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文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9 10:42:19

点击下载

作者:李慕南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信仰文化

信仰文化试读:

编写说明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中国人的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奉行中庸的理想人格。在多种文化相汇时,善于融合,不偏颇、不怨尤,尚调和、主平衡,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文化如百川之海,浩淼无垠。《中国文化史》叙述中国从史前到现在的国土开辟、民族形成、社会进化、经济文化发展、政治演变的不平凡的历程。

为了全面展现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本书用了近1200万字、8卷68分册的洋洋篇幅来记述。

政治卷:分为历代帝王、王朝更替、历代名臣、权臣末路、宫廷政治、后宫政治、政治事件、千古奇案等8分册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军事卷:分为军事统帅、兵书通览、著名战役、军事思想、军事制度、军事谋略、军事工程、军事间谍等8分册来演绎古代军事文化的发展和军事斗争的残酷。

文学卷:分为神话传说、历代诗歌、历代词赋、历代小说、历代散文、文学名著、文学名家、民间文学等8分册来展现中国文学形式的丰富多彩与辉煌成就。

艺术卷:分为书法与篆刻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曲艺术、民间艺术、工艺美术、艺坛典故等10分册来描绘古代绚烂多彩的艺术殿堂。

科技卷:分为古代生物与医学、古代数学与物理学、古代天文历法、古代地理与农学、古代化学、古代发明与发现、历代科技、科学名家等8分册来展示古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巨大成就。

民俗卷:分为传统节日、婚育习俗、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信仰文化、诞辰与丧葬习俗、民居民俗、游艺文化、中华武术、风水与巫术等10分册来表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社会卷:分为商业贸易、社会经济、农业制度、古代教育、古代民族史、思想文化、千秋教化、典章制度等8分册来解读古代社会生活的形成、演变与发展过程。

历史卷:分为历史典籍、中外关系、历代律令、历代官制、历代宦官、历代状元、历史掌故、历史之谜等8分册来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为了摒弃传统历史教科书条条框框式的说教,增加直观性、可读性、趣味性,本丛书分门别类采用辞条的形式,并辅之以大量丰富、精美的插图,以立体的方式再现中国文化的宏伟历史画卷。

由于丛书篇幅宏大、编写时间又较为仓促,书中难免存在各种疏虞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悉心指正。本书编委会

一、万物崇拜

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又称自然神崇拜,指人们对某一自然物或自然现象的崇拜。自然崇拜的对象不是整个自然,而是大自然中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那一部分。在民间信仰的诸多类型中,自然崇拜不仅是一种最古老的信仰,而且在中国民间广为流行。从崇拜对象上来划分,大概有以下四种形式:

天体崇拜。主要包括

天神崇拜

地神崇拜

日神崇拜

月神崇拜

星神崇拜

天象崇拜

。比如对风神、雨神、雷神、电神、云神、虹神等自然现象的崇拜。

自然物崇拜。包括火神崇拜、水神崇拜、山神崇拜和石神崇拜等。

动植物崇拜。其中动物崇拜的对象包括鸟、兽、虫、鱼等;

植物崇拜

的对象主要有树神、谷神、草神、花神等。天神崇拜

在中国,向苍天祭拜的仪礼源远流长。对天的膜拜源于古代的中国人把天穹看得至高无上的直观感受,由此发展为后来“天帝”的观念。以后,随着道教的发展,天帝又变成了“玉皇大帝”,其地位也越来越高,最终成为诸神之首。

玉帝信仰在山东十分盛行,泰山极顶的玉皇庙香火鼎盛。信奉者认为,玉皇大帝不仅总揽天上、人间和冥界的大权,而且可以左右人们的福、禄、寿、夭,所以,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大事,都常常祈求玉帝保佑。中国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故事。尽管玉帝信仰在中国十分普遍,但在普通百姓的心目中,

玉皇大帝

并非总是神圣而万能的。事实上,民间庙宇中的玉皇神像不过是人们根据人间帝王的模样用泥胎塑造的,或者说是人间专制帝王在天界的投影。而所谓天界诸神的地位与职能,也不过是现实社会统治集团的权力、等级在宗教世界中的反映。所以,每当以玉帝为首的天界诸神缺少公正或以权势欺压弱者时,就会引起被压迫者的强烈反抗。这种思想倾向在中国民间创作和通俗文学中都有许多具体生动的反映。地神崇拜

与天神崇拜相对应的,是人类对于大地的崇拜。在中国各民族的开天辟地神话中,对于孕育世间万物的“大地母亲”都倍加颂扬。阿昌族的创世神话中说,远古时代没有天,也没有地,只有“混沌”。“混沌”中闪出白光,于是有了天公和地母。天公用雨水拌金沙造太阳,用雨水拌银沙造月亮,又用各色美丽的石头造天;地母拔下脸毛织地,血流成河,使世界有了生机。最后,天公和地母结合创造了人类。类似的神话在世界各民族中是很多的。

中国民间的大地崇拜,更多地表现为土地神崇拜。中国是一个几千年来始终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土地神作为一位重要的保护神在中国民间受到普遍的崇拜。在古代,土地神又被称为“社神”,民间叫做“土地爷”或“土地公公”。社神与五谷之神(又称为“稷神”)合称为“社稷之神”,常常受到古代帝王的隆重祭祀。根据古文献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有敬奉社神的制度。及至清代,土地神崇拜已成为一种全民性活动,无论城乡,到处都设有土地庙,庙中的土地神像或为石雕,或为木刻,或为泥塑。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被认为是土地神的生日。在中国,除汉族以外,一些少数民族也有土地神崇拜,如土家族、仡佬族、壮族等。一些民族还把“神树”或“龙树” (巨树)作为土地神的象征,如哈尼族。这种用巨树来象征土地神的信仰习俗,更直接地表现出人们对于土地所具有的神奇力量的膜拜与崇敬。

在农业社会中,人们对于土地的信仰总是与农业生产的丰、歉联系在一起,因此,每年到了春播或秋收的时节,人们都要举行祭社仪式。中国古代有“春祈秋报”的祭祀活动,即:在春耕以前向土地神祈求,希望一年里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在秋收之后,用食物和美酒对神表示酬劳与感谢。中国民间的“社日”活动由此而形成。古代的社日既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也是娱乐性很强的民间节日。日神崇拜

日神又叫做“太阳神”。对日神的崇拜在世界各民族中具有普遍的意义。在人类早期的原始文化中,就留下了许多太阳崇拜的痕迹。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彩陶纹中已有了模拟太阳光芒的彩绘。而在青铜时代的器皿上则更多地出现了日轮形象。

中国民间有朝夕拜日的习俗,这种习俗在以游牧或狩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中保留了较多的痕迹。中国民间流传着各种关于太阳的神话。如汉文典籍中记载的“十日并出”与“羿射九日”。在壮、藏、苗、满等少数民族中也有类似的神话。

在中国,日神崇拜虽自古就有,但在后世民间信仰中,日神却不占有重要地位。这主要是由于封建帝王对于祭天的权利垄断,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文化讲求实用和功利主义的一面。与日神相比,中国民间更重视那些关系到人们切身利益时神灵,如财神、喜神、子母神、药王神等。月神崇拜

远古时代,人们已有了崇月的观念。由于月亮在晚上出来,并且每月都有盈亏,所以,崇月与崇日的习俗又有所不同。中国古人把新月或满月看作是吉祥的,而月亏则被视为不吉。所以古代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匈奴人和蒙古人在满月时才出兵征战,月亏时则停止。

在中国,农历八月十五是最重要的祭月日,并逐渐形成了中秋节的种种习俗。在山东民间,人们多在八月十五日的夜晚,待玉兔东升时,由年轻妇女来祭拜月亮。山东潍县一带儿童也拜月,祭拜的方法是在一种蒸制的面食上插上一炷香,并高唱:“月明光光,小儿烧香,土地神像月明圆圆,小儿玩玩。”而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和鄂伦春族则有在农历正月十五迎月和拜月的习俗。星神崇拜

对星辰的崇拜也是自古就有的。中国古代著名的“牛郎织女”神话就反映了这种信仰。在中国,星神崇拜还体现在“七夕”和“乞巧”等民俗活动中。古时候人们相信在夜空中看到星辰陨落就是人间有生命死亡的说法。此外,把彗星(俗称“扫帚星”)与各种灾异联系起来的迷信也十分普遍。天象崇拜

这里主要指与气象有关的神灵信仰。中国古代的气象神主要有风神、雨神、雷神和电神。气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在以农立国的中国传统社会,气象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丰歉。由于古代科学技术尚不发达,人们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不能够理解,所以就凭借想像,认为每种气象背后都有一个神在主宰,这样就有了风伯、雨师、雷公和电母。而为了减少自然灾害,保证一年风调雨顺,就要祭祀这些神。

风神信仰

古人把风神叫做“飞廉”,并把它想像为有角的神禽。南宋(1127~1279)以后,人们把风神人格化,其形象或者是男性,或者是女性。男性风神被称做“风伯”,庙内的神像常常是一个白胡子老头,右手拿着扇,左手拿着轮。

雨神信仰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对雨神祭祀最勤,在安阳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关求雨、卜雨、止雨及祭祀雨神的记载相当多。秦朝时已有国家级的雨神庙,此后,雨神一直被列为国家祀典的神之一。至于雨神的形象,人们说法不一:有的说雨神是一种神鸟,名叫“商羊”,仅有一只脚,形体会变,能大能小;有的说雨神是龙;也有的说是仙人赤松子。道教把赤松子封为雨神,他的样子十分古怪,像一个野人,全身披着黄毛,头发蓬乱,打着赤脚。自秦汉以来,雨师主要被用于国家祀典。民间祈雨则因地而异,各自祭祀本地的山神、水神或龙神。在历史上,中国民间用各种方法祈求龙王降雨的风俗曾十分盛行,但在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中国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对雨神的传统信仰已经走向消亡。

雷神信仰

对雷神的崇拜是世界各民族中共有的现象。在古代北欧诸神中,雷神名叫索尔,据说英语星期四就是以索尔来命名的。传说索尔手持一把锤子,当他用锤子敲击大地时,就会发出震耳的雷鸣与划破长空的闪电。在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宙斯也是雷电之神。

在中国,雷神又被称为“雷师”、“丰隆”,但民间最普遍的称呼是“雷公”。至于雷神的形象,在古籍记载与民间传说中各有不同。比如《山海经·海内东经》中说:“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即认为雷神的形象是人面龙身,而隆隆的雷声就是雷神鼓腹而鸣发出的。而在中国民间比较普遍的看法是雷神像猴。晋代干宝写的《搜神记》中描写雷神“色如丹,目如镜,毛色长三尺余,状如六畜,头如猕猴”,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也常被人们称为“雷公脸”。此外,也有认为雷神像猪、像鬼的。在古代,雷神还是一位重要的行雨之神,所以,人们在求雨活动中也常常祭祀雷神。

自春秋战国以来,人们给雷公加上了许多社会职能。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职能之一是惩罚恶人恶行。中国民间认为雷神有辨别善恶的能力,可以代天行罚,主持正义,惩罚凶恶的人或动物。惩罚有轻有重,根据罪行而定。重者击死焚尸;轻者或予以警告,让他罪行暴露,或者受到击伤的惩罚。中国民间流传的这类故事很多,反映了民众惩恶扬善的是非观念以及对公正无私、秉公执法的清官的期盼。

电神信仰

在中国民间信仰中,雷神与电神既是分开的两个神,又有着密切的关系。电神常被作为雷神的妻子,所以,又被称为“雷妇”、“电母”,其形象是双手各拿一面镜子。人们之所以把雷、电二神分开,可能是由于古人观察到雷声与闪电之间有一个时间差,有时听到雷声却不一定看到闪电。

自然物崇拜

自然崇拜是由于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感到自身的渺小而产生的一种原始意识,它反映了人类祈求将大自然的异己力量转化为顺己力量的强烈愿望。自然宗教的这种意识表现,成为中国后世民间信仰产生的源头。中国民间所崇拜的自然物神灵主要有火神、水神、山神和石神。

火与火神崇拜

对于火的信仰,是世界各民族普遍存在的一种原始信仰。火的发现和使用,是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原始人的观念中,火是神秘的,它既施惠于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火的奇异形状和作用,使原始人对它产生了崇拜观念。自从人类进入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社会以后,火就不仅在生产劳动而且在家庭生活中占有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对火的崇拜使中国许多民族都把火神作为信奉的对象,并由此产生了祭祀灶神的习俗。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敬奉火塘的习俗,火塘被看作是火神居住的地方,是家庭中的神明,因此不能随意跨越,由此还形成了种种祭祀的礼仪和禁忌。

水与水神崇拜

水是生命之源,从远古时代起,水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就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火一样,水既能施惠于人,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难以抵御的祸患和灾难。这种双重性使原始人对水产生了崇拜和敬畏的心理。自然界中的水有江、河、湖、海、池、泉等,因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水神。中国古代信仰“四渎”,据《史记·封禅书》记载:“四渎者,江、河、淮、济也。”其中“江”指长江之神; “河”指黄河之神; “淮”指淮水之神;“济”指济水之神。此外,各地的江、河,也都有自己的江神、河神。水神信仰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也比较普遍。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中国人对于水神的信仰便与祈求丰收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各种祈雨的信仰仪式。在黄河沿岸,人们普遍崇拜河神。除河神外,人们敬奉的水神还有海神等。

