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来,把日子过成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6 22:54:28

点击下载

作者:夏悠然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慢下来,把日子过成诗

慢下来,把日子过成诗试读:

前言

曾几何时,我们的生活还如诗如画,意境悠远。在记忆深处有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恬静淡雅,有“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的闲适清幽;也有“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的悠闲自在。

只是,渐渐地,我们发现再也找不到当初的悠闲自在了,我们每日匆匆忙忙地行走在上下班的路上,忙忙碌碌地为着工作、爱情、理想以及人生打拼。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喜怒哀乐、阴晴圆缺,原本就是人生道路上的跌宕起伏。而终日忙碌的我们,又为什么不肯停下来倒掉鞋中的小石子呢?

你上次静静地欣赏花开花落是什么时候?你上次和朋友一起去郊外纵情山水是什么时候?你上次在午后的阳光下读书喝茶是什么时候?你上次呼朋唤友地踏雪寻梅是什么时候?而你又有多久已经没有抬头望望白云蓝天了?

日子原本不应该是这样枯燥乏味的,而应该如同记忆深处的诗歌一样灵动悠然。生活这首灵动的诗歌中既包含着忙忙碌碌,也包含着悠闲自在;既包含着呼朋唤友,也包含着独尝寂寞。生活中包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变换,景色亦随之变换。我们完全可以在平凡的日子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之诗。

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以及一颗淡泊素雅之心。

抬手轻轻拭去遮蔽了我们眼睛的忙碌,带着一颗淡泊素雅之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吧。你就会发现正如四季的景色分明一样,十二个月也各有独特之美,正所谓:

正月梅花傲霜雪,二月杏花满树白,

三月桃花映绿水,四月蔷薇遍篱台,

五月榴花红似火,六月荷花水中排,

七月凤仙花圃闹,八月桂花遍地开,

九月菊花齐怒放,十月芙蓉千般态,

冬月水仙凌波绽,腊月腊梅报春来。

每个季节,都有属于自己的诗情画意;每个月份,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浪漫;而每一天,也都有属于自己的诗篇。只要用心感受,用心倾听,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美好;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就是一首“时光静好,现世安稳”的诗篇。

慢下来,享受美丽;慢下来,聆听花开;慢下来,感受幸福。

朋友,请放慢您的脚步,轻点,再轻点,跟着我们一起去找寻生活中的美丽诗篇吧!第一章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慢下来,把急躁酿成诗“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忙忙碌碌中,不妨放慢脚步,仔细品味一下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用心感受生活的花开花落。慢下来,把急躁酿成“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的诗,在这喧嚣浮躁的世界里享受内心的宁静悠然。第一节停下来,感受美丽

当你放慢脚步时,

你会发现人生旅途中别样的风景。

有一个木制车轮被人砍下一个角,它从此成了废物,再也不能使用。车轮很伤心,它决定找一块合适的木块填补自己,使自己重新变得完整、有用处,于是它开始长途跋涉。

它走得很慢,一路上,它看到了美丽的草原、鲜艳的花朵,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累了,它就在柔软的草地上打盹,听着风和小鸟的歌声,觉得心中十分安宁。

终于有一天,它找到了合适的木块,又变成了一个车轮。再次被装到车上时,它发现自己只顾着向前滚动,再也看不到美丽的风景,再也听不到动人的歌声。它觉得很痛苦,终于领悟到:原来残缺也有残缺的好处,一旦走得太快,就会错过很多东西。

常听人感慨世事难两全,但不能两全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残缺的部分有时能给人带来惊喜。就像故事中残缺的车轮想要变得完整,一段旅程后,它突然明白当一个人太过圆满、太过急切,就会错过很多重要的东西。生命的意义不全是不停地赶路,有时需要步调慢一点儿,眼光不要只盯着前方不放,才能更好地欣赏大千世界。

一个人如果能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即使他不富有、不特殊、不引人注意,也会有一份他人比不上的充实心态。人生的富足不在于拥有和索取,而在于你的心灵发现了什么。凡事如果囫囵吞枣,就会没了滋味。人要想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就要学会放慢步调,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心体会周遭的每一个细节。当你能够做到用心灵体会周围事物的每一个起伏,你便拥有了一颗禅心。

我们处在一个忙碌的时代,身心每天都在高速运转,大街上终日都有匆匆忙忙的身影。人们为了生计奔波,在这样的情况下谈参禅,何其不易。但也正因如此,心灵才更需要禅来舒缓。我们的心就像一块柔软的布,被现实浸透挤压,皱皱巴巴,沾上各种泥浆,越来越硬。我们需要清风舒展它,需要细雨洗涤它。亲近自然、领悟禅意,就是心灵的清风细雨。

格林先生是个忙碌的英国人,每天都在为工作奔忙,连周六周日也不得休息。这一天,格林先生联系了一个位于偏远牧场的厂商,他开着自己的车去签合同。归途中,汽车抛锚,他打了电话给汽车公司,汽车公司的人向他道歉,说要半天以后才能来拖车。格林先生自认倒霉,给自己的妻子打了个电话,妻子说:“既然晚上车才能回来,这个时间你不妨下车散散步,看看景色。”

格林先生本想在天黑前回到公司交差,现在,他知道交差无望,索性下了车,走向田野。此时是秋天,金黄色的野草蔓延在阳光下,有三三两两的牛羊在吃草。眼前的美景让格林先生忘记了所有的郁闷。更让他奇怪的是,他明明经常看到这样的景色,为什么今天格外入眼?

