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0 02:33:31

点击下载

作者:阚道远,梁军峰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试读:

前言

古语云,“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有备才能无患。所谓“底线”原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引申后指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范围不能超越的纵横两端界线,现指人们在社会经济实践活动中,对于某种事态心理上可以承受或能够认可阈值的下限,或某项活动进行前设定的期望目标的最低要求或最起码保证。《礼记·中庸》里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的意思就是预备、防备,这样遇到事情就不会慌慌张张。这是古人对底线思维高度凝练的概括。《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里的“止”,既是一种目标追求,也暗含了底线思维的思想。a

a王克修:《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年4月19日。

底线思维是以底线为导向的一种思维方法和心态,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它要求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客观分析每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妥善解决问题。坚持底线思维,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战略策略,也是一门很重要的领导艺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

2019年1月21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一、树立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宝贵经验和伟大智慧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是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战略大师。a1945年5月他在中共七大上做的“结论”中,面对抗战即将“胜利”的大好形势,却一口气列举了我们可能遭遇的“十七条困难”,并据此提出应对之策,就是成功运用底线思维的典型一例。

a曹普:《毛泽东善用底线思维》,《中国组织人事报》2016年9月12日。

七大召开时,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已发生重大变化,国际国内形势一片“光明”美好。但是,就在人们准备大声欢呼、庆祝“胜利”之际,毛泽东在其做的七大“结论”中,阐述“国内形势”时,却强调要“准备吃亏”,在看到“光明”的同时“更要准备困难”。他还一口气列举了可能出现的“十七条困难”:

第一条,“外国大骂”。第二条,“国内大骂”。第三条,“准备被他们占去几大块根据地”。第四条,“被他们消灭若干万军队”。第五条,“伪军欢迎蒋介石”。第六条,“爆发内战”。第七条,“出了斯科比,中国变成希腊”(斯科比是当时英国派驻希腊的英军司令,1944年12月,斯科比指挥英军并协助希腊政府进攻长期英勇抵抗德军的希腊人民解放军,屠杀希腊爱国人民)。就是说,有外国力量干涉中国内政,帮助蒋介石打我们。第八条,“不承认波兰”,即我们党的地位“得不到承认”。第九条,“跑掉、散掉若干万党员”。第十条,“党内出现悲观心理、疲劳情绪”。第十一条,“天灾流行,赤地千里”。第十二条,“经济困难”。第十三条,“敌人兵力集中华北”。第十四条,“国民党实行暗杀阴谋,暗杀我们的负责同志”。第十五条,“党的领导机关发生意见分歧”。第十六条,“国际无产阶级长期不援助我们”。第十七条,“其他意想不到的事”。

在列举这些困难的时候,毛泽东还批评“从前我们党内有一个传统,就是讲不得困难,总说敌人是总崩溃,我们是伟大的胜利”,他提出“要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更要有“对付非常的困难,对付非常的不利情况”的“精神准备”。

从历史上看,我们党多次发生过因“胜利”而“骄傲”,因“骄傲”而“吃亏”的错误,留下了惨痛教训。从党的现实处境看,虽然党及其领导的队伍前所未有地发展,但是中国革命毕竟还没有胜利,相较于敌人而言,我们的“力量很小,前面还有困难”,我们的处境还很严酷。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既要英勇奋斗”,“又要谦虚谨慎”,不要重犯历史上“小了就舒舒服服,没有事情,一大就胀起来了,脑壳胀得很大,骄傲起来了,心里也躁了”的错误。

在把“困难”和“光明”都估计充分的基础上,中共七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制定了一整套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为党领导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

在毛泽东看来,凡事从最困难、最坏处准备,努力去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一个思维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是要始终坚持的。1957年1月27日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说:“‘七大’的时候,我讲了要估计到十七条困难……我们作了这样充分的估计,所以始终处于主动地位。现在我们得了天下,还是要从最坏的可能来设想。”1958年3月25日在成都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又提出要准备发生预料不到的事情,他再次谈到了“十七条困难”,要求各省、各部党组就国际国内可能发生的不可意料的危险谈一谈,列出一个单子来,不是十七条,十六条也可以。

