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史话(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0 18:48:01

点击下载

作者:王习加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长沙史话

长沙史话试读:

总序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2011年4月出版说明

自古至今,始终坚持不懈地从漫长的文明进程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中汲取有益营养,从而培植广阔的历史视野,并具有浓厚的历史意识,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独有的鲜明特征,中华民族亦因此而以悠久的“重史”传统著称于世。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独一无二、系统完备的“二十四史”即证明了这一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史知识普及工作被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20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主持编写的《中国历史小丛书》,9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组织编写的《中华文明史话》和《百年中国史话》,成为“大家小书”的典范,而后两套历史知识普及丛书正是《中国史话》之缘起。

2010年年初,为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做好历史知识普及工作”的指示精神,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对《中华文明史话》和《百年中国史话》两套丛书的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增补,重新设计框架,以“中国史话”为丛书名出版。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亲任《中国史话》一期编委会主任,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任编委会副主任。正是有了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诸多学术名家的积极参与,《中国史话》一期200种图书得以顺利出版,并广受好评。《中国史话》丛书的诞生,为历史知识普及传播途径的发展成熟,提供了一种卓具新意的形式。这种形式具有以通俗表述、适中篇幅和专题形式展现可靠历史知识的特征。通俗、可靠、适中、专题,是史话作品缺一不可的要素,也是区别于其他所有研究专著、稗官野史、小说演义类历史读物的独有特征。

囿于当时条件,《中国史话》一期的出版形式不尽如人意,其内容更有可以拓展的广阔空间,为此2013年4月我们启动了《中国史话》二期出版工作。《中国史话》二期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系列,拟对中国各区域、各行业、各民族等的发展历史予以全方位介绍。我们并将在适当时机,启动《世界史话》的出版工作。史话总规模将达数千种。

我们愿携手海内外专家学者,将《中国史话》《世界史话》打造成以现代意识展现全部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万有文库”;并将承载如此丰厚内容的史话体写作与出版努力锻造成新时期独具特色的出版形态。

希望史话丛书能在形塑民族历史记忆、汲取人类文明精华、培育现代国民方面有所贡献,并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史话编辑部2014年6月让文化深度融入城市的血脉——《长沙史话》序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城市的内核、灵魂、实力、形象的彰显,都离不开文化的积淀、传承、支撑和呈现。

长沙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的厚重与悠远珍藏在巍巍麓山之中,流淌在滔滔湘水之中,更体现在殷商青铜的鼎盛、楚汉屈贾的情怀、三国孙吴的繁华、盛唐人文的荟萃、宋代儒学的弦歌、红色故土的盛名之中。毫不夸张地说,从旧石器到新石器、从野栖到穴居、从渔猎到农耕、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人类社会的每一步发展和跨越,都能在长沙这座古城中找到印迹。任凭时代更迭、岁月变换,文化的因子始终浸润着这片山水、升华着这方热土,铸就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

历史文化之于长沙,是名片、是瑰宝、是财富,也是启迪后人的镜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长沙这座城市经历了翻天覆地的精彩大蝶变,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大跨越,不断书写着华丽转身的“春天的故事”,经济总量在省会城市中由位居“全国中游”迈入“全国十强”,城市格局由“五一路时代”进入“沿湘江时代”,文明之城、幸福之城的品牌在神州大地闪耀光彩。这些,皆与历史文化的熏陶、陶冶、反哺息息相关。在长沙迈向率先建成“三市”、强力实施“三倍”、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大步践行“六个走在前列”的新征途上,文化的力量定会倍加强劲,文化的作用必将更加凸显。因为我们已经深刻认识到,缺少文化的城市充其量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是徒有其表的躯壳,文化铸魂也日益成为长沙规划建设管理的价值追求。我们不仅要让文化记录城市的沧桑巨变,而且要让文化成为植根于城市深处的可感、可触、可传承、可光大的浓郁乡愁,要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心存油然而生的归属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在长沙大力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亲和力和竞争力的新时期,《长沙史话》的编辑出版实乃应时而生。该书以各方遗存为依据、历史沿革为次第、文化名城为统揽,对长沙上下古今、名山胜水、人物遗迹、战火烽烟等进行了广泛搜集、概括与梳理,用“山水洲城 文化名城”“商周古邑 楚汉名城”“湖湘首邑 潇湘洙泗”“荆衡胜地 战略要冲”“革命圣地 时代先声”“伟人故里 雷锋家乡”等六大篇章,串起了长沙3000多年历史文化的“珍珠项链”。全书立意高远,资料翔实,熔古铸今,择要而书,使得源远流长的长沙文明脉络清晰如画、纷繁浩瀚的文化家底尽收眼底,使人读来倍感亲切和豪迈。这对于长沙历史文化的宣传、普及、传播,激发全市人民心系故土、热爱家园、共创美好未来的情怀是大有裨益的。

对历史文化的求索和传承,是一条没有休止符的长河。在追逐文明、追求文化的道路上,长沙人民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在谱写中国梦长沙篇章的进程中,我们要更加自觉而坚定地把文化深度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使之愈加光彩照人、璀璨夺目!

