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健康”时代医院管理创新与发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9 11:54:48

点击下载

作者:林辉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互联网+医疗健康”时代医院管理创新与发展

“互联网+医疗健康”时代医院管理创新与发展试读:

前言

互联网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当它与最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在21世纪激情碰撞,一个创新无限、活力无限的移动互联网新世界就此诞生。移动互联网终端基本上涵盖了手机端、互联网、PC端三者的常用功能,把互联网放到人们的手中,实现24小时随身在线的生活。人们通过移动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随身查找资讯,处理工作,保持沟通,进行娱乐,甚至衣、食、住、行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20亿人,绝对是世界第一互联网大国。2015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将“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7月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

笔者于1995年5月担任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大外科副主任和胸心血管外科主任,走上中层管理岗位。但真正从事医院管理要从2001年6月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算起,迄今15年,而且分管的工作范围始终没有更换,就是主抓医院信息化建设和肿瘤中心工作。这些年间有许多无奈和感慨,也小有成绩。经历的信息化过程与同道们大同小异。如面对的困难和瓶颈问题,有缺乏顶层设计,投入不足,观念、习惯势力的障碍,也有技术、人才的瓶颈,体制、机制的问题等。对于信息行业,笔者虽是门外汉,但用科研的思维指导临床和行政管理是我的专长,盯着学术和行业前沿的意识并不淡薄。笔者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纸质病历扫描(三班倒,人轮换机器不停)到光盘中存储,两年内完成了几十万份存档病历的无纸化、电子化。2005年实行了“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 EMRS)”管理。2006年上半年在全国率先将电子签名技术应用于全院电子病历(广西壮族自治区数字证书认证中心(CA))。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被卫生部指定为全国首批“电子病历试点医院”(全国仅20家)。区医院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但发展较慢,2011年5月启用银医卡自助预约、挂号和缴费系统,2014年5月实现手机预约挂号、查询等功能。当医疗信息网络企业纷纷加入医院门诊流程改造的时候,笔者已感到“互联网+”浪潮铺天盖地而来,心动不如行动,在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和加快建设步伐的同时,主动应对,努力学习、积极去参观和探索。

笔者第一次真正接触“互联网+”理论是2015年6月阅读了马化腾等人撰写的《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把自己的思路好好梳理了一遍。信息化建设仅仅是打造医院管理的工具吗?是“互联网+”医疗,还是“医疗+”互联网?在“互联网+”时代,医院管理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医院管理的创新之路怎样走?2015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启用了全院自助打印系统,6月实现了支付宝/财付通的手机支付(自费部分),10月实现了自助机和智能手机的南宁市医保支付,12月完成智慧药房一期工程建设。笔者在践行“互联网+”理论的过程中发现,我们不少的同行对“互联网+”浪潮漠然处之,更多的不是因为老江湖不怕惊涛骇浪,而是认识不足甚至缺乏了解。2015年12月9号在乌镇参加中华医学会100周年诞辰系列学术活动,笔者有幸参加了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开张典礼,紧接着又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移动远程医疗学术大会等活动,更激发了把对“互联网+”时代的认识、把自己多年医院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体会写成一本书与同道们讨论和分享的热情。因为我们探索的就是一条新路子,讨论的也是探索中的新问题和热点问题。一切都在变化中,在演进中,需要大家参与。

科技、经济和政治是引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必将极大地渗透和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技术引领、市场推动、政策的演进和保驾护航贯穿于各章内容。

医院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医院管理涉及方方面面,但其最根本的内容就是以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为核心的管理,是出发点也是归着点,其他都是围绕着它展开。早在1933年,R. Lee和L. Jones便提出良好的医疗服务的八项原则:①医疗服务要以医学科学为基础;②强调预防为主;③全面了解患者病情;④为患者提供现代科学的,而且是必要的医疗服务;⑤各种医疗活动要互相配合;⑥医生与患者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⑦医疗服务措施与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水平相协调;⑧医务人员要与社会公众进行良好的合作。医疗质量的高标准定位和全面质量管理更丰富的内涵:①强调质量第一;②强调用户至上: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为用户服务的思想;③预防为主: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④强调用数据说话:提供基于数据分析的事实依据;⑤强调人的积极因素:全体人员参与管理、人人有责,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⑥按照PDCA循环办事:PDCA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总结(action)循环上升的过程。近几年各方面冒出来的新生事物都没能超越得了这些原则,不过是应用和发展而已,笔者在第2章进行了多种理论和探索的碰撞及讨论。本书的主题是“互联网+医疗健康时代”医院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各章都讨论创新医院管理或医院管理创新的问题。当然,我们已被“互联网+”浪潮所席卷,医院管理创新与发展始终离不开“互联网+”的怀抱和场景。

