,而忽视了体检的重要性。许多疾病的治疗,其实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在源头上予以控制。及时的体检可在早期发现疾病,这样不但可为患者的治疗节省经费,而且更利于后期的治疗。

体检前、中、后的注意事项

(1)体检前须注意

准备参加体检,建议从检查前晚上8时后避免进食和剧烈运动,保持充足睡眠。

女性要避开经期;不要穿花色内衣、带金属扣内衣,不要佩戴首饰,以免影响放射检查。

体检前几天,要注意饮食,不要吃过多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不饮酒,不要吃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

体检前一天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以免影响体检结果。最好能洗个澡。

如戴眼镜,一定要戴眼镜去。

体检当日,不要化妆,不要穿连衣裙、连裤袜。

如曾经动过手术,要带相关病历和有关资料。

体检当日早晨应禁食、禁水。

进行前列腺或妇科B超检查,应保持膀胱充盈(胀尿)。

如需要妇检,检查前应排清小便,再到妇科门诊。

如果正在妊娠,则不宜进行X光的检查。

妇女在月经期内不宜留取尿液标本及妇检,月经期后再作检查。(2)体检中须注意

体检时应向医生询问程序,先进行B超检查,再进行妇科检查。

如实填写体检表格,体检过程中有问题及时与体检医生联系,应积极配合医生的各项检查,不要因为害羞而自动放弃某些体检项目。

体检过程中不要擅自更改体检项目,也不要遗漏任何一项检查。

体检中发现疾病,应遵医嘱及时去各诊室进一步检查,以免漏诊。(3)体检后须知

如果检查结果反映出健康状况存在问题,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及时就医,并合理安排好目前的生活作息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果此次检查身体状况良好,则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定期给身体作一次全面检查。

保存好体检结果,以便和下次体检结果作对照,也可作就医时的参考资料。为保证体检结果的客观准确,受检者须在受检前3天内少吃或不吃高脂食品,不要饮酒,晚上应早休息,避免疲劳。若正在服用抗生素类药品或维生素C及减肥药物,应停药3天后再接受体检。女性月经期前后不宜作妇科检查。否则,体检的结果就会出现误差,甚至是错误的结论。

健康体检的禁忌

健康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有不少受检者由于对体检的一些关键环节重视不够或认识偏差,出现种种疏漏,使体检的目的难以达到。以下几个注意事项对体检者来说不可不知:(1)忌采血时间太晚

体检化验一般在早上7:30~8:30采空腹血,最迟不宜超过9:00。太晚会因为体内生理性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使血糖值失真(虽仍为空腹)。所以受检者应该尽早采血,不要误时。(2)忌体检前贸然停药

采血要求空腹,但对慢性病患者服药应区别对待。如高血压病患者每日清晨服降压药,是保持血压稳定所必须的,贸然停药或推迟服药会引起血压骤升,发生危险。按常规服药后再测血压,体检医生也可对目前的降压方案进行评价。服少量降压药对化验的影响是轻微的,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高血压患者应在服完降压药后再来体检。对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患者,也应在采血后及时服药,不可因体检而干扰常规治疗。(3)忌随意舍弃检查项目

体检表内设定的检查项目,既有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基本项目,也包括一些针对恶性疾病和常见疾病的特殊检查项目。有些检查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有特殊意义。如直肠指诊检查,对40岁以上受检者直肠肿物的发现尤为重要。有的受检者因怕麻烦或害羞,自动放弃该项检查,若受检者真有病变,自然也就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其后果不言而喻。(4)忌忽略重要病史陈述

病史,尤其是重要疾病病史,是体检医生判定受检者健康现状的重要参考依据。医生据此制定干预措施,对疾病的转归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有的受检者抱定一种“考核”一下体检医生水平的心理,认为疾病只能靠查出来,不能靠说出来。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例如,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指导前,必须弄清其高血压病的发病时间、治疗过程、用药情况等关键问题,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的治疗意见,包括加减用药剂量、调整用药品种等,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如受检者记不清所服药物的名称,可以把药盒带来辨认。病史陈述要力争做到客观、准确,重要疾病不可遗漏。(5)忌轻视体检结论

体检结论是对受检者健康状况的概括和总结,是医生根据各科体检结果,经过综合分析对受检者开的健康处方,其对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预防和治疗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些受检者对体检过程较为重视,却忽视了体检结论,没有仔细阅读和认真实施,使健康体检失去了意义。上午体检者,禁食早餐,头一天晚餐宜清淡,避免引起早搏。下午体检者,上午九时以前可进少许清淡饮食,禁食午餐。

选择合适的体检机构

健康体检是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全过程。为了健康,我们应选择合格的专业化的健康体检中心,它们是经卫生部门体检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验证认可的,并具备以下条件:(1)应有宽松温馨的环境,最好能与医院分离,避免交叉感染,从而使受检者有一种健康的安全感。(2)要有年检合格的医疗设备,并且有保养维护记录。(3)要有专业的医生队伍,各科室至少应有一名临床工作5年以上的专业医生。(4)要有优质的人性化服务,以对待健康人的心态与受检者进行心理交流,做好服务。(5)要有一份人性化的、看得懂的并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报告。(6)要有良好的后续服务,当好体检者的健康管家。(7)收费要合理,价格要清楚,以便于人们根据自身经济状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检项目,让人们明明白白、高高兴兴地消费。专家提醒,选择体检机构要注意五个合法性:体检机构的合法性;体检项目的合法性;体检地点的合法性;体检人员的合法性;体检设备的合法性。只有在选择体检时认真注意到以上诸多的合法性,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基本权益。

3类人更应定期体检

健康检查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有3类人更应定期做健康检查。(1)白领族

一份资料显示:4000多名31~60岁的白领职员中,脂肪肝发病率高达129%,肥胖症患病率达316%,高脂血症患病率为128%,冠心病患病率为31%。据分析,白领的脂肪肝、高脂血症等患病率之所以比整个人群患病率还高,常常是因为白领有过量饮食、进零食、吃夜宵等不规律的饮食习惯,这些不良习惯扰乱了身体正常的代谢,为脂肪肝和肥胖症的发病提供了条件。如果每年做一次体检,这些疾病便能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从而有效地阻止肝脏进一步纤维和硬化,使肝脏免受损害。(2)40岁以上的亚健康人群

按年龄来算,18~40岁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轻度失调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而到了40岁以上,潜疾病状态的比例陡然攀高;55岁前后有明显疾病症状的越来越多。亚健康状态在中年以后变得明朗化,滑向疾病的步伐迅速加快。肩负事业和家庭重任的中年人千万不要小看亚健康状态,否则在不久的将来,将有2/3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10死于肿瘤、1/5死于肺部疾病和糖尿病以及过劳与意外,只有1/10的人才有希望安享天年。(3)已有慢性病的人

慢性病人是指一些已患有心脑血管、糖尿病、肝炎、哮喘、胃病等疾病的人,他们的病情在医生的治疗下暂时可能得到缓解,但绝非已得到一劳永逸的良方。因此,这些病人仍应定时进行疾病的复诊和检查。糖尿病人至少应每个月做一次血糖,并检查是否有合并症发生。乙肝病人每半年要检查一次肝脏B超,这样可及早发现肝脏的病变。胃病病人每年应做一次胃镜检查,随时掌握自己的疾病发展,以及时调整用药,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春天万物萌发,人体内脏和器官功能活跃,是体检的最佳时节。

走出健康体检的“误区”

“健康是福”被越来越多的人奉为信条。但崇尚健康也有讲究,观念不正确可能会让小病生成大患。以下是医生们对在体检中常见的认识误区进行的“诊断”。

误区一:自信年轻或身体好,定期体检可查可不查。

提示:体检,就是帮助你找出身体的隐患,犹如汽车必须定期检修保养一样。尤其是40岁以上或有家族病史者,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疾病的危险因子潜伏着,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诸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日渐年轻化,有的人表面上“健康”,自我感觉良好,而体内潜伏的致病因素正在发展变化之中,待出现症状再进行治疗,常常已延误了时机。

误区二:一次体检,三五年无忧

提示: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动态系统,每天都在不停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一次体检的结果并不具有长期的意义,甚至几个月内就可能改变。因为有些疾病的发展速度很快,而且症状不明显,让人很难察觉,待到察觉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医生提醒,体检要坚持定期进行,因为它的目的就在于及时发现疾病,而及时发现又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这正是体检的真正意义所在。

误区三:注重医疗仪器检查,轻视医生的手诊。

提示:只相信仪器检查而轻视医生的手诊,会漏掉很多发现疾病的机会,尤其是某些疾病通过医生的手诊对早期发现具有特殊的意义,如外科医生的直肠指诊,对发现受检者的直肠肿物极为重要。

误区四:健康体检时“抓大放小”。

有些人在体检时对身体的重要器官(如心、肺、肝、肾)的检查非常重视,但往往忽视耳鼻喉科、眼科这样的“小科”,随意放弃检查。

提示:心肝肺等重要脏器要查,五官科眼耳口鼻喉也千万不要漏检。耳鼻喉科医生凭着视诊、触诊等方法,对耳朵、鼻腔、口腔、鼻咽腔、喉头几大部位做重要筛查,可以早期发现疾病的前兆。尤其是鼻咽癌,它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多数患者是在健康体检中发现的。又如眼科的眼底检查,眼底视网膜是全身唯一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末梢血管,其状况对全身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误区五:体检后不重视复查,认为小毛病没必要复查。

有些人在收到体检结果后,觉得自己没什么大毛病,就不必做进一步检查了,或认为工作繁忙,无暇去医院,等等再说。

提示:有些疾病可能查不出,查出有毛病的,还不能据此确诊,一些不起眼的小毛病,可能就是大病的征兆,而复查就是有针对性的进一步检查,从而达到确诊的目的,因此复查是很有必要的。

误区六:体检报告随手扔

很多人在体检之后,看看结果就随手将体检报告扔了,觉得既然没查出毛病,就没有保留的必要。

提示:一个人去年和今年的体检结果可能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其中某项指标有了很大变化,那就有必要引起重视了。因为这往往表明身体有某种疾病发病的倾向。医生提醒,经过医生对不同时间体检结果的比较,会发现一年来某人身体状况的变化,这有利于及时做出诊断或防范。因此,体检报告要好好保存,切勿乱扔。不要害怕体检,体检防病而不致病。体检能主动发现尚未感觉到的疾病和体内存在的“危险因子”,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预防保健目的。

血液常规检查

血液常规化验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不管是门诊还是住院病人,如果需要验血,几乎都要做这几个项目,长久以后就形成了一种惯例,因此把它称为血常规。血常规化验对诊断疾病很有帮助,如化验血红蛋白、红细胞,就能初步诊断有无贫血。

血液检查的注意事项

做血液化验检查时,如果不注意血液检查的注意事项,就会影响检查的结果。为了能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及诊断治疗的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检查前,一定要配合医生把姓名写正确,工整,避免同名或相类似名混淆带来不便。注意了这些,抽血会更方便、更迅速,能更好地为自己节约诊断时间。(2)做生化检验时必须采空腹血。一般来说,需要抽空腹血的化验,大部分是做生化检验的项目。如肝功、糖、蛋白质、脂类与各种无机离子(钾、钠、钙、磷等)。空腹血是指清晨未进餐前,距前一餐约12~14小时所抽取的静脉血。由于餐后12~14小时胃肠的消化与吸收活动已基本完毕,因而血液中的各种生化成分比较恒定。此时测得的各种数值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机体的生化变化,进而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在特殊需要时遵医嘱也可以在清淡饮食后6小时采血化验。(3)抽血当天,不要穿袖口过小、过紧的衣服,以避免在抽血时衣袖卷不上来或抽血后衣袖过紧,引起手臂血管血肿。(4)不同的化验项目要问清医生,区别对待。如血糖检查,餐后血糖,一定要吃饭后再做检查;餐前血糖,早上检查前一定不能吃饭;血脂检查之前,最好不要吃含油脂过高的食物,如排骨汤等;查胆固醇前,少吃或不吃鸡蛋。(5)避免剧烈活动。运动锻炼和激烈的体力活动影响到许多项目的检测结果。如常用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在体力活动增加后就会升高,可达1倍以上,甚至休息1小时后仍可偏高30%。慢跑后血中肌酐(Cr)可增高45%,血尿素氮(BUN)可增高31%。因此要求在体检前2天起要保持常态活动量。不要在剧烈活动后采血样。(6)重视药物的影响。药物在体内不仅可以干扰检验测定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还可以改变某些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如维生素C可以使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红质(Bil)、肌酐(Cr)、尿酸(UA)等检测结果偏高;使乳酸脱氢酶(LDH)、甘油三酯(TC)等测定结果偏低。再如口服避孕药或雌激素类药可使甘油三酯升高等。特别是进行酶学检查、激素测定等,更以停药后进行为佳。药物影响易忽视,个人应注意主动配合医生,这样有助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抽血检查前正确饮食很重要。许多血液生化检验在采血之前要禁食、禁酒。这是因为食物中的一些成分可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如进高脂肪饮食后查甘油三酯,要比空腹时高许多倍。再如尿素氮、尿酸、胆红质等,在餐后血中浓度均有升高。

血液常规检查结果参照表

血液常规检查结果参照表血常规检查是医院化验室的三大常规(血液、尿和大便)之一。从耳垂或手指取一滴血,通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计数,可以反映身体的基本状况。

贫血的症状、治疗及预防

贫血并不是疾病,它只是伴随各种疾病的一种症状。所谓贫血是指循环血液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值的下限。

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标准认为,血红蛋白低于以下数值者为贫血:6个月到6岁110g/l,6~14岁120g/l,成年男性130g/l,成年女性120g/l,妊娠妇女110g/l。国内的贫血标准为:成年男性<120g/l,成年女性<110g/l。根据血红蛋白含量的不同,贫血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以下四级:轻度,血红蛋白低限到91g/l,症状轻微;中度,血红蛋白90~61g/l,体力劳动后心慌气短;重度,血红蛋白60~31g/l,休息时已感心慌气短;极度,血红蛋白<30g/l,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1)贫血的症状

贫血时血红蛋白减少,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会使全身组织和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氧,于是会在全身引起各种各样的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苍白”,往往是被家人发现脸色不好,皮肤苍白。最容易检查出苍白的部位是口唇和眼结膜。早期的自觉症状还有疲乏、无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贫血时由于机体需要设法提高氧的供应,于是就代偿性地加快呼吸和心跳而引起气短和心悸,特别是活动后氧消耗增多,症状也加重。如果贫血很严重,即使休息时也会感到气短心悸。慢性严重贫血甚至会引起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此外,还可能引起食欲不振、恶心、腹胀、月经失调、闭经和性欲减退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涉及的组织器官很多,但没有一个症状是“贫血”所独有的,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这些症状。(2)贫血的治疗

