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47种公文体裁全面覆盖,打造全新的公文写作实操指南,一本书掌握公文写作实用技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9 15:09:25

点击下载

作者:闻一鸣,刘俊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47种公文体裁全面覆盖,打造全新的公文写作实操指南,一本书掌握公文写作实用技巧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47种公文体裁全面覆盖,打造全新的公文写作实操指南,一本书掌握公文写作实用技巧试读:

前言

对于广大读者来说,不管你正在从事什么职业或是将来要从事何种工作,都要接触到公文。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国家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管理、处理各种公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字工具,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各种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规范的文书写作是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执行规章制度和步入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依据。一个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需要一套完备而科学的文书系统作支点。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现行党和国家的公文法规的规定为依据,积极体现当前公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效用。

本书没有一开篇就介绍各类具体公文的写作与格式要求,而是用比较多的文字讲述了公文的含义、作用以及特点、类型、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阅读了这些文字,学习了这些内容以后,可以理清思路,更新观念,夯实公文写作的基础。在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质之后,进一步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起草格式,写出高质量的公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在本书中,所有文体都简明定义,指出要点,列出模式。既有公文的一系列基本知识,又有写作技巧与文件处理的操作方法。书中所选各种例文分别来自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机关或单位,在贴近基层的前提下,更注重其实用性和针对性;同时,所选用的实例,也力求体现内容的新颖性和现实的指导性。本书中所有文体格式标准,一看就懂;范文规范,即学即用,能够帮助读者快速有效地提高公文写作水平。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公文写作书籍,在此,对这些书籍的作者和为本书的出版给予帮助与支持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书中的纰漏和不成熟之处,恳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编 者第一章公文基础知识第一节公文的特点和作用

公文,全称公务文书,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2012年7月1日颁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3条规定]。一、公文的特点1 .具有真实性

公文具有的真实性是指事实上的真实与方针政策上的真实性,这是公文的一大原则。事实上的真实性一般是指:公文所涉及的事实以及所引用的材料和数据,必须是没有丝毫出入的,是绝对真实可靠的,是没有任何虚假和错漏的;而方针政策的真实性是指我们制定方针政策时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科学地进行拟订,而且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公文是我们进行公务处理的文书,这就决定了公文必须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而制定的,它有着明确的写作目的。因此,公文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2.具有规范性

公文是党政机关处理公务、管理国家、传递政策、表达意志的手段和工具,是为解决党和国家的事务而制定的,因此,公文必须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这样才能使公文的撰写和处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准确地表达党和国家各个行政机关的意志,才能正确地发挥它的作用。公文的撰写从起草到成文,再到收发、传递、执行、立卷、归档、销毁等各个方面,都是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化制度的,公文还要具有特定的体式,甚至它的文体、结构、用纸的尺寸、文件标记都是有统一规定的,这就是我们所指的公文的规范性。3.具有特定的作者与阅者

公文的撰写必须有法定作者,它是由法定的作者拟订和发布的。所谓的公文的法定作者是指依据法律和有关的章程、条例、决定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其法定的职能权力和担负一定的任务、义务的机关,组织或机关、组织的法定代表人;从另一方面来讲,公文的阅读与执行等工作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充当的,也就是说,公文的行文对象也是具有特定性的,不同的公文文种具有不同的阅读与执行对象,这是由公文自身具有的特定的功用而决定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与阅者具有特定性是公文这种文种所独有的特点。4.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公文是党的机关和行政机关行使管理职能、办理具体事务的重要工具,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着指导作用,是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保障。各级党的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发的公文,都必须用来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法令,丝毫不能偏离党和国家的政治目标和政策轨道。因此,公文是观点鲜明的文体,是严肃郑重的文体,是有着充分权威性的文体,要求作者必须有严肃认真的态度。5.具有特定的权威性

公文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进行表达意志、处理公务等工作活动而拟定的,这就意味着这些公文必须要有一定的权威性,党政机关也必然要赋予公文这种特殊的地位。对于公文来说,它代表的是党和国家的各个行政机关,同样也代表着拟定机关的法定权威性,由此可以看出,公文是各级党和国家的行政机关处理公务、开展工作、管理国家的法定依据。因此,公文是具有特定的权威性的一种文体。6.具有严格的时间性与特定的时效性

公文是党和国家行政机关、企业、事业等在处理党务问题,进行政务活动、技术活动和经济活动等公务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公文是宣布和传达行政命令、指导工作、报告和商洽国家事务的一种工具,是解决行政问题的手段之一,因此,每一份公文都有具体的拟定目标和公务职能,这就要求公文进行公务处理、解决问题时要迅速、及时。所以,对公文的撰写、处理一般都是有严格的时间要求的。公文的时效性是指每一份公文都具有一定的时效,这种时效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文中明确规定的生效时间;二是以成文日期作为生效时间。公文时效的丧失除随着形势发展自然终止这种方式外,还有就是被新的文件所代替而终止。7.实用性

公文的制作和发布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也是党和国家行政机关以及企业事业单位传达意图,颁布法规,进行政治活动、商务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工具,这就要求公文要有实用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在党和国家行政机关进行公务处理、传递意志以及在各个企事业单位的活动中起到真正的作用。公文是针对现实问题而拟定的,是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服务的。因此,公文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的一种文体。8.具有规范的体式

