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做事智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9 06:20:40

点击下载

作者:憨氏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女性的做事智慧

女性的做事智慧试读:

第一章 办事篇

班门弄斧

“班门弄斧”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在鲁班门前卖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含讽刺意。班:鲁班,我国古代的巧匠。

这则成语来源于柳宗元《河东先生集•王氏伯促唱和诗》: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鲁班,又名鲁般、公输般,春秋时代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传说鲁班是位能工巧匠,善于雕刻与建筑,技艺举世无双。人们一直把他看做是木匠的祖师爷。

有一天,一个年轻的木匠漫不经心地走到一个大红门的房子前,举起自己手里的斧子,说:“我这把斧子,别看它不起眼,可不管是什么木料,只要到了我的手里,用我的斧头这么一搞,就会做出漂亮无比的东西来。”

旁边的人听了,觉得他太夸口,就指着身后的大红门说:“小师傅,那你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年轻的木匠傲慢地说:“不是我吹牛,告诉你们,我曾经当过鲁班的学生,难道还做不出这样一扇简单的大门来,简直是笑话。”

众人听了,忍不住大笑起来,说:“这就是鲁班先生的家,这扇门就是他亲手做的,你真的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

那位年轻的木匠不好意思地跑掉了。

这个典故被后人总结成“班门弄斧”。这样,“班门弄斧”的成语就流传下来了。

有一次,明代诗人梅之焕来到采石矶凭吊李白。民间传说,著名唐代诗人李白晚年游览采石江时,见水中之月,清澈透明,竟探身去提,便堕江而殁。由于李白在此留下过足迹,因此传说纷起,给此地留下不少名胜,如李白墓、谪仙楼、捉月亭等等。采石矾也因此成了旅游胜地。

这天,梅之焕来到采石矾旁的李白墓,心中却大为不满;原来,矾上、墓上,凡墓前可以写字的地方,都被人留有诗名。“那些写文章狗屁不通、却想冒充风雅的游人,竟在被称为“诗圣”的李白的墓上胡谄乱题,那些拙劣诗句的作者,又有什么脸在李白面前舞文弄墨呢?真是可笑之极!”梅之焕心中越想不是滋味,感慨之余,挥笔题了一首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梅之焕讥讽那些自以为会作诗的游人,是“鲁班门前弄大斧”。【点评】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强中更有强中手。即使你真的是某方面的行家,也用不著买弄,因为技艺与学问是无穷尽的,更何况技艺与学问的进步与人品是相辅相成。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这则成语来源于《山海经•北山经》: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常街西山之木石,以填于东海。后比喻意志坚强,奋斗不止。

传说在上古时代的发鸠山上有许多柘树(桑树)。树上有只小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有白色的嘴巴、红色的脚爪。它的啼叫声像“精卫!精卫”,所以人们便称它为“精卫”。

精卫鸟本是炎帝(即神农氏,传说中我国农业和医药的始祖)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她很喜欢玩水。有一天,她到东海去游泳,不幸遇到巨浪,被海水吞没。

女娃死后变成精卫鸟。她从不闲着,每天从西山街着树枝、石子飞到东海上空,将它们投下去。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一直如此。原来,它决心把东海填平,免得别人也淹死在大海里。“精卫填海”的故事,反映了上古时代人类对大自然艰难的斗争。由于当时人们抵御大自然的能力非常低下,大海经常吞没人的生命财产,于是人们产生了填平大海的愿望,精卫鸟正是当时人们征服大海的坚强决心的象征。【点评】

工作中会有困难、挫折和失败,面对它们,你是决不放弃,奋勇前进,还是绝望退缩,自甘消沉?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失败之后依然能够站起来,最后走向成功,而有的人却从此一蹶不振的原因吧!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墨守成规

墨子名翟(di),是战国时的鲁国人,曾当过宋国大夫(有的说是宋国人)。他做过木匠,造过车辆和守城器械,技术精良,和当时的著名巧匠鲁班(即公输般)齐名。(参看“班门弄斧”)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即人人相爱,不要战争。他不赞成儒家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学说,常与儒家学派进行辩论,而他和他的门徒们自创一派,即所谓“墨家”。据《墨子》记载,墨子为了传播他的学说,推行他的主张,常常不辞劳累,四处奔走。(参看“墨突不黔”)《墨子》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他一气走了十天十夜,“手足重茧”而不休息。他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墨子说:“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吧。”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鲁班九次用不同方法攻城,九次都被墨子挡住了。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的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鲁班不肯认输,道:“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但是我也不说。”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墨子说:“公输般是想杀害我。他以为杀了我,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他哪里知道我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你们去进攻。”楚王眼看没有把握取胜,便说:“好了,我决定不攻打宋国了。”

因为墨子善守,后来就把牢守、固守称为“墨守”。但现在,这个“守”一般都已不指守城,而引申成因循旧制,成了贬词。

在非洲和地中海一带,有一种被昆虫学家称之为行列蛾的昆虫,这种蛾成虫倒没什么特别之处,它们的幼虫毛毛虫却引起昆虫学家的注意。

这些毛毛虫从卵孵化出来之后,就成百地集结在一起生活。在外出觅食时,它们通常是一只队长带头,其它的毛毛虫挨个顶着前一只伙伴的屁股,一只贴着一只排成一列或两列前进,这队伍的最高纪录是600只。为预防自己不小心走岔路跟丢了,它们还一面爬一面吐丝。等到吃饱了叶子,它们又排好队原路返回。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仔细研究过这些毛毛虫。他先是把队长拿长,但后边的一只迅速补上,继续前行。法布尔又把它们的丝路切断,可这样虽然能暂时把它他分开,但后边的那队会到处闻,到处找,只要追上前边,马上就会合二为一。