治疗贫血,应根据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

出血:出血是贫血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又因不同的原因引起,给予适当止血措施是很重要的。月经过多可用手术或荷尔蒙治疗,再予以病因治疗,贫血是可以治疗的。

营养缺乏:营养缺乏引起造血原料不足而发生的贫血,例如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豆芽细胞贫血及缺铁性贫血,分别给予营养补充,贫血治疗效果良好。

慢性疾病:感染或癌症能够控制,贫血就能够减轻。内分泌疾病给予矫正,贫血就可以减轻。慢性肾衰竭、肝硬化、晚期癌症及全身性红斑狼疮等造成的贫血,因为基本疾病的疗效很差,除了输血,贫血是很难减轻的。

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在患者停止与药物接触之后,贫血大多能很快或逐渐减轻甚至消失。但某些药物引起的再生不良性贫血,即使病因明确,患者不再接触,也很难恢复或治疗,这时如果进行骨髓移植可以获得治疗。(3)贫血的预防

贫血的发病率极高,尤以缺铁性贫血为最高,但只要日常生活和饮食注意调整,贫血是可以预防的。

要想预防贫血,就要为骨髓提供充足的造血物质。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一般情况下,成年男性每天约需铁1mg,生育期妇女每天需铁15~2mg,妊娠和哺乳期需铁量更多。

因此,平时应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肝、蛋黄及海带、紫菜、木耳、豆类等。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如餐后适当吃些水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果酸,能促进铁的吸收。而餐后饮用浓茶,则会因铁与茶中的鞣酸结合生成沉淀,影响铁的吸收。另外,用铁锅烹调食物,对预防贫血大有益处。叶酸和维生素B的12次方也是造血必不可少的物质。新鲜的绿色蔬菜、水果、瓜类、豆类及肉食中含有丰富的叶酸;肉类及动物的肝、肾、心等内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的12次方,但经高温烹调后,可使50%以上的叶酸和10%~30%的维生素B的12次方遭到破坏。因此,生活中既要注意饮食多样化,又要讲究烹饪技术,尽量避免过度蒸煮食物。

要保护好“造血工厂”。许多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都可损伤骨髓。化学性因素如苯有机砷、抗肿瘤药物、某些抗生素(如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抗癫痫疾病药物、抗风湿药(如保太松、消炎痛)等;物理性因素如X线、r射线、中子等,均可损害骨髓,是造血的大敌。因此,应严格执行防护措施,遵守操作规程,尤其不可滥用对造血功能有害的药物,还应避免不必要的X光照射。

失血也是导致贫血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各种失血性疾病如钩虫病、痔疮、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应积极进行治疗。贫血病人除用药物治疗外,还要重视日常饮食,注意增加营养。缺铁性贫血病人尤其要增加饮食中铁的摄入。

白血病的症状、治疗及预防

白血病是人体血液中白细胞的恶性病变。得了这种病的病人,他们的血液里、骨髓里以及各组织器官里都存在着大量形态异常的白血病细胞,这种细胞不断增生,病人可出现一系列症状。按白细胞发育成熟的程度区分,可将白血病分为急性、慢性两种。(1)白血病的10大症状

起病突然。白血病起病多急骤,病程短暂,尤以儿童和青年为多。

发热。急性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多为发热,可表现为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体温在375℃~40℃或更高。时有冷感,但不寒战。

出血。出血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尤以鼻腔、口腔、牙龈、皮下、眼底常见,也可有颅内、内耳及内脏出血。

贫血。早期即可发生贫血,表现为面色白、头晕、心悸等。

肝脾肿大。有50%的白血病病人会出现肝脾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肝脾肿大最为显著。

淋巴结显著肿大。浅表淋巴结在颈、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深部淋巴结在纵隔及内脏附近。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质地软或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无粘连。

皮肤及黏膜病变。伴随白血病的皮肤损害表现为结节、肿块、斑丘疹等。黏膜损伤表现为鼻黏膜、呼吸道黏膜和口腔黏膜等处发生肿胀和溃疡等。

神经系统炎症。蛛网膜、脑膜等处可发生白细胞浸润,表现颇似脑瘤、脑膜炎等,患者会出现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肢体瘫痪等症状。

骨骼及关节病变。病变浸润骨骼及关节后,常发生骨骼及关节疼痛,表现为胸骨、肱骨以及肩、肘、髋、膝关节等处出现隐痛、酸痛,偶有剧痛。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出现骨及关节压痛。

其他。白血病细胞可浸润呼吸、消化和泌尿生殖系统,以及眼眶、泪腺及眼底等,患者可出现肺部弥散性或结节性改变,同时伴有胸腔积液、消化功能紊乱、蛋白尿、血尿、闭经或月经量过多、眼球突出、视力减退等症状。(2)白血病的治疗

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白血病的治疗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现在白血病的病死率已在逐年下降。

目前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有:化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生物调节剂治疗、基因治疗、骨髓移植(异基因骨髓移植、自体干细胞移植和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对于白血病的治疗,白血病患者在生活中有许多必须注意的地方: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安排饮食(高蛋白、多进食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多摄入含铁质丰富的食物、少食多餐,根据病情对症调理饮食);适度体育锻炼也非常重要;防止出血和感染等。(3)白血病的预防

虽然白血病的病因到目前为止尚不完全清楚,但已发现白血病的发生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放射线;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C型病毒;遗传因素。同其他癌症一样,白血病虽然不能做到完全预防,但针对一些发病因素,也能取得相对预防的效果。

首先,不要过多地接触X射线和其他有害的放射线。不过偶尔的、医疗上的X线检查,剂量较小,基本上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其次,不要滥用药物。使用氯霉素、细胞毒类抗癌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时要小心谨慎,必须有医生指导,切勿长期使用或滥用。

第三,要减少苯的接触,慢性苯中毒主要损伤人体的造血系统,导致人体白细胞、血小板数量的减少,从而诱发白血病。白血病是常见肿瘤之一,居肿瘤发病率的第六位,每10万人中约有3~4人,其中急性多于慢性,急性者占70%以上,其中急粒占首位,急淋、急单次之。慢性白血病在我国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多见。

糖尿病筛检血糖检查

血糖检查,即通过检查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来判断是否患糖尿病,以及监测糖尿病病人的病情。血糖检查较简便的方法是在空腹或饭后2小时,从血液中测量出血糖浓度。

空腹与饭后血糖检查

空腹血糖检查和饭后2小时血糖检查,是血糖检查筛检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当进行饭后2小时血糖检查怀疑有糖尿病时,则须加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检查方法是先测出空腹时的血糖值,再喝入葡萄糖溶液,每隔半小时测定一次血糖值,总计测定5次(含空腹)。血糖检查结果参照表

检查的注意事项

若平时服用下列药物,可能影响检查结果,应事先告知检查人员,如类固醇、动情激素、利尿剂、兴奋剂等。

身体发烧、心理压力较大或怀孕等,均会使血糖值升高。

检查之前,不可运动或喝酒,并且尽量让情绪平稳,以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若检查出异常时,须在饮食、运动、预防并发症及使用药物上与医生密切配合。空腹血糖检查是诊断糖尿病最可靠的方法。一般来说,尿糖阳性或尿糖虽阴性但有高度怀疑的病人,均需做空腹血糖测定。空腹血糖浓度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基础胰岛素的能力。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有:(1)多尿

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4000ml,最高达10000ml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有的患者日尿次数可达20余次。因血糖过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量越多,排糖亦越多,如此恶性循环。(2)多饮

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人便以饮水来作补充。因此排尿越多,饮水自然增多,两者形成正比关系。(3)多食

由于尿中丢糖过多,如每日失糖500g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便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如此反复。(4)消瘦

由于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消耗过多,体重下降,出现形体消瘦。(5)乏力

由于代谢紊乱,不能正常释放能量,组织细胞失水,电解质异常,故病人身感乏力、精神不振。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都是如此。有的患者以多饮、多尿为主,有的以消瘦、乏力为主,有的以急性或慢性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总之,只有进行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是诊断和发现糖尿病的一种重要方法。临床上有不少病人,空腹血糖不高,但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增高,也可诊断为糖尿病。

10种人需定期做糖尿病检查

专家提醒,由于有些糖尿病患者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常不会主动去医院检查,在体检或因患其他疾病检查时才被发现,这类病人不是没有症状,只是忽视而已。

因此,专家呼吁,有以下情形者要及时到医院求诊,进行检查,以了解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1)体重减轻,找不到原因,而食欲正常者;(2)妇女分娩巨大儿者;(3)有过妊娠并发症,如多次流产、妊娠中毒症、羊水过多、胎死宫内、死产者(特别是有先天性畸形及尸检发现有胰岛细胞增生者);(4)年龄超过50岁者;(5)肢体溃疡持久不愈者;(6)40岁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者;(7)肥胖或超重,特别是腹部肥胖者;(8)有高血压、高血脂者;(9)有反应性低血糖者;(10)会阴部瘙痒、视力减退、重复皮肤感染及下肢疾病或感觉异常而找不到原因者。糖尿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之一,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

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般超过40岁以上的中年人,特别是以上所述的高危人群(尤其是肥胖者及经常参加宴请活动、喜食高脂高糖饮食、运动量相对较少的脑力工作者),应定期检查空腹血糖。一旦发现糖尿病,应该进行综合治疗。治疗包括饮食控制、适量运动、药物控制、接受糖尿病知识教育和自我监控等。(1)饮食控制治疗

正常人吃饭后,虽然血糖也有升高,但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也随之增加,所以血糖总能维持在正常范围。而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合成和分泌不足,如果像正常人一样进食,饭后的血糖就会升得很高,对全身各组织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每个糖尿病患者不论病情轻重,不论是用胰岛素还是口服降糖药都必须合理地控制饮食。一般病情轻的,往往只需控制饮食即可使血、尿糖降到正常水平。即使注射胰岛素的病人,配合饮食治疗也会使病情逐渐稳定,胰岛素的用量逐渐减少。相反,如果不注意控制饮食,病情就会恶化,各种并发症会相继出现。

饮食控制:定量、定时,忌食糖制甜食。

饮食治疗的目的:维持健康成人能从事各种正常的活动;维持正常体重,肥胖者减少热量摄入,消瘦者提高热量摄入,以此来增加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减轻胰岛负担,从而使血糖、尿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以防止和延缓心脑等并发症的产生。(2)运动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促进肌肉及其他组织利用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和减少尿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病人体力增强,机体抵抗力增加,精神放松,消除大脑皮层的紧张状态,有利于糖尿病的好转。通过运动可以增强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降低甘油三脂,减少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但运动应注意:要持之以恒;要因人而异,不可勉强;要循序渐进。糖尿病病人体质较弱,所以要从小、从轻微活动开始,慢慢增加运动量,如有严重的心血管病和心律不齐、传导阻滞及严重的肺心病等,应禁止运动。(3)药物治疗

对于II型糖尿病,口服的降糖药较多,主要有三类:磺脲类(如达美康、美比达、瑞易宁)、双胍类(二甲双胍)、肠道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拜糖平)。可以单独用一种,也可以同时服用,要理想控制血糖,关键是要做到按时且有规律地服药,而I型糖尿病则需要选择胰岛素治疗。

口服药物控制血糖的标准:空腹时,小于6为满意,6~78为可以接受,大于78为差;餐后2小时,小于78为满意,78~10为可以接受,大于10为差。

服药中要防止发生低血糖,警惕出现心慌、手抖、出汗、头晕、乏力等症状。(4)健康教育

糖尿病只要掌握了控制和治疗的方法,避免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增加活动量和减肥,树立信心,病人就可以和其他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寿命也不受影响。因此,接受防治糖尿病的科学指导,学会正确选择口服降糖药,学习测试血糖和尿糖,掌握自己的病情变化是十分重要的。(5)糖尿病的自我监测

这主要是对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和调整用药进行监测。包括:自我观察症状,如“三多一少”、乏力等;观察体重,如有无消瘦或是体重增加;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糖、肾功能等;定期检查血压、心电图、眼底,必要时做头颅CT。有些糖尿病病人经治疗一切症状消失后,就认为病已痊愈,万事大吉,因而终止治疗,这种做法是危险的。所有的糖尿病患者至少每隔1~2个月就应到医院检查血糖、尿糖,并根据检查的情况继续治疗,如此才能确保健康。

糖尿病预防4要点

糖尿病的预防主要有4个要点:(1)多懂一点

即对糖尿病的知识多懂一点,对其危害多懂一点,对其防治措施多懂一点。(2)少吃一点

即让摄取的总热量少一点,不只主食要少吃,而且副食特别是高热量的副食也要少吃。不要认为吃就是福,有时吃也能吃出麻烦来,要适当地吃,科学地吃,有道理地吃,不能胡吃乱吃。(3)勤动一点

即要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这样既控制了饮食,又增强了锻炼,体重就不至于过重。肥胖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因素,避免肥胖,得糖尿病的机会就会减少。俗话说:“腰带越长寿命越短”。所以控制体重是很重要的一点。(4)放松一点

即有一个好的心态。一个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也是有其积极作用的。因为进食多、锻炼少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各种心理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强胰岛素抵抗,促使糖尿病的发生。有这种情况,也许你原来还得再过两年才会得糖尿病,只因为一次大的精神刺激,很长时间愁眉不展,可能很快就得糖尿病了。糖尿病致病原因复杂,但多是人为的因素,如心理紧张、情绪压抑、生活节奏紊乱、饮食过于肥甘油腻或品种单一及过于精细、酗酒、运动量减少等。

肝胆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功能的基本状况。肝功能检查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肝胆疾病,如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等的预防和治疗,都是极其重要的。