是为序。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2014年9月于湘江之滨绪言

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国文明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是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下辖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和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

长沙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她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悠久的历史文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长沙有2400多年的建城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为楚国雄踞南方的附属地,也曾为汉长沙国国都和五代南楚国都,是楚文化和湖湘文化的重要始源地之一。

长沙地处湘中丘陵与洞庭冲积平原过渡地带的长浏盆地,湘江自南而北贯穿全境。境内汇入湘江的支流达15条,主要的支流有浏阳河、捞刀河、靳江和沩水。水资源以地表水为主,水源充足。远古时期,湘江两岸的河谷平原是一片茂密的森林,这里的动植物物种丰富、品类繁多。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为远古的长沙先民提供了繁衍生息和生存发展的丰沃资源。

在距今20万~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长浏盆地的湘江两岸就有了人类的活动。在浏阳永安发现的旧石器,属于典型的砾石器工业传统,具有华南旧石器文化特征,为该时代的早中期。到新石器时代,原始的居民聚落开始在湘江两岸的河谷渐次产生。长沙远古属三苗之地,从长沙县南圫大塘遗址发掘出土的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的陶罐残片上有太阳照耀下的高冠长尾鸟,折射出长沙先民原始的审美意识和奇特的想象力,这一考古发现被学术界归为“大塘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长沙腰塘和团山里考古遗址发现的距今5000多年的陶器属于屈家岭文化的范畴,浏阳樟树潭考古遗址发现的距今4500年的陶器则属于龙山文化的范畴,这些都具有“三苗”文化的鲜明特征。

明嘉靖《长沙府志》载:“长沙之名,起于洪荒之世。”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逸周书·王会》记载,西周成王七年(前1050),成王大会诸侯于雒,并接受各方诸侯贡献的方物,其中就有“长沙鳖”。春秋战国时期,“扬越之地”长沙为楚国黔中郡辖地。秦代置长沙郡(洞庭郡),以湘县为治所。汉代改立长沙国,改湘县为临湘县,作为国都。魏晋南朝设湘州,仍以临湘为治所。隋唐宋元设潭州,改临湘为长沙,为潭州治所。明清设长沙府。清康熙三年(1664),湖南正式建省,长沙成为湖南省省会。直到民国,长沙都是省、府(道)、县(市)三级的治所。民国22年(1933),长沙市、县分治,设立长沙市为湖南省省会,直至1949年长沙和平解放,再沿袭至今。

在历史的演进中,长沙不断积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长沙的历史地位和地域影响不断提升扩展。

长沙是商周古邑、楚汉名城。宁乡炭河里与长沙杨家山等地发现的商周时期遗址,大量的石器、陶器、青铜器和玉器既具有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的内蕴,又有明显的古越文化的特征。炭河里更发掘出了距今3000年的周代初期古方国都城遗址。在炭河里遗址及周边发现的大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如四羊方尊、人面纹鼎和大铜铙等,深邃地展示了长沙青铜文化融合南北特质创造的独特文化——炭河里文化。战国时期,长沙已是楚国镇守南方的军事重镇和重要粮仓。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长沙马王堆汉墓,以及保存最完整的西汉长沙国王陵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文字记载和实物佐证。长沙走马楼(今五一广场)及附近古井发现的大量西汉、东汉和东吴时期的简牍,再次为我们提供了从西汉到三国时期长沙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珍贵信息。

长沙是屈贾之乡、潇湘洙泗。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长沙留下了他的绝笔之辞《怀沙》。“怀沙”就是怀念长沙,更包含怀念先人、怀念故国之意。西汉时期长沙王太傅贾谊在长沙写下了《吊屈原赋》《谏铸钱疏》《鸟赋》等千古佳篇。东汉时期长沙太守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使我国临床医学和方剂学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潭州欧阳询的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诗圣杜甫在长沙生发出“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之兴叹。

随着历史的发展,长沙的经济愈益发达。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江南地区的逐渐开发,长沙开始成为历代王朝重要的财赋来源地和转运中心。唐代中后期经济重心南移,潭州成为全国南方农副产品的重要集散地和交换中心。铜官窑遗址向世人展示了从唐到五代长沙釉下多彩陶瓷工艺的古典辉煌。南宋时期,福建人胡安国和胡宏父子创立了湖湘学派。胡宏弟子张栻主讲长沙岳麓书院,并与著名理学大师朱熹留下“朱张会讲”的传世佳话。宋以后,长沙人才辈出,可谓“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特别是近代,以长沙为中心,湖南形成了五大人才群体:以陶澍、贺长龄、贺熙龄、魏源等为代表的湖南经世派群体;以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等为代表的湘军人才群体;以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皮锡瑞等为代表的戊戌维新派群体;以黄兴、宋教仁、秦力山、杨毓麟等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志士群体;以杨昌济为精神领袖,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为代表的新文化知识分子群体。

长沙是荆衡胜地、战略要冲。《长沙县志》记述:长沙“邑居省会之冲要,控荆湘之上游,吐纳洞庭,依附衡岳,荆豫唇齿,黔粤咽喉,保障东南,古称崇镇”。从秦汉到唐宋,湖南虽然还是中原王朝流放和安置贬谪官员与失势权贵之处,但在军事上,长沙却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汉末长沙太守孙坚从长沙率兵讨董卓勤王,至今有“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弟子最先来”的美谈。三国时代关羽战长沙,收黄忠、杀韩玄的故事广为流传。宋金长沙之战十分惨烈,金兵直称长沙城是铁州城。宋元长沙之战,宋兵在李芾指挥下坚守数月,英雄形象至今仍存长沙人心中。近代抗击日寇的长沙会战更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长沙的许多地名都与历史上武将征战的传说有关,如铜官、靖港、捞刀河、营盘街、蚂蚁(马援)巷等。

