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产品设计实战宝典(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8 11:49:27

点击下载

作者:优逸客科技有限公司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移动产品设计实战宝典

移动产品设计实战宝典试读:

前言

本书主要阐述当前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中的现状以及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带给设计从业者的新挑战及新机遇,从互联网行业出发,从互联网思维、交互设计的基本工作流程、视觉设计的基本工作流程以及移动产品和市场,用户及后期运营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和总结。

对于正处在沉淀期的设计师,不应该盲目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需要理性地了解移动互联时代发展到这个阶段,对于设计从业者的标准是什么,产品现在发展到哪个阶段,这都需要互联网设计师有清醒的认识。互联网设计师不但要夯实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同时也要了解各个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以及行业的特点。

本书之所以能顺利完成,首先要感谢优逸客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张宏帅和创始人、实训总监严武军,张老师和严老师高瞻远瞩,严谨细心,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也对本书内容框架的宏观设计给予了非常有益的指导和鞭策,并为整个编写团队提供了宝贵、充足的支持以及极大的信任。

其次要感谢优逸客公司实训部设计总监刘钊老师的具体指导和规划,他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负责内容的筛选和把控,并为全书提供了大量关于互联网思维的总结、设计师职业发展经验、关于视觉界面的资料以及交互设计、服务设计等相关参考文档、项目作品,他还亲自参与本书的编写。

还要感谢优逸客实训与实施发展部 UI 设计组中其他参与编写的人员,他们分别是:优逸客 UI UX 组组长索晓勇,优逸客平面设计组组长张琳云,优逸客星级布道师胡若男,优逸客星级布道师郝静,优逸客星级布道师孙宇微的专业付出(排名不分先后)。

最后要感谢优逸客 UI 设计的学员们为本书提供的宝贵的项目资料以及GUI作品。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第1章 互联网的新时代——移动互联1.1 移动互联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特点

世界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类文明在不断进步,无论是方兴未艾的新科技革命,还是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都在迅速加快人类文明的前进步伐,同时也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模式。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提高着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能力。科学技术以其独有的魅力推动着人们前进,它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已经产生了强烈而深刻的影响。

20世纪40年代中期(即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工系为美国陆军军械部阿伯丁弹道研究实验室研制了一台用于炮弹弹道轨迹计算的“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见图1-1),它的问世标志着计算机时代从此拉开序幕。图1-1 ENIAC——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

随着第一代计算机的诞生,计算机科学已成为一门发展快、渗透性强、影响深远的学科,计算机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展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随着计算机产业的蓬勃发展,互联网这一新兴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并且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如图1-2所示。图1-2 互联网浪潮图

随着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与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产生了移动互联,利用互联网可以促进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战略的本质就是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商业模式,实现以消费者为核心的“C驱动B”商业模式。“互联网+”战略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解构与重组,对产业结构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使生产效率飞速提高。“互联网+”战略图如图1-3所示。图1-3 “互联网+”战略图

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下,2015年,全球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30亿(见图1-4),互联网全球渗透率达到42%。图1-4 2008~2015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图

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截至 2016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 6.56 亿,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已占据主导地位。移动设备上网的便捷性,降低了互联网的使用门槛,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不断丰富,与用户的生活、工作、消费、娱乐需求紧密贴合,推动了PC网民持续快速向移动端转移,如图1-5所示。图1-5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图

在互联网时代下,只有将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才能实现更大范围的平等与共享。随着“互联网+”国家战略的进一步推进,电商、体育、金融、医疗、教育等各行各业都与互联网紧密结合,传统企业也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各行各业纷纷互联网化,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找到了优势互补的契合点,并引发全行业的广泛创新和变革。

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快速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新市场培育和产业新增长点、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增长都有重要作用。而近几年我们较熟悉的一些词语: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金融科技等在互联网的社会发展轨迹上改变了很多社会的互动方式,在信息采集、存储、分析和共享过程中产生了巨大作用。“互联网+”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互联网新生态,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而且同时在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渗透。“互联网+”企业,其实就是企业模式、管理模式、生产模式、营销模式4个方面互联网化。

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发现自身需求、降低沟通成本、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改变员工思维模式以及利用互联网模式来开辟新的业务。企业必须以互联网思维去改造品牌,用互联网的思维去改造传统行业,把企业和产品都放在互联网上进行营销推广,实现传统企业的转型。“互联网+”不是对传统行业的颠覆,而是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传统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找到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的切入点,促使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命力,走出一条互联网创新驱动高效发展的新道路。1.2 移动互联时代的新思维

人类的社会生活都是有规律的,想要对其有更透彻的理解,就必须分析其中的规律。互联网的到来是这个时代的必然,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更是时代的宿命。互联网虽然有着繁杂多样的外在表现形式,但左右其发展的,是运行在其中的种种规律。下面介绍一些主要的互联网思维及规律。1.2.1 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价格不变时,每18个月,计算机等IT产品的性能会提升一倍;或者说,相同性能的计算机等IT产品,每18个月价格会降一半。

当然在当今社会往往不到18个月就会出现新的产品,性能会提升不止一倍,价格会更低。所以互联网时代所有的东西必须要快,互联网思维也好,互联网企业也好,要快速地响应,否则就面临淘汰。摩尔定律图如图1-6所示。图1-6 摩尔定律图1.2.2 安迪比尔定律