公文是一种具有规范的体式,具有统一规定的文种,它的格式和行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则,不是任何机关、单位或团体可以随意进行标新立异的。它的拟定必须要遵循统一的规范,而且每种公文只适用于特定的范围,用来表达特定的内容。为了更好地维护公文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国家有关机构以法规、标准等形式对公文的文体、结构、格式等写作规范有统一的规定,公文的拟定者都必须遵循这些规范。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公文的标准化和公文处理的现代化已逐步提上日程,公文的体式也将会有更严格的要求。9.特定的处理程序

公文的处理活动是党和国家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它的处理质量、过程和处理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公文的处理程序也是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权威性、周密性和机密性的,它的处理过程是必须要履行法定的程序的。公文有执行效用,为了保证有效性,国家有关机构规定了各种公文的处理程序,公文的拟定者与处理者必须要遵循这种特定的程序。二、公文的作用

公文是党和国家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行使法定职权、处理日常事务的工具,是应用文中最重要、用途最广泛的一种文体。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并且这些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1.规范与约束作用

从公文的含义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各个行政机关所使用的公文中,大部分是用来颁布行政法规、发布各种命令、制定法律的。公文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它具有了一定的规范与约束作用,它规范和约束着人民群众的行动,人们对它的决定是必须要坚决执行的。公文是具有强制性的。党和国家通过强制手段保证公文的执行,维护它的权威性,使之真正起到规范与约束的作用。2.领导与指导作用

公文的主要职责是代表党和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特定的范围内进行组织管理行政事务、交流合作、处理公务、进行商务活动等。在各种各样的公文中,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体现着党和国家的意志,是党和国家进行管理的工具。因此,公文就具有了领导与指挥的职责和作用,是党和国家行政机关意志的代表,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公文一经拟定与下发,其下级机关无论是各个行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必须严格执行公文规定。如果脱离了公文的这种作用,管理工作很可能就会无章可循,变得混乱不堪。3.宣传与教育作用

要想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顺利及时地进行贯彻实施,除了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正确,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还要以某种形式进行宣传。因此,党和国家的各级机关会制定一部分可以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思想教育的公文,用来提高人们的认识,启发人们的觉悟,增强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以及调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4.协调作用

协调,顾名思义,就是调节与调整之意。公文的协调作用是指调整与改善各个行政机关、各个部门以及各个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使之协调、有序,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使各种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比如,我们可以制定某些决议、决定来规范协调人们的活动,可以颁布法令来纠正不良的行为,还可以制定某些条例、规定来约束调节人们的行为规范,等等。通过公文的这种协调作用,使党和国家、企事业单位以及某些社会团体的工作步调一致,顺利开展。5.颁布法规作用

公文是各级行政部门及各个单位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处理活动的重要工具,而这种工具要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形成了各种法规,如行政公文有国家的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还有各种办理具体事务的规定、办法等。这些法规在拟定后,都要以行政公文的形式进行颁布与实施。这些行政法规一旦发布,就具有了法律效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机关单位、任何人都不能违反。6.交流作用

公文还具有交流信息的作用,它在诸多不相隶属的机关或者平级机关单位之间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等公文都具有交流信息的作用。交流信息,可以加强各个机关单位之间的联系,进行很好的沟通,既方便上情的下达,也方便了下情的上达。有了公文这种交流与沟通的桥梁,我们党和国家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都有可能做到互相沟通、互相了解,更好地进行配合协作,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7.组织作用

公文是党和国家、各单位制订计划和决策实施的载体,这些计划和决策依附公文而化为具体的执行过程。由此可见,公文是党和国家、各单位进行各种组织活动的重要工具,是组织各种机关单位进行活动、实施计划与决策的工具。例如,可以通过命令、意见、决议等形式对下级的工作进行组织并提出具体实施要求,也可以通过请示、报告对下级的工作进程作深入了解与掌握,并对其活动进行组织与督促。8.凭证与记载作用

公文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的,它的时效的开始与结束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公文是进行各种公务活动的依据,它负责公务活动的记录,是公务活动的凭证;公文在完成了它的使命之后,就要进行整理归档,以便对今后的各项工作起到记载、凭证与参考的作用。三、学习公文处理的意义

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或其他单位,公文处理工作都是保障日常运转的一项重要业务,公文处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对于机关单位各项工作具有直接带动和重要促进作用。古往今来的人类经济社会生活中,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办文工作的成功经验,体现了公文处理工作的内在规律,是提升机关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为规范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规则。一个单位,只有当公文处理逐渐步入科学规范发展的轨道,才能为全面工作的上台阶提供基础。大致说来,学习公文处理有如下几方面意义:1.学习公文处理工作,是实现党政机关高效有序运转的重要方法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单位成立以后,就面临着文件往来的迫切需要。如果文件往来中不遵循一定的规则、体例、格式,就会影响机关的高效运转,甚至造成各种工作失误和差错。只有学习掌握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规范,才有利于增强机关权威,提高机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节约机关运行成本,更好地保障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和履行职能。2.学习公文处理工作,是推动党政机关科学决策和决策落实的制度保障

公文是领导机关决策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的必要手段。学习公文处理规范,提高公文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保证公文科学规范、务实管用、严肃权威,这对于增强领导机关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合法性和执行力至关重要。3.学习公文处理工作,是促进党政机关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客观需要

