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职场训练营:菜鸟晋升职场精英(解决初入职场的种种难题,让你迅速变身职场精英,打开工作新局面。套装共9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2 05:31:26

点击下载

作者:赤羽雄二,大岛祥誉,安宅和人,高杉尚孝,

出版社:后浪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麦肯锡职场训练营:菜鸟晋升职场精英(解决初入职场的种种难题,让你迅速变身职场精英,打开工作新局面。套装共9册。)

麦肯锡职场训练营:菜鸟晋升职场精英(解决初入职场的种种难题,让你迅速变身职场精英,打开工作新局面。套装共9册。)试读:

总目录

终身成长行动指南

:麦肯锡教你的7个成长法则

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

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

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

麦肯锡教我的谈判武器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

零秒思考

零秒工作

终身成长行动指南

麦肯锡教你的7个成长法则

[日]赤羽雄二 著温玥 译

版权信息

书名:终身成长行动指南:麦肯锡教你的7个成长法则

作者:[日]赤羽雄二

译者:温玥

书号:978-7-210-11277-8

版权: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目 录

1. 推荐序 终身成长,是对自我和世界的责任2. 前 言1. 能有所成长真是太美妙了2. 真实体会活着的感觉3. 无法成长的痛苦4. 任何人都能成长5. 妨碍成长的主要因素6. 持续成长所需的具体方法3. 第一章 妨碍成长的心理屏障1“. 反正我也做不到”2“. 曾经失败过”3“. 没有人支持我”4“. 马上会受到阻碍”4. 第二章 在什么时刻有所成长1. 不知不觉间能做到了2. 一直以为做不到的事,总算成功了3. 挑战困难,获得成功5. 第三章 在什么时刻无法成长1. 挑战新事物还是以失败告终2. 缺乏自信,无法坚持到底3. 输给“不擅长”4. 输给自卑5. 恶性循环接连不断6. 第四章 促进成长的出发点1. 1 拥有想要成长的意愿和目标2. 2 能够为成长付出一定的努力3. 3 建立“我只要努力或许也能成长”的自信4. 4 学会创造良性循环5. 5 不可过度悲观6. 6 能够将身体状态保持在一定水平7. 7 找到同伴一起努力7. 第五章 成长的七个行动1. 行动1 果断降低难度1. 为何制定了目标依然无法执行2. 1 大多数人缺乏自信3. 2 大多数人没有信心能够完成制定的目标4. 3 大多数人无法抵挡会阻碍目标实施的诱惑5. 4 大多数人不知应该如何克服中途出现的障碍6. 为何“难度低一点的目标”会更好7. 即便中途暂停也要坚持完成目标2. 行动2 坚持不痛苦的努力,能令人感到快乐的努力1. 努力很痛苦吗2. 持续的努力必不可少3. 不痛苦的努力就能坚持下去4. 一旦拿出了成果就会开始感到愉快5. 痛苦与否全看个人想法3. 行动3 设法建立自信1. 奖励努力的自己2. 积累微小的成功体验3. 与愿意夸赞我们的人相处4. 想方设法地远离否定我们的人5. 尝试所有方法4. 行动4 创造良性循环1. 事先“播种”2. 带动周围的人3. 创造顺风5. 行动5 培养乐观的思维方式1. 越乐观的人越会有所成长2. 看法决定一切——灵感笔记的实践3. 乐观会传染6. 行动6 用特别的办法保持状态1. 了解自己的最佳状态是怎样的2. 有意识地保持最佳状态3. 一定要转换心情、活动身体4. 松懈很重要5. 是否超出限度6. 结识能够商量任何事的人7. 行动7 借助他人的力量,与同伴一起成长1. 独自一人能完成的事十分有限2. 只要有同伴就不容易掉队3. 能够一起成长4. 为了同伴而努力5. 借助灵感笔记寻找同伴8. 后 记1. 切实感受到成长2. 建立自信、恢复自信3. 积极的心态4. 喜欢上自己5. 友善待人6. 成长的圈子不断扩大9. 出版后记返回总目录推荐序终身成长,是对自我和世界的责任

在原始社会,一个男性最重要的技能是狩猎,一个女性最重要的技能是采摘,只要掌握了这类技能,只要大地上的野兽和植物不灭绝,就可以养活自己和部落里的人。

后来,野兽驯养成家畜,随机采摘变成了刻意种植,狩猎的技能让位于饲养和耕种。虽然还有马背上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但是定居成为可能,村落、乡镇、城市都得以发展,到了西周时期,手工艺种类繁多,号称“百工”,同时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行业。

在农耕时期,基本上,一个人如果精通一件可以用来谋生的“业”,而又生逢太平之年,没有战乱相扰,那么,就有可能养活自己乃至全家,甚至置下田宅,成为大户。

到了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种一个人只要会一项手艺就可以终生无虞的状况,已经不再出现了。

信息爆炸、知识不再是匮乏而是过剩,新的科学技术不断突破和涌现,新的事物层出不穷。人类历史在过去阶段,对拥有丰富经验的长者的依赖,却变成了人老去后可能跟不上时代发展,面对充满了各种APP的新世界无所适从。

在“滴滴”和“快的”大战的时期,一位老人在路边招手叫车,但没有的士为他停下,这样的事情,不是天方夜谭。

时代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与之前历史全然不同的新时段,经验不如智慧,而智慧体现于对新事物的快速学习。所有人,不管是否愿意,都必须接受“终身成长”的概念,并且从行动上有所体现,否则,就真的会遭遇“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说”的困境。

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都不是自身选择。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时代,也不是自身选择。但人在成年之后,应当具备自由选择成长道路的能力,明白自己生命的意义所在,享受有限但是充满光辉的时光,也造福于这个社会。终身成长,在某些方面来说,的确是因为知识更新速度太快而带给人类的压力,但同时,也应当乐观地看待人工智能、大机器生产等给人类解放带来的契机。当人类有充足的时间去从事自己有兴趣发展的事业时,就会有更多的创新涌现。诚如这本书中所说:“越乐观的人越会有所成长。”

真正可怕的不是老去,是停止成长。有些人达到了终生学习的境界,如王永庆,92岁高龄的他,坚持要与家人同赴美国,考察美国工厂的业务,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有些人年纪轻轻就老气横秋,固步自封,每天沿着相同的轨道上班、下班、刷微博、刷抖音,活得像机器一样,空有躯壳,没有灵魂。

当我们承认自己是凡人,有生理上的极限和心理危机。同时,又能够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人,有自由意志,以及必须培养与之相匹配的能力才得以支配自由意志和独立生活。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避免沦为机器的命运。只是,作为机器也是相对轻松的,所以有些人其实并不是发自内心地想要摆脱这种生活方式。正直的人无法容忍自己一边啃老一边叫嚣渴望自由。