安迪比尔定律是对IT产业中软件和硬件升级换代关系的概括。原话是 “Andy gives,Bill takes away.”(安迪提供什么,比尔拿走什么)。安迪指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比尔指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这句话的意思是,硬件提高的性能,很快就被软件消耗掉了。

例如,计算机的CPU即使从酷睿i5升级到酷睿i7,但是开机速度也没有大幅提升。处理器的速度已经翻一番,计算机的硬盘容量和内存以更快的速度在增长。但是,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等应用软件系统占用资源越来越多,也越做越大。安迪比尔定律图如图1-7所示。图1-7 安迪比尔定律图1.2.3 反摩尔定律

反摩尔定律是Google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提出的:如果你反过来看摩尔定律,一个互联网公司如果今天和18个月前卖掉同样多、同样的产品,则它的营业额就要降一半。

所以说互联网公司每年都要进行新产品发布,如果没有发布新的产品,依旧卖原来的产品,营业额就要降一半。对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来讲,这是非常可怕的,因为花费了同样的劳动,却只得到以前一半的收入。反摩尔定律逼着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必须赶上摩尔定律的更新速度。反摩尔定律如图1-8所示。图1-8 反摩尔定律图1.2.4 “70-20-10”定律

一般来说,在信息科技的某个领域,会存在一个占据着70%市场的老大,还有一个占据20%市场的老二,剩下一群小企业占据10%的市场,这就是“70-20-10”定律,如图1-9所示。图1-9 “70-20-10”定律图1.2.5 基因决定定律

在某一领域特别成功的大公司一定已经被优化得非常适应这个市场,它的企业文化、做事方式、商业模式、市场定位等已经适应传统市场。这会使其获得成功的内在因素渐渐地、深深植入该公司,可以说成了这家公司的基因。基因决定定律图如图1-10所示。图1-10 基因决定定律图

例如,苹果公司的创新,经过了从个人计算机领域到电子消费品的成功转型,但公司基因从未改变。从个人计算机到iPod、iPhone、iPad是不同的市场,但是苹果的商业模式仍是:作为消费电子公司,硬件和软件必须作为一个整体,软件的价值需要通过硬件的销售而实现。而反观国内,优逸客科技有限公司能在短短三年成为中国UI职业教育的“知名品牌”,互联网前端开发实训行业的“拓荒者”,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秉承着“专注、极致、口碑”的企业文化,践行着“有责任、有激情、有梦想”的企业理念,并把“让每一位优逸客的学员都有一份好工作”当作企业愿景。这是优逸客的基因,也正是这些基因决定优逸客能够在互联网浪潮中独树一帜,一步一步迈向中国顶尖的大学生职业实训机构。

每一个行业背后都有其固有的规律,而以上的定律则悄然运行在互联网之中。很多人在问什么是互联网公司?人们认为只要公司推出了App或者Web,那么这个公司就是互联网公司。其实不然,这些都是外在形式,互联网公司是用互联网思维在运营的公司。那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就是由若干个普遍适用的定律所隐喻的一种潜在内涵。每一个互联网从业者都应该遵循这些规律,并使之成为管理公司、运营公司的指导思想。当然,任何一个规律并不会单独成行,所以需要综合理解规律并运用它。1.3 “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新思路“互联网+”刚被提出时,聚焦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和改变。每一个传统行业都孕育着“互联网+”的机会。“互联网+”的“+”是指传统行业的各行各业。“互联网+”媒体产生了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影响很大;“互联网+”零售产生了电子商务,已经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娱乐产生了网络游戏;“互联网+”金融,使得金融变得更有效率,更好地为经济服务。

1.“互联网+”电商

电子商务作为新经济的一种重要形态,发展速度迅猛、成长空间巨大。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9.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

2.“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从组织形式来看,最少有三种结合方式。第一种是互联网公司做金融;第二种方式是金融机构互联网化;第三种方式是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合作。

2013年,互联网嫁接金融在线理财、电商小贷、支付、众筹、P2P等进入大众的视野,已经成为一个新金融行业,可以为普通用户提供多种多样的投资理财方式。第三方支付、P2P和众筹是互联网渗入程度迅速增高的三个领域,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使用第三方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3.04亿,较2013年年底增加17.0%,交易规模达到80767亿元,同比增速达到5%。

3.“互联网+”交通

交通运输部2015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国内客运量预计为220.1亿,同比增长3.7%。其中公路客运量全年增长2.8%。随着用户对传统汽车出行服务的满意度逐渐减低,移动互联网催生了一批打车拼车专车软件,如Uber、滴滴等。

4.“互联网+”医疗

在互联网时代,移动医疗+互联网有望从根本上改善看病排队这一医疗状态。具体来讲,患者可以在App上挂号或者提前预约专家号,这样减少了很多排队时间,提高了医院的办事效率,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传统的医院办公环境中,患者都不太清楚提前预约的事情,普遍存在事前缺乏预防,服务中医疗体验差,就诊后无后续跟进服务的现象。而通过互联网医疗,患者可以从移动医疗数据端监测自身健康数据,做好事前防范;也可以在诊疗服务中,依靠移动医疗实现网上挂号、询诊、购买、支付,留言等,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并且在就诊后能够通过移动互联端口进行评论或咨询,以便后期的辅助治疗。

5.“互联网+”教育

传统教育的模式是学校+教室+老师,通过老师讲解课程内容给学员传授知识。而互联网在教育行业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模式。我们可以打开一个网站或移动端设备,只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就可以查看更多视频课程,并且一个教学视频可以有成百上千的学生点击,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优势。

