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光(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6 10:56:04

点击下载

作者:新华日报编委会 编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理论之光

理论之光试读:

版权信息

书名:理论之光

作者:新华日报编委会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1-01

ISBN:9787214217240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序 立时代潮头 发思想先声◎李君如

看到面前“新华日报思想周刊文丛”五本精美的样书,我有一种老友重逢的意外之喜。这一年来,作为《思想周刊》期期必读的读者(偶尔也作为作者),我得以有情感、有机缘关注和见证这个周刊的成长。

2017年1月5日,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新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思想周刊》正式创刊,这是江苏深化思想理论“四大平台”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华日报扩大理论宣传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后,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思践悟、知行合一,推动十九大的决策部署在江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对办好《思想周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份报纸办得好不好,不仅取决于新闻之新,更取决于有没有灵魂。报纸的灵魂,主要体现在理论和评论这“两论”上。有影响的报纸、大家喜欢看的报纸,都是能经常推出振聋发聩的理论评论力作的报纸。新华日报作为江苏省委机关报,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自觉主动开展理论宣传工作的创新探索,以创办《思想周刊》为平台,努力打造理论宣传高地。“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这是《思想周刊》发刊词提出的响亮口号,从中我们看到了省级党报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

一年来,《思想周刊》始终秉承这一发刊信念,传播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总结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反映前沿思想学术动态;聚焦江苏样本,凝炼江苏经验,传递江苏声音,诠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的生动探索,汇聚江苏改革发展的正能量。《思想周刊》邀请国内和本省的知名专家学者撰稿,广大干部群众也踊跃投稿,成为传播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阵地、领导干部交流实践经验的重要平台、推动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载体,得到中宣部和江苏省委的表扬和肯定,得到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欢迎与好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同志在调研新闻宣传时,表扬《思想周刊》办得好,建议“编成集子”。《思想周刊》在中宣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工作会议上介绍办刊经验,并作为中宣部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入选全国“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为什么《思想周刊》诞生仅一年就能成为品牌、赢得赞誉?据我观察,有这样几个原因。其一,坚持理论舆论同频共振。事实证明,只有不断促进理论和舆论深度融合,才能用舆论助推理论唱响党的好声音。在一年来的实践中,《思想周刊》这张思想纸不断传递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阐释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传播专家学者真知灼见;不断反映各级领导干部的学习感悟、实践思考、治理经验;不断汇聚各级智库、专家学者的资政建言、最新课题、研究成果;不断针对前沿话题、社会热点、舆论焦点推出独特而新锐的观点、评论、分析,有力地引导了舆论。

其二,坚持既接天线又接地气。接准天线,理论宣传才能全面、精准,才能不跑题、不走偏。同时,理论宣传只有接地气,学会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达,用百姓爱听易懂的语言来说话,才能更有感染力吸引力影响力。《思想周刊》既登名家大家的重头文章,发挥讲真经、悟真理、求真知的作用,也发了几百篇江苏各级领导干部的学习心得、执政感悟,源自实践,给人启发。

其三,坚持既重政策又重对策。《思想周刊》在党报智库化上做出了积极探索。一方面,依托江苏9家首批高端智库、15家重点培育智库的专家团队,做了大量的主题策划,积极为省委、省政府各项宏观政策建言献策,引起广泛关注。另一方面,还积极探索智库平台、专家资源为地方发展服务,深受地方党委政府欢迎。

其四,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传播。当前,传媒生态和舆论格局正发生重大变革,探索新媒体呈现形式,已经成为理论宣传之必需。我们欣喜地看到,《思想周刊》携手理论之光网站、理论之光微信公众号、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新智库”栏目等新媒体平台,构建了全媒体理论宣传平台。

虽然身在北京,但《思想周刊》就如同我牵挂的一位老友。我为《思想周刊》一年来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高兴!在新华日报创刊八十周年之际,将《思想周刊》所发文章集结成册,汇编成这套文丛,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我相信,《思想周刊》必将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不断创新,继续前进,把理论宣传的品牌做得更响,把思想的声音传播得更远!

