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海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0 03:56:43

点击下载

作者:吴纯光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世纪海战

世纪海战试读:

前言

在我们满怀信心地跨入充满希望的21世纪的重要时刻,作为人民海军的一员,笔者感到有必要对过去的100年里海上激烈的争战作一简要的回顾,以此加深人们对现代海军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从而使前进中的中国和中国人民切切实实地体会到毛泽东同志在半个世纪前发出的“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历史意义是多么深远。

海军是伴随着海洋贸易和海权阿尔弗雷德·马汉,现代海权思想争夺产生的,而海权产生的根源是的先驱海洋国家间由贸易开启的经济利益冲突。因为以海上贸易兴国的国家特别厚爱自己的海上通道,也非常珍视自己的贸易市场和商业利润。当同一通道上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人的时候,一种本能的要求便呼之而出——控制海上通道,占领贸易市场,同时阻止他国的控制和占领。这是国家权力的必然要求。

权力属于政治范畴,而政治是充满着暴力的。于是,一些商船开始载上军队,以保护自己的海上贸易、控制海上通道、占领彼岸市场,从而保证商业利润的实现。海军及其主战装备——舰艇便由此诞生了。此后,许多海洋国家为了自身经济、政治利益的实现,不遗余力地发展海军,并运用它去控制海洋、拓展海权,从而牟取更大的利益。这就是当今世界海上强国走过的一条共同的发展道路。凭着早期的海上优势,在世界拓展殖民地而建立的西班牙帝国

最早选择海上霸权道路的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接着是率先走上工业化道路的英国。而且英国后来居上,它以坚船利炮为后盾,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实现了“日不落”帝国之梦想,而当今世界的海上强国美国、前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和日本又纷纷超越了英国,它们的海军发展壮大之路,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海军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必不可少的政治工具,也是外交的重要支柱。海军的天性中就具有高度的战备状态和机动性,能于短期内在选定的大洋海区集结起自己的实力。而且,世界上的大洋是各国共享的公海,任何一国的海军不用害怕违反国际法,也不用担心遭到他国的谴责,便能调动和集结兵力对他国形成威慑。因此,海军建设历来是国际政治斗争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海军在世界近代史中也往往成为霸权国家手中挥舞的“大棒”。

已经过去的20世纪是充满战火硝烟的百年,特别是法西斯军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为了争霸制海权,挑起了一次又一次跨海越洋的海上征战,给20世纪人类的精神和肉体造成了极大的创伤。认真总结和分析20世纪的百年海上争战史,对于我们预测21世纪海上安全形势,深刻理解和把握近海积极防御战略方针,更好地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履行捍卫国家海洋权益的使命,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启示意义。

战争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怪胎。它在破坏资源,毁灭人类的同时,却又对历史的进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人类5000年的文明史中,曾经发生过的战争达数万次。可以这样说,几乎没有哪个时代、哪个地区能避免战争的蹂躏,几乎没有哪一代人没有经历过战争烈火的考验。

20世纪之初爆发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34个国家、占人类67%的人口卷入了战争的漩涡, 7000万人走上了战场,3000多万人伤亡。20年后,又爆发了规模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把61个国家、17亿人推入了战争的火坑,导致5000多万人丧生。法国大革命战争中的尼罗河河口海战,英法两国正在开战

两场世界大战,都是法西斯军国主义分子企图称霸世界、称霸海洋引发的。这两场战争书写了人类海战史上最激烈、最残酷的一页,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至今想来还令人心悸。

进入20世纪以来,占地球总面积不到30%的陆地逐渐被瓜分完毕,陆地资源逐步趋向枯竭。所以,一些发达国家都把注意力转向海洋,并企图利用各沿海发展中国家科技落后、生产力低下、海军兵力鞭长莫及之机,通过其高技术优势和强大的海上力量来加速掠夺、开发和利用海洋,以实现其经济腾飞的战略目标。

海洋的开发热使世界进入了海洋权益斗争的新时期,海洋已经成为国际经济、政治、军事斗争的重要场所和空间。国与国之间的陆上疆界之争一般属于双边之争,而海洋之争往往涉及多国多边的争吵与冲突。因此,海洋权益的争夺往往更容易演化成全球性的危机。对3海里领海线的国际法则提出疑问后的第18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3年后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协议的签署、联合国的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出现,表明世界强国之间对海洋权益的争夺一刻也没有停止。发达国家利用其高科技优势,率先向海洋进军,频繁争占、抢夺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海洋岛屿和资源,由此引发的战争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安全。

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以法律的形式公布美国联邦《大陆架公告》,宣布:“处于公海下、但毗连美国海岸的大陆架底土和海床的自然资源属于美国。”接着欧洲、拉美、亚太各国都仿效美国的做法,将250海里的海底资源置于本国的主权范围。到1958年的联合国第一次国际海洋法会议,有35个国家宣布了自己的大陆架,还有一些国家提出将自己的领海主权范围扩大到200海里。美国最初的几艘核动力战斗舰艇,由前至后分别为: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班布里奇”号与“长滩”号导弹巡洋舰

1982年4月召开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以130票赞成、17票弃权、4票反对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该公约首次以国际法的形式,对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作了具体规定。领海,是指沿海一国的海岸或内水、受国家主权支配和管辖的一定范围海域。国家主权不仅及于此海域,而且还及于此海域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3条指出:“每一个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直至从按照本公约确定的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的界限为止。”这就明确规定了领海的最大宽度为12海里。毗连区,是指毗连领海并由沿海国家行使海关、财税、移民和卫生等管辖权的一定宽度的海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33条规定:“毗连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也就是说,沿海国家对12海里领海以外的12海里,仍然拥有行使海关、财税、移民和卫生等管辖权。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区域。其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沿海国对此海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享有主权。上述种种规定,将地球上36%的公海变成了沿海各国的专属经济区,使世界公海缩小了1.3亿平方公里。

从理论上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出台,以国际法的形式界定了沿海国家的海洋权益,将大大有利于世界海洋争端的和平解决。然而,让人不可理解的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出现,并没有平息海上争端和海上争战。因为,随着科学的发展,海洋开发所带来的巨大利益使沿海国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去理解有关条文,通过不同的测算方法尽可能扩大自己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

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意大利、印度、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认为,可以按照海洋法公约将200海里大陆架自然延伸到350海里,这样它们的经济区就达到了350海里。美国由此获得的海洋国土管辖权比它的本土还要大40万平方公里,其陆海总和的国土面积达到了1900万平方公里。但那些大陆架较短的国家,和邻国隔海较近的国家,它们的专属经济区交叉重叠,有的还不足200海里。