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1941亿元,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相关规划则要求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

6.“互联网+”餐饮

在日常餐饮消费中,针对朋友聚餐、情侣约会、家庭聚会、商务洽谈等私人社交需求,就餐作为一种舒适的社交方式,是餐饮消费的最大诉求,占到餐饮消费总需求的80%左右。

相关报告显示,在线餐饮用户的规模已从2011的0.62亿人增至2017年的3亿人。另有调查显示,近40%的受访者利用第三方网络平台获取餐厅信息。

7.“互联网+”物流

当物流时代遇上了O2O模式时,整个物流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是互联网对传统物流产业的重构产生的影响。“互联网+”物流能够减少信息错误,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实名制的出现,确保了货物物流过程的安全性。“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能够根据其特点催化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能够为现有的社会经济体系增加更为广阔的网络平台。第2章 移动互联时代的用户研究2.1 为差异化的用户体验设计产品

我们的设计方法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从用户最基本的用户体验开始,发掘他的心理需求。2.1.1 格式塔原理

格式塔原理包括接近性原理、相似性原理、连续性原理、封闭性原理、对称性原理、主题/背景原理和共同命运原理。

1.接近性原理

接近性原理:物体之间的相对距离会影响我们判断它们是如何排列组合在一起的。如图2-1所示,左侧的三角形的垂直距离要比水平距离近,所以把它归类为四列,而右侧的三角形则归为四行。图2-1 接近性原理图

2.相似性原理

相似性原理指出了影响我们感知分组的另一个因素: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有共同特征的物体则归为一组。在图2-2中,每个三角形的纵横距离相同,但我们习惯性把空心的三角形看成一组。图2-2 相似性原理图

例如,优逸客官网的每个模块的外形都保持一致,但第一个选中的模块区别于其他模块,既能保持版面整齐,又能使用户直观感受到蓝色凸出部分与其他部分展示的是不同功能。我们自然把它分为单独的组,其他几个则分成一组,如图2-3所示。图2-3 优逸客官网导航图

3.连续性原理

上述两个格式塔原理都与元素分组有关,其他几个格式塔原理则与我们的视觉系统试图解析模糊或者填补遗漏来感知整个物体的倾向有关。连续性原理:我们的视觉倾向于感知连续的形式而不是离散的碎片。在图2-4中,我们看到了两条交叉的线,而不是两条颜色不同的线。图2-5所示为IBM的标志。它由非连续的色块构成,但我们习惯把它看作三个粗体字母。图2-4 连续性原理图图2-5 IBM标志

4.封闭性原理

封闭性原理是与连续性原理相关的,我们的视觉系统习惯性地将敞开的图形关闭起来,从而将其组合成完整的物体而不是分散的元素。我们的视觉系统强烈倾向于看到物体,因此我们看到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Logo的第一反应是一只熊猫,而不会是一些分散的色块,如图2-6所示。图2-6 封闭性原理图

5.对称性原理

对称性原理说明了人们观察物体的另一种倾向性:人们会习惯性地将复杂的场景分析成简单的场景,降低复杂度。视觉区域的信息有多种解析的可能,我们的视觉会自动分析这些数据,然后简化这些数据并赋予它对称性。

例如,我们习惯性地将图2-7中左侧复杂的形状看作两个叠加的菱形,而不是一个中心为小菱形的细腰八边形。两个叠加的菱形要比其他的解释更为简单,菱形的边更少并且两个菱形是对称的。图2-7 对称性原理图

6.主体/背景原理

主体/背景原理是指我们的视觉系统如何组织数据。在看到一个视觉区域时,我们的大脑将自动区分主体和背景,主体包括这个场景中吸引我们注意力的所有元素,其余的元素则是背景。

主体/背景原理同时也说明场景的特征会影响视觉对场景中的主体和背景的划分。例如,一个小色块与更大的一个色块重叠时,我们会认为小的色块是主体,而大的色块是背景。

在用户界面设计和网页设计中,主体/背景原理经常用来在主要显示内容的“下方”放置背景来凸显内容,如图2-8和图2-9所示。图2-8 主体/背景原理图图2-9 优逸客官网底部图

7.共同命运原理

前面介绍的6个格式塔原理针对的是静态的图形图像,第7个格式塔原理—共同命运原理则涉及运动的元素。它与相似性原理、接近性原理有关,都是关于判断我们感知的物体如何成组的。共同命运原理的定义是:一起运动的物体被感知为一组或者是相互关联的。

在图2-10所示的五边形中,有6个同步地前后摇摆,我们把它们看作相关的一组,即使这些动态的五边形彼此间是分离的,并且其他的条件上与别的五边形也没有不同之处。图2-10 共同命运原理图

在现实世界的一些视觉场景中,各种格式塔原理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产生作用的。在设计中使用所有的格式塔原理时,可能会产生无意间的视觉关系。推荐的使用方法是,在设计一个视觉场景之后,使用每个格式塔原理来检验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合乎设计的初衷。2.1.2 边界视觉

边界视觉有以下3个重要功能:引导中央凹,察觉运动,以及让人们在黑暗中看得更清楚。

1.引导中央凹

首先,边界视觉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提供低分辨率的线索,以引导眼球运动,使得中央凹能够看到视野里所有有趣和重要的东西。当打开任意一个登录注册页面,错误提示都会在输入框的旁边,一般情况下不超过3cm,以快速引导我们的眼睛看到,如图2-11所示。图2-11 引导中央凹