发布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执政行政的重要手段。党政机关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首先必须规范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确保公文合法合规。近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红头文件”违法违规现象屡屡出现,有悖于我们党和政府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理念,严重损害党政机关形象和公信力。某法院在2008年的一份民事判决书中,错误高达18处,人工流产还写成了工人流产。2016年另一法院发出的一份判决书,不仅出现了地名、单位名称错误,还有标点符号前后不一致、错别字、语法使用错误等“多达10多类的错误”。2018年3月,又一法院一份行政纠纷案的判决书中,被网民罗列了数十处笔误,包括错别字、标点符号等。该法官被警告处分,扣绩效2000元人民币。这些案件都引发舆论的关注和网民的议论:“语文水平都让人着急,怎么断案?”“法官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庄重威严,怎能如此儿戏?”“判决书是很严肃的法律文书,法院名字都弄错,这样的判决为什么还有法律效力?”俗话说,一字入公门,九牛拉不出。公文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公文一旦出错,就说明机关单位的流程管理存在疏漏,工作作风存在问题。4.学习公文处理工作,是加强党政机关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古言道:“文以载道”,“出言陈辞,身之得失,国之安危也”,“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一个时代的文风,折射的是那个时代执政者与社会精英的思想观念、品格、作为和精神风貌,也是社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因此,人们总是把说话、写文章与国家的安危兴衰相联系。古往今来的无数事例都说明,杰出的政治家一定也是文章的大家。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改进文风,严格控制各类文件简报。规范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是改进文风、转变作风的重要举措和有效方法,有利于使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抓好大事、促进发展;有利于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问题、满足群众需求,密切干群关系,提高执政能力。第二节公文的结构要求

公务文书结构的基本要求,可用“三性”加以概括:完整性、连贯性和严密性。一、完整性

首先,公文要做到开头部分、主体部分、结尾部分齐备,不可无故残缺,即朱光潜先生所说的“有头有尾有中段”。

其次,各个部分要相对饱满,不能干瘪、空洞,给人以局部残损的感觉。

最后,脉络畅通,贯穿首尾,如有文气不能串联的地方,形成脱节断气,也会影响文章的圆满。这就是朱光潜先生说的“有一股生气贯注于全体”。

在艺术创作中,有“只写残缺不写全”的说法,讲究点到为止,留下一些空白由欣赏者来填补,反而能更好地调动读者进行审美再创造的积极性。但是,这一做法在公文写作中不宜采用,公文的内容要求明确、实在,不能采用虚实相生、意到笔不到的写法。否则,将会给落实处理带来许多不便。二、连贯性

公文的各个部分之间,在内容上要连贯、井然有序,在语言形式上要紧密衔接和合理过渡。

一篇公文,不会是一个混沌的整体,必然是由若干层次构成的。开头、主体、结尾,就是公文的三大层次。其中主体部分,通常不会只有一个层次,而是由既互有区别,又互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组成。这些层次之间,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文风上,都要有内在的联系。在外部的语言形式上,不管采用序号衔接还是采用自然过渡,也都必须自然流畅。三、严密性

严密性是指文章的各个部分之间有严密的逻辑联系,既不能出现前后内容互不相干,也不能出现前后内容相互矛盾的现象。朱光潜先生说:“文章的‘不通’有多种,最厉害的是上气不接下气,上段上句的意思没有交代清楚就搁起来,下段下句的意思没有伏笔就突然出现。应该在前一段说的话遗漏着不说,到后来一段不很相称的地方勉强插进去,或者在上文已说过的话到下文再重复说一遍,这些问题都属于逻辑混乱,结构不严密。”(朱光潜著:《选择与安排》,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文章的部分与部分之间,或呈现因果关系,或呈现主次关系,或呈现并列关系,或呈现表里关系,各部分互相弥补、互相协助,而不能互相矛盾、互相拆台。第三节公文的语言要求一、准确1.认真辨析词义

西方有位作家说,要表现一个事物,只有一个名词是准确的;要描绘一种状态,只有一个形容词是准确的;要说明一个动作,只有一个动词是准确的。写作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找到这个准确的名词、形容词、动词。这句话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未必适用,因为文学语言不循常规,而作家的创造性语言又因其个性和素质的差异各有特色,很难说哪个词语是绝对准确的。然而,这话用于公文写作,倒是比较确切的。

在汉语中,有大量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汇,称为同义词或近义词。其实,即使是同义词,细细分辨起来还是有些微妙的差异。譬如,“优异”“优秀”“优良”,这三个词粗看相近,细看则有不同程度的区别。“鼓舞”“鼓动”“煽动”,从动作的方向和力度上看并无差异,但感情色彩却很不相同。公文写作,必须在词语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上仔细斟酌。2.讲究语法和逻辑

公文写作语言的规范性,体现在句子上就是造句合乎语法规则、合乎逻辑。

首先,句子成分要完整。汉语构成句子有主、谓、宾、定、状、补六种句子成分,其中主语、谓语、宾语是主干成分,定语、状语、补语是辅助句子成分。对于每一个句子来说,主干成分也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省略有省略的规则,不能任意省略和无故残缺。例如:“厂领导的做法,受到了全厂职工的热烈欢迎。对他们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作风给以很高评价。”后一个句子就残缺句子成分——谁给以评价?少了主语,违反了语法规则,意义也就不明白了。

其次,句子中词语之间的搭配要恰当。词语相互搭配在一起,必须符合事理和习惯,否则就不通顺。例如:“这种精神充满了各个村庄,开遍了全乡的各个角落。”精神无形,说它充满了某一空间,已经十分勉强,又说它开遍了各个角落,更是无稽之谈。改成“精神文明之花开遍了全乡”,才算通顺。