邓小平指出,“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这样,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江泽民多次指出,“有备才能无患。要充分估计各种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对各种可能性都应该预作考虑、预为准备”。胡锦涛同样指出,“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既要认清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又要正视挑战、迎接挑战、战胜挑战”。a

a陶文昭:《治国理政的底线思维》,《党政研究》2015年第5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底线思维,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战胜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二、树立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关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大会议上专门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国际和国内面临的矛盾和风险都不少,决不能掉以轻心,“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性风险,这是我一直强调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习近平总书记对一些重要领域要坚守底线做过深刻阐述,比如,在道路方向问题上,强调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在依法治国方面,强调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强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在外交战略方面,强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等等。要准确把握这些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树立明确的底线意识,决不能触碰、践踏和逾越那些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界限,不断增强坚守底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被摆在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首位。在2018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述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等重大问题。如今,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又把“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这次省部级专题研讨班的主题,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和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的原则理念。

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形势总体上是好的,党中央领导坚强有力,全党“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显著增强,意识形态领域态势积极健康向上,经济保持着稳中求进的态势,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斗志昂扬,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习近平在讲话中就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作出深刻分析、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党中央关于维护政治安全的各项要求,确保我国政治安全。要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强势,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进依法治网。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但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我们既要保持战略定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精准研判、妥善应对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各地区各部门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把握好节奏和力度。要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方案。要加强市场心理分析,做好政策出台对金融市场影响的评估,善于引导预期。要加强市场监测,加强监管协调,及时消除隐患。要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要加大力度妥善处理“僵尸企业”处置中启动难、实施难、人员安置难等问题,加快推动市场出清,释放大量沉淀资源。各地区各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习近平强调,科技领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完善国家创新体系,解决资源配置重复、科研力量分散、创新主体功能定位不清晰等突出问题,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加快补短板,建立自主创新的制度机制优势。要加强重大创新领域战略研判和前瞻部署,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重大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要强化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任务的统筹组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要加快科技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围绕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医疗诊断、自动驾驶、无人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加快推进相关立法工作。

习近平指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切实落实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全面做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住房市场调控等各方面工作,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持保障合法权益和打击违法犯罪两手都要硬、都要快。对涉众型经济案件受损群体,要坚持把防范打击犯罪同化解风险、维护稳定统筹起来,做好控赃控人、资产返还、教育疏导等工作。要继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紧盯涉黑涉恶重大案件、黑恶势力经济基础、背后“关系网”“保护伞”不放,在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上下功夫。要创新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震慑态势,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健全平安建设社会协同机制,从源头上提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强调,当前,世界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我国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既聚焦重点、又统揽全局,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要加强海外利益保护,确保海外重大项目和人员机构安全。要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安全保障体系,坚决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清除了党内存在的严重隐患,成效是显著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这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大判断。全党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的改革发展正处在克难攻坚、闯关夺隘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关键时顶得住的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但反腐败斗争还没有取得彻底胜利。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零容忍的决心丝毫不能动摇,打击腐败的力度丝毫不能削减,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习近平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大家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要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的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要提高风险化解能力,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有效予以处理。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修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主动加强协调配合,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习近平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需要有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斗争,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年轻干部要到重大斗争中去真刀真枪干。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三、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

底线思维,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从底线的层面进行思维,前进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就能正确地做出分析,在看待问题的时候也就能够更加透彻,有助于直接把握问题的本质规律。我们党就是一个善于用底线进行思维的政党,也正是这种底线思维,使得我们能够始终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自身的革命建设,从而始终保持了前进道路方向上的自信心和正确性。

底线思维,其实也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这种思维不是天生的,而是党员干部在工作实践中不断锻炼出来的。为此,党员干部一定要从多个层面来增强自身的底线思维,例如,每年我们党都会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各种形式的政治理论研讨学习等,党员干部不仅增强了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而且还进一步增强了理论上的自信,对于从底线层面上进行问题思考和是非判断也是大有裨益的。

