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妙用职场厚黑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0 00:41:54

点击下载

作者:肖悦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活学妙用职场厚黑学

活学妙用职场厚黑学试读:

前言

现在,人们只要工作,就离不开职场这个环境。很少有人可以自由选择做老板,绝大多数人都将经历职场之路,成为职场中人。

所谓“职场中人”,其实就是在夹缝中生存的人。他们既要听命于上司,受其指使;又要管理好下属,让他们乐于效劳;同时,还要与同事搞好关系,提防明枪暗箭。由此可见,其中做人之复杂。

在职场中,做人确实很难,要处理好各种纷繁复杂的关系,就必须多长几个心眼儿,才能处世从容。否则,便会忙得焦头烂额,还吃力不讨好,甚至多方得罪而无立身之地。

身入职场,面对这一切,如何才能保护自己,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呢?对这个问题,不少人深感烦恼。

其实,根本不必烦恼,因为职场上的游戏是有其规则的。只要我们遵循了规则,采取一些厚黑的办法,就可以成为职场游戏的赢家。

刚进办公室时,所有人都站在一条起跑线上,可过了几年,有的人不是升职就是跳槽到更好的公司,而小职员永远都是小人物,就算时间再长,他们也只有处在最底层的份儿。

在任何地方,甘于做小人物的总是比充满野心的人要多。你是要做占大多数的平庸龙套呢?还是要做极少数的领袖?这不是命运决定前途,而是你的志向决定命运。

现在的职场绝不是养懒人的地方,你要比别人生存得好,就唯有当主角,让别人去做龙套。千万别相信有人说:“我们没必要那么累,有事情让别人去做好了。”说这话的人不是想拉个垫背,就是要踩着你往上爬。只要你不想被埋没在职场,不想成为别人的垫脚石,立下志向,培养野心是唯一的选择,也是职场中生存的基础。

因此,身在职场,你要知道自己想当龙套还是主角。你还要知道,龙套永远是大多数,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合群,自己做的事情和大多数人都一样,自己并没有比别人多做什么,当然你也不会得到更多,因为龙套就是龙套,如果没有做主角的志向,那就无法成为主角。

当然,主角也不是想做就能做的,除了志向以外,还必须有做主角的能力和智力,事实上,在职场上是有很多“道”的,比如,与上司相处要张弛有度;与同事结交,不可泄漏隐私;不加入圈子,远离斗争,隐藏自己的锋芒,等等。你必须了解这些应变之道与生存智慧,才能成为职场圈子中的主角。

在职场中,你得会随机应变、见风使舵,这是职场立身之本、生存之道。见到上司唯唯喏喏,这是逼出来的;见到同级嘻嘻哈哈,这是装出来的;见到群众凶凶巴巴,这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职场的人际关系,对于职场成功非常重要,尤其是与领导相处更是如此。当领导的领导批评了领导,作为下属的你就得小心领导拿你当做“出气筒”。你要觉得窝火,可以再找被你领导的人发一通脾气,指责他“怎么搞的!”如果没有,那就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

工作的时候,你也要有些眼力劲儿,懂得其中的利害。能干的总有干不完的活,不能干的总是没有活干。干得多的人犯错误的几率就高,到头来往往吃力不讨好;少干或不干的人,往往不犯或少犯错误,给领导的印象却是个好同志。

加班的时候,你更要了解一些办公室奥妙,别以为勤奋努力就一定能够有效,重要的是你的加班是否合适。领导到了下班时间不走,下属就不能理直气壮地走。加班等于敬业,至于效率可以不闻不问。而领导不在的时候,加班等于白加。

这些都是职场上需要遵循的规则,若能够对此有所了解,并遵守这些法则,职场成功并非难事。

第一篇 职场修心智慧

在现实社会里,同样的公司,做同样工作的人,多年以后,有些人被辞退了,有些人仍旧做着同样的工作,而有些人却不断进步,薪水日渐提升,在公司里的地位也日益提高,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

那么,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事实上,除了能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影响着人们的职场前途,这个重要因素就是心态!

须知,一种心态就会导致一种结果。有句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把握现实的今天,拥有现实的心态,只有现实的心态才能成就真实。奋斗于职场中,人必须有欲望;面对利益,人必须有动力。职场如同战场,没有现实的心态是无法在复杂的职场中生存下去的。

身在职场,就要修心。不仅要修习面对现实的心态,防止好高骛远,还要培养现实的职场意识,并且修心不忘行动,将意识融入行动之中,这也是职场厚黑学的现实意义。要知道,意识与行动是一对孪生兄弟,仅有意识与心态,没有行动,那么再伟大的思想也只是一纸空文,只有运用才是硬道理。这就是职场厚黑学修心智慧的原则。

第1章 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

每个员工都想成功,都希望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但有些人却往往因落伍而畏缩不前;因不如别人而妄自菲薄;因被人瞧不起而抬不起头;因有弱点而终日烦恼等。他们认为自己是劣等人,是失败者。尽管他们有足够的理由,但是他们的思想却是错误的。

每个员工都有独特的才干。虽然境遇惨淡,虽然遭遇挫折,虽然有着很多缺点,但这些都是正常的,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人总是有短处的,但同样也会有与众不同的价值。须知,

天生我材必有用

。相信自己,就一定能成功。天生我材必有用

在《将进酒》中,诗人李白以其天纵之资、万丈豪情吟出了不朽的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今这一名句已经成为人们自我肯定的至理名言,也成了鼓励他人的常用语。

人贵在有自信,没有自信,即便有大才也不会有成就,而如果有自信,即使是微末之技也可登大雅之堂。

天生我材必有用,路在自己的脚下,就看自己有没有信心走下去。一个人只要有自信,有才能,就一定有发挥的地方,就能把失望踩在脚下。

生活在如今这个时代,人必须有强大的自信心,因为这是充满竞争的时代,如果没有强大的自信心,你将失去机会。如果你有充分的自信,那么你将获得机会,并且抓住它。

有个人原来是国企工人,后来国企改制,在工厂工作了几十年的他下岗了。从工厂出来的时候,他问自己:“都到了这个岁数了,我还能干什么?”

确实如此,他既没有高学历,也没有一技之长,年龄又偏大。他尝试着去找工作,但是那些几近苛刻的招聘条件让他难以招架。

现实是残酷的,以他的条件想找份工作比登天还难。走在繁华的街道上,他脆弱得只想流泪。

回到家里,身心俱疲的他坐了下来,摊开当天的报纸,习惯性地翻到了招聘版。这时,一条招聘信息映入眼帘——“本广告公司急聘资深文案一名。待遇从优,工资面议。”

他心里想:“文案是干什么的?”想来想去,觉得“文案”有个“文”字,大概和文字沾边,莫非就是写文章?

一提起写文章,他就有了自信。自从18岁进厂工作的那天起,他就开始了业余创作。他还有一本漂亮的剪贴本,里面收藏着他发表的文章。

这个时候,他心里产生一个念头:为什么不去应聘文案一职呢?虽然自己只是高中学历,但那又有什么关系,自己不是会写文章吗?

想到这里,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去试一试!

第二天,他就带着自己的作品集去了那家广告公司。策划部总监接待了他。总监提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是否知道文案是做什么的?”

他听了,微笑直言:“不知道,但我对这个职位很有兴趣,我想它一定与写作有关。因为我的写作能力非常好,所以今天特来应聘。”

说完,他就递上收藏着自己文章的剪贴本。总监吃惊地望了望他自信的笑脸,然后认真地翻阅起那些作品。

过了一会儿,总监微笑着对他说:“我觉得,虽然你的文章写得很不错,但你的作品都是纯文学作品,而我们公司需要的是广告策划。我想,广告文学与纯文学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他听了,呵呵一笑,说:“如果您觉得纯文学与广告文学不能在我这里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话,那就算了,再见!”

他起身就要走。总监见此情景,拦住了他,说:“这样吧,我给你一个广告命题,你做一个3分钟的策划提纲,明天交给我。可以吗?”

他点了点头,说:“没问题。”走出广告公司的大门,他直奔书店,买了好几本关于广告创意的书。回到家中,他仔细研读,经过一个通宵的奋战,第二天清晨,他准时交上了一份广告策划提纲。

策划部总监看了提纲后很满意,当即决定让他留下试用。两个月后,他正式成为这家广告公司策划部的文案。

后来,在工作之余,他与总监聊天,不经意间提起了那次招聘,总监笑着说:“当时,是你自信的神情感染了我。我想,你是如此神采飞扬的人,对工作一定会精益求精。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没有错。”

成功是人的梦想,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而自信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若要在职场上获得成功,一要努力,二要自信。你如果没有自信,本事再大,别人也不会选中你,更不会给你担当大任的机会。

的确,找工作很难,即便你找到了工作,也许领导也不会给你施展才能的空间,只能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拿着微薄的薪水。但是,请不要忘记,古语有云:“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凡事都应该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做才会有成绩。这个时候,如果你不相信自己、不相信未来,那么你就不会成功。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懂得发挥,都可以成为有价值、有利于社会的人。正所谓“自信人生五百年”,摒弃消极、退缩的思想,树立积极进取的信念,你就在职场中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不被他人看低

严岩大学毕业后到城里一所高中任教。刚到学校时,他教两个班的数学。两年后那届学生升高三了,按道理来说,他应该随班而上,然而,他所带班级的班主任却以严岩没有带高三的经验为由,申请由一位资历深的老师来代替他。

由于班主任的资历很深,学校答应了他的申请,给严岩另安排了一个班。对于校方的决定,严岩有些不服气,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教学,相反,他更加努力了。结果高考结束后,他带的班的成绩明显好于他原先带的那个班。

随后,严岩接手新一届的重点班的教学任务,并参加中层干部竞选。没过几年,他成了那所学校最年轻的副校长。想起当初的经历,严岩说:“我并不怪那位班主任的轻视,因为这件事使我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使我更努力地去钻研教学,我今天应该感谢他。”

人不要怕被看低,要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证明自己。有句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有真才实学,能够努力发奋,终究会有功德圆满的一天。

真才实学是自信的源泉。没有真才实学,就谈不上自信,就会被人瞧不起。一个人要想不被人看低,就要有真才实学。身在职场,真才实学不仅是开展工作、完成任务的保证,更是一种底气。

在职场上,很多人被人看低,说到底,是他们自己缺乏自信,没有底气,自己看低了自己。如果他们真有那种本事、那份信念,自然会从勤奋中做出非凡的成绩,实现不凡的理想,让人刮目相看。

在16岁时,黑人卡尔·卡拉布尔参加了海军,他的梦想是当一名潜水员。然而,在军队里,黑人只有3条路可走:当厨子或勤务兵,或者卷铺盖回家。卡尔到了海军队伍里,自然没有如愿以偿成为潜水员,而是成了一名厨子,他除了周五可以下海游泳外,其余时间只能在厨房里干活。

每当透过厨房的窗户,看到白人士兵尽情地在海里游泳时,卡尔心中便充满羡慕。想想自己只能做一个厨子,他又感到悲哀起来。

有一次,卡尔终于忍不住了,在士兵们正在练习游泳时,他扔掉了手里的铲勺,跳上甲板,像一条鱼一样纵身跃入大海。

他的游泳速度非常快,比那些最优秀的白人士兵还要快。然而,卡尔并未赢得掌声和表扬,而是受到了惩罚——3天禁闭。

当教官要他做检讨时,卡尔坚定地说:“不!我要当一名真正的潜水员!”教官耸耸肩,轻蔑地说:“厨子,别做梦啦!美国的潜水员没有一个黑人!”

尽管这样,卡尔却没有丝毫的放弃之心。他写了几千封申请书,要求去新泽西州的潜水员学校学习。

终于,卡尔的执著信念感动了一位教官。那位教官以私人的名义给潜水员学校的校长写了一封推荐信。可是,那位校长有严重的种族歧视观念,虽然他表面上收下了卡尔,但私下里却一直排斥卡尔做潜水员。

第一次理论考试时,只上过七年学的卡尔只考了37分,校长听说了此事后,立刻就警告卡尔说:“如果下次再不及格,就开除你!”

卡尔深知校长此话的用意。因此,他变得更加勤奋了。当士兵们周末去镇上喝酒、狂欢时,卡尔却自觉地待在图书馆里学习。经过一番刻苦的拼搏,第二次考试,卡尔得了94分。

校长看到卡尔过了理论考试关,便又想出其他方法来对付卡尔。潜水课上,士兵潜水的时间是3分钟,可是校长却故意将卡尔的时间延长,并戏谑地说:“黑小子若能活着上来,我的头发就要白了。”结果,卡尔潜水足足有5分钟,仍安然无恙。

看到卡尔的杰出表现,狡黠的校长很无奈。

终于到了毕业考试的时候。那是一个冬日的上午,海面上冷风嗖嗖。校长告诉士兵们:“你们潜到300米下的海底后找到工具包,然后组装好包里的零件,再送上甲板。这样才能拿到毕业证书。”

对于这些优秀的潜水员来说,这项任务并不困难。士兵们大多数都在3分钟之内顺利完成了任务。可是,卡尔却完成得不顺利。

原来他的工具包被刻意用利刀割破,包里的小阀门、小零件已经天女散花般地落在黑暗幽深的海底。卡尔要完成任务就必须将它们一个个从沙子、淤泥里找出来,然后才能安装。这简直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卡尔知道自己的处境后没有放弃,他在海底不断地寻找。天渐渐黑了,卡尔依旧待在冰冷的海底。经过了9个半小时,卡尔终于发出讯号,将组装好的阀门送到了校长面前。

卡尔被拉上甲板时已经虚弱不堪,不过,他确实完成了任务。校长不得不颁发给他潜水员毕业证书。就这样,卡尔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潜水员,而且表现极其出色。9年后,卡尔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黑人一级军士长。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或被轻视。弱者只会喋喋不休地发牢骚,而坚强、自信的人却将它化成一种动力。职场生活中更是难免会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若想改变这种状况,不被人看低,就需要有真才实学,更需要有奋发图强的坚定信念。

让自己与众不同

作为一个职场人士,对于整个人力市场来说,就好像是一件产品,其好与坏只有在市场比较中才能作出判断。然而,如今人才市场上评判标准越来越多,使不少人不知道应该走哪一条路,依哪一条标准行事,这让很多职场人士常常无所适从。

事实上,身在职场要想成功,最重要的不是符合标准,而是让自己与众不同,就好像商品在市场上树立与众不同的品牌一样。有人说,职场的成功在于与众不同,这确实是精辟而独到的见解。

无论是求职还是工作,都应该有独特的表现,这是职场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求职角度来说,与众不同的表现就是唤起招聘者的特别注意,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有个年轻人去参加面试,当他赶到时已经有20个求职者进行了面试。等他面试时,招聘人员已经很累了,表现得有些不耐烦。这个年轻人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求职成功的希望很小。该怎么办呢?

年轻人想了想,于是他写了一张小纸条,折好后很有礼貌地交给了面试的秘书小姐,请他转交给老板。老板收到纸条很疑惑,他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老板,我现在排在第21位,请您在对我面试之前,不要对录用谁作任何决定。”

老板大笑。结果,最终这个年轻人被录取了。

这位年轻人是聪明的,他懂得运用新颖的创意唤起招聘者的注意,获得表现的机会。要让别人注意自己,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

2005年10月中旬,离开微软的李开复担任了谷歌中国区总裁,开始在中国8个城市的20所高校为谷歌研究工程院招聘第一批人才。这次公开招聘掀起了一股狂热的应聘高潮,成千上万的求职信像潮水一般涌来。这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要看大量的简历、求职信。

有一天,李开复发现自己的两个邮箱收到了同一封邮件,这引起了李开复的注意,因为他对外公布的邮箱只有一个,另一个邮箱怎么会接收到求职信呢?

李开复很奇怪,他仔细阅览了那封求职信,发现这封邮件所发的地址远远不止两个,对方把用户名kflkaifulikfli的信箱后缀改用gmail、hotmail、yahoo等邮箱地址全都寄了一遍。

求职信的内容很独特,让人耳目一新。首先,这名应聘者表述了自己第一次使用google的感受,并讲述了自己长期观察谷歌所有产品的过程,详细地说明了他喜欢谷歌某个产品的某个部分以及这个部分的特点。接着,他认真分析了google招聘的几个职位,并分析了哪个职位最适合自己。最后,他坦诚地表示自己同时还面临其他机会,希望谷歌尽早答复。

李开复认真看过那封求职信后,被深深打动了。这封不一样的求职信让这名求职者在成千上万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并顺利通过面试。

后来,李开复提起这封求职信,很有体会地说:“如果你每天要看1万封简历,而几乎每封简历都千篇一律地以年龄、性别、政治面貌开头,第二页你肯定不想再翻了。”

独特是一种难得的魅力,更是一块成就人生的垫脚石。职场之路并不如人们想象中那么宽广、平坦,如今求职就好像万人过独木桥,这个时候,与众不同、引人注目的表现有助于求职的成功。

在职场中,适者生存是一条严酷的法则。做工作不仅要勤奋、坚毅,还要有头脑、有智慧,如果没有头脑,即便起早贪黑、兢兢业业,也难以获得成功。在工作中,若能适当地采取一些智慧的创意,运用不落俗套的办法做工作,那么将使你离梦想更近一步。

甲、乙两个小和尚都到法门寺当学徒。他们同时进的寺庙,可是,乙很受师父的青睐,师父经常交代一些重要的事情让他办理,而甲却只能干一些粗活。

对这种明显不同的待遇,甲很不满意。终于有一天他找到师父,抱怨起师父的偏心。

师父耐心地听完了甲的话,没有做任何解释,他只吩咐道:“徒儿,你今早到集市上去一趟,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甲无奈,只好听从师父的吩咐前往集市打探消息。从集市回来后,他向师父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那有多少?”师父问。“呃……我再去看看。”甲说完,赶快又跑向集市。

一会儿,他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告诉师父:“我打听清楚了,一共四十口袋土豆。”

师父听了,又问了一句:“价格是多少?”

甲哑口无言,于是,甲再次跑到集市上问了价钱回来。

这时,师父说道:“现在你坐到蒲团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你师弟的表现。”师父随后叫来乙,对乙说:“你去集市上看看,今天有什么可卖的?”

乙听了吩咐,转身去了市场。不久,他就从集市上回来了,他向师父回报说:“现在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四十口袋,价格是10文钱一袋;土豆的质量很不错,我还带回来一个让师父看看。”

接着,乙又说:“那位农民还跟我说,一个时辰以后还有几箱西红柿要运过来,价格非常公道。我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庙里肯定会要一些的,所以,我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现在他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师父听完汇报,便转过头来,对甲说:“徒儿,现在你肯定知道乙为什么会得到我的重用了吧。”

成功需要与众不同的表现。当别人还没想到时,你已经想到了;当别人想到时,你已经在做;当别人在做时,你已经做得不错;当别人做得不错时,你已经做到最好;当别人做得跟你一样好时,你已经去做其他事了。这样,你便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职场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独特的个人品牌。一个人要想在职场中脱颖而出,就应该有与众不同的表现,具备与众不同的工作能力。

抛开沉重的自卑

每个人都想在职场中获得成功,然而,有些人却往往因落伍而畏缩,因处在被人瞧不起的境遇中而抬不起头,因有不可告人的弱点而烦恼。这就是自卑心理作祟的结果。

如果不能抛开自卑的包袱,职场之旅就会变得沉重。每个人都有自卑的心理,尽管大家都有成功的渴望,但并不代表每个人都有成功的自信。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能够以自信克服自卑,而后者却沉溺于自卑之中不能自拔。

恩纳刚进公司时,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帅气的小伙子。可不久后,人们发现他做事总是拿不定主意、缺乏信心。

当把一个新任务交给他时,他说:“这工作我从来没做过,我怕自己的能力有限,出力不讨好。”

当别人鼓励他做下去时,他又说:“难道你比我更了解我自己吗?你越这样信任我,我越害怕,怕辜负了你的信任。”

慢慢地,大家开始对恩纳有了成见,不喜欢找他帮忙,更不喜欢与他合作,甚至不愿意与他相处。

面对这样的状况,恩纳越来越沮丧,在人前抬不起头,他认为自己的前景非常黯淡,因为老板也不再欣赏他了。

自卑的人总哀叹事事不如意,总拿自己的弱点比别人的长处,越比越气馁,甚至比到自己没有立足之地。这样不仅自己无法从中解脱,还会把这种消沉之心传递给其他人,影响工作的氛围。

在职场上,尤其需要自信,消除自卑。相信自己,鼓励自己,做什么事都会精力倍增,甚至在无比艰难的情况下也可以创造奇迹。

有位将军领兵出战,他充满信心,认为此战一定能够胜利。然而,他的部下却认为这一次的战事很不乐观。

将军眼见部下士气低落,心想:“如果大家都没有信心,此战必败无疑了。该怎么办呢?”于是,他开始想办法。

第二天,将军突然集合所有将士,带他们前往一座寺庙。在寺庙前,将军告诉他们:“英勇的将士们,今天我们就要出阵了,究竟打胜仗还是打败仗,我们还没有把握,那么现在就请求神明给我们指示吧。我这里有一枚钱币,把它丢到地上,如果有字的一面朝上,表示神明指示此战必定胜利;如果无字的一面朝上,就表示这场战争会失败。”

听了这番话,将士们便虔诚祈祷,磕头礼拜,求神明指示。

叩拜完毕,将军将那枚钱币朝空中一抛,钱币落地,大家一看——是有字的一面朝上!

顿时,将士们士气大振,信心大增,纷纷表示此战必定会胜利。

后来,部队开到前方,士兵们都奋勇作战,果真打了胜仗。胜利归来后,有部将就对将军说:“这次打了胜仗,真要感谢神明的指示啊。”

那个将军呵呵一笑,说:“不必感谢神明,其实我们应该感谢自己。”

部将惊问其故,将军掏出那枚钱币,只见此钱币竟然两面都是有字的!

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它能给人必胜的力量。所谓“自助者人助,自信者天助”。树立自信的心态,抛开悲观、自卑的包袱,轻松上阵,才能取得胜利,奠基成功。爱默生说过:“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自信而成功的。”

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人总是会有短处的。你要学会去发现、挖掘独特的价值,打造自己的亮点。即使你有很大的弱点,也不要自卑,因为你一定有潜在的价值,找到价值,并为之努力奋斗,就能有效地战胜自卑。

职场生涯充满竞争,几乎没有人能自始至终鼓励你、帮助你,唯有你相信自己,才能激励自己,更好地迎接每一次挑战。

在职场生涯中难免会遭遇惨淡,也会有无奈的时候,但绝不要带着自卑的包袱上路。自卑感会让你丧失上进心,从而失去改变自己命运的动力。在“刀光剑影”的职场里,唯有昂首挺胸,保持坚强的自信心,才有机会出人头地。

认识、肯定自我,勇于尝试

在古希腊戴尔菲城的一座神庙里,刻着唯一的碑铭——“认识自我”。这句碑铭表达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要求和至高无上的思考命题。尼采曾说过:“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如今,人们对自我的认识也进入了一个突破性的新阶段。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长处,每个人都可以争取属于自己的成功,就看你能不能认识自己、肯定自己。

有位年轻人在小酒吧里弹奏钢琴。他弹得相当不错,娴熟的指法、流水般的音乐,无论听还是看都是一种享受。每天晚上都有不少人慕名而来,欣赏他的弹奏。

不过,无论他弹得如何出众,也没有因此获得更大的发展,他依旧只是一个酒吧里的打工者。

有一天晚上,一位中年顾客听了几首曲子后,就对那个年轻人说:“我每天都来听你弹琴,可是,每天你弹奏的曲子都没有什么改变,我已经不能忍受了,你不如唱首歌给我们听吧。”

这位顾客的提议获得了人们的赞同,大家纷纷要求年轻人唱歌。然而,那个小伙子腼腆地对大家说:“非常抱歉,我从小就开始学习弹奏钢琴,可是,我从来没有真正地学习过唱歌,恐怕会唱得很难听。”

那位中年顾客听了,并没有就此罢休,反而鼓励他说:“年轻人,正因为你从来没有唱过歌,所以你才要尝试一下,或许你是个歌唱天才,只不过你不知道而已!”

此时,酒吧的经理觉得没必要扫了大家的兴,也出来鼓励他。可是,年轻人依然不愿意唱,他认为大家是想看自己出丑。

酒吧的经理看到年轻人一再推迟,愤怒地对他说道:“你要么选择唱歌,要么另谋出路。”

年轻人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红着脸唱了一曲《蒙娜丽莎》。谁知,他一开口,大家都被他那流畅自然、男人味十足的唱腔迷住了。那名中年顾客听完年轻人的歌声后,对他说:“你不要弹琴了,你应该去唱歌!”

在大家的鼓励下,年轻人真的放弃了钢琴演奏生涯,开始向歌坛进军。若干年后,这个年轻人成了著名的爵士歌王,他的名字叫纳京高。

在人生道路上,在职场奋斗过程中,一个人能否真正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其前程、命运。

也许你渺小而平庸,但若是能够认识自我,拥有自信,你将走向成功;也许你美丽而杰出,但如果认识不到自己的优势,不能肯定自己的能力,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失败。

认识自我是每个人自信的基础与依据。只要你认识到自己的巨大潜能和独特优势,你就完全可以说:“我能行,我能成功。”

有位皇帝要考查大臣们,他把大臣们领到一扇奇大无比的门前,说:“这是我们国家中最大的门,也是最重的门。你们当中谁能想办法把它打开?”

