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写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0 03:23:54

点击下载

作者:常立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创造性写作

创造性写作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创造性写作作者:常立排版:昷一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1-31ISBN:9787308159043本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最简单的写作理论

在互联网时代,阅读和写作仍然是最有可能得到巨大回报的两种技能。……教会孩子无所顾忌地写,就等于给了他受益一生的强大工具。而教孩子写枯燥无聊的读书报告和毫无意义的标准套话,就等于剥夺了他应得到的宝贵财富。——Seth Godin 《盗梦工厂》

有些人看到“理论”一词就头晕眼花,看到“简单”一词就眉开眼笑,那么试试同时看看这两个词吧。

在这一章里,你将会看到最简单的写作理论,至少比你在其他写作教材上看到的要简单。对于具体的写作来说,它们并非必不可少,但是对于写作的教学来说,了解它们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的无意识也许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写作这个行为,但是当我们想要对写作说点什么有用、有价值、有意思的话时,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探询以下这些问题:

●什么是写作?

●什么是创造性写作?

●我可以成为写作者吗?

●为什么要写作?

●写作的类型有几种?

●写作的过程和步骤是什么?

本章对这些问题一一给出了答案,而这些答案就构成了最简单的写作理论。一、写作是什么

写作就是“写文章”。文章,是按照一定次序有意识排列的一系列文字,通常独立成篇,并表达一定内容。写作就是生产文章的活动过程,文章就是写作产生的成果。

写作并不专属于莎士比亚、鲁迅。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在写作:记者写新闻报道,中学生写作文,大学生完成某门课程的论文,或者你在博客里更新日志,在微博里写140字小短文,为某次班长竞选写演讲稿,为某次请假写请假条等。写作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行为、一个动词,就是把你思考的东西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英语中“作家”writer是write这个动词后面加一个后缀变来的,也指愿意写作、能够写作、正在写作的人,换句话说,一个人只要在写作,无论是不是“专职作家”,就可以被称为写作者。

判断以下两种行为是否属于写作:

●去民间抢救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办经营西部影城

不难判断这两者都和我们说的写作行为不同。不过,这两个行为者都是作家,并且都声称自己的行为仍属于写作。前者是作家冯骥才(代表作《神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抢救出大批珍贵的图文资料、音像资料,他在《冯骥才、周立民对话录》一书中声称这一行为是自身写作的一种延续。后者是张贤亮(代表作《绿化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创办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将镇北堡西部影城发展为集观光、餐饮、休闲、购物于一体的中国西部最著名的影视城,他在《南方周末》的一次访谈中声称这一行为是另一种形式的写作。两位作家对写作的念念不忘令人感动,对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的推动更是功不可没,但是回到写作的基本概念上来,无论多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行为——抢救文化遗产抑或创办西部影城,都不能等同于写作。写作,归根结底,就是写文章,除此无他。二、创造性写作是什么

创造性写作在英文中称为creative writing,又可译作创意写作,是指以创造性为旨归、以个体表达为核心的写作。它包含虚构类创造性写作和非虚构类创造性写作。虚构类创造性写作主要涉及小说、诗歌、剧本(电影剧本和话剧剧本)的写作;非虚构类创造性写作主要涉及散文、传记、新闻的写作。

创造性写作在西方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兴起,在美国发展得尤其迅猛。目前发展成为一个包含十几个子门类的大学科,开设本科、硕士、博士课程,并在不少中学开设相关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艺术创造思维和文学才能的专业人才,通过改革文学写作教育,将写作的权利、信心和秘诀交给所有有志于写作的人,他们将会成长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从业人员,从事文学写作、影视制作、动漫设计、出版发行、广告创意、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制作等工作。

这和中国目前大、中学广泛开设的写作课程截然不同。中学生写作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应对高考,使学生掌握写作高考作文的基本规律、方法和技巧。大学写作课程则以学术论文和其他应用文写作教学为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写作各类应用文体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可以看作高考作文教学的延伸,重视文章的格式规范和普遍性特征,轻视文章的创造性和个性表达。

创造性写作过程涉及个人经验、写作技巧和创造力三个范畴,三[1]者间相互关系可以由概念图表示如下。三、我可以成为写作者吗

写作通常带有某种目的,不同的目的让你收获不同的意义。作者或是通过写作传达自己的观察、经验、信息,或是表达自己的理想、情绪、思想等。所以,写作又是一种工具、手段。萨特说:“人们不是因为选择说出某些事情,而是因为选择用某种方式说出这些事情才成[2]为作家的。”你可以选择用音乐、绘画、雕塑来表达情感,达到目的,但是写作无疑是一种更普遍也更便宜的方式。艾米丽·狄金森有一首短诗这样写道:“没有一艘快船能像一本书/载我们游历异乡,/也没有一匹骏马比得上/一页欢腾的诗章。/这是穷苦人都能完成的旅行 /没有通行费让他忧烦;/那运载灵魂的马车/是何等的节俭!”她谈论的是阅读,而写作甚至是比阅读还要节俭的旅行,如果没有钱买书的话,那么就自己来写书吧,只需要一支笔,还需要一些纸,还需要……什么呢?[3]

我们来看以下这道选择题:

你认为要成为一个写作者,需要满足以下哪些条件?(多选题)

A.只有聪明的人才能成为创造性的作家。

B.成为作家必须敢于吃苦。

C.作家须饮酒,咖啡、香烟也可对付。

D.所有的作家都是有“后台”、有“关系”的。

E.所有的作家都能大笔赚钱。

F.成为作家需要对文学史有相当的了解。

G.年轻时没着手写作,现在就不要再尝试了。

H.所有的作家都个性十足。

I.没有灵感就无法写作。

J.作家是天生的,不是后天培养的。

K.所有的作家都有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L.作家对社会和时代都有深刻的洞察。

把你的答案写在这里:              

数一下,你一共选择了多少条件?     个。答 案

全选:忘记这个吧,等会儿给你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选9~12项:杨绛女士的话可能是对的——“你的问题是想得太多,读得太少”。另外,不要试图在酒店或餐厅里找一个作家,你可能找到的是一个二手货推销员,计算机程序员,字典编纂者,或一个玩杂耍的人。