格林先生一直逛到天黑。回家后,他对妻子说起今日的经历,妻子说:“太忙碌的人就会忘记身边的风景。看来,我们应该经常去野外游玩,陶冶我们的身心。”

人们常觉得活得累,并不是因为生活本身就劳累,而是因为我们不肯停下来休息。故事里的格林先生因为一次意外的汽车抛锚,看到了那些被他忽略已久的风景。如果一个人能常常提醒自己慢下来,就能多一些时光享受这美丽的世界。慢一点儿并不是停滞,只是让脚步更加舒缓、让目光更加柔和、让心灵更加空旷。

万物都是美丽的,特别是置身自然之中,绿色的树木能够舒缓你的双眼,清新的花香能够拯救你被人工香料“荼毒”已久的鼻子,广阔的天地能让你舒展被格子间束缚的四肢……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在亲近自然的时候,你才能找回生命最初的宁静,你会明白自己的渺小,察觉自己的幸福,懂得什么是满足。

禅,就是一种回归自然,体味生命本源的灵性。最简单的东西最能让人心情放松,也最有价值。多多体会简单的东西,那些能给你满足的事物就在你的身边:美丽的风景不应该只是一种摆设;心中的事业也不该是折磨人的重担;随着岁月增长的不是年龄,而是更多欢乐的机会、更加丰富的见闻、更为平和的心境。保持一颗禅心,记得生命最初的那份平和与透彻,不论顺境逆境,都能自得其乐,笑对人生。第二节放慢脚步,寻找生活的诗篇

慢下来,

你会发现许多不曾留意的美丽风景。

每个人都在追求快乐,其实快乐很简单。当你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匆匆的脚步,让自己喘口气,你会发现许多不曾留意的美丽风景,心情自然也会变得快乐。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

有位女士特别喜欢一双鞋,自从买回来后几乎每天都会穿出门。虽然这双鞋是名牌,质量极好,但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磨坏了。这位女士只好拿到鞋匠那儿去修补,并对鞋匠抱怨这双鞋虚有其表,虽然好看,但是质量太差,只穿半年就坏了。鞋匠仔细检查了皮鞋后说:“这双鞋的确非常漂亮,你是不是每天都穿出门?”女士说:“是啊!”鞋匠笑道:“这就难怪了。其实这双鞋质量很好,但是由于你天天穿,它的皮革和材质没有得到适当的休息,自然就容易被磨坏。”

修鞋匠一边修,一边与女士聊天,他说:“我以前是农民,种过田的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同一块土地上不能年年都种植同样的农作物。如果今年种了玉米,明年就要改种土豆。”

这是因为,土地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穿鞋和种田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想要保持生命力,最重要的就是适当地休息。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更需要依循大自然的法则,保养顾惜。休息是健康的首要因素。当你休息充分,心情自然能够舒展,愉快的情绪才能有益于健康,这样你才能有旺盛的精力投入接下来的工作和学习。

如果用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人之所以在工作中做出惊人成绩,并不一定是不分昼夜,不眠不休工作换来的。恰恰相反,他们当中许多人很重视休息,当他们感到疲惫的时候就会停下来休息片刻,这才赢得了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这也正是他们事业成功的基础和本钱。同样,我们在紧张忙碌的生活、工作中,更应该放松一下心中那根时刻绷紧的弦。

有人说,过度紧张和劳累是“百病之源”,这句话并不夸张。现代社会,“过劳死”的例子屡见不鲜。多少工作狂夜以继日地工作,且不说极度疲惫之下的工作效率如何,长此以往,积劳成疾,终究贻害健康。

小文是一名销售员,在一家效益不错的私企工作五年多了。按照公司规定,每年有七天的年假,可是公司的销售部宣布,因任务压力过大,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暂停年假。以至于最近三年,小文一天年假都没有休过。小文每次看到别的部门的同事商量休年假去哪里旅行,她都十分羡慕和不平衡,心里比猫抓还痒。她只能无奈地安慰自己,拿着比别人高的工资,似乎没假休也是“情有可原”的。其实,小文不休年假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她说:“在销售部工作,竞争十分激烈,稍有懈怠,业绩就会落后别人一大截。如果去休半个月的假,回来以后说不定自己的客户就被别人抢了,就是有人敢冒这个风险,也没人休得起这个假。”

处在和小文一样的情况下的人不胜枚举,迫于沉重的生活压力和严苛的公司制度,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得不到一刻休息,不敢有丝毫松懈。而最终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很有可能在某一天累趴下,进了医院。

休假成了养病,无奈的还是自己。

心理专家认为,拥有一段高品质的假期,可以让我们静下来面对内心真实的需求,有时间来处理自己与内心的关系,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摆脱日常生活中消极应对、被动接受的状态,帮我们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处理的关系,仔细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比想象中要美好。第三节破茧成蝶,需要等待

蝴蝶一定得在茧中经历一番痛苦的挣扎,

才有能力破茧成蝶,翱翔天空。

古人云:“欲速则不达。”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只执着于速度,急于求成,往往会忽略事物发展的过程,事倍功半。想要高效地解决问题,就不能急功近利,要等待有利时机。

有个小孩儿在草地上捡到了一只蛹,他带回家,想知道蛹如何羽化成蝴蝶。

他焦急地等待了几天,蛹的身上好不容易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身体似乎被卡住了,蝴蝶努力挣扎,经过了好几个小时,一直出不来。

小孩儿急于亲眼见到飞舞的蝴蝶,心想:“我必须帮一帮它。”小孩儿拿起剪刀把蛹剪开,帮助蝴蝶解开了困境。没想到蝴蝶的身体臃肿,翅膀干瘦,根本飞不起来。

小孩儿以为再过几小时,蝴蝶的翅膀会舒展开来,自然就能翩翩起舞了;可是他的希望落空了,那只蝴蝶过早地出生,注定要拖着臃肿的身子与干瘪的翅膀,永远无法展翅飞翔。

大自然的规律是非常玄妙的,每一个小生命的诞生都充满了神奇与庄严,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蝴蝶一定得在茧中经历一番痛苦的挣扎,直到它的双翅强壮了,才有能力破茧成蝶,翱翔天空。小孩儿迫不及待地一剪,害了它的一生。

公元1409年6月,明成祖朱棣封丘福为征虏大将军,命他率十万精骑,讨伐谋叛的鞑靼主本雅失里。

丘福这人平时十分自大,容易轻敌。朱棣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在大军出发前,特意告诫他说:“出兵一定要谨慎,到达鞑靼地区如果没有发现可疑人员也要时时做好对抗的准备。”他还进一步指示:“不要贻误战机,也不要轻举妄动,不要被敌人的假象所蒙蔽。”等到丘福率师北进后,朱棣又连下诏令,反复叫丘福要谨慎出战,切不可轻敌。

