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实用高产栽培新技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6 06:40:30

点击下载

作者:吕维林,孙立军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水稻实用高产栽培新技术

水稻实用高产栽培新技术试读:

前言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形势的变化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稻田生产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一方面,轻简技术、免耕栽培、机械作业等新技术日益成熟,并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同时,田间病虫害的发生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次要病虫上升为主要病虫,部分过去少见的病虫害呈现出加重为害、蔓延扩散的趋势。另一方面,大量农村青壮年和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农民向城市第二、三产业转移,各地农村留守种地的大多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劳动力,不少农户市场信息闭塞;种植结构调整随大流,跟着感觉走;病虫防治知识缺乏,防治技术不规范,遇病虫发生复杂且严重时盲目用药,农业新技术推广受到较大阻力。在党中央提出大力建设新农村的历史环境下,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成为农技工作者当前和今后最重要且最为紧迫的工作。

2006年我们组织了一次调查,72%的农户渴望了解掌握无盘旱育秧、免耕抛秧、机械插秧等当前热门栽培新技术和抗灾减灾及水稻基础知识;64%的农户不能正确识别水稻病虫害,看到别人打药自己也跟着打;68%的农户表示,市场上难以找到适合自学的关于水稻栽培新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的书籍,多数农业类书籍,要么专业术语过多,理论性太强;要么技术内容复杂,操作有难度;要么只有文字叙述(尤其是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没有直观图片),看后不明白。

本书应广大农民朋友的迫切愿望及农业部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实施的需要,由荆门市多位长期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农学、植保、农机等高中级技术干部与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以近年来大力推广的物化技术和实用技术为切入点,总结多年来技术研究和实践成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当前热点、重点新技术的操作过程及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尤其注重集成技术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根据群众的接受能力,将高深技术理论通俗化,技术操作方法“傻瓜化”,重点难点知识形象化,语言简洁通俗,加之配以大量图片,让读者一看就懂。不论有无农业生产基础,均可用作参考,适合水稻产区各类农业从业人员使用。

由于时间仓促,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一、水稻的基础知识

水稻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全球有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我国有6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稻米的营养价值高,一般含有碳水化合物75%~90%,蛋白质6.5%~9%(少数品种为12%~15%),脂肪0.2%~2%,粗纤维0.2%~1%,灰分0.4%~1.5%。和其他粮食作物比较,其所含粗纤维较少,淀粉粒特小,粉质最细;蛋白质的生物价值可与大豆相比,并且各营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较高。

我国的水稻分类

稻米的营养价值高于一般农作物。

我国种植的水稻品种都属于亚洲栽培稻。根据它的起源、演化和发展过程,形成我国栽培稻种的五级系统分类法。第一级分为两个亚种,即籼亚种和粳亚种,也就是常说的籼稻和粳稻。第二级,按生长季节的不同来划分,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第三级,根据品种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栽培方式的不同,分为水稻和陆稻(旱稻)。第四级,根据淀粉性状的差异分为粘稻和糯稻。在以上各种类型的品种中,又具有各种不同熟期、性状,在分类列入第五级,如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分为早熟、中熟或迟熟品种,根据植株高矮分为高秆和矮秆品种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以种植灿稻为主。

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差别

1

水稻是雌雄同花的自花授粉作物。杂交稻是利用杂交一代(F)来进行水稻生产的,由于它的遗传基础是杂合体,杂种个体间遗传性相同,所以从外观上看,群体整体一致,可以作为生产用种。但从杂2交第二代(F)起,由于基因分离,会出现株高、分蘖力、抽穗期、穗型、粒型和米质等性状分离,优势减退,产量明显下降,不能继续作种子用。因此杂交稻必须进行生产性制种。常规稻是通过若干代自交达到基因纯合的品种,个体遗传性相同,外观群体整齐一致,上下代性状不发生变化,因此常规稻不需年年换种,但要注意提纯复壮。

我国生产上种植的杂交稻类型

根据杂交稻亲本遗传性不同和种子生产途径不同,我国生产应用的杂交稻主要有三系杂交稻和两系杂交稻。三系杂交稻是利用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通过两次杂交程序生产杂交种。两系杂交稻是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恢复系一次杂交生产杂交稻种子。

水稻的“三性”