选5~8项:你读的坏书太多,看的二流电视剧太多。忘掉这些,拿起笔来。

选1~4项:你已走上了写作之路啦。

一个不选:现在就写,就在这里写,给我签个名吧,作家朋友。

其实,所有条件对于写作来说都是不必要的。每一个条件都是写作的束缚,都是写作者背上的负担,你背着一整个动物园肯定跑不快。写作也是这样,你总想着林林总总的条件,肯定也写不好,甚至还没开始写就对写作充满恐惧而鸣金收兵了。下面来简单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些条件都是不必要的。

A.作家当然不是傻瓜,不过作家群体的平均智商在108~129,教授和CEO的平均智商要比作家更高。另外,艾森克个性问卷对作家进行[4]测试,发现作家在概念过度包涵(overinclusion)、怪异思想上和精神病人有些相似。

B.有些作家喜欢诉说自己过往写作的艰辛与苦难(谁不喜欢诉说自己过去的苦难呢?),不过可千万不要轻信,无论多么艰辛与苦难,作家还要继续写下去的唯一理由是:写作本身具有巨大的快乐,而且这种快乐是不经写作就永远无法获得的。

C.你一定听说过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传说,不过在生活中能喝斗酒的人多,而能诗百篇的人少。你也许在酒席上听人说起过——作家不喝酒怎么行?不过你会发现这么说的人,通常都不是作家,而是劝作家喝酒的人。的确在作家当中,有的喝酒,有的抽烟,有的喝咖啡,有的甚至吸食鸦片(比如英国诗人柯尔律治),但所有这些行为,都只不过是一种写作习惯(关于写作习惯,我们在下一章中还会详谈),你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地养成自己独特的写作习惯,而不必非饮酒不可。

D.的确有些作家是有“后台”、有“关系”才出名或者得利的,不过要知道单靠“关系”而缺乏“品质”,作品是行而不远的。更多的情况是,作家的作品先有了品质,而后关系才缔结起来。

E.如果单纯是为了赚钱的话,不能说写作是多么值得推荐的职业,当然写作可以赚到钱,但是在淘宝开店也可以,也许会赚得更多。

F.如果想成为文学史作家的话,那么了解文学史是必须的,对其他作家而言,了解文学史知识并非必要条件。

G.写作在中国当下时常和青春联系在一起,经常会在各种媒体上见到“少年作家”或“少女作家”,也有一些学者研究或谈论“青春写作”、“80后写作”、“90后写作”等现象,仿佛写作真的是年轻人才能从事的事业。事实当然不是这样,写作不是打篮球,年轻并非一定是优势,正如卡夫卡所提醒的,艺术需要严格精确的明朗,和青春的喧嚣无关。

H.与其说所有的作家都个性十足,不如说所有的人都个性十足吧。严格说起来,每个人的个性如同指纹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是有人表露明显,有人深藏不露,有人了解自己的个性,有人还没有认清自己。作家之所以会显得个性十足,主要是因为通过写作作家能够更加了解自我。

I.我们经常听到作家把自己的写作成就归功于灵感,而实际上有个秘密许多作家都不会对人说起——寄望于灵感的写作是没有希望的写作,有灵感时固然要写作,没有灵感时也要写作。这才是作家能够源源不断地创作出作品的原因,单纯的等待灵感将会使写作止步不前,在写作的进程中灵感才有可能到来。

J.作家是天生的,是缪斯女神钟爱的人,这是一个古老的观念,它有效地鼓舞了一些“自命不凡”的人成为作家,也有效地阻止了一些自认普通的人成为作家。事实上,除了天赋的才能,后天的学习、训练可以提高写作的才能,否则,就不必有那么多的“写作课”了。

K.清朝诗人赵翼在《题元遗山集》中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句诗强调了不凡的经历(此处即为“国家不幸”)对作家写作的推动作用,自然有合理成分。但不可对“不凡的经历”过分推崇,以至于认为生活在“和平年代”就没什么值得去书写了。事实上,没有平凡的景色,只有平庸的眼睛,没有平凡的经历,只有平庸的书写,关键是你怎样去看,怎样去写。

L.作家对社会和时代有深刻的洞察当然是好事,但如果没有呢,他是否还可以写作?答案是当然可以。许多时候所谓的“深刻”是后人后知后觉的判断,当事的作家时常会迷惘、会糊涂、会犯错、会盲视——如同其他人一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即便对社会和时代缺乏“深刻的洞察”,也可以去记录社会和时代,去言说自己和他人,这才是作家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该去做的事。

所以,结论是:不要想得太多而写得太少。最重要的是放下包袱,动手去写,常常写,坚持写……总有一天,灵感和天赋会到来,深刻和不凡会到来,写作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会突然在你眼前显现……四、为什么要写作

写作是孤独的,你可以找人一起打球、一起跑步,但是你不得不独立写作。写作也是艰辛的,有时脑中的想法并不会如水一样倾泻在纸上,它往往需要组织推敲、反复修改。那么人们为什么写作?让我们列举一下写作的几种常见原因。

A.分享信息。写作是一种强有力的交流手段,写作能形成人类的思想。在一个自由的社会,人人都有自由写作的权利,可以同他人分享信息。写作还可以通过论述自己的观察、判断,从而改变他人的思想和态度。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更为及时,传播的范围也更广了。写作的影响力大大增强,有些舆论领袖的博客或微博,动辄有百万的点击量。

B.表达情感。人是情感的动物。在生活中,我们的内心会产生很多的感触和情绪,欢乐、忧愁、爱恋、愤懑等等。我们需要倾诉,需要宣泄。写作自然成为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写作,你可以梳理自己的思绪,发展思维能力,唤醒精神。

C.讲述一个故事。你知道《爱丽斯漫游奇境》是怎么写出来的吗?它本来是刘易斯·卡罗尔信口编来讲给小孩子听的一则故事。还有《长袜子皮皮》,是作家林格伦为生病的女儿所讲的故事。如果一个故事写得好,是不需要在没有意义这一事实面前强调它的意义的:故事本身就是它的意义,如此而已。

D.获得自我满足。写作具有创造性,作家用文字创造了一个世界,他为这个世界创造各种各样的人和物,建立秩序和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家等同于这个世界的上帝。写作是享受这种创造的过程。阿根廷作家拜奥·卡萨雷斯如是说:“我一直在说我是为读者而写的,但事实上却是,当那些全心全意而又热情洋溢的读者消失之后,今天的我依然还在写着,这就证明我其实只是为自己而写。”

