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教育技术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含北邮、中山等)(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3 23:08:54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全国名校教育技术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含北邮、中山等)

全国名校教育技术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含北邮、中山等)试读:

第一部分 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818教育技术学综合考研真题

2011年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818教育技术学综合考研真题

2010年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818教育技术学综合考研真题

2009年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818教育技术学综合考研真题

第二部分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837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3年中山大学教育学院837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一、概念解释(每题4分,共28分)

1.instructional design

2.portfolio assessment

3.computer based education

4.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5.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6.problem-based learning

7.virtual community

二、专业词汇翻译(每题1分,共12分)

1.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

2.interactive media

3.portals

4.rneta data

5.social software

6.Auditory fatigue

7.electronic whiteboard

8.virtual reality

9.learning style

10.feedback

11.authentic assessment

12.cognitive domain

三、简答题(共50分)

1.列举对你熟悉的三种教学方法,并分析利弊。(10分)

2.建构主义的认识论所引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是什么?(10分)

3.你认为在网络信息时代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养,才能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10分)

4.试对你所了解的多媒体创作软件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与比较。(10分)

5.你认为作为教师在选择媒体时应考虑哪些因素?(10分)

四、问答题(共60分)

1.请举例说明你认为会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和媒体的发展趋势。(20分)

2.你所理解的学习是什么?(20分)

3.请用教育传播理论分析视频公开课现象对教育带来的影响。(20分)

2013年中山大学教育学院837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概念解释(每题4分,共28分)

1.instructional design

答:中文为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者经常使用教学技术以改进教学。教学设计已经开始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被教育技术工作者广泛重视起来。

2.portfolio assessment

答:中文为档案袋评价。又称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的综合的评价,它是 20 世纪 90 年代伴随着西方“教育评价改革运动”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质性教育教学评价工具。档案袋是指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起来的,可以反映学生的努力情况、进步情况、学习成就等一系列的学习作品的汇集。它展示了学生某一段时间内、某一领域内的技能的发展。

3.computer based education

答:中文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一般可分为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课程软件三部分。

4.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答:中文为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传统合作学习的延伸和发展。它代表了两种趋势的汇合点,即普遍渗透于社会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学习方式的汇合。

5.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答:中文为虚拟学习环境。是把远程交互和面对面的交互按照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并提供某种虚拟的时空的学习环境。对于VLEs,学生、教师和教育机构所持的观点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在教育环境中对于各方虚拟学习所体现的优点是不同的。对于那些不愿意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虚拟学习的人来说,虚拟学习最大的缺点就是它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这意味着虚拟学习还有很多的潜力没有显现出来,还没别人们所了解。

6.problem-based learning

答:中文为基于问题式学习。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复杂的、实际的问题,旨在使学习者建构起宽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发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技能;成为有效的合作者;并培养学习的内部动机。

7.virtual community

答:中文为虚拟社区。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技术和多媒体信息展示技术的新型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同时虚拟学习社区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组织。

二、专业词汇翻译(每题1分,共12分)

1.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

答:绩效支持系统

2.interactive media

答:互动媒体

3.portals

答:入口

4.Meta data

答:元数据

5.social software

答:社会性软件

6.Auditory fatigue

答:听觉疲劳

7.electronic whiteboard

答:交互式电子白板

8.virtual reality

答:虚拟现实

9.learning style

答:学习模式

10.feedback

答:反馈

11.authentic assessment

答:真实性评估

12.cognitive domain

答:认知领域

三、简答题(共50分)

1.列举对你熟悉的三种教学方法,并分析利弊。(10分)

答:(1)个别辅导式

  ①这种教学模式可通过记录学习者与基于Internet的CAI软件的学习与交互情况以及教师与单个学习者之间的通信来实现。在Internet上应用CAI软件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以软件资料库形式存放在Web服务器上,学习者先将CAI软件下载到本地计算机,然后再运行该软件进行个别化学习;第二种方式是直接在网上运行用.Java语言编写的CM软件;在Internet上运用CAI的第三种方式是利用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系统。