肝胆功能检查主要项目分类

肝功能检查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1)反映肝细胞损伤的试验:包括血清酶类及血清铁等,以血清酶检测常用,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K-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临床表明,各种酶试验中,ALT、AST能敏感地提示肝细胞损伤及其损伤程度,其中,反应急性肝细胞损伤以ALT最敏感,反映其损伤程度则AST较敏感。在急性肝炎恢复期,虽然ALT正常而γ-GT持续升高,仍提示肝炎慢性化。慢性肝炎γ-GT持续不降常提示病变活动。(2)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试验:检测肝脏对某些内源性(胆红素、胆汁酸等)或外源性(染料、药物等)高摄取物排泄清除能力,临床常检测胆红素定量,总胆红素过高可诊断为黄疸病,如果胆红素进行性上升并伴ALT下降,叫做酶胆分离,即提示病情加重,有转为重症肝炎的可能。(3)反映肝脏贮备功能的试验:血浆的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是通过检测肝脏合成功能以反映其贮备能力的常规试验。ALB下降提示蛋白合成能力减弱,PT延长提示各种凝血因子的合成能力降低。(4)反映肝脏间质变化的试验:血清蛋白电泳已基本取代了絮浊反应,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评价慢性肝病的演变和预后,提示枯否氏细胞功能减退,不能清除血循环中内源性或肠源性抗原物质。此外,透明质酸、板层素、III型前胶原肽和IV型胶原的血清含量,可反映肝脏内皮细胞、贮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变化,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密切相关。体检前三天要忌酒,限制高脂肪高蛋白饮食,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做肝胆B超须空腹进行。做X线检查时,应穿棉布内衣,勿穿带有金属纽扣的衣服、文胸,并摘去手机、钢笔、钥匙等金属物品。

肝胆功能检查结果参照表

肝胆功能检查结果参照表血氨(BA或NH3)增高:见于肝昏迷、重症肝炎、肝肿瘤、休克、尿毒症、有机磷中毒、先天性高氨血症及婴儿暂时性高氨血症。降低:见于低蛋白饮食、贫血等。

脂肪肝的症状、治疗及预防

脂肪肝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的3%~4%,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即为脂肪肝,严重者脂肪量可达40%~50%。(1)脂肪肝的症状

食欲不振、乏力:此为肝病患者常伴有的症状,患者若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厌油、腹胀、肝区隐痛等,排除了感冒、急性胃炎以及其他肝病,均应怀疑患有脂肪肝的可能。

恶心呕吐:恶心与呕吐是临床的常见症状。恶心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搏缓慢、血压降低等症状。肝胆胃系统疾病常伴有恶心、欲呕或呕吐的症状。脂肪肝若伴有肝功能损害,可伴恶心、欲呕、厌油、上腹胀等症状。

肝脏肿大:脂肪肝最常见的表现为肝脏肿大。若肝包膜受伸胀、肝韧带被牵引、脂肪囊肿破裂或发炎,则可见肝区痛及压痛,伴反跳痛、发热、白细胞增多。脂肪肝患者的肝肿大:约90%患者的肝脏可扪及,30%轻度肝肿大,如肝脏贮脂占肝重的40%以上时,可有明显肝大,但为无痛性。

蜘蛛痣: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故称蜘蛛痣。蜘蛛痣多出现在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等部位。据统计,270例肝活检确诊为脂肪肝的患者中8%有蜘蛛痣,其中3例由脂肪肝转成肝硬变,蜘蛛痣增多。(2)脂肪肝的治疗

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大多数脂肪肝病人治疗的基本方法。脂肪肝病人要注意三大营养素的合理搭配,即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重视脂肪的质和量,糖类饮食应适量,限制单糖和双糖的摄入。脂肪肝病人还应该坚决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实行有规律的一日三餐。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脂肪肝,应坚决戒酒。

运动治疗:脂肪肝病人主要选择以锻炼全身体力和耐力为目标的全身性低强度动态运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中快速步行(115~125步/分钟)、骑自行车、上下楼梯、爬坡、打羽毛球、跳舞、做体操、跳绳和游泳等,这类运动对脂肪肝病人降脂肪减肥、促进肝内脂肪消退的效果较好。

药物治疗:到目前为止,尚无防治脂肪肝的有效药物。一般常选用保护肝细胞、去脂药物及抗氧化剂等,如维生素B、C、E、卵磷脂、肌苷、辅酶A、还原型谷胱甘肽以及某些降脂药物等。上述药物虽然很多,但大多仍需要进一步验证其疗效以及安全性。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选用,切不可滥用。(3)脂肪肝的预防

科学合理的饮食制度:调整膳食结构,坚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能量来源以粮食为主,从而防止热量过剩,预防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发生。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及戒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过量摄食、进零食、吃夜宵等不良习惯。对常年嗜酒者来说,彻底戒酒是预防酒精性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

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人体对多余热量的利用,除了转化为脂肪储存外,主要通过体力活动消耗掉。因此,应根据自身情况,坚持参加中等运动量的锻炼,并持之以恒。避免养成久坐少动的习惯。

慎重选择用药,防止药物性肝病: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用药不当极易产生药物性肝病。故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和疗程,避免长期应用四环素、糖皮质激素、合成雌激素及某些降血脂药物,以防药物性脂肪肝。

定期体检,有效地控制病情:对于有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家族史的人,应有自我保健意识,定期体检,以早期发现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阻止病情发展。脂肪肝无特异性症状。约半数患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患者有易疲劳、食欲降低、腹胀、肝区不适或隐痛、恶心、嗳气等。患者可能有长期饮酒史,或有糖尿病、肥胖、营养不良及中毒性肝损伤等病史。部分患者可触及肝肿大,并可有轻度压痛。

肝硬化的症状、治疗及预防

肝硬化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疾病,其病因很多,最主要的是肝炎病毒感染(特别是乙肝病毒)和长期饮酒。(1)肝硬化的症状

早期肝硬化患者大多无任何特殊表现,只有部分病人可出现全身不适和慢性消化不良症状,如全身乏力、容易疲倦、体力减退、腹胀、便秘、腹泻、肝区隐痛,劳累后明显等。少数病人可见蜘蛛痣,脾脏可正常或轻度肿大,这些症状表现常易与原有慢性肝病相混淆而被忽视。

故慢性肝病患者,如有下列情况应警惕早期肝硬化的可能:原因未明的消化不良症状,特别是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原因未明的脾肿大者;原因未明的男性乳房发育者;反复肝功能或转氨酶异常者;反复慢性肠道感染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有以上症状者,应及时化验肝功能、蛋白比值、血清Ⅲ型前胶原肽及有关酶学检查,并做B超观察肝脾大小变化。(2)肝硬化的治疗

医学发展至今,尚没有治愈肝硬化的方法。目前,对于晚期肝硬化采用肝移植方法换掉病变的肝脏是根本的解决办法。对于大多数病人而言,现实的做法是通过综合治疗,控制症状和并发症,使生命得到延续,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即使疾病处于相对静止阶段。

肝硬化早期以保养为主,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失代偿期除了保肝、恢复肝功能外,还要积极防治并发症。一般来说,治疗原则如下:

合理饮食及营养:优质高蛋白饮食供应;如肝功能显著减退或有肝性脑病先兆时,应严格限制蛋白质食物;足够的糖类供应;肝功能减退,脂肪代谢障碍,要求低脂肪饮食,否则易形成脂肪肝;高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丰富的饮食供应。

改善肝功能:肝功中的转氨酶及胆红素异常多揭示肝细胞损害,应按照肝炎的治疗原则给予中西药结合治疗。合理应用维生素、肌苷、益肝灵、甘利欣、黄芪、丹参、冬虫夏草、灵脂及猪苓多糖等药物。

抗肝纤维化治疗:近年经国内研究,应用黄芪、丹参、促肝细胞生长素等药物治疗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变,取得了较好效果。

积极防治并发症: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症较多,可导致严重后果。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肝性脑病、并发感染等并发症,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3)肝硬化的预防

防治病毒性肝炎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尽早发现和隔离病人,并给予积极治疗。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不要在江湖中游泳、洗澡。平时应注意合理营养,少吃脂肪食物,饮酒一定要有节制。保持心情愉快舒畅,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一旦发生胆道、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感染,应立即治疗,迅速控制,避免肝硬化加重或并发其他病症而危及生命。其中,尤其要注意情绪和饮酒。肝脏几乎是酒精代谢、分解的唯一场所。酒精对肝脏有直接的损伤作用。因此,预防肝硬化必须节制饮酒,而肝病患者必须禁酒。

肝癌的症状、治疗及预防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号称“癌中之王”。医学证实肝癌的发生主要与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感染密切相关。

原发性肝癌中,98%的病人都合并有乙肝,乙肝容易转化为肝硬化再转化为肝癌。其中男性发病率要比女性高3~4倍。此外,儿童脂肪肝患者增加,也成为潜在的危险人群。脂肪肝也会转为肝硬化,再由肝硬化发展为肝癌。(1)肝癌的症状

肝痛、乏力、消瘦、腹胀、腹块、发热、黄疸等为肝癌常见的症状,但这些大多已属中晚期症状。此外尚有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

容易忽略的肝癌症状有腹泻、右肩痛和易误认为胆囊炎和阑尾炎的一些症状:

对有肝病背景的中年人不明原因的腹泻,应想到肝癌的可能,它可因肝癌合并肝功能障碍或合并门静脉栓所引起的;

右肩痛可由右肝膈顶部肝癌刺激横膈所致;

不少人数月前曾诊断为“胆囊炎”,而数月后上腹出现肿块并诊断肝癌,这些病人常因右肝一个不大的肝癌因包膜下癌结节破裂而酷似胆囊炎。又因右肝癌结节破裂,少量血液流至右下腹而误以为是阑尾炎。(2)肝癌的治疗

对肝癌的治疗,首先应明确肿瘤是否仅限于肝脏:对限于肝内而无肝硬化者,可进行肝叶切除术;对限于肝内有肝硬化者,若肝功能良好,则可进行肝段切除,或在CT或B超引导下进行瘤体内无水酒精注射,使肿瘤坏死并缩小。

目前原位肝移植用于治疗无肝外转移的伴肝硬化的肝癌患者,比手术切除后的复发率低,但代价高,供肝困难,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对于已剖腹手术,但无法切除肿瘤的治疗,若肿瘤局限而浅表者,可作冷冻疗法或高功率激光气化治疗,还可以插导管入肝动脉,并于皮下固定,以备术后灌注化疗和栓塞用。

不能手术者还可以用生物反应调节剂作为辅助治疗,如每周注射一次转移因子、抗肝癌免疫核糖核酸等。对于已有肝外转移者,则只能进行肝动脉插管化疗和以碘化油及明胶海绵进行栓塞或全身化疗,但后者疗效较差。

另外,肝癌患者除临床中的常规治疗外,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忧虑等不良情绪;注意饮食调节,宜以清淡、易于消化、富于营养的饮食为主,忌酒及辛辣、油炸食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外伤造成肿瘤破裂出血;肝癌术后病人要2~3月定期检查一次,一般病人则一月检查一次;可选择具有以健脾为主的食疗方长期服用,如薏米粥、赤豆粥等。(3)肝癌的预防

一是要预防肝炎。使用肝炎疫苗预防肝炎从而预防肝癌已成为预防肝癌极有希望的途径之一。

二是健康饮食。不能吃发霉的、糊了的食物,这类食物含有黄曲霉素,能致癌。吃发霉的食物也容易引发肝癌。

三是清洁饮水。有化学物质的、被污染了的饮用水容易让人长癌。

四是适当补硒。针对低硒人群采用富硒酵母、硒多糖、富硒盐补充硒元素,提高血硒水平。

五是减少亚硝胺摄入以及戒烟、戒酒。专家提醒,肝癌是可以治愈的,而治愈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胆结石的症状、治疗及预防

胆结石病即胆道内胆汁的某些成分(胆色素、胆固醇、黏液物质及钙等),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析出、凝聚而形成石头导致的疾病。结石可以发生在胆道的任何部位。(1)胆结石的症状

胆结石的典型症状有发烧、发冷、右上腹疼痛及黄疸(皮肤、黏膜和眼球的巩膜发黄的症状)。其他还有可能出现的症状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通常胆结石会因不同的结石发生部位而有不同的症状出现。

胆囊结石:结石发生在胆囊中,这样的病人通常没有明显的感觉,很多人是在健康检查中发现的;有的病人会有右上腹疼痛、发烧,有些会出现黄疸。

胆囊出口处胆结石:结石会造成阻塞,引起胆汁的出入不顺畅,会出现食欲不振、呕吐、发烧及右上腹部疼痛等症状。

总胆管结石:病人会有右上腹疼痛、发烧、发冷、黄疸、剧烈绞痛或阵痛等症状;也有些人虽然已经充满结石,但仍没有不适的症状出现,这种长期结石会阻碍胆汁的流通,引起胆汁的出入不顺畅。

肝脏内的结石:肝内结石可能与寄生虫有关,它的症状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重复性的发烧、发冷。这样的结石一般多发生在肝的左侧。(2)胆结石的治疗

胆囊切除术。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行开腹胆囊切除,一直是胆结石的标准治疗方法,效果肯定,但近年来受到了新的手术方式的挑战。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该方法是通过中上腹部3~4个小孔来完成手术,手术创伤小,病人痛苦小、恢复快,术后3~5天即可出院。但胆囊炎症及其周围病变严重者不宜采用此法。纤维胆道镜和微创技术进行胆囊取石术。该法对部分胆囊功能和结构良好的患者或年老体弱而无法耐受大手术者有一定益处,但长期随访发现部分患者术后可再生胆结石。

其他治疗方法。胆结石的非手术疗法很多,包括药物排石、激光碎石或灌注接触性溶剂溶石等。(3)胆结石的预防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预防胆结石:

积极治疗能引起胆结石的病症,如胆囊炎、肝炎、肝硬化、脂肪肝、溶血性贫血、肥胖症和高脂血症等。

避免能引起胆汁淤积的一切因素,改掉不吃早餐的不良习惯。

长期静脉内营养患者定期使用促胆囊收缩药物。

妊娠期间尽可能规律进食。

定期体检,一旦发现胆囊功能差、结构异常,胆囊胆汁透声差,出现胆泥或胆沙等,经过积极合理的治疗,胆囊功能是可以恢复的,胆泥、胆沙或瘀积的浓稠胆汁能被排出,这样就可以早期阻断形成结石的路径。胆结石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三种:B超,最常用、方便快捷、费用低、确诊率高;X线造影检查,少用;CT检查,易漏诊,但对判断结石成分有很大帮助。

肾功能检查

肾脏是排泄水分、代谢产物、毒物和药物,保留人体所需物质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重要器官。此外,肾脏还有内分泌功能。由于肾脏有多方面的功能,又有很强的贮备能力,即使最敏感的检查方法也不能检查出早期和轻微的肾实质损害。因此,不能仅依据某一项试验结果就作出肾功能的判断,而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全面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确切可靠的结论。

肾功能检查结果参照表

肾功能检查的项目众多,具体包括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血尿素、血肌酐、血尿酸、尿肌酐、尿蛋白、菊粉清除率、选择性蛋白尿指数、β2-微球蛋白清除试验、尿素清除率、尿素氮/肌酐比值、酚红排泄试验、浓缩试验、稀释试验、对氨马尿酸清除率等。肾功能检查结果参照表在进行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前,为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应严禁肉食3天、避免剧烈运动。在进行浓缩稀释试验时,试验日正常进食,每餐含水量不宜超过500~600ml,此外不再饮任何液体。