E.成名。成名是很多人的梦想。写作可以以一种合法并且可行的方式使你成为名人。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韩寒、郭敬明等都是通过写作而年少成名的例子。不过有句俄罗斯的民谚也要听一下:“爱惜名声要在年少时。”所以不能为了成名而不择手段。

F.赚钱。有人靠写作赚钱。《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为作家J.K.罗琳带来了上亿英镑的收入。而在小说出版以前,J.K.罗琳的生活非常艰辛,她是位单身母亲,独自带着女儿。在写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时候,罗琳因为自己住的房子太冷,就时常到她家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写作。

G.探寻生活的方式。南非作家纳丁·戈迪默在1989年5月24日接受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泰利·格罗斯采访时说:“写作不是对不公正的答复;我那时甚至都没有意识到不公正。我开始写作是出于对生活的惊奇,想发现其中的奥秘,这是我探寻生活的方式。我想所有的艺术家都是这样。我不认为有哪个真正的作家是因为政治因素而开始写作的。”

H.留下生命的印迹。写作是一种与死亡对抗的方式,可以使作者的思想永世长存,使作者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立言传世”,本质上就是追求生命的不朽。日本动漫《海贼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医生希鲁鲁克为了拯救他的国家而慷慨赴死前说:“人究竟什么时候会死,是心脏被枪打中的时候?不对。得了不治之症吗?也不对。喝了剧毒蘑菇汤之后吗?当然也不是。而是被世人遗忘的时候。就算我消失了,我的梦想还是会实现的,那个梦想一定能拯救这个国家人们的心病。”这个医生对生命和死亡的看法就和作家们相仿。平凡的大多数人也许并没有想要不朽,但也是希望有所创造的,如果这个世界经由你的创造而产生一些美好的东西,不也是你给世界留下的很好的礼物吗?

I.我们再来看下乔伊斯·卡洛尔·奥茨在《短篇小说写作指南》的序言《短篇小说的性质》中怎么来回答“为什么写作”这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作家说:

写作和做梦的道理一样,做梦乃是出自人类想象的本性。我们这些“写作狂”为了探求隐藏在现实事物中的各种意义,在有意识地对现实进行安排再安排,做的是比较认真严肃的梦……写作并非逃避现实,而是投身到现实中,并对现实的体系产生很大的震动。作家对世界是寄予希望的,心中没有希望的人不会从事写作。

展现在我们周围的世界常常会给人一种混混沌沌、可怕无聊的感觉;我们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赋予这样的世界一个较为连贯、较为简约的形式……我们写作是为了从时间或者从我们自己生活的混混沌沌中理出各种意义:我们写作,是因为我们相信意义是存在的,我们要使之适得其所。

人们在“开始”写作时,受到了自己内心活力的驱使。这活力是一种意识,觉得有一种独特的东西要说,而且非我莫属;这种内心活力,这种神秘的信念,便是所有艺术的基础……写作者的艺术基础不在于他的技巧,而在于他有欣然命笔,有要写作的愿望,实际上也就是觉得自己不能不写……我们写作,是因为我们内心有过剩的活力,因为我们比旁人对生活更敏感,更充满热情,或者更富有好奇心。为什么不尽量利用这一点呢?

你为什么要写?为了发掘出隐藏着的生活的意义……艺术产生了自我把握的幻觉……因为企求这种把握,我们就得创造出这种把握……我们写作,是为了装出一副把握了世界的样子……我觉得这是个高尚的使命。争取对世界,或都对世界的某个断面,进行“自我的把握”,我觉得这很高尚……所有的艺术都是有意义的……我们写作,是因为我们肩负着高尚的使命:廓清各种秘密,或者指出我们因为麻木不仁和不求甚解而认为很简单的那些事实的奥秘。我们写作,是要忠实于某些事实,忠实于某些情感,是为了“解释”那些表面上古里古怪的行为。

我们现在已经有了许多关于“为什么写作”的答案。我猜想你还是没有得到令你完全满意的答案。这是因为“为什么写作”和“为什么生活”一样属于人生的根本问题,而要解答根本问题,需要每个人去寻找自己的答案。那么,你的答案呢?

为什么要写作?              五、写作的两种类型是什么

鲁迅先生在广州知用中学做过一个关于读书的演讲,后来收在《而已集》中,他将读书分成了“职业的读书”和“嗜好的读书”两种:

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

……

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罢。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

我们也可以把写作分为“职业的写作”和“嗜好的写作”。前者有一些其他的名字,例如基础写作、实用写作或者应用文写作,其实都是同一种写作,后者也有一些别样的名字,例如文学写作、创意写作或者创造性写作。也就是说,我们这本书谈的创造性写作应属“嗜好的写作”一类,妙在每一字一句使用起来“永远变化无穷”,写作者在自己书写的“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提倡创造性写作,但我们并不贬抑应用文写作,事实上,应用文写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且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校时的期末总结、课程论文,还是应聘时的求职信、个人简历,或者工作后的经济合同、法律文书,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幸福度日。还需指出的是,应用文写作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对创造性写作来说也是有所助益的。

从思维的角度来看,人类的两种思维——“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都导向伟大的创造。两者间存在着种种联系与区别。

两者的一致性体现在:

●都是人类最独特的创造。

●都源自存在。

●都基于对事物的观察。

●思维的内容和模式都是由宇宙限定的。

两者的差异性体现在:

●科学强调客观,艺术赞美主观。

●科学揭示自然法则,艺术关心人性奥秘。

●科学处理可重复性的对象,艺术关注稍纵即逝、不可重复的对象。

●科学研究实存世界,艺术面向可能世界。

应用文写作所运用更多的是科学思维,而创造性写作所运用更多的是艺术思维。试图用单一写作理论融合两种类型的写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有许多写作教材都试图这么做。本书为了方便写作者的学习,对这两类写作加以区分,着重介绍的是创造性写作,但并不忽略应用文写作中有助于进行创造性写作的常见方法和一般规律。

文学写作和应用写作都要考虑读者和目的。文学创作的对象往往只是一个笼统的范围,比如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的时候会明确作品的读者群是幼儿、小学低年级或是小学中高年级的儿童,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范围。而应用写作有特定的读者和明确的目的。例如你在撰写课程论文的时候,读者就是你的老师,目的就是能够通过这门课程的考核,拿到学分或成绩。六、写作的三个特性是什么