书中所列举的例子,绝大部分都是笔者所见所闻、经历或者是工作成绩。要问本书有什么特点,那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既有经典理论又有经验之谈,既有深度的思考又有无奈的感叹,既有权威研究报告又有名人的抛砖引玉。例如推荐学习的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除了在大会上听取他们院长的介绍外,也都是笔者去现场参观学习过的地方。又如,讨论医改进展与医院管理创新,主要列举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09—2014年)》,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国家卫计委)、财政部、科技部以及部分高校等机构的专家共同进行的“我国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模式研究”,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评估报告》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督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医改蓝皮书: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报告(2014—2015年)》。我去过北大第一医院两次,听过刘玉村院长两次演讲,他的幽默发言获得了不少掌声。本书中摘录——“更要命的是,现在行内的人说行外的话,行外的人说行内的话。所以我最近有一个观点,医院围墙之内的事,往往都是机制性的问题。我们这些当院长的得有足够的智慧和领导能力,解决好医院围墙之内的事,请领导们放心。我们这些院长不能解决的是医院围墙之外的事,往往那都是结构性的问题,请领导们操心!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本书撰写过程中,笔者阅读和参考了不少资料,得到了许多同行、亲友以及单位领导同事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借此对他们一并表示衷心感谢!由于涉及许多新话题,加上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认识还很肤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等因素,本书难免有不少错误和疏漏的地方,敬请大家批评指正,以便笔者(linhui33622@sina.com)更好地提高认识,改进工作。林辉2016年3月第1章“互联网+”时代潮潮第1节移动互联网市场刮起阵阵飓风

互联网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当它与最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在21世纪激情碰撞,一个创新无限、活力无限的移动互联网新世界就此诞生。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所以移动互联网终端基本上涵盖了手机端、互联网、PC端三者的常用功能。移动互联网第一次把互联网放到人们手中,实现24小时随身在线的生活。人们通过移动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随身查找资讯,处理工作,保持沟通,进行娱乐,甚至衣、食、住、行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移动互联网是技术与市场将永远并行发展的一个行业,这个行业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可能都一直不会有所谓的瓶颈期或稳定期。这个行业的市场推广虽然本质上和以前的行业一样,但是在表现形式上会有很大的不同。

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图1-1)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2015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较2014年底提升了2.4个百分点,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其中,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较2014年底增加6303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中国网民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分别为67.6%和38.7%;手机上网使用率为90.1%,较2014年底提高4.3个百分点;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规模达到1.27亿人,占整体网民数量的18.5%;平板电脑上网使用率为31.5%;电视上网使用率为17.9%;手机网民中通过3G/4G上网的比例为88.8%。智慧城市的建设推动了公共区域无线网络的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则带动了家庭无线网络的使用,网民通过WiFi无线网络接入互联网的比例为91.8%。

2015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10亿人,占网民的16.0%;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为1.52亿,占网民的22.1%;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为9664万人,网络预约专车用户规模为2165万人。随着网络环境的日益完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需求逐渐被开发,从基础的娱乐沟通、信息查询,到商务交易、网络金融,再到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移动网民的日常生活。未来,移动互联网应用将更加贴近生活,从而带动三四线城市、农村地区人口的使用,进一步提升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图1-1 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网络使用情况统计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企业计算机使用比例、互联网使用比例与固定宽带接入比例,同比分别上升了4.8、10.3和8.9个百分点,分别达到95.2%、89.0%和86.3%。中国网站总数为423万个,较2014年增长88万,年增长率达到26.3%。同时,中国网页数量首次突破2000亿(表1-1)。中国企业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互联网工具开展交流沟通、信息获取与发布、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为企业“互联网+”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互联网不再是单一的辅助工具,企业开始将“互联网+”行动计划纳入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突出表现在企业对互联网专业人才的重视、开展网上销售和采购业务,以及运用移动端进行企业营销推广等。34.0%的企业在基层设置了互联网专职岗位,24.4%的企业设置互联网相关专职团队,13.0%的企业由决策层主导互联网规划工作。受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快速发展的带动,企业开展网上销售、采购业务的比例均超过30%,销售规模增长迅速。随着网络移动端的广泛使用,移动营销成为企业推广的重要渠道。在开展过移动营销的企业中,微信营销推广使用率达75.3%,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移动营销推广方式。表1-1 中国网民各类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第2节乌镇掀起惊涛骇浪

