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做人:学会无所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3 06:25:58

点击下载

作者:华阅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轻松做人:学会无所谓

轻松做人:学会无所谓试读:

前言

学会无所谓地看待人生的顺逆,学会无所谓地看待名利的得失,学会无所谓地看待职务的升降,学会无所谓地看待生活的贫富,学会无所谓地看待世间的一切,可以使人活得更轻松,更实在,更愉快,更顺畅,更幸福。

人生不过百年,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果凡事都放不下,肩上的包袱就会越来越多,心理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感情的负累就会越来越重,思想的羁绊就会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情境中生活,自然会感到越来越累,越来越难,越来越抑郁,越来越苦闷。也许这就是有些人常常感叹生活不够美好的原因之一。要想从这种沉郁的境界中走出来,就必须把世间的一切都看得无所谓一点。

当然,无所谓不是让人自欺自慰,而是让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无所谓不是让人自我沉沦,而是让人从颓废中振作起来;无所谓不是让人看破红尘,而是让人从苦闷中盘桓出来;无所谓不是让人消极避世,而是让人从萎靡中乐观起来;无所谓不是让人忧心忡忡,而是让人从顾虑中躲避出来;无所谓不是让人浑浑噩噩,而是让人从迷离中清醒过来;无所谓不是让人稀里糊涂,而是让人从粗率中精明起来;无所谓不是让人浑水摸鱼,而是让人从侥幸中明达起来;无所谓不是让人轻狂不屑,而是让人从骄慢中谦和起来;无所谓不是让人逃避责任,而是让人从压力中轻松起来;无所谓不是让人麻木不仁,而是让人从纷争中淡定下来;无所谓不是让人我行我素,而是让人从规则中超脱出来;无所谓不是让人率性而为,而是让人从束缚中挣脱出来;无所谓不是让人敷衍了事,而是让人从严谨中放松开来;无所谓不是让人放浪不羁,而是让人从浮躁中沉静下来;无所谓不是让人随遇而安,而是让人从羁绊中开释出来;无所谓不是让人瞻前顾后,而是让人从负累中逃逸出来;无所谓不是让人贪慕虚荣,而是让人从名利中游离出来;无所谓不是让人拒绝富贵,而是让人从浮华中淡泊出来;无所谓不是让人不思进取,而是让人从疲惫中解放出来;无所谓不是让人畏缩不前,而是让人从怯懦中昂扬起来;无所谓不是让人委曲求生,而是让人从风险中保全下来;无所谓不是让人自挫锐气,而是让人从成败中超越出来;无所谓不是让人放弃目标,而是让人从理想中现实起来;无所谓不是让人心灰意冷,而是让人从失望中振奋起来……这是跻身于熙来攘往的世界上的一种稳进之道,固守之道,宽慰之道,保全之道,中庸之道,永不言败的健康发展之道。

不要让无所谓成为消极避让的推脱语,那样无所谓就是一种不觉醒的沉沦;不要让无所谓成为逃避责任的挡箭牌,那样无所谓就是一种无原则的放弃;不要让无所谓成为游戏人生的代名词,那样无所谓就是一种无方向的齑语;不要让无所谓成为不思进取的掩饰屏,那样无所谓就是一种无希望的踯躅;不要让无所谓成为漫不经心的自慰器,那样无所谓就是一种无规矩的放纵。

面对光怪陆离的现实生活,你有时可能会感到痛苦,感到失落,感到无奈,是因为你还不懂得无所谓;你有时可能会感到愧疚,感到悔恨,感到憾惋,是因为你还不懂得无所谓;你有时可能会感到不舍,感到眷恋,感到痴迷,是因为你还不懂得无所谓;你有时可能会感到自负,感到优越,感到荣耀,是因为你还不懂得无所谓……无所谓会让你更好地、更现实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摆正自己,会让你更全面地、更深刻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会让你以平常心回归到这个世界上,会让你不骄不躁,不急不恼,不嗔不怪,不恨不悔,不怨不怒,不愠不火;会让你在行动中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前进方向,以平稳的心态为自己的人生之舟保驾护航。作者2009年11月于北京

第一章 学会无所谓一点,你会活得更轻松

人生总是有许多生命负累,要面临许多压力,如果你学会以无所谓的心态去减缓负累,释放压力,那你就会活得更轻松。不要急着实现目标,不去急着解决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问题,暂且放一放是无所谓的,欲速则不达;别被荣誉地位所累,放下架子是无所谓的,把一枚奖章挂在鸽子的脖颈上它就无法再飞翔蓝天,再说,“高处不胜寒”,脚踏实地形象才更高大。遇到困难、挫折,别让灰心、泄气的打击超过一天,不要让忧郁、悲伤无止延续。学会冷静思考分析,保持心境平和,让生活充满希望,你就会轻松乐观地度过每一天。

学会对自己说“没关系”

有一位教授在上课时对学生们说:“有一句话尽管不是我应教授的内容,但是,它对你们今后走上生活的道路有好处,我还是决定把它提示给你们。这三个字就是——没关系。”“没关系!”这是一句满不在乎的话语,真有那么神奇的效应吗?

教授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教授接着解释说:“一个教师在年轻的时候会碰到许多无关紧要的挫折,如果他无法摆脱这些挫折,那么他将一生受其困扰,而妨碍他做成任何事。在遇到意外挫折时,你得学会对自己说:‘没关系。’”

有位叫爱佳的女生领悟到了教授话语中的智慧所在。由于她感到自己很容易遭受挫折,所以她把“没关系”这句话用大写字母记在了笔记本上。爱佳决心不让挫折与失望打搅自己心灵的安静。

还真见效。爱佳觉得自己快活多了,学习也有了进步。因为她只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而对无关紧要的事情并不介意。

不久,爱佳和英俊潇洒的富尔曼相爱了。她确信,他就是自己的白马王子!

可是,一天晚上,富尔曼告诉爱佳,他只把她看作一个普通朋友。爱佳觉得自己的美好世界一下子破灭了。当天晚上,她在寝室里哭了。记事牌上的字好像在嘲弄她:没关系。“不,这有关系。”爱佳喃喃地说,“我爱他,我不能没有他呀!”

但是,第二天早晨,爱佳醒来后又看了看这三个字。她开始分析这件事:说实在的,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我难道想嫁给一个不爱我的人吗?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爱佳发现没有富尔曼,自己也过得蛮好。

几年以后,爱佳找到了更适合的人。处于结婚计划的兴奋之中,她立即就忘记了那句“没关系”。她觉得自己不再需要这三个字了,从此她将“永远幸福”,生活中不会有挫折了。

5年之后,爱佳有了3个孩子,家庭生活的担子日趋沉重,使她不胜负担:为什么孩子们要把鸡蛋打碎在刚刚清扫过的地毯上?不管我一天洗多少次衣服第二天总又有一大堆要洗;还有这吵声,小孩的吵闹真叫人心烦!

在她大女儿生日那天,爱佳觉得自己好像要垮掉了。生日庆祝会还有半小时就要开始了,她得去买些气球,还要一个一个地吹起来。两个女儿在不停地吵闹,出去之前她还有两个电话要打。

挂上电话,爱佳匆匆忙忙地抱起最小的孩子,又急忙去找两个女儿,想带她们一起坐车去商店一趟。可是,她怎么也找不着她们。“上哪儿去了?”她咕哝着。好容易找到她俩了,只见她们的新衣服上沾满了木屑,头发里也尽是木屑,正兴奋地在厨房和饭厅里踏来踏去。“天哪,我简直受不了了!”爱佳说。她觉得自己就要大叫一声“你们这些该死的家伙!”但是,有样东西在她心里咯噔一下,那三个字很快地一闪而过,留下了一道痕迹:没关系!“的确没关系!”爱佳想,“起码没有我想像的那么要紧。”

她又看了看这两个孩子,摇摇头。她们那模样实在叫人觉得好笑:小小的身体从头到脚裹满了木屑,眼睛睁得大大地望着自己。

爱佳想:的确没关系,不值得为此发火。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属于她们,而不属于我。我要让孩子们记住一个愉快的生日,而不是一个尖声训斥的妈妈。要紧的是:她们是我的孩子。“过来,我们把灰拍拍。”爱佳说。她把被搞乱的一切又重新安排好,心平气和地做着自己要做的事。没有气球,庆祝会也非常热烈隆重。那天晚上,爱佳把“没关系”三个字印在一张纸上,并把它贴在厨房的记事牌上。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也像爱佳一样学会对自己说“没关系”,生活中该减少多少无端的烦恼啊!

咀嚼不幸,得到的是不幸的苦;忘记不幸,得到的是快乐的甜。

拿得起,放得下,才不会沉浸在过去的阴影中。学会对自己说“没关系”,及时抽身,便沐浴在明媚的阳光里。

有些事情你是杞人忧天

生活中,许多人的担心、忧虑,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在职业、生存保障以及金钱方面,很多人都存在着由于害怕被拒绝以及害怕失败而产生的极大恐惧感。比如,失业、下岗、打工、医疗、保险、购房、择校费等等诸多的压力就会令人扼腕叹息,对人生失去安全感。这种生存上的煎熬,反反复复无休无止地拨动着现代人内心恐惧的心弦,几近让人变得歇斯底里。

很多人时常会怀有被人舍弃的担心。很多人在中年之后会特别害怕配偶或子女的轻视或离弃,所以,一遇到家庭成员对自己态度不恭,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

也有一些人对子女的不成才产生忧虑。很多人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作用下,通常生怕子女们不能达到他们的期望,从而形成了一种经常性的精神负担。

你希望自己的一生平安健康,但你心里或许总是担心这,担心那,其实你所担心的事情中,有99%根本就不会发生。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的儿童时代是在密苏里州的农场里长大的。有一天,在帮母亲摘樱桃的时候,他哭了起来。妈妈说:“戴尔,你到底哭什么?”

