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氏武术集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9 14:59:02

点击下载

作者:吴维叔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奚氏武术集粹

奚氏武术集粹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奚氏武术集粹/吴维叔著.--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20.1ISBN 978-7-5699-3287-4Ⅰ.①奚… Ⅱ.①吴… Ⅲ.①武术—介绍—浙江 Ⅳ.①G852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257421号奚氏武术集粹XISHI WUSHU JI CUI著  者|吴维叔出 版 人|陈 涛选题策划|陈丽杰责任编辑|陈丽杰 汪亚云封面设计|程 慧内文排版|曼路文化摄影摄像|陈菊仙电脑编辑|吴青萍视频剪辑|龙为光演示讲解|吴维叔 徐有根责任印制|刘 银 范玉洁出版发行|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http://www.bjsdsj.com.cn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138号皇城国际大厦A座8楼邮编:100011 电话:010-64267955 64267677印  刷|固安县京平诚乾印刷有限公司 电话:0316-6170166(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印刷厂联系调换)开  本|787mm×1092mm 1/16印  张|24字  数|295千字版  次|2020年3月第1版印  次|2020年3月第1次印刷书  号|ISBN 978-7-5699-3287-4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本书照片摄影和摄像:陈菊仙作者在公园带领学生晨练作者在奚诚甫老师故居和其部分子孙合影。右一是作者;右二是奚诚甫老师的小儿子奚宝熙;中是奚宝熙的小儿子奚基理,左二是奚基理的儿子奚宇龙;左一是奚宝熙的二儿子奚基伟的儿子奚宇奔。作者在奚诚甫老师故居的院子中和其部分后人合影。前排左二是奚诚甫老师的小儿子奚宝熙;左一是奚宝熙的夫人金金女;右二是作者;右一是作者夫人陈菊仙;后排右二是奚宝熙的小儿子奚基理;右一是奚基理的儿子奚宇龙;左二是奚宝熙的二儿子奚基伟的夫人周春娟;左一是奚宝熙的二儿子奚基伟的儿子奚宇奔。作者在奚宝熙的小儿子奚基理家中的奖状、奖章和证书前合影。中间是奚诚甫老师的小儿子奚宝熙;右二是作者;右一是奚宝熙的二儿子奚基伟之子奚宇奔;左二是奚宝熙的小儿子奚基理,左一是奚基理的儿子奚宇龙。奚诚甫老师的小儿子奚宝熙在练习双刀奚宝熙的小儿子奚基理在练习黑龙大罗汉拳奚诚甫老师的小儿子奚宝熙带领与作者随行的一行人参观如今的灵溪村自序

我幼年时由于身体不好,跟父亲学习杨式太极拳剑从而喜欢上武术。1958年我14岁,进入了杭州东风少体学校武术班跟杨澄甫的入室弟子奚诚甫老师学习杨式太极拳剑、罗汉拳、杨家选、形意、八卦、双刀、棍等拳术3年。之后,又跟著名拳师何长海、孙中宣和著名气功师、骨伤科医生毛延林学习少林、太极诸拳。2014年我写的书《零基础学习吴式方架太极拳》出版之际,在我的临海的学生潘昌东先生的提议下,我决定把我从奚诚甫老师那里所学的一些少林类拳术写成书,并把该书定名为《奚氏武术集粹》。书上的这些拳术是奚诚甫老师年轻时学自天台国清寺和宁波天童寺的。当然,这些只是奚氏武术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但就其精华部分来说已经足够了。我认为奚氏武术少林类拳术如罗汉拳、杨家选等其风格为南拳北腿结合,即南方拳法作为北方打法,称“南拳北打”。俗话说“南拳重于防守,北拳重于进攻”,但奚氏武术这两者特点都有。拳架门户“重敞开”和“重闭合”结合。前者为引进落空,后者为防守严密,做到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开而合之。奚氏武术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注意小动作,重视攻防。奚氏武术在奚诚甫老师的家乡也被称为“灵溪奚家拳”。如今,“灵溪奚家拳”已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奚诚甫老师的小儿子奚宝熙也被指定为灵溪奚家拳的代表性传承人。而奚诚甫老师的功绩也于2008年被记录在由杭州市体育局和中国体育博物馆杭州分馆主编的《杭州体育百年图史》第一卷中。

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使奚氏武术不至于失传,使学者对奚氏武术的攻防、健身、娱乐的认识有所帮助,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有所帮助,也对奚老师的家乡浙江天台的武术事业做些贡献、做点益事。书在写作和出版中得到潘昌东先生在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在摄影器材上得到了黄少卫先生的大力支持,在武术动作的攻防演示的录像拍摄中得到了徐有根先生的大力协助,在视频剪辑上得到了龙为光先生的大力帮助,特在此表示感谢!由于本人水平和能力有限,书中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读者斧正。吴维叔2018年7月于杭州高清同步练习视频

本书附高清同步练习视频,请关注“时代书局”微信公众号(sdshuju)

进入公众号,回复关键词“武术”;或是选择“时代学堂”-“武术视频”奚诚甫老师介绍

奚诚甫老师(1894年~1965年),浙江省天台县三合镇灵溪村人(过去称天台东区、苍南乡、灵溪村)。他一双大眼炯炯有神,长方形国字脸,宽阔的肩膀,1.85米的身材,好一副习武之身、武将之相。他7岁开始习武,跟随当时村内名拳师奚熙关、奚熙古、奚亭海学武;少年时跟从灵溪狮子班学武耍棒;由于他一心想练一身好武功,后来又跟黄务村名拳师王荣根学武。他虚心求教,尽得老师真传,所以人们以“小荣根”之称代名一世。

奚师从小父亡,1913年母亲又去世,他17岁那年到象山、宁波靠织布为生。后经人介绍,到宁波效实中学担任国术教师。后又经知名人物介绍拜宁波天童寺玉高法师学习武艺,并学习南北少林拳、杨家选拳、点穴、气功和十八般兵器。奚师敬聆师教,刻苦勤学3年,不仅功夫大增,还学会接骨,对粉碎性骨折治疗很在行,其他内科、妇科可谓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奚师后来又到天台国清寺织了10年袈裟,同时跟方丈学习南北少林拳术、点穴和十八般兵器,黑龙大罗汉拳也是此时所学。奚师勤学苦练,功夫又一层长进,曾多次与人较艺,未逢敌手。其后担任天台葛钟山(国民革命军第六师团长后为少将旅长)和张翅(省参议厅议长)二人的警卫,多次显身出手,使来犯者束手就擒,有的失望而逃。