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喜欢《思想周刊》以及这套文丛!2018年1月1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思想旗帜 坚决拥护核心◎李 捷

党的十九大最重要的历史贡献,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把着力点聚焦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上,聚焦到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上,聚焦到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的深远影响上,聚焦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决策部署上,聚焦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深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拥护和信赖的领导集体上,聚焦到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上。一、时代课题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最为显著的标志,也是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

每当历史发展的重大关头,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理论创新的引领作用,紧扣时代脉搏和时代课题,紧密结合实践要求和人民期盼,大力推动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也是如此。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以及我国同世界的关系,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一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我国从发展中大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我国经济发展由过去高速增长向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有重大转变,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更高。三是从着力解决经济不发展的突出问题,转变为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四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五是我国对外开放从参与经济全球化向参与全球治理、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转变。六是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成为极其紧迫的战略任务。七是党的领导需要从严重弱化虚化走向全面加强,管党治党迫切需要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腐败现象呈现多发易发的势头亟需得到有效遏制。

上述问题和要求,归结到一点,表明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涉及到治党治国治军的一系列原则性、根本性、方向性问题,涉及到一系列长期想解决而没有得到解决的“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和中国进步大局,进行艰辛理论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而系统地回答了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强大思想力量,使我们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一思想具有坚守真理、传承文明的继承性,与时俱进、引领未来的创新性,不忘初心、践行宗旨的人民性,实事求是、把握规律的科学性,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谱写了新篇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我们要切实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以此为指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增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的自觉与担当,切实增强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五年来历史性变革

这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更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极不平凡的五年。之所以说,这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这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就是因为这五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在改革开放史上,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意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敢于碰硬的精神、破釜沉舟的决心、百折不挠的意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这一历史性变革的取得,这一新时代的到来,归功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归功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我们从集中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要求的“十四个坚持”中,能够梳理它与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十个方面历史性成就的内在关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为贯彻十八大精神,党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制定“十三五”规划、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并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使党中央的政令更加畅通无阻,使党中央的集中统一更加坚强有力,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牢牢掌握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中央对香港、澳门全面管治权,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妥善应对台湾局势变化,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以其丰富的独创性实践创新和举世瞩目的实践成果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在实践中显示出巨大的科学指导和战略引领作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来统一思想和行动,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它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新时代宏伟纲领

第一,新时代要有新使命。完成新使命,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经过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接力奋斗,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发展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新起点,在这新起点上,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不改、使命不变,但是这一历史使命的责任更大、要求更高,实现起来也更为艰巨。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在“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真正能够指引我们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克服未来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的,唯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新时代要有新目标。实现新目标,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

党的十九大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根据新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同时,又登高望远,明确提出从202 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进而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这一战略安排本身,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作的独创性贡献,并且已经作为“八个明确”之首,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从这一战略发展蓝图出发,十九大对未来五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作出重大部署。这就确保了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能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下,一张蓝图绘到底,成为我们党对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的庄严承诺,不断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第三,新时代要有新气象。呈现新气象,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

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所说:“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我们要永葆蓬勃朝气,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这就是新时代要求中国共产党具有的新气象。

为了确保中国共产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党的十九大报告紧紧围绕新时代新要求,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新部署,使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发展。其一,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其二,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其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对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作出八个方面的全面部署。特别强调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党的十九大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这一思想作为新时代的根本指导思想焕发出无比的创造生机和活力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各方面创新,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新华日报》2017年11月22日第15版)深刻领会十九大报告的精髓和要义◎李君如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已经胜利闭幕了。会议召开前后,中国人民、各国媒体、各国人民都十分关注这次大会,很多基层群众关心十九大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哪些福祉,许多外国媒体把中国的十九大称为划时代的大会。为什么这次党代会取得那么高的成就,产生这么大的影响?我从四个方面来谈谈体会。一、十九大报告的时代背景、历史意义、历史地位和丰硕成果