长沙是革命圣地、伟人故里。长沙在近代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和社会进步运动中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长沙走出去的湘军在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中英勇抵抗,浴血奋战。在戊戌维新运动中,湖南是全国最富朝气的一个省份,长沙则是湖南维新运动的中心。在清末的立宪运动中,湖南立宪派人士在长沙积极推动宪政。在辛亥革命中,长沙是最先响应武昌起义的城市。在五四运动中,以长沙为中心开展了湖南人民“驱张运动”。毛泽东等在长沙的建党活动,使长沙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地之一。在大革命时期,以长沙为中心的湖南农民运动闻名全国。在土地革命战争中,长沙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重要策源地。长沙是谭嗣同、黄兴、刘少奇、胡耀邦、朱镕基等伟人的故里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家乡。

明德致远,心忧天下,求是创新,敢为人先,自强不息,勇于担当。这些都是长沙历经数千年铸就的文化品性和城市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长沙人民继续奋发作为,正创造新的辉煌。长沙市市长 胡衡华一山水洲城 文化名城——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1地理环境

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及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中国中部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全市现辖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望城六区及长沙、宁乡二县和浏阳市,土地面积为11815.9平方公里。

长沙是一座山水洲城。岳麓为屏,湘江为带,橘子洲浮碧江心,浏阳河曲绕城外,湖泊星布,岗峦交替,城郭错落其间。

长沙地处中国中南部长江以南地区,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长浏盆地西缘,东西长约230公里,南北宽约88公里,境界略呈不规则的甘薯形状,基本处于湘中丘陵与洞庭湖冲积平原过渡地带的湘浏盆地,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大体各占1/4。

盆地中心为沿江的冲击台地。湘江、浏阳河二水交汇的新河三角洲为第一级台地,海拔约30米,高出湘江常年水位约10米。五一广场一带为第二级台地,高出湘江常年水位约30米,长沙古城主要分布在这一级台地。盆地内台地由崩塌的砂岩与黏土构成,地层中孔隙多,有较好的含水层,地下水源丰富。古时长沙城中水井比比皆是,清澈甘洌,四时不竭,白沙井、鸳鸯井等闻名遐迩。

长沙城西的岳麓山沟壑溪谷连绵,地下水沿断层汇向低谷,形成“白鹤”“青枫”等众多名泉。碧虚峰海拔300.8米,为岳麓山最高峰。浏阳市东部大围山,群峰逶迤,盘绕150余公里。主峰七星岭海拔1600余米。宁乡县西端的沩山,主峰瓦子寨海拔1070余米。望城区内的黑麋峰,海拔591米。

湘江是长沙的母亲河,流经长沙市境约74公里。湘江水流平缓,河床宽阔,东西两岸,支流汇注,下游受洞庭湖水顶托,形成橘子洲、傅家洲、香炉洲、月亮岛等片片绿洲。长沙地区流入湘江的支流有15条,最大的是浏阳河。浏阳河发源于大围山,全长234公里。发源于浏阳石柱峰的捞刀河、发源于宁乡沩山的沩水,也于长沙市区注入湘江。湘江橘子洲头老照片

长沙物产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花炮之乡”“湘绣之乡”“陶器之乡”“有色金属之乡”等美称。

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温和湿润,季节变化明显。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绵长,充分体现了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典型特点。长沙年平均气温为17.2℃。东西山势高耸,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360毫米,年平均雨日152天。长沙地区年日照时数达1677小时。

受气候、地形与河流等因素的影响,长沙土壤形成红土和河流冲积土两大类,土质肥沃,适于耕种。粮食生产是长沙农业的优势。浏阳金橘、北山梅、春华李、沩山毛尖、高桥银峰、东山辣椒等经济作物闻名遐迩。长沙畜牧业兴旺,“宁乡流沙河猪”“长沙大围子猪”“浏阳黑山羊”均为全国闻名的牲畜品种。长沙河网纵横,渔业发达,盛产鳖(甲鱼)和鲢、鳙、鲤、鲩(草)等淡水鱼。长沙谷塘鲤和宁乡灰汤鸭,明清时就被列为贡品。

远古的地质构造运动给湘浏盆地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金属矿产品种繁多,非金属矿产独具特色。现已查明的有铁、锰、钒、铜、铅、锌、锑、钴、金、银、铀以及海泡石、菊花石、磷、硫、重晶石、石膏、煤等50余种,矿点300多处。浏阳菊花石全国独一无二,名贵珍稀,海泡石储量全国第一。

长沙区位优势明显。它据中华腹地,北控荆楚,南领桂粤,东接浙赣,西引川黔,素有“荆豫唇齿,黔粤咽喉”之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长沙自古交通发达,湘江连通洞庭湖及资、沅、澧等大小几百条河道,秦代在湘江与漓江开凿灵渠而把长江和珠江勾连起来。《梁书》载,“江湘委输,万船连轴”,六朝时长沙已能制造装载万斛粮食的大型船只。

今天的长沙,交通运输更加通畅。陆路交通四通八达,京珠高速公路,106、107、319国道等穿境而过;京广铁路贯穿南北,湘黔、浙赣铁路连接东西两线,还有客货两运的石长铁路;京广高铁、沪昆高铁这两条我国南北和东西向最长的高铁“大动脉”在长沙十字交汇,使长沙成为中部最重要的全国性高铁黄金枢纽城市。水路有湘江千吨级航道和全国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霞凝新港,湖南的大宗商品可顺畅地通江达海。航空有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已开通110余条航线,直达国内外72个城市。2013年,长沙机场成为全国第12个旅客吞吐量达1600万人次的枢纽机场,名列中部地区第一,吞吐量进入全球机场百强阵容。2建置沿革远古时期

在距今20万~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长沙地区即有原始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长沙地区已形成氏族及部落。

传说始祖炎帝和黄帝都曾来过长沙。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曾“披山通道,南至于江,登熊、湘”,后来就把长沙这片土地封给了他儿子少昊氏。宋罗泌《路史》记载:少昊氏“始于云阳,胙土长沙”。胙,即赏赐之意。据此,传说中的少昊氏是远古长沙的一个氏族首领。