一些大臣摇了摇头,因为从来就没听说过谁能打开它。另一些大臣则走上前去盯着门看了一阵后,认为这扇门除非具有神力的人才能打开。大臣们都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打开这扇门。

正在大家议论纷纷时,旁边一个侍卫走到皇帝面前,说:“陛下,我认为自己能够打开这扇门,希望您让我去试一试。”

皇帝微微一点头。只见那个侍卫向大门走了过去,他左瞧瞧右看看,然后用手试了试,最后猛地一推,结果,这扇号称“只有具有神力之人才能打开”的大门缓缓地开了。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如果你不能认识自我,不敢去尝试,就不会知道自己的能力到底有多大。其实,一个人能够做成很多事情,就看你有没有这份信心与勇气。

身在职场,就必须有自信,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论什么企业的老板,他首先看重的都是你各方面的能力。只要你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你就是优秀的,就会得到老板的赏识。

认识自我,相信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发挥自己的能力,你做得一定不比别人差。

第2章 谋得深远,才能安然

谋得深远的人必定是有远见的人,一个人如果没有远见,就会失去人生的方向,只有看得远,才能料知先机,有备无患,从而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这样才不会遭受大的损失。职场生涯行路难,若不想让自己的努力成为徒劳,就要有远见卓识,而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狭小利益,要把眼光投向长远的未来,这样才能看到成功的曙光。

是鸡蛋,就别去碰石头

在强者面前示弱是寻求自我保护的大学问,但古今中外有很多人都不得此中精义,喜欢与强者对抗,到头来只能是自讨苦吃。在职场中,员工难免对上司有意见,这个时候,有的人就会采取对抗的方式。可是,这是不妥当的,因为与强者针锋相对的人,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某公司的一个部门来了位新上司,然而,对这个新上司,员工们心里很不服气。因为这个新上司还没有上任,就将旧上司的老底全都翻查出来,好的说成坏的,坏的说成更坏的。这让员工们听了群情激愤,觉得咽不下这口气。

于是,员工中的几个年轻人就连夜制订行动计划,商量要给新上司一个下马威。一方面在部门内部实行“非暴力不合作计划”,但凡领导吩咐的事情,或拖延或搞砸;一方面在部门外实行舆论包围攻击,甚至想到去网站论坛上发布他的不良传闻,再转贴回公司内部网站的主意。几个人商量着,兴奋得不得了,恨不得新领导赶快上任,好让他尝一尝被人攻击的滋味。

当时,老员工老陈看着这些年轻人的行动直摇头。虽然几个年轻员工都指望老陈成为“反新上司行动”的中坚力量,因为他一直在部门备受冷遇,跟这些毕业一两年的年轻员工平级,离退休又还有很长的距离。这样的日子,对于一个老员工来说应该是非常难熬的。但是,老陈并没有参与这场“政治运动”,他对那些年轻人说:“没用的,你们这样折腾,到头来只会害了自己。”

结果证明,老陈所言是对的。在老板的鼎立支持下,这个部门的新上司对员工们的小打小闹根本不屑一顾,而且到最后,大家还不得不向新上司道歉。

有句俗话说:“别拿鸡蛋碰石头。”与强者针锋相对,其结果往往是自己吃亏。

在《红楼梦》里有这样一段故事:王熙凤病倒、探春理家的时候,赵国基死了,吴新登家的来报告这个消息,等着探春发赏银。因为赵国基是赵姨娘的兄弟,按规矩只能赏银24两,而且有旧账可依。吴新登的媳妇心中藐视李纨,欺负探春是个庶出的姑娘,因此心里就存了主意要看她的笑话。

探春问她话,她推说忘了,要现查旧账,摆明了不合作。探春一顿骂,弹压了下去。凤姐这个老管家听说了这事,连忙派了心腹平儿来演戏,声明“只要探春想做的,只管煞了凤姐的面子放手干去”。

探春是个聪明人,当真当场就拿平儿开刀,让她去叫人给宝钗送饭来。平儿平时哪里是做这些跑腿活儿的人,这次算是给足了探春面子,忙答应了下来。在树荫底下,平儿就给众媳妇们做工作:“你们闹得太不像话了。她是个姑娘家,不肯发威动怒,这是她尊重你们,你们就藐视欺负她。果然招她动了大气,不过说她个粗糙就完了,你们就现吃不了的亏。她撒个娇儿,太太也得让她一二分,二奶奶也不敢怎样。你们就这么大胆子小看她,可是鸡蛋往石头上碰。”

新上司既然能够上任,就必然得到了强者的支持,他们从来都不怕下属跟自己作对,有后台老板撑腰,新上司定然所向披靡、无所畏惧。

一个员工,切忌拿鸡蛋碰石头。一味地耍小聪明无益于成功,还往往会招来祸端。真正聪明的人,他们总是深藏不露,不与上司发生大冲突。做事切忌只知伸不知屈,只知进不知退,只知自我显示而不知韬光养晦。

在工作中,上司和下属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产生摩擦,引起冲突。这时候,作为下属,应该恰当处置,以免双方关系破裂。得罪上司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让彼此间的矛盾闹得沸沸扬扬,到时候恐怕会导致双方都难以收场的尴尬局面。

若责任在己,就应该找上司承认错误,求得谅解;如果责任在上司,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下属可以灵活一些,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给上司一个台阶下。

在与上司有隔阂后,再次遇到上司时,应主动问好,热情打招呼,以消除冲突所造成的阴影。一般来说,采取这些行动之后,双方的关系就会得到缓和。

行事谨慎,夹着尾巴做人

在职场中,行事一定要谨慎。有句话说得好:“是虎得卧着,是龙得盘着。”才高不应自诩,位高不可自傲。才高而自诩自夸,只会自损其才,自伤其能;位高而自骄自傲,只会自贬其尊,自谪其位。

刘海是一个研究生,毕业后他在一家大型的咨询公司工作,同学们都非常羡慕。对此,刘海心中很得意。有朋友看出刘海的傲气,便告诫他:“在老同事面前,一定要谦虚一点。”

然而,上班的第一天,刘海便把朋友的告诫当成了耳边风。

与刘海坐对桌的是个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同事们都称她为赵姐。也许因为刘海是新人的缘故,赵姐总找他的茬儿。有一次,她批评刘海:“办公桌上不要摆那么多饰物,这样容易影响工作。”

刘海听了,想也没想便回道:“赵姐,您不了解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能边玩边把工作做好,而且工作累了看看这些时尚的东西,既养眼又舒心,对工作有好处。”

赵姐听了没再说什么,不过脸色变得很难看。

因为学历高、业绩突出,刘海的奖金很高。有同事便开玩笑地说:“刘海,你才工作不久就做出这样出色的成绩,可一定要请客。”

刘海听了,得意地说:“这算什么啊,再过些时候,我的业绩肯定比现在更突出,到时候一定请你们去高级饭店大吃一顿!”

那位同事听了,连声说道:“那是肯定的。”

不过,随后刘海发现大家突然都不爱理睬自己了,有时候大家谈得热火朝天,刘海很兴奋地想要加入,可刚凑过去,大家就找理由散了。正当刘海困惑之时,又到了一年一度评选先进的时候了。刘海私下里盘算了一下,觉得凭自己的业绩,这个先进奖非他莫属。

然而,最后先进奖并没有颁给刘海,而是被一个业绩不如刘海的同事夺去了。刘海很不服气,直接去找了领导。

领导笑着对他说:“刘海啊,我正要告诉你,因为工作关系,你暂时被借调到分公司去工作一年。”

刘海顿时呆住了,所谓“借调”其实就是“下放”。

刘海没有去“协助”分公司的工作,而是直接辞职了。半年后,他在街上遇到了那位得了先进的同事。两人简单寒暄过后,那位同事说:“刘海,你很聪明,但是还得学习一下如何说话和处世。”

那位同事和刘海聊了很多,刘海这才明白,原来一切都是自己太张扬、不知谦虚所致。

在职场上,应该懂得“夹着尾巴做人”的道理,尤其一些职场新人,在对待老同事时应该有礼貌。职场是个讲究“先来后到”的地方,新来者一定要懂得尊重老同事,这是起码的道理。

在刘海的职场经历中,首先赵姐的提示其实并不是对他摆放东西有意见,而是表示一种态度:我是老同事,你要把我放在眼里。然而,刘海不懂得这一点,直接就顶撞老同事,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另外,同事说“业绩突出要请客”的话时,最好是“顺坡下”,借此与同事们聚会,以增进感情。而刘海说到高级饭店,这样的夸口会给人留下骄傲与不实在的印象,让大家与他产生距离感。与大家有了距离感,那么评先进的时候,大家自然不愿意选他,这样的人际关系,评不上先进是正常的。然而,刘海却幼稚地认为,只要业绩好就能当先进。最糟糕的是,他偏偏不服气地去找领导理论。领导做出调离刘海的决定,并不是因为下属不能和领导理论,而是刘海的行为恰好验证了领导听到的各种反映,因此他才有了调离的结局。

在职场上,有学历和能力,并不一定就有好的职场前途,职场人际关系的维系与处理也是相当重要的。身在职场,为人处世应该谦虚一点,否则,再有学历和能力也不会有好人缘。

在处理职场人际关系时,应该懂得“夹着尾巴做人”的道理。我们应该约束自己,力戒盲目自满,检视自己的弱点和短处,态度谦逊一些,更不能自视高明,总是摆出一副架子。这是一种实事求是、谨慎处世的思想。作为职场人士,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与同事的关系,自觉地“夹着尾巴做人”。

功可高,但不能“盖主”

对于许多聪明人来说,人生的最大危害不在别人,而在自己。有些人一旦做出一番事业,就难免会居功自傲,然而,功高盖主,居功自傲,必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不论做任何事,都要守住自己的本分,绝不可以功高盖主,否则轻者招致他人怨恨,重者前途尽毁。

1978年的一天,美国著名企业家、福特公司总裁李·艾柯卡遭遇了职场生涯中最惨重的“滑铁卢”:在他事业的巅峰时刻,他却突然被福特公司解职!

艾柯卡是在1946年进入福特汽车公司的,那时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推销员。20世纪60年代初,福特公司面临危机,濒临倒闭。艾柯卡主动请缨,要求推出“野马”系列。不过,当时执掌福特公司的福特二世对全新概念车并没有多大感觉,然而形势逼人,他只好接受这个提议,“把死马当活马医”。

谁料到,“野马”系列一推出,很快就成了市场竞相追捧的“宠儿”,第一年就创下总销售量418812辆的纪录,净赚35亿美元,不仅把福特公司从危难中解救了出来,而且书写了福特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作为第一功臣的艾柯卡,凭着“野马”的销售奇迹成为《时代》、《新闻周刊》两大知名杂志的封面人物。1970年,艾柯卡被任命为总裁,成为福特汽车王国的第二号人物。显然,那时老板福特二世对艾柯卡是非常倚重的。

然而,自从当了总裁后,艾柯卡采取了一种个性张扬、威风凛凛的行事风格。尽管艾柯卡每年都替福特公司赚取数十亿美元的利润,但艾柯卡的目中无人、大张旗鼓的管理风格令福特二世及其家族势力感到了巨大的威胁。

1978年10月,54岁的艾柯卡风头大盛,但就在这个时候,福特二世突然把艾柯卡解职了。这让艾柯卡很惊愕,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很受打击。

更让艾柯卡不能忍受的是,福特有意让他难堪,调他到一间黑暗的库房里上班。面对这样的境况,艾柯卡深感遭受了侮辱:“我不知道我将要干什么,但我知道我明天绝不到这个地方来上班!”

功高盖主,其结果往往就是毁掉前途。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人就没有好下场。韩信可谓功高盖世,但因其声名显赫,位高盖主,最终被诛杀于未央宫。晁错亦是汉代名臣,他自认为才智超过了文帝,更远在朝廷诸大臣之上,暗示自己是五霸时期的佐命大臣,想让文帝把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力全部委托给自己。后来他被皇帝下旨腰斩,成了七国之乱的替罪羊。

由此可见,功臣的后路极难自保,尤其是那些功高盖主的人,若是有居功自傲的表现,恐怕弄不好就会招来灾祸。事实证明,只有像范蠡、张良那样功成身退、善于明哲保身的人才能防患于未然。

1864年,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攻克太平天国首都南京,天王洪秀全病死,忠王李秀成被俘,幼王也被曾国藩下令杀掉了。历经咸丰和同治两任皇帝,长达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被清廷剿灭了。

值此欢庆时刻,“第一功臣”曾国藩却没有兴奋的表现,相反,却有惶惶不安之感。因为他深知,自己即将要面对的不是朝廷的封赏,而是猜忌。他想到了历史上“兔死狗烹”的例子,觉察到只要稍有不慎,自己将难逃一死。

于是,曾国藩以“湘军作战年久,暮气已深”为由,主动向朝廷请旨裁减湘军,以此来向皇帝和朝廷表示:我无意拥军自立,更不是谋私利的野心家,而是忠于清廷的卫士。

果然,曾国藩的奏折递上之后,皇帝立刻准了。功高盖世的曾国藩依靠自己的谨慎躲过了被诛灭的危险,成就了一代“中兴名臣”的美名。

古人说:“日慎一日,而恐其不终。”为人处世应该深谋远虑,谨慎从事,居功不可自傲,功高不可盖主。因为功劳越大、位置越高,怀疑猜忌的人也就越多,不可不防患于未然。

在《黄石公兵法》中有一项“推恩施惠”的主张,颇有见地。其意是说:有功劳的时候,要懂得将功劳往上推;有利益的时候,则要懂得施惠给下面的人。这种做法值得职场人士参考。

向上“推恩”,既可避免功高盖主,又能引起上司的重视与信任。反之,如果处处和上司抢功,上司一定会以为你野心太重,将来势力强大必将难以驾驭。因此,上司不但不会重用你,反而会贬斥你。

身在职场,就应该学会收敛,对于功劳应该安然处之。须记,功高不是你的错,但是时不时地炫耀就是你的不对了。

如果你是功高之人,有几点你要注意:第一,工作态度要端正。上司始终都是上司,做下属的应该以尊重的态度对待。第二,行动应该低调。不论在公共场合或者私底下,都要给足上司面子,不要抢风头。第三,不要越级汇报和邀功。第四,不要把自己的私利参与到自己所执掌的权力中去加以实现。第五,遵守法令,严格约束自己。

总而言之,功可高,但不能“盖主”。只要你付出了,终会获得应有的回报,但绝不能以功劳自恃,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

离免费的午餐远一点

有个国王命大臣编辑一本智慧之书。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大臣编成一本十卷的巨著。国王看后,觉得不经典。于是,大臣将巨著浓缩成一卷,可是国王看后,还是觉得不够经典。于是,大臣继续浓缩、裁减,最终仅剩下一页,且只有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世间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我们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什么事情都要有所付出,不付出就想得便宜是不可能的。平白无故的好处,最好别去碰。

李强是公司成立时第一个入职的,他的学历高、能力强,人也灵活,因此一直以来很受老板青睐。

那个时候,由于公司规模小,职员要兼顾很多事务,除了日常工作,还要做一些杂务。李强就经常被老板派去采购一些办公用品,采购的次数多了,李强就发现了工作中隐藏的为自己增加收入的机会,于是他利用职务之便,时不时地拿点回扣,得点“好处”。

有一次,公司的宣传海报设计好后,老板很满意,吩咐李强马上找印刷厂印出来。李强在与印刷厂的业务员谈价钱时提出了一个要求,开票时多开了200元钱。事后,多开的钱就入了李强的口袋。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李强开始还有些害怕,到后来,他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好,老板决定扩大公司的规模。李强听说这个消息后喜不自禁,心想:“如此大批量购置办公设备,自己又能捞不少‘好处’。”

于是,李强一直等着这个机会。半个月后,李强终于等到了老板召见的时刻。

高兴的李强一步三跳地进了老板的办公室。老板请他坐下后,微笑着说:“李强啊,我记得你是第一个入职公司的,这两年公司发展到今天,你功不可没啊。”“哪里的话,我只不过是尽力而已。”李强连忙谦虚地应道,心里却盘算着:“莫非还有其他的活不成?”

老板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与李强客套,而是一反常态地继续说道:“公司马上就要鸟枪换炮了,其实你是个很能干的人,老实说我还有点舍不得。”

李强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一下,才感觉到有点不对劲了。

老板说完后递给李强一个大信封。

李强知道那是给自己结清的工资,意思就是自己被解聘了。此时的李强有些头晕了,他不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便大声问道:“为什么?”

老板想了想,说:“公司发展了,完善管理是必须的,对那些有贡献的员工也该升职加薪了,可是,对你的去留,我充满了矛盾,留着给你个高位,我又担心你的可信度,所以……”

李强这时才知道,原来自己得好处的事情早已被老板知道了。这是他万万没料到的,平日里忙得不可开交的老板竟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了如指掌。

就这样,李强在公司发展到最辉煌的时候被炒鱿鱼了。在离开公司的那天,他后悔不已。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白占的便宜。平白无故的好处并不是职场人士的福音,相反,它往往会毁掉自己的前途。

这种为谋一己之私利而少劳多获的人显然不会受到老板的欢迎。对“免费的午餐”热衷的人,到头来往往要连本带利地偿还,不仅会失去自尊、口碑和名誉道德,甚至会身败名裂,付出惨重的代价。

身在职场,应该离免费午餐远一点,拒绝平白无故的好处,这一点与官场要求的清廉之品有相似之处。

况钟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任苏州知府13年,勤于吏治,廉洁奉公。苏州乃是鱼米之乡,是个好地方,而苏州知府更是一个难得的肥缺。然而,况钟上任之初,刚正不阿,执法如山,深受百姓爱戴。况钟离开苏州赴京时写过一首诗:“检点行囊一担轻,长安望去几多程。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同盟。”

在贪污纳贿盛行的封建官场中,“检点行囊一担轻”的人是极为少有的,更何况堂堂一个苏州知府。他在“赴京诗”中还写道:“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惭愧士民相钱送,马前洒酒泪如泉。”

后来,况钟死于苏州任上,归葬靖安故里,其墓后清风亭上书写了一副对联:“一肩行李,试问封建官场有几?两袖清风,且看苏州太守如何?”

无论在官场,还是在职场,都应该守本分,切不可有占便宜、得好处之心。

财富的赚取、利益的获得,都应该以踏实为本。作为一个职场人士,想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就需要付出努力,依靠自己的本领和技能,帮助企业成长,这样才能堂堂正正获取财富。

定位,但不能越位

职场如同足球赛场,每个人站位、跑位都不能出错,工作安排也要讲究整体间的相互配合。每个人都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你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不能“越位”,哪怕上级不如你,都必须遵循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这是职场的规则。

然而,有些职场人士,往往会忽视这个职场规则,由于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常常做出越位的事情来,使上司很不高兴,甚至耿耿于怀。于是,上司时不时便会给这种人“使绊子”。

在各种场合,你都应该以上司为中心,突出上司的主导地位,如果在公众场合抢“镜头”,就会使上司陷入尴尬的处境,上司当然不愿意把这样犯上的下属留在身边。

高进业务能力很强,还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在跟外商的谈判中,时常有很好的表现。相比之下,他的顶头上司——部门经理就差得多了。

有一次,高进随同部门经理一起去赴外商的宴席。席上,高进与外商频频举杯,潇洒飘逸,用流利的英语跟外商海阔天空地闲聊,竟然把自己的上司冷落在一旁。

更糟糕的是,在与外商分手时,高进竟然抢在上司之前与之握手道别,这让部门经理很不满。过了几天,经理就把高进调到一个不太重要的部门。

当时,高进还不太在意。后来,他经朋友点拨才知道,原来是部门经理向公司老总说了自己的坏话:“太浮浅,不适合做业务销售。”

这个时候,高进才知道自己犯了职场忌讳。

高进吸取了教训之后,在新的部门便“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对上司恭敬有加。与客商谈生意时,他在一旁保持缄默,只在适当之时提醒上司一些重要的事情。

由于高进谦虚谨慎的表现,终于博得上司的信任和赏识。后来,这个上司极力举荐高进出任另外一个部门的经理。

既然你的角色是职员,就要放聪明些,摆正自己的位置,切忌轻易“越位”。

张云是个很活跃的女孩,点子多,做事有股冲劲,很得上司器重,大家都觉得她的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张云有一个习惯:对于任何人的工作,她都会发表一番评论,认为别人都没有她想得多、想得好。这个习惯让很多同事都看不惯。

有一次,张云所在的部门开会,但到了会议室才发现,其他部门还没有开完会,于是大家就在门外等候。

张云忍不住了,竟然一个人跑了进去,并对那个部门的工作发表了一番自己的见解,告诉大家应该怎样怎样,这番指手画脚的评论自然引起了其他部门同事的反感。

后来,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好几次。

直到有一次,她竟自作主张地签了一个需要领导签字的合同。当领导问起那个合同的事情时,张云说:“我觉得没什么问题,所以就签了。”

领导听了这话,当时就气急了。于是,张云很快就收到了解雇通知。

多动脑子,积极提出建议当然是好的,事实上,每个开明的领导都喜欢这样的下属。但是提建议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如果到处评论他人的工作,甚至擅作主张,越俎代庖,那就犯了职场的大忌。

作为职员,应该脚踏实地,去做领导手下的得力干将,而不能去做自以为是的天才。执行上司的指令是每个职员必须严格遵守的职业操守。无论出于任何理由,对领导的指示不屑一顾的人,也许得意一时,但最终往往会陷入尴尬的境地。

需要指出的是,服从领导,并不表示不能向领导提意见,相反,作为下属,应该多给领导提一些意见,但要注意方法,不能当面顶撞上司。

总而言之,职员既不能自以为是,越俎代庖,也不能一味地服从,而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服从领导的安排,在领导出错时,采取一些柔和、委婉的方法指出来,这样有利于领导的决策,保证自己的工作实效。

第3章 管住嘴巴,祸从口出

人生在世,少不了交流,但是,要说好话并不容易。话说得好了,可以相交满天下,一旦话说差了,不仅办不成事,还会树敌。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在职场中应该慎言慎行,绝不能胡乱说话,更不能轻易许诺、张狂自夸。无论是平时的闲言碎语、寒暄客套,还是正式场合的义正词严、豪言壮语,都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让人心生好感,建立起良好的职场关系,创造非凡的职场成绩。

别说让自己后悔的话

几乎每个人都会说话,然而,要想把话说好,说得滴水不漏就不那么容易了,古人有训:“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在佛教典籍《法苑珠林·八十二》里讲了一个“龟不慎言”的故事:阿练若水池边生活着两只雁,它们与一只乌龟是好朋友。后来,阿练若池水开始干涸,两只雁就商量说:“如今这个池水要干了,我们的好朋友乌龟必定要受大苦,我们得想个办法,帮帮它啊。”

两只雁商量好后,对乌龟说:“这个池的池水干了,你将无法生存下去。你可以咬住一根木头,我们两个各叼一头,将你带到有水的地方去。”

乌龟答应了。于是它们三个开始迁徙。经过一个村落时,有几个小孩看见了它们,便奇怪地说:“大雁叼着乌龟在飞!”乌龟听了十分生气,说:“关你们什么事?”一开口,它便从天空中掉了下来,摔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慎言,少开口。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句话人人都懂,也都想去注意自己的行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但许多人又无法管住自己的嘴巴,常因多说话、乱说话而挑起是非。

在职场中,千万不要说让自己后悔的话。语言虽然可以修饰一个人的外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话都有益。开口说话要非常小心才能免祸。

有个将军的儿子夭折了,将军非常悲伤,便向身旁的一名侍卫问道:“世间何事最苦?”

这个侍卫如实答道:“世间丧子最苦。”

将军一听十分恼怒,拍案怒斥,接着又暗含杀机地问侍卫:“世上何事最难?”

侍卫发现刚才说错话,触动了将军的痛处,知道这次如果答得不好就免不了有杀身之祸。他灵机一动,说道:“世上说话最难。”

将军一听,知道侍卫的苦衷,便饶恕了他。

是是非非的人情世故多在说话当中演绎。俗话说:“矮子面前不说短话”,如果说话不当心,难免会冒犯他人的忌讳。

古人云:“逢人只说三分话”,这在人际交往中很实用,虽然有些话说出来心里爽快了,但可能会导致其他一些新的麻烦。在职场上,人际关系更加复杂,说话如果不谨慎,很容易得罪人。

刘诗与袁兰做同事半年了,关系很不错,有什么活动两人常一起参加。同事们都知道,袁兰的性格有些大大咧咧,而刘诗更是这样认为。两人在一起的时候,常会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因为了解袁兰的性格,所以刘诗一直都觉得开玩笑无伤大雅。

有一天中午,两人说好一起出去吃饭,顺便都先去了趟卫生间。袁兰一阵风似的抢了先。等刘诗进去后,发现坐便器有些脏。从卫生间出来后,刘诗看到袁兰正跟另一个部门的女同事聊天,当时刘诗根本没想那么多,就取笑道:“袁兰,你怎么搞的?坐便器上面好像都没弄干净啊!”刘诗只顾说,没注意旁边的女同事正在偷笑。只见袁兰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难看起来,然后她一字一顿地对刘诗说:“你是不是有病?”说完,她转身就走了。刘诗站在那里,半晌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两人的关系急转直下。为此,刘诗后悔莫及,曾多次向袁兰解释,虽然对方表示没关系,但她们之间再也没有那种如同姐妹般融洽的感情了。

在职场中,说话一定要小心,即便是关系十分要好的同事也要特别注意。有些话只能无人时讲,有些话则根本不能说。如果你让对方下不了台,他就会对你产生强烈的反感,甚至与你结怨。职场上的人际关系是很微妙的,千万不要因为一两句话引来憾事。

有个女人,因为一件小事而用狠毒的话伤害了自己的朋友,朋友因此与她绝交了。事后,她十分后悔,想尝试着弥补自己的过失,便向高人请教。

高人听说女人的情况后,告诉她:“弥补的方法有两个步骤,不知道你能不能做到?”