从植物学角度看,水稻是自花授粉的高温短日照禾本科植物,具有“三性”(感光性、感温性、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日照时间缩短、高温等条件可加速其发育转变,使生育期缩短;日照时间延长、长期低温等条件可延缓发育转变,使生育期延长或长期处于营养生长状态而不抽穗、开花。所以,在生产上“北种南引”生育期会缩短;“南种北引”生育期会延长。

超级稻的概念

引种试验一般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进行,自行引种可能造成损失。

超级稻一般是指产量潜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米质和抗性也明显的品种或组合,目前国家对超高产的具体含义与指标没有确定。袁隆平院士根据水稻生育期差异对产量的影响,提出了以每15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日产稻谷100千克为指标,这些指标要求连续2年在同一生态区2个点、每点100亩面积上实现的品种才能称为超级稻。农业部对超级稻品种的认定有一个严谨、科学的过程,要组织相关专家评定,最后以文件形式确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便宣传自己的品种就是超级稻,误导广大农民朋友。

优质稻的概念

优质是相对的、动态的、发展的。

稻谷按其用途通常分为食用稻、饲料稻、工业用稻。从商品价值、市场营销和消费者的嗜好来讲,优质稻米通常指一好看、二好卖、三好吃。优质是相对的、动态的、发展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优质稻已经成为各粮食主产地的趋势,优质稻的重要衡量标准就是稻米品质,稻米品质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时代特征。稻米品质因不同时期、不同生活水平标准而不同,具有可发展性。如粮食相对紧缺的1985年,农业部审定的汕优63等46个优质大米品种,以现在的标准来看,基本都只能归类中质米以下。(2)区域特征。不同地方的人,因为生活习惯的差异,对优质米的标准也不同。如泰国注重粒型,喜欢长粒型;日本注重食味和垩白度;我国东部、上海等地喜好软而粘的(直链淀粉含量低);广东、华南喜欢小粒型,柔软松散的;北方喜好粳型稻米。(3)用途特征。加工和食用等用途不同对品质的标准也不同。如加工做米粉、味精、副食糕点,要求直链淀粉含量高;酿酒稻米品质要求心白高、蛋白质低;饲料用稻要求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高。因此,评价稻米品质的优劣也应依据具体用途而定。

水稻的生长发育期及管理要点

水稻产量是由有效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四要素构成。因此,水稻品种、栽培技术虽然千变万化,但生产上都是为了夺取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协调各因素发展,所以,水稻生产有一个共性的管理过程,分为育秧、移栽、返青分蘖、拔节—长穗、抽穗—结实五个管理时期,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1.育秧期管理

育秧的方法很多,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培育壮秧为形成高产苗架打基础。基本的标准就是根旺、茎粗、叶绿、抗逆性强。(1)搞好播前种子处理。经过晒种和消毒处理,以保证所用种子纯净、饱满、无病和活力强。晒种一般1~2天即够,要薄摊、勤翻、晒透。消毒主要采用强氯精等药剂浸种,可以预防恶苗病、细菌性基腐病等种传病害。(2)掌握好浸种催芽技术。其关键是温度,其原则大致可概括为:保温催白(破胸)、适温催根、保湿催芽、摊凉锻炼。无盘旱育秧、机插秧等育秧技术已简化,不需要再催芽,露白即可播种。

水稻产量是由有效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四要素构成。(3)确定好播种量。这是培育壮秧的关键。播种量要依适秧龄、育秧期温度、品种特性以及对秧田分蘖的要求决定。一般秧龄长的要稀播,育秧期气温高的要稀播,要求秧田分蘖多的要稀播,杂交种比常规品种要稀播,籼稻比粳稻品种要稀播。(4)加强秧田管理。即根据秧苗生育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促使秧苗健壮生长。要调节好水气关系,促进根系生长,并要搞好炼苗,提高抗逆能力;同时要施好断奶肥和送嫁肥。断奶肥一般在2叶1心前施用,送嫁肥在移栽前5天施用。水育秧要喷施多效唑壮苗。(5)防止烂秧。烂种、烂芽发生在“现青”以前,死苗发生在“现青”以后,尤其在二三叶期,青枯、黄枯死苗现象比较严重。应针对死因采取相应对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2.移栽期管理