法布尔所做的实验中,最有意思的是诱使毛毛虫走上一个花盆的边缘。毛毛虫一走上去就沿着边缘前进,一面走一面吐丝。令法布尔惊讶的是,这群倔头毛毛虫当天在花盆边缘一直走到精疲力尽才停下来,其间曾经稍作休息,但是它们没吃也没喝,连续走了十多个小时。

第二天,守纪律的毛毛虫队列丝毫不乱,依然在花盆边缘上转圈,没头没脑地跟着前边的走。第三天、第四天……一直走了一个星期,看得法布尔都不忍心了。终于第八天,有一只毛毛虫掉了下来,意外地突破困境,这一群毛毛虫才重返家园。

行列毛毛虫的排队行为,当然有一定的功用。但固执、愚昧至此,除了用“盲从”以外可能再找不到更好的词来形容它们了。【点评】

一位哲人告诉我们:做人做事不要轻易就被一个成规束缚住了。墨守成规是前进的绊脚石,真正成功的人,是那些取于思考,敢于质疑权威的人。

南辕北辙

“南辙北辙”这则成语的字面意思是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辕:车杠。辙: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魏策四》: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扪匕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

季梁对安厘王说:“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但他告诉我要到楚国去。楚国在南方,我问他为什么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马好也不顶用,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那人指着车上的大口袋说:‘不要紧,我的路费多着呢。’我又给他指明,路费多也不济事,这样到不了楚国。那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最会赶车。’这人真是糊涂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对,即使马跑得特别快,路费带得特别多,马夫特别会赶车,这些条件越好,也只能使他离开目的地越远。”

说到这儿,季梁把话头引上本题:“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方能树立权威,众望所归;如果仗着自己国家大、兵力强,动不动进攻人家,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个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样,只能的成就霸业的目标越来越远!”

魏安厘王听了这一席话,深感季梁给他点明了重要的道理,便决心停止伐赵。

这个故事,形成成语“北辕适楚”,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习惯说作“南辕北辙”,并引申出另一个成语“背道而弛”,意义和“南辕北辙”相同。

爱尔兰拳手杰克•多洋试图用一个漂亮的左勾拳击倒对方,情急之下竟打在自己脸上,他当场倒地,裁判判那位已不堪一击的对手取胜。

文莱橄榄球手迪克•多弗狂奔75码,玩了个“漂亮”的触地得分,但队友不但不向他表示祝贺,反而横眉冷对,原来,他跑反了方向。美式橄榄手罗•里格兆头斯也有相同经历,他单刀赴会,将球攻入自己的大门,事后,许多球迷建议他娶一“马大哈”女子为妻。

我们这些“伟大的失败者”,就像一个做胃切除手术的医生把肝给切下来一样,快而无功,好气好笑。【点评】

做事情要有明确的方向,不是凭着感觉走,否则,我们最终将被混乱控制。

庖丁解牛

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这个成语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此成语出自《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有一次,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肉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熟练自如。他在将屠刀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美妙动人。他那宰牛时的动作就像踏着商汤时代的乐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时所发出的声响也与尧乐《经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有这么高超呢?”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文惠君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年的宰牛经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再是一头整牛,而是许多可以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了!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么地方可以下刀,什么地方不能。我可以娴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构造,将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连的空隙之处,利用这些空隙便不会使屠刀受到丝毫损伤。我连骨肉相连的部件都不会去硬碰,更何况大的骨头呢?一个技术高明的厨师因为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换一把刀;而更多的厨工则是用刀去砍骨头,所以他们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而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宰杀过的牛不下千头,可是刀口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的锋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牛的骨节处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极薄的刀锋插入牛骨的间隙,自然显得宽绰而游刃有余了。所以,我这把用了19年的刀还像刚磨过的新刀一样。尽管如此,每当我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难以下手,这时就要特别警惕,瞪大眼睛,动作放慢,用力要轻,等到找到了关键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将牛剖开,使其像泥土一样摊在地上。宰牛完毕,我提着刀站立起来,环顾四周,不免感到志得意满,浑身畅快。然后我就将刀擦拭干净,置于刀鞘之中,以备下次再用。”

文惠君听了庖丁的这一席话,连连点头,似有所悟地说:“好啊,我听了您的这番金玉良言,还真学到了不少修身养性的道理呢!”

河豚肉质细腻,味道要佳,但这种鱼味味道虽美,却毒性极强,处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致人死命。在中国,羡美味而“拼死吃河豚”的人,每年中毒、死亡都达上千人。但同样是吃河豚,在日本却鲜有因此而中毒、死亡的事件发生。问题出在哪儿呢?

