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第一巨骗——韩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6 17:30:27

点击下载

作者:石中华

出版社:四川数字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古今第一巨骗——韩信

古今第一巨骗——韩信试读:

序言

如果每个行业都有一个开山祖师的话,那么韩信即便成不了开山祖师,也应该是骗子行业中的宗师级人物。也许有人说,李斯才是古今第一骗子,他骗取了整个秦国。但是,李斯和韩信的骗子行径相比,简直连提鞋也不配。韩信做人的基本立足一个“骗”字,他的军事精髓也是一个“骗”字。他以骗起家,因骗而亡,实不关萧何什么事。

韩信兵法学成之后,便一直在琢磨如何百战百胜。这应该是每个兵家最关心的事,但并不是每个兵家做到的事。但是,韩信做到了。因为他悟到了兵法的精髓。兵者,诡道也。这应该是韩信最在意的一句话。诡,就是骗的意思,如何骗人,是韩信一辈子思考的事。他对“骗”字研究之深,实已达到了大师级的程度,连他的为人处世、临阵作战都渗透了骗字。他丝毫也没有感觉,他已经成为了一个骗子高手。他的骗术之高,就在于骗已经成为了他的本能,丝毫让人觉察不出来。把人骗了,还让人感觉不出来,这样的骗术才是真正的骗术。因为,他把“骗”字玩得非常高深,玩出了艺术,玩出了名堂,竟然成为了中国谋战派的开山祖师。谋,是骗的高级称谓。把骗玩到谋这个层次的人,就是大神。所以韩信,被后人评为兵仙、神帅。骗子们,赶快膜拜吧。

一、让天下的人都认为,韩信是胯夫

韩信从一出场,就在为自己的人生布局。如此有才华的人物,怎么可能养不活自己。不是不能,而是不为。韩信作为有前途的大好青年,竟然靠乞食为生,这实在令人值得琢磨。如果他后来没有什么成就也就罢了,关键是他的成就震古烁今。寄食亭长、乞食漂母,都是他有心而为之。这是他布的第一个骗局。他就是要向世人表示,他是一个无用的人。一个无用的人,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没有威胁的。他要的就是这么一个效果。但是,向人乞食是人人可为的,就算有人知晓,范围也有限。谁会广而传告一个乞食的人,何况古时候信息的传播速度没有像今天这样发达。所以,他在寻找机会,但是,很快机会就被他寻到了。

古人是非常讲究个人尊严的,他们往往为尊严而战。士不可不弘毅,士可杀不可辱,这些信条是当时做人的道德标榜。但是,在韩信看来,这些信条,恰恰是他可资利用的资源。当他听到人们在夸赞另一个年轻人时,他笑了。这个人的名字叫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主角,就是他。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季布后来成为了项羽手下的大将,也是后来被韩信收拾的人。就是这样的道德环境,日后成就了韩信的千古美名。当全社会的人,都信仰礼义廉耻时,只有他韩信视为草芥,那么他行起骗来,自然是非常的潇洒自如。打仗如此潇洒的人,自古以来只是韩信,他不是兵仙,又是什么。但是韩信之后,历代王朝再也没有这么好的道理环境了,所以后世的将帅打仗都非常得辛苦。韩信就是这么的走运,也可以说中国道道环境的败坏,可能和他也有一定的关系。当尔虞我诈畅行其道,并让人轻松获益时,道德规则便会被践踏。刘邦就是一个不守承诺的小儿,结果他得了天下。项羽非常信守承诺,结果呢,兵败身亡。后世的人常学习成功者,从失败者身上吸取教训。