传承千年的中华文化孕育出淳朴秀美的水乡乌镇,深厚的人文积淀使其成为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古老与现代文明的智慧在这里交相辉映。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4年11月19~21日在浙江嘉兴乌镇举办,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就指出:“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2015年12月16~18日这3天里,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也在乌镇隆重召开,乌镇再一次发出了最响亮的中国声音。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包括20多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以及600多位互联网企业领军人物、互联网名人、专家学者,涉及网络空间各个领域共2000多位嘉宾,共同聆听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主旨演讲。

习近平主席的演讲,既主张网络的互联共享,又指出网络空间离不开治理有序;在阐明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活动空间的同时,也强调国与国之间应当尊重彼此的网络主权。自由而不失秩序,共享又具有界限。为各国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打造了坚实基础。网络这一载体具有包容性,多元的文化“和而不同”,使世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加强各国间的文化沟通与交流,有助于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互信。优秀的文化应被人类共享,各种文化彼此取长补短,才能实现人类共同进步。虚拟的网络空间同样需要现实的设备与技术支持。要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习近平主席提出“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极具现实意义。中国除了自身正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也愿与各方协同合作,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和人民共享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这也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应有形象。

首届乌镇互联网“论剑”,主要面向“共享共治、合作共赢”,聚焦在互联网发展和开发创新等议题上;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则明确“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将成为互联网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习近平主席出席乌镇峰会,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此次大会的高度重视;习主席发表的重要演讲,将对中国网络强国战略推进,以及全球互联网治理、网络安全及互联网可持续发展等注入强大动力,演讲内容不仅为互联网全球治理提出了新主张,更从中国文化的高度,从中国精神的高度去探讨互联网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3节“互联网+”时代1“互联网+”的变革

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的连接部分实行人的连接、人和信息的连接;“互联网+”融合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服务、人与场景,甚至人与未来的连接。在这样万物连接的复杂环境下,个人是社会活动中的细胞,而组织、机构、企业和行业并不是经济活动的最小单位。实行连接的层级单位越小,商业活动、社会经济的耗费就越少,效率就越高,确定性就越强,有序程度就越高,生态系统就越有活力。过去企业自上而下地进行市场推广,现在却需要基于传感数据去感知用户每个瞬间的方位、需求、行为,快速理解和响应每一个细胞的需求和行为,甚至需要与每一个不同的人进行情感交流,争取共鸣。一个企业如果不能通过“互联网+”实行与个体用户的“细胞水平”的连接,就如同高位截瘫患者,头脑也许还很清醒,四肢却麻痹和不听使唤。

易观国际于2007年提出了“互联网化”的理念。从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推动和改变看,经历了营销的互联网化、渠道的互联网化、产品的互联网化和运营互联网化四个阶段,例如广告商从报纸杂志上做广告到在网络上做广告;电子商务的井喷式发展;智能手机上的应用软件(application, App)操作代替了原有的实地操作,在很多方面实现了无纸化,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隔离;许多企业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互联网+”是“+”传统的各行各业。企业基于内部数据和外界大数据的综合利用,充分了解自身所处行业及相关行业的生态环境。不单要重视战术,更要重视战略和战术的同步提升,必须从能力到技能、从数据挖掘到量化决策,应该从企业总裁、各管理层到一线员工都要达成共识,争取步调一致,寻找适合自我革新甚至是自我革命的路径,与互联网越来越紧密的结合,逐步把“过时的城墙”摧毁掉,建立起更有利于自己、更高效率、更大规模、更有核心竞争力的基地和版图。