最后,造句还要讲究逻辑性。有些句子语法上没有问题,却出现了种属概念并列、自相矛盾等逻辑错误。例如:“他们加强了对团员和青年的思想教育。”团员是青年的一部分,团员和青年是不能相互并列的。“把所有农产品都基本上纳入了计划轨道。”“所有”表示全部,“基本”表示不完全,它们表述的意义产生了矛盾,读者不知道哪个词语表达的意义是可信的,就会无所适从。“向所有参加这次任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部队官兵,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这个句子中“所有”与“广大”两个词语义重复。“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过高的奢望。”“我亲眼目睹了家乡的巨大变化。”“这个病例不仅国内没有见过,在世界上也是非常罕见。”“一项高瞻远瞩的中央决策,吸引30万莘莘学子奔赴农村一线。”第一个句子中,“奢望”即“过高的希望”;第二个句子中,“目睹”已含有“亲眼看到”之意;第三个句子中,“罕见”就是“很少见到”的意思;第四个句子中“莘莘”为形容词,意为“众多的”,均不符合语法逻辑。有些单位领导在接待上级领导时常说:“欢迎某某同志来我单位莅临指导”。“莅临”即为“来到”的意思,与前面的“来”字语义重复。很多公文中不时出现“涉及到”“来自于”“出自于”“这其中”“这其间”等表述,其实,“及”与“到”、“自”与“于”、“这”与“其”是一个意思。有的文稿提到“加强国际间交流”,“国际”即为“国与国之间”的意思。有的提到“要阅读报刊杂志”,“报刊”是报纸和刊物的合称。还有的提到“某某同志因公殉职”,“殉职”是指在职人员为公务而牺牲,可改为“某某同志以身殉职”。

语言运用中之所以出现一些毛病,主要是因为对一些字词的词义、词性一知半解或含混不清。要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关键是要强化语言文字知识学习,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总结积累,遇有疑问、拿不准的字词,要查阅工具书,追根溯源,学懂弄通。

党政机关公文作为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对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准确性、简洁性要求很高。公文写作人员要对每份文件稿都精雕细刻,仔细推敲,努力做到陈言务去、文风当简,切实维护公文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简练1.用语精确,以一当十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一两个词句,就能把要说的意思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有时说了很多话,要表达的意思却仍然不清楚。从理论上说,人类创造的成熟的语言,足以表达人类的常规的思想和情感,至于文学作品中那些复杂微妙的心境,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借助形象曲折地加以表现,在公文写作中是不常出现的。公文写作中之所以有用语繁多而意思仍不明白的情况,多半是由于用语不精确,只好增加语句去弥补,结果反而是“言愈多而理愈乱”。2.尽量使用短句“五四”时期,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言还不成熟,不少作家借鉴欧化的句法来写文章,句子写得长长的,句子内部的成分多多的,阅读起来虽别有风味,读者却常常需要再三反复,才能弄明白句子复杂的含义。这种现象现在已经很少了。邓小平同志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善于短句,《邓小平文选》中,10个字以下的短句,占到一半以上。如“要广开门路,多想办法,千方百计,解决问题。我们定下了一个雄心壮志,定下了一个奋斗目标,就要去实现,不能讲空话。”(《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96页)再如,邓小平在概括1989年国际形势时说:“总之,对于国际形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苦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21页)著名作家老舍写文章,总喜欢写短句子,10个字左右一句。他认为,这样写,读者好读,意思也简练明白。有人统计过他的名篇《济南的冬天》,说其中超过11个字的句子只有6句,超过14个字的句子只有两句。请看下面的文句:

假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底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老舍用这样的短句,写出了多么精致而优美的文章!公文与文学虽然是不同性质的语言,但基本道理是相通的。为了做到简练,不妨学学老舍。3.适当采用文言词语

继承文言词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文言词语比现代汉语更精练。例如“来函收悉”4个字,要换成“来信收到,内容尽知”,文字多了1倍,意思却一点儿也没增加,而且这还不是真正的白话,要换成“你们的来信我们收到了,其中的内容经过阅读都已明白了”,才是真正的白话,可那岂不是大煞风景?

运用文言词语,要注意不得生吞活剥,食古不化,要适当、活用、自然、流畅。三、质朴1.不做作,不生造

大方、庄重、朴实,是公文语言的基本风格。公文语言忌讳华丽、做作、卖弄。

做作、生造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虚荣心导致的错觉,以为语言越新异越能显示作者的才华,于是生硬地造出一些自以为高超的新词来,向别人炫耀;另一个原因是对词语的运用还没有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对其含义还不能准确辨析。只要端正文风,刻苦学习,这些毛病并不难克服。2.不溢美,不虚饰

溢美、虚饰,也是公文语言的大忌。例如:表扬一个医生医术高明,就说他是“当代华佗”;医德高尚,就说他是“当代白求恩”。说某人工作刻苦,动不动就说他废寝忘食,甚至说他连续几天几夜不合眼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这些溢美之词既不真实,也不感人,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还有人热衷于一些空洞轻浮的言辞,例如:“一把手亲自抓,县委委员人人抓,分管委员认真抓,主管部门直接抓,有关部门配合抓,村镇党委层层抓”,这些语言,也许它的作者还颇为得意,认为自己抓住了经验,写出了文采。其实,这里面都是废话,什么经验也没有,尽是虚饰之词,也谈不上文采。第四节公文的类型