1924年奚师任天台中学国术教师,转年去杭州创办省国术馆兼医疗门诊,并在当时杭州的惠兰中学、宗文中学任武术教师。他以武会友,与当时许多著名拳师切磋,兼采众家之长;还到处拜师访友,后来还拜太极拳名师杨澄甫为师学习杨式太极拳并成为杨的入室弟子。还跟董太监学习八卦莲花掌。他后来又拜形意拳大师高振东为师学习形意拳。他还在杭州开设了“奚诚甫骨伤外科诊所”,奚家至今还保留了一张1934年的杭州市国医公会证书。他东练三九,夏练三伏,所以在武术上奚师硬功、软功、点穴无所不长;在三丈内,飞刀、飞镖、袖箭等各种暗器百发百中。他还能口喷梅花针,虽然身材高大,还有一身童子功。月夜在操场上放18只脚箩,他纵身一跳一扫腿箩飞半天,等一只只箩落地,他身藏哪只脚箩你也不知道。奚师有千斤实力,在家乡碧岩庙中,原有800斤插蜡烛的“铁石墩山”,在“铁石墩山”两头站立两人,奚师都能双手顶起。他还能把120斤重的春秋大刀耍成滚轮。奚师力能控制,在地上叠3块石板,他一脚踩下去要哪一块断就哪一块断。他还有3路猴拳,形神皆备,攻防严密。在东风少体校时,那年奚师已经60多岁,腿能和手一样举得老高,他特意做了一个黑龙大罗汉拳中的里合蹬给我看,说能把脚跟用力变为脚尖或脚前掌用力,说着他快速有力做了这个动作,只见右里合腿向上向左合去速成脚尖向前下方踢出,好像向前下方斜掘锄头一样成为“穿心腿”。我回杭州后,一次碰见一位市委宣传部的离休干部,他说见过奚师打擂,说他手臂像猿猴一样长,老远就能把别人撂倒。

杭州一位在六公园教查拳的武术前辈冯金泉老师说,曾经在南山路有20多人在殴打路人,奚师经过上前劝阻而被这些人围殴,路人惊叫,以为这个年轻人要被他们打死了,结果奚师伸开“猿臂”撂倒好几个突出包围圈。冯老师说这些人用的都是勾拳打人心窝的。我还听奚师家乡一位练武者说起,一次奚师家乡演庙戏,他见台前一恶少调戏妇女,奚师一脚踩在恶少脚背上使其不能走动,直到演戏完人群散去才放开他,并对恶少好心教育。

1927年3月,为执行孙中山“提倡武术强国强种”的指示,南京中央国术馆在南京成立。选拔武林高手时,浙江省绍兴教练馆考试中,奚诚甫为浙江第一名。多少天下名师因在杭州办武术馆而不服,好几人前来挑战比武。特别是山东高式武,高个子,虎背熊腰,要在公园同奚诚甫比武。奚诚甫用灵活战术击败对方,将他打倒在地。奚师当时就将高式武双手扶起说:你是不小心自己摔倒的,还请他到茶馆吃茶。观众和学徒看得目瞪口呆。师父以武德为重,以武会友,奚诚甫在家乡常教我们武德:一让、二避、三退、四还击、五要手下留情(不能打死做绝)。当年高式武不死心,跑到上海请来师兄,又来奚诚甫武术馆前来挑战。那天在公园,人山人海,两边学徒守立,中间两名拳师如虎相争。对方比他师弟高式武还高大,身壮力大,却威风耍娇,好一副英雄气概,如古代张飞、李逵。但奚诚甫暗暗思忖,以硬功难以取胜,所以采取太极神功,柔中有刚,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两招将对方击倒在地。对方一拱手,带着师弟及几十名学徒逃离杭州,众人齐声喝彩,无不称赞。奚诚甫的名威一时在杭州倍增,全国各地武术爱好者纷纷报名参加武馆学武,连省长儿子也拜奚诚甫为义父。

1928年10月,南京中央国术馆在南京举办全国武术国考,来自全国各地的560名武士参赛,以抽签方式1同2比赛,2同4比赛,以此类推。经20天反复角逐,奚诚甫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全国首届国术考试合格证书,还有奖金和锦旗及纪念章,并被授命为国家武术一级裁判。

1926年奚诚甫在杭州城隍山(就是吴山城隍庙旁)的常州会馆与赵公祠前后两所大房子里成立了浙江省国术馆筹备会。在一年多的筹备时期里,由奚诚甫、俞康侯、王佰容、张镜心、陈初舟、劳祖安、陈佰年7人,并聘请中央国术馆的形意拳名师高振东共8人参与筹备事宜。

1929年7月8日,浙江省国术馆在西湖边成立,浙江省主席张静江(字家杰)兼任馆长,并聘请奚诚甫任浙江省国术馆教练,同时还叫奚诚甫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国术团教练(教太极、少林、形意、八卦、太极推手、散打),并进一步深度推广太极拳。1946年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少林国术团团长朱凤祥看到奚诚甫人缘好,省长儿子也拜奚师为义父,所以朱凤祥也拜奚诚甫为师学习太极拳和医术。奚诚甫也把自己保存的布满一排排抽屉的橱柜和里面的中草药都送给了朱凤详。奚诚甫还担任国民党军统武术教练,教营长、团长以上军官学习指挥刀术。他还有一手百发百中的枪法。

1929年11月9日,在杭州举办的浙江省国术游艺大会中,张静江担任会长,李景林担任大会执行部主任与评判委员长,奚诚甫担任主裁判(裁判委员),有24个省市的500多名代表参加。在会上奚诚甫表演了少林七星双刀和四路棍,得到全场喝彩。

抗战前,奚诚甫在杭州几所女子中学兼国术课,每天早晨在西湖六公园义务为国术爱好者授艺。同时他在杭州学士路开设骨伤科外科诊所,常用气功推拿、针灸和中药为患者治疗跌打损伤。

1937年抗战爆发,奚师在新昌、临海、三门、天台、嵊县(今嵊州市)教拳,之后在抗战时回老家,供职天台县政府,并兼天台中学、育青中学武术教师。早先跟宁波天童寺玉高法师学艺时,还学习了草药秘方,专制跌打损伤及内科、妇科病,可谓药到病除,妙手回春。特别是西医束手无策的粉碎性骨折,他让能让患者通过治疗康复。又著讲解点穴的书《脉蚕》,发表后曾一时震动中西医学界。而且他医德高尚,为贫病者送诊,减免药费,颂声四起。一患者病愈,感激万分,特请高手画家为奚诚甫画肖像相赠。

1945年抗战胜利后,奚诚甫在杭州上洋市街挂牌开骨伤科及妇科诊所,并先后在宗文中学、定安中学、惠兰中学和浙江大学兼教国术,又任杭州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少林国术团教师。

新中国成立后,奚师在杭州武术界春节大联欢、民族形式体育活动和其他武术活动和赛事中任主裁判。他也和武术名师刘百川、巩成祥、何长海、冯斌、白振东、孙中宣等为知交。并在1958年任杭州东风少体学校唯一一位在册的武术教师,更随当时的杭州第一届武术协会武术表演队到浙大、杭大等大专院校和各厂矿企业及各灯光球场巡回表演武术。

1961年,奚诚甫返乡后任业余教练,在天台、新昌、三门、临海等地流动任教。后因年老有病,叫小儿子奚宝熙代他出外任教武术,在灵溪本村义务传授各种拳术和器械。奚师在1965年去世。

奚诚甫一生为推广中华武术做出重大贡献和创举,并为浙江台州争得荣誉,为天台成为武术之乡奠基。他一生真心尽教,学生、徒子、徒孙桃李满天下;德高望重,胸怀慷慨,品行兼优,以江湖上义气为重,热情好客,贫富不分,强弱无欺,与世赞颂。