移栽密度要依照品种特性、茬口安排、土壤质地和肥力条件、插秧期气候情况调节。

移栽是确定基础群体和个体的重要时期,也是为返青分蘖打基础的关键时期。(1)合理密植,安排好群体株数和个体苗数。大田水稻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个体与群体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合理密植要掌握以下原则:①依品种特性调节,生育期长、分蘖强、叶片宽、株型散的宜稀,反之宜密一些。②依茬口安排调节早茬口,本田营养生长期长的宜稀,迟茬则宜密。③依土壤质地和肥力条件调节,松疏、肥力高、通透性好的田宜稀,黏重、瘠薄、通透性差的冷烂田宜密,即通常所讲“肥田靠发、瘦田靠插”。④依据插秧期气候情况调节,温度高、光照足宜稀,反之则宜密。总之,插后有利于分蘖的情况下宜稀,否则应密一些。(2)适龄栽插,提高移栽质量。适时早插(抛)有利于充分利用季节,延长本田营养生长期,不但有利本季早发早熟高产,而且还为后季高产创造条件。插秧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返青快慢和分蘖的迟早。要防止栽插过深,出现“二段根”,影响低位分蘖;现拔现插不隔夜,插直、插匀、插稳,减少缺株少穴。抛秧注意大风大雨天气不抛,防止秧苗漂移;抛时大田不要关深水,浅薄皮水抛秧最好,秧苗扎根快,抛后3天左右再上水;抛后调密补缺,尽可能保证田间秧苗均匀。

3.返青分蘖期管理

返青分蘖期是创建高产群体和为生殖生长打基础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是创建高产群体和为生殖生长打基础的重要时期,栽培的任务就是要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促进早发足发争多穗,培育壮蘖争大穗。根据高产栽培的经验,返青分蘖期的丰产长势是:栽后落黄,隔天发新根,10天长新叶,20天苗旺盛,月内发足苗,拔节叶退青。(1)加强水分管理。实行浅水勤灌、调肥、通气、保温、保湿,达到分蘖早生快发,植株健壮,根系发达。

返青分蘖期一定要加强水肥病、虫、杂草的管理。(2)看苗早施分蘖肥。做到促蘖肥要早狠,抛秧田在抛后5天内,早、中稻在插后5~6天,晚稻栽后3~4天刚活蔸时施用,数量占总追肥量的50%~60%;保蘖肥要准稳,依据苗情、苗色适量补施,切忌过量过迟而造成无效分蘖过多。(3)适时中耕除草和防治病虫。除草可结合中耕人工除草,也可采用化学除草。返青分蘖期稻苗清秀易遭病虫危害,要及时防治。(4)防治僵苗。僵苗又叫坐蔸,是水稻分蘖出现的不正常生长状态,表现为分蘖生长迟缓、稻丛簇立、叶片僵缩、生长停滞、根系生长受阻等现象。栽培上应针对成因,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僵苗转化。

4.拔节、长穗期的管理

这个时期高产栽培的任务就是要在保蘖增穗的基础上,促进壮秆、大穗,防徒长、防倒伏。(1)适时晒田(又称搁田、烤田)。晒田要遵循“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的原则,一般中稻苗数达18万或移栽后25天必须开始晒田。晒田的好处:①控制无效分蘖,减少养分消耗;②避免荫蔽,田间通风透气性不好而引起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滋生;③防止倒伏,晒田可以使根系下扎,提高抗倒能力。对长势好、生长旺、来势猛、叶色浓和土质烂、泥脚深的田块,以及低洼田、冷浸田宜早晒、重晒;相反则应轻晒。晒田要求在倒3叶末期前结束,进入倒2叶必须复水。(2)巧施穗肥。穗肥有促花肥和保花肥。无论哪一种施肥方法都应依据苗情,瞻前顾后。穗分化前已达到预定苗数,稻株自然落黄。如土壤肥力不高,可酌施促花肥,脱肥严重的更应施用。保花肥的施用应把握抽穗时能自然褪淡的原则,否则会因施用过晚过多而造成贪青迟熟。(3)浅水灌溉。长穗是水稻一生生理需水的高峰期和敏感期,必须满足对水分的要求,但应浅水管理,有利于减轻田间湿度和改善土壤氧化还原条件。穗分化遇低温或高温时,可采取短时间深水灌溉,进行降温或保温。此外要防治好病虫。

5.抽穗、结实期的管理

晒田、穗肥施用、水分管理是拔节长穗期的管理重点。

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增加结实率、提高粒重。具体应做好:①间隙浅灌,干干湿湿到成熟,保根、保叶,切忌断水过早而影响粒重。②搞好根外喷肥,延长功能叶寿命。③加强病虫防治,注意适时收获。

