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指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9 12:41:26

点击下载

作者:覃建峰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抗癌指南

抗癌指南试读:

前言

癌症,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癌症,也是当今人们返贫的一个重要原因;癌症,还是当今毁坏完美幸福家庭的罪魁祸首;更为严重的是,癌症,正朝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基于此,普及防治癌症知识,以夺取抗癌斗争的胜利便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中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举措。

作者习医之时即已注重癌症防治,这是本书得以完成的基础。近些年来,作者曾先后在北京德坤瑶医医疗集团旗下的沈阳、石家庄、黑龙江大庆市等地的八家兄弟医院交流相关知识,并深入农村癌症患者家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考察,这是本书得以完成的关键。

特别是近年来,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李兆焯,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国家民委副主任罗黎明和全国药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副所长、亚洲西太平洋地区药理学家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杜冠华先后到北京瑶医医院视察和调研,给发展瑶医药事业指明了方向,这是本书得以完成的巨大动力。

为了让人们手中有一实用的抗癌“武器”,也给癌症患者康复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作者在整理汇编相关资料时十分注意避免与已出版的癌症书籍“雷同”,因而具有如本书“内容提要”所述之四个不同点。

本书编写中引用了不少先辈的成果,受到了无数老师的指教,在此不一一列举,谨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鉴于作者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恳请医药界前辈和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订提高。覃建峰 覃建雄2013年4月24日于北京市

引言

癌症,曾被认为是“老年癌”、“成年癌”,但在今天正朝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40岁左右的青年人患宫颈癌、肝癌,10岁左右的儿童患胃癌,5岁左右的小儿患肺癌、肠癌……

癌症,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据权威单位的资料统计,我国城市居民死亡原因中,1975年以前占第一位的一直是呼吸系统疾病,到1975年第一位的是脑血管病,1985年是心脏病,进入20世纪90年代则是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死因预测报告显示,在未来100年里,癌症将继续位居人类死因首位。

癌症,也是当今人们返贫的一个重要原因;癌症,也是当今毁坏完美幸福家庭的罪魁祸首。

多年的实践证明,为了有效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让人人在健康长寿中享受小康生活,必须普及防癌治癌知识,让患者、健康人群和广大医务工作者一道抗击癌症,像人人接种牛痘消灭天花病一样,人人参战消灭癌症。

从远古时代癌症危害看消除癌症的恐惧

讲癌症必须从肿瘤说起。

肿瘤是细胞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异常增殖所形成的细胞群。泛指一群生长失去正常调控的细胞形成的新生物。目前已发现的200多种恶性肿瘤几乎涉及了所有类型的细胞、组织及器官系统。

为帮助读者弄懂这个定义,现从人体结构角度,简单介绍定义中的关键词——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细胞由含有生命机能的有机物质(蛋白质、脂类、糖类和核酸等)和无机物质[水、无机盐(包括钾、镁、铁、钙、钠和氯等)]构成。

组织由细胞与细胞间质组成。

细胞间质就是细胞之间的物质,也就是在细胞之间存在的由细胞产生的不具有细胞形态和结构的一种或几种与细胞不同的物质。它包括纤维、基质和流体物质(组织液、淋巴液、血浆等)。人体组织内的细胞都浸润在细胞间质液中。上皮组织细胞的细胞间质最少,结缔组织细胞的细胞间质较多。细胞间质对细胞起着支持、保护、连结和营养作用,参与构成细胞生存的微环境。

细胞间质是人体细胞所生活的液体环境。细胞间质液含有细胞在代谢时所需要的全部物质。同样的,细胞间质液也会接受细胞的代谢产物,或未被利用的物质。细胞和液体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交换:吸取氧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为了不使细胞本身被产生的废物所破坏,细胞间质液会不断地更新。

人体共有四大组织,分别是:①上皮组织(简称上皮),呈膜状覆盖在人体的外表面或衬在体内各种管、腔及囊的内表面,具有保护、分泌、吸收和排泄等功能;②结缔组织,主要起支持连接作用,有些还具有营养和防御保护等作用;③肌肉组织,由特殊分化的肌细胞构成,依其形态功能特点,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三种。骨骼肌、心肌也称为横纹肌;④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元(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能感受体内、外刺激和传导冲动,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具有支持、输送营养、排出代谢废物和防御等重要功能。

器官由组织构成。

系统由功能相似的器官组成。人体由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八大系统组成。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消化系统 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以及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这些消化器官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使人体获得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其中,糖、脂肪、蛋白质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糖类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脂肪最终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最终被消化为氨基酸。

神经系统 由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以及各种神经节组成,能协调体内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之成为完整的一体,并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以维持机体与内、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因而它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动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不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称为呼吸。气体交换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由外界与呼吸器官(如肺、腮)的气体交换,称肺呼吸或腮呼吸(或外呼吸);另一处由血液和组织液与机体组织、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称内呼吸)。在高等动物和人体,呼吸过程由三个相互衔接并且同时进行的环节来完成:外呼吸或肺呼吸,包括肺通气(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或组织呼吸,即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有时也将细胞内的氧化过程包括在内。可见呼吸过程不仅依靠呼吸系统来完成,还需要血液循环系统的配合,这种协调配合,以及它们与机体代谢水平的相适应,又都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循环系统是生物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及其借以循环流动的管道组成的系统。从动物形成心脏以后循环系统分为心脏和血管两大部分,叫做心血管系统。循环系统是生物体内的运输系统,它将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由腮或肺吸进的氧输送到各组织器官并将各组织器官的代谢产物通过同样的途径输入血液,经肺、肾排出体外。肺循环(小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大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各级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运动系统 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约占成人体重量的60%。全身各骨借关节相连形成骨骼,起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和维持人体基本形态的作用。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收缩和舒张,收缩时,以关节为支点牵引骨改变位置,产生运动。骨和关节是运动系统的被动部分,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的主动部分。骨的表层致密而坚硬,叫骨密质;骨的内部呈蜂窝状,叫骨松质;骨中的空腔部分叫骨髓腔,中央充满骨髓。胎儿和幼儿的骨髓都是红骨髓,为造血器官。随着年龄增长,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变成黄骨髓。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腺是人体内一些无输出导管的腺体。它的分泌物称激素。对整个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起着调节作用。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胰岛、胸腺和性腺等。