女人听说有办法挽回,十分开心,便表示自己一定努力做到。

高人说:“你今晚回家把枕头弄破,把枕头里的羽毛都取出来,然后逐一放在方圆十里之内所有街坊的家门口,直至最后一片羽毛。”

女人听了,便依照指示,回家后立即撕开枕头,然后将枕中的羽毛放到街坊的家门口。她不敢偷懒,逐家逐户地去放羽毛。

经过一晚上的努力,她真的做到了。于是,她兴高采烈地去见那位高人,问道:“请您告诉我,第二步该怎么做呢?”

高人低头沉思了一会儿,抬起头告诉她:“现在你去把昨晚放在各家门口的羽毛收回来,放在枕套内,一片也不能少。”

女人顿时呆住了,说:“这怎么可能,只要有一点儿风起,那些羽毛就会被吹走,你为什么事先不告诉我要取回羽毛,否则……”

高人回答她:“每一句伤透人心的话就像风中的羽毛,一出口就不可能再收回了。以后请小心你的一言一语。”

无论是在职场上,还是在生活中,都不要说让自己后悔的话。说出去的话将不可挽回,而因此造成的损失同样也无法挽回。

做事慎言,话多无益。很多人总觉得只要自己光明磊落,便凡事无不可对人言,常有交浅言深的行为,他们以为透过闲谈与同事沟通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与人刚认识不久,便把自己的苦衷与委屈一股脑地向对方倾诉,殊不知这样很容易被人抓到把柄。

身在职场,就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别说让自己后悔的话。不要只顾一时痛快信口开河,没完没了、直肠直肚地乱讲话,一来免得得罪别人,二来也是保证自己的隐私安全,以免让别人彻底摸清你的情况。

职场人士要记住,嘴紧是一个人在公司建立自己的信用,被同事接纳和认可的前提。如果你的上司和同事把你当做“口风不紧”的人,那就说明你的信誉已经荡然无存。因此,在职场上,一定要养成“嘴紧”的习惯。

刀只有一刃,舌却有百刃

说话是人的天赋,但良好的谈吐却要靠后天的练习。

在职场交际中,如果一不小心弄出点小失误,比如讲了外行话,记错了对方的姓名、职务等,就有可能造成不好的影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伤害他人的感情。正所谓“刀只有一刃,舌却有百刃”。在职场中,讲话要有分寸,不要伤害他人。

有位工会主席召集5个委员开会。开会的时间早已经过了,可是只来了3个人。于是,工会主席叹气说道:“唉,该来的没有来!”

有个委员听了这话觉得很不自在,他想:莫非我是不该来的人?

于是这个委员悄悄地走了。

工会主席见状,又叹道:“唉,不该走的走了!”

剩下的两个委员一听主席这样说,误认为他俩是该走而没有走的人,于是也都离场了。

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言语,很容易冒犯他人,不仅会使对方感到反感,甚至还可能为自己引来报复,更糟糕的是,这也不利于良好社交形象的树立。

在职场中,有些人仅仅因为吐一时口舌之快,就有意无意间对他人造成了伤害。其实许多伤害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就因为欠考虑,便损害了彼此的关系,为自己树敌。

艾富赖德·佛勒被人称为“美国刷子大王”。有一次,佛勒与一家大银行的一位主管见面时,表示自己想在长岛设立一家银行。但是,当时那位主管不但对他这个计划不加赞同,甚至用十分轻蔑的态度说:“好啊!若是你寿命长,也许有一天你是可以在这里开设一家银行的。”说完,那位主管便起身告辞。

佛勒提起这件事,便说:“当时我听了他的那句冷语不觉燃起了万丈怒火,这是什么话!‘若是你寿命长’,不就等于说我是一个庸碌无能、怠惰成性的人吗?这是对我的讥讽和嘲弄,这样大的一个耻辱,岂是一个堂堂男子汉所能忍受的?”

当时,佛勒便立即打定主意,着手开设一家银行。不到4年,佛勒所建银行的存款数额就超过那位主管所在银行的存款额的一倍以上。

就因为一句不恰当的话,不经意间就为自己树起了一个强大的敌人,这位主管的舌头确实非常厉害,不仅伤害了他人,还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俗话说:“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须知,舌头捅的娄子,用手是填不平的。因此,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舌头虽有百刃,但也分“杀”人之刃和“救”人之刃。舌头的运用是一门艺术,其中是有诀窍的。如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不仅能够化解矛盾,获得他人的尊敬,还能为自己谋利。

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都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求援兵。平原君决定选拔20个文武双全的勇士与自己一起前往楚国。很快,他就选好了19个人,却始终挑不出第20个人。这个时候,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己推荐自己,表示愿意前往楚国。

平原君看毛遂貌不惊人,说话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很不以为然,只不过时间紧迫,只好将就了,于是勉强同意让毛遂随行。

平原君与楚王会谈那天,两人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都没有谈出结果。平原君的门客都十分焦急,这时,毛遂表示应该上殿去看看情况。门客们一商量,觉得毛遂所言有理。于是,毛遂便自告奋勇佩剑上殿了。

然而,楚王一见毛遂便呵斥他,让他退下。谁料,毛遂十分胆大,他紧握剑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说:“大王敢当着我主人的面对我如此无礼,不过是倚仗楚军人多势众罢了。但现在您跟我距离不到10步,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里,楚军再多也没有用!”

楚王脸色顿时变了。毛遂似乎没有看到楚王的反应,接着义正词严地分析起楚、赵两国的关系,说明赵、楚联合抗秦不只是为了赵国,也是为了救助楚国。

毛遂越说越凝重,楚王越听越有理。最后,楚王便与平原君举行了缔约仪式。

事情圆满解决,平原君带人回赵之后便与人谈起毛遂的功劳,感慨万分地说:“我从今以后再也不敢谈论识别人才的事了。我识别过的人才多达上千人,自以为有本事的人都逃不过我的眼睛,却偏偏没有看出毛遂的才干。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从此,毛遂被平原君奉为上宾,备受其重用。

正所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话说得好,可以成就伟业,话说得不好,则能伤人。因此,不论在生活中还是职场中,一定要懂得说话的技巧,让舌头的百刃发挥积极作用。

没有不透风的墙,别在人后说人

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不论善恶大小的事,也不论你智慧多高,都不能将其隐藏住。有道是,纸里包不住火。事情做出来了,话讲出来了,别人总会知道的。

秦惠王宠爱犀首,便私底下对犀首说:“我将让你做相国。”没想到,秦惠王说这话的时候恰好隔墙有耳,被相国甘茂手下的小吏从墙洞中偷听到了。小吏便把这件事禀告了甘茂。

甘茂听说这件事后,便进宫拜见秦惠王说:“大王找到了贤能的相国,我冒昧地前来祝贺。”

秦惠王听了十分惊疑,说:“我把国家托付给您,哪里再有什么贤能的相国?”

甘茂故作惊讶地说:“大王不是将要让犀首当相国吗?”

秦惠王一听,更加惊疑不定了,连忙问道:“您这话是从哪里听来的?”

甘茂一本正经地回答说:“是犀首告诉我的。”

秦惠王听了甘茂的话十分生气,立刻下令把犀首赶走了。

即便是私房话,也可能被人宣之于众。正所谓“没有不透风的墙”,就算这些话当时没有被其他人听见,也难保对方会不小心走漏风声。所以,有些话最好不要说。

道理虽然大家都懂,可是有些人总免不了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尤其是背后说人坏话,更是常见的事。在职场上,有些人总喜欢三五成群在一起说别人的长短,他们说时总是想保密、不走漏风声,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总有一天他们所说的话会被揭露。若被人揭露了,只怕不好收场。

常言道:“人人背后有人说,背后人人在说人。”有人认为,当面说人会使人愤怒,使人对自己产生敌意,而背后说人则较为安全,然而,他们不知道,如果背后所说的话透露出去,被人知道了真相,作为始作俑者会给自己带来不利的人际关系。

某校一位副校长平时就喜欢在背后对别人评头论足。他总认为自己什么都厉害,别人都要差他一等,久而久之,他就养成了在背后说人坏话的习惯。

有一次,他在教导处办公室里和几个主任聊天,恰好该校一名女教师进来办事。这个女教师平时打扮较为新潮,副校长向来对她的装扮就很有意见,认为有伤风化。等女教师一出门,他就对其他老师说道开了:“你们看看,她穿的那个样子,这种老师教什么书啊,这不是带坏学生吗?”

谁料话还没说完,那位女教师忘了拿东西,又回到了教导处办公室。这下听个正着,女教师勃然大怒,跟副校长吵了起来,丝毫不给副校长留一点情面,副校长顿时尴尬得不知所措,幸好几位办公室主任从中劝解才平惜了这场风波。经过此事,副校长不仅丢了面子,还使自己在学校的地位受到影响。这就是道人长短的代价。

在职场中,切忌背后说人坏话,以免引起冲突,破坏自己的人际关系。应该保持正直、坦荡,拒绝传播同事间的闲言碎语,有问题就摆在桌面上来说,以便大家共同解决。

撒点善意的谎,等于送上一束鲜花

自古以来,人们对谎言都避之不及,对于撒谎者更是深恶痛绝,然而大家却不知道,世间还有一种谎言是动人的,那就是善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就是在不伤害对方的前提下,为使事情控制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内,从而说的一些无恶意的谎言。在很多情况下,巧用善意的谎言能够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

解缙是明代有名的大才子。有一次,他陪明太祖朱元璋在金水河边钓鱼,结果,整整一个上午,朱元璋都没有钓到一条鱼。

朱元璋十分懊丧,便命解缙写诗记下这件事情。解缙心想没钓到鱼已经够扫兴了,还要作诗记下这件扫兴的事情,如果这诗直录其事,恐怕皇帝一定不高兴,弄不好自己就要掉脑袋。这诗怎么写呢?

解缙不愧为才子,稍加思索,立刻信口吟道:“数尺纶丝入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这诗写得好,把一件不好的事情写成了一桩妙事。朱元璋一听,龙颜大悦,便对解缙大加赞赏。

很显然,解缙诗中所叙其实就是谎话,不过,这谎话说得好,说得妥当,很对皇帝的胃口,大受皇帝的赞赏。解缙的谎话就是善意的,更为绝妙的是,这个善意的谎言还解决了皇帝不开心的棘手问题。

在南朝时期也发生过类似的一件事。南朝宋文帝在天泉池边钓鱼,垂钓半天也没有任何收获,心中不免惆怅。这时,一旁的王景见状,便说:“这实在是因为钓鱼人太清廉了,所以钓不着贪图诱饵的鱼。”这样一句话说得宋文帝顿时开怀,高兴地回宫了。

事实上,说善意的谎言是一种职场常用的手段和一种处世方法,有时还是处理上下级关系的润滑剂。

在职场中,总有些不能讲的事情存在,完全的诚实是不利于职场发展的。不管是于公于私,善意的谎言都是必要的。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你多半希望下属对你诚实,但下属太诚实的时候,只怕你也会受不了。一个人若是太诚实,什么事情都明明白白地摆到台面上来说,作为上司,恐怕也不会给这样的下属发展的机会。

一个人闯荡于职场,少不了有辞职、跳槽的时候,这时也需要说些善意的谎言。在跳槽的过程中,有的人抹不开面子,而有的人则不顾上司的颜面,直愣愣地提出辞职,这样结果往往不太好。如果考虑到上司的面子,提出自己的要求,则能收到皆大欢喜的结果。

石陵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一家中型公司做售后服务工作。一晃5年时间过去了,在这5年中,石陵勤于思考、努力钻研,已经成为公司最年轻的骨干。

这个时候,恰逢他的劳动合同即将到期,而另一家公司的研发部门早就有意把石陵揽入麾下。经过几次接触之后,石陵与那家公司相互之间都感觉不错。于是,石陵决定向上司提出辞职。

然而,该怎么辞职才不会让公司的上司对自己留下不好的印象呢?石陵深感棘手。思考了几天后,石陵针对自己上司追求完美的个性,想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说一回谎话。

石陵见到自己的上司后,十分诚恳且明确地说:“我不打算续签合同,因为我想给自己一段时间去学习、去深造。”

说这话的时候,石陵用真诚、热切的眼神看着上司。

上司听了石陵的话,半信半疑,不过还是答应了。因为这是上司最能接受的理由,与办公室政治无关,与薪水无关,与发展空间无关,与自己的领导魅力无关。至于石陵的理由是真是假,已经不是问题的关键,重要的是上司能够接受这个理由,而且不失颜面。

善意的谎言是必要的,没有善意的谎言,世界将会失去朦胧的美丽,独留苍白而残酷的现实,这会让人失去美好的感觉,也会破坏人们之间的感情与良好的关系。职场中的交往是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而且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其他人际关系,因此要特别注意言语的修饰,千万不能马虎了事。撒点儿善意的谎等于送上一束鲜花,带给人的是美感,收获的则是良好的关系。

谨慎“收声”,适时“出声”

职场人士要谨慎“收声”,适时“出声”。无论“收声”还是“出声”,对于职场人士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下属,更要懂得“收声”与“出声”。不会“收声”容易惹祸上身,不会“出声”则难以出头。

有人认为,“收声”与“出声”是矛盾的。其实不然,这二者不仅不矛盾,而且还是缺一不可的。只有谨慎“收声”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而只有适时“出声”才能获得进取的机会。

其实,是“收声”还是“出声”,就是一个时机的问题。也就是说,话要根据时机来说,不能乱说。

有一家公司的老板请自己的朋友做副总,但是那个朋友任职不久,便因两人之间出现矛盾而跳槽了。

这位老板自然不能说出朋友离去的真正原因,便对一个下属称副总由于患病回老家疗养去了。

不料,那名知情的员工却私下向他人透露了事情的真相,结果一传十、十传百,闹得沸沸扬扬。老板知道后十分生气,不久后,他就找了个理由把那名多嘴的员工辞退了。

说话是一门学问,就是要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什么时候不该说什么话。这看似简单,可做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很多人都是因为吃了这方面的亏,最终懊悔不已。

乔治是美国有名的大亨,资产超过10亿美元。有一年,他从加州飞到中国某城市,到那里寻找合作伙伴,准备投资建厂。经过一番努力,3天后,乔治终于坐到了谈判桌前。

乔治的谈判对象是中国某大型企业的领导。这位领导之所以能坐到谈判桌前,是因为其精明能干和通晓市场行情的本领令乔治颇为欣赏。尤其是乔治听了他对合资企业的宏伟设想后,看到了合资企业的光辉前景。

然而,就在乔治准备签约的时候,忽然听见这位领导自豪地谈道:“我们企业拥有2000多名职工,去年共创利税700多万元,实力绝对雄厚……”

听到这儿,乔治放下了签字笔,他心里一算:700万元人民币折成美元是90余万,一个2000多人的企业一年才赚这么点儿钱,而这位领导居然还那么自豪和满意。

想到这里,乔治感到非常失望,因为这离自己预定的利润目标差得太远了。于是,乔治决定立即终止合作谈判。

因为一句话,眼看要到手的投资就这样消失了。如果那位领导当时能安静一下,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很显然,这位领导说话没有把握好时机,该沉默的时候没有“收声”。

当然,谨慎“收声”并不是说凡事都沉默不语。凡事都“收声”也是不对的。

在职场上,就有一些人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益而不敢、不愿出声,结果失去远大的利益。

该出声的时候还要出声,只不过,出声要掌握好时机。掌握好说话的时机是每个人必修的一门课程,因为如果你说的不是时候,即便你的话再动听,也起不到好作用,相反,还会给你带来负面的效果。

好话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适用,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给自己带来好处,而是要看时机。该说话时说话是一种水平,不该说话时不说话是一种聪明,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是一种城府。

云蕾毕业后到一家报社当记者。在试用期里,她一直很谨慎,可让她烦恼的是,一批老同事总是喜欢议论人长人短。

这些同事虽然工作经验丰富、能力强,但一张张利嘴似乎都没有闲过,他们总是有事没事到云蕾桌前,大谈特谈编辑部主任的私事。对此,云蕾打算保持沉默,她认为只要自己不予理会,过阵子他们也就没兴趣到自己的面前聒噪了。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那些同事从来就不在乎云蕾是否感兴趣。有一次,云蕾刚上班,一个同事照例凑到她面前聊起来。

这时,云蕾觉得自己再不开口不行了。于是未等对方说完话,她就打断说:“王姐,你看,我是新人,你们都敢说的话,我敢说吗?难道你们都不喜欢我,不想让我在这里工作了?”

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说出来,一下子就起了作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再没有人在她面前谈论编辑部主任的话题了,而且在试用期满时,云蕾顺利地通过了群众的评议。

面对无聊的闲聊,且是有关上司的流言,这对一个新人而言的确是很难处理的事。如果话说得不好,就会得罪人,影响职场人际关系;如果不说话,则无法表明自己的态度,会影响自己的前途。云蕾以一句简单的话就使自己摆脱了“重围”,而且还不得罪人,可谓高明至极。

总而言之,说话须谨慎,说的时候应根据情况把握时机。说话的内容再精彩,时机掌握不好也无法达到目的。因此,作为职场人士一定要学会谨慎地“收声”与“出声”。

第4章 学会自知,戒除骄躁

人不仅要对他人了解,更要了解自己。有道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贵有自知之明

。一个人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起码的认识,这样才能明确自己的位置,找到生命的坐标,成就属于自己的事业。

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戒除骄躁。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只会陷入骄傲自满的境地,惹来他人的厌恶与蔑视,失去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大量的机会。在职场生活中,绝对不能骄傲自大、自以为是,更不能为一时的成绩而沾沾自喜,蒙蔽了往前看、往下看的双眼,否则只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打击。人贵有自知之明

人在职场,要明白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会做什么,短处是什么,千万不要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无论是选择职业目标,还是与同事相处,都应该有自知之明,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骄奢轻狂、看不起别人。因为在职场里,喜欢“耍大牌”而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只会讨人嫌。

有些人从来不考虑自己有多大本事,便对工作要求这要求那,完全不知天高地厚,这种人确实有“厚”的条件,可惜没有领略“厚”的精髓,因为他们只会异想天开,而不现实。

真正懂“厚黑”的是那些智者,他们会思考,懂衡量,最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从实际出发去想问题、做事情。这是“厚黑”的一个基础——现实。

了解现实,从实际出发进入职场,少不了对职位的定位。求职时,应该稳慎,从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而不能只考虑大公司、高职位,或者只看薪水的高低。这山望着那山高,这是不现实的表现,而异想天开地要求高薪高职,则是没有自知之明的表现。

美国国务卿赖斯读中学时,有一次去参观白宫,回到家后,她信心十足地说:“将来我要争取在白宫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赖斯终于如愿以偿。

由于政绩突出,赖斯深受人民的拥护。在一次民意测验中,美国国内民众发出强烈的呼声,要求她参加2008年的美国总统竞选。

然而,面对这种情况,赖斯却毅然地说:“NO。”后来,赖斯说:“我深知自己擅长什么、能做什么。”

确实如此,赖斯是学者出身,国务卿一职就是专家式的工作,很适合赖斯,而总统之职则属于政治家的工作,赖斯很清楚自己的特点,因此她拒绝了竞选总统的提议。

人贵有自知之明,虽然放弃是痛苦的,但比起失败的痛苦要小很多。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理想,只能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暂时明智的放弃,是为了将来获得更大的成功。

除了职业定位与选择需自知之明外,在打理职场人际关系的时候也要有自知之明。《太平广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监察御史,文笔不好却很喜欢写文章。由于他的职位是言官,平时可以究劾他人的行为,因而没有人去得罪他,只要是他的文章,不论写得怎样,大家都奉承他。

被这么一奉承,他一开心,就要请客。这个时候,他的夫人劝他说:“你并不擅长写作,一定是那些同僚在拿你寻开心。”监察御史还算有些自知之明,自己想了想,好像是这么回事。于是,以后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也不轻易地应承了。这样一来,他反而得了个好名声。

人都喜欢听好话、奉承话,尤其在职场应酬中,奉承话、客套话太多了,那些不自知的人听到这些话便会信以为真,飘飘然,觉得自己很伟大,往往没有考虑这些话的背景,说话者的目的是什么。而有自知之明的人就会对这些话冷静地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

在《战国策》中,有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其讲述的道理就是:人要有自知之明。邹忌没有被旁人的吹捧弄昏了头,他说:“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在邹忌心中,早就把吹捧者的内心看透,因而不至于被他人欺骗,这与他的自知之明有关。

后来,邹忌把自己的这一番道理讲给齐王听,便是提醒齐王:在赞扬声里一定要保持头脑的清醒,特别是居于领导地位的人,更要有自知之明,不能迷失方向。

有些人一旦获得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得意忘形,就以为全知全能了,这样干工作、作决策,少不了会有主观性、片面性、危险性的行动。这实际是一种不自知的表现。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他具有远见卓识,又身为皇帝,然而每次接见大臣都非常虚心。有一次,他对萧瑀说:“我小的时候就喜欢弓箭,自以为非常精通。今日得到十几张良弓,拿给做弓的工匠看,工匠说:‘都不是好材料。’我问为什么,他给我解释,我才懂得了。我手持弓箭平定四方,用过的弓很多了,仍然不懂弓的道理。而我享有天下的时日太短,所懂得的治理之道远远不及对弓的了解。评价弓尚且不得要领,何况治理天下呢?”由此可见唐太宗有自知之明。

在职场中,做领导的有自知之明,才能获得更多宝贵的意见,并得到下属的支持。一来,可少犯错误;二来,可得人心。

当然,不仅领导要有自知之明,下属也应该有自知之明,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稳定自己的职场地位。

总之,职场生涯少不了自知之明,生活也少不了自知之明,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职员,都应该有自知之明;从职业的选择,到职场关系,再到职场定位,都不能没有自知之明。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之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当你看清自己的不足时,也就是进步的开始。

做错了,就认错

古语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再聪明、再能干,也总有犯错误的时候。问题不是犯错与否,而是犯错之后认不认错。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却死不承认,或者直到被逼得没办法的时候才极不情愿地说句道歉的话。这样的人很难得到大家的谅解。

换句话说,如果做错了而不认错,就会失去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对职场人士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如果不想自己的人际关系糟糕,不想被扫地出门,那么做错了就应该真诚地认错。

有个人跟一位同事吵架,骂得对方当众下不来台。后来,他越想越不对,便找到那个同事,想私下认个错,求得对方的谅解。

那位同事对他说:“你愿意认错,证明你很看得起我,不过,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你当面伤害了人,背地里赔不是,这合适吗?”

那人听了同事的话,于是便在办公室里当着所有同事的面,郑重其事地向对方赔礼道歉。他的做法不仅修复了彼此之间的关系,也赢得了其他同事的尊重。

正视错误需要真诚,需要坦荡,更需要勇气。想要赢得别人的尊重,维持良好的职场关系,就必须坦荡地面对自己的错误,拿出勇气真诚地认错。

有人认为,领导不应该认错,因为错误可能授予潜在竞争者以把柄,让对方借题发挥,领导也会因此降低自己的威信,丧失公司高层对自己的信任,对自己产生恶劣的影响。其实不然,作为领导者,如果能够勇于认错,一来可以影响手下的员工,培养员工的责任心;二来可以获得人们的赞赏与尊重,收获人心。

高盛首席执行官亨利·鲍尔森,在2003年一次投资者会议上谈到裁员时说:“在我们的几乎每一项业务中,实际是15%到20%的人创造了80%的价值。”

这话引起绝大部分员工的强烈不满。不久,鲍尔森就向全公司两万多名员工发出语音邮件道歉。

鲍尔森这一行动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赏。博雅公关公司首席执事和研究官莱斯莉·盖恩斯·罗斯认为鲍尔森认错是“力量之举”而非“软弱之兆”,并“将有助于提升高盛的外部声誉”。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一个领导者能够主动承认错误,就能够让别人更信任自己。对于领导来说,该不该认错很关键,认错的方法也是需要注意的。

对于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作为领导应该公开承认错误,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而对于战略层面的失误,就不一定适合公开地说给团队成员听了。

在承认错误时,要控制接收对象的范围,比如单对单的问题就没有必要让两个人知道,小部分的问题就不必让所有人清楚,除非这样做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勇于承担错误是成功的前提之一,即使所犯的错误微不足道,也应该承担起来,若是持逃避的心态,则会让自己陷入担心之中而心力交瘁,而且永远不可能从错误中学习经验。更可怕的是,如果自己逃避错误,正巧被有心计的同事发觉,可能就会成为对方攻击你的把柄。

因此,不慎犯错的最佳对策便是勇敢承认。一个人对待错误的态度可以直接反映出他的敬业精神和道德品行,敢于承认错误可以使人更伟大,而不肯认错的人则迟早要被公司清除出去。

郭旭在一家建筑公司担任工程估价部主任一职,专门估算各项工程所需的价款。有一次,在他的结算中,被一个核算员发现其中估算错了2万元。

老板知道后,便把郭旭找来,指出他算错的地方,请他拿回去更正。谁知郭旭就是不肯认错,也不愿接受批评,反而大发雷霆,表示核算员没有复核其估算的权力,更没有权力越级报告。

老板见他不认错,本想发作一番,但想想,他平时工作成绩不错,便和蔼地对他说:“这次算了,以后注意点。”

没想到的是,不久之后,郭旭的估算再次被核算员查出错误,这次他还是不认错,反而说核算员有意跟他过不去,故意找他的茬儿。

这次,老板发火了,气愤地对他说:“你现在就另谋高就吧,我不能让一个永远都不知认错的人待在公司里。”

在工作中,最大的失败就是明知自己错了却不肯认错。松下幸之助说:“偶尔犯了错误无可厚非,但从处理错误的做法中,我们可以看清楚一个人。”

如果免不了会遭受责备,何不抢先一步,自己先认错,自己谴责自己总比挨别人的批评好受。

布鲁士·哈威错误地核准了一位请病假的员工全薪。事后,他发现了这个错误,于是,他找到那位员工,并告诉员工他要纠正这项错误,表示在下次薪水支票中将减去那位员工多领的薪水金额。

这位员工了解情况后,请求分期扣回他多领的薪水。然而,这样做哈威必须先获得上级的核准。

哈威知道这样做一定会使老板大为不满。于是,哈威决定先一步承认自己的错误。

哈威告诉老板,自己犯了一个错误,然后他把整个情形说了一遍。

老板大发脾气,说:“这应该是人事部门的错误!”

