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那份娓娓道来(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0 17:46:46

点击下载

作者:江泓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活出那份娓娓道来

活出那份娓娓道来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活出那份娓娓道来作者:江泓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6-01ISBN:9787555240013本书由西藏悦读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李健高手从来不拔刀【李健】

中国著名歌手,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与校友卢庚戌成立“水木年华”演唱组合。始终坚持做高品质音乐,过大众的生活,做小众的人。

2010年央视春晚时,王菲翻唱他的《传奇》,让李健走入大众视野。

2015年参加“我是歌手”比赛,以清新、自然、安静、温暖的风格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

他曾经获得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中国内地最佳创作歌手奖,及音乐风云榜年度颁奖典礼中国内地最佳男歌手奖、最佳制作人奖等奖项。

他代表了唱歌的数学本质,只要音唱得准,根本不可能不好听——成为大师之前,一定是非常好的匠人。不显山露水的精细练习者,功力往往更深,真僧只说家常话。

理想的人和人生应该像五线谱:稳定、理性、不逾矩的五条线上,性情、洒脱的音符跳跃出天籁之音。梁思成、林徽因珠联璧合,谱就成曲。而李健,这个学理科的音乐诗人,干脆自我成全了。

认真做音乐,高冷无表情,却总也藏不住温情和顽皮,感动之余,或捧腹,或莞尔,百分之八十严肃的人不经意流露百分之二十的幽默,格外惊艳。由内而外,借来的演出服,也不违背这一路线,粗看斯文、保守、书生气,可是,铁锈红的镶边,胸口暗藏的逗比图案,一扫沉闷——低调的闪亮。每次选歌,每次配器,不着痕迹,妥帖无比。为他伴奏的手风琴女子,有着芭蕾舞演员般高贵典雅的五官侧影,观众席上一闪而过的经纪人任思奕,同样拥有知性、含蓄的美。

演唱曲目看上去平淡无奇,其实暗藏多少险阻机关,一首《陀螺》百分之九十都是中低音区,哪里比飙高音简单?!他手捧莱昂纳德·科恩的诗集《渴望之书》上台,然后将其坐在屁股之下,曰“希望偶像赐予我更多低音”。这样顽皮又呆萌!

面对邀请王菲助阵的建议,他淡定表示不会打电话。除了王菲,姚晨、孙俪、鲁豫也都在他的粉丝阵营里。对了,他不称粉丝为粉丝,叫听友。尊重,但不热络,不讨好,保持距离,不被粉丝的热情裹挟,是他有意识的警觉。

很早就听李健的歌,车里存有他所有的CD。鲁豫写过一段话:“我在雨中听他的歌,在雪后听他的歌,在回家的车流中听他的歌……忧伤、平静、烦闷、快乐,我将自己复杂不为人知的心绪全然地交付给他的歌声。他的音乐里,也唱着我的成长和爱情。所以,我无法不爱他的歌。”

描绘听歌的安静情境和润物细无声般的感受都是健迷们心领神会的。明显看出,《鲁豫有约》里,她比面对其他采访对象时多一些兴奋、羞涩。知音能量流会流动、震荡,以至于李健弹唱《父亲》时,悲从中来,哽咽失声,无法竟唱,访谈也一度中断。在另一位知名主持人那里做一档类似节目时,也被要求上演同样戏码,他可以很正常、很平静地唱完。

每当别人嘲笑、指责鲁豫这个“大头娃娃”只会在节目里“嗯,是吗?哦!”的时候,都会忍不住为她辩解,因为沉浸其中,不想表现自己,才会不刻意多说话,说那些所谓有分量、有文采或者有对抗的戏剧语言。这样的人喜欢、欣赏李健也在情理之中,而李健也直言,他不奢望人人喜欢他的歌,只是用心唱给真正能听懂的人,比如鲁豫。

在为李健发起的一个帖子里看到他的歌迷用心中的词,接力形容李健的歌声:遥岑远目;心升明月;心远地自偏;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是的,李健就是那样疏离浅淡、不动声色地唱,纯净、轻灵,不染烟尘,举目无亲,伤感又温暖。听上一遍又一遍,依然熨帖如春雨。

父亲在京戏里饰演武生,让李健早早接触了戏剧和音乐。中学时报吉他班,遇到一位有意思的老师,每一段课程结束,他都会弹一段加难度、更好听的曲子,“诱敌深入”,吸引李健一期接一期学下去。艺无止境,老师小小的狡猾让李健对训练、技术有了最初的敬畏。

假期里每天弹琴4—6小时,渐渐发现吉他从简谱,到五线谱,到和声学,甚至到最难的巴赫的复调音乐都能够表现。日复一日,严苛训练,专业技术融入血液,和他长成一体。日后又接触了一些牛人,想法、感觉都好,也有天赋,可是缺少技术,就无法呈现。他感谢那些假期里的每天6小时,如同及时松土、灌溉,让根系得以扎深、扎广,也有了长高的可能。

有乐评家这样评价:“他代表了唱歌的数学本质,只要音唱得准,根本不可能不好听。”听上去理科、冰冷,但恰好吻合李健的观点。在李健看来,大师当然有很高的技巧,但在成为大师之前,一定是非常好的匠人:“你不能单单成为一个观点艺术家,必须要有大量的技术和理论来支撑,就像坂本龙一的有些作品非常先锋,但是他首先是一个非常好的古典音乐家。”

李健不知不觉、有意无意间接受着专业训练。1993年因为一曲《说句心里话》拿到了清华大学的保送资格。入学后参加校合唱队,遇到一个混音高手,轻松找到3度的关系,连越剧都能给混音。花了半年时间,李健特意学习了男低音部,也掌握了高三度低三度的混音技巧。在《我是歌手》里明显看出他的兴趣所在,知道韩红以前唱歌剧,立刻兴致盎然地请她唱,专注地倾听,神情像海绵一样。

他有幸遇到一位师兄。师兄不忍心看他沉湎于哼唱、模仿谭咏麟,特意把他叫去,痛心疾首:“你是个好苗子,应该去听罗大佑、Beatles、甲壳虫,你要分得清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自然听过这些人的歌,认为简单随意不讲究,没啥技巧。听了师兄一席话再去听时,一曲《Yesterday》令他热泪盈眶,突然明白“音乐最重要的是简单与真诚”。只一个淡淡的弦乐和吉他,也一样能直抵人心。对音乐有自信,就不会把编曲和配器做得特别复杂。简约之美最好也最难,需要更多训练,才可能去繁从简。

大学期间,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都在清华大学开设辅修课程,李健像一名音乐专业的学生一样,系统学习了艺术概论、基础乐理、曲式分析,甚至还有一年半的视听练耳,这些学习和训练为他打下了音乐结构基础。

在竞技舞台上,李健依然还是浅吟低唱,没有高声大嗓,没有颤音炫技,“走心不走肺”。很自然的,他会在《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里巧妙融入普契尼歌剧《我亲爱的爸爸》的旋律,外行人也许听不出来,却能感受到海洋滋润的溪流,潺潺而行,轻快深远。

圈内人都承认很少有歌者在古典音乐方面的修养能达到李健那种程度,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他日日浸泡其中啊!一直到现在还是如此。

