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文学院620文学理论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3 00:51:40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湖北大学文学院620文学理论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湖北大学文学院620文学理论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试读:

2015年湖北大学文学院620文学理论基础真题(回忆版)

一、填空(20分,每题2分)

1.最早提出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这对范畴的是  

2.英国小说理论家EM将小说人物分为哪两类?  

3.《周易》三要素为  

4.我国意境论的集大成者是  

5.关于文本审美意蕴,钟嵘的说法为  

6.俄国形式主义认为小说的意义在于形式,提出的重要理论为  

7.将个别性、偶然性和本质性、规律性结合要通过  

二、名词解释(40分,每题10分)

1.文学本体论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

3.荒诞式戏剧

4.召唤结构

三、简答(30分,每题10分)

1.如何理解复调式叙述?

2.如何理解文化批评?

3.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象征主义文学的特点。

四、论述(80分,每题40分)

1.说明文学批评家的重要性。

2.从文学文本层次,理解你熟悉的作品。

2015年湖北大学文学院620文学理论基础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填空(20分,每题2分)

1.最早提出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这对范畴的是   【答案】歌德【解析】歌德是德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但他又最少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在西方文艺史上,他鲜明地反对世界文化的“欧洲中心论”,大力提倡发展民族文学,并且在世界史上第一个从理论上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他的文学观是最早具有全球化视域的总体性的文学观。

2.英国小说理论家E.M.福斯特将小说人物分为哪两类?   【答案】扁平人物、圆形人物【解析】英国著名小说家、文学理论家E.M.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一书中,根据人物塑造模式的差异,将小说人物分为两种类型:“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他认为,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既需要性格复杂、变化莫测的“圆形人物”,同时也需要形象单一、性格固定的“扁平人物”。

 

3.《周易》三要素为   【答案】言、象、意【解析】《周易·系辞》最早提出了“言、象、意”三个要素。“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言、象、意”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不是针对文学作品,但可借用到文本层次划分中。

 

4.我国意境论的集大成者是   【答案】王国维【解析】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早在《庄子·齐物论》中已有关于“自由之境”的讨论,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诗品》中已开始将“境”的概念用于诗歌理论,盛唐之后,文学意境论开始全面形成。到清末的王国维那里,“意境”有了更全面的阐释,他在《人间词话》里以其敏锐和丰富的审美感受,拈出“境界”二字,作为词创作与鉴赏活动中作者与读者共同的审美核心,是我国意境论的集大成者。

 

5.关于文本审美意蕴,钟嵘的说法为   【答案】滋味说【解析】“滋味说”是南北朝时期产生的一种关于诗歌的审美要求。钟嵘在《诗品序》中始言“滋味”:“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这与他对诗歌创作抒情特征的把握直接相关,是他关于文本审美意蕴的说法。

 

6.俄国形式主义认为小说的意义在于形式,由此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重要理论为   【答案】“陌生化”理论【解析】“陌生化”是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著名的文学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这个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

7.将个别性、偶然性和本质性、规律性结合要通过   【答案】艺术概括【解析】艺术概括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对个别或特殊的事物加以独特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普遍性的艺术形象。文学创造的实践证明,实现个别性、偶然性和本质性、规律性统一的手段是艺术概括。

 

二、名词解释(40分,每题10分)

1.文学本体论

答:文学本体论是美国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兰塞姆所提出的一个文学理论术语。它意在说明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思路中的内容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仅仅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义”“含混”“语境”“反讽”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这一理论强调了作品在文学要素中的地位,实质上,这种文学本体论是一种作品本体论。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

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是文学与审美意识形态的结合。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形式。从目的看,文学既无功利性的也具有功利性;从方式看,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从态度看,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3.荒诞式戏剧

答:荒诞式戏剧又称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然后迅速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荒诞派戏剧以存在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强调世界的荒诞性、人生的痛苦和反抗的无意义,具有浓厚的悲观主义、宿命论色彩。在艺术上,荒诞派戏剧完全抛弃了传统戏剧的程式和手法,而主张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它突破传统戏剧的基本规律,摒弃了传统戏剧的情节与冲突;剧中人物形象支离破碎,缺乏鲜明的个性;舞台象征化,语言混乱好似“梦呓”,以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了严肃的主题。代表剧作家有贝克特和尤内斯库等,《等待戈多》和《椅子》等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剧作。

4.召唤结构

答:召唤结构是由德国著名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来的理论。他认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这种由意义不确定与空白构成的就是“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把文学作品中包含的不确定点或空白与自己的经验及对世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有限的文本便有了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文本的空白召唤、激发读者进行想象和填充作品潜在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是吸引和激发读者想象来完成文本、形成作品的一种动力因素。根据伊瑟尔的观点,一部作品的不确定点或空白处越多,读者便越会深入地参与作品审美潜能的实现和作品艺术的再创造。召唤性是文学文本最根本的结构特征。

三、简答(30分,每题10分)

1.如何理解复调式叙述?

答:复调式叙述是指在同一叙事中并行着两个甚至更多的声音的叙述方式,借用音乐术语称之为“复调式叙述”。(1)复调式叙述的提出“复调式叙述”来自俄罗斯评论家巴赫金在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复调小说”。巴赫金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思维类型——复调型的艺术思维”,作家在小说中提供了多种声音,多种音调,使得小说具备了一种新的品格。在《罪与罚》里,几乎所有的重要人物都有自己的声音,拉斯柯尼科夫的“哲学”,索尼娅的“东正教观念”,预审员波尔菲里的“生活求实和法律的观念”,卢仁的极端个人主义和同样极端的“边沁主义”以及地主斯维德里加依洛夫的无耻哲学,等等。好像是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事件中,但互相之间并不融合。每一个人物都成了直抒己见的主体,作品人物的意识成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他人意识”的东西。(2)复调式叙述的特点和影响

复调式叙事方式是相对于独白式的叙事方式来说的,独白式的叙事方式是指作品中的人物的情感、态度、观点都是来自于叙事人的一厢情愿,根本上是同一个叙事者的同一种声音;复调式叙述方式在于叙事者的声音与作品主人公的声音之间存在矛盾,主人公似乎叛离叙事者的理性意图,脱离其控制,并与叙事者对话。在此,作者把自己内心的矛盾,困惑通过叙事者与主人公的对立的声音表现了出来。复调式叙述的出现,不仅是叙事艺术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作为叙事语境的社会文化、社会心理出现危机的一个征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