哈威说:“不,老板,是我的错误!”

老板看了哈威一眼,又大声地指责:“薪水出问题,应该是会计部门的疏忽!”

哈威还是很认真地说:“这是我的错误,因为这是我核准的。”

老板还是没有责怪哈威,而是批评起办公室另外两个同事。然而,哈威始终都认为自己才是主要的责任人。

最后,老板点了点头,说:“好吧,这是你的错误。现在你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吧。”

哈威请求分期扣回那位员工多领的薪水,老板答应了。这项错误改正之后,老板对哈威更加器重了。

当自己犯了错的时候,别总是为自己辩护,这是一种傻瓜行为。相反,承认错误反而是一种聪明行为,容易获得支持与重视。

当然,光承认错误是不够的,还要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这样不但向上司坦诚认错,同时也展现了你处理问题、修正错误的能力。上司所欣赏的是那些能够正确认识自己错误,并及时加以补救的下属。

花旗银行副总里德·卡尔,因为建立公司的信用卡分部使公司损失惨重。他没有逃避责任,而是诚恳地向公司承认了错误,并立即制订了弥补错误的工作计划。

经过一番努力,里德·卡尔最终让公司渡过了难关,使分部扭亏为盈。里德·卡尔的所作所为引起了董事会的注意,他也因此出名并获得升迁。

当你不小心犯了错误时,最好的办法是积极、坦率地承认和检讨,并尽可能地对事情进行补救。只要处理得当,既能缓和事态的恶化,同时也可以赢得更多人的信任和尊敬。

无论是职场关系的处理,还是工作事务的处理,都需要有勇于认错的态度以及敢于承担的行动。为了保护自己而推卸责任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殊不知认错未必是输,因为认错不但能表现出个人修养,激励自己向上,还可以化解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自作聪明,反被聪明误

在职场中,你是不是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如果发现自己有自作聪明的毛病,最好赶紧改正过来,以免被自己的聪明所误。

有个人去人才市场找工作,在招聘现场转了一圈,看上一家久负盛名的外贸公司,那家公司在招聘一名业务员。尽管在这之前已经有200多人报了名,竞争异常激烈,但他还是投了简历。

他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自己能脱颖而出,因为他工作经验丰富,专业知识也很扎实,并且以前的成绩也不错。

果然,正如他所料,尽管面试条件近乎苛刻,但他还是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考核,第二名是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女孩。公司决定把他们两人留下,进入终极考核阶段——试用期。他们两个人中最后只有一个人能够留下。

在试用期期间,他把自己与那名女孩做了一番比较,觉得自己必胜无疑。因为他了解到,那名女孩只是大专毕业,无论专业水平与实践能力都比自己逊色。

很快,一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很明显,他的表现要好于那名女孩。似乎谁走谁留已成定局。

然而,就在试用期的最后一天,突然有人通知他:“总经理叫你下午去财务处领工资,领完工资后就可以离开了。”

他很惊讶,忙问:“那名女孩留下了吗?”“不,她和你一样,总经理也是这样通知她的。”

他听了,心中十分沮丧。来到财务室,他从会计那里领来工资一看,才400元,与之前承诺的800元差了一半。“这是怎么回事呀?”他有些郁闷地问道。

会计摇了摇头,说:“我也不知道,这是总经理吩咐的。”

他一听很气愤,暗忖:“这不是欺人太甚吗?得找经理去理论理论!”

然而,他刚迈出两步后又犹豫了:“难道这是总经理设的一个局,看我上不上道?再说,有谁愿意招聘一个与单位斤斤计较的人呢?莫非他这是在考验我们?”

想到这儿,他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于是,他便潇潇洒洒地离开了公司。一路上,他都很得意,他觉得自己实在太聪明了。他相信,不出明天,公司一定会给自己打电话。

可是,他并没有等来电话,反而得到了“那位女孩被录用”的消息。他听说后直奔公司,愤然走进总经理办公室,要讨个说法。

总经理听了他一番激烈的言辞之后,示意他坐下,然后用缓慢而沉稳的语调说:“不错,你在整个试用期内都有很出色的表现,但很遗憾的是,你缺少维护自身权益的勇气。而那个女孩一发现自己的工资克扣就立刻找到我,甚至还要同我打官司。”

总经理说到这儿,笑了笑,继续说:“这种勇气让我很欣赏。我们是一家外贸公司,经常要同国外的企业打交道,如果不能维护自身权益,那么就很难将工作做好。试想,一个连自身权益都不敢维护的人,还能指望他为公司挺身而出吗?”

听完总经理的解释,他无言以对。

不要总以为自己优秀,别人都不如自己,更不要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地揣测别人的想法与做法。自作聪明不是真聪明,自以为是是真愚蠢。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聪明的人,而多数人总希望能够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以获得别人的认可。然而,世上真正聪明的人往往很少,而自作聪明的人,却随处可见。

孔融的名气很大,是名门之后,因此他养成了一种狂傲的性格。事实上,他并不懂军事,然而对于军事却喜欢大发议论,其中不乏自以为是的论调。对于曹操的主张,孔融经常持反对意见。

公元200年,曹操欲与袁绍大战,孔融坚决反对。后来,曹操准备发兵讨伐刘表时,孔融又持反对意见。然而,事实证明,孔融的意见并不高明。

军旅之事如此,日常之事也同样如此。曹操为节约粮食,颁布了禁酒令。孔融却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专讲饮酒的益处。

孔融很少有建设性意见,偶然出点主意也没有给曹操带来什么好处。最后,孔融还是被曹操给杀了。

像曹操这样的领导,他需要的是能为军国大事出谋划策的人,若能有用于实际事务,即使有点差池,他也能容忍,而对于那些只耍嘴皮子卖弄聪明,又不能务实的人,他是深恶痛绝的。对一个政治家来说,不能为己所用的人才纯属多余,如果还要以此卖弄的话,其下场就不妙了。

然而,在职场中,却有类似孔融一般自作聪明的人,他们喜欢四处卖弄,结果不仅没有好前途,连同事关系也搞不好。自作聪明的一个常见行为就是插手他人的事务,他们总喜欢“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以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证明自己的能耐。无论出现什么问题,他们都要过来插一手,像行家一样指手画脚,但最终问题还是不能解决,对于这样的人,又有几个人能不心生厌恶呢?

如果你真想表现得比别人聪明,那么你就应该有自知之明,没有必要向他人强调自己的聪明,更没必要向众人表现你的聪明。

在职场上,真正的聪明体现在对本职工作的完成情况,对自己生活的把握。这要求人们充分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能力,面对问题冷静地分析,量力而行,而不是去做那些自作聪明的事。只有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消除自以为是,才能称其为真正的聪明人。

听人劝,吃饱饭

民间有句俗语:“听人劝,吃饱饭。”这句话表明听人劝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谁都免不了有失去理智与耐性的时候,也有考虑不周的时候,听劝是十分必要的。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人指点,有助于解开谜团。在职场中,同样也要听人劝,不能蛮横不讲理,也不能自以为是。

人就怕不听劝,坏的不听倒也罢了,连好言相劝也不管不顾,那就说不过去了。可事实上偏偏有些人不识好歹,就是不听劝,结果白白丢了性命。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就是一个不听劝的人。他嗜酒如命,别人屡劝不听。更糟糕的是,张飞喝醉酒后脾气很不好,动不动就鞭挞士卒。为此,刘备多次告诫、劝慰他:“军中醉酒,必祸战事。”同时,对于他鞭挞士兵的行为也诸多规劝。

但是,张飞不以为然,他根本就不听,依然大饮狂饮,依然鞭挞士卒。最后,他喝酒醉倒在帐中,被自己鞭挞过的士卒杀害了。

在张飞临死的当天晚上,两名刺客密谋:“若飞当死,则他醉于床上;若不当死,则他不醉。”

张飞是一个逢酒必喝、喝酒必醉的人,岂有不喝醉的道理?结果,被刺客取了首级,投降东吴去了。

如果张飞肯听劝,三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可惜的是,张飞不听劝,不仅无缘继续建功立业,还为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这需要别人的指正;每个人做事都有考虑不到的地方,这需要他人提建议。事情不能做到十全十美,难免有缺陷,甚至出错,如果能够多听人劝,就能多避免一些失误,少犯一些错误。

一个人若想少出错,就要考虑周全,这种境界不易达到,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不能固守己见,自以为是。

纵观芸芸众生,凡不接受别人意见的人都难免失败。历代固执不肯纳谏的帝王,王位没有坐长的。尽管人们都知道虚心听人劝的道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虚怀若谷,接受别人的意见。正所谓“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他们不知道,一个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人,才能把工作做得出色。

为了多出色少出错,应该放下自己的架子、面子,认真接受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成就自己。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愿意听人劝,还是个善于纳谏的皇帝,唐太宗时代人才济济绝非偶然,这与他善于用人与纳谏是分不开的。

魏征原来是李建成手下有名的谋士,曾经多次建议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算得上是李世民的大仇人。不过,魏征这个人性格耿直,又富有才干。“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计前仇,任用他为谏议大夫。

魏征不断向李世民提出好的建议,使李世民对他十分佩服,经常将魏征请入居室,询问得失。有一次,唐太宗想去南山打猎,车马都准备好了,最后还是没敢去。魏征问他为什么没有出去,唐太宗说:“我起初是想去打猎,可又怕被你责备,就不敢出去了。”一个皇帝自愿向一个臣子低头,这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魏征和唐太宗相处17年,一个以直言进谏著称,一个以虚怀纳谏出名,尽管有时争论激烈,互不相让,最后唐太宗也能按治道而纳谏。

唐太宗听人劝,虚心纳谏,才有了后来的“贞观之治”。由此可见,听人劝之重要。

身为职场人士,若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懂得听人劝的道理,不能做一头往前乱撞的倔驴。旁观者及时劝慰、提醒,能让被劝者少受损失、少走弯路、少遇挫折,毫无疑问,能听劝的人显然要比不听劝者更加受益。“听人劝,吃饱饭”,这是朴实的道理。一个人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接受他人的批评指正,能促使自己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获益匪浅。

第5章 不言放弃,越挫越勇

身在职场,难免会经历失败,如果轻言放弃,成功就永远不会到来。事实上,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挫折与困难,如果一遇挫折与困难就放弃,就使未来的失败没有悬念。

其实,失败多少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轻易放弃,如果能够鼓起勇气,坚持不懈地努力,其结果就是成功。在职场生活中,挫折、失败总是会有的,面对这些艰难,应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屡败屡战的勇气。只有那些越挫越勇的人,才能坚持到最后,收获丰硕的果实。

别让失败吓跑了成功

一个人奔波在人生路上,忙碌于职场之中,就应该了解功成名就是一连串的奋斗,其中必定有失败的存在。那些伟大的人物,几乎都受过一连串的无情打击,他们每个人都险些宣布“投降”,但是他们因为坚持到底,最终获得了辉煌的成果。成功就是这样一种游戏:不仅需要体力和智力,还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要想赢得光明的未来,那就别让失败吓跑了成功。

清代名臣曾国藩带兵打仗,最初遭遇了连续数次的大败。在败仗中,他也曾狼狈过,但是,他没有失去继续战斗的勇气和获得胜利的信念。

咸丰四年四月,曾国藩在靖港镇被敌军击败,几乎全军覆没。自衡州出师后,他两仗两败,接连遭逢大败。

曾国藩再次战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他的大本营长沙,一时间长沙城内满城风雨。这该怎么向皇上交代呢?

幕僚已经草拟好了奏折,只等曾国藩看过之后就呈本上京了。烦躁的曾国藩看着奏折,心中更是不安。当看到奏折中“屡战屡败”一句时,他的心中蓦然一痛。“屡战屡败”?难道自己真的这般无能吗?

他想了想,便接过笔来,毅然将“屡战屡败”改成了“屡败屡战”。

这么简单地一改,其意不变,然而却有了勃勃的战意。咸丰皇帝看了奏折后,对曾国藩虽败犹战非常满意,令其重振旗鼓,继续战斗。

人生道路上难免遭遇失败,重要的不是今天的失败,而是以后的路应该怎么走,是选择放弃,还是继续坚持?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之所以不能获得成功,就在于他们面对失败时选择放弃。一般来说,人们只有在一件事成功之后才能走下去,一旦遇到失败,多数人就开始做临阵脱逃的打算。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放弃成功。

有句名言说:“除非放弃,否则你就不会被打垮。”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成功与失败,只有相对的坚持与放弃。一个真正的强者绝不会被失败吓倒。

史蒂文斯曾在某软件公司做了8年的程序员,正当他工作得心应手时,公司倒闭了,这对他来说绝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毕竟那是自己为之奋斗了整整8年的工作岗位。公司一倒闭,史蒂文斯就没有了收入,这让他不得不为生计考虑,重新出去找工作。

这时,正好微软公司在招聘程序员,待遇也相当不错。史蒂文斯知道这个消息后,信心十足地去应聘了。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他轻松过了笔试关。然而,在面试时,考官的问题却是关于软件未来发展方向的,这点他从来没有考虑过,结果在最后关头,史蒂文斯被淘汰了。

史蒂文斯虽然失败了,但他觉得微软公司对软件产业的理解还是非常独到、新颖的,这让自己受益匪浅。于是,他便给微软公司写了一封感谢信。

在信中,史蒂文斯说道:“贵公司花费人力、物力为我提供笔试、面试的机会,虽然我落聘了,但是这次应聘让我大长见识。感谢你们为之付出的劳动,谢谢!”

没想到的是,这封特别的信后来被送到总裁比尔·盖茨手中。3个月后,史蒂文斯突然收到了微软公司的录用通知书。十几年后,凭着出色的业绩,史蒂文斯成为微软公司的副总裁。

面对失败,最好的办法不是逃避,而是不放弃。不要以为一时失望就是终生的失望,真正的失望是你放弃了自己的道路,放弃了坚持走下去的勇气和信心。成功最简单的路就是坚持。

西楚霸王项羽的一生十分短暂,尽管他有英雄之名,但是没有获得最终的胜利,其结局是悲惨的。究其失败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不通厚黑之道。

在鸿门宴上,项羽不忍杀刘邦,其心不够黑;失败后便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杀,则表明其脸皮不够厚。正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然而,项羽英雄一世,却不懂这个道理,最终自行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也终结了自己的辉煌。

所谓的“天之忘我也,非战之罪”,这只不过是一句借口,真正有能耐的人绝不会被失败吓倒,而会努力奋斗,用成功来证明自己。

与项羽不同的是,被打败的勾践并没有自杀,也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卧薪尝胆”,忍受失败与屈辱,最终创造了成功。

失败有什么可怕呢?许多失败者不是因为自己的条件和实力不如别人,而是因为在前进道路上被迷雾遮住了眼睛,被曾经的失败吓住了,不敢继续走下去,最终放弃了成功。

当失败来临,害怕、逃避也于事无补,如何消除失败的影响,重振旗鼓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生活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失败,残酷的现实会让人失望,但是你不能因为害怕失败而逃避风险,否则只会把成功赶走。害怕失败,逃避失败,掩饰失败,只会错失眼前的机会,让失败的阴影扩散。

身在职场,就应该具有无畏的勇气,如果遇到困难一味地逃避,你的机会就会被剥夺。不要因为失败而放弃自己的梦想。面对生活的挫折,懦弱、退缩都无济于事,那样只会让挫折的阴影布满你的人生。只有怀抱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让你拥抱成功。

勇于面对人际交往的失败

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残酷的现实更能磨砺人,每一次失败的经历都会让人看清这个社会。虽然失败的遭遇是痛苦的,但不可否认,它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应该从失败的教训中学习经验。

在职场的人际交往中,也随时面临着失败,人生路上,不幸随时都会到来。因此,我们要时刻做好准备。

黄蕾原来在一家银行工作,当时和她一起进银行的还有一个女孩,她们俩是同乡。不过那个女孩家境不太好,生活上比较节俭。黄蕾了解了这些情况,对她有些同情,所以在工作上,黄蕾会尽量帮助她。

下班后,她们一起逛街、吃东西,很多时候都是黄蕾请客。她还经常把自己用不完的化妆品、衣服、书等物品都给那个女孩。

她们在银行同进同出,很快被认为是知己,而黄蕾也一直把那个女孩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后来有一次,银行有一个到香港培训的名额,人选就定为黄蕾与那名女孩。黄蕾觉得,自己去香港的机会很多,而那个女孩的机会比较少,所以黄蕾根本没打算跟那个女孩争,甚至还主动找到主任,表示支持那名女孩去香港。

最后,那个女孩果然去了香港,她走之后就再也没有和黄蕾联系过。不久后,黄蕾突然被单位给辞退了。黄蕾很吃惊,一打听才知道,那个女孩在争取名额时,竟然跟主任检举了她。那名女孩告诉主任,黄蕾拿自己的车票和餐票到单位冲账。

黄蕾知道这一切时非常寒心。她知道自己被诬陷了,但也没有办法,只能怪自己交友不慎。尽管后来黄蕾找到了更好的工作,但是这次的经历让她变得谨慎起来。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残酷的经历最让人长记性,无论是工作上的失败,还是人际关系的不幸遭遇,都能给人深刻的印象,并从中吸取教训。

如果你经历过失败,那么你是幸运的,因为你知道失败的样子。如果你没有经历过失败,反而是一种最大的失败:因为你将要面对一个全然陌生的人生大敌。一个人没有失败的教训就看不透世情,人生之路就将步履维艰。

辛志安经过多年的努力才当上主管,回想起自己刚毕业时到了一个陌生的公司,没有任何人帮助,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去碰,碰到头破血流才明白的。对于自己的职场经历,辛志安很有感触,因此,他对待到公司来的刚毕业的大学生都很好。每当公司里有新进的大学生时,他都会想起自己当年的情形,便对他们常施以帮助与关怀。

后来,公司来了一个女孩,刚毕业一年,那个女孩特别乖巧,交代的事情总是很快就能做好。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她有很多东西都不懂,辛志安便不厌其烦地教她。那个女孩也很争气,学得非常快,因此辛志安对她很器重,给了她很多机会去展示自己,在老板面前也对她褒奖有加。

那时候,辛志安的顶头上司为人和能力都很差,辛志安对他心存偏见,由于对那个女孩很信任,平时闲聊时难免会说出一些看法,也包括对自己顶头上司的评价。当时,辛志安以为,那个女孩是自己器重的人,性格又稳重,应该不至于乱说话。

不久之后,辛志安制订了一个工作计划,在会议上公布了。可是,没过几天,他的顶头上司却告诉他,那个计划有些问题,要暂缓执行。辛志安从上司的态度中,明显感觉到他的不满。

事后他才知道,原来是那个女孩到上司那里打小报告。辛志安听了这个消息后非常失望,突然觉得自己很失败,竟然会被下属出卖。

经过这件事情后,辛志安开始谨慎用人,不会再同情心泛滥了,并且也懂得禁口的重要性了。

经历了失败,才会有教训。只有从失败中总结教训,才能更好地成功。面对人际交往的失败,反思是应该有的,那是对未来的负责,反思以前致命的伤,从失败中学习,从教训中学习而进步。

不论是人际交往中的失败,还是工作上的失败都是一种学习经历,你可以让它变成墓碑,也可以让它变成踏脚石,选择的权利就在你的手中。有一句话说得好:“好马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其实讲的就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道理。

作为一个职场人士,应该认识到,各种失败就是学习成功的学费。只有经历了失败的考验,依靠自己的积极努力,才能营造成功。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向失败学习,在职业道路上才能少走弯路、少遭受挫折,成就非凡。

败军之将,更需言勇

失败是一种不错的经历,但这也要看对什么人而言。对于强者与勇者来说,失败是一种教训和磨砺,但对于那些畏首畏尾的懦夫来讲,失败就是一种习惯,绝对不会对成功产生教益。因为面对失败,需要莫大的勇气。

有人认为,失败者不配谈“勇”字。古语云:“败军之将,何以言勇。”但事实上,败军之将,更需言勇。作为失败者,更需要勇气和勇敢,这是因为:第一,承担失败的责任需要莫大的勇气;第二,继续前进,争取胜利需要勇敢。

在职场上做事就要承担责任,尤其是当失败来临之时,如果每个人都推卸责任,那么就没有团队,就没有未来。虽然失败是痛苦的,但是不能因此无奈。乔治·萧伯纳认为:“一个人承认的失败越多,他就越值得尊敬。”拿出勇气去面对,承认失败、接受失败,是一个勇者的表现,值得人们尊重。

其实,承认自己失败了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可许多人却没有这个勇气,也就失去了这次机会。相反,如果你能够承认自己的失败之处,主动去承担责任,你将得到更多的机会。

费丁南·华伦是一位商业艺术家。有一段时间他很不开心,因为他遇到一件难堪的事情——有位艺术组长总是喜欢鸡蛋里挑骨头,对他的作品很不满意。

有一次,华伦交了一件很急的完稿给那个艺术组长。没想到,过了不一会儿,他打电话给华伦,让华伦立刻到他办公室去,说是出了问题。

华伦来到艺术组长办公室,在听完艺术组长的责备后,华伦虽然有些不高兴,但他还是低头说:“组长先生,如果你的话不错,我的失误一定不可原谅。我为你工作了这么多年,实在该知道怎么画才对。这是我的失败之处,我觉得很惭愧。”

组长一听华伦的话,连忙说:“是的,你的话没有错,不过毕竟这不是什么严重的事,只是……”

华伦打断了他,说:“任何小失误都可能导致大失败。”

组长想要插嘴,但华伦不让他插嘴,一直自我批评作检讨。他接着说:“我应该更小心才对,你给我的工作很多,照理应该使你满意,因此我打算重新再来。”“不,”组长反对道,“你的作品很好,并不失败,只需要稍微修改一下就行了。”

结果,谈话结束后,两人便同进午餐。分手之前,那位组长开给华伦一张支票,又把另一件工作交给了华伦。

一个人有勇气承认自己的失败之处,不仅可以消除负罪感,而且有助于解决问题。如果你勇于承认失败,你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除了需要有承认失败的勇气,更需要勇敢地面对失败后的未来,这也是“败军之将,更需言勇”的重点所在。

有个年轻人,好不容易找到一份销售的工作,然而,经过大半年的工作后,年轻人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成绩,尽管他一直都勤勤恳恳,非常努力,但是工作始终没有起色,反而在几个大项目上接连失败。

看到自己的同事个个都做出好成绩,想到自己的经历,他感到十分沮丧。

后来,他实在无法忍受这种痛苦,便找到了总经理,惭愧地说:“我想辞职,也许我不适合这份工作。”

总经理看了他一会儿,然后对他说:“安心工作吧,我会给你足够的时间,直到你成功为止。到那时,若你还想走,我就不留你了。”

总经理的宽容让年轻人十分感动。他想:“就算要走,也应该做出一两件像样的事来再走。”

于是,他开始更加努力地工作,并且在工作中也多了一些冷静和思考。

过了一年,年轻人再次走进总经理的办公室。不过,这一次他并不是来辞职的,而是来汇报工作的。他已经连续7个月成为公司销售排行榜的第一名,成了一个业务精英。想起一年前辞职的事情,他问总经理:“当初,您为什么会将一个失败的人继续留用呢?”

总经理的回答完全出乎年轻人的意料,他说:“因为,我比你更不甘心。”

总经理解释道:“当初招聘的时候,公司选出了一百多份应聘材料,经过层层面试,我面试了二十多人,最后只录用了你。如果接受你的辞职,我就是一个失败者。但是,我深信,你在层层面试时都能够得到认可,不可能得不到客户的认可,更不可能没有能力,你缺少的只是机会和时间。我一直相信我没有用错人,而你后来也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因此,我们两个人都成功了。”

作为败军之将,更需要勇气和勇敢,如果没有勇气,不敢去面对失败而选择放弃或一蹶不振,就不可能洗心革面、卷土重来,创造辉煌。

当失败来临,你需要的是强大的信心去接受失败的教训,并用信心支持自己不能倒下。对于失败的教训,每个人都要学会去接受。如果事情有客观成功的基础,我们要找出原因,以强大的信心作支持,继续努力,争取成功;如果客观上没有成功的可能,我们要有勇气走出失败的阴影,用信心去抓住其他成功的机会。

坐热冷板凳

在职场上打拼久了,自然知道什么叫“冷板凳”。一提起“冷板凳”,不少职场人士就皱眉头。事实上,有很多人都坐过“冷板凳”。对于职场“冷板凳”,人们向来都敬而远之,倘若有谁被罚坐“冷板凳”,那么他身边的人就会变少,因为谁都不想跟着他一起倒霉。

然而,有谁知道,其实职场“冷板凳”常常意味着机会。

邱峰朝原来是一家公司的一把手,后来被另一家企业挖去做高管,对方许以厚薪实权,于是邱峰朝欣然走马上任。

可是,邱峰朝刚到任没多久,公司又一股脑地挖来3个老总级别的高管。原本公司只是想挖掉对手公司的实力型人物,给竞争对手一个“沉重的打击”,谁知,这么多“明星级别”的高管人才到一口锅里就冲突不断,谁都想当主角。

当时除了公司中永恒的“冷板凳”——行政副总老杨外,又新加盟了罗总、韩总、宋总,再加上邱峰朝,一共4人有资格争当主角。这4个人在原来的公司都是一把手,从来都是执掌公司生杀大权的主角,都没有坐冷板凳的经历。

公司董事会将这4位老总套到一辆战车上,就召开高层会议,讨论年度的业务绩效问题。结果会上4位老总都不说话,摆明对公司给自己配套的这个班子不满意。

想想也对,都是一线人物,谁愿意放下身价坐“冷板凳”呢?