互联网具有打破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专业化分工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优势,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如“互联网+金融”几乎可以无孔不入。“互联网+传统行业”,就意味着传统行业也获得一种与外在资源和环境结合以及整合的能力,这是对这个行业功能的一种提高,使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成为现实。目前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正以改变一切的力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影响人类未来的深刻变革,看来其重要程度并不亚于工业革命为人类文明发展带来的动力。互联网的应用和“互联网+”的思维正在改变整个商业模式,不断激发出商业新形态。百度就是“互联网+”传统广告成功的典范,淘宝就是“互联网+”传统集市成功的典范;京东就是“互联网+”传统百货卖场成功的典范;支付宝就是“互联网+”传统银行成功的典范;360就是“互联网+”传统保安成功的典范;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与广告、零售、银行、通信等传统企业的融合,在造就了百度、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互联网优秀企业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极其宝贵的经验。“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各行业如制造、医疗、农业、交通、运输、教育都将在近几年至几十年间被互联网化,如家电产业可以依靠互联网实现联网、智能控制,医疗产业可以实现智慧医疗等。2 “互联网+”金融

除了网上银行的互联网业务基本取代了实体银行的柜台业务外,还产生了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网上借贷(person to person, P2P)、债权众筹、股权众筹、金融资产网上交易等创新服务,中国成为全球首创“互联网金融”概念的国家,中小企业和普通百姓都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就支付而言,互联网时代线上对线下服务(online to offline, O2O)的支付是定点不定时的支付,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O2O支付就是随时随地支付,这是在整个O2O模式中的依次创新突破,将传统的前台化支付变成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的移动化支付,移动支付平台成为O2O线上交易的重要工具。3 “互联网+”商业

网上购物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的购物常态。2013年11月11日当天,淘宝天猫100万营业额用时360分钟;而2014年11月11日,淘宝天猫100万营业额仅用38分钟;2015年天猫“双11”成交额从11月11日零时起就一路攀升,零点刚过1分12秒,交易额超10亿元,仅12分钟28秒交易额就突破100亿元。24小时后第七个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落下帷幕,全天交易额达912.17亿元,其中无线交易额为626.42亿元,无线成交占比68.67%。2014年国内网上购物总额已经超过国内零售总额的10%,并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加,传统零售商店正在变为电商的体验店。3.1 营销媒体平台O2O模式

O2O通常作为纯营销媒体平台,不介入交易环节,例如安居客。一般而言,人们交易房产要通过房地产中介来完成,也就是存在从用户到房产中介再到房产资源这样的模式。安居客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介于消费者与房产中介之间,成为中介的中介。在安居客商业模式中,安居客提供房地产中介人员,发布各种各样的房子售卖或者出租的信息,平台的另一边则是大量的消费者。它承担的是一个房产中介信息发布平台的职责,它使消费者能够按图索骥地找到相应的房产中介,对自己想要的房子进一步接洽。在安居客给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介入到交易和购买环节,后续消费者发生的任何交易都直接与中介进行,安居客不再介入。这样的平台相当于将传统线下的交易信息挪到互联网上,是传统线下前台需要了解到的信息全部在互联网上展示出来,成为一个信息传送的媒体平台。3.2 交易平台O2O

其最有价值之处,是整个O2O模式的主体,该平台通常是消费者线上看货、支付,线下提货,这样能够充分利用消费者的碎片时间,提高交易效率。例如国内苏宁电器旗下的苏宁易购,就是利用手机App作为交易平台,实现线上看货、付款,线下提货的商业模式。由于线下的苏宁电器与线上的苏宁易购的价格一致,所以在苏宁店铺中开设了易购直销区,苏宁把开放平台上的商家组织到店铺里,消费者可在PC或移动端选购、下单,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互补。交易平台O2O是一种颠覆性的线上营销策略,它将传统需要在店里看货、问价等环节全部集中在互联网端:在方便消费者选购、交易的同时,也使互联网交易平台O2O成为一种主流。许多人认为O2O模式最主要的部分还是在线下,其实论交易的话,其主体自然是在线下,然而若论营销,那么线上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目前,电子商务借助互联网发展得如日中天,传统门店凭借几百年的“积德”在零售市场中依然屹立不倒。似乎预示着品牌商线下实体店与线上电子商务渠道有可能在O2O模式下进行多渠道整合,线上将带动线下实现共赢。4 “互联网+”服务

