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优质高效栽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0 03:19:49

点击下载

作者:杨力,张民,万连步

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水稻优质高效栽培

水稻优质高效栽培试读:

一、水稻栽培概况

[1](一)水稻栽培简史

水稻属于禾本科稻属,起源于热带和亚热带的低洼瘠薄地区。栽培稻起源于野生稻,在过去,我国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的沼泽地带,都能找到野生稻的踪迹。我国是世界上稻作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据在浙江省桐乡县罗家角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碳化稻谷分析,其稻粒距今至少已有7 000余年的历史。经有关专家推定,我国种稻历史当在万年以上。据此断定我国是世界栽培水稻起源地之一。

山东省种稻距今也有四五千年,在栖霞出土的文化遗址中已有稻谷遗迹。相传在4 000年前,上古夏禹时代,就已在河流、湖泊及低湿地种植水稻,秦汉以后,逐步发展到各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对水、旱稻的品种名称、特征、栽培管理、收获、贮藏及加工技术等均作了较详细的记述。(二)水稻栽培现状

水稻是世界最重要的两大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约有半数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据联合国2002年统计,全球水稻栽培面积达22亿余亩,总产57 628万吨,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28.4%。栽培面积虽次于小麦,但总产量超过小麦,居粮食总产第一。

由于水稻粮色好,价值高,属于优质、高产、高效的粮食作物,因而在近几十年,我国水稻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据2002年统计,全国植稻面积4.23亿亩,约占世界植稻面积的19.2%(表1),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总产17 655.3万吨,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30.6%,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但平均亩产417.7千克,与高产国家埃及、美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山东省种稻面积不大,目前已由解放初期的23.6万亩,亩产75千克,发展到200余万亩,平均亩产也达到450多千克。科研方面,研究完成了“水稻三旱栽培”配套技术体系,取得了稻麦双高产的成果,促使水稻生产有了更快发展。群众已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先进的种稻技术,积累了不少种稻经验。另外水利建设、机械电力、灌溉、化肥供应、病虫害防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水稻生产的更大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资料来源:《世界农业》。(三)水稻栽培分布

水稻是半水生、灌水栽培的作物,在湿润的土壤环境中有较强的生长适应性,适应范围极广,被称为“多型性植物”。南到南纬30°的澳大利亚,北到北纬49°的捷克,世界各大洲均有种植,全球有50多个国家种植水稻,其中亚洲植稻面积最大,占世界水稻栽培面积的89%左右。我国和印度水稻栽培面积分别占世界植稻面积19.2%和27.2%,属世界两个最大的水稻生产国。亚洲的水稻主要分布在南亚季风区域的平原低湿地带。我国90%以上的稻田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约9%分布在北方各省(市、区)。南方多数省(市、区)在粮食生产中都以水稻为主。如湖南水稻面积5 115万亩,总产2 070.2万吨,平均亩产404.7千克;江西水稻面积4 027.9万亩,总产1 360.5万吨;广西3 534.5万亩,总产1 202.7万吨;广东3 195.9万亩,总产1 170.5万吨;四川3 060.4万亩,总产1 471.9万吨,平均亩产最高达480.9千克;另外安徽、江苏、湖北水稻面积也在2 700万亩以上。北方稻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的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和山东(表2)。注:中国农业信息网资料(农业部)。

我国水稻栽培可分为以下几个种植区。

1.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该区位于南岭以南,处于我国最南部,包括台湾、海南全省和香港等南海诸岛,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国18%,稻谷产量占全国稻谷产量的16%左右。

该区气候高温多雨,夏季长而炎热,冬季温和,偶尔有寒冷天气,雨量充沛。沿海多台风大雨,西部干湿明显。全年日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上。稻作期间平均气温为22~26℃,气温日较差小,只有5.4~8.1℃。稻作期间相对湿度80%左右,光合辐射总量达167.2~188.1千焦/厘米2。该区是全国双季稻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

2.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

该区位于淮河、秦岭以南,南岭以北,包括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8个省(市)的全部或大部,以及陕西、河南两省的南部。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的68%,稻谷总产量占全国的70%。该区稻谷生产的丰歉对全国粮食生产和供应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该区气候温暖湿润,春夏多雨,夏季炎热,秋高气爽,冬季较冷,四季分明。稻作生长季节平均气温21~24℃,由北向南递增;气温日较差北部较大为8~10℃,南部6~9℃;相对湿度80%左右。7月份平均气温很高,在28~30℃。该区稻作生长季日照总数变幅较大,为700~1 500小时;日照百分率自南而北由40%增至50%;光合辐射总量较多,为125.4~167.2千焦/厘米2。北部稻区日夜温差较大,呼吸消耗少,有利水稻光合产物积累。南部昼夜温度均较高,日较差小,对稻作的干物质积累有一定的影响,但生长季节比北部长,是其有利的一面。

该区由于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有利于水稻生育,双季稻现实生产力只比华南略低。

3.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该区位于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包括湖南、贵州、云南、四川、西藏、广西、青海等省(自治区)的部分或大部分。稻谷播种面积和稻谷总产量各占全国的8%。