泌尿系统 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排泄。排泄是指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为机体所利用或者有害的物质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被排出的物质一部分是营养物质的代谢产物;另一部分是衰老的细胞破坏时所形成的产物。此外,排泄物中还包括一些随食物摄入的多余物质,如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类。

生殖系统 是生物体内的和生殖密切相关的器官成分的总称。其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分泌性激素和维持副性征。人体生殖系统有男性和女性两类。按生殖器所在部位,又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

在弄懂癌症定义后,接着讲肿瘤分类。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机体危害性的不同,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大致有如下几点:

1.良性肿瘤的生长速度缓慢,恶性肿瘤长得比较快。

2.良性肿瘤不发生转移,恶性肿瘤易转移。

3.良性肿瘤质地一般较软,多数有包膜和周围组织相隔,触诊肿瘤时,肿瘤有一定的活动度,表面较光滑,手术切除时,容易治愈,一般无全身症状;恶性肿瘤表面不光滑,质地坚硬,和周围组织的界线不清楚,常较固定,不易活动,手术时难以彻底切除,容易复发,病人常有消瘦、发热、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4.从肿瘤对人体的危害来讲,除极少数良性肿瘤可转化为恶性肿瘤外,一般来说,良性肿瘤仅有局部压迫症状,不危及病人生命,而恶性肿瘤能迅速破坏周围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广泛转移时,影响全身的功能,最后造成各系统的功能紊乱,直至衰竭。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是很明显的,但是,极早期的恶性肿瘤常不容易和良性肿瘤相区别。在脑、心脏等部位上的良性肿瘤,对生命也有严重的威胁;早期发现的恶性肿瘤经手术治疗,可以治愈,不影响病人的生命。

恶性肿瘤包括癌和肉瘤两种。“癌”占了全部恶性肿瘤中的85%,所以人们一提到恶性肿瘤就自然想到“癌症”。

按肿瘤起源或组成细胞的不同,肿瘤名称又不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统称为“癌”,如鳞状细胞癌、腺癌。来源于间叶组织的称为肉瘤,如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有少数肿瘤不按上述原则进行命名,如有些来源于幼稚组织和神经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母细胞瘤,如神经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有些肿瘤由于成分复杂或由于习惯沿袭,在肿瘤的名称前加恶性,如恶性畸胎瘤、恶性脑膜瘤、恶性神经鞘瘤等。有些肿瘤冠以人名,如尤文瘤、霍奇金淋巴瘤。或按肿瘤细胞的形态命名,如骨巨细胞瘤、肺燕麦细胞癌。

癌症主要有四种:癌瘤,影响皮肤、黏膜、腺体及其他器官;血癌,即血液方面的癌;肉瘤,影响肌肉、结缔组织及骨头;淋巴瘤,影响淋巴系统。

常见的癌症有血癌(白血病)、骨癌、淋巴癌(包括淋巴细胞瘤)、肠癌、肝癌、胃癌、盆腔癌(包括子宫癌,宫颈癌)、肺癌(包括纵隔癌)、脑癌、神经癌、乳腺癌、食道癌、肾癌等。

50多年前,人们很少听说癌症,如今看到这么多的人患癌症、死于癌症,感到有些突然,也不知究竟。

其实,我国早在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殷商时代,即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的殷墟甲骨文上就记有“瘤”的病名。殷墟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到了宋代医家东轩居士所著的《卫济宝书》对癌瘤则有较详细的论述,尤其对乳腺癌等症之发病,认识较深,除强调其与年龄之关系外,对精神因素亦颇重视,其所用“癌”字,可称第一次使用。

西方医学,则于公元前400年左右,指出人体的肿瘤(或叫赘生瘤)可以大致区分成“无害性”肿瘤和“危险性”肿瘤两大类。危险性肿瘤的希腊文也就相当于今日大家所常听到的癌症。古希腊学者希波克拉底曾经描述了一些癌症的症状。他把恶性肿瘤比喻为螃蟹或小龙虾。这样的比喻可能来自于恶性肿瘤的表面形状:恶性肿瘤通常有一个坚实的中心,然后向周遭伸出一些分支,就像螃蟹的形状。因为希波克拉底反对希腊传统打开身体的作法,他的描述中仅有在外观可见的肿瘤,例如位于皮肤、鼻子或乳房上的肿瘤。而治疗的方式也是根据其所提出的人类健康是由四种体液(黑胆汁、黄胆汁、血液、痰)所达成平衡的理论来进行(体液学说)。根据患者的四种体液平衡状态不同,有饮食、放血、使用泻药等治疗方法。虽然数个世纪后的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癌症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任何地方,但直到发现癌症是由异常细胞所引起的疾病之前,仍旧普遍根据体液理论的治疗方式治疗癌症。16世纪与17世纪时,经医生解剖尸体寻找病因变得可为大众接受。德国教授威赫姆·法布里(英文名:Wilhelm Fabry)认为乳癌是由乳汁在输乳管中造成的凝块引起。荷兰教授法兰柯斯·狄·拉·波·希维斯(英文名:Francois de la Boe Sylvius),相信所有疾病都是化学反应的结果,而酸性淋巴液则是癌症的起因。他的同事尼可雷斯·托普(英文名:Nicolaes Tulp)则认为癌症是一种慢慢地散播且具传染性的毒物。到了18世纪,由于显微镜的普遍使用,科学家发现“癌毒”会从原本肿瘤生长处透过淋巴结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远处转移)。但是由于卫生的问题,以手术治疗癌症并无法获得很好的结果。有名的苏格兰外科医生亚历山德·蒙罗(英文名:Alexander Monro)在60名成功的手术病例中,仅两名乳癌患者存活二年以上。进入19世纪后,无菌法的使用改善了外科手术的卫生情形,并且也让术后存活率上升。使得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成为癌症主要治疗方式。19世纪末期的威廉·科莱(英文名:William Coley)则认为治疗的成功率在无菌手术施行之前反而更高(威廉·科莱曾以注射细菌进入肿瘤的方法治疗癌症,但结果并不明显),癌症治疗变成根据各个外科医生在去除肿瘤上的不同想法来施行。同一时期,人的身体为不同的组织构成,组织则由细胞组成的观念兴起,体液理论有关体内化学不平衡的说法都被放置一旁。细胞病理学的时代正式来临。