在日本,河豚加工程序是十分严格的,一名上岗的河豚厨师至少要接受两年的严格培训,考试合格以后才能领取执照,开张营业,在实际操作中,每条河豚的加工去毒需要经过30道工序,一个熟练厨师也要花20分钟才能完成。但在中国,加工河豚就跟做其它海鲜一样,加工过程随随便便,烹饪过程也没有经过太多的工序,其后果可想而知。

加工河豚为企什么需要30道工序而不是29道?这30道工序绝不是凭白无故地杜撰出来的,一定是经过精细的科学实验制定出来的(即便没有什么科学根据,就是从营销的意义上讲,这种宣传也会增加可信度),日本很少因吃河豚而中毒就是明证。可能经过20道工序的处理也不一定会吃死人,但粗糙的工序只能带来粗糙的感觉。【点评】

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

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砸破烧饭用的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拚死一战。釜:锅。舟:船。

这则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团团围住。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派他们率军去救援赵国。

不料,宋义把兵带到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停滞不进。项羽忍不住,一再要求他赶紧渡江北上,赶到巨鹿,与围赵军来个里应外合。但宋义另有所谋,想让秦、赵两军打得精疲力竭再进兵,这样便于取胜。他严令军中,不听调遣的人,不管是谁都要杀。与此同时,宋义又邀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和百姓却忍饥挨饿。

项羽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勾结齐国反楚,楚王有密令杀他;。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代理上将军。项羽把杀宋义的事及原因报告了楚怀王,楚怀王只好正式任命他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的事,震惊了楚国,他也在各国有了威名。他随即派出两名将军,率2万军队渡河去救巨鹿。在获悉先锋部队取得小胜并接到增援的请求后,他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

项羽在全军渡河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的船只凿沉,击破烧饭用的锅子,烧掉宿营的屋子,只携带三天干粮,以此表示决心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这支有进无退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经过9次激战,截断了秦军的补给线。负责围攻巨鹿的两名秦将,一名被活捉,另一名投火自焚。

在这之前,来援助赵国的各路诸侯虽然有几路军队在巨鹿附近,但都不敢与秦军交锋。楚军的拚死决战并取得胜利,这也大大地提高了项羽的声威。

从此,项羽率领的军队成了当时反秦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支武装。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用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项羽也成了当时农民起义军的著名领袖人物,并在不久和刘邦的起义军一起,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公元前204年,平定魏地后的韩信率领几万大军,欲通过太行山区的井陉,而赵王歇和成安群陈馀的20万军队就聚集在井陉关口。

成安君陈馀认为韩信的军队经过千里跋涉一定疲惫不堪。而且兵力方面也不足为惧,准备直接迎战。而广武君李左国却认为应智取韩信。他对陈馀说:“吉陉关送路狭窄,两辆兵车不能并行,骑行也不能排列成行,我军可利用有利的地形,待汉军进兵入关口后,先抄小路断其粮草,同时坚守阵地,不出兵交战,并派奇兵断掉他们后路。这样使他们进退两难,又无粮草供应,不用几天定能灭韩信。”但是陈馀认为面对如此薄弱的战力不打,会遭其他诸候的耻笑,所以没有采纳李左车的计谋。

且说韩信派人刺探赵军情况后,就大胆地在井陉口附近安营扎寨,然后在部队里挑出二千轻骑,让他们每人带上一面汉军的旗帜,从山路悄悄地潜伏到赵军军营附近,并命令说:“这次交战,我在这里引赵军倾巢出击,你们趁机把赵军的旗帜拔掉,换上我军的旗帜。”他又派一万人马开出营寨,面向赵军、背向河水排开了阵势。赵军见后,都嘲笑韩信不会用兵布阵。天亮后,韩信率队出战,并边打边退,故意引赵军远离军营。赵军见状,果然出动全军追击。而韩信事先派出的二千人马,趁机冲入赵营,拔掉赵军旗帜,全部换上了汉军的旗帜。

韩信率队把赵军引到背水的军阵之中,因为没有退路,汉军个个拼死作战,双方交战久都不能取胜。赵军见状想收兵回营时,却发现营地里全是汉军的旗帜,顿时军心大乱。汉军趁势两路夹击,大败赵军,杀了陈馀,活捉了赵王歇和李左车。事后有人问韩信:“兵法说‘作战要背山临水’,可将军却反其道布阵,这是为什么?”韩信说:“诸位可记得兵书说‘必须把军队置于险境,士兵才能奋勇作战,然后才可能绝处逢生,获得胜利’以当时的情形,如果将士位都是认为打不过还有逃生之路的话,怎么能制止敌兵呢!”诸将领更加佩服韩信了。

韩信将士兵置于险境,激发了士兵求生的斗志,士兵奋勇作战,才得以绝处逢生。【点评】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务须抱着绝无退路的决心,勇往直前,遇到任何困难、障碍都不能后退。如果立志不坚,时时准备知难而退,那就绝不会有成功的一日。

锲而不舍

锲:镂刻;舍:停止。锲而不舍就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这个典故出自《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反对天命,不信鬼神,认为大自然的运行有自己的独特的规律。他曾经写过一篇名叫《勤学》的文章,文章中,荀子运用镂金石来比喻学习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他在文中写道:“刻一下就停下手来,即便是烂木头也刻不断;但只要不断刻下去,即使坚硬的金属和石头,也可以把它们刻穿。所以人们要用锲而不舍的精神来学习,这样就一定能成功。”

希拉斯•菲尔德先生退休时积攒了一大笔钱,他突发奇想,想在大西洋的海底铺设一条连接欧洲和美国的电缆。随后,他就全身心地开始推动这项事业。他使尽浑身解数,总算从英国政府那里获得了资助,开始他的铺设工作。不过,就在电缆铺设到5英里的时候,电缆突然卷到了机器里面,被弄断了。

菲尔德不甘心失败,又进行了第二次试验。在这次试验中,铺了200英里长时,电流突然中断,不久又发生了事故,轮船在夜间突然发生一次严重倾斜,制动器紧急制动,不巧又割断了电缆。

但菲尔德并不是一个容易放弃的人。他又订购了700英里的电缆,而且还聘请了一个专家设计出一台更好的机器以完成这么长的铺设任务。最终,两艘军舰在大西洋上会合了,电缆也接上了头;随后,两艘船分别驰向爱尔兰和纽芬兰,结果他们都把电缆用完了。其间,他们又经历了三次电缆割断事故,量后不得不返回爱尔兰海岸。但菲尔德继续为此日操劳,废寝忘食地工作,因为他不甘心失败。