该区属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复杂,稻作气候生态呈明显的立体分布。热量差异大,春季回暖虽较早,但升温缓慢。稻作期间的日照时数为800~1 500小时。东部的贵州高原多云雾,光照不足,稻作生长季的总日照时数为950~1 100小时。稻作生长季节的总降水量,地区间差异很大。东部和西部由于分别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形成明显的季节性,干湿分明。贵州高原降水量为850~1 000毫米,藏南为300~450毫米。云南全省年降雨量达1 100毫米左右,但分布很不均匀,南部多达2 800毫米以上,北部少雨仅600毫米。

该区水稻的现实生产力为全国各稻作区最低的地区。但该区的云南大理、宾川等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干湿分明,单季水稻生产潜力很大,是我国水稻年亩产吨粮最有可能出现的地区。

4.华北、东北和西北三个单季稻稻作区(1)华北单季稻稻作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北,包括北京、天津、山东省(市)全部,河北、河南大部,山西、陕西、江苏、安徽的一部分,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稻谷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3%左右。该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稻作期间平均气温为19~23℃;气温日较差较大,为10~14℃;相对湿度60%~70%。稻作生长季日照时数为1 200~1 6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5%~60%,光合辐射总量为146.3~175.6千焦/厘米2,均比南方各省高。

该稻作区由于日夜温差大,温光条件好,土壤肥沃,因此单季稻生产潜力大。(2)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位于辽东半岛与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全省,辽宁大部和内蒙古部分地区。为我国纬度最高的稻作区域。稻谷播种面积、稻谷总产量约各占全国的3%。该区稻作期间平均气温17~21℃,自南向北降低;昼夜温差12~14℃。春季气温回升晚,秋季气温下降早。稻作生长季的总日照时数为1 000~1 250小时,日照百分率达55%~60%,稻作生长季光合辐射总量为100.3~146.3千焦/厘米2。(3)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包括新疆、宁夏的全部,甘肃、内蒙古、山西的大部,青海、陕西、河北和辽宁的一部分。稻谷播种面积和稻谷总产量各占全国0.5%左右。该稻作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剧烈,日照充足,降水稀少。稻作生长季日平均气温为18~22℃,昼夜温差达11~16℃,为全国最大。稻作生长季总日照时数为1 200~1 6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5%~70%,光合辐射总量为125.4~167.2千焦/厘米2;日光合辐射达919.6~1 170.4焦/厘米2,均为全国最高。单季稻现实生产力也为全国最高,达700~950千克/亩。

山东省水稻的栽培面积次于小麦、玉米、甘薯和大豆,列第五位。2002年山东水稻总面积233万亩,总产109.4万吨,平均亩产469.4千克,与10年前相比,播种面积、总产和亩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增幅不大。山东省水稻栽培面积比较集中,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区,即济宁滨湖稻区、临沂库灌稻区和黄河引灌稻区。其中济宁、临沂面积较大,产地集中。

济宁滨湖稻区:包括济宁市的任城、鱼台、嘉祥、微山、金乡和枣庄市的台儿庄、滕州等县(区),实行麦稻二熟。种植面积70万~80万亩,亩产570千克左右。

临沂库灌稻区:包括临沂市的河东、兰山、郯城、苍山、莒南和日照市的莒县、东港等县(区),种植面积80余万亩,亩产470~500千克,也实行麦稻二熟。

黄河引灌稻区:包括菏泽、济南、东营、滨州等市,种稻面积4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420千克,多数地片实行稻麦两熟,滨州、东营市的部分地块实行稻麦二年三熟或一季春稻。

另外,淄博、烟台、潍坊、青岛等市也有水稻的零星种植,面积较小,在粮食生产中占的比重很小。(四)水稻的营养价值及栽培前景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米营养丰富,其胚乳是供给人类食用的主要部分,淀粉含量占50%~70%,蛋白质8%左右。大米一般平均含糖类75%~79%,蛋白质6.5%~9%,脂肪0.2%~2%,纤维0.2%~1%,灰分0.4%~1.5%,含粗纤维少。稻米所含的蛋白质生物价值(吸收的蛋白质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数值)高。在稻米的蛋白质中,含有20多种氨基酸,按所占蛋白质的百分比含量,含有色氨酸1.08%、苏氨酸3.29%、异亮氨酸4.69%、亮氨酸8.61%、赖氨酸3.95%、蛋氨酸1.82%,其中赖氨酸、苏氨酸对人体最有益。

水稻子粒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如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D、维生素E、泛酸、叶酸及各种矿质元素,都是人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表3、表4)。

由于水稻具有很强的抗逆性,适应范围广,低洼及盐碱地等其他农作物不能完全适应的土地,都可种水稻。通过稻改,还可促进土壤改良和农田水利建设。水稻粮色好,价值高,容易高产、稳产,所以发展水稻生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水稻生产将会呈现更好的发展前景。[1] 本书采用亩作为面积单位,1公顷等于15亩。二、水稻的优良品种及杂交稻制种(一)普通粳稻品种

1.中新1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育成。株高90~95厘米,茎秆粗壮,株型好,根系发达。主茎叶片数16~17片,剑叶直立。分孽力中等。穗长27厘米,无芒或短芒,主穗粒数130~160粒,结实率80%~85%,千粒重26~28克。麦茬稻生育期140~150天,中茬稻155天。米粒透明,心白,糙米率80.8%~82.7%,精米率74%以上,直链淀粉含量17.1%~18.4%,蛋白质含量10.3%。