时代背景要从两方面来看。第一,这是习近平同志成为党中央和全党核心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彰显了党的领导、全党的团结。第二,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十分重要的大会,历史地位格外突出。

大会的历史意义可以说“十分重要”。之所以十分重要,首先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党代表大会要做出重要部署。其次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党代表大会。我们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02 0年又将进入新的征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努力。所以这次大会的主题很明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在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大背景下,各国前所未有地关注中国召开的十九大,这点非常重要。过去我们讲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主要指中国通过自己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减贫事业做出贡献,现在还体现在参与全球治理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据统计,现场采访的中外记者累计300 0多人次,有165个国家452个主要政党发来855份贺电贺信。因此党的十九大不仅是中国的大事,也是世界的大事。

历史地位和丰硕成果。十九大报告有三个定性:政治宣言、行动纲领、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取得了五大成果:确立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制订了适应发展潮流、符合人民美好向往的行动纲领,增强了党的团结、集中了党的领导,提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二、十九大报告的一系列理论创新

十九大报告作为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可以说精彩纷呈、别出新意,其中最突出的成果可以概括为“六个新”: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新方略、新任务、新征程。

新时代,是贯穿十九大报告全文的主题词。新时代不仅仅是报告中提出的一个科学论断,而且成为大会的主题。什么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是什么?从中华民族复兴角度看,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是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意义。从社会主义发展角度来看,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贡献来看,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理论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掌握的唯物辩证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呢?有必要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到今天的阶段性特征,做一个通盘考虑。一方面中国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较大提升,巨大进步有目共睹;另一方面我们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解决。我们的发展有着两重性,集中起来就是一句话: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变了,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个变和不变的关系需要深刻把握。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种过于强调变,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另一种过于强调不变,不思进取,不按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去进行探索和创新。

新思想,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不是一般的理论创新,而是党的指导思想上的理论创新,是十九大理论创新中最大的成果、最大的亮点。有三个问题需要格外重视。第一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解决的时代课题是什么?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十九大报告讲了八个明确,这八个明确可以理解为其主要内容。第三个,怎么定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十九大报告分五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第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第三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第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新方略。十九大报告共提出十四条基本方略,内容非常务实,逻辑相当清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贯彻落实,侧重于讲我们要去干的事情及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基本方略。十九大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四条基本方略合在一起统称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是理论之源,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绽放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生命力量。

新任务。十九大报告提出来两大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征程,就是新任务第二个任务,开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这是报告的一个亮点,其中最鼓舞人心、最增强信心的就在后3 0年。十九大提出“两步走”战略意义重大,适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新趋势,是根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行的科学决策,同时也是在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为实现强起来目标提出的宏伟行动纲领。

通过对“六个新”的学习领会,可以体会到十九大描绘了宏伟蓝图,制订了科学纲领,确实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代表大会。三、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战略体系

十九大不仅为理论创新做出杰出贡献,而且做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一系列重大的政策举措。大战略就是分两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此同时,十九大报告还围绕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提出了“7+3”战略,“7”就是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中明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战略。“3”是在社会建设中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食品安全战略、人口发展战略,这实际上是一个严密完整的战略体系,要高度重视。四、十九大报告对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总要求

在十九大召开前,有人提出,将来的管党治党力度是不是应该宽松一点,这是个糊涂的想法。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并且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于党的建设总布局有不少新提法。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同时把纪律建设也纳入到重点工作。把政治建设放在建设首位,是党的性质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讲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一个政党不讲政治,就会改变政党性质。任何时候政治问题都是大问题,必须重视政治要求,严明政治纪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绷紧这根弦,如果抓不好这个基本建设,其他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就会失去方向。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总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要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归根到底都取决于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新华日报》2017年11月15日第16版)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李忠杰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十九大报告中一个非常突出的亮点,也是非常鼓舞人心的战略部署和战略规划。可以预见,这一战略安排,必将对中国至本世纪中叶的战略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一、不断推进的战略进程

上世纪8 0年代,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设计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 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 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战略构想,时间跨度之大,气度非凡。