2.察觉运动

边界视觉的另一个作用是它能够很好地察觉运动。例如,查看地图定位时,定位符一下一下跳动或者有特别醒目的颜色,让我们可以快速看到,如图2-12所示。图2-12 地图定位图

3.让人们在黑暗中看得更清楚

边界视觉的第三个功能就是让人们在低亮度环境下视物,如有星光的晚上、山洞里、营火边等。2.1.3 人是如何阅读的

说话和理解口头语言是自然的人类活动,但阅读不是。阅读其实是一种人造的、通过系统的指导和训练获得的能力,就像拉小提琴、玩杂耍或者读乐谱一样。

很多人从不学习如何更好地阅读,或者根本不学习如何阅读。因为人的大脑没有被设计成能够天生学习阅读,因此如果抚养人不为儿童阅读,或者儿童在学校里没能获得适当的阅读指导,他们可能永远无法学会阅读。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特定的语言和文字系统(书写的系统)有关。对于那些无法阅读的人而言,文字内容看上去就像是以某种不认识的语言和文字印刷出来的图像一样。

1.阅读特征

阅读涉及特征识别和模式识别。模式识别可以是自下而上、特征驱动的过程,也可以是自上而下、语境驱动的过程。

一直以来,阅读被认为包含了特征驱动(自下而上)和语境驱动(自上而下)两种处理方式。但实证研究已经证明,事实恰恰相反。阅读研究者Kevin Larson(2004)和Keith Stanovich(Boulton,2009)的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如下:

大量科学证据表明,词汇形状不是认知词汇的有效方式,我们识别词汇的组成字母,然后利用其视觉信息来识别一个词汇。

语境是重要的,对较差的阅读者更重要,因为他们无法进行无意识的无语境识别。

2.居中对齐的文字

早在19世纪就有人通过考察人的眼球运动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通过分析记录到的眼动数据来探讨眼动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眼动仪可以准确地捕捉到人的眼球在阅读过程中无意识的一个眼动模式,如图2-13所示。图2-13 眼动仪图

在大部分熟练阅读者的阅读过程中,高度无意识的一种表现就是眼动。当自动(快速)阅读时,我们的视线被训练成回到同样水平位置,同时向下移一行。如果文字是居中或者右对齐,每行的水平起始位置就不一样了。2.1.4 对设计的启示

1.支持,而不是干扰阅读

显然,设计者的目标应该是支持,而不是干扰阅读。交互系统的设计者可以遵循以下准则来为阅读提供支持。

保证用户界面里的文字允许基于特征的无意识处理有效地进行,这可以通过避免破坏性缺陷做到。这些缺陷包括难辨认的或太小的字体、带图案的背景和居中对齐等。

使用有限的、高度一致的词汇,业界将其称为“直白语言”或“简单语言”。将文字格式设计出视觉层次,使读者浏览更轻松,如使用标题、列表、表格和视觉上加强了的单词。

2.尽量减少阅读需要

尽量减少用户界面里的文字,不要让用户看一大段的文字。在用户使用手册里,使用最少的文字让用户完成目标。

3.对真实用户的测试(见图2-14)图2-14 阅读测试图

设计者应该在目标用户群中进行测试,从而判断用户是否能够快速轻松地阅读所有的重要信息。虽然利用产品原型和部分实现,一些测试可以在早期完成,但在产品最终发布之前仍需进行用户测试。2.1.5 工作记忆的特点对用户界面设计的影响模式

工作记忆的容量和不稳定性有限,因此用户界面设计准则中经常说,要么避免使用模式,要么提供足够的模式反馈。带模式的用户界面有其优势,这是很多交互系统提供模式的原因。然而,模式有一个为人熟知的缺陷:他们会忘记系统当前所处的模式导致误操作。

1.导航深度

软件产品、电子设备、手机菜单系统以及网络之类产品的设计通常涉及一个问题:如何把用户引导至他们所需的信息或目标处。对于大部分用户—特别是非技术人员而言,宽而浅的导航层级结构比窄而深的结构更易于使用,用户对前者更为熟悉。这一理论完全适用于应用程序窗口、对话框以及菜单的层级结构的设计。

另一个相关的准则是:在超过两个层级的结构中,提供“面包屑”的导航路径能提醒用户当前正处于什么位置。

2.长期记忆的特点

长期记忆与短期记忆有许多区别。与短期记忆不同,长期记忆的确能存储记忆。长期记忆经过进化,得以很好地为我们的祖先和我们在这个世界生存而服务。然而它也有很多缺点:容易出错、印象派、异质、可回溯修改,也容易被记忆或者获取时的很多因素影响。长期记忆图如图2-15所示。图2-15 长期记忆图

3.易产生错误

在人机交互方面,微软Word的用户可能会记得有一个命令可以插入页码,但他们可能忘了这个命令在哪个菜单项里。这个功能在用户学习使用时可能就没记住。或者菜单位置被记住了,但用户在试图回忆如何插入页码时,这个信息没能从记忆中被激活。

4.受情绪影响

一个成年人很容易对自己第一天上幼儿园的情景记忆犹新,但多半不记得他第十天上幼儿园的情景。第一天,他可能因为被父母留在幼儿园而感到难过,而到了第十天,被留在那里已经没什么了。2.1.6 菲茨定律