中新1号一般亩产600~700千克。高抗稻瘟病,中抗叶枯病和稻飞虱。适宜在北京、天津等地作麦茬稻或中稻栽培,在山东、河南、苏北、陕西关中地区作麦茬稻利用。

2.金株1号

天津市水稻研究所育成,已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株型较紧凑,长相清秀,株高90~100厘米。主茎叶片15个。穗型较散,穗粒数108粒,结实率96.6%,千粒重26克。谷粒有短顶芒,谷粒黄如金,圆似珠,故名金株1号。糙米率83.8%,精米率77%,粗蛋白质含量9.3%,直链淀粉含量19.2%,碱消值6.9级,品质优。

属中熟种,京、津地区生育期145天。高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及稻曲病。秆硬抗倒,耐肥水,适应性和稳产性好。在全国粳稻新品种试验中,较对照种增产显著。一般亩产570千克,高产田可达670千克。

适期早播,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插秧密度一般每亩2.3万~2.5万穴,每穴3~4株。亩施标准氮肥6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硫酸钾10千克。施肥方法以基肥为主,追肥要重施分蘖肥,轻施穗肥。适时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重要害虫。适于天津、北京、河北中部及南部、河南、山东等地作麦茬稻栽培,辽宁、河北、陕西可作一季稻栽培,长江流域可作早稻种植。

3.中作93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育成的新品种,株高95~100厘米,株型好。每穗粒数100~120粒,子粒饱满。生育后期转色好,活棵成熟。米质优良,经分析达一级优质米标准。春稻栽培生育期165天左右。耐肥、抗倒伏,抗白叶枯病,较抗稻瘟病和稻飞虱。增产潜力大,一般亩产550~700千克。适宜在山东、河南等地作麦茬稻栽培,在京、津、唐地区可作春稻栽培。

4.圣稻301

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利用生物技术育成的新品种,1998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株高10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剑叶上举,分蘖力强。每穗平均结实100粒左右,空秕率7%左右。千粒重26克,糙米率83%左右,精米率73%左右。米晶莹透明,米质达到一级优质标准。

属中熟品种,麦茬稻栽培全生育期140~145天。高抗穗茎稻瘟病,中抗叶瘟病,耐肥、抗倒伏力强,落黄好。一般亩产600千克,高产栽培可达650千克。

适期播种育秧,注意培育壮苗,秧田播种量以每亩33千克为宜。栽植密度以每亩2.0万~2.3万穴,每穴3~4株为宜。一般亩施标准氮肥60千克,磷酸二铵15千克,氯化钾10千克。适当增加穗肥的应用比例。灌水要浅水勤灌,适时落干晾田。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适于山东、苏北等地区作麦茬稻和河北、鲁北等地区作一季春稻种植。

5.鲁稻1号

原代号山农87~9,系山东农业大学育成,1993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株高95~116厘米,分蘖力中等。穗粒数95~116粒,千粒重26~28克,糙米率93.1%,精米率74.9%,米质优于京引119。

属中熟品种,作麦茬稻栽培全生育期147~150天。茎秆弹性好,耐肥,抗倒伏,较抗病。山东省水稻新品种多点对比试验,平均亩产462.8千克,比对照种京引119增产9.8%;山东省水稻新品种多点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9.6千克,比对照种京引119增产20.3%。

适期播种育秧,播种前用50%多菌灵1 000倍液浸泡种子48小时,防治恶苗病。亩播种量30~35千克。合理密植,栽植密度每亩2.3万~2.5万穴,每穴3~4株。一般亩施标准氮肥60~65千克,在施足底肥基础上配合施磷酸二铵10千克,氯化钾10千克,分蘖期追施适量磷、钾肥。缓苗期保证足够水分,有效分蘖期多次晾田控蘖,抽穗前晾田,抽穗后田内不积水。注意防治主要病虫害。

适宜在鲁南、苏北等稻区种植。

6.临稻4号

山东省沂南县水稻研究所、临沂地区水稻研究所育成,已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株型紧凑,株高110~120厘米。叶色浓绿,茎秆硬,有弹性。穗长18~20厘米,穗码较稀,每穗100粒左右,谷粒椭圆形,色黄。千粒重30克左右,米粒整齐,精米率75%。

属中熟种,春稻生育期150~160天,夏稻145~450天。根系发达,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较耐干旱,抗倒伏。一般亩产470千克,高产田亩产600千克以上,稳产性较好。

播种前用多菌灵进行种子消毒,防治稻恶苗病及稻瘟病。秧田播种量每亩40千克,秧龄45天左右。栽植密度每亩2.0万~2.4万穴,每穴3~4株。施足基肥,巧施追肥。生育前期浅水勤灌,生育后期,干湿相间,适时晾田。生育中期和后期注意防治叶枯病、纹枯病和稻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适于山东栽培。

7.94-23

山东省水稻研究所通过籼粳亚种间杂交选育而成。株高95~105厘米,株型好,茎秆粗。叶片中长、直立。穗纺锤形,平均穗粒数158粒,空秕粒6%~8%,千粒重24克左右。米质达一级优质米标准。麦茬稻栽培全生育期145~155天。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抗穗茎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山东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比对照种京引119增产20%,居参试品种首位;一般亩产600~650千克,高产栽培可达700千克。