随着前两步战略目标的实现,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的第三步设想加以展开,制定了21世纪再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个1 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 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 0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进入新世纪后,2002年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7年的十七大要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并对小康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202 0年即将到来,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建设”一词改成了“建成”。明确把到202 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从“建设”到“建成”,虽是一字之差,但目标更加明确,任务更加具体,时间更加紧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整个现代化进程,都是这样在“三步走”战略的框架下,一步一步向前推演和展开的,也是按照这样的战略步骤,一个一个台阶向前推进和实现的。在上世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进入21世纪后,第一个1 0年的战略目标也已经实现。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前一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再往后,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 0年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节点。十八大时,距离202 0年还有8年时间。现在,到202 0年,只有3年多一点的时间了。时钟向202 0年逼近,分分秒秒都是催人的战鼓和号令。

到202 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对现实、对人民、对民族、对世界作出的一个庄严承诺。能否如期实现这个目标,是对人民交出的一份答卷,也是对党执政成效的一个重要检验。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了总体部署,各方面工作加紧推进。现在,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时刻。十九大用“决胜”一词,就是表明到了最后阶段,到了最关键时刻,甚至可以说是到了读秒阶段。未来几年最紧迫、最重大的任务,就是要以巨大的努力,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

所以,十九大报告标题的第一句,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报告中,习近平同志要求全党全国,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而且要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什么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六大规定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了这六个“更加”。

作为量化的主要指标,十八大规定了两个,到202 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 0年翻一番。”与以前相比,增加了一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指标。一个指标体现综合国力,一个指标体现人民生活。当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不仅仅是几个经济指标的问题。现在只剩3年多一点的时间了,能不能确保所有这些目标真正实现?肯定不可掉以轻心。三、未来30年的“两步走”战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这个目标,不是万里长征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再往后,还有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还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从第一个一百年到第二个一百年之间的路子怎么走?应该确定什么样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步骤?

邓小平同志当年规划的第三步,时间长达5 0年,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到1997年时,就要跨进这5 0年的门坎了,所以,十五大及时将邓小平的第三步构想进一步分解为新的“三步走”,提出了新的每一步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从而指导了新世纪上半叶特别是前2 0年的现代化进程。现在,我们又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了,新世纪的前两步即将走完,马上就要进入时间跨度长达3 0年的第三步的门坎了。那么,要不要像十五大那样,再将这3 0年进行分解、并制定出更加具体的战略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非常欣慰和振奋地看到,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明确规划了从202 0年到本世纪中叶总共3 0年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这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统筹规划国家发展大计的重大举措。

报告将202 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3 0年分成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 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原来“三步走”战略确定的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而现在提前到2035年就基本实现,提前了15年。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用的是“现代化强国”,显然,已不是“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是世界领先的强国。标准更高了,要求更高了,也更加鼓舞人心。

十九大对两个阶段目标相继实现之时中国的面貌,作了总括性的勾画。如同淡淡的白描,虽然是寥寥数笔,但整体的轮廓已经浮现,关键的状态已经清楚,各个领域的任务和目标已经明确。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个新的“两步走”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为未来3 0多年中国发展勾画的宏伟蓝图。

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化目标中,十三大是用“富强、民主、文明”三个修饰词作定语的。十七大增加了一个“和谐”,也就是将社会建设纳入了总体布局和现代化目标。这次十九大,又增加了一个“美丽”,也就是在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又将其纳入了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进一步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这样,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就扩充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五个方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化是全面进步的现代化。这五大目标,与基本纲领五个方面的建设相对应,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相吻合。

十九大报告还第一次使用了“社会文明”的概念,从而使我们所要建设的文明扩充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个文明。五个建设,分别对应于五个文明,解决了原来长期不够对应的问题。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跨越。实现第一个“全面”,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历史性成就;实现第二个“全面”,是中华民族更大的历史性飞跃。十九大制定这样一个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进程必将起到巨大的推进和指导作用。四、开启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随着新的“两步走”战略的制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也就正式开启。这是一个伟大的征程,也是一个伟大的进军。