公文由于其传递方向、性质、密级、紧密程度和表达形式不同,有许多分类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按公文的传递方向分类

按公文的传递方向可分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1)上行文

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上级领导机关呈送的各类公文,如请示、报告等。“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国务院国发〔2000〕23号),即下级机关只向直接主管的上级领导机关行文,特殊情况下才可越级行文。(2)平行文

平行文是指同级机关或没有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往来的各类公文,如通知、函等。同级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之间,不管属于什么地区和系统,只要有公务需要联系,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也可以使用通知。(3)下行文

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向所属下级机关发送的各类公文,如命令(令)、决定、决议、布告(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批复等。下行文可以逐级行文,即上级机关只把公文下发到直属的下一级机关;也可以多级行文,即上级机关可将公文同时下发到其领导范围内的多层机关;还可以直接发送到人民群众,即上级领导机关通过登报、张贴、广播电视传送等形式,直接向广大人民群众行文。

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都可以是同级政府、同级政府部门、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联合行文,也可以是政府与同级党委和军队机关联合行文,还可以是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联合行文。2.按公文的性质分类

按公文的性质可分为规定性公文、指导性公文、公布性公文、商洽性公文、计划性公文和证明性公文。(1)规定性公文

规定性公文是指行政机关对某项具体工作或行动做出直接、明确、规范要求的具有约束力的公文,如规定、规则、办法、意见等。规定性公文以行文的针对性、使用的普遍性为显著特点,即都是针对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需要规范和约束的事务而制定的,内容以说明为主,多用肯定语气,简明扼要。(2)指导性公文

指导性公文是指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方法和措施时使用的公文,如批复、通知等。指导性公文是下级机关开展和安排工作的依据,也是上级机关解决问题和指导工作的手段。它直接体现上级机关的意见,反映上级机关的意图,内容明确具体,语言精练确切,带有一定的强制性。(3)公布性公文

公布性公文是指有关机关向有关方面或广大群众公布应当普遍遵守或广泛知照的事项时使用的公文,如布告、公告、通告、通报等。公布性公文一般没有具体的受文对象,主要以登报、广播和张贴等形式发布,语言庄重,用语严谨,简明易懂。(4)商洽性公文

商洽性公文是指不相隶属机关或单位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或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有关事项等使用的公文,如函等。商洽性公文以其灵活简便而深受各机关、部队、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青睐,也以其具有广泛的用途而受器重,所以使用频率极高。(5)计划性公文

计划性公文是指行政机关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事先进行筹划安排所形成的公文,如规划、计划、方案、要点等。计划性公文在内容上一般重点突出、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要求可行、措施得当,并且具有预设性、针对性、指导性等特点。(6)证明性公文

证明性公文是指有关单位向有关方面提供某件事情或某个人身份、经历、职务、职称、工作等真实状况的公文,如介绍信、证明信等。制式介绍信、制式证件,简明、正规、有编号,使用频率高,为大多数单位所采用。3.按公文内容的秘密程度分类

按公文内容的秘密程度可分为绝密公文、机密公文和秘密公文。

绝密、机密、秘密公文,是指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需要控制知密范围和知密对象的公文。(1)绝密公文

绝密公文是涉及党和国家最重要秘密的公文,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2)机密公文

机密公文是涉及党和国家重要秘密的公文,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3)秘密公文

秘密公文是涉及党和国家一般秘密的公文,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4.按公文的紧急程度、承办时限要求分类

按公文的紧急程度、承办时限要求可分为“特提”“特急”“加急”“平急”公文。(1)特提公文

特提公文是指事情特别重大、特殊紧急,需要打破常规,随到随优先迅速传递处理的公文。特提公文是国务院新的公文处理办法为电报新设的紧急等级,强调其在公文处理中的特殊性。(2)特急公文

特急公文是指内容特别重要,情况特别紧急,需迅速传递办理的公文。特急公文是发文机关对受文机关处理时限要求紧迫的公文,它要求在安全、保密的前提下,把承办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3)加急公文

加急公文是指内容很重要、情况很紧急,需要马上传递的公文,如公文中的“加急”件、电报中的“加急”件等。加急公文在紧急程度上仅次于特急公文,受文机关在处理中也要求争分夺秒,以免延误时间。(4)平急公文

平急公文是指内容比较重要、情况比较紧急、应该及时传递办理的公文,如公文中的“急件”、电报中的“平急”件等。平急公文虽然在急缓程度上比特提件、特急件、加急件差一些,但时限要求也很急,切不可掉以轻心。5.按公文的信息表达形式分类

按公文的信息表达形式可分为:文件式公文、表格式公文和图形式公文。(1)文件式公文

文件式公文是指通篇主要以文字为信息表达形式的公文,如通知、请示、报告等。文件式公文是公文中的主要形式。(2)表格式公文

表格式公文是指对部分规定程序明确的项目用表格作为信息表达形式的公文,如呈报表、审批表等。表格式公文对简化手续、方便工作、减少公文十分有利,而且在某些方面较之文件式公文更直观、更具体。但实践中,“表格”往往作为正式公文的附件。(3)图形式公文

图形式公文是指主要以图形为信息表达形式的公文。6.按公文载体材料分类

按公文载体材料可分为:纸质公文、磁介质公文、感光介质公文和电子公文。(1)纸质公文

纸质公文是指外在形式以各种纸张、纸板为载体的公文。纸质公文是沿用时间最长、使用最普遍的公文。(2)磁介质公文

磁介质公文是指外在形式以光盘等含有磁性材料作为载体的公文。磁介质公文是近几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而被越来越多采用的一种公文。(3)感光介质公文