山与山神崇拜

崇拜大山是各民族普遍存在的一种原始信仰。华夏先民把昆仑山看作是神话中诸神居住的地方,古希腊人也认为奥林匹斯山是神话中诸神所在的地方。这种对于大山的崇拜来源于原始人的“万物有灵”观,面对雄伟高大的山峰,原始人产生无限敬畏的感情,由此赋予它们以神性。

在古代,人们对于山的神化大致有两种,一种就是上面谈到的把大山看成是诸神的住所,另外一种则是把雄伟高耸的山峰看作一条通往天界的路。中国自古就有敬奉“五岳”的习俗(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其产生与古人对山的崇拜有关。在中国少数民族中,敬奉神山和信仰山神的习俗也比较普遍。

石与石神崇拜

对石头的崇拜是一种原始信仰,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产生。中国古代神话“女娲补天”就反映了这种古老的信仰,而《山海经》中讲述的“精卫填海”,也显示了石头的威力。至今,在中国的羌族地区,还保留着对白石的崇拜和信仰。传说古时候羌人的祖先和戈基人发生了战争,羌人在梦中得到神人指点,用白石做成武器,终于战胜了戈基人。这样,白石就成为了羌人崇拜和信仰的对象。这种崇拜,也保留在藏族的一些地区。

在古老的石头信仰中,有一种石崇拜在汉族十分流行,这就是“石敢当”,又叫“泰山石敢当”。这种石头常被立在住宅的门前或村寨的要路旁,作为辟除不祥的镇邪之物。而“敢当”是“所当无敌”的意思,正显示了石头的威力。之所以在“石敢当”前又加上“泰山”二字,是因为古时候中国的帝王都要封禅泰山,以此来推崇泰山的至高至尊,所以,泰山的石头也不同一般,更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动植物崇拜

动植物崇拜是自然崇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原始社会早期,人类主要靠采集和狩猎来获取食物。由于远古时代的人认为动物与植物也是有灵魂的物体,因而当他们获得果实和猎物时,就认为是得到了某种动、植物的支持和帮助,因此要用祈禳或供献的方式表示感激。植物崇拜

在原始信仰中,植物崇拜的地位虽逊色于动物崇拜,但是,植物与动物一样,同样被原始人赋予了灵性。在各式各样的植物崇拜中,最有普遍意义的是树神崇拜。古希腊神话中有很多栖息在树上的女神,成为树之精灵。罗马神话中同样也有森林女神和花果女神。中国古代有一种司木之神叫“句芒”,即是树神;而“夸父逐日”、“扶桑浴日”等神话传说中的树木,也都体现了远古时代就已产生的植物信仰。至今在中国许多少数民族——如纳西族、景颇族、傣族、壮族、哈尼族、满族等民族的村寨中还保留着神树,作为植物信仰的原始遗留,它们已经转化为村寨守护神了。

在中国民间崇拜中,信仰范围广而又有专庙祭祀的植物神是花神。中国南方和北方都有花神庙,尤其是各地的花乡对花神祭祀更勤。中国民间以农历二月初二(也有说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的)为花王诞辰日,或为百花生日,又叫“百花节”,亦名“花朝节”。在这一天,人们多外出游玩赏花。花朝节的形成与流传和中国人爱花的传统分不开。在四川和云南等地,至今还保留着二月赶花会或插花节的习俗。至于花神,多数由女性来担任,但也有少数是男性。据说北京颐和园内的花神就是一位男性,与土地神、山神一起享受着人间的香火供奉。与汉族略有不同,生活在云南大理一带的白族人民把农历二月二十四作为“朝花节”,因为相传这一天是百花的生日。当地良好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宜花木种植,所以家家户户的庭院中都种植了许多花草果木。每年到了“朝花节”这一天,各家都把自己精心培植的花木摆放在门口,请过路的客人观赏。如果客人对花表示赞美,花的主人会因此而感到自豪。

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是由自然崇拜尤其是动、植物崇拜发展而来的一种古老的信仰形式。作为一种原始信仰,图腾崇拜在世界各民族发展的早期阶段都曾存在过。但图腾信仰与一般的动、植物信仰有所不同,因为图腾是原始氏族的一种标志,英文叫做“totem”。“图腾”这个词原来是北美印第安部落俄吉布瓦(Qjibua)人的方言,意思是“他的亲族”。原始氏族认为人与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血缘关系,这种受到崇拜的动物、植物或非生物被认为是本民族(或氏族)的祖先,即“图腾”。图腾崇拜大致有以下几个要素:

崇拜的对象大部分是某种动物,也有少数是植物或非生物;

崇拜图腾的氏族都认为本氏族与所崇拜的图腾之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

对于图腾物,全氏族的人都加以崇拜,不能随意伤害,如果无意中伤害了图腾物,必须举行赎罪仪式;

图腾既是本氏族的标志,又是本氏族的保护神,对于它的崇拜,有特定的仪式和一些禁忌;

同一图腾的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氏族的名称常常用所崇拜的图腾来命名,后来渐渐发展为同一氏族的人们的姓氏。据学者考证,中国人中的马、牛、梅、李、叶、林、龙、风等姓氏,都是“原始图腾的遗迹”;

崇拜某一图腾的民族都有本民族世代相传的图腾神话。这些神话讲述了本民族的来源,解释了图腾祭祀与禁忌的意义。内容上可以分为开天辟地神话、动植物变为祖先的神话、人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人的神话等。中国古代汉文典籍中保留下来的大量感生神话,实际也反映了这种古老的图腾信仰。除汉族以外,中国其他很多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图腾传说,如怒族的蜜蜂变人传说,拉祜族的虎变人传说等。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直到近现代,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中还保留着大量的图腾信仰的痕迹。由于各民族的生活环境与生产方式不同,所以,他们信奉的图腾也多种多样,其中常见的动物图腾有熊、虎、犬(狗)、鱼、蛇、龟、鹿、鹰、牛、羊、蜂等,植物图腾则有竹、枫等。

图腾信仰是与人类早期氏族社会相伴而生的,了解与研究图腾信仰的基本内容和特性,对认识各类民俗的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指人们对自己的祖先所怀抱的一种宗教式的虔诚与信奉的情感。祖先崇拜的核心是相信祖先的灵魂始终存在,并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对后代的生活产生影响。

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承认神灵或超自然力的存在这一点上,它与自然崇拜有相同之处,但在本质上又与自然崇拜有着差异:其一,它信仰的对象不再是自然物而是人本身;其二,它不再单纯以“万物有灵观”为存在条件,而是以由灵魂观念、鬼魂观念等构成的复杂的灵鬼观念为存在条件。祖先崇拜与图腾崇拜的相通之处是:二者都可以作为生殖信仰的一种形态,但祖先崇拜却代表了人类对于自身繁衍的一种新的认识,受崇拜的祖先不再是某种图腾物,而是人本身(本民族的文化英雄)。

在中国,祖先崇拜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形式完备。在中国民间信仰的诸多神灵中,祖先神灵受重视的程度最高,接受的祭祀也最多。与世界其他民族相比,中国的祖先崇拜更强调文化传统的延续性和继承性。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与祭祀具有很强的实用目的。一方面,人们通过这种崇拜形式来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感谢;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祈求祖先保佑家族经济的繁盛与人口的兴旺,并为家族成员降福免灾。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这种传统的心态维系了家族的团结,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但从消极的一面看,这种尊祖、敬祖的传统有时也会成为社会进步与变革的阻力。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炎帝和黄帝作为氏族首领和文化英雄,为开创华夏古代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神,至今受到人们的崇拜和景仰。

炎帝神农氏

炎帝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开创者,中国农业文明的确立,是与神农的贡献分不开的。传说炎帝不仅发明了斧头和锄头等生产工具,而且教人耕作,让人们栽种桑麻,用蚕丝和麻线织成布匹,做成衣裳。神农还发明了制作陶器的方法,并制作了五弦琴,丰富和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炎帝神农的另一伟大贡献是他“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史记·补三皇本纪》)。传说他用中草药救活了很多人并且开创了中医药学,因而被尊为医药神和中国医药学的始祖。

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神和文化英雄,炎帝的身世被蒙上了许多神奇的色彩。据史书记载,炎帝是神龙的后代,炎帝的母亲女登去华阳游玩时,与神龙相交配而生下了炎帝。传说炎帝是“人身牛首”,在原始农业时代,牛作为最重要的畜力,为人类的耕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因此,把牛作为炎帝所代表的农业氏族的形象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传说炎帝晚年巡游南方时,因劳累过度而去世,也有的说神农是为民治病,尝百草中毒而死的。炎帝死后,“葬于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今酃县康乐乡)。公元967年,宋太祖在哪里按照皇宫的式样建立了炎帝陵庙用于祭祀,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在传说中的神农出生地——陕西宝鸡市渭河南岸峪泉村,另有炎帝神农祠,那里风景优美,每年有无数的海内外中国人到炎帝陵和神农祠瞻仰朝拜,以抒发寻根谒祖之情。

黄帝轩辕氏

黄帝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另一始祖神,他和炎帝都是有熊氏首领少典之子,炎帝长于姜水之滨,黄帝长于姬水之滨,所以,炎帝姓姜,黄帝姓姬。又因黄帝部落原来生活在西北高原,崇尚土德,土呈黄色,所以称“黄帝”。传说黄帝的丰功伟绩之一是在部落战争中统一了中国,他率众打败了南方九黎族的首领蚩尤,又战胜了炎帝。黄帝部族与炎帝部族合并后,黄帝被推选为炎黄部落联盟的首领。传说黄帝在文化方面的功绩也很大,比如制定天文历法,他的史臣仓颉创造了文字,他的妻子嫘祖教人们养蚕制丝。此外,他还发明了造车、宫室、算数、音律等。其实,这些并非黄帝一人的创造,而是远古时代劳动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传说黄帝享年110岁。仙逝后葬于陕西桥山。黄帝的陵墓在陕西、甘肃、河南、河北各有一座,但以陕西桥山的黄陵最为有名。桥山东南山麓有著名的黄帝庙,又称“轩辕庙”,建于汉代。

二、神仙信仰

神医华佗

华佗是东汉时期的人,家住在谯郡的华家庄。很小的时候,华佗的父亲就死了,他的哥哥又被拉去当兵,而且一去就没有音信,家里就留下他和娘俩过日子。

因为家里穷,华佗就靠打柴和挖药来养活他娘。华家庄所在的亳县是个出产药材的好地方,很稀有的药材在亳县都能找到。华佗因为整天跟药打交道,也就懂得很多药材的药性,他自己也试着开过几个偏方,倒也十分灵验。

那时候,天下大乱,战争频繁,再加上年景不好,瘟疫流行,人们闹病的很多。当时,这一带能治病的先生很少,人们就都来找华佗。华佗开始时,虽然本事不大,但是他却十分热心,自己也精心钻研,什么伤风、头痛等各类病症被他治好了不少。

一年,华佗的母亲突然得了一个奇怪的病,全身忽冷忽热,周身疼痛不止,饭也吃不下,茶也喝不下,浑身肿得像个大钟。可是,凭华佗现在的这点本事,他一点也看不透,试了各种药方都不管用。华佗也请过几个医生,可是也都不知道这病的根源。就这样,不到半年,他母亲就病死了。

母亲的死,给华佗很大的打击。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华佗伤心欲绝,发愤要投师学医,救世济人。他听说,西山琼林寺有位名叫治化的道人,治病如神,是个精通医术的神医。于是,华佗决定要去西山学医。

第二天一早,华佗就背起行装带了些干粮上路了。他一连走了半个月,腿都走肿了,脚也打泡了,终于看见一座大山,在半山坡的密林当中有一座寺院。华佗走近一看,只见门框上有一块金匾,上面写着:“琼林寺”三个斗大的金字。他惊喜若狂,又往山上走了一程,来到了一座大殿前,见一位老道长端坐在那里闭目养神。这个人就是治化道人。华佗连忙跪在地上,请求治化道人收他为徒。

治化道人没有即刻答应他,停了片刻后说:“你来投师学医,是不是出于真心呢?”

华佗说:“是的。为了不再让天下的老百姓再受到我母亲那样的遭遇,我是真心来拜师学医的!”

治化道人说:“既然你是出于真心,就请暂时留下来,做几年杂活再说吧!”

华佗磕头拜了师,就跟随治化道人,拐弯抹角来到了一个内院里。华佗进到里边一看,大吃了一惊!只见到处睡的都是病人:长疮的,跌伤的,出血的,流脓的,什么样的病症都有,什么样的病人都有。治化道人对呆在一边的华佗说:“你就在这里专管打柴、烧水、研药、敷药等侍候病人的杂事吧。

华佗点头答应道:“一定听从师傅的吩咐!”