于是,第三次尝试又开始了,这次总算一切顺利,铺设工作圆满完成,一切似乎就要大功告成!但电流突然又中断了。这一回,除了菲尔德和少数几个人,几乎没人不感到绝望。但凭借菲尔德的信心和坚持不懈的毅力,他们又找到了投资人,开始了新一轮的尝试。1866年7月13日,新一次试验又开始了,电缆顺利接通,发出了第一份横跨大西洋的电报!电报内容是:“7月27日。我们晚上9点到达目的地,一切顺利。感谢上帝!电缆都铺好了,运行完全正常。希拉斯•菲尔德。”【点评】

想实现梦想必须要行动,而行动必须要有恒心。只有既有行动又有恒心的人,才能发挥潜能,成就伟业,达成目标。行动要有恒心,这是开发潜能的首要因素。

专心致志

这个成语出成《孟子•告子上》:今夫弃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指一心一意,聚精会神,思想高度集中。

从前,有个棋手叫秋,由于棋艺高,别人叫他弈秋。有一次,弈秋收了两个学生,为他们两个同时上课。他一心想把自己的棋艺教给他们,就非常仔细地给他们讲解。

一个学生听讲非常仔细认真,一心一意地注意弈秋的讲解和分析,对旁的事全都不加理会。

而另一个学生呢,看上去他也坐在那里,实际上却是心不在焉。他一会儿看看窗外的田野和树林,一会儿又听听天上的雁鸣。当他发现有好几只天鹅飞过,便想:“要是能有一张弓,几支箭,射下一只天鹅煮来吃,那该有多好啊!”不一会,他又向窗外看了一眼,发现一只天鹅飞过,便起了射天鹅吃的念头。直到弈秋全讲完了,他也没在意。

这时,弈秋叫两个学生对下一局,看看他们究竟学得怎样。起先,那个开小差的学生凭着以前的基础还能勉强应付,可渐渐地就显出差距来。那个专心致志的学生攻守从容有序,而老是三心二意的学生只有招架之功,却无还手之力了。

弈秋一见,语重心长地对两个学生说:“虽然下棋只是一种小小的技艺,算不得什么大本事,但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好的啊!”

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科学理论在科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影响,而专心致志正是牛顿取得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牛顿常为了学习、工作或思考问题而忘了周围的一切。一次,牛顿邀一个朋友一起用餐,饭菜已摆在桌上,牛顿还没从工作室出来,这位朋友等了好久,只好独自吃起来。吃完后,他和牛顿开了个玩笑,把鸡骨头放到盘子里,盖上盖。几小时后,牛顿才从工作室出来,他到桌旁打开盖子,当看到盘子里的鸡骨头时,他不禁自言自语地说:我还以为自己没吃呢,原来早已吃过了,于是又回到工作室,继续工作去了。

一次,牛顿牵着马上山,走着走着,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便集中注意力思考起来。结果,他不知不觉地松开了牵马的缰绳,马跑了,他一点也没发觉。他一边走着,一边思考着,一直走到山顶,前面再也无路可走了,牛顿才从沉思中惊醒过来,这时马早已不知去向。

专心致志地学习和工作,使牛顿在物理学、天体力学、数学等领域获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微积分……使科学进入了牛顿时代。【点评】

人们都希望自己一生有所成就,专心致志是学有所成的必要条件。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只有当他全神贯注于某件事时,他才会在这方面取得成绩。

邯郸学步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秋水》:“寿陵,燕之邑;邯郸,赵之都。弱龄未壮,谓之馀子,赵都之地,其俗能行,故燕国少年远来学步……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 ?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他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却认为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古希腊有个寓言是这样讲的:一头驴听说蝉唱歌好听,便头脑发热,要向蝉学习唱歌。

于是蝉就对驴说:“唱歌可以,但你必须每天像我一样以露水充饥。”于是,驴听了蝉的话,每天以露水充饥,其结果呢,没有几天,驴就饿死了。【点评】

学习过程本身无可厚非,但要注意学习的方法,一味地照搬照抄,只会丧失自己的个性,根本达不到学习的目的。不讲求方法同时又急于求成,只能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落得个贻笑大方的结果。

竭尽全力

“竭尽全力”这句成语,常用来比喻用尽全部力量。这句成语原作“竭尽心力”,见于《三国志•魏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竭尽心力,奉宣科法。”

东汉末年,有一个叫杨沛的人,字孔渠,当过新郑长。曹操路过新郑的时候,部队缺粮,杨沛帮助过曹操,因此深得曹操喜爱。曹操辅政以后,杨沛升为长社令。他不畏豪强,不管谁犯了法,都依法惩办,得到曹操的称许。

当时,曹操出征在外,听说国都邺城治安太乱,便发诏选一个邺城令,其入选标准是要有杨沛那样的胆略和水平。选来选去,没有合适的,于是曹操将杨沛提拔为邺城令(当时叫京兆尹)。杨沛上任之前,曹操召见了他,并问他如何治邺。杨沛回答:“我一定竭尽心力,大力宣传法纪,使人人遵纪守法。”曹操听后十分高兴,对左右的人说:“你们听见了没有,这才是使人敬服的人。”杨沛还没正式上任,一些豪强地主和皇亲国戚听说杨沛要来邺城了,都纷纷告诫自己的子弟检点一些。