终身成长,是对自我的一份承诺,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所必须付出的努力。

而这份成长,并非单打独斗就能够完成,我们需要在世界上寻找同盟,和同伴一起努力,在个体和群体之间,建立完美的平衡。我们需要像战士一样享受战斗,同时也享受探索美妙事物带给我们的愉悦感。

健全的精神、健康的身体、不断进步的心智、坚定的意志、积极的行动,仿佛向上伸延的阶梯,我们沿阶而上,直入云宵。万物生长,皆有其时,既然生逢这个时代,那就接下对自我、对世界的这份责任,同时,也通过终身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品质,这样,在生命终了,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很幸运,来过这个世界。我对自己和世界的使命已经完成,可以自豪地退场。”萧秋水 2019年4月前 言能有所成长真是太美妙了

对我们而言,最开心的事是什么呢?如果在工作中取得了好成绩,想必会很开心吧。在此基础上,个人生活也过得十分充实,应该就会更加开心了。

但是,以上的情况也要视环境和面对的人而定,我们无法百分之百掌控局面。有时候,是否会取得成功,与自己付出的努力并无关系。

这样考虑的话,最开心的时刻应该是感觉到“自己正在成长”的时候吧。并且,这是百分之百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的。

成长之后,能完成迄今为止一直无法成功做到的事。同时,也会更加自信,这是非常美妙的事。这不是一时的,而是日积月累所得到的结果。通过成长,我们能感觉到自己的可能性正在不断扩展。我们可以对自己说,“这是积累的结果,因此可以放心地将其运用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认为这样非常好。

因工作性质,我与一流企业的董事和部长这类世间所谓的“成功人士”见面的机会非常多。

然而,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在他们之中对自己和自己负责的业务有十足信心的人似乎很少。准确来说,应该是“看上去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并没有自信”。

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缺乏自信会导致做事不够果敢,也会引发诸多问题。比如不敢放手一搏,比如无法拼尽全力,比如在上司和顾客面前抬不起头来。这样一来,就很难拿出成果,同时也会阻碍自身的成长。

原本这些人可以持续成长,结果却一直在原地踏步。

这对于公司来说,其实也是极大的损失。我认为这样对组织架构和培养下属也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然而,无论是建立自信,还是对自身能力建立信心,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成长,大多数情况下都只能独自完成。除了形式化的新任管理职位培训、员工培训这类人事制度中规定的培训,公司和上司基本不会主动为员工提供成长上的帮助。

上司或前辈带下属或后辈去喝酒时,最多只会说“你啊,进入职场之后一定要有所成长才行……”这类的话。

然而,这类谈话的效果也大不如前了。因为“酒谈会”的价值正在锐减,不仅如此,跟我们谈话的上司或前辈的成长状态也不是很理想。

这样一来,我们就只能自己保护自己。没人会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虽然市面上有众多自我启发类书籍和商务类书籍,但事实上这类书籍很少将成长当作前提条件来考虑。即便有所提及,似乎也很少阐明读过之后该如何“改变实际行动”,也缺乏直击痛点的具体的指导。

说到底,市面上现有的自我启发类书籍、商务类书籍,其编撰的本意似乎并不是 “读过这本书之后,你的行动就能发生改变”。甚至可以说没考虑过这些问题,感觉即便考虑过,也很少提示具体的对策。

既然如此,“人如何才能建立自信,并不断地成长呢?”“为此,该怎样制定计划,并实际付诸行动呢?”能够就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说明并提出具体建议,这样的书才更有价值。

例如,可以提出为了成长而设定目标并为之努力的方法、建立自信的方法、调整状态的方法、发挥同伴作用的方法。

像这样我们能做的事数不胜数。另外,我还想谈一下找出方法论的办法。

我衷心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尽可能多的人感受到“能有所成长,真是太美妙了”。真实体会活着的感觉

我认为,人在成长的时候,能“真实”体会到活着的感觉。成长后,能做到之前无法做到的事,能发现之前忽视的问题,能获得过去的自己所无法企及的视点。通过这些事能够获得真实地活着的感觉。

成长之后,我们会打从心底感到快乐,能感觉明天,乃至未来都充满了希望。这正是人的本质。

只要有活着的真实感,身心均会富有生气、充满活力。能量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如此一来,和他人的沟通也能变得更加顺利。这样也就自然而然地能够发挥领导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也伴随着好的结果,各个方面都将进入良性循环。

而另一方面,我们如果无法成长,便会四处碰壁,然后会产生“我如今到底在做什么呢”的疑问,进而日渐消沉。

恶性循环将会就此开始。在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容易踩中雷区、陷入泥潭,身处的环境也更加险恶。走到这一步,就无暇顾及是否有活着的真实感了。无法成长的痛苦

一个人在某些环境中,如果一直无法成长,并且从很多年前开始便一直重复同样的工作,有时可能会感觉很痛苦。只要在同一个职场、同一个岗位,持续干同一份工作10年,便无法受到新事物带来的刺激。

在多数情况下,人一旦失去新事物刺激,便会停止成长,这是因为已经失去成长的必要性了。即便付出努力,试着让自己成长,很多时候也只会遭人嘲笑,或是遭受阻碍。

我支援的企业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一直在付出各种各样的努力,可无论做什么,工作内容和岗位都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甚至会觉得郁闷。并且对他们本人来说,坚持不懈地努力,也将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

我时常在想:“应该将适当的岗位轮换制度加入到公司的制度中。”我很不解,究竟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才会出现这种放任不管的现象,或者说,正是因为什么都没考虑,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现象吗?

将人放置在无法成长的环境中,并且对其放任不管,这难道不是一种十分残忍的做法吗?任何人都能成长

我从心底相信任何人都能获得很大的成长。

这个想法并非与生俱来,至少我在小松公司作为一名工程师的时候就没想过。那时我每天只忙于自己的工作,思考如何设计自动倾斜卡车,根本没有精力思考这个问题。

当时我也没有下属,几乎没有标准来衡量上司和前辈水平的高低。

然而,在进入社会工作的第八年,我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回到日本,进入了麦肯锡公司工作,被分配到首尔的项目。从那时起成长就成为我时常会思考的问题。

除了麦肯锡的数十名部下之外,我还有很多机会接触客户的团队成员或是客户公司的管理层。这给了我一个持续观察的机会,能够了解到他们究竟有多么强的成长意愿,以及到底成长到何种程度。

后来,他们之中有不少人担任了重要的职务,发挥出了强大的领导能力。其中有集团控股公司的总经理,有规模相当于日本NTT数据公司的系统开发公司的总经理,另外还有集团各分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专务董事等职务。

我坚信任何人都能成长。在那之后,这个信念也愈发地强烈。

我服务过上百家企业,一年中还会举办50~60场演讲及专题研讨会,与数千人接触的经历也让我更加确信了这个想法。

这是人最根本的性质和特性。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和合适的指导,人没理由不成长。