以上说明,从远古时代就有癌症和癌症危害人类健康的记载。

过去,有病无钱治疗的人多,死了也不知道患的什么病,因此没有准确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统计。而今,诱发癌症的化学性、物理性、生物学等外因增加,以及个体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不良、激素失调、对癌症免疫力降低等内因的存在,导致癌症患者“与日俱增”。由于现在有钱治病的人多了,诊断癌症的方法也现代化了,因此能够比较准确地统计癌症发病率。2013年1月9日,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称,我国近20年来癌症呈现年轻化及发病率和死亡率“三线”走高的趋势。数据来源于24个省的72个监测点,覆盖8500万人。我国居民一生罹患癌症的概率为22%,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同时,癌种也呈现地域化特点,如胃癌集中在西北及沿海。未来癌症发病人数,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世界癌症报告》说,2020年全世界癌症发病率将比现在增加50%,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人数将达到1500万人,平均每天新增41095人。

另一方面,由于治疗癌症的效果不理想,因此相比之下,死亡率相当高。《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称,全国肿瘤死亡率为180.54/10万,估计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达270万例。我国居民因癌症死亡的几率是13%,即每7~8人中会有1人因癌症死亡。50岁以前肿瘤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但男性45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死亡率有较大升高,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癌症死亡约占全部癌症死亡的63%以上,死亡率达1%。男性高于女性,为1.68∶1。故社会上普遍存在“谈癌色变”现象。但当了解到远古时代就有癌症的存在,我们也就不必像当年恐惧突如其来的“非典”那样恐惧癌症。

从免疫力看个体患癌的成因

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到这样一些情况:同在一个自然环境里的多位家庭成员,吃、住、劳动一个样,只有一人或两人患了癌症,其他各位均“太平”;在许多吸烟的人中,有的患癌症,多数人却没亊……这是为什么?

有的人说,患癌症的人是前世或今生做了坏亊、亏心亊的“报应”。这是不科学的说法。

为了弄清人体为什么会患癌症,首先要认识产生癌症的病源——癌细胞(英文名称:cancer cell)。

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的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其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与之相对的有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则容易清除干净,一般不转移、不复发,对器官、组织只有挤压和阻塞作用,但癌症(恶性肿瘤)还可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终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由于有无限生长、转化和转移三大特点,也因此难以消灭。

显微镜下的癌细胞

癌细胞由“叛变”的正常细胞衍生而来,经过很多年才长成肿瘤。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叛变”细胞脱离正轨,自行设定增殖速度,累积到10亿个以上我们才会察觉。癌细胞的增殖速度用倍增时间计算,1个变2个,2个变4个,以此类推。比如,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食道癌的倍增时间平均是31天;乳腺癌倍增时间是40多天。由于癌细胞不断倍增,癌症越往晚期发展得越快。

癌细胞的内外潜藏着自身无法克服和无法排除的逆转因素,这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的缺点,造就了它的不稳定性。

科学家指出,癌症细胞在转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首先要经过数十次变异,然后要克服细胞间黏附作用脱离出来,并改变形状穿过致密的结缔组织。成功逃逸后,癌症细胞将通过微血管进入血液,在那里它还可能遭到白细胞的攻击。接下来癌细胞将通过微血管进入一个新器官(现被称为“微转移”)。在这里,癌细胞面临着并不友好的环境(称作“微环境”),有些细胞当即死亡,有些分裂数次后死亡,还有一些保持休眠状态,存活率仅为数亿分之一。存活下来的癌细胞能够再生和定植,成为化验中可发现的“肉眼可见转移”。随着转移的发展,它挤走了正常的细胞,破坏了器官的功能,最后足以致命。

癌细胞组成

1.在细胞膜上

癌细胞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蛋白质的合成,然而,癌细胞在合成蛋白质时,则必须从健康细胞中夺取门冬酰胺,可是,与门冬酰胺共生的门冬酰胺酶却能控制癌细胞的生长,这是它无法克服的第一个矛盾。

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人体内每个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着一种cAMP(环式磷酸腺苷)的物质,这种物质是控制或调整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成分(并不因为癌化而消失),有趣的是cAMP还有一个最显著的能力,就是使癌细胞变成健康细胞(这是难能可贵的)。

癌细胞的表面有一种肿瘤抗原(CEA),它能生成相应的抗体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发展,这种自我免疫力是癌细胞与生俱来的又一矛盾。

2.在细胞质中

美国科学家谢伊1994年12月发现癌细胞中有一种能使癌细胞不断复制并保持其遗传特性的酶(telomerase)。此酶的活性若被抑制和破坏,癌细胞的复制工程也只好终止和结束。

3.在细胞核内

当代分子生物学的卓越成就,已经证实细胞核结构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在链键排列上发生改变时,就能立即向RNA发出“遗传信息”的变异电报,于是细胞就发生了癌变,然而,在细胞核中还存在着一种与之特性相反的逆转录酶,这种逆转录酶的作用是使RNA再把自己所收到的DNA发来的变异电报返送回去,迫使DNA恢复正常的复制功能,这样,癌细胞就变成了健康细胞。

癌细胞独具的特性

1.无限增殖

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无限增殖,成为“不死”的永生细胞。正常细胞都具有一定的最高分裂次数,如人的细胞一生只能分裂50~60次。然而癌细胞却能无限增殖。如在1951年由一位黑人妇女(名叫 Henrietta Lacks)的宫颈癌细胞分离建立的HeLa细胞系,至今仍在世界许多实验室中广泛传代使用。