感光介质公文是指外在形式以胶片等感光材料作为载体的公文。感光介质公文与磁介质公文一样,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是公文载体材料的新生力量。(4)电子公文

电子公文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形成、处理、传输和存储的电子文件。电子公文不同于电子杂志、电子书籍、电子广告等电子信息,它直接参与公务活动,并成为公务活动的组成部分或重要工具。第五节公文的表达方式

公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议论和说明三种。公文都属于应用文,不能用通常的记叙、议论、说明三大文体的标准去分类。在公文内部,虽然表达方式有时仍可作为区分公文内部不同文体的参考因素,如决议——议论成分比较多,通报——叙事的成分也较多,但在多数情况下,公文的表达方式是综合运用的。一、叙述

在公文中,叙述运用得十分普遍。决议中提供的事实论据,报告中对事件前因后果的汇报,通报中对先进事迹或错误事实的交代,调查报告和总结中对事件和现象的转达,都要使用叙述。叙述的人称有两种,分别是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在公文中,这两种叙述人称都被广泛采用。报告、请示、总结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下行公文、调查报告大多用第三人称叙述。按照不同的分法,叙述的类型可以分很多种。1.按详略程度分类

按照详略程度的不同,叙述可分为概叙和细叙两种类型。(1)概叙

粗略简练、只介绍事件梗概的叙述叫概叙,它的特点是篇幅不长,语言简明,事实完整,但缺少细节。下面就是一段概叙:

2006年1月4日,学校党委召开由中层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优秀中青年教师和离退休职工代表参加的调研会,全面征集对学校党政工作和班子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到会代表共77人,收回调研表74份。参加调研的同志以对学校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和个人的切身感受,对学校近年来取得的进展和党政班子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对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把事件发生所占的时间长度和叙述所占的时间长度进行比较,事件时间要远远长于叙述时间,这是概述的本质性特征。有时,两者之间的差数会大得惊人,譬如,事件的发生经历了若干年,而叙述这一事件却只用几秒或十几秒钟。在公文写作中,概叙的手法用得比较多。因为公文不是记叙文,不是文学作品,无须制造氛围、渲染细节,叙事的目的只是为了让读者了解有关情况,或者为议论提供论据,概叙完全可以担当这些职责。(2)细叙

细叙就是详细叙述,它所叙述的不只是事件的梗概,还有较多的细节。细叙的特点是详尽具体,篇幅较长。例如:

11月3日晚上9时,王××在宿舍里插上电炉煮面条,被班长李××看到。李××警告说,工地规定不准私自使用电炉,要王××注意,并要他用完后拔掉电源,但没有当即制止王××的行为。王××刚煮完面条,就有人邀他同去看电影。王××在没有切断电炉电源的情况下就离开了宿舍。10时30分左右,电路因负载过大开始自燃,并引着了周围的易燃物质,酿成了火灾。

在细叙中,事件发生所用的时间和叙事所用的时间,比例比较接近,有时甚至可以达到1∶1,也就是说,事件的发生用了多长时间,叙述清楚这件事大致上也要用多长时间。这种叙述在公文中运用得不多,只有在表彰或惩戒性的决定和通报中,有时可能会采用。2.按照叙述次序分类

按照次序的不同,叙述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和分叙四种类型。(1)顺叙

顺叙就是完全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叙述,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这是叙述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叙述方式,也是最原始的叙述方式。人类的祖先在刚刚学会叙事时,就只会这样进行叙述。顺叙的优点是线索清楚,层次分明,合乎人们认识事物的习惯,便于掌握也便于理解。但是也有一些缺点:容易平铺直叙,记流水账,呆板,平淡,缺乏新鲜感。公文中的叙述,只求事实清楚、完整,不求新鲜、生动,所以大部分叙述都是顺叙。(2)倒叙

倒叙并不是将时间顺序完全倒过来叙述。完全逆时间方向叙述,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就像一个人说话不可能也不必要从最后一个字开始说起,到开头那个字为止一样。倒叙实质上只是顺叙的局部变异或调整。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提到前面先行叙述,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的全过程,这样的叙述就是倒叙。倒叙的优点是能突出结果,造成悬念,引人入胜。缺点是有违自然形态,把握不好就成了故弄玄虚。倒叙在文学作品中运用广泛,在公文中极少见到,我们认识它的目的并不是在公文写作实践中运用它,而是为了防止它的出现,以免给公文的文体本性造成伤害。(3)插叙

复杂的事件往往是事件牵起事件,此物引出彼物。把所有的内容都贯穿在一条线索上有条不紊地进行叙述,有时是非常困难的。常常不得不中断原来的线索,插入对另一个事件的交代或者对另一种事物的介绍。这种中断对主要事件的叙述而插入另一段相关事实的叙述,就是插叙。插入的相关内容完毕后,一般还要回到原来中断的地方继续叙述下去。

公文中的叙述,只交代主要事件的基本情况,线索单纯,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刻意追求情节的复杂多变,因此对插叙运用得很少。(4)分叙

对同一时间内发生在不同地方或单位的事件,采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分别先后进行叙述,这种叙述方式就是分叙。