当然,成长的速度是因人而异的,并非所有人都能迅速成长。不过,人的优秀之处就在于即便成长的速度各有不同,也能够持续地成长。

遗憾的是,肯定也会存在好几年都无法有所成长的人。只不过,在我看来,这根本不是成长的终点,只是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成长暂时停滞了而已。想必只要有诱因和刺激,人就能找回最根本的性质及特性,并再次开始成长。妨碍成长的主要因素“成长”本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对其造成妨碍的因素有几条。

 

1 缺乏自信,断定“自己根本不可能成长”

有的人对自己缺乏信心,于是失去了想要成长的积极性。这些人似乎认为“学习和成长与自己无关,自己根本无法成长”。

哪怕公司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改变,或者说,哪怕本人想推动意识及行动的改革,也决不会产生改变工作方式的念头。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并不只是个人的成长问题。“自己根本无法成长”“无法改变工作方式”,当一个人产生了这些想法时,那这人也就成了公司内的落后成员。

 

2 连续多年从事同样的工作,无法获得挑战新事物的机会

在很多公司经常能看到这种情况:由于找不到接替的人,导致当初很有前途的人被迫长年在一个部门从事同样的工作,他们就这样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例如,进入公司后,和自己同一时期进入公司的同事经过一定的岗位轮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唯独自己在财务部中被委以重任,20年间一直在重复同样的工作。即便能够晋升为组长,但从25年前开始部长一职就没有发生过变动,因此岗位基本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

本应是优秀的人才,却因为缺乏变化,结果彻底变成了保守且不懂变通的人,这样的情况也是会真实发生的。

 

3 虽然在转职、调动,但是无论到哪里都会被上司训斥

有些人的工作内容会不停地改变,因此不会缺乏刺激,然而没有遇到好上司,无论到哪里都会被上司训斥。

一个人被训斥,或许总有一些原因,但问题主要还是出在上司身上。倘若一直被上司训斥,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谨防自身因此患上心理类疾病。持续成长所需的具体方法

我认为,持续成长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毕竟对人类而言,成长极其普通,绝对不是一件很特别的事。应该存在“能够让所有人持续成长的方法论和步骤”。

想要持续成长,一定要进行事前的准备,以及养成习惯。一个人什么也不做,是不会平白无故成长的。

只要设定好适当的目标,想方设法地建立自信。并且有意识地积累微小的成功体验,多与乐观的人相处,调整好状态,找到同伴一同前进,就一定会有所改变。

这样一来,任何人都能持续成长了。

这既是我的信念,也是我亲自与很多人接触、通过实践得出的结果。

我从第二章开始将会进行详细的说明,不过,我先说下本书想要传递的观念,那就是“任何人,只要以成长为目标并为之付出一定的努力,就能跨越障碍,不断地成长”。

有些人即使只抱着“要是能成长就好了”这样模糊的想法,依然能强烈地想要成长并坚持付诸行动,最终收获美妙的结果,想必这样的人也是极少数。另外,这些人应该也很少考虑到一点,即“持有这样一种意识和持续付诸行动,人一定能够成长”。

因为这种情况是“就结果而言成功了”,他们并没有从“着手准备并付诸行动”的角度来看待成功。

当然,从课长晋升到部长,再升为事业部长,接着升到海外工厂长,然后成为董事,这种精英式晋升路线也是存在的。通过这种晋升路线的人会比公司内的其他人更富才能,机会也会更多,他们一定是在不断成长的。

然而,就算有人能够认真且明确地制定“成长”和“持续成长”的目标,再经过岗位轮换不断地成长,其实这类人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另外,他们在进入如此顺利的岗位轮换前,或者在结束后,究竟保持着怎样的成长速度呢?其实很难断定。

更重要的是,在大企业中没能走上这种超级精英路线的人,是成功走上精英路线的人的数十倍乃至数百倍。这类人或多或少总有些人生输家的感觉,或者说至少也会认为自己不是赢家。有些人会放弃为成长而努力,或者选择得过且过,这样的情况也十分常见。

这是非常可惜的事。

无论是谁,只要不放弃,定下明确的目标,再积累一定程度的努力就能够获得极大的成长。我想让所有人明白这一点并付诸实践。赤羽雄二第一章妨碍成长的心理屏障 “反正我也做不到”“妨碍成长的心理障碍”究竟是什么呢?虽然有很多,但最大的障碍是觉得“我不行”“反正我也办不到”,然后就此放弃努力。

我感觉有不少人通过贬低自己、断言“不可能办到”,不抱过多的希望。“我已经50岁了”,这也是我常听见的说辞。我非常想回问一句 “50岁又怎么了?”不过他们在这时候有个共同的特点——总会露出自暴自弃且有些落寞的表情。

也许他们抱着希望发起了挑战,却被人打击,或遭到暗算,以至于产生了“今后还是别再品尝这种滋味了”的想法。虽然这种情况非常有可能发生,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太悲伤了。想必上司、父母、老师或者周围人也未必是出于恶意才浇灭他们的希望。

另外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尽管他们尝试发起了挑战,却发现难度大得超乎意料,因而打起了退堂鼓。

可是,一旦想到“本以为能够做到,结果实在没希望办到”“既然这么困难,那试了也没用”,就不再会努力拼搏了。

不管怎么说,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拼尽全力挑战就选择放弃是件非常可惜的事。“曾经失败过”

我认为,以“一次都没成功过”“之前也失败过”为由,从一开始就放弃成长的人也非常多。

我非常理解他们想说这种话的心情。

然而,问题在于他们并非做好了恰当的准备才发起挑战的,而是从一开始就认为自己不行,连准备都没做。另外,都没做好准备就发起挑战,没过多久便碰壁的人也不在少数。

可以说这些人的情况属于“从一开始就放弃了”。

应该还有很多人会说,“话是没错,可就是做不到才苦恼”,不过我希望至少不要在拼尽全力之前就放弃。“没有人支持我”

有些人一旦发现事情的进展不顺利,就会觉得“没有人会支持我”“没有人会认可我”。渐渐地,就会把周围的人当成敌人,或者认为这些人会阻碍自己,心中就会充满怨恨。

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确实会存在恶劣的上司和怀有恶意的同事,不过并非所有人都是这样。

只要我们主动改变待人的方式和态度,变成对他们来说有意义的存在,对方的态度也会发生改变。大多数情况下,周围的人至少不会经常来妨碍你。

另外,周围愿意支持我们的人比恶劣的上司和怀有恶意的同事要多好几倍。他们会尽可能地帮助我们。他们期盼着同伴能够有所成功和成长。可是,如果我们并不认为他们会帮助我们,对方也很难伸出援手。