他哽咽着,莫名其妙地回答说:“我怕会被活埋掉。”

那时候,他的心里总是充满了忧虑。暴风雨来的时候,他担心被闪电打死;日子不好过的时候,他担心东西不够吃;另外,他还怕死了之后会进地狱。他怕一个名叫山姆·怀特的男孩会割下他的两只大耳朵。他怕女孩子在他脱帽向她们鞠躬的时候取笑他;他怕将来没一个女孩子肯嫁给他;他还为结婚之后他该对太太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而操心。他想像他们会在一间乡下的教堂里结婚,会坐着一辆上面垂着流苏的马车回到农庄……可是在回农庄的路上,他怎么才能一直不停地跟她谈话呢?他该怎么办呢?他在犁田的时候,常常要花几个小时的时间来想这些在他看来很“了不起”的事。

日子一年年过去了,他渐渐发现,在他所担心的事情中,有99%根本就不会发生。

事实上,我们很多成年人的忧虑也几乎一样荒谬。如果我们根据平均法则考虑一下我们的忧虑究竟值不值得,并真正做到好长时间内不再忧虑,我想你和我的忧虑中有99%可以消除。

在贵州六盘水,李明和他的好朋友开车从沙坝到观音山,途中经过一条土路,他们在半路上碰到了一场很可怕的暴风雨。

汽车一直在下滑,没办法控制,李明害怕会滑到路边的沟里去,所以,紧张得不行。

他的好友一直不停地对李明说:“我现在开得很慢,汽车滑进沟里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汽车滑进了沟里,根据平均率,我们受伤的概率也很小。”

经他的好友这么一说,李明的心立即平静了下来。结果真的如好友所说,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美国海军也常用概率统计数字来鼓励士兵的士气。

一个以前当海军的人说:“当他和船上的伙伴被派到一艘油船的时候,他们都吓坏了。这艘油轮运的都是高辛烷汽油,他们担心,要是这条油轮被鱼雷击中就会爆炸,并把每个人送上西天。”“可是美国海军有他们的办法。海军总部发布了一些十分精确的统计数字,指出被鱼雷击中的100艘油轮里,有60艘并没有沉到海里去,而真正沉下去的40艘里,只有5艘是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沉没。那就是说,有足够的时间让你跳下船——也就是说,死在船上的概率非常之小。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士兵们所担心的事情‘油轮被鱼雷击中就会爆炸,并把每个人送上西天’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这样对士气有没有帮助呢?“知道了这些概率数字之后,我的忧虑就一扫而光。”一个士兵说。

作为所以,你所忧虑的事情,大多都不会发生,要在忧虑摧毁你以前,先改掉忧虑的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我们看看以前的记录,并算出一个平均概率,然后问问自己,我现在担心的事情,发生的概率有多大?

不小心得罪了上司也没什么

作为职场上的一员,长久地处于人际职场里,难免有时会“得罪”上司,这可能是你无意中造成的,也可能是对方引起的。但不管谁是谁非,“得罪”上司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是件好事,但事情已经发生了,你后悔也没用。因此,我们此时要做的不是自我责备,给自己背上个包袱,而是应该坦然面对,把这看作是件正常的事件,需要我们给予关注的是如何总结经验,避免犯相同的错误。为此,我们只需做好以下的工作:(1)不背包袱也不闹情绪

不论是出于何种原因“得罪”了上司,心里总是不愉快的,难免产生些情绪,也想向人倾诉,并且往往选择了所工作的圈子,向同事诉说苦衷,这样做的结果其实并不好。如果失误在于上司,同事对此都不好表态,他们也不愿意介入你与上司的争执,又怎能安慰你呢?假如是你自己造成的,他们也不忍心再说你的不是,往你的伤口上洒盐,看着你与上司的关系陷入了僵局,一些同事为了避嫌,不使上司误会为自己与你串通在一块对他说三道四,反而会疏远你,使你愈发变得孤立起来。更不好的是,一些另有居心的人可能把你对他的诉说,经过添枝加叶后回“呈”到上司那儿,加深了你与上司之间的裂痕。所以,当你“得罪”上司后,不要急于向人倾诉,不要指望得到人们的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自己清醒地理清问题的症结,找出合适的解决方式,使自己与上司的关系重新有一个良好的开始。(2)不能耿耿于怀而影响工作

即使你受到了极大的委曲,也不可把这些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很多人会以为自己是对的,要上司给自己一个“说法”,正常的工作被打断了,很多工作是靠着众人之间一起协作才能完成的,你一旦停顿,就会影响了工作的进度,拖了别人的后腿,使其他同事对你产生了不满,更高一层的上司也会对你形成坏印象,而上司更有理由说你是如何如何不对了,这样,你前功尽弃,日后要改变这么多人对你的看法就很难了。必须告诫自己,克服自己的情绪化,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要影响自己手头应做的工作,而有些人以不做工作来胁迫上司,这是极不理智的行为,只会使自己今后的处境更为不妙。(3)积极主动寻求沟通

当你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后,下一步就是要消除你与上司之间的隔阂。因为你还要与上司相处,受其领导,如果相互之间心里存有敌意,总会给你的工作以致你今后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最好自己主动伸出“橄榄枝”。如果是你错了,你就要有认错的勇气,找出造成自己与上司冲突的症结,向上司做解释,并对其做合适的恭维,表明自己在以后工作中会以此为鉴,希望继续得到上司的关心。假若是上司的原因,那你未必需要那么郑重其事地向其汇报,可以找个适当的时间和场合,在较为宽松的时候,以婉转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与他沟通一下,你也可以以自己的一时冲动或是方式还欠周到等原因,无伤大雅地请求上司宽宏。这样既可以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又可以替其提供一个体面的台阶下,有益于恢复你与上司之间的良好关系。(4)利用一些轻松的场合表示对他的尊重

如果你与上司有冲突,不可用敌对或是藐视的眼光看待对方,否则只会使自己今后的处境更加尴尬,要知道,即使是开明的上司也很注重自己的权威,都希望得到下属的尊重,最好的办法是让不愉快成为过去,不要在自己的心里酿积成愤怒的火苗。对上司表示尊重,不仅是你为了生存与发展而采取的明智之举,也是在向更多的人表示你的修养和风度,你不妨在一些轻松的场合,比如会餐、联谊活动等机会,向上司问个好,敬杯酒,这些做起来很自然得体,既没有拍马讨好之嫌,又能表示你对他的尊重,上司自会记在心里,排除或是淡化对你的敌意。

别和暂时的无能过不去

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能一无是处,你还没有得到重用甚或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不是因为你什么都做不了,是因为你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现在还不等于未来,因此,不要去计较自己的无能。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潜藏着独特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埋藏在我们平淡无奇的生命中。那些总在羡慕别人而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人,是永远挖掘不到自身的金矿的。

法国文豪大仲马在成名前,穷困潦倒。有一次,他跑到巴黎去拜访他父亲的一位朋友,请他帮忙找个工作。

他父亲的朋友问他:“你能做什么?”“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本事,老伯。”“数学精通吗?”“不行。”“你懂得物理吗?或者历史?”“什么都不知道,老伯。”“会计呢?法律如何?”

大仲马满脸通红,第一次知道自己太不行了,便说:“我真惭愧,现在我一定要努力补救我的这些不行。我相信不久之后,我一定会给老伯一个满意的答复。”

他父亲的朋友对他说:“可是,你要生活啊!将你的住处留在这张纸上吧。”大仲马无可奈何地写下了他的住址。他父亲的朋友叫着说:“你终究有一样长处,你的名字写得很好呀!”

你看,大仲马在成名前,也曾有过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然而,他父亲的朋友,却发现了他的一个看似并不是什么优点的优点——名字写得很好。

名字写得好,也许你对此不屑一顾:这算什么!然而,不管这个优点有多么“小”,但它毕竟是个优点。你可以此为基地,扩大你的优点范围。名字能写好,字也就能写好;字能写好,文章为什么就不能写好?