一些国家精明地钻国际海洋法中有关群岛制度的空子,占据、加固远海荒岛就等于拥有15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它们举着岛屿同陆地领土同样重要的牌子,先入为主,占为己有。

以美国为代表的英、法、日、德、意等发达国家,以强大的海军实力为后盾,在全球的海域内跑马占地,在各战略要地部署海空重兵,准备随时控制重要海区和他国经济命脉。某些国家公然掠夺他国的海洋资源、侵占邻国的海洋岛屿,有的甚至不惜以战略威胁、军事冲突甚至局部海上战争为代价,达到争得海洋权益的优先和主动地位。据统计,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有关海域划分的纠纷大概有370多处,复杂得使任何国际组织都难以协调和控制。抛开20世纪前50年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不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50多年的时间内,以争夺海上霸权和海洋资源为目的的局部的地区冲突和海上战争也几乎从未间断过。据统计,在此期间,有近百个国家先后卷入到150余次军事危机、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之中。这些战争的战火或是直接从海上烧起,或是从陆地引发,接着猛烈地燃烧到海洋。也就是说,在本世纪后50年发生的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中,与海洋有关的、有海军参加的战争与冲突占有很大的比例。广阔的海洋上一度战机轰鸣,舰炮怒吼,导弹横飞……

已经送走的20世纪是海上争夺战空前激烈、频繁发生的百年。美国A-6入侵者式攻击机正在航母“肯尼迪”号上安装制导炸弹,准备参与沙漠风暴行动

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把“不战而屈人之兵”看做是战略的最高境界,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军事威慑。海军无疑是具备这种世界性的军事威慑力量的。一支强大的陆军只能保持对邻国的威慑力,因为陆军不能随便越过别国领土去攻击另一个国家。而海军舰船能在附近没有基地的情况下发挥远洋作战功能,也就是说,海军可以远离本土越洋去攻击他国。在和平时期,海军舰队可以通过国际性互访、联合演习等非战争形式开展国际间友好往来,以显示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进而达到保卫海洋权益免受侵犯、海洋资源免遭掠夺、海上通道免受骚扰的目的。美国现代航母战斗群

由于海军的机动性强,具有远洋航行和发动大规模战争的能力,比如当年荷兰、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海上强国都是依赖强大海军开拓海外殖民地的。20世纪90年代海上强国发动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也进一步证明了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

仔细观察中国的版图可以发现,除北方外,四周均受到高山和大海的特殊保护。在没有军舰和飞机的古代,太平洋、喜马拉雅山、昆仑山便是入侵者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或许正因为如此,中国自古就没有像英国那样重视发展海军,致使在鸦片战争前尚未建成一支国防意义上的海军。这种天然的安全环境,使中国古代的国防失去了海防的功能。当西方的炮来到中国东大门时,中国人却不能在海上同侵略者交战,等待我们的只能是丧权辱国的命运。

在21世纪的战场上,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将不是一国陆军的数量及其传统作战能力,而是该国的海军及其所拥有的现代作战能力。建立在卫星监控技术基础上的海上远距离导弹精确打击和准确拦截技术,是现代作战能力的重要标志。拥有强大海军和高科技作战手段的美国,不就是通过远距离的海上立体战争袭击利比亚、教训伊拉克、轰炸南联盟的吗?这一切难道不是最好的例证吗?美国的攻击机群。在“空海一体战”理论中,海军航空兵的作用十分重要

我国是濒海大国。海洋维系着我们民族的安全与发展。历史上,因为海防薄弱,我们曾经备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辱。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的毛泽东雄才大略,他通过对中国百年来备受帝国主义侵略凌辱的历史总结,深刻认识到侵略者大都是“从海上来”,于是他在建国之初就提出“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他还反复强调,要根据工业发展的情况和财政情况,有计划地逐步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并对海军的各项建设给予了很大支持,使我们在一个不长的时期内就形成了从海上到空中、从水面到水下、从海岛到海岸的较为完整的防御体系,为海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海军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支“精干、顶用”的海军,规定了海军的防御性战略,对海军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应当说,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和建设,我们的海军同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按照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捍卫国家统一、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使命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同世界强国的海上力量相比,则差距更大。

进入21世纪,中国若不能建立起海上和空中进而达到外层空间的相对优势,就难以拥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正是从这个角度考虑,笔者通过对20世纪海上争战历史的简要回顾,对百年来世界海上强国崛起的历史及其经验进行思考,其目的就是让我们从中探索为我国长期稳定发展创造安全环境的基本道路,以避免重蹈被动挨打的历史覆辙。正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就是笔者编写《世纪海战》的初衷。战争一旦发动,想要结束终要付出惨痛代价01围歼纳粹王牌战舰二战爆发后,拥有8艘航空母舰和15艘战列舰的英国海军在大西洋战场不断创造重大战绩。似乎可以这样说,在大西洋制海权的争夺中,德国王牌战舰的覆没几乎都有英国航空母舰的功劳。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同盟国与德国围绕保卫与破坏海上交通线展开了一场争夺大西洋制海权的海战。在这场战役中,双方投入了英国和德国的全部海上力量,另有美国的整个大西洋舰队和其他数个国家的部分海上力量,总计3000多艘作战舰艇,数千架飞机,历时5年半,是战争史上时间最长、斗争最复杂的一场海战。尽管纳粹德国精心建造的战舰给盟国的海上运输线造成重大破坏,但在盟国海上力量的围剿下,德国海上王牌战舰一艘接一艘地沉入大海,大西洋的制海权又牢牢地控制在盟国手中。另外,此次战争还直接导致了旧的巨舰大炮制胜论向新的海空一体作战思想与作战方法的转变。自沉的“施佩伯爵”

英国是大西洋东部的一个岛国,因其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而号称“日不落帝国”。二战期间,英国是希特勒在西欧最强大和最主要的对手。因为是岛国,海上航运就成为维系英国经济的命脉,所以英国非常重视舰队建设,拥有一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海上舰队:15艘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8艘航空母舰,66艘巡洋舰,69艘各型潜艇,186艘驱逐舰。而德国只拥有7艘战列舰和袖珍战列舰(含2艘即将建成的战列舰),9艘巡洋舰,26艘商船改装的辅助巡洋舰,56艘潜艇,另有部分驱逐舰、鱼雷艇、扫雷舰和辅助舰船。

