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运动会的全面管理(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7 11:41:20

点击下载

作者:学校体育运动会指导小组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学校体育运动会的全面管理(下)

学校体育运动会的全面管理(下)试读:

前言

学校体育运动会的管理,主要指为实现学校体育运动会的目标,对体育运动会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的有序过程。还有就是指依据竞赛计划,确定运动会项目竞赛的组织方案,确定组织机构、组织运行、调节和控制整个竞赛活动,保证体育竞赛活动顺利进行的过程。学校体育运动会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管理、人员管理、计划管理、过程管理、经费和物质条件管理等几方面。

对于学校体育运动会来说,管理可分为竞赛前准备工作的管理、竞赛期间工作的管理和竞赛结束工作的管理三大阶段。

竞赛前准备工作的管理主要包括确定比赛的名称、目的任务、比赛的规模、比赛的组织机构与经费预算等,制订竞赛规程,建立组织机构。

竞赛期间是竞赛工作的主要阶段,即从开幕式至闭幕式结束。在此阶段,各职能部门必须紧紧围绕竞赛工作这个中心,协调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保证竞赛高质量地顺利进行。

学校体育运动会竞赛结束后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器材、服装、用具等物品设备的及时归还工作,按有关规定办理交接手续。组委会、体育院(系、部、室)财务管理部门应在竞赛结束后作出财务决算,审计部门签署审计意见后,报学校财务部门。对竞赛剩余物资,按有关规定办理交接手续。移交、整理有关文档资料,保存在资料室内以供查找。体育运动会的竞赛与组织工作总结。进行评比与表彰工作等。

学校体育运动会管理的意义与作用表现在:一是构成学校体育竞赛系统的桥梁和纽带;二是学校体育竞赛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竞赛任务的需要;三是实现学校体育竞赛科学化的保证。组织学校体育竞赛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管理工作,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体育运动会管理模式,将推动体育运动会的管理走上正规化、科学化的道路。

因此,为了加强学校体育运动会的管理,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学校体育运动会组织管理实用方法”丛书,包括《学校体育运动会的全面管理》、《学校体育运动会的准备工作》、《学校团体球类运动组织编排》、《学校小型球类运动组织编排》、《学校趣味球类运动组织编排》、《学校径赛运动的组织编排》、《学校田赛运动的组织编排》、《学校体操运动的组织编排》、《学校水上运动的组织编排》、《学校室内外运动的组织编排》共10册,包括学校体育运动会各个单项的组织与编排知识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不仅是广大学校加强体育运动会管理的最佳指导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第八章 运动员的审查与体检

1.运动员参赛资格审查

搞好运动员的资格审查工作,目的是使竞赛能在公正、平等和符合《竞赛规程》的条件下进行。学校运动会的运动队资格审查工作,由竞赛组在报名时进行审查。

运动员资格审查

运动员资格审查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要依据《竞赛规程》规定,对运动员的年龄、性别、所属院系、学年、班级、思想表现、健康状况以及《竞赛规程》中规定的特殊条件等进行认真审查核实。搞好运动员的资格审查工作,是提高竞赛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对于纠正赛风不正、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十分重要的。

参赛的基本条件

运动员参赛的基本条件,必须是具有正式学籍的在学校学生,符合《竞赛规程》中对运动员的有关规定。各参赛队员应按《竞赛规程》中所规定的人数和日期报到。参赛前应交验参赛学生的学籍卡片、身份证和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凡违反竞赛纪律者,除取消参赛资格和竞赛成绩外,学校有权进一步追究有关系、年级和个人的责任,并视其情节给予相应的处理。(1)端正赛风

①按章办事 体现教育部门举办竞赛的育人宗旨,学校对报名参赛的运动员资格进行严格、认真的审查,按照《竞赛规程》有关规定,严格把关,杜绝有违犯规定、弄虚作假、冒名顶替等不良行为的出现;

②负起责任 领队要对运动会确实负责。(2)履行职责

为了运动会顺利进行,审查组负责参赛运动员的资格审查工作。(3)报送材料

①及时报送 各单位在报名时必须按规定日期和要求,及时报送《运动员资格审查表》、《学校运动员注册证》的复印件;

②严明纪律 对未能按要求报送材料的运动员将不允许参加竞赛。(4)认真核查

①随时核查 审查组将在竞赛前、竞赛中、竞赛后采取不同形式,对参赛运动员的竞赛资格进行认真核查;

②给予处罚 参赛队员随身携带学生证、身份证,对违犯资格规定的参赛队、运动员及所在单位将给予处罚。

资格问题的处罚

竞赛前发现运动员资格有问题,如证据确凿,立即取消当事人的参赛资格,一般情况下不许更替,全队少于规定人数时,按规则规定取消该项目参赛资格。

2.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

学校举行运动会,由于参赛学生都是非专业的运动员,因此必须做好参赛的体检工作,以审查学生是否符合参照或适应某个运动项目,否则就容易出现身体承受能力或伤残等问题,严重的甚至出现猝死等情况。因此,体检工作是学校举行运动会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体检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这是定量化描述人体外部特征的重要方法。在形态测量时,必须依照正确的姿势定位和人体测量点,使用专门的测量器材,按标准化的测量方法,严格遵守形态测量的各项规则施测,才可能获得精确的测量数据资料。