  ②个别辅导法的优点和缺点:个别辅导可以在学习者和教师之间通过电子邮件异步非实时地实现,也可以通过Internet上的在线交谈方式实时实现。前者的优点在于学习者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但不能马上得到辅导;后者可以得到教师的即时讲解,就像面对面一样,但它要求学习者和教师同时连入网络,这对距离较远的教师和学习者来说,这种时间同步性的要求往往难以满足。

  (2)讨论式

  ①在Internet上实现讨论式教学模式有多种,最简单实用的是利用现有的电子布告牌系统(BBS)以及在线聊天系统(CHAT)。BBS系统具有用户管理、讨论管理、文章讨论、实时讨论、用户留言、电子信件等诸多功能,因而很容易实现讨论式。这种教学方式一般是由专职教师监控,即由各个领域的专家或专业教师在站点上建立相应的学科主题讨论组,学习者可以在自己学习的特定主题区内发言,并能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即时地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所看到。这种学习过程必须由具有特权的教师或领域专家监控,以保证学习者的讨论和发言能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防止讨论偏离当前学习的主题。在线聊天系统能够实时显示学习者的发言,并支持表情与动作的显示,学习者可以针对某个人的发言,发表自己的评论,并做出相应的动作与表情。

  ②讨论式的优点和缺点:整个讨论学习过程均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一般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讨论式的教学设计通常有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异步讨论;二是在线讨论。对于第一种情况,由于学习者有足够的时间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思考,所以一般都是以文章的形式发言,而且讨论也比较深入全面。对于第二种情况,由于发言能够实时显示,整个在线讨论的时间也有限,所以发言的时间不允许太长,一般都是简短的语句,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谈一样,展开的讨论也没有固定的程式,主要依靠教师的随机应变和临场的掌握。

  (3)探索式

  ①探索式学习的基本出发点是认为学习者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要比教师单纯教授知识更有效(不仅是知识,还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元认知技能等)。探索学习要经过问题分析阶段、信息收集阶段、综合阶段、抽象提炼阶段、反思阶段等。

②探索式的优点:

a.探索学习在Internet上涉及的范围很广,从简单的电子邮件、邮件列表,到大型、复杂的学习系统都可以满足探索式学习五阶段的要求。实际教学一般都是由某个教育机构(如中学、大学或研究机构)设立一些适合由特定的学习者对象来解决的问题,通过Internet向学习者发布,要求学习者解答。与此同时提供大量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供学习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查阅。

b.还设有专家负责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帮助。给学习者的帮助并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给以适当的启发或提示。这种学习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习者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习者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c.实现这种模式的基本要求,并不需要很复杂的技术和昂贵的设备,只要利用电子邮件功能,便可实现。

②探索式的缺点:

a.教学任务的进度难以把握;

b.课堂次序难以维持;

c.不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2.建构主义的认识论所引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是什么?(10分)

答:建构主义理论从认识论的高度揭示了认识的建构性原则,强调了认识的能动性。建构主义可上溯至康德对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他认为,主体不能直接通向外部世界,而只能通过利用内部构建的基本的认知原则(范畴)去组织经验,从而发展知识。(1)建构主义所引申的学习观

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建构知识意义就是要帮助学习者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认知结构。

②由于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同学、伙伴、同事)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资源”,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基本要素或基本属性。

③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为它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的上述要求而发展起来的,它为克服传统教学设计中的单向传输、被动和封闭等,提供了设计和传输教学的新思路与新途径,所以建构主义被认为是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2)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近年来,一些教育研究人员对建构主义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对于这种变化,我国学者对近十年来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更冷静的观察和更深层次的思考后,认为应该利用当前国内外教育思想观念大变革的时机,借Blending Learning新概念的东风,联系近年来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发展的现实,对建构主义进行认真的反思。以便清醒头脑,提高认识,从而更自觉地投身于今后的教育改革实践,更积极、主动地去推进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对建构主义进行反思,至少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到底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主导一主体相结合”。

②建构主义的认识论到底是“主观主义”的还是“主客观统一”

③是否应该将建构主义作为指导当前教育深化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

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应当既是多元的又是一元的,建构主义理论(它既是一种学习理论,又包含新的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并要求将这种自主学习与基于情境的合作式学习、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因而有利于学习者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正以很大力度在推动的新课程改革,在鼓励运用多种先进教育理论来指导的同时,特别强调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从而体现了多元与一元的结合,这也是完全必要的、正确的。