 

事实上,对方应该问过我们是否需要帮助。然而,正因为我们无视了对方发出的各种信号,还摆出一副“反正你也不会理解,不要过度干涉”的态度,所以对方才会认为提出帮忙也是徒劳,还影响心情。就这样,与我们拉开了一定的距离。

我们绝对不能认为“没有人会支持我”“没有人会认可我”,事实上随着心态、态度、相处方式的不同,在多数情况下许多事都能够取得成功。“马上会受到阻碍”

想必还有不少人觉得“无论我做什么,马上就会有人来阻碍我”。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会妨碍你的同事确实会存在。因为他们坚信,跟竞争对手全力对决的话,不这样的话就会输。

我们来想象一下这种情况。你和另一个人竞争一个职位,获得认可的一方就能升职,另一方则只能望其项背。在这种情况下,心胸狭窄且狡猾的人就会设法超越对手。为了阻止你获得成果,他的确会对你做出欺骗、暗算之类的举动。

 

然而,上司是能够发现究竟是谁在阻碍别人的。看见你即便被对手阻碍,但却依然能不屈不挠地坚持努力,想必上司更愿意为你加油吧。

如果上司掌握了情况,能够阻止两个人之间的恶性竞争就再好不过了。但是,如果上司不具备相应的气魄和技巧的话,就没办法制止争斗,只能不知所措。事实上,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话虽如此,一个人并不是拼命努力争取,而是通过阻挠竞争对手来获得成功,是非常奇怪的。

请试想下奥运会的百米赛跑。一个选手不是通过刻苦训练和努力来提升速度,而是在对手的跑鞋上做手脚、在跑道上泼油,毫无疑问,这是消极且卑鄙的行为。

然而,这种卑劣手段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会暴露的。坚信这一点并不气馁地坚持下去才是更重要的。第二章在什么时刻有所成长 不知不觉间能做到了

最能让人感觉到有所成长的瞬间,就是“在不知不觉间发现自己能够做到之前无法完成的事”。

有的人在会议上一旦被要求发言,大脑就会变得一片空白,什么都说不出来。然而,在不知不觉间能够解释清楚自己的方案,还能获得上司的认可,获得更多的进步,我认为这种情况是存在的。

无论提交过多少份策划方案和报告,总是被上司改得满篇都是红色,然而在不知不觉间,只需要修改两三处就能通过了,这种情况也是很常见的。

做到一半就开始感到厌恶,就连上司看起来也变得很可憎,有时还会暗自咒骂:“谁要在这种破公司工作。”等成功之后再回顾,却发现自己实际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成长,这种情况也很常见。①

想必在网球运动中也存在这类人,他们原本不擅长截击,然而不经意间,不仅能够打出像模像样的截击了,还能稳定地击出自己想要的球路,等注意到的时候,这已成为足以决定比赛胜负的技能。

 

相同的情况应该也存在于高尔夫、滑雪、马拉松、料理、吉他和钢琴之中。

这些例子表明,只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经常会在不知不觉间“攻克难关”。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我在进入的第一家公司(小松制作所)的时候,完全没有在众人面前发表讲话的机会。但是,我刚加入麦肯锡时,便要立刻负责做演讲的工作。

起初并不顺利,但即便不熟练,我也依然坚持做演讲,不知不觉间我发现自己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演讲了。我并没有刻意练习过,但是读了大量报告类的文章。

并且,我在麦肯锡工作的时候,在每个月例行的面向客户的报告会前,我都要制作一份70~100页的报告。为此,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痛苦不已。我寻找了很多关于文章的写法和制作表格等方面的范本,却始终找不到感觉。

怎样写才能增加说服力,怎样制作图表才能让方案的说明看起来更加简明易懂,在最初的几年里我在这些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制作好的报告被前辈和编辑改得面目全非,我的确也有过不甘,然而经历了很多次后,慢慢地就没那么痛苦了。

另外,虽然我有留学经历,但是在进入麦肯锡工作之后,我依然不擅长用英语交流。然而,首尔的项目开始后,我便不能再抱着“我不擅长”“能躲就躲”这样的想法了。

没过多久,我就能用英语进行正常的交流了。

其实对我而言,最难的是写书。我从小就非常不擅长写作文,在所有的暑假作业里,我也最讨厌作文。我离开麦肯锡之后也完全没使用过博客。

我从答应写《零秒思考》到写完初稿为止,总共用了一年十个月,到出版甚至用了两年两个月。完成原稿之所以耗费了长达一年十个月的时间,主要是因为工作太忙,迟迟无法动笔,即便我想着“今天写稿子吧”,也会因明天是其他的工作的截止日期而腾不出手来,然后第二天也一样……长此以往,便造就了这样的结果。

我写了很久仍然很慢,在选词酌句上耗费大量时间。因此我写得非常辛苦,不过逐渐地就不觉得痛苦了。

幸运的是我出版的第一本书获得了一些读者的认可,之后便有不少出版社联系我,我就这样一本一本地写下去,目前这本书已经是我写过的第14本书了。一直以为做不到的事,总算成功了

我认为,很多人会遇到“先前一直以为做不到的事,总算能够成功做到了”的情况。像大学入学考试、英语考试、房屋建筑资格之类的考试就是典型。

只要是考试,就会让人感到不安。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充满自信地参加考试,而大多数人会想着“真讨厌,考试能早点结束就好了”,变得想要逃避,在考试的日子来临前一直不情愿地学习,最终收获一个喜忧参半的结果。

一个人如果比其他人更能保持平常心,再调整好状态,持之以恒地学下去,那么自然会获得理想的结果。

还有些从事销售工作的人在争取客户时,想着“前辈也在,我实在没希望”,从一开始就放弃了。然而不知为何,他们找准重心并接连获取了成果,最后还取得了销售第一的好成绩,这种情况也时有发生。

从我自身的经验来看,我在进入麦肯锡工作三年四个月左右时,被分派到了首尔的项目。在刚刚参加项目的三个月里我就碰到了这样的情况:语言不通,连吃饭都是一件难事。更困难的是我要管理数十名员工,这种情况在麦肯锡总部都极其罕见。然而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我一直在首尔为客户提供服务,这是我之前完全没有想过的事。挑战困难,获得成功

我认为“成功完成了困难的挑战”也包含在成功的体验之中。这指的是坚信“只要努力就能够做到”,然后有目的地努力,顺利获得成果。

倘若能如此顺利实现就太幸福了。毕竟这样能够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并且获得理想中的成果。

如果能够有一次这样的经历就十分幸福了。因为一个人一旦有过一次这样的成功体验,便会想着“再来一次”“努力做得更好”,如此一来就能站在比别人更有利的位置上为下一次挑战做准备。