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不自信的人,切不可把优点的标准订得太高,而对自身的优点视而不见。你不要死盯着自己学习不好、没钱、相貌不佳等等不足的一面,你还应看到自己身体好、会唱歌、字写得好等等不被外人和自己发现或承认的优点。

大事有所为,小事可以不为

注重大事,把小事看得无所谓一点,会让人减去许多烦恼,如果身为一名领导者,则更应如此。在“小事”上有所不为,在“大事”上有所为。只有在“小事”上有所不为,才能集中精力在“大事”上有所作为。

在现代企业中,任何管理者随时都会碰到两类事情:一类是事关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大事,另一类是无关紧要的琐碎小事。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部门层次的增多,即使是精明能干、智慧超群的领导者,也无法事事躬亲。企业领导者也是有能力上限的“人”,而不是法力无边的“神”。所以,一个高层次的企业领导者应不拘泥小事,要善于在小事上“无为”,而在大事上“有为”。

不重要、不紧急的事要授权部下去做,要不为;紧急但不重要的事,要培养部下去做,要尽量少为,争取不为;既重要又紧急的事要有所为;不紧急但重要的事,往往会被忽略,要有计划地做,也要有所为。

要做到“小事”上有所不为,在“大事”上有所为,就要使“别人为自己不为”。如何才能做到别人为自己不为呢?这就要求高层领导者在识贤、求贤、用贤决策时有所为,在具体工作执行时则无所为,不越位管理。

一个现代企业高层领导者,要想真正做到在“大事上有所为,在小事上有所不为”,就必须在使用干部上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方法。在中国古代,人们从历代治国经验中,早已认识到“君闲臣忙国必兴,君忙臣闲国必衰”的道理。所以,在管理之道上,黄老学派主张“君无为而臣有为”。在用人上对于下属必须高度信任,充分放权,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充分调动与发挥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而不是越俎代庖。

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决策。把握好做什么、什么目标、哪里做、何时做、谁来做,想办法找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激励部下去做,而不是代替部下去做。管理实际上是对人的一种管控,控制的最高境界是少控制、不控制,如果管理部下时“天天搅动小鱼”,就不是一种好的管理方法。

孔子的学生子贱奉命担任某地方的官吏。他到任以后,时常弹琴自娱,不管政事,可是他所管辖的地方却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兴业旺。这使那位卸任官吏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在任时每天即使起早摸黑,从早忙到晚,也没有把地方治理好。于是他请教子贱:“为什么你能治理得这么好?”子贱回答说:“你只靠自己的力量去进行,所以十分辛苦;而我却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许多企业领导人喜欢把一切事揽在身上,事必躬亲,管这管那,从来不放心把一件事交给手下人去做。这样,他整天忙忙碌碌不说,还会被大小事务搞得焦头烂额。其实,一个聪明的领导者,应该学学子贱,正确地利用部属的力量,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不仅能使团队很快成熟起来,同时,也能减轻自己的负担。在管理方面,要相信少就是多的道理:你抓得少些,反而收获就多了。这少就是大事,多的就是一些无所谓的事。

坦然面对生死

生命结束,死亡,这在人的一生中属正常的一个阶段。但我们有些人,一提死亡,无论多大年纪的都脸色剧变,无限恐惧。不把死悟透,就永远不知道糊涂养生学的要旨所在。

这点或许庄子的哲学会给我们不少启示。

庄子有一次到楚国去的路上,碰见一具空骷髅,庄子用马鞭敲着骷髅问:“你是因为背离自然规律而死的吗?是国破家亡,遭到刀斧之刑而死的么?是自己干了罪恶的勾当,对父母妻子有愧而死的吗?你是因为贫穷冻饿而死,还是寿终正寝自然死亡的呢?”问完了话,庄子就枕着骷髅睡觉。半夜,骷髅在梦中对庄子说:“听说你是能言善辩的人,不过,你说的都是活着的人的忧虑,死了之后便不存在这些问题了,你想听听死人的道理么?”庄子说:“可以。”“死了以后,上无君下无臣,也没有为生活而奔波的四时之事,轻轻松松地以天地为春秋,其快乐程度纵使世上的君主也比不上!”庄子不相信,就说:“我让掌管生死的鬼神恢复你的形貌,归还你的肌肉骨骼,送还你的父母妻子和朋友、乡亲,你愿意么?”骷髅一听非常不高兴,紧锁眉头说:“我怎么会放弃比南面称王还快乐的事去到人间遭受那些劳体烦心的罪呢?”这个故事中庄子把死亡描绘成一种至高无上的安乐之事,死比生还快乐,这样还有什么恐惧死亡呢?

庄子对待死和生是一种“齐一生死”的思想,即生和死是一样,因而死不值得可怕。庄子妻子死的时候,惠施前往参加吊唁活动。看到庄子叉腿坐在地上正敲着瓦盆歌唱。惠施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说:“你老伴和你生活了一辈子,替你生儿育女,都七十多岁了。现在她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却还要敲着盆唱歌,这也太过分了吧!”庄子见惠施来了,就回答说:“她刚死的时候,我怎么能不动感情呢?但想了想,原来人间并没有她这个生命存在呀!不仅没有生命,而且也没有形体。不但没有形体,而且也看不到形体的物质元素‘气’,气原来是混杂在冥冥之中的。变化后成为气,而后才成形,然后才转化为生命。现在她又由生转化到死,这不是和春夏秋冬的四季交替一样吗?她的尸体现在还躺在天地之间,我却哇哇叫地在她身边痛哭流涕,自以为这是没有真正理解生命现象,因此就停下来不哭了。”

庄子快要死的时候,他的弟子们打算厚葬自己的老师。庄子用幽默的口气说:“我死了以后,天地就是我的棺椁,日月就是我的连璧,星辰就是我的珠宝玉器,天地万物都是我的陪葬品,我的葬具难道还不够丰富吗!”学生们哭笑不得地说:“老师啊!要那样的话,我们还不是怕乌鸦老鹰把老师吃了么?”庄子说:“扔在野地里你们怕乌鸦老鹰吃了我,那埋在地下就不怕蚂蚁吃了我么?你们把我从乌鸦老鹰嘴里抢走送给蚂蚁,为什么如此偏心眼呢?”

人若连死都看透,那么有什么看不透呢?庄子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哲学家,也可以称得上一位糊涂大师,人一旦看透生死,那就没有什么不放心的,齐生死,宽心胸,心宽意大,人生活得就更加自如,这才是糊涂养生学啊!

无须为名利而弹泪

尽管是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但每个人的人生遭遇却各不相同,即各自具有不同的命运结局。面对种种“命运不等式”,人们应该如何面对,又应做怎样的理解呢?

1957年3月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说道:“有一出戏,叫《林冲夜奔》,唱词里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我们现在有些同志,他们也是男儿,他们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接着他又说:“有泪不轻弹是对的,伤心处是什么?就是工人阶级、广大劳动人民危急存亡的时候,那个时候可以弹几滴眼泪。至于你那个什么级,就是评得不对,你也要吞下去,眼泪不要往外头流,要往里头流。世界上是有许多不公道的事情,那个级可能评得不对,那也无须闹,无关大局。”

世界上是有许多不公道的事情。在这些不公道的事情面前,光掉眼泪,是没有出息的表现。此时此刻,男儿,加上女儿,都要“有泪不轻弹”。

对于第一种“命运不等式”——由社会级差造成的“不等式”,“弹泪”是无用的。地区级差的“不等式”,是长期的历史形成的,不会立即改变。你生在西部和边远地区,你生在穷乡僻壤,“身不由己”,无可奈何。跳出这个“不等式”,调到沿海地区去,调到“天南海北”去。少数人是有这种可能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只有采取这个办法:脚踏实地,投身改革,发展生产力,发展科技,发展文化,振兴家乡,改变自己家乡的面貌,逐步缩小这个“不等式”。行业级差的“不等式”,单位级差的“不等式”,跟地区级差的“不等式”相比,松动性大一些,流动的机会多一些。有机会的,有条件的,当然可以流动。不过,这种机会并非人人能碰上,这种条件并非人人都具备。再说,“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得有人干。各个不同的单位,也总得有人干。从社会的全局来看,所有的人统统跳出这类“不等式”,这不是良策。最好的办法,还是要由社会采取协调的措施。从个人来说,要推动本行业、本单位的改革,提高本行业、本单位的比值,以缩小本行业、本单位和它行业、它单位之间的差距。

对于第二种“命运不等式”——“事实上的不等式”,“弹泪”也是无用的。对于离休与退休问题上的“不等式”,对于行政14级与15级之间的“不等式”,因为“无关大局”,你也只好“吞下去”。你虽然是在当地解放后就参加革命的,但那时间却是在1949年10月1日之后,这又有什么办法?你评定为行政15级,虽然不甚合理,但是已经成为事实,这又有什么办法?“伤心”和“弹泪”,不但无济于事,还要影响健康,犯不着。

对于第三种“命运不等式”——由于不正之风造成的“不等式”,“弹泪”更是无用。这种“不等式”,比之其他两种“不等式”,更教人“伤心”,更使人恼火。你软弱,你“弹泪”,不但不能改变这种“不等式”,对于这种“不等式”的制造者来说,反而会助长其威风,助长其气焰。所以,碰到这类“不等式”,不要“吞下去”,要顶住,要抗议,要据理力争。对于那班以权谋私的“小国之君”,对于那班凭着“公章”任意摆布别人命运的“命运之神”,就是要作出一点必要的反应,就是要给一点颜色给他们看看。当然,在一个“小国里”,往往是“胳膊扭不过大腿”,想制服此辈并非容易,甚至还可能遭到更大的打击。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你还可以上告,你还可以申诉。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随着法制建设的加强,这类不公道的现象是会逐渐减少的。至此,我们要读懂这样一个事实:当大势所趋之时,你即便是泪水涟涟,或是怒发冲冠,都不能改变现实,对此,就应该视其为无所谓,免得活得很累。