英国人认为,受《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德国人不可能发展海军,因此自信自己的舰队具有绝对的优势,具有控制海上交通线的能力。但是,希特勒对此早有准备。而且,他现在已经决定主动伸出魔手去卡住英国人的“脖子”——海上运输,切断其经济命脉(即“巡洋战术”)。由于战争初期双方都坚信只有巨舰大炮才是一国海军力量的标志,才是海战场上的主力军,所以德国以大型水面军舰在大西洋上对英国的海上交通线实施破坏性袭击的同时,英国的一张搜捕德国袭击舰的大网也张开了。

战争开始前,为防止英国封锁自己的港口,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预先将“施佩伯爵”号和另一艘袖珍战列舰“德意志”号及部分潜艇派到了海上,战争一爆发它们便立即向同盟国的运输商船发起了袭击。开战后,德国的舰艇各展所长,游弋在英国商船经常出没的海域,一旦发现目标就立即进行攻击。“德意志”号在海上袭击了几艘同盟国的商船后返回德国休整,并改名为“吕佐夫”号。“施佩伯爵”德国海军司令埃里希·雷德尔元帅号起初主要活动于伯南布哥与开普敦之间的海域,之后曾悄悄地到印度洋上兜了一圈,之后又返回到大西洋上。在此期间,它已击沉了5万吨的盟国船只。被德军容克88飞机击沉的运输船,4000人遇难1936年的“德意志”号英国“竞技神”号航空母舰英国“尤金亲王”号重巡洋舰

德国袭击舰的活动严重威胁了英国的海上航运安全。对此,英国一方面沿用一战时的经验,把商船编成运输队,由军舰编成护航队,在距英国300海里的范围内为其提供护航。另一方面则调集大批皇家海军力量,搜捕德国的袭击舰。

1939年12月英国分别从弗里敦、达喀尔调集“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声望”号巡洋舰、“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和2艘重型巡洋舰前去搜索德国的“施佩伯爵”号袖珍战列舰。同时,在好望角部署了重型巡洋舰“苏塞克斯”号和“希罗普郡”号,在南美洲的东部沿海一线又部署了亨利·哈伍德准将率领的2艘重型巡洋舰和2艘轻型巡洋舰。

12月13日,哈伍德的舰队在普拉塔河的入口处成功地拦截了“施佩伯爵”号。但是,由于“施佩伯爵”号上的6门280毫米火炮比英舰的火炮射程远出约1万码,所以英舰要想对德舰实施攻击,就必须通过3万码(德舰火炮射程)至2万码(英舰火炮射程)这段危险区。

为了减轻德舰的强大火力对英舰的威胁,哈伍德采取了正确的战术:将原来呈一路纵队的英舰分散开来接敌。如果德舰指挥官也能采取正确的战术,和英舰保持一定距离,边走边打,那么最后吃亏的肯定就是英舰了。孰料德舰舰长汉斯·朗斯多夫是个傲慢的指挥官,他眼盯着跃跃欲试、逐渐靠上来的3艘巡洋舰,嘴角不由挂上一丝嘲讽的冷笑,心中暗暗发狠——看今天到底谁厉害。随即指挥“施佩伯爵”号迎着英舰向前方驶去,让英舰轻而易举地通过了1万码的危险区。

3艘英舰终于靠近了德舰,进入了有效射程。舰上的155毫米和203毫米火炮一齐射向德舰,结果双方都受到损伤。德舰先在烟幕掩护下撤离战场,径直向普拉塔河驶去。哈伍德准将考虑到英舰受伤的状况,也决定暂时停战,并将损伤严重的一艘军舰派往福克兰群岛,自己则率领另外一艘军舰紧紧跟在德舰的后面,准备晚上寻找机会用鱼雷攻击德舰。

逃入蒙得维亚港的德舰准备休整之后立即出港,哪知乌拉圭当局出于政治原因不予批准。这时英国也虚张声势,四处扬言已在近海部署了一支大型舰队。而事实上,英国除了原来的两艘军舰外仅仅又增加了一艘巡洋舰而已。可惜困在蒙得维亚港内的朗斯多夫并不了解真情,当接到柏林“要么冲出港去,要么凿沉军舰”的命令时,他的傲慢再也无法变成勇气了。

慑于敌人“大军压境”,自己又缺少弹药,朗斯多夫决定采取第二方案。他将大部分人员遣送上岸,自己则带领部分基干舰员于12月17日下午启锚出航。在英舰还来不及发起攻击时,德国的舰员便离开了军舰,随即“施佩伯爵”号自己爆炸沉没。不久,朗斯多夫也开枪自杀。“施佩伯爵”号的沉没,显示了皇家海军的强大威力,也隐隐暴露出德国“巡洋战术”的弱点——缺乏作战协同。这次失利使德国暂时放弃了对英国的海上袭击,但海军司令雷德尔并未从中获得深刻的反省,他要调整力量,准备组织一次更大规模的水上袭击战。纳粹海军的赌注

1940年,德国凭借其强大的陆空武力,在极短时间内就掌握了大半个欧洲大陆的控制权,惟一能和德军较量的恐怕就剩下英国的海上力量了。因为,此时德国海军计划建造的战舰群大部分还正在船坞里建造,只有第一艘以铁血宰相俾斯麦命名的“俾斯麦”号已经下水。

德国海军在准备不足的状况下勉强参加了对挪威的进攻,虽然也取得了胜利,但是比起二战初期陆空军的显赫战功,海军的胜利显得微不足道。于是,德国海军策划了一个“莱茵作战”计划:北翼由“俾斯麦”号和“尤金亲王”号,自德国本土经挪威突破防线进入北大西洋;南翼则由两艘香霍斯特级战斗巡洋舰,自法国布勒斯特港出击,阻吓英国船队,断绝英国的物资来源。

就在此时,停在布勒斯特港的两艘战斗巡洋舰遭到英国空军的轰炸而损毁,“尤金亲王”号也触雷受了轻伤。尤其是两艘战斗巡洋舰的损毁较严重,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全修复。因此,海军参谋部建议:等待这几艘舰船全部修复后再出击,届时“铁必制”号也该建成下水了,五艘巨舰一起出击,胜算的把握应该会更大。

可是,这个提案被否决了。因为拖延时间不但会引起希特勒的不满,而且预定的对苏战争即将登场,如果不抢先出击,扩大海军的声势,那么分配给海军的资源就会大减,德国空军也会因为被调到东线而不能给予海军充分的掩护和支援。