所有看起来的天马行空、不受限制,从根本上来说却必然理性。灵感发展成完整作品,必须靠技术和理性思维。《红楼梦》绝对搭建在非常理性的基础之上,所有人物、事件都像盖房子一样有着严密而复杂的设计。好音乐也一样。有巴赫、德彪西这样的古典音乐家搭建构架,才为日后各类音乐艺术的发展留下空间。据李健说,有人试验过,巴赫的有些曲谱,正着弹反着弹都成乐章,这意味着乐谱已经是一个完美的可逆结构。

李健在节目里健身的桥段,引起许多人好奇、关注——原来他还是个练家子。健身不仅是为保持身材,更重要的是为了唱歌。他的歌不能糙唱,不抽烟、不喝酒,爱惜瓷器一样呵护嗓子,是希望能够控制乐器般精准控制用嗓。

在健身房里会看到大力做动作并秀出强壮肌肉的人,也会看到不显山露水、幅度不大的精细练习者,后者往往功力更深,练习的是深层肌肉。唱歌也一样,那些转音、高音,乍听上去好,可还有一种好,朴素、平实,似乎听不到什么技巧,也听不到难度,就像写文章,繁华落尽,“真僧只说家常话”。

所有行当,无外乎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有灵性的人很快进入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最难,重在训练和超越,看起来甚至是一种退步。必须经历这一阶段,才会到达看似漫不经心、浑然天成的第三阶段。

必须经刻苦训练,习得技术,才可能不动声色、云淡风轻地传递情感,这在喧嚣中,极易被忽略。当年“水木年华”最红时,只因理念不合他选择单飞,埋头音乐,寂寂无名。直到王菲在春晚演唱他创作的《传奇》,才迅速引起关注。他站在麦地里,王菲的演唱“风吹麦浪”,让人们看到了麦浪下的李健。

不管有没有人关注,红还是不红,他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专注于钟情的音乐。倾听内心,记录当下:父亲去世他写《父亲》;回到哈尔滨,看到松花江的变化,他写《松花江》;走在北京街头,感慨生活重压,他写下《异乡人》。当然明白网络歌曲和港台歌曲走红的原因,可以做但不去做,追求属于自己的音乐。

2006年他在博客里写下一段话:“一向关注为人清淡的歌手,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做音乐的态度,而那些把自己弄得很热闹的艺人总感觉不太真诚,尽管声名显赫,但音乐常常被人忽略不计。现在越来越理解坚韧不拔的含义了,茁壮成长的前提是自然而发,风吹雨打必不可少,否则就不叫独自成长。爱音乐是一种生活状态,它是我们忍耐孤寂的理由和力量,之所以成为一个职业歌手是因为热爱音乐,而不是通过音乐快速致富。”

因为参加《我是歌手》,李健书架的书目也被罗列出来,只有两三本比较通俗,更多的是哲学、诗歌、俄罗斯文学、博尔赫斯文集这些严肃而冷僻的著作,它们和古典音乐一样是他修养和学识的构成。

其中一本是日本人盐野米松的《留住手艺》,第一篇写修宫殿的匠人,说学徒不读报不看电视,唯一的娱乐是磨刨刀,“因为很多东西不是用嘴教出来的。从飞鸟时代就已经这样了,宫殿木匠的手艺就是在实践中练就出来的。”

在分分钟担心被淘汰的文艺圈里,肯像他这样,老老实实做个匠人的实在不多。成不成大师,上帝说了算,做个好匠人,可以去努力,不管哪个行当!马可你的衣服太多了!【马可】

彭丽媛的专人服装设计师。

23岁时凭借《秦俑》获得第二届中国国际青年兄弟杯服装设计大赛金奖,至今仍是金奖选手最年轻的纪录保持者。

24岁时获得“中国首届十佳时装设计师”称号。

2006年,创建无用设计工作室。

她被日本《朝日新闻》评为“中国五佳设计师”之一,是登上巴黎时装周舞台的第一位中国设计师。

她重新定义奢侈观:最低限度对物质的占有,最为充实和自由的精神生活。

当奢华浪费、享乐至上逐渐成为现代时尚的代名词之时,对真实、正直、清贫、高尚、利于众生的生命价值的追求才显得尤为可贵。

越来越不喜欢逛街,看到大批量同样的货品在货柜上展示,如列队的士兵,排山倒海,令人目眩而不安。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吗?

听说有女孩子马不停蹄地在淘宝购衣,有些只穿了一次,根本不洗就随手丢弃。工业化的粗糙与廉价,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变得不珍惜。在金钱流动的同时,挥霍浪费资源、时间和精力。

朋友圈里,有人爆料,翻拣出40多条牛仔裤,有的连商标都没摘掉;也有前同事说每天100多双鞋子排成仪仗队,等待自己的检阅和宠幸。

马可创立“无用”,希望人们发现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学会区分什么是“需要”、什么是“想要”,主动选择必需品,选择经久耐用。“少一些欲望和物质上的占有,多亲近自然和直面本心,不需拥有太多的物质,人会活得更轻松些。”

马可是谁?马可是彭麻麻的系列出访服装设计师。

其实,早在2002年马可就经一位记者介绍开始为彭丽媛设计服装,2003年彭丽媛的春晚演出服也是由她设计的。

2013年彭丽媛邀请马可为她设计今后的系列出访服装,马可思考了两天才答应下来。她当时正准备推出自己酝酿多年的品牌“无用”,本不想打乱自己的专注和节奏。

最终她说服了自己:“彭丽媛女士穿什么在中国来讲,是一个价值导向的事情,如果彭丽媛女士穿国际名牌,那么全国人民都跟着穿国际名牌;如果彭丽媛女士穿的是非常简洁朴素的东西,全国人民也都会跟着穿,这一点我有些预感,我知道彭丽媛女士会有一定的影响力,她的穿着风格定位,代表着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自己创立“无用”,正是要向国人倡导“自求简朴生活”的价值观,也许这正是上苍给予她的一条路径。

她接受,全力以赴,获得成功。各媒体记者蜂拥而至,堵在她珠海的工作室门口,她一连很多天,从后门偷偷溜回家。

拒绝嘈杂和喧哗,依然静水深流在自己的河道。最多留下一个梳着麻花辫、穿着棉麻长裙的清淡如水的背影。

似乎一举成名,有朋友带巨富来拜访,表达砸钱的欲望,她蹙眉请走来客。正因为坚持设计品质,坚持精神理念价值永远大于商业,才与坚持求大、求快、求利润的合伙人前夫产生根本分歧,离开一手创立的“例外”。

她不是没有商业嗅觉,曾经在例外品牌遭遇颓势时力挽狂澜,还能准确预测出连续3年的单店月均销售额。可她志不在此。

当她在停电的房屋里,轻轻摩挲架子上的材料,低低道出它们的名字,内心才充满安详和喜乐。她和那些材料彼此了解、熟悉,依据它们的本性,做出符合它们灵魂的衣物,那是她对物的尊重和敬意。“读懂它们是谁,再赋予它们一个恰如其分的形象。”