如今奚诚甫的后人及其弟子们都在练习奚氏武术,并使其进校园发扬光大。奚师的小孙子奚基理(小儿子奚宝熙的儿子)表现突出。他是浙江省武术二级裁判。他积极参加各种武术活动和赛事,在2012年浙江省国际传统武术大赛中获全能第三名,目前自己还带了一批学生。在2015年香港国际武术大奖赛中,他所参赛的五个项目,全部夺得金牌第一,荣获全能冠军。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灵溪奚家拳”的传承人奚诚甫的小儿子奚宝熙说:有无优秀品德是作为评价武林人物最重要的标准,让它指引武术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以武德置于首要地位,让它成为武术的灵魂。用优秀品质作为有力武器,鞭挞武林中不良风气与败类。内外三合是使身心同时受益锻炼,动静兼练,内外兼修。高层次是内练更胜于外练,练心更强于练身。希望国粹武术老祖宗积累的精髓代代相传。最后用一句话来对奚师的人品和功绩进行总结:恩师功德并彰振中华,贤徒文武兼备满神州!资料提供者:吴维叔 奚宝熙我的武术人生一、多病的童年

我1944年生于浙江临海,祖籍浙江东阳。父母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杭州居住。5岁时我患了麻疹,因在医治过程中没有避风调养,得了肺门淋巴结肿胀。当时体力极差,经常在短途行走后就会发高烧。那时用效果较好、价格昂贵的针剂链霉素,打得屁股上密密麻麻的都是针孔。为此,母亲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拿去卖掉给我治病,可疗效仍不显著,于是病就这么拖着。望着我骨瘦如柴的身体,父母都说这孩子养不大了,还给我拍了遗照。当时我念小学一年级,由于身体不好而休学一年。医生说要卧床休息,毕竟整天躺在床上是件耐不住兴致的事。我家住二楼,窗外是另一层瓦房的屋顶。我在床上躺得耐不住了就爬出窗外到瓦房屋顶上玩,数数瓦片。有一次我又这样偷着玩,刚进屋的父亲找不着我吓了一跳,大喊着我的名字。我在屋顶上回应他,他大吃一惊,说上屋顶好危险。

父亲看我仅靠吃药治病效果不好,就让我跟他学杨式太极拳试试看。父亲年轻时在山东济南的财经学院就读,当时杨澄甫在学院里教太极拳,所以他有幸从杨师处学得杨式太极拳、剑。我先跟父亲在家里学,因没有武术基础和特殊爱好,所以觉得很难。那时目的仅为治病,我就静着心一遍遍做动作,渐渐有了较好的模仿性。几个月后我的体力、胃口渐渐好起来了,父亲就带我到六公园去练。以前我从家跑到六公园虽然只有3分钟路程,但被风一吹就要发烧。自从练了一段时间太极拳之后一天要去好几个来回,再加练拳,也不感到累,而且也不发烧了。记得当时我学“玉女穿梭”这个动作觉得很难,走四个斜角,掌还要在头前绕转一下,好长时间学不好。后经我父亲反复耐心讲解和示范,我终于掌握了。有一次我在公园练拳,一辆军车从远处开来,上面站着的解放军战士见我动作利落熟练,都为我鼓掌,因此我深受鼓舞。随着身体好转,我还学了杨式太极剑,不久我重返校园。二、初入武林

练习了杨式太极拳、剑后,随着身体、体力好转,我对武术更加有了兴趣。我经常到书店翻阅武术书籍,还买了《一路华拳》《四路查拳》等书边学边比画。父亲还特意买了一本吴图南著的《太极拳体用全书》叫我好好看看。我想光靠看书学拳是很吃力的,能有老师指教更好。于是在1958年,我进入杭州东风少体学校武术班学习,由该校武术班当时唯一一名在册的教师奚诚甫老师传教。奚师那年年近70岁,1.85米的个子,人很魁梧。奚师是浙江天台人,年轻时在浙江宁波天童寺跟玉高法师和天台国清寺的方丈学艺10年,1928年南京国考中打过擂台,在杨式太极拳上是杨澄甫的入室弟子,精太极、少林、形意、八卦。他是1929年浙江省国术馆的筹建人之一,同时也是教师。在抗日战争时,他著书《脉蚕》,书中内容讲诊脉治病和点穴解穴,轰动中外医学界。奚师实力千斤,能把120斤重的春秋大刀舞得像车轮一样;善使飞镖,能口吐梅花针。奚师两眼炯炯有神,手臂特长,指粗掌大,见他练八卦掌美极了,真像一只凤凰。可惜当时那个年代没有摄像机,连拍张照片也是不容易的事,所以无法记录下这动人的一幕幕。

东风少体武术班开班时间是每天晚上,刚开班时操场上有500余名学生,学的是属于基础拳的练步拳。后来我知道练步拳有两种,一种是中央国术馆的,另一种是精武门的。奚师教的是精武门的。两种练步拳整套动作大同小异。比如第一个起势动作,中央国术馆称作“怀抱双掌”:两掌心相对,左掌在上对华盖穴,右掌在下对丹田,两掌抱于胸前上下平行;精武门则称为“太极势”:左掌在上立掌置胸前,右掌在下(掌尖向下)搁于裆前。因为练拳辛苦,再加当时大炼钢铁的运动又在进行,到了第二年许多学生放弃学武,只剩下二十余人坚持着。当时由于我们初中学生可以较少参加大炼钢铁运动,我很幸运的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苦练武术。在东风少体校3年间我还学了十路弹腿、杨式太极拳剑、罗汉拳、杨家选、双刀、盘龙棍、形意、八卦等。

由于周六下午和周日都放假,我又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到奚师家去把所学的拳术再请奚师点拨一下。奚师住上仓桥(当时叫江城路,城站火车站和南星桥之间),房子是沿街两层砖木结构瓦房,外墙为木板,上写“奚诚甫推拿诊所”“精传国术——太极、少林”。房屋为上下两层,下层主要为诊所,内置一方桌、两椅子,旁边靠墙放着一排排由低到高的储存着各种中草药的抽屉架。抽屉架下放着切中草药的器具。诊所内有一又窄又陡的小木梯连通二楼卧室。卧室内的床边上竖着一把刻有“绍兴国术馆”字样的柄尾有环的短柄大砍刀。此刀刀背很厚很重,像是练功用的。床边还立着一支很重的长枪,还有一对像是练习、表演用的有弹性的双刀。总体感觉房子不大,较挤。

练拳要穿过马路到对面经小巷到一拐角处的空地,奚师在那里帮我点拨动作。有一次我学了一套盘龙棍,该棍只有6个简单、朴实无华的动作,分别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重复练习,形成全套24式,是实用棍法。它展示了劈、绞、挂、拨、压等几个基本棍法。奚师讲了该棍民间流传的出处——为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当年征战沙场时用的。传说赵用的是一铜棍,把一大蛇的皮内灌漆盘在棍子上,故称盘龙棍。然后他将棍横搁于庙内香桌的架子上。当香客们来朝拜时,其精神和念力都集中到棍中,于是该棍作战威力巨大,碰擦到敌方时不死即伤。盘龙棍学会易,练好难。其动作形式简单,内容(攻防应变)复杂。尽管当时物质条件艰苦,奚师还经常在我学习完毕后花一角钱在路边买6颗枇杷奖励我。