3.你认为在网络信息时代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养,才能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10分)

答:在信息化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有:(1)基本信息素养。基本信息素养即传统的信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教师必须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必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打印机及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等。教师只有具备了基本的信息素养,才能培养信息处理的能力。(2)多媒体素养。教育对象,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媒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学会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3)网络素养。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具有网络基本知识和素养。教师应当掌握电脑网络的一般应用,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数据、传输文件和网络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利用电子公告牌或自已制作的网页发布自已的认识和观点,同时必须具备尊重知识产权和遵守网络道德的素养。(4)课程整合素养。教师的宗旨是以自身的影响,培养下一代,不同学科的教师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必须具备信息技术和不同媒体优化组合、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学科教学过程的能力和素养,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试对你所了解的多媒体创作软件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与比较。(10分)

答:略。

5.你认为作为教师在选择媒体时应考虑哪些因素?(10分)

答: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所要考虑的几个基本依据主要有:(1)依据教学目标

每门课程、每个单元、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以外语、教学为例,知道各种语法规则和能就某个题材进行会话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各种语法规则的学习,可以以教师的板书讲解为主,结合各种语法练习进行学习。练习就某个题材进行会话,可以借助于各种视昕设备,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习者练习会话。另外,如果是要纠正学习者的读音,那么录音机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媒体。(2)依据教学内容

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性质不同,对教学媒体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语文课的散文教学中,可以借助于录像等视听媒体向学习者提供一定的情境,使学习者有亲临其境的感受,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3)依据教学对象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他们的经验背景也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及知识背景。另外,在两种效果接近的媒体中进行选择时也可适当考虑学生的习惯和爱好。(4)依据媒体特性

恰当地选择教学媒体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充分了解各种媒体的特性。只有充分了解各个媒体的优点和局限性,才能在使用中扬之长、避之短,对它们进行综合应用。(5)依据教学条件

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

除了以上五个要素外,还要从整个教学过程出发,综合考虑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等要素。

四、问答题(共60分)

1.请举例说明你认为会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和媒体的发展趋势。(20分)

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教育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技术学科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2)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时间性和支持性研究。(3)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4)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2.你所理解的学习是什么?(20分)

答:(1)广义的学习

学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可以理解为人类以经验的获得去适应其周围不断变化环境的过程。人类的广义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人们在一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知识,改变思想行为,增强文化素养。

人类的个体总是生存在一定的环境或生活条件之中,而环境或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着的,个体必须不断地以自身的变化去适应环境或生活条件的变化,才能维持生存。个体的学习活动是来自个体适应环境的需要,个体适应环境的实现则是个体学习的结果。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活动和个体的学习活动是相互伴随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是借助于个体的学习活动进行的,个体的学习发生在个体的适应活动之中的,而适应的发生又是由于经验的获得。经验是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个体通过认知活动从环境获得各种信息,经过加工处理之后,其总和便构成了个体的全部经验,可称之为经验系统。个体利用所获得的经验,可以了解环境,了解环境中一定事物的性质、事物间的联系或某种规律,因而有利于个体依据这种了解来调节自身的行为去适应环境。

  所以,人类的广义的学习过程是经验获得的过程,并表现为个体对环境或生活条件的一种适应活动。  

  (2)狭义的学习

狭义的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与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的广义学习是不一样的:

①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间接经验的知识学习为主;

②学生的学习常常是在教师引导下,按照一定的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进行,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完全走的是一条捷径,避免了一般认识过程中的无数次尝试、失败和曲折。

③学生在进行科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也是接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个教育过程。

  (3)各派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界定

  一百多年来,心理学家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人类学习的各方面问题,由于研究的出发点不同以及研究方法、手段等诸方面的迥异而产生了不同的学习理论。在学习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界定是不一样的,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①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相对持久变化,常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对学习的界定。