历经两月,丘福的军队长途跋涉到了鞑靼地区。他亲率一千多骑兵先行探路,当行进到胪朐河一带时,遭遇鞑靼军的散兵游勇。丘福指挥骑兵迎战,轻松打退敌兵,接着乘胜渡河,又俘虏了一名鞑靼小官。丘福向俘虏追问鞑靼主本雅失里的下落,这名俘虏正是鞑靼人派来侦察明军情况的奸细,便谎称本雅失里闻大军南来,便不战而退,惶恐北逃,离这里不过三十里。丘福听闻十分自得,信以为真,当即决定率先头部队前去攻杀。各位将领都不同意丘福的这一决定,觉得事有蹊跷,建议等大部队到齐了,仔细把敌情侦察清楚了再出兵。此时,丘福已经将朱棣的嘱咐全然抛向脑后,坚持出兵。他率部直袭敌营,连战两日均获小胜,鞑靼军且战且退,假装败走。这就更加助长了丘福的自负心理,让他越发轻敌。丘福一心想要生擒本雅失里,于是孤军直追。这时,他的部将纷纷上书谏言,劝丘福不可轻敌冒进,并提出谨慎保守的作战措施。但是,一心求胜的丘福根本听不进去,一意孤行,并下令说:“违令者斩!”随即率军攻在前面,诸将不得不跟着前进。

很快,鞑靼的大军突然杀过来,顷刻间将丘福所率领的先头部队重重包围了。丘福等军士以寡敌众,拼命抵抗也无济于事,最后在突围时战死。丘福死后,明朝后续部队不战而退。

功名利禄就仿佛一副近视眼镜戴在了急功近利的人脸上,让他们变得目光短浅,只看得到眼前的蝇头小利,不做长远打算,容易犯下“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低级错误。争一时之利,失长久发展最终也是得不偿失的。

急功近利者往往不能抓住成功的机遇反而容易错失成就事业的最佳时机,因为他们过早地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短期获利的行为上,也许一时会得到些小利,但得到的终归微不足道。他们也没有长远的目光与耐心投资和等待真正能取得成功的机会。这样的人活得太累,不可能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最终是碌碌无为不可取。第四节万物静观皆自得

遇事莫急躁,

万物静观之。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说的就是心急反而坏事。曾有人说:“吾人不良之习惯甚多。今欲改正,宜依如何之方法耶?若罗列多条,而一时改正,则心劳而效少,以余经验言之,宜先举一条乃至三四条,逐日努力检点,既已改正,后再逐渐增加可耳。今春以来,有道侣数人,与余同研律学,颇注意于改正习惯。”

当一个人在改正以往的缺点和不良习惯时,很容易变得急躁,将缺点全部写出来,恨不得一下子全部改正,其实这样往往容易半途而废,还不如慢慢来,逐个击破,树立一个个小目标,反复修正和检查并且慢慢地增加一次改掉的缺点数。这样,反而更容易成功。

有一个叫司徒的女生个性急躁,稍有不合意就发脾气、不耐烦。小时候,只要她喜欢的东西就要马上得到,否则她就无休止地哭闹,弄得亲戚朋友不胜其烦,对她颇有微词。读书以后,因为父母早晨都很忙,没时间给她梳头,她只好自己梳,有时落下一绺头发一时半会儿梳不上去,她就不耐烦地一把将这一绺头发拽下来。她成绩很好,遇到同学向她请教,她也乐于讲解,但是讲过一两遍对方还不明白,她就不耐烦地说:“怎么还不明白呢?我都说过几遍了?”结果惹得同学很不高兴,不愿意再问她。原本一件助人的好事变成惹人反感的坏事。有时候,她也很后悔,但一着急就控制不住自己。每当别人要她重复一下刚才讲过的一句话,她都会不耐烦:“我刚刚才说过的,谁叫你没听?”就这样,朋友们渐渐不再和她来往了。

其实急躁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它的主要表现是焦躁不安。急躁的人往往都会心神不宁,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容易不知所措,心慌意乱,进而丧失对未来的信心。

从某种意义上讲,急躁不仅是取得成功最大的障碍,而且还是引发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它以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当今社会由于生活压力加大和生活节奏的加速,人们往往急于求成、缺乏信心。遇到问题,便生了急躁之心,而正是因为这失衡的急躁之心作祟,使我们不仅无法做好事情,甚至可能因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有一位曾先生,他辛苦奋斗了多年,攒了一些积蓄。后来,他看到周围有许多人做生意都发财了,便按捺不住,想要拿出自己的积蓄拼一把。他观察数日,发现当地个体客运生意兴隆,于是兴冲冲地买了一辆面包车跑客运。并且为了早日开张,节省开支,他让学驾驶还不到半年的儿子负责开车。结果开业第一天就出了车祸。车撞到了一位村妇,一下子赔进去数万元的医药费。生意还没赚钱,倒先赔上了。老曾又气又急,为了马上赚钱挽回损失,他不顾家人反对,又急忙添了一辆卡车跑货运。为了尽快多赚钱,他顾不上休息,让车子没日没夜地跑,车子出现一些小故障也懒得检修,不到一个月又出了一次车祸。更糟糕的是,他一心急着赚钱,连车辆最起码的保险费也没有交,结果只好单方面承担了十万元的责任赔偿。这么急匆匆地瞎折腾了两年,老曾不但没赚到钱,反而把多年的积蓄也全都赔光了,还背了一身债。这个教训真可谓深刻!其实,如果他当时能够控制情绪,仔细冷静地去分析,多听听家人的建议,很多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人一急躁则必然心浮,心浮就没有耐心深入事物的内部去仔细研究和探讨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而也无法认清事物的本质。气躁心浮,处世不稳,差错自然会多。急躁让人误事,浮躁却让人失去努力的方向。

明代边贡《赠高子》一诗里曾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少年学书复学剑,老大蹉跎双鬓白。”是讲有的年轻人刚要坐下学习书本知识,心里又惦记着去学习击剑,一心贪多,急浮于心,结果只有蹉跎光阴,到头来落得个白发苍苍、一事无成。

现代的社会竞争激烈,忙碌和紧张成了人们生活的标签。而这一普遍社会现象也造成了人们普遍的浮躁心理。在如今,人们很难有古人那般闲情逸致,煮酒下棋,谈天说地。人们追求速度、效率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捷径。

激烈的竞争与压力是导致我们一些人过于浮躁的直接原因。一个人过于浮躁会迷失努力的方向,而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浮躁心理呢?