对于4位老总的脾气与心里的想法,董事会心知肚明,也不便多说什么,至于职位权限之类的事情更是不好多说。于是,董事会便谈起市场的问题。

因为是工作上的事情,如果不开口,那就有点不像话了。于是,4人便从自己的经验角度出发,委婉地谈了对市场的看法。

结果,一场谈话下来,董事会便把对市场持最乐观态度的罗总任命为公司的执行总裁,而对市场持次乐观态度的韩总则成了副总。至于邱峰朝和宋总,由于对市场的看法比较保守,也只能挤到一条“冷板凳”上了。

邱峰朝觉得很尴尬。当初,他跳槽就是为了争一口气,做一些成绩出来,岂料折腾到最后竟然坐了冷板凳。

同样被“冷落”的宋总已经开始积极联系“买家”,准备再次跳槽。然而,高管跳槽,如果频率太高,其身价就要大打折扣,宋总谈了很久都没有谈拢。留下来则心理不平衡,想走又一时走不掉,这让宋总进退维谷,不得不继续面对这个“鸡肋”一般的冷板凳。

就在宋总进退维谷之际,一线人物罗总被赶出局。

原来罗总虽然能力出众,但是也架不住底下一帮人捣蛋,更何况那些捣蛋的人都是业界的精英人物。没想到罗总急于抢先,也最先被淘汰。

于是,冷板凳上的宋总出马了。有了罗总的教训,宋总弄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冷板凳上的人很重要。他将那几个人分析了一遍之后,将韩总视为自己的同盟军,因为这一年来他们总是凑在一起嘀咕,而对于始终不声不响的邱峰朝则满怀敌意。

至于原来的行政副总老杨,因为他的能力不足以服人,宋总认为他没什么威胁,所以便积极拉拢老杨。

这样,宋总就组建一套“三驾马车”,单单把邱峰朝排除在外,邱峰朝的“板凳”就更冷了。

宋总吸取了原来罗总的教训,委派韩总全力抓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而让老杨负责后勤管理,他自己则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市场前沿阵地中。

一年过去后,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然而,市场效益还是不佳,症因出在信息不灵上。宋总把自己累得两眼一抹黑。想想一个高管竟然把自己累到顾东顾西,这明显就不太对头。

宋总之所以受累,是因为他得把韩总和老杨的活抓起来,很显然这和韩总、老杨的“大力配合”是分不开的。

终于,宋总玩不下去了,他黯然辞职。轮到邱峰朝出场了。

邱峰朝虽然为告别冷板凳而开心,但是他很冷静。因为此时,冷板凳上还坐着表情沉静的韩总和老杨。邱峰朝不想和他们套近乎,不过,他需要发挥这两个人的正面作用。他觉得,自己要做的是平衡班子。

于是,他首先责令韩总,限期3个月解决公司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并授予韩总全权。这样一放权正合韩总的心意,他开始主动地做事,不仅打理公司信息沟通的事务,他还把手伸向市场前沿,想要得到更多的权力。

结果,这一年公司的市场效益有所好转。邱峰朝因此得到董事会的嘉奖。而实际上,邱峰朝压根儿就什么也没做,事情都是韩总和老杨做的。尤其是韩总,名义上只是负责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可实际上他把公司所有的工作都做了。因为他坐在“冷板凳”上已经太久了,不甘寂寞的韩总不想把他的热屁股放在冷板凳上,所以只有降格以求了。

而邱峰朝则认识到,坐“冷板凳”一定要有耐心。如果觉得板凳冷,那只是因为心太热的缘故。如果心能够静下来,那么板凳就会热了。邱峰朝就依靠着冷静与耐心,最终把冷板凳坐热乎了。

身在职场,千万不要以为坐“冷板凳”就一定糟糕,有的时候,“冷板凳”也是一种机会,就看你能不能把握得住。“冷板凳”上有两种心态:一种是急功近利自毁前程;另一种是隐忍不发顾全大局。对于前者来说,当他们离开“冷板凳”的时候,也正是他们人生失败的时候,而对于后者,任何位置对他们来说都是机会。

在职场上,一个人出场的机会是有限的,很多时候“冷板凳”才是真正的机会。事实上,在“冷板凳”上往往更容易成功,因为竞争者们对于冷板凳上的人的心理评价较低,你做事的时候不易引起别人的注意,等到别人发现你的时候,你早已从冷板凳转移到了舞台的中心。不过,坐“冷板凳”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只有那些能忍得住寂寞的人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挨骂是前进的动力

世上哪有从不犯错的人,工作中一旦出错,就难免要挨骂。尤其是职场新人犯错更多,挨骂的次数可能会更多。一提起挨骂,有人就会头皮发麻,或愤愤不平。事实上,挨骂不一定是坏事。有些高明的人,通过挨骂还能加强与上司的沟通。其实不少职场老手都是在骂声中成长起来的。

挨骂并不是失败的表现,而是前进的动力,如果能从骂声中收获一些东西,这样就不会白挨骂。

在挨骂的时候,首先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上司既然会批评人,就必定有他的道理,一般都是你的工作有失误。如果你与之针锋相对,就等于不承认自己的失误,这样就会让上司对你的人品有看法。因此,在挨骂的时候一定要诚恳,千万不能与上司针锋相对。

王亮梦刚进公司,信心百倍,正准备在新环境中一展身手,干一番事业。谁知上班第一天就被上司骂了一顿。

那天上午,经理把王亮梦叫到办公室,拿出一份材料,让他马上送给李部长。由于初来乍到,王亮梦并不认识李部长,匆匆向同事询问,知道销售部长姓李,于是,他就风风火火地把材料送到了销售部李部长的手里。

两个小时后,王亮梦再次被经理叫了去。王亮梦以为又有什么任务,没想到一进办公室,经理就劈头盖脸地一顿臭骂:“那明明是一份财务报告,你怎么送到销售部去了?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你还能做什么,做事的时候要用心……”

原来公司有两个李部长。王亮梦明白过来,并没有立即辩解,而是安静地站在经理侧前方,眼睛注视着他,仔细倾听。

经理骂了一会儿,见王亮梦不出声,便说:“你怎么不回话啊?”

王亮梦知道这个时候经理的火发完了,便诚恳地说:“对不起!这件事全是我的错!”

此言一出,经理怒气全消。然后,王亮梦才解释:“我刚上班,不知道公司有两个李部长,今后我一定加倍小心。”

经理听了他的解释,也不好意思地说:“算了,此事不必放在心上,以后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多问问。”

挨骂时,一定要控制情绪,只要上司骂得对,就应该虚心接受,这样才能保证不犯同样的错误。上司骂人的时候,多半是在气头上,如果这个时候辩解,无异于火上浇油,很容易激起上司的对立情绪。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你不急于争辩,上司骂着骂着自然会平静下来。

对于挨骂,职场人士应该向乌龟学习。众所周知,乌龟在遭受到外力干扰或进攻时,它便把头脚缩进壳里,从不反击,直到外力消失之后,它认为安全了,才把头脚伸出来。

面对正处在气头上的上司,就应该收起自己的不满和冲动,任他指责和批评,直到上司的批评结束。或许有人认为这样太懦弱了,但是从摆正心态的角度来看,这却是聪明的做法。

如果有合理的辩解,也不要立刻对上司说,更不能打断、反驳他,一定要等上司把话说完后,先道歉,以缓和紧张的气氛,再心平气和地做出解释。

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撑船”,做个挨骂高手,不仅可以展现你的风度和气量,而且更容易与上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挨骂是激励人成功的驱动力,它是上天赐给成功人士的厚礼,又是上天对成功人士的鞭策。它提醒优秀的人永远不要骄傲,永远不要忘乎所以,永远不要故步自封;它鼓励成功人士自强不息,不断拼搏,争取更大的成功。

舒雅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一家外资企业工作,从事市场策划,月薪2500元。舒雅的顶头上司是一个女强人,对下属向来苛刻严厉,经常对做事不到位的同事破口大骂,因此,下属都不太喜欢她。不过,她的工作表现却深受高层认可。

最初舒雅只是听说女上司厉害,没想到上班第一天就见识了。

那天一大早,女上司吩咐她:“你去把那个file给我拿过来!”“file?”舒雅显然还没有习惯外企中英文夹杂的表达方式,顿时不知所措。

女上司看到舒雅一片茫然的神色,声音不由得提高了八度:“你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吗?连file都不懂?给我查英文字典去!”

舒雅恍然明白过来,便问:“文件啊,那么多文件,你要哪个?”“这还要问我?今天的工作重点是什么,你都不知道?我们开会要讨论什么,你也不知道吗?”

接下来,女上司就是一顿狂风暴雨般的教训。

从那以后,为了少挨骂,舒雅做事更加小心,她努力让自己的每一个表现都力臻完美。女上司始终百般挑剔,但舒雅却感觉到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快速提高。她渐渐能事事都想在女上司的前面,往往女上司只说一个字,舒雅就能立即明白其意图。

后来,舒雅离开那家公司,到另一家企业面试时,其全面的思维能力和老练的行事态度,竟然获得了面试官们的一致好评,一举拿下了新工作,月薪高达6000元。

回想起那段天天挨骂的日子,舒雅不仅没有怨恨女上司,反而说:“我只会感谢她,没有她的锤炼,我怎么会有今天?”

在世界著名企业肯德基餐厅的管理中,有一句名言:“在骂声中成长。”在肯德基餐厅,经理会骂人,管理组会骂人,星级训练员会骂人。奇怪的是,被餐厅经理骂得最多的人,升迁也最快。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挨骂能给人以警醒,让人抛弃懒惰,努力进取。

另外,在职场上,除了难免会被上司骂之外,在人前背后,还可能被同事骂。其实,这也不算什么。这样的挨骂则是一种有能力的表现,是弱者给予强者的特殊待遇。因此,听到别人骂自己时,不必感到沮丧,反而要感到光荣。

无论是被上司骂,还是被其他的同事骂,都应该保持诚恳的态度,这是一种风度。面对上司的责骂,要保持头脑冷静,事后虚心总结,以防再犯;面对同事的责骂,则应该怀抱宽和的态度,树立自己的君子风范,这有助于为自己争取到更大的支持。

第二篇 职场“藏露”哲学

古语云:“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愚”,人的才华不可随意外露,为人应该懂得韬光养晦之道,更要明白“藏露”的哲学。须知,职场形势多变,人际关系复杂,如果没有一些“藏露”的手段,只怕难免惹人嫉恨,甚至遭人暗算。

在职场上,人不可张狂自己的实力,更不可到处卖弄自己的聪明,应该把自己藏起来,不仅要藏起自己的笨拙,还要藏好自己的才能。人应该先学会藏起自己,才能进一步学习展露自己。没有人会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变故,遭遇什么不测,面对不幸,过早地暴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为了自己的安全,为了更好地进取,人应该学会隐藏自己的弱点和的实力。

懂得“藏露”的人,不仅善于隐藏自己的实力,不动声色,悄然发展,还善于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适时显露自己的本事,更进一步去获取成功。一个深通“藏露”之学的人,在不需要聪明的时候就会变得“糊涂”起来,等到需要聪明时,又会及时地利用自己的聪明抓住每一个机会去解决问题,成就大事。

总而言之,在职场生活中,应该中庸处世,圆滑做人,懂得“藏露”的道理。

第6章 想要出头,先学低头

现实世界纷纭复杂,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面对坎坷、荆棘横生,仅凭洋溢的激情与莫名的冲动是做不成事情的。横冲直撞只会让你到处碰壁;一味昂首往往会让你头破血流。想要出头,得先学会低头。

为人处世应该懂得顺势而变,暂时的低头不意味着卑屈和不顾人格,更不表明失去原则和自尊,而是一种智慧的表现。一时低头是为了长远抬头,正如暂时的退让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学会低头,能够免受无谓的伤害,有助于职场成功。

让上司高你一筹

在现代职场中,有的人想建功立业,而有的人则想获得赏识,因此,多数人都倾向于表现自己。但是,由于不通职场规则,某些人又常怀急功近利之心,因而在表现自己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比如表现太过高明、忽略上司的感受。

表现自己并没有错,职场需要表现自己,但是也要有个度,千万不要忽略了上司的感受。多数上司都希望在很多方面占有优势,然而事实却经常与他开玩笑,工作中他会时时发现下属在某方面有杰出的表现,甚至超过自己。为了不伤上司的面子,明智的下属应该尽快收敛锋芒,不刺激上司的自尊。

王钦云在某钢厂宣传处工作,有一天,处长交给他一个重要任务——整理一个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

王钦云听人说,这个任务其实是一次考试,将关系到他的职场前途。本来整理这样的材料并不难,三下两下就能够做好,但是因为关系到自己的前途,王钦云就有了无形的压力,于是便格外用心。

他整整花了一个通宵写材料,之后,他还逐字逐句地进行了反复推敲,并且把这份材料誊抄得十分工整。

第二天一上班,王钦云便把它送到了处长的桌子上。

处长看到属下如此的工作速度,很高兴。翻开材料,只见每个字都写得遒劲、悦目,而且材料内容、结构都非常完美。可是,处长看来看去,脸色却越来越差。

他看了半天,没有说话,却把文稿退了回来。王钦云很奇怪,便问:“处长,这个材料有什么问题吗?”“啊?”处长停顿了一下,严肃地说,“问题不大,有些地方你斟酌斟酌吧。拿回去看看,做这份材料一定要特别认真,知道吗?”

王钦云听了有些莫名其妙,又不好再问,只好拿着材料出去了。王钦云拿着那份文稿看了一天,始终都没找到什么不妥的地方。

到了快下班的时候,处长突然走了过来,对王钦云说:“把材料给我看看。”

王钦云无奈,便把那份文稿原封不动地递了上去。处长随意翻了翻,点点头,说:“嗯,你看看这样才像话嘛。”“可是,我……”王钦云想说点什么。

处长摆了摆手,打断了王钦云的话,接着说:“写材料不能图快,还得细心认真才行啊。”

说完,处长拿着材料走了。留下王钦云愣了半天神,最终才回过味来——原来是自己表现太好,让上司看不过眼了。

在上司面前,愚蠢一点,笨拙一点,才会没有危险。适当的时候,让上司高你一筹,胜过你完成艰难的任务。善于处世的人,做事的时候常常会故意在明显的地方留一点瑕疵,这样既可以避免遭嫉,又能满足领导表现自我高明的心理愿望。

事实证明,领导都喜欢有点愚钝的人,记住这一点是不会错的。任何上司都有获得威信的需要,不希望下属在能力上超过自己。因为如果哪位下属的能力发挥得过于充分,就会对上司构成威胁。

在人事调动时,如果某个优秀、有实力的人被指派到自己手下,作为上司,常常会忧心忡忡,因为他担心某一天对方会抢了自己的位置。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上司喜欢提拔那些忠诚可靠但表现并不那么出众的下属。上司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职场地位,免除威胁。

大多数的人对于在运气、性格和气质方面被超过并不太介意,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喜欢在智力上被人超过,尤其是领导更不喜欢下属比自己高明。当领导的总要显示出比其他人高明。

对此,职场上的聪明人早就有所警惕。有些职场老手会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实力,以假装愚笨来反衬上司的高明,力图以此获得上司的青睐与赏识。当上司阐述某种观点后,他们就会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说自己太笨没有上司反应快,并且带头叫好。当他们对某项工作有了好的、可行的办法后,不是直接发表意见,而是在私下里或用暗示等办法及时告知上司,同时,再抛出与之相左的甚至很“愚蠢”的意见。尽管他们在同事的眼中形象不佳,却受到上司的赏识,因此往往官运亨通。

当然,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需要很深的厚黑功夫。不过,若想在职场上获得好前途,少不了要磨炼一下厚黑功夫。工作上,切忌事事都表现得比上司高明,而应该让上司比自己高明一些,制造机会让上司指点一二,满足其权威心理。

无关紧要,要让一步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好胜心,若是触动对方的好胜心,损害了其自尊心,往往不利于彼此关系的发展;而若能联络感情,处处重视对方的自尊心,成全对方的好胜心,则能够创造良好的关系。尤其是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不妨退让一步。

在职场中,为了维护良好的关系,应该舍弃一些意气之争。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争斗,应该抱以宽容之心,多以退让为妙。以免伤了和气,破坏感情,甚至造成不必要的争端。

尤其在与上司进行无关紧要的比赛时,更要心存退让,以理智自持,千万不能感情冲动,好胜心勃发,不肯让步。

某位高官喜欢下棋,自以为是国手,有一天,他与自己门下的一名清客对弈。没想到清客一入手便咄咄逼人,这位高官知是劲敌,便打起十二分精神进行比赛。

可是,无论高官如何努力,依然不是那名清客的对手。比赛到后来,竟逼得这高官心神失常,冷汗直下。那名清客见高官居焦急的神情,格外高兴,故意留一个破绽,给高官发现了,立即进攻,满以为可以转败为胜。谁知,清客突然使出杀手锏,一子落盘,很得意地说道:“你还想不死吗?”

这高官遭此打击,心中很不高兴,立即起身走人。

据说这位显赫的官员向来着意于修养,胸襟比普通人宽大,但也无法忍受这种刺激,对于那位清客的做法始终不能忘怀。而那位清客还莫名其妙,不懂为何自己的主子不再与自己下棋了?

为了这点不快,那位官员总是不肯提拔清客,最终那名清客只能郁郁不得志,以食客终其一生。

也许故事中的清客会自认命不好,却根本不知道,实际上这一切都是由于自己耽于意气之争所引起的,由于抑制不住自己的好胜心,结果忽略了对方的自尊心,以小过而铸大错。这是足以让每个职场人士引以为戒的。

在无关得失之争中,总要让对方一步,即便不为讨对方的欢心,作升官发财的阶梯,也不应该伤害别人的自尊心,这多少会对自己有些好处。就算不求获得好感,总不至于太令人反感。

宋太宗很喜欢下围棋,棋艺水平也不错,他经常与宫里的待诏们下棋。宫里有一个叫贾玄的待诏,是一个围棋奇才。在没入宫之前,贾玄每弈必胜。不过,进宫之后就很少胜过了。

贾玄深知,宫里的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专横跋扈惯了,都有极强的好胜心,即便是弈棋,如果输得没面子也会恼羞成怒。因此,他很少去赢别人,尤其是和皇帝弈棋每次都输。

贾玄把握得很好,既不赢宋太宗,又不让太宗赢得太多,这样,宋太宗就看不出自己故意输棋,既不至于触怒皇上,也不会落个欺君之罪。这让宋太宗很高兴。

但是,时间长了,宋太宗还是产生了怀疑,他对贾玄说:“我听人说你的棋天下第一,从没有输给过别人,为什么你会盘盘输给我。”

贾玄听了忙说:“陛下棋艺高超,取胜不足为奇。愚臣全力以赴,争取不再输棋。”

结果,二人再下一盘,贾玄没有输棋,却是一局和棋。宋太宗有些哭笑不得,但又毫无办法,便故意发怒对贾玄说:“再下一盘,如果你赢了,我重重赏你,但如果你输了,我把你投到护城河中去。”贾玄点头称是。

可棋下完一数子,竟又是一盘和棋,于是,宋太宗哑然失笑,道:“棋王果真是棋王。”

在无关紧要的比斗中,懂得退让一步是聪明的,而能够把退让做得恰到好处,则表现了一种非凡的能力。

要知道,若是在有意无意之间一味退让,表现不出自己的真实本领,也许就会使对方看不上自己,而产生无足轻重的心理。但又不能直接表露故意让步的意思,否则会让对方觉得你看不起他,同样也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而如果能够把让步做得恰到好处,对方则会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同时也能领略到你的高明,从而对你重视起来。

因此,在进行这些类似的活动时,应该施展自己的正常水平,先造成一个均势之局,使对方知道你不是一个弱者;进一步再施小技,把他逼得很紧,使他神情紧张,知道你是个能手;再一步,故意留个破绽,让他突围而出。

在安排破绽时,千万不要直接让对方明白这是故意的,否则,对方就会觉得你很虚伪,致使他失去兴趣。因此,安排破绽必须自然。

如此这般,既不会让对方没面子,也不会让对方感觉被轻视而损害自尊心。因为对方得到这个胜利费过许多心力,最后危而复安,这样精神一定十分愉快,同时,他也知道你的真实能力,也就会对你产生敬佩之心。

其实,对于无谓的意气之争的退让,不仅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修养。孔子曾说过:“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过于耽于意气之争,争强好胜,对自己的修身是很不利的。

无关紧要之争,意气之搏斗,赢了除了可得一时之乐则毫无益处,若是损害了别人的自尊心,反而会引来一世之忧,甚至还可能为此害了前途。静心想一想,这又是何必呢?

千万别跟上司抢镜头

有人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不想当船长的水手不是一个好水手。但是很遗憾,只有一个人能当将军、船长。在职场上也是这样,掌舵的是你的上司,千万不能与上司抢镜头。

有个公司来了一位新老总,由于高层换人太过仓促,公司还没有来得及给新老总配秘书,为了能尽快熟悉公司的情况,新老总便决定从公司内部提拔一人。当时有个人的条件很优秀,无论工作能力,还是为人处世都表现得非常好。大家都认为,他就是新上司秘书的第一人选,但结果他却落选了。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竟是因为一个非常荒谬的理由而失去了这次机会。

原来他长得身高马大,而新上司身小力薄,新上司觉得与他走在一起会形成强烈的反差。于是,经过组委会慎重地考虑和权衡,最终只有忍痛割爱,选中了比新上司还矮几公分的一个员工。

看完这个故事,有人一定会觉得可笑。然而,这是事实。在一场规则比赛中,决定最终结果的往往不是规则,而是潜规则,而潜规则却是人们难以捉摸的。

某单位里有名职员长得非常体面,高大威猛、面色红润,以至于许多人常常误认为他就是单位的一把手。每逢上级来检查或者有“外事”活动的时候,本来是搞接待工作的他,常常被对方第一个拉住,然后握手。即使在办公室里,来访者也第一个走近他,对他说事。由于这一点,经常让单位的领导很尴尬。结果,他在那个单位任职不到两个月就被调走了。

有人会感到奇怪:难道一个人长得好也有罪吗?