秧苗稀播,以培育壮苗。栽培密度每亩2.3万穴左右,每穴3~4株为宜。注重施基肥和分蘖肥,要避免追肥过多、过晚,以防倒伏和贪青晚熟。有效分蘖期要注意水分管理,多次晾田,控制过量分蘖。注意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纹枯病等病虫害。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适于高、中产田栽培。可作为山东、江苏等地麦茬一年两作,也宜在一年一作的春稻区种植。

8.临稻6号

原代号8202,系山东省临沂市水稻研究所以71-6-10为母本、青须稻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株型紧凑,株高110厘米左右,秆硬,分蘖力中上等。穗粒数96粒左右,千粒重26.5克,糙米率83.2%,精米率75.1%。

属中熟品种,作麦茬稻栽培生育期150天左右。耐干旱较好,抗倒伏,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条纹叶枯病。全国北方水稻区域试验,临沂试点比对照京引119增产13.3%;山东省水稻新品种生产试验,比对照种京引119增产16.4%。

适宜在高产田种植,栽植密度为每亩2.3万~2.6万穴,每穴3~4株。施足基肥,一般亩施标准氮肥60千克,施磷酸二铵10千克,氯化钾10千克。在水分管理上做到浅水插秧,薄水分蘖,适时晾田,避免淹水灌溉,使田面保持干干湿湿状态。因其抗病性较好,非病害暴发年份不需防治病害。应及时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该品种适宜在山东、苏北等稻区作为麦茬稻推广应用。

9.京引119

系引进的国外品种,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是目前黄淮稻区主要种植品种之一。株型紧凑,株高100厘米左右。幼苗直立。叶15~16片。茎秆粗5毫米,茎绿色,茎节数4~5节。穗半圆形,穗长17厘米。谷粒金黄,穗粒数70~80粒,粒椭圆形、白色,千粒重26克。精米率70%左右,米质较好,食味佳。春播全生育期155天左右,夏播生育期140天左右。耐肥水,抗倒伏,耐旱,落黄好。较抗白叶枯病、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危害重,感稻曲病。该品种稳产性好,一般亩产400千克左右,高产田亩产500千克以上。

一般栽植每亩密度2.5万穴,每穴4~6株。要施足基肥,生育前期重施追肥。灌水宜浅、宜勤,适时落干晾田。注意防治稻曲病、白叶枯病、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病虫害。习惯种植地区仍可继续利用。

10.辽粳294

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育成。株型紧凑,株高105厘米。根系发达。穗为半松散型,穗长16~18厘米,穗粒数80粒左右,千粒重25克左右。糙米率82%,精米率73.5%,直链淀粉含量18%,粗蛋白质含量8.8%。春播生育期160天左右,分蘖力强。食味、适口性好,米质优。较抗稻瘟病,较抗倒伏。轻感纹枯病和稻曲病。一般亩产600~650千克。

应适当稀植,一般以行距9厘米、株距4厘米,或者行距9厘米、株距5厘米为宜。适期早栽,可以提高产量。一般亩施尿素20千克,磷酸二铵15千克,硫酸钾7千克左右。田间灌溉一般采用浅、湿、干相结合。可在辽宁、北京、天津、山东、河北等省(市)稻区种植。

11.津稻308

系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1996年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株型紧凑。株高100~110厘米,茎秆粗壮、坚硬。叶片清秀、挺直,剑叶角度小。穗粒数120粒,千粒重28克左右,谷粒无芒或顶芒。品质优良,粗蛋白质含量7.6%,直链淀粉含量15.1%,糙米率81.1%,精米率69.4%。食味好,有香味,粒大、整齐,市场销售好。生育期170天左右。抗倒伏,分蘖力强。中抗稻瘟病,抗稻飞虱,抗旱。高产栽培亩产650~700千克。

因生育期较长,作麦茬稻应早育苗,抢茬早栽,适宜密度每亩1.3万穴左右,每穴2~3株。一般亩施标准氮肥8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硫酸钾10千克,锌肥2千克。适宜在天津、山东、河北、河南等地作麦茬稻栽培。(二)普通籼稻品种

1.中156

中156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早籼品种。株高78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每亩有效穗数23万。穗长17.7厘米,穗粒数100粒以上,结实率85%,千粒重28~29克,糙米率80%,精米率72.2%,直链淀粉含量24.5%,蛋白质含量10.5%,米质中等。耐肥,抗倒伏,落黄好。耐寒耐热性不强。易感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飞虱。平均亩产620千克。适宜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地区种植。

2.盐稻4号

系江苏盐城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多抗优质中籼稻新品种。生育期140天左右。株高115厘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成穗率65%。穗较大,穗长23厘米,每穗粒数130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31克,糙米率80.6%,精米率72%。耐肥、抗倒伏,熟相好。抗白叶枯病、稻瘟病和稻飞虱。亩产540千克左右。适宜的行株距19.8厘米×13.2厘米,每穴1~2株。适宜在江苏等地种植。

3.湘早籼15号

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籼稻品种。全生育期117天左右,株高90厘米,株型紧凑。叶片较窄,茎秆粗而坚韧,分蘖力较强。每亩有效穗数26.7万,每穗粒数84粒,结实率28.8%,千粒重25克,米粒透明,糙米率78.8%,精米率69.9%,为一级优质米。耐肥,抗倒伏,苗期耐寒性弱。抗白叶枯病和稻飞虱,中抗稻瘟病,耐纹枯病。适宜长江中下游稻区作主栽优质米品种栽植。(三)杂交稻品种