写作的三个特性是:个体的创造性、实践的操作性和动态的综合

[5]性。了解写作的特性,你会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一)个体的创造性

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都是创造之人,处处都是创造之地。”比如,面对同样的春景,有人高歌“春色满园关不住”,有人低吟“流水落花春去也”;同样面对秋景,有人但见“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的明丽,有人却看“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凄婉。“心理学家认为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类型的心理特征。有的人形象思维能力惊人,有的人思辨能力超群,一般人却是二者平平。不同类型的人有不同类型的差异。即使同一思维类型的人,有人长于视觉,有人长于听觉,有人长于嗅觉。在写作过程中,有的人使用视觉元素编码,有的人侧重使用非视觉元素编码。因此,注意培养和训练自己占优势的个体心理特征,发挥个体创造中的主观滤色和不可重复的作用,对写作[6]来说举足轻重,我们应该努力认识和把握它。”因此,发现你的优势,注意培养和训练,发挥属于你的天生的个性,定会给你的创作带来新意。(二)动态的综合性

写作是思想、知识、语言、技巧的动态综合。因此想要写出好文章的你一定是一个注重个人修养的修炼和学识能力的培养的人,不管你的成绩是否优秀。

写作过程是立意、选材、运思、表达的动态综合。因此写作是一个让你的脑子高速运转的刺激活儿,是创造性的劳动。不管结果如何,至少你的写作过程一定不会枯燥、无聊、痛苦,只要你在表达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为了让这个过程尽可能成就一篇好文章,给你的建议是:在初始阶段,遵循写作的一般规律是再稳当不过的了。但是你已经知道,写作是个体的创造,所以结合你的感情需要,笔由心生,没必要非得按要求从头开始写起,可以从你觉得最简单的开始,可以从你最擅长的开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离题万里,还可以进行文体的实验,在写作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不妨用自由的心态随便写写看,也许就会柳暗花明哩。

写作和思维学、心理学、逻辑学、文章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因此如果你立志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多学科发展,吸取不同的营养,借鉴不同的经验,以丰富充实自己。很多风格独特的作家也精通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魔戒》的作者托尔金精通语言学,《纳尼亚传奇》的作者刘易斯精通神学,《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作者卡罗尔精通数学,《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精通“蝴蝶学”,科普作家高士其精通生物学,科幻作家叶永烈精通化学……(三)实践的操作性

写作既是一种体力劳动,更是脑力的运作。脑手并用,思写并举,“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心手相应”才能“笔力劲俊”。实践的操作性的特点启示我们:只有动笔开始写,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才有可能成为作家。七、写作的四体、五步、六问是什么(一)写作的四体是什么

写作的四体指的是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和写作受体。

1.写作主体[7]

写作主体,就是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的人。写作主体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积累,具有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在写作中,主体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决定着写作的得失成败。

主体的写作缘起各有不同。有人因为受到感情的压迫,不吐不快。巴金在《文学生活五十年》中讲道:“我是一个不善于讲话的人,唯其不善于讲话,有思想表达不出,有感情无法倾吐,我才不得不求助于纸笔,让在我心上燃烧的火喷出来,于是我写了小说。”可见,正是蓄积在作家心中的强烈的感情才使他拿起笔来。

有时,写作主体是因事而作。在现实生活中,总是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需要以书面语言的形式来处理。比如,想加入某一组织,需要写申请书;去某公司应聘,需要写求职信。

有时,写作主体是受命而作,即他是接受某些命令、指示、委托而被动地开始写作。比如,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或调查报告。

创造性写作和应用文写作对写作主体的要求是不同的。前者要求写作主体拥有宽容、平等、自由的修养,在写作的时候放下形形色色的包袱,轻装上阵,自由表达。后者则要求写作主体严格按照应用文体的标准来写作,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

2.写作客体

客体同主体相对应,凡是写作主体所面对的一切写作对象,都可以看作是写作客体。

写作客体包括自然景观、社会生活、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等。有时候写作客体是对象化的写作主体。比如一个人写自传的时候,他既是写作主体,又是写作客体。

写作客体可以触发主体的写作动机。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大海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雄伟景象,暗合了他心中远大的政治抱负,因此写出了名篇《观沧海》。陈子昂登幽州台则发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千古绝唱。

3.写作载体

写作载体就是包含、运载写作内容的文章形体和传播媒介。写作载体主要有四个要素:材料、主题、结构和语言。其中,材料和主题是内容要素,结构和语言是形式要素。

4.写作受体

写作受体是文章的接受者,即读者。文章只有被读者阅读到了才能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作者总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读者接受、理解和喜爱,以实现写作的目的或价值。所以从写作活动的开始到结束,写作受体都扮演着参与者的角色。

在开始写作之前,作者已经有了明确的或潜在的读者设定。比如写申请书、写信,作者在动笔前已经知道了具体的读者是谁。在创造性写作的时候,虽然不知道具体的读者及读者的数量,但是对读者的年龄、兴趣等都有初步的考虑。比如儿童文学面对的读者对象是儿童,所以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应该要考虑到儿童的审美能力、心理特征等因素。

文章写出来后,读者的阅读和反馈是写作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读者的反馈和评价,会继续影响写作活动。比如刘易斯一开始并没有写七部《纳尼亚传奇》的计划,后来的几部都是在读者的推动下写出来的。茅盾写出《子夜》初稿后,曾先给他的好友瞿秋白阅读。瞿秋白阅后,给他提出了中肯的意见,茅盾经过思考,从内心接受这些意见,遂对作品进行了修改。

可见,受体影响着主体的写作。虽然主体是写作的主宰,但是还必须建立强烈的“受体意识”,即“读者意识”。

要提醒你的是,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要做卡夫卡式的作家,最好重视起你的读者。“写作不首先考虑读者,就像寄出了一封没贴邮票的信,不经测量就剪裁壁纸,或没有试穿就买回一条裤子。”所以,构思作品时应想一想你的读者,他们对你的题目有什么样的感受。当你写作构思时,请参照下列各项分析一下预期读者的情况:

1) 读者的年龄

2) 读者的性别

3) 读者的性别倾向

4) 读者的文化程度

5) 读者的长期居住区域(乡村、都市、郊区)

6) 读者的民族及其文化传统

7) 读者的社会经济状况

8) 读者对论题的了解程度

9) 读者的主要兴趣

10) 读者对题目的感受(二)写作的五步是什么

写作的过程包括五个步骤:

●立意

●选材

●运思

●表达

●修改

本书后续内容中将对此有专门的分章介绍。在此只想让你知道,以上几个步骤只是写作的一般顺序,但并不是不可变更的。在个别极端的情况下,到了写作的最后阶段,作者才真正找到了作品的立意。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选材往往先于立意,对材料的甄别、判断、筛选、整理和立意是个互相作用的过程。立意在这里也只是一个范畴而不是要你定下一个非常明确的主题思想。有时候,离开预设的主题反倒成就了杰作,比如列夫·托尔斯泰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的过程中,就改变了对安娜这个人物的本来预设,变批判的立场为对安娜的不幸遭遇的同情、理解和爱,使作品的立意更丰。(三)写作的六问是什么

作者在写作之前可以先问问自己这六个问题:

●谁在写?