我家到奚师家有10余里路,要换两班公交车。为节省一点如今看来极不起眼的公交车费,同时又可以看到火车(我从小就喜欢火车),所以每逢周末,我都从家步行到铁路边再顺铁路朝奚师家的方向走,一路欣赏着来来往往的列车。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看到了火车解了眼馋,还省了车钱。奚师经常和我谈起天台国清寺和宁波天童寺内僧人刻苦练武的情况;还有我所学的罗汉拳、杨家选、形意、八卦等有关的历史、故事、传说。他还从太极拳之粘,太极枪、剑之粘,又谈到棍之粘;谈到棍和剑同属平直形兵器,攻防上有相同之处,我听得津津有味。

奚师医术高,来他处就诊的伤病患者很多,所以经常要外出采各种草药。我和奚师一起在六和塔后山上采过几次。我还学会了几种草药的土名称和功效,如“七星草”吃眼红,有消炎清火的作用;“白企娥”治妇女病;“白接骨”接断骨用,把“白接骨”碾烂,敷断骨处包扎好,断骨就黏结好了。一次我不小心大拇指扭伤,奚师用两手掌夹住我大拇指,来回搓动,感觉其掌像铁板一样,我的手指扭伤处很快得到缓解。那时我年纪小,学什么只凭感觉,听说书的人说《金台奇侠传》中金台是练罗汉拳的,该拳如何厉害,于是我向奚师提出要学罗汉拳。听我父亲说形意、八卦很好,又见奚师走八卦像凤凰一样美而有气势,于是又向奚师学了形意、八卦。奚师总是孜孜不倦地指导我动作并且教导我说,精湛的功夫是要用心苦练的。

1961年,奚师回了天台老家。1962年我向杭州著名拳师何长海老师学艺。何师年纪比奚师小20岁,那年何师50岁,但也是一位名家。何师师承刘百川、韩庆堂。我当时看中了他那套气势大度有100余个动作的大洪拳。该拳不轻易教于人,一般都要在他处学习好几年,他看中你才教。何师看中我曾在奚师处学过,并且有扎实的基础,才教了我。大洪拳100式运动量很大,当时我虽年轻体力好,但一套练下来也感到够吃力。后来我发现其套路组合中能分成动作数量相当的3节,成为3套拳,每套30多式,可以分别练习。100式大洪拳学好后,何师要对学员进行考核。拳中有一个腾空侧飞腿接落地仆步按掌,落地时我用了很大气力用掌击地,何师说:“维叔,你这样一击的力气,能有好几个动作好做了!”由于当时我年轻体力好,尽管这拳100式练起来累,而这飞腿落地用掌一击是在套路快结尾了,我还有足够的力气来用力击掌。后来我还跟何师练了12路弹腿和一些技击上的东西。12路弹腿是低弹腿;以前奚师处学的10路弹腿是高弹腿。练拳可以活络筋骨、调节血脉、促进思维,所以对学习也有帮助。我初中高中时成绩都很好,读高中时当过数、理、化课代表,经常帮成绩落后的同学补课。三、上山下乡

1964年各大高校招生,成绩优异的我因为家庭背景的原因没能踏入大学校门。于是在1966年8月31日,我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到浙江临安农村插队落户。

我插队的村庄是个生产大队,由数个生产小队组成,它属于半山区。村庄坐落在高台上,高台下有数千亩水稻田,背后是蜿蜒起伏的群山,山上林木葱郁。离村庄两三里处是一条原先清澈见底的近百米宽的大溪,叫天目溪。原本此处风景应该很秀美,但由于100多天没下雨,大溪旱成了小涧。我先入住搭伙在大队监察主任、共产党员章同志家。这个大队是个很大的自然村,像一个大镇,有数千人,民风淳朴。从水库上流下来的水一部分直接流入水田,另一部分经过村中大路边的水沟再流入田中,以方便各家各户清洗。这里属浙江西部山区,夏天白天热(由于四面有山,热气散不出去),但早晚还算凉快。我一到这里就干起了挑水抗旱、造水库、上山砍柴等农活。干旱使得池塘里只剩下一点快见底的泥水,大家把它一瓢瓢舀到水桶里,再挑到稻田里浇快干死的稻。为了以后干旱时百日无雨保丰收,生产大队决定在两个山间最陕处筑坝再造一个水库。下乡知青和农民各自用二角钢刺把山边泥土掘开,再用土箕装上泥挑到坝上。坝上专门有数个人负责按每个人挑上泥土的数量发竹签,每天完工后各人按所得竹签数交由自己所属的生产小队记工分。上山砍柴要走10余里山路(因为近处封山),由于山高总是感觉太阳没下山以为还早,但等把柴捆好搬到山下早已天黑。这时东家已在路口等着我,手上拿着饭团叫我吃,帮我把柴挑回去。记得有一次砍柴口干极了,见矮草丛中有一淙近1米宽小溪流出,我就扑倒“咕咚、咕咚”大口喝水。等我喝饱站起,忽见小溪上游离我数米近处有一条2米长的大蛇被人打死后横在水上腐烂着。由于是夏天,令人作呕的恶臭飘来,我不由一阵恶心和寒战。

这里劳动强度大,一早出工,晚上各家还要切、煮猪草喂猪和打制草鞋,等等,有做不完的忙活,所以这里的农民基本没有习武的习惯。由于爬山、挑担需要两腿用劲,我的腿部韧带收缩得很快。每次春节回杭休假时练拳压腿舒展开的腿部韧带,在这里劳动两三天会发现又收缩了,所以踢腿没原先利索了。我不断提醒自己,在这艰苦的劳动环境里,绝不能把武术给荒废了。夏天双抢(抢收抢种)这一个月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早上5点出工,晚上9点完工,根本没有时间和体力练拳。双抢之外的其他时间我通常晚上做压腿之类的基本功,然后把整套拳拆成一节节练习,用脑子背拳,回忆默记一套套拳的内容。同时我趁冬天农闲和回杭休假期,抓紧练习并加大运动量。由于我在农村7年,咬定武术不放松,武术基本功没退步,套路动作也熟记于心。

一次,生产小队分配大家去割茅草盖棚。这些茅草一丛一丛长在石壁上,我用草刀一把一把地割着。这天我忘了带笠帽,太阳晒得头发昏,自己也开了个小差,忽发现山头倒过来了,这时惊觉自己摔下去了。此时头脑还算清楚,警示自己千万不要头着地,用手做着各种保护头的动作,同时感觉身上头上已多处被石壁尖梭处擦击。石壁有70°陡坡,我半摔半滚下去50余米直到山脚下,刚好一个马步使我站着。我用手一摸头上身上都是血,腰后面撞击出两个馒头大的肿块。我想自己走回去,但从远处急忙赶来的农民背着我跑了5里山路送我到了家。东家章同志煮了10只鸡蛋叫我带汤一下子吃掉,说是“发一发”。我想这一定是村民们为防止破伤风,增加抵抗力的土药方。生产小队还派人拿了乡村老中医给我开的中药方到10里路外小镇上抓药给我煎服。第二天早晨我在床上起不来了,全身疼痛。这时我想了个办法,像练武术基本功时向上踢腿一样,把向着床外边的那条腿向自己头上踢去,然后再向床边下用力一甩,利用惯性力使自己身体从床上竖起来。