长沙远古属三苗之地,后被以尧、舜、禹为领袖的北方部落联盟征服。《舜典》的“传”中说:“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为诸侯,号饕餮。”《舜典》的《名义考》指出:“三苗建国在长沙,而所治则江南,荆、扬也。”夏商周和战国时期

夏代,长沙属三苗国。殷商之时,长沙属扬越之地,又叫“荆蛮”,是百越部落的分支。这时的土著文化已相当发达,中原文化开始传入。

公元前616年,春秋时代的楚国势力进入江南,长沙地域从此归属楚国。楚国在今望城区铜官设铸币工场,在今长沙市城区修建城邑。公元前285年,战国时代的楚国设黔中郡。长沙属黔中郡。此时的长沙城邑已初具规模,是楚国南部的军事重镇。秦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秦始皇元年(前221),秦统一天下,置长沙郡,为全国36郡之一。郡界约为今湖南湘、资两水流域及相邻的湖北、江西、两广部分地域。长沙郡治为临湘县,包括今长沙、望城、浏阳及宁乡、醴陵、湘潭、株洲等地。临湘县治位于今长沙市城区。汉临湘故城故址碑

汉高祖元年(前206),项羽分封诸侯,分楚为四,长沙属临江国。汉高祖五年(前202),封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立长沙国,都临湘,辖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5郡,史称“吴氏长沙国”。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长沙王五传至靖王吴著,无后,废长沙国。时长沙国辖临湘、罗县、连道、益阳、下隽、攸县、酃县、承阳、湘南、昭陵、茶陵、容陵、安成13县。

汉景帝前元元年(前156)复置长沙国,前元二年(前155),立庶子刘发为长沙定王,史称“刘氏长沙国”。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增以武陵、零陵、桂阳3郡。长沙国七世传八王,至孺子婴居摄二年(7)刘舜继长沙王位。两年后,王莽篡汉,越一年废长沙(王)国,王莽(新)始建国元年(9)改长沙国为填蛮郡,改临湘县为抚睦县。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复置长沙郡,改抚睦县为临湘,仍为郡治,后隶荆州刺史部。建武时,长沙郡辖临湘、攸县、茶陵、安成、酃县、湘南(侯国)、连道、昭陵、益阳、下隽、罗县、容陵、醴陵。献帝建安十四年(209)已有浏阳县。东汉末年封建割据,建安十四年刘备领有长沙郡。建安十九年(214)孙权取长沙等3郡。次年,孙刘协议以湘江为界,东属孙权,西属刘备。

吴大帝孙权承前朝制,仍置荆州长沙郡,治临湘。会稽王孙亮太平二年(257)析长沙郡西部都尉辖地置衡阳郡,统今宁乡县、望城区,今长沙县、望城区湘江东部、浏阳市仍属长沙郡。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统一中国,仍采州、郡、县三级制,长沙郡属荆州。怀帝永嘉元年(307)八月二十六日,分荆州七郡及江州一郡置湘州。东晋成帝咸和四年二月(329年4月)湘州并入荆州。安帝义熙八年(412)十二月复分荆州十郡置湘州,义熙十三年(417)撤湘州。

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复分荆州十郡,设湘州,辖长沙郡、衡阳郡,长沙郡辖临湘、醴陵、浏阳、吴昌、罗县、攸县、建宁。隋唐五代和宋元明清时期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采用州、县两级制,撤湘州,并郡县,湘州改名为潭州,临湘县改名为长沙县,废浏阳、醴陵、湘西(一部分)等县入长沙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潭州改名长沙郡,长沙郡辖长沙、衡山、益阳、邵阳4县。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改长沙郡为潭州,潭州辖长沙、衡山、醴陵、湘乡、益阳、新康6县。贞观元年(627)并省州县,分全国为10道,潭州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全国增为15道,潭州属江南西道。代宗广德二年(764),置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简称湖南观察使,驻衡州,领衡、潭、邵、永、道5州。大历五年(770),湖南观察使徙治潭州,辖区增加郴、连两州,长沙从此成为湖南道治所。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割据长沙的武安军节度使马殷被封为楚王,后唐天成二年(927),晋封马殷为楚国王,以潭州为长沙府,作为楚国都城。马楚国是唯一以长沙为都城建立的国家。

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太祖平湖南,至道三年(997),分全国为15路,潭州(长沙城)为荆湖南路路治。潭州辖长沙、湘潭、益阳、湘乡、醴陵、浏阳,攸县、衡山、湘阴、宁乡。此后直到南宋末年,潭州辖长沙、善化、衡山、安化、醴陵、攸县、湘乡、湘潭、益阳、浏阳、湘阴、宁乡12县。长沙城为路、州及长沙、善化两县治所。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设立安抚司。至元十四年(1277)设潭州行省。至元十八年(1281),迁潭州行省于鄂州,后称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湖南道宣慰司治潭州(路)。天历二年(1329),元文宗以“潜邸所幸”,潭州路改天临路。潭州(天临)路辖长沙、善化、衡山、宁乡、安化5县和醴陵、浏阳、攸、湘乡、湘潭、益阳、湘阴7州。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九月,改天临路为潭州府。

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潭州府更名长沙府,长沙府辖长沙、善化、湘阴、湘潭、浏阳、醴陵、宁乡、益阳、湘乡、攸县、安化11县及茶陵州,隶于湖广布政使司。