日本宫殿建造者,从山里买回大的树木,剖成四瓣,在搭起支柱时,会以行规让分成四瓣的木材依然安居于它们原来的方位东西南北,不会有错位和偏差。

马可亦是这样,“无用”要的就是宁缺毋滥和不忘初心,是不为千万人的风向失去自己的标尺,坚持这样的坚持,就会做到极致。无用之物乃大用,真正的无用,是那些耗费资源、耗费时间,从流水线上不带感情、不用心思,哗哗流下来的人工合成品。

如今的社会患了“有用强迫症”,崇尚一切都以“有用”为标尺,有用学之,无用弃之……社会越来越功利,人心越来越浮躁。紧张与焦虑令我们离从容越来越远,技能不再是为了提升自我、怡情悦性,而是急功近利、取悦于人的一种手段。

马可参加时装秀活动,所有人天天换衣,这几乎是时尚界的明规则,只有她一连几天一件长袍,别人问她为什么,她反问别人:换下的衣服会洗吗?不洗为什么要换?天天洗,没必要,还损耗了衣服,浪费了水资源。衣服是为自己而穿,让身体感受,不是用来炫耀、讨别人欢心和确立身份的。

一般设计师会如同集邮一般收集自己为名人设计的名单,她宁愿花时间去偏远贫困的贵州山区,寻访那些有生命的手艺和物品,看老人织布、绣花,听她们讲一件上辈子传下来的衣服有着怎样的故事。

她迷恋、珍惜这些,无论科技怎样进步、工业如何发达,能和这些会呼吸、有温度的手艺和自然相提并论,这才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记忆,她想通过做这些“无用”的创作寻找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那些人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永恒不变的东西。

缓慢而精细的手工制作令她着迷,不带功利,只要做得实用就好。可以几十年不坏,传给后代。看上去笨笨的、拙拙的、不灵巧,但是非常耐用实在,看到它就心很定,感到这些物件掷地有声,是有生命的。

山村里与世隔绝般的缓慢和宁静,让她真正看到自己的内心。她不属于时尚界。有一次在纽约看了多场秀之后,她趴在附近公园里大口呕吐。她已经彻底无法忍受烈焰红唇、酥胸袒露和15厘米的细高跟鞋。“我心里面特别悲哀,女人还不够美吗?人们为什么花这么多钱去制造这些折磨人的东西?”时尚填满了人们的空虚和自我,令人深陷于自恋,顾影自怜,对自我之外更大的世界却视而不见。

她坚信:“当你穿上最简单朴素的衣服,留着最不起眼的发型,背着最老土的包还能找到那份来自心底的自信时,你的脸上就会自然流露出谦卑而诚恳的表情,你就会明白在最朴实无华的外表下有可能隐藏着最为动人的灵魂;你既不会以貌取人,更不会沾沾自喜;当你不需要凭借外物证明你自己时,你的心才能真正放下防卫而敞开接纳他人,因求真若渴而慢慢变得坚韧丰盈。”

马可开始寻求属于她的生命意义。向国人提倡“过自求简朴生活”,做真正意义上的服装,她在珠海建了无用工作室,作品都是纯天然手工制作。从西南山区请来一些掌握传统女红技术的手工艺人,在一座百年公园中的大院里打磨。马可的设计从手织布的组织纹样开始,再到手工缝制和植物染色,虽然缓慢,但令人身心愉悦。

她为每件衣服起一个名字,“玉”“疏”“秀”,情意绵绵。“无用”从不向顾客推销,只接受预订,一般要等上一两个月,万一植物染料短缺,天气不好,时间会更长。在一个迫不及待的社会,你安静等待一个专门为你而做的衣物,本身就充满着诗意和喜悦。

马可的生活简单而纯粹,白天设计、工作,照顾女儿,晚上读书学习。不逛街,不看秀,不属于任何一个圈子。专注而缓慢地做着自己要做的事。

2015年9月,北京“无用生活体验空间”对外开放,不管购买还是参观,都需要预约。外间是季度性的展览,展示马可或朋友收藏的一些民间日用瓷器,总是采用别具匠心的方式,将门外世界在意识里变稀薄。第二道门后才是无用生活体验空间。一次只接待一个预约。光线荫翳,令人忘却自己身处何地、从何而来。每件器物似乎都拥有一个安静而高贵的灵魂,自己的内心似乎也变得清晰可见。

有件连衣裙跟了我快20年,仍然在穿,也还会被人堵住问:“在哪里买的?什么牌子?”买于1996年,马可的“例外”刚刚创牌时。近几年已经很少买了,没有了马可,“例外”已经不再例外。刘若英首先要有独处的能力【刘若英】

中国台湾女歌手、演员、词曲创作者,知性美女代表。

在《少女小渔》《天下无贼》《粉红女郎》《人间四月天》《新结婚时代》等影视剧里塑造的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音乐作品《为爱痴狂》《后来》《很爱很爱你》等大受欢迎。

调整自己,调整自己和周围关系的相处。直到在一个合适的时间碰到那个合适的人,发现他也把自己的孤独和单身打理得很好,这样,两个人合在一起,也可能会把两个人的相处进行得很好。

为人母之后复出的第一件事就是出版新书《我敢在你怀里孤独》,这是对自己成长历程的记录和交代,也是隔空喊话告诉曾经的过往:“我很好,请放心,谢谢你!”

刘若英应该算是坦诚的,45岁的她不止一次公开感喟自己已经有点眼花了;她不肯再扎高马尾,只有两厘米的区别,心理上已经不接受那样装嫩装可爱;她承认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羡慕嫉妒那些年轻的妹妹,但是想想她们也一样会老去,就不那么伤感了。

不过在和陈升的感情问题上,她一再澄清只是单纯的师徒关系,可看过《桃色蛋白质》那期完全失控的节目,我选择不相信。但我理解,即便是谎言,也是善意的吧,毕竟陈升是有家室的人,就算曾经的情感难以控制,也不能自私到不为别人着想。

那是2005年12月,刘若英刚出了新专辑《一整夜》,侯佩岑邀请她和陈升做专访。她一出现就满心欢喜地要把自己的新专辑送给师父,甚至当众跪了下来。没想到陈升不接受,训导她CD是歌手的生命,不可以随便送人。

她尴尬、错愕,甚至无法辩解,这分明是徒弟送师父,哪里就是随便送人呢!这师父有点不近人情,这节目开端有点不对头。果然,窘迫、伤心的奶茶,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启动了稀里哗啦泪如雨下的访问模式,别说主持人一直陪着落泪,连坐在电视屏幕前的我也眼泪汪汪、啜泣不止。看过刘若英不同的专访,均得体而优雅,只有那一次像一个手足无措、无辜可怜的小女孩——只有爱,刻骨铭心的爱,才会令一位训练有素的演员完全无法当众控制自己。

那期为时50分钟的节目,两个美丽的女子从头哭到尾,“你不要再黏着我!”就这样被人往外推。那女子也真是将自己降到了尘埃里,而那男人心里未必不痛,但成熟和理智让他早已下定决心,就是要用这样的方式斩断所有的关联,“把我的悲伤留给自己,你的美丽让你带走。”正如刘若英的哭诉,之前已经“不来我的演唱会也不肯见我”,那样的阻止还不能令痴情的女子死心,只有这样狠心挥剑——会有伤害,可是别无选择,不只是为自己考虑,也是为了让她飞得更高、更远。