这正是创造出良性循环,不断获得好的结果,最终得以成长的例子。

但是,如果以近乎于侥幸的方式获得了一次成功便沾沾自喜,从而过度相信自身能力,那就再也无法获得成功。这也可以看成是“来自成功的报复”。但只要一直成长就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因此我们要一直持有不断探求的精神。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大学入学考试就是这种情况。由于我上高中时成绩很好,模拟考试的结果也不错。起初我以为不用复读就能考上大学,然而我查询录取通知单时大吃了一惊,合格者名单中并没有我的名字。

随后的一年里,我在复读学校中拼命学习,每个学期都获得更好的名次,最终只复读一年就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虽然就结果来说还算不错,但我的傲慢和大意却导致我不得不复读一年才考上大学。①网球中的一种接球方式。就是指在对方的行动还没成熟的时候扼杀对方的行为。——编者注第三章在什么时刻无法成长 挑战新事物还是以失败告终

一个人如果不挑战新事物,那么就很难成长。倘若日复一日做着相同的事,必定会失去刺激。如果只需要发挥80%的实力就能够完成所有工作,那么就会逐渐在恶性循环中越陷越深。

例如,一个人从事的是整理大量单据并分析结果的工作,上一任员工也是完全依据手动完成这项工作,而且上司也只有相同的经验。由于是人工作业,即使中途出错也无法察觉,并且就算察觉了,也只能重新制作,这样的工作方法十分费时费力。

即使听说“表格计算软件‘Excel’用起来非常方便”,然而周围却没有人能够熟练使用。自己稍微尝试了一下,到头来却还是不会用。大家是否有类似的经历呢?

只要在网上查一下,就能找出数千篇有关Excel使用方法的文章。浏览十分钟,就能收集到针对解决不同需求,以及能够提升自身技能等级的文章。

顺便说下,只要在搜索引擎中输入“Excel使用方法”,就能搜索出大约67万条结果。即便从中减去大量重复文章,也能找出有所需要的信息。

从我自身的情况来看,总想着“一定要掌握Excel的宏指令”,但至今仍未精通。另外,数据库和统计软件的情况也是如此。

原本,我进入麦肯锡工作时就该熟练掌握这些技能,但我进入公司没多久就有了团队伙伴,能够让他们来负责这些事是导致我偷懒的最大原因。他们非常优秀且运用得十分熟练,我经常会拜托他们。

凡事都应该自己先去尝试,然后再拜托别人,否则的话,会越来越无法挑战新的事物。缺乏自信,无法坚持到底

因缺乏自信而无法坚持到底的情况也很多。无论是谁,都会遇到很多没有自信能够做好的事。

但是, 一旦缺乏自信,原本能做好的事都会无法做好,并且会在只差一步就完成的时候犹豫不前,这样也会导致失败。

由于他们不知道“只要再挖几米就能离开漆黑的隧道,到达光明的外界”,便只能在黑暗中摸索。

在这时候,假如没有“肯定能坚持到底的自信”,说得再极端点,假如没有“毫无根据的自信”很难将一件事做到最后。

然而,如果是“毫无根据的自信”,那就变成单纯的逞强了。我指的自信是“虽然说不上来为什么,但是我应该能克服困难吧。前面都办到了,接下来肯定也没问题。如果有不清楚的问题,和别人商量下应该就明白了”。

我在刚加入麦肯锡的时候,我很想参加其他分部的项目,尤其是欧美分部的项目,然而由于我缺乏自信,根本不敢提出来。其实只要我提出要求,还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在周围人也不擅长说英语的环境中,我使用不顺畅的英语根本不可能取得很大的成果。但其实也有很多人能够顺利进入欧美分部工作,因此我认为这只在于你是否具备自信心。

如今再回想起来,我应该自己主动提出去欧美分部工作。我至今仍有些畏惧麦肯锡的海外分部,想必就是这个原因。

 

这类经历会让人感到无限后悔。输给“不擅长”

任谁都会有不擅长的事物。按理说,有些人就算能做到不擅长的事也不足为奇,然而下意识觉得自己做不到,无法发挥原本的实力。这样实在是太可惜了。

但是,在完全发挥实力之前,因为下意识觉得自己不擅长,便没有认真对待。如果从一开始就逃避,那成长便无从谈起了。

在很多时候,即便周围人认为“退一百步讲,之前可能做不到,但现在绝对可以做到”,可遗憾的是最关键的当事人却退缩了。

例如,成为向重要客户提供策划方案的项目总负责人,或是使用英语领导国际性团队,或是带领合作伙伴一同旅行,或是指挥开发新技术的项目,等等。

从技能、交流方式、领导能力等方面来看,这个人明显拥有足够的实力,而本人却坚决地推辞了。

这等于是自己主动放弃了十分难得的成长机会。输给自卑

无论是谁都会感到自卑。但是,如果一个人的自卑感很强,还会给行动、人际关系、沟通带来很大的影响,那么这个人就会逐渐退步,进而无法成长,停滞不前。

不过,我认为这个人只要知道“事实上,基本上所有人都会有自卑的情绪”,就会想着“原来是这样”“社长和那个十分傲慢的部长明明都很自卑,却在自己的职位上不断努力”,这样一想或许就会轻松许多。

幼年期的心理阴影,以及缺乏关爱导致的无价值感等因素会极大程度地导致自卑。这些人缺乏自我肯定感,总是会因感觉自己不如别人而饱受精神上的折磨。

 

他们会过分夸大对方的优点,而在自我审视时却只会注意自身的缺点,这种两极分化的看法,导致他们即使面对能力与自己相当的人,也会感到自卑。

这种做法十分可惜。当然了,估计他们的想法是“我也不想自卑”“要是有减轻自卑的方法,我想要立刻尝试”。我从第四章开始会详细地介绍解决办法。

本书的主旨是“只要这样做谁都能获得惊人的成长”,最关键的一点便是要了解“减轻自卑的方法”“保持平常心的方法”。恶性循环接连不断

有些人既算不上特别自信也不畏惧不擅长的事物,并且不算很自卑,可就是无法顺利获得成果。在这种情况下,人无法获得成功体验,也很难获得成长。并不是有人在阻碍他们,只是碰巧一直持续恶性循环,于是造成了这种情况。

例如,在出差时,某些因素导致晚一步采取应对地震的时机和收集信息,结果只能依靠不准确的信息行动。这样一来就来不及安排卡车和人手,解决方案也全部落空。

 

一旦身陷恶性循环,便无法摆脱了。就算明白自己当前的处境,也只能等待它结束。

我在进入麦肯锡工作后的一年半的时间,每个月都要为客户制作一份报告。

待解决的课题总是堆积如山,对客户团队的指示延迟,分析延迟,出结果延迟,制作分析报告的草案延迟,与上司的核对延迟,结果直到要向客户发表演讲的当天凌晨才准备好资料。然而这时办公室里一个人都没有,于是我自己打印好需要的文件数量,并装订成册,在一夜没有休息的状态下直接去客户公司。