肾炎的症状、治疗及预防

肾炎是一大类肾脏疾病的总称,以红细胞尿和蛋白尿为基本表现。肾炎的肾组织病理改变以炎症(即浸润、渗出、增生)为主要特征。临床上习惯将肾炎分为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1)肾炎的症状

水肿:常以眼睑开始,继而双下肢,重者出现全身水肿,甚至胸、腹腔积水。

高血压:一般是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高血压,少数患者在肾病初期就伴有高血压;而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肾病是先出现高血压后引起肾损害,所以患有较长时间高血压者要定期检查肾功能。

贫血:其原因有些是血尿失血所致;较多是由于肾损害影响了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导致贫血。患者常出现面色萎黄、全身无力、毛发干枯等症状。

腰痛:表现为腰部阵痛或酸痛,肾结石者可为绞痛。

排尿不正常:尿中泡沫明显增多,或尿色发红、混浊、尿频、尿急、多尿、少尿或无尿等。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肾脏病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仅表现为四肢乏力、头昏及腰酸等。(2)肾炎的治疗

肾炎的治疗旨在改善肾功能,预防和控制并发症,促进机体自然恢复。肾炎的治疗有抗感染治疗、水肿的治疗、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的治疗、抗凝疗法、抗氧化剂应用。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卧床休息和合理饮食,必须谨遵医嘱。(3)肾炎的预防

引起肾炎的主要原因是感染,特别是链球菌感染。因此预防肾炎最好的办法是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以减少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扁桃体炎等疾病侵袭。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积极做好预防,采取隔离措施。一旦发生咽炎、流行性感冒、脓疱疮性皮肤病等链球菌感染时,应立即加以彻底治疗,及早应用青霉素。青霉素不能使用者,用红霉素类抗生素控制感染并观察病情,对降低肾炎发病率也有较大的作用。

如今糖尿病和高血压病人逐年增多,该类病症很容易并发肾炎,引起尿毒症。因此,平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掉酗酒吸烟等不良嗜好,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有效地控制血糖和血压,这些都是降低并发肾炎的有效方法。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一些人患了小毛病,往往不去求医问药,而是在对药理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到药店买药超剂量服用,殊不知药物有治疗的作用,也有它的不良反应。药物中绝大部分的药是先经肝脏解毒,后经肾脏排泄,所以肾脏和肝脏一样为机体中毒易感器官,容易受到损害。临床中乱服药引起血尿、蛋白尿的患者屡见不鲜,药物引起肾损害日趋增多,约有25%肾功能衰竭患者与应用肾毒性药物有关,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妥布霉素、新霉素等。因此,一旦生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正确合理使用药物,减少药物性肾炎的发生。肾炎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据不完全统计,肾炎在我国患病率为2%~4%,患病人数较多。由于肾脏病变的发展和恶化,每年每百万人中约有96~100人死于肾功能衰竭,可见肾脏疾病对身体健康危害之大。因此,积极开展肾脏疾病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肾结石的症状、治疗及预防

肾结石是发生于泌尿道的一种常见疾病,近年来肾结石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肾结石可发生在肾盏、肾盂内,可移动并进入输尿管或膀胱,原发性结石起因不明,继发性结石常因代谢异常、内分泌紊乱及慢性肾盂肾炎所导致,结石与感染常互为因果。肾结石多见于30~60岁成年人,男女之比为2:1~3:1。(1)肾结石的症状

肾结石的症状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形状、所在部位和有无感染、梗阻等并发症。

肾绞痛:出现肾绞痛常表现上尿路有结石,多在夜间或清晨突然发作。结石阻塞尿路处于下移状态时,肾绞痛加剧。患者痛苦异常,疼痛可向同侧腹股沟和睾丸或大阴唇放射;当结石在输尿管某一段且局部发生炎症时,绞痛以这一局部最为显著;结石移近膀胱时,肾绞痛可再次发生,并出现尿频、尿急及尿痛等症状。肾脏和胃肠的神经支配同属腹腔神经丛,故肾绞痛常可伴恶心、呕吐及肠麻痹症状,容易与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结肠炎或输卵管炎相混淆。

血尿、脓尿:急性肾绞痛常伴明显肉眼或镜下血尿。结石停止移动数天后,血尿消失。少数结石引起完全性阻塞时可无血尿。结石若合并感染,则血尿和脓尿同时发生。个别由于肾结石长期刺激,导致肾内上皮化生,甚至发生磷状上皮癌,这时将呈持续性严重血尿。

急性梗阻性少尿、无尿:独肾患者或双侧输尿管结石,可引起急性梗阻性少尿或无尿。临床表现一般为急性梗阻侧肾区疼痛、少尿或无尿、尿毒症、心力衰竭、高血压、高血钾及严重酸中毒。

慢性肾功能衰竭:独肾或双侧肾结石患者,若结石长期阻塞或合并感染,可造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区疼痛不明显,甚至无自觉性疼痛,主要表现为泌尿系统感染、胃肠症状,贫血、心力衰竭、腹部包块或原因不明的发热,极易造成误诊。(2)肾结石的治疗

内科治疗:适用于直径小于08cm的光滑圆形结石,无尿路梗阻或感染,肾功能良好者。充分饮水,饮食调节。据结石性质可选用不同的药物,控制尿路感染。

体外震波碎石术:适用于直径15cm左右的单个结石。

手术取石:对不适于上述治疗者,手术方法有切开取石、输尿管镜碎石取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腹腔镜下肾实质切开取石。

对症治疗:肾绞痛予解痉剂,尿路感染予抗菌药物,血尿者适量止血药。(3)肾结石的预防

多喝水:最重要的预防之道是提高水分的摄取量。水能稀释尿液,并防止高浓度的盐类及矿物质聚积成结石。

补充纤维素:经常进食粗粮,可有效防止结石发生。

合理补钙:结石中有一部分是由钙或含钙的产品形成的,因此合理补钙非常重要。

限量摄入糖类:高糖食品的摄入会使患肾结石的机会增加,因此要注意少吃甜食。

少吃草酸盐含量高的食物:含草酸盐高的食物有番茄、菠菜、草莓、甜菜、巧克力等,过高的草酸盐摄入是导致肾结石的主要原因之一。

睡前慎喝牛奶:睡眠不好的人,睡前喝杯牛奶有助于睡眠。但饮牛奶后2~3小时,正是钙通过肾脏排泄的高峰。钙通过肾脏在短时间内骤然增多,容易形成结石。

注意蛋白质的摄取:肾结石与蛋白质的摄取量有直接的关系。蛋白质容易使尿液里出现尿酸、钙及磷,导致结石的形成。

勿过量服用鱼肝油:鱼肝油富含维生素D,有促进肠膜对钙磷吸收的功能,骤然增加尿液中钙磷的排泄,势必产生沉淀,容易形成结石。

多食黑木耳:黑木耳中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对各种结石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使结石剥脱、分化、溶解,排出体外。

多活动:不爱活动的人容易使钙质淤积在血液中,运动帮助钙质流向它所属的骨头。专家提醒,结石的主要成分大都来自日常饮食,所以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预防肾结石的最好办法。最新研究表明,多吃低盐、低脂肪的食物可大大降低患肾结石的危险。

肾功能不全的症状、治疗及如何保肾

肾功能不全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严重损坏,使身体在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方面出现紊乱的临床综合症。(1)肾功能不全可分为四期

一期,肾功能储备代偿期。因为肾脏储备代偿能力很大,因此临床上肾功能虽有所减退,但其排泄代谢产物及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能力仍可满足正常需要,临床上并不出现症状,肾功能化验也在正常范围或偶有偏高现象。

二期,肾功能不全期。肾小球已有较多损坏,通常已达60%~75%,此时肾脏排泄代谢废物时已有一定障碍,肌酐、尿素氮可偏高或超出正常值。病人可能出现贫血、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精神不易集中等。但常被忽视,若有失水、感染、出血等情形,则很快出现明显症状。

三期,肾功能衰竭期。肾脏功能损害已相当严重,通常多达75%~95%,此时肾脏不能维持身体的内环境稳定,患者易疲劳、乏力、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症状加剧,贫血明显,夜尿增多,血肌酐、尿素氮上升明显,并常有酸中毒。此期又称氮质血症期。

四期,尿毒症期或肾功能不全终末期。此期肾小球损害已超过95%,有严重临床症状,如剧烈恶心呕吐、尿少、浮肿、恶性高血压、重度贫血、皮肤瘙痒、口有尿臊味等。(2)肾功能不全的治疗

一般治疗:在肾功能不全的代偿期,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发展为尿毒症。在氮质血症期除应治疗发病外,要减轻工作,避免受凉、受湿和过劳,防止感冒,不使用损害肾脏药物。已出现尿毒症状者,应休息和治疗。

饮食疗法:对氮质血症和尿毒症患者应给予低蛋白饮食,且以含有人体必须氨基酸多的动物蛋白为主。食物要易消化和有充足的维生素。尿量少、有水肿者,应限制钠的摄入。

去除诱发因素:各种感染是常见的诱发因素,由急性吐泻、发热、电解质平衡失调和使用了肾毒性药物引起者亦不少见。此外还有外伤、手术等。

除此之外,还应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防治心力衰竭,以及蛋白合成激素疗法、血液净化疗法、肾脏移植等。(3)肾功能不全者如何保肾

肾功能不全者如何保护残存的一部分肾功能,避免使其向更严重的情况发展呢?

要有合理的蛋白质摄入量。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主要来源于饮食中的蛋白质成分,因此,为了减轻残存的肾的工作负担,蛋白质摄入量必须和肾脏的排泄能力相适应。如当血肌酐为170~440μmol/l时,蛋白质以每天每公斤体重06g为宜,有大量蛋白尿者,每丢失1g尿蛋白,可额外补充15g蛋白质。当血肌酐超过440μmol/l时,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进一步减少,以每天总量不超过30g为好。但必须强调的是,如果一味追求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将会导致病人出现营养不良,体质下降。

为了使摄入的蛋白质获得最大利用,防止其转化为能量消耗掉,在采取低蛋白质饮食的同时,还必须补充能量。每日每公斤体重至少摄入35千卡的热量,主要由糖供给,可吃水果、蔗糖制品、巧克力、果酱、蜂蜜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食物虽符合前面的条件,如蛋黄、肉松、动物内脏、乳制品、骨髓等,但由于它们含磷量较高,仍不宜食用,因为磷的贮留可促使肾脏的功能进一步恶化。为减少食物中的含磷量,食用鱼、肉、土豆等,都应先水煮弃汤后再进一步烹调。

食盐量应视病情而定,如有高血压、水肿者,宜用低盐饮食,每日2g盐。

经过肾脏排泄的药物也有可能损伤肾脏,如庆大霉素、磺胺类抗生素、青霉素、消炎痛、扑热息痛以及激素、造影剂等。

此外,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或感染,还要严防这些疾病对肾脏的损伤。验血查肾功能的病人必须连续3天禁食肉类,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少于40g,并避免剧烈运动,减少肌酸的过多分解。

尿酸检查

早期发现痛风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检测血尿酸浓度,正常人体内的嘌呤经过代谢后最终分解为尿酸,如果嘌呤分解过多会导致尿酸形成过多,或者由于肾脏病变,尿酸从尿中排泄减少而使血中尿酸浓度升高(即高尿酸血症),持续高尿酸血症就会引起痛风的各种症状。

哪些人需做尿酸检查

下列人员需要主动进行血尿酸的常规检测,以及早发现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不要等到已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如皮下痛风结石)后才去就医。(1)60岁以上的老年人;(2)肥胖的中年男性及绝经后的女性;(3)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4)糖尿病(主要是II型糖尿病);(5)原因未明的关节炎,尤其是中年以上的病人,以单关节炎发作为特征;(6)肾结石,尤其是多发性肾结石及双侧肾结石病人;(7)有痛风家族史的成员;(8)长期嗜肉,并有饮酒习惯的中年以上的人。

凡属于以上所列情况中任何一项的人,均应主动去医院做有关痛风的检查,以及早发现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如果首次检查血尿酸正常,也不能轻易排除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可能性。以后应定期复查,至少应每年检查一次。这样可使痛风的早期发现率大大提高。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前奏曲,喜欢吃肉喝酒的患者,必须多加节制。否则痛风发作时,拇趾、足背、足跟、踝、指、腕等关节都有可能红肿剧痛,反复发作,关节畸形,形成“痛风石”。

尿酸检查结果参照表

血尿酸的检测关系到痛风的诊断问题,因此应力求结果正确无误。为做到这一点,在测定血尿酸时必须注意下列事项:(1)体检者应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血送检。避免在吃饱后,尤其是在进食荤菜或高嘌呤食物后抽血,因为此时的血尿酸值偏高。严格地说,体检者在抽血的前1日即应避免吃高嘌呤饮食,并禁止饮酒。(2)一些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在抽血前几日即应停用,例如降尿酸类药物阿司匹林、降血压药、利尿剂、泰尔登等,应至少停药5日以上。(3)抽血前应避免剧烈活动,如奔跑、快速登楼、负重或挑担等,因为剧烈运动可使血尿酸升高。(4)由于血尿酸浓度有时呈波动性,故一次血尿酸测定正常不能完全否定高尿酸血症,应多查几次方属可靠。尿酸检查结果参照表痛风好发于男性,多达781%~95%,女性仅占5%左右,男性与女性比率为20:1。女性常在绝经后发病,行经期和妊娠期的妇女几乎不得痛风。

痛风的症状、治疗及预防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的疾病。嘌呤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经人体的新陈代谢生成尿酸。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人体生成的尿酸过多或者排除过少,滞留在血液中的尿酸就会增多,出现一系列痛风症状。痛风患者的血液中尿酸过多,尿酸结晶便会在关节、肾脏、心脏等部位沉积,引起这些组织和器官的损害。(1)痛风的症状

在临床上,痛风病的初期表现为单纯的血中尿酸增高,而无其他特殊症状,所以不易被人们发现,当血尿酸长期在关节组织及肾脏内沉积,并且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造成炎症损害,病人会出现关节炎痛、肾绞痛或血尿等症状。

特别是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往往是急性和突然的,患者大多夜间因关节疼痛惊醒,痛如刀割,关节局部红肿、充血、并有压痛,不能盖被或热敷,以脚趾处关节痛最常见。疼痛在24小时内达到高潮,并伴有局部皮肤脱屑和瘙痒,以后逐渐消退而完全恢复。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周身不适、食欲减退症状。而痛风性肾病的损害过程十分缓慢,肾功能可多年维持正常,随着病情的发展,肾功能逐渐减退以至衰竭,这也是痛风死亡的主要原因。(2)痛风的治疗