接受你认为不同于你的所有人

传说古代有一个女子,绰号叫“三条人命”。这吓人的名字得于她的品相。从前面看,她五官错位,极端丑陋,能吓死人;从侧面看,线条优美,能迷死人;从背影看,风姿绰约,能美死人。

现实中,每个人即便长得很美,但身上也有一点缺点,你不能死盯着别人的缺点,而不去欣赏别人美好的一面,这对别人是不公平的。即使你有洞察别人不足与失误的天赋,那你也没有理由拿自己的标尺去批评他人的行为。试问:你的标尺就一定标准吗?想要别人能接受你,你先得接受别人,接受你认为不同于你的所有人。

有人说,橘子就是橘子,不是苹果。这话很有道理。不能因为你觉得橘子酸,不喜欢橘子,就要把橘子甚至你不喜欢的所有东西都变成苹果。你必须转换自己的思想,以现实的眼光看待他人,把你周围的每一个人都看作世界上最重要的人。

在公司里,每一个人对你都很重要。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会对你产生帮助,更不知道哪一天你不喜欢的那个人就成了你的上司。即使情况很糟糕,也不要采取过激的行动。比如有人因为误会、嫉妒或是自大而对你产生敌意,在工作上不相配合,背后还散布一些谣言。此时若一气之下,当面对质,对方可能矢口否认,非闹僵了不可,影响了工作的开展。最好的办法是及时与上司和同事心平气和地沟通。选个合适的时间和场合,把自己的情况和想法摊开来,让对方自己去想。注意不要用攻击性的语言去针对某人,更不能指名道姓地说出来,要给对方留足面子,达到澄清事实的目的就行了。千万不要怀着报复的心理,否则,会使倾听者误会你是在指桑骂槐,反而容易把事情弄得不好收场。

得悉有人对你怀有敌意,故意中伤你时,也不必惊慌失措,愤愤不平。首先对自己进行一番反省,想想平常在工作中是否有得罪对方之处。如果问题不是很严重,就不要争执,在以后相处时,多几分谨慎,少说些容易引起误解的话就可以了。知道是一回事,说不说又是一回事。这样,有助于你在人际交往中更为成熟、稳妥。少些是非毕竟比多些是非好。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事业上,把工作做得更出色,比浪费在无谓的人际纠纷上更有价值。

如果非要弄清楚,也可以采取迂回战术,可能的话,不妨通过你们都能接受的中间人代为传话,以化解或是中止敌对情绪。一方面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事实传达给对方,起到澄清真相、消除误会、沟通了解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让对方知道,你已经了解到他的所作所为,从而起到警示作用,使对方有所收敛。这种方式产生的效果会比直接对质要好得多,大家都不会因此而受到伤害,问题同样也可以解决。

你对生活的期望值不能太高,对别人的要求不能太多。当不如意的事发生时,你要告诫自己:这很正常,世界就是这个模样,人们就是这个样子,就像苹果就是苹果,橘子就不是苹果一样,这很正常,所以生活才如此丰富多彩。

于珊和同事常在一起抱怨老板不懂时尚的管理手段,为人苛刻。可她们的老板看上去比她们职业得多,总穿着笔挺的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乱,很注意自己的形象。甚至通宵加班结束时,员工们个个精神萎靡,惟有他,西装还是笔挺笔挺的,头发仍然一丝不乱。由于他不善于管理和经营,所以,尽管大家百般努力,公司依然无法摆脱倒闭的命运。公司宣布解散的那一刻,员工正无精打采地收拾东西,老板来为大家送行,他依然和从前一样,一丝不苟的衣着和发型,精神一点也看不出消沉,微笑着祝福大家走好,希望大家经常联系,做朋友,一点也没有失败者的萎靡不振。这给了大家很大的震动,原来,失败的姿势也是可以昂首挺胸的。从那以后,于珊也特别注意自己的仪表,不管走到哪里,遇到什么困境,都保持高度的自信。这不是爱美,而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尊严。老板让于珊知道,在人生中,即使是失败,姿势也必须是完美的。

理智地思考问题是抑制自己偏激的言行发生的最好方式。遇到问题,不要急着去分辨,先把出现的问题摸清楚再下手也不晚。急着指责他人,看起来主动,实际被动,如果对方一口否认,你有证据吗?学会用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去思考问题,也可以换位思考,甚至还可以学学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点自我安慰。

情感压抑一点。如果自知怒气难平,那就赶紧离开是非之地。想办法找个清净之地压压火,比如到山上、河边或公园走走,看看外面的景色。这时你就会发现,人生需要做的重要事很多,为这些小事和是非之人大动肝火、耗费精力太不值得。等你的心情好起来,然后再回去慢慢处理那些不如意的事情。

如果你很容易看不惯别人,那也无所谓,你只想别人都是“三条人命”,不过他们都只有侧面和背影吧。

决定拒绝就不再瞻前顾后

拒绝不合理要求这件事本身就带有一种挑战意味,这可能会让你觉得担忧甚至害怕。但如果你能将它当作是一场轻松的游戏,或者是一种只会给你带来好处、让你的工作更有成效的技能,那么担忧、害怕这些负面感觉就会消失一大半。

下面是我们总结的一些坦然面对看起来颇让人有些犯难的做事方法。每个人只要掌握了最基本的方法,再依据自己的特殊情况,加以运用,相信会帮助你轻松地面对难题。(1)三思后行,考虑周全后再回复对方的要求。既不能贸然答允,也不能草率回绝。(2)你可以用几分钟考虑一下,等到有了足够的把握后再回答。如果这件事不怎么急,你完全可以简简单单说一句“等我考虑考虑再告诉你”这样的话。如果事情看上去有点十万火急的味道,那也不能不加考虑就回答,至少给自己一晚上的时间想好了再告诉人家。(3)如果你想好了怎么回答,现在不妨多演习几遍,不然真到说的时候感觉往往不自然。要是有朋友、同事或者家里人在场的话,就来一个“实战演习”,这样在感觉上就像身临其境一般。要是周围没人帮忙,也可以站到镜子前,想像自己正在面对面与那个要求你做什么事的人讲话。努力让自己感觉上成竹在胸,蛮有把握可以应付这件事。(4)在考虑好怎么回答之后,大笑3-5分钟。因为有时候想一件事想得太久,思维就滞涩了,脑子有点转不过弯来。大笑能够舒缓神经,消除任何紧张的因素,让灵感源源不断地闪耀出来。(5)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其中重要的一步就是事先想好最有利的情况和最糟糕的情况都是什么,这样即使最坏的情况出现,你心里也早有对策。比如说在公司里让你最头痛的事就是老板总要你加班,而你却总鼓不起勇气加以拒绝。其实你完全可以向老板直言你的权利,否则你不成了老板雇佣的奴隶了吗?要当奴隶,在哪不都一样,也犯不上在这一棵树上吊死吧。想清楚这些事,你就会把拒绝加班,看成是无所谓了。(6)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与地点。你肯定不想和对方在公共场合下起争执,而且你也得保证谈话在一个不受干扰的环境里进行,免得中途被人打断。你可以这样对对方说:“苏珊,我想和你谈谈我的工作量问题,现在你方便吗?或者我们另外定一个时间也可以。”(7)“上阵”之前,做几下深呼吸,稳定一下情绪,让自己镇定下来。在进入对方办公室以后,用一种温和平缓的口气开始讲话。要知道,你的态度往往影响着对方的态度,因此说话时一定要不急不躁。(8)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俗话说“站如松,坐如钟”,身体不要左摇右摆,双脚坚实地踏在地上,双目直视对方的眼睛。如果这么做对你难度太大,那在谈话之前一定要先练习一番。当你陈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双眼平视对方会比慷慨陈词更有效。如果你是一副如坐针毡的样子,身体东摇西晃,双脚摆来摆去,两眼上翻,瞪着天花板,就算你是在做祈祷也不会有人相信。(9)你要把自己的难处一一讲清,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得长篇大论。说完之后可以征求一下对方的意见,例如“苏珊,我喜欢在这里工作,我也希望尽最大努力让你满意。但这样让我每天5点钟下班后还要继续工作,我的确有难处。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一起计划一个工作安排,这样我可以在合理的时间里把必要的工作都完成,你觉得行吗?”

总之,在合理范围内,你决定拒绝某些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事务,就名正言顺地去拒绝,用不着去瞻前顾后,这样你生活和工作的“额外负担”就更少,你的心情就更轻松。

第二章 学会无所谓一点,你会活得更宽容

人们在提到弥勒佛时,常常会想起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那副乐开怀的样子简直容天纳地!人际万般,各有品貌,不是你喜欢他就存在,你不喜欢他就消失。是友人者,自当春风和煦;是恶人者,也当慈悲为怀。就是说,人这东西,好点歹点无所谓,人人都应处得来;事这玩意,顺点逆点无所谓,事事都应想得开。人的心胸应该跟世界一样宽阔,对一切无所谓一点,身边的壁垒就会消失,脚下的羁绊就会隐去。无所谓的心态不但会使人的心里之路变得更宽阔,也会使人的脚下之路变得更顺畅。

凡是不影响我们生存的事都可以包容

一百多年前,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而在中国,则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说法。这都说明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学会宽容。

我们常说人生如战场,但它毕竟不是战场。战场上敌对双方如不消灭对方就会被对方消灭。而人生赛场不一定如此,为什么非得争个鱼死网破?有一则寓言:一头狮子与一条狼共同去捕获雄鹿,当狮子扑倒雄鹿后,狼才去咬雄鹿,因为它怕被雄鹿踢着;雄鹿被捕获后,狮子想独吞果实,于是与狼打起来,结果狼被咬死,而狮子也被咬成重伤。在美食面前,狮子也无法享用了。如果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争取利益,岂不是两败俱伤?