人体主要测量点

人体测量点主要是通过骨结节、隆凸和骨骺的边缘等骨性标志确定的,也有一些是依据皮肤的皱褶、皮肤特殊结构和肌性标志确定的。在体育运动领域中,常用的人体测量点为:(1)头顶点

头顶部正中矢状面上最高的一点。(2)耳屏点

外耳道前方耳屏软骨上缘的起点。(3)眉间点

左右侧眉毛间的隆起部在正中矢状面上最向前突出的点。确定此点时,受试者头部必须保持在耳眼水平位上。(4)喉结节点

正中矢状面上,喉结节最向前突出的一点。(5)颈点

第七颈椎棘突尖端低头时颈部最突出的一点。(6)胸中点

左右第四胸肋关节上缘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7)乳头点

乳头的中心点。此点对乳房下垂的女性不能使用。(8)脐点

脐部中心点。(9)耻骨联合点

耻骨联合上缘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10)髂嵴点

髂嵴上缘最向外突出的点。(11)髂前上棘点

髂前上棘最向前下方突出的一点。令受试者弯曲大腿。在腹股沟线上方用拇指从下向上按髂前上棘,即可找到此点。(12)肩胛下角点

肩胛下角的最低点。(13)肩峰点

肩胛骨肩峰外侧缘上,最向外突出的一点。用食指和中指沿肩胛冈从后内方向前外方触摸,即容易找到此点。(14)桡骨点

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上肢自然下垂,肘关节背面的外侧有一个小凹,在此凹中易找到此点。(15)桡骨茎突点

桡骨茎突的最下点。拇指用力外展时,在拇长展肌腱、拇短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深窝,在此窝底部,用拇指向近侧压摸,容易找到此点。(16)桡侧掌骨点

第二掌骨小头向桡侧最突出的一点。(17)尺侧掌骨点

第五掌骨小头向尺侧最突出的点。(18)指尖点

中指尖端最向下的一点。(19)大转子点

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令受试者大腿外展,此时在大转子部位凹窝处易找到此点。(20)胫骨点

胫骨内侧髁内侧缘上最高点。令受试者膝部弯曲,在膝部髌韧带的内侧,探得股胫两骨之间的凹窝,再用手指触摸胫骨内侧髁上缘,易找到此点。(21)内踝点

胫骨内踝尖端最向下方的点。(22)跟点

直立时足跟最向后突出的一点。(23)外侧跖骨点

第五跖骨小头向外侧最突出的点。(24)内侧跖骨

第一跖骨小头最向内侧突出的点。(25)趾尖点

直立时足趾尖最向前突出的一点,多在拇趾或第二趾上。

测量的主要意义

形态指数是考虑了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和相互内在关系,把两项或两项以上指标的测量值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得出的相对值。用形态指数进行身体发育水平的评价时,可以使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和种族的个体或群体之间的评价建立在对等条件和同一客观尺度的基础上,比使用绝对值更能反映出他们之间的差异,使相互之间的比较更具有科学性。因此,形态指数被广泛运用在评价身体生长发育和运动员选拔等方面。

测量的注意事项

身体形态测量时,测试人员应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身体测量时除头部及坐高取坐姿外,其他一律取直立姿势。男性着装为上身裸露、下着短裤、赤足;女性为上着背心、下着短裤、赤足。

在未提出特定测量要求时,一般测量右侧肢体。

测量仪器要保持清洁,测量前必须检验校正测量仪器,大样本测量中应在经过一定人数的测量后,随时检验仪器,保证测量的精度。

在测量仪器读数时,测试人员的视线应垂直于测量仪器上的标度部分,不可斜视,避免产生测量误差。

测量长、宽、围度时以厘米为单位;皮脂厚度以毫米为单位;体重以千克为单位。

测量中,应注意尽量减少测量误差。长度测量误差:除身高及较长的身体部位不得超过0.5厘米外,其余肢体环节长度的测量误差均不得超过0.2厘米,体重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1千克。

使用带尺测量围度时,带尺的位置应与人体的中轴相垂直,同时不可用力过大。

用直角规或弯角规进行测量时,应将直角规的两直脚或弯角规两弯脚的圆端轻轻靠在测量点上,不可用力压于测量点。

3.体格的测量与评价

体格测量是指对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重量所进行的测量。它是研究人体外部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以及体质发展水平,对运动员的选拔也是必不可少的方法手段。

体格测量(1)重量测量

①体重 体重是描述人体横向发育,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内脏器官综合发育状况的整体指标。