浮躁是现代人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具有冲动性、情绪性和盲目性。心理学认为,浮躁主要指由内在冲突所引起的表现为焦躁不安的一种情绪状态或人格特质。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与“扎实”“沉稳”相对立的一种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浮躁心理,而快节奏的社会环境更是促使了这一心理的扩大。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物质世界中,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内心就会变得浮躁。浮躁的心理会让一些人对自己失去准确定位,从而随波逐流、盲目行动,对自己的未来产生迷惘,更加看不清前进的方向。浮躁还会使我们缺乏快乐,且太过计较得失。

造成浮躁心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代有些人的过度攀比。无止境地攀比,让人对自己的生存状态不满、充满抱怨,跳槽的想法也会油然而生。工作中,不少人把金钱当作自己努力奋斗的目标。当一个人缺乏对自我能力的准确定位时,就会异常脆弱、敏感,外界稍有诱惑就会盲从。

浮躁是社会生产的大忌。员工浮躁了,产品的质量、生产的安全会大打折扣;领导浮躁了,判断力会受影响,导致决策错误;商家浮躁了,会急于推出新产品,疏忽质量把关,为马上获得利润而不择手段,甚至出现诸多造假的恶性事件。

你有浮躁心理吗?我们不妨对照以下症状或表现检视自己:

1.做事不能持之以恒,见异思迁,总想投机取巧。

2.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手足无措,茫然不安。

3.在情绪上表现出一种不耐烦、迫不及待、急于求成的状态。

4.不加分析,莽撞行动,为达到获利的目的不择手段。

既然浮躁的负面影响如此之多,那怎样才能克服浮躁心理呢?

第一,不要盲目攀比,正确认识自己。

人们常常通过和他人比较来认识自己。这种方法固然没错,但是比较要得法,要在了解双方各方面实力具有可比性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才有意义。不然,盲目地攀比只会造成心理失衡,比较得出的结论就会是扭曲的、不客观的。

第二,调整心态,不要急于求成。

年轻人有理想、有斗志是一件好事,对成功的追求与渴望也是人之常情,但这份心态必须有所克制,不能冒进。如果急于求成,幻想在短时间内各方面都做到最优秀,往往适得其反,什么事都做不好。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凡事只有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才能成功。

第三,脚踏实地,让理想照进现实。

想要克服浮躁的心理,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考虑问题,实事求是地寻求解决办法,不能自以为是、好高骛远。这也是取得好的工作业绩的基础。第五节不经意间,幸福已转身

保持良好的心态,

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

你会发现生活远比你想象中更美好。

读书的时候,成绩不好,有些人又常常责怪老师教得太差,工作以后,业绩不好,有些人又常常抱怨公司平台不好、领导外行,等等。我们有些人已经习惯于把自己碌碌无为、经济拮据、诸事不顺的原因推卸到外部的客观条件上,就算反省自身,也认为是自己家庭背景不够雄厚,没有伯乐相助,甚至怪到运气不佳等。但其实这些都不过是借口,真正影响我们人生的,只有自己的心态。一个人心态的好坏决定着他是否能够获得幸福。

如果一个人的心态消极,呈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就会是颓废、缺少活力的,甚至更严重一点会导致郁结于心,对健康造成极坏的影响。《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林黛玉身为金陵十二钗之首,婀娜姣美、聪慧无比,可谓才貌双全。但同时她也是个体弱多病、多愁善感的病西施。林黛玉幼年母亲去世,这对她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自小缺少母爱呵护的她进入贾府后,便把贾宝玉视为自己唯一的真爱和精神寄托。然而在当时那个封建的社会大环境之下,林黛玉想要和贾宝玉拥有“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理想化爱情几乎是不可能的。薛宝钗的出现让生性多疑的林黛玉忌妒不已,常常为一点小事发火,心情反复无常,常常自寻烦恼,长期处于伤感和忧郁之中,身体越发消瘦,时常被病痛折磨。因此,当她得知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为眷属时,一时承受不住悲痛的心情,带着无限的愁怨,离开了人世。

林黛玉红颜薄命让人唏嘘。从心理学角度上看,她却是一名典型的忧郁症患者。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遭受诸如亲人死亡、家庭变故、失恋、失业等突发事件后,人们的心中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悲痛情绪,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就会郁结于心,让人长期沉浸在低落的情绪中,闷闷不乐、意志消沉。长此以往,心理承受巨大的压力很有可能产生自杀的念头和行为。

事实告诉我们,人们面对消极情况时所产生的行为与情绪,要比面对积极情况时更加强烈与激动,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从负面情绪中摆脱出来。当我们遭遇亲人离世、失恋、失业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在瞬间跌入绝望的深渊,让自己沉溺在苦海之中,满怀沮丧,从此一蹶不振、忧郁而麻木地活着。这种种消极负面的情绪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禁锢着我们,我们越痛苦,大网就勒得越紧,最终把我们缠绕得遍体鳞伤、丧失元气。所以,我们不能让不良情绪和忧郁消极的思想有任何机会乘虚而入,因为它们会严重影响我们原本幸福的生活,甚至危害我们的健康。当遇到糟糕的事情时,如果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也许你会发现生活远比你想象中更美好。

有位妻子愁眉苦脸地来到寺院烧香拜佛,请求禅师开示。她对禅师抱怨说:“我的丈夫学历不高,每份工作都做不长久,收入也时高时低。他脾气暴躁,更糟糕的是,他前阵子还沾上了酗酒的坏毛病,这样的日子我实在是受不了了。我想跟他离婚。”禅师听后,并没有马上劝解她,而是提笔在白纸上写下一个“人”字,然后又分别在“人”字左右两边写下了“佛”和“鬼”两个字。妻子不解其意。禅师说:“你的丈夫本来是个正常的人,但是你关注他魔鬼的一面,不停地浇水,所以他越来越糟,越来越像一个魔鬼;如果你能试着发觉他好的地方,向他佛性的一面浇水,也许你会重新认识你的丈夫。”妻子听后若有所思。当她回到家再次面对自己的丈夫时,她重新审视了一番,想起丈夫平时勤劳、善良的一面,于是打消了离婚的念头,并积极帮助他改掉恶习。

婚姻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在婚姻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坎坷,我们每个人的另一半都不是完美的,有令人心动的优点也有让人愤恨的缺点。开启婚姻幸福大门最关键的钥匙是你的心态。有的人能够多看对方的长处,并努力帮助对方弥补不足,于是彼此变得更完美、更契合,婚姻也走得更长久、更幸福;而有的人只看到对方不好的一面,完全忽视了对方的优点,这种婚姻生活自然就充斥着抱怨和争吵,甚至于难以维持。