菲茨定律解释的就是我们的直观感受:在屏幕上,目标越大,且越靠近起始位置,你就能越快地指向它。关于菲茨定律,大部分用户界面设计师只需要知道这些就够了,但若需要目标大小、距离和定位之间的精确关系,则可以参考下面的公式。T=a+blog(1+D/W)2

此处T是移动到目标所需的时间,D是与目标的距离,W是指针向目标方向移动路径所需要的宽度。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随着距离(D)的增加,移动到目标所需的时间(T)也跟着增加,所需时间随着目标宽度(W)的增加而减少。

菲茨定律是许多常见用户界面设计原则的基础。菲茨定律对设计的影响:①目标(图形化按钮、菜单、链接)要足够大,便于人们单击。②让实际可单击对象至少与看到的一样大。尤其是,不要展示大的按钮,但只有很小区域接受单击(如文字标签)。例如,在使用登录注册时,登录注册按钮做得很大、距离很近,都是为了能够快速单击上,如图2-16所示。图2-16 UI中国登录页面

也有一种不符合菲茨定律的设计,就是我们在清空回收站时,会弹出一个提示出现在屏幕中心的位置。按道理来说,弹框应该出现在回收站旁边,其实它是故意这样设计的,让用户在删除时多一分思考,以免用户误操作。2.2 如何充分照顾产品新用户的初始体验

2000年前后Nielsen Norman Group开始大力推广以用户为中心(UCD)的设计方法,互联网的用户研究方法便得益于此,当下所见到的UX、UE等名词,都始于那时。

用户研究的首要目的是什么呢?即帮助企业定义产品的目标用户群,然后明确和细化产品概念。通过对用户的任务操作特性、知觉特征、认知心理特征的研究,使用户的实际需求成为产品设计的指向标,使产品更加符合用户的习惯、经验和期待。

用户研究中尤其是小样本定性研究的基本逻辑是:不仅要去了解人们的行为,更要了解这些人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包含动机、需求乃至价值观。因为人的行为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千奇百怪而且变化不定,无法通过少量的行为数据来推断出大多数人的某种状况;而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则要稳妥得多,也更有普遍的适用性,因而更易查找出行为的某种规律,这提升了从小样本中窥见大问题的可能性。

用户研究的前提就是要了解产品和市场,需要对业务的核心诉求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够筛选到合适的用户去研究,才能够提出合适的问题。因此除了用户研究员自身需要懂产品、懂业务、懂设计之外,更加要求产品经理和设计师懂得用户研究、掌握研究的方式和方法。在产品的管理过程中,为了提高产品的上市成功率,需要全面掌握客户需求、竞争对手等信息,市场调研的方法是了解客户需求的有效手段。

用户研究的调查方法分为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常见的定量调查方法包括入户访问、街访调查、CATI访问、在线调查等方式。定性调查的方法通常是深度访谈。

定性调查偏向于了解,而定量调查偏向于证实,不过也不需要划分得那么绝对,因为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通常都是从定性到定量的,而了解和证实也是在不断更新迭代的。到底采用哪种调查方法,往往取决于资源,如时间、人力、经费等,因为定量研究总是需要很多资源支持。

1.入户访问的特征

样本通常具有较高的代表性,用它的结果可以对总体进行一个判断。由于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居民消费习惯和生活形态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调查一般会在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去进行,在每个单独城市中,调查的被访者要能够代表这个城市的总体情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用户,通常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用户进行调查访问,这样的访问结果更有利于对总体进行判断。这种方式需要受访者在比较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如在受访者的家里或者工作的地方。因为访问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访问需要在工作以外的时间进行,并且要选择较为舒适、比较安全的环境,这样在访问过程中,受访者会有充足的时间,耐心地配合完成。这样的回答率相对来说比较高,也可以把控问卷的质量。缺点是调查成本较高,而且拒访率也较高。

2.街访调查的特征

街访调查的优点是易监督、易操作。在操作比较复杂时,这样的访问形式更具有优势。与入户访问相比,街访调查能获得较真实和客观的回答,比较容易找到合适的访问对象,可以随时进行,并且成本还较低。例如,一款新的食品上市,口味的测试就需要用到街访调查,以获得快速的并且范围较大的调查结果。

街访调查的缺点是,无法精确推断总体市场占有率或市场规模。

3.CATI访问

CATI访问是利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而开发的调查访问系统。

CATI系统通常的工作形式是:访问员坐在计算机前,面对屏幕上的问卷,向通话另一端的被访者读出问题,并将被访者回答的结果通过鼠标或键盘记录到计算机中去。

CATI系统调查所得的数据可以被各种统计软件直接使用。在一般情况下,入户访问与电话访问是真正有代表性的数据采集方式。通常,入户访问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电话访问就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数据采集方式。运用CATI系统,可以随机设置问卷中选择题选项的出现顺序,使其更具随机性,避免误差;同时对比入户访问还能省去交通费、礼品费和问卷印刷费等。根据测算:完成相同的调查项目,电话访问所花费的费用要比入户访问低30%左右。

这种方式的调查内容不能过多、过于复杂。电话访问的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提问的问题多数被受访者熟悉,不能出现图片和抽象难理解的概念。