●为什么写?

●写什么?

●为谁写?

●用什么写?

●怎么写?“谁在写”问的是你写作时候的立场。凡写作必有立场,有时写作只是站在你个人的立场上,表达你个人的想法和心声。而有时你只是代为执笔,你要站在他人或者某一集体的立场上来写作。如一份报纸上的言论有时只是作者个人的意见,有时则是党派的喉舌。又如童话《小红帽》,如果是由狼来讲述这个故事,它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台湾作家林世仁的《十一个小红帽》,通过改变“谁在写”这一问题的答案,写出了多种不同风貌的故事。“为什么写”问的是写作的目的。一般说来,写作目的包括这样几[8]种:娱乐消遣、教育指导、论理说服和自我实现。作者在写作中可能会选择几个目的,但是其中一个目的是最为重要的。几乎所有的文学写作都具有娱乐消遣的目的,而本书的主要目的则是教育指导。写作必须有个至关重要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作者最希望与读者进行交流的中心思想,也是作者内心最关切的问题,最深挚的梦想。“写什么”指的是写作的题目和材料。有时候写作的题目是自己定的,有时候是被规定的。不管是主动写作还是被动写作,都要从生活中去选择材料,要写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经验。“为谁写”是指写作的时候必须要考虑读者。我们在讲话的时候通常会非常在意听众的反应,写作也是一样的,也要考虑读者。读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审美能力会影响到写作的方方面面。写作的时候,要根据读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文章的题目、语言、口气、句式甚至文体。“用什么写”即要考虑语体、文体等问题。文体指的是所有文章因语体、体裁、风格等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体式状貌。语体是指不同的人群在不同语境下运用的不同的语言体式。语体可以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种。写作主要使用书面语体,书面语体有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事务语体等类型。写作的时候要选择恰当的语体,但有的文章也通过语体的混用即戏仿修辞来达到特殊的效果。戏仿修辞有升格戏仿和降格戏仿两种,升格戏仿用崇高宏伟的语体叙述微不足道的琐事,降格戏仿用粗鄙荒唐的语体来表达认真严肃的论题。“怎么写”问的是写作的表达阶段要考虑具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你对这六个问题的思考越深入,回答越准确,你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概率就会越高。这是因为:对这几个问题越了解,你就越了解写作是什么、自我是什么,你的写作也就越具备个人性和创造性。练 习

1.假如你要写一封电子邮件给父母,或者以前的同学述说你在新的环境中的生活,你邮件的内容、语气、形式等有没有区别?请各写一封邮件,比较它们的不同。

2.以第一人称写出一个短篇小说的开头。再以第三人称写出同一段的开头。再以另一人物的视角写出同一段的开头。重读这三段开头,比较它们的不同。

[1] (美)马克·麦克格尔:《创意写作的兴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4页。

[2] (法)萨特:《萨特散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70页。

[3] (美)劳丽·罗扎斯基:《创造性写作》,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

[4] 精神分裂症患者倾向于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感知为相同,仅仅因为它们具有类似的属性或特征。Eilhard von Domarus(1946年)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事物归类上与众不同,呈概念过度包涵趋势。

[5] 董小玉,刘海涛主编:《现代写作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7页。

[6] 董小玉,刘海涛主编:《现代写作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7页。

[7] 董小玉,刘海涛主编:《现代写作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3页。

[8] (美)劳丽·罗扎基斯:《创造性写作》,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6页。第二章最基础的写作定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常言道“文无定法”,写作难道还有定理吗?作为一项技术性活动,写作确实遵循着如下一些最基本的原理。但仅仅记诵这些定理,并不能帮助你提高写作能力,只有运用这些定理,才能够在写作中有所进益。一、兴趣是写作的动力

世界是有趣的,尽管有时可怕,但还是有趣的。作为孩子,时常会对世界作出这样的理解。但是孩子会长大,世界依旧可怕,但却变得不那么有趣了。

经常听人说,学习不能凭兴趣行事,不感兴趣的也要学习,因为它有用、重要、专业,尤其是考试要考。同样道理,写作也不能凭兴趣而写,不感兴趣的也要写,因为它有用、重要、专业,尤其是考试要考。而我始终疑惑的是:没有兴趣,真正的学习如何可能?没有兴趣,创造性的写作如何可能?

居里夫人是这样描述自己的科研工作的——“在一间沥青地、玻璃顶、漏着雨的木棚子里工作……把容器搬来搬去,将液体倒来倒去,用一根铁棒搅生铁盆里沸腾的东西一搅就搅上个把小时,筋疲力尽。”就这样手工劳碌四年之后,她从一吨矿物中得到了100毫克氯化镭。这有趣吗?居里夫人继续写道:“我们非常开心,我们专心致志地,完全像在梦幻之中。”这就是是她而不是我们发现镭元素的原因。

白求恩在战场上夜以继日地工作,眼前是血和伤口,耳边是子弹飞过的呼啸和无休止的痛苦的哀号,没有柔软暖和的床,没有可口香甜的面包,没有电,也没有钱。这有趣吗?他在写给家乡亲朋的信中说:“这是我最充实的一段日子,因为他们真的需要我。”这就是是他而不是我们成为“一个纯粹的人”的原因。

写作乍看起来也是这么一桩单调、枯燥、乏味的事,每天缩在一间杂乱又拥挤的小房间里,埋头在横七竖八的书籍和材料之中,投身于一个又一个小格子里,摆弄着一个又一个叫作“字”的小东西。这有趣吗?是的,这是有趣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作家们的现身说法: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福克纳在写了第一本书后,立刻感到写作是个乐趣,因此开始了他作家的生涯。