人生在世,除了婚姻,还有很多幸福的大门等着我们去开启。能够带来幸福的往往不是你多么能干、多么富有,而是你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

如何获得幸福?这个命题很大,答案却很简单。欢喜与烦恼、成功与失败,只在一念之间。幸福的定义不在于他人的评价,而是取决于我们内心。当我们被一些问题所困扰,被挡在幸福的大门之外时,不要急,放慢脚步,调整心态,幸福的大门自然会朝你敞开。第六节沉淀内心,让心泉涌动

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

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在有生之年能找准自己要做的事情已经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能抗拒潮流的冲击、摆脱外物的诱惑,专心地将自己的事情做下去,哪怕一生只做好一件事。

有一个令人深思的漫画:一个人在凿井,凿一处,还很浅,没有见水就换一处;又凿了,很浅,还没有见水,就再换一处……他一连凿了好几处,都没有见水。另一个人在一处凿井,一直凿下去,终于见到了水。

目标不够专一,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再松软的土地也凿不到水源,不如赶紧沉下心来,坚持不懈地凿一口井。这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接下来,我们不妨来看一个故事。

亚马孙河边的清水吸引来了大量的斑马,它们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然而,它们不知道的是,这里潜伏着巨大的生命危机。一只饥饿的雄狮正在不远处的草丛中缓慢地向这里靠近。突然,雄狮像箭一样急冲出去,凶狠地向一只未成年的小斑马扑去。

斑马群受到了惊扰,四散开来,慌不择路地逃跑,有的甚至就在雄狮的身侧,但是雄狮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自己锁定的猎物,对那些和它靠得很近的斑马却像没看见一样,一次次放过。终于,那只斑马由于疲于奔命、体力不支,最后被凶悍的雄狮扑到了。

雄狮为什么不放弃先前那只斑马,而改去追离它更近的斑马呢?因为雄狮和追逐的斑马都已经跑得精疲力竭了,而其他的斑马并没有跑累。如果雄狮在追赶途中改变目标,追赶精力充沛的斑马,转瞬之间就会被甩到身后。紧盯一个目标,目标专一,是雄狮在残酷的动物世界中的生存之道,也是它们在捕猎中屡屡得手的法宝。

就像雄狮追赶猎物的过程一样,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能够遇见一些让人心动的诱惑,这时候,我们需要让沸腾的心沉静下来,好好想一想自己内心到底要追求什么、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专心于某一个方面。

在滚滚红尘中,急于成功、不甘寂寞的人太多了,不少人左顾右盼,看见别人做什么有前途,或者遇到点什么诱惑,就立马丢下自己手中的事,这样三心二意、朝三暮四,最终只会一事无成。

成功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你要能够收住心,专心于一件事情。不少人都知道“水滴石穿”的故事,水本来是世间至柔之物,但是当水专注的时候,一滴一滴打在石头上,再坚硬的石头也会被砸出坑洞来。

20世纪80年代,有一位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花鸟画家,他 16岁时就举办了个人画展,其多幅作品被选送至日本、意大利、美国、法国、苏联等国展出,被誉为“画童”、“小天才”。

一次画展招待会上,有人问画家:“现在的画家很多,你是如何从众人中脱颖而出的呢?其间的过程是不是很不容易?”

画家微笑着摇摇头,回答:“一点儿都不难,而且我差一点儿当不了画家,小时候我兴趣非常广泛,也很要强。画画、游泳、拉手风琴、打篮球,必须都得争第一才行。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有段时间我心灰意冷,觉得前途渺茫。 ”

众人都很好奇,画家解释道:“老师知道后,找来一个漏斗和一捧玉米种子,让我把双手放在漏斗下面接着,然后捡起一粒种子投到漏斗里面,种子便顺着漏斗滑到了我的手里。老师投了十几次,我的手中也就有了十几粒种子。然后,老师一次抓起满满的一把玉米种子放在漏斗里面,玉米种子相互挤着,竟一粒也没有掉下来。”

顿了顿,画家接着说道:“经老师提点后,我放弃了游泳、篮球等,这大半辈子都只坚持学习画画,这也许就是我画画比较好的原因吧。我想,如果我当初什么都学习的话,可能现在我什么都不是。”

在选择自己的前途道路时,画家既学习画画,又学游泳、拉手风琴等,结果觉得前途渺茫,不知道自己要走的路。后来在老师的提点下,他开始专心于画画这一件事,并将之作为终生的奋斗目标,最终在美术界出类拔萃、出色当行。

在一些武侠电影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能够在武林中执牛耳的往往是有一门绝技的人,他们能够在瞬间凭着自己的一招一式将自己置于强者的地位,而那些二流及三流的武林教派,虽然各门各派的武功都知道一点,但是始终都无所成就。

有的人一辈子做了很多事,却没有一件能让人记住的;但有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让人记住了。这就是说,在做人生选择的时候,静下心来选择,专注地做好某件事情,远远比什么都想要、见异思迁或是四面出击要聪明很多。

从现在开始,让沸腾的心沉静下来,找一个能充分发挥能力的平台,专心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不让其他事情扰乱心神。只要我们能够保持这种状态,就能取得令人惊叹的成就,获得成功的人生。第二章晨兴半炷茗香,午倦一方藤枕——慢下来,把寂寞酿成诗“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冰冻三尺的严冬,唯有梅花独自绽放,这就是梅花的寂寞。人生的道路上,不免也有这样寂寞的时刻。此时,我们依然要傲然挺立,吐露芬芳,只为了,那踏雪而来寻香的曙光。第一节繁花落尽,细水流年

只有能够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花。

岁月静好,安守寂寞。

也许,很少有人能具体地说清寂寞到底是什么,但它却从来不曾消失过,反而如影随形,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有时,寂寞是一种考验。是否耐得住寂寞,是对坚守的考验:有的人能够守住精神的底线,有的人却成了道德的叛徒。同时,也是对修炼的考验:有的人面对诱惑能从容镇静,能够参悟人生的真谛,有的人却被生活所控,跌到地狱的深渊。

守得住寂寞不一定都能通向成功,但所有的成功必来自与寂寞奋争的过程。可以说,耐得住寂寞是生命真正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因为这需要一种对人生高尚的信念、对梦想强烈的追求,以及坚韧的持守力和意志力。唯有此,人生终有所成。