治疗痛风的原则:合理的饮食控制;充足的水分摄入;规律的生活方式;适当的体育活动;有效的药物治疗;定期的健康检查。

痛风的一般治疗:食用低嘌呤低脂肪饮食、多饮水、戒除烟酒,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定期检查等。

临床治疗痛风一般要求达到以下目的:尽快终止急性关节炎发作;防止关节炎复发;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止因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关节等引起的并发症;防止肾脏的尿酸结晶石形成;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并发症。在临床上,要根据不同病期的病情进行针对性处理,选择最佳治疗方案。(3)痛风的预防

痛风的发生除与遗传、年龄等有关外,还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饮食习惯、营养状况、工作及生活条件、体力活动、职业等。前者属不能改变的因素,后者则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加以调整,即通过改变这些环境因素来减少痛风的发生。主要是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体液的酸碱平衡,减少体内尿酸的生成,多素少荤,始终保持体液的弱“碱”性,多饮水。

节假日期间,不可暴饮暴食,避免营养过剩及肥胖,保持理想体重。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注意劳逸结合,长期从事脑力劳动者,每日应参加一定的体力活动,使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交替进行,并持之以恒。

合理安排生活。生活要有规律及节制,同时培养乐观主义精神,经常参加文娱及体育活动。

定期体检。体检对预防痛风非常重要,尤其是40岁以上者或肥胖者,应每年做一次体检,以早期发现高尿酸血症,防止向痛风发展。肥胖者、糖尿病者、嗜酒者、30~50岁的脑力劳动者、经常暴饮暴食者都容易患痛风。痛风最重要的发病因素之一是营养过剩。大多数痛风患者都有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习惯。

痛风患者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痛风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要切记以下内容,并严格去做,对健康将大有益处。(1)合理选择饮食

饮食与痛风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因此,调节饮食结构是预防痛风发作的重要环节。痛风病人应格外“讲究”饮食。

一般饮食分为高嘌呤、中嘌呤和低嘌呤三类。尽量少食含嘌呤的食物,不食高嘌呤食物。高嘌呤食物主要有:动物内脏、海鲜、沙丁鱼、凤尾鱼、带鱼、蚶、蛤、鸡汤、肉汤等。痛风患者应禁食这些食物。中嘌呤食物主要有:家禽家畜肉、鱼、虾、蟹、鳝鱼、白鱼、扁鱼、鲢鱼,各种豆类及花生、芝麻等。痛风患者应尽量少吃这些食物。此外,有些蔬菜也含有较高的嘌呤,如韭菜、菜花、黄豆芽、豌豆苗、扁豆、菜花、紫菜、菌类等。含嘌呤较少的食物有鸡蛋、鸭蛋、牛奶、奶酪等,蔬菜如萝卜、胡萝卜、番茄、白菜、土豆等,为痛风患者的推荐食品。

痛风病人的主食应以细粮为主,如精面粉做的面食、精大米等,不宜吃粗粮,因为细粮制品中嘌呤含量较粗粮少。

不宜饮浓茶及咖啡类饮料,茶和咖啡中含有少量嘌呤及兴奋剂咖啡碱。特别要避免饮酒,酒中的乙醇使体内乳酸增加,而乳酸可影响肾脏排泄尿酸,易引起泌尿系统结石。乙醇还可使体内嘌呤合成增加。特别是啤酒在发酵过程中可产生大量嘌呤,对痛风病人非常不利,应禁止饮用。(2)摄入充足水分

每天保证2000ml白开水,不包括牛奶、汤、稀饭等其他流食。人体70%左右的尿酸从肾排除,每日尿量达到1800ml说明饮水量充足,有利于尿酸的排泄。夏季多汗,饮水量要增加。(3)注意生活规律

按时作息,定时进餐,七分饱为宜,保持理想体重,避免劳累及精神刺激。(4)适当锻炼

运动时逐渐加量,运动适当,不可过量。禁止剧烈运动如踢足球、快跑、滑冰、游泳、登山等。剧烈活动使体内乳酸产生过多,尿酸随之增高,易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发作。(5)定期体检

定期检查血尿酸,以利于痛风的治疗。定期检测血糖、肝肾功能、B超、肾图、X线、EKG等,以早期发现心肝肾病变,早期治疗。(6)有效的药物治疗

患了痛风,要找风湿科医生系统正规治疗。不论选中药还是西药,都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要坚持治疗。在积极服药治疗痛风的同时,还要注意有些药物最好不用或慎用。这些药物有青霉素、四环素、利尿药、含有利尿药的复方降压药、维生素B1、B2、阿司匹林、抗痨药、烟酸、华法令等。因为这些药物会影响尿酸排泄。另外维生素C和维生素D可促进泌尿系结石形成,加速痛风病人肾脏的损伤,也应慎用。

血脂检查

高脂血症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常常从青壮年时期就开始侵袭血管,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常被人们忽视。所以定期检查血脂非常重要。

血脂检查的注意事项

要了解自己的血脂情况,就必须抽血化验血脂。目前医学上提倡:20岁以上的人应该每2年检查一次血脂。40岁以上的人至少应每一年检查一次血脂。有心脏病家族史、体型肥胖、长期吃糖过多、嗜烟、酗酒、习惯静坐、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者,尤其是那些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及已患有高脂血症的病人,或者皮肤有黄色瘤的朋友,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检查血脂。

血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波动,因此在检查前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检测空腹血脂时,一定要抽取空腹12小时以上的静脉血,检查的头一天晚上8点以后禁食,不禁水。

采血前应维持原来规则的饮食,并保持体重恒定,千万不要在检查的头一天晚上参加宴会饱餐一顿,或吃消夜。

在生理和病理状态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化验,4~6周内应无急性病发作。

检查时不要服用某些药物,如避孕药、某些降血压药物等可影响血脂变化,导致检验的误差。

检查的头一天晚上一定要休息好,娱乐到半夜甚至通宵,第二天早上检查血压高、血脂也高。

血脂检查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到医院化验前务必注意上述的几种情况,这样才能确保化验结果的准确无误。

人体在餐后几小时内,血清脂质和脂蛋白的成分及含量发生了某些变化。如果进食脂类食物,则血液可出现乳糜微粒,同时甘油三酯含量也可显著增高。此时抽取的血液相当混浊,测定血清甘油一酯浓度可为空腹时的数倍乃至数十倍,此种现象可持续6~8小时。

血脂检查结果参照表

血脂检查结果参照表血脂检查要按要求进行。如果检查血脂异常,应当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复查血脂,最后请医生帮助确定高脂血症的诊断。

高脂血症的症状、治疗及预防

血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或者高密度脂蛋白过低,都属于脂质代谢不正常,叫高脂血症。

人的血清胆固醇有2/3是体内自己制造,1/3靠饮食获得。因此,高脂血症并不完全都是吃出来的,其发病原因很复杂,可因肾脏病、糖尿病、肝脏病等而继发,也可因家庭遗传原因而得病,当然与不良生活习惯也有密切关系。(1)高脂血症的症状

高脂血症一般表现不是很明显。绝大多数的高脂血症者自己没有感觉,大多是在检查身体时,或者做其他疾病检查时被发现的。高脂血症出现的主要表现是并发症,如高脂血症可以并发很多其他疾病,并发动脉硬化的问题、并发心脏的问题、出现大脑供血的问题或者出现肝功能异常或者肾脏出问题等,都可能成为高脂血症的症状。(2)高脂血症的治疗

目前,高脂血症的治疗主要有以下方法:

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首要的基本的治疗措施,应长期坚持。其目的在于降低血中的胆固醇,保持均衡营养。对超重患者,不仅应减除过多的总热量,而且还应积极进行体育活动,减轻体重。

西药治疗:胆酸螯合树脂类,这类药物可阻止胆酸或胆固醇从肠道吸收,使其随粪便排出,促进胆固醇降解,适用于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以外的任何类型的高胆固醇血症;烟酸类,烟酸可降低甘油三酯酶活性,并可抑制肝细胞利用辅酶A合成胆醇,故可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氯贝丁酯类,此类药物可抑制脂肪组织水解,使血中非酯化脂肪酸含量减少,并能通过增强脂蛋白酯酶活性,加速甘油三酯的分解,因而可降低血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中医治疗:高脂血症主要属于中医“痰湿”、“血瘀”的范畴,治疗上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味等利水渗湿、活血化瘀;亦可用中成药百灵丹胶囊、三楂精降脂片等降血脂。

SUT-L超声降血脂仪:通过临床应用研究,超声降脂治疗后患者的血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绝大部分患者6个月内所降血脂没有出现明显反弹。(3)高脂血症的预防

经常运动和适当的体力活动,能使高脂血症患者血清LDL-胆固醇和VLDL-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水平下降,并可有效提高血清HDL-胆固醇水平。

适当控制高脂肪(猪肉、动物内脏等)、高糖类(食糖、甜类食品)、高蛋白(鸡蛋要保持每周不超过4~5枚,高脂血症患者每周不超过2枚)饮食。通过饮食调节,使血脂水平得到较好的控制。

适当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稻谷等,提高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仅可改善糖耐量,而且能有效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要食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油,如单不饱和油脂,包括花生油、菜籽油、橄榄油,这些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多不饱和油脂,如大豆油、玉米油、芝麻油、棉籽油、红花油和葵花籽油等,但这些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有限,达不到人体脂质代谢的平衡。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了解血脂水平。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的妇女,有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的健康人,以及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持续紧张、饮食不规律、缺乏活动、超重或肥胖者,要注意自我保健,做到定期检查血脂水平,防病于未然。目前,国内一般以成年人空腹血清总胆固醇超过572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0mmol/l为诊断高脂血症的标准。将总胆固醇在57mmol/l者称为边缘性升高。

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治疗及预防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疾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类型。动脉硬化是动脉壁增厚、变硬而失去弹性,可累及人体大、中、小三类动脉。(1)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

主动脉粥样硬化:虽然出现较早,但大多情况下可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主动脉区心音带有金属音调或有收缩期杂音,收缩期血压升高,脉压差增大。调线检查有主动脉迂曲延长或线形钙化。但少数严重患者可形成主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瘤一旦破裂,可迅速致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即冠心病,冠状动脉轻度粥样硬化,未引起心肌供血障碍时,可无症状。随着病变加重,则会引起心肌供血不足,严重时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脑部缺血乃至脑萎缩。脑缺血可引起眩晕、头痛和昏厥等症状,脑动脉血栓形成或破裂出血时引起脑血管意外,出现头痛、眩晕、呕吐、意识突然丧失、肢体瘫痪或言语不清等。脑萎缩时可引起痴呆、精神变态、行为异常、智力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甚至发生肾功能不全等。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消化不良、便秘和腹痛、便血等。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疼痛——休息后缓解——再行走时又出现疼痛而发生跛行的现象。下肢动脉完全闭塞时,可产生坏疽。(2)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一般防治措施: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配合治疗,说服病人耐心接受长期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合理的膳食,超过正常体重应减少进食的总热量;严禁暴饮暴食;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适当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提倡不吸烟、不饮酒。积极治疗与本病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肥胖症、高脂血症等。药物治疗:使用扩张血管药物,解除血管运动障碍,可用血管扩张剂;使用调整血脂药物,可根据情况选用主要降低血胆固醇和血甘油三酯的药物。

手术治疗:包括对狭窄或闭塞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主动脉、肾动脉和四肢动脉施行再通、重建或旁路移植等外科手术,也可用带气囊心导管进行的经腔血管改形术、经腔激光再通、经腔粥样硬化斑块旋切或旋磨、经腔血管改形术后放置支架等介入性治疗。(3)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

合理膳食:原则是提倡饮食清淡,控制进食总热量,包括脂肪、蛋白质和糖类(主食);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必要时低盐饮食,每天的氯化钠摄入量应维持在6g以下,以使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

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体力劳动量因人而异,以劳动后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体育活动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做剧烈活动,对老年人提倡散步、做保健操、打太极拳等。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情绪愉快,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提倡不吸烟、不饮烈性酒:一般认为饮少量低浓度酒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但同时,酒精也可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所以,如患有严重冠心病、高血压、肾小球动脉硬化等并发症者,不主张饮酒,甚至禁酒。

积极治疗与本病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肥胖症、高脂血症、痛风、糖尿病、肝病、肾病综合症等疾病。

定期做动脉检查,了解全身血管的僵硬度和阻塞度。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幼年即可能发生,最早可见于新生儿。虽然这种早期改变对动脉管腔的管径并无影响,甚至可能会在一定条件下停止发展或消退,但不容忽视的是,它也可能继续发展为严重的粥样斑块病变。

钙磷铁检查

矿物质在我们的身体中仅占小部分,但各种矿物质含量必须保持平衡。人体所需的主要矿物质有钙、镁、钠、钾、铁、锌等。

矿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人体中的各种营养素除矿物质元素外,均以由碳、氢、氧、氮组成的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人一生中从各种食物中摄取并保留在体内的60多种矿物质元素,约占人体的4%。在人体中含量超过百万分之五十的称为常量元素,它们是钙、镁、钾、钠、磷、硫、氯等;在百万分之五十以下的称为微量元素,它们是铁、铜、碘、锌、锰、硒、铬等。矿物元素是构成人体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其主要生理功能如下:

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钙、磷、镁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磷、硫是构成组织蛋白的成分;

与蛋白质一起维持着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的平衡;

酸性、碱性无机离子的适当配合,加上重碳酸盐和蛋白质的缓冲作用,是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的重要机制;

在组织液中的各种矿物元素,特别是保持一定比例的钾、钠、钙、镁离子,是维持神经和肌肉兴奋性、细胞膜通透性以及所有细胞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

是构成某些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物质的重要成分。如血红蛋白和细胞色素系统中的铁,甲状腺素中的碘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中的硒;

是人体细胞各种生化反应的催化剂。

肌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消耗部分矿物元素,因而有必要通过膳食给以补充。无机盐在食物中的分布很广,一般都能满足机体需要。在特殊地理环境或其他特殊条件下,适量补充某种元素也是必须的。

以下是钙、磷、铁对身体重要性的具体说明。(1)钙在身体中的作用

在人体中,99%的钙储存在骨骼及牙齿中,1%的钙储存在血液和软组织中。血液和软组织中的钙非常重要,又叫生命之本,参与生理活动。有450种疾病与钙有直接的关系,通过补钙,这些疾病能得到缓解或治疗。钙有增加软组织的坚韧性、降低神经的兴奋度、强化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参与血液的凝固过程、参与肌肉的收缩、促进体内多种酶及激素、调节血液酸碱度等作用。(2)磷在身体中的作用