有两只相貌丑陋的小鸭子在苇塘边,其中一只黑鸭子不停地振翅欲飞,它飞起来又跌下来,摔得遍体鳞伤。白鸭子说:“别飞了,我们是鸭子。”

有一天,黑鸭子终于翱于天空,而白鸭子的翅膀则早已萎缩了,白鸭子对同类说:“你们看,那只鸭子是我的伙伴。”同类们在笑:“你疯了,那是只黑天鹅。”【点评】

圣经中说:“无论你做什么,都要竭尽全力。”百折不挠,竭尽全力地去做一件事,你才会收获成功的果实。

故步自封

故:旧;故步:旧时行步之法,引伸为旧法;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这个成语出自《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东汉文学家班彪小时跟着堂哥班嗣求学。班嗣家中藏书很多,许多人都来他家借书。班嗣虽然也修习儒学,但较喜欢老、庄的学说,认为老、庄学说崇尚自然澹泊,不追逐世俗看重的一切,和儒家讲求的忠孝仁义不同。所以当有人向他借老、庄的书来看时,他便劝这位朋友打消这个念头——既然已经学习儒家思想了,就不要再读老、庄,免得像《庄子》里的燕国人一样,要学赵国人优雅的步姿,结果非但没学成,连自己原本走路的方式都忘了,只好爬著回国。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轻易地便可以跳了出来。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它身体的四百倍左右,所以跳蚤称得上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

接下来试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他立即在杯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再一阵子以后,试验者,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的跳动。

几天后,试验者开始把盖子轻轻拿掉,跳蚤不知道盖子已经除掉了,它还是在原来的那个高度继续的跳。三天以后,试验者发现那只蚤还在那里跳。一周过去了,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而从未跳出过标去了口,其实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它已经从一个跳蚤变成了一个可怜的爬蚤!【点评】

只要你能不断地突破自己己知的范围,进入到未知的领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断地去寻找新的解决方法。

亡羊补牢

亡:丢失。牢:关牲囗的圈。“亡羊补牢”比喻出了差错,设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他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他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美术室的磁性黑板上很早就留下了难看的污垢,最近更是多了许多,的确不雅观,这也侧面说明我们还没有注意这些细节问题。如果多一份细心,是可以避免的。早些时候,那下面的几块污垢我也花过力气,也没彻底解决。今天早上,听了同事的一节试上课,还好板书找到了中间的空地,但是黑板上白芝麻似的斑点让我感到那么耀眼,刺得我有点难受。总是我们管理的教室,自己有责任去清除。于是听完课后,同事在整理课件,修改备课,我便找来了去污百洁布,做起清洁工。开始是用指甲刨,再加上擦,后来指甲受不了了,只能另想办法。后来我找到了制作泥塑用的塑料工具代替指甲,也算有些改善了。但是百洁布擦的时候也是要巧劲的,先用百洁布擦上几遍,润湿,然后用塑料棒来回刨,把双面胶的粘性物质拉起来,再横竖交替擦,这样擦上几十遍,就能去除一个胶质污垢。好在干活的时候还可以和同事讨论上课的事,时间过得还是很快,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污垢没有了,手腕明显不舒服了,再在黑板的左边写上请勿使用双面胶,便是大功告成了。看着黑板变整洁了,我心想,有时候这样的补救工作还是值得做的,也是有意义的。【点评】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这个道理大家都懂,那么为什么还是有人屡次重复同一种失败呢?是他没有反省吗?“亡羊”,“补牢”,关键的是搞清“羊”是怎么亡的,要补的“牢”在哪。“他没有气馁,而是吸取教训重新开始”不过是一句空话,敢于正视错误、善于总结错误,才是这个成语的价值所在。否则,不过是被错误牵着鼻子,疲于奔命而已。

掉以轻心

“掉以轻心”这则成语是形容对事情采取漫不经心的态度。“掉”,随便对待;“轻心”,不经意。

这则成语来源于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故吾每为文意,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

公元805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当司马。在永州马任上,柳宗元收到一个青年的来信,表示要拜柳宗元为师。这个青年叫韦中立,是一位刺史的孙子。

柳宗元读了这封信,非常感动,便写了一封回信,这就是著名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信中写道:“很久以来,拜师求学的风气已经不再存在了。如今有人收学生教授学问,就会受到各种攻击,甚至被诬蔑为‘狂人’。这种少见多怪的事是常有的。听说蜀地南面雨下个不停,很少有晴天,以致太阳出来,那里的狗就会狂叫。当时我还以为这只是传闻而已。永州从来不下雪,谁知我到任的第二年就下了大雪。这一带的狗日夜奔跑,对着雪不停地狂叫,直到雪化才停下来。有了这番亲身经历,我才相信从前听到的话并不过分。”

接着,柳宗元又举了一个有关礼节方面的例子:“古代男子二十算成年,要举行加冠的礼节,有学问的人对此非常重视。但是,几百年来没有人再举行这种礼节。最后,有个名叫孙昌胤的青年行了冠礼,不料碰了壁。行冠礼的第一天,他和同事们谈起了这件事,同事们都莫名其妙,有的甚至说,你行不行冠冕礼与我有什么相干,大家听了都哄笑起来。这种现象,和现在人们一听到拜师求学就觉得奇怪是一样的。其实,雪和太阳有什么过错?问题在那些狂叫的狗。行冠礼的孙昌胤没做什么错事,可他的同事偏要嘲笑他。”