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英国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佛经有言:“一念境转。”同是面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睚眦必报定会带来心灵的负累,真正仁者会选择一份包容,一份泰然。包容的神奇就在于化干戈为玉帛,化敌人为朋友。包容他人,不仅仅可以有改过自新的机会,更能将自己从憎恨的痛苦中解救出来!

古今中外,能成大业者,都是因为包容而得众,做大事的人都必须有这种气度。

蒋琬是三国时蜀国的宰相,素以宽厚待人著称,在朝中威信很高。

在蒋琬身边担任东曹掾的杨戏性情简慢,沉默寡言,蒋琬和他讨论事情,他常常默不作声,很是傲慢。有人借机在蒋琬面前中伤杨戏说:“大人和杨戏谈话,他都不搭理,实在是太傲慢,太过分了!”蒋琬却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当面顺从,背后议论,古人有诫,不可这样。”蒋琬进一步帮杨戏辩称:“杨戏要是赞同我的话,那就违反了他的本意;要是反对我的意见,那就显示了我的缺点,所以默然,这正是杨戏的耿直之处。”

又有负责督察农务的杨敏曾经诋毁蒋琬,说他“做事糊涂,确实赶不上以前的人”。主管官吏请求追究杨敏诋毁上司之罪。蒋琬说:“我实不如前人,没有什么可追究的。”主管官员又请求允许他去责问杨敏所指糊涂的具体表现何在,蒋琬说:“既然不如前任,那么事情处理必有不当,事情处理不当,就是昏庸。还有什么好问的?”后来杨敏因故被捕入狱,大家担心蒋琬伺机报复,结果蒋琬却不以个人亲疏恩怨决断,秉公处理,不存成见,杨敏未被判重刑。

大权在握的蒋琬不计个人恩怨,更不以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是非、定人罪责,而是宽厚待人,雅量容下,诚为可贵。蜀国百姓因此称他“宰相肚里能撑船”。

和蒋琬同时代的曹植,在政治上颇不得志,但是却说出了一番富含哲理的话:“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有恢弘的气度,自古皆然。

在现代,一个成功人士更是要有包容之心,只有包容别人,才能够赢得他人的敬重。

在这里还得说说李嘉诚。还是在他生产塑胶花的时候,有一次,有个美籍犹太人马素订了一批塑胶产品,打算运到美国销售,后来不知什么原因,马素临时取消了订购合同。李嘉诚并没有按照合同要求赔偿,他对马素说:“日后若有其他生意,我们还可以建立更好的关系。”马素深感这位宽厚的年轻创业者,是个可做大事的人,于是不断向美国的行家推销“长江”的产品。自此,美洲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李嘉诚由此进一步感悟“吃亏是福”的道理。

人生在世,不能脱离群众,离开群众,难以活下去,也无所作为。而胸怀广阔、气度宽大的人才能出众,广结良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把事情做得好上加好。

斯宾诺莎说:“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欧文说:“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确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培养宽容的心胸,彼此容纳、谅解,不固执己见,要淡泊名利,泰然处之。

容纳别人无心的过错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在他的自传里,谈起一位叫洛伯里的人时说:“记得有一天早上,洛伯里先生特地差人请我去一趟,当我到他家里时,他正坐在桌旁,桌上放着一个信封,寒暄过后,他便把那个信封递给我说:‘我想请你把写这封信的秘书辞退。’”“当时我大感惊异。‘为什么呢?’我说:‘这个秘书平日做事十分认真,品行也很不错,简直像是我的左右手一样,他有什么事得罪了你吗?’”“你看,洛伯里指着信封上的一行名字说:这不是他的字迹吗?他怎么把我的姓氏写上两个呢?”“这使我心中大感不悦,我说”:这种一时的笔误谁都难免的,即使写错了,也不过是无心之错,何必当作一件了不起的事来论处?我平日如果对这种事也斤斤计较,也许早就累死了。至今我每天收到的大批信件中,仍有不少人把我姓名的字母拼错的。他们有时甚至把我的姓名写成Karnayhie,或Carnayay。“我的这一番话仍旧未能提醒他。他拿着那个信封,不知如何是好。试想,即使是一个再了不起的伟人,有了这种狭小的气量,优点也会立刻逊色不少的。”

世上有许多人,常常因为觉得自己立足不稳,便疑神疑鬼,对人多方猜忌,稍微抓住人家一些把柄,就大惊小怪起来,恨不得将那人处以极刑。又有许多人依赖某种势力,高居人上,因为对于自己的行动毫无自信,便时时注意人家是在尊重他,还是鄙视他。如果别人无意中对他稍有疏忽,他就立刻认为那人已在向他进攻,立刻拿出全力与他周旋。这种人固然可悲,也实在很可怜。

试想一下,他们整天活在这样一种境界中,该有多么痛苦啊。相信大家都听过孔子的这句“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的意思是“那些早已做过的事情就不要议论了,正在做的事情不要去劝阻,总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追究起来有什么意义呢?还是既往不咎的好。”

孔夫子的一个观点和态度,那就是“既往不咎”。人们对犯错误者批评教育之后,总希望他能汲取教训,改正错误,振奋精神,希望他有新的进步,而不是揪住辫子不放,一棍子把人打死。所以需要人们有宽容、接纳、积极、向前看的态度。这样的“既往不咎”是正确的,符合孔子的思想。

但是要做到这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需要不一般的容忍。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你说也不能改变什么,对事情没有帮助,反而只会伤了感情,让人处于尴尬,那不如不说。

比如,公司或领导已经决定的事情就不要评价,不要给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无论你认为这些建议和想法对公司有多大的好处都要坚持不说的原则。但是在公司决定以前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是你的职责,决定事情是公司领导的事,我们要认识清楚自己的职位和存在价值,不要给出超越职权的建议和想法,否则受到伤害的是自己和公司。

有些小事情,过分地追究,可能伤害别人的面子和积极性。用一颗包容的心,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别人无心的过错,你也会更快乐。

我们中国人不习惯赞美别人,把对别人的赞美埋在心底,总是通过批评别人来“帮助别人成长”,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赞美比批评带给别人的进步要大。别人有了好做法、想法就要赞美,要夸奖,只有这样才有完美的人际关系,才有以后成功的基础。

坏事情,先说结果。先讲结果,这样就有了沟通的底线,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用来沟通怎样解决问题。

但是要注意的是,正确理解“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的含义,对于我们仍然有很强的针对性。凡是做过的事,都有必要总结、评价,为的是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把今后的事情做得更好。如果只是议论,当事后诸葛亮,做些雨后送伞的事,更有幸灾乐祸者发表一些挖苦嘲讽的言论,就大错特错了。

该忘掉的就忘掉

古人云:“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别人对我们的帮助,千万不可忘了,反之,别人倘若有愧对我们的地方,应该乐于忘记。

乐于忘记是一种心理平衡。也是一种净化心灵的扫除。在心灵堆放一些毫无价值、又影响心境的历史垃圾,有什么用呢?它只能让我们背上包袱,让我们生活得不开心,此外,全没有一点好处。俗话说:“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灵,搞得自己痛苦不堪,何必呢?这种人,轻则自我折磨,重则就可能导致疯狂的报复了。

乐于忘记是成大事者的一个特征,既往不咎的人,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而大踏步地前进。人要有点“不念旧恶”的精神,况且在同事之间,在许多情况下,人们误以为“恶”的,又未必就真的是什么“恶”。退一步说,即使是“恶”吧,对方心存歉疚,诚惶诚恐,你不念旧恶,以礼相待,说不定也能改“恶”从善。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炀帝的郡丞,最早发现李渊有图谋天下之意,亲自向隋炀帝检举揭发。李渊灭隋后要杀李靖,李世民反对报复,再三强求保他一命。后来,李靖驰骋疆场,征战不疲,安邦定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魏征曾鼓动太子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同样不计旧怨,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也为唐王朝立下了丰功。

相传唐朝宰相陆蛰,有职有权时,曾偏听偏信,认为太常博士李吉甫结伙营私,便把他贬到明州做长史。不久,陆蛰被罢相,贬到明州附近的忠州当别驾。后任的宰相明知李、陆有点私怨,便玩弄权术,特意提拔李吉甫为忠州刺史,让他去当陆蛰的顶头上司,意在借刀杀人。不想李吉甫不计旧怨,而且,“只缘恐惧传须亲”,上任伊始,便特意与陆贽饮酒结欢,使那位现任宰相借刀杀人之阴谋成了泡影。对此,陆蛰深受感动,便积极出点子想办法,协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李吉甫不图报复,宽待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

最难得的是能够将心比心,谁没有过错呢?当我们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时,是多么渴望得到对方的谅解啊!