分叙在公文中用得也不多,但当用时不可不用。例如,表彰性通报在叙述不同单位在事件中的积极作用时,就有可能用到分叙。

实际写作过程中,叙述有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对这些要素的把握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其中事件是最主要的,但事件就是人物的行动,不涉及人物的事件是没有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如果不清楚,读者就无法认识和评价这一事件的意义;原因和结果,实际上是事件的组成部分。这些要素,在叙述中不得无故残缺。二、议论

议论就是对某一事件或问题发表见解,表明观点和态度,并以充分的材料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种表达方式在议论文中运用很多,在公文中的运用也极为广泛,下面介绍一下论证的几种基本方法。1.立论的基本方法(1)例证法

例证法就是通过列举事实来证明论点的方法。由于人们最相信的就是眼前的事实,因此有“事实胜于雄辩”的说法,所以,这是一种最容易被读者接受、最有说服力的方法,也是议论中采用最多的论证方法。(2)引证法

引证法是运用理论论据时采用的一种论证方法。所引用的,大多是公认的真理、名言、警句,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也有很强的说服力。我们在议论性文章中常见引用马列主义经典语录、孔孟、老庄及西方哲人名言的情况,都属于这种论证方法。(3)对比法

对比法就是把两个特征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截然不同的两个侧面加以比较和对照,目的是使那些彼此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显现得更加鲜明突出。在公文写作中运用对比,便于肯定先进,否定落后,发扬成绩,纠正错误。(4)类比法

类比法和对比法都是比较法,但彼此的特点很不相同。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相近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从而达到准确认识事物的目的。在公文写作中,把一些规模、条件彼此相似的单位、企业进行比较的方法,运用得比较普遍。(5)因果推论法

由原因推导结果,或者反过来由结果推导原因的论证方法,就是因果推论法。有些原因必然会导致某种结果,某种结果出现后,我们也不难推导出其产生的原因。2.驳论的基本方法(1)反驳论点

反驳论点就是运用以上方法,直接证明所反驳的论点是错误的。在反驳论点时,较多采用的是例证、引证、因果推论等具体方法。(2)反驳论据

反驳论据不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而是指出对方赖以产生论点的论据不可靠。论据不能成立,它所支持的论点自然不攻自破。(3)反驳论证

反驳论证这种方法也不直接反驳论点,而是寻找对方论证过程中的逻辑漏洞,从而指出对方的推理不能成立。譬如,指出对方概念不清、偷换概念、自相矛盾,等等。对方的论证有问题,所得出的结论当然也是不可靠的,这样就达到了驳倒对方论点的目的。三、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将客观事物或事理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属性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说明的表达对象是客观化的事物或其事理。如果说叙述表达的是感性认识,议论表达的是理性认识,那么说明表达的就是知性认识。解释概念、介绍科学知识,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就是说明。譬如,我们这本介绍公文写作知识的书,就主要是用说明的方式写作的。1.说明的类型

说明有事物说明和事理说明两大类型。(1)事物说明

凡以某一个客观存在物为对象的说明,都是事物说明。如介绍某一产品,或者介绍某一组织的历史状况。(2)事理说明

凡以抽象的概念或科学道理为对象的说明,都是事理说明。如解释什么是公文,宣传有关宇宙形成的原理来说明世界上没有神仙和灵魂等。事理说明虽不直接指向某一具体事物,但是,所介绍的知识都是客观事物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仍有很强的客观性特点,跟思想和感情等主观认识有明显不同。2.说明的基本要求(1)态度必须客观

说明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和它们的事理,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说明的内容,只具有对客观事物发现认知的性质,而没有主观创造的性质。而人的思想和感情,虽然也要受客观世界的影响和支配,但其主观创造的因素很多,这就是议论、抒情和说明的本质区别。如果在说明的时候态度不客观,有作者个人的情感好恶或先入为主的偏见,就会妨碍说明的准确性和科学性。(2)内容必须科学

所谓科学,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把握得十分准确,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3)表达必须精确

精确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事物的阶段、层次、构造的把握要精确,这样才能保证说明过程脉络清楚、层次分明;二是说明的文字,意义要明晰、精练、准确,不冗繁,不含混,没有歧义,这样才能恰当地表现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第六节公文格式的特点一、公文格式的规范化

公文既然是人类处理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的工具,人们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要通过公文这个工具来进行管理和处理。由于公文工作是一项普遍性和基础性的工作,因此不能削弱,只能改革和加强。这样公文的规范化和处理工作的制度化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所谓公文规范化,指的是公文的约定俗成或是明文规定的规格标准。规范化就是制定公文的全面系统的规格标准,使人们的工作行动合乎这些规格标准。

所谓制度,就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公文处理的制度化,是指对公文处理的全部活动都定出具体的处理规范,并且保证这些规范正确顺利地实施,使公文处理依法进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就属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法规性文件,也就是党政行政机关公文处理中需要共同遵守的制度。

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提出的2012年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GB/T9704—2012),把我国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纳入了国家标准体系,使我国党政机关公文规范化、标准化。二、公文格式的法定性

公文写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写作要求是不一样的。回顾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我国的公文一直是为少数封建统治阶级和官僚服务,一直是他们剥削和压迫广大人民群众,维护其统治地位的工具。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和国家领导的几十年公文改革,彻底地改变了公文的性质,把公文变成了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推动社会主义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工具。我国新型公文表现出三大特点:

第一,坚持公文的原则性和严肃性,使我们的公文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和法定效果。