2.接触抑制现象丧失

正常细胞生长相互接触后,其运动和分裂活动都要停顿下来。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则表现为细胞贴壁生长汇合成单层后即停止生长。癌细胞则不同,其分裂和增殖并不因细胞相互接触而终止,在体外培养时细胞可堆累成立体细胞群,故癌细胞接触对癌细胞的增殖无抑制作用。

3.癌细胞间黏着性减弱

癌细胞的纤粘连蛋白显著减少或缺失,钙黏蛋白合成发生障碍,从而破坏了细胞与基质之间和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黏着,因此癌细胞具有易于浸润组织和转移的属性。

4.易于被凝集素凝集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更容易被凝集素所凝集,故引起癌细胞凝集所需的凝集素浓度要比正常细胞低得多。癌细胞凝集性增强是由于质膜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所致。糖蛋白在质膜中的运动性增强,因而凝集素更容易将其受体(糖蛋白)簇集,形成更多的横桥。质膜糖蛋白运动性增强还可能是由于与其相连的微丝受到破坏所致。

5.黏壁性下降

在体外培养中,细胞贴壁生长,这与细胞分泌葡糖胺聚糖黏性物质有关。葡萄糖胺聚糖是构成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可形成水合凝胶。癌细胞合成葡萄糖胺聚糖减少,导致细胞黏壁性能下降。

6.细胞骨架结构紊乱

癌细胞中微管变短,排列紊乱,微丝亦发生结构异常。src基因(即诱发肉瘤的基因)的产物中有一种蛋白质激酶,该酶可使张力纤维两端的黏着斑蛋白磷酸化,而使张力纤维与质膜脱离。肌动蛋白丝的量减少,引起质膜流动性增强,细胞属性发生改变。由于细胞骨架结构紊乱,导致细胞外形亦发生改变。例如培养中的正常成纤维细胞呈扁平梭形,但被鸟类肉瘤病毒(含src癌基因)转化后,则变成球形,表面出现小泡,此即由于细胞骨架成分紊乱所致。

7.产生新的膜抗原

癌细胞丢失了质膜上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而出现了一些新的相关性膜抗原。这些新的膜抗原是由正常细胞表面的糖蛋白修饰而成。同时由于表面蛋白质运动增强,使表面蛋白更易被相应抗体所凝集。

8.对生长因子需要量降低

正常细胞在体外一般要在含有10%以上的血清的培养液中才能生长,血清中含有一些细胞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P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GDF)、胰岛素等。而转化细胞却能在血清浓度很低的培养液中生长,对生长因子的需求量大大降低。

此外,癌细胞还有许多不同于正常细胞的属性,如葡萄糖运输增加,产生新的细胞分泌物,还有具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

癌细胞特点

1.一般特点

(1)单个癌细胞的形态特点,主要表现在细胞核上,可归纳为:

①核大:癌细胞核可比正常细胞大1~5倍。

②核大小不等:由于各个癌细胞核增大程度不一致,同一视野的癌细胞核,大小相差悬殊。

③核畸形核膜增厚:癌细胞核可出现明显的畸形,表现为细胞核形态不规则,呈结节状、分叶状等,核膜出现凹陷、皱褶,使核膜呈锯齿状。

④核深染:由于癌细胞核染色质增多,颗粒变粗,核深染,有的可呈墨水滴样,同时因核内染色质分布不均,核的染色深浅不一。

⑤核质比例失常:癌细胞核增大明显,超过细胞体积的增大,故核质比例失常。并且癌细胞分化愈差,核质比例失常愈明显。

⑥癌细胞具有丰富的游离核糖体。

⑦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2)成堆癌细胞的排列特点

成片鳞癌细胞,仍可带有一定程度的鳞状上皮的排列特点,如平铺的鹅卵石样,但极性消失,排列不规则;腺癌可出现不规则的腺腔样排列;未分化癌则表现为束状(单行)排列及镶嵌样(成片)排列等特征,这些可作为诊断癌细胞和进行癌细胞分类的依据。

2.涂片的“阳性背景”

由于肿瘤组织,特别是浸润癌和分化差的癌,易发生出血坏死。因此,涂片中常常可见成片的红细胞和坏死细胞碎片,这种背景往往提示涂片可能为阳性,所以称阳性背景。早期癌涂片背景多数干净,不易见到坏死细胞碎片。出血坏死并非肿瘤所独有,在某些严重的炎症病变中也可出现,所以在没找到癌细胞之前,绝不能单凭阳性背景的有无,而诊断癌或排除癌。

3.各种癌细胞的形态特点

癌细胞大致可分为三大类:鳞癌、腺癌、未分化癌。(1)鳞癌 一般起源于鳞状上皮,也可起源于已经发生鳞化的柱状上皮。根据涂片中大多数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可把鳞癌分为分化好的和分化差的两大类。

高分化(角化型)鳞癌 以类似表层细胞的癌细胞为主,并可见少量中层癌细胞,这些癌细胞分化比较成熟,表现多形性,如纤维形、蝌蚪形、蛇形等癌细胞,常散在分布。癌细胞胞质角化明显,故称角化型鳞癌。

低分化(非角化型)鳞癌 癌细胞形态类似底层鳞状上皮细胞,少数类似中层鳞状上皮细胞,不出现或很少出现表层癌细胞。癌细胞形态主要为圆形、卵圆形,多数成片脱落,也可单个散在,胞质少、不角化。HE染色呈暗红色,巴氏染色为暗绿色,核大,核仁清楚。(2)腺癌 一般起源于柱状上皮和腺上皮。根据癌细胞大小,细胞内的黏液多少,有无形成腺腔样结构,腺癌亦可分为两型。