古人古事,脍炙人口。以古为镜,可以净心灵,愿每一个人都能面向未来,忘掉一切影响情绪的阴影,在生活中宽厚为人。

惠顾于人伤不到本

在人际关系中,个人间的关系也都是彼此联系,互相依存的。人与人之间难免有些碰撞和摩擦,这一切产生的原因大多数都与名利有关,缘于名利又消于名利。

吃亏怎样?占便宜又怎样?吃亏了,一来取得心灵的平静,二来可获得道义上的支持,三来在钱财上并不会永远吃亏,因一旦对方醒悟,你的我的自然一清二楚。相反,占便宜的人,心理上永无宁日,让天下人耻笑,别人的钱财你占有,是何滋味?明白了个中道理,吃亏、占便宜也就分得很清楚了。

郑板桥说:“为别人打算,就是为自己打算。”为人处世,假如适当地让利给对方,可以避免生怨,少惹灾祸,这便是“有福”了,这就是“真糊涂”了。

日莲和尚《异体同心事》云:“异体同心万事成,同体异心诸事废。”

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或反感,起因经常在彼此双方,俩人谁也不愿主动地、面对面地将诸多鸡毛蒜皮一类的事谈清楚,相反只在背后说三道四,论长论短,以致误解越来越多,隔阂就会越来越深,甚至反目成仇,结果令人沮丧。

当面对这种现象时,两个人可都糊涂一点,打破僵局,与对方谈清楚,诚心、坦荡、虚怀若谷,自然云破天开,重归于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是有感情的,待对方思想转变过来,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这样,于己于他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弊的。

交往中,双方互利就会免去很多障碍,交往也会越来越密切。这其中,不只是指物质因素的互利,还包括精神因素。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说,主要是指精神上的互相鼓励和促进。

别人怨恨你,你对他处处关心;别人同你为难,你却给他帮助。别人背后搞小动作,你胸怀坦荡,若无其事。用自己冷静的态度和热情去感化别人,当他人确实了解你的为人后。大多数人是反过来自责,这样的交往也会是牢固的。

东汉初年,寇恂任颍川太守,贾复任左将军,两个人都是兴复汉室的有功之臣。

一次,贾复的一位部将在颍川持刀杀人,寇恂作为太守,秉公执法,将部将逮捕入狱,而且判处死刑。贾复听后,很气愤,认为寇恂不给他面子,“打狗还要看主人面”,现在把他的部下处以死刑,认为有失其尊严。于是放出话去,有机会经过颍川时,碰到寇恂即为部下报仇。

寇恂手下的人提醒他,贾复孔武有力,翻脸不认人,万一……因此要求太守大人多带几名带刀侍卫,以防不测。寇恂说:“不必如此。”

寇恂下令,对贾复的部队,各属县都要盛情款待,每位士兵备两份酒食。贾复到了颍川城,寇恂亲自出城迎接。然后推说自己生病,先回府去了。贾复欲带兵追击他,无奈手下将士个个烂醉如泥。

事后,寇恂将这件事向光武帝刘秀汇报了,并一再请求,不要追究贾复的责任。刘秀没有为难贾复。等贾复了解真情后,感动得热泪盈眶,自己竟然为一个犯罪的手下申冤,岂不叫人笑话。他主动来到寇恂的府上,承认错误,此后,二人成为生死之交。这是一个人惠顾于人并不影响自己声誉的典型例证。

另有一例,历史上有一个叫王文正的人,其为人处事,度量都十分宽厚,从来没人看见过他发怒。

家里的人想试探他的度量,将少量的灰尘和墨水洒在他的碗中的肉汤里。王文正就只吃饭而不食菜。问他为什么不喝汤,他说:“我有时不喜欢喝肉汤。”

有一天,下人又把墨水洒在饭中,王文正看见以后,说:“我今天不想吃饭。你们可以熬一些粥。”儿子告诉他说:“猪肉被做饭的人吃了一半,我们都吃不饱了,请爸爸惩罚那个厨子。”王文正说:“你们估计吃得了几斤肉?”儿子说:“一斤。可是今天只吃了半斤肉,其余半斤让厨子藏起来了。”王文正说:“一斤肉能吃饱吗?”儿子说:“一斤肉当然能吃饱。”王文正接着说道:“那以后每天买一斤半肉就可以了。”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过类似的事情,虽然我们损失了一点,或奉献了一点,但并不影响我们原本的生活状况和秩序,因此,我们大可不必为此兴师动众,而是采取一点无所谓的态度,会让我们生活得更安静、更有人缘。

即使遭遇无端指责也主动退让

社会关系复杂,人在其中或承受委屈,或遭遇指责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表现出无所谓的姿态来,不是还以颜色而是宽容忍让,我们就会为自己打开一扇扇轻松快乐的大门。《寓圃杂记》中记述了杨翥的两件小事。杨的邻人丢失了一只鸡,指骂被姓杨的偷去了。家人告知杨翥,杨说:“又不只我一家姓杨,随他骂去。”又一邻居每遇下雨天,便将自家院中的积水排放进杨翥家中,使杨家深受脏污潮湿之苦。家人告知杨翥,他却劝解家人:“总是晴天干燥的日子多,下雨的日子少。”

久而久之,邻居们被杨翥的忍让所感动。有一年,一伙贼人密谋抢杨家的财宝,邻人们得知后,主动组织起来帮杨家守夜防贼,使杨家免去了这场灾祸。

宽容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任何宽容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是痛苦的代价。谁都会常常碰到个人的利益受到他人有意或无意的侵害,于是,就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只要忍一忍,就能抵御急躁和鲁莽,控制冲动的行为。如果能像杨翥那样再寻找出一条平衡自己心理的理由,说服自己,那就能把忍让的痛苦化解,产生出宽容和大度来。

生活中有许多事当忍则忍,能让则让。宽容不是怯懦胆小,而是关怀体谅。宽容是给予,是奉献,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是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法宝。

在很多伟大人物身上都有宽容的美德,这种美德是他们能够被人尊敬的原因之一。不会生气的人是笨蛋,而不去生气的人才是聪明人。只有学会体谅、宽容,做一个品格高尚、善解人意的人才有可能成功。

宽容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沟通,彼此多一些体贴和关怀。同时,宽容也可以解决许多棘手的问题,让生活中的许多难题迎刃而解。

在开往费城的火车上,中途一个妇人上了车,走进一节车厢,坐在座位上。这时候,走过来一位略显肥胖的男子,坐在她对面的座位上,点了一根香烟,她禁不住咳了几声。身子也挪来挪去。

可是,那个男子丝毫没有注意到她的暗示。最后,妇人终于忍不住开口说道:“你多半是外国人吧?大概不知道这趟车有一节吸烟车厢?这里是不让抽烟的。”那个男子一声不吭,掐灭了香烟。

过了一会儿,列车员过来对老妇人说,这里是格兰特将军的私人车厢,请她离开。她听了大吃一惊,站起身往门口走。她看着将军一动不动的身影,心里有些慌张和害怕。而整个过程中,将军仍像刚才一样表现出了他的宽容大度,没有给她任何难堪,甚至没有取笑嘲弄她的神情。

将军在妇人面前表现出了自己的涵养,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高贵而轻视她,相反的,却顾及到了妇人的尊严让妇人备受感动,也让我们学到了做人的学问。

我们不妨试着多去谅解别人,而不再去批评他人,惟有如此,我们才会不受其弊,反得其利,这样也许能得到更多的成功机会呢!

当耶稣说“爱你的仇人”的时候,他也是在告诉我们怎样改进我们的外表。一些女人,她们的脸因为怨恨而有皱纹,因为悔恨而变了形,表情僵硬。不管怎样美容,对她们容貌的改进,也比不上让她心里充满了宽容、温柔和爱所能改进的一半。

怨恨的心理,甚至会毁了我们对食物的享受,《圣经》上面说:“怀着爱心吃菜,也会比怀着怨恨吃牛肉好得多。”

即使我们不能爱我们的仇人,至少我们要爱我们自己:我们要使仇人不能控制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健康和我们的外表。就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不要因为你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怒火,热得烧伤你自己。”

我们也许不能像圣人般去爱我们的仇人,可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快乐,我们至少要原谅他们,忘记他们,这样做实在是很聪明的事。有人问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儿子约翰,他父亲会不会一直怀恨别人。“不会,”他回答,“我爸爸从来不浪费一分钟,去想那些不喜欢的人。”

要培养平安和快乐的心理,就永远不要试图去报复我们的仇人,因为如果我们那样做的话,我们会深深地伤害了自己。要像艾森豪威尔将军一样,不浪费一分钟的时间去想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

在这一点上,每一个聪明的成功人士都会有所感悟,他们更懂得去调解自己的心理,因为他们知道,生别人的气,不但会伤害了自己,更会把时间耽误在这些乏味的事情上,这是很没有意义的,也会对自己的成功设置障碍。

有人曾经试着对成功者做了这样的分析,通过对他的职业进行长时间的仔细观察和研究之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他的成功至少有百分之二十应当归功于他在广交朋友方面的非凡能力。从他的童年时代起,他就致力于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他非常善于把人们吸引和聚集在他的身边,他的和善、宽容、大度甚至到了朋友们愿意为他做任何事情的地步。