正是出于这样的初衷,我们编写了本书。总的来看,本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紧紧围绕“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阐述,突出系统性。本书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内容,就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作出深刻分析、提出明确要求。本书不仅仅讲了“是什么”(重大风险的具体内涵),同时谈了“为什么”(重大风险的危害)和“怎么办”(如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利于党员干部系统把握、准确理解、认真践行,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习培训教材。

二是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解读、研究前沿介绍有机结合,突出权威性。本书在编写中不仅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论述精神,还介绍了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这一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又引用了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中央的战略部署以及国内外研究前沿动态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突出政治要求、学理支撑和学术观照,不断提升读者的学习思考能力和问题意识导向。

三是将丰富案例、链接资料、思考问题、参考书目有机结合,突出可读性。本书立足于对中央精神和要求进行完整准确解读,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古今中外案例,内容翔实的链接信息和阅读资料,层层深入和联系实际地思考问题以及有针对性地推荐读物,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体验,使图书能够吸引读者、开拓视野、产生共鸣,帮助党员干部不断深化对“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一重大问题的思想认识,真正入脑入心,促进形成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我们就更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我们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延伸阅读】

“黑天鹅”事件“黑天鹅”事件是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名称由来: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黑天鹅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着一切。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不知道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

2007年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黑天鹅》一书中提出了“黑天鹅”事件的定义。塔勒布称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的事件为“黑天鹅事件”:首先是它具有意外性。其次是它会产生极端效果。最后,虽然具有意外性,但人的本性促使我们在事后为它的发生编造理由,并且或多或少地认为它是可解释和可预测的。塔勒布指出:“生活只是少数重大事件的累积结果”,“历史和社会不会爬行。它们会跳跃。它们从一个断层跃上另一个断层,之间只有很少的摇摆。而我们(以及历史学家)喜欢相信我们能够预测小的逐步演变”。回顾过去,极少数根本无法预料却影响巨大的黑天鹅事件,却决定了我们一生的命运,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9·11”事件、美国的次贷危机、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都是典型的“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

2016年米歇尔·渥克撰写的《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让“灰犀牛”为世界所知。类似“黑天鹅”比喻小概率而影响巨大的事件,“灰犀牛”则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

灰犀牛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你能看见它在远处,却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来,定会让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扑倒在地。它并不神秘,却更危险。可以说,“灰犀牛”是一种大概率危机,在社会各个领域不断上演。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其实更像是“灰犀牛”,在爆发前已有迹象显现,但却被忽视。米歇尔·渥克在《灰犀牛》一书中指出,2007年至2008年的那一场金融风暴对某些人来说是“黑天鹅”性质的事件,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它的出现一点儿都不奇怪:市场上的风暴完全是众多“灰犀牛”汇聚的结果。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发质变。风险也是如此。任何风险都不是凭空产生、突然出现的,都有一个过程。开始时只是一些风险的苗头或因子,如果没有发现,或发现了不及时处理,苗头就会生长,因子就会叠加,小火苗就会蔓延为大火,最后演变成火灾。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防范风险,要“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

—摘自百度百科

思考题:

1.为什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时间节点上,我们党要强调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2.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哪些典型事件反映出我们党具有突出的底线思维和重大风险防控能力?

3.请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谈谈对“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的理解。第一章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防范化解政治领域重大风险

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党中央关于维护政治安全的各项要求,确保我国政治安全。

当前,我国政治安全的总体形势保持稳定、向好的基本态势,但同时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也是前所未有,影响政治安全的因素日渐增多、日趋复杂。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2018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第一节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深刻总结国家安全的基本经验,科学把握国家安全的内在规律,敏锐洞察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揭示了中国国家安全的本质,实现了我们党在国家安全理论上的历史性飞跃。

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a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正式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概括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a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00页。