清世祖顺治四年(1647),清承明制仍设长沙府,辖12州县。康熙三年(1664),湖广省设右布政使司、湖南按察使司于长沙,偏沅巡抚移驻长沙。雍正元年(1723),改湖广右布政使司为湖南布政使司。雍正二年(1724),改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仍属湖广总督。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4月,原长沙府附廓的长沙、善化两县并入长沙府,成为民国初年长沙府直辖地。1913年9月,长沙“裁府留县”,长沙府直辖地改为长沙县。1914年6月,划湖南为湘江、衡阳、武陵、辰沅4道,长沙县属湘江道。1920年9月,复行省、县两级制,道被取消,长沙城行政由长沙县管辖。1933年8月,长沙设“省辖市”,市县分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不管县时期(1949年8月至1958年)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辖城东区、城南区、城西区、城北区、文艺区、金盆区、岳麓区、会春区8区。1950年3月,设郊区办事处,领导文艺、金盆、岳麓、会春4区。1953年1月,长沙市设立水上区。1955年10月,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区更名为东、南、西、北区。1956年5月,撤水上区。

管县时期(1958年底至今) 1958年12月24日,原属湘潭专区的长沙县、望城县划归长沙市管辖。1983年2月8日,浏阳县、宁乡县划归长沙市管辖。1993年1月16日,浏阳县撤县设市。1996年,市辖区区划调整,撤销郊区,新五区改名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2011年5月20日,望城县撤县设区。3文化古迹

长沙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古迹众多。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里仁学校

里仁学校原名文华书院,位于浏阳市文家市镇人民路33号,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1912年改称里仁学校。1927年9月1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各部会师文家市。1961年,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官窑遗址

铜官窑又名长沙窑,位于望城区丁字镇古城村,是唐至五代时期著名的民间瓷窑,为我国釉下多彩瓷器的发源地。1956年调查发现,1970~1983年多次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发现一条长41米、宽3米的完整龙窑。历次调查发掘的文物有唐元和三年(808)等纪年铭文和大量釉下彩绘画题诗的瓷器。该窑瓷器出口日本、伊朗等十多个国家,是唐代外销瓷主要生产地之一。1988年,铜官窑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兴故居及黄兴墓

黄兴故居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原属长沙府善化县龙喜乡下凉塘,现属长沙县黄兴镇杨托村下凉塘,是一栋典型的江南庄园风格砖木结构建筑。黄兴墓位于岳麓山云麓峰北向之小月亮坪上方,墓上建有方型墓塔,以整块花岗岩琢成四棱形,通高11米,墓东面镶嵌紫铜色墓碑,镌刻“黄公克强之墓”。1988年,黄兴故居及黄兴墓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少奇故居

刘少奇故居位于宁乡县花明楼镇,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系砖木结构普通农舍,坐东朝西,是由正屋偏厦、外坪内院组成的四合院落,大小房屋共计21间,建筑面积约390平方米。刘少奇1898年11月24日在这里诞生。1988年,刘少奇故居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区岳麓山青枫峡,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书院占地面积共3万余平方米,完整保存了教学、藏书、祭祀的结构,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和唯一延续办学的书院。院内存有自明代至清代的大量碑刻、匾额,是研究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重要场所。1988年,岳麓书院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炭河里遗址

炭河里遗址位于宁乡县黄材镇,1963年发现并确认,2001~2004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发现了西周时期的城墙、壕沟、大型建筑基址和墓葬及大量的西周陶器、玉器、青铜器。遗址现保留面积23000平方米。炭河里遗址是一个区域文化的中心聚落和地方方国都城所在地,以炭河里遗址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被命名为炭河里文化。2006年,炭河里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

该址始建于1921年,是一座具有典型南方风格的二进三开间民居建筑,位于长沙市八一路。1922年5月,中共湘区委员会在此成立,毛泽东任书记。旧址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由青砖墙围绕成一个小院落,大门朝东,建筑面积约112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79平方米。2006年,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锷墓

蔡锷墓位于岳麓山白鹤泉左后方、黄兴墓正下方,占地约1974平方米。墓东向嵌入紫铜墓碑,正面刊刻“蔡松坡之墓”碑文。墓塔四周砌石栏,嵌有汉白玉和青石板,镌刻有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广西、广东、热河、察哈尔等省省长兼督军所献铭文及民国6年(1917)4月26日建墓亭志文。2006年,蔡锷墓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位于天心区书院路324号,前身为南宋创办的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校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张栻、朱熹和徐特立等曾在此讲学执教。毛泽东青年时期在此求学、工作,并在此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一系列革命活动。2006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沙国王陵遗址

长沙国王陵遗址位于岳麓区、望城区,分布范围平面略呈“┓”形。迄今为止,已累计发现长沙国王(后)陵墓26座及城址1处。遗址包括公元前202年至公元37年间长沙王(或王后)的陵园建筑遗迹,如王(或王后)陵、从葬坑、陪葬墓、陵园垣墙、陵庙、寝殿、便殿、神道等。王(或王后)陵使用“黄肠题凑”葬制,出土物包括玉璧、玉环、玉瑗、印授、铜镜、铁剑、环首刀、漆器、陶器等。2013年,长沙国王陵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晚亭

爱晚亭位于岳麓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内东侧清风峡中,坐西向东,面积50平方米,花岗岩琉璃瓦结构,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与安徽醉翁亭、西湖湖心亭、北京陶然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爱晚亭造型古朴典雅、风格端庄稳重、气势高亢活泼,是我国古代亭台建筑中的经典。2013年,爱晚亭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国藩墓

曾国藩墓原位于长沙金盆岭。同治十三年(1874),曾国藩夫人欧阳氏去世,择善化县平塘(今岳麓区坪塘镇)伏龙山为墓地,曾国藩夫妇遂于当年十一月初五日合葬于此。曾国藩墓规模宏大,占地约3000平方米,体现了典型的清代侯爵葬制,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2013年,曾国藩墓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叔衡故居