高分化腺癌 常形成腺样排列。癌细胞大,胞质丰富,HE染色为浅红色,巴氏染色为浅绿色,其中可见黏液空泡。核大,核染色质颗粒粗,染色深,核仁巨大。

低分化腺癌 癌细胞小,胞质少,嗜碱性,黏液空泡少见。癌细胞常成团脱落,排列紧密,形成桑椹样结构。核小偏位,边缘胞质隆起。核染色质较粗,核仁小。(3)小细胞型未分化癌 一般认为起源于支气管上皮的嗜银细胞,可产生多肽类激素而引起内分泌症状,故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癌细胞小,圆形、卵圆形或瓜子形。胞质极少,细胞核约比淋巴细胞大半倍到一倍,核畸形明显,染色深,癌细胞排列紧密而不重叠,成片出现时,往往呈镶嵌样结构;单行排列时呈束状。这是未分化癌的特征性表现。

在弄清癌症的病源——癌细胞的相关知识后,我们再从医学上看。人体是由40万亿~60万亿个细胞组成的。每个细胞照章行事,知道何时该生长分裂,也知道怎样和别的细胞结合,形成组织和器官。而构建不同组织的“图纸”,就是基因。

医学家认为:人体内都有原癌基因,但绝对不是人人体内都有癌细胞。原癌基因主管细胞分裂、增殖,人的生长需要它。为了“管束”它,人体里还有抑癌基因。平时,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维持着平衡,但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原癌基因的力量会变大,而抑癌基因却变得较弱。因此,致癌因素是启动癌细胞生长的“钥匙”,主要包括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生活方式、某些化学物质等。多把“钥匙”一起用,才能启动“癌症程序”;“钥匙”越多,启动机会越大。我们还无法破解所有“钥匙”,因此还无法攻克癌症。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存在着与癌症有关的基因,这些基因的正常表达是个体发育、细胞增殖、组织再生等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这些基因只有发生突变时才有致癌作用,变成癌基因。这些具有引起细胞癌变潜能的基因称为原癌基因。原癌基因属于显性基因,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发生突变,就会引起细胞癌变。正常细胞中虽然存在着原癌基因,但是原癌基因的活动受到严格的精密调控,其编码产物是细胞生长和分化所必需的,不会引起癌变。然而,当原癌基因发生了变化,产生了超出细胞活动所需要的产物,就会引起细胞癌变。原癌基因的这种变化称为原癌基因的激活。

虽然癌症起始于一个细胞突变,但是这个突变细胞的后代必须经过几次突变,才能形成癌细胞。流行病学统计表明,癌症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而且是几何级数提高,癌症的发病率是年龄的3次方、4次方甚至5次方。癌症的渐进发生过程非一日之寒,需要数年时间,在此期间既有内因的作用,也有外因的诱发,致癌因子需要有剂量累积效应。癌症的发生要有许多因子的共同作用。体内还有免疫监控系统,可以随时消灭癌细胞。因此,许多细胞中还存在另一类基因与遏制细胞增殖有关,这类基因的缺失或失活,也可引起细胞癌变,这类基因叫做抑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抑癌基因与原癌基因不同,抑癌基因是隐性基因,需要两个等位基因都突变失活,才能引起细胞癌变。如果亲代传递给后代的某一抑癌基因中有一个等位基因无功能,这个后代个体就容易患癌症。在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协调配合,共同维持细胞的正常增殖活动。

在正常情况下,癌基因对人体不产生害处,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处于平衡,人体组织细胞按照正常的成长、凋亡程序,不会变成肿瘤细胞。如果引起癌症的外因促使人体发生癌症时,人体内有两组细胞,一组叫T淋巴细胞,一组叫B淋巴细胞。这两组细胞在“抗”癌中发挥其“特异”功能也不会癌变。T淋巴细胞的“特异”功能有三:一是对癌细胞进行杀伤;二是把杀伤癌细胞的能力转移给尚没有免疫能力的淋巴细胞与其并肩作战;三是合成干扰素,通过提高人体抗病毒的能力,对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癌症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B淋巴细胞则产生一种特殊的免疫球蛋白,杀伤癌细胞。医学上把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在“抗”癌中的“特异”功能叫做对癌症的免疫力。

由于大多数人对癌症具有的免疫力,比致癌因素强大得多,所以不患癌症。有的人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导致对癌症免疫力缺损;有的人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使免疫力下降,出现这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癌细胞便逃逸了免疫的调控作用,以比正常细胞快8倍的裂变速度分裂增殖,最终成为临床上所见到的癌症。这就是多数人不患癌症,有的人患癌症的原因。

从功能衰退看老人患癌的几率

不论男女老少均有患癌症的可能。2011年3月,天津一个8岁的男孩卢某,经北京友谊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均确诊为世界罕见的皮肤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当时,全球患该病的还不到50人。

虽然各年龄段都有可能患癌症,但不同类型的癌症发病年龄不尽相同,例如食管癌的高发年龄是50~60岁,甚至更高,胃肠道癌是55岁,乳腺癌、肺癌一般在50岁,但是20岁患乳腺癌、肺癌的患者也不少,白血病多在青年、儿童,恶性淋巴瘤多为青壮年,儿童也很多。

英国癌症研究会2012年12月19日预测称,由于人们越来越长寿,患癌症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到2027年男性患癌的风险将从2010年的44%上升到50%,亦即每两名男性中就有一个有患癌的风险;女性则从40%上升到44%。在未来15年中前列腺癌、肠癌和黑色素瘤将是患病人数增长最多的癌症。

我们再看一条来自2013年1月3日《健康报》的消息《人过四十尤需警惕肿瘤来袭》: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日前发布《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年报披露,全国肿瘤发病率为285.91/10万,发病率无论男女,城市均高于农村。从年龄段上看,4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快速升高,80岁年龄组达到最高,城市和农村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数据显示,全国35~39岁年龄段恶性肿瘤发病率为87.07/10万,40~44岁年龄段恶性肿瘤发病率几乎翻番,达到154.53/10万;50岁以上人群发病占全部发病的80%以上,60岁以上癌症发病率超过1%。

从发病看,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食管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6.39%。从死亡看,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第一位的仍是肺癌,其次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4.27%。死亡率最高者男女均为肺癌。男性其他主要死因癌症包括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女性其他主要死因癌症包括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副主任陈万青分析指出,从近20年登记数据来看,我国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如全国肿瘤发病率1989年仅为184/10万,但去除老龄化的影响,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不大。因此,我国癌症负担的日益增加主要源于人口老龄化。

老人为何易患癌症?