我根本没法阻止这种恶性循环。但是,我的抗压能力倒是有所提升,至于是否成长了,我只能说只有痛苦的回忆。不过,这也可以说是“不知不觉间已经习惯了”。

而且,这种恶性循环无法让人学到任何东西。后来我竭力避免出现这种状况。或许正因我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所以才会有《零秒工作》这本书吧。第四章促进成长的出发点 

想要成长,至少要满足七个重要的条件。只要满足这些条件便能开始成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称其为“促进成长的出发点”。1 拥有想要成长的意愿和目标

第一个促进成长的出发点是“拥有想要成长的意愿和目标”。这虽然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这是一切的出发点,无论如何都无法脱离这个条件。

很多人之所以成长意愿不强,很多时候是出于“没有自信”“非常畏惧不擅长的事物”“输给自卑感”“恶性循环接连不断”等理由。虽然不存在没有成长意愿的人,但是如果缺乏自信,成长就无从谈起了。

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是最关键的。或许这样说会有些自相矛盾,但重要的是“降低难度”。

在设定目标时应当参考自己当前的状况和心情,如果设定的目标过高可能会打消积极性。随着自信心不断增强,我们便能试着挑战更高的目标,甚至可以试着挑战对自己而言难度很高的目标。不过,我认为在到达这一步之前,需要“果断地降低目标”。

 

这样一来,起点就很低了,甚至将其称之为目标都很勉强。不过,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加强成长意愿。

制定很高的目标,遭受挫折的人有很多,但是,制定简单的目标并踏实地执行的人却意外地很少。或许有很多人都认为“如果目标过于简单,那么就算实现也并没有任何好处”。

然而,根据成长的法则来看,无论多么简单的目标,只要连续完成也会不断积累经验。因此,这是非常有必要的。2 能够为成长付出一定的努力

想要成长,就必须为之付出一定程度的努力。我不认为一个人不付出任何努力就能获得 “奇迹”般的成长,也不认为人能够平白无故地成长。这些情况是不存在的。

但是,努力可以分为“持续的努力”和“非持续的努力”这两种。综合考虑自己的性格和状况,还要从“怎么做才能努力”的观点出发设法让自己有所成长。

 

努力这一行为“在成效开始显现之前尤其辛苦”。只要克服了这个难关,就能拿出结果,也会加速成长,因此即便不刻意维持也能坚持下去。

从这点来看,在所有为成长付出的努力之中,“刚开始的努力尤其关键”。

汽车在发动时也需要动力,如果是手动挡,需要先从一挡起步,逐渐换挡。努力也是一样,想开始行动,无论如何都不能缺少动力。3 建立“我只要努力或许也能成长”的自信

持有“我只要努力或许就能够成长”这样的自信和想法非常重要。只要具备了这一点,就能够开始挑战一件事了。不用想得过于复杂,只要有“毫无根据的自信”就足够了。只要想着“不如试试看”,就完全可以站在成长的出发点了。

恐怕会有很多人反驳道“要是能这么想就不会痛苦了”“根本无法顾及这些”,而且有无数人身处比你当前的境遇更加糟糕的环境中,即便如此,他们也在积极地解决问题。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取决于“本人的想法”,而非“境遇”。

因此,即便是毫无根据的自信也无不可。我认为,应该先从坚信“只要努力或许也能成长”做起并将它说出口。不断和周围人交谈,说出自己的目标便会愈发地确信自己能够做到,并且我们只要认真地努力,周围的人也会渐渐对我们产生期待。

令人惊奇的是,如果我们有意识地降低目标并不断积累小的成功经验,不知不觉间便会产生“只要努力,我或许也能成长”的想法。例如,我们会想“上一次做到了,这次也做到了。既然平时都能够成功,那么这次肯定也能顺利完成”。

我们内心的构造就是如此。起初我们还认为“这种想法绝对不可能”,这时就会想着“试着努力一下吧”。事实上,像这样改变自己的潜意识也是非常有可能的。4 学会创造良性循环

促进成长的第四个出发点是“学会创造良性循环”。

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完成一件事并不是不可能,只不过这样会非常辛苦。更明智的做法是思考能有效催生出良性循环的方法,尽可能地创造出有利的大趋势,这样就能让事情的进展变得更加顺利。

虽然所有事情可能并不会像这样顺利地发展,但只要经常这样想,有时候也能够让局势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我偶然发现自己在一些方面已经创造出了良性循环,后来便产生了这个想法。

如果一个人从最开始就四处碰壁,那么他的自信心很可能遭受打击。我更倾向于应该创造良性循环这件事上多花费些心思,尽可能地为自己创造出有利条件。5 不可过度悲观

有些人经常会容易产生很悲观的想法。无论别人说什么,他们听到后立刻会往消极的方面想,他们有时会一个人生闷气,有时只要发生不遂心意的事就会气急败坏地说:“我再也不会做这样的事”,这样是非常可惜的。

一个人如果缺乏自信,持有自卑感和受害者心态,对事物的看法就会变得消极。这是因为采取消极的思维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虽然他们深知“这样做不好,可就是无法控制”,但真的是这样吗?恐怕只是以“只有消极地看待问题,才不会失望”“对别人没有期待,那么就不会失望”为借口,选择了逃避而已。

他们或许认为“我只要表现出悲观的态度,周围的人便会想出各种办法安慰我,或者帮我解决问题,虽然心里觉得这样做似乎不太好,但还是会这样做”。

一言以蔽之,这种人就是“烦人鬼”或“博取同情的人”。这样的人会招致周围人的反感,而自己却毫无察觉。

另一方面,也有的人对待所有事物都会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消极的人或许会问:“真的存在这样的人吗?”他们会产生“为什么他/她能如此乐观呢?”“是因为他们没有认清问题的严重程度吗?”这样的疑问,但真实情况可能并不是这样的。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即便是同一件事物,既能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也能从消极的角度去看待,而乐观的人只是经常用乐观的眼光看待事物而已。

乐观的人认为“这样能让事物看上去更有希望,自己的心态也能变得更加积极,事情更容易朝向好的方向发展”。他们首先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事物,如果出现难题,会积极地解决它并试着取得好结果,仅此而已。

当然,这种乐观并不是混淆极其严峻的环境和困难的状况,只传播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并表现得很乐观,也不是敷衍地应对。或许正因为他们认为“在正确认识事实的基础上,再采取积极的态度去看待,会更利于解决问题,推进起来也更容易”,所以才能保持乐观的态度吧。

总体来说,应该采取乐观的态度还是悲观的态度,并不是由环境和状况的严峻程度决定的,而是由当事人决定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要过于悲观。这样更利于解决问题,也更利于成长”。