磷是人体遗传物质核酸的重要组分,也是人类能量转换的关键物质三磷酸腺苷(ATP)的重要成分,磷还是多种酶的组分,生物膜磷脂的组分,是构成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对人体生命活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一般人体所具有的251左右的血浆中,含磷约75~100mg,含钙250mg。正常情况下,人体每昼夜从尿中排出磷达1000mg,钙与磷之间的比例对食物的消化、吸收都有重要意义,当食物中钙磷之比为1:2至2:1时,最适宜于钙与磷的吸收。磷参与调节酸、碱平衡,帮助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

成人每天需从食物中摄取钙066g,磷074g,发育期的幼儿每天需钙、磷各1g以上,钙与磷的吸收是否良好,直接影响骨的钙化。维生素D能促进钙和磷的吸收。(3)铁在身体中的作用

由于铁主要存在于红细胞中参与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所以当人体缺铁时就会直接影响到红细胞生成,从而导致携氧能力的下降,出现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心慌气短、头晕眼花、免疫力下降等贫血的各种症状,外在表现为工作效率降低,学习能力下降,冷漠呆板。由于动物性食品中的铁比植物性食品中的铁容易吸收,因此,预防铁缺乏,应该首选动物性食品。

体内矿物质主要存在于骨骼中并起着维持骨骼刚性的作用。它集中了99%的钙与大量的磷和镁。硫和磷还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细胞中普遍含有钾,体液中普遍含有钠。

钙磷铁检查结果参照表

钙磷铁检查结果参照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与其他营养素一样,并不是“多多益善”,每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发挥其生理功能都有它们在体内一定的适宜范围,小于这一范围就可能出现缺乏症状,大于这一范围则可能引起中毒,因此,一定要正确掌握它们的摄入量。

钙、磷、铁等营养的食物补充

食物的种类很多,但究竟哪些食物才能真正有效地补充身体需要的营养呢?(1)富含钾的食物

口蘑、茶叶、白菜、黄蘑、牛奶、黄豆、紫苏、竹笋、羊肚菌、银耳、小麦胚粉、甜椒、黑豆、辣椒、桂圆、墨鱼、玉米、龙须菜、五香粉等。(2)富含纳的食物

食盐、味精、姜、腊肉、酱油、腐乳、冬菜、大头菜、酱萝卜、豆瓣酱、辣酱、韭菜花、虾皮、海参、苔菜、海米、酱黄瓜、猪肝等。(3)富含钙的食物

牛奶、香菜、芝麻酱、茶叶、豆腐干、虾皮、鸡蛋粉、白菜、发菜、黄毛籽、甘草、玉米、奶酪、黑芝麻、茴香、臭干、卤干等。(4)富含镁的食物

苔菜、海参、松子、玉米、西瓜籽、南瓜籽、黑鱼、鲍鱼、甘草、茴香子、芥菜、山核桃、黑芝麻、葵花子、虾皮、蛏干。(5)富含铁的食物

苔菜、红蘑、白蘑、猪肝、杏仁、发菜、黑木耳、松蘑、菊花、紫菜、鸭肝、蚌肉、蛏干、黄毛籽、藕、茶叶、鸭血、豆腐花等。(6)富含锰的食物

蚌肉、茶叶、高良姜、砂仁、玉米、辣椒、肉桂、生姜、松子、芥菜、黑木耳、黄鳝、核桃、蛏干、地衣、八角、口蘑、香菇等。(7)富含铜的食物

生蚝、南瓜、松蘑、章鱼、酸枣、牡蛎、鹅肝、杏干、鸭肝、玉米粥、杏脯、口蘑、蕨菜、豆浆、鱼籽、梨、羊肝等。(8)富含锌的食物

生蚝、海蛎肉、小麦胚粉、蕨菜、蛏干、核桃、羊肚菌、扇贝、海贝、猪肝、鱿鱼、鸡、羊肉、螺蛳、芝麻、黑鱼、腊肉等。(9)富含磷的食物

口蘑、羊肚菌、南瓜籽仁、金针菇、鸡蛋黄、西瓜子、蛏干、奶豆腐、猪脑、酸奶酪、海米、松子、葵花籽仁、虾皮、羊肉等。(10)富含硒的食物

魔芋、鱼籽酱、鱿鱼、海参、蛏干、淡菜、鳖、猪肾、黑鱼、松蘑、红蘑、蟹、螺、白蘑、干贝、海米、牛奶、牛肾等。在补充某种矿物质元素时,需谨遵医嘱,不能胡乱进补。如盐摄入过多,会引起高血压等疾病;腐乳中含有较高胆固醇,不宜食用过多。

心肌功能检查

心肌梗塞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特别是大面积心肌梗塞,若抢救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常常危及生命。要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心肌梗塞,除了听其诉说是否会胸闷、胸痛及做心电图外,抽血检验血清中的肌酸激酶(CK),是极其重要的临床诊断依据之一。

肌酸激酶检查结果参照表

肌酸激酶(CK),旧称肌酸磷酸激酶(CP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脑和心肌组织中。CK的检测是心肌和骨骼肌疾病诊断中最特异和最重要的指标。其检测结果以单位/升(u/l)来表示。肌酸激酶检查结果参照表做肌酸激酶检测时无需空腹,采不抗凝静脉血,分离血清进行测定,避免溶血。

心肌梗塞的早期症状

心肌梗塞是指因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坏死。常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出血、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急性的完全性闭塞所致。

心肌梗塞,约1/3患者突然发病,并无先兆症状。而2/3患者发病前有先兆症状,或为初发心绞痛,或为原有心绞痛发生恶化。此阶段如能得到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部分患者可避免发生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起始症状差异极大,有些起病急、症状严重;有些症状轻微,未引起注意而未就诊;有些无明显症状,为无症状性心肌梗塞。(1)疼痛

这是心肌梗塞最常见、最早出现、最为突出的起始症状。其疼痛部位、放射部位、疼痛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为严重,常难以忍受。主要为胸骨后或心前区,有时上腹或剑突处压榨性疼痛或紧缩感。多伴大汗、恐惧、濒死感。持续时间大于30分钟,可长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或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2)胃肠症状

恶心、呕吐。多见于下壁心梗,由于梗塞心肌刺激迷走神经,也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有关。偶见腹泻及顽固性呃逆,是因刺激膈神经而产生。(3)晕厥

突然发生晕厥,常见于急性下壁心梗早期。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窦房结、房室结缺血,导致严重缓慢心律失常;血管紧张度下降,周围血管床短暂扩张致回心血量减少,则心排血量明显降低,导致一过性广泛脑血流减少。(4)心脏性哮喘

常见于广泛前壁心梗,再以各种严重心律失常起病。多发生在发病24小时内,是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5)心律失常

无胸痛或疼痛不明显,而以各种严重心律失常起病。多发生在发病24小时内,是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6)脑缺血症状

头晕、恶心、呕吐、意识迟钝或神志不清。多由于心梗后心排血量降低导致弥漫性脑缺血,多见于伴脑动脉硬化老年患者。如脑和冠状动脉同时发生血栓或痉挛,可导致局限脑缺血,表现为偏瘫、单瘫、失语、昏迷。除以上临床表现外,尚有疼痛部位不典型。如位于头颈部、咽部、下颌、面颊、肩背、牙龈、右下腹部。无胸痛仅觉胸部不适,伴头晕、心悸、无力、出汗等非特异性症状,常被误诊。心肌梗塞常表现为突然的持续严重的心绞痛,可持续数小时,硝酸甘油治疗不缓解,可伴有胸闷、憋气、大汗淋漓、甚至有濒死感。心率增快和血压降低,可伴有恶心、呕吐、上腹胀痛、肠胀气。尤其是下壁心梗会伴有以上胃肠道症状。可从发病第二天起体温升高,约38℃左右。此外可有出汗、头晕、乏力等现象。

心肌梗塞的快速应对及治疗

在家里,一旦怀疑或确认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时,应该怎么做呢?(1)要使病人镇定下来,因为精神突然紧张,容易导致心律失常。(2)要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如果病人已摔倒在地,应原地平卧,注意保暖,不要急于搬上床。因为任何搬动都会增加病人心脏负担,甚至会危及病人生命。(3)立即自服或由他人给病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或亚硝酸异戊酯1支,用手绢压碎后鼻子吸入,口服300mg阿司匹林,同时口服安定片5mg。(4)如果会针灸的话,可针刺内关、外关、合谷等穴位,神志昏迷者可针刺或手掐人中穴。(5)如果脉搏、心音突然消失,呼吸继续或停止,或者出现抽搐,继而瞳孔散大,应立即进行心前区叩击。抢救者左手握拳,向病人左前胸猛然叩击数下,以刺激心脏起搏,恢复收缩功能。无效时改用心脏挤压及口对口吹气等抢救术。

在急救的同时拨打“120”,向急救中心求救。但应注意的是,在医生到达之前不要搬动病人,以免加重病情,失去救治的机会。

心肌梗塞治疗包括:心动过缓,应用阿托品治疗。使用利多卡因,防止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产生。吸氧,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血压、心律、心率、呼吸、胸痛及患者全身情况。严格卧床休息,一般卧床2~4周后逐渐起床活动,病情严重者,适当延长卧床时间。保证足够睡眠。保持大便通畅。除此之外,还要给予止痛、输液,视具体情况考虑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外科治疗: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成功率为65%~90%,复发率为30%左右,与溶栓治疗相结合效果更佳;冠状动脉(主动脉旁路)手术已出现休克者,给予独参汤、参附汤或四逆汤,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使用升压药。其他并发症的治疗:如出现心脏破裂、心肌梗塞后综合症、室壁瘤等并发症,积极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果发生持续严重的心前区憋闷、疼痛,含硝酸甘油不缓解持续达20~30分钟以上,则应引起重视,立即拨打“120”。心肌梗塞发生的最初数小时内,并发心室颤动而突然死亡的危险性较大,应就地抢救。

如何防止病情反复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出院后为了防止病情反复,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动静结合,以动为主

在恢复期,适当进行体力活动和锻炼,可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恢复体力,改善心功能。活动量大小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力、病情及心功能而定。散步是简便易行的运动方式,可早、晚各一次,逐渐增加距离和速度,还有广播体操、太极拳等项目。运动应循序渐进,如果运动后出现心悸、胸痛及心率过快,可能是运动量过大,必须到医院检查,寻找原因,调整运动量。运动应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收到效果。(2)节制饮食,勿吃过饱

饮食既要保证营养,又要控制体重,限制高脂肪,以清淡为宜,多吃蔬菜、水果和含纤维素食物,进食定时定量,每餐吃七分饱为宜,忌烟、酒。(3)生活规律,控制情绪

日常生活应有规律,按时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要学会自我控制情绪,避免喜、怒、忧、思、悲、恐、惊伤身。总是担心是否康复,整天忧郁、焦虑和紧张都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造成心肌缺血,心绞痛频频发作;与人争吵、发怒或过悲都会增加心率和心肌耗氧量;不宜捧腹大笑,因大笑可加速血液循环,加快心跳,导致心肌缺血而诱发心绞痛或再次梗塞;不宜收看情节紧张的电视节目或竞争激烈的球赛,因这些可使人情绪激动,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从而发生心绞痛或再次梗塞。(4)节制房事,切忌纵欲

病人何时可恢复性生活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急性心肌梗塞治愈后8周,由于心脏功能尚未完全复原,仍处于逆变之中,此时应禁欲,如果无心绞痛发作或能耐受使心率提高110~120次/分的运动量,不出现心跳过快、气促或心绞痛,则可恢复性生活,但不宜过频。如果性生活时出现胸痛、气促、出汗等应立即停止,必要时含服硝酸甘油或送医院。(5)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病人出院后应按医嘱定时服药。家中应备急救保健箱,万一发生严重的心绞痛,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06mg,如仍不缓解,可将亚硝酸异戊酯置于手帕中压碎,放在鼻孔处,做深呼吸2~3次。疼痛仍不缓解者,则不宜随便加服扩张血管药物,应立即去医院,切忌步行或挤公共汽车,以免血管过度扩张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病情,导致意外。定期复查,测量血压及心率,了解心功能变化,及时得到医生的指导和治疗。性生活会不会诱发心肌梗死呢?有人统计研究15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现,50%发生在休息或轻度活动时,仅有2%发生于异常用力时。人们一天的活动中,33%~67%的活动(包括性生活)属于轻度至中度用力,仅有2%的活动属于重度用力,可见性生活时发生急性心梗的机会并没有日常活动时多,因此不必过于担忧。

肝炎检查

我国有95%的人患过甲肝,但自己并不知情;有90%的人感染过乙肝,而其中又有15%~20%的患者成为带原者。这些带原者除了继续传染给他人外,自身也容易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肝炎检查须知

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发病率较高的肠道传染病,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种。(1)常见肝炎及其主要临床表现

常见的肝炎有两种,甲型和乙型,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恶心、厌油腻、食欲减退、尿黄、乏力、腹胀、肝区不适及肝功能减退,部分患者有巩膜和皮肤黄染。(2)甲型肝炎的传播

甲型肝炎主要是经口传播。甲肝病毒由病人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手、水、食物及食具传播给易感者。其次是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也可经血传播,但极少。(3)乙型肝炎的传播

乙肝传播途径比较复杂,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也可经日常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经血传播:如通过输血,使用血制品和消毒不严的医疗器械等。

密切接触:病人唾液和鼻咽部分泌物、月经、精液都含有病毒,可通过刷牙、共用剃须刀等密切生活接触传播。

母婴传播:病人的乳汁、羊水、阴道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胎儿可在宫内通过胎盘感染,婴儿在分娩过程中吸入了母体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感染。哺乳也可造成感染。

昆虫传播:经吸血昆虫的叮咬,也可能机械传播,但未得到证实。(4)哪些人容易感染肝炎

对肝炎病毒无抵抗力的人群容易被感染,特别是儿童,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甲型肝炎与乙型肝炎无交叉免疫。(5)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

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经过一定时间的繁殖才侵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而出现临床症状,这一繁殖阶段就是潜伏期。甲型肝炎的潜伏期,最短15天,最长60天,平均30天。乙型肝炎的潜伏期,最短42天,最长180天,平均90天。(6)肝炎的流行特点