其实,造成他们职场失败的真正原因并非他们长得好,而是因为他们触犯了职场的潜规则——抢了上司的镜头。

抢上司的镜头是职场的大忌。作为抢镜头的人,其结果一般都不好,甚至会很惨。翻开历史我们就会发现,爱抢镜头的人不在少数,且绝大部分都因此而失去了前途与机会,甚至还有因此而丧命的,比如三国时期的杨修,就是因为爱逞能、抢了曹操的风头才被曹操处死的。抢人镜头,其下场绝不会太好。

清代著名诗人和诗评家沈德潜,生前深得乾隆帝的恩宠,乾隆帝南巡时喜欢到处题诗,每有所做,常常令沈德潜润色,甚至由沈德潜代为捉刀。乾隆也十分爱惜沈德潜的才华,对于沈德潜给予极高的礼遇,官职一升再升,直到他八十多岁退休以后,还封给礼部尚书衔,甚至到了九十岁还晋阶为太子太傅、太子太师。

沈德潜年老归乡后,乾隆多次下江南,几乎每次都要他来陪护,都要唱和几首诗。乾隆十六年,乾隆游至江南,沈德潜赶到清江浦迎驾,乾隆赐诗曰:“玉皇案吏今烟客,天子门生更故人。”在赫赫皇权之下,能作为“门生”就不错了,而沈德潜竟然被皇帝亲口认做“故人”,这简直是光荣到了极致,文人做到这程度恐怕是绝无仅有了。

然而,沈德潜为了炫耀自己,常对诗友说起某首御制诗是自己改的,某首诗是自己代皇帝写的。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他甚至还把代乾隆所作的诗收入自己的诗集。

乾隆知道这些事情后恼羞成怒,大骂他“昧良负恩”。后来便以文字狱牵扯上沈德潜,决定对他进行惩罚。可是,当时的沈德潜早已经入土多年了,怎么办呢?乾隆有办法,他命人把沈德潜的坟墓铲平,把沈德潜的尸骨挖出来——鞭尸。不仅如此,乾隆还把原先封给沈德潜的所有荣誉全部“追回”。

就因为抢了皇帝的风头,死了还要受到如此残酷的对待,不妨想象一下,如果当时沈德潜还活着,恐怕就要被抽筋剥皮了。由此可见,抢人镜头实在是一件极危险的事情。

作为一名下属,绝不能抢上司的镜头。然而,有的人因为急功近利,有的人因为心有不甘,还有的人则是在不经意间做出抢人镜头的傻事。但不管有意还是无心,其结果往往都是一样的——将面临惩罚。

其实,我们根本不必心存不甘,试想一下,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总离不开领导提供的机会和领导给予的帮助,你在幕后为上司付出了,上司自然会对你做出表示。就如同生前的沈德潜,乾隆并没有丝毫亏待他,而且是荣宠备至,而他却做出抢镜头之举,实在是不应该。

对于个人来说,抢镜头、抢风头是大忌,对于集体来说,领导被抢镜头、抢风头也绝非好事。暂且不论上司的喜怒,即便上司有宽容之心,对于下属的抢镜头事件不予计较,但从公司管理的角度来看,下属也不容原谅。因为在一个集体中,领导代表集体,他不仅是集体管理的核心,而且还是形成集体凝聚力的核心所在。如果下属抢领导的风头,这对于领导的形象以及集体凝聚力的形成都大为不利,势必会增加管理成本,影响团体的发展,甚至导致团体的瓦解。

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非营利单位,都不希望有下属冒犯领导,即便领导能力再差,也不允许下属抢领导的镜头、风头。否则,将会产生你无法应付的后果。

在前辈面前,千万别猖狂

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老手,到一个新单位、新环境,就要对新单位的老员工保持尊重,千万不要过于猖狂。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一个人进入新环境,有很多东西没来得及适应,也有很多情况不了解,如果贸然采取高调行动,很容易引起老员工的不满。这将对自己以后工作的开展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前辈面前,应该保持谦虚,这样才能为自己缔造良好的关系,为自己的职场铺平道路。人们都喜欢谦虚的人,对于放肆、猖狂者多半是没有好感的。

在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德军长驱直入。国家值此生死存亡之际,曾经驰骋疆场的老将们,如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布琼尼等一呼而起,主动挑起前敌指挥的重担。

然而,由于战争观念的转变,面对战场新形势,这些老将们渐感力不从心。于是,一批青年军事家随势而起,如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什捷缅科等相继脱颖而出,逐渐取代了那些老将,成为新一代的军队指挥官。

在这个“换将”的过程中,尽管老将们行动上表示支持,但是思想上还存在抵触情绪。1942年17月,苏联元帅铁木辛哥接受命令,前去波罗的海协调一、二方面军的行动,而年轻的将领什捷缅科作为参谋长与之同行。但是,铁木辛哥却不太理睬什捷缅科。

什捷缅科知道铁木辛哥对自己抱怀疑态度,思想上有个疙瘩。什捷缅科也不愿意跟着讨人嫌,但是没办法,命令终归是命令,只能服从了。

在火车上吃晚饭时,铁木辛哥突然对什捷缅科发难,恶狠狠地说:“为什么派你跟我一起去?是想来教育我们这些老头子,还是来监督我们的?别白费劲了!要知道,你们还在桌子底下跑的时候,我们已经率领着成师的部队在打仗,为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奋斗。我们革命的时候,你才几岁?”

铁木辛哥的话很重,已经近乎侮辱了。然而,什捷缅科竟然毫不介怀,憨厚老实地回答:“那时候,我刚满10岁。”

铁木辛哥听了一愣,他原以为这个年轻人会暴跳如雷,让他没想到的是,什捷缅科没有任何火气。

什捷缅科接着又平静地表达了对铁木辛哥的敬重,并表示准备向他学习。

铁木辛哥听了,还是不太相信他,只好无可奈何地说:“算了,外交家,睡觉吧!时间会证明谁是什么样的人。”

果然,时间证明什捷缅科是对的。铁木辛哥与什捷缅科共同工作了一个月后,越来越融洽。在一次晚间喝茶时,铁木辛哥突然说:“现在我明白了,你并不是我原来认为的那种人。我曾想,你是斯大林专门派来监督我的……”

后来,什捷缅科被召回时,很舍不得和铁木辛哥分离。铁木辛哥也同样如此,才过了一个月,他亲自向大本营提出要求,要调这个晚辈来与自己共事。

在受辱之时,还能够坚持自己的谦虚,并对前辈保持尊重,这是非常难得的。什捷缅科通过谦恭之道,过了铁木辛哥的关,他先表达了自己的敬重之意,然后本着学习的态度,这是大智若愚的表现。谦虚是智者的行为,尽管表面上似乎失去了自己的权威,却能化解矛盾,赢得良好的关系。

职场人士一定要懂得谦虚处世的道理,尤其是职场后辈面对前辈,绝不可怀着孤傲的态度,否则自会让你受到打击,不利于你的前途发展。

即便是一个领导,面对前辈的时候,也不能过于猖狂。有个管理学院的副教授刚升任为系主任时,有位很有才能且资历很深的教授经常找他的麻烦,出他的洋相,这让他很烦恼。不过,他并没有发怒,因为他知道发怒等于火上浇油。于是,他采取了“釜底抽薪”的办法。

他亲自登门拜访了那位教授,并与对方进行了坦诚的交谈。首先他讲了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最后说:“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管理上,我都缺乏经验,现在主持系里的工作基本上等于赶鸭子上架,如果没有您这样的老前辈支持,恐怕所有的工作都会耽误啊。”

那位教授听了这番话后,说:“主任,您看您太谦虚了,这工作肯定是不能耽误的。”经过这一次的交流,两人竟然成了忘年交。

系主任先贬低自己,然后高抬别人,其实就是一种谦恭的智慧,让对方产生“言重”之感,也就不好意思与自己针锋相对了。人碰着软话,总会有几分温柔,更何况是上司的软话呢?既然有了台阶,那就赶紧下吧。

作为前辈,面对后辈总少不了表现出几分清高,如果一个人从后辈好不容易熬成前辈,却没有人将他放在眼里,试想一下,其心情会是什么样的?

因此,在职场上,不要猖狂,尤其是面对职场前辈时,应该保持谦虚。尽管你认为自己可以运用能力与强势挫败对方,但是难保对方不因此产生更偏激的想法,或者采取更危险的做法,这样,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

绝不可居功自傲

在公司里,有些老职员常存有这样的心理,认为自己曾经劳苦过,就可以把功劳吃一辈子,尤其是那些功劳巨大的员工,甚至会产生错觉:认为自己是公司的主宰,公司没有自己就不行了。因此,他们常常居功自傲,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殊不知,居功自傲的人只能自我消亡。面对居功自傲者,领导宁愿弃之不用,也不会容忍其阻碍团体的发展。即便是公司的顶梁柱,若是自恃功高,不知道收敛自己,也会遭到领导的驱逐。

尉迟恭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大将,他不仅是李世民的老臣,与皇帝的交情深,而且曾经有数次救驾之功。更重要的是,他作为开国之臣,曾经拜帅征伐四方,为唐代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尉迟恭的脾气不好,后来逐渐自以为功劳大,便开始目中无人了。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在庆善宫举行酒宴,邀请群臣。尉迟恭来到的时候,发现别人挤占了他的位置,顿时勃然大怒。

他竟不顾君臣欢宴的场面,指着那人吼道:“你有什么功劳,竟敢坐在我的上首?”

任城王李道宗看到那边闹了起来,也知道尉迟恭的脾气,便过去劝解。不料,不但未压住尉迟恭的火气,反而被尉迟恭踢了一脚。

李世民看到这样的情况,非常生气地中止了宴会,然后斥责尉迟恭说:“我一直责备汉高祖诛杀功臣的做法,特别想与你们保持亲密的关系,共享荣华富贵,并且把这种情谊延续到子孙后代。可是,你身居高位,却不知道约束自己的行为,数次违反禁令。我现在才明白,韩信、彭越被杀并不只是汉高祖的过错。功臣应当自持,希望你不要再居功自傲,否则就会给你带来灾祸,到时后悔就晚了。”

李世民的一番话说得尉迟恭汗流浃背,连忙磕头谢罪,从此他才约束自己的行为。

作为领导,他绝不希望自己的下属是一个居功自傲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会破坏大家的关系,不利于团体的合作与发展。而且,居功自傲的人还会对上司产生某种威胁,因此,没有几个领导会喜欢这样的人。

如果想在职场上行走顺利的话,就不要有居功自傲之心,即便有天大的功劳也不要总是挂在嘴边。一个人如果总是把自己的功劳挂在嘴边,很容易遭人嫉恨、厌烦,稍有不慎则有可能前途尽毁。

三国末期,西晋名将王濬巧用火烧铁索之计灭掉了东吴。没想到的是,王濬克敌制胜之日,竟是受谗遭诬之时。当时的安东将军王浑,以王濬不服从指挥为由,上奏要求将王濬交司法部门论罪。

王濬心中不服,每当想到自己立了大功,却要被豪强大臣所压制,他就无比愤怒。于是,他每次见到皇帝都一再陈述自己的伐吴之功,以及被人冤枉的悲愤,有时由于感情过于激动,还会忘记向皇帝辞别便离开。

当时,有一个叫范通的亲戚知道王濬的情况后,便对他说:“您的功劳确实很大,可惜您居功自傲,不能做到尽善尽美!”

王濬十分信任这个亲戚,便问:“这话什么意思?”

范通劝告道:“当你凯旋之日,本应当退居家中,再也不要提伐吴之事,如果有人问起来,您也只说是皇上的圣明以及诸位将帅的努力致使伐吴成功,而不把功劳拿出来夸耀。这样,王浑就没什么话说了。”

王濬按照他的话去做了,谗言果然不止自息。

常言道:“烦恼皆因强出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低头,而自恃功高,就必定会遭到嫉恨。在《周易》一书中,就告诫人们“亢龙有悔”,即一个人过于要强,必然招来灾祸。事事想争先,处处想位于人前,不分何时都想出人头地,总是夸功于自己,必定会给自己招来祸患。

如果想要安宁一些,那就不要枝枝蔓蔓、絮絮叨叨地夸耀自己,而应该把功劳推出去,这样做不仅可以消弭恶意中伤的谣言,还能够获得领导的信任。

职场中立了功,如果你自己不能自持的话,其实是很危险的事情。上司给你安个“居功自傲”的罪名,就能把你“灭”了,这样就正中嫉妒你的同事之下怀。当一个人居功自傲时,一般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基本上是不能自保的。

与其被功劳压垮,还不如把功劳让给上司,这样既可以稳妥自保,又可以产生捧场的效果。须知大多数上司是闻功则喜,若是你肯将功劳主动相送,对方自然却之不恭,你也就去了心病,而上司,则得到了好处,就会对你产生好感。

切记,身在职场,绝不可居功自傲。在工作过程中,不要总是对他人指手画脚,更不要越权处理工作,对于非权责范围的工作一律不过问。在汇报工作的时候,不要以为自己的资历老、功劳大而看不起别人。职场人士都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居功自傲的员工,即使他对企业再忠诚,明智的老板也会选择放弃他,因为这是企业管理与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7章 韬光养晦,深藏不露

在职场上,有的人喜欢高调为人,好卖弄、爱表现;有的人不知“怀璧其罪”的道理,对于自己的才华不加掩饰;而有的人则喜欢与人争执、争论、争斗等。然而,这些人的结局都不会太好,因为他们不懂得韬光养晦,深藏不露的道理。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在职场中,只有懂得韬光养晦,深藏不露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使自己的职场之路行走得更顺畅。

别人都站着时,你要弯着

在人生的道路上,必定不乏泥泞坎坷,少不了有挫折困苦。人有时难免会遇到矮檐,如果不懂得适时弯腰低头的话,就要碰壁而遭受打击。在职场上,应该学会弯腰,这样才能少受打击。

为了发展和成长,必须辛勤做事,必须努力克服挑战,设法解决许多难题,所以做事要刚。然而,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复杂,如果过于刚强则容易受到别人的打击,因此,做人还要柔。

弯腰就是一种“柔”的做人智慧。狂风吹过,树木弯曲;暴雨过处,花草也被压弯了,但在风雨之后,它们又会挺起腰继续自己的参天之梦。

宦官鱼朝恩曾多次进谗言中伤郭子仪,一度夺去郭子仪的兵权,但郭子仪坦然处之。鱼朝恩甚至还暗中差人挖了郭家的祖坟,盗了坟中的祭品。

郭子仪的部将李怀光等人知道这个消息后都十分气愤,准备搜查物证,按物抓人。但是郭子仪却没有让属下这样做,他亲自入朝面圣,流泪长哭,向皇帝奏说:“我指挥部队,外出征伐,成年地打仗。害了人家的兄长,杀了人家的父亲,现在我受到的污辱是上天给我的报应。但是,我报效国家的热心,即使死了也无悔。”

皇帝和鱼朝恩本来都担心郭子仪会大动干戈,但见郭子仪如此大度宽柔,率先自责,并不追究自己祖坟被刨之事,都松了一口气。皇帝也确信郭子仪忠君爱国,对他更加重用了。

郭子仪位高权重,尚且要低头弯腰,何况普通一员?郭子仪要杀鱼朝恩并不是没有这个能力,但是如果这样做了,皇帝对他不免更加疑心,那样他和皇帝就无法“和平共处”了。机智的郭子仪宁愿放过鱼朝恩,对这样的小人低头,也不愿意与皇帝产生冲突。

正因为郭子仪懂得低头、弯腰,才有“权倾天下而朝廷不忌,功盖一世而主上不疑,侈尽人欲而议者不贬”之称,成为历史上福禄寿齐全的罕见功臣。相比于郭子仪,历史上不少功臣猛将“勇猛可及,宽柔不可及”。

汉代名将周亚夫,被人们誉为“亚子在世,孙吴重生”,由此可见他在后世兵家心中的地位。其主要战绩就是平定七国之叛,曾任太尉之职,也就是全国兵马大元帅。

公元前152年,汉景帝任周亚夫为相,本想树他为托孤重臣,然而这个人太耿直了,不会讲政治策略,最终落得个悲惨结局。

有一次,景帝要废掉太子刘荣,但是周亚夫却反对,结果导致景帝开始疏远他。

窦太后想让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但景帝认为还没到时候,便找周亚夫商量何时封侯才妥当。不料,周亚夫却说:“高皇帝说过,不姓刘的不能封王,没有功劳的不能封侯,如果封王信为侯就是违背了先祖的誓约。”景帝听了无话可说。

后来,匈奴将军唯许卢等五人归顺汉朝,景帝非常高兴,想封他们为侯,以鼓励其他人也归顺汉朝。但是,周亚夫反对说:“如果将这些叛国的人封侯,那以后我们如何处罚那些不守节的大臣呢?”

景帝听了,很不高兴地说:“丞相的话太迂腐了!”然后,将那五人都封了侯。

周亚夫很失落,便托病辞职。景帝也不客气,立刻批准了他的要求。

此后,景帝在宫中设宴招待周亚夫,还特意设局想试探一下,看看他的臭脾气有没有改。

景帝吩咐下人不给周亚夫的位子摆筷子。周亚夫入座之后,见到没有筷子,很不高兴地向管事的要筷子。

景帝笑着对他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满意吗?”

周亚夫听了,羞愤不已,很不情愿地向景帝跪下谢罪。可是景帝刚说了个“起”,他就马上站了起来,也不等景帝再说话就愤愤然自己走了。

见此,景帝叹息着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周亚夫因事被调查,忍受不了屈辱,竟然绝食抗议,五天后,吐血身亡。在《史记》中,司马迁对周亚夫有称赞,但更多的是为他惋惜。周亚夫个性耿直,又对皇帝不尊重,最终导致悲剧结局,实在令人感慨。

为人刚直不阿,这是对的,但处世却不能太过刚直,而应该有圆柔的手段。有的人不通人情世故,往往在处世上缺乏柔和,不懂得弯腰、低头,结果只能成为失败者,落得凄凉的下场。

一个善于弯曲处世的人往往具有大智慧和大容量,能在沉静蕴慧的平和中审视人生的蜿蜒走势,洞察成功的动向。

在职场上,也应该懂得弯曲的道理。下属要服从上司,按上司的旨意办事。因为下属作为上司的助手,处处要为上司考虑,这是一种弯曲;同事之间发生冲突,退让一步,也是一种弯曲;面对下属的要求,有的时候要妥协,这也是一种弯曲。

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如果不善于妥协,不学会弯曲,那你就会永远陷入危险的包围之中。

弯曲不是低头承认失败,也不是放弃追逐希望,而是为“重生”积聚更多的能量,是为了更好地站立。适时地弯曲,才能保全自己,去求取未来的成功。

没有城府,难以成事

人要成事,一定要有城府。面对纷繁的社会,面对沿袭已久的人情世事,心机不是世故圆滑,城府也不是老谋深算,而是一种审时度势,是一种进退自如。一个人有了城府,才能将远近尽收眼底,才会了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人生真谛,并真正领略“凡事三思而行”的智慧。

楚汉相争期间,刘邦屡次为项羽所败,兵困荥阳,危在旦夕。正在此时,刘邦的部下韩信却在北线频传捷报,很快就攻占了齐国。刘邦收到捷报之后,便传令韩信来援,以解荥阳之围。可是,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胜利,韩信有些骄傲了。他并没有立刻出兵援助,而是派人面见刘邦,要求封地齐国,为假王。

刘邦一听,便怒不可遏,对前来送信的信使大声斥责。张良正坐在刘邦身边,急忙用脚轻轻踢了刘邦一下,附耳说道:“汉军刚刚失利,大王有力量阻止韩信称王吗?不如顺水推舟答应他,以免产生什么不好的变故。”

刘邦想了想觉得有理,但是骂言已经出口,怎么办?

刘邦十分聪明,把话锋一转,继续骂道:“大丈夫既定诸侯,就要做个真王,何必要做假王!”这一骂不足怪,竟没露出什么破绽。

不久,刘邦就派张良作为专使,为韩信授印册封,不动声色稳住了韩信,为汉军日后十面埋伏,击败项羽做了组织准备。

这就是一种有城府的表现,试想一下,如果当时刘邦不见机行事,而与韩信闹翻,其后果必定不妙。古语有云:“三思方举步。”当听到了不好的消息时,冷静下来思考,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眼光更宽、更远,不至于走错路。

做人应该有城府,尤其是境遇不好的时候就更需要保持时刻的谨慎。刘备就是一个极有城府的人。当年刘备落魄之时,曾到许都投奔曹操,又恐被曹操谋害,便在后园种菜,以韬光养晦。当时,曹操的谋臣劝说曹操早日除掉刘备,免得刘备日后做大,曹操却说:“他在我的掌握之中,有什么好怕的?”

虽然他嘴上这么说,但心里还是不太放心。要知道,刘备的仁义之名天下皆知,身边还有像关羽、张飞这样的虎将。曹操决定考验一下刘备,于是就有了“青梅煮酒论英雄”的一段故事。

有一天,曹操邀刘备到府中青梅亭,盘置青梅,煮酒对饮。忽见天色阴暗,骤雨将至,刮起了龙卷风。曹操与刘备凭栏观望,只见那风柱垂天而挂,恰似一只如云的巨龙。

曹操指着那龙卷风柱,说:“刘使君知道龙的变化吗?”

刘备摇摇头,说:“不知道。”

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当今是春夏之交,时节更替之时,龙便会乘时变化。龙就好比是世上的英雄,得时得志就纵横四海。玄德君,你走过的地方多,经历的事情也多,必定知道当世的英雄,不妨说来听听。”

刘备谨慎地说:“我这凡胎肉眼,怎么能看清英雄呢?”

曹操正色道:“不要谦虚嘛。”

刘备依然说:“我承蒙皇恩,有幸为朝廷效命,对于天下英雄实在不知道。”

曹操说:“即便不认识,也应该听说一些吧。”

刘备想了想,说:“我听说淮南的袁术,兵多将广,而且粮草足备,称得上是英雄。”

曹操大笑,说:“坟墓中的枯骨而已,我早晚必定拿下他!”

刘备又说:“河北的袁绍,四代里面有三代位列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今就占据了冀州,手下能人很多,可称得上是英雄吧。”

曹操又大笑,说:“袁绍虽然有谋,但没有决断,做大事就怕死,见小利就不要命,这样的人算不上英雄。”

刘备愣住了,说:“刘景升名声传于九州,可为英雄?”

曹操脸上显出鄙夷的神色,说:“刘表虚有其名,不是英雄。”

接着,刘备又说起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曹操都摇头否决了。

说到最后,刘备摇了摇头,说:“除了这些人之外,我实在想不起来了。”

曹操正色,说:“英雄人物,应该有包藏宇宙的谋略和吞吐天地的大志向。”

刘备听后,摇摇头,说:“要是这样的话,谁还能配称英雄?”

曹操静静地看了看刘备,然后用手指了一下他,接着又指了一下自己,轻声说道:“当今天下的英雄就只有你我二人而已。”

刘备一听脸色一变,吃了一惊,手上的筷子都掉落在地上。恰好这时响了一声雷,顿时风雨大作。

曹操看见刘备筷子都掉了,便问:“你怎么了?”

刘备调整了一下情绪,从容地弯腰捡起地上的筷子,说:“没什么,没想到一声震雷,竟然有如此恐怖的威势,真吓人啊。”

曹操微笑着说:“堂堂大丈夫,也怕雷吗?”

刘备说:“孔子是圣人,他也怕打雷,更别说我了?”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刘备的城府。在“青梅煮酒”的过程中,曹操如升龙,跃于云上,虎视天下,所谓视天下无一物。而刘备似隐龙,因为时机未到,羽翼未丰,便在谈吐中步步后退,以隐藏自己的心思。如果刘备缺少城府,很容易被曹操当做对手除掉,因为当时刘备的实力还很弱。在曹操追问他天下英雄时,刘备假装糊涂,处处设防,凭着深沉的城府以及随机应变的机智骗过了曹操。

一个有城府的人,喜怒不形于色而埋于心,似端坐云台,又似潜游水底。他们在想什么、想干什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而肤浅之人,一如陋室,一览无余,即便不说话,只要看其神色与动作,其内心想什么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样的人虽然坦诚,但是很不安全。

在职场上,还是有点城府好,没有城府就难以成大事。那些肤浅而没有城府的人,往往做事不周全,说话不在意,很容易坏事伤人。因此,无论是出于保全自己、掩饰自己的目的,还是维护职场关系,都少不了城府。

强者,当以弱示人

人应该懂得韬光养晦,深藏不露。在职场上,绝不可事事争先,以强者自居。不仅如此,必要的时候还应该以弱示人,以免引起他人的嫉恨。从这个意义上说,示弱是一种保全之道。作为职场人士,要韬光养晦,不妨示人以弱。

三国时期,魏明帝死后,太子曹芳即位,就是魏少帝。曹爽当了大将军,司马懿当了太尉,二人都是明帝的托孤之臣,但论能力和功劳,曹爽都不如司马懿。开始的时候,他不得不尊重司马懿,有事便询问司马懿的意见。

后来,有手下心腹提醒曹爽说:“大权不能分给外人啊。”他们替曹爽出了一个主意,用魏少帝的名义提升司马懿为太傅,这样就夺去司马懿的兵权。然后,曹爽又给自己的心腹、兄弟都安排了重要职位。

对此,司马懿装聋作哑,一点也不干涉。于是,曹爽把大权都揽到了自己手里,为了树立他的威信,他还带兵攻打蜀汉,结果被蜀军打得大败,差点全军覆没。

司马懿表面不说,暗中却自有打算。他知道曹爽还是忌惮自己的,便推说自己有病,不上朝了。曹爽听说司马懿生病,非常高兴,但又不太放心,怕司马懿是假装,便想去打听一下。

有一次,有个曹爽亲信的官员李胜,被派为荆州刺史。李胜临走的时候到司马懿家去告别。曹爽便吩咐他,让他顺便探探情况。

李胜到司马懿的卧室时,司马懿还躺在床上,旁边两个丫环正伺候他吃粥。只见司马懿艰难地把嘴凑到碗边,费力地喝粥,没喝几口,粥就沿着嘴角流了下来,流得胸前衣襟到处都是。

李胜对司马懿说:“这次蒙皇上恩典,派我担任荆州刺史,特地来向太傅告辞。”

司马懿喘着气说:“哦,那真委屈你啦,并州在北方,接近胡人,您要好好防备啊。”

李胜连忙纠正道:“太傅,您听错了,我是去荆州,不是到并州。”

司马懿还是没听清,李胜又大声说了一遍,司马懿这才说:“我真的不行了,连话都听不清了。你做荆州刺史,这太好啦。”

李胜看着司马懿的样子,觉得他实在病得不轻,而且很可怜。

于是,李胜回去后,向曹爽一五一十地禀报了自己所见的情况,最后说:“太傅现在只差一口气了,您用不着担心了。”

曹爽听了高兴万分,自此才放下心来。

公元249年新年,魏少帝曹芳到城外去祭扫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亲信全跟了去。司马懿由于病得厉害,就没有去成。

可是,谁料到等曹爽等人一出皇城,司马懿的病就全好了,他披戴起盔甲,抖擞精神,带着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率领兵马很快就占领了城门和兵库,并且假传皇太后的诏令,把曹爽的大将军职务给撤了。

曹爽在城外得知消息后,早已经慌了神。有人献计,挟持少帝退守许都,收集人马,对抗司马懿。

但是曹爽根本没有这种胆量,更何况少帝还是自己的宗亲呢。于是,曹爽乖乖地投降了。过了几天,就有人告发曹爽一伙谋反,结果曹爽一伙人全被处死了。这样一来,魏国的实权一下子落入了司马氏手中。

示弱只是表面行动,而实际上背后则在做准备,积蓄力量,寻找时机。作为职场人士,很多事情都不适合摊开来做,尤其是发生明面上的冲突,那样会让职场关系变得复杂起来,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如果能够采取示弱之法,则能保全自己,赢得准备的时间。

真正的强者不会依靠匹夫之勇去夺取胜利,而是采取计谋去争取成功。示人以弱,既可以保全自己,更可以隐藏自己的实力,同时还能够让敌手放松警惕,变得骄傲轻敌。

公元前270年,秦国让胡伤挂帅攻打韩国,韩国遣使向赵国求救。赵惠文王聚集群臣商议,他首先问大将廉颇:“我们能够去援助韩国吗?”