下面,柳宗元把笔锋转到韦中立拜师求学方面来:“在这种风气下,你能拜师求学,使我受到感动,所以我愿把我写的文章的体会告诉你。我年少时以为文辞好就能写好文章,成人后才知道文章是表达思想、说明道理的,从此再也不单纯地追求形式美了。以后我每次做文章,不敢不经意地随便对待它,而力求像《书》那样朴实,《诗》那样永恒,《礼》那样台理,《春秋》那样是非分明,《易》那样富有变化。这就是我写文章的标准。”

韦中立得到柳宗元的指点和启发,写文章进步很快。后来,他中了进士。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的医术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这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点评】

大这都知道防患于未然,可惜不少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往往是即使请来了名气很大的“空降兵”,结果于事无补。我们做事时应该时时保持谨慎的态度,对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件小事都不要掉以轻心。

一箭双雕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发一枝箭就射中两只大鸟。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雕:一种凶猛的大鸟。这则成语来源于《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的,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南北朝时。北周有个武将叫长孙晟。他聪明好学,武艺高强,十八般兵器,样样拿得起,放得下。特别是射箭的功夫,无人敢与他相比。

北周的国王为了安定北方的少数民族突厥,决定把一位公主嫁给突厥王摄图、为了安全起见,派长孙晟率领一批将士护送公主前往突厥。

一行人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到了突厥。摄图大摆酒宴,宴请长孙晟。酒过三巡,按照突厥人的习惯要比武助兴。

突厥王命人拿来一张硬弓,要长孙晟射百步以外的铜钱。只听得“格勒勒”一声,硬弓被拉成弯月,一枝利箭“嗖”地一声射进了铜钱的小方孔。“好!”大家齐声喝采。

从此摄图对长孙晟非常敬重,留他在突厥住了一年,并经常让他陪着自己一块儿去打猎。

有一次,他俩正在打猎,摄图猛抬起头,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他连忙递给长孙晟两枝箭说:“能把这两只雕射下来吗?”“一枝箭就够了!”

长孙晟边说边接过箭,策马驰去。他搭上箭,拉开弓,对准两只厮打得难分难解的大雕,“嗖”的一声,两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来了。

美国有一个纺织厂,原准备给女工买些昂贵舒适的椅子放在工作台旁休憩休息用。后来,老板想出个花样:规定如果有人超过每小时的工作定额,她将在一个月里赢得椅子。奖励椅子的方式是:老板将椅子拿到办公室,请赢得椅子的女士坐在椅子上,然后在大家的掌声中由老板将她推回车间。老板的办公室是社会地位高的象征,将获奖的员工请到办公室,本身就是对员工的赏识与价值认同;在常现思维下,员工应该为老板服务,而在这里换了个空间位置,员工坐椅子,老板推椅子,员工感受到了上司对他们的关心、尊重,突出了员工的主导地位,从而提高了“士气”。【点评】

有的人做事,只限于能把事做好,这只算是小智慧;有的人不但能把事情做好,而且相关的问题也都能迎刃而解,这才是大智慧。正所谓:事半功倍。

不拘一格

指不被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这个成语来自清代诗人、革命家龚自珍的一首诗。

龚自珍是我国清代的思想家和著名诗人。他的诗想像力丰富,充满爱国激情。

一天,他路过镇江,看见人们抬着天神进行拜神仪式,并恳请他为天神为篇祭文。龚自珍一挥而就,写下了“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佳句。诗的大意是说,古老的中国要想有生气,必须有急风惊雷般的震撼荡涤,进行社会变革,可是清朝统治下的主社会死气沉沉,人们都还因循守旧,让人悲哀。我劝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把有用的人降到人间来。诗中充满了奋进的爱国热情和改革现况的强烈愿望。

21世纪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根本。用人要不拘一格,不注重他是否出自名门,只要有能力帮助自己就是有用的人才。

齐桓公因重用人才而称霸,可谓千古之鉴。想要得到人才的青睐,也是一种学问。现在就让我们来借鉴一下他的故事。

齐桓公是个有抱负的君主,他总希望国家治理得富裕强盛。为了招揽天下学问的人都来为他出主意,他想了个办法。每到晚上,他就让人在宫殿上点燃起一支支大蜡烛,使宫殿里像白天一样,以欢迎前来拜见他的读书人。过了一天又一天,整整一年了,不知白白浪费了多少蜡烛,也没有一个人前来见他,齐桓公真有点灰心丧气了。

正在这个节骨眼儿,一位老者求见。齐桓公马上让人把他请进来,烛光底下,只见他身穿褐色的短衣宽裤,腰里系着一条黑色的腰带,脚穿一双麻鞋,上面还溅了几滴泥点子,是个地地道道的乡下人。老者口口声声说:“我懂得九九算术,听说大王招纳有本事的人,特来求见。”齐桓公手下的侍臣和这位老农开玩笑说:“九九算术是一门很简单的学问,谁不会呀!只凭这点学问,您就来见国君吗?”老农微微一笑,冲着齐桓公说:“我求见您,并不是因为我懂得九九算术。我知道这算不得什么能耐。听说大王为了招揽天下能人,特地在宫殿里点燃蜡烛,日夜等待天下能人的到来,可是时间过去了一年,也没见有人前来。这时怎么回事呢?”齐桓公也说:“是呀,我也正在纳闷,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老农说:“我想那是因为大王十分贤能,普天下的人全都知道。人们都认为自己在您的面前,太浅薄太低下了,恐怕您瞧不起,他们也就不敢来了。”齐桓公点点头说:“那你说该怎么办,他们才能来呢?”老农笑笑说:“我会的这九九算术,是一种极简单的本领,假如大王您对这样的我都很看重,能够热情礼貌地接待,那么,对才能更高的人就会更器重了。这正说明您重视一切有才能人,正像巍峨的泰山,从不排除碎石;滔滔江海,从不嫌弃小溪细流一样。”齐桓公恍然大悟地说:“好,你说得对。”在座的大臣也都频频点头。于是齐桓公很有礼貌地款待这位只会九九算术的老农。过了一个月的工夫,果然四面八方有本领的人都纷纷来投奔他。【点评】