测量仪器 杠杆式体重计,仪器误差不超过0.1%。

测量方法 测量前应将游码调整至零,使刻度尺呈水平位。测量时体重计应放在平坦的地面,令受试者轻上,立于秤台中央。测试者移动游码至刻度尺稳定在水平位后读数并记录,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1千克。

体重主要受饮食和运动时排汗量的影响,一天内人的体重有所变动,一般在上午10时左右测量比较适宜。

②瘦体重 由身体细胞重量、细胞外水分和去脂的固体部分组成。其主要成分是骨骼、肌肉等。正常情况,瘦体重与身体脂肪含量有一定比例。测量瘦体重对促进能量转换和耗氧、调节水盐代谢等具有重要意义。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员保持较高的瘦体重,对提高有氧耐力和运动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

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于骨骼肌类型和骨骼肌的收缩能力,因此,以骨骼肌为主要成分的瘦体重占总体中的比例,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有很大影响。人体重量减去全身脂肪重量称为瘦体重,瘦体重发达说明身体强壮体质好,如运动员或一些平时就注重锻炼身体的人,他们肌肉强健,虽然体重高但却不属于肥胖。

③体脂重 肥胖是身体成分发生了变化,身体成分是指人的所有组织器官的总成分,它的单位就是体重,分成脂肪和非脂肪两种成分。前者称为体脂重,后者称为瘦体重。脂。(2)长度测量

①身高 指人体直立时头顶点至身高计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

测量仪器 用身高坐高计测量,仪器误差每米不得超过0.2厘米。

测量方法 受试者取自然立正姿势站在底板上,两臂自然下垂,足跟靠拢,足尖分开约30至40度,足跟、骶骨和两肩胛间与立柱相接触,注意保持耳眼水平位。测试者将水平压板下滑,轻压其头顶点,两眼与压板呈水平位读数并记录,测试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身高在一天内因受重力的作用会产生一定波动,一天内身高的变动在1.5厘米左右。清晨起床时最高,夜晚最低,因此以上午测量身高为宜。

②坐高 指坐位姿势时头顶点至座板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测量仪器 用身高坐高计测量。

测量方法 令受试者坐于身高坐高计座板上,躯干与头部自然正直,保持耳眼水平位,骶骨及肩胛间紧贴立柱。上臂自然下垂,大腿与地面平行并与小腿成直角,注意不要用手撑座板。测试者将水平压板沿立柱缓慢下滑,轻压受试者头顶部。两眼与压板呈水平位时进行读数并记录。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③指距 两上肢向左右作水平伸展时两侧指尖点间的直线距离。

测量仪器 用指距尺或带滑板2米以上刻度的钢尺测量,每米误差不超过0.2厘米。

测量方法 将测量尺固定在平台上,受试者两脚分开,两臂侧平举,上体伏在测量尺上,一手指尖点固定于零位,另一侧上肢尽量向侧伸展,手掌(掌心)、臂、胸紧贴尺面,两臂成一直线,测试人员面对受试者,测量两中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另外还可将钢卷尺或直尺平行于地面固定在墙壁上,令受试者面对墙壁站立,两臂侧平举,测量两中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以下长度指标的测量仪器均可以使用直脚规或带游标的直钢尺,使用前用标准钢尺校准,每米误差不得超过0.2厘米。将直脚规或带游标的直钢尺固定端轻靠在测量的一点,然后移动活动尺靠在另一测量点,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④上肢长 指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至中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⑤上臂长 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至桡骨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⑥前臂长 手臂自然下垂时桡骨点至桡骨茎突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⑦手长 腕关节远端腕横纹中点至中指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⑧下肢长 股骨大转子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在体育测量中习惯称为下肢长。因为大转子点不易确定,还可采用这些方法来表示下肢长:身高减坐高;髂嵴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臀纹线至地面的垂直距离;髂前上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⑨小腿长 大小腿屈曲90度时胫骨点至内踝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⑩小腿长+足高 大小腿屈曲90度时胫骨点至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跟腱长 小腿腓肠肌内侧腹下缘至跟点的垂直距离。测量跟腱长时注意令受试者两脚自然开立,扶墙提踵小腿肌肉充分收缩,测试者在受试者小腿腓肠肌内侧肌腹下缘画一标志,然后令受试者成自然站立姿势,再在跟点画一标志,测量两点间的垂直距离。

足长 跟点至趾尖点间的直线距离。

测量仪器 用足长测量器测量。

测量方法 令受试者将右足置于足长测量器上,跟点紧贴后档板,测试者立于其外侧,移动前档板,使标尺贴于趾尖点进行读数,测量误差不超过0.2厘米。(3)宽度测量

测量仪器用弯脚规或直脚规,仪器使用前校正至0点,即当两弯脚规触角相接时刻度尺读数为0。误差不得大于0.1厘米。

测量方法是,位于受试者后侧,其他均立于受试者前方。将弯脚规或直脚规的两脚圆端轻轻靠在相应测量点,测量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注意躯干部分的宽度测量应在呼气末进行。测量误差均不超过0.2厘米。