总体国家安全观图解

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系统、全面地定位和把握国家安全问题。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国家利益至上是国家安全的准则,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党的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坚持立足于防,又有效处置风险;坚持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塑造是更高层次更具前瞻性的维护,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科学统筹,始终把国家安全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来把握,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维护国家安全合力。a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对我们党维护国家安全历史经验和成功实践的深刻总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安全理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奋力开拓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的战略智慧和使命担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大国安全的行动指南,是确保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保证。

a习近平在2018年4月17日召开的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延伸阅读】

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俗称“国安委”“中央国安委”,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下属机构。经由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议后,于2013年11月12日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任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任副主席,下设常务委员和委员若干名。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作为中共中央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

—摘自百度百科

二、政治安全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政治安全是指国家主权、政权、政治制度、政治秩序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免受威胁、侵犯、颠覆、破坏的客观状态。在当代中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集中表现为对外保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对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政治秩序稳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a政治安全的核心是维护党的执政安全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安全。2017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的根本。经济、社会、科技、军事等领域安全的维系,最终都需要以政治安全为前提条件。一个国家对外不能独立,内部政治动荡,就不可能维护好自身的利益,实现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内受困于军阀割据,外受制于列强欺凌,现代化之路步履维艰、屡遭挫遏。这一状况,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根本改变。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没有民族独立与国家政权的统一,没有国内稳定的政治秩序,中国便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举世瞩目的成就。维护政治安全直接关系到民族兴衰存亡、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利益的维护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a杨大志:《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解放军报》2018年4月20日,第7版。(一)坚决维护政治安全,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应有之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其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提到“伟大斗争”,用心良苦,其意深长,旨在告诫全党:“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a发展靠竞争,安全靠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清醒地指出:“过去,我们常常以为,一些矛盾和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老百姓收入低下造成的,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生活好起来了,社会矛盾和问题就会减少。现在看来,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b当今中国政治安全所面临的矛盾尖锐性、局面复杂性、形势紧迫性前所未有。中国越发展就越会遭受世界上那些视中国为竞争对手的国家的嫉妒与作梗,就越会遭受国际反华势力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仇恨与破坏。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形势紧迫,责任重大。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

b习近平:《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0月),《求是》2016年第1期。【延伸阅读】

毛泽东论“伟大斗争”

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斗争。为了这个事业,我们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并且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体实际,尽可能好地结合起来,从实践中一步一步地认识斗争的客观规律。

—摘自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1日(二)坚决维护政治安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主席系统论述“中国梦”的丰富内涵,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一个能得到广泛认同的政治共识。它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中国梦是发展的梦,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可偏废。只有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特别是创造和谐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梦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它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同时也将给更多的国家带来发展机会。在国际舞台上,对中国梦的认可是主流认识。大多数国家都认为“中国梦对世界具有吸引力”,“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系世界的命运”。但同时,国际社会也有一些曲解和误读、疑虑和猜忌。面对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有些人开始担心,也有一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了必然是一种“威胁”,将中国梦曲解为“扩张梦”“强权梦”,甚至是“霸权梦”,一定会跌入所谓大国冲突对抗的“修昔底德陷阱”。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地向世界宣示:“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坚定地表达了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决心: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a

总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安全稳定的国内国际政治环境。科学发展是第一要务,政治安全是头等大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要始终高度警惕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危险,始终高度警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被破坏的危险,始终高度警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被打断的危险。

a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二节 当前我国政治领域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总量大幅跃升,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党的凝聚力、领导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牢固,社会政治大局总体保持稳定。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在政治领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越来越复杂,维护政治安全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一、西方敌对势力企图在我国挑起“颜色革命”