农村7年,我学会了耘田、种收番薯、做秧田、拔秧、插秧、砍柴、割茅草、背毛竹、种菜等许多农活,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武术不但没丢弃,而且还有进展,可谓双丰收。四、再接再厉 因武喜结良缘

1971年我回城到建筑单位工作,当过汽车装卸工,之后当了管理人员直到退休。由于干惯了农村的累活苦活,所以汽车装卸工这工作对我来讲还算轻松。由于装卸工实行包干制,下午很早就下班了。下班后我还经常到公园练习。回城这一年我就到孙中宣老师处学习武术。1958年我在东风少体校时,因孙师经常来我武术班和奚师交谈,所以我早就认识孙师。奚师还和孙师说:“中宣,我兵器练过很多,就是双钩没练过,希望你的双钩以后能传传人。”孙中宣老师师承刘百川、白振东,任过第一届杭州武协技术指导,省体委武术总教练。1957年他一人代表浙江省到北京参加了全国大中专院校武术教材组编工作。在二十四式太极拳、初级拳、剑、刀、枪、棍的组编中,受到工作组长李天冀的表彰。1959年国家出版的《四十八式太极拳》中采用了左右式均衡套路结构,这是孙中宣老师提出的“改造太极拳,采用左右式来均衡结构”的建议,得到了组长李天冀的赞同和采纳。该书出版后好评如潮,国家体总毛佰浩特来信向孙师祝贺。我家到孙师处很近,步行10分钟即到。晚上到他家时他正在吃晚饭,他极慢地斟着一小杯约60克的酒,我坐在一旁和孙师谈武术上的人与事,我俩谈得很投入。一个多小时晚饭结束后,孙师休息片刻,便教我动作约10分钟。几个动作要领我会了,便立刻回家“趁热打铁”把所学的动作用文字记下来,必要时还画草图,然后自己再比画一下,记住了就赶紧睡觉,因为第二天一早还要上公园练习。学习中孙师还教了我10个腿法、10个手法的基本功。这种单式虽然是少林长拳类的,但也是学习太极、形意、八卦的基础动作。它除了能加快学习和理解其他拳术,还可以较快用于实战。每当晚上我到孙师处去学时便进入了状态,把孙师处学的动作一路比画着,以便向他汇报时能通过。他家邻居和我说看到老远一个比画着的人就知道是你了。在跟随孙师几十年中,我学了单刀、双钩、八仙剑、青萍剑、三合剑、双剑、蛇拳、八极、螳螂、查拳、炮拳、杨式太极拳、春秋大刀、棍等20多项,还有技击方面的知识。

也就是在1971年,我还碰到了另一位好老师毛延林,我相信这是缘分。每当我早晨在公园练拳时,经常能看到一位身体壮实的晨练者,在练习“矮步子”。后来知道这步法出于心意六合拳(又叫十大形)。他有时赤膊练功,身上气块会移来移去;还能看到他在练一套太极拳很松,好像在练气功(我当时的感觉),后来得知这套拳叫吴式方架太极拳。那时我干汽车装卸工,身体仆着装卸砖头和抬重物经常闪腰,疼痛难忍。毛师知情后就会用指给我点穴。点穴过程根本不需要我把衣服撩起,他隔着衣服一点就准,然后再推拿一下,就一两分钟治愈,真的很神奇。我见毛师的吴式方架有特色,决意向他学。学之前他先叫我练一下我过去练过的太极拳动作后指出我“意识太浓”,毛师一再强调“无意识”。通过数年体会这个“无意识”使我感悟到原来是指暗意识指挥的自动调控。通过长期交往得知毛师是杭州出生,父母、姐妹都在杭州。他在上海工作,因加班调休多所以经常来杭。为了练好吴式方架太极拳,我在单位里争取多加班调休去上海。上海住房比杭州还紧张,到了晚上我们就把桌椅等搬到一边去,打地铺睡觉。我们两人脾气随和,相处得很愉快。我跟毛师还学了心意六合拳和混元杨式太极拳。在练习中如发现对拳上有不清楚的问题,我及时向毛师请教。毛师也争取能挤出更多的时间来杭州教我。1985年,毛师辞去在上海的工作,放弃35年的工龄,回杭州开了一家骨伤科诊所。毛师在杭州的骨伤科诊所到我家要换两班公交车,来回两个多小时。我有疑问的动作在电话上也说不清,所以我一发现有不懂的问题及时到他家问,他也一有空就到公园来指点我。孙师和我讲:“毛延林的这套吴式方架是好东西,你要原汁原味地攻下来,不要有任何改动。”

练武术不但强健了我的身体,也丰富完美了我的人生,还因武喜结良缘。我从农村回城的第二年,1972年有一个16岁的女学生到我这儿学武术。她能吃苦,学武认真,基本功好。她经常买补品给我补身体,有时我单位值班,她还经常来陪我。她有时碰到不如意的事,也一定到我跟前诉说。我心想她待我那么好,以后会不会成为我的妻子。她在我这儿学了12年的时候,28岁的她和43岁的我准备结婚。12年中大家已十分了解,性格都直爽、厚道、以诚待人。晚上,我和她坐在六公园长凳上谈了一个多小时,她坐凳那头,我坐凳这头,彼此相距一米多距离。我告诉她,你和我在一起我可能给予不了你较高的生活水平,但她还是那么执着。我送给她的聘礼是一对雌雄双剑。剑的长短、重量均按她身高设计,我画了图纸托龙泉剑厂定做的。1986年,女儿出生了,我万分高兴。取什么名字我想了很久,但也想不出满意的。经再三斟酌,决定按我非常喜欢的那套“青萍剑术”取名“青萍”。青萍二字象征高雅、脱俗。女儿长大后也很有武术天赋,也练了几路拳,进大学后还办了个武术协会,教了几十号人参加表演、比赛。

我夫人生孩子后恢复身体时,因着凉落下了病根,使过去由于练拳好转了的气管炎又复发了。她冬天鼻子里鼻涕像水一样流出来,一天要好几块干毛巾去擦,而且毛巾湿得可以用手绞出水来,长期服药效果也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我让她练练吴式方架太极拳试试看。她学练了3个月后,病情有明显好转,20年来一直没复发过。还有一个例子是1980年初,一位30多岁的女同志,从小不会出汗,夏天跑步、打少林拳及其他太极都不会出汗,身体热火火的难受。我教她练吴式方架,练了2个月她感到会出汗了,无比高兴说这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后来她还说原先肝里有一个小瘤也渐渐小下去了。按中医理论来讲,不会出汗叫“闭”,得气使经络通了,自然出汗了。同时这也和正确的练拳方法有关。很想以后再能碰到一个不会出汗的再来验证一下。