就这样,华佗就留下来跟治化道人一起救死扶伤。打第一天起,华佗对这些小事都很耐心,不论是三更半夜,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他从没离开过病房。平时他处处留心,凡每个病人的病情变化他都记在心里,并记在一个小本子上。甚至连病人每天的食量大小,喝水多少,他都记录下。师兄们见了都笑他太笨,说他是没事找事干。然而,华佗就当没听见一样,依旧照自己的想法一点一滴的坚持做到底。这样,他一下子就呆了三年,在这三年里,他懂得了不少的病因和结果,知道了不少用药的方法。

这一天,华佗正在侍候病人,治化道人来到他的跟前,对他说:“三年的时间不算短,也不太长,但是我看出了你的好学和勤奋。孩子,你熬过来了,将来你一定会有很大出息的。”

华佗听了师傅的夸奖,很受感动,连忙跪在地上,连声谢谢师傅。

治化道人说:“华佗,你在这里已经磨炼了三年。认识了不少的药物,也知道了不少的病症,增长了不少的见识。但是,要治好病还得学些医书药典,所以我想再让你学习三年。你随我来吧。”说罢,治化道人引着华佗来到了一个内殿。华佗抬头一看,只见整个大殿里摆满了书架,书架上全是药书,满墙都是挂图。不远处的地上放着炼丹炉,还摆着很多药柜橱。

治化道人笑着说:“学医好比走路,路只能一步一步地走,不能急躁。这里,有你看不完的书,有千百种让你作药的药材,你就潜心好好学吧。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再来问我吧。”说完就关上门走了。

华佗自从到了内殿之后,他白天炼制药,夜晚就攻读药书,从不偷一点懒。

日出日落,冬去春来,眨眼之间三年时间又过去了。一天夜里,华佗看书累了,就到外头走了走。可是当他回来后,发现他放在桌上的几本药书被烛火引着了。华佗非常着急,就不顾一切地跑上去救火。可是等到他把火扑灭时,书已经全烧毁了。华佗很着急,心想,烧了别的还可,这药书可是师傅的心爱之物,如今被火烧了,得怎么向师傅交待呢?

俗话说,急中生智。华佗转念一想:反正这几相药典我早背熟了,何不抄写一份补上呢?想到这里,他随即研墨提笔,立刻抄写起来。不到一个月,就把这几本药书抄好了。

这天华佗正要提笔写书皮,治化道人走了进来。华佗忙起身让坐。治化道人要他把那几本他已经烧了的药书拿出看看。这下华佗急了,只得连忙跪下,把自己刚刚抄好的那几本药书递了过去,说:“弟子不慎,原书被烛火烧掉了。恐怕师傅怪罪,就凭自己的记忆抄了复本,请师傅详查。”

治化道人听了哈哈大笑说:“不瞒你说,那次烧的不是药书,而是几摞废纸。真的药书在我这里。那是我特意来试试你的本领的。”治化道人又详细地看了看华佗记下来的药书,很满意地说:“华佗,你已经来了六年了,本领也学得着不多了。今天是你下山为百姓去治病的时候了。”

华佗忙跪下道:“弟子的本领还没到,请师傅还让我在这里呆一年吧!”

治化道人说:“眼下世道正乱,瘟疫流行,我不能再留你了,难道你忘了当时你来学医的真心了吗?”

华佗又说:“师傅,只是弟子这样下山,一没有药,二没有方子,我如何才能给人看病呢?

治化道人微笑着说:“这个不难,药草到处有,就靠两只手,人人都是师傅,处处把心留。你能把我这几句话记住,就什么都有了。“

就这样,华佗记下师傅的话,叩头谢过之后,就背着药袋下山去了。

华佗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到处行医治病,真是药到病除,妙手回春。不久,他的名声就传得很开很开了。

华佗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很好。后来,曹操知道华佗医术最后,就把华佗抓去,让他专为自己一人治病。可是华佗不肯服侍权贵,于是借口妻子病重离开了曹操,曹操屡次催他回来他都不肯,最后曹操一怒之下就把他给杀了。

臣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玉皇大帝对臣说:天宫宝殿是一千间,凡间宫殿万不可超过天宫。

仙伯郭璞

东晋时期,有个未卜先知的仙伯,名叫郭璞。他虽然不善言辞,但是非常博学,他特别精于阴阳妙术。当时,有一位叫郭公的老者在河东寄居。郭璞知道他是个不平常的人,于是就去向他请教。郭公见他很虔诚,就给了他《青囊书》九卷。这样,郭璞通过精心研读这九卷书,就能通晓阴阳五行和卜筮的各技能了,并且他还能凭借自己未卜先知能力,消除各种灾祸。因为这《青囊书》有如此神奇的功能,很多人都想得到它。郭璞有一位门人叫赵载,他趁郭璞不注意,就把《青囊书》偷了去,可是他刚想打开来看,这书就自行烧毁了。

有一年,郭璞预感到河东会发生兵乱,就偷偷地告诉那边的亲朋好友,叫他们到东南方去避乱,去投奔那里的赵固将军。恰巧赵固将军的马在战斗中死去了。赵固爱马如爱子,因此十分伤心。马死的这些天里,他什么人也不见。郭璞刚走到门口,也被门卫挡在外面。可是当郭璞说我能让将军的马复活时。门卫便马上回去禀报。赵固一听说有人能医治好他的马,就亲自出来迎接。

郭璞要赵固找来二三十位壮士,各自拿一根竹竿往东走三十里,在那里,他们将碰到一座庙。这时,他们就要用竹竿用力拍打这座庙四面的墙,这样他们就会看到一样东西从庙宇上掉下了。他们只要能抓住这个东西,就能把马医活。赵固听说如此,立即叫人按照郭璞所说的去做。果然他们在庙宇上得到了一只像猴子一样的动物,就把它带了回来。郭璞把这只动物放在马的旁边,只见这动物一见死马,就走过去对马嘴进行“猴马呼吸”。不一会儿,马就能嘶鸣不已,活崩乱跳,那动物也就不知去向了。就这样,赵固对郭璞大加赞赏,并赠予他很多财物。

后来,郭璞到了庐江。他去看庐江的太守胡孟康,在太守的府上,风流倜傥的郭璞看上了胡府的一个丫头。于是很想得到她,可是他又不便直说。于是,他就施起了法术:他绕着胡府撒了一圈赤豆,一会儿,胡孟康就发现有数千个赤衣人围着自己的住宅,好像要推倒他家的墙似的。他很着急,可是一走出一看,却什么也看不见。胡太守怕自己冒犯了何方神圣,就请郭璞来给他占卜。郭璞便假惺惺地说:“你家不宜蓄养某个丫环,你可到二十里外的市场上把她卖了,也千万不要跟买主争论价钱,这样你们家的祸害就可以消除了。”就这样,胡太守于是马上叫人把这个丫环卖掉了。郭璞呢,画了一张符书,投入进中,那些赤衣小人就都不见了。郭璞就这样很轻松地得到了那个丫环。

郭璞还是很有名的风水先生。有一次,他的母亲去世了,郭璞就把她葬在一个离河水只数十步的地方。当时人们都说坟墓离水太近,会被水掩掉的。可是郭璞却说:“这条河马上就要变成陆地了,你们不要替我担心。”果然不久,河水改道了。郭璞还因此得意地写过一首诗。郭璞还为别人选取墓地。有一回,他把人家的墓地选在山的龙骨上。皇帝听说后,便微服私访。皇帝问那家的主人,怎么敢把墓地选在龙骨上,难道不怕被杀头吗?这家主人却说:“郭璞在选墓地的时候曾说‘这是葬在龙耳朵上,不出三年,会有天子来主人家私访。’可是到如今也快三年,我还没见到皇上来。”皇上听了之后,大为叹服。

郭璞才气很高,名重天下,但是他的性情却很轻率,也不重视礼仪,尤其他很嗜好酒色。当时有个很有名的人干宝,就劝他说:“你不懂得养性之道,恐怕不好吧?”可是郭璞却说:“虽然我的天赋有限,但是我用也用不完,你又有什么担心的呢?至于养性之道,也本自天然,何必人为呢!”

郭璞与一个叫桓彝的人十分友好。可是桓彝却有一个不好的毛病,他到朋友家去,总是直趋而入,也不管人家方便不方便。郭璞曾劝他说:“你来我这儿,其他也没有什么要避开的,只是你千万不能在我如厕的时候来找我。可是有次,桓彝因为喝醉了,就懵懵懂懂在郭璞上厕所的时候来找他。他掀开厕所的帘子一看,只见郭璞披头散发,赤身裸体,正在里面演练着什么。郭璞一看见桓彝,便仰天长叹:“我多次嘱咐过你,你为何总是不听。这下你不但害朋友,而且也害了你自己。看来这是天意如此,凡人是没有办法的呀!”果然后来,郭璞因为惹怒了一个叫王敦的人而被杀了,桓彝也死于非命。

郭璞是怎样得罪王敦的呢?话说王敦谋反,朝廷派人来请郭璞占卜事态。但是郭璞却没有把结果直接告诉皇上。皇上于是再一次叫人把郭璞叫来,要他再占卜。郭璞占完之后,就说“大吉”。后来,王敦手下有个叫石崇的把郭推荐给王敦说:“郭璞料事如神,能不能请他来给这次谋反占上一卦呢?”于是,王敦就把郭璞请来,叫他为自己占卜,哪知郭璞却说“大凶”。王敦见他口出狂言,十分生气。于是恶从胆边生,就问郭璞道:“你能算算你的死期限吗?”郭璞说:“就在今天中午。”王敦这就命刽子手把郭璞押到南岗去正法。在赴刑场前,郭璞问刽子手说:“你们把我押到哪里去?如果是南岗的话,那么在那里一定有两棵柏树,柏树上应该还有个大鸟巢。”刽子手到南岗一看,果然如此。

在行刑前,郭璞让家人在行刑前准备好,把他埋在江边两坛之间。不过又有人说,就在郭璞死后的第三天,看见他与人谈笑风生。王敦听说后,就开棺验尸,只见里面空空如也。后来又有人说郭璞已成仙了,而且在天上已经当上水府仙伯了。

左慈在天柱山精修苦炼道术的时候,在一个石洞中得到一部《九丹金液经》,这样他就学会了千变万化的方术。

仙人罗隐

郁南县有个钱粮湖,这湖并不大,据说从前,天晴时在崖上就可以看到湖底有座宫殿的样子,不过这宫殿却很破旧了。下雨时,湖的附近,可以听到湖底传来阵阵“嘀哒嘀哒”的声音。其实,这原本就是个怪湖。

原说很久以前,这湖本是一片平地,有一大地主就在那上面盖了一座宫殿。他占据着纵横数十里的土地,手下还有许多长工为他干活。长工们在他的欺压下过着牛马还不如的生活。

有一年,天大旱,田地都干裂了。可是地主不理长工的死活,日日夜夜逼着他们去车水,并且对你们说:“如果稻子旱死了,就要你们的命!”长工们没办法,只好日夜去车水,个个累得死去活来,有几个身体不好的早已活活累死了。

一天,来了一个仙人,名叫罗隐。他问这些长工,为何这般劳碌不停。长工们就叹着气把事情告诉了他。罗隐对他们说:“你们不用怕。我来帮帮你们吧。”说着,走到不远处的山脚下,掀起了一块大石头。随后又从袋子里取出一支铁笔,向石头底下的坑一指,然后拿着铁笔沿着山脚下走,他边走边在嘴里念到:铁笔一挥动,水源永不空;铁笔过山脚,马上变条涌。

说来也真奇怪,那个坑顿时不断地涌出水来。铁笔划过的地方果然成了一条大河。水顺着这条大河滚滚地流着,流到了四处的田里。长工们见到如此,个个欢喜极了。他们围着罗隐,向他真诚地道谢。其中有个长工想起自己生活的艰难,就对罗隐说:“您既然有办法引来水,想来您也有办法使我们脱离苦海吧?”罗隐想了一想说:“这还得靠你们自己,不过我可以帮助你们。”

罗隐说罢,就在地主的屋子周围,用铁笔画了一个大圆圈。接着又在地主屋子的两扇大门上画了两条龙。这两条龙就象活的一样。不过他还没给龙画眼睛,只画了个眼圈。

罗隐画好之后,没有说别的什么,只在旁边留下了一行小字:两条龙,眼一红,大雨又大风,不然就会遭凶;雨过风又止,幸福永无穷!

罗隐写完就走了。

那天,地主去了朋友家,傍晚他坐着轿子回来,一见门上画得花花斑斑的,就很生气,于是命长工去把这些东西擦了。可是长工们你望着我,我望着我,就是没有一个人去擦。他们心想:若把龙擦去,就永远不会龙眼红的时候了,那么我就永远只能过苦日子了。

这时,一个长工说: “老爷,这是仙人画的!我们不能擦的!”

地主瞪眼大骂:“你们画画弄脏了我的大门,还说是什么仙人画的,是不是不想活了!真是岂有此理!”随后,地主立即叫狗腿子去擦掉那两条龙。

长工们见这狗腿子要去擦这两条龙,很着急了。就把仙人挥笔成涌的事,说了一遍,并说:“仙人在门上画了两条龙,这是个好兆头呀,怎么要擦去呢?”

地主听了很奇怪,哪里来的涌呢?这么干旱的天。于是就叫狗腿子去看个究竟。哪知狗腿子回来说,果然在田间出现了一条涌。地主这下相信了,他们说得对,或许这是个好兆头,于是就没有再叫人擦。

第二天,长工们看看那龙眼,仍是一样,并没有变红。两天、三天、……转眼一年过去了,那门上的龙眼还是一样。大家都在寻思,那龙的眼睛到底要什么时候才能红呀?