●当过两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也获得过195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对他来说,真正的幸福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伏案写作,不受任何人打扰地坐上4个小时,加上有足够的上好白纸,还有一枝‘挤压式’妙笔。”

●余华在《写作的乐趣》中说:“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种乐趣,一种创造的乐趣。最初写作时的主要乐趣是对词语和句子的寻找……随着写作的继续和深入,仅仅是词语和句式的刺激显然不够了。写作的篇幅也是越来越长,从短篇小说到长篇小说,这时候人物的命运和叙述的起伏是否和谐,是否激动人心,就显得更加突出。对一个长期从事写作的人来说,有时候写作已经不单纯是在写作,更像是一种人生经历,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写作,长达一年或者几年几十年的时间,写作者的情感往往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同舟共济,共同去承受苦难,也共同去迎接欢乐。这时候得到的乐趣让我们相信,虚构的世界比现实的世界更加引[9]人入胜。”

●司汤达的墓志铭是:活过,爱过,写作过。

这就是他们能成为一个不断写作的作家的原因。在把容器搬来搬去的过程中,在把手术刀挥来挥去的过程中,在把文字摆来摆去的过程中,一定有着巨大的令人心醉神迷的乐趣,而且是一种不经写作就无从获得的乐趣。有时候这种乐趣很明晰:

●创造的乐趣;

●文字本身的乐趣;

●讲故事的乐趣;

●谋篇布局的乐趣;

●享受孤独的乐趣;

●读者的共鸣带来的乐趣……

有时候这种乐趣有些模糊,就像狄更斯说的那样:“如果你觉得呆呆地坐着,两眼盯着窗外,是罪过的话,你永远也写不了东西,那干吗还要写?如果茫然地坐着,望着天空或河流,不知怎么你会觉得这是一件神圣的事情,你心底最深处的自我会因此而愉快欢欣,那你也许就是一位作家或诗人,总有一天你会试笔一吐情怀……”

世界是有趣的,写作也是,对写作者来说尤其如此。诗人奥登说:“艺术或者诗歌这东西,很多人搞砸了,是因为其实他只对一种东西真正感兴趣,但同时他却又假装对别的也感兴趣。好的艺术的秘密,就是好的生活的秘密,就是好好搞你真正有兴趣的东西,不管它多有野心,多奇怪,也不管它多琐碎,多无聊,多怎么样。耐心搞吧,因为这就是你能搞到最好的。”这也是好的写作的秘密。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头。生活不但能激发写作的灵感和愿望,还能源源不断地为写作提供材料。你是否曾在写文章时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呢?如果有过这种体验,想想看问题可能出在哪里?

首先是生活经验。你也许会说,我的生活局限在学校—家庭这“两点一线”或者“教室—食堂—寝室”这“三点一线”,每天都在忙于应付各门课程的学习与考试,哪里会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呢?你这么说自然有一定道理——如果你把“丰富的生活经验”定义为如此这般的话:参加一场战争;投身一场革命运动;谈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恋爱;攀登一次珠穆朗玛峰;登陆一次月球;中一张一亿元的六合彩;患一种绝症;成为一个明星;做一个空难事故的幸存者……无疑这些都是丰富的生活经验,但丰富的生活经验不仅如此,它还包括落日或一只旧鞋子。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在《论写作》一文中这样说:“作家不需要靠耍花招和卖弄技巧,你没必要是个聪明绝顶的家伙。作家要有面对简单的事物,比如落日或一只旧鞋子,惊讶得张口结舌的资质。”如果每天都能见到的落日或者你好久没见到的一只旧鞋子都能让你惊讶得张口结舌,你所经历的任何平凡的事情都能转化为你的“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关键不仅在于你经历了什么,更在于你怎么“看”(观察)自己的经历。叶圣陶认为:“所谓经验,不只是零零碎碎地承受种种见闻接触的外物,而是认清楚它们,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使成为我们所有的[10]东西。”

第二是观察。莫泊桑刚露头角的时候,有一次去拜访福楼拜,给他讲了自己构思的几个故事,福楼拜听后,不主张他写这些故事,而希望他做这样的锻炼:骑马出去跑一圈,一两个钟头之后回来,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记下来。莫泊桑按照这个办法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有一年之久,终于写出了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点心》。福楼拜还有句名言强调观察的重要性:“要想使一件事物变得有意思起来,只需要长久地凝视它。”除此之外,福楼拜还教给我们应该去观察什么:“当你走过一个坐在自己店门前的杂货商面前,走过一个吸着烟斗的守门人面前,走过一个马车站面前时,请你给我描绘一下这个杂货商和这个守门人,他们的姿态,他们整个的身体外貌,要用画家那样的手腕传达出他们全部的精神实质,使我不至于把他们同任何别的杂货商人、任何别的守门人混同起来。还请你只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同它前前后后五十来匹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去观察的是事物的特征,是使事物成为它自身的独一无二之处。

第三是想象。毛姆通过评价亨利·詹姆斯对观察提出了质疑:“他没有生活过,他只是透过窗子来观察生活,并且经常会满足于通过窗户所看到的景象。但是你要是没有真正生活过,你怎么能够了解生活呢?”这段话强调了作者应该亲身去体验生活而不是满足于观察他人的生活。但是如果某些生活是你无法或不愿亲身体验的,你是否就不能去写相关的作品了呢?不要急着说“不能”,而应该说“在写作的世界里,没有不可能”。卡夫卡没有体验过变成一只甲虫,他写了《变形记》,也没有去过美国,他写了《美国》;马尔克斯没有体验过长出一双翅膀,他写了《巨翅老人》;卡尔维诺没有体验过在树上长期生活,他写了《树上的男爵》;安徒生没有体验过和人鱼一起漫游海底世界,他写了《海的女儿》;阿瑟·克拉克当然没有体验过漫游太空,他写了《2001:漫游太空世界》……这些作家们所凭借的法宝就是想象。曼古埃尔如此评价35岁后的H.G.威尔斯:“他讨论理性与历史、社会改革和教育理论……他依然勇敢、睿智和诚实,他创造神话的天赋已经丧失殆尽,他创作的源泉已基本上枯竭。这就像是一位老人,由于丧失了想象的能力,不能不开始根据确定的事实来创作作品,努力重新捕捉年轻[11]人轻易就能靠直觉和幻想想象出来的东西……”当一个作家丧失想象之后,就不得不根据确定的事实来创作作品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局限,所以你应当发展和保护你的想象力。