就这样被逼到了绝境,不再有丝毫回旋的余地,能断不能断,该断不该断,都得断了吧。

其实奶茶并非依赖、软弱的女孩子,虽然因为爷爷身为国民党陆军上将,自小就有5名副官不离左右,可是2岁拥有了自己的房间,又没有同龄玩伴,让她很早学会独处,学会自己和自己玩。性格也倔强,还在上小学时,因为老师误判她上课讲话,不听她的辩解,勒令她不许讲话,为了抗议,她真的做到整整一个学期在学校里一言不发。

陈升是刘若英的入行师父,“我不喜欢她,会为她做那么多事情?”就像陈升自己所说的,也许没有陈升,就没有刘若英。不仅是歌唱、演艺这些外在的东西,甚至价值观,甚至情绪,刘若英说:“每当烦恼苦闷无法忍受时,就会开车去他办公室,也不需要做什么,他看着我,用手摸摸我的头,我就好了,乖乖开车回去。”

这都不是爱是什么?你可以说这种爱很复杂,可能混合着父女之情、知己之情、朋友之情,可你很难说这不是爱。

人的心理很奇怪,比方说,你站在自家草坪前看着邻居家草坪,喜爱又羡慕,可是如果邻居去除栅栏,让他的草坪与你的连为一体,你立刻怅然若失,奇怪他的草坪也不过如此。爱情也是这样,它好像只能是一个方向,而不能是一个终点或目标,一旦得到了,就开始变味了。爱得越深,把对方看得越完美,一旦得到呼应,落差就会越大,难免会彷徨、会质疑:“他(她)怎么会看上我、认可我?”早先的完美便在心里坍塌。所以越容易得到,越不懂得珍惜。

推开、失去,才是永远的拥有。想来当年林徽因也是懂的,所以她拒绝了徐志摩——一个永远渴求爱情的诗人,她哪有可能总是喂饱他!还是梁思成适合携手一生,因为他的世界不只有爱情,他们有共同的事业,他们有望把爱情转换为亲情,成为一世的温情。“我会是那种永远都让你找不到的爸爸,而不是一个每天问你是否回来吃饭的爸爸。你不会找到我的……”当众说出这些,陈升是认真的。

2005年底那场访问告别之后,不知道她有没有遇到中意的男子。奶茶给人的印象一直是清清淡淡的,一个人走路。这是她的聪明、坚强之处。很多女孩子会因为痛苦和寂寞,而轻易投向另一个怀抱,寻找慰藉。那种仓促、代偿的投靠往往是另一场悲剧的开始。

不管有多痛,不管有多难,坚持一个人走。这么多年,娱乐圈不容易,那些忍不下的时候,不再有人摸摸头来化解,只有寻找自己的化解之道:去海边吹风,或是打开琴盖弹上一曲;一个人看场电影,或是去唱KTV;写上一段文字,铺陈和整理自己的心情,或者什么也不做,就那样孤枕难眠。

在2006、2007两年之后,2008年举办了10场《梦游》演唱会,2010年《脱掉高跟鞋》举办了20场。就算《脱掉高跟鞋》《梦游》也罢,不管怎样,一直向前走。2015年,刘若英结婚、生子、复出,宣布将开始新一轮世界巡演《我敢》,场次达到破纪录的31场(新闻报道说还在增加中)。“到了这个阶段,快乐与幸福,工作与生活,关乎选择,只是你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选择,以及有没有勇气选择。我选择我所想要的,所以我敢。”每次演唱会都是刘若英的内心宣言,坚强独立的奶茶终于宣布“我敢”,不再畏惧,不再胆怯,面对这个世界,展露最美的微笑。

知道只有打理好一个人的生活,才可能接受另外一个人共同生活,没有可能是两个状态不好的单身合在一起会变成琴瑟相和的神仙眷侣。

就这样孤身赶路,调整自己,调整自己和周围关系的相处。直到在一个合适的时间碰到那个合适的人,发现他也把自己的孤独和单身打理得很好,这样,两个人合在一起,就可能会把两个人的相处进行得很好。于是,这才有了新的开始——两个人的结合。

不只爱情,工作也是这样。身边遇到过这样的情况:A种环境下,状态不佳,便会灰心、抱怨,以为换到B环境就会好转。其实,不管在哪种环境下,你才是环境的主角,不反省自己,不调整自己的信息源、能量源,哪怕从A换到Z,也未必能够如意一场。这个部门不顺,换个部门?这个单位不行,换个单位?死心吧,不会那么简单和顺遂,主角不尝试改变,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改变。

离开一座山,不是因为爬不上去,而是因为已经登顶。这样,才可能越爬越高,而不是越来越低就,越来越萎靡。当然,有些山需要绕行,不能碰,譬如陈升之于刘若英。而有些山必须超越,比如独处。只有具备了独处的能力,才有可能跟别人舒服地相处。

依然保留着独有的空间,开门进来,你向右,我向左,独立的书房,各自相处。开始丈夫也曾想把书桌摆在一起,抬头即可面见幸福的甜蜜。在刘若英的坚持下,还是各自分开。几年下来,两人都喜欢这样的空间布局和相处方式。

心理咨询师在为感情出现裂痕的夫妻进行治疗时,常会建议他们分开独处一段时间,很多人通过这样的独处,重新找回曾经相处的甜蜜。有为人妻母的女友,习惯等全家人安睡之后,一个人静静打坐15分钟;也有人则是在全家人还在熟睡之时,悄悄起床,看书写字;还有人是车到楼下,拔下钥匙,独自在车里坐上5分钟。不同的方式,要的都是一个人的空间,一个人的呼吸和观照。

奶茶探索到两个人相爱的最好的状态——“在一起时像黏土,分开时像磁铁。”“因为保有你,我感觉幸福,同时保有自己,所以能安心自由。”她珍惜能跟爱人彼此保有这样的自由。

当两个人相爱的情话似乎都说完了,就默默依靠在相互的怀抱里孤独,这样的相处,才是相互信任、天长地久的日常模样。林青霞真正的美人不会问“我美吗”【林青霞】

著名电影明星,不管文艺片、武侠片,还是女装或反串,都独领风骚,被誉为“永远的梦中情人”、东方美女的代表。

其作品《新蜀山剑侠》《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已成为中国港台电影界的经典。

1994年息影,后出版《窗里窗外》《云去云来》散文集。

2015年应邀参加湖南卫视真人秀节目《偶像来了》,再次惊艳世人。

心地纯良,充满阳光,因为她常常被关爱环绕,心头不容易滋生嫉恨。林青霞就是这样,你会发现,她不自恋,不在乎外貌,不在乎男人是否会献殷勤,也不想通过征服男人去征服世界。

2014年11月3日,是林青霞60岁生日,《ELLE》杂志邀请到她拍封面,60岁的她,淡定从容,清丽俊朗。这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里疯传,人人都赞叹她的美。