李时珍的家族世代从医,世代长者都是远近闻名的“铃医”。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是当地的名医。在当时社会中,民间医生的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

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一顾。自14岁中了秀才后,又3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并向父亲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李言闻被儿子的坚持所打动,终于同意了李时珍的要求,并精心加以辅导。在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重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李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足迹遍及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广大地区,以及牛首山、摄山(古称摄山,今栖霞山)、茅山、太和山等大山名川。

他深入实地进行调查,遍访名医宿儒。每到一地,就虚心向各种人物请教,其中不乏采药的、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其中,连《神农本草经》都说不明白的“芸薹”就是在一位种菜老者的指点下经过察看实物而得知的。芸薹实际上就是油菜,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解释出来。

如此种种,李时珍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并收集药物标本。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他搞清了许多药物存在的疑难问题,终于万历戊寅年(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的编写工作,先后历时27年。

全书约有19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也作出不小的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由此可见,寂寞不是百无聊赖、无所事事,也不是散淡与停滞,更不是所谓的孤独或寂灭。真正的寂寞是一种不凑热闹、不赶时髦、不追风潮的生活境况和生存方式。只有沉得住气的人,才能收获冷静和智慧,不为浮躁世俗所左右,在充足的思考空间中沉淀、积蓄,而后爆发。

人生不需要急于发布任何宣言,关键是要诚实而又慷慨地抛洒汗水。特别是在他人与环境对自己尚不理解的情况下尚能保持住一颗沉稳而平和的心,这便是甘于寂寞的超凡风度。“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正表现了寂寞与成功的关系。大凡最终达到成功彼岸的人,大都因为他们能够在无人问津的寂寞中坚守着自己心中的梦想。

相比于家喻户晓的名作《围城》,钱锺书先生的《管锥编》似乎并没有引起十分热烈的关注。而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管锥编》的写作环境正好准确地反映了钱老为人淡泊、寂寞治学的品格。《管锥编》是一篇博大精深、闻名于世的笔记体学术巨著。在本书中,钱先生对《周易》《毛诗》《左传》《史记》《太平广记》《老子》《列子》《焦氏易林》《楚辞》,以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古代典籍进行了详尽而缜密的考疏,范围由先秦迄于唐前,涉及音韵、训诂、经义、比较文化等多门学科。

从1969~1972年,整整3年的时间里,钱锺书老先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默默无闻的状态下,一字一句地写成了《管锥编》。

万千个普通人,活在人世间没有人保证将来一定会成功,而他们的选择是耐住寂寞。寂寞不是消极厌世、颓唐沮丧,而是对追名逐利、浮躁骄矜的一种睥睨,是对市侩俗气、纸醉金迷的一种鄙视,是在宁静淡泊、耿介拔俗中默默耕耘的一种精神境界。

正因为这样,那些耐得住寂寞的人常有着广阔的心灵世界,有自己理想的绿洲和希冀的花朵,更有一颗赤子之心和乐于奉献的情怀。在寂寞中,他们不但默默耕耘,还凭借一己良知和理性严格地塑造、鞭策并完善自我。如此,人生才不会肤浅,其精彩方才体现。第二节踏雪寻梅,只为一段暗香

铁树沉寂60年方开一次花,

昙花积聚一个花期只为数小时的盛放。

寂寞,从来就是人们谈论的话题。因为太多的人品尝过它的滋味,所以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发过牢骚,斥责寂寞对他们的骚扰;又有多少世间人不甘寂寞的折磨而书写人生的败笔。

人们为何不甘寂寞呢?答案是心无定力是!拒绝繁华喧闹的诱惑,接受寂寞的洗礼,需要造诣很高的定力。

为了摆脱红尘的喧哗浮躁,一个年轻人决定剃度为僧。剃度时,他信誓旦旦地向住持表示自己要皈依佛门,但才念了不到一个月的佛经,他就受不了寺院的寂寞,还俗去了。一个月后,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要求重入佛祖门下。住持心生慈悲,就答应了。三个月后,他又嚷嚷说佛门冷清留不住人,又一次开溜。

年轻人如此闹腾了好几次,住持很是纠结,留与不留都是烦恼。后来,他想出了一条妙计,对年轻人说:“这样好了,你不如在寺院门口开个茶馆,做个不染红尘的还俗和尚。”年轻人听了很是高兴,真的在寺院门口开了个茶馆,后来又讨了个老婆,开开心心地过活起来。当然,他也没领会到佛门真谛。

这位年轻人总是被红尘的繁华诱惑着,不甘寺院寂寞的折磨,心如此没有定力,怎能静悟佛道的深奥?住持也实在是高明,像这种不甘寂寞、心无定力的人也只能安排他做一些半拉子的事情。

在红尘喧嚣、人海浮沉之余,我们要想让心灵趋于宁静,让浮华归于沉寂,就要甘于寂寞。寂寞,是思想上的考验、是精神的历程,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

铁树沉寂60年方开一次花,昙花积聚一个花期只为数小时的盛放。人的一生之中,真正五彩绚烂的场面是短暂的,更多时候面对的都是平凡普通的生活。但是,经受得住寂寞的考验,才会有成功时刻的绚烂。

下面,我们不妨来看一堂成功家的演讲课。

这是一场座无虚席的演说,在人们热切、焦急的等待中,全国著名的推销大师上场了,这是他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只见他指挥着工作人员搭起了一座高大的铁架,铁架上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接下来他又让工作人员将一个大铁锤放在自己面前。

看到这怪异的一幕,人们很惊奇,不知道他要做什么。

这时,推销大师对观众说:“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很快,有两个年轻人上了台,他们用尽全力去敲打那个铁球,累得气喘吁吁,但是铁球纹丝不动。

台下观众的呐喊声渐渐沉寂下去了,他们好像认定这样的敲打是无用的,就等着推销大师来解惑。这时,推销大师拿出一个小锤,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认真地敲了一下,停顿片刻再敲一下,这样持续地做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10分钟、20分钟……这样单调的钟声令人们开始骚动起来,他们希望大师说点儿什么,便用各种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但是推销大师好像根本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仍然一小锤一小锤不停地敲着,人们开始离去,最后只有少数几个人留了下来。后来留下的人们也喊累了,会场又安静了,只能听到“铛铛”、“铛铛”的敲击声,又一个20分钟过去了,突然前排的一个人尖叫道:“球动了!”