首先从内因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内的五脏六腑、四大组织、八个系统均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功能减退甚至衰竭,使人体对致癌基因的抵抗力减弱,或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增高。特别是与癌症发生、发展关系最密切的人体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发生退行性变化后更易患癌症。如果作为免疫系统主要腺体的胸腺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萎缩,胸腺素分泌减少,依赖胸腺的T细胞就繁殖缓慢,数量下降。具有杀伤癌细胞功能的T细胞减少,患癌症的几率就增高。再者,老年人本身早已存在的慢性气管炎、胃炎和溃疡病、前列腺炎、肠炎、子宫颈炎症等,是发生肺癌、胃癌、前列腺癌、大肠癌、子宫颈癌等的可能因素。

再从外因看。年龄越大,接触致癌因素的机会也越多,而致癌因素对机体带来的影响也就会越来越大,如吸烟的人,吸烟的年限越长,患癌的可能性当然也就越大。

有资料统计,在老人中较多见的癌症有14种:胃癌、食管癌、肝癌、宫颈癌、肺癌、肠癌、白血病、鼻咽癌、乳腺癌、脑癌、淋巴瘤、膀胱癌、阴茎癌、绒毛膜癌。

值得一提的是,癌症发生之前存在一个较长时间的潜伏期。致癌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并不是马上就会发病,往往要经过15~30年的“致癌潜伏期”。一般为20年。所以说,如果在20~30岁经常接触致癌物,结果要到40~50岁以后才发病,这样患癌的年龄就显得大了。但老年人患癌一般来势不很凶,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浸润或转移,且不易被发现,多数患者有多脏器损伤,或整体较虚弱,不适宜手术、放化疗的“攻”与“伐”。

虽然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并及时体检,注意身体的健康动态,防止癌症的侵袭。

从癌症遗传与传染之误导看把温暖送给患者

现代医学证明,癌症不是遗传病,但遗传因素在癌症的发生过程中确实起一定的作用。在流行病学调查中,也有关于家族性癌症的记载。

19世纪60年代,法国有一位医生报告,他家族中的24个女性共有15人死于癌症,其中10人死于乳腺癌;这个家族第二代的5个子女中,有4人死于癌症。同一时期,美国一位叫戈尔的老太太死于胃癌后,这个家族的后代有多名成员都死于同一疾病。后来,这个家族余下的17人接受了基因检测,结果表明,有11人携带一种家族遗传性胃癌的突变基因,患上胃癌的几率达70%。迫不得已,家族中11名堂兄妹选择了在自己还未发病时就将胃完全切除。而拿破仑一家,其父、祖父、3个姐妹和4个兄弟,以及拿破仑本人都死于胃癌。我国一位专家认为,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结肠癌、乳腺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等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癌症的家族遗传现象是由染色体畸变造成的。正常人体每个细胞有46条染色体,各种致癌因子可以引起染色体畸变,使得染色体在数目和形态上均与正常细胞不同,这种染色体的畸变有时会遗传给后代,使其下一代具有患癌的可能性。

具有患癌可能性的人并不一定就得癌症,只是得癌症的机会比普通人大些而已。癌症的发生决定于内因和外因,癌症体质只是具备了某种内因,如果再加上外界致癌因素,如放射线、吸烟等的作用,癌症才会发生。

遗传性的癌症并不可怕,如果得知家族中有某种癌症的遗传史就应及早预防。首先,要做好自我保健,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少吃油炸、熏烤食物、戒烟限酒,多吃一些防癌食物,如西红柿、红薯、牛奶等。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不熬夜,远离装修污染;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能力;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看待癌症。此外,每年要定期进行体检筛查,一旦发现有早期癌症迹象,就要及时治疗,控制病情。

现代医学还证明,癌症不会传染。

传染,简单地说,就是某种疾病从一个人身上通过某种途径传播到另一个人身上。

我们知道,传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例如疟疾病(俗称打摆子)的传染(流行)是因为有传染源——疟原虫,有传播途径——通过蚊子叮咬,有易感人群——所有人体对疟疾病均没有免疫力。

资料显示,癌症存在以下易患人群:

1.癌症家族性和遗传性疾病的人群

许多常见的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食管癌、白血病往往有家族聚集现象。

2.与癌有关疾病的人群

长期患有慢性胃炎、宫颈炎、乙型肝炎、皮肤溃疡的患者易患癌症。

3.不良嗜好人群

长期吸烟的人群易患肺癌、胃癌。喜饮过热的水、汤及吃刺激性强或粗糙食物的人群易患食管癌,喜抱怀炉或坐热炕的人易患皮肤癌,长期酗酒者易患食管癌、肝癌。

4.职业易感人群

长期接触医用或工业用辐射的人群,接受超剂量的照射后,易患白血病、淋巴瘤。长期接触石棉、玻璃丝的人群易患间皮瘤。长期吸入工业废气、城市污染空气的人群易患肺癌。

5.个性易感人群

精神长期处于抑郁、悲伤、自我克制及内向的人群,易患癌症。

癌症的高危人群,并不是说一定要得癌症,而是应提高警惕,采取措施改变自己的内心环境和生活环境,就不会得癌症。

现已发现,某些细菌、病毒与癌症有关,例如乙肝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等病原体与肝癌、宫颈癌、胃癌等癌症的发生有关,但临床资料证明,癌症病人本身并不是传染源。因为癌细胞不释放传染因子,不具有传染性。专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从癌症病人身上取下的癌组织直接种植在另一个人身上,并不能成活生长。

再者,目前世界上未将癌症列为传染病,收治病人也没有采取像传染病那样的隔离措施。肿瘤医院的医护人员,他们的癌症发病率并不比一般人群高。动物实验也证明,将患癌动物和健康动物长期关在一起,经过反复观察和检查,也未见有任何传染现象。

基于上述,虽然癌症存在易患人群,也发现某些细菌、病毒与癌症有关,但可以肯定地说,癌症不会传染。所以如果家人、朋友和同事中有人得了癌症,不要顾虑遗传与传染,而应该多和他们在一起,奉献一份温暖和爱心,这样才有利于患者病情早日康复。

实践证明,奉献温暖和爱心最关键的是做好心理护理。有资料显示,约34%~44%的癌症病人有明显心理应激反应或心理障碍,其中18%的病人符合重症抑郁发作的诊断。几乎90%以上的癌症病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以下共同点:(1)依赖性增加,被动性加重,行为变得幼稚。(2)自尊心增强,患病后总认为应受到别人的关怀和照顾,亲人们应为其做出奉献。(3)疑心加重,甚至认为别人低声说话就是在谈论他的病情。(4)还表现为,主观感觉异常,情绪易激动,易焦虑和恐惧,害怕孤独等。

如何帮助癌症病人减轻心理负担,摆脱情绪困扰,改善生活质量?