编辑写的花絮,特意提到了一款长裙,林青霞认为开衩太高,当场做了处理,她才肯穿上拍摄。我特别喜欢她的分寸感,不像同龄的某些人,在各大商场走秀、代言,还会不知深浅地穿着超短裙。

随着60岁生日的来临,她送给自己的礼物是又一本新书《云去云来》。出第一本《窗里窗外》时,听她对记者强调“请不要叫我林美人,叫我作家、作家”时,我还觉得有点儿好笑,面对她三年后交出的第二本书,我承认她踏踏实实走在作家这条路上。

且不说书写得好不好,林青霞的美是无可争议的,她的粉丝说:“人都长成那样了,你还能要求她写得怎样?”平常人将她视作天人也就算了,演艺圈里所有人也都众口一词夸赞她的美丽,网上至今还有集合了众明星对她褒奖之词的帖子。金庸说“青霞的美,是无人可匹敌的”;徐克说“五十年才能出这样一位大美人”;周星驰说“青霞穿女装就是最美丽的女人,穿男装,就是最靓的男人”;张国荣说“青霞是最靓、最有气质、最有品位的一个”。不光是男人,女星们也个个不吝赞美之词。

最好玩的是师太亦舒,1973年被要求去接这个乳臭未干的小丫头,满心怨气,哪想一见之下,眼前这丫头的“漂亮不在五官之间,而是一切皆尽善尽美,连鬓角、耳珠、眉毛、牙齿、手指、肩膀,甚至是双脚与脚趾,都美得无懈可击”,自此“拜倒裙下,作为不贰之臣”。“一个女孩子,美成这样子,而她自己却完全不自知。”师太这么评价林美人。这恰恰道出世人皆以她美的最根本原因——美而不自知。

林青霞从小就没觉得自己美,中学在女校里,因为瘦而黑,并不特别引人注目,她自己说,5个男生、6个女生,一起出去玩,天一黑,有5对不见了踪影,肯定只剩下她一个人在默默收拾一片狼藉。一直习惯做壁花小姐,并不感觉委屈不平。

直到在西门町被星探三次追着拍戏,终于去试镜《窗外》,当得知要她演女一号江雁蓉时,她惊诧不已——原本以为不过是个同学甲、同学乙的小角色而已。

1992年,林青霞出演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里的女主角云之帆。2007年,她找赖声川要VCD来看,看完之后,打电话给赖导:“我没有想到,那个时候的自己真的好美。”赖导感觉好笑极了:“废话,你当然是最美的啊。”

不知是不是与青春期的不张狂、不受宠有关,注意观察林青霞的眼神,总是清澈透明,不急切、不紧张、不骄傲、不具攻击性。不像多数女明星,端了这碗饭,就会双眼里伸出手来,恨不得拽着别人嚷:“看我,看我呀!”最起码走哪都会觉得一定是众人瞩目的焦点,必须凹个造型,眼神里生出造作。

感觉不到自己的美,就会谦卑温和。她曾经对记者说,羡慕巩俐有代表作,不像自己,拍了差不多100部,却拿不出代表作。听她这么说,影迷们都打抱不平,列举了《红尘滚滚》、《东方不败》、《东邪西毒》等片子来挺她。她看了章诒和的文章,也会由衷地表达:“我对你的文字、热情、正义感和勇气太佩服了。看完你的文章,我感到自己的卑微,无地自容。我一定努力,向你看齐。”

她近年来最好的闺蜜就是章诒和与龙应台,她们的新书发布会,她一定会现身站台。为了好朋友也挥洒出豪爽义气的一面,有一次直接将了李敖一军,因为李敖写了一本《大江大河骗了你》和龙应台唱对台戏,记者会上有人问她讨厌什么样的作家,依她血脉里山东人的耿直性格,脱口而出:“讨厌骂我朋友的作家。”台下的李敖十分没脾气。也许不刻意讨好别人,不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美不美,率性而为,反而平添了林青霞的几分英气和魅力。

徐克妻子施南生与林青霞感情甚笃,是林青霞可以抱头痛哭的人。施南生喜欢林青霞,一直觉得她本质上就是“一个想存点钱,跟爱人过踏实日子的普通女人”。

林青霞家世一般,父亲军人,母亲家庭主妇,从没想过让女儿拍戏,看女儿意志已决,当妈的只好要求导演删掉所有吻戏,并亦步亦趋,不离女儿左右。林青霞亦是乖巧晚熟的女儿,实拍《窗外》里的吻戏,两排牙齿咬得紧紧的,全身僵得像块木头,完全不解风情。如果她有些心计和所谓的手腕,可能也不至于和秦汉苦恋18年,黯然无果。

1983年拍《新蜀山剑侠》,张叔平作为造型师,要求她不戴胸围穿衣服,保守又传统的青霞完全不能接受,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张叔平只好找来拍立得相机,让她戴胸围和不戴胸围各拍一张,因为演的是仙女,戏服是丝质的,戴胸围的那张显得生硬呆板,不戴的就自然温婉、充满神秘感。林青霞心服口服,听从了张叔平的意见。从此也把自己的造型全然交给了张叔平,和他成为好朋友。

林青霞的强项就在这里,她能很快分清好歹高低,认出最棒、最有营养成分的人,和他们成为好友。她也许不擅长读书,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捧读一下菜单,都会觉得头晕。但是,她能认出最好的读书人,并成为他们的朋友。以交友的方式汲取营养,快速成长。

和他们在一起,她真实自然,无拘无束。有一次聚会,她来晚了,原来路上看中一件打折的连衣裙,买下来,穿上身,高高兴兴,转着圈,跳着进门,一派天真和兴奋。董桥说:“你怎么看得出,这是快60岁的人。”

有人说,真正的美女往往心地纯良,充满阳光,因为她常常被关爱环绕,心头不容易滋生嫉恨。也因为美女总是得到太多异性的青睐吧,往往反而并不看重男女之情。

林青霞就是这样。你会发现,她不自恋,不在乎外貌,不在乎男人是否会献殷勤,也不想通过征服男人去征服世界。因为献殷勤的太多,她反而会倾情于搞不定的秦汉,1990年到大陆拍《滚滚红尘》,她曾经对贴身相处150多天的化妆师郭珍说:“就因为搞不定,才喜欢他。”两人如果起了争执,首先服软找台阶的往往都是林青霞。

因为太美,她不会在如何吸引男人上费心思,拍戏时,她把力气花在拍戏上,在拍《八百壮士》时,跳进脏污的水里游泳,里边有大便、蛇不说,因为受寒还不得不打了心脏复苏针。类似的经历不是一次两次,甚至因为拍打戏,差点被飞来的竹箭弄瞎眼睛。她从来不怕在戏上下功夫。

写作时又把心思花在写作上,经常不眠不休地写,半夜了把稿件传真给董桥,然后一遍又一遍地改,再一遍又一遍地传。后来,为了方便写作和与粉丝交流,在别人都学不进新知的年龄,又学会电脑,开起了微博。永远在吸收新养分,不管脸上是不是有褶子,都会无龄感。