在这种情况下,刚刚下水不久的“俾斯麦”号便成为纳粹海军的赌注,在准备不够充分的情况下驶进了大西洋海战场。

1941年5月18日晚,借助航标灯暗淡的灯光,可以看到两艘庞大的黑色舰影正悄悄离开波罗的海沿岸港口格丁尼亚,驶向远海。走在前面的就是刚下水服役的巨型战列舰“俾斯麦”号,伴随其后的是“尤金亲王”号重巡洋舰。“俾斯麦”号战列舰

吕特宴斯海军上将站立在“俾斯麦”号的指挥台前,注视着前方,嘴角不时流露出一丝别人不易觉察的微笑。他在海上征战几十年,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日德兰大海战,可说是经验丰富、沉着稳重。但今晚这次出航,仍使他激动不已。

刚才那激动人心的一幕似乎还在眼前。出航前,元首希特勒专门赶到格丁尼亚,接见了吕特宴斯和全舰1600名官兵,并参观了“俾斯麦”号。元首说:“你的任务就是进入大西洋,把丘吉尔脖子上的绳索再勒紧一扣,扼死他!”元首边说,边用两手做了一个勒脖子的动作。自去年6月法国败降以来,英国处境危急,它赖以生存的大西洋海上运输线极为脆弱。被德国击沉的英国商船越来越多,每月以50万吨左右的速度直线上升。作为一个岛国,一旦失去外部的供给,等待它的惟有毁灭!

吕特宴斯点点头,他感到信心十足。信心,就来自他脚下这艘以普鲁士著名的铁血宰相命名的战列舰“俾斯麦”号。“俾斯麦”号满载排水量5.3万吨,航速达30节,装有381毫米主炮8门,中小口径高平两用炮40余门,并搭有4架水上飞机,而舷装甲最厚处有320毫米,被誉为“不沉的海上堡垒”。“为大日耳曼帝国建功立业的辉煌道路,将和这次航行紧系在一起。”吕特宴斯海军上将踌躇满志地想。

离格丁尼亚港越来越远了,“俾斯麦”号渐渐淹没在黑暗里,吕特宴斯兴奋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沉重起来。他知道,英国向来是一个以海军立国的海洋帝国,不能轻视它的海军实力。元首慷慨激昂的训示里,似乎隐藏着某种担忧,尽管他没有明说,但吕特宴斯还是能觉察到。况且,北海已被英国人封锁,要进入大西洋,出波罗的海海峡后必须沿挪威海岸北去,经过北极圈内的挪威海,然后再转头南下冰岛和格陵兰岛之间的丹麦海峡。“俾斯麦”号预定的航线,也正是这样一个环绕北大西洋的大弧形航线。

眼下最重要的是,保证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不被英国人觉察。为此,海军部严格封锁了消息,除雷德尔海军元帅和有关的几个人外,其他人对这次出航一无所知。起航后,吕特宴斯即命令严格灯火管制!

其实,早在“俾斯麦”号出航前,遍布德占区的谍报人员就把情报发到了伦敦。英伦三岛的远距离雷达电波,一遍又一遍地扫描着波罗的海海峡的出口,因为那是波罗的海通往大西洋的必经水道。“俾斯麦”号离港出海的消息,震动了英国海军部。此时,对付大西洋上那些神出鬼没的德国潜艇已经使他们焦头烂额了,根本无暇他顾。况且英国目前的造船速度远不足以弥补德国在海上狙击造成的损失,如果“俾斯麦”号再成功抵达大西洋,英国的海上生命线无疑将面临被切断的危险。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图示英国“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海军部的官员们对于“俾斯麦”号的作战性能也了解得一清二楚,他们深知英国海军目前尚无一艘战舰能与之相匹敌。因此,首相丘吉尔命令海军部:“在‘俾斯麦’号进入大西洋作战海域之前,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击沉它!”

很快,一个截击、围歼“俾斯麦”号的计划形成了,英国部署在大西洋的全部舰只和飞机,都奉命做好战斗准备。

5月21日清晨,伦敦得到报告:在丹麦和瑞典的卡特加特海峡,首次发现目标。

第二天,英国皇家海军的侦察机发现两艘德舰出波罗的海海峡向北,正在挪威沿海的卑尔根附近。

根据德舰的航向,英国人识破了“俾斯麦”号出丹麦海峡南下大西洋的企图。海军部命令本土舰队司令托维海军上将,率快速舰只组成的突击编队,立即从英国北部的斯卡帕湾基地出发,取捷径直插丹麦海峡南端,截击“俾斯麦”号。

此时,“俾斯麦”号出航已经5天了。5月22日午夜,暴风雪正袭击着横跨北极圈的丹麦海峡,海面上波涛滚滚。吕特宴斯命令两艘德舰顶风冒雪,破浪高速前进。他要借恶劣气候的掩护,神不知鬼不觉地穿过海峡。

24日凌晨,“俾斯麦”号把暴风雪抛在身后。海面上风平浪静,微波不兴。虽然太阳尚未升出海面,但能见度良好,辽阔的大西洋就在面前,吕特宴斯兴奋得眼睛发红。正在此时,副官报告“发现英国战列舰”!

吕特宴斯急忙抓起高倍望远镜。他看见了,就在左前方20海里处,有七八条英舰正高速迎面扑来,为首的正是他非常熟悉的英国战列巡洋舰“胡德”号。

原来,昨天晚上还在丹麦海峡时,一艘英国巡洋舰就悄悄盯上了“俾斯麦”号,并把消息报告舰队司令托维,托维立即命令“胡德”号为首的分舰队全速迎敌。此刻,两支舰队在丹麦海峡的出口处相遇了。英舰计划分割敌舰,“胡德”号和另一艘战列舰对付“俾斯麦”号,其余舰只攻击后面的“尤金亲王”号。

过早与英舰相遇,完全出乎吕特宴斯意料之外。但他马上镇定下来,向一侧的副官道:“告诉后舰,迅速摆脱英国人的纠缠,向我靠拢!”集中火力歼敌是军事上一条永恒的原则。吕特宴斯要集中攻击英国的旗舰“胡德”号,破坏对方的企图。海狮计划构想图