①肩宽 左右肩峰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②胸宽 通过胸中点胸部两侧肋骨间最向外突出点之间的水平直线距离。

③骨盆宽 左右髂嵴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④手宽 桡侧掌骨点至尺侧掌骨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⑤足宽 内外侧跖骨点之间的直线距离。(3)围度测量

测量仪器是用软带尺,每米误差不超过0.2厘米。

测量方法是按照各围度测量要求,选择测量参照点,然后将带尺水平绕行一周进行读数。测量躯干部围度时,应在呼气末进行。测量误差不超过0.2厘米。

①胸围 平静呼吸时,测试者面对受试者,双手将带尺上缘平齐背部肩胛骨下角下缘,带尺平贴背部,向两侧经腋窝水平绕至胸前,男生及未发育女生带尺下缘置于乳头上缘,已发育女生带尺通过胸中点处水平绕行一周。

②上臂紧张围 屈肘握拳,肱二头肌用力作最大收缩时,带尺沿最隆起部位绕行一周的围长。

③上臂放松围 上臂紧张围测量后,手臂自然下垂,肌肉放松时在测量上臂紧张围原部位水平绕行一周的围长。

④大腿围 臀纹线最低点水平绕行一周的围长。

⑤小腿围 腓肠肌最粗处水平绕行一周的围长。

⑥踝围 肱骨内踝上方小腿最细处水平绕行一周的围长。

体格指数(1)重量指数

①体重/身高100。

②瘦体重/身高100。

③体脂重/身高100。(2)长度指数

①上肢长/身高100。

②指距/身高100。

③坐高/身高100。

④前臂长/上肢长100。

⑤下肢长/身高100。

⑥(小腿长+足高)/下肢长100。(3)宽度指数

①肩宽/身高100。

②骨盆宽/身高100。

③骨盆宽(髂前上棘宽)/肩宽100。(4)围度指数

①胸围/身高100。

②上臂紧张围/身高100。

③上臂放松围/身高100。

④大腿围/身高100。

⑤小腿围/身高100。

⑥踝围/跟腱长100。

体格评价

体格评价可直接用测量获得数据进行绝对值评价,也可把测量数据转换为指数来进行评价。用形态指数进行体格评价时,首先计算出形态指数,然后采用离差法、百分位法对形态指数划分等级,制订出体格评价标准。在制订评价标准时必须考虑年龄、性别等特点,对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应按类别和年龄分别制订评价标准。因存在种族差异,国外的一些评价标准,不宜直接引用对中国人进行评价。不同的形态指数应有不同的判断标准,不是所有的指数对任何性别和年龄的被评价者都是越高越优秀,因此,在评价时应作具体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4.身体成分测量与评价

人体的成分主要是水、脂肪和固体成分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组成,各种成分组成了人体的总重量,即体重。人体各成分的相对平衡,对有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和维持健康水平是极为重要的,对身体成分的测量一直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在体育运动领域中,主要对人体脂肪成分进行测量与评价。同样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的人,其身体成分并不一定相同。脂肪成分过少的人,说明营养不良或有某种疾病。而脂肪成分过多的人,则表明运动不足、营养过剩或有某种内分泌系统的疾病。通过身体成分的测量评价,对了解人体的营养状况,科学指导膳食和预防某些疾病均有重要的作用。

身体成分的测量可分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主要用于解剖分析人体脂肪含量。一般人的脂肪成分只能通过间接的方法测量。身体成分的间接测量法主要有水下称重法、电阻抗法、超声波法和皮褶厚度法。

水下称重法

是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即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该物体所排开同体积液体的重量。根据空气中体重与水中体重的差值、残气量、水的密度等,计算出体密度后再推算出体脂率、体脂重和瘦体重。

皮脂厚度测量法

用水下称重法测量身体成分较为复杂,需要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不适宜大面积地进行群体测量。而皮脂厚度测量仪器轻便容易携带,方法简便易行,非常适用于学校举行运动会前的运动员的测量。它是用皮脂厚度计测量身体某些部位的皮褶厚度,再计算体密度、体脂率的方法。(1)测量方法

①测量仪器 用皮脂厚度计,压强应保持在10克/毫米2,测量前应将校验砝码挂于钳口,将指针调整至红色标记刻度的15至25毫米范围内,每次测试前将指针调至0点。

②测量方法 受试者自然站立,暴露测试部位。测试者选准测量点,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皮下脂肪捏起,右手持皮脂厚度计将卡钳张开,卡在捏起部位下方约一厘米处,待指针停稳,立即读数并作记录。测量三次取中间值或取其中两次相同的值。测量误差不得超过5%。以毫米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一位记录。