林青霞特别真实,常常忘记自己明星的身份。嫁作人妇之后,曾经追着蒋勋上课,听他讲《红楼梦》。第一次去上课,双方都紧张,蒋勋是因为要面对这么一个明星美人,林青霞是因为倾慕老师的才华学识。结果蒋勋的目光总是越过林美人转走,林青霞放松了,心想老师不看我,悄悄拿出老花镜戴上。这个动作倒让蒋勋松弛下来:“啊,原来她也会老花眼!”两人都找到了舒服的感觉,自此开始了亦师亦友的交往。

1990年在大陆拍摄《红尘滚滚》,曾经接受《电影世界》的专访。当记者问她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性感时,她淡淡地说:“自己感觉到自己的性感就不是真性感。”

就像真正的美是不自知的,真正的性感也是不自知的。酥胸半露,玉腿若现,眼神里长出两把钩子来,可能会勾起欲火,却未必能真让人念念不忘。

一个陶醉于快乐的人,是下意识的,会把自己完全忘掉,不可能想起来观察和提问自己:“我快乐吗?”性感和美也是这样,不可能总是心心念念“我美吗?我性感吗?”只有自己忘掉自己要上演性感与美的戏份,才会拥有真正的性感和美。

正因为没有太多的野心和非分之想,内心才能多一些坦然和从容。也因为不在意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不在意自己是否美丽和性感,才会有这样放松、自在的状态。

且不说从艺时的种种艰辛,引退之后,从绚烂的舞台退至寂寂无声的幕后,外界种种传闻,“离婚”“老公包养小三”“私生子”,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生活里的风浪一定是避免不了的,她自己也承认,几乎到了躁狂抑郁的边缘。

写作是梳理、宣泄自己的一种途径。皈依佛教,拜圣严法师为师,是她的又一修行。面对问题和磨难,林青霞学着用师父教授的“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就这样一路走来,成就了60岁依然美丽如神话的她。

美而不自知,这是林青霞周围的朋友对她一致的评价,而这样的不自知造就了她真正的美。一直美了一个甲子,还会一直美下去。汪涵守一方天地,以不变应万变【汪涵】

湖南卫视当家主持人。

幽默风趣,学识渊博,擅长脱口秀,精通多种方言,主持生涯中各种奖项不胜枚举。

想清楚,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做事便有了规范。胸有成竹,才可能眼神不惊慌,步伐不游移,由内而外传递儒雅从容。“为了与一条河流保持一样的沉静和从容,我经常去长沙附近的一个小镇散步,那个地方叫作靖港,那条河叫作沩水河。”这是汪涵《有味》里的开卷语。只这么一段,我便判断,文字是干净的,内心是沉静、从容、有节奏的,难怪一直蛮喜欢他。

汪涵目前的生活很规律,基本上每天上午8点到10点读书两小时,然后去台里,有事就工作,没事就玩,他玩的项目很多,书法(还是左手书写)、收藏、葫芦、印章、养虫。晚上临睡前练一练书法,从五光十色的世界收心回到黑白和肃静。

就像张充和老先生每天三小时书法练习,做了一辈子的功课;我一个企业家朋友每天一小时的拜佛,一小时的念经;还有一个同学的孩子每天十分钟的古文背诵。

每天都做的同一件事,一定是最喜欢、最认可、最看重的事,而每天的坚持就像植物在扎根,慢慢地生长,可能不易觉察,但一定有变化在悄然发生着。

汪涵两小时的读书速度应该快不了,他是按照他的老师虞逸夫先生的要求先读四书,再读佛经,然后读老庄,最后用《易经》去总领。这些书都不是轻松阅读的,好在他一直到现在不会用电脑,不上网,不开微博和微信,这样一个类似古人的人,读古书会多一些契合、对味。

汪涵毕业于当地的广播电视学校,刚开始到湖南台,只能从剧务做起,每天为观众发礼物,搬桌椅板凳,那就是一民工啊!可他高高兴兴,和另外一个剧务李维嘉,一边搬椅子,一边打赌:“毛宁会不会坐这把椅子?”这样干了一段时间,做了现场导演,要调动现场气氛,讲笑话带头鼓掌。有一天,台长走上来,让他伸出手,看了之后,对大家说:“你看这小伙子多投入、多卖力,手都拍红了。”

机会一个接一个砸到头上,直到同时担任数档节目主持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在舞台上流鼻血,需要用话筒海绵挡着去吸掉。长期透支令肝也出了问题,2007年,36岁本命年,他不得不停下来,来到那个叫靖港的地方休养生息。也就是那时候,他彻底想明白了自己想要过的生活,那就是风轻云淡,临高岗而振衣,临清泉而濯足,把脚步慢下来。所有的人生病也好,不开心也好,都源自一个字:浓。浓于情生痴,浓于利生贪,浓于名生嗔。贪嗔痴很可怕,不开心的东西浓在心里就会郁结成气,气结不化就会生出病,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去“浓”最好的办法就是淡,对生活淡然处之。

他拜九十几岁的虞逸夫老先生为师,踏上研读古典文化和人生修行之路。甚至萌生退意,感觉自己聒噪的职业乏善可陈,如果就这样结束一生,会令他羞愧难当。

虞逸夫老先生点拨他,大师弘法才有多大的道场,如今他一次节目,有多少人在看、在受影响,以此来做些正面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公德。

事情还是那个事情,景象还是那个景象,一旦角度变了,就会是全新的视野和感受。汪涵想通了,养好身体以后,踏踏实实再执话筒。

对现在的汪涵来说,逐鹿中原的野心是真的没有了,但当一隅之山大王的决心还是有的,一个星期仍然要做三台节目,四天工作,三天休息,养得起自己那些费钱的爱好,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读书,看经,聊天,研究古印。

现在正发起一个方言项目。他的语言天赋惊人,各地方言学什么像什么。而他把方言当作活化石一样,认为是区别文化的重要标识,私下里都是讲湖南话。他不敢想象方言消失,大家全都操普通话的情形。他投资整理、记录地方方言,希望尽己之力,让方言能够有系统地留存下去。“接下来我要做一个研究,做一些田间调查,做一本很有趣的书,找一些有学问的老先生一起把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用的俗语古词找出来,比如长沙人骂人说这个很谩唾,谩骂到把唾液吐到你的脸上的意思,也是一个古语,谩唾之,特别特别美。”

汪涵喜欢文字,每天边写边琢磨,便有了一套他的心得:“每个字都非常有趣,就像这个‘趣’字,就是我们在人生的行走过程中所获取的所有的感知,有喜、有悲、有乐。过日子的‘过’字,就是一寸一寸地走才叫过,现在人的节奏都太快了;还有这个‘搞’字,总有人说我是搞笑的,我一开始特别不能接受,但‘搞’的人一定是个高手!我也就接受了。”