②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地变化。这是认知主义心理学家对学习的界定。

  ③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界定。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各派的心理学家都认为自己的理论抓住了学习的本质,可以解释一切学习现象。然而实践表明,人类的学习现象十分复杂,用某个学习理论来解释一切学习现象的企图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在各种学习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各学派之间既相互独立,在不同发展时期各领风骚,同时又相互依存,在不断的学术纷争中寻求发展的动态平衡。当然,也正是持续、激烈的学术之争成为推动学习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动力。各种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界定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进行研究,它们都揭示了学习的某个方面的性质和规律,使我们对学习的本质和过程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

3.请用教育传播理论分析视频公开课现象对教育带来的影响。(20分)

  答:略。

2012年中山大学教育学院837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0分)

1.按照你的理解,为教育技术下个定义。

2.教育技术学的学习理论基础有哪些?

3.你所知道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有哪些?它们在学习中各发挥什么作用?

4.请例举至少6种信息化教学模式。

5.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6.网络传播的特点是什么?

7.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

8.试举例说明学习工具在学习中的支撑作用。

9.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10.什么是合作学习?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论述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和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并结合该问题谈谈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

2.例举并分析国内外最主要的学习定义,反思你自己学习,并写一份研究生学习研究的计划。

2012年中山大学教育学院837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0分)

1.按照你的理解,为教育技术下个定义。

答:(1)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①学习过程是指广义的学习过程,既包括无教师参与的学习过程,也包括有教师参与的学习过程。“过程”是指为了达到预定学习效果而采取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是一个包括输入、行为和输出的序列。当过程由一系列有序的步骤组成时,它是程序化的;当过程顺序不是很有序时,它就不一定是程序化的。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取决于我们对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学习者的有机安排。

②学习资源并非仅指用于教学过程的设备和材料,而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学习资源有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之分,人力资源包括教师、同伴、小组、群体等;非人力资源包括各种教学设施、教学材料和教学媒体等。这些学习资源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学的学习理论基础有哪些?

答:由于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任何教育技术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因此研究人类学习过程内在规律的学习理论,显然在教育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发展阶段,对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影响特别显著。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各种学习理论的主要差异在于对学习本质的不同理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被看做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只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这种知识。

行为主义学习对早期教育技术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只强调外部刺激而完全忽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对于较复杂认知过程的解释显得无能为力。(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根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的外界刺激(例如教学内容)作出的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主义学习理论重视认知结构的作用,并指导教学设计应关注知识的结构性与概括性。

在此背景下,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吸收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两大学习理论的优点,提出一种折衷观点,即所谓“联结一认知”学习理论。这种理论主张既要重视外部刺激(条件)与外在的反应(行为),又要重视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即学习的发生要同时依赖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教学就是要通过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来影响和促进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使之达到更理想的学习效果。在目前流行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型中,绝大部分都是采用这种折中的学习理论作为基础的。(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由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理论从认识论的高度揭示了认识的建构性原则,强调了认识的能动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建构知识意义就是要帮助学习者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认知结构。由于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同学、伙伴、同事)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资源”,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基本要素或基本属性。

3.你所知道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有哪些?它们在学习中各发挥什么作用?

答:(1)在线数据库

在线数据库是有组织的数据集合,通常包括图书馆目录和各种专门用途的数据库,如科技论文数据库、会议文献数据库、专利文献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等。

随着网络的发展,图书馆的目录变得越来越细,内容也更广泛,可以辅助教师和学生对各种题目进行研究;图书馆的目录服务,如LOC目录服务,通常是免费的。对于有专门用途的数据库,通常包含了用户所需期刊(电子的或印刷的期刊)上的文章,用户可以对它们进行搜索,然后生成一个以超文本形式输出的符合需要的文章列表;使用有专门用途的数据库,用户一般需要付费。(2)新闻组和电子公告板

新闻组是一个为用户提供专题讨论的服务。讨论主题涉及面非常广,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每一个专题讨论组都有一个反映其讨论内容的固定名称,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参加相应的讨论组。网上的专题讨论组可以就某一专题与各界人士进行国际性的交流,特别是寻求同行讨论,有助于了解专门信息。有的讨论涉及非常细节和专业的问题,用户可以获得许多在别处难以学到的重要知识。