霎时间,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个巨大的铁球以很难察觉的幅度摆动着,而推销大师仍在继续敲着。终于,铁球在一锤一锤地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震撼了。

一阵热烈的掌声爆发出来,推销大师收起小锤说了一句话:“你们都想知道我成功的经验,今天我告诉你们——在成功的道路上,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忍受寂寞,等待成功的到来,否则你就只能面对失败。”

在这场别致的演讲中,推销大师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静下心来,隔绝纷繁,承受寂寞的考验,我们的心灵会沉静似浩渺的水域,我们会变得更加沉稳、睿智,进而获得人生珍贵的宁静。

坚守寂寞不是因为懦弱而躲藏,更不是因为害怕而放弃,而是不被喧嚣俗物所污浊的单纯,更是一种不动声色的蓄势。正如猛兽在捕猎之前都要静悄悄地占据一个有利地形,然后耐心地等待最合适的时机,一蹴而就。

你看,飞舞的蝴蝶是美丽的,那种美丽是因为曾经在厚厚的茧壳中,蛹在黑暗与无助的寂寞中默默地等待挣扎,才会为自己迎来了这份自由灿烂的美丽;鲜艳的花朵是美丽的,那是因为泥土中的种子在寂寞的时光中悄然地舒展着生命,等待着温柔的春风与细雨,给它有了重生的希望。

翻看那些名人的成功史,我们也会发现“古来圣贤皆寂寞”。试想,如果没有不被重用、被贬流放的寂寞,屈原能完成千古绝唱《离骚》吗?如果没有壮志难酬、避世隐居的寂寞,陶渊明能创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唱吗?

留一段云淡风轻的寂寞,不被喧嚣的俗物所污浊,让人生少些浮躁和媚俗,多些平静和安详,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年面壁”、“十年磨一剑”、“十年寒窗”的最后结果应该是“大彻大悟”,是“剑一出鞘,谁与争锋”,是“一举成名天下知”。

寂寞让浮华归于沉寂,它是一种远离喧嚣、超凡脱俗的美丽,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定力。如果你是男人,就应是一座山,一座甘于寂寞而又伟岸的山;如果你是女人,就应是一条河,一条甘于寂寞而又温柔的河。

冰雪掩梅梅自香,何恐寂寞,终归会有人寻芳而至。而没有底蕴的人,再如何聒噪宣扬,也不会有人问津。做甘于寂寞散发梅香的人,还是聒噪一无是处的人,左右着你将来的命运,你做好选择了吗?第三节只在玉堂深处

挫折是人生的常态,

遭遇挫折不应一味地放大痛苦让其充塞心灵,

应学会调适心境,坦然面对。

晚年遭受贬谪的苏轼面对人生的挫折,洒脱地吟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正视挫折、淡化苦痛的平和心境,磨炼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实际上,苏轼用象征手法写出了自己在突如其来的政治风雨面前内心的坦荡与气度的从容。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苏氏四门生为: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

嘉祐元年(1056年),虚岁21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廷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宋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开始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友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20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残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3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大概10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桩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歪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足3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下狱后生死未卜,在等待最后判决的时候,其子苏迈每天去监狱给他送饭。由于父子不能见面,所以早在暗中约好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心里早做准备。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言官、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在办完公事之后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宋神宗驾崩。

宋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起用为相。苏轼于是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3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在此期间,苏轼处在人生的顺境之中,但依然坚持他的淡泊。“人在玉堂深处”时,却怀念黄州东坡雪堂“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他还告诫自己说:“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元祐六年(1091年)三月,自杭州知州入为翰林学士承旨时作《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偏要表白自己:“谁似东坡老,自首忘机。”苏轼的这种在顺境中淡泊自守的品格难能可贵。

俗话说:“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旧党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的“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16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进行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这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颍州。

元祐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的罪名被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0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66岁。

的确,苏轼的一生曾有人用“霉”字以蔽之,甚至上升到风水上面,说他是“生在眉山,倒了霉运”。对于苏轼这样一个做过大官的文学天才,而且在北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贬再贬的仕途怎一个“霉”字了得。但苏轼之所以是苏轼,不仅在于他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更重要的还在于他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虽然被贬官,写出来的词却极少有幽怨之作,依然是那么地豪气冲天,对待生活还是那么积极,这也看出他人生境界的高远。第四节守得雪消冰融

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期,寂寞最难耐。

用一份坚持、一份信念去对抗寂寞,

寒冰终能化作春水。

要卓越成就离不开孤独和寂寞的淬炼。即使平凡,只要你能够耐得住寂寞,在寂寞中不断地奋斗,终有一天,你也会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因为出生时恰逢8年抗战胜利之时,所以父亲就给他取名凌解放,谐音“临解放”,寓意期盼全国能够早日解放。果然,没几年全国就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解放。全国是解放了,可是凌解放的父亲和老师们可伤透了脑筋。凌解放贪玩不爱学习,成绩太差,从小学到中学不断留级,一直到他21岁大龄的时候才勉强高中毕业。

高中毕业后,凌解放参军入伍,成为一名支援国家建设的工程兵,驻守在山西。那个时候,他的工作就是头上戴着矿工帽,脚上穿着长筒水靴,腰里再系一根绳子,每天下到数百米深的井下去挖煤。凌解放每天在矿井里摸爬滚打,不见天日,只能和老鼠做伴,他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凉。

他不甘心就这样稀里糊涂过一辈子,每天浑浑噩噩,于是在每次收工后,他就一头扎进了团部图书馆学习文化。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学,他就一本一本地仔细阅读,就连晦涩难懂的大词典《辞海》都从头到尾啃了一遍。其实,关于自己将来想做什么、要做什么,他自己也不明白,他只是明白如果自己现在不努力学习,将来一定会后悔。只要自己肯下功夫、努力学习,就一定可以为自己找到一条成功的道路,改变自己的一生,否则这辈子难有出头之日。

就是靠着这样的毅力,他独自一人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硬是坚持了下来。看的书多了之后,他发现自己十分喜欢与古文有关的文献和书籍,于是他就想方设法为自己找一些这方面的书籍阅读。