③测量部位

臂部 肩峰与上臂鹰嘴连线的中点。皮褶走向与肱骨平行。

肩胛部 肩胛下角点下约一厘米处。皮褶走向与脊柱成度角方向斜下。

腹部 脐水平线与锁骨中点垂线相交处。皮褶走向水平。

髂部 髂嵴上缘与腋中线相交处上方约一厘米处。皮褶走向稍向前下方。

大腿部 大腿前部股骨中点处。皮褶走向与股骨平行。(2)体脂百分比

①男生 必须脂肪量0~5%;最少脂肪量5%;运动员5~13%;最佳健康状况10~25%;最佳体力状态12~18%;肥胖大于25%。

②女生 必须脂肪量0~8%;最少脂肪量15%;运动员12~22%;最佳健康状况18~30%;最佳体力状态16~25%;肥胖大于30%。(3)评价方法

据研究报道,我国青年男子体脂百分比一般在10~15%;女子为20~25%。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脂百分比有所增加。长期从事运动的人及运动员体脂百分比较一般人少,人体要保持良好的机能状况,适宜的脂肪是必不可少的。

脂肪对于人体维持生命活动和健康状况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提高运动成绩来说,瘦体重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不同运动项目的理想体脂率要求各异。不同运动项自的青少年运动员具有理想的体脂百分比。

①男生 长距离跑6~10%;短跑、投掷、跳跃10~14%;篮球7~9%;排球7~9%;足球、曲棍球7~9%;棒球、垒球8~10%;体操5~7%;游泳6~10%;摔跤5~7%。

①女生 长距离跑7~11%;短跑、投掷、跳跃10~16%;篮球7~11%;排球7~11%;足球、曲棍球7~11%;棒球、垒球10~12%;体操5~10%;游泳6~12%;摔跤7~9%。

5.身体循环机能测量与评价

身体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闭锁管道,其功能反映一个人的生长发育水平、体质状况及运动训练的水平。体育运动中常用的测量与评价的指标是心率和血压。因其测量方法简单易行,又能较客观地反映循环系统机能水平,是运动实践中了解运动强度、运动量对人体的影响,以及评价运动员训练水平和运动后恢复状况的重要指标。

要对身体循环机能做客观的评价,应注意安静状态和运动负荷状态下的不同反映。因为一般人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及运动员处于安静状态时,其循环系统机能难于看出显著性差异,只有在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负荷时,才能显现出明显的差异。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用心率和血压测定循环系统机能,一般采用定量负荷、定量分析的方法。

安静状态循环机能测量与评价(1)安静时心率测量与评价

①心率测量方法 心脏搏动所产生的压力变化使主动脉血管壁发生振动,沿着动脉血管壁向外周传播称为脉搏。在单位时间内心脏搏动的次数称心率,一般以次/分表示。

动脉触诊法

测量仪器 机械秒表或台钟计时。秒表每分钟误差不得超过0.2秒。

测量部位 颈动脉、颞动脉、肱动脉和桡动脉,常用部位是桡动脉。运动后桡动脉搏动过快难以触诊时,可测量颈动脉。

测量方法 受试者在测量前及测量时不得承受运动负荷,在心情平稳的情况下,取坐位姿势。测试人员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轻压受试者手腕桡动脉处,测量10秒钟或30秒钟的脉搏数,然后换算为一分钟脉搏次数。记录单位为次/分。

听诊法

测量仪器 听诊器,记时秒表。

测量部位 心前区。

测量方法 将听头放于心尖部,清晰地听到心脏搏动声音,记录10秒或30秒的心脏搏动次数,然后换算成一分钟心率记录。

②安静状态时心率的评价 首先应明确所谓的“安静状态”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指身体处于相对安静状态下测得的数据。安静时心理活动状态不同,如紧张、激动、平静等,都会对心率产生直接的影响。这是在测量及评价安静状态下心率时必须考虑到的因素。

安静时心率的评价,一般用平均值或中位数评价群体,用正常值范围评价个体,判断心动过缓

或心动过速。

根据专家们的研究,成年人的正常心率应为60~80次/分;60次/分以下为心动过缓,110次/分以上为心动过速。但是有训练的运动员心率安静时一般为40~60次/分,多数可认为是心脏机能储备增强的标志,不宜轻易得出心动过缓的结论。对于心率在80~110次/分之间,应做些具体分析,必要时可做深入的跟踪测量,以得出客观的测试结果,不可轻易做出正常或不正常的结论。(2)安静时血压测量与评价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一般测量血压是动脉血压。

①安静时血压的测量

测量仪器 水银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听诊器、袖带,分别为5、7、9、12厘米宽。测量前、应检查血压计的水银柱是否在0位。若水银柱面高于或低于0位时,应予以校正。并要认真观察水银柱有无气泡,若有气泡应及时排除。根据受试者上臂长度选用不同宽度的袖带。袖带以覆盖受试者上臂长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为宜。