有了经验、观察与想象,你的生活将成为写作的无穷无尽的源泉,而写作呢,会成为你的一种生活方式,大大小小的事情,一旦你通过写作记录下来,立刻就会如镀金似的染上一层奇异的光辉,你写作的每一天都将是新的,前所未有,与众不同。三、习惯是写作的灵感

把写作成就归功于灵感,对作家来说是最方便也最有益的做法。这样他可以:

●避免粉丝们没完没了地追问写作秘诀;

●避免透露自己的写作秘诀;

●避免暴露出自己其实也不知道写作秘诀是什么;

●继续保持自己的神秘感;

●继续保持写作的神秘感;

●继续保持世界的神秘感。

人们也喜欢听到这样具有神秘感的解释,在一种平实的解释和一种神秘的解释之间做选择,多数人更愿意选后者,这样就可以继续保持追星族、平常人的快乐,尤其重要的是,继续保持一个拒绝写作的人的快乐——这事儿可不赖我,都怪灵感不来眷顾我。

还是让我们揭开灵感的神秘面纱吧。灵感其实就是在写作者有意识地培养出来的写作习惯中启动潜意识而产生的写作创意。灵感不是单凭等待就能到来的,它必须经由某种写作习惯启动潜意识,才会频频到来。

灵感与潜意识相关,因而具有神秘性。理智能给人带来诸多好处,但是与创造性关联度更高的却是潜意识。如果一个人的理性控制过于强大,对大脑的潜意识中心发展形成的有创意的方案审查过严,创造性的成果就会较少产生。因为创造性需要跟事物进行互动游戏,而不是严苛审查。哲学家米歇尔·所罗门指出:

松动理性的幻想障碍,让人们不再通过分析而是通过直觉感觉事物,这样人们就能允许思想跳跃,跟随那些缺乏想象力的、理性的理智觉得完全疯狂的念头。通过切断“理性检查机构”,可以在大脑里建立新的联系,形成创造性解决方法……我们的意识,包括我们的“理性检查机构”的驻地,拥有大约50个比特的小小的工作储存器,而我们大脑的剩余部分每秒钟能够和必须处理数百万个比特。这样,如果我们赋予我们的50比特的理智独自决定的权力,将是不明智的。各种研究成果表明,“从腹部”做出的自发决定,一般比过分依赖理性思考的决[12]定更聪明。

这里所说的“腹部”指的就是我们的直觉。为了唤起写作的直觉,能够诗百篇、如有神,作家们做了许多看似疯狂的事,比如:

●李白成了酒鬼;

●柯尔律治成了鸦片鬼;

●米歇尔·所罗门写文章卡死时就会像个疯鬼似的跑来跑去;

●塞林格则成了“拖延症患者”:“当我坐下来准备写作的时候,我至少要花一小时的时间来热身……仅仅是去掉我自己的伪装我就要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还不只是作家们这样。发明家爱迪生设计了一张“发明家椅子”来唤起自己的发明直觉,他白天坐在椅子上打盹,进入浅睡,但一旦真正放松进入深度睡眠,椅子设计得能够让他醒过来,就这样他在半梦半醒之间,疯狂启动潜意识,做出了不少重要的发明。陷入热恋的恋人们也深谙此道,只需要看到伴侣的照片、听到伴侣的脚步、收到伴侣的短信,身体里就能产生真正的麻醉剂,进而产生滔滔不绝的情话、绵绵不绝的遐想。

灵感与有意识相关,因而具有可塑性。灵感可以经由训练而掌握。训练的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一种你要建立起的写作习惯。推荐那些方便、健康、个性化的习惯。比如:写作前做喜欢的体操、听喜欢的音乐、吃喜欢的食品、喝茶、唱歌、用派克钢笔写、用狼毫毛笔写、用苹果电脑写,甚至单脚站立写(海明威习惯这样)……

第二步,真正让它成为你的习惯。也许开始有些难,耐心一些,坚持三周,一般来说,你就会拥有一个属于你的写作习惯了。

第三步,真正重要的,每次做了你已经成为习惯的行为之后,一定要写作(这样才叫写作习惯)!

长此以往,你一做你所习惯的某一行为,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写点什么,当你写文章写不下去的时候,写作习惯对你尤其有帮助。它就像能够召唤灵感的魔法,诚如日本导演、编剧黑泽明在大岛渚对他所做的访谈中所说:

一旦你习惯了,写起来就会毫无困难……你去爬山时,被告知的第一件事就是别去看顶峰,而要专注于在爬的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耐心攀登。如果你不断看山顶,就会泄气。我认为写作与此类似,你要逐渐习惯于去写作,必须努力学着去尊重它。不是当成苦差事,而是养成习惯,但大多数人倾向于中途放弃。我告诉我的副导演们,只要放弃一次,就全完了。因为这成了习惯,一遇到困难他们就会放弃。我告诉他们无论如何,要写到最后,直至取得了某种成果……

你还可以更进一步,让写作本身成为你的习惯,坚持每天都写。斯蒂芬·金这样说:“如果我不是每天都写,人物在我脑子里就开始走样——他们开始变得像是小说里的人物,而不是真实的人。叙述故事的刀锋开始生锈,我就开始对故事情节和进展失去控制。最糟糕的在于,[13]那种创作新东西的兴奋感会逐渐消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习惯其实就是写作的灵感。四、阅读是写作的镜子

关于阅读,我们来看看作家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黑泽明:至少要读些书,要是没有丰富的储备,你就无法去创造。所以我常说:“创造源于记忆。”记忆是你创造之源,你不可能无中生有,无论它是来自阅读,还是来自你的亲身体验,你脑子里有东西,才可能去创造。

●斯蒂芬·金每年要看七八十本书。他既读一些好作品,也读一些写得不好的书。他认为通过阅读一些烂文章,人能清楚学会不该怎么写。而好的作品能够教给写作的人以风格、优雅叙事、情节发展、丰满可信的人物创作,还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阅读能够让写作变得容易上手,持续的阅读会将你带入这样一种状态,你可以很迫切很放松地写作。阅读也可以让你知道:前人都做过些什么,还有什么没做,哪些是陈腔滥调,什么才令人耳目一新,怎么写算是言之有物,或者死气沉沉。[14]