廉颇回答说:“通往秦军所驻之地,道路很远,而且秦军所驻之地地形险要狭窄,恐怕难以攻下。”

赵王转而又问将军乐乘,乐乘的说法跟廉颇一样。

最后,赵王问到赵奢时,赵奢回答说:“通往秦军所驻之地的确遥远,那里的地形也很险要狭窄,但是那样就好比是两只老鼠在洞穴中格斗,只有勇者才能取得胜利。”

于是,赵王便派遣赵奢统率五万军队前往救韩。

赵奢领命带兵而去,却并没有立刻赶往秦军驻地,而是在离开赵都邯郸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赵奢还传令军中:“家有百口,主事一人。要是有人敢向我谈用兵之事,本帅定斩不饶。”

当时,秦国军队正准备攻取武安,听说赵军要来攻打,秦将胡伤非常紧张。但是,他等了很久都没见赵军到来,心中纳闷不解。后来听了探子回报,才知道赵军在离邯郸城三十里之地驻扎。

胡伤还不太相信,觉得赵军一定有其他的阴谋,于是他派亲信直接出使赵军,去探听虚实。赵奢听说胡伤遣使到来,便好好款待了一番,然后把他送了回去。

那位使者回去之后,便把赵奢止步不前、不断增修营垒的情报报告了胡伤。胡伤听后大为高兴,说:“刚离开国都三十里就不敢前进了,还增修营垒,必定是想要坚守,由此可见赵军是畏惧我军啊,看来这次韩国是没的救了。”于是,他便放下心来,一心一意对付韩国。

赵奢送走了胡伤的使者后,马上就命令军队拔营,卷起铠甲急速前进,仅用了一天一夜就赶到了秦军驻地。赵奢率领士兵突然袭击秦军大营,给正在全力攻打韩国的秦军一个措手不及。结果,秦军损失惨重。后来,赵奢采取埋伏计大败秦军,迫使秦国撤军。

示弱是一种手段,可以隐藏实力,可以诱敌深入,获得更大的效益。示人以弱,大有学问,能妥善运用必然大有益处。全力求进,未必能够赢得胜利,失败常常源于猝不及防,而示弱就在于让对方猝不及防。从某种意义上说,示弱也是一种低调、低姿态,它有助于自己养精蓄锐,又可以麻痹对手而出奇制胜。

春秋时期,楚庄王为了称霸,出兵攻打庸国。然而,由于庸国军民抵抗激烈,楚军一时难以推进。更糟糕的是,在一次战斗中,庸国竟然俘虏了楚将杨窗。不过,由于庸国看守疏忽,三天后,被囚禁的杨窗从庸国逃了出来。

杨窗一回国,就受到楚庄王的召见。一心想复仇的楚庄王急切地询问了庸国的情况之后,便向大臣们征求对策。

杨窗答道:“庸国军队人强马壮,如果我们不调集主力大军恐怕难以取胜。不如等所有的军队都集齐后再去攻打,到时候一鼓作气,就能拿下庸国。”

楚将师叔听了杨窗的话,反驳道:“不可,我们必须现在马上就去攻打庸国,而且只许战败,不许战胜。”

众人听了,大为不解,楚庄王也很纳闷。

杨窗当即就问:“师将军,现在我们刚刚打了败仗,士气低落,本应休整一些时日再战。即便要连续作战,也应想办法打胜,以鼓舞士气才对,为何要故意打败呢?”

其他将领也随声附和道:“说的是啊,正是缺乏士气的时候,还要继续打败仗,这没道理啊。”

楚庄王连忙问:“师将军,你赶紧给寡人细说。”

师叔对楚庄王解释道:“现在庸国军民刚刚打了胜仗,虽然士气高昂,却最易骄傲。若是我们现在进攻,其必然乘胜追击我们。而我们再次打败,其必定认为我们的战斗力已经衰弱,再连续战败几次,他们就会愈发骄傲,最终必然疏于防范,那时我们再乘机发动真正的进攻,必定能够取得完美的胜利。”

听了师叔的解释,楚庄王大喜,高兴地说:“好计策,就由你来具体部署吧。”其他人也恍然大悟,连声称好。

于是,师叔带兵进攻庸国,佯装难以招架,败下阵来。像这样一连六次,楚军节节败退。而庸国军队则七战七捷,不由得骄傲起来,军心麻痹,渐渐地松懈起来。

这时,楚庄王率领增援部队赶来,与师叔兵分两路进攻庸国。庸国将士正陶醉在胜利之中,怎么也不会想到楚军突然杀回,仓促应战,根本抵挡不住楚国的精锐之师。结果,楚军一举消灭了庸国。

示弱是一种策略。当自己处于弱势或者力有未逮时,可以示弱;当自己比对手强时,也可以示弱。示弱在于隐藏自己,为自己赢得时间,走向强盛,也可以迷惑对方,让对方轻敌。

有道是:“强在弱中取,进在退中求。”在职场上,应该懂得示弱之法,无论是自我图存,还是与人竞争,都不能锋芒太露。适时地示弱方有助于保全与进取。

谨慎把握,要待机而动

在职场上待人处世,特别要注意藏锋露拙。这里所说的藏锋露拙,并非是要人埋没自己的才能,而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出祸端,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专长。追求卓越和超凡出众并没有什么过错,但若是才华过于出众,而在发挥才华时又无视周围环境,就会与他人格格不入,招人厌恶,招致排挤和非议。

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其实,才华就好比珍贵的璧玉。若是才华过于出众,而又不知掩饰自己,就如同身怀巨富而又不慎露白,就难免会招人眼红。

战国末期,韩国贵族韩非著书立说,鼓吹社会变革。他的著作在各国流传,名气也越来越大。后来,他的著作流传到了秦国,被秦王嬴政看到,极为赞赏。当他读了《孤愤》、《五蠹》之后,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

当时他还不知道这两本书是谁写的,于是问身边的李斯。李斯很无奈,答道:“韩非。”

为了实现自己“死不恨矣”的心愿,嬴政竟急切下令攻打韩国,最终把韩非弄到了秦国。秦王得到韩非后很高兴,但还没有任用他,韩非就处处显露自己的与众不同。

李斯跟韩非本是师兄弟,都是荀子门下,但李斯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自愧不如韩非。李斯想只要有韩非在,自己就会失宠。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他必须铲除这个绊脚石。而他使用的毁灭性的终极武器就是“造谣”。

正好李斯有这个特长,他的口才很好,而韩非虽然才华横溢,却是个结巴。

当时,韩非来到秦国,便上书劝秦始皇先伐赵缓伐韩。李斯一下子就抓到了把柄,他邀上姚贾一起诋毁道:“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结果,秦始皇竟信以为真,就把韩非交给法官审问。李斯三下五除二就把韩非的罪名坐实,并趁机把他给毒死了。可怜韩非一代英才、法家集大成者,就这样被害死了。

宏图未展身先死,纵使有满腹经纶、天纵英才又有何用。如果韩非能够把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谦卑抱朴,等待时机,或另待明主,或婉转上奏,使自己的政治抱负得以施展,那他就绝不仅仅是一个思想家,同时也可能会成为一代名臣巨相,而不会只是一个悲剧人物。

为人处世应该把持“宁错失不冒进”的原则,绝不可以轻易显露自己,冒冒失失行动,那样是十分危险的。俗话说,“满瓶水不响,半瓶水晃荡。”即使才艺超群,也不必到处炫耀、卖弄,而应在必要时施展出来。

中国智慧经典《周易》认为,君子在闭塞的状态之下应当收敛自己的才华,不可炫耀,以避免小人陷害,不可追求荣华富贵,以避免遭小人嫉妒。圣人孔子则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当然,也不能“藏器”太深,在这个百舸争流的喧嚣时代,酒香也要吆喝,不然“藏器”到终老,想动也不行了。平日里最好把自己的才能隐藏起来,若要施展自己的才华,一定要把握时机,看清形势才行。

三国时期,自从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之后,刘备的心跳就加剧了,行事也愈加谨慎了,尽管他很想尽快离开许都,但是表面上却十分悠闲,没有任何急躁之色。

有一天,刘备正与曹操闲坐,军兵来报告说:“袁术遣使欲归帝号于袁绍。”刘备在一旁听到这则消息,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个难得的脱身机会!

于是,刘备一脸愤慨地对曹操说:“我打算率一彪军马在半路截击他,致袁术于死地。”曹操没有怀疑,便准许了。

刘备得到允许之后,又怕曹操中途变卦,第二天便亲自奏请献帝,要率兵讨伐袁术,献帝应允。于是,曹操令刘备总督五万兵马出征。

刘备得了诏命,立刻回府,连夜就收拾鞍马,挂上将军印,催促关、张马上起程。关羽、张飞都很奇怪,问:“兄长这次出征为什么这般着急啊?”

刘备严肃地说:“我在许都就是笼中之鸟,网中之鱼。如今好不容易得到这个出征的机会,就如同鱼入大海,鸟上青霄,再也不受笼网的羁绊了。”

关、张二人如梦初醒,立即率军疾行而去,逃离了许都。

一个人要懂得趋利避害,更要懂得待机而动,尤其是那些才能出众者。

无论是新人初涉职场,还是老手换了新环境,开始的时候都不要急于显露才华,而应该做“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潜龙,等适应了工作环境和协调好了人际关系,看清楚形势了,再发挥自己的才能。

君子藏器于身,则应待时而动。想要让自己的聪慧才智得以发挥,首先要保护好自己,这样才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而只有等适当的时机施展才华,才会得到正面的效果。

千万不要乱表现

在现代社会中,竞争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了,尤其是职场中人,每天都要面对着激烈的竞争。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人们提倡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因为如此,人们的表现欲望大大提高。然而,这样的结果并不一定都是好的,尽管表现欲望提高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进取心,但是有一部分人却没有把握个人表现时所需注意的问题,最终走上了急功近利之途,遭到挫折与失败。

人在职场,千万不要乱表现。聪明的人应该懂得韬光养晦,收敛锋芒,避免“树大招风”,这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实打实的生存发展策略。

郑庄公准备征伐许国。在出战之前,必须选拔先行官。众将领一听露脸立功的机会来了,便都摩拳擦掌,准备一显身手。

先行官的选拔需要比试3项。第一个项目人最多,经过轮番比试,最后选出了6个人来,参加下一轮比赛。接下来的项目是比射箭,比赛规则是每位将领各射3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

前面几位,都没有成功。轮到第5位上场,只见他搭弓上箭,3箭连中靶心。这个射箭的人叫公孙子都。他武艺高强,年轻气盛,向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射完之后,他昂着头,瞟了最后那位射手一眼,就退了下去。

最后那位射手却是个老人,胡子都有点花白,他的名字叫颍考叔,曾经劝过郑庄公与母亲和解,因此郑庄公很看重他。当时,轮到颍考叔上场。尽管前面有公孙子都的优越表现,但他没有丝毫慌乱,抬手3箭射出,竟然也是3箭连中靶心,与公孙子都射了个平手。

庄公见只剩下两人,便派人拉出一辆战车来说:“你们二人都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部战车。谁抢到手,谁就是先行官。”

公孙子都很轻蔑地看了颍叔考一眼,认为自己一个年轻人肯定比一个老头跑得快。哪知他跑了一半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等爬起来时,颍考叔已经把战车抢到手了。

公孙子都见状大怒,提起长剑就来夺车。颍考叔一看,拉起战车飞跑。郑庄公看到这阵势,连忙派人阻止,宣布颍考叔为先行官。

自此,公孙子都就对颍考叔怀恨在心。

后来,颍考叔果然不负郑庄公所望,在进攻许国都城时第一个登上了许都城头。

然而,就在颍考叔手举大旗挥师大进的时候,公孙子都在城楼之下看见了他,想起当日夺车之恨,他竟然抽出箭来搭弓射向颍考叔。

颍考叔哪里知道这个情况,公孙子都只一箭就把颍考叔射了个“透心凉”,一头从城墙上栽了下来。

做人不可乱表现,更不能锋芒太露、傲气争功,颍考叔的悲剧就是一个例子。作为一个已有功在身的老臣,大可不必去与年轻的将领争功了,但他却总想立功求赏,因而与人争胜,结果却被暗箭伤了性命。

一个人千万不可盲目表现自己,而应该适当地收敛自己。而大智者知道藏锋的重要性,常常会有效地把自己的实力和意图隐藏起来,然后暗中预测人事动态,思考具体的行动。他们懂得该进的时候就进,该退的时候就退,绝不会胡乱逞能,随便表现自己。

一个人若不知收敛,一味卖弄,耍小聪明,甚至逞强斗勇,定会伤及周围的人,招致诋毁诽谤,最终落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下场。《西游记》中有一段故事:孙悟空拜了菩提老祖为师后,便开始认真修习功法。

有一天,大家都在松树下闲聊。有人就问孙悟空:“悟空,你是哪世修来的缘法?前天老师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现在会了吗?”

孙悟空笑道:“不瞒诸位兄长说,一来是因为师父亲自传授,二来也是我勤奋,那些功法我都会了。”

大家听了,便说:“那何不趁机表演表演,让我们大家看看。”

孙悟空听了这番奉承,心下开心,便抖擞精神说:“各位师兄,你们请出个题目,要我变什么?”

大家指了指边上的松树,便说:“这有棵松树,你也就照着变棵松树吧。”

孙悟空听了,便念起口诀,开始卖弄手段,果然,他摇身一变就变做了一棵松树。

大家见了,纷纷鼓掌,呵呵大笑,高声叫道:“好猴儿,好猴儿!”

这边一喧闹,惊动了菩提老祖。只见菩提老祖支着根手杖,走出来喝问:“是什么人在这里吵闹?”

大家听了师傅的喝问,慌忙整理衣裳,向前施礼。这时,孙悟空也现了本相,对老祖说:“启禀尊师,我们在这里会讲,并没有其他人吵闹。”

菩提老祖大怒,喝道:“你们是修行的人,这样大呼小叫像什么样。为什么在这里吵闹大笑?”

大家便说:“不瞒师父,刚才孙悟空表现变化的功法,他说变棵松树,变出来果然是棵松树,因此我们才喝彩,没想到,声音太大了,吵闹了老师,望老师恕罪。”

祖师听了,便把孙悟空叫了过来,问道:“我问你弄什么精神,变什么松树?这个工夫,就在别人面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就不会要求他吗?别人见到你有,必然就求你。你如果担心祸患,就要传给他,若不传给他,他就可能加害你,你的性命就不能保了。”

孙悟空听后,有些惭愧,连忙叩头谢罪。

正如菩提老祖说的,好卖弄的人容易招灾。胡乱表现自己,一来会引人嫉妒,二来会失去城府,让人知道自己的虚实。总而言之,好卖弄、乱表现是十分危险的。

在职场上,为人应该低调,把自己的才能藏起来,绝不能胡乱地表现,以免触犯别人,招人嫉妒。所以,无论你有如何出众的才智或高远的志向,都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而应该审时度势,尽量收敛锋芒,韬光养晦,以免惹火烧身,影响前程甚至危及生命。

第8章 大智者,当以愚示人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职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如果一个人才能出众,在职场中就很容易遭到别人的嫉妒。所以,有大智慧的人在必要的时候才会展示自己的智慧,而在一般的情况下,就要表现得非常谦和甚至扮作一个愚者的形象。只有这样,自己的智慧才不会被别人嫉妒,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有智慧的人都应懂得用装糊涂来掩藏自己的智慧。只有不遭人嫉妒,才能有安稳的工作环境,也只有这样才能安心使自己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

人生在世,难得糊涂

有句话说:聪明难,糊涂更难。人们每天都在生活,社交是必须进行的,尤其是职场人士,复杂的社交关系常常让很多人头痛。其实,很多时候,在职场上,无论是同事之间,还是上下级之间,能够偶尔地“糊涂”几次,是搞好人际关系的必要手段。上级对自己下属的过错“装糊涂”就会让下属更加服从自己。

顾凯是一家超市的经理,他是超市老板的侄子。为人较为宽容,但是因为超市老板为人非常苛刻,一些负责搬运货物的超市人员非常讨厌他。有一次,这几个搬运货物的工人商量好了,一起偷了超市的一些东西。在超市老板和顾凯清点货物的时候,很快就发现少了一些东西。这个情况让超市老板非常生气。

他跟顾凯说,一定要严厉追查这件事情,把这些偷东西的人抓住。老板的严厉表情让这几个工人有点害怕。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要拿这些东西,他们本来的打算就是报复一下老板。

这几个工人惊慌的表情都看在顾凯的眼睛里,顾凯非常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但他却假装没有看见。

追查的命令虽然发布了下来,但是很久顾凯都没有动静。这让犯错误的工人忐忑不安。有一天,顾凯对这几个工人说:“上次那个失窃的事情是一场误会。我和老板点货的时候,才发现问题在我身上。我跟供货商进的货物本来就比去年的少,这完全是一场误会,大家都不要介意了。”

顾凯说完这些话,就发现这些工人一脸如释重负。他继续说:“我和老板商量了一下,决定给大家每人配一把仓库的钥匙,这样就方便大家进出了。”

听到顾凯的这一番话,几个工人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从此以后,仓库再也没有发生过偷窃的事情,而且这些工人的工作态度都比以前认真多了。这样的表现自然让顾凯和老板非常高兴。

其实,顾凯给这几个工人的钥匙根本就打不开这间仓库的大门。所以,从给钥匙的那一天起,顾凯每天都是第一个来上班,将门打开,而这几个工人里有一个人也是知道这件事情的,因为有一次,他特意用这把钥匙开了一下锁,发现根本就打不开。但是,这个工人并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任何一个人。因为他知道是他们犯错误在先。顾凯分明知道失窃的事情是他们几个人做的,但他只是装糊涂而已。这些工人明白顾凯的意思,所以,在钥匙这件事情上,他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说难得糊涂,其实不是真糊涂。在正常的职场交际中,有几个人又是真糊涂呢。下属因为一些事情,犯错误是难免的。在下属犯错误的时候,上级假借着糊涂,可以让自己的下属更加服从自己,更加乐意为自己效力。“难得糊涂”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妙方,尤其是职场中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在职场中,人们会受到这样或者那样规则的束缚。有的时候,这些规则并不是人性化的东西,善于管理的上级,在这个时候就会做出糊涂的表现。比如说,一个公司不允许员工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吃东西。但是,很多员工并没有遵守这个规定,依然在办公室里吃东西。这个办公室主任看见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加以制止。

有一次,一个员工问他说:“您看见我们很多人都在办公室里吃东西,怎么不说话呢?这是违反公司规定的事情。”

这个办公室主任说:“你看见很多员工在办公室里吃东西了吗?我只是看见大家都在努力工作啊。”

这句话一传十,十传百,最后所有办公室的员工都知道了这件事情。这以后,大家不但不在办公室里吃东西了,而且工作更加积极认真了。

任何人相处都需要感情。有的时候,这个糊涂就是联系上级和下级之间感情的纽带。上级的糊涂是原谅下级错误的信号,而这样的原谅不但给了下级尊重和面子,自然也换来了下级的感激。

一天晚上,约翰先生应自己老板的邀请,到他的家里去参加一场宴会。宴会非常热闹,有很多名流来参加。约翰看见老板热情高涨地在说一个幽默故事。这个时候,约翰听见自己的老板说:“我曾经在《圣经》上看见过这样一句话,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不知道各位听说过没有。这句话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

约翰对中国的文化非常了解,平时就喜欢看一些中国的书籍。他知道这句话是孔子说的,而不是出自《圣经》。但是,约翰并没有纠正老板。

这个时候,有一位先生大声说道:“不,您说错了,这句话不是出自《圣经》,而是出自《论语》。”

这位先生的话显然惹怒了老板,老板大声反驳说:“不,这句话就是出自《圣经》。”

这位先生非常生气地说:“这句话分明是出自《论语》啊。”他看见约翰说:“约翰,你平时不是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嘛,你说这句话是出自哪里?”

约翰清了清嗓子说:“我想老板是对的,这句话就是出自《圣经》。”说完,他拍了拍那位先生的肩膀,并且给了他一个非常富有深意的笑容。

在宴会结束的时候,这位先生在约翰要走出大门的时候拉住他说:“你为什么要那样说呢?我知道你对中国文化非常有研究,你肯定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

约翰笑着说:“我当然知道这句话是孔子说的,而且是出自《论语》。”“那当时你为什么说是我错了呢,你怎么没有当场证明?”这个先生气呼呼地责怪约翰。“我如果证明了你是对的就会让老板非常难堪。”“但是,你那样做会让我非常难堪啊。”

约翰笑着说:“先生,你是我们老板请来的客人,而我是我们老板的下属。你为什么不能装糊涂,给宴会的主人一点面子呢?而我,我当然要更加糊涂,因为和你争论的人是我的老板。”

这位先生听到约翰的话,也开始笑了起来,他说:“我们是应该糊涂一些。”

装糊涂也是一种聪明。尤其是下属和上级之间的交往。装一下糊涂不但能化解你们之间的尴尬,还能让上级找一个台阶下。这样,不但给了老板面子,也不会让自己感到为难。

难得糊涂是一种大智慧,该糊涂的时候就要糊涂。如果凡事较真,就会患得患失。这样就会养成斤斤计较的习惯,长此以往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不利,甚至为自己树立很多敌人。其实,难得糊涂是非常明智的做法。

智者多自谦

当代社会,有很多人觉得谦虚就是愚蠢。他们认为,一个有才能有本领的人是不应该谦虚,也不会谦虚的,因为展示出自己的才华,才能被人发现。这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他们觉得谦虚的人只是因为愚笨。

小安是一个留学生,在毕业以后,她顺利进入美国硅谷的一家大公司工作。她的办公室大楼里有很多著名企业,可以在这里见到很多科技界和商场上的名人。这些人大多面带微笑,如果小安面带笑意,他们一定会热情地对她说一声“早上好。”

有一次,小安在排队打饭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中年人。在转身的时候,她不小心将饮料洒在了这个中年人的身上,小安非常抱歉。这个中年人笑着说:“没关系,不要紧。”两个人因为这样一次“事故”熟悉起来,这个中年人在吃饭的时候向小安说了很多科技界的卓越成就,他说自己最佩服的就是苹果公司,他希望自己也能有那样卓越的设计理念。

他还对小安说了很多苹果公司的事情,因为小安也喜欢苹果的设计,所以两个人的谈话非常愉快。在午餐结束的时候,他挥着手和小安道别,然后微笑着离去。

在回到办公室的时候,一位同事说:“午餐的时候和你吃饭的那个中年人你知道是谁吗?”

小安笑着说:“他说他只是一个欣赏苹果公司的普通员工。”

同事笑着摇头说:“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某个知名软件的设计师,他已经有一家相当大规模的公司,就在隔壁的办公楼里,他的设计微软都在用啊。”

小安这才觉得,原来自己觉得他的笑容熟悉是因为在杂志上看见过他的照片。就是这样一个有名的人物,在和小安吃饭的时候,表现得像一个普通的“苹果”爱好者一样,丝毫没有提及自己的设计和成就。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智慧和成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拥有傲人的成就,就应该时时刻刻展现出来。因为只有展现出来,别人才知道你是一个有着卓越成就的人,如果不展现出来,谁会知道呢?