何叔衡故居位于宁乡县沙田乡长冲村五组,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土砖青瓦木结构,坐东朝西,小青瓦屋面,土砖泥筑院墙,平头槽门,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具有典型的清代南方民居建筑特色。2013年,何叔衡故居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耀邦故居

胡耀邦故居位于浏阳市中和乡苍坊村,为普通民居建筑,整体布局为倒凹字形,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坐北朝南,小青瓦土木结构,总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共计19间,其中自中轴线以西部分为胡耀邦家的住房(9间半),以东部分为胡氏宗亲住房。2013年,胡耀邦故居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

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位于湖南大学校园内,是指湖南大学自1903年从古代的岳麓书院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后扩建的最初一批建筑,包括湖南大学二院、科学馆、工程馆、大礼堂、老图书馆、胜利斋和第一、七、九学生宿舍。2013年,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锦绶堂

锦绶堂位于浏阳市大围山镇楚东村,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坐北朝南,砖木两层结构,三进五开间,四周建有围墙围护,为典型的天井院式民居建筑,占地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1930~1931年间,湖南省苏维埃政府先后两次入驻锦绶堂办公。2013年,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浏阳文庙

浏阳文庙位于浏阳市区圭斋东路81号浏阳第一中学校内,是一处清代典型的宫殿式古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浏阳文庙于北宋时期,由著名理学家杨时任浏阳县令时建造,现存文庙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迁建于此,道光二十三年(1843)重修的建筑。2013年,浏阳文庙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位于芙蓉区东郊五里牌古汉路89号,为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利苍妻子辛追及其儿子的3座墓葬的统称。3座墓葬皆为土坑木椁墓,由封土、墓道、墓坑和墓室四部分组成。墓坑呈不规则品字形分布,占地面积约6800平方米。2013年,马王堆汉墓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心阁古城墙

天心阁古城墙位于天心阁景区东南角,城墙原为土筑,最早可追溯到西汉高祖五年(前202)长沙王吴芮筑城时期。由汉迄宋,逐次扩展,至元基本成形。明洪武五年(1372),长沙守御指挥邱广营建长沙城垣,将元代所筑土城墙全部改为石基砖砌。1938年“文夕大火”中此段城墙皆遭破坏,雉堞全无。1983年重建天心阁,从民间广集旧城墙砖,重筑雉堞,以复旧观。2013年,天心阁古城墙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心阁谢觉哉故居

谢觉哉故居位于宁乡县沙田乡堆子村南馥冲,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坐东朝西,土木砖结构,三合院式,占地约640平方米。谢觉哉于清光绪十年(1884)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代。2013年,谢觉哉故居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民学会旧址

新民学会旧址位于岳麓区新民路周家台子,1918年4月至1921年7月,新民学会利用蔡和森住所召开成立会并开展进步革命活动。旧址房舍为单层竹木结构民居建筑,青瓦屋面。邓小平、陈云分别题词“蔡和森故居”和“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2013年,新民学会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特立故居

徐特立故居系徐家祖业,清末同治年间由徐特立的祖父所建,位于长沙县江背镇特立村,属典型的清末南方庭院建筑,四合院土木结构,坐西朝东,大小房屋19间,建筑面积581.7平方米。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外开放,历经多次维修。2005年8月,进行了大型修缮和陈列布展。2013年,徐特立故居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南轩墓(含张浚墓)

张南轩墓位于宁乡县巷子口镇,前临沩水,后靠罗带山,由张南轩墓、张浚墓组成,两墓均坐北朝南,面积273.6平方米。四周花岗石护砌,以三合土封顶,由拜道、拜台、华表、香炉、墓围、墓碑、墓冢等组成,规整严谨。2013年,张南轩墓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禹王碑

禹王墓位于岳麓区岳麓山西北侧的禹碑峰东,坐东朝西,为南宋嘉定五年(1212)何致摹刻,由石碑刻、碑亭及“乐舞增光”“夸禹碑歌”“大观”“虞夏遗风”碑刻组成,占地面积30平方米。禹王碑刻分9行直书,每行9字,共77字,字体苍古难辨,类似蝌蚪文或鸟篆。2013年,禹王碑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谭嗣同故居及墓、祠

谭嗣同故居“大夫第”位于浏阳市城区北正中路98号,建筑坐西南朝东北,处于城市的商业区。故居总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760平方米,共有房屋24间。谭嗣同祠位于浏阳市才常路89号,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封火墙,硬山顶,覆小青瓦,面阔三间,为典型的祠宇式建筑,占地面积535平方米。谭嗣同墓位于浏阳市荷花办事处嗣同村(原翟水村)一山坡上。谭嗣同故居于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祠于2013年增补公布。靖港镇

靖港镇位于望城区西北部,因唐李靖将军屯兵驻扎而得名。清咸丰年间,太平军与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在此大战。明清至民国时期,靖港是湖南著名的米市与淮盐经销口岸。18世纪末,这里有粮行、米号90多家,钱庄5家,手工作坊数不胜数,剪纸、圆木、手工秤、铁铺、纸伞等手工业各展其秀,麻石街上家家开行栈,户户是店铺,常住人口达4万余人,流动人口逾万人。2008年,靖港镇被评定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4山水名胜

长沙名山胜水众多,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森林公园5处、国家湿地公园3处,还有全国三大高温复合温泉之一的灰汤温泉等。岳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岳麓山是南岳72峰之尾峰,海拔300.8米,位于古城长沙,湘江西岸,南接衡岳,北望洞庭。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有云“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岳麓山因而得名。2002年,岳麓山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2年1月成功晋级国家AAAAA旅游景区。岳麓山