影响水稻结实率的因素

水稻的结实率一般达到80%左右即可。

水稻结实率一般在80%左右,因为从进入幼穗分化到开花受精、直至灌浆结实,对环境比较敏感,不良环境均可能导致空壳、秕粒的增多。(1)温度。水稻开花(开颖)最适温度为25~30℃,最高温度为40~45℃,最低温度为13~15℃。但裂药受精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小,气温分别低于20℃(粳稻)、23℃(籼稻)或高于35℃,裂药就受到影响。气温低于20℃,裂药散粉困难,花粉粒发芽慢,花粉管伸长迟缓;气温高于40℃,花粉容易干枯,花粉管伸长明显变态,均导致受精不良,空、秕粒增加。(2)光照。日照时数和光照强度对枝梗和颖花的发育有很大影响,日照时数过短或光照不足,都会造成分化的枝梗和颖花退化,这种现象以大穗型品种更为突出。(3)水分。抽穗扬花期缺水,可影响开花受精,空粒增多。灌浆乳熟期缺水,影响有机物向籽粒输送;而长期深灌,土壤缺氧,根活力和叶片功能削弱,植株早衰,也会使秕粒增多,粒重减轻。(4)湿度。开花受精的最适相对空气湿度为70%~80%,湿度过高或过低对花丝生长、花药开裂、花粉管伸长均不利,影响受精。日降水量超过5~10毫米,对结实率产生影响,超过30毫米影响明显。湿度过大或降水过多,花粉吸水过多过快而膨胀破裂,失去活力,同时柱头上分泌的液体被雨水冲洗稀释,不适宜花粉粒萌发,因而结实率降低。(5)营养。幼穗发育期间,需要较多的氮、磷、钾等矿物质营养,特别是在进入生殖生长期,养分不足会导致枝梗和颖花退化。正确施用穗肥进行促花和保花,是提高结实率、增产的有效且非常重要的措施。(6)风速。风速对开花受精有影响,风速过大,直接损伤花器官和折断穗节、穗轴,撕裂叶片,使结实率降低。此外,开花期间刮干风,则雌蕊柱头上黏液减少,花粉寿命缩短,导致空壳增多。

温度、光照、水分、湿度、营养、风速都可能对结实率造成影响。

二、无盘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重点推广的一项物化技术,是指将浸好的谷种用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包衣播种后再实行抛秧的轻简栽培集成技术。该技术操作简单,优势明显,群众乐于接受,近年来在湖北省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

无盘旱育抛秧的技术原理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的技术应用过程,就是在选好、培肥、整理并充分润湿旱育苗床后,用“旱育保姆”高吸水种衣剂(又名无盘抛秧剂)将浸泡24小时后的种子进行包衣、播种、盖膜,实行旱育秧苗床管理,移栽前一天对苗床浇足水分,次日起苗进行抛秧,是将简化和优化后的旱育秧技术与大田抛秧技术集成起来的一套轻简栽培技术。

旱育保姆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制出的一种高吸水种衣剂,采用保水剂、缓释剂为基质,与特种矿质黏土相混配,辅之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量元素等功能性助剂复合而成的超细粉种衣剂。包衣种播种后,能很快吸收苗床底墒水,在根部形成直径2.0~2.5厘米的“蓄水球囊”,起到“小水库”的作用,在起苗时与土壤相互黏结,形成“吸湿泥球”,实现带土抛植。“蓄水球囊”内含的杀菌剂、杀虫剂、植物调节剂和微量元素肥料,起到小药库、小肥库的作用,实现了将浸种催芽、土壤消毒、防病治虫、化学调控和浇水抗旱等多种复杂工序一次完成。无盘旱育秧 “吸湿泥球”