好不容易挨过了两年。一天,地主娶媳妇。他从农民那里抢来了很多的猪羊,来给自己大摆酒席,还请来了许多地主官僚和乡绅。

这时,长工们又聚在一起思量:今天会不会是龙眼红的时候呀。可是仙人不是说过,要过好日子,还得靠我们自己吧?我们自己也应该想想办法啊!于是一个长工就狠狠地把地主钉猪的血,抹了一点在龙眼上,说:“龙啊龙,难道地主还不倒霉吗?这下你的眼睛应该红了吧!”这次,龙的眼睛果然红了。可是一个狗腿子把这事报告给了地主知道了。地主一想,猪血是污秽的东西,把它涂在龙眼上,肯定是不吉利的。就把那个长工狠狠地打了一顿,并要他擦去。可是这个长工宁死也不去。旁边一个狗腿子为了讨好地主,就主动去擦。哪想,这龙眼不但擦不去,而且越擦越鲜红,还闪闪发光,就像真的眼睛一样。这时候,天上的蓝云不见了。只见四下的乌云涌了上来,接着就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下罗隐起了倾盆大雨,一会儿就天昏地暗了。

长工见到这种情形,就一个个飞快地跑出门去。他们冒着大雨,纷纷往山上跑。

这时候,地主的媳妇坐着大红花轿来了。因为天突然下雨,抬轿的轿夫以及那些锣鼓手,都急急忙忙地跑进屋里去了。这时,只听见一声巨响,门上的两条龙,竟然都变成了真龙了。它们向天空飞去,在天上飞来飞去,雨也越下越大。原先罗隐用铁笔画过的地方,都沉了下去。四下的水,都向地主屋里涌去,水越涨越高,霎时间就淹没了屋顶,屋里的所有坏人也都被淹死了。

从此,本来是一片平地的地方成了一个湖。地主屋内藏的许多金银财宝和粮食,都被埋进了湖底。也就是这个缘故,人们就把这个湖叫作钱粮湖。这以后,钱粮湖在天眼无风时,水静无波的时候,人们就能在水底看到一座房子,那就是往日那地主的屋子。

成连先生就对他说:“我只能传授给你一些琴曲和弹琴的技巧,却不能传授给改变性情的方法。”

枕中黄粱

唐朝开元七年,有位名叫吕翁的道士,学了一身神仙的法术。一天,他在通往邯郸的大道上走着,走着走着,有些累了。他就来到一家旅店,想进去休息一下。他摘下帽子,松开衣带,靠着布口袋坐了下来。过了不一会儿,旅店门口走过一位年轻人,这人姓卢,穿着短布衣衫,牵着一匹小青马,正准备去狩猎,也顺便到旅店来喝碗茶。他与吕翁坐在一起,两人就攀谈起来了,他们说说笑笑,谈得很投机。

谈了好一阵子,卢生低头看着自己一身破旧的衣服,长叹一声说:“大丈夫生在世上,却总是不走运,眼看这一辈子就要完,可是却穷困到这种地步!”吕翁说:“你不是很好吗,又没病没灾,还有说有笑,这不是挺称心如意的吗?你却嫌自己太受穷了,这是为什么呀?”卢生说:“我现在不过是勉强能活下去罢了,要是今天不去打上一只野鸡什么的,家人就会挨饿,这哪里又说得上称心如意呀!”吕翁说:“这样其实很称心如意了,我想问你,要怎么样才算称心如意呢?”卢生马上回答说:“读书人在世上走一遭,就应该立功扬名。为武将就要出征当任将军,回朝后又能应任宰相,做到出将入相。每次吃饭的时候,山珍海味一盘接着一盘。还要时不时有成群的美女为我把盏倒酒。我喜欢什么样的舞踏,她们就跳什么样的舞给我看。这样才能说得上称心如意呀!我也曾立志读书十几年,学问也算渊博了,可是至今也没有博得一点功名,还要为每天三顿饭而劳苦奔波。这不是太穷困潦倒吗?”也许是这年轻人说得太久了,说着说着,就迷迷糊糊地很困的样子。

当时,旅店的老板正在忙着蒸煮黄米饭。吕翁于是伸手从布口袋里取出一个枕头来,递给卢生说:“你枕上我的枕头,这会让你睡得舒服些,也会使你经历富贵荣华,让你得到称心如意的东西。”

这是个青瓷做成的枕头,两端是空的,枕头中央还有一个小窟窿。当卢生俯下身子,把头枕到枕头上时,只见枕头上的那个窟窿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只见里面亮堂堂的。他感到自己站了起来,就从这个窟窿走了进去。在这里面,卢生不再是以前的穷困样了,他已经是一个秀才了。

不久,他娶了清河地方一位姓崔的人家的女儿,姑娘长得很美丽。家里的钱财也愈来愈多,他十分高兴。从此以后,他穿的衣服、坐的马车等都一天比一天更华丽了。第二年,科考时,他中了进士。殿试后被任命在秘书省做校书官。后来,皇帝调他到渭南县当县尉。不久,又升为监察御史。接着调任为起居舍人,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书公文。三年后,调到同州任刺史,又调陕州当刺史。

他平生最愿意大兴土木、搞建筑。于是就在陕州开了一条河,疏通了当地的交通、解决了运输的困难。为此,陕州的百姓得到了不少便利。于是,百姓刻石立碑颂扬他的功德。后来,又调往汴州当刺史,兼任河南道采访使。时隔不久,调回京城当了京兆尹。

这一年,皇帝向西边少数民族地区进兵,开拓疆土。当时,吐蕃地方的悉林逻和独龙地方的龙莽布支攻下了爪沙城,节度使王君勇刚刚被杀死。甘肃境内的黄河流域、湟河流域形势异常紧张。皇帝希望能得到一位有才能的大将,结果,卢生被皇帝封为御史中丞兼河西道节度使。卢生领兵大破敌兵,杀死七千多人,占领了九百多里土地,建起三座大城,镇守在要害之处。边境的居民在延居山竖立起石碑来颂扬他这些丰功伟绩。

卢生胜利回到京城,被皇帝加官进爵,很受重用,晋升为吏部侍郎,后来又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在当时,他很有威信,人们都很佩服他,因此,就遭到当朝宰相的嫉妒,对他造谣中伤。结果,他被贬为端州刺史。三年后,才又调回京城,任常侍。不久,他当上了宰相。与中书令萧嵩、侍中裴光庭共同处理军国大事达十余年,经常受到皇帝的赞许,深得皇帝的信任。

有时一天之内就接到皇帝好几道密令。因为他做起事来十分能干,还被称为贤相。但是后来,同僚们陷害他,诬告他与边将勾结,要阴谋推翻朝廷。皇帝于是下令要把他抓进监狱去。卢生得知后十分惊慌,他知道自己将要被处死,便对妻子说:“我家在山东,原有五顷好地,足够吃穿。何苦出来当官呢?如今到了这种地步,再想像从前那样穿件短布衫,骑一匹小青马,在邯郸道上漫游,都是不可能了。”说完,拿起刀来便要自杀,他的妻子急忙上前拿掉了他的刀,他这才没有死成。

同卢生一道被抓起来的其他人都被处死了,单单卢生因为有一个太监的庇护,才没有被处死,然而虽然保全了性命,但是却被流放到骓州。不久以后,皇帝得知卢生受了冤枉,就恢复了他的官职,任命他为中书令,晋封为燕国公,对他更加宠信。卢生有五个儿子,叫卢俭、卢传、卢位、卢倜、卢倚,都很有才干。卢俭中了进士,当上了考功员外;卢传当上了侍御史;卢位当上了太常丞;卢倜当上了万年尉;卢倚最好,二十八岁就当上了左丞相。他们的岳父家都是天下有名的大族。

就这样,卢生两次官复原职,两次都在中央掌权,五十多年来声威显赫。卢生为人奢侈,极尽声色犬马的娱乐,他家中的歌女舞伎都是第一流的美人,分成好几个队列。皇帝前前后后赏赐给他的良田、美女、名马、珠宝,不可胜数。后来,卢生渐渐衰老了,屡次请求辞职,皇帝都没有允许。当他生病的时候,皇帝就派太监一个接一个地轮番前来探望。各方名医、各种好药无时不送来。

最后到卢生病危临终时,他给皇帝上书说:“臣原本是山东的一个读书人,以种田种菜为乐,一个偶然机会被圣上所发现,才能到朝廷来做官,承蒙圣上宠信,使我这个德薄才疏、出身贫贱的人在很短的时间内登上了高位。在外统帅大军、在内执掌大权。里里外外任职数十年,可是我辜负了皇帝的信赖,名望不足以震慑国威,致使给盗贼有可乘之机。我为国事而忧心,就如同走在薄冰上一般,忧虑日甚一日,不知不觉中老之将至。今年我已经过了八十岁了,身体不行了,仅仅剩下一口气了,眼看着也要没了。谨上书一封,以表我对圣上衷心的谢意。”

皇帝看了之后,下了一道诏书:“你因为具有美好的品德,才做了我的宰相,在外你是捍卫国家的屏障;在内你是完成光辉业绩的助手。二十多年的太平日子,实在是全靠了你呀。现在,我命令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到你府上探视,你要注意医治,为了我,你要爱惜身体。”收到皇帝诏书的当天傍晚,卢生就死去了。

这一死可惊醒了卢生,他伸个懒腰就醒过来了。可是发现自己正躺在旅店里,吕翁还坐在自己身边,旅店老板当时做的黄米饭还没有熟。眼前的一切也毫无变化。卢生这才意识到这是一个梦。

这下,吕翁对卢生说:“其实,你一生的追求也和这梦中的是一样的啊!你为何还要执迷不悟呢?”卢生听了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过了好一会,他才向吕翁道谢道:“对啊,荣誉和耻辱,得到和失去,死亡或生存,我全都知道了。都是您急时制止了我的贪欲呀。”说完,对着吕翁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便骑上小青马快快乐乐地打猎去了。

崔炜听了这和尚的话,就赶到了任家,他向任家的人说明了来意。任老头听了,非常高兴,对崔炜以礼相待,十分恭敬。

神算王贾

王贾是唐朝时期婺州的参军,他本来是太原人,后来搬到了覃怀,就一直在那里住了下来。

王贾从小就很聪明,从来没有犯什么过失,但是他很不爱说话,有时候一年也不说一句话。十四岁生日那天,他忽然对哥哥说:“过不了三天,恐怕家里会有大丧事。”哥哥见他如此胡说,就一个劲地骂他。

然而刚过了两天,家中就起了大火,把房子烧成灰烬了。年老的祖母,因为受了惊吓,一头栽倒到床下就死了。

王贾的哥哥见王贾预言这样准,就把这事跟父辈们讲了。父辈们问他是怎么知道的。王贾只说是自己算卦算出来的。不久,王贾又对父辈们说:“山南边的泌河湾里有两条龙。如果想看看真龙,晚上就能看到。”父辈们生气地对他说:“小孩子不要说鬼话吓唬人,再说就该打!”

王贾连忙跪下说:“我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要是不信就可以一起去。”

父辈们生气地说:“好吧,为了弄清楚你到底有没有说谎,大家就一起去看看!”

王贾叫父辈们带上雨衣。他们一齐来到泌河边,王贾下了水,在水深处用鞭子一划,水就分成了两半。只见水下有块大石头,大石头旁果然盘绕着两条龙,一条是黑色的,一条是白色的,都有几丈长。这两条龙一见到人,立刻冲上了天,飞走了。父辈们都吓了一大跳,在那里呆呆地看了许久,说不出话来。

这样,人们才知道王贾不是一个平常的人。当王贾十七岁时,他到京城赶考,一举就考中进士。后来,他娶清河崔家的女儿为妻。再后来,王贾就被授予婺州参军。

一次,他在回家的途中,经过洛阳。那时,他母亲有个表妹已死一年多了,可是却常常在幔帐后面说话,处理家务。儿女及仆人们谁也不敢干错事。她每次要什么东西,如果家人不照办,立刻就大骂。她的亲人都感到很奇怪。王贾却说:“这是妖精,并不是她的魂灵。”他想到姨娘家去给表兄弟们问候,可是在他来之前,姨娘就对孩子们说:“明天王家外甥要来,一定不要叫他进门,这小子可不是个好人!”

王贾来到后,她不让他进门。于是,王贾就叫把老仆人悄悄找来,对他说:“屋里说话的,不是你家的主母,而是一个妖精啊!你偷偷地进去对你家主人说,叫我进去,给你家除掉那妖精。”

其实,仆人们对这死去的“主母”早就受不了了,于是就暗中把王贾的话传给了王贾的表兄弟们。表兄弟们也这才一下子明白过来,立刻把王贾请了进来。王贾进来之后,给棺材叩了头,说道:“我听说姨娘死后很有神灵,说话还同往常一样。今天,我特地来拜见姨娘,请姨娘跟我说句话好么?”

可是却没有回答。王贾又说道:“今天,我特地来拜见姨娘,姨娘如果不说话,我就住在这里不走了!”

妖精知道再也躲不过去了,就在幔帐里说:“外甥一向还好吗?我还以为上次分别就再也见不到你了!没想到你还能来看我啊!”一边说一边就哭了起来,说活的声音同姨娘平日一模一样。表兄弟们一听,就都大哭起来了。姨娘随后又吩咐备饭。

王贾说道:“姨娘这样神灵,我很想见见您。咋不现现形叫王贾见见呢!”