测量方法 令受试者坐于测试者的右侧,右臂自然前伸,平放桌面上。血压计0位应与受试者心脏和右臂袖带处于同一水平,平整地捆扎袖带,松紧适度,肘窝暴露,将听头放其肱动脉上。然后拧紧螺栓打气入袋使水银柱上升,直到听不到肱动脉搏动声,打气再升高20~30毫米汞柱。然后打开螺栓缓慢放气,每次下降2~4毫米汞柱为宜,放气至第一次听到搏动声时,此时水银柱的高度即为收缩压。继续放气,搏动突然从宏亮声变为模糊声时,水银柱的高度为舒张压变音点。继续放气至搏动声消失,此时水银柱高度为舒张压的消音点。以毫米汞柱为单位记录测量结果。力求一次测准,实在听不清,可测量第二次。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14岁以下儿童舒张压以变音点为准,15岁以上少年和成人的舒张压以消音点为准。

测量要求 血压高低,明显受运动和心理活动的影响,因此在测量安静状态时血压,要让受量者尽量保持心情平静,测量前不应有激烈的身体运动。

②安静时血压的评价 由于影响血压变化的因素较多,评价时必须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方法、指标主要有以下项:

血压正常范围 一般成人可通过血压正常范围标准来判断血压是否正常。血压在青少年生长发育期间较成人低,性成熟期后血压趋于稳定,变动范围较小。收缩压约在100~120毫米汞柱,舒张压约在60~80毫米汞柱,男性一般略高于女性。

运动负荷状态循环机能测量与评价

运动负荷作用在不同人身体上,引起的反应往往是不同的,这种不同的反应,不仅表现在运动负荷过程中,也表现在运动负荷之后的恢复过程中。(1)运动负荷心率与血压测量

①运动中心率测量

测量仪器 心率发射机和接收机。

测量方法 用酒精棉球清洁粘贴电极部位的皮肤,将两个电极片涂导电膏后分别贴于胸骨体和胸大肌左下方第五肋间处,用橡皮膏固定在皮肤上。发射机固定在备用的腰带上,将引导电极的插头与发射机相连,打开发射机电源开关,调整接收机频率在清晰听到心率时,开始记录心搏次数,可用直接听记的方法,也可用录音磁带录下,重播整理计数。

②运动后即刻心率测量 一般在运动后即测10秒钟心率,将测得心率数乘以6即为1分钟心率。定量负荷后的心率测量,根据要求测量负荷后,即刻或第1、2、3分钟前30秒的脉搏数或前10秒的脉搏数,按要求依次测量并记录结果后进行分析。有些测量则要求一直到脉搏恢复到安静水平或稳定在同一水平时停止测量。

③运动后的血压测量

测量仪器 同安静时测量血压的仪器。

测量方法 运动时,先将袖带和血压计的连接断开,脉压带仍捆扎在受试者右臂,由受试者手托打气球,负荷后,即刻连接袖带与血压计,力求10秒钟内测出第1、2、3分钟的血压,并记录读数。以收缩压/舒张压毫米汞柱记录。

5.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排除二氧化碳、吸入氧气。人体需氧量取决于身体生理状态,运动强度增大时需氧量相应地发生改变,安静时每分钟需氧量200至300亳升,剧烈运动时每分钟需氧量可以增加20倍以上。人的摄氧能力有一定限度,一般用最大摄氧量衡量。

安静状态呼吸机能测量与评价(1)肺活量测量与评价

肺活量测量是指肺的静态气量,与呼吸深度有关,不受时间限制的肺充气或排气的容量。肺活量主要提示呼吸机能的潜力。

①测量仪器 单浮筒式肺活量计:0~700毫升)。测量前应备好水,严格掌握标准水线,尽量保持水温和室温一致。校正仪器使浮筒刻度在0位,仪器误差不超过200毫升。

②测量方法 受试者面对肺活量计取站立姿势,将浮筒刻度调到0位后,令受试者预先做1~2次扩胸或深呼吸的准备动作,然后手握吹气嘴,做最大吸气、尽量补吸气后,对准口嘴做最大呼气。呼气应均匀直至不能再呼气时为止。待浮筒平稳后,读数并记录。每人测量三次,取最佳值。(2)时间肺活量测量

以最大吸气后在一定时间内尽快能呼出的气量为时间肺活量。一般在前3秒尽力呼出的气体量,已占肺活量的97~98%。因此,常用前3秒所呼出的气体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来计算和分析。时间肺活量是一项测定呼吸机能有效的动态指标。

①测量仪器 用改良式肺活量计或肺功量计,其他同肺活量测试要求。

②测量方法 受试者取站立位,口含肺功量计相通的橡皮口嘴、夹上鼻夹。打开记纹鼓,鼓速为100毫米/分。做平静呼吸数次,然后令受试者做最大吸气后屏住气,加快鼓速为1500毫米/分。然后令受试者尽力最快的一口气呼出,根据描记在记录纸上时间肺活量曲线,可以计算出第1秒、第2秒、第3秒钟呼出的气量。(3)最大通气量测量