无盘旱育抛秧的技术优势

无盘旱育秧苗床可以穿皮鞋下田(1)节省秧田用水量。由于旱育秧是在旱地肥床环境下育秧,需水量少,每亩只需200方左右,与目前大面积应用的水育秧用水量比较,可节省180方,能够保证育秧期间水源相对紧张地区的农户按期育秧,不耽误农时。无盘旱育样秧(2)节省大田用种量。水育秧一般每亩大田用种量为1.25~1.5千克,软盘育秧每亩大田用种量为1~1.25千克。而采用无盘旱育秧技术,由于成秧率高达98%,因此每亩大田用种量仅需0.6~0.75千克,每亩可节省稻种0.25~0.5千克,节省购种成本8~10元。(3)节省秧田面积。选择无盘旱育秧田不受床面地域影响,可用冬炕水田,也可用空闲旱地、菜园地或者是比较肥沃疏松的禾场地。培育每亩大田的秧苗只需旱床15~30平方米,秧田与大田比为1:20以上,比水育秧田节省60%以上。(4)节省工时和劳动强度。无盘旱育秧不需要催芽、配置营养土和打多效唑进行化学调控,而且生产实践也证明比水育移栽秧能节省1/3的工时,显著降低劳动强度;比软盘抛秧操作更简单,避免了催芽过程中烧芽烧苞的风险,减少了土壤消毒、化学调控等工序。(5)长势稳健,病虫害轻。无盘旱育秧苗根部水、肥、气协调,有利于促进根系生长和分蘖发生,苗体敦实矮壮,秧苗期病死苗少,恶苗病、立枯病的发生减少70%,抛后在大田生长稳健。2005年湖北省部分生育期较短的品种,水育秧秧龄偏长,田间出现早穗,而采用无盘旱育抛秧的田块则未发现早穗现象;2006年对相邻同品种不同育秧栽培方式的田块进行调查,无盘旱育抛秧的田间稻飞虱百株虫量要比水育移栽田低37.8%。同时,连续几年的多点试验示范中,还观察发现:在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的地区,采用无盘旱育抛秧的田块可基本控制或延缓该病的发生。(6)增产。根据3年近30个试验示范样板点的综合结果分析,每亩平均可增产稻谷15千克以上,增产3.4%左右。无盘旱育秧秧苗 长势好

无盘旱育抛秧生育特点

(1)秧苗分蘖早。用“旱育保姆”包衣播种,秧苗 单 株 带 蘖 数 增 加40%~60%,不定根数增加60%~80%,苗 高 降 低8%~10%,白根多,分蘖早、快、多,30天秧龄的秧苗普遍带蘖4~5个,无病死苗,秧苗素质普遍较好。无盘旱育秧秧苗 苗壮、分蘖多、根系发达(2)秧龄弹性大。无盘旱育秧能够培育小、中、大苗壮秧,秧龄弹性大。据调查,秧龄超过40天也没有出现如软盘秧的黄苗、死苗现象及水育秧苗的早穗现象。(3)抛后 发苗快。抛 栽时直立 苗率达60%~70%,立苗时间比软盘抛秧提早3~4天。抛栽后立苗发苗快,无返青期,长势强,能迅速形成高产苗架。

注意事项

(1)成熟期推迟,预防种植风险。应用无盘旱育抛秧技术的田块,熟期会略为偏晚,一般抽穗期推迟5~7天,全生育期延长5天以上。而在鄂中地区8月15日前未能齐穗的中稻,就容易遭受到三代三化螟的为害;同时,如果熟期过晚,抽穗时遭遇台风、低温天气的可能性大。因此,套用常规经验、按习惯播期播种的无盘旱育抛秧田块,在生产上要多防治一遍虫、多放一次水,且加大了遭受自然灾害的风险。(2)防止起秧时吸湿泥球大,运秧抛秧费力。起秧时根部形成直径2.0~2.5厘米的“吸湿泥球”,如果起秧前浇水越充足,则带的泥土越多,增加了秧苗的重量,加大了运秧的难度。