韩信故意把自己整得很潦倒不堪,而且又故意带着一把剑。这样的装束,在市井中肯定是个异类,所以他很容易引起了无赖们的注意。他也很快就上演了令人不耻的胯下之辱。韩信当然可以杀死这个欺负他的屠夫无赖,但是这个人是他好不容易寻来的,怎么可能将他杀死。韩信抓住了这个让他赖以成名的机会。他从屠夫的胯下爬了过去,他瞬间为世人不耻。当时世人,都把韩信当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从来没有人思考过他这样做的背后,是多么的可怕。当别人在笑的时候,韩信也笑了,他笑的都快要哭了。这个机会,是多么的难得啊,偏偏就让他遇到了。如果说韩信向人乞食,是类似于狗咬人的传闻的话,那么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就是人咬狗一样的传闻。这个传播速度,在当时来说,可是非常不得了的。韩信很快得到了一个美名,胯夫。与其说,别人挑衅他,迫使他从胯下而过,倒不如说,是他主动制造机会,诱使别人成了配合他表演的道具。这是韩信人生中的第二个局,骗过全天下人。

能够识透他这个千古骗局的,不是他人生中的贵人,就是抓住他要害的仇人。偏偏他的贵人和仇人,都是一个人。那就是被称为成也是他,败也是他的萧何。

二、让最大的敌人项羽认为,韩信不过如此

韩信背负胯夫之名,仗剑从军投奔项梁。以他这样的名声,自然不能被目中无人的项梁重用。项梁只让他当了一个小兵。没有重用韩信的项梁,很快被秦国末世名将章邯所杀。

韩信又改投项羽,可惜项羽依旧瞧不上他。所幸的是,韩信遇到了人生中的一个好哥们钟离昧,在他的推荐下,再加上韩信长得还算威严,是个帅哥,便被项羽任命为了执戟郎中。可惜,当时的钟离昧被韩信的才华吸引,却没有看透韩信的为人。项羽兵败,钟离昧投奔韩信,结果被韩信出卖。他临死之前大骂韩信,你真不是一个忠厚的人。对,韩信从来不是一个忠厚的人。谁听说过,忠厚的人打仗每战必胜的,没有。韩信是一个伪忠厚的人,所以他骗过了全天下的人,甚至他人生中最好的朋友。连朋友都没看透的人,是多么可怕的人。这就是韩信的可怕之处,也是他的危险之处。项羽是当时全天下最可怕的人,而韩信后来轻松地打败了他。

一个对自己兵法非常自信的人,怎么可能委身于他人。韩信是一个军事敏感非常强的人,他强大的嗅觉让他判定,项羽是他军事生涯中最大的敌人。史有所载,韩信曾经多次向项羽献策,都没有被采纳。贤才不被重用,韩信这才背楚投汉。其实不然,韩信所献的这些计策,实在算不了什么,顶从算是中庸之策。如果真的是奇谋,项羽即便再狂妄,也会重视起来。就是因为这些计策在项羽眼中实在稀松平常的很,而且韩信又是个胯夫,能收容他已经赏他脸了。当然韩信是故意这样做的,他不想过早地彻底地崭露他的锋芒。项羽是中国军事史上勇战派的杰出代表,相比计策,他更迷信武力。巨鹿之战,彭城之战,都主要靠项羽和手下兵将誓死如归的勇气打赢的。勇猛无比的项羽,自然瞧不上韩信的诈谋。诈谋,从来是项羽鄙弃的东西,他相信的只有勇气和武力。也正是这个原因,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项羽不是不知道刘邦是他最大的敌人,而是他想在战场上堂堂正正地打败刘邦。同样是这个原因,擅长诈谋的范增,最后被项羽活活地气走了,并死在了路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项羽瞧不上韩信,项羽手下的人也自然瞧不上韩信。这是韩信布的第三个局,骗过项羽及他手下的大将,让他们认为韩信不过如此。可惜项羽临死之前,还在痴迷不改,认为他的失败非战之罪,而是上天要让他败。项羽为自己败给韩信这样的人,感到羞辱。韩信当年不过是他的执戟郎中,所献计谋不过如此。他认为韩信之所以打了那么多的胜仗,全靠运气。打一次胜仗,可以说运气好。关键是,韩信每战必胜。这就应该值得深思了,可惜的是项羽从来没有深思过。很多大人物,最后都死在了小人物手里。项羽如此,后世的关羽也是如此。项羽疯狂迷信勇气和武力,所以他不会明白,勇气是不能持久的,武力在战争中是不断递亡的。当年林彪打平型关战役,一战下来,很多爬雪山、过草地的红军骨干,没了。李云龙在解放战争初期,一个阻击战下来,很多在抗日战争中表现英勇的战斗精英,也没了。同样的道理,项羽打的仗越多,他当年的精锐在巨鹿之战、彭城之战、荥阳之战等等战役中,也就消亡的越多。深明这个道理的韩信,就给项羽安排了一个十面埋伏,用添油战术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