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和国际力量对比持续朝着对中国有利的方向发展,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崛起越来越感到如鲠在喉、如芒在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为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威胁,特别是对美国全球霸权的挑战。在难以使用武力手段征服的情况下,西方敌对势力便采取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干扰破坏和渗透颠覆,甚至图谋发动“颜色革命”。可以说,敌对势力在我国策划“颜色革命”的战略图谋是长期的,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进行颠覆破坏活动。从外部看,他们对我国实施围堵,推动我国周边安全问题持续发酵,以期在我国周边地区形成一个战略包围圈。从内部看,他们对我国实施渗透,插手干涉西藏、新疆、台湾、香港等问题,利用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策反我国人员和窃取国家秘密,扶持利用一些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外媒体、智库以及各种敌对势力从事与我国法律不相符的活动;他们以民族、人权等问题为幌子,推动所谓“社会运动”,以“宗教自由”为名对我国实施宗教渗透;他们推动所谓“文化冷战”“政治转基因”工程,妄图对我国拔根去魂,把人民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他们从网上进行破坏,制造大量负面舆论,混淆视听,“唱衰”中国,妄图以此“扳倒中国”。【延伸阅读】“颜色革命”“颜色革命”,又称花朵革命,是指21世纪以来,在东欧、中东、北非、西亚等地区发生的以颜色命名、以和平方式进行的政权更迭运动。如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乌克兰的橙色革命、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后来,这一概念被泛化,指以非暴力方式改变目标国政权性质的行为。其实质是外部势力通过各种手段在有关国家进行各领域渗透、培植政治反对派并鼓励利用社会矛盾推翻现政权的一种政治颠覆活动。其主要特征:(1)以西方政治制度为理想目标;(2)以非暴力为主要形式;(3)以颠覆政权为行动诉求。a

a寒竹:《不能掉入“颜色革命”陷阱》,《人民日报》2015年6月14日,第5版。

客观而言,引发“颜色革命”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高,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有的是因为官员贪污腐败严重,社会矛盾激化;有的是因为政府与反对派沟通不足,给他们利用经济社会问题发动游行示威等提供了可乘之机。但这些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都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外因,即外部势力的插手干预,特别是美国的输出民主战略。

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历届政府都把自由民主当作其重要的输出品,以“民主和平论”为理论支柱,以强大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为基础,干涉别国内政,强制推行西方民主制度。其一贯做法是首先利用媒体为发动“颜色革命”制造舆论氛围,搜集现政权的错误、弊端,尽量夸大,以激起群众的不满和反抗情绪;同时,向民众灌输美国价值观,使人们认同美国的经济政治制度;培植大量非政府组织,全方位培训反对派领导人,抓住政府换届选举或突发事件的时机,通过各种街头政治活动,达到推翻现政权的目标。a美国通过输出民主策动“颜色革命”的这一套理论和实践,就是在西方国家也遭到广泛批评。

—摘自百度百科

二、分裂主义活动对国家主权安全的挑战

自现代民族国家产生以来,分裂主义就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种特殊内容。对存在分裂主义的国家来说,反对分裂主义,维护国家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最基本的政治原则。根据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共同签署的《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分裂主义是指“旨在破坏国家领土完整,包括把国家领土的一部分分裂出去或分解国家而使用暴力,以及策划、准备、共谋和教唆从事上述活动的行为”。根据分裂主体与驱动因素的差异,分裂主义可分为民族分裂主义和政治分裂主义。b以一个民族为主体而提出分离诉求是分裂主义最普通的形式,也是存在最普遍、影响最大的分裂主义。然而,政治分裂主义的影响和威胁亦不容低估。