退休后,我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和教学武术,并在杭州武术协会当过办公人员、常委、办公室副主任、顾问,参加各种武术活动、比赛。改编过许多传统武术套路,使其适合现在的表演、比赛在观感上和时间上的特殊要求。吴式方架我原本想拆编成一套不超过4分钟的套路去参加表演比赛用,但由于方架结构太严密,动作之间像砌成砖墙的砖头一样,互相之间交叉咬结,如果将其拆开重新组合,练起来感到不舒服,对气路和自动调控有影响,所以没能组编成功。这仿佛验证了孙中宣老师和我讲的话:“要原汁原味地攻下,不要有任何改动。”但我又想,如果为了通过表演、比赛,向世人展示吴式方架太极拳的风貌,组编成一个短套路,以适合现代在表演比赛上对时间上的要求(不超过4分钟),哪怕对自动调控有影响,也未尝不可。因为真正练习时,还得练原传统的100式。也希望以后我和读者中有人能组编出一个不超过4分钟的短套路。另外:如查、炮、翻子、罗汉、蛇拳、八卦、双钩、八仙剑、双手剑、双匕首、太极刀、八卦子午鸳鸯钺、混元杨式太极拳、传统武式太极拳等20余个套路,经过我重新改造组编后教给我的学生参加表演和比赛。有10位学生以我处学的19个项目参赛,在2006年浙江国际传统武术大会上获15金4银。还有另一位成绩最突出的女弟子刘春晓在2003年至2007年的浙江省国际传统武术大会和2006年、2008年香港国际武术大奖赛中获22金、2银。数年中,我所获得的荣誉有杭州武协优秀教练员、优秀武术伉俪、优秀教练站等。

练功习武60年,共学得60套不同风格的套路,我感悟到“丰富多彩是中华武术的文化特征,万法归宗是中华武术的技击本源。静以养性。练武要讲科学。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感到每天练武不能停,离开了武术,会感到生活没意义,因为武术是我的第一生命。论传统武术的技击功能

中华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几千年的发展,使它具有健身、防身、养身、修身、娱乐、审美等多种社会功能,它属于体育但又高于体育。在世界历史上各个国家的搏击术通过几千年的发展,也只有中国传统武术发展成为一种综合性文化。技击功能是传统武术多种社会功能中重要的一种。武术的定义是以技击动作(踢、打、摔、拿、击、刺)为主要内容,以基本功、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的并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而技击是指以制死或战胜对方为目的的攻防搏击技能,它不受体育竞赛规则的限制。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讲述传统武术的技击功能。一、传统武术的技击功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不断完善

武术产生于原始人群的狩猎活动。那时人们依靠拳打、脚踢、躲闪等徒手动作,或利用木棍、石斧等做出劈、刺、砍的简单动作和野兽斗,保护自己并获得生活来源。

进入氏族社会,部落之间经常为掠夺财富而发生战争。武器随作战需要而不断改进,而战场上的搏斗经验也不断得到总结。人们把战争中比较成功的动作如一击一刺、一拳一脚进行回忆或表演一番,频繁的战争使经验越积越多,人们有意识的攻防格斗技能开始形成。

后来人们把攻防格斗动作串起来进行表演,庆贺胜利,这样套路也就产生了。人们认识到武术不仅能满足生存的需要,还能满足享受的需要。武术开始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这也是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武术家及武术理论。《吴越春秋》里的“越女”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女子剑术家,她的剑术理论是:“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突)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理法极为深奥。越女论剑中用形、气、神来造就武术攻防中一个人的动作“态势”,并使这种“态势”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对方。庄元臣在《叔苴子》里论剑:“教剑者有法,及其能剑,忘其法并忘其剑矣。……末忘法而用剑者,临战斗而死于剑。”在这里告诉我们,如果在临场决斗时去考虑用什么招数,必死于对方剑下。它是靠平时训练形成临场实战应变时的动作条件反射的。三国时魏国曹丕“好击剑,善以短乘长”,和将军邓展比剑,三中其臂。蜀国的刘备,善使双剑,其剑术“顾应法”有名。

汉武帝为抵抗匈奴入侵,发展骑兵,使马上刀术得到发展提高。

北宋和南宋时要抗辽抗金,出现了“锦标社”“英略社”“角抵社”等练武组织,促使了武术的发展。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结了抗倭经验并写出《纪效新书》,总结明代各家六合枪法为二十四势及其他兵器要说,吸取民间许多拳术之粹,编成长拳三十二势,指出套路动作的死招活用,指出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后来的陈式太极拳和翻子拳中的许多动作多由三十二势长拳演化而成。《纪效新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在《剑经》中载:“顺人之势,借人之力。”“旧力略过,新力未生为最好进攻时机。”“刚在他力前,柔在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柏任君斗。”

明代武术家程宗猷从浙江人刘云峰中学得双手刀法编成套路,写入《单刀法选》并和他的其他专著《蹶张心法》《长枪法选》《少林棍法禅宗》等合并发行,名《耕余剩技》。

明清时已把套路作为存放武术技击的载体,并出现了许多拳种:如少林拳、形意拳、太极拳、查拳、华拳、炮拳、洪拳、翻子拳、劈挂拳、通臂拳、戳脚拳、罗汉拳、五祖拳、佛汉拳等许多拳种。任何拳种里面都包含着踢、打、摔、拿。每个拳种都有与其相配套的兵器,如赵堡架太极拳中有刀、剑、棍、春秋大刀等器械,查拳中有钩、刀、剑、枪等。

近代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武术家,如形意门的韩慕侠、查拳门的王子平、灵令门的刘百川,他们都以精湛的武技击败外国力士,为国争光。

由于近代热兵器的出现,武术技击由军事范围退出,除在军、警、特和民间自卫防身中还保留部分外,其活动天地进入了体育范围,在散打、摔跤,推手中保留部分。近来在各地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武术对抗赛,随着其不断地成熟完善,倒不失为一个保留发掘传统武术技击功能的好办法。二、传统武术的技击功能以武学理论为指导

传统武术各流派拳种都有其完整的武学理论,为其拳架正确、增强健身效果、增强技击功能服务。其实,使拳架正确,增强健身效果,也是为技击服务的。

如太极拳中的张三丰拳经:“凸凹之处,易为人所制,断续之时,易为人所乘,皆致败之由。”李亦畲的“撒放秘诀”之擎、引、松、放:擎起彼劲借彼力,引到身前劲始蓄,松开我劲勿使屈,放时腰脚认端的。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四两拨千斤,舍己从人。”武禹襄的四字秘诀“敷、盖、对、吞”,将自己之气敷于彼劲之上,包之、裹之使不得逃脱。盖住来劲,使之随我而动。以我之气对彼之来劲,对准、吃牢、落实后,则万无一失。当对方发劲,我即以气全吞而化解之。例子举不胜举。

长拳中的查拳看似花拳,也讲技击。它在技击中讲:“出手疾,回手快,触发寸劲。明拳暗腿,手脚并用,虚打实上,避实就虚,多法巧用,组合连击。出手点睛,抢扑面门。”“不怕对方招,就怕不出招;引手抢面门,闪身向上靠;抢占背侧位,出手是奇招;倘若敌我变。顺转最为妙。”“出似离弦箭,回似火烧手;抢在他力前,跟在他力后;打上发寸劲,切忌乱出手。”