4.在线调查

在线调查和传统模式相比较,传统模式的一项调查少则需要一个月,多则需要数年,而采用在线调研只需要几天时间甚至十几小时就能完成。利用在线调查系统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省却了印刷过程、访员的招募与培训、问卷的回收与录入等操作环节,这些用计算机完成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另外,调查完成后,在线调研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分析图,为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做好准备,提高工作效率。由于在市场研究中,入户调查在实施过程中常常受到一些阻碍,不容易进入到受访者家或者单位。因此现在越来越多地使用在线调研,如抽到答卷的样本库成员可以在网上完成问卷调研。在这个过程中,受访者可以在任何方便的时候答卷,并且不受访问员的影响和干扰,可以完全凭借自己的感受来答题,更具有真实性,对于一些敏感性和私密性的问题,受访者可以做出真实的回答。

另外,在线调查的可控性更高。首先,通过IP、Cookie、MAC地址等技术可以实现甄别和归类的功能;其次,在线调查系统还有自动回收问卷、整理和统计功能,避免了人为控制因素,大大降低了出错的概率。相对于传统的调查方式,在线调研成本较低,能省去很多的人工成本。随着网络的普及,相较于传统调查方式,在线调查的成本也越来越低,越来越容易实现。

在线调查的网民的年龄一般在15~50岁之间,年轻群体占比很大,所以适合进行以年轻人为主要调查对象的问卷项目。

5.深度访谈

深度访谈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一对一的访问形式。在访问过程中,对于调查员的访谈技巧会有较高的要求,由掌握高级访谈技巧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的访问,用以揭示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态度和情感,最常应用于探测性调查。

深度访谈作为定性研究中的方法,在社会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深度访谈主要就是无结构式访谈,它与结构式访谈不一样,它并不根据事先设计的问卷和固定的程序来进行,而是只设定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者范围,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由和深度的交谈、沟通。

无结构访谈的最大长处就是弹性大、灵活性强,有利于充分发挥访谈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结构访谈相比,无结构访谈的最大特点是深入、细致。但是,这种访谈方法对访谈员的要求比结构访谈的要求更高。这种访谈方法所得的资料难以进行统计处理和定量分析,而且特别耗费时间,使得访谈的规模受到较大的限制。

在互联网领域中,用户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研究:①对于新产品来说,用户研究一般用来明确用户的关键需求,以便于帮助设计师明确产品的方向;②对于已经上线的产品来说,用户研究通常用于查找出产品的问题,帮助设计师优化产品,提升用户体验。在这两个方面,用户研究和交互设计紧密相连。

用户研究对产品使用者是非常有益的,并且对设计者也是有帮助的。对用户来说,用户研究能够更加了解用户的需求,然后不断改进、不断更新,通过用户的理解,可以使产品的功能更加贴近真实需求,使其更有用、更易用。对设计者来说,也可以节约开发成本、节约开发时间,使产品不断优化,变得更好、更成功。2.3 产品应该为新用户提供什么2.3.1 用户定位

用户定位是指确定公司或产品在顾客或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这个形象和地位是要与众不同的。对于如何定位,部分人认为,定位是给产品定位。营销研究与竞争实践表明,仅仅进行产品定位已经不够了,一定要从产品定位扩展至营销定位。

从用户的角度来考虑,产品定位是一个记忆到认知,再到确认,最终达到习惯的过程。

1.记忆

产品定位的描述主要由企业内部提供,它也是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行动指南,产品的设计、研发、广告、推广、促销各个环节都要服务于产品定位。在产品传播过程中,产品的品牌和广告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品牌口号和广告需要做到以下最基本的两点:①要准确地表达产品定位;②有情感,能够让用户容易记住并引起情感共鸣。

2.认知

产品的品牌口号和广告是企业想要给产品的定位,但是这无法代表产品在用户心目中的位置。用户会根据自己的使用感受和认知习惯去了解产品,最终得出自己关于产品的结论,所以最重要的还是产品本身留给用户的体验,其中包括产品的属性和风格。

当用户开始接触和使用产品的时候,会根据自己的第一印象对产品进行比较,进行初步的定义。在认识过程中,用户会形成自己对产品的认知,而且这个过程一般都较长。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用一些方式去影响用户的认知。

3.确认

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认知和产品的定位来做出比较,然后确认产品的定位,这时用户会对产品定位提出要求,这个定位最好能适中、明确。产品定位得到用户确认,就会在用户心中树立起形象,这时,企业就要去不断强化自己的产品定位。

4.习惯

习惯是一个产品定位固化的阶段。例如有些用户想到手机的第一反应是iPhone手机,想到计算机的第一反应是iMac。这时产品的定位对用户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已经深入到了用户心中,会变为提到某样东西时的首选项,成为用户习惯。

用户的定位源于产品。一件商品、一项服务都是定位的源头。定位是在顾客的心目中为产品定一个适当的位置。一个有效的定位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见图2-17):图2-17 产品设计流程

1)细分市场或者目标群体。

2)主要满足的顾客需求。

3)通过什么样的服务满足了顾客的需求。

4)差异化。

通常来说,产品定位有以下5个步骤:目标市场定位(Who)、产品需求定位(What)、产品测试定位(If)、产品差异化价值点定位(Which)和营销组合定位(How),如图2-18所示。图2-18 产品定位的5个步骤(1)目标市场定位

目标市场定位是选择目标市场对市场进行细分,即为谁服务(Who)。现在市场细分非常明确,任何一家公司和产品都有自己的目标人群。要准确定位目标人群,首先要明确细分市场的标准,然后对整体市场进行细分,再对细分后的市场进行分析,最后才能确定产品的目标市场。