a徐崇温:《民主制度不能强制移植》,《人民日报》2015年6月14日,第5版。

b杨恕、李捷:《论中国反分裂主义战略》,《统一战线学研究》2017年第3期。

我国受分裂主义威胁较为严重,存在多股分裂势力,有分裂诉求的人口基数大、居住面积广,分裂势力所主张的分裂领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0%,对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完整构成严峻挑战,这使反分裂成为中国最大的政治之一。它关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关乎国家稳定的大局,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战略的实现。目前,“疆独”“藏独”“台独”等分裂主义还没得到根本遏制,而近年来“港独”势力又构成新的威胁。从类型上来说,“疆独”和“藏独”属于民族分裂主义,“台独”和“港独”属于政治分裂主义。“疆独”属于文化—宗教式分裂主义,它以宗教、文化差异为基础,鼓动民族对抗,与域外的文化、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联系较多。“疆独”势力又可分为两大派别:一个是以“世维会”为代表的非暴力派,以进行民族主义及民族自决的鼓动为主,其组织主要在西方国家注册并活动;另一个是以“东伊运”为代表的暴力派,它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关系密切,多在伊斯兰国家和地区非法活动,以策划和实施恐怖袭击为主,并成为国际恐怖势力的一部分。特别是2009年“7·5”事件的发生,标志着新疆分裂主义的发展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近年来,新疆分裂势力以宗教极端主义为驱动力、以恐怖主义为手段,对新疆的发展与稳定造成了严重冲击。“藏独”属于宗教集团式分裂主义,以达赖集团为主导,直接以宗教权力对抗国家治理。达赖集团1959年叛乱失败逃往国外后,不甘心失去他们在旧西藏的封建特权,一刻也没有放弃分裂破坏活动。20世纪60年代,他们重组叛乱武装,对西藏边界进行袭扰;在80年代策划拉萨骚乱,妄图将西藏从祖国分裂出去。事实上,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从未停止过。半个多世纪以来,流亡国外的达赖集团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各种途径,向境内分裂主义分子授意,通过各种手段挑起西藏内部矛盾。2008年“3·14”事件显示西藏分裂主义的发展达到了阶段性的波峰期。2008年3月14日,一群不法分子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的主要路段实施打砸抢烧,焚烧过往车辆,追打过路群众,冲击商场、电信营业网点和政府机关,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使当地的社会秩序受到了严重破坏。事后查明,这天,不法分子纵火300余处,拉萨908户商铺、7所学校、120间民房、5座医院受损,砸毁金融网点10个,至少20处建筑物被烧成废墟,84辆汽车被毁。

有18名无辜群众被烧死或砍死,受伤群众达382人,其中重伤58人。拉萨市直接财产损失达24468.789万元。a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组织公安、武警,对在拉萨街头十分猖狂地进行打砸抢烧的不法分子依法打击,迅速平息了事态,维护了社会稳定,维护了国家法制,维护了西藏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一场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斗争。根据掌握的情况,这起严重的暴力犯罪事件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的,是由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当前,随着“达赖集团”内部的纷争加大,西藏分裂主义的发展态势呈现出更多的不确定性。虽然“藏独”势力在国内藏区的动员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其国际化的水平没有降低。在所谓“后达赖时代”,“藏独”势力为摆脱自身边缘化的境遇,不断吸引国际势力的支持和介入。特别是中国和印度两国因边界问题摩擦不断、战略互信不足的情况下,印度对“藏独”问题的介入程度不断提高,这必然再次对两国关系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a李柯勇、边巴次仁、拉巴次仁:《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真相》,《东方今报》2008年3月22日。“台独”既源于内战后两个政权的对立,也与“台独”势力在国际干涉造成的割据状态下不断“去中国化”和鼓动两岸政治乃至文化对立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台湾地区政局变动,“台独”势力对两岸和平统一进程造成了诸多障碍。2016年蔡英文上台,台湾当局虽然口口声声宣称依据“中华民国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但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断推行“渐进台独”政策,单方面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导致两岸关系陷入政治僵局,过去八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好局面遭到严重冲击。不仅如此,民进党当局还纵容支持岛内“去中国化”“渐进台独”分裂活动,阻挠破坏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妄图削弱、切割台湾同大陆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联系,加紧勾连外部势力,奉行“亲美日、远大陆”政策,配合外部势力打“台湾牌”,台海形势趋于复杂严峻。【延伸阅读】“台独”的由来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后,日本驻台总督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勾结台湾汉奸,密谋策动“台湾独立”。台湾光复后,“台独”分子受到严厉打击,逃往日本、美国,在外国势力羽翼下继续从事“台独”活动。20世纪70年代后期,台湾基督教长老会及岛内反对国民党势力中的部分人,公开打出“住民自决台湾前途”的主张,开始与海外“台独”势力合流。1988年李登辉上台后,逐步背离一个中国原则,鼓吹“特殊两国论”图谋制造“两个中国”,纵容“台独”势力及其活动,使“台独”活动变相合法化。1991年,在美最大“台独”组织“台独联盟”迁回台湾,随后集体加入民进党。