姨娘却说:“我们生死殊途,何必又要相见呢?”

王贾又说:“姨娘要是不能现出全身,露出半边脸也行。不然露出一只手,或是一只脚,叫王贾看看。如果您不答应看,王贾是不会离开的!”妖精被逼得没法,只好露出了左手,可是这手与姨娘的手一模一样!表兄弟们又一次号哭起来。哪知,王贾上前一把就拉住那只手。姨娘赶紧对儿子们惊叫道:“外甥如此无礼,你们怎么还不动手呢?”可是,没等表兄弟们反应过来,王贾拽住这只手,使劲往地上一摔,那妖怪现出来原形,是一只老狐狸。从此,“姨娘”就再也没有显圣了。王贾回到婺州后。因事去了一趟东阳县,那时东阳县县令的女儿被一个妖精迷住了。一直没王贾有治好。县令把王贾请到家中,请他吃茶吃饭,却总不敢把话说明。其实,王贾早就知道了。他对县令说:“听说您女儿得了邪病,如果相信,就让我给您女儿驱驱邪吧。”县令早就知道王贾有这样的能耐,就答应了。

只见,王贾写了一道桃符。叫县令放到女儿的床前。哪想他女儿一见这道桃符,就又哭又骂,不一会儿就睡熟了。不一会他们就在床下找到了一只大狸子,已经被砍成两截,县令女儿的病也从此好了。

当时,杜暹是婺州参军,与王贾是同僚,二人关系很密切。一次,他们一同改任官职,到江南地方去赴任。他们经过钱塘江,登上罗刹山,观看了浙江潮。王贾对杜暹说:“大禹真是位圣人。在治水时所有的金柜玉符都用来镇江河了。若不是这些金柜玉符在下面支撑,只怕这杭州城早就陷下去了。”

杜暹说:“你这是怎么知道的呢?又何以如此说。”

王贾说:“你要是不信,这块石头下面就有,我们可以拿出来看看。”

于是,王贾叫杜暹闭上眼睛,拉着杜暹的手,叫杜暹跟他往下跳。杜暹遵照王贾吩咐,闭上了眼睛。不一会儿,他们就到了水下,在下边一个空旷处,有一个大石柜,高有一丈多,有一把大锁锁着了。王贾开了锁,打开盖儿,拉着杜暹的手,一同进入了柜中。石柜里面还有个小一点金柜,高三尺,用金锁锁着。王贾说:“玉符就在这里边,但是世人却不该看,我们还是不要打开了。”

于是,王贾又拉着杜暹的手跳了出来。他们又上了岸。王贾因为同杜暹相处很久了,就对他特别熟悉,就告诉他说:“你有当宰相的命,不过你要好自为之。”

接着,王贾又把杜暹将要担任的官职以及他任职时的年龄等,全都详细地告诉了他。杜暹后来果然像王贾说的那样,担任了各种各样的官职,最后当上了宰相。

不久,他们到了吴郡,就把船停在崖边。可是,王贾的女儿却夭折了,才只有五岁。孩子的娘抱着女儿的尸首痛哭不已,然而王贾却没有哭。王贾当着妻子的面对杜暹说:“我不是凡间的,而是第三天上的人,因为有罪才被贬到人间二十五年,如今已满期了。后天我就要走了。原本,这个女儿也不是我的孩子,所以她在我要走的时候夭折了。妻子崔氏也不是我的妻子,是吉州李乙的妻子,只因因缘未到,李乙还没能够娶到她为妻,但世人都应该成家,所以管因缘的月下老人暂时叫她当了我的妻子,如今期限到了。她也该去李家了。李乙是个三品官的命,他能生五个儿子。”

王贾的妻子早就知道丈夫有神灵,如今又见他说话如此不平常,也就止住了哭声,并对他说:“我们都还年轻,你怎么就忍心扔下我一个人不管?何况这大热天在旅途中孤零零的呢!请你把我送回洛阳吧,主我能够安居下来,你再走我也就不会怨你了。”

王贾听了妻子的话,笑而不答。只是吩咐家人做了棺材,把女儿装了殓,放在船舱里,又对杜暹嘱咐说:“我死后,要用一口白棺材把我装上,然后用漆漆上,送进王家祖坟就可以了,我女儿的棺材也应该埋在祖坟里。我死去之后,你就叫我妻子去宋州,她的伯父在宋州做官,到时会收留他侄女,那以后的事情就听从他的安排。到今年冬天时,李乙要进京参加科考,他会与崔氏的伯父相见,他们本来是老朋友。必然会向崔家求婚。崔家就会把侄女就许配给他了。这都是溟溟之中的定数。”

杜暹答应了王贾。可是,王贾的妻子天天哭泣,要求王贾多留几天。然而,王贾始终没有答应。

到了这一天,王贾洗了澡,换上了新衣服。傍晚,他把杜暹叫来,对坐着在一起谈心。不一会儿,王贾就躺下死了。

杜暹失去了王贾这个挚友,痛哭了一场。过后,他又为朋友戴上孝,按照遗嘱装殓。当他们走到宋州时,崔氏的伯父果然把侄女留下了。杜暹到了临汝,把王贾及其女儿安葬进了王家的祖坟。

这年冬天,李乙也如期到宋州求婚。崔家终究把侄女嫁给了他。后来,杜暹也果真当上了宰相。

泰山周围有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传说,据说吕洞宾还和白牡丹生了个儿子,人叫叫白氏郎。

杜郎子春

杜子春是北周末年,隋朝初年的人。从小豪放不羁,总把家财当成身外之物。他又是个没有什么志向,成天吃喝玩乐,家产花光了,他就去投靠他的亲戚朋友,可是别人都因为他游手好闲而不愿理他。

这天,季节已经是冬天了,可是他只穿了一件很破的衣服,空着肚子,徒步走在长安城中。到了晚上,他还没有要到一顿饭吃,自己更是拿不定主意往什么地方去,在哪个地方过夜。在长安城东市场的西门口,他实在走不动了,于是倚在门口仰天长叹。这时,有一个老头拄着手杖,从他面前走过,并问他道:“先生年纪轻轻,为什么到这里叹气呢?”杜子春就把心里的话都说了,说自己有钱的时候有很多朋友,现在没钱了,朋友都一个个离他而去,自己如今是朝不保夕,买一张烧饼的钱也没有了。老头于是问他:“你要多少吊钱才够用呢?”杜子春说:“三万吊钱我就可以生活了。”老头说:“恐怕对你来说还不够吧。”杜子春又说:“十万应该够了。”老头说:“我看还是不够的,你自己再好好想想吧。”杜子春于是说:“您能给我一百万吗?”老头仍旧说:“一百万对你来说还是不够的。这样吧,我这里有一吊钱,就当你今天晚上的用度。明天中午,我在西市波斯馆等你,到时我再给你三百万吊钱。”老头说完,就从袖筒里拿出一吊钱来交给杜子春。姓名也没留下就走了。

第二天,老头果然给了杜子春三百万吊钱。杜子春有了钱之后,浪荡的念头滋长起来了。他心里暗自以为有了这三百万吊钱,这一辈子总该够他花的了。于是,他买了一匹最好的马,穿上最好的衣服,邀集一帮酒肉朋友,到处吹拉弹唱,在妓院中酣歌曼舞,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再也没去考虑要干点别的什么事情来维持生活了。这样,过了一二年,老头给他的三百万吊钱又很快挥霍尽了。他穿的衣服,渐渐地又回到原来的样子,破破烂烂,衣不避体。他又回到饥寒交迫的老日子里。又过一阵子,他实在没办法生存下去了,便死皮赖脸又到市场的门前去叹息。然而,刚唉了一气,先前的那个老头又来了。跟杜子春说道:“你怎么又到了如此这般境地呢?你到底要多少钱,才能过完你的一生呢?”杜子春羞愧得无言以答。老头还一个劲地问他,杜子春只有十二分的惭愧,并请求老头能够原谅他。老头说:“明天中午到上次约会的地方来。”这次,杜子春忍着羞愧又去了,老头这次给了他一千万吊钱。得到这笔钱后,杜子春狠下决心,一定要干一番事业,好好生活下去。可是没多久,他又是恶习难改,比以前更加放荡了。不到一年,又把所有的钱给花光了,因而又过上了从前的穷日子。然而,杜子春却又在老地方第三次遇到了从前的老头,杜子春羞愧难当,只好捂着脸就跑。老头拽住他的衣襟,让他站住,这次当面给了他三千万吊钱,并对他说:“这是你最后一次机会,要是你再不能好好过下去的话,你真的就没救了,你也就将穷困一辈子。”

杜子春万分悔恨地说:“感谢老人家的大恩大德,这次我一定痛改前非,等到我干了一番事业之后,你老人家要我干什么我都愿意。”老头说:“你拿这些去做点好事吧,天下的孤儿寡妇很多,你就去好好帮帮他们吧。你办完了这些事情,到明年的七月十五中元节,我们在太上老君的两棵大桧树下见面吧。”老头说完就独自走了。

杜子春听说淮南的孤儿寡妇很多,就带着钱到了淮南的扬州。他在那里买下了一百多顷好地,在城里盖起了上好的房屋,把当地的孤儿寡妇全找来,分别安置房子给他们住,后来,在扬州的街上再也找不到一个孤儿了。杜子春觉得自己的事情办完了,就按期去会见那老头。

杜子春到了约定的地方后,只见老头正在两棵大桧树的树荫之下打口哨等他呢。他们一起去登华山的云台峰。向上爬了四十多里,看见一处房子特别整洁,觉得不是一般人住的地方,一片片云彩远远的笼罩着,一群仙鹤像是受惊一样,在上下飞翔。房子的堂屋里有个药炉,高九尺多,紫色的火焰烧烤着药炉子。堂房四周,九个小姑娘围着炉子站着。这时,太阳已经落山了,那老头脱掉了先前的衣服,戴上了黄色的帽子和道袍。原来这老头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一个得道的道士。只见他手里拿着三丸白色的石头弹儿,一杯酒,走到杜子春面前,叫他快些吃了。然后,他又拿来一张虎皮铺在堂房的西墙下,让杜子春面朝东边坐下。并嘱咐杜子春道:“千万不要说话,就是有大神、恶鬼、夜叉、猛兽、地狱也不用怕;即使你被捆绑着要去喂给老虎吃你也不用慌。因为这些实际上都不是真的。只要你不动弹不说话,好好安下心来,你就会没有什么苦楚的。一定要专心记住我所说的话。”说完,这道士就走了。

杜子春往院子里一看,只见一个大瓮,装了满满的水而已。可是道士走后不久,立刻旌旗舞动,千军万马便布满了山谷,呵叱之声惊天动地。有一个人走了进来,他自称大将军,身高有一丈多,人和马都披着金铠甲,光芒四射。他身后跟着的卫队有数百人,全都拿着宝剑,持着弓箭,一直走到了堂屋前面,他们大声叱责说:“你是什么人,为何不给大将军让路?”不一会儿,大将军左右的卫兵举着宝剑冲了上来,他们又追问杜子春的姓名,问他是干什么事的。可是,杜子春牢记道士的说,不说半个字。问话的人特别生气,举着刀枪向他杀来,又一齐向他射箭,声音震天动天。然而杜子春还是表情冷漠,一声不响,那个将军只好怒气冲冲地走了。

突然,大雨滂沱,四周漆黑一片,接着电闪雷鸣,一个火球子在他身边左右转着,让他睁不开眼睛。杜子春还是端坐着一动也不动,连看也不看。不久,那个将军又回来了。带着牛头马面,个个凶神恶煞,还把一个装满热油的大锅放在杜子春的面前。他们大声喝道:“快些报上名来,要不就让你下油锅。”杜子春还是不应声。可是到时,阎王来了,他把杜子春的下世转化成了一个女人,并且还是一个哑巴,长很大了还不曾说过一句话。长大了也没有人要她。这时,杜子春不觉失声叫了一声:“噫!”

叫声还没停,道士就已站在他的面前。当时,天刚过五更,已经快天明了。只见一道道紫色的火苗子窜上了屋顶,一下就把房子烧着了。大火从四下烧起来,房屋很快就烧成了灰烬。道士叹息着说:“功亏一篑!眼见我炼的药就要成功了,你也可以修成上仙了,可是你却叫出声来了。唉,仙才太难得了!我的药还可以重新炼,你这辈子就与仙无缘了。你回去吧。”

杜子春回到家里之后,很惭愧自己忘了誓言,狠狠地责备自己。为表示对道士的歉意,他后来又到云台峰去找那位道士,可是一点影子也没找到。他只好十分悔恨地回去了。

于是让妻子骑上毛驴,戴上草帽,张老拄着手杖跟在后面走了。去后一直没个消息。

神笔唐寅

据说当初,江南四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一心想做神仙,就到处寻找吕纯阳,想拜他为师。

一日,吕纯阳来到唐伯虎屋里。可是唐伯虎刚好出门去了,不在家。吕纯阳问唐伯虎的老婆心:“唐伯虎干啥事去了?”唐伯虎的老婆里想:在陌生人面前讲自己的丈夫寻神仙去了,总有点不好意思吧,于是就随口回答到:“他出门会朋友去了。”吕纯阳听了哈哈大笑:“其实我知道,他是寻神仙去了。”唐伯虎的老婆心想:我家丈夫想寻神仙,他是怎么知道的呢?就问吕纯阳:“你是什么人,怎么知道我们家这些事情的呢?”