从癌症病人家属讲,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当医生为病人确诊并把病情告知家属后,家属应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向医生了解病人的全面情况,挑起照顾病人的重任,并协助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2.患者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会产生悲观、恐惧及紧张的情绪,有的甚至抱着消极态度,拒绝治疗,等待死亡。家属要耐心疏导,帮助病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树立起战胜癌症的信心,接受并配合治疗。

3.要十分注意病人饮食调养,为病人提供可口美味、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饮食。病人在手术后放、化疗过程中,体力、食欲下降,饮食调配尤为重要,它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癌能力,有利于康复。

4.在接受治疗中,病人十分痛苦,有的病人可能会脾气很大,家属要忍耐和理解,分担病人的痛苦,尤其在病人病情恶化甚至无望时,家属更应给病人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

5.癌症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治疗期外,还要定期去医院检查,家属要配合病人完成每次随访。

6.对于胆小的病人,害怕问问题打扰医生的病人,易获取不良信息的病人,家属在进行心理支持时,应向病人提供有关化验、诊断、治疗副作用、预后、医疗费用等信息。同病人讨论疾病可能引起的强烈的负性情绪反应,尽可能动员不同的社会支持系统来帮助病人。探讨战胜不良情绪反应的措施,消除病人的一些错误认识,并给予一定的保证与支持,使病人减轻因癌症及其治疗而出现的适应不良。

在对病人进行心理支持时,家属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知道自己应如何面对病人,如何理解病人的情绪反应,如何与临床医生及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必要时可向医生了解病人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反应,产生各种心理行为反应的原因,了解各种不良心理行为的各种处理原则。

从医疗上讲,可给予暗示疗法。或直接进行,或与其他治疗结合进行,比如,各种药物、理疗、气功等配以暗示疗法往往会有想不到的效果。暗示疗法又可以分为“他暗示”,即通过他人实施的暗示和“自我暗示”,即病人自己把某一种观念暗示给自己。一些临床医学专家们发现,通过想象(自我暗示)可以提高免疫细胞数量,对各种病人(大到癌症,小到感冒)都有不同的疗效。

使用暗示疗法时,一定要有医学心理学的专家指导,切不可乱用。另外,医生的语言、表情等固然能作为暗示手段以治疗疾病,但不良的暗示却可以产生严重的后果。此外,暗示疗法对于不同的人可产生不同的效果。

还可视情给予药物治疗。例如通过使用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物或麻醉药等,减轻那些因癌症诊断或治疗而继发的适应障碍,如严重的焦虑,严重的抑郁、精神分裂症,疼痛,恶心与呕吐,失眠等。家属应帮助病人建立正确的认知方法,教会病人一定的正确行为。帮助病人改变因癌症诊断、治疗、康复期间的不良认知和不良行为。可让病人学习有效的心理应付方式,解决问题的技能,使病人能够顺利地解决各种各样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何应付出现的化疗副作用,如何面对肿瘤切除后的形体变化等。经常与病人讨论,使病人表达所有他们关心的有关疾病的问题及表达与疾病相关的害怕、悲伤、愤怒等情绪。由于癌症病人大多数均具有“C”型人格特征及障碍,他们常常缺乏表达他们自身害怕、焦虑以及他们经常地感到孤独,并常常独自承受着各种恐惧情绪。应给癌症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表达所有的情感及所关心的问题,并接受情感支持。家属应鼓励病人多与病友交流,通过病友之间的相互交流,使病人学会如何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通过病人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使病人改善性格,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在明确癌症诊断和开始治疗时,对病人进行早期心理支持,这样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从政府和社会上讲,要帮助病人转移注意力。病人往往集中精力于病情及可以带来不良情绪的问题上,如经济负担、子女赡养、老人照顾、人际关系等。根据不同的情况,鼓励病人培养相应的爱好,如种花、养鸟、书法、美工等,将其注意力转移到感兴趣的爱好中来,不良情绪会逐步得到改善。

这里介绍上海和湖南的做法供借鉴:

2013年1月15日,上海举办主题为“向生活微笑”的癌症患者春节大联欢。在两个多小时的晚会中,共有500多名癌症康复患者登台演出,通过歌舞、戏曲、曲艺等展示自我魅力,上万名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在台下观看。京剧演员关栋天,越剧演员茅善玉、肖雅,沪剧演员孙徐春,滑稽演员王汝刚,歌唱家魏松等也来到癌症患者中间,与他们一同表演。由一群女性癌症康复患者组成的“展望生命艺术团”献上了时装表演《姑苏行》。人们难以想象,这些身材婀娜的业余模特其实曾是乳腺癌患者。坚强挺过6次手术的癌症患者殷小玲圆了自己与“与明星同台演出”的梦想。她与沪剧演员茅善玉一起演唱了沪剧选段《金丝鸟》,赢得阵阵掌声。69岁的张小山已与“癌魔”抗争了27年,他在参演大合唱《20年后再相会》时鼓励台上台下的病友:“一定要积极乐观,怀着感恩之心,20年后再相会!”这场属于癌症患者的“春晚”,在万人合唱《感恩的心》中落下帷幕。