少林翻子拳在技击中讲“要扣足、扣膝、掩裆、掩肘、掩手、拧腰、含胸拔背等。他要求快而不散、密而不乱,指右奔左,引上打下,以闪为进,以活为本,远拳近肘、贴身挤靠。顺其势,借其力,走着打,打着走,拳不空挥,手不空归,上打鼻梁下打裆,左右两肋中胸膛,脚踢一阴反一阳,后腿蹶子把人伤,出手打印堂、回手挂鼻梁,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八闪翻子六合手,彼是神仙也难走”。

长拳中的通臂拳要求含胸探背,八极、翻子要求含胸拔背,这是由它们特有的攻防招式和发力机制决定的。通臂要求力从背臂成鞭劲打出,八极撞靠劲,翻子双拳密如雨,如不按以上要求,则力和速度都达不到,拳架也不正确,影响发力通顺。

形意拳中内三合的劲通过外三合的拳架打出去。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操练时面前如有人,交手时有人似无人,收放快速以我为主,起如风,落如箭,先发制人,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脚踩中门夺地位。

八卦掌有48个技击秘诀:如在《接拳诀》中写道“五花八门乱如麻,长拳短打混相加,你越快疾我越慢,我若发时鬼神泣”;在《脱身化影诀》中写道“他不来时我引来,他若来时我化开,不须手避凭身段,步步不离两肘间”。其他还有《迈步诀》《身法诀》《手法诀》《封闭诀》等共48秘诀。三、传统武术的技击功能表现在构成各拳种的动作基本要素和功法上

传统武术的各拳种套路动作编排有不同的风格:有的以单式左右对称编排,如形意五行拳以“劈、崩、钻、炮、横”五个基本拳法正反练习。通臂拳也有以单式正反练习的套路。长拳如“查、华、炮,洪”是以非对称动作组合的复杂套路。太极长拳以非对称动作组合为多。八卦掌是对称与非对称结合的,每一掌分互相对称的正反面,而每一面又是非对称的。不管套路如何编排,它里面都包含着最基本、最直观、最简单的带有攻防搏击性的成分,这些成分(即基本要素)都是能为技击服务的。

如太极拳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这八个劲路和“进、退、左、右、中”这五个步法是构成太极拳的基本技击要素十三势;“砍、撩、抹、刺、抽、提、横、倒”这八个剑法和“进、退、左、右、中”这五个步法是构成太极剑的基本技击要素十三势。用以上这些技击要素经过训练,灵活运用可用于实战。太极拳在八个劲路和五个步法的配合运动中形成太极拳的武术攻防态势。通过调整和对方的距离、角度、力点及力的作用方向和自己的重心,形成太极拳的武术攻防态势,并使得这种态势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对方。

如查拳、华拳、炮拳、洪拳等长拳套路虽然很多很长,但它们是由“冲、挑、格、架、挂、劈、抓、砍、夹、钩”等手法,“踢、弹、扫、摆、钩、蹬、踩、踹”等腿法,还有擒拿中的“缠腕、切腕、卷腕、拧手、扭臂、别肩、扼喉、跪腿、按揿”等技击要素所组成。所以以上这些套路中也可以拆出这些基本技击要素。蔡龙云就是用了华拳的迎面三腿击败外国拳击家的。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叫拆拳,就是把套路中这些带有攻防搏击成分的技击要素拆出来用于实战。搏斗时没有明显的弓马等步形,只有重心虚实的变化,并在搏击理念的指导下去运用这些基本技击要素。

基本攻防技击要素可以组合成套路,并使其在套路中形成连环运动形式的一种顺序训练,而套路也可以拆散成许多基本攻防技击要素。这就好像许多零部件可以组装成一台机器,而一台机器也可以拆散成许多零部件。如今好像人们习惯于把套路练得滚瓜烂熟,而对套路中的基本攻防技击要素的拆解很生疏。

八卦掌的前辈王永昌说过:“教一姿势不过使你练得此种身法、步法、手法,若即以此应敌,必难于用上,用时要完全拆散。”

套路中致伤、致残、致死的招数有:“二龙抢珠、双风贯耳、飞镖刺心、海底捞月、犀牛劈角太阳穴、指裆锤、雪花盖顶、金鸡啼头啄气口、金鸡劈腿取会阴、金刀斩腰伤肾俞”等。这些动作名称很形象直观地说明该动作的用法。

各流派拳种都有其完整的一套功法练习体系,如查拳看看很优美,但它也有一套功法。

1.站桩活气:立体桩、马步桩。

2.打桩增力:用胯、腿、膝、肩、臂、肘、臀、拳、掌配合简单技击动作和方法打击和撞击沙包、木桩、树桩等,用掌插豆缸和沙缸;全身倒立,练手掌、指、臂力。

3.行手练功,打散手。

螳螂拳、猴拳要练掌插沙、手抓沙袋、石锁,用来增强搏斗时手掌的穿透力和抓力。鹰爪拳练抓缸,增强指力用于搏击。

太极拳的螺旋劲,长拳的直发劲,形意拳的蓄发劲,八卦掌的弹簧劲,白鹤拳的弹抖劲,大通臂的摔劲和鞭劲,都能在技击中发挥极重要的作用。

基本动作用于技击时,形式虽简单,内容却很复杂,它包含着用动作时的计谋、攻防角度和敌方距离估计等。西门庆在狮子楼上踢掉武松的刀,用的是外摆腿。这个平时晨练时大家经常练的腿,因为踢刀不能正面向上踢。外摆腿踢刀需力量、速度、与对方的距离、角度和发力时机。奚诚甫的高腿,里合腿接穿心腿(用里合腿打掉对方兵器紧接穿心腿);刘百川的低腿,踢对方膝盖下的迎面骨走的玉环步,使对方不知他用哪一脚踢来,哪个方向来,哪腿虚,哪腿实,防不胜防,无法破解。他们都练得出神入化。由此可见,练好武术基本功极其重要。

吴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的儿子吴公仪指裆锤这招用得好。1952年在澳门举行世界拳王比赛,个子矮小的吴公仪边退边闪来避让个子1.9米的欧洲拳王的连发拳,后来吴看准拳王一个空隙来了个转身指裆锤直冲拳王裆腹,这时拳王一个急收腹想避开吴公仪的冲裆拳,却把上半身胸部暴露向前扑出,吴公仪趁势把指裆锤变成了向上的勾拳,拳王胸腹受伤倒地,裁判数到10还起不来。吴公仪把指裆锤向上一勾这动作编在了他的太极拳里,点明这动作还可以这样用。当然这次获胜和吴公仪的时机把握得好、功力强也有关。

技击就在我们每天练的简单的一招一式上,在基本功上。四、传统武术的技击功能由于仿生武术的出现,而更加丰富完善充实提高

人类在原始社会时为了生存和野兽斗,发现人类走不如兽,飞不如禽,于是模仿飞禽走兽搏斗的动作来打斗。如模仿蛇的缠绕,猴子的步捷轻灵,螳螂的奋勇格斗之猛,鹰的左右翻腾刚暴凶狠,虎扑食的凶猛,鸡啄米的准确。于是仿生象形拳就产生了。