项羽阵营中,只有同样擅骗的范增,觉得韩信是个人物。另外汉营中还有一个人,这就是张良,也是一个行骗高手。只有骗子中的高手,才能感觉到另一个骗子的可怕。一个执戟郎中,也懂得献策,这应该是值得琢磨的事。他们两个人都认为韩信不是一般人。因为韩信是个高手,当他看到项羽的愚蠢时,难免技痒,就想指点项羽一下应该这样做,那样做。但是崇拜武力的项羽偏偏不感冒。所以韩信只能背后对人说,当然这里面也有炫耀的成分,看看吧,结局是不是如我韩信所说。结果还真是,自然有人把韩信传的邪乎其神,毕竟军中少娱乐嘛。这样的情形,自然很容易被目光敏锐、狡猾如狐的范增和张良注意到。他们都认为韩信是人才,尤其是范增向项羽进言,如果项羽用韩信,就重用。如果不用,就杀死他。项羽当然不听他的,平白无辜的就杀死一个人,太不道德了。项羽不喜欢做这样的事。项羽能够放过刘邦,当然也能够放过韩信。于是,这两个被他放过的人,走到一块去了。项羽不明白的道理,后来吕后明白了。吕后亲眼见证了项羽是如何败亡的,放过自己的敌人,或者是潜在的敌人,是非常可怕的。所以,吕后杀死了比项羽还要可怕的韩信。

等到韩信把项羽的用兵之道,以及楚营的真实情况,了解的差不多的时候,他毅然离开了项羽。

三、适时向第一贤相露出,骗子的爪牙

韩信投入汉营后,没有拿出张良的推荐信。如果他拿出推荐信,想必也没有萧何什么事了。以张良的知名度,韩信想得不到刘邦的重用,想不成名都很难。正是因为太容易了,他才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如果他做了,他前面布的局,都会因为一张推荐信而毁于一旦。

由于失去了进阶,韩信的日子不太好过。他只能叹气,点背。更倒霉的是,他差点因连坐丧命。幸亏他及时说出了自己的抱负,才被路过的夏侯婴从断头台上救了出来。因为他大呼的那句话是,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这就是韩信的军事自信。他从来都如此自信。连刘邦和张良,都没想到能够打败项羽,韩信就这样轻松地认为。骗子,通常都是非常自信的,自信到可以骗过每一个人。赵本山的小品《卖拐》系列,就表现出来的就是骗子的超强自信。韩信一眼就知道了项羽的最致命的弱点,张良这个帝师级的人物,从来没有给刘邦说过项羽致命的弱点是什么,所以刘邦整天怕项羽。而从韩信口中知道项羽致命弱点的刘邦,以后再也没有怕过项羽。看出别人的弱点,是骗子们行骗的资本。掌握敌人的弱点,就能赢。