吕纯阳也没有回答,一把抱住唐伯虎的老婆亲了一嘴。唐伯虎的老婆其实是很规矩的,当她看到这个人如此无礼,这一嘴亲得她面红耳赤,她一手拿起扫帚就把吕纯阳赶出了门。

吕纯阳被赶出去没多久,唐伯虎从外面回来了。他老婆于是气呼呼地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哪知,唐伯虎听了哈哈大笑说:“那个人就是我一直在找的吕洞宾神仙呀!”老婆却一点也不相信,说哪有神仙有如此不正经的呢?唐伯虎却说:“你这个人也太呆了。双口吕,两口相合就是一个吕字呀!”唐伯虎讲完拔腿就跑,去追吕纯阳了。

不一会儿,唐伯虎就追赶到了吕纯阳。他追得气喘吁吁,可是吕纯阳却正立在桥头等着他。唐伯虎扑在地上就拜,要吕纯阳收他做徒弟。吕纯阳笑笑讲:“要我收你做徒弟并不难,只要你把这堆牛粪吃下去,我就收你为徒弟。”唐伯虎一听要吃牛粪,就恶心得要死,怎么也不肯吃。吕纯阳看唐伯虎不肯吃,就甩了甩袖子走了。吕纯阳走到一座山上,唐伯虎又追了上去,耱神仙换别样的东西给他吃。吕纯阳又笑笑讲:“算了不要你吃了。你从这里跳下去,我就收你做徒弟。”唐伯虎朝下一看,陡峭的山岩,下面是深不见底的深潭。他一看就吓得两脚都站不稳,哪时还敢往下跳。他想回过头来恳求吕纯阳。可是吕纯阳早就不知到哪里去了。唐伯虎只好跪在岩石上拜了又拜。这时,下面深潭里忽然浮出来一朵荷花,越浮越高,一直浮到与岩石平齐。只见荷花托着一枝笔,还有一张纸。纸上写着:“念你三叩九拜,送你神笔一枝。”

就这样,唐伯虎错过了做神仙的机会,只好做了个画家。不过,吕纯阳送给他的笔特别灵,画鸟鸟会飞,画太阳太阳就能晒谷子。

唐伯虎有了这神笔之后,到江南去游历。不久,他来到了宣慈的祝村。这时,秋老虎正怪,晒得口干舌燥。唐伯虎这时也口渴难忍,就到村子里去讨口凉茶喝。他看到村口有一堵白粉墙,墙内一块空地,晒着黄灿灿的谷子。一个老婆婆手里挥着一条竹竿,在赶那些吃谷子的鸟。

唐伯虎上前打了个躬,彬彬有礼地问道:“老婆婆,我是过路的人,很渴了,您能不能赏口凉茶喝解渴吗?”

老婆婆听到话声,赶紧眯起老花眼在日头下一照,原来是个文雅的书生。笑了笑,指着不远处一座茅屋讲:“你这位客官,凉茶倒是有,就摆在屋里桌子上,只是我这一走,这些鸟儿就来吃谷子。你就自己去倒口茶喝吧。”

唐伯虎听了连忙说:“老婆婆,你老人家去取茶,晚辈在这里守住,好不好?”“可是你一个读书人,怎么可以给我看谷场子呢?就不怕人家笑你吗?”“人家就是笑掉门牙,我还是能照样喝凉茶。”唐伯虎于是就接过竹竿,学着老婆婆的样子“喔——喔——”,赶起鸟来。老婆婆见他真能赶,就踮着脚走了。可是,当老婆婆一走,唐伯虎就拿出他的那枝神笔,在白粉墙上“刷——刷——刷——”,只几下就画了一只老鹰:口呷尖尖的,翅膀扇扇有风,就跟真的一样。唐伯虎画完之后,就一个人坐到柳树底下乘凉去了。老婆婆提着泥茶壶出来了。她一眼看到场地里一个人影都没有,那个讨茶喝的读书人已在柳树下乘凉去了。老婆婆嘴巴一嘟,对唐伯虎说道:“读书人怎么这样不守信用呢?”

唐伯虎听了老婆婆的话,笑了起来:“老婆婆,我虽然本人没给您看场子,可是我已经请人给您看场子了。”

然而,老婆婆朝场子里看了好一会儿,就是没有看到半个人的影儿。就气呼呼地说:“可是你请的高明,在哪里呢?”

唐伯虎走向前,赔着笑脸,指着白粉墙,对老婆婆说道:“老婆婆,别生气,您看那边有一只老鹰,是专给您看场子的。俗话说:鸡吃谷,老鹰吃鸡。您看合适不合适呢?”

老婆婆定睛朝粉墙上一看,只见一只鹰停在墙上,连忙把茶壶递给唐伯虎,歪歪地走过去,伸手去摸墙上的老鹰。她想要给老鹰的脚上绑根绳子,这样日后就可以好好看管了。可是不想却摸了个空。再仔细一看,“嘻”,她眼泪都笑出来了:“你呀,真是个书呆子,这画在墙上老鹰怎么能给我赶鸟鹊呢?”

唐伯虎说:“您老不要着急,能不能赶鸟鹊,您试一下知道了。”说完,喝完凉茶就走了。

老婆婆怔怔地站在那里,对着白粉墙上老鹰东张张西望望,半天才醒过来。她一声不响,轻手轻脚地走到白粉墙后面。

老婆婆刚走开,那些鸡呀什么的都想来吃场里的新米。忽地听到“扑——扑——”几声响,白粉墙上的那只老鹰真的变活了,“呼”的一声直向那鸟鹊飞去,吓得它们“咯咯”地四散逃跑了。老婆婆惊奇得合不拢嘴,这才相信这是宝画。

自从这以后,老婆婆晒谷子就再也不要人守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一个络头客那里。这个络头客知道唐伯虎的画非常值钱,就特地赶到了祝村,拿了一张白纸,守在白粉墙的后面,串通人赶来一群鸡来吃谷子。墙上的老鹰一见,就“扑扑扑”在次拍拍翅膀从墙上飞了下来。络头客见状,立马跑过去贴在粉墙上,自己就跑开了。老鹰知道有人在算计它,它赶走了那些鸡之后,再“扑扑扑”回到墙上时,却刚好嵌进了白纸上了。络头客于是马上跑过来,把纸取了下来,把这老鹰卷走了。

从此,白粉墙上就再也没有老鹰图了,以后老婆婆又只得拿起竹竿来赶鸟鹊了。

道士仍然背上背筐,扛着药锄出了门。但他没有去挖药,劫朝着平时两个娃娃的去向,一路走来。

神算刘基

明太祖在统一战争中,依靠了一批英勇善战的将领争城夺地,还请得一些谋士,帮他出谋划策。在这些谋士中,刘基是最著名的一个。

刘基又叫刘伯温,本来是元朝的官员,因为对元朝的政治腐败不满意,常常写点文章,讽刺时事,后来,被解职回到他的家乡青田(在今浙江)。朱元璋的军队打到浙东的时候,把刘基请了出来,当他的谋士。在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的战争中,刘基出了不少计策。由于他足智多谋,得到明太祖的信任。明太祖把他比做西汉初年的张良。刘基不但谋略好,而且精通天文。

在古代,往往把天文现象跟人间的吉凶扯在一起。刘基对天下形势观察仔细,考虑问题周到,他的预见往往比较准确。但是大家都认为这跟他精通天文有关。民间传说把刘伯温看作一个“未卜先知”的人物。朱元璋当吴王的时候,江南发生了一场旱灾。刘基掌管天文,朱元璋问他为什么发生大旱,怎样才能求上天下雨。刘基说:“天一直不下雨,因为牢狱里关押的人有冤枉。”朱元璋信了刘基的话,派他去查牢监里关的犯人。

刘基一查,果然有不少冤案。他向朱元璋奏明后,平反了冤案,把错抓的人放了。求雨和平反本来是毫不相干的两码事。刘基也不可能有求雨的法术。不过他懂得天文,可能观测到气象要发生变化,就借这个机会劝谏朱元璋平反冤案。果然不出几天,乌云密布,接着就下了一场透雨。刘基趁朱元璋高兴的时候,又劝他制定法律,依法办事,防止错杀无辜的人。明太祖即位以后,叫刘基做御史中丞,负责司法工作。刘基严格执法。有一次,丞相李善长的一个亲信犯了法。李善长是明王朝开国功臣,又是明太祖的同乡,势力很大。但是刘基不顾李善长的阻挠,奏明明太祖,把那个亲信杀了。这件事当然招来了李善长的怨恨。正巧这一年,京城又逢到大旱,明太祖十分着急。

刘基乘机跟明太祖说:“战争中的死亡将士,他们的妻子需要抚恤;一些在筑城中死亡的工匠,尸骨还暴露在田野上,没人收埋。把这些事办了,说不定能下雨。”明太祖一心求雨,当然很快批准了刘基的要求,抚恤了将士妻子,掩埋了工匠的尸骨。刘基虽然办了一件好事,但是靠这种办法劝谏,毕竟靠不住。这一次,他的预测不准,过了十天,还是烈日当空,一滴雨也没下。这可使明太祖生了气,再加上李善长在旁边说坏话,叫刘基不能不害怕。这时候,他妻子在家乡得病死去。刘基请个假回老家了。其实,明太祖对刘基是特别器重的。有一次,明太祖要拜刘基为丞相。刘基连忙推辞说:“选丞相好比挑栋梁。要挑个大木材,如果用小木头当梁柱,房屋就有倒坍的危险。”

后来,明太祖撤了丞相李善长的职,又想请刘基出来当丞相。刘基说:“我性子偏急,容不得坏人:再说年纪大了,也担当不了这样重任。天下有的是人材,希望陛下好好物色。”刘基回到青田,过着隐居生活,从来不跟人谈起他过去的功劳。青田县令一再求见,都被刘基婉言拒绝。有一次,县令换上便服,装扮个乡下人去拜访刘基。

刘基正在洗脚,见来了陌生人,连忙穿了鞋子,把来人请进屋,热情地留饭。刘基请教来人姓名,县令只好实说:“我是青田知县,特来拜见先生。”刘基大吃一惊,连忙起身作揖,自称是治下的普通百姓。打那以后,再也不跟县令见面了。刘基住在家乡,仍旧很关心明朝的政事。明太祖也时常派人去问刘基有关天下的事。还有故事说,当初刘伯温修建北京城皇宫的时候,朱隶打算把宫殿修盖得间量多点儿、大点儿,总觉得皇上住的地方应当特别华贵,不然就显不出天子的尊严。这天,皇上正要传旨宣刘伯温,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刘伯温来了。

刘伯温一见皇上就说:“启奏万岁,臣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玉皇大帝把臣召到凌霄殿上对臣说:‘你朝皇帝要修盖皇宫,你告诉他!天宫宝殿是一千间,凡间宫殿万不可超过天宫。你还要告诉他,要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去保护凡间皇城,才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你要牢牢记住’。玉皇大帝说完这些话,就扑过来一阵白茫茫的香雾,一下就把臣吓醒啦!”