1992年5月,台“立法院”废除“刑法”第一百条和“国家安全法”相关条文,“台独”活动合法化,“台独”势力由此迅速膨胀。2000年5月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上台执政后,陈水扁抛出“一边一国”分裂主张,谋求所谓“法理台独”,“台独”势力进一步蔓延。

——根据媒体报道整理“港独”,是指妄想把香港特别行政区从中国分裂出去,继而独立的举动。“港独”本质上是受到殖民主义制度残余的影响,缘于对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认同的式微,最终把“本土化”的认同政治化,并与国家和中央政府相对抗。自2011年年底,中国内地人赴香港抢购奶粉、大陆孕妇冲关到港产子等事件引起社会关注以来,部分港人对内地的不满开始发酵,至2012年年初发生尖沙咀名店D&G欢迎内地客却排拒港人,以及“蝗虫论”的骂战,引爆了港人的高度焦虑感,并促使香港社会特别是年轻族群孕育出一股要求保持香港政治、经济、文化独立的“去中国化”思潮。2014年“占中”事件的发生表明,“港独”势力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动员能力。“占中”指的是在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的“占领中环”非法集会。“占中”于2013年3月27日发起,至2014年9月28日正式启动,至12月15日清障行动完成,共持续79天。表面看来,一群充满政治狂热的学生们是要通过自己的“街头政治”为香港争取更大的民主空间,但背后的煽动和操纵者们要的显然不仅限于此,从矛头指向中央政府根据《基本法》原则规定特首人选必须在“爱国爱港”人士中产生之日起,人们就不难发现他们的真实动机是要为香港的未来预设一个巨大而危险的不确定性,是在试图以“颜色革命”的方式达到分裂香港社会、分裂国家的图谋。香港“占中”事件爆发以后,一些西方媒体可谓欣喜若狂,它们毫不掩饰地公开宣称香港“占中”是一次“颜色革命”。美联社以《雨伞革命在香港扩散》为题加以报道;英国《金融时报》更是以《雨伞革命让人质疑“一国两制”》对香港“占中”进行报道。尽管“占中”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港独”势力不会善罢甘休。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港独”势力将会持续挑起社会矛盾、制造政治分歧和煽动意识形态对立,以此挑战中央对香港的制度部署和权威。

三、暴力恐怖活动对社会稳定大局的破坏

当前,国际恐怖活动进入新一轮活跃期,极端思想在全世界滋长蔓延,国外暴恐袭击手段日益极端化、简单化,其对失意人群维权群体的示范效应不可低估。2015年11月13日巴黎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后,全球接连发生数十起暴恐案件,特别是欧美国家接连发生汽车冲撞、刀砍等恐怖案件,方式简单、危害巨大。

从境外情况看,“伊斯兰国”虽遭重创,但其人员和思想双重外溢,一些国家借反恐角力更趋白热化,大量恐怖分子向南亚、中亚、东南亚等地区扩散,已经在我国周边地区形成恐怖动荡之弧。“东伊运”等“东突”恐怖势力依托国际恐怖组织快速发展,无论是能力还是影响力都在提升,对我国的威胁也在增大,其潜回境内实施暴恐活动的目的明确、意愿强烈。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我国海外利益向安全风险高危区延伸,与国际恐怖势力正面交锋的可能性在增大。2016年8月30日上午,一辆携带炸弹的汽车冲进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并在馆区内发生爆炸,事件造成使馆3名人员轻伤,袭击者当场死亡。据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外通报,恐怖袭击的主谋哈利洛夫为恐怖组织“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即“东伊运”)成员。2018年8月11日,中治集团山达克铜金矿项目员工在巴基斯坦遭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11月23日,我国驻卡拉奇领事馆遇袭,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从境内情况看,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这“三股势力”,以宗教极端思想为依托、暴力恐怖为手段、民族分裂为目的,与境外各种势力相互勾连,千方百计实施捣乱破坏活动。一些地区暴恐极端活动的生存土壤依然存在,仍有暴力恐怖分子潜藏蛰伏,暗中织网布局,伺机制造事端。2013年6月26日凌晨6点左右,新疆鄯善县小镇鲁克沁地区发生骚乱。多名暴徒手持砍刀袭击鄯善县公安局,在残害公安民警的同时,还放火烧毁警察局和警车,造成27人遇害。更令人痛心的是,在被残杀的人员中有妇女,还有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乡亲。暴徒行径之狠毒、手段之凶残,可谓丧心病狂,令人发指。暴力恐怖分子在境内外反动势力唆使下肆意挑起骚乱,残杀无辜民众,目的无非是想摧毁我们美好的生活,扰乱我们的生活秩序,破坏新疆社会稳定,进而分裂祖国。