1.两优培九

系江苏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通过两系法育成的亚种间杂交稻,199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株型紧凑,株高110~120厘米。顶三叶上举,剑叶高出穗层。穗大,穗长24厘米。谷粒细长,无芒,千粒重26克左右。

属籼稻,中熟种,生育期长短受温度条件制约,差异较大。米质较好,糙米率、精米率、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和粗蛋白质含量6项指标达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抗白叶枯病、稻瘟病,耐纹枯病,易感稻曲病。高产、稳产,大量试验结果较对照种汕优63平均增产7.8%。在生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大面积亩产可达650~700千克,比汕优63亩增80~120千克。

需要根据当地的最佳抽穗期安排好栽植期。培育带蘖壮秧,亩栽植1.6万~2.0万穴,每穴3~4株。重施保花肥和粒肥,尤应注重磷、钾肥的施用。田间断水不能早于收割前5~6天,注意防治三化螟和稻曲病。

适应范围较广,在长江流域和黄淮地区均可种植,有望替代我国大面积种植的汕优63号品种。

2.6017

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等单位育成的杂交籼稻品种。株高102厘米,茎秆粗壮。穗长21.4厘米,结实率90.3%,千粒重20.7克。直链淀粉含量23.5%,品质优良,主要指标均达到一级米标准。较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中感稻曲病。适宜在江西、浙江、湖南、安徽等省作双季晚稻栽培,也可在江苏、河南、安徽、陕西等省作中稻和麦茬稻栽培。每亩秧田播种量20~25千克,每穴1~2株。

3.汕优多系1号

系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株高100~110厘米,株型适中。分蘖力强,每亩有效穗数15万~18万,穗粒数130粒左右,结实率85%~90%,千粒重27.5千克。米质好。苗期耐寒。抗稻瘟病,熟色好。全国籼稻型杂交水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9.7千克,较对照种汕优63增产4.3%。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南方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四)香糯稻品种

1.紫香糯2315

系山东省水稻研究所育成,1999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株高90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茎秆粗壮,分蘖力较强。叶片宽短、上举,叶色深绿。穗粒数87.5粒,千粒重23.4克。种皮呈紫黑色,粒椭圆形。米质糯,为一级米。糙米率82.3%,精米率73.4%。麦茬稻全生育期145~148天。抗白叶枯病,易感纹枯病。山东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比对照种京引119增产4.3%。一般亩产440千克,高产栽培470千克以上。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作麦茬稻栽培,一般5月上旬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30~33千克,栽植2.3万穴左右,每穴3~4株。注重施基肥,重施分蘖肥,促进早发,轻施穗肥。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灌水宜浅、宜勤,适时落干烤田。及时防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蓟马、稻飞虱、稻螟虫等病虫害。适宜在鲁南、鲁中和苏北等地稻区种植。

2.鲁香粳2号

系山东省水稻研究所育成,已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株高105厘米左右。叶片稍宽。穗较大,穗码略稀,穗粒数85粒左右,千粒重25克左右。糙米率82%,米质洁白,米透明,蒸煮香味浓郁。品质达到农业部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属浓香型粳稻。中熟种,作麦茬稻栽培生育期140~145天。茎秆粗壮,抗倒伏,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较抗白叶枯病、稻瘟病。山东省水稻新品种香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35千克。1993年山东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0.2千克。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麦茬稻一般5月上旬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30~35千克。栽植密度2.3万穴左右,每穴3~4株。注重施足基肥,追肥重施分蘖肥,促早发,轻施穗肥,生育后期巧施粒肥。水分管理应做到:浅水插秧,薄水分蘖,适时晾田,生育期间避免淹灌。晾田后期间歇灌溉,干湿相间。适于山东、江苏北部等地种植。(五)旱稻品种

ND95-2系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育成,已参加北京、山东等地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并允许在适宜地区推广。株型较紧凑,株高110~125厘米,分蘖力强,每株分蘖6~10个。大穗,每穗250~320粒;大粒,千粒重36~40克。米质优良。抗旱,抗倒伏,耐肥、耐瘠,较抗水稻常见病。春播全生育期160天左右。北京、河北、山东等省(市)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52千克,比对照种早297、京花110、巴西陆稻分别增产18.2%、13.7%和18.7%。

高、中产田作春稻种植,亩播种量6~8千克,低产田8~10千克。作麦茬稻种植播种量适当增加,轻施穗肥。适时防治主要病虫害。

适合于京、津、冀、鲁等地区低洼易涝旱地、水浇旱地及水田作春稻种植;黄淮地区可作麦茬稻种植。(六)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1.制种程序

当前杂交稻大多采用三系法配制:第一步通过雄性不育系与雄性不育保持系实行异交,得到不育系种子,这一过程简称为“繁殖”,即繁殖不育系;第二步通过雄性不育系与雄性不育恢复系实行异交,得到杂交种种子,这一过程简称为“制种”,即配制杂交种。这是两道异交过程。异交对水稻难点甚多,如水稻开花,颖壳的开闭过程仅1小时左右,错过时间则严重影响杂交制种。要提高杂交水稻的制种水平,需要严格掌握水稻三系的生育特性。