在电子公告板中可以张贴文章或进行实时讨论,各种资料都按照主题内容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查找起来非常方便。是一个理想的信息来源。(3)电子期刊

网上主要有三种类型的电子期刊,分别是电子报纸、电子杂志、电子新闻和信息服务。在线电子期刊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定期分发给订户的期刊,随着大量的期刊在网上发行,电子期刊的获得越来越容易,而且其内容基本与印刷期刊相同。

但是由于制作和发行成本比较低,而且读者人数越来越多,在线杂志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资源与学习资源。利用这种资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订阅在线相关杂志,将它们作为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或补充的学习材料。此外,各专业组织和研究机构都有自己的网上发行物,这些网上发行物保留历史会议文献,提供学科当前的研究动态、研究成果等最新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学术交流活动。(4)电子书

电子书是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而成的计算机可视化学习材料,包括电子百科全书、人物传记、历史资料、趣味读物等。

电子书的基本特点是超媒体、反应性、学习者控制和界面复合性。许多电子书在界面环境中嵌入了某些学习工具软件,如信息检索、电子笔记本等。(5)教育网站

许多教育机构都有自己的web站点,用于存放数据资料:如课程的补充材料、学生考试试卷甚至完整的在线课程。这些资料主要为本地学生服务,但通常也能够为其他用户访问。

4.请例举至少6种信息化教学模式。

答:信息化教学模式例举如下:(1)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是经典的CAI模式之一,此模式企图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教师的指导性教学行为。对学习者实施个别化教学,其基本教学过程为:计算机呈示与提问一学习者应答一计算机判别应答并提供反馈。应当指出,实际上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个别指导方法,一是程序式个别指导;二是对话式个别指导或称“苏格拉底法”。一般情况下大多指前者。后者需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因此又称为智能导师系统。在多媒体方式下,个别指导型CAI的教学内容呈示可以图文并茂、声色俱全,并能使交互形式更为生动活泼。(2)操练与练习

操练与练习是发展历史最长而且应用最广的CAI模式,此类CAI并不向学习者教授新的内容,而是由计算机向学习者逐个呈现问题,学习者在机上作答,计算机给予适当的即时反馈。运用多媒体可将许多可视化动态情景作为提问的背景。应当注意,从严格意义上说,操练与练习之间是有一定概念区别的:操练基本上涉及记忆和联想问题,主要采用选择题和配对题之类的形式;练习的目的重在帮助学习者形成和巩固问题求解技能,大多采用短答题和构答题之类的形式。(3)学习监测

从功能上说,学习监测属于CMI(计算机管理教学)范畴,用于检验与调控学习者的个别化学习进程,包括提供学习前测试、分配学习任务、提供学习后测试以及进行测试分析和提供分析报告。(4)教学模拟

教学模拟是利用计算机建模和仿真技术来表现某些自然的、物理的或社会的系统结构和功能,为学习者提供一种可供他们体验和观测的环境。建立教学模拟的关键工作是建立被模拟对象(即真实世界)的数学模型(或逻辑的、过程的模型),然后用计算机程序描述此模型,再通过运算产生输出。这些输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真实世界的行为。计算机化模拟允许学习者通过改变输入数据的范围来观测系统的状态变化。教学模拟是一种十分有价值的CAI模式,在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5)教学游戏

教学游戏与计算机模拟有密切关系,多数教学游戏本质上也是一种模拟程序,只不过在其中刻意加入趣味性、竞争性、参与性等因素,做到“寓教于乐”。在教学游戏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有的还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不但可使模拟的现象变得更加逼真,而且可创造在现实世界中难觅的“虚拟现实”情景。(6)智能导师

智能导师系统企图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模拟“家教”的行为,允许学习者与计算机进行双向问答式对话。一个理想的智能导师系统不仅要具有学科领域知识,而且要知道它所教学习者的学习基础与认知特点,还要能理解学习者用自然语言表达的提问。然而,世界上迄今所建立的此类系统能达到实用水平的屈指可数。(7)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问题解决作为一种CAI模式,是指利用计算机作为解题计算工具,让学习者利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解决学科领域的相关问题。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做法:

①让学习者利用某种计算机语言来编制解决问题的程序。

②向学习者提供问题求解软件包,如力学计算程序、化合分析程序等。

就CAI范畴而言,后一做法目前已成为主流,因为它可以使学习者将精力集中于问题求解的方法而非编程细节。

5.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答:略。

6.网络传播的特点是什么?