唐宋以来,岳麓山即以林壑幽美、山幽涧深闻名,素有“碧嶂屏开,秀如琢玉”“岳麓之胜,甲于楚湘”的美誉。景区内山岭沟谷秀美,拥有云麓峰、碧虚峰、禹碑峰、尖峰山、天马山、凤凰山、桃花岭等山峰十余座,拥有各类植物资源174科559属977种,晋朝罗汉松、唐代银杏、宋元香樟、明清枫栗,生机勃勃。

位于岳麓山巅的“禹王碑”是岳麓山古老文化的象征,宋代摹刻于此。碑石刻有奇特的古篆字,记述了4000多年前洪荒时代大禹为民治水的功德。岳麓山山腰上的古麓山寺素有“湖湘第一道场,汉魏最初名胜”之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西晋以前,岳麓山已是山野道士修炼的“灵山”,禹王碑下苍篦谷上的蟒蛇洞,据传是当年建观修炼之处,山顶的云麓道宫更是道家七十二真虚福地之一,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山下的岳麓书院创建于北宋,历经宋、元、明、清各朝,至今弦歌不绝。

十里长岛橘子洲,是亚洲最长的城市内河沉积绿洲。岛上橘红柳绿、沙滩如银、草地如茵,江面白帆点点、碧波荡漾,与岳麓山遥相辉映,构成了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卷。清光绪三十年(1904),长沙被辟为商埠,英、日、美、德、俄先后在长沙设立租界,建立领事馆和洋行,橘子洲40%的土地被洋人占用。现今橘子洲尚存长沙海关新关旧址、天主教神职人员寓所、美孚洋行、唐生智公馆、橘洲客栈等历史建筑,见证了长沙从开埠到开放的艰辛历史。

岳麓山是毛泽东、蔡和森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活动的场所,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的新民路口有新民学会旧址保存完好。沩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沩山,又称大沩山,雄跨宁乡县西北部,北邻桃江,西接安化,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沩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涉及沩山、黄材、巷子口、沙田、横市5个乡镇和黄材水库、青羊湖林场2个单位,面积190平方公里。2012年10月,沩山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沩山“大沩山”之名,系唐文宗于公元828年赐封,公元849年唐宣宗敕封“天下沩山”。20世纪30年代以来,这里陆续出土了国宝“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虎食人卣”“象纹大铜铙”等300多件青铜器,被称为“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宁乡青铜器之谜”震惊世界。沩山脚下的炭河里遗址为国家大遗址保护区。

公元807年,高僧灵佑来到沩山,修建了密印寺,创立了沩仰宗。沩仰宗在中国佛教禅宗史上独树一帜,法嗣源远流长,盛名远播海外。密印寺的正殿——万佛殿,高约30米,是我国寺庙中单层建筑最高的大殿,殿内墙面规则地镶嵌着12988尊神情各异的贴金佛像,为世界佛寺之奇观。

1917年,青年毛泽东曾“游学”沩山,并填词赞美:“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彻,清光不令青山失。清溪却向青滩泄,鸡声歇,马嘶人语长亭白。”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

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湘、赣两省交界处,为浏阳河的源头,是长株潭城市群东部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最高、自然生态环境最好的生态公益林区,被誉为“湘东明珠”,公园面积4.7万公顷。大围山曾经是湘东最大的佛教圣地,有玉泉寺、陈真人庙、七星庙、白面将军庙、红莲寺等大型寺庙遗址,历代曾有一些高僧和文人学士慕名来此云游求学。大围山北麓,古有玉泉寺,原建筑已毁,现山间有一石圆盘,传为寺中遗物。寺西为船底窝,洞口有如门立其中。大围山还是有名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这里有1927年9月毛泽东率部与敌战斗的白沙战斗遗址、决定挥师井冈山的上坪会议会址等。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

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即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位于长沙市雨花区洞井镇,占地140公顷,境内有山有谷,有平坦的草地、开阔的斜坡和碧波荡漾的湖面,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环境优雅,已成为市民亲近自然、休闲旅游的良好场所。公园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及芬兰国家森林与公园局合作建成的“湖南森林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中心”,通过声、光、电、标本、模型等方式,展现了动植物世界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

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宁乡县夏铎铺镇,总面积2159公顷,属于衡山余脉北支。园内森林覆盖率达99.5%,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3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4种。镌于山峰峭壁上的汉代石刻,见证着斑驳岁月的银钩铁戈;沿惊马桥、烈马卧槽等三国古战场遗址走过,依稀可闻当年激越的鼓点;淹没于荒草间的古驿道,足迹沧桑。明末清初被誉为“楚陶三绝”的大才子陶汝鼐就出生于此。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

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即黄材水库景区,湖中奇观突兀,水乡十里画廊、长滩洞、龙潭峡等景观宛如一幅世外桃源的美丽画卷。黄材是古驿道上的青洋铺。黄材水库修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是当时全国著名的三大土坝工程之一。大坝东侧有炭河里遗址,曾出土大批青铜文物;西抵同庆寺旧址,可瞻仰南禅五派之一沩仰宗祖师灵佑禅师墓塔,可观赏大诗僧齐己诗词碑林。南宋抗金名相张浚、湖湘文化的杰出代表张栻父子归葬于此。黑麋峰国家森林公园