酒店、车船票、飞机票、餐饮等服务业的网上预定和支付服务,为百姓提供了掌控于手中的便利,“一部手机走天下”的期望正在成为现实。传统服务行业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在互联网进入后神奇般地被解决于无形。互联网催生了传统行业的变革升级,给传统行业带来了蜕变。5 “互联网+”媒体

互联网与媒体的融合产生了新媒体。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如数字杂志、报纸、广播、影视,以及手机信息、移动电视等。面对新媒体的发展,传统报刊的订阅量急剧下降,在年轻一代家庭,电视机也正逐渐被手机等智能终端取代。6 “互联网+”社交

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用户已经覆盖国内90%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网络社交带来了天涯咫尺的体验,完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社交方式。国内社交网络热潮正风起云涌,不仅构筑了一个庞大的网络社会,还为其带来了无限商机。随着社交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投资者、广告商也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社交网站。7 互联网+泛娱乐

泛娱乐指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打造明星IP的粉丝经济,其核心是IP,包括音乐、游戏、电影或者其他任何大量用户喜爱的事物。所谓IP,即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但这里所指的“IP”可以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实体,也可以是一个虚构的形象,一切能够吸引、承载粉丝美好情感的符号都可以称之为IP。理论上,每个产品,只要是文化产物,都可能成为好的IP。2014年,“泛娱乐”一词被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中央部委的行业报告收录并重点提及。随着小米、阿里数娱、百度文学、艺动、通耀、360等企业纷纷将“泛娱乐”作为公司战略大力推进,“互联网+泛娱乐”已被业界公认为2015年“互联网发展8大趋势之一”。“互联网+泛娱乐”主要涉及“互联网+音乐”“互联网+游戏”“互联网+电影”“互联网+戏剧”等。在整个“互联网+泛娱乐”市场,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三家公司在2014年都不约而同地以电影作为切入口,并且投入巨资,各家都声称自己通过数据来挖掘更大的潜力。手机百度在2015年初就在市场上通过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在手机百度端进行电影票的购买。电影导演徐峥(2015)通过对国内这3年电影银幕增幅数、电影播放场次增幅数以及国内观影人次数等方面进行分析后指出,2014年,中国总银幕数已经增加到24 000块,这个增幅是79.84%。电影场次几乎是4000万,增幅93.7%,观影人次达到8.24亿,增幅79.6%。反而2014年总票房数为296亿,增幅最小,为73.6%。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动漫产业总产值621.72亿元,2012年75 994亿元。据文化部及行业企业等统计,2011年至2013年,手机动漫市场增长率分别达到33%、40%、32.9%。2015年5月4日,为期6天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达成签约交易、意向合作项目和现场实际成交、消费涉及的金额总计148.46亿元,比上届增长约7%。动漫与其他产业的跨界合作也促进了产业转型。本届动漫节首次举办的“动画外包项目发布会”吸引了南大集团、绿盛集团、千岛湖啤酒、英国普派拉电视台等6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现场发布动漫定制项目,百余家企业跨界寻找合作伙伴。8 “互联网+”重点行动“互联网+”行动计划,自2015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出以来后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积极发挥我国互联网已经形成的比较优势,把握机遇,增强信心,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围绕转型升级任务迫切、融合创新特点明显、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提出11项重点行动:①“互联网+”创业创新;②“互联网+”协同制造;③“互联网+”现代农业;④“互联网+”智慧能源;⑤“互联网+”普惠金融;⑥“互联网+”益民服务;⑦“互联网+”高效物流;⑧“互联网+”电子商务;⑨“互联网+”便捷交通;⑩“互联网+”绿色生态;⑪“互联网+”人工智能。《指导意见》作为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在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已具备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的坚实基础,但也存在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产业理解不够深入、新业态发展面临体制机制障碍、跨界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等问题,期待尽快解决。第4节“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互联网+”具有6项核心特征:跨界融合、优化重构、协同创新、集成共享、开放共治、连接一切。1 跨界融合“互联网+”的“+”就是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基础上不同单位、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跨界融合驱动传统组织打破自己的固有模式、组织边界和系统架构,融入最新的发展理念和科学技术,获得新动力、推动新发展。2 优化重构“互联网+”的过程是业态优化和重组的过程,在跨界集成、开放连接的新态势下,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升级和革新机遇,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关系结构、人文结构将被重构,使之更利于企业、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3 协同创新