这时,英国人犯下了一个无可挽回的错误:他们误把“尤金亲王”号当作“俾斯麦”号。等发现后急忙调整队形,仓促间已乱了阵脚。

双方的大口径火炮几乎同时开火。刹那间,“胡德”号周围的海面上水柱冲天,舰桥后部中弹起火,整个甲板上烟雾弥漫。当它左转20度准备发挥全部炮火威力时,“俾斯麦”号的又一发炮弹击中了它的弹药舱。“轰隆”一声巨响,排水量4.2万吨,有着25年舰龄的巨舰“胡德”号裂成两段,很快被海水吞没了。1400名舰员,只有3人死里逃生。

报捷的电报飞越大西洋,迅速落到雷德尔海军元帅的办公桌上。雷德尔立即抓起电话,报告了正在贝格霍夫山庄的元首。

在“俾斯麦”号出航后,希特勒一直怀着不可名状的心情等候着它的消息。

近一年来,英国坚持不屈服,这使他一筹莫展。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海狮”计划只得无限期推迟。为了给丘吉尔再施加点压力,在雷德尔的一再建议下,他才勉强同意派“俾斯麦”号出海。此一去谁知吉凶如何呢?

得知初战告捷,希特勒情绪大振,几天来紧皱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了。他首先向雷德尔表示祝贺,接着又说:“马上给吕特宴斯将军复电,嘉奖他和全舰官兵对我们伟大事业的忠诚。但是……”

但是什么呢?他没有继续说下去。

希特勒意识到,“俾斯麦”号的行踪已经暴露,英国人不会善罢甘休。派大型水面战舰进入大西洋的目的只是袭击英国的商船队,而不是与英国海军正面作战,特别是英国舰队中还有令人生畏的航空母舰。围歼“俾斯麦”

希特勒的担忧不无道理。此时,托维的主力舰队正向德舰逼近,其中就有航空母舰“胜利”号。该舰原准备开往地中海,现在被托维紧急调来参加攻击“俾斯麦”,散布在大西洋其他海域的英国舰只也得到指令,正向此处聚集。

吕特宴斯的处境不容乐观。“俾斯麦”号在清晨的海战中也中了三发炮弹,虽对舰体损伤不大,但燃油流失不少。由于续航力降低,已不能执行原定的大西洋计划。吕特宴斯临时决定“俾斯麦”号转航法国西海岸的布勒斯特港,而“尤金亲王”号则继续驶向原定的目标区——亚速尔群岛。

午夜时分,英国“胜利”号航空母舰迎了上来,19架鱼雷轰炸机开始向“俾斯麦”号发起轮番攻击。夜幕深沉,气候恶劣,英机明知在这种条件下要冒自我毁灭的危险,但只要能截住敌舰,为下一步的围歼创造战机,他们是不惜代价的。

德舰集中了全部的对空火力还击,但苦于夜色黑暗,难以捕捉到目标。英国飞行员眼中的德舰也是隐隐约约的一团。这场黑暗中的混战持续了半个小时。“俾斯麦”号被一枚鱼雷击中,虽然超厚的舷装甲板使它损伤甚微,但吕特宴斯意识到必须迅速摆脱英舰的追踪,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凭借着夜幕的掩护,“俾斯麦”号开足马力前进,不久就从英舰监视雷达的荧光屏上消失了。“俾斯麦”号失踪的消息又一次震动了英国海军部,甚至比听到“胡德”号被击沉时引起的震动还要大,难道“俾斯麦”号已进入了大西洋?搜索机和巡逻舰倾巢出动,注意力都集中到大西洋方向,一块海域一块海域地仔细搜寻。航行在大西洋上的护航船队更是提心吊胆,惟恐撞上“俾斯麦”号这个死神。

甩掉英舰之后,吕特宴斯大大松了口气。已经是26日上午了,距布勒斯特还有不到700海里的航程,按目前的速度,明天下午即可抵达。他顺手从口袋里摸出一支烟,悠然自得地点着了火,该休息一会儿了。

一支烟尚未抽完,随着隆隆的轰鸣声一架飞机从云中钻出,飞临“俾斯麦”号上空。未等舰上的炮手反应过来,飞机又消失在云层之中。吕特宴斯清楚地看到那是一架英国“卡塔利纳”式水上巡逻机。很明显,“俾斯麦”号又被英国人盯上了。吕特宴斯刚刚松弛下来的神经又高度紧张起来,他命令舰队以最高速度向东疾驶。

重新发现“俾斯麦”号的消息使英国海军部的指挥官们又急又喜。急的是这时托维的舰队正四散于大西洋上搜索,而且许多船只燃油将尽。喜的是驻直布罗陀的“H”舰队正在集结途中,距敌较近,其中还有大型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

天黑时分,“H”舰队迫近作战海域。从“皇家方舟”号上起飞的鱼雷轰炸机对“俾斯麦”号发起第一波攻击,但并没有伤着“俾斯麦”。时隔不久,第二波攻击开始。这次,英国飞机像发了疯似的,冒着密集的高炮火力,直扑“俾斯麦”号。“轰隆”一声,舰舷被一枚鱼雷击中,紧接着,舰尾又是一抖。吕特宴斯感到情况不妙,赶忙要轮机舱通报情况。“操纵舵失灵,我们正在检査原因。”

英机刚刚撤走,吕特宴斯就快步来到轮机舱。满脸油污的机械师报告,一枚鱼雷击中右舰尾,螺旋桨受创,方向舵卡死,一时难以修复。吕特宴斯不能坐以待毙,他一面组织人员抢修,一面向雷德尔发报,要求派舰艇或飞机接应。

这次英国人已经吸取了前天德舰趁夜幕逃脱的教训,继续赶来的几艘巡洋舰紧紧咬住“俾斯麦”号不放,只待天亮主力舰队赶到,彻底收拾它。

27日上午,托维的本土舰队赶了上来,最后的围歼开始了。

无数条战舰团团围住“俾斯麦”号,一道道火舌从四周伸向中心的“俾斯麦”,大西洋也在万炮轰鸣中瑟瑟发抖。炮弹不断在甲板上爆炸,失去动力的“俾斯麦”号依赖剩下的几门火炮拼命顽抗,吕特宴斯也已经受伤。他意识到最后的时刻来了。

昨天夜里,他已直接向希特勒发电:“我的元首,我和我的士兵怀着对您的忠诚和德国必胜的信心,决心战斗到生命结束。”此时,他必须履行自己的诺言,以报答元首的厚爱。吕特宴斯挣扎着站起来,想回到指挥台去,但一阵剧痛,又使他跌倒在舷梯旁。变化来得太快了,18日出航到现在尚不足9天,自己已由主动攻击变成被动挨打。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