第二,运转迅速、工作效率高。由于公文有了党和国家的正确指导,有了严格健全的纪律和制度,因此,在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横向沟通上体现出迅速、准确、无误。

第三,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三大特点就体现出我国公文格式所具有的法定性。三、公文格式的层次性

在现代社会中,每个国家都使用公文这种工具来实施管理。但每个国家的内部又分由很多政府部门来进行管理。这样就形成一个国家的全部公文构成国家公文体系,它反映着国家机关的体系即国家机构的状况;每个国家的内部机关的公文成为国家公文的一个子系统,所有国家机关内部的公文子系统综合汇总构成国家行政机关公文体系。这一构成情况就反映出公文的层次性。

我国现阶段国家公文体系就包括中国共产党机关文件、政府机关文件(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司法机关文件、外交部门文件、军事机关文件和行政法规等公文子系统。这种公文系统反映了我国政治体制(制度)的本质特性,也反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文的层次性。四、公文的美观和庄重性

公文格式的美观和庄重性,是公文格式的又一特性。它是反映不同层级、不同用途的公文经约定俗成后形成的不同表述形式。

公文格式的美观和庄重性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公文要素的设置和在公文中的排列位置要体现美观和庄重;二是公文传递所采用的介质纸的质量和印刷质量、装订质量的好坏,也影响到公文的美观与庄重性;三是办文人员在办公过程中认真负责的态度,也影响到公文的美观与庄重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GB/T9704—2012)中规定的公文用纸技术要求、用纸的大小,印刷排版和装订要求直到公文中各要素排列位置。这一切就体现出党政机关公文的美观和庄重性。第七节公文的行文规范

按照一定的规定或准则来维护机关之间的行文秩序称为行文规范。公文行文规范的内容包括行文关系、行文方向与方式、行文规则以及办理程序四个方面。一、行文关系

公文的行文关系是指发文机关与收文机关之间的公文往来关系。具体地说,行文关系是根据机关的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所确定的机关之间的文件授受关系。国家行政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服从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各级行政机关行文关系的基本准则。党的各级组织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是由《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是党的各级组织行文关系的基本准则。二、行文方向与方式

根据机关之间的不同的行文关系,可以将机关的行文分为下行、上行和平行三个方向,并根据机关工作的需要分为三种行文方式。1.下行文

下行文是指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对所属下级机关或业务部门的一种行文。根据发文的不同目的和要求,下行文可分为三种行文方式:

逐级下行文。

多级下行文。

直达基层组织和群众的下行文。2.上行文

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或业务部门向所属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的一种行文。根据发文机关的实际工作需要,上行文又可以分为三种行文方式:

逐级上行文,这是上行文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多级上行文。

越级上行文。3.平行文

平行文是指同级机关或者不相隶属的、没有领导与指导关系的机关之间的行文。三、行文规则1.公文写作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明确发文主旨。

收集有关材料。

拟出写作提纲。

认真起草正文。

反复检查修改。2.公文写作人员的素质修养

政治素质好。

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

熟悉业务和机关工作情况。

有较宽的知识面。

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四、公文办理程序

公文办理程序就是指公文在机关内部从形成到运转处理所必须经过的一系列环节。公文办理程序包括收文办理和发文办理两个部分。1.收文

收文,是指机关文书部门收进外单位发来的文件材料。收文办理是指文书部门收到文件材料后,在机关内部及时运转直到阅办完毕的全过程。组成这一过程的一系列相互衔接的环节称为收文办理程序。主要有:签收、拆封与登记、分发与传阅;拟办、批办与承办;催办、查办与注办。2.发文

发文,是指机关文书部门根据本机关的工作需要向外发出文件材料,包括本机关制发、转发、翻印、复印的文件材料等。发文办理,就是指文书从拟稿到印制发出的整个运行过程。发文办理程序由拟稿、审核与签发,核发、缮印与校对,用印、登记与分发等环节组成。五、公文处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条例》第5条规定了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等4条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对一切工作的总要求。公文作为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文书,首要的就是必须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做到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关键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发文要立足实际。要根据实际需要发文,不能为发文而发文,可发可不发的、不该发的文坚决不发,真正做到发文确有需要,确有必要。二是拟文要切合实际。首先公文中提出的措施要具体可行,能够有助于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其次,阐述的内容要重点突出、观点鲜明,不模棱两可、简洁明了,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最后,办文要结合实际。要紧密结合上级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注意不断总结实际经验,严格规范办文流程,着力提高办文水平,努力让办理的每一个公文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2.准确规范原则

准确是公文的生命线,规范是公文的基本要求。公文要做到准确规范,有三方面要求。一是把好质量关。要切实提高责任意识,把“质量第一”要求贯穿到公文处理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真正做到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确保零差错、零失误。二是把好程序关。遵守程序是减少差错的最佳方法。要严格遵循《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在公文种类、公文格式、行文规则和公文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按程序、按规矩办文。三是把好出口和入口。要严格标准、从严要求,把好发文关,不让不合格公文发出去;把好收文关,不能把不合规的公文收进来。3.精简高效原则

所谓精简,就是要尽量少发文,发短文;所谓高效,就是要迅速及时。“言当其时,一字千金;言背其时,一文不值。”要切实增强效率观念,优化工作流程,完善运行机制,在公文拟制、办理、流转等环节中,做到一环扣一环,最大限度缩短公文处理时间。要根据公文内容的不同,区分主次先后和轻重缓急,坚持急件先办、特件特办,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