同时,还有一些暴力恐怖分子组成“伊吉拉特”团伙向内地转移,以打工、做生意等方式筹集资金,分散潜伏,伺机出境。部分暴力恐怖分子已不仅仅将内地作为落脚、藏匿、中转地,而是选择就地“圣战”,内地面临的暴恐威胁更加现实、直接。2014年云南昆明发生的“3·01”暴恐事件就是一起典型的“伊吉拉特”团伙恐怖袭击案。

2013年12月以来,依斯坎达尔·艾海提、吐尔洪·托合尼亚孜、玉山·买买提纠集他人形成恐怖组织,指挥该组织成员为实施暴力恐怖活动在广东、河南、甘肃等地进行暴力恐怖犯罪准备,并共同策划在昆明火车站进行暴力恐怖活动。

2014年2月27日,依斯坎达尔·艾海提、吐尔洪·托合尼亚孜、玉山·买买提因涉嫌偷越国境在云南省红河州沙甸被捕,拒不供述其组织成员将在昆明火车站实施暴力恐怖犯罪。

2014年3月1日晚,因联系不上依斯坎达尔·艾海提等人,阿卜杜热伊木·库尔班、艾合买提·阿比提、帕提古丽·托合提、阿尔米亚·吐尔逊、盲沙尔·沙塔尔即商定即日按原计划在昆明火车站实施暴力恐怖活动,五人遂携带作案工具,租车从沙甸到达昆明火车站。21时12分许,五人持刀,从火车站临时候车区开始,经站前广场、第二售票区、售票大厅、小件寄存处等地,打出暴恐旗帜,肆意砍杀无辜群众,致29人死亡,143人受伤,其中40人系重伤。因抗拒抓捕,帕提古丽·托合提被民警开枪击伤并抓获,其余四人被当场击毙。

案件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立即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政法机关迅速组织力量全力侦破案件,依法从严惩处暴恐分子,坚决将其嚣张气焰打下去。要用心做好受伤和遇难群众的救治、善后工作。要深刻认识反恐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强化底线思维,以坚决态度、有力措施,严厉打击各种暴力恐怖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延伸阅读】“伊吉拉特”

伊吉拉特,意为“迁徙”。它源于伊斯兰教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和传播伊斯兰教,宣扬平等、慈爱的理念,受到下层民众的拥护。但是,穆罕默德所传的教义触犯了麦加贵族的利益,他们采取各种手段迫害穆斯林,甚至搜捕追杀穆罕默德本人。在危难时刻,穆罕默德被迫率领穆斯林信徒,历经约三个月的时间,分批由麦加迁徙到相距400公里的麦地那,继续传教事业,并创建了统一的穆斯林社团“乌玛”(政教合一的政权),确立了在当地的统治地位,最后又成功返回麦加,相继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各部落。穆罕默德的这次迁徙活动被称为“伊吉拉特”,标志着伊斯兰教的传播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即从宣传教义阶段过渡到组建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阶段。“伊吉拉特”,既不是教义的规定,更不是充斥着暴力。但在近代却发生了歪曲变种,完全背离了它原本的意义,被“三股势力”作为蛊惑人心、实施暴恐的手段。

一是夸大伊斯兰教的危机意识,竭力为所谓的“圣战”制造正当借口,煽动蛊惑穆斯林要立即行动起来。打着“捍卫和复兴伊斯兰教”的旗帜,宣扬以极端的手段达到其净化信仰、纯洁宗教、排除异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