甲型肝炎容易侵犯儿童,其次是青壮年。一般呈散发,在幼儿园及学校易发生流行,若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容易造成暴发,全年均有发生,尤以秋末冬初多发。乙型肝炎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儿童的感染率较高,常无明显症状,易形成无症状表面抗原携带者,有家庭集聚现象。需做“病毒性肝炎”检查的人:家庭有肝炎病史者;夫妻双方有一方确定是肝炎者;儿童系父母一方是肝炎者;长期与肝炎病人接触者;经常在不同的公共场合饮食者;长期与不同的性伙伴接触者;长期关节酸痛、伴有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区不适、恶心呕吐、低热、浓茶样尿者。

肝炎检查结果参照表

肝炎检查结果参照表医生提醒,体检前一周禁止饮酒。生活中也要避免过量饮酒,因为酒精(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对肝细胞有直接的损害。

甲型肝炎的症状、治疗及预防

甲型肝炎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感染对象以青少年及儿童为主,成年人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它是各种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

典型的甲型肝炎临床过程分四个阶段:潜伏期、前驱症状期、黄疸期、恢复期。疾病轻重程度往往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在幼儿中,甲型肝炎常表现出无症状或无典型特征的症状,经常无黄疸期,而在青少年和成人中,经常表现出有黄疸期症状的感染。(1)甲型肝炎的症状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近期内出现连续几天以上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胀、稀便、肝区疼痛等。儿童常有恶心、呕吐、腹疼、腹泻、精神不振、不想动等,部分病人起病时常有发热,但体温不高。

急性黄疸型肝炎:除具有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症状外,同时还伴有小便赤黄、巩膜黄染(即白眼球变黄),部分病人可有大便变灰白、全身皮肤变黄等黄疸症状。

急性重症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出现高热,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缺乏、频繁呕吐、重度腹胀或有呃逆、打嗝、重度乏力以及黄染严重,出现昏迷的前驱症状,如嗜睡、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等。极重病人可发生肝昏迷,抢救不及时或不当极易死亡。(2)甲型肝炎的治疗

避免饮酒、过劳及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支持疗法。黄疸型肝炎,早期卧床休息,给以容易消化、富于营养、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等。不能进食者,静脉补液,供给足够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供给维生素C及维生素B族。有厌食恶心者,给予多酶片、胃复安等对症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出现黄疸或转氨酶升高者,可予以清热解毒剂,如蒲公英、夏枯草、板蓝根、金银花、金钱草水煎服或茵陈、金钱草、折茅根、茯苓及赤芍水煎服,一般可奏效。对退黄及降醇效果不满意者,可加用茵陈、桅子、黄连、黄柏及大黄水煎服,或茵桅黄注射液40~60ml,加10%葡萄糖液400ml,静脉点滴。(3)甲型肝炎的预防

甲肝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染,与甲肝患者密切接触,共享餐具、茶杯、牙具等,吃了肝炎病毒污染的食品和水,都可以受到传染。

搞好饮水卫生:加强饮水消毒,不论是自来水,还是井水、河水、塘水都要消毒。

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毛蚶、蛤蜊等水产品可能粘附甲肝病毒,不要生吃或半生吃。直接入口的食物如酱菜、凉拌的菜,不要在可能受污染的水中洗涤。

讲究餐具茶具的卫生:有肝炎流行时,勿办酒席。因甲肝病人在症状出现之前大便中就有病毒排出,在甲肝流行时办酒席,宾客中可能有尚未发作的病人,容易引起参宴者甲肝爆发。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甲肝病人症状明显出现以前,传染性很强,所以发现、隔离得愈早,就愈能减少传染的危险。甲肝病人的卧室、活动的房间和衣物要消毒。

及时接种丙种球蛋白:儿童体内抵抗甲肝的抗体水平很低,所以,与甲肝病人有过接触日起两周内,及时接种丙种球蛋白,能有效防止发病。甲型肝炎多发人群为儿童和青少年。起病急骤,前驱期1~5天,发热,全身不适,类似感冒症状;继而出现明显乏力、厌油、恶心、呕吐等,随后眼黄,尿黄如浓茶。

乙型肝炎的症状、治疗及预防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又称HBV)引起的,HBV存在于乙肝病人的血液、汗液、唾液、月经、乳汁及泪液等分泌物中。与乙肝急性期和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期时病人的上述体液及分泌物接触后,HBV进入血液中即可传染上乙型肝炎。(1)乙型肝炎的症状

一般来说,人体感染HBV后有如下几种可能:

引起急性乙型肝炎。病人表现为明显的肝炎症状和体征,如发热、乏力、食砍不振、尿黄、厌油腻、恶心呕吐等,或出现黄痘,肝肺肿大,肝功能障碍。这种急性发病需要住院治疗。

造成慢性无症状HBV携带状态。病毒侵入人体没有引起肝损伤,肝功能化验正常,感染者也没有任何症状和不适。

引起慢性无症状肝炎。HBV进入人体后因为某些原因,感染者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或者是无症状携带状态。可是检查后,可能发现肝肿大,肝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进行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时,发现肝脏内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活动,当出现症状或症状加重后,病人往往疑为急性肝炎而到医院就诊,但后果往往比较严重,常常已到了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程度了。(2)乙型肝炎的治疗

首先要明确病情,了解体内病毒复制状况,并以此制定正确治疗方案。医学界最新研究发现,运用HBV-DNA检测,可在“二对半”确诊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了解乙肝的病情,如病毒存在数量、是否复制、传染程度、是否有必要服药、适合服哪一类抗病毒药,然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包括护肝和抗病毒治疗,在肝功能异常时提示肝细胞受损,应采取护肝治疗,控制病情发展。病毒存在和复制是导致乙肝进展的根本原因,此时抑制消灭乙肝病毒是治疗的关键,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凭感觉用药。

另外,急性发作期应以卧床休息为主,静止期可适当活动,以病人不觉疲劳为宜。饮食以高蛋白、低脂肪、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糖,禁酒。(3)乙型肝炎的预防

首先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消灭乙肝关键在于预防,乙肝病毒传播的途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经血传染: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他血制品。在热带、副热带的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都可能会传播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孕妇是乙肝带原者,通过产道直接传染给新生儿。

体液传播:医疗器材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引起传染;性接触的传播;与乙肝患者或带原者长期密切接触,如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会造成污染而传染乙肝。乙肝患者症状的轻重与病情的轻重有一定关系,但并不完全平行,这是由于每个人感觉的敏感性相差很大。另一方面,症状除了与躯体因素有关外,还受精神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把握,还是应该到医院确诊。

癌症筛检肿瘤标记检查

癌症已经成为危害现代人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它每年把1000万人置于死亡的边缘,并无情地夺去700万人的生命。据统计数据:在我国每死亡的5人之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

癌症筛检肿瘤标记检查结果参照表

癌症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威胁很大,它和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医学上的两大难关,是疾病导致死亡原因的头两大因素。癌症筛检肿瘤标记检查结果参照表约有75%的癌症发生在身体容易发现的部位,因此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望诊、触诊、叩诊、听诊等十分重要,常常能发现相当一部分肿瘤,并能对其性质做出初步的判断。

癌症的症状

癌症是一组疾病,其特征为异常细胞的失控生长,并由原发部位向其他部位播散,这种播散如不及时控制,将侵犯要害器官和引起衰竭,最后导致死亡。以下是癌症的一般症状:原因不明的消瘦、无力,上腹无规则的疼痛,食欲下降,特别厌食肉类食品;

非怀孕和哺乳的妇女,有乳头流水或能挤出液汁;

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颈部或腹部出现逐渐增大的肿块;

干咳、痰中带血,胸闷胸痛,久治不愈;

中年以上的妇女,性交后阴道有少量出血,或平时有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或是停经后数年又来月经,白带明显增多;

不伴腹痛的逐渐加深的黄疸和上腹包块;

肝脏肿大的速度较快,并伴有肝区疼痛;

不明原因的无痛性血尿;

皮肤溃烂长久不能愈合;

黑痣突然增大,同时伴有灼痒、破溃、出血疼痛或痣上的毛发脱落;

反复发热和顽固性的牙齿出血,皮下出血和进行性贫血;

反复出现的不明原因的高热;

口腔黏膜、或女性外阴、或男性阴茎龟头上出现白斑,而且迅速扩大和灼痒不适;

进行性双下肢无力,感觉异常,动作失调或伴大小便偶尔失禁;

无明显外力作用所致的股骨和肱骨等大骨的骨折;

进食吞咽时胸骨后有异物梗塞感、刺痛感或自觉食物通过缓慢;

鼻塞,经常少量鼻出血或鼻涕中常带血丝,伴有偏头痛、头晕、耳鸣和颈上部耳垂下方前后部位摸到肿大淋巴结;

大便习惯改变,或腹泻和便秘经常交替出现,或大便常带脓血,或大便变细变扁;

逐渐加剧的头痛,伴突然出现的短暂的视力障碍和呕吐;

青少年肘或膝关节剧痛、肿胀,用抗风湿药或抗菌素类药治疗无效。

以上提出的是较具代表性的20条疑似恶性肿瘤的症状。凡发现这些症状,均应引起足够重视,尽快到医院有关专科进行诊断。但并不是说,凡有上述症状就是癌症,最后的诊断应该由医生经过各种方法详细检查之后才能作出,否则就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思想负担。在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增癌症患者已达900万人,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达到500万以上。我国每年有180万人新患癌症,150万人死于癌症。

癌症的治疗及预防

癌症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极大。当然,癌症也并不完全是不治之症。现代医学认为,有些癌症是可以治愈和预防的。(1)癌症的治疗

目前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和其他手段治疗,具体治疗中往往需要几种手段结合使用,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外科治疗:外科手术仍是根治肿瘤的主要手段。对较早期的癌症,外科切除手术后常能达到治愈的目的。对局部较晚期的癌症患者,若能完整切除,也能达到较好的远期效果。

内科治疗:目前,由于受经济、文化及医疗水平的限制,癌症的早期诊断尚有困难,70%~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超越了手术根治性切除的范围。同时,相当多的患者因为老迈,心肺功能不佳,不能够耐受手术治疗;手术及放疗后复发转移的患者也多不宜再手术,再放疗。这些患者均需要化学药物治疗,以达到控制肿瘤、延长存活期的目的。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通过射线物理损伤治疗肿瘤,也是一种局部治疗。其作用主要有三:第一,根治性治疗,适用于放疗敏感性强而手术不能根治切除的肿瘤,如鼻咽癌;第二,辅助性治疗,用于可手术实体瘤病人术前术后治疗,如乳腺癌;第三,姑息性治疗,用于种种原因不能手术的病人或晚期病人,与化疗协同治疗,如晚期食管癌。

其他治疗:包括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法,其作用有的非常明确,如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2)癌症的预防

癌症的发生与多种致癌因素有关,包括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等,目前已知有多种化学致癌物,如焦油、石棉、亚硝胺等。物理因素,如X射线、Y射线、紫外线等。生物因素,如乙肝病毒与肝癌;EB与鼻咽癌;黄曲霉毒素与肝癌;女性荷尔蒙过高也会增加患癌机会。人体内的自由基能损伤细胞,改变遗传因子DNA,导致衰老、癌症等。某些维生素、食物及营养补充剂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阻止自由基的产生及其对细胞的损伤,因此,食物对预防癌症有重要意义。

足够的食物纤维具有防癌作用。在大肠中不溶解的纤维携带大量水分,可冲淡肠内有害物质,与肠内细菌作用产生轻泻剂,使粪便排出,减少致癌物与肠黏膜接触的机会。

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有助于预防肺癌、膀胱癌、大肠癌、直肠癌、食道癌、喉癌、胃癌和前列腺癌。多进食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可减少患食道癌和胃癌的机会。

研究显示食物和肿瘤有密切关系。脂肪与乳癌、肠癌、前列腺癌、睾丸癌、子宫癌和卵巢癌有联系。酒精能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肝癌、乳癌等都有联系,特别是烟酒同好者,更应警惕。嗜酒者需补充维生素A和C,二者可以抵抗由酒精在肝脏中制造的自由基。用木或木炭熏烤的肉类食品常被致癌的多环芳烃污染,故宜少食煎、炸、烤的肉食。

除以上做法外,尚有许多其他防癌措施,如适量运动、戒烟、心理健康、医学检查、防暴晒、劳动保护措施等。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癌细胞形成至癌症被诊断出来,需时约10~30年,所以癌症防治也是长期的。据研究人员估计,大约8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癌症死亡人数中,有35%与环境因素有关,包括食物。

甲状腺功能检查

甲状腺是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体,甲状腺细胞合成并分泌一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激素,对人体的各种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对维持细胞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甲状腺功能检查需做的项目

甲状腺功能检查的项目较多,一般而言,有甲状腺激素水平和抗体水平检查。

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查主要包括:(1)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简称T3,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产生。检测血中总T3含量(TT3)是诊断甲状腺机能亢进最灵敏的一种指标。(2)血清总甲状腺素(TT4)

甲状腺素简称T4,全部由甲状腺产生。检测血中总T4含量(TT4)是判断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俗称“甲亢”)或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俗称“甲减”)的常用指标,同时对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疗效监测有应用价值。(3)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

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简称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简称FT4。尽管FT3仅占T3的035%,FT4仅占T4的0025%,但它们与甲状腺激素的生物效应密切相关,所以是诊断临床甲亢的首选指标,许多医院已经用这两个指标代替TT3和TT4来诊断甲亢。(4)促甲状腺激素(TSH)

促甲状腺激素简称TSH,主要作用是控制甲状腺,它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制造,还能促进已制造好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液中,对甲状腺本身的生长和新陈代谢也起着重要作用。血清TSH浓度的变化是反映甲状腺功能最敏感的指标。

功能诊断:FT3、FT4(TT3、TT4)增高及TSH降低(<05mu/l)者符合甲亢;仅FT3或TT3增高而FT4、TT4正常者可考虑为T3型甲亢;仅有FT4或TT4增高而FT3、TT3正常者为T4型甲亢;血TSH降低,FT3、FT4正常,符合亚临床型甲亢。

甲状腺抗体水平检查主要包括:(1)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与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

血清中(TGA)和(TMA)是两种主要的特异性甲状腺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TGA与TMA升高,其他甲状腺疾病及健康人群血中亦可检出,TGA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特异性诊断指标,常显著增高。(2)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