能够用乐观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人,不仅能多次真实体会到“保持乐观更容易获得好的结果”,而且会把乐观当成一种姿态。即便强迫自己也要表现出乐观的态度,渐渐地,他们做起事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我希望大家能抛弃“我不需要别人来告诉我究竟应该采取悲观的态度还是乐观的态度”这样的想法。乐观的态度才是解决问题时应有的态度,这样明显更容易获得周围人的帮助,这也与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6 能够将身体状态保持在一定水平

保持身体状态对成长非常重要。其原因在于,这会从身体层面和精神层面直接产生影响。

身体层面的影响自不用说。假如头和肚子会经常疼痛难忍,并且早上起床很难受,晚上很难入睡,那么就无法专注于工作和自己的成长了。

如果生病了,就必须努力治疗。近年来,针对头疼、腰疼、花粉症等病症的新式疗法也接连出现,还有人向我介绍名声不错的专科医生。虽然治疗疾病会花费很多钱,但是我对此十分重视。这样做能够提高的生产率会超出几倍,与之相比花费的金钱根本不值一提。

就连被称为“绝症”的癌症,只要能在早期时被发现,甚至也有可能完全治愈。基因检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据说在不久的将来,80%的疾病都能被预防,不会发病。

我认为在当今这个时代,真正想成长的人应当花费一定的时间用来收集信息,选择对自己而言最妥善的体检、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措施。这已成为一种常识,就好比成长意愿高的人必须拥有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还要熟练地使用互联网一样。

即便没有生病,但身体状态不佳,也很可能影响积极的想法和继续努力的心情。

就目前来说,健康的身体对我非常有帮助。只要我睡眠不足,干劲必定会下降,想要“继续成长”“继续努力,拿出成果”的热情便会减弱,因此我总是时刻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比如说,无论工作多么忙,我都决不会通宵完成。哪怕只是一两个小时,我也会稍作休息后再继续完成工作。

想必大家也在保持身体状态方面付出了努力,但在这方面花费更多的金钱和时间,就会逐渐地凸显这样做的价值。7 找到同伴一起努力

凡事都亲力亲为是非常困难的。想必也有很多人认为“这和别人并无关系,全看自己是否努力”。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找到同伴,持有相同的目标并一起并肩奋斗,远比一个人努力更轻松,也更容易成长。人类是社交性动物,因此同伴必不可少。家人和朋友能赋予我们力量。

如果有人坚称“我自己的事与别人完全无关”,那我会认为他“或许是在故意逞能”。不勉强逞能,只要自己掌握一定的方法,就一定能找到同伴。我每年都会举办50~60场演讲和主题研讨会,只要来参加其中一种活动,立刻就能找到持有“想要成长”这一共同目标的同伴。其实,获得同伴并不是一件难事。

想了解“怎么做才能进一步成长”等问题的人,可以发邮件与我探讨(akaba@b-t-partners.com)。我会在第一时间回复。

就算是同伴,也没必要一直要和自己有相同的目标。即便同伴只有“想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这种程度的目标也足够了。只要知道有人在和自己一同奋斗,这样就能找到成长的动力,也能成为你心灵的支柱。第五章成长的七个行动 

上一章列举了“促进成长的出发点”,接下来我们还需要采取七个行动。1.果断降低难度。2.坚持不痛苦的努力、能令人感到快乐的努力。3.设法建立自信。4.创造良性循环。5.培养乐观的思维方式。6.用特别的办法保持状态。7.借助他人的力量,与同伴一起成长。

第一点,设定合适的目标,再制定行动计划。这是任何人都会想到的行动,不过关键在于“制定简单的目标,即便中途搁置也要坚持完成”。

第二点,只是“努力”还不够,重点在于要“持续努力”。关键在于我们需要的不是“辛苦的努力”和“痛苦的努力”,而是“能让人感到快乐的努力”。

第三点,“自信”是为了能够凭借自身的力量加强看起来无法控制的事物的新的想法。接下来,我会提出多种不同的思考方式。

第四点,并不是指“从结果来说进入了良性循环”,而是我们需要“主动创造良性循环,并让良性循环持续下去”。事实上,这是能够做到的。

第五点,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或许也有很多人觉得“就是办不到才会痛苦”。事实上“是否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全都依靠个人的想法”,悲观的人也能够掌握采取积极态度的方法。

第六点,运动等方法自不用说,但并没有人重视运动之外的方法。然而,想获得成长的话,保持良好的状态非常重要。并且,还有一些特别的办法可以用于调整状态。

第七点,有很多人都会忽视这一点。或许很多人都认为“成长是自己的事,不能过多地依赖他人”。而我的看法刚好相反。我的观点是“不断借助他人的力量,一起成长,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接下来,我会详细地介绍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或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想成长的话,这七个行动缺一不可吗?还是说只要实施其中一部分就足够了呢?”,而我的回答是“缺一不可”。我认为,只要实施了这七个行动,任何人都能够切实地有所成长。

那么,我们来分别看一下每一个行动。行动1果断降低难度 为何制定了目标依然无法执行

如果能做到“只要定好了目标,基本都能执行”“只要下定了决心,没有遇到非常严重的困难就一定会完成”固然很好,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其实少之又少。

或许很多人认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觉得痛苦了,也不会再有烦恼”。

为此我想探讨一下“制定了目标却依然无法执行”这种情况。

我认为至少有以下4个理由。1.大多数人缺乏自信。2.大多数人没有信心能够完成制定的目标。3.大多数人无法抵挡会阻碍目标实施的诱惑。4.大多数人不知应该如何克服中途出现的障碍。1 大多数人缺乏自信

似乎大部分人都缺乏自信。我通过担任咨询师,举办演讲和专题研讨会等经历,获得了很多与人交谈的机会,不过只有少数人能够充满自信地处理工作,以及完成目标。

很多人会认为拥有令人羡慕的学历并能够出色完成工作的人一定充满自信。他们看上去也确实如此,然而我在和他们沟通时,却发现并不是如此。很多时候,他们会暗自和同事或同伴做比较,或者跟学校的前辈和后辈做比较,而比较后的结果就是认为“我没什么了不起的”。

大多数人这种“我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心理似乎更加强烈。例如,有些人即便比外国人拥有更好的学历,在知名公司就职,身处的环境也十分优越,依然会感到自卑。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导致他们在初中和高中花费了上千小时学习英语,却无法用英语交流。

为何日本人会普遍存在这种心理呢?