托维站在他旗舰的指挥台前,注视着这场极为罕见又非常壮观的海上炮战。他终于报了一箭之仇!自从“胡德”号沉没后,他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快活过。

又是三枚鱼雷命中了“俾斯麦”,爆炸激起的水柱淹没了它巨大的舰体。上午10时36分,德国超级战列舰“俾斯麦”号载着吕特宴斯和1600名德军官兵,在距布勒斯特450海里处沉入大西洋底。PQ-17的悲剧

1941年6月22日晨4时,法西斯德国用4万多门大炮、5000多架飞机、3700多辆汽车、190个师的兵力向前苏联发动全面进攻。第二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谈话,宣布将给予苏联支持和援助。“任何对纳粹帝国作战的个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进行我们所能给予的一切援助……俄国的危难就是我国的危难。”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就此形成了。

当时通往苏联运送战争物资的途径有三条:通过波斯湾和伊朗的铁路;太平洋航线;北极航线。前两条由于各种原因,运量非常有限,主要物资只能通过北极航线运往苏联。

北极航线的起点在冰岛,终点为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摩尔曼斯克较近,且是终年不冻港,但航线受到驻挪威德国海空军的威胁;阿尔汉格尔斯克航线约2200海里,虽然略安全些,却有半年冰封期,航运颇受限制。因为一到冰封期它就成为一片令人生畏的冰雪世界,海面上漂浮着流冰,狂风在极夜中咆哮。即便是夏天,白夜茫茫,雾气弥漫,航行也非常困难。在和平时期,除了探险家外,很少有船只冒险经过。战时,德国派飞机、水面舰艇和潜艇封锁。尽管如此,盟国仍使用该航线向苏联运送了大量军火,对苏联卫国战争作了重大贡献。

英国海军把从冰岛出发东航的载货护航船队命名为PQ船队,把从苏联向西返回的空船队称为QP船队。1941年9月28日,由1艘重巡洋舰护航14艘空船的QP-1船队从阿尔汉格尔斯克出发。第三天,由1艘重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护航10艘满载船的PQ-1船队在冰岛解缆。两支船队均安全抵达,北极航线正式开通。至年底,共有7支PQ船队抵苏,运去了750辆坦克、800架战斗机、1400辆卡车和10万吨军火,仅有1艘货船被流冰撞沉。

1942年春,随着气温转暖和极夜消退,北极航线的船队逐渐活跃起来,越来越多的军火运到了苏联。当德军在对苏战场上发现大量西方军火时,希特勒才意识到北极航线的重大作用,立即下令德国海军切断它。

为此,德国海军将4个潜艇群派往挪威海区,并增调战列舰“提尔匹茨”号,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重巡洋舰“舍尔海军上将”号、“希尔海军上将”号、“尤金亲王”号进驻北挪威,德国空军第五飞行队的二百余架轰炸机也被用来加强海上突击力量。一时间,北极航线上杀气骤起。航行前,驻扎于冰岛伐尔弗德的PQ-17船团与护航舰在挪威的“提尔匹茨”号

由 于 德 国 海 空 军 的 袭 击,PQ-7A、PQ-8、PQ-13、QP-9、PQ-14、PQ-15、PQ-16等船队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丘吉尔和英国海军部非常重视北极航线,为护航队调遣了一些最优秀的航空母舰、战列舰和巡洋舰。

1942年夏天,德军机械化部队在南线突破,越过顿河草原直逼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山,苏联战场危如累卵。斯大林连续三次写信让丘吉尔火速开出PQ-17船队,以解燃眉之急。

丘吉尔深知部署在北挪威的德国海空军兵力强大,迟迟不敢下开船令。

后来连罗斯福总统也看不过去了,亲自写信建议尽快开船。这时,英国人才决心开出PQ-17护航队。

英国海军在组建PQ-17船队上可谓煞费苦心。首先是它编队空前庞大,载货量前所未有;其次,它必须在漫长的远航中能经受住空中、水面和水下的猛烈打击。为此PQ-17护航队分成三部分:护航队本身、紧急支援舰队和打击舰队。

护航队由34艘商船和直接护航部队组成,直接护航部队包括6艘驱逐舰、2艘防空舰、2艘潜艇、4艘护卫舰、4艘猎潜舰和3艘扫雷舰,另外还有3艘救护船和1艘补给油船。它们的任务仅是对付敌人的飞机和潜艇,并无力与德国重型水面舰艇作战。紧急支援舰队编有2艘英国巡洋舰、2艘美国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由英国海军少将汉密尔顿担任舰队司令。主要任务是缠住以“提尔匹茨”为主力的德国水面舰队,好让英国打击舰队有机会来消灭它们。另外,在漫长曲折的挪威海岸线外布置了9艘英国潜艇和2艘苏联潜艇担任警戒,主要监视德舰“提尔匹茨”号。Fw 200兀鹰式轰炸机,尽管适用于交战,但数量太少,效果非常有限当时多数舰炮口径已经达到16寸

英国打击舰队是真正可畏的力量。它以最强大的战列舰“约克公爵”号、美国战列舰“华盛顿”号和英国航空母舰“胜利”号为核心,由3艘巡洋舰和一小队驱逐舰担任掩护,无论在近程或中程都有消灭“提尔匹茨”号的战力。

英国本土舰队司令托维海军上将担任打击舰队司令兼PQ-17行动总指挥。除运送支援物资以外,丘吉尔还有更大的雄心:利用PQ-17为诱饵,诱出“提尔匹茨”号,一举而歼灭之,永绝北极海上的大患。

6月27日,在高纬区的白夜里,浩浩荡荡的PQ-17从冰岛出发。

航程中雨雪交加,PQ-17在冰粥一样的海上航行。船体上都结了冰,变成一支银蜡般的神奇舰队。因积冰太厚,船的重心升高,随时有翻沉的危险。而且有大片流冰拥塞航道,迫使船队偏离预定航线。不久, 3艘货船触礁,后又被流冰挤破船身,只得勉强驶回冰岛。

7月1日,船队通过了西经10度线上的扬马延岛,然后将航向偏向北,希望能远离有德国重兵驻守的挪威海岸。偏偏在这时,一艘巡逻的德国U艇发现船队,用电报通告了北挪威的作战指挥中心。