2.杂交制种技术(1)制种田的隔离、防杂与保纯:生产上常采用空间隔离与时差隔离。采用空间隔离,制种田周围至少100米之内不能有非父本品种;采用时差隔离,非父本品种与制种田母本的抽穗期至少应错开25天。同时,还应有适宜的屏障隔离,以确保不串花。当然,以父本品种隔离最为理想,应尽量采用。以防杂、保纯,制种时要选用纯净的种源,生长季节要严格地淘汰杂株、劣株,成熟后要单收、单脱粒、单贮藏,以生产出优质杂交种。(2)父母本播种期的调节:一个杂交组合的双亲,其生育期、花期往往有差异,有的相差较多,如同期播种,双亲的花期不同步,常造成制种失败。生产上必须根据双亲的差异,采用生育期法、叶龄法、积温法等,以不同的播期,促使父母本同时抽穗开花,即花期相遇。多数杂交组合是父本先于母本一段时间播种,错期播种是保证花期相遇的最好措施。(3)双亲适宜的行比与密度:适宜的父母本种植行数的比例和合理的种植密度是高产制种的重要保证。生产上为提高制种产量,一般尽量增加母本行数、减少父本行数,增加种植密度。通常采用母本8~10行,父本1~2行,也可在确保花期相遇的前提下,将两三期父本改为一期父本。为保证种植密度,常采用15厘米×9厘米的栽植规格,并改插单株为双株。这样,可提高不育系的有效穗数,有效提高制种产量。(4)双亲花期的调节:由于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等对双亲花期产生不同的影响,故必须对双亲花期进行科学预测,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调节生育过程,达到花期相遇。一般预测方法为幼穗检查法与叶龄法来推断花期,而对花期的调节多采用下列方法。一是追肥。父本在幼穗分化前长势差,可追偏肥,提前2~3天抽穗开花;母本在颖花分化期以前,偏追氮肥,可推迟3~5天抽穗。二是用水。若预测父本开花早,晒田可推迟开花3~5天,而对母本没有多大影响。三是对预测早开花亲本进行拔苞、拔穗,促其后发分蘖成穗,以便与对方花期相遇,这种方法多在父母本花期相差10天以上者采用;若父本发育偏晚,可喷施920等生长调节剂,促父本加快生长发育,促成长高,有利授粉;若母本发育偏快,可喷多效唑等生长调节剂,控制其生长发育,促成花期相遇。

此外,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草害等都是高产制种不可缺少的措施。由于杂交稻的组合繁多,制种要求不尽相同,具体的制种措施因组合不同而异,生产上彼此不能生搬硬套。三、水稻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一)水稻生长发育周期

水稻起源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沼泽地区,形成高湿短日照的基本特征。水稻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水稻的一生中,有着两种彼此联系,而又不相同的生长阶段,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阶段。

营养生长阶段是指从种子萌发起,到幼穗开始分化的一段时期,也是植株体内积累有机物质,为生殖生长提供物质基础的阶段,这个生长阶段又可分为秧苗期和分蘖期两个生育时期。秧苗期主要指秧田期,分蘖期又可分为返青期、有效分蘖期和无效分蘖期。在秧苗插秧后,有一个秧苗停止生长,发生新根的过程,一般需3~5天,称作返青期。返青后开始分蘖,称为分蘖始期,这时期分蘖速度慢,以后随着植株同化作用加强,生长日益旺盛,分蘖急剧增加,分蘖增加最快的时期为分蘖盛期。之后,分蘖速度逐步减慢,到拔节以后,一般不再发生分蘖,这时期称为分蘖末期,分蘖数量最多的时期称为分蘖高峰期。水稻分蘖可分为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在一般情况下,发生早的分蘖,如已生有3张叶片和较强壮的根系,以后多数能成穗,为有效分蘖;而在拔节前15天以内发生的分蘖,比较短小,以后大都死亡,称为无效分蘖。所以在生产上,大体以拔节前15天为界,之前的称为有效分蘖期,之后的为无效分蘖期。

水稻的生殖生长是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新种子形成,主要是长茎、长穗、开花、灌浆、结实,形成产品器官的阶段。这个阶段包括长穗期和结实期,长穗期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为止,在正常情况下,经30天左右。结实期是从抽穗到成熟,其中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所经天数因品种、气候、栽培条件不同而不同,一般早稻为25~30天,中稻35~40天,晚稻45天左右。

水稻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虽然通常以幼穗分化开始为界限而区分,但在生产上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渗透的,营养生长阶段的分蘖期在开始拔节时结束,而生殖生长的长穗期开始于幼穗分化,幼穗分化与拔节有密切的关系。分蘖期和长穗期可能有部分重叠、衔接和分离的现象,形成了水稻不同的生育类型。在生产上,应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管理措施,如果早稻幼穗分化在分蘖期已经开始,分蘖肥则必须早施、重施,穗肥一般可不施。而单季晚稻在分蘖已停止发生时,幼穗尚未开始分化,则要特别注意重视穗肥的作用,才能取得好的增产效果。(二)水稻生长发育要求的环境条件