无盘旱育抛秧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1.科学确定播期

中稻上应用无盘旱育抛秧技术的田块,播种时间应比水育秧相应提前5~7天,可根据茬口、品种、秧龄、田块后期的水源条件来具体决定。

2.做好苗床管理

拌种包衣 按每包“旱 育 保 姆”拌1~1 . 5千克稻种的比例放于容器内(1)包衣播种。基本程序是:在播种前7~10天施入农家肥或适量化肥作底肥(与水育秧底肥量相同)→平整厢面→开通“三沟”→用喷壶或喷头以喷雾方法浇透浇匀苗床底水→“旱育保姆”包衣播种(现包现播,将已浸好的稻种捞出,沥去多余水分备用,然后将“旱育保姆”倒入圆底容器中,再把稻种慢慢加入容器内进行滚动包衣,边加种边搅拌,直到将种衣剂全部包裹住种子为止)→均匀覆盖细土(细土没有浸湿时还需用喷壶喷一次)→均匀喷雾“新野”专用除草剂→半小时后盖膜→清理沟道。如果旱床秧田面积较大,土壤墒情严重不足时,也可以在“旱育保姆”包衣播种、均匀覆盖细土之后,直接上水从沟里缓慢浸灌,但应注意水不能漫过厢面,待厢面土壤充分吸水浸湿后,在不见种、不见水的情况下,喷雾“新野”专用除草剂,再盖膜、清理沟道。操作中要注意四点:①苗床尽可能选择在靠近大田的地方,便于后期运秧。②谷种不需要催芽,只需要浸泡至吸足水分露白即可,浸种时间长短视播期温度、种子吸水情况等而定,一般在18~24小时之间。③除草剂不要喷在干土上,剂量合理,均匀喷雾一遍即可,不漏喷,也不重喷。盖膜方法有两种,一是拱架盖膜,适合于4月上旬气温较低时和冬闲等早播田采用;二是平铺盖膜,适合于4月中下旬气温较高时和油菜、小麦茬口田等采用,平铺膜上一定要盖草,以保墒保温,草厚以不见膜为宜,盖稻草要把谷粒清除干净。提倡尽量采用拱架盖膜,保留苗床盖膜直至起秧前才彻底撤膜,便于在秧苗后期突遇寒潮或暴风雨等恶劣天气时再及时覆膜。苗床整理 平整厢面,开好三沟(2)温度控制。4月上旬早播的空闲地旱育秧,由于气温、地温以及喷在床面的水温较低,实行拱架盖膜,出苗前以保温为主,齐苗后要在晴天的中午逐步揭膜,两头通风炼苗,阳光强、气温高时,视情况对厢床两头或中间分段揭膜,严防高温烧苗。遇寒潮或暴风雨要用泥土压实膜边,严防12℃以下低温及冷风冻伤冻死秧苗。4月中下旬播种的旱育秧,以控制膜内高温为主,平铺盖膜盖草可以有效防止高温烧苗,秧苗长到1叶1心时即可揭膜揭草,揭膜揭草应在阳光较弱的时候进行,揭膜前用喷壶喷浇一次透水。播种 将拌好的种子均匀播于秧田播后盖细土 土层厚度以恰好盖住种子为宜,随后进行化学除草(3)水分控制。3~4叶期前保持床土湿润,4叶期后实行干燥旱育管理。旱育苗床水分管理不同于水育秧,即使苗床特别干枯,也不能放水浸灌,只能喷浇。下雨时清通厢沟防止积水。与水秧田相近时应注意深挖围沟,减少浸水。起秧前一天傍晚浇一次透水,起秧当天可视起秧力度大小及根部带泥土多少再补浇适量水分。起秧当天遇到下雨时,如果急需抛秧,可设置拱架盖膜遮雨,保持床面干爽,避免雨水浸透苗床后泥土太大造成运秧费力。如果抛秧面积小,可在雨停床面基本干爽后再进行起抛秧。平铺盖膜 清扫干净后盖稻草高温揭膜防烧苗(4)肥料运筹。旱秧苗体小,耗肥少,一般底肥量即可满足秧苗对养分的需求,因此底肥充足的苗田一般不追肥。但对于苗床肥力不足、长势弱的田块,可在秧苗2叶1心后,每亩泼浇1~2次清粪水或用壮丰宝等叶面肥喷雾提苗。(5)病虫防治。实行“旱育保姆”包衣播种后,苗床秧苗立枯病、绵腐病发病率较低,防效可达95%以上。但若频繁浇水而将种子上的“旱育保姆”药剂淋失,或苗床病菌基数较多,或苗床因为揭膜较早而遭遇长期低温阴冷天气再转入暴晴时,则秧苗青枯病、立枯病、绵腐病等容易发生,对此应用敌克松、移栽灵、育苗壮等杀菌剂加壮丰宝叶面肥喷雾防治。地下害虫应用辛硫磷、百树得等药剂于傍晚浇施防治。起秧前3~5天喷施锐劲特,搞好带药出嫁。