目标市场定位策略是忽略掉差异化,对整个市场仅提供一种产品;或者重视差异,为每一个细分的子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或者仅选择一个细分后的子市场,提供相应的产品。(2)产品需求定位

产品需求定位即了解顾客需求的过程,也就是了解这类顾客有什么样的需求(What)。产品定位需要细分目标市场并对子市场进行选择。这里的细分目标市场是对选择后的目标市场再进行细分化,对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子市场进行过程实施。目标市场需求的确定,不能根据产品类别进行,也不能根据顾客的消费表象来进行,而要根据顾客的真正需求价值来确定。产品的某种功能价值能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才会选择购买这个产品,也就是产品的价值和顾客的需求要相吻合。只有了解了顾客的真正需求,才能指导产品不断更新和改进。(3)产品测试定位

企业的产品测试定位是对企业的产品和创意进行测试,即测试产品是否能满足顾客需求,帮助企业对产品进行准确定位和产品优化。应用符号或者产品本身来展示产品(未开发和已开发)的性能,考察是否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喜好和能否被消费者接受。这一测试需要对消费者从心理层面到行为习惯进行深入研究,以得知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情况。(4)产品差异化价值点定位

产品差异化价值点定位即需要解决目标需要,企业提供产品以及竞争各方面的特点的综合问题。同时要考虑到一个问题:如何把这些独特的点和其他营销属性综合起来(Which)。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基于消费者的竞争研究,进行营销属性的定位。一般产品独特销售价值的定位方法(USP)包括从产品独特价值特色定位、从产品解决问题的特色定位、从产品使用和场合时机相结合的定位、从消费者类型定位、从竞争品牌对比定位、从产品类别的游离定位、综合定位等。在这些定位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差异化品牌形象的定位和推广。(5)营销组合定位

营销组合定位即如何去满足需要(How),它是进行营销组合定位的过程。在确定企业提供的产品与目标客户的需求之后,需要设计一个营销组合方案,并且将其实施,使定位落实到位。在有些时候,落实到位过程也是一个再定位的过程。因为在产品差异化实现困难时,必须通过营销差异化来定位。2.3.2 用户群

划分用户群产生的直接作用就是更好地理解产品的目标用户和市场竞争情况。

1.分析划分用户群的因子

通过访谈方式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对比和分析,当然这样的过程并不是都是均衡的,有些健谈的用户会多聊一些,这样就能够提供出更多的想法,也能带来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搜集的过程是很重要的,当然在访谈的时候尽量能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谈话期间的表情和语气都能体现出很多的细节,而且会带动被访者的兴趣,探索出更多的信息。

在访谈过程中,会呈现出某种共同的因子,就拿电影来举例。不同的喜好决定了看待电影的态度。有人将电影看作职业,有人将电影看作最大的爱好,有人就看作一种消遣。态度的不同决定了用户在选择上的不同的行为,观赏电影的方式、分享电影的方式等都有所不同。同样也决定了不同的用户,最终选择了观赏哪部电影以及观赏的方式。

通常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因子:年龄。不同的年龄阶段所关注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整体来看,因子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人口的基本属性(年龄、性别、职业等)和垂直领域属性(以电影为例,就是对观看电影的喜好程度)。用两个因子足以做出一个用户群二维坐标系。

2.验证划分

划分出用户群后,能对市场上的用户群和竞争对手有一个直观解析。通过问卷调查的定向研究,验证之前分析得出的结果,即以较小的成本来验证判断正确与否。

3.问卷的目标用户和问卷渠道

为了达到定量研究的最终效果,我们需要尽可能充足的样本来研究各个用户群。如果资源充足,则问卷的数量越多越好;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需要提前规划好所需的最少用户量,同时也要考虑最后投放的渠道,这个渠道与最后希望调研的用户群是否匹配。最终决定调研质量的并不是问卷渠道和用户量,而是与调研的用户的匹配度。

4.问卷的大纲

首先用发散思维的方法给问卷罗列出大纲,尽可能详细地列出最终的结论,然后对大纲内容单个展开,形成树状结构的思维导图。根据问题的重要性,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同时将重要问题标注出来。我们可以通过问卷中产品的知名度,爆款产品,年龄、性别及职业收入的人口属性问题,来获取产品的用户特征及市场对产品的反馈和占有率。

5.问卷题目的设计

问卷题目的设计需要一定的用户调研的专业知识,看专业书籍、跟随有经验的用户研究员进行学习是最快的学习方法。在设计题目时,一定是题量能少则少。填问卷通常比较枯燥,因此没有人愿意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填写,就算提供很丰厚的奖品也不一定会成功。所以,不断地去精简题目是调查问卷唯一可行的办法。题目的顺序很重要。不要一开始就问如年龄、职业等问题,这些涉及隐私,容易引起人们反感。让用户一开始接触到一些不太需要思考并且浅层次的问题,题目的文案要精简、选项不要过多。题目从易到难,让用户逐步进入状态,开始投入时间和精力来思考问卷后半部分复杂的问题,这样的过程会让绝大多数用户填写问卷和思考更加顺畅。

通常,数据的结果更有说服力,从数据中很容易分析出划分用户群的关键点,根据数据来思考、判断,并且再次进行用户访谈,从而得出新的用户群划分。之后再用问卷调研的方式去验证一遍,当然要把用户根据数据区别开,不要反复在同一类中调研。2.4 如何让产品的核心用户不离不弃