1.水分

水稻种子的含水量在12%~14%时,种子中的水分以束缚水的形式存在,原生质呈凝胶状态,酶处于钝化状态,只进行微弱的呼吸,种子不会发芽,可以长期贮藏。种子萌发需要吸收足够的水分,当种子吸水量达到其本身的25%时,开始发芽,但慢而不整齐。当吸水量达到本身重量的40%,即达到饱和吸水量时,最适于发芽。种子吸水后,种皮软化,透气增加,呼吸作用加强,胚乳中贮存的物质较快地分解和转运到胚中,促使胚细胞不断分裂和伸长,并吸水膨胀突破种皮,逐渐伸出幼根和幼芽。

水稻种子吸水的快慢与品种谷壳的厚薄、透水性和种子本身的含水量有很大的关系,与温度也关系密切。温度高,种子吸水快。因此,在早春水稻浸种时,要防止吸水不足,一般要浸种3天左右;而后季稻播种时,气温已升高,浸种只需两天即可。要防止浸种时间过长,避免胚乳营养物质外渗使种子发黏,引起种子死亡。水稻种子吸足水分,催芽才能整齐粗壮。反之,催芽不整齐,播后出苗也不一致。

水稻种子吸胀到破胸时的主要矛盾是水分,均以无氧呼吸为主。胚萌动,幼根未伸长,芽鞘生长所需的能量主要由发酵作用供给,靠胚所含物质进行。破胸以后,呼吸作用以有氧为主,如果水分过多,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味,胚芽长期处于淹水条件下,会发生烂芽现象,在生产上遇到低温和阴雨时间长的年份,烂秧死秧比较严重。水稻提倡推广旱育秧技术,即浇足底墒水,播后浇蒙头水。从播种到返青,这时就怕水多。在稻田整平灌水泡田后,可随水插秧或旱插秧后立即灌水,防止秧苗干枯死亡。

稻苗插秧后,要湿润加浅水层管理。插秧后必须保证有水,缺水难以返青成活,只有土壤饱和状态,才能满足水稻生长对水分的需要。地面水层有压盐、洗盐、保温防寒和流水降温、水层淹草、提苗和调肥保肥的作用。但水多也有害处,稻田长时间灌深水会造成“沤根”,根由白变黄再变黑,幼根在深水缺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会积累酒精中毒,白根变黄根,稻农常有“白根旺盛,黄根生病,黑根送命”的说法。

水稻插秧后建适当的浅水层,一般要连续灌水2~3次,水层1.5~2.0厘米,促进秧苗早发、早分蘖。分蘖期是水稻对水分的敏感期之一,此期不宜脱水,以浅水为宜。进入雨季后,采用“前后两次水不见,两天有水3天干,5到7天一循环”的水层,湿润的灌溉方法可抑制腐霉菌生长,又可防止死苗,促使根和茎均衡生长。在水稻抽穗前20天到抽穗后的10天,稻株已长大,水层可稍深,但不宜超过3厘米,进入灌浆期后要灌水2~3次,利于水稻灌浆。

2.温度

水稻种子经浸种吸足水分后,还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萌发。种子发芽需要一定温度,胚的生长也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据试验,水稻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0~12℃,最适温度为35℃左右。而温度在10℃以下,种子不能萌发,时间一长,病菌侵入,就会烂种。在20℃左右,则种子出芽时间延长,出芽也不整齐。35℃左右时播种,对萌芽最有利,露白快而齐,幼芽和幼根出现也快。在露白后,温度应逐渐降至25℃左右,使幼芽和幼根生长速度减慢,幼苗生长健壮,防止温度过高而“烧芽”。未曾吸水萌动的种子,较耐高温,在55℃的温水中不超过25分钟或60℃的温水不超过10分钟,对发芽没有影响,所以生产可用55~60℃的温水采用温汤浸种法进行种子处理。

水稻秧苗生长的最低温度为12℃,最适温度为32℃左右,最高温度为40℃左右。如果温度低于10~12℃,或高于42℃,则根和芽的生长会完全停止(图1)。在栽培条件下,常常由于低于10℃而造成寒害。轻则不利培育壮苗,重则会导致烂秧、死苗。图1 在各种温度下幼根和幼芽的每日平均伸长量 (虚线表示两天的平均伸长量)

水稻分蘖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8~31℃,低于24℃或高于37℃都不利于分蘖的发生,如低于18℃则分蘖停止。据测定,在水稻的有效分蘖期内,日平均温度在22℃以上,最高温度27℃左右,即可满足分蘖发生对温度的要求。土温和水温对水稻分蘖的影响较大,在分蘖期,浅水勤灌,日浅灌,夜深灌,有利于提高土温,促进分蘖的发生和生长,能有效地克服低温引起的僵苗现象的发生。

在正常情况下,水稻分蘖节为1.0~1.5毫米,在表土3.3厘米左右,温度高,通风好,有利分蘖。如果插秧过深,会使分蘖节处于表土3.3厘米以下,土温较低,通气不良,会迫使分蘖节升高,开成“二段根”或“三段根”,不但会推迟发生分蘖的时间,而且浪费养分,使有效分蘖减少,与主茎差距加大,穗型小,成熟也不一致。