我们现实生活中也许并不缺乏人才,而是缺少善于发现人才的眼睛。人才标准的界定要因人因事而异,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就是选拔人才的一个标准。

一意孤行

不顾别人的要求或反对,坚持按照自己的意愿何事。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里的一个典故。

西汉时期,有个叫赵禹的人,是太尉周亚夫的属官司,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刘彻看到他写的文章文笔犀利,寓意深刻,认为在当时很少有人及得上他,对他大为赏识,便让赵禹担任御史,后又升至太中大夫,让他同太中大夫张汤一同负责制定国家法律。

为了用严密的法律条文来约束办事的官吏;他们根据汉武帝的旨意,对原有的法律条文重新进行了补充和修订。

当时许多官员都希望赵禹能手下留情,把法律条文修订得有个回旋的余地,便纷纷请他和张汤一起作客赴宴,但赵禹从来不答谢回请。几次以后,就有不少人说他官架子大,看不起人。

过了一些时候,赵禹和张汤经过周密的考虑和研究,决定制定“知罪不举发”和“官吏犯罪上下连坐”等律法,用来限制在职官吏,不让他们胡作非为。

消息一传出,官员们纷纷请公卿们去劝说一下赵禹,不要把律法订得大苛刻了。

公卿们带了重礼来到赵禹家,谁知赵禹见了公卿,只是天南海北地闲聊。丝毫不理会公卿们请他修改律法的暗示,过了一会,公卿们见实在说不下去了,便起身告辞。谁知临走前,赵禹硬是把他们带来的重礼退还。

这样一来,人们才真正感到赵禹是个极为廉洁正直的人,有人问赵禹,难道不考虑周围的人因此对他有什么看法吗?他说:“我这样断绝好友或宾客的请托,就是为了自己能独立地决定、处理事情,按自己的意志办事,而不受别人的干扰。

符坚(338-385)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先秦的国君,他一生文韬武略,将先秦治理得井井有条。到了公元382年,他认为准备成熟,想要进攻东晋。

这一年十月,苻坚召集大臣商量。苻坚说:“我继承王位到现在已快三十年。各地的势力差不多都平定了。只有东南的晋国还不肯降服。现在,我们有九十七万精兵。我打算亲自去讨伐晋国,你们认为怎么样?”

大臣们纷纷表示反对。大臣权舆说:“晋国虽然弱小,但是他们的国主还没犯什么大错,手下还有像谢安、桓冲那样的文武大臣,咱们要大举攻晋,恐怕不是时候。”

苻坚听了权舆的话,拉长了脸很不高兴。另一个武将石越说:“晋国有长江作为天然屏障,再加上百姓都想抵抗,只怕我们不能够取胜。”

苻坚更加生气,他大声说:“哼,长江天险有什么了不起,我们的军队那么多,大家把手里的马鞭子投到长江里,也可以把长江的水堵塞。他们还能拿什么来做屏障。”

大臣们看见苻坚发火,只好一个个退出宫殿。最后,只有他弟弟苻融还留在殿上。

苻坚把苻融拉在他的身边,说:“自古以来,决定国家大计的,总是靠一两个人。今天,大家议论纷纷,没有议出个结果来。这件事还是咱们两人来决定吧。”

苻融心情沉重地回答说:“我看攻打晋国确有许多困难。再说,我军连年打仗,兵士们也已经精疲力乏,不想再打。今天这些反对出兵的,都是陛下的忠臣。希望陛下采纳他们的意见。”

苻坚没料到苻融也会反对他,马上沉下脸来,说:“连你也会说出这种丧气的话来,真叫人失望。我有精兵百万,兵器、粮草堆积如山,要打下晋国这样残余敌人,哪有不胜的道理。”

最终苻坚拒绝了大臣和亲人的劝说,决心孤注一掷,进攻东晋。结果,先秦军队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先秦元气大伤,符坚自己也被叛将所杀。【点评】

两个例子中,主角都坚持了自己的原则,结果却大相径庭,其中的原因便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从这个成语中,我们能得出“面对质疑,要敢于坚持原则”与“行动时,要善于听取意见”两个相反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的对立统一点就是正确选择的所在:管理者要时刻谨记坚持自己的主见——这建立在真正听取并理解了别人意见的基础上。

当务之急

“当务之急”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当前应该做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这则成语来源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问他,现在要知道和要去干的事情很多,究竟应该先知道和干些什么。孟子回答说:“有智慧的人亦不能无所不知,重要的是要知道当前应该做的事中最急需要办的事,而不要面面俱到。比如仁德是人们无所不爱的,但应先爱亲人和贤者。又比如古代的尧和舜,尚且不能认识所有的事物,因为他们必须急于了解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尧舜的仁德也不是爱一切人,因为他们急于爱亲人和贤人。”

接着,孟子又从反面来回答这个问题:“父母死了,不去服三年的丧期,却对服三个月、五个月丧期的礼节很讲究;在长者面前用餐没有礼貌地狼吞虎咽,咕咚咕咚地喝汤,却去讲什么不能用齿咬断干肉等等,这就是舍本逐末,不知道当前最需要知道和干的是什么。”