皇上听了觉着很怪,想了想,就下旨叫刘伯温去监造不到一千间,可还得跟天宫差不多间量的皇宫,并去请金刚、地煞来保护皇官。刘伯温领旨就办去了,这事儿一下子就在北京城传开了,老百姓都等着要看刘伯温怎样修盖皇宫,怎样去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这些神仙来保护皇宫。

过了些日子,刘伯温就把事儿全都办好了。皇上一看那宫殿盖得甭提有多华贵了,间量还真是不到一千间也差不多,再看宫院里金光闪闪,好像有神仙镇守。皇上愈看愈高兴,当时传旨,给刘怕温加封进爵,还赏赐了很多珠宝。外邦听说刘伯温请了天神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保护皇城,也就不敢兴兵作乱了。

王质听了这番话,简直惊呆了。他知道多说也无用,就扭转身子出了家门。

财神

财神是家庭的经济保护神,也是商人的行业神。无论古今,一般人都希望过上富裕的生活,而商人则更祈望利市发财。因此,财神成为中国民间最受崇拜的神灵之一。过去,供奉财神爷的庙宇遍布城乡,现在,财神庙虽不多了,但不少生意人还是把财神请到店堂或家里,以求财源兴旺。

财神从形象上可分为文、武两类。文财神中比较著名的是比干和范蠡。传说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为人真率耿直,他见纣王荒淫残暴,就直言相谏,纣王恼羞成怒,就叫人打开比干的胸膛,挖出了它的心脏。民间传说,比干虽然没了心,但因吃了仙人送的仙丹,所以并没有死。正因他无心,所以办事公正,不偏不向。后人把比干奉为财神,也正是因为他的率直、公正和无私。常言道:“无商不奸”,人们把比干作为财神是有一定意义的。为了赚钱而做生意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以诚信为本,童叟无欺。另一位文财神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手下的大臣范蠡。他足智多谋,帮助越王成就了霸业。但当勾践大赏功臣的时候,他却隐姓埋名,急流勇退(旧时比喻仕途顺利的时候毅然退出官场,现在也比喻在复杂的斗争中及早抽身)了。因为他早已料到君王“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同富贵”。后来,越王勾践果然大戮(杀)功臣,证明了范蠡的远见卓识(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财神识)。传说范蠡隐退后来到齐国做珠宝生意,赚了很多钱。但他看破红尘(看透了人生,不留恋世间的一切。红尘:佛家的称法,即“人世间”),把钱财都散给了亲友。人们敬佩范蠡能聚财又能散财,所以,把他敬为“文财神”。

除以上两位文财神外,中国民间还有一位有名的武财神叫赵公明,常见的形象是头戴铁帽,手执钢鞭,面黑多须,跨一黑虎。中国民间普遍祭祀赵公明,大概是明代中叶以后的事了。那时,中国城市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从事工商业的人日益增多,随着社会经济的活跃,想买卖发财的人也越来越多,而赵公明的神职之一就是“买卖求财”,所以,人们对他的祭祀也更加看重,终于使赵公明成为了专职的“财神爷”。他的画像周围,常画有招财童子、聚宝盆、珍珠和珊瑚等,以示财源茂盛。

行业神崇拜

行业神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日趋细致与复杂而产生的。在科技尚不发达,生产条件落后的情况下,不少行业的工作充满了艰辛与危险。另一方面,当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之后,日益激烈的竞争也使得人们不得不借助于外在的力量来求得生存,谋求兴旺。因而,过去中国各行各业都有自己所敬奉的祖师爷与保护神。

鲁班

木匠、石匠、泥瓦匠等行业的祖师。在建屋盖房时,木、石、泥瓦三种工匠常常是形影不离,联袂建业的,所以,他们共同敬奉鲁班为其祖师爷。鲁班是中国古代著名工匠,相传为鲁国人,曾发明了制作木器的工具,如锯和墨斗(弹线画格的用具)等。《墨子》中记载了他的事迹。旧时在湖南等地,建筑工人替别人营造完毕之后,主人设酒宴款待,必先敬鲁班,所以又叫“鲁班酒”。由于各地的工匠常祭祀他,于是在部分地区形成节日。香港的鲁班节在农历六月十六举行,届时泥水匠、木匠和搭棚工都要放假一天,白天到鲁班庙参拜,夜晚开怀畅饮,据说,在这天饮了祖师爷的寿酒,可以保施工平安。

在福建,造船业也把鲁班奉为祖师。福建的海岸线长达千里,造船业历史悠久。1974年,在连江县浦口乡发现了一只长达7米左右的独木舟,经鉴定为秦汉时期遗物。这是目前全国发现最早的独木舟之一,具有轻便灵活、速度较快的特点。明代福建造的“福船”已具有了相当高的水平,以高、大、稳而闻名全国。造船者在开工建造新船以前都先要用果品茶酒敬拜鲁班,以求祖师保佑造船顺利。在新船完工下水之前,还要祭拜天神、水神和祖师,然后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把船徐徐推入水中。

蔡伦

造纸业祖师。纸、墨、笔、砚是中国的文房四宝,纸的制造在中国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相关的风俗。相传,纸是由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的,所以人们就把他作为了造纸业的祖师。过去,许多纸匠家里除设有“天地君亲师之位”外,还设有“蔡伦先师之神位”。如果不供奉,不仅会被同行业的人嘲骂,而且会“造不出好纸”。四川夹江县石窖村造的纸是专用于中国绘画的国画纸。这种纸以当地生产的嫩竹为原料,具有吸水保墨的特点。夹江的纸乡把蔡伦奉为祖师,每年农历八月,都要举行“蔡侯会”,家家杀猪宰羊,祭拜祖师。村社唱戏,十分热闹。在山东等地也有类似的习俗,不过,祭祀的时间有所不同。如阳谷县石佛乡鲁庄一带的造纸工匠,是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七日蔡伦生日和十月初十蔡伦忌日时举行隆重的祭拜活动。除蔡伦外,个别地区的纸匠也有自己供奉的祖师,如民间纸中精品安徽宣纸的纸匠就尊奉东晋时的孔丹为宣纸制造业的始祖。

杜康

酿酒业祖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这是1700多年前东汉末年,魏王曹操借酒浇愁,慨叹人生短暂,渴求贤才,以完成统一中国大业而吟就的《短歌行》中饮酒抒怀的诗句。诗中的“杜康”,实际指的是酒。而史书上记载的杜康,则是夏代人,传说酒是他发明的,因此,后人常用他的名字来代指酒。

中国民间行业神中有很多都是历史人物,其中有的是本行业的创造发明者,有的则是技术能手,还有的是本行业的技术传授者,如黄道婆就是纺织业祖师;但也有一些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女娲、仓颉等。此外,一些道教、佛教中的神也被尊奉为行业神。从总体上看,中国民间行业神信仰范围广大,内容庞杂,层次繁多。在同一个行业范围内,也会因时代和地区差异而信奉不同的行业神,体现了中国民间信仰的多元性和实用性特征。

关帝

又称“关公”,名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在中国,关羽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在一生征战中,关羽屡建奇功,并且对刘备赤胆忠心。关羽死后,刘备特地为他建庙祭祀,称为“武庙”。关羽作战勇猛,讲义气,重友情。对于他的才能与品德,就连对手曹操也很钦佩。所以当关羽在战争中被俘时,曹操为了劝说他归顺北魏,赠送给他宝马、裘衣,但他始终不肯答应,最后曹操不得不把他放了回去。关羽的忠勇精神一直为世人景仰,自陈寿《三国志》为关羽立传之后,更被神化。

汉族民间对关羽十分崇敬,人们尊称他为“关圣帝君”,又称“伏魔大帝”,并在各地为他立庙,全国规模最大的关帝庙在关羽的家乡河东解州(今山西省临猗西南),该庙始建于隋朝初年(约589),占地18500多平方米,至今香火旺盛。关圣帝君在宋、元、明、清各代都受到皇帝的加封,据《京师乾隆地图》记载,当时仅京城一地就有大大小小的关帝庙(包括以祭祀关帝为主的庙宇)116座。另据马书田《华夏诸神》一书统计,台湾现有160余座关帝庙,并且还在建造规模宏伟的新庙。每年农历五月十二日关帝生日时,港台等地的关帝庙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典。除了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以外,在英、美、日和东南亚等地的华侨当中,关羽同样受到人们的普遍崇敬。另外,汉族民间还传说,关帝生前精通理财之道,尤其擅长会计业务,并发明了一种简便实用的记账方法—簿记法。因此,一些地方的商人又把关羽作为财神爷来供奉。

关帝信仰之所以在汉族民间十分普遍,以至于1000多年来中国城乡纷纷立庙祭祀,是因为人们把关羽当作了“忠义”的化身。如果说中国的文庙是从祭祀孔子开始的,武庙则始于对关羽的祭祀。与孔子的“文圣”相对应,关羽被誉为“武圣”。中国历史上,关羽死后得到的荣誉在人神中是不多见的,不仅获得的封赠谥号多,而且祭祀的庙堂多,在各地都拥有众多的信徒。在山西,人们对关羽的崇敬甚至超过了孔子。

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神的崇拜也是中国最为广泛的世俗神崇拜。王母娘娘又俗称“西王母”、“瑶池金母”。最早是战国以前神话中的半人半兽形神,掌管瘟疫、刑罚。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神。相传王母住在昆仑山的瑶池,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根据古书《山海经》的描写: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好像是说:西王母的外形像人,长着一条像豹子那样的尾巴,一口老虎那样的牙齿,很会用高频率的声音吼叫。满头乱发,还戴着一顶方形帽子。是上天派来负责传布病毒和各种灾难的神。可见外形很恐怖,而且是位散发灾疫的煞神!她住在昆仑之丘的绝顶之上,有三只叫做青鸟的巨型猛禽,每天替她叼来食物和日用品。但是在《穆天子传》里,西王母的言行却又像是一位温文儒雅的统治者。当周穆王乘坐由造父驾驭的八骏周游天下,西巡到了昆仑山区,他拿出白圭玄璧等玉器去拜见西王母。

传说曾经受到过西王母的款待,并在瑶池上饮酒赋诗,盘桓多日,回来的路上想再度造访,但见山深林密,云雾缭绕,已经渺无踪迹可寻了。到汉代道教韧兴时,此神成为雍容华贵的女神仙之母祖,成为东王公木公之妻。民间的祀奉又受众多西王母传说的影响,与3000年结一次果的蟠桃寿宴及嫦娥窃其夫羿从西王母处得到的长生不死之药等相附会,把王母娘娘发展成主司高寿长生的女神。又把西王母虎齿豹尾的原形说成是西方金白虎之神是王母娘娘的使者星君。《汉武帝内传》谓其为容貌绝世的女神,并赐汉武帝三千年结一次果的蟠桃。道教在每年的三月初三定为王母娘娘的诞辰,并于此日盛会,俗称蟠桃盛会。王母娘娘在民间的俗信中与赐福添寿的同时还有送子佑儿的职司。玉皇大帝西王母

道教称天界最高主宰之神为玉皇大帝,犹如人间的皇帝,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王母娘娘管一切神、佛、仙、圣和人间、地府之事。据《玉皇本行集》记载:光明妙乐国王子舍弃王位,在晋明香严山中学道修真,自幼修行,辅国救民,渡化众生,经历了三千多年才成金仙,又经过一千五百五十五劫,每劫为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才享受到无极大道,成为掌管天、地、人三界的最高主宰,也被佛教、道教尊为最崇高的神。亦称为天公、天公祖、玉帝、玉天大帝、玉皇、玉皇上帝。玉皇大帝的崇拜也是民间信仰中具有普遍性的俗神信仰。在民间玉皇大帝为万神之主至高的上帝,民间简称玉皇、五帝。道教全称是“吴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道教至上神应是元始天尊,但在民间信仰中玉皇大帝的地位远超过了元始天尊,成为统辖天下众神的至上神,以致使原有的道教最高天神逐渐都退居玉皇大帝臣下。玉皇与玉帝早在南北朝时为二神,是元始天尊右侧的第十一位神“玉皇道君”和第十九位神“高上玉帝”。在民间逐渐与远古的员高天神融合,并为玉皇大帝一神,成为万神之主。为此,唐开元、天宝年后,五皇在天界如人间帝王,道教也演化出玉皇大帝是继过去元始天尊之后的现在至上神玉皇天尊,为第二代至上神,未来仍有金阙玉晨天尊为第三代至上神。又在道教经典中记述玉皇原是光严妙乐国王子,后弃王位在普严山修道成功后,渡化众生,修行三千二百劫,先证金仙,后又经亿劫,再成玉帝。宋代以后的道教仍以“三清”的三天尊为至上天冲,以玉皇大地为总管天道之神,列为“四御”之一,是仅次于“三清”的四天帝之一,另三位天帝是北极大帝、天皇大帝,土皇地祇。但是,在民间,玉皇依然是至上大神。玉帝住在金阙云宫灵霄宝殿,由三十三座天宫、七十二重宝殿组成,手下十代冥王管人间生死;四海龙王管天气变化;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等等神勇盖地;太白金星、二郎真君、五方五老各路神仙,个个法力无边;而且有西天如来佛祖暗中保护。玉帝大慈大悲,也是普救众生的大救星。

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又称玄武神,玄天上帝。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载,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国王善胜皇后之子。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孕,经一十四月,降诞于王宫。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玉皇大帝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玄武一词,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北宋开宝年间,玄武神降于终南山。太平天国六年(981)封为翌盛将军。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加封为翌圣保德真君,后为避圣祖赵玄朗之讳,改玄武为真武。宋真宗、宋徽宗、南宋钦宗等屡有加封。元代大德七年(1303)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明成祖崇奉真武,御用的监、局、司、厂、库等衙门中,都建有真武庙,供奉真武大帝像。永乐十年(1412)又命隆平侯张信率军夫二十余万人大建武当山宫观群,使武当山真武大帝的香火达到了鼎盛。玄武是北方七宿的总称。七宿之中有斗宿。道教重视斗星崇拜,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是人从投胎之日起,就从南斗过渡到北斗。人之生命寿夭均由北斗主其事。因此,人祈求延生长寿,都要奉祀真武大帝。《佑圣咒》称真武大帝是“太阴化生,水位之精。虚危上应,龟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慑万灵”。因此,真武大帝属水,当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明代宫内多建真武庙就为祈免水火之灾。农历三月初三日,是真武大帝神诞之日。各地真武庙均有奉祀祝诞祭典。其中以武当山进香朝拜为最盛。