写字其实是静心,是沉淀,是对自己人生的思考。他为自己定位“烟火神仙”,这是深思熟虑之后的清醒定位:“我们常会说某人过着神仙般的日子,他快活似神仙,你瞧这两口子是神仙眷侣。为什么不是菩萨眷侣?为什么又一定是‘神仙’而不是‘仙神’呢?任何人想要快乐首先是要做神,神有职责,要打卡上班,做得好了就受人供奉。我每天在五光十色的灯光下面对成千上万观众,那就是做神,我做得好了,大家叫我‘策神’,给我荣誉、鲜花、掌声,给我挣钱的机会,这满足了我极大的虚荣心。神是群居动物,很多事情一个神搞不定,还有天兵天将、哪吒、托塔李天王,以至整个大部队,我也是在灯光师、化妆师、摄影师、导演等所有人的帮助之下成就的。仙就不一样了,仙是独处的,是自由飘逸的。他讲究个人修行,用五百年、八百年修炼自己。仙很快乐,喝酒吃肉,吟风弄鹤,抚琴下棋,要不就在天上飘着,男男女女没事就漂洋过海去了。关门即是深山,山人即是仙人,我下了班之后就飘然而逝,就干自己的活儿。所以‘神仙’这两字特别符合我这种张弛有度的生活,一边身处繁华,一边寻求宁静。”

孔子说,四十不惑。现在人晚熟,环顾周围,真正能不惑,凡事想清楚、想透亮的还真不多。想清楚,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做事便有了规范。胸有成竹,才可能眼神不惊慌,步伐不游移,由内而外传递儒雅从容。

汪涵喜欢收藏,去长沙老街看货,刚到路口,就像放倒了消息树,短信立刻满天飞:“注意,汪涵来了,赶紧上假货,换标签。”刚开始他有钱又不太懂,挨宰难免,后来有点懂了,他也懒得过分顶真,有喜欢的,明知是假的可能也会买进,本来就是玩而已,大家图个乐。当然后来也撑不住,真要买大东西,都是请朋友出面多访,基本谈定价格,不然也着实受不了。

就是这样的业余爱好,汪涵也能考虑得清楚明白。他把收藏分为七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放眼望之,满眼都是真货;第二个阶段是掌握一点知识之后,满眼都是假货;第三个阶段是真伪莫辨;第四个阶段是贪痴满怀,满眼都是诱惑;第五个阶段是心生欢喜,不言对错,我高兴就可以;第六个阶段是烟云转逝,看一下就够了;最后一个阶段叫万物皆空,一笑而过。汪涵说他现在正处在第四个阶段,“差不多一只脚已经踏到第五个了。”

他所热爱的这些传统文化给了他无穷滋养,他希望他的综艺节目能够有“诗”一样的优美和韵致,有“书”一样的博大和深邃,有“礼”一样的节制和分寸,有“易”一样的变化和神秘,有“乐”一样的律动和节奏,有“春秋”一样的大度、分明。为什么同样是“说”,他的“说”入耳入心、耐人寻味?是因为学养的根扎得深,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素养,才会有临危不惧、令国人叹为观止的“7分钟救场”。

人到中年,很多事情都已经想得很清楚,不张皇,也不轻易被左右。因为工作成绩和社会影响力,湖南台曾经提议他担任副台长,汪涵拒绝了。他清楚自己不适合坐那个位置,严肃的社会角色和舞台上说学逗唱的他存在冲突,行政级别对他也毫无吸引力,他就毫不犹豫地推辞了。可是,当《天天向上》的原制片人带着一班人马离开时,他临危出面做制片人,他清楚那个时候,只有他出面,《天天向上》的旗帜才不会倒。他说所谓旗帜无非一块布挂在一个竹竿上,本身并无意义,只有迎风飘扬,告诉团队前进的方向,它才有了意义。那个时候,他必须站出来。

完成台里的收视任务,尽量传递他认为正确的信息和能量。连续超额收视以后,在读书日申请做一期有可能影响收视的节目。他们请来名校的学霸一起做节目,还带节目组去瑞士,造访最古老的图书馆——圣加仑修道院图书馆,在馆里的名人签字簿上留下手迹。希望以这样的节目带动更多的人对书籍产生兴趣和热爱。节目不媚俗不迎合,也同样获得成功,当日同时段收视排名第一。

就在那晚差不多全国人民都知道的救场事件发生后,台长给他电话,让他赶紧来喝庆功酒,他冷静地回复,不过去了。因为在他眼里,伙伴们一起喝酒祝贺纵然好,可总也好不过注视着孩子甜甜入睡的面庞,听着他微微的鼾声,那才是忙碌一天之后的真正幸福。大事小事,经过思考,内心明了,处事、行动便果断,不粘不滞,不患得患失。

守住一方天地,摸清各种路数,幻影移形,凌波微步,与世无争,与人无害,与己有益,守业立身。这便是汪涵清楚明白的处世哲学——简单明了,以不变应万变。孟非不一定要规划人生【孟非】

江苏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他所主持的《非诚勿扰》节目大受欢迎,2010年位居全国同时段综艺节目收视率榜首。

人的头脑太过聪明,不是算计未来,就是追忆过去。只有忘记大脑,用身心去感受,才有可能收获幸福。过强的目的性,常常与不择手段联系在一起,会伤人。安稳、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世界之美就会如同一幅卷轴图画,缓缓地,在面前展开。

2015年11月,孟非在南京一家商场的小面馆开张了,据说,人太多,需要发号吃面,一天发两次号,上午的一次一般十五分钟发完,下午的十分钟之内就会抢光。

商场人说,一看保安增加,就知道孟非要来。孟非在书里和节目里都常念叨重庆小面,那是记载着他童年记忆和情感的食物。在他的念叨下,南京上百家重庆小面馆开张,现在,自家的也终于开张了。也就在刚开业时去过两次,接下来,店长不建议店主光临了,因为带来的麻烦太多。

想吃一口儿时的家乡味道,还是不那么容易。不过,有人给他测算过,按现在这个势头,不算他们计划要开张的第二家店,单单这一家小面店一年的营业额应该在一千万以上。

这样的局面,孟非开店之初没有想到,其实,按照他的回顾,一路走来,真没有几件事是他想到和计划到的。看看他的书名《随遇而安》,之前一本是《非说不可》,那么,现在更有分寸了,叫《就说这么多》。是的,就说这么多,适可而止。《非诚勿扰》最火的时候,我一眼没看过,包括马诺的那句惹火名言也是看其他媒体转载的。一个找对象的节目有什么好看的?