坦然接受一些看似不公平的举措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会有人抱怨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老天不但给了他人聪明,还给了他们美丽,而上帝给自己的,既不是漂亮的容貌,也不是智慧的大脑。其实,那些拥有美丽的容貌和智慧大脑的人何尝没有烦恼呢?上帝是绝对公平的,他给予你此,就不再给予你彼。你看似不公平的,其实对于你来说根本就不关于你的事,你不去理它或不去抱怨它,也不会碍你什么事,你去抱怨,你去在乎它,它也不买你的账。

哥几个为看电视而争吵了起来,他的妈妈过来调解纠纷:“你们为什么吵架呀?”“妈妈,我要看这个频道,他们几个要看那个频道。”最小的儿子很委屈地说。“彼得,他们几个人是多数,你一个人是少数。少数人的利益要服从多数人的利益,你应该让他们看,你不能这么自私。”妈妈劝解着她的儿子。“可是,妈妈,他们要看自己喜欢的频道也是他们的自私啊,为什么多数人的自私就比一个人的自私好呢?这不公平。”她的儿子并不服气。

妈妈无话可讲,但还是命令她的儿子让出了“频道占有权”。

如果这个小案例还不能说明情况的话,我们再来看另一个案例:假设你是一个扳道工人,在一个火车岔道口,一辆火车飞驰而来。可是,在正前方的轨道上坐着六七个人,毫无察觉地背对着火车聊天。你立即想把铁轨扳向另一个方向,可转头一看,这条道上也有人,所不同的是,这边只是一个睡着了的人,这时你会怎么办?

也许这个问题大家从来都没想过,只是一味地想着老天为什么对自己这么的不公平,为什么自己会这么的倒霉等等一些让自己内心很难接受的问题。

其实,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每个人的利益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理论上的阐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要面对“电视频道”之争和类似铁路扳道工的选择,很多人都会理所当然地牺牲少数人利益去保护多数人的利益。难道多数人的自私就比少数人的自私高尚吗?我们不可否认,小皮特、孤单人之类的弱势群体总是会受到在各种堂而皇之理由的掩护下的侵犯和伤害。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渴望社会的公平和公正,但这只是一个理想。每时每刻,我们都有可能不公平地对待他人,也有可能受到他人的不公平待遇。这是社会现实。如果不幸的是你处于一个类似“孤单孩子”的境地,那么社会给予你的不公平会更多,你该怎么办?“这太不公平了!”

面对这样的情形,每个人都会生气,即使是愤怒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不是生活的法官,手捧神圣的法律来对生活做出强制性的判决;我们也不是武艺高强的大侠,可以除霸安良、匡扶正义。我们可以抗争、呼吁,讨个说法,但对此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生活的一部分正常内容,我们不可以过分地计较这些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过多沉醉于那些公平的思考会使我们背上沉重的“渴求平等”的包袱,从而完全演变成为一种对生活和自己的苛刻,这又何必呢?烦恼不找我们,我们难道要找烦恼吗?

在工作中,有的人总是抱怨别人的工作量与自己的工作量一样多,但工资奖金却比自己的高;也有的人总是认为别人生在城市里,生在一个好的家庭里,有着比自己好的背景,有着比自己更好的起点和更多的机会,等等,这实在不公平,并由此对这个社会失去了希望……他们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寻求公平的落脚点,并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刚正不阿的执法裁判的地位上审视这世间各种不公平的事情,并痛心疾首地大声呼唤:“这公平吗?我需要公平!”

其实,只要我们换一种方式去看人生,就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公平的。换而言之,也就是你究竟如何看待事物或不平等的事。

爱默生说:“一味愚蠢地强求始终公平,是心胸狭窄者的弊病之一。”因为我们不可能对人生投“弃权”票,所以在抗争与努力进步的同时,也必须学会宽容。

在这个世界上,绝对的公平是根本不存在的,因为这个世界不是根据公平的原则而创造的。譬如,豹吃狼,狼吃獾、獾吃鼠……只要看看大自然就可以明白,这些受到威胁的弱者永远是不公平的,强者生存,弱者灭亡,优胜劣汰,没有公平可言。飓风、海啸、地震等等自然灾害对世上的所有生命来讲都是不公平的。在我们人类社会里,贫穷、战争、疾病、犯罪、吸毒等等不平等的现象也是此起彼伏。公平是神话中的概念,现实中的人们每天都过着不公平的生活,对于快乐与不快乐,其根本上是与公平没有任何关系的。其实,这并不是人类的悲哀,只是一种真实情况,对于公平,过去不曾有过,今后也永远不会有。

生活中,有些人受到要求公平的心理影响,当公平还没有出现时,通常都会感到愤怒或忧虑。其实,他们应该懂得,不公平是常有的事,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与不公平进行挑战,以避免使自己的思想陷入僵化,从而给自己造成自毁心理的状态。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一味地追求绝对的公平,只会导致心理严重失衡,使自己变得浮躁不安。其实事事都是公平的,公平就在每个人的心里。不妨敞开胸怀,把名利地位等不公平的事看得淡些,即使出现一些暂时的不如意,也要学会用宽容和理性处之,这样你就会活得更从容。

让心灵清澈得没有一点仇恨

据说,在北美洲有一个部落时常举行一种仪式,而仪式的内容就是宽恕犯了错的人。当有人犯错的时候就会被带到村子中央,接受众人的赞美。整个部落的男女老幼都停下手里的活儿,将“罪人”团团围住,轮流列举他做过的好事,歌颂他的善行和美德,每一个细节都不遗漏。仪式最终发展成一个欢迎的庆典,大家欢迎犯错的人回归到集体中来。

把惩罚化为温暖,把伤害变成祥和,把排斥变为宽恕,这的确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犯错的人没有被排斥,没有受打击,整个部落重新团结成为一个整体。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虽然宽恕无法改变过去,却能够改变未来。只有那种既往不咎、不在乎你过去所犯的错误,懂得宽恕的人,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轻松地前进。

宋代的王安石当宰相的时候,因为苏东坡与他政见不同,便借故将苏东坡降职减薪,贬官到了黄州,搞得苏东坡好不凄惨。然而,苏东坡胸怀大度,根本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更不念旧恶。王安石从宰相位子上垮台后,两人的关系反倒好了起来。苏东坡不断写信给隐居金陵的王安石,或共叙友情,或讨论学问,互相勉励,十分投机。苏东坡由黄州调往汝州时,还特意到南京去看望王安石,结果受到了热情接待,二人结伴同游,促膝谈心。临别时,王安石嘱咐苏东坡:“将来告退时,要来金陵买一处田宅,我好与你永做睦邻。”苏东坡也满怀深情感慨地说:“劝我试求三亩田,从公已觉十年迟。”就这样,二人一扫嫌隙,成了知心好友。

古往今来,不计前嫌,以宽恕为上,从而化敌为友的佳话真是不胜枚举。人活于世,最难得的就是将心比心。谁没有过错呢?当我们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时,是多么渴望得到对方的谅解啊!是多么希望对方能把不愉快的往事忘记啊!既然我们都有这样的想法和愿望,那么为什么不能用宽恕的胸怀去理解他人呢?

记得有一位朋友说过:“我只记着别人对我的好处,忘记了别人对我的坏处。”因此,这位朋友很受大家的欢迎,拥有很多至交。乐于宽恕是一种心理平衡,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身受其害的是自己的心灵,使得自己痛苦不堪,何必呢?这种人,轻则自我折磨,重则可能导致疯狂的报复。人的确需要有点“不念旧恶,宽恕为上”的精神。

对自己有恩、帮助过自己的人,我们要牢牢记住,并时刻想着去回报他人;而对自己有过伤害、有愧于我们的人,我们则要以宽广的胸怀包容往日的恩怨,不以势压人,不落井下石,不计前嫌,着眼于将来。这样才会使我们具有更大的人格魅力,这才是一个人成功立业的有力保障。

犯不上去理会妄言

人生活在世界上,是非成败,总不免有他人说三道四,道短论长。对此,有些人就忍受不住,便义愤填膺,反唇相讥,其实那都是没有必要的。何必为此斤斤计较而浪费精力?如果因此而惹下大祸就更不值了。

唐玄宗时,李林甫为了独掌大权,一心要挤掉宰相张九龄。张九龄是个老臣,德高望重,李林甫几次试探着攻击他,只因玄宗信任张九龄,李林甫的奸计没有得逞。

李林甫十分懊恼,他对自己的亲信说:“张九龄一日不除,我就一日不安啊。这个人没有污点,我该从哪里整治他呢?”他的亲信说:“张九龄没有过失,但我们可以让他主动犯错。”李林甫说:“他这个人一生谨慎,谁也不能拉他下水啊。”他的亲信说:“张九龄有个缺点,就是性格孤傲,忍受不了羞辱。你如果刺激他发怒,他一定会暴跳如雷,这样,他做起事来就不能周全了。”李林甫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就寻找机会激怒张九龄。

一日,地方将领牛仙客要受朝廷实封的消息传来,朝中大臣都认为不合礼度,纷纷表示反对。李林甫鼓动众臣向玄宗皇帝进谏,但他们怕惹祸上身,没有一人响应。李林甫于是对张九龄说:“你以忠直闻名,难道也胆小怕事了吗?这点小事你都不敢站出来说话,看来你是徒有虚名啊!”张九龄一听李林甫这样污蔑自己,果然大为恼火,他说:“我是敢进谏的,只怕你不敢啊。”