●叶圣陶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因此老师在上阅读课的时候要讲得透。“叫讲得透,无非是把词句讲清楚,把全篇讲清楚,作者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感情是[15]怎样表达的,诸如此类。”

●列奥·施特劳斯:“生命太短暂了,以致我们只能(选择)和那些最伟大的书活在一起。”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我们真正的出生地是那个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用智慧的眼睛关注自身的地方。对于我来说,我的第一故乡就是我的书籍。”

●马塞尔·普鲁斯特:“好书最伟大、最奇妙的特点之一便在于,对作者可称之为‘结论’的,对读者则是一种‘激励’。我们强烈地感到,我们的智慧始于作者的智慧中止之处,我们希望他给我们答案,而他所能给的却只有欲望而已。”(《阅读的时日》)

阅读是写作的镜子,读者可以在他人的作品中照见自己,照见世界,从而获得激励,产生写作的欲望。写作的能力在作家们的彼此阅读之间秘密传承,当马尔克斯和余华读到卡夫卡,当王小波读到卡尔维诺和莫蒂阿诺(《暗店街》),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他们开始提笔写作,成为作家。五、模仿是写作的捷径

文章之模仿,大抵在于对前人文章之体、之法、之意,乃至之词句作拟似之训练。模仿不是写作的康庄大道,更不是写作的最终目的,但模仿不失为步入写作之门的重要捷径。

首先要说的是,模仿能力是人具有的最重要能力之一,无论是生存还是发展、学习还是创造,都需要人有效地运用模仿能力。模仿能力的高低,正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差异。科学家们已经证明动物和人一样有运用工具的能力——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冈·科勒的实验中,黑猩猩可以运用多个木箱子相叠加来获取悬挂在高处的香蕉;而科学家观察发现乌鸦也可以运用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为自己碾碎坚果。人之所以发展成为脑容积翻倍的所谓“万物的灵长”,是因为人是最能模仿的动物,这才是相较于其他动物而言人类显得特别出色的生物学上的理由。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人之所以能够模仿依赖于“镜像神经元”的存在——它首先是在猕猴身上发现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的镜像神经元系统发展得最远,模仿的能力不断增强,有时候甚至有些过强了。比如在“尼姆计划”中,从小被当作人类抚养的黑猩猩尼姆没有学会人类婴幼儿的大部分行为方式,但是人类的婴幼儿却学会了像黑猩猩一样咆哮、攀爬。

其次,模仿是所有人类文化成就的基本前提。孩子学会说话、读写需要精确复制现有的行为模式,没有这种精确模仿的能力,人类就没有语言、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法律、电视、电脑、iPhone。精确模仿的能力,使人类成为具有巨大学习能力的物种。因此,虽然从生物学上看,人类和黑猩猩的差别微乎其微(遗传物质有近99%相同),但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和黑猩猩创造的文化却天差地别。

第三,就写作而言,模仿是写作的捷径。贡布里希在《艺术发展史》一书中得出一个结论:“不管是哪一种风格,艺术家都不能不依靠一整套形状的语汇(vocabulary of forms),而艺术家是否老练也就在于他是否熟悉这套语汇,而不在于他是否熟悉事物。……在描绘一处特定的建筑或风景时是容易还是棘手,与其说在于知识的介入,不如说在于图式的欠缺。”熟悉既有语汇,掌握特定图式,对于文学写作而言同样有效。纵观中国写作教学的历史,不仅有人提倡模仿,而且存在着大量模仿前人之作的事实。西汉文学家扬雄就善于模仿。班固在《扬雄传赞》称他:“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于《仓颉》,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朱熹充分肯定了模仿在写作中的作用,他说:“前辈作文者,古人有名文字皆模拟作一篇,故后有所作时左右逢源。”(《朱子语类》卷一三九)

那么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模仿什么?

●文体的模仿。中学生要会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学术论文等不同的文体,学习这些文体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到范文!

●立意的模仿。立意可以指文章的立场、境界、品位、情调等,也指文章的主题。立意的模仿,不是要求初学者照搬别人的东西,而是向前人学习、借鉴,以提高写作的境界。

●章法的模仿。章法指谋篇布局的方法。布局谋篇牵涉到线索、呼应、疏密、波澜、悬念、点睛、分合等具体方法。在一次的写作模仿中,是不可能全都涉及的,必须经过多次的训练,方可掌握基本方法。

●技法的模仿。技法有对比、衬托、渲染、白描、象征、通感、炼字炼句等。文章技法,从理论上讲较简单,但在写作中熟能生巧却不容易。熟练地掌握了前人技法之后,才能活用其法。

我们应该怎样模仿?

1.广泛的阅读帮助你决定受谁影响。除了要考虑题材、内容、思想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还需要考虑哪种表达形式更符合自己的兴趣。如果你喜欢叙述循规蹈矩、细节扎实细密的小说,可以读读英国古典小说;如果你喜欢思辨性强、逻辑缜密的小说,可以读读德国现代小说;如果你喜欢自由不羁但是晦涩难懂的小说,法国新小说是个不错的阅读选择;如果你想尽快写得像个行家里手,那么追随美国小说——比如海明威、塞林格、卡佛等人的作品往往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它们情节清晰、线索分明,适合新手练习。

2.细致的比较帮助你提高鉴赏的能力。你可以找类型相似的经典作品进行阅读,然后思考一个问题: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之处是什么?也可以找看起来完全相反的经典作品进行研究,然后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两种差别如此之大的作品都被视为经典?尝试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帮助你提高鉴赏文学艺术的能力,并且还可以在用一个经典评价另一个经典的过程中,打破个人对经典的迷信,提高自信力,更冷静地看待经典的优点和缺点——经典作品当然也存在缺点,这毫无疑问,世界并非完美无缺,艺术也是。

3.模仿的最终目的是找到并形成自己的风格。歌德将模仿分为三个台阶,第一个台阶是“对自然的单纯模仿”——“以最准确的笔触,忠实而勤奋地去摹写自然的形体和色彩”,“以自己眼前的自然作为绘制每幅图画的起点和终点”。第二个台阶是“作风”——“做出一些取舍”,“发现了自己的一套办法,为自己创造了一种语言,并用这种语言按照自己内心设想的模样再去表现”。第三个台阶是“风格”——“以一种与日俱增的精密性领会了事物的性质及其存在方式”,“以对于依次呈现的形象的一览无遗的观察,能够把各种具有不同特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