3.抛栽及大田管理

(1)起抛方法。起秧前尽量控制调节好苗床水分,湿度不能大,避免起秧时根部泥土过多过大,也不要提着篮子边走边抛,这样比较费力。在实践中较好的办法是:将装满秧苗的篮筐放在田埂上,人不下田,站在田块周围的田埂上向田内均匀撒抛,对于面积较大、站在周边难以抛到田面中间部位的田块,再把篮筐提放到田中抛植,这样比较轻松省力。抛秧应选择晴天的傍晚或阴天进行,每亩抛秧密度不得少于1.4万蔸。播后未喷施除草剂的秧田 杂草多,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混杂发生,可造成草荒苗(2)科学灌溉。一是抛后实行“无水层扎根、浅水扶苗”的灌溉技术,促进快速立苗。旱育抛植新根系的发生主要集中在48小时内。翻耕田抛后3天内保持田面湿润,第4天才灌浅水,上水扶苗;免耕田薄皮水抛秧,抛后3天内保持浅水层,促进新根入土。二是立苗后浅水灌溉,加速发苗分蘖。三是及时晒田控苗。当群体茎蘖数达预期穗数70%~90%时,提早进行搁田控苗,以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为形成高产创造条件。四是晒田后实行“浅水硬板灌溉”,防止后期倒伏。(3)调整肥料运筹。根据翻耕田抛植秧苗前期发苗快的特点,氮肥使用适当后移,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可从7:3调整为6:4,以利高产群体的形成。根据免耕田抛植秧苗“前缓、中快、后稳”的生长特点,肥料运筹要“前促、中控、后调”,掌握基肥25%、返青肥20%、分蘖肥25%、穗肥30%的施肥原则。壮丰宝液肥 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专家重点推荐产品4.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根据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及时做好防治工作,防治方法与一般大田相同。提倡应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配合稻鸭共育等物理、生物手段进行综合防治。

三、水稻免耕栽培技术

作物免耕,是世界大多数农业发达国家积极采用的一项保护性耕作技术,也是我国近年来大力宣传推广的一项农业实用技术。实践证明,全面科学推广免耕技术,对于发展可持续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国内外免耕技术内涵与特点

作物免耕,国内外技术内涵基本相同,但其特点因各国经济、社会和自然资源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国内讲免耕,是指不耕或减少不必要的耕作。即在前一季作物收获后,下一季作物种植之前,不对土地进行翻耕,在施用除草剂杀死田间杂草,施入适量有机肥和化肥,灌入适当水层充分软化土壤后,将种子直接播撒或将幼苗直接栽(抛)植在土壤表层,长年保持植株或秸秆覆盖的一种耕作栽培方法。它是针对当前绝大多数农民使用翻耕、垄耕而提出的相对的耕作概念。国内部分专家将免耕栽培技术纳入轻型简化节本技术体系,称为轻简技术。也有部分专家把免耕称作保护性耕作,这是根据免耕能够有效地保护农田水土、改善土壤地力和结构、从农业生态学的角度提出的一种概念。

国外免耕主要有三种形式:覆盖耕作、垄耕、不耕。

国外讲免耕,以美国为代表,始先称为保存耕耘,意思是保护性耕作制度。1977年之前叫最小耕作,之后更名为免耕,是指一种不翻动表土,并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的耕作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覆盖耕作,即播种前翻动土壤,使用的耕作机具有深松机、中耕机、圆盘耙、平耙、切茬机,使用药物或中耕除草;二是垄耕,用机器开床做垄,播种于垄面,残茬留于垄间,药物或中耕除草;三是不耕,即除施肥外,从收获到播种不翻动土壤,开床、灭茬、播种、残茬覆盖使用联合耕整机一次性完成。美国对耕作中残茬覆盖面积的比例做了指标界定,即残茬覆盖表土面积大于30%、秸秆残留量大于75千克/亩的为免耕;覆面在15%~30% 之间、秸秆残留量在37~75千克/亩的为少耕;覆面小于15%、秸秆残留量少于37千克/亩的为常规耕作。

综合国内外免耕方法,其技术内涵主要有七点:一是不翻动土壤,对土表的破坏最小;二是直接播种或移(抛)栽;三是保持土表的长期覆盖;四是不同作物间的轮作;五是耕地的连续使用;六是生物物质适度生产;七是与连续免耕相协调的除草及水肥管理等。

从应用特点上看,世界大多数农业发达国家由于耕地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发达,免耕主要以机械化、化学化、规模化、适度覆盖和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