事实上,聪明的智者在这方面的表现往往是低调、自谦的。自谦是一种人性中的美德。自谦会让人更好的获得人心。反之,如果一个有成果的人整天将自己的成果顶在头上,生怕人家看不见,就会招来别人的讨厌,久而久之,还会失去人心。

王斌是一个科技公司的技术工程师,他是一个名校毕业的大学生,刚进入公司没有多久,就成功地为公司开发出了一个软件。这样的成就让王斌获得了公司高层领导的赏识,没有多久,王斌就被破格提升为公司一个部门的领导。这让王斌非常高兴,因为下属对他的成就都非常了解,对他恭敬有加,这让王斌飘飘然起来。

王斌来到这个部门以后,这个部门的业绩又很快提升了很多,这让很多领导都觉得他年轻有为,应该给他更大的发展前途,于是公司的领导一致决定让王斌管理一个分公司。

就这样,王斌到公司的一个分部上任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王斌在第一次开会的时候,就开始陈述自己的学历和业绩,并且说:“我来这里就是要把这个分部的业绩提升上去的,我觉得我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技术。”

王斌的一席话,让公司分部的一些老员工非常反感。他们显然不喜欢这个一上来就夸自己成就的新领导。而且,在每次会议上,王斌都把以前的事情提了又提。在批评一些老员工的时候,他总是说:“我是工程师,我能不明白这个技术性的问题嘛,你这样的做法当然是不对的,必须回去重新做。”

王斌上任半年以后,这个分部的业绩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这让王斌很是着急,他在全分公司职工动员大会上说:“我以前的成绩是非常突出的,而且我的技术也是得到公司领导一致认可的,怎么到了你们这里就变成了这个样子,你们也太让我失望了。”

他的动员大会变成了一个自我夸奖、批评别人的大会。就这样,王斌在这个分公司待了一年以后,又被领导调回了总部,重新做起了工程师,领导再也没有让他担任过任何部门的管理者。

一个想要获得成功的人,在为自己树立远大目标的时候,也应该知道,自谦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领导更要知道,自己的自谦其实是对下属的一种尊敬,因为这样的尊敬,下属才会更加尊重你。

一位名人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有能够骄傲的资本。”因为一个人即使在一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或者说在一方面的技术造诣非常深厚,这也不能代表他就是一个全能的人,如果一味地将自己的成就向别人不停夸耀,只能让别人更加讨厌你。

俗话说:“树大招风。”聪明的智者在取得成就的时候,一定会表现得非常低调,一个卓有成就的领导在面对自己下属的时候,也会表现得宽和自谦。

懂得自谦的人才是有大智慧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不站在风口浪尖上

办公室是一个小社会。如果公司的部门多,人际关系就会比较复杂,因此,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许刚是一个刚毕业进入职场不久的新人,因为工作业绩比较突出,很快就得到了上司的欣赏。于是被调到策划部门临时担任策划,小许又因为自己的才华得到了这个部门领导的器重,这个时候,小许就有点飘飘然了。

同事们都非常羡慕小许。小许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职场新人,受到了这样的待遇,喜悦当然是不用说的,但是,在喜悦当中自然还夹着几分骄傲。所以,除了自己部门的事情,策划部的事情许刚也非常乐意参与。许刚一时成为自己上司和策划部之间的红人,这让他十分高兴。

没多久,策划部门的那个领导找小许谈话,希望他能到自己的部门来工作。许刚非常为难,因为他在自己现在的部门工作得非常愉快,跟同事和领导相处得也十分融洽,如果现在贸然向自己的领导说出自己的意见,肯定会惹得领导不高兴。

策划部的领导知道许刚很为难,于是他就对许刚说:“这样吧,小许,由我来给上面的领导说,希望你能来我们部门工作。”许刚本想拒绝,但是又怕拒绝得罪了领导,所以一时也没有说什么。

隔了几个星期以后,许刚的领导在开完会以后,气呼呼地跑回来找到许刚说:“小许,你怎么没有跟我说一声就要求调到策划部去。你这样越级申请是什么意思?”

许刚为难的说:“我没有申请过这件事情。”

领导不相信地看着他说:“你没有申请,我怎么会在今天的会上得到你就要调到策划部的通知?”

许刚面对生气的领导,一时不知道怎样解释才好。这个领导看见许刚不说话,一时气愤,就找到那个策划部的领导说:“你跑到我的部门来挖人,人家说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你怎么做这么不人道的事情。”

那个策划部的领导说:“现在竞争这样激烈,适者生存,我没有做什么,就是觉得以小许的才华,在你们那个部门是屈才了,应该在我们策划部才能发挥他自己的才华。”

两个领导谁也不让谁,就这样吵起来,问题的中心就是许刚的调动问题。许刚这个时候处在了矛盾的中心,左右为难。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任何一个大的公司都不罕见。许刚因为自己的才能成为问题和矛盾的焦点,在表面上看来,这好像不是他的原因。

但是,这个有才能的人却是一个引起争端的罪魁祸首。他在运用自己才能的时候,无意之间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其实,如果领导赏识自己的时候不表现得过于骄傲自满、总想着表现自己,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也不会骑虎难下。

老子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功;不自矜,故长。”一个人有才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到处炫耀自己的才华,而因为到处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上更是非常不明智的事情。聪明的人知道应该什么时候运用自己的才华,而不需要的时候,他们就会将自己的锋芒收起来。

周清在一家非常有名气的广告公司做设计,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同事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有才气而且清高的小伙子。他的聪明异于常人,常常有很多奇言妙论,而且他的这些言论有些甚至传到了公司上司的耳朵里,所以在公司自己内部的刊物上,周清还被介绍为“怪才”。

和周清一起被公司录取的同事没有一个得到这样高的赞誉。他的才气被公司的同事欣赏,甚至有的时候,他说一句话,都被大家像格言一样传递。这样的状况让周清非常自豪。所以,他每天都会竭尽全力创造一些经典的话,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弄一个出色的设计。几年以后,和他一起进公司的同事都陆续得到了升迁,只有他还在自己的位置上没有动过。周清没有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觉得自己的设计被肯定,自己的创意被肯定,但是为什么自己不能得到升迁呢?

其实,周清没有看到,就是因为他出众的才华让他成了公司的异类。因为,在开始进公司的时候,他就因为才华受到了大家的追捧和肯定,从他被定义为“怪才”的那一刻起,他就变成了一个脱离公司集体意识的人。他被大家捧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他身上的缺点和优点自然也被领导看得非常清楚、仔细。

这个广告公司的领导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人,公司的气氛也是比较保守的。而且,这个广告公司一直在强调团队精神,做事讲求合作。而周清不仅没有合作的精神,反而还远远地脱离了自己的团队。如果公司提升周清这样的“怪才”,就意味着会给领导的管理造成很大的麻烦,因而领导在用人的时候,自然不会考虑像周清这样的“怪才”。

一个有着非凡才华的人诚然是可贵的。但是,人是社会的动物,尤其是在职场里,与人合作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合作,才能让一个企业真正地走向成功。而一个人,有再多的才华都不能办到这一点。

聪明的人在职场中懂得将自己的才华合理运用,在发挥自己才华的时候又不忘与别人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不处在危险的风口浪尖之上。

深藏不露巧扮拙

大智若愚,有大智慧的人都不喜欢把聪明摆在表面上。只有那些爱耍小聪明的人,才喜欢把自己的聪明时时显露出来。而真正富有才华、知道将自己的智慧藏起来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有一句名言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历史上有很多君王,在自己的王朝稳定了以后,就开始杀戮功臣,帮助越王勾践的功臣之一文种就是这样的结局。

文种在帮助勾践对付吴王夫差的时候给他出了七条计策,但是越王勾践只用了三条就将吴国灭了。后来,越王勾践在杀文种的时候问他:“我听说你要谋反?”

这样的问话当然让文种十分吃惊,他连忙否认,但是越王勾践说:“你给我出了七条计策,我只用了三条就将吴国给灭了,剩下来的那些计策,你是要用来对付我的吧。”

文种当然没有这个意思,这只不过是越王勾践惧怕文种的智慧,要杀掉他的借口而已。其实,在此之前,范蠡已经劝说过文种,让他逃出越国,但是文种却贪恋富贵,没有听范蠡的劝告。还在热切盼望着越王因为自己的才华而重用自己。结果落到了被杀悲惨的结局。

在职场上,和领导相处的时候,自己的锋芒盖过领导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只有懂得将自己的锋芒藏起来,在领导面前扮拙的人,才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在关键的时候,才能全身而退。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王朝以后,担心皇权旁落,于是便处心积虑地思索着如何保住赵家王朝。开国功臣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太祖赵匡胤的故交旧友,因此被太祖任命为禁卫军统领,成为掌握军权的重臣。

当时的大臣赵普就屡次向赵匡胤提及此事,认为兵权旁落会危及皇位。赵匡胤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削弱禁军兵权,宋太祖就亲手导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好戏。

有一天,赵匡胤宴请石守信等高级军事将领,席间君臣都开怀畅饮。酒酣耳热之际,赵匡胤对他们说:“如果没有你们的拼死相助,就没有我今日的地位,但是做天子太难了,远没有做节度使自在快乐。最近我整晚都睡不好。”

石守信等人听了,便问其中的缘故,并表示要为皇上分忧。

赵匡胤微微一笑说:“这不很明显吗,谁不想坐皇位呢?”

石守信等人明白了皇上的意思,他们脸上露出惊慌的表情,连忙离开座位,跪拜叩头说:“陛下多虑了,现在天命已定,天下归心,谁还能有取而代之的异心呢?”

赵匡胤解释说:“你们对我是一片忠心,但是假使你们的部下图谋富贵,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即使你们不想接受,恐怕也办不到。”石守信等人哭泣说:“臣等愚笨,没有料到这一步,希望陛下哀怜我等,给我们指一条生路。”

这时,赵匡胤才毫不客气地说:“人生短短几十年,就如同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我们追求富贵,也不过就是想多积蓄点钱财,享受快乐美好的生活,使子孙后代过上好日子。诸位爱卿为什么不释去兵权,到地方去置上良田美宅,为子孙后代置办固定的产业,多买些歌妓舞女,颐养天年呢,这样岂非人生美事?”

石守信等人听了,连忙叩谢说:“陛下能够如此体恤臣子,真是再生父母啊!”第二天,他们便集体称病,请求罢免军务职权,赵匡胤欣然表示同意。

其实,石守信等人都非常清楚赵匡胤的意图,他们之所以对皇上说自己愚笨就是为了能让自己全身而退。而且,把兵权交出来的做法,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在赵匡胤的意图面前,石守信等人扮演的角色在很多人看来就像是一个受人摆布的傀儡一样,但就因为这样的表现,才使得他们全身而退。

在和领导沟通的时候,要懂得掩盖自己的锋芒,在领导面前适当扮演笨人的角色,因为领导是不会用聪明人的。而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懂得在领导面前将自己的聪明藏起来,只有这样将自己的聪明藏起来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全身而退。

即使拥有再多的真才实学,也要懂得适度收敛。高明的人都很平实,他们的心态从来不肯脱离大众,也不会让自己独特。

糊涂一点,大智若愚,藏巧于拙,如孙膑装疯卖傻、司马懿装傻充呆,不仅保全了身家性命,而且也为最后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因此,藏锋不露,等待时机,未尝不是成功之道。

难得糊涂,赢得人心

在上级与下级交往的过程中,遇到下级犯错误的时候,有些无伤大雅的错误,不需要认真去追究,不必过多地责怪。这样有利于收买人心。

郭子仪为扫平安史之乱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恢复唐朝的功臣。做上皇帝的唐代宗非常器重他,他将自己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为妻。两人因为脾气不合,常常吵架。

有一天,小两口又因为一点小事情,吵了起来。郭暧看见自己的妻子老是摆着一副公主的架子,根本不把自己这个做丈夫的放在眼里,他气愤地对公主说:“你有什么好的,就只是有个公主的头衔罢了。又娇气又蛮横,不过是仗着你爹是皇帝罢了。我告诉你,你家的天下是我父亲打下来的。我父亲要是想做皇帝早就做了,是因为他没有把做皇帝当成一回事儿,要不然今天我就是皇子。”

在皇帝唯我独尊的封建社会,郭暧说出这样的话无疑是大逆不道的。升平公主听到了这样的话,当然是非常的气愤,她觉得这下子可找到了整治郭暧的把柄。所以,她立刻跑回宫里,将郭暧的一番话说给唐代宗听。她以为父皇听完了自己的这番话会将郭暧治一个“图谋造反”的罪。

唐代宗在听完公主的话以后,不但没有治郭暧的罪,还批评公主说:“你一定是惹得郭暧非常生气,所以他才讲出这样的话。而且他讲的就是实情,我们家的江山之所以现在还属于我们,完全是因为郭暧的父亲郭子仪。要不是你这个公公奋勇杀敌,打败了安禄山,我们父女哪里还会在这里聊天呢。”然后他又劝慰公主,让她回去给郭暧道歉,做一个贤惠善良的妻子,这样才不会给他这个皇帝父亲丢面子。在唐代宗开导下,公主终于消气回家去了。

但是,这件事情很快就被郭子仪知道了。他被自己儿子的一番话吓坏了,因为儿子的话很可能会招来灭门之灾。所以,郭子仪听完事情发生的始末,就急忙将郭暧绑了起来,带着他去见唐代宗,并要求皇上严惩自己的儿子。

这个时候,唐代宗笑眯眯地给郭暧松绑,并且将这两父子带到了自己的寝室。他对郭子仪说:“郭暧和公主吵架,一时生气才说了那样的话。这是小两口在吵架时说的气话。这样的话怎么好当真呢。再说,一定是因为公主太任性,才气得郭暧说出了这样的话,主要的过错应该在公主身上。咱们作为亲家,不应该把小两口吵架时说的话当真啊。所以,我们就应该变成聋子、傻子,听见就当做没有听见,知道就当做不知道。”

唐代宗的一番话让郭子仪松了一口气,也让郭子仪明白了皇上的良苦用心,他把郭暧带回去重重地责打了几十大板,从此以后对皇帝更加忠心耿耿了。

两个人在吵架的时候什么话都说得出来,但是因为公主和郭暧的身份特殊,所以在说话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禁忌。但是,就是因为这样的情形,唐代宗原谅了郭暧的口出狂言,装成了聋子和傻子,糊涂了一次,这样才避免了矛盾的加剧,而且也让郭子仪对自己更加忠心。这样的做法就是一种智慧。很多人觉得唐代宗完全可以把郭暧绑起来治罪,但是唐代宗却选择了装聋作哑的做法,这样的做法带来的结果当然比把郭暧惩罚一顿要好得多。

作为一个领导者,在所辖范围内,要让所有的人都对自己心服口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如果要取得大多数人的拥护,这样装聋作哑地做一个愚者是很有效的。

在同一个办公室里,上下级在相处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一个聪明的人,知道在什么时候要装作没有听见,什么时候听见了。

张斌和王宇同在一个公司里做事情,他们都受到部门领导的器重。有一天,他们部门的领导正在说公司某个主管尴尬事情的时候,恰好这个主管路过这里,主管将这个部门领导的话都听进了耳朵里。但是,这个主管并没有表示什么就走开了。

因为王宇对自己的这个部门经理非常不满意,所以在有一次和这个主管喝酒的时候,王宇就将自己听到的话全数都说给了这位主管听,谁知主管听了以后,并没有做任何表示,王宇以为这位主管会将自己这个部门领导调走,但是这个领导并没有被调走。

有一次,这个主管找到张斌说:“你有没有听到什么流言啊?”

张斌知道这个主管说的是什么事情,但是他回答说:“同事们平时在办公室里讨论问题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其他的人,声音都非常小。而我的耳朵也不好,所以有的时候听不清楚别人在说什么。”

不久以后,张斌得到了提升,而这个向主管告状的王宇就被调离了这个部门,到一个很不重要的部门做事情。

王宇很久以后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对这个主管说了实话,他不但没有提升自己而且还将自己降职了,而张斌没有说什么,反而得到了提升。

在一次会议上,这个主管说:“一个领导要做到尽善尽美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我觉得我们的团队应该是少一些是非,多一些谅解。在这个问题上,张斌做得就非常好,他是一个非常懂得团结的人。”

这个主管讲这番话的时候,那个说主管闲话的部门经理也明白了主管的意思,因为张斌和王宇都是他最信任的人。这其中的事情,他也知道一些,主管的这一个不追究,当做没有听见的行为,让这个部门经理在惭愧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他不但没有再说过这个主管的坏话,而且对工作更加尽职尽责。

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因为在必要的时候装聋作哑不但能免去很多是非,还能笼络人心。作为领导更是要这样,在与下属交流的过程中,懂得这个道理的领导会获得下属的感激,同样,像张斌那样懂得这个方法的下属,也同样会获得领导的赞赏。

第9章 多用脑子,少使性子

工作中难免出现矛盾,在与领导和同事相处的时候,如果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能心平气和地对待,而是一味耍性子,强调自己的个性,就会遭到同事的排斥,而且这样也不能获得领导的喜欢。在职场中,如果想要和领导、同事和睦相处,就应该放弃自己的所谓个性,逐渐习惯大家相处时候的气氛。相处的时候,要多动脑子,有什么事情要多思考多忍耐,只有和和气气地对待别人,才能和别人和睦相处。

面对矛盾,心平气和

有人说职场如战场,竞争非常激烈。大家就像在跑马拉松一样,坚持不下去就会被淘汰。跑马拉松的时候有一个规则就是不要讲话,心平气和地跑,快要冲刺的时候奋力一搏,胜利往往就是属于你的。这和职场上的某些规矩不谋而合,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面对很多竞争对手的时候,不但要让自己少说多做,还要心平气和地面对矛盾。

身为职场人士,与同事、上司发生争执是很寻常的事情。在争执的时候,重要的是一定要平心静气地说明,而不要因为别人不同意自己的意见就气愤地和别人大吵大闹,这样,难堪的不仅仅是别人,还有你自己。聪明的职场人士一定要记住,心平气和方能化解矛盾。

李涛和谷乐是同事,李涛比谷乐早一年进公司,所以在谷乐进公司的时候,部门经理要求谷乐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都要向李涛请教。

刚开始的时候,谷乐遇到什么问题都会去向李涛请教。因为谷乐比较聪明,而且积极上进,所以没有多长时间,他就能很熟练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了,甚至在某些地方做得比李涛还要好。谷乐的进步李涛都一一看在眼里,这让李涛备感压力。

有一次,谷乐遇到一个难题去问李涛该怎么办,李涛看了看谷乐说:“这个问题很简单,你自己想一想就明白了。”

谷乐拿着这个问题回去,想了很久做出了自己的方案,但是上报到经理那里,立刻就被否决了。经理对谷乐说:“这样的问题你肯定没有经验的,你应该向李涛请教一下,他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经理的一番话让谷乐明白了,原来李涛并不是想要考验他,而是不想告诉他。谷乐觉得李涛非常小气,而李涛也什么都不再告诉他了。

有一天,经理要李涛和谷乐一起负责一个策划。谷乐憋着一口气,觉得自己的策划一定要压倒对方。但是,经理在交代这件事情的时候,要求谷乐的意见要提前和李涛进行商量。谷乐觉得如果自己不和李涛商量的话,就会违背经理的意见。所以,在做好策划的时候,他还是将自己的策划拿给李涛看。李涛在看过之后就将谷乐的策划给否决了。谷乐没有说什么,接着又做了一个策划。但是这个策划同样也被李涛否决了,而且这一次李涛说:“小谷,你应该看清要求再做这个策划。”

谷乐本来就很生气,听到李涛这句话以后,他终于憋不住了说:“我哪里就没有不按要求做了,你这样三番五次地否决我是什么意思啊?”

李涛没有生气,只是笑着说:“我们不要把以前的过节带到现在的工作中来,我们现在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了。”

谷乐觉得李涛讲的是风凉话,于是他不冷不热地回了一句:“你是老员工了,我怎么好和你站在一条起跑线上呢?”

听见谷乐的话,李涛只是淡然一笑,他说:“谷乐,这个策划我并不是针对你。因为我在做策划这方面并不行,而我觉得你能够做好这个工作。因为你人很聪明。在这段时间里我看得非常清楚,我觉得你还能将这个策划做得更好。”李涛心平气和的一番话让谷乐的气消了一半。

这时,李涛看见了谷乐脸上的表情以后又说:“在你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之所以不再告诉你是因为我觉得你进步非常快,有的地方比我做得都要好。我们已经不是老人与新人的关系了,而是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对手和朋友,所以在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我觉得你自己能解决的就应该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只有这样你才会进步更快。”

李涛的这一番话让谷乐感到非常的惭愧。原来,他一直以为李涛是在故意为难自己,原来这些矛盾制造者一直都是他自己。而且,在面对矛盾的时候,李涛一直都是心平气和,心浮气躁的也是他自己。

这件事情以后,谷乐对李涛更加尊重了,他觉得李涛身上还有很多值得他学习的地方。尤其是他那种心平气和、不疾不徐的态度,把矛盾都化解于无形了。两个人的关系自此非常好,而且工作上也越来越默契。《老子》中说过“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这是一种超脱的心境。在职场中,面对矛盾的时候,这样超脱的心境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时候,如果同事之间有矛盾,彼此谁都不服谁,这样,不但不能将这个问题很好地解决,而且还会因为争执增加或者激化矛盾。这时候心平气和就是最明智的。

无论是同事之间,还是上下级之间,心平气和都是解决矛盾的最好方法,不但能很好地解决矛盾,还会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不逞一时之勇

古代的很多豪杰,总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诚然这是一种勇气,但在现在这个社会里,尤其是在职场上,人们每天都会面对很多压力和矛盾,你这样逞一时之勇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只有冷静思考之后再作决定方为上策。

刘邦打败项羽做了皇帝以后,在都城洛阳大摆筵席,与大臣们一起庆祝。席间刘邦说:“我能够打败项羽取得天下,并不是我自己有多大的本事,而是因为我知道每个人的特长,而且知道怎样让你们将特长发挥到极致。”

刘邦说完这句话以后,韩信说:“大王,您觉得自己的长处是这些,但是在我看来,您战胜项羽的原因是因为您没有像项羽那样逞一时之勇。项羽虽然有勇气,才智也不在大王您之下,但是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懂得深谋远虑,三思而后行,只会逞一时之勇。这就是他败给大王的最大原因了。”韩信这一番话非常有道理。

职场如战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如果只是逞一时之勇,不知道深谋远虑,就必定会失败。

越国的国君勾践被吴国打败了以后,在吴国囚禁了几年,受尽了各种侮辱。在回到自己的国家以后,他励精图治,立志要打败吴国,光复自己的国家。

几年过去了,在这段时间中,越国的国力增强了,兵强马壮,越国的士兵来见国王说:“大王,我们国家的百姓都敬仰和爱戴您,就像爱戴我们的父母一样。父母的仇,儿子一定要报,而君主的仇,臣子一定要报。现在就让我们替您去报仇吧。”

越王听了士兵的这一番话后,非常感动。但是他对这些士兵说:“虽然我们的国力增强了,但是还不足以和吴国一决高下。如果我们逞一时之勇和吴国决一死战的话,那么吃亏的必然是我们。战争不是儿戏,不是只凭着勇气就能取胜的。我们还有很多地方不如吴国,如果这个时候贸然行事,只是凭着勇气去和吴国拼杀,结果只能是我们再一次成为吴国的俘虏。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增强国力,等到我们的国力增强到可以战胜吴国的时候,我们再用我们的勇气去和吴国对决,这样我们就很容易打败他们了。”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越国更加富强了。这一次,士兵们过来向越王请命的时候,他很快就答应了士兵们的请求。于是越国征讨吴国,并一举将吴国消灭了。

越国的国王不逞一时之勇,不打无准备之战。等到时机成熟了,才将吴国一举消灭。这样的做法不可谓不聪明。很多时候,因为时机不够成熟,而只凭着一时的勇气贸然行事的话,不但收不到很好的效果,而且会让事情变得非常糟糕,而这样凭一时的勇气行事的人,也只能算是匹夫之勇。

职场如战场,职场上纷争也有很多。作为一个职场人士,如果在遇到矛盾的时候只借着一时之勇做出过火的事情,那么最后吃亏的也只能是自己。

魏军刚进入一家广告公司任职,在这个公司工作没有多久,他就发现自己部门的负责人王经理是一个非常难伺候的人。尤其是针对新人魏军,王经理总是诸多挑剔,这个也不满意,那个也不称心。这让魏军非常恼火。

有一次,王经理因为一件小事情又把魏军叫到办公室里批评了一顿。出了办公室以后,魏军简直气愤到了极点。同事看见魏军脸上的怒意都劝他说:“忍忍,他对每一个新人都是这样的。我们都是从新人过来的,过一阵子,他就不这样了。”

魏军气愤地说:“我真想现在就辞职,然后拿上一把剑去和他决斗。”

魏军的话被同事们当成了笑话。没过多久,王经理又因为一件小事将魏军批评了一顿。这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魏军听完王经理的批评以后很晚才回到家。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忍受王经理这样的做法了,他要给予还击。

星期一,同事就纷纷议论说,王经理被抓到公安局去了。大家都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有一个同事说:“在王经理值班的时候丢失了两台电脑。”

大家都知道王经理是星期六值班的,但是电脑其实是在星期五晚上丢的。但是星期五晚上最后一个走的是王经理。王经理因为没有交代清楚一些问题,很快就被公安机关的人带走了。

魏军看见王经理被带走了以后,别提多高兴了。他觉得自己真的是报了仇。原来这两台电脑就是魏军偷的,他知道如果公司丢了东西,第一个倒霉的就是王经理,这是公司的规定。所以,魏军为了报复王经理,为了教训王经理,没有考虑就做了一件错事。

公安机关经过调查,很快就找到了魏军。这个时候,他才清醒过来,发现自己逞一时之勇做错了事情。

人与人在相处的时候会产生很多矛盾,尤其是办公室里上下级之间。因为矛盾而争执,甚至吵闹起来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在愤怒的时候,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脾气,不要逞一时之勇做出无可挽回的事情,否则,最终受到损失的还是自己。

得意时,千万不可忘形

现在的社会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在这样激烈的环境下,取得一定的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职场,因为现在的职场可谓是人才济济,在这样的环境中,取得成绩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在取得成绩之后,会怎么样呢?

老蒋在一家大型企业里工作了5年,在这5年中,他每天都是诚恳勤奋,工作态度非常严谨认真,也为公司创造了很多效益。虽然老蒋的工作做得非常好,但是总是有比他做得更好的人。

但老蒋并没有灰心,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工作态度。年底业绩考核的时候,公司对老蒋的评价非常高。

老蒋一直没有升职,是因为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有一次,一个部门经理出国进修,回来之后就离开了公司。公司领导再三考虑觉得老蒋可以胜任这个职位,于是就把他提升为这个部门的经理。

老蒋心里自然非常高兴,老蒋觉得一定要把这个工作做好。从此以后,他的工作态度更加认真。对下面的办事人员,老蒋也非常耐心。所以,很快就赢得了下属的拥护。在老蒋上任的半年期间,他带领的部门工作质量和效率成为全公司最突出的部门。

这样的情况,公司的领导当然看在了眼里,所以在一次宴会上,公司的几个主要领导都一致表扬了老蒋和他带领的这个部门。老蒋和部门的员工都十分开心。

从这以后,老蒋变成了公司的名人。人人说起他的时候,都带着几分诚恳的敬意,觉得他是个有想法、有耐心而且还非常有毅力的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