分散在挪威海上的德国潜艇奉命立即向PQ-17的航线集结,并伺机下手。但护航队反潜兵力雄厚,直接进攻占不了便宜,德国潜艇只好耐心地尾随船队,等待机会。

德军指挥中心对PQ-17的庞大编成进行了冷静的分析后,认为单凭潜艇和飞机吃不掉PQ-17,于是决心派出以“提尔匹茨”号为主力的大型水面舰艇部队。

7月6日,精心谋划的大规模空袭开始了。

位于熊岛附近的PQ-17船队遭到一波接一波的德国轰炸机和鱼雷机的袭击,战斗异常惨烈。船队中有3艘货船沉没,1艘负重伤,也不断有德机拖着烟尾坠入冰海。

指挥防空和反潜的汉密尔顿少将心理压力很大,他的紧急支援舰队虽然能勉强应付空中和水下的攻击,然而目前PQ-17已处在德国战列舰“提尔匹茨”号的威力区域,一旦“提尔匹茨”号出动,只需在英舰的火炮射程之外开火,就足以将商船和军舰一一击沉。他拿什么去同“提尔匹茨”的8门381毫米口径巨炮和800公斤的巨弹对抗呢?

此前,汉密尔顿少将连连收到盟军潜艇发来的有关“提”舰动向的电报,苏联潜艇也报告,“提尔匹茨”号、“舍尔”号和“希佩尔”号组成的强大舰队已离开挪威。

此时,英国潜艇报告:“以‘提’舰为主力的德国舰队,航向东北,航速27节。”经过计算,汉密尔顿知道10小时后他的船队将进入“提”舰的火炮射程。他连忙电告打击舰队司令托维上将,让他急速赶来。托维舰队从苏格兰北方的斯卡帕湾出发,此时正被流冰困扰,无法及时赶到,回电汉密尔顿“一切情况由你全权处理”。

英国诱歼“提尔匹茨”的计划将要全盘落空,诱饵PQ-17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命运。

远在千里之外伦敦海军部的英国第一海务大臣庞德甚至比战场上的汉密尔顿少将还要焦急。庞德上将对PQ-17、托维和“提”舰的位置一清二楚,眼看着灾难一分一秒地逼近PQ-17。

庞德上将是一位参谋出身的高级军官,并不十分了解北极航线的具体情况和北极海战的实情,他过多地从纸面上计算敌我火炮的口径,得出了悲观的结论:如果让汉密尔顿继续前进,势必连PQ-17和护航舰艇一起断送;如果让全部护航舰艇西返,PQ-17解编,分散成单船东进,尚能保住全部军舰和一小部分商船。庞德随后以海军部名义,在数小时内向汉密尔顿的PQ-17及护航舰队发出了历史上著名的三道命令:“巡洋舰只应以最大速度向西方撤退。”“鉴于敌方水面舰艇威胁,运输船队当分散向俄国港口进发。”“运输船应分散。”

少将接到庞德的三次电令后,终于忍痛向PQ-17船队下达了解编令。

此时,导致庞德下达撤退令的“提”舰已折返南航。因为它截获了托维给汉密尔顿的电报,得知有一支强大的英国打击舰队跟随在PQ-17之后。为保全实力,“提”舰决定回到北挪威的阿尔腾峡湾,让德国潜艇和飞机对解编后的非武装船只进行大屠杀。

击沉非武装的慢速商船,对于一个受过严格训练的潜艇艇长来说,实在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于是,一艘接一艘的商船被德军的鱼雷击中,大火在冰海上蔓延。几百名水手穿着救生衣漂泊在冰海上,由于气温低,大部分人被冻死了,只有极少数被救护船抢救上来。

德军派出的远程FW-200“秃鹰”式飞机在冰海上巡航,发现目标后直接电告潜艇,并引导潜艇攻击。德国空军第五飞行队的各种轰炸机也乘机屠杀商船,给分散的商船带来更大的灾难。

PQ-17的命运是北方航线中最凄惨的,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海运史上令人毛骨悚然的一次死亡航行。皇家海军对流冰、天气和航程中的困难估计过低,而对“提”舰的威力又估计过高,因此走向了惊慌失措的极端,犯下了历史性的错误。其结果是24艘商船永远地埋在北极海底的泥沙中,只有13艘商船和其他船只在一个月之后才陆续进入阿尔汉格尔斯克和摩尔曼斯克。其中2艘英国船、6艘美国船、2艘苏联船、1艘巴拿马船,另外2艘是仅存的救护船。船上那些挂着冰凌的喷火式战斗机、谢尔曼式坦克、道奇卡车和一箱箱弹药无言地诉说着它们辛酸的经历和盟国海员的英勇。苏联港口的吊车卸下了所有这些船上的7万吨货物。

然而,还有13万吨货物永远沉在北冰洋海底,再也无法为打击法西斯匪徒发挥作用了。它们包括430辆坦克、250架战斗机、3350辆卡车,还有大批粮食、汽油、轮胎、医药、弹药、电台等等。狂妄的“沙恩霍斯特”

PQ-17是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盟军吸取教训,为了掩护北极船队,英国皇家海军屯重兵于本土,严密监视着德国海军在挪威的举动。这是一场比意志、比技术、比实力的决斗。经过激烈的较量,到1943年末皇家海军除击沉“俾斯麦”号和“斯佩海军上将”号外,德国大型水面舰只“提尔匹茨”号也被皇家海军击伤,“格奈森诺”号战列巡洋舰在空袭中严重受损,“舍尔海军上将”号和“纽伦堡”号在波罗的海疲于奔命,“尤金亲王”号重巡洋舰遭英国潜艇鱼雷暗算;“吕佐”号战列舰则躺在坞内修理主机。其余几艘不能出海作战,已降格供训练使用。

当接替雷德尔担任德国海军总司令的邓尼茨得到“19艘商船编成的JW-55-8护航运输队正以8节航速通过挪威海”的报告时,他手中惟一能够动用的大型战舰,就只有“格奈森诺”号的姊妹舰——“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了。“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同是1935年英、德海军协定的产物。它们的标准排水量为3.185万吨,航速31节,以17节航速行驶时,续航力为1万海里。两舰各自装有三座三联装279毫米主炮,首部两座,尾部一座。上层建筑的两侧,还分别布置了12门150毫米副炮。“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是作为海上袭击舰而专门设计的,主炮口径虽然小一些,射击速度却相当快,对付敌国商船,火力自然绰绰有余。