创新发展是国家新时代的发展战略,李克强总理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不同单位、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应该携起手来,协同创新。4 互联互通

通过互联互通、集成应用消除由于行业内外的体制、政策、专有技术、占有资源等因素而形成的各类烟囱和孤岛,实现社会各类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知识资源共享是“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目标之一。5 开放共治

开放是“互联网+”的固有特征,通过打破行业垄断、市场分割造成的壁垒,实现行业内外的全要素开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培育新业态成长。开放生态为创新和创业提供了最佳的环境和空间,促进企业内外生态的良性发展和优势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指出:“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必须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理念,摈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观念。各国应该推进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丰富开放内涵,提高开放水平,搭建更多沟通合作平台,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推动彼此在网络空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我们既要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这有利于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同时,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6 连接一切

连接是“互联网+”的基础,互联网连接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跨界需要连接,融合需要连接,创新需要连接。连接是一种联系方式,是一种存在形态,没有连接就没有“互联网+”。连接的基本要素包括参与者(人、物、机构、平台、行业、系统等),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协议与交换,诚信与信任等。在“互联网+”时代,ID是人们在互联网中唯一身份识别(身份证),通过ID接入网络,获得服务。第5节“互联网+”的关键技术1 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 MⅠ)技术

移动互联网指用户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 MID),通过移动无线通信方式开展业务和获取服务的新兴技术。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是互联网,但移动互联网并不是桌面互联网的补充和延伸,移动互联网具有实时性、便携性、准确性、可定位等特点,巨大的应用需求、日益丰富的移动设备和应用使移动互联网得到了快速发展。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为“互联网+”应用提供了移动的互联互通平台。国内移动互联网主要由移动通信技术(移动G网)和无线网络技术(无线宽带)构成,辅以蓝牙、NFC、RFID、ZigBee等近距离通信技术。2013年12月4日,中国移动获得4G(G是generation的缩写)牌照。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已建成世界优质4G网络。截至2015年底,用户总数达8.2亿,4G用户超3亿。中国移动4G采用了4G LTE标准中的TD-LTE。TD-LTE演示网理论峰值传输速率可以达到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TD-LTE是由中国主导的4G网络标准,技术成熟,具备了大规模推广的条件,目前已正式商用。国内移动4G移动通信正逐步取代3G网络,4G网络的最高速度可达到100Mbps,但实际体验速度往往只能达到数十Mbps。WiFi 802.11n的最高速度为300Mbps,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使用环境、上网人数的影响,体验速度也并不理想。

在构成整体的移动互联网中,移动G网、无线宽带和近距离通信有着不同的应用场合和环境。理论上移动G网可以实现无线接入的全覆盖,但在实际应用中,移动G网主要用于室外、移动等场合。无线宽带以其速度快、费用低(许多WiFi可免费提供)的特点广泛用于建筑物内,如办公楼、候机厅、酒店和家庭等场所。近距离通信技术实现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如可穿戴设备与智能手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即使在未来的5G时代,移动G网还要与无线宽带融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用户体验。从1987年的第1代移动网络到2013年的第4代移动网络,中国移动通信走了26年。这短短的26年见证了移动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从大哥大手机到诺基亚手机,从iPhone的诞生到Google Glass的推出,这些设备想要给我们带来更好的体验,都必须依赖移动网络的支撑。而1G(移动通信的鼻祖,也就是所谓的1G,该系统无法传输资料,主要提供一般的语音通话服务,代表就是“大哥大”)、2G、3G以及现在的4G,逐渐从简单的通话已经转换为清晰语音,还有高质量图片视频传送技术发展等,使运营商的业务也开始发生了转变。由1G发展到4G技术可以看作是增加网络传输速率和扩充通信功能的一个演变。“互联网+”时代,作为基础设施的移动互联网需要具有更快的传输速度、更大的热点容量、更短的端到端延时和更高的移动性能。其中,热点容量(连接数密度)指在人员密集区域能够同时连接的用户数量;端到端延时指数据离开起源点到达终止点所经历的时间,例如两个手机之间传输信息所间隔的时间;移动性能指在移动过程中连接网络的性能,例如在高速行驶的高铁上使用移动G网时的性能。