2012年1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成立湖南省医院协会心灵关怀管理委员会,指导全省二级以上设有肿瘤康复科的医院开展临床心灵关怀服务,满足癌症患者的关怀需求。专家指出,现代医学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应该是躯体、精神、社会保持完美的状态。对于临床医务人员来说,面临的挑战不仅是从躯体上去治愈病人的疾病,更要理解病人的语言和情绪,理解疾病给病人带来的心灵创伤,尤其是对那些痛苦的癌症病人。据湖南省肿瘤医院院长刘景诗介绍,医院在国内率先启动临床心灵关怀项目以来,开展临床心灵关怀服务,为癌症患者及其家庭成员提供专业的、整体的心灵关怀。医院已有84位学员参加系统的临床心灵关怀知识的培训,其中19个学员获得临床心灵关怀师证书。目前,医院每个病房都有1~2名“临床心灵关怀员”,她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注入心灵关怀,在休息时间进行心灵探访,有效缓解肿瘤患者因疾病、手术、经济压力而导致的人格及情绪的改变,帮助他们重树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据介绍,湖南省医院协会心灵关怀管理委员会成立之后,将建立专门的培训中心和舒缓治疗病房,并进一步加强与境外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加强师资培训力度,在国内建立首个临床心灵关怀培训基地。

再者,要鼓励癌症病人进行康复期锻炼。癌症病人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肿瘤可能已经缩小或消除,但机体受癌细胞侵袭及各种治疗的副作用的影响,体质一般都比较虚弱,卧床时间一般比较长,如不注意进行体育锻炼,就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强直,器官组织功能退化,生命质量降低;而且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的低下,使癌症易于复发或恶化,进而危及生命。所以,癌症病人康复期应重视体育锻炼。

在生活中常看到,一个家庭有人患了病,尤其是患了癌症,常常是一家人围着患者团团转。传统观念认为,照顾病人应该是关怀细心,体贴入微,把病人当成婴儿一样对待,事无巨细,一律包办代替,不让患者动手,患者只需静养,好像这样做才能对得起病人。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帮助,而是在代替病人劳动运作,这样做对病人是不利的。“生命在于运动”已经成为人们坚信的强身健体的至理名言。经常运动的好处是很多的,它能激发机体内的免疫机制,刺激人体自然免疫力;运动可以压制不良情绪,解除紧张状态;运动可以使平素多病体弱之人或者病人关心自己身体;定期定时运动,持之以恒,会给人们一种自我体能的确定感。所以,人们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度运动是理所当然的。

癌症病人生命的延续和正常人一样,是靠不停的锻炼而取得的成功,这是许多“抗癌明星”战胜癌魔恢复健康的经验之谈。在家里事事都代癌症病人劳动,就等于剥夺了病人自我动员机体内的潜能和抗病能力的宝贵机会,会强化病人的衰弱和无力感,并使他们对生命产生怀疑,甚至失去信心,对疾病的康复是不利的。我们一生中会面临许多不同的磨难,经历许多挫折,与失败直接交锋,遭遇种种不幸,而唯一的行动就是永不低头,保持一线希望。

从寻找癌症的蛛丝马迹看“三早”

癌细胞由于分化不成熟、生长较快,浸润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可发生转移,因而对机体影响严重,除可引起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外,还有发热、顽固性疼痛、严重消瘦、乏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就到癌症晚期了。

现代医学表明,癌症是可以治愈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切勿乱投医,滥用药)。如胃癌,早期治疗后的五年生存率(即能生存五年以上的病例占该病人数的百分比)可达90%左右,而晚期治疗则生存率仅20%左右。

癌症早期虽无典型症状,但还是可以“捕风捉影”的。据有经验的医生介绍,以下20种现象可视为早期信号:(1)原因不明的消瘦、无力,上腹无规则的疼痛,食欲下降,特别厌食肉类食品。(2)非怀孕和哺乳的妇女,乳头流水或能挤出液汁。(3)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颈部或腹部出现逐渐增大的肿块。(4)干咳,痰中带血,胸闷胸痛,久治不愈。(5)中年以上的妇女,性交后阴道有少量出血,或平时有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或是停经数年后又来月经,白带明显增多。(6)不伴腹痛的逐渐加深的黄疸和上腹包块。(7)肝脏肿大的速度较快,并伴有肝区疼痛。(8)不明原因的无痛性血尿。(9)皮肤溃烂长久不能愈合。(10)黑痣突然增大,同时伴有灼痒、破溃、出血、疼痛或痣上的毛发脱落。(11)反复发热和顽固性的牙龈出血,皮下出血和进行性贫血。(12)反复出现的不明原因的高热。(13)口腔黏膜,或女性外阴或男性阴茎龟头上出现白斑,而且迅速扩大和灼痒不适。(14)进行性双下肢无力,感觉异常,动作失调或伴大小便有时失禁。(15)无明显外力作用所致的股骨和肱骨等大骨的骨折。(16)进食吞咽时胸骨后有异物梗塞感、刺痛感或自觉食物通过缓慢。(17)鼻塞,经常少量鼻出血或鼻涕中常带血丝,伴有偏头痛、头晕、耳鸣和颈上部耳垂下方前后部位摸到肿大淋巴结。(18)大便习惯改变,或腹泻和便秘经常交替出现,或大便常带脓血,或大便变细变扁。(19)逐渐加剧的头痛,伴突然出现的短暂的视力障碍和呕吐。(20)青少年肘或膝关节剧痛、肿胀,用抗风湿药或抗生素类药治疗无效等。

男女都应该特别注意的13个癌症信号是:

1.乳房硬块

乳腺癌不是女人的“专利”。女性如果发现乳房皮肤发红、有肿块,就要分外当心。“尤其是乳房出现皮疹,并且持续数周不退,必须去检查。”肿瘤学家指出,非哺乳期的女性,乳头凹陷,并且常常流出液体,也是不好的信号。对于男性来说,如果乳房皮肤起皱、乳头收缩或不对称、乳头大小和形状改变、乳房红肿、出现硬块(肿块一般不疼,但会逐渐变大)等,都是乳头发炎的表现,也是乳癌的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