开启这个新征程,必须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致的。它既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灵魂和指南,也是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实施未来“两步走”战略,必须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开启这个新征程,必须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新特点,更高水平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现代化建设必然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必须更加注重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使中国的现代化,真正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

开启这个新征程,必须按照十九大的部署和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为指导,以“四个伟大”为历史使命,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开启这个新征程,必须科学严谨做好未来3 0年发展的规划工作。1989年6月,邓小平同志在谈到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时说:“我建议组织一个班子,研究下一个世纪前五十年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十九大制定了未来3 0年“两步走”的战略。这是一个宏观性的构想和蓝图。随后应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在这个蓝图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研究和制定更加具体、更加翔实、更加具有操作性的规划和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事业和工作历来都走在全国的前列。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江苏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信并期盼江苏能始终走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前列。(《新华日报》2017年1 0月25日第17版)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壮丽篇章◎李慎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党的十九大鼓舞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其中重要一点,就是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在202 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宏伟蓝图,从而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一、新征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综合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科学规划了从202 0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这张蓝图主要是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 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征程规划的这张蓝图,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当今世情、国情和党情实际相结合,是在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之后,对当今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深刻分析之后,对新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也一定会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二、新征程是对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伟大梦想的继承与创新

1894年,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创建革命团体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兴中”,即振兴中华之意。他在成立宣言中明确指出,成立本会的目的,“专为振兴中华”。

1935年,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194 0年,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一切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这也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所说的振兴中华,既是对前人的继承,又与前人有着质的区别。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中说:“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

199 0年,邓小平在《振兴中华民族》的谈话中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1997年,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中华民族实现全面振兴”。2007年,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至今,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简称中国梦,其精神实质,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既是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大成,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汲取了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国梦既是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的共同理想又是共同行动。中国梦既是现实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生产生活方式及其在全人类中所处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又是向更高级更美好社会迈进的进程。中国梦既是中国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所以说,中国梦,应该是每个公民的“我的梦”,而“我的梦”,则不一定是“中国梦”。我们每一位中国公民,应该把个人的梦,与国家、民族的梦高度统一起来,在实现国家、民族的梦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在实现国家、民族的富强中,实现个人的利益与追求。

十九大报告中所描绘的新征程的宏伟蓝图,不仅是对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的继承,同时更是对这一梦想的丰富、发展和创新。三、新征程在各个方面已经具备雄厚的基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决不是空想。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又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我们党还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外交、科技、军事等各个方面为实现新征程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四、新征程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最高理想的阶段性纲领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中国共产党有现在的纲领和将来的纲领,或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两部分。在当前的最低纲领与将来的最高纲领之间,还有不同的阶段性纲领。实现宏伟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需要一个相当长时日的不断奋斗。在这一进程之中,就必须不断提出我们的阶段性目标。毛泽东早在196 0年就指出:“我们的革命是一个接一个的”;“我们的革命和打仗一样,在打了一个胜仗之后,马上就要提出新任务。这样就可以使干部和群众经常保持饱满的革命热情,减少骄傲情绪,想骄傲也没有骄傲的时间”。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五、新征程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科学展望

毛泽东指出:“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不叫领导。”1956年,毛泽东还指出:“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五十到一百年的时光。”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两个一百年”恰恰吻合。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有着自己的贡献,在自然科学方面有很多好的预见,但在社会科学方面还是盲目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才有了预见,使人类对社会发展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阶段。新征程蓝图的规划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辉煌前景的科学展望。

经过长期艰辛的努力,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是,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其中,中心任务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之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样,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便应运而生、呼之而出了。

新时代产生新思想,新思想决定新方略,新方略指导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十分深刻丰富的思想内涵,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中。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既有各个方面具备的雄厚基础,又有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必然有着无比光明灿烂的前程。这也就是说,伟大征程中的“两个十五年”和“两个阶段”,就像毛泽东对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三个阶段”的科学预言一样,必将最终得以圆满实现。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同志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新华日报》2017年11月1日第11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