如此自信能打得天下的人,难道不是人才吗?夏侯婴马上让人放了韩信,然后和他聊了聊。韩信也急于表现自己的才能,就露了几把。夏侯婴一看,此人果然是个人才,便向刘邦推荐了韩信,但是韩信依然没有被知人善任的刘邦重用。因为韩信是一个胯夫,重用一个名声不好的人,难以服众。后来,刘邦重用盗嫂的陈平,他的部下们也是群情振奋,心下不平。也因为夏侯婴的才能本身平庸,他是一个给主子驾车的人,后来刘邦死后,他继续给刘邦的儿子汉惠帝刘盈驾车。这样的人举荐的人,刘邦能看进眼吗?而且,刘邦更有可能认为韩信是项羽派来的奸细。当时很多人,都想着离开汉中,每天都有逃兵,还偏偏有人在这个时候还想加入汉营。这难道不值得推敲吗?应该说,刘邦非常狐疑。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起,韩信便处于了刘邦的监视之下。韩信的一生一直在布局,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从他加入汉营起,他都在刘邦的局里。这也就难怪,韩信后来总是被刘邦轻易地收拾。

不甘于寂寞的韩信,很快和萧何有了交集。这么快,韩信就跟汉营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萧何扯上了关系,足见韩信的目光之锐,也说明他善于抓住机会。萧何可是封建王朝中,被誉为第一贤相的人。韩信及时向萧何显示出了自己的锋芒。这个道理就像温驯的狗一样,为了引起人的重视,适时显露出爪牙。

韩信果然引起了萧何的重视,被认为是国士无双的人物。这样的评价,萧何只送给了韩信,连张良这样的人都没有得到。那个时代,像张良那样的人多的是,范增、李左车、蒯彻、陆贾、郦食其、陈平等等不胜枚举,单死心塌地跟刘邦干的就有张良、陆贾、郦食其等人。除了范增外,天下有名的谋士都加入了汉军阵营。谋士,在一定程度上,是骗子的高雅称谓。这也当真是物以类聚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项羽阵营凝聚了当时天下最为厉害的猛将群体,龙且、英布、钟离昧、季布、虞子期等等,但是勇则有余,谋则不足,因为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而汉营中,不仅有谋士,还有樊哙、曹参、灌婴等猛将,后来又加入了英布、彭越等猛将,可谓是有勇有谋。

当天下最厉害的骗子韩信,加入了汉营后,项羽已经走下坡路了。

四、导演《萧何月下追韩信》,请君入局

等到萧何向刘邦举荐时,刘邦才真正重视起来韩信。

刘邦对谁的举贤意见都可以不重视,唯独萧何的,不能。因为萧何的察人眼光,在当时是一等一的。萧何发现的第一个不凡之人,就是刘邦。当刘邦还是泗水亭长的时候,萧何是他的上司,但是他这个上司,非常尊重级别低的刘邦,处处维护他。萧何的识人眼光,与明初的汤和的目光有得一拼。朱元璋加入郭子兴的义军,还是一个小卒时,汤和已经是千户,也就是朱元璋的上司,但是汤和非常尊重朱元璋。历朝历代,从布衣当了皇帝的,只有刘邦和朱元璋,他们两个人都大杀功臣,唯独手下的萧何与汤和幸免于难,历史就是这么惊人的相似。萧何为什么能幸免于难,因为他看透了刘邦。他能看透刘邦,自然也能看透韩信,所以他能成就韩信,也能毁了韩信。

其实,刘邦一直在考察韩信,他岂能不知道张良外出在为他寻找统军之才。办事妥贴的张良,在韩信入蜀后,又怎能不想办法通知刘邦一声。即便张良没有告知,刘邦也应该从萧何的口中得知,这个韩信就是张良为他找的统帅。无论从哪个角度,刘邦都已经知晓,他在考评韩信的为人。