观音菩萨

在佛教供奉的诸多菩萨中,人们最熟悉、最感亲切的,恐怕要数观世音菩萨了。观世音是梵文的意译,亦称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因唐朝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将观世音简称为观音。据印度的传说,观音菩萨原是转轮圣王无诤念的大太子,他与其弟一起修行,侍奉阿弥陀佛,成为“西方三圣”之一。观音具有“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与一切众生苦”的德能,能现三十二种化身,救十二种大难。我国自隋唐以来,观音信仰随佛教的兴盛在民间深入人心,观音形象逐步脱离印度传说模式,代之以中国化的女性形象。普陀山,传说是观音显灵说法的道场。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传说中的观音菩萨生日、成道日和涅槃日,朝山进香者不远千里纷纷而来。关于观音的传说也观音菩萨观音像在这儿广泛流传。古时候,有个妙庄国,国王叫妙庄王。他有三个女儿,大公主爱打扮,天天浓妆艳抹,穿红戴绿;二公主一天到晚轻歌曼舞,吃喝玩乐;三公主却穿布衣,吃素食,在房里读诗文。妙庄王年老了,他想,这王位传给谁呢?大公主、二公主整天花天酒地,不知进取,三公主贤淑方正,人又生的聪明,比较合适。故妙庄王拿定主义,要给三公主招个上门女婿,尽早成家立业。一天,妙庄王对三公主道:“儿呀,宰相的大公子才学过人,可配我儿,我想叫老太师去做媒,如何?”三公主听了眼中含泪,只是摇头。过了数日,妙庄王又说:“儿呀,当今的新科状元才学出众,这桩婚事你愿意吗?”三公主听了又摇摇头。不几天,妙庄王又来了:“儿呀,这回你一定满意了,为父给你找的这个驸马郎是当朝首富,他家有一座金山,一座银山……”不待妙庄王说完,三公主把头摇得波浪鼓似的:“父王,女儿不愿。女儿甘愿侍奉父王一世,终生不嫁”。妙庄王听三公主说终身不嫁,立即气得脸发青,跳起来喝道:“大胆畜生,你敢违抗父王的旨意!老实告诉你,今日这桩婚事,不管你愿还是不愿,一定得办!今日定亲,明日行聘,后天就成婚!”第二天一早,新驸马家吹吹打打来送聘礼,黄金白银、珍珠玛瑙源源不断地用车子运进宫来。妙庄王看了乐得什么似的,忙吩咐身边宫娥,请出三公主来看看,跟这样富贵人家结亲,有多体面,多荣耀!宫娥奉命去了,不一会儿就慌慌张张地跑来:“启禀陛下,不好了!三公主失踪了!”妙庄王闻报也慌了神,顿足道:“来人呀,快给我去找三公主!”刹那间,王宫里乱了营,宫女、太监奔来窜去到处搜寻。妙庄王又派人外出各处寻找,历经半年,才在舟山桃花岛的白雀寺里找到了。三公主已出家当了尼姑,法名妙善。妙庄王派大臣去劝说三公主,要她回心转意,还俗回宫。谁知三公主心坚如铁,毫不动摇。妙庄王劝说不成,便用重金买通白雀寺的当家师姑,要师姑虐待三公主,逼她还俗。那师姑得了银子,黑了良心,千方百计折磨三公主。每日天不亮就叫她起床干活,直到夜里三星出齐,方准她回房做功课,稍有怠慢就鞭抽棍打,不给饭吃。可怜三公主自幼生长在王宫内,哪吃过这般苦,只见身体一天天消瘦下来,面容一天天憔悴。但她还是咬紧牙关坚持,在苦难中煎熬过日子。这一年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桃花岛上遍地白雪覆盖,无法打到柴草。可是三公主知道,不背柴草回去,师姑肯定不会放过她,她冒着寒风在雪地上爬呀爬,寻找柴草。渐渐地,手脚冻麻木了,没有一丝力气,一头栽倒在山沟里……朦胧间,她的耳边响起“哗哗”的水声,山下有人撑着船过来了。不一会,船靠了岸,一个白须白发的老翁走上山来。那老翁走到三公主身边,掏出一颗明晃晃的珠子,放在她唇间。“咕噜”一声,珠子吞进嘴了顺着喉咙滑下肚去。说也奇怪,珠子一落肚,三公主顿时神清气爽,浑身舒畅。三公主一骨碌爬了起来,在老翁的指点下,登上小船,顺着潮流来到桃花岛东边的一个山头。三公主就在哪座荒山上结茅为蓬,与鸟兽做伴,念经修行。这样过了几年,三公主的行踪终于又被妙庄王得知。这一次他御驾亲征,带领人马开赴东海大洋,将三公主安身的小岛团团围住?妙庄王带着人登岸搜山,谁知山上蛇虫百兽一齐出洞,见人就咬。搜山的人连滚带爬逃了回来。妙庄王气得七窍生烟,命人用硫磺、硝石点火烧山。火仗风势,山上成了一片火海。猛见火海里升起一团红光,三公主身穿白袍,脚踏莲台,隐现在红光里,徐徐飘向岛对面的一个礁洞。妙庄王枉费心计,只好收兵回宫。妙庄王回宫没几日,忽然奇痒难熬,浑身长出一颗颗无名脓疮。访遍名医,用尽良药,全然无效。妙庄王躺在床上等着死神降临。忽然,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叫唤:“妙庄王,要想活命,快去南海普陀求你女儿!”妙庄王听清了,赶快命人准备车船去求三公主。妙庄王来到礁洞前哀声呼叫:“女儿呀,快来救救父王吧!女儿呀,快来救救父王吧!”突然,洞里透出一道亮光,只见三公主端坐莲台,向妙庄王合十稽首道:“父王不必心焦,只须将女儿手臂拿去作药引,父病即可痊愈。”说着, “咔嚓”一声,折断手臂,抛在妙庄王面前。妙庄王接过女儿手臂,又愧又悔又担心,只怕女儿失去手臂落下残疾。正犹豫间,忽见洞中金光耀眼,三公主两胁之下突然长出无数条手臂。妙庄王看得呆了,欣喜道:“我女修成正果,得道成佛了!”原来此时,三公主已位登三宝,成了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她修行得道的荒山就是洛迦山,后来现身的礁洞就是普陀山梵音洞。因她断臂后抽出手臂无数,故又称作千手观音。

女娲

女娲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与伏羲为兄妹。人首蛇身,相传曾炼五色石以补天,并抟土造人,制嫁娶之礼,延续人类生命,造化世上生灵万物。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的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太平御览》:女娲在造人之前,与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羊,初四创造猪,初六创造马,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为了让人类永远的流传下去,她创造了嫁娶之礼,自己充当媒人,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凭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女娲补天的记录见于《淮南子》:在洪荒时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水神共工因打输而羞愤的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不周山崩裂了,支撑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女娲劳苦功高,在西汉的《运斗枢元命苞》中,女娲被列为和她的哥哥伏羲、尝百草救人无数的神农为中华民族人始之初的三皇。

送子观音

不孕妇女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封建宗法观念的缚系桎梏中,心理压力极大,为了生男育女,她们视观世音菩萨为主掌生育的神灵,祭拜“送子观音”。祭拜之后,常常有人以偷取观音庙供桌上的莲灯,作为拜神的信物收藏。女娲像这是因为“灯”“丁”语音相近,“偷灯”意寓“添丁”,故有此举。单丁家庭为了确保幼儿平安,也会设法将孩子送至观音庙举行“寄名”仪式,即意味着将孩子交给观音菩萨“照看”,以避夭折。

还有一个传说,从前,在福建与江西的界山上有座小道观,道观里住着一个道士。这个道士炼了一粒不死丹,吃了以后可以长生不老。但是还缺一百颗小儿心做药引。道士接连几夜下山,施展飞檐走壁的本领,搜遍方圆百里的所有村庄,盗来了一百个男孩,统统关在暗房里,准备剖膛取心做药引。这天夜里,刚在泉州造好洛阳桥的观音菩萨回普砣山,路过那座道观,忽然听见众多小儿的哭喊声,不觉心头一沉,急忙按下莲花云,舒展慧眼一看,不好!道观里烛光惨淡,踊桌上放着一粒丹丸,一个道士正磨刀霍霍,百来个小儿哭成一团。观音心里明白了,悄悄伸出手指一弹,将不死丹弹到地上,骨碌碌从道士面前滚了过去。道士一愣,慌忙爬到地上去捡。不料,不死丹一触即滚,弄得他手忙脚乱。这样滚滚爬爬,爬爬滚滚,一直滚爬到室外,眼看就要到手,突然一阵清风,将不死丹吹得无影无踪。道士悔悔恼恼,回到暗室一看,一百个小孩也不见了。原来,观音将道士引出暗室后,趁机救走了小孩。她想,丢失儿子的父母一定十分焦急,得赶紧把儿子给他们送去。可是,小儿不知道家住哪里,说不清父母是谁,这可怎么办呢?观音想呀,想呀,突然眼睛一亮,有了!她听说这时原州官年过四十,膝下尚无子女,老百姓背地里骂他“贪赃枉法,断子绝孙”,无疑是个贪官。观音正想治治他,便悄悄地将一百个小儿安放在州府衙门。此时,州官夫妇正为没有儿子而斗嘴,忽见衙役匆匆来报,说大堂上有一百个小儿,不知从何处来的。夫妻俩一惊,急急忙忙赶到大堂一看,果然有一百个小儿挨个儿恬然入睡,个头齐刷刷,面孔红彤彤,煞是讨人欢喜。州官捋着山羊胡子笑了,说:“养起来,统统养起来!周文王有一百个儿子,我也养他一百个!”官太太嘴一撇,说:“你养得起呀?我看还贴出布告,叫百姓们前来认领,每个小儿交十两雪花银!”州官一听急了,吼道:“那也得留下二三个!”衙役马上迎合道:“老爷夫人,有了儿子,又有银子,真是双喜临门!”夫妻俩听了这才开心起来。于是州官连夜写了布告,叫衙役到四城门张贴。第二天清晨,衙役又匆匆来报:“老爷,不好了,布告给人改了!”州官一骨碌从被窝里坐起,愣着眼睛问道:“谁改的?怎么改的?”衙役回答说:“改成这么四句:‘救来百个小儿,养在州府衙门,传言失儿父母,赶快前去认领。’却不知是谁改的。”州官发火了:“蠢货,你不会将布告揭回来的呀!”衙役嗫嚅道:“揭了,就是揭不下来!”官太太急了,一个劲催州官快起床。这时,又有一个衙役来报:“老爷不好了,有个青年女子,领着许许多多男女,将一百个小儿全都认领走了!”州官猛地跳下床来,跺脚喝道:“快将她抓起来!”衙役哭丧着脸说:“那女子说了,老爷若要抓她,可上南海普陀!”州官夫妇一听,大吃一惊,心里想道:这个青年女子,莫非是观音菩萨变的?夫妻俩越想越怕,一个躺着,一个立着,身子像筛糠一样抖了起来,一直抖个不停,直到死去。观音送子的消息不胫而走,渐渐在民间传开了。七传八传,把意思传倒了,有人就塑了送子观音的佛像。于是,没有儿子的夫妇便双双去“求子”,求送子观音给他们送个白白胖胖的独生子来。

徐州城南云龙山,山西坡大士岩,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什观音菩萨诞辰之日逢会。大士岩的观音会历史不算很久,始清康熙年间。入云龙山北大门,登石阶直上,半途歧分:一南上,去放鹤亭、兴化寺;一西南,去至大士岩的偏门。入偏门可以见到怀抱婴儿的“送子观音”,殿前廊上有乾隆皇帝所书楹联:“慈云无住庄严相,德雨常飞清净身。”殿门抱柱有一对联:“我要理一片婆心送个孩子与汝,你须行百般好事留些荫泽送子观音给他。”十九日这一天,进供者、烧香者、乞子者、还愿者以及凑热闹赶会者、放风筝者潮涌而来,山路为塞,路外人满。大士岩院内外,男女云集,观音像前善男信女烧香膜拜者,一排动辄十数人,此未起而彼已伏。就是大士岩后的放鹤亭及山东大佛殿等处,亦千人满。

碧霞元君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女神。泰山有女说,云:“泰山玉女池,在太平顶。池侧有石像,泉源素壅而浊。东封先营顿置,泉忽湍涌,上徙升山,其流自广,清冷可鉴,味甚甘美。经度制置使王钦若请,浚治之。象颇摧折,诏皇城使刘承易以玉石,既成,上与近臣临视,遣使砻石为龛,奉置旧所,令钦若致祭,上为作记。”据此记载,宋真宗命人重雕了玉女像,并造石龛加以供奉;但并未称之为泰山之女,更未说加以封号。但因泰山有女的传说,早已流传民间,而此玉女像及祠又恰在泰山顶,所以人们很自然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指认她就是东岳泰山之女。民间多以碧霞元君为保护妇女生产之神,其塑像侧常塑一抱婴儿之侍者,故称之为泰山娘娘或送子娘娘。道教也崇信碧霞元君,《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谓其原为上界天仙,已证太一青玄之位。见众生遭遇沉沦,乃分身化气,陟降泰山,化为玉女之身。后被册封碧霞之号,统领岱岳之神兵,掌管人间之善恶,护国安民,普济群生。明清时之民间秘密宗教,又写有《泰山宝卷》备述泰山娘娘灵迹,广为传播。

碧霞元君受玉帝之命,证位仙真,统率泰山岳府之天将神兵,照察人间一切善恶生死之事。神通广大,治病救人,护佑一切农耕、商贾、旅行和婚姻等事。民间传说,碧霞元君之女侍塑像中有一女抱有婴儿者,此乃碧霞元君荫佑妇女儿童健康平安,能让无孕得孕,有孕顺产。明清以来,直至今日,民间崇拜泰山奶奶的,一直十分兴盛。碧霞元君神诞之日是四月十八日。神诞日前后,正是泰山地区春暖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