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又称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或甲状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TSI)。TRAb是一种甲状腺的自身抗体,是在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自身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可以刺激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素,测定TRAb有利于对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发病机制的研究。功能诊断:对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与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而言,一般甲退桥本甲炎者抗体阳性,部分甲亢者伴有抗体阳性。对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自身抗体(TRAb)而言,一般甲亢重,TRAb浓度值高。甲亢程度与TRAb浓度呈正比。治疗后浓度下降表示抗甲亢药物治疗有效、足量。TRAb下降较FT3、FT4或TT3、TT4滞后,能较好地显示甲亢总体治疗程度。如果甲状腺肿肿消,TRAb又正常,可停止治疗。桥本甲炎者TRAb不增高。甲状腺功能检查还包括甲状腺B超检查、甲状腺CT检查。甲状腺B超检查可作为甲状腺大小及容积的测定,协助鉴别甲状腺的良、恶性肿瘤等;甲状腺CT检查有助于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协助诊断甲状腺癌等。

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参照表

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参照表不同医院所做甲状腺功能检查的项目并不完全相同,所提供的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正常值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体检者应配合医生做好体检,积极向医生咨询检查结果。

甲亢的早期症状、治疗及预防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常见分泌疾病。(1)甲亢的早期症状

食欲亢进而体重减轻,怕热,出汗,低热。

情绪不稳,烦躁不安,心悸,气急,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纤维性颤动,收缩期血压增高,心音亢进,手抖。

大便次数增多,月经紊乱,不育。

甲状腺肿大并可在局部听到血管杂音。

突眼,眼眦增宽,目光凝视。有些病人伴有眼球充血、怕光、流泪、水肿或眼肌麻痹。(2)甲亢的治疗

甲状腺机能亢进通常有三大类疗法:手术、放射性碘治疗、口服抗甲状腺药物。

药物治疗适用于:病情轻、甲状腺较小的格雷夫斯甲亢者;年龄小(20岁以下),孕妇、年老体弱或合并严重肝、肾或心脏病而不宜手术者;手术前准备;手术治疗后复发又不宜用同位素治疗者;作为放射性同位素治疗的辅助治疗。

同位素131碘治疗适用于:中等度的格雷夫斯甲亢,年龄在30岁以上患者;抗甲亢药物长期治疗无效,或停药复发者,或药物过敏者;合并心、肝、肾疾患不宜手术者,手术后复发者或不愿手术者;某些高功能结节性甲亢。下列情况不适宜本治疗:妊娠期、哺乳期;年龄在20岁以下者;外周血白血球异常者;重度心、肝、肾功能衰竭;重度浸润性突眼;甲亢危象。

手术治疗适用于:中、重度甲亢,长期服药无效,停药复发,或不能不愿长期服药者;甲状腺巨大或有压迫症状者;胸骨后甲状腺肿伴甲亢;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不适合手术治疗者有:浸润性突眼者;严重心、肝、肾、肺合并症,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妊娠早期(前3个月)和晚期(后3个月);轻症病人预计药物治疗可缓解者。

本病尚无病因治疗,药物治疗疗程长,长期缓解率低,仅为30%~50%;同位素治疗术后可能出现永久性甲减;手术为破坏性不可逆治疗,切少了术后甲亢复发,切多了出现甲减。因此严格地讲,三种治疗方法均不令人满意。本病多数病人表现极其良性过程,适当选择的治疗在疾病取得相当缓解上起重要作用,病人应同医生密切配合,因人而异地选择最佳治疗方法。(3)甲亢的预防

目前已经肯定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近年研究认为,本病是在遗传的基础上有应激因素的参与而发病,但遗传的方式尚不能肯定。鉴此,目前尚未找到预防本病的有效药物或其他方法。

虽然对本病的发病机理了解得还不十分清楚,但对能诱发本病的各种应激因素则认识比较一致,因此,预防本病的发生,在现阶段主要是从避免应激因素着手,以期预防本病的发生。常见的应激因素主要有:

感染:包括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所致的某些疾病。

长期的精神创伤或强烈的精神刺激,如忧虑、悲哀、惊恐、紧张等。

少数病人的发病与过度疲劳、外伤、妊娠、摄入过多的含碘食物(如海带、海鱼、海蜇皮)及含碘药物(如胺碘酮、复方碘液、碘化锌、含碘中药)等有关。

客观地讲,不良刺激因素是难以预料的,预防甲亢的发生难度也是很大的。但只要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恬淡虚无(无私寡欲、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顺应自然规律,加之适当的体育锻炼,就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效预防甲亢的发生。甲亢药物治疗过程至少需要半年至1年,个别病人需要2~3年甚至更长。甲亢患者应注意:端正心态,按时服药,不要滥用激素,不要随便点眼药水,适度锻炼身体。

甲亢病人养生指南

生活中,甲亢病人需注意以下几点:(1)调畅情志

精神刺激是本病发生的常见诱因。患者常因忧虑、情绪不安、精神紧张而使症状加重。要遇事不怒,静心休养。常听幽雅动听的音乐,养成种花、养鱼、养鸟等习惯,以怡情养性,安静神志,逐渐消除精神症状。(2)劳逸结合

病人发病期间,应适当卧床休息。休息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流通。病轻者可下床轻微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度,不宜过多操劳家务。稳定期宜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中从事轻松工作,避免过劳。不需长期病休。(3)饮食宜忌

烟酒可促使病人兴奋、激动,甚至烦燥,心跳加快,会加重病情,因此需戒烟忌酒。禁用咖啡、浓茶等各种刺激性食品,尽量减少病人的过度兴奋。甲亢病人代谢率增高,能量消耗增多,饮食宜高热量、高维生素、足够的蛋白质和糖类。淀粉为主食。蛋白质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不得少于15g,应以肝、鱼、蛋、禽类及豆制品为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以及钙质多的奶类、鱼虾等食品,补充甲亢引起的缺钙。多喝水,每天宜1500~3000ml,及时补充因多汗而丢失的水分。尽量少吃或不吃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含碘的食物不利于甲亢症状的改善。(4)其他措施

应保护突眼,防止眼部出现严重并发症。外出应戴墨镜,避免强光、风沙、灰尘的刺激。睡眠时抬高头部,适量涂眼膏保护。妊娠期间甲亢症状并不会加重,胎儿也不受影响,可继续妊娠。但妊娠期间服药剂量宜小,分娩后应人工喂养,避免母乳。甲状腺机能亢进是甲状腺素分泌过多的一种疾病,而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带等海鲜物中都不同程度地富含碘元素,因而患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不宜吃海物,以避免火上浇油、加重病情。

组织发炎筛检

现代医学认为,炎症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症状,它可能发生于不同的器官和组织。有时正常的身体出了问题就发生了炎症反应。炎症不是一些疾病的起因,但炎症的出现可能使某些病期延长。

发炎须知

引起人体组织发炎的原因较多,根据不同原因,可把炎症分为感染性炎症和无菌性炎症两大类。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原虫等)引起的炎症反应统称感染性炎症,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统称无菌性炎症。(1)发炎症状

炎症是机体对致病因素及其损害作用产生的一种反应,发生在局部,同时也可影响全身。局部基本变化为变质、充血、渗出和增生,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为其五个主要表现。全身可有发热(发烧)、白细胞增多特别是在急性炎症、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增生、实质器官的病变。

红:是由于炎症病灶内的充血所致,开始动脉性充血为鲜红色,以后静脉性充血为暗红色。

肿:主要是由于渗出物的浸润,特别是组织间隙中有液体成分的潴留所致。

热:是由于动脉性充血,流经炎症病灶的血量增多和血液速度加快的缘故。

痛:组织张力升高,器官发炎肿大,钾离子、氢离子的积聚,炎症介质如5-羟色胺、缓激肽等的刺激也可引起疼痛等。

功能障碍:炎症灶内的细胞变性、坏死,代谢功能的异常,炎症渗出物所造成的机械性阻塞、压迫或疼痛等,都可以引起发炎器官的功能障碍。

变质:变质是指发炎的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同时其代谢和功能也发生障碍。

充血:当组织受到炎因子刺激时,通过神经反向迅速出现暂时性的血管痉挛,特别是细动脉的痉挛。痉挛的持续时间很短,大约为几秒钟到几分钟。接着细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局部血流加快,血压升高,血流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动脉性充血的持续时间不等,长的可达几小时。随后血流逐渐减慢,并发展为静脉性充血,甚至血流停滞。

渗出:渗出是指炎症病灶内血管中的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内的过程。液体渗出到浆膜腔称积液。炎症时渗出的液体称为渗出液。渗出液对机体具有重要的防御作用。

增生:增生是指在致炎因子和组织崩解产物的刺激下,病灶内网状上皮细胞、纤维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上皮细胞等细胞成分的增生和分化。增生是一种防御反应,可以限制炎症的蔓延,使受损组织得以再生修复。(2)发炎的原因

引起炎症的原因很多,任何能够引起组织损伤的因素都可成为炎症的原因。例如:

物理性损伤:高温(如烧伤)、低温(如冻伤)以及放射性损伤等。

机械性损伤:切割伤、挤压伤等。

化学性损伤:外源性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等,腐蚀性化学物质、内源性素性物质如组织坏死所生成的分解产物,以及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堆积于体内的代谢产物如尿酸、尿素等。生物性致炎因子:细菌、病毒、霉菌、螺旋体、寄生虫等。

某些抗原体反应所引起的组织损伤:如各种免疫性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炎症。(3)发炎的分类

炎症按持续时间可分为三种:急性炎症、慢性炎症和亚急性炎症。

急性炎症:急性炎症是指经过时间很短。起病急,症状明显,局部病变常以变质、渗出过程为主。

慢性炎症:炎症的经过很长,可由急性炎症转变而来,或因致炎因子的刺激较轻缓并长期起作用所致。临床症状通常并不明显,局部病变多以细胞增生为主,渗出过程微弱。

亚急性炎症:亚急性炎症的病程经过介于急性与慢性炎症之间,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一种消炎药只能对一种微生物或几种微生物有杀灭或抑制作用,不可能对所有的病原微生物都有效,因此,不能错误地认为凡是消炎药就能治疗所有的炎症,更不能认为凡是炎症都应该使用消炎药。

组织发炎筛检结果参照表

组织发炎筛检结果参照表C-反应蛋白早于1930年就被发现,它是一种能与肺炎球菌C多糖体反应形成复合物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的检测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作为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大量应用于临床。

口腔炎症、扁桃体炎症小常识

口腔炎症与扁桃体炎症是日常中极其常见的炎症,以下便是一些相关的小常识:(1)口腔炎症

正常口腔是平整光洁的,如果口腔黏膜红肿、起水疱、发生溃疡或者出现黄色白斑点,有时伴有发烧、疼痛、不能进食,这是患了口腔炎。口腔内有无数的细菌,一旦身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便开始繁殖,引起口腔黏膜、齿龈、舌体发炎,有时也可由病毒或过敏引起。

烟酒过度,身体疲劳或假牙、龋齿刺激时也可引起口腔炎。有的妇女每逢月经来潮时也出现周期性口腔发炎。

口腔病灶医学理论认为:发生在口腔的炎症会逐渐向邻近器官发展。如导致分泌胰岛素的淋巴腺、胸腺产生炎症造成胰岛素分泌下降,引发糖尿病。而眼、耳、鼻、喉等器官炎症均和口腔炎症有关,口腔炎症还会向全身各器官发展。所以,口腔出现炎症时,应积极进行治疗。(2)扁桃体炎症

扁桃体炎一般是指腭扁桃体的非特异性炎症,可分为急性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大多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感染细菌或病毒所致,起病急,以咽痛为主要症状,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症状,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见病。慢性扁桃体炎是由于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所致,表现为咽部干燥、有堵塞感、分泌物黏、不易咳出、口臭等,其反复发作可诱发其他疾病,如慢性肾炎、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因此须积极治疗。

患者平时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治疗附近组织的疾病,饮食宜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戒除烟酒,一旦本病成为诱发其他疾病的病灶,或有其他手术指征时则应考虑手术治疗。大多数人认为炎症一定由感染引起,因而盲目使用抗生素,实际上这只是狭义的概念。炎症在医学中包含着感染、过敏物理因素、中毒、缺血、神经因素等引起的组织病理改变,因其原因不同,所以产生的机制和所表现的症状及治疗方法也不同。

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治疗及预防

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由于多数关节炎是风湿热早期症状之一,其关节受影响的成人占917%,儿童占557%。因此,临床上将风湿热称为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是溶血性链球菌所致上呼吸道感染后引起的一种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结缔组织的炎症疾病,以心脏和关节受累最为显著。(1)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

风湿性关节炎起病急骤,主要表现为游走性的多关节炎,常对称累及膝、踝、肩、肘、髋等大关节,主要表现为关节局部有明显的红、肿、热、痛及触痛,疼痛无定处,呈游走性,即原来侵袭的关节症状减轻后,其他关节又开始出现症状,此起彼伏,反复发作。症状固定在一个关节的时间约12~72小时,持续时间最多不超过3周。同时,关节疼痛的部位有时还可伴有皮肤环形红斑或皮下结节。病程短,愈后关节无功能障碍或畸形。(2)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目的是解除关节疼痛,防止关节破坏,保留和改善关节功能。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具体方法有:

理疗:局部热疗、热水浴、温泉浴、蒸发疗法及石蜡疗法等均可使疼痛减轻,使病人感到舒适。急性渗出性病变可用冷敷来减轻疼痛。红外线、超短波或短波透热疗法等也可增加局部血循环,促使炎症及肿胀消退,疼痛减轻,并以增强药物对局部的作用。

药物治疗:出现风湿热和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应到医院内科就诊,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红霉素或麦迪霉素等抗菌药物来消除链球菌感染;对症治疗可选用消炎痛、水杨酸钠、布洛芬、双氯芬酸、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抗风湿药物。

中医治疗:属风重型宜祛风通络,佐以散寒利湿,可服追风活络丸、疏风定痛丸、追风丸等;属湿重型宜利湿活络,佐以祛风散寒,可服舒筋活络丸等;属寒重型宜温经散寒,佐以祛内除湿,可服虎骨酒、小活络丹等;属化热型宜活血散风,清热利湿,可服四妙丸、湿热痹冲剂、湿热痹片等,可辅以理疗、针灸、气功、瑜伽等辅助治疗。

手术治疗:急性关节炎严重疼痛,局部有渗液时可抽降渗液,并注入类固醇抗炎药,再使用夹板固定关节。腕及足下垂时可夹板固定及理疗。持续性滑膜炎可考虑滑膜切除术。肌腱破裂及神经受压迫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后期关节畸形及严重阻碍者也可手术治疗,如关节成形术、关节固定术、截骨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及伸侧肌腱重建术等。(3)风湿性关节炎的预防

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虽然本病的致残率比较高,但如果获得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仍可控制其发展甚至治愈。所以,患有关节肿痛症状的病人对本病应保持足够的警惕性。

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生产劳动,如保健体操、练气功、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大有好处。凡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就强壮,抗病能力强,很少患病,抗御风寒湿邪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