刘邦故意不重用韩信,其中一个原因是看韩信是不是纸上谈兵的赵括,如此军国重任,可不能随便交给一个夸夸其谈的人。于是,刘邦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也就是管粮食的。粮草储备对一个军队至关重要,刘邦就想看韩信能否治理好。结果韩信想出了一个推陈出新的法子,一下子折服了萧何,自然也打动了刘邦。刘邦不重用韩信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想看看韩信会不会因此离开他,因为他从别人口中得知韩信是因为项羽不重用他才离开的楚营。虽然韩信的离开不是这个原因,而是他的托辞,但是这个理由确实让人百分之百的相信。不被刘邦重用的韩信,果然离开了。刘邦也明白了,韩信确实有才,但是他不够忠诚。工作待遇不高,他就想跳槽。其实这是韩信故意自编自导的一个骗局,这是他为刘邦和萧何布的局,也是他人生的第四个局。如此睿智的韩信,早已看清天下大势,参看他提出的《汉中对》便能知晓,他岂能不知能够统一天下的,非刘邦莫属。韩信故意逃跑,逃跑给萧何看,吊吊他的胃口。当逃兵在当时可是死罪,韩信真的要逃,能让萧何骑马赶上吗?萧何可是个文人,骑马却能赶上韩信,这只能说明韩信故意骑慢让萧何追上他。虽然也有传说,是因为溪水涨满,致使韩信不能过河,才让萧何追上了他。其实,韩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一生水淹废丘打败章邯,背水作战消灭陈馀,借水杀敌除掉龙且,多次与水打交道,岂能不战其故。关键的原因是,韩信故意让萧何追上他的。

虽然这只是韩信导演的一出戏,但是刘邦已经认定他是不够忠诚的人。这也形成了韩信日后的悲剧。但是,刘邦非常需要韩信这样的人才,韩信在他的监视下,他当然知道韩信跑了。可是,刘邦不能自己去追,要是他亲自去追,那给韩信多大的面子啊。于是,在刘邦的安排下,萧何被人告知韩信离开了,这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其实,真正想追韩信的人,是刘邦。虽然萧何月下追韩信,是韩信导演的戏。但是如果不是刘邦,萧何追不上韩信。所以说,韩信和刘邦一起成就了萧何的千古美名。刘邦为自己拉拢到了人才,他也将韩信更加紧密地监视了起来。刘邦真正相信的是他的嫡系,而不是这个中途入伙的韩信。况且韩信这人水太深,刘邦掌握不了他的小把柄,而且韩信非常不对刘邦的脾气,刘邦如果不是因为用得着他,哪里会舍脸拉拢他。相反刘邦非常喜欢同是背楚投汉的陈平。陈平敢盗嫂,而且为人很贪婪,好色贪财,毛病缺点都让人表现的非常放心。

刘邦最不放心的就是除了打仗啥爱好也没有,缺点基本上找不到的韩信。

范增为什么对刘邦不放心,就是因为刘邦入关中后,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其志不在小也。同是此类中人的刘邦,自然对韩信不放心。没有缺点,或者是没有表现出明显缺点的人,总是让人不放心。后世的岳飞,不贪财,不好色,结果被宋高宗赵构收拾了。在重庆谈判时的毛泽东,烟瘾本来很重,但是他知道蒋介石不喜欢闻到烟味,竟然没有抽烟,结果把当时的蒋介石吓了一跳,最后呢,结局大家都知道。

韩信,太让刘邦不放心了。

五、《汉中对》远胜《隆中对》(上)

韩信被成功请来了,刘邦很高兴,但是又不能表现出来。

因为刘邦想考教韩信的真实水准到底有多深。在拜将之前,刘邦肯定和韩信谈了一席话,近距离了解韩信的为人与军事水平。萧何要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可是刘邦身边有很多出生入死的猛将。如果刘邦一下子任命了韩信为大将,肯定会寒了弟兄们的心,而且任用一个胯夫为将,众人也不会心服。刘邦必须考较一下韩信。

韩信知道命运的天平向他倾斜了,自然也不客气,名垂千古的《汉中对》,就应运而生了。韩信的《汉中对》本身带有战略上的欺骗性,目的是忽悠住刘邦,借助他的势力,去打败他此生最大的对手项羽。韩信的忽悠水平,真的很高,刘邦听了后,一下子成了韩信的忠实信徒。刘邦的后世子孙刘备,是《隆中对》的忠实信徒。刘邦和刘备都是从布衣起家,结果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关键是《汉中对》远胜《隆中对》,韩信用兵远超诸葛亮。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