2014年工信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共同支持成立IMT-2020(5G)推进组,成员包括中国主要的运营商、制造商、高校和研究机构,推进组聚合中国产学研用力量,推动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2014年5月和2015年2月IMT-2020(5G)推进组分别发布了《5G愿景与需求》和《5G概念白皮书》。《5G愿景与需求》描述了5G总体愿景:5G将渗透到未来社会的各个领域,以用户为中心构建全方位的信息生态系统;5G将使信息突破时空限制,提供极佳的交互体验,为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信息服务;5G将通过无缝融合的方式,便捷地实现人与万物的智能互联;5G将为用户提供光纤般的接八速率、“零”时延的使用体验、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超高流量密度、超高连接数密度和超高移动性等多场景的一致服务,业务及用户感知的智能优化;5G将为网络带来超百倍的能效提升和超百倍的比特成本降低,最终实现“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总体愿景。《5G概念白皮书》指出:制订全球统一的5G标准已成为业界共同的呼声,国际电信联盟(ITU)已经启动面向5G标准的研究工作,并明确IMT-2020(5G)工作计划:2015年中将完成IMT-2020国际标准前期研究,2016年将开展5G技术性能需求和评估方法研究,2017年底启动5G候选方案征集,2020年底完成标准制订。

面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需求,5G将重点支持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四个主要技术场景,将采用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全频谱接入和新型网络架构等核心技术,通过新空口和4G演进两条技术路线,实现Gbps用户体验速率,并保证在多种场景下的一致性服务。2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于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云计算是继20世纪80年代大型计算机到客户端-服务器的大转变之后的又一种巨变。用户不再需要了解“云”中基础设施的细节,不必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也无须直接进行控制。云计算描述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的IT服务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而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2.1 云计算分类

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虚拟化实现了计算资源的高度整合和利用,是云计算的基础。虚拟化是将计算机资源进行抽象的一种方法。通过对计算机物理资源的虚拟化,用户可以像使用计算机物理资源那样使用虚拟化资源。虚拟化是物理资源的逻辑表示,不受物理限制的约束。虚拟化应用包括计算机中央处理单元、存储、网络等各种资源的虚拟化,用户可以在虚拟系统中使用物理系统的部分或者全部功能。虚拟化技术能够通过区分资源的优先次序,并随时随地将系统(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分配给最需要它们的工作负载,从而简化管理和提高效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云计算以一种新型的共享基础架构方法,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管理,并以网络的方式向用户提供信息技术资源服务。“云”中的资源在用户看来是可以随时获取和按需扩展的。这种特性经常被比喻为像水电一样,按需购买和使用信息技术资源。

2.1.1云计算按照服务类型可以分为三类。(1)基础设施即服务:为用户提供服务器、存储器、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用户在建立信息中心时无须自行购买服务器、存储器等基础设备,只需租用“云中心”提供的基础设备。采用该服务,用户按需租用基础设备,可节省机房建设投资以及设备管理维护成本,同时获得高的可用性和安全性。“云中心”一般由政府或大型ICT企业建立,如云计算中心、云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用户与“云中心”需要有足够的和冗余的宽带连接,保证用户与“云中心”之间的数据通信。(2)平台即服务(Platform-as-a-Service, Paas):该服务是在其服务基础上提供的,用户除了向“云中心”租用基础设备之外,还可以购买服务器、存储器等基础设备的操作系统、中间件和软件运行服务。PaaS包括正版软件、版本升级、软件维护等功能。(3)软件即服务:面向用户数据中心的服务,为用户提供从基础设施、平台到应用的一揽子服务。用户只需付费购买,就能够运行所需要的应用软件服务或数据管理服务。终端客户登录“云平台”即可获得服务。许多软件公司开始改变过去销售软件的方式,即“软件+介质(光碟、U盘、下载)+证书”的方式,而直接通过“云平台”提供软件服务。用户在网上付费购买软件后,即可联网使用。例如,我们常用的办公软件,需要在个人计算机上安装,还要定期升级,采用面向大众的软件即服务后,只需联网使用,其他操作由“云平台”完成。