有一次,他无意间发现在部队驻地附近有很多古老的破庙残碑,上面有很多文字。于是,他就利用休息时间把篆刻在碑文上的古文全部抄写下来,然后带回去潜心钻研。要知道,这些碑文上篆刻的文字既无标点符号也没有注释,而且在书本上没有任何记载,要想理解其含义必须全凭他自己下苦功夫细琢磨才行。就这样,利用仅有的几本词典,他硬是将所有石碑上篆刻的古文全部都吃透了,在不知不觉中打下了扎实的古文学基础,即使像《古文观止》一类深奥的古文献,他读起来也已经十分轻松。等他从部队里退伍时,他已经将团部图书馆的书全部读完了,这种学习为他日后的文学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转业到地方后,他没有懈怠,依然坚持在部队时的刻苦好学,特别是对古文献的阅读面开始不断扩展。由于他对《红楼梦》有很深的研究,而且见解独到,古文学功底深厚,因此被吸收为全国红学会会员。1982年,他曾受邀参加了一次“红学”研讨会,加强交流。在研讨会上,各地的红学专家们从《红楼梦》谈到作者曹雪芹,又谈到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进而再聊到康熙皇帝的生平事迹。这时有很多红学专家感叹,在国内还没有一本专门详细介绍康熙皇帝生平的文学作品,实在是太遗憾了。这时,凌解放的脑海中突然间冒出“既然还没有人写,那我就写一本吧”的念头。

因为有着在部队自学时所打下的扎实的古文功底,所以在阅读关于康熙皇帝第一手史学资料时,他几乎没费吹灰之力。经过几年的研究和不间断地努力写作,在1986年,凌解放以“二月河”的笔名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康熙大帝》。从此,他心中的创作热情被彻底激发,就如同是迎春解冻的二月河,将他的人生谱写成一条激情澎湃、奔流不息的河流。

在人生的低谷中,保持一份孤独和寂寞就是在默默地为自己存储力量,在深渊中的潜龙必定是孤独寂寞的,只有这样才能渐渐地壮大自己。低谷中的寂寞是一种坚持、一种信念、一种暗藏的蓬勃向上的潜力。第五节守得云开见月明

是金子,

无论它被藏到泥土里有多久,

迟早会被发现,

并最终闪闪发光的。

不被理解是每个时代的天才所共有的命运,就像蝴蝶蛹总是被虫蚁嘲笑一样。但是没有必要为此而悲伤失望,更无须反驳辩解,因为时间会证明一切,当这段寂寞孤独的时光走过,拂去尘埃的金子总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惠特曼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田园诗人,他的第一本诗集《草叶集》在世界各地都有译本,畅销不衰。但在最初时却没一个出版商愿意发行这本书。

1854年,惠特曼从事新闻记者工作,并兼职在印刷厂上班。当《草叶集》完成时,他询问了许多出版商,但他们都表示毫无兴趣。他只好请求印刷界的朋友帮助,好不容易才出版了薄薄的一本小书。

没有人对这本好不容易出版的《草叶集》感兴趣,赠送出去的数量远远大于销售的数量,惠特曼甚至有些夸张地说:“一本也没有卖出去。”还有一位文学编年史家把这本书的销售状况描述为美国文学史上最大的失败,可想而知其凄惨的情形。

不单是销售失败,一些文学评论家对《草叶集》的负面评论也很多。但是,这些挫折与打击都没有击倒惠特曼,他仍坚守着热爱自由、赞美大自然的本性。他的这些不妥协的作品慢慢成为文学精英人士谈论的话题,也使得初版时赠阅出去的《草叶集》不断流传。

1860年,波士顿一家出版社写信给惠特曼,希望出版他的诗集,因此,增加了许多新作的《草叶集》出版了。这次的销售情况比以前好多了,几年后,各种不同版本的《草叶集》被不断地出版发行,销售也越来越好,人们逐渐理解了惠特曼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惠特曼的诗。

由此我们明白,要永远对自己抱有信心,并且不因别人的曲解和非难而改变自己的初衷,坚持自己的梦想,并努力把它变成现实。要始终信任自己、接纳自己,如此,最终别人也一定会接纳你、欣赏你。是金子,无论它被藏到泥土里有多久,迟早会被发现,并最终会闪闪发光的。

在未被理解之时,我们要学会忍耐,要不断地鼓励自己,别太在意别人的嘲笑,要能够抵抗挫折,不轻易承认失败。在困难的时候再努力挺一挺,再坚持一下……第六节心幽品茶香

烦恼重的人,芝麻绿豆大的小事都会令他们烦恼,

想解脱的人,天大的事都束缚不了他们。

一个小和尚在一座寺院修行3年,自觉没有长进,他对师父诉说自己的困惑:“师父,我每天都在读佛经,一有时间就思考佛理,为什么觉得自己没有任何进步?”

师父说:“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喝一杯茶吧。”说着,师父亲自为小和尚的茶杯斟满茶水。眼看茶水溢了出来,小和尚说:“师父,水溢出来了,杯子已经满了。”“不,杯子没有满,还能继续倒。”师父说,继续倒茶。“杯子已经满了,怎么能再容纳茶水呢?”小和尚说。“那么,你的脑子已经满了,哪里还能容纳新的东西?”师父反问。

小和尚恍然大悟,说:“原来我心里装不进东西,是因为它已经满了。我还没有消化,就想要新的东西,欲速则不达,难怪没有进步。”

人总是希望心灵能够宁静祥和,又害怕一成不变的生活,就算是修禅的人也渴望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但是,欲速则不达,小和尚把自己的大脑装得太满,就成了一个密闭的容器,不但装不了新东西,连旧的东西都无法正常流动,思维也就出现了钝化,难怪没有进步。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壶香茶,我们每个人都在滚水般的困境中历练,才能散发出香气。人生的价值应该是外向的,所以我们应该学着奉献,自己就像茶水倾倒供人解渴。同时还要记得不要装得太满,这样才能填充新的东西,补充新的滋味。

比起肉体的衰老,精神上的停滞更加可怕。一旦思维困在某个角落,那么眼睛就不会注意其他东西,脑子全围绕着一个东西转动,最后成了钟表上的时针,机械呆板,再也没有新意,这就是“痴”的代价。如果能给心灵留点儿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可以站得高一点儿,想得深一点儿,看得远一点儿。也只有在这个空间,你才能够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