等节目不那么火了,无意中看了两眼,才发现还真是别有洞天。也因此调着遥控器,顺带了几眼其他频道的相亲节目,无一能与之比肩,完全与预料的一般,看不下去。《非诚勿扰》除了嘉宾的选择有类型上的代表性,当年的金三角嘉宾评点有戏剧性,起到定海神针作用又不显山露水的,是孟非的把控。

充满善意,又不失立场。嘴角微歪,看上去有点嘲讽的坏笑,可是他更多的是拿自己开涮,开嘉宾或观众玩笑,分寸拿捏极好。宽厚、机智、不装逼,价值观也很认同,我承认,我是冲着孟非看了很多期《非诚勿扰》。

应该算是功成名就吧,看他一路走来似乎全是无心插柳。因为严重偏科,高考落榜,上课可能分不清物理还是化学,但这并不妨碍他偷偷把无数本经典放入桌肚里博览群书;深圳飘荡了一阵子,因为是广电系统子女,招考进了印刷厂当了一名印刷工人,天天两手黢黑地看报纸,之后做了《南京零距离》的光头主持,拿手的板块就是《孟非读报》,老工友意味深长地笑:“还是那时候落下的毛病。”因为意外,一个手指差点残废,印刷厂干不成了,才靠“裙带关系”进电视台做了一名临时工,那就是万金油、螺丝钉啊,哪里缺人哪里去,也让他熟悉了电视制作的所有工种。

可是,谁也想不到,包括他自己也从来没想过会成为一名主持人,况且是一名红得发紫的主持人。

各种机缘巧合,有剧组要去新疆拍片,时间太长,活儿太辛苦,没人愿去,他刚好跟女朋友冷战,索性走趟远的;这一出走,让他熟悉了电视专题片的制作,以后台里又让他去亚特兰大拍专题,因为文字好,受人邀请兼做撰稿;懂体育,人勤快,就进了体育组;体育组弟兄一个个攀了高枝,老资格的他轮到了制片人职位;节目乏善可陈,编委会上他就忍不住散扯来代替工作陈述,结果每次他在,会议气氛最活跃,可会议效率最差,领导便“勒令”他不要来开会。后来干脆节目也取消,命他去担任新开的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他吓个半死,找领导,说干不了,领导说,没有别的职位,要么下岗,要么当主持人。

事已至此,向来看见挑战就躲着走的他,只好被逼到了直播台。结果回到家里,妻子就对他说:“你成功了!”

谁见过那样的主持人,寻常得就像咱家邻居,开口讲的是大家心里有、嘴上无的心里话。光头孟非和《零距离》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全国电视台没有几家不去参观学习的。

后来又被领导“责令”离开《零距离》,主持《非诚勿扰》,在这个舞台上获奖无数,荣升为深入人心的“孟爷爷”。

当很多人羡慕他的成功之时,他歪着嘴角说:“我要纠正一个误区,总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都去当将军了,谁来当士兵打仗?我就从不想做老板,只想做打工的。一个人踏踏实实做好每件事,有担当,负责任,就不错,不一定要有什么规划。而有些人一直都在规划,结果一事无成。”

又到年底,相信很多人开始拿出一个新本子,写下新规划。我有个同学,有一次去帮她搬家,她指着大衣柜内壁,上面贴着满满的白纸黑字,说:“这些都是我的计划书,不敢被人看见,偷偷贴在这里边,结果无一实现。”

人的头脑太过聪明,不是算计未来,就是追忆过去。只有忘记大脑,用身心去感受,才有可能收获幸福。

做工人,没想着要进电视台,才能把印刷的活干好;做摄像没急着要去干记者,才能把画面拍得编导们用起来很顺手;做记者没想着要当制片人,才能沉下心来,拍出来的新闻专题在压一年之后播出,仍然经得起考验和推敲。就这样被命运之手推着一路前行,是因为每一步都走得安安稳稳。

一个不停规划的人,往往是心有不甘的人。那种不甘心令自己不够安心,也令人际关系紧张,因为过强的目的性,常常与不择手段联系在一起,会伤人。

依然没有过高的目标,平实地工作和生活,没有过强的比较心和好胜心,也因此没有什么攻击性和侵略性。曾经向江苏电视台同仁打听过,为什么嘉宾阵容有变,回答说:“因为也想当一哥啊!”有些事情想还不如不想,规划还不如不规划。事实证明,果然如此。

其实说到底,人生就是一次旅行,人人都奔向同一个终点。凡事规划,事事计较,自己累,连带周围人也紧张,更无法体验安在当下的乐趣和幸福。

如今,盛名之下的孟非,还是认真地工作,可真正欢喜的生活却是在下班之后正式开始。经常在微博上晒的是他和狗狗的幸福时光。

不同的路径会有不同的风景,心思总在盘算中,就会蹉跎了美景,还不自知。人生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无力规划的,跟这个世界相比,个人实在太过弱小,人算哪如天算呢?不如安下一颗心,做好手头事,敬重眼前人。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柳暗花明,这些不只是中国式审美,更是中国式智慧。全身心负起责任,安稳、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世界之美就会如同一幅卷轴图画,缓缓地,在面前展开。

随遇而安。

在安心、安静中有所作为。小娟想明白自己最想要什么【小娟】

本名王秀娟,当代民谣传奇女歌手,组建三人乐队“小娟&山谷里的居民”,空谷幽兰般的歌唱传递温暖与宁静。

专辑《如风往事》《细说往事》广受好评。

她让歌唱变得简单,只要可以歌唱,就别无所求。

最羡慕她和她的小伙伴们可以像长不大的孩子,简单纯粹,就这样弹弹琴、唱唱歌,相互伴随。你知道有心意相通的人就在身边,哪怕没有欢呼和聚光灯,你却清楚地知道,你不孤单。

有一段时间,喜欢在博客上细细碎碎地书写心事和感受,背景音乐设置小娟的《往事如风》,哪怕内心本来杂草疯长,可当音乐响起,像一根羽毛轻轻拂过,着了魔一般,杂草柔顺下来,敲击键盘的手指,变得轻柔舒缓,不再有那么多的躁动和不安。

一天午睡醒来,用耳机听她轻轻吟唱的那首无字的歌《天使之城》,白色窗帘滤过窗外的阳光,有细微的光线变化,突然,眼泪没来由地哗哗落下。一直包裹密封的酸楚和忧伤,从内心深处探出来,似乎耳边一个声音轻轻在说:“我懂,我知道。”任歌声如水将自己环绕,眼看着一颗心得到宣泄和抚慰,如一杯冲泡了茶叶的水,慢慢地,该下沉的下沉,该上浮的上浮,一切归于澄净。

某年圣诞夜,1912街区的露天舞台,小娟和山谷里的居民开演唱会。热闹的街区,车来车往,繁华喧嚣,而舞台上的他们营造了一个宁静的气场,就那样轻柔、纯粹地唱,除了歌唱,世事都不存在,令人由衷相信人生就该用来歌唱。身心变得轻盈、美好,种种琐屑与烦恼隐遁在薄凉的空气里,烟消云散。

小娟和山谷里的居民,他们的音乐具备这样的神奇魔力,我看到不少网友都发帖说,听她的歌听到流泪,那是因为借由她的歌,我们得以停下脚步,观望自己的内心,与内在自我对话,唤醒安静的力量。

听现场那一次,才看到小娟的腿脚不便。听过那么多歌,看过一些访谈和介绍,从不知道这一点。是的,小娟从来不提,更不愿意以此作为博取关注的噱头。她说,她已经很感恩,老天给她足够多。

小时候是一个羞涩而不被人注意的姑娘,有一个普通的名字——王秀娟,老师问:“王秀娟来了没有?”大多数同学回答“不知道”或“没注意”。

有一次老师让同学表演节目,小娟鼓起勇气唱了一首《风告诉我》,老师不屑地说:“这是什么黄色歌曲啊?”好在小娟的爸爸妈妈永远以爱和鼓励呵护着她,一直告诉她:“你是最美的女孩,会唱最美的歌。”这样的爱让因小儿麻痹症而腿脚不便的小娟从未缺失温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