2.1.2 云计算又分为公有云和私有云 公有云通常指由云服务商建立、管理,向公众用户提供的云服务,公有云一般通过互联网使用。私有云指企业自己建立和使用的云,它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内部人员或分支机构。私有云的部署适合于有众多分支机构的大型企业或政府部门。2.2 云计算的特征(1)资源动态配置“云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增配或释放物理和虚拟资源,实现资源的弹性供给。(2)需求服务自助化“云平台”为用户提供自助化的资源服务,客户可以采用自助的方式选择服务项目和资源。(3)通过网络提供服务“云平台”以网络为中心,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服务,从而使得云计算服务无处不在。(4)服务可计量化即资源的使用可被检测和控制,是一种付费使用的服务模式。(5)资源的池化和透明化在云计算中所有资源被统一管理和调度,形成“资源池”,同时资源是透明的,用户无须了解其内部结构,按需使用即可。2.3 云计算的应用

2.3.1 金融与能源领域 金融、能源企业一直是国内信息化建设的领军行业用户,中石化、中保、农行等行业内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信息技术资源整合集成”阶段,需要利用“云计算”模式,搭建物理集成平台,对各类服务器基础设施应用进行集成,形成能够高度复用与统一管理的信息技术资源池,对外提供统一硬件资源服务,同时在信息系统整合方面,需要建立基于PaaS的系统整合平台,实现各异构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云计算模式将成为金融、能源等大型企业信息化整合的“关键武器”。

2.3.2 电信领域 在国外,Orange、O2等大型电信企业除了向社会公众提供ISP网络服务外,同时也作为“云计算”服务商,向不同行业用户提供IDC设备租赁、软件产品应用服务,通过这些电信企业创新性的产品增值服务,也强力地推动了国外公有云的快速发展、增长。国内电信企业将成为云计算产业的主要受益者之一,通过对不同国内行业用户需求分析与云产品服务研发、实施,打造自主品牌的云服务体系。

2.3.3 医药医疗领域 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一直是国内信息化水平较高的行业用户,在新医改政策推动下,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将对自身信息化体系进行优化升级,以适应医改业务调整要求。在此影响下,以“云信息平台”为核心的信息化集中应用模式将孕育而生,逐步取代各系统分散为主体的应用模式,进而提高医药企业的内部信息共享能力与医疗信息公共平台的整体服务能力。

2.3.4 教育科研领域 云计算将为高校与科研单位提供实效化的研发平台。云计算应用已经在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单位得到了初步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在未来,云计算将在我国高校与科研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普及,各大高校将根据自身研究领域与技术需求建立云计算平台,并对原来各下属研究所的服务器与存储资源加以有机整合,提供高效可复用的云计算平台,为科研与教学工作提供强大的计算机资源,进而大大提高研发工作效率。

2.3.5 制造领域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制造企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企业在不断进行产品创新、管理改进的同时,也在大力开展内部供应链优化与外部供应链整合工作,进而降低运营成本、缩短产品研发生产周期,未来云计算将在制造企业供应链信息化建设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通过对各类业务系统的有机整合,形成企业云供应链信息平台,加速企业内部“研发→采购→生产→库存→销售”信息一体化进程,进而提升制造企业竞争实力。

2.3.6 电子政务领域 云计算将助力中国各级政府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各级政府机构正在积极开展“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努力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形象,在此期间,需要通过云计算技术来构建高效运营的技术平台,其中包括:利用虚拟化技术建立公共平台服务器集群,利用软件技术构建公共服务系统等方面,进而实现公共服务平台内部可靠、稳定的运行,提高平台的不间断服务能力。3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又称为巨量资料,是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概念最早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在编写《大数据时代》中提出,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的捷径,而是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大数据具有大量、多样、高速、可信的特点,其计量单位从目前常用的TB扩展到PB甚至ZB,增加千倍和十亿倍,大数据量以每年50%的速度增加,2015年全球的数字数据量已达7.9ZB。3.1 大数据的特点

大数据分析相比于传统的数据仓库应用,具有数据量大、查询分析复杂等特点。第一,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第二,数据类型繁多。前文提到的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第三,处理速度快,1秒定律,可从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高价值的信息,这一点也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第四,只要合理利用数据并对其进行正确、准确的分析,将会带来很高的价值回报。业界将其归纳为4个“V”:Volume(数据体量大)、Variety(数据类型繁多)、Velocity(处理速度快)、Value(价值密度低)。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相比起现有的其他技术而言,大数据的“廉价、迅速、优化”这三方面的综合成本是最优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