幼穗分化的最适温度为26~30℃,白天温度35℃,夜间25℃的条件,最利形成大穗。适当降温(籼稻不低于21℃,粳稻不低于19℃),可延长枝梗分化期和颖花分化期的时间,增加枝梗数和颖花数(表5)。温度过低也不利于幼穗分化,幼穗分化时期的最高温度为40~42℃。高温会损害雄性生殖器官,也会降低花粉在柱头上的发芽率,引起颖花大量退化和不孕,其中粳稻比籼稻更易受害。在管理上应适期播种,选用良种,以水调温(日灌夜排降温),防止热害。

水稻开花、受精、灌浆的最适温度为25~30℃,若日平均温度低于20℃(日最高温度低于23℃)或高于35℃都有可能出现大量空秕粒。高温会破坏受精过程,尤其对处于尚未开花或虽开花但子房体尚未伸长的颖花,伤害严重。在生产上要预防水稻花期的高温危害。

在水稻灌浆期,遇上32℃较高温也会造成根系早衰,叶片功能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成熟期缩短,灌浆不足,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如果超过35℃,尤其在乳熟后期,受高温危害的可能性最大,引起水稻种子内淀粉的积累减少,千粒重下降,空秕率增加,产量降低。

温度是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在水稻一生中经常起作用,水稻的各个发育阶段,都需要一个最低的总热量。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水稻品种,对温度的要求,差别很大,对某个发育阶段所需总热量也有大的差距。

另外温度对水稻的光合作用也有大的影响。据研究,在光照充足时,温度在18~34℃的范围内,光合强度的变化极微。而在光弱时,增高温度,光合强度才显著增加。温度超过35℃时,对光合作用产生不利影响。

水稻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低温会使根系呼吸和代谢活力减弱,减少对无机养分的吸收。

3.光照

稻苗的有机营养来自光合作用,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如阴雨天多,光照不足,同化产物少,秧苗细瘦,不利于分蘖的发生,或使分蘖因养分不足而死亡。反之,晴天多,光照强,叶鞘短,植株健壮,分蘖发生多而快。据测定,当光照强度减低到自然光照强度的5%时,不仅不发生分蘖,甚至连主茎也会死亡。水稻分蘖期的光饱和点为5万勒克斯,一般条件下,晴天的光照强度在10万勒克斯以上,阴天也有1万~2万勒克斯,可以满足水稻分蘖需要,但过于密植时,穴内苗数过多,内部郁闭严重,也会形成“裹心死”。因此,要合理密植,使株间、穴内光照条件良好,确保稻株发育,利于分蘖生长,争取有效分蘖的转化,使更多的分蘖能够成穗。

在幼穗分化时光照越充足,对幼穗分化发育越有利,光照不足,会造成谷粒容积减少,引起千粒重下降。在长穗过程中,如封行过早,群体郁闭,或长期阴雨,则不利于幼穗分化。应在幼穗分化后7~10天控制封行,以达到壮株大穗的目的。

稻谷米粒中干物质的95%以上来自光合作用产物,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强度是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的。一般认为,在最适宜的条件下,水稻叶片日照强度达到2.51焦/(厘米2·分)时,光合作用达到饱和点。我国各地晴天一般都可满足水稻对日照的需要,若在阴天,会造成光合强度下降。

水稻属短日照植物,我国长江流域的多数短日照品种的临界日照在12.5~13.5小时,最适光周期为8~12小时。不同品种之间,感光程度不同,感光性愈强,生育期也愈长。

4.氧气

稻种从吸水膨胀到萌芽露白之前,需要较少的氧气,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条件下,靠种子无氧呼吸所释放的氧气供应,也可使种子萌发。但种芽露白后,需要足够的氧气供应,以满足新根、幼叶芽新器官生长的需要。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种子的新根伸长快,并能很快产生分根,地上部也生长迅速。在水淹缺氧的情况下,稻种内胚乳物质的转化率降低,表现生长慢,幼苗细弱,胚牙鞘徒长,无叶绿素形成,呈徒长白芽状态,严重时芽鞘畸形伸长,难以出叶生根,甚至导致烂秧。

幼苗扎根后,体内通气组织逐渐形成,三叶期后的秧苗对土壤氧气的依赖性相对较低,但长期淹灌,仍会对其生根和发育带来不利影响。由于土壤的还原作用,产生大量的沼气等有毒物质,也会给水稻造成生理危害。在生产上应合理浅灌,适时晒土,秋耕晒垡,增加土壤中空气和大气的交换率,提高土壤透气性,减少还原物质的形成。

5.矿质营养

矿质营养是植物所必需的一些无机营养元素的通称,是水稻增产的物质基础。水稻植株通常含水70%~75%,干物质25%~30%,组成干物质的营养元素,有来自二氧化碳和水的碳、氮、氧,以及土壤中的氮、磷、钾、硅、钙、镁、硫、铁、锌等。水稻一生不仅吸收氮、磷、钾元素,还需要大量的硅,较少的镁、钙、硫和很少的铁、锰等矿质元素。四、水稻对矿质营养的需求与合理施肥(一)水稻必需的矿质营养元素与作用

通过对水稻植株一生中各种主要无机营养元素分析可知,水稻植株一生中除含有大量的氮、磷、钾外,还含有大量的硅,较少的镁、钙、硫及极少的铁、锰等(表6)。

1.氮

氮是组成植物细胞原生质——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是形成植物体,特别是形成茎叶的成分。氮也是叶绿素的主要成分,在施氮肥后,水稻的叶色加深,光合作用加速,就是叶绿素含量增加的缘故。栽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