答: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进行传递或交流信息的行为和过程,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网络传播的特点是:(1)传播的数字化。网络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速数据传递系统,只传递0和1的数字。(2)传播的互动性。网络公众通过BBS论坛、QQ聊天室和网络调查等方式实现即时的信息交流、情感沟通。(3)传播的快捷性。网络传播省略了传统媒体的印刷、制作、运输、发行等中间环节,发布的信息能在瞬间传递给受众,而且网络传播的内容可以方便地实现刷新,在内容上具有极强的时效性。(4)信息的大容量。互联网络实现了在线资源共享,任何资料库内的信息资源只要联网,都成为公众的共享资源。(5)检索的便利性。利用搜索引擎或新闻站点等多种检索方式,可以快速地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6)媒体的综合性。网络综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传播方式,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综合为一体,为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7)信息的再生性。网络中传播的信息可以复制或打印,成为个人信息。(8)传播的开放性。网络的开放性体现在传播对象的平等性和传播范围的广阔性。(9)传播的选择性。网络传播的网站众多,内容丰富且分工精细,网民选择范围极为宽广,每位网民都可自由选择适合的个性化网站。

7.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

答:课程整合意味着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1)刘茂森教授在全国教育技术学校"十五"课题开题研讨会上说:"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这里明确地界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即课程的综合化。

需要指出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整合”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凝聚成较大整体的过程及结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大整合论”所理解的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2)我国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的三个基本点是:

①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②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③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3)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整合的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8.试举例说明学习工具在学习中的支撑作用。

答:略。

9.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教育研究方法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产生不同的方法类型。若以问题性质为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理论方法

教育理论研究方法是在已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及思想理论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逻辑的和非逻辑方式进行加工整理,以理论思维水平的知识形式反映教育的客观规律方法的总称。具体包括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分类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以及概括法等。(2)实证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主要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主要包括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量法等。(3)实验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研究方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由于研究对象性质的不同和情境的不同,实验具有不同的特点,也就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实验研究方法。比如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前实验、真实验和准实验等。(4)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法是借助于对相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在于探求研究对象本身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认识该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不是单纯地描述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活动。

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顾名思义,是以历史研究法来研究教育科学。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等。

10.什么是合作学习?

答:合作学习是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专研的精神并且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科学性评价能力,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究知识,敢于质疑问难。合作学习是针对这样的群体而进行的学习模式。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论述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和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并结合该问题谈谈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

答:(1)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

①教师职业具有任务的全面性和艰巨性。教师要使自己的受教育对象获得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

②教师职业具有工作方式的个体性和独立性。教师当然也需要合作和相互学习,但更多地是独立地开展工作。

③教师职业具有工作对象的主体性、多样性和发展性。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成长中的人。

④教师职业具有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⑤教师职业具有工作价值的迟效性和间接性。教师的工作价值要转化为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以及学生将来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

⑥教师职业具有工作成果的集成性和社会性。任何一个学生的成长和成功都不可能是某一个教师的工作所能作到的。它是教师集体以及各种教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

①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②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③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④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在职业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两个方面同时实现发展,并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深化拓展,将阶段性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以更好地肩负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责。

2.例举并分析国内外最主要的学习定义,反思你自己学习,并写一份研究生学习研究的计划。

答:略。

2011年中山大学教育学院837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在交流与讨论中,(   )的目的是小组的学生解决共同的问题。

A.头脑风暴

B.同步讨论

C.辩论

D.合作性讨论

2.教学目标的结构或分类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教学理论有些不同的看法,但最有影响的是布鲁姆的分类,他把教学目标分为(   )

A.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B.了解、理解和应用

C.生理、心理和情感

D.认知、情感和学习策略

3.(   )是指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体系,它具有特定的教学理论指导,具有特   定的教学目标定位,对教学因素及其组合结构具有特定的要求,对教学活动及其流程具   有特定的规定。