1939年11月,两舰结伙打劫,在冰岛附近水域初次得手,击沉了英国轻巡洋舰“雷沃尔平迪”号。挪威战役结束时,两舰又添战功,用主炮轰沉了英国的“光荣”号航空母舰,开创了用舰炮击沉航空母舰的先例。之后,“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诺”号搭伴,在大西洋上神出鬼没地击沉了盟国23艘商船。英国皇家海军对“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恨之入骨,天天派飞机轰炸,同时还抽调了大批舰只,密切监视着两舰的行踪。慑于“俾斯麦”号被击沉的余悸,时任总司令的雷德尔根据希特勒的命令,命两舰和“尤金亲王”号重巡洋舰一道,穿多佛尔海峡,北上挪威。“格奈森诺”和“尤金亲王”均受伤,只剩下“沙恩霍斯特”号形影孤单地躲在挪威的阿尔塔峡湾。英国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

未利叶斯·欣茨是“沙恩霍斯特”的第四任舰长,他刚刚走马上任,就接到了邓尼茨的出击命令。和“沙恩霍斯特”号同行的有5艘驱逐舰,舰队司令为埃里克·贝海军少将。

埃里克·贝天生一副凶相,他的同僚叫他“凶狠的贝”。此前,他是德国海军驱逐舰部队司令。他的海军生涯大多是在驱逐舰上度过的,一年多来,他一直转战北极海,曾经参加过击沉英国巡洋舰“爱丁堡”号的战斗。德国“王牌艇长”君特·普里恩,于1941年3月被英军击沉其指挥的U-47而阵亡。他的死对德国海军士

接到命令后,贝一反常态,气是一大打击终日闷闷不乐,他并不害怕出海,比起其他将领来,他喝的海水最多。但是,他一直同驱逐舰打交道,不熟悉大舰,“沙恩霍斯特”号上高耸的桅楼使他望而却步。这是他平生第一次指挥战列巡洋舰,他的心境就像一个法国乡下佬第一次走进凡尔赛宫时一样忐忑不安。

出海前,天气变得格外糟糕,猛烈的北风发出尖厉的呼啸,扫荡着挪威连绵的雪峰。贝并不担心“沙恩霍斯特”号,因为“沙恩霍斯特”号可以冒着风雪出海。使他牵肠挂肚的是5艘同行的纳维克级驱逐舰,他婉转地请求邓尼茨推迟作战。邓尼茨一口拒绝,严令他立即出海,干掉只有10艘驱逐舰护航的JW-55-8护航运输队。德军“U”型潜艇

令贝少将担忧的不只是天气:“沙恩霍斯特”号停泊在阿尔塔峡湾,那里的白昼只有两三个小时,加上浓雾遮裹,舰只实际上是要在一片昏黑之中和对手作战;“沙恩霍斯特”号的雷达性能远远赶不上英舰的雷达,在它接近护航运输队之前,英舰肯定会有察觉。此外,舰上还有大约80名见习军官和100名尚未受过训练的新兵,他们根本代替不了离舰度假的军官和老兵。经贝的再三讨价还价,邓尼茨才同意从“提尔匹茨”号战列舰上调来一批军官和骨干士兵。

1943年12月25日,圣诞节。水兵们刚唱完圣歌,贝少将就通知欣茨舰长:不要作祈祷了,战舰备航!入夜,埃里克·贝发出起航的命令。

贝登上了“沙恩霍斯特”号的舰桥,各部门军官离开了暖烘烘的住舱,和士兵一道进入了冷风刺骨的战位,“沙恩霍斯特”号的庞大舰体在浓浓的夜幕下徐徐向前驶去。贝打算在26日10时截住盟国的护航运输队。

邓尼茨派出的8艘潜艇在挪威北角和熊岛之间的开阔水域建立了一道巡逻线,尽管北极洋面暗无天日,U-601号和U-716号潜艇25日还是发现了行驶缓慢的护航运输队,并将位置报告了“沙恩霍斯特”号。

其实,皇家海军早就做好了跟贝少将摊牌的准备。当邓尼茨派“沙恩霍斯特”号出击时,他只知道JW-55-8护航运输队已从苏格兰的埃韦湾起航,其护航兵力单薄,想借机以强凌弱,给德国水面舰艇挽回一点面子。但是,邓尼茨却不知RA-55-A护航运输队也同时驶离苏联的摩尔曼斯克,正在返回英国的途中。而且两支护航运输队都有一支实力相当可观的支援部队,支援部队和护航运输队之间,只保持着一定距离。历史上最后服役的战列巡洋舰 ——“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英国巡洋舰“爱丁堡”号

这时,已接替约翰·托维出任本土舰队司令的布鲁斯·弗雷泽海军上将坐镇冰岛的阿库雷亚,旗舰为3.5万吨的“约克公爵”号战列舰。他打算先为支援部队加油,然后再尾随JW-55-8护航运输队北上。RA-55-A护航运输队则由R.L.伯内特海军中将负责支援,兵力编成为“贝尔法斯特”号、“诺福克”号和“谢菲尔德”号3艘巡洋舰。

23日,弗雷泽收到JW-55-8护航队司令J.A.麦科伊海军上校的报告,护航运输队遭到德机攻击,击落敌机两架,一架仍尾随不舍。

弗雷泽料到邓尼茨会采取行动,躲进挪威峡湾的“沙恩霍斯特”号可能会半道打劫。当晚,他就顶着狂风恶浪率领支援部队出航,以尽快缩短和JW-55-8的距离。

24日午后,他打破无线电静默,通知两支护航运输队报告位置。26日晨,他收到海军部发来的急电,“沙恩霍斯特”号已经出动。一名打入了阿尔塔峡湾的英国特工亲眼目睹了埃里克·贝少将出海的情景。

弗雷泽当即电令RA-55-A护航运输队转向右行,躲入熊岛北面流冰拥塞的航道。4艘护航舰只——“无比”号、“步枪手”号、“凑巧”号和“泼妇”号脱离运输队,加入伯内特的支援部队。

伯内特受命加速行进,赶到JW-55-8和“沙恩霍斯特”号之间占取阵位。弗雷泽还同时命令JW-55-8护航运输队转向行驶3小时,以干扰埃里克·贝少将推算船队的航线。

随着伯内特的3艘巡洋舰由东向西,弗雷泽的大部队由西向东,皇家海军已占绝对压倒优势,单是“约克公爵”号战列舰的10门356毫米火炮,一次齐射就能朝“沙恩霍斯特”号发射7吨穿甲弹。德国潜艇U-36(VII级)战列舰主炮齐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