在某些场合,谦逊的确是种美德,但过度谦逊且缺乏自信的现象如此普遍就是大问题了。根据我与诸多国家的人接触的经验来看,在他们眼中,日本人格外的谦虚且不自信。这并不能称之为美德。

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因此我一直在思考个中缘由,我认为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这也是我自己的真实感受。

有个情况在日本似乎很普遍,那就是无论是在家、在学校还是在公司,大家都很少夸赞别人,总是在指出别人的缺点,不停地说:“不行,不行。”这导致很多人自我评价和自我肯定感较低(或许还在持续增多)。这是我的假说。

大家为了考上初中、高中和大学参加考试;为了就职、结婚与人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赢家有赢家的压力,输家也有输家的压力。就连在一流企业工作的人也有诸多压力,如企业的业绩一路下滑的话,公司便会开始裁员,整个社会充斥着沉闷的气氛。

至少在我看来,在日本经济高度成长期的那样明快的气氛,如今恐怕已消失不见了。人均GDP一直在下降也正是其象征。

我在对日本的一些企业进行意识改革和行动改革时,首先会彻底推行“积极反馈”,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出于以下理由。

 

积极反馈,指的是上司用积极的态度向下属实施反馈。如果下属取得了重大成果,想必大多数上司都能轻松地称赞下属吧,然而关键点在于“再小的成果也要称赞,而且要当场称赞”。

哪怕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也要从努力等方面称赞下属。假如在完成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重大失误,就安慰下属:“你努力了。只要保持下去,肯定能获得成功。”另外,在结果不好的情况下,就告诉下属改进的方法并鼓励他:“虽然这次没成功,但是下次像我说的这样做的话肯定会成功。”

如果所有的上司都能这样对待下属的话,即便是像“我没什么了不起的”心理很强的日本人,也能逐渐建立自信,进而不断拿出成果。

养成不断肯定自我的思维习惯,正是意识和行动改革的第一步。2 大多数人没有信心能够完成制定的目标

我对第二条的“没有信心能够完成目标”这一点感触颇深。“宣告并完成目标”这一行为,似乎与敌视出风头行为的日本大环境并不契合。

在我的记忆中,似乎从小学开始就几乎没有人对我说过“既然定下了目标就要完成”,并且我也没有足够的自信能够完成目标。或许“目标”的分量原本没那么沉重。

我在为大企业提供服务时,也几乎没遇到过“对完成目标有足够自信”的人。强行给他们制定一个目标,他们通常会一边想着“这目标真的能实现吗”一边努力去完成。这样的情况十分普遍。

连工作都是这种状态,想必他们对于自身是否能够有所成长也是持半信半疑的态度。3 大多数人无法抵挡会阻碍目标实施的诱惑“无法抵挡会阻碍目标实施的诱惑”这样的情况也非常多。

例如,定下了“体重增加过多,在一个月之内减掉两公斤以上”的目标。最开始的3天或许还能够坚持,中途有一整天都要参加会议,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在晚上吃了炸猪排饭,半夜又以“没吃午饭”为由吃了拉面,接着想到“这种时候应该吃一些点心”又吃了铜锣烧。其实在我身上会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我从几年前开始便制定了“每周写一次博客”的目标。然而我有时需要处理第二天就要到截止日期的工作,等到终于准备开始写博客时,已经是凌晨两点了。这时我非常困,便想着“明天再说吧”,就去睡觉。这种情况一直在持续。4 大多数人不知应该如何克服中途出现的障碍“不知应该如何克服中途出现的障碍”这样的情况也很常见。

例如,即便定下了“在三十岁之前出国留学”这样的目标,却无法在托福考试中取得需要的分数。明明一直在努力学习,分数反而下降了,想必这种情况也时有发生。

还有一种情况也经常发生:无法考上理想的学校。却又不想降低目标,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争取到机会。学生时代参加的活动成绩又不足以打动校方……

说到底,这也是心态的问题。为何“难度低一点的目标”会更好

制定目标后却中途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目标难度过高”。我觉得有很多人踌躇满志地想着“如果难度不高,就不能称之为目标”,或者觉得“目标不高的话羞于启齿”,不考虑自己的实力和迄今为止取得的成果就盲目地制定难度较高的目标。

当然,“一旦定下了目标,就绝对要完成”“无论发生什么都要完成”,有这种想法并付诸行动的人确实存在,不过能够切实完成目标的人恐怕只是极少数。

至少我无法做到,而且中途非常容易感到疲倦。事实上,如果能够以如此强大的意志去完成一件事,甚至会让人感觉匪夷所思。这样的人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做任何事都能坚持完成,他们恐怕不需要阅读这本书吧。

最好制定一些简单的目标来作为成长的开端。人总是在制定目标时很容易被激发干劲,从而制定一些难以完成的目标。制定简单的目标更好的理由有以下几点。•简单的目标更容易实现。•简单的目标能更早实现。•只要实现了目标,便不怎么在意目标的难度了。•只要达成了目标,心情就能变得愉悦,无论个人还是

团队都能更加努力。•简单的目标能更早获得结果,因此还可以继续制定难

度稍高一些的“简单目标”。

首先,如果目标比较简单,必定更容易实现。在保持身体健康方面,比起“每天跑五公里”,想必还是“每天跑五百米”这样的目标更容易实现吧。由于这样难度更低,我们便会想“那就加油吧”,如此一来也能拿出干劲。

而且,简单的目标也能更早实现。比起“在暑假期间阅读二十本书”,“在暑假期间读五本书”这样的目标明显能更早完成。

另外,完成了定下的目标,只会给我们留下“成功了”这样的感情,以及完成目标的事实和成功体验,而不是“这个目标究竟是难还是简单”。毕竟在成功后,我们几乎不会冷静地回想“其实那时候定下的目标很简单啊”。

 

只要制定并完成了简单的目标,无论是怎样的目标,都能让人感到心情愉悦。这样一来,个人和团队都能拿出干劲,然后就会想着“要再接再厉”。即便是非常奇怪、想法非常消极的人也必定会有这样的情绪。

最后一点,由于制定简单的目标能更早获得结果,接下来,我们自然会制定一个有一些难度的“简单目标”。如果是个人,就可以自行制定目标;如果是团队则经常会有某些人说一些消极的话,团队成员对于制定目标这件事存在抵触情绪这样的情况发生。在这种时候就需要制定“较为简单”的目标,只要向着实现目标的方向前进,作为一名领导带领团队的容易程度会截然不同。即便中途暂停也要坚持完成目标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只要制定了行动计划,即便中途暂停也要坚持完成。就算多次中断,只要再次开始并坚持完成就算不上失败,就能够一步一步地、踏实地向目标前进。

如果想着“已经停下了,就算再开始也没有意义了”,日复一日地休息下去的话,时间会过得非常快。这样一来,或许就不知道应该如何继续努力了。

如果不坚持完成目标就等于“失败”,然而只要每次暂停过后重新开始就不算“失败”。

我们不该想着“已经停下了,就算再开始也没有意义了”,应该想着“坚持完成目标就可以了”,即便中途停止,也能够继续努力完成目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