用户行为分析就是根据用户以往的行为来分析用户的需求或即将要做的事情。一般分析用户行为离不开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得出用户访问网站的使用规律,并且把这些规律与网络营销策略等相结合,这些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数据库,也可以来通过用户的操作日志。

这只是许多种情况中的一种,是对网站的用户行为分析。目前的互联网行业中有不计其数的产品,下面介绍如何定义用户行为分析以及定义用户行为的依据。

1)分析用户行为特征,确定用户群体特征。

2)用户对产品的使用率。网站类产品通常表现在点击率、点击量、访问率、访问量等;移动应用产品通常表现在下载量、使用频率、使用模块等。

3)用户使用产品的时间,如用户通常在每天当中哪个时间段使用产品。

综上所述,用户行为分析可以这样来定义:用户行为分析就是把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所有相关数据(包括使用频率、下载量等)进行收集、统计、整理,分析用户使用产品的规律,以便为产品后续的发展、优化、营销等活动提供可信服的数据支撑。

要做好一款产品,就一定要听取用户的意见,分析用户行为,不断发现用户的需求,掌握了这些信息,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推广和营销。用户行为分析有以下几种方法:(1)用户特征分析

用户特征分析是指找出各类用户的行为特点。它是实施针对性营销的前提条件。例如,分析各个消费档次用户的特征,进行比较后,得出高消费用户上网特征,寻找目标用户,通过资费策略、业务引导等方式让目标用户向高消费用户转移。(2)关联分析寻找客户需求,通过资费策略

通过关联分析来发现关联规则。分析用户行为时,可以把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关联分析,也可以把用户使用网络的习惯和消费习惯进行关联分析,或者把用户本身的属性(如性别、年龄、职业)与使用网络习惯进行关联分析。(3)分类与预测

可以使用分类技术把用户划分成特定的类别。例如,通过对注销银行卡的用户分析,得出注销银行卡前的用户使用特征,形成注销银行卡用户的用户画像模型,再通过对该画像进行分析,对具有类似使用特征的用户采取预防措施,为营销部门挽留客户行动提供有效的依据。(4)异常分析

对IP网络用户的异常分析有以下两种:①对垃圾邮件、网络病毒等非正常网络流量的分析;②对行为特征异于大众的个体进行分析。例如,一个专线用户的流量远超出专线用户可能达到的流量数值,并且具有公众客户的特征,则这个专线用户可能在经营公众客户。

通过用户行为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下:

1)新产品迭代开发。开发新产品,首先需要分析用户行为特征、定位目标用户人群、总结用户画像等手段找到目标用户的需求,从而开发出迎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2)精准营销。产品一旦生成,就需要分析用户的行为,寻找潜在用户,针对特定群体来进行营销。

3)数据挖掘。最常用的方法是对用户进行仔细划分,以关联分析的一个例子来看:分析顾客的购物篮,发现顾客放入自己购物篮中的多种物品之间的联系,分析得出顾客的购买习惯。分析哪些商品是频繁被顾客同时购买的,这种关联可以对营销策略起到很大帮助。也就是喜欢一种产品的人往往也会喜欢分析得出的关联产品。

4)个性化服务。根据浏览历史,客户端推送不同的内容,实现用户群接收信息的差异化和更个性的推送服务。目的不同,用户行为分析所侧重的点也不同。2.5 如何进行用户需求分析

在产品的构思初期,我们会把想到的需求尽可能都罗列出来,同时也会收集更多的需求。但是有些需求并不具备现实的价值,甚至有些需求是伪需求,那么我们如何判断这些需求呢?现在产品更新迭代很快,每天会有新产品诞生,也有很多产品陨落。说到产品,很多时候会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没有准确把握用户需求,吸引不了用户。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用户需求呢?如果毫不克制地加载功能去满足用户千差万别的需求,则最终会导致产品失去核心定位。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提炼出产品需求:

1.用户需求和产品需求

我们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产品需求,用户的需求是用户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自以为的需求。产品需求是解决用户真实需求的解决方案,并符合产品定位。我们不能简单地看用户的需求,而应该挖掘用户产生这个需求,是什么驱动了用户的内心。因此,应该思考需求分析的过程,如何把产品需求转化为用户需求,中间环节是什么?

2.人性

把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的中间环节,要弄清楚一个问题:我们只要研究清楚原因,就可以通过产品需求去满足用户的需求。

3.马斯洛需求理论

经典著作《人的动机理论》中提出了马斯洛需求理论,讲述了人类需求的五大类,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见图2-19)。图2-19 马斯洛需求理论图

生理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包括衣食住行,如果无法满足,人类就不能生存。生理需求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市场空间巨大,众多创业公司和行业巨头占据市场主要份额。

安全需求保障人身安全,生活稳定。医疗人身保障等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互联网+”正在升级的主要领域。

每个人都渴望成为集体的一部分,几乎没有人愿意独自生活,这就是社交需求。

接下来是希望被别人尊重,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赞赏,包括名誉、地位和声望的尊重需求,一般这种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

马斯洛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实现个人抱负、理想和价值的需要。

4.用户动机

用户的底层欲望源于人性的需求,而人性需求又产生欲望。由于人类的生存环境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不同的行为之下,人类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动机。产品为达到某种目标,迎合用户的各种动机,以此满足用户的需求。

5.如何筛选需求

上文提到的用户需求是从用户自身角度出发,并不能代表大多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