一天,动物园的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乱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因此,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去了,于是他们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他们发现袋鼠居然又跑到外面去了,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那天,长颈鹿问袋鼠:“如果这些人再继续加高笼子,你还能跑出去吗?”“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点评】

管理就是先分析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认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程度,然后从重要的事情开始下手。没有无原因的结果,也没有无结果的原因。只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解决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纸上谈兵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赵括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跟赵王说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明朝刘如孙根据这个有名的历史故事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朝野犹夸纸上兵”。后来,人们便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只会空谈教条,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据说有一位软件工程师、一位硬件工程师和一位项目经理一同坐车参加研讨会。不幸的是,车在从盘山公路上下山时坏在半路上了。于是他们3人就如何修车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硬件工程师说:“我可以用随身携带的瑞士军刀把车坏的部分拆下来,找出原因,排除故障。”

项目经理说:“根据经营管理学,应该召开会议,根据问题现状写出需求报告,制定计划,编写日程安排,逐步逼近,通过alpha测试、beta1测试和 beta2测试解决问题。

软件工程师说:“咱们还是应该把车推回山顶再开下来,看看问题是否重复发生。”【点评】

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只代表了你知道,并不代表你能做,这两者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弥补这个差距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锻炼,多实践,如果能朝这个方向努力,即使不能事事周全,也能减少犯错。

不远千里

“不远千里”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表示不畏千里为远来到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不远千里”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这则成语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相传孟子去访问梁惠王,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为到我们魏国,一定是给我的国家带来利益了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一开口就讲利?有仁义就行了。如果君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说怎样有利于自身,这就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么就危险了。”接着孟子说道:“在能出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在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二等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大国的大夫能从万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千辆,二等国家的大夫能从千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百辆。这些大夫的产业不能说不多了,但是,他们永远不会满足。所以您不能再宣扬私利了。”

梁惠王听了很受触动,焦急地问:“那先生以为该怎么办呢?”孟子说:“从来没有讲仁义的人会遗弃他的双亲,也没有讲仁义的人会不尊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只要讲仁义就够了,何必再讲利呢?”

有一句话说:“心在哪里,时间就在哪里。”相同的,心也可以缩短实质的距离,心可以到得了的地方,就不算远。

舅妈这几天一直喊腰痛,原来是上次出国时去泛舟扭到,回国之后一直好不了,试了各种疼痛药布,找了许多复健医师,甚至民俗疗法,都不见效。

这天又见到她扶著腰,找我帮她贴药布,口里还嚷嚷著说:“唉哟!怎么都好不了哇!”舅舅听到了说:“这样吧!昨天听我同事说起一个很厉害的整脊师,带你去看看吧!”

于是这天早上,两个人要了地址就就出发了,他们只知道那人是在另一个县市,却不知道到底有多远,没想到越开进入山区,一路问人,才确定山顶上果然有一个很厉害的“师傅“。于是他们照著山上居民指示的路上去了。过了不久,有一户人家就在山顶上,但是远没到庭院,路旁便停满了车,到了室内,已许多人在等候,甚至坐到庭院中来了。等了许久,这位脸上满胡子的师傅,精确的说出舅妈的症状,还告诉舅妈自己在家复健的方法,他还和舅妈聊起医病原理,并帮舅妈调整身体的架构。

下山之后,舅妈整个人感到舒服多了,这位住在深山的师傅,让舅妈佩服极了,舅妈心里想,难怪这么多人不嫌路途遥远,宁原到山上来找他治疗,果然有他医术过人的地方,这一趟路,不但找回身体的舒适,舅妈的心,也多了一些东西呢!【点评】

不计较较路途的遥远艰辛而到达目的地,大抵是为了某种崇高的目标,或正义或财富。倘若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自己心中崇高的理想,也可称得上是一个高尚的人了。

半途而废

“半途而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坚持到底。这则成语来源于《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涂(中途)而废,吾弗能己矣。”

春秋时,河南郡有一位贤慧的女子,人们都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乐羊子的妻子。

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抬到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也不吃别人施舍而呼唤过来的食物,宁可饿死。更何况拾取别人失去的东西,这样会玷污品行。“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非常愧就把那块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到远方去寻师求学。一年后,乐羊子归来。妻子跪着问他为何回家,乐羊子说:“出门时间长了想家,没有其他缘故。”

妻子听罢,操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机上织的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有一寸长;一寸地积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将它割断,就会前功尽弃,从前的时间也就会白浪费掉。”

妻子接着又说:“读书也是这样,你积累学问,应该每天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己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废,和割断织布有什么两样呢?”

乐羊子被妻子说的话深深感动,于是又去完成学业,一连几年没有回家。

20世纪50年代,有一位女游泳选手,她发誓要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人。为了达成这目标,她不断地练习,不断地为这历史性的一刻做准备。

这一天终于来临了。女选手充满自信地昂首阔步,然后在众多媒体记者的注视下,满怀信心地跃入大海中,朝对岸英国的方向前进。

旅程刚开始时,天气非常好,女选手很愉快地向目标挺进。但是随着越来越近英国对岸,海上起了农雾,而且越来越浓了,几乎已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程度。

女选手处在茫茫大海中,完全失去了方向感,她不晓得到底还有多远才能上岸。她越游越心虚,越来越筋疲力尽。最后她终于宣布放弃了。

当救生艇将她救起来时,她才发现只要再游一百多米就到岸了。众人都为她惋惜——她距离成功已经那么近了。【点评】

凡事贵在坚持。当我们确立了一个正确目标后,一定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不能遇到挫折就丧失信心。古人云:暗极则光。人在最失望最绝望时,就离希望并不遥远了,关键在于坚持下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