最大通气量指15秒钟内以尽可能快的频率做深呼吸时,所能呼出的气体总量,将所得值乘以4为1分钟的最大通气量。

①测量仪器 肺功量计、鼻夹。

②测量方法 方法基本同时间肺活量的测定,先令受试者以较快且深的呼吸,稍做练习,受试者自己认为已经适应了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后,再正式测定。根据曲线高度,计算15秒钟内呼出气体总量乘以4,为每分钟的肺最大通气量。

最大通气量越大,说明一个人的呼吸系统潜在的功能越强。

运动负荷呼吸机能测量与评价

同处于安静状态下,往往难于鉴别每个人的肺呼吸机能的差异和水平。只有在一定的运动强度和量的负荷下,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呼吸系统的潜力,才便于客观地鉴别出一个人的呼吸系统的机能水平。

最大摄氧量是评价循环呼吸机能及人体有氧代谢能力较为有效的指标,普遍用于运动员选材、体质评价以及鉴定人体的运动能力和临床肺功能的检查。最大摄氧量的测定方法,可分为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两种。(1)最大摄氧量直接测量与评价

①测量仪器 跑台或功率自行车、自动气体分析仪、双向活瓣呼吸口罩、电极及导电膏。

②测量方法 运动速度与跑台坡度,按步行的坡度和速度,分7个负荷等级。每级负荷阶段运动时间为3分钟。运动时要求受试者双手不扶扶手,直至力竭为止。

实验室气压、气温、温度均经仪器调整换算为标准状态,每次测试前,均用标准气样校正。

③测试步骤 测试前先向受试者简要讲解测试方法和要求,令受试者做适应性练习,以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并适应跑台运动的规律。贴准电极,带好呼吸口罩,检查是否漏气,准备好后,即按上述运动方案开始运动,直至受试者力竭而终止测试。每级最后30秒钟,自动记录心率及气体分析数据并打印、绘图。(2)最大摄氧量间接测量法与评价

直接测量法需要精密的实验室设备,测试的程序复杂,费时费力,且需要受试者的密切配合,在群体测量中较难推广和实施。因此,许多学者研究设定了一些较简便的间接测量法,便于在群体中推广使用。

①阿斯特兰德列线图法 此方法是让受试者在电动跑台、功率自行车或台阶上进行定量负荷试验,一般多用台阶试验。阿斯特兰德建议台阶高度男子为40厘米,女子为30厘米。登台阶的频率为22.5次/分。登台阶运动的总时间是5分钟。用遥控心率记录负荷最后30秒钟的心率或记录负荷后即刻10秒钟心率,以次/分表示。最后,根据受试者体重和负荷后心率推测最大摄氧量。具体方法是在列线图相应的坐标位置上标出受试者体重和负荷后心率值,即次/分,用直线连接两点,连线通过最大摄氧量标度尺上的数值,即为受试者最大摄氧量,即升/分。

若运动负荷试验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可用同样方法记录负荷后即刻10秒的心率,并换算成次/分。同时记录所做功率值。最后根据心率和功率值,用列线图推测最大摄氧量数值。

6.运动感觉的测量与评价

在体育运动中,人体完成各种动作或改变身体姿势,都是通过刺激本体感受器产生兴奋经传入神经到大脑皮层引起的运动感觉,再经传出神经到效应器引起肌肉运动。运动感觉机能通过身体练习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通过感觉机能的测量,可使受试者体验到在身体练习中如何更快地掌握运动技术,并可以为改善某种感觉机能状况提供参考信息。

重量感觉的测量(1)测量仪器

两个容量和重量相等的量杯、砝码数个、蒙眼布。(2)测量方法

将受试者双眼蒙上,用两个重量相同的量杯(R),同时放在受试者手掌中,令其将量杯抬举3次,使受试者感觉到两手中量杯重量相等后,在基础重量上用水或砝码不断增加或减少任一量杯中的重量,同时询问受试者的感觉,直到得到最小的△R值。记录下R和△R的数值,代入公式计算重量感觉的相对辨别阈值。在减少重量时,不能使量杯中的重量少于30克。增加或减少重量应反复测量,排除猜测的因素才能得到准确的△R值。

计算方法:重量感觉的相对辨别阈值计算,公式为:重量感觉相对辨别阈值=△R/R,△R为辨别感觉差异所需刺激的量小变量,R为基本刺激强度。

用力感觉的测量(1)测量仪器

有发声装置的握力计。(2)测量方法

先测量受试者利手最大握力,然后将发声器放置于1/2最大握力处,不让受试者看到。令受试者用利手握到出现声音时为止,并记住这时的用力大小。令受试者再握一次,不给声信号,令受试者用力感觉与上次用力相等时停止用力,记录测量结果。用同样的方法再重复测量一次,记录结果。

感知距离的测量(1)场地器材

滑木盘,木盘直径15厘米,厚2.5厘米。平滑场地、皮尺、蒙眼布。(2)测量方法

先让受试者在测验场地上试推4至5次,熟悉推木盘动作和掌握木盘滑行的性能,然后令受试者在第1起推线上推木盘若干次,感知木盘滑行到10分区的距离。正式测验令受试者蒙住双眼,在第1起推线上推木盘10次,记录每次木盘停留处的分值。以同样方法,依次在第2、3起推线上各推10次,记录分值。(3)计算方法