A.教学模式 

B.教学结构  

C.教学设计 

D.教学方法

4.(   )主要是按照一定标准收集起来的学生认知活动的成果

A.观察 

B.案卷分析 

C.情感评价 

D.测验

5.根据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的教学技术新定义,教学技术的研究领域是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   )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A.设计、传递、利用、管理、评价 

B.设计、开发、管理、检索、评价

C.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 

D.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修改

6.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   )

A.系统方法 

B.直观方法 

C.科学抽象方法 

D.理想化方法

7.下列各物体中,不属于教育传播媒体的是(   )

A.习题集 

B.B.录像带 

C.C.教室环境 

D.D.教科书

8.学生的特征分析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学生的年龄、学历、初始能力

B.学习的一般特征、初始能力、学习风格

C.学习风格、初始能力、学习兴趣

D.学生的社会环境、初始能力、一般特征

9.“发现学习法”就是要求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中(   ) 

A.自己发现规律

B.有所创造发明 

C.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并作出发现

D.培养学习和探究的态度,推测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10.经验之塔可分为三大类,按直观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   ) 

A.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

B.抽象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做的经验 

C.观察的经验、做的经验、抽象的经验 

D.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做的经验 

11.下面有关TCP/IP哪一个是正确的(   ):

A.TCP/IP是一种语言

B.UDP是TcP/IP中的一个协议

C.IP定义了如何对传输的信息进行分组 

D.TCP/IP是OSI的一种协议

12.防火墙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防范(   ) 

A.黑客攻击

B.网络病毒 

C.火灾

D.意外伤害

13.在Internet中,主机的域名结构应为:(   ) 

A.主机号、网络名、机构名、最高层域名

B.主机号、机构名、网络名、最高层域名 

C.机构名、网络名、主机号、最高层域名 

D.机构名、主机号、网络名、最高层域名

14.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教学测量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手段

B.教学评价与教学测量是完全不同的 

C.教学评价是教学测量的一种方法 

D.教学评价就是教学测量

15.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主要倡导者是(   )

A.戴尔 

B.斯金纳 

C.桑代克 

D.普莱西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CSCL

2.移动学习

3.概念图

4.混合学习

5.学习策略

三、问答题(共80分)

1.支架式教学包括哪几个环节?(15分)

2.结合实际谈谈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标准(15分)

3.Internet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以归为几类?有何特点?(15分)

4.试说出与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3个主要方面。(20分)

5.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15分)

2011年中山大学教育学院837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在交流与讨论中,(   )的目的是小组的学生解决共同的问题。

A.头脑风暴

B.同步讨论

C.辩论

D.合作性讨论【答案】D【解析】在交流与讨论中,合作性讨论的目的是小组学生解决共同的问题。头脑风暴法是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做肯定或者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

2.教学目标的结构或分类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教学理论有些不同的看法,但最有影响的是布鲁姆的分类,他把教学目标分为(   )。

A.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B.了解、理解和应用

C.生理、心理和情感

D.认知、情感和学习策略【答案】A【解析】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布鲁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鲁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三大领域。

3.(   )是指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体系,它具有特定的教学理论指导,具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定位,对教学因素及其组合结构具有特定的要求,对教学活动及其流程具有特定的规定。

A.教学模式

B.教学结构

C.教学设计

D.教学方法【答案】A【解析】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4.(   )主要是按照一定标准收集起来的学生认知活动的成果。

A.观察 

B.案卷分析 

C.情感评价 

D.测验【答案】B【解析】案卷分析是一种常用的评价策略,其内容主要是按照一定标准收集起来的学生认知活动的成果。

5.根据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的教学技术新定义,教学技术的研究领域是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   )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A.设计、传递、利用、管理、评价 

B.设计、开发、管理、检索、评价

C.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 

D.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修改【答案】C【解析】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包括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5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6.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   )。

A.系统方法 

B.直观方法 

C.科学抽象方法 

D.理想化方法【答案】A【解析】系统科学与视听教学、个别化(程序)教学相结合,产生了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系统科学方法已成为教育技术领域进行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

7.下列各物体中,不属于教育传播媒体的是(   )。

A.习题集 

B.录像带 

C.教室环境 

D.教科书【答案】C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