长沙黑麋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长沙市望城区东北部的桥驿镇境内,曾因有“麋鹿满坡”而得名,面积4079公顷,主峰海拔590.5米。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83%。黑麋峰曾经宗教兴盛,寺庙林立,至今仍有寺、庙、庵等宗教场所遗址20余处。唐代高僧及书法名家怀素、明正德皇帝朱厚照都曾游历黑麋峰,至今存有墨迹。唐代大诗人刘长卿尝入山寻幽访胜,有诗纪行。据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入山修道,故道家称此山为“洞阳山”,将其列入“三十六洞天福地”之二十四洞天。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

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长沙县北部星沙镇,北至捞刀河,南至滨湖路,东至东六线(北段)和东八线(南段),西至松雅河,总面积7344.3亩,其中水域面积超过6000亩。根据测算,松雅湖区域的气温在夏天比市中心要低5℃左右,而负氧离子含量更是在每立方厘米50000以上。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长沙望城区格塘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风景迷人,生态环境质量优良,被誉为“新潇湘八景”之一。湿地公园总占地面积12000亩,水域宽广,水质良好。西北是绵延起伏的低矮丘岗,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山、水、田园、村舍雕琢出了一首完美的田园诗。金洲湖国家湿地公园

金洲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宁乡县郊玉潭镇,距省会长沙仅16公里。公园区域内沩水河长约16公里,公园总面积1838公顷,其中永久性河流湿地与洪泛平原湿地两种类型占公园总面积的65%。灰汤温泉

灰汤温泉位于宁乡县西南部灰汤镇,是我国三大著名高温复合温泉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泉水水温高达89.5℃,含有对人体有益的29种微量元素。灰汤温泉附近所养的鱼、鸭肉嫩、骨酥、髓多、味美,世称“汤鱼”“汤鸭”,为明清两朝贡品,汤蛙、汤鳖更是宴席珍肴。灰汤人文荟萃,人杰地灵。三国时著名政治家、蜀相蒋琬就诞生于此,至今仍有相公桥、相公潭等他童年读书游憩的遗迹。5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沙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以湘绣、浏阳花炮、湘剧、浏阳菊花石雕、长沙弹词、火宫殿火神庙会、长沙花鼓戏、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等为代表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

湘绣是以长沙为中心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具有极其悠久的湖湘地域文化特色。起源于长沙的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湘绣绣品主要用真丝丝线在真丝织物上绣制图案,主要品种有单面绣、双面绣、条屏、屏风、画片、被面、枕套、床罩、靠垫、桌布、手帕、各种绣衣以及宫廷扇、绣花鞋、手帕、围巾等。2006年,湘绣被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雄狮(湘绣)浏阳花炮

浏阳花炮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爆竹种类,产生于唐宋时期,包括鞭炮和烟花。浏阳花炮(又称烟花、鞭炮、焰火、花火)是驰名中外的湖南传统特产和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并与中国古老的民俗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民间传统节日或各种庆典晚会,人们都会争放烟花以示喜庆。烟花的结构新颖,装潢美观,燃放时绚丽多彩,有声有色,能给人以清新舒畅、欢快旷达的感受。2006年,浏阳花炮被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剧

湘剧是湖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以长沙、湘潭为活动中心,一度被称作“长沙湘剧”,兼有高腔、低牌子、昆曲、乱弹四种声腔。湘剧的剧目丰富,大小剧目达1155个。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湘剧的丰富遗产进行挖掘、整理,上演的剧目由200多个增至400多个,及时抢救了行将失传的剧目320多个,并将《拜月记》《生死牌》拍摄成舞台艺术片。2008年,湘剧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浏阳菊花石雕

菊花石——天然稀世珍品,又名“石菊花”,产于浏阳大溪河底岩石层中。其“花”孕育于2亿多年前,因地质运动而自然形成于岩石中。此石像菊花一样,花芯有单芯、双芯、三芯和无芯,有类似竹叶菊、绣球龙葵菊、蒲叶菊和金钱菊花型等。雕琢艺人利用菊花石的这些特点,精工雕琢,理出花瓣,添枝加叶,使花态更加逼真。2008年,浏阳菊花石雕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弹词

长沙弹词是湖南曲种之一,流行于湖南湘江、资水流域的长沙、益阳、湘潭、株洲、浏阳等地,源于道情,用方言说唱,也有称“道情”的。长沙弹词有说有唱,韵散结合。说白又有散白、韵白两种,也有一唱到底的短篇唱段。唱腔早期比较简单,以板式变化体为主,有“八板九腔”和“九板十三腔”之说。2008年,长沙弹词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火宫殿火神庙会

长沙火宫殿是为了纪念火官祝融,在长沙坡子街修建的“火神庙”,清乾隆十二年(1747)六月二十三日落成,以后这一天就被定为火神寿辰祭日。每年这一天,地方官府都会出资筹办隆重的祭祀仪式,地方商会也会组织商家参与。祭祀后,人们抬着火神爷绕城游行。由火庙文化而孕育的火宫美食,形成了独特的南方火文化现象。2008年,火宫殿火神庙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火宫殿火神庙会长沙花鼓戏

长沙花鼓戏流行于原长沙府一带,形成于清代末叶,分益阳、西湖、宁乡、醴陵和长沙5个艺术流派,演唱时均以长沙方言为统一的舞台语言,故通称长沙花鼓戏,其音乐曲调有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4类200余支,有传统剧目336个。不同路子的花鼓戏,曾分别被称做益阳花鼓戏、宁乡花鼓戏、醴陵花鼓戏等。2011年,长沙花鼓戏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

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的形成源远流长。从长沙铜官窑遗址出土的文物和积淀深厚的陶瓷碎片考证,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已创造性地表现在造型、烧制、装饰等诸多方面,构成了全方位的陶瓷手工制作体系。“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属唐代遗存,2011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