将在3条起推线上30次测验的得分相加为总分,按总分进行分等评价。

跳跃距离的测量

通过双足跳用力程度,来测量受试者的感知跳跃距离的动觉能力。该测验适合男女儿童及成人。(1)场地器材

皮尺、粉笔、蒙眼布。场地规格要0.6米以上,跳距可根据年龄适当调整。(2)测量方法

受试者在不蒙眼的情况下先练习1至2次,感知和体验两线之间的距离。然后令受试者蒙住双眼,测验时双足从起跳线的后缘跳过目标线的前缘,双足跟尽量靠近目标线。每跳一次后,可让受试者看足跟落地与目标线之间的距离,每人测试10次,每次丈量目标线至足跟落地的距离,记录成绩,总成绩越小越好。

平衡性能的测量

平衡是指人体在静止或运动状态中,维持某种身体姿势或动作能力。平衡能力主要取决于前庭分析器、肌肉、肌腱、关节内的本体感受器以及视觉等多方面的协调能力。不管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运动中,平衡能力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对竞技体操、滑雪、滑冰、射箭等运动项目来说尤为重要。

平衡可分为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动态平衡是指人体在运动的条件下,维持某种动作或姿势平衡的能力。静态平衡是指人体在静止条件下,维持某种特定姿势的平衡能力。

平衡能力主要是以维持某种特定姿势或动作的时间长短来反映,时间越长,或偏离目标的距离越小,表明平衡能力越好。平衡能力的测量主要采用计时法来进行。(1)静态平衡测验

①测验目的 被测验人的前脚掌支撑时的静态平衡能力。

②适用对象 10岁至大学年龄的男女生。

③场地器材 平坦地面、秒表。

④测验方法 受试者提踵以优势腿前脚掌支撑,脚掌不能移动,脚跟不能着地,另一脚置于腿膝内侧,两手叉腰。当受试者一建立正确姿势,测试者即开表计时。当受试者非支撑脚落地,即停表记录成绩。测三次。

测验评价 取三次中最佳成绩为测验成绩。(2)动态平衡测量

①测验目的 测量人体动态平衡能力。

②适用对象 10岁至大学年龄的男女生。

③场地器材 秒表、皮尺、粉笔、小木块或羽毛球。

④测验方法 受试者以左脚或右脚站立于起点,向右或左侧跳至,以前脚掌站立维持平衡5秒钟,在头2秒内身体应倾斜向,并用手拨开小木块。左右脚各测两次。

测量评价 受试者踩准起点得5分。脚落地取得平衡在2秒内拨开小木块得5分,在起点每保持平衡1秒钟得1分,最多得5分。每次满分为15分,4次测验满分为60分。

7.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速度的测量

速度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影响速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肌肉的收缩速度、力量和年龄、性别、体型、柔韧性及协调性等。(1)速度分类与测量

①速度属性分类 根据速度的表现形式,可将其分为3类。

位移速度 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快速移动的能力,如30米跑和50米跑等。

动作速度 是指人体快速完成某个动作能力,如短跑运动员的步频、乒乓球运动员的连续击球等。

反应速度 是指人体对声、光、触觉等各种信号刺激的快速应答能力,如径赛运动员在出发时对枪声的反应等。

②速度素质的测量 通常采用定距计时、定时计距或速率等方法来测定。(2)测量内容和方法

①位移速度测量

测量目的 测量受试者的快跑能力。

测量对象 6岁至大学男女生。

场地器材 30米、50、60米跑的跑道,地面平坦,路线清晰,终点应有10米缓冲距离、发令旗、哨子、误差不得超过0.2秒/分的秒表、冲刺带。

测量方法 受试者至少两人一组,以站立式姿势起跑。听信号后即快速跑向终点。不得抢跑或串道,否则重测。测验至少由两名测试者实施,一人组织发令,一人计时及记录,见起跑信号即开表,受试者胸部到终点时停表。测两次。

测量评价 记录完成跑的时间,精确至0.1秒,取最佳成绩。

②冲刺跑速度测量

测量目的 测量受试者的快跑冲刺能力。

测量对象 大中小学男女生。

场地器材 50米的跑道,在第20米起,每隔1米划一标距线。秒表、哨子。

测量方法 受试者可以用任何起跑方式,听到起跑令后,迅速沿跑道快跑,当听到停跑哨声时,即停止跑动。测验至少由两名测试者实施。一人发令兼计时,到4秒钟时发出停跑信号,另一人则在跑道前方预等,并随受试者的远近而移动,听到停跑哨音后,即记下受试者所跑的距离。测两次。

测量评价 以所跑的距离多少米为成绩,取最佳观测数。

③坐姿快速动作测量

测量目的 测量受试者两脚快速交替重复特定动作的能力。

测量对象 10岁至大学男女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