在技法上螳螂拳用了刁、拿、锁、扣、长手短手结合,刚柔相济。“五快”——手快、腿快、步快、身快、式快,变化莫测。

猴拳在手法上用了“刁、拿、锁、扣、抓、顶、勾”,腿法上用屈伸性强的“踹、点、蹬、弹,身法松肩、缩颈、圆臂、束身、弯肘、曲膝”等形态,步法轻灵用脚尖小跳步,攻防严密,连续进攻,躲闪灵活。

醉拳用跌跌撞撞的踉跄步,用“点、盖、插、刁、拿、采、扣”等手法,用“勾、挂、盘、剪、提、蹬、弹、缠”等腿法,用“挨、撞、挤、靠”等身法,各法协调配合。似醉非醉,形醉意清,步醉心不醉,迷惑对方,以醉进招随机就势,避实击虚,闪摆进身,跌撞发招。象形拳象形取意,如象形成分太多,影响攻防,于是有取意拳。

取意拳粗看并不像某一动物,它是取某一动物搏击特长的特点,来作为拳术的技击手段,攻防技击性强。如形意十二形,心意六合拳的十大形,还有通臂拳。通臂拳又叫通臂猿猴,取了猿猴的长手臂收放自如的特点,利用腰胯侧身拧转,含胸探背、肩背松顺、腰背发力,用鞭劲打出去,来造成放长击远和长一寸强一寸的技击效果。

仿生武术不但培养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形象思维能力,也丰富、完善、充实、提高了传统武术的技击功能。五、传统武术的技击功能受武德的制约和引导

传统武术的技击是要伤人的,所以随着传统武术的发展,武德也相继产生。武德是调节擅长技击技能的人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的道德规范,是把传统武术的技击功能引导到对社会有利的方向去。武德要求反对侵略、爱国爱民、尊师重道、遵守社会公德。武术锻炼者应把德放在第一位,练武术是一种人格的修炼,德为艺先。

数千年以来,许多习武之人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英雄和栋梁,远的如岳飞、戚继光等;还有如明朝中期,少林武僧月空带领30多名僧人组成僧兵队伍,奔赴江苏松江一带与倭寇血战,屡立战功,最后血染沙场。

抗日战争时,少林寺德禅法师组织众武僧,在皮定均司令员的领导下,成立“少林抗日政府”,在少室山一带打击日寇和汉奸。

人民解放军南下时,少林寺德禅法师亲自送弟子行方、素祥、素龙等参军入伍,英勇作战,屡立战功,受到部队嘉奖。

八卦掌功夫不低的周恩来总理,藏而不露,为了国家日理万机。还有原南京军区司令许世友上将、浙江军区司令员钱均中将均出自少林寺,他们都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中,在各条战线上又有无数武林人士投入其中,做出了非凡业绩,例子举不胜举。在社会刑事犯罪中,习过武却触犯刑法的人可谓寥寥无几。一般来说,习过武的人其武德和道德水准都较高。

少林功夫有“八打八不打”,“八打”是打不至于造成严重伤害,而又能控制对方的部位;而“八不打”处都是致命部位,如太阳穴、锁口、硬软肋间、两腋、下阴、腰眼、尾闾、耳窝等。

武当内家拳要求习武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止戈禁暴”。明代内家拳有五不传:心险者、好斗者、狂酒者、轻露者、骨柔质钝者。

少林秘典《汇象罗汉行功》记载了点穴之术,并指出这种极厉害的武艺的出发点是仁爱而非残忍。兵刃之举,是圣人不得已而为之,点穴就是为了使对手心神昏迷,容易救醒而不至于伤人,体现了少林功夫的仁爱武德。

现代武德已成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现代武德必将继续推动武术运动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六、尾声

传统武术是开发提炼搏击要素的丰富的知识宝库,它需要人们去开发、去提炼。它又是一个信息密码库,需要人们去破译它,解出它的攻防内涵。

有些传统武术套路动作是“会意的”,一招有多种用法,如太极拳中的“搂膝拗步”起码也有八种用法;日本空手道鼻祖直言不韦地说空手道来源于中国嵩山少林寺的十八罗汉手。其他如跆拳道、泰拳等都从中华武术中提取攻防技击素材,如今成为风靡世界的项目。

我们既不要夜郎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不要夜郎自大就是不要认为外国不行,中国功夫最好,这是错误的。因为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技击术,他们也都经过冷兵器的战争。有的国家的习武者还吸收了中国武术之精华,也出过不少能者。人类在对技击问题的思考上有共同点,有时大家会想到一块去。不要妄自菲薄就是不要认为中华武术都是花拳绣腿。传统武术的技击功能受武学理论指导,受古代兵学、医学、阴阳五行、易经等学说影响,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是一个文化总体。传统武术中的螺旋劲、蓄发劲、弹簧劲、铁砂掌、红砂手、缠枪及各种功法和武学理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聪明才智,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搏击术的重大贡献。刘百川的玉环步鸳鸯腿、韩慕侠的马形掌、王子平的左右横开掌,这些击败外国力士的招数都能在传统套路及功法中找到影子,只是现在的人大多数以健身为主,没有人花这样大的精力去钻研苦练,不知道、不去了解、不去练不等于传统武术中没有攻防技击。

套路是武术发展的最高形式,攻防技击是武术的核心和灵魂。我们要把在传统武术攻防搏击的开展上做得不够的地方,努力去加强它,努力去做好。我们不但要把传统武术的攻防搏击深入研究、发扬光大,也要把传统武术的整个文化体系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在攻防搏击上努力学习国外搏击功夫之精髓,但也不要拿着中华武术这样好的“金饭碗”去“讨饭”。中国人绝不能废弃中国武术,对本国的武术绝对尊重,努力传承中华武术。路就在你的脚下!注意事项

1.套路中的每个动作都是单侧的,练习者可以将它们的另一侧的动作形式及攻防用法推理出来,进行动作左右侧的周而复始的单式及攻防练习。而且也可以酌情不断改变套路动作中的步型进行练习,可以按出手出脚都是同一侧的顺式练,也可以按出手出脚都是身为异侧的拗式练,还可以把套路动作变化成左右单式后配合进步、退步、左转步、右转步来练习,做到套路动作的死招活练活用,为攻防的临场应变打基础。这样练有利于动作的熟悉和理解,也有利于攻防,也能增加练习的兴趣。

2.上步的目的是为了缩短和对方的距离,增加进攻冲击力,使自己以进为闪,同时也可以封住对方的脚或插裆。

3.对方向我进攻的腿或者手简称为对方的“攻腿”或“腿攻”,或者“攻手”或“手攻”,即对方进攻来的腿,或腿的进攻;对方进攻来的手,或手的进攻。

4.每个动作出手须对准人体攻防中心线(从头顶向下到尾闾的连线),并和鼻尖及前面的腿的膝盖这三者向前的延长线“三尖相对”以守住自己的中心线,以利于攻防。三尖相对也有和前面脚尖相对的,那是那些前面脚尖朝前的拳。但奚氏武术中前面脚尖是内扣45°的以保护自己小腿迎面骨不太暴露,所以三尖相对中应对前面腿的膝盖向前的延长线。出手的侧立掌掌尖应对鼻尖。拳或掌向前出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