二人言语相互攻击,张九龄火气越来越大,李林甫见张九龄中计。于是,拉着他一起进见唐玄宗。在玄宗面前,张九龄由于有怨气,说话的口气十分激动,言辞也有不当之处。玄宗越听越烦,不待他说完就制止了他。李林甫在旁冷眼观望,一句话也没说。

李林甫在事后对众臣说:“张九龄对皇上十分无礼,大声指责,他是国家重臣也不该这样啊!他不把皇上放在眼里,还会忠于朝廷吗?”李林甫的话传到玄宗耳中,他开始对张九龄愤恨起来。

不久,张九龄的宰相之职就被罢免了。

张九龄理会了李林甫的妄言,遭到了无耻小人的暗算,让李林甫抓到了把柄。多年的努力一下断送了,还差点因此得罪玄宗而丢掉性命。张九龄的事例说明一个道理:人身处在社会中,遭到别人的妄言攻击是不可避免的,但千万不能让这种攻击干扰了我们正常的心态和生活的秩序。我们如果不想被它所伤害,那就不要去理会它。

宋朝有个叫吕蒙正的人,很有才华,皇帝因此很赏识他,就封他做了宰相。时间不长,就有官员经常在背后和别人说:“你看这个小子,没名没实的,他也配当宰相吗?”吕蒙正有时候听见了,却假装没有听见,大步走开了。吕蒙正的随从为他很愤愤不平,准备利用手中的权力去好好治一下这些大臣。吕蒙正知道后,坚决阻止了他们,吕蒙正对他们说:“如果完全知道了他们都是谁,那么我就会一辈子也忘不掉。这样的话,就会耿耿于怀,影响同朝为臣的关系!因此,还是不要去继续寻查这些人都是谁了。”当时,手下的人都佩服他气量恢弘。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曾经有人向皇帝打报告说:“吕蒙正为人太糊涂。”皇帝却说:“吕蒙正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正因为此,才适合做宰相的。”

很多的名人都受到过妄言的攻击,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艾丽诺也经历过,但尽管是女流,却总能表现出大家之气,对所有的攻击都能够泰然面对,她常常说:“避免别人攻击你的唯一方法就是,你得像一只有价值的精美的瓷器,有风度地静立在架子上。”这句话十分有道理,世间的事情都是复杂纷纭的,不可能也没必要样样事情都做到一丝不苟。对其他人恣意的妄言,例如婆媳口角、优伶争俏、小丑作怪之类,不必太在意,事实会说明一切的。更何况别人攻击你,至少因为你具有某种的重要性,别人才会去关注你,去议论你,去污蔑你。

有一位朋友对小仲马说:“我在外面听到许多关于你父亲大仲马的坏话。”

小仲马当即摆出了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回答:“这些事情都不必去管它,我的父亲大仲马是很伟大的人。打个比方说,他就像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江,你仔细地想想看,如果有人对着大江小便,那根本无伤大雅的,不是吗?”

其实,低调者就该如此,对于听到别人的流言蜚语,应该再三客观地分析、判断,哪怕言辞激烈或只有百分之一的正确。之后,只要认为自己的做法合理,站得住脚,那么就可以坚持到底,不必妥协。对于那些纯属恶意的人身攻击、诽谤、诋毁、中伤,也不妨装聋作哑一番,豁达大度一些。同事之间,邻里之间,或是萍水相逢的路人之间,都不免会产生些摩擦,让别人说长道短,你如果也是斤斤计较,睚眦必报,这会激化矛盾,其结果是于人于己都不利。如果能做到“低调一点”,麻烦、恼火、损失自然就会少得多了。

即使犯过小错也没什么可愧疚的

我们当中有许多人在自己的生活中,常常沉陷于对往事的追悔和愧疚之中。其实这很没必要,因为犯点小错误,于人于事都无所谓,根本没必要为此愧疚不已。我们在善于宽容别人的同时,也应善于宽容自己,这样的人生才会有快乐。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在世,总是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错误有大有小,也许是影响重大的失误,也许只是些不得体的言行,一句不适当的话。每当回顾这些过去的失误,人们都会去思考。如果能在思考之后,得出教训并努力决不再重蹈覆辙,并且立即投入现在应该做的事情之中,那么你的思考便是有价值的,你的失望与懊悔就是一种自然、健康的情绪反应。这种思索,无疑是你成长的重要动力,已经不是消极的追悔与愧疚。

假如你只是因为过去曾经做过的事情而难过,悔恨自己以往所说过的话,那么你就错了,你已经陷入了一种无用的情绪之中,这种无用的情绪就是追悔与愧疚。本文所要分析的,便是愧疚对人们健康心理的影响。

你可以随时随地在遇见的人身上看到愧疚的影子。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当中最常见的心理压力。它使你的注意力专注于过去,为自己做过、说过的行为和言论感到沮丧、愤怒、羞愧和悲伤。这种心理可以占据你现在宝贵的时光。

对于过去的愧疚实际上是对现在时刻的浪费。愧疚的程度可能有大有小,小的愧疚只是失望、懊悔,它会促使你吸取过去的教训,这并不构成心理问题;如果你因为过去曾经做过的事而变得耿耿于怀,退缩不前,生活在过去的阴影下,沮丧、懊恼、萎靡不振,这已经构成了心理障碍了,你就需要审视自己的内心了,你已经被消极情绪所占据。吸取过去错误的教训是健康的,也是成长的因素之一;但过度和长久的愧疚则是不健康的,只是徒劳的。因为,无论你有多少愧疚,终究无法改变历史。

愧疚是所有错误行为中最没有益处的一种,使你浪费了许多宝贵的现在,要知道,多少愧疚也没有办法改变过去。

过去的,已是无法改变,愧疚又消磨了你的意志,使你无法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愧疚会损害你的心理健康,心理压力最终会影响到你的身体健康。这种情绪对你没有丝毫的益处,要让自己生活的快乐一些,那你就要果断地远离那些所谓的愧疚。

第三章 学会无所谓一点,你会活得更快乐

老百姓常开玩笑说,傻乎乎的人才乐呵呵的。这傻当然不是真傻,而是对一些无关紧要事情表现出的一种无所谓的心态。快乐是一种心态和感觉,是自己的情绪,是可以控制和争取的。一个富翁可能不快乐,因为他对金钱太在意了;一个乞丐可能如活在春风里,因为他对别人的眼光不在意。这就是说,生活中,如果学会无所谓一点,你就会活得更快乐。孩子在玩泥土时是快乐的,他不担心衣服脏,不担心有人笑他不讲究卫生,没有担忧、牵挂、干扰,玩耍的过程就是快乐的过程。高深的道理其实看起来就是这样简单与幼稚,像孩子一样,以无所谓的心态对待忧愁、烦恼、困难,转换想法,改变心境,快乐不就可以常驻心间了吗?

坚持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有些人总喜欢和他人做比较,看自己是不是比别人强,或者别人比自己强。如果自己比别人强,心中就会窃窃自喜;否则,心中就会非常不如意。

许多读者都读过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小说的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位家庭条件不怎么好的妇女,但是她总是爱和那些有钱人做比较,希望过上他们的生活。结果,满足了虚荣心,却将朋友的珍珠项链搞丢了,花费了10年的时间来做补偿。如果不是处处和他人比较,如果她从未幻想过跻身上流社会,如果她从未渴求戴上那炫目的项链,把那些虚荣看得淡一些,无所谓一些,她就不会遭那么多年的罪,自己也会活得美丽从容。

一个人努力过上好的生活,这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凡事都要和别人做比较,就会失去很多人生的乐趣,使自己过得很累。凡事只有从实际出发,用一颗平常心做事,才能够生活得更好。

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钓了非常多的鱼,但每钓上一条鱼就用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鱼,他都丢回河里。其他钓客不解地问:“别人都希望钓大鱼,为什么你却将大鱼丢回河里呢?”这人轻松地回答:“因为我家的锅子只有尺这么长,太大的鱼装不下。”

这位钓鱼的人就是明智的,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条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才能够做到更好。

汉朝的周勃可以说是一位不和别人盲目比较的人。有一天,汉文帝想了解一下百姓的事情,就把右丞相周勃找来,问他:“全国一年之中要审理、判决的大大小小案件一共有多少件?”周勃一听愣了一下,他低着头,回答汉文帝说不知道。文帝又问:“那么全国上下每年收入和支出的金钱又是多少?”周勃急出一身冷汗,汗水把他的衣服都弄湿了,因为他还是回答不出来。汉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这些事情都分别有掌管的人,问审理案子的事,有廷尉;问财务的事,有内史,只要把他们都找来,一问就知道了。”汉文帝听了点点头,对陈平的回答十分满意。事后周勃感到非常羞愧,觉得自己反应、机智都不如陈平,于是借着生病想回家乡养老的理由,辞去右丞相的官职。

周勃本是一员武将,如果一味地和擅长计谋的陈平去比安邦治国,无疑是拿自己的短处和他人的长处相比,这样比较的结果只会是越比越气馁,不仅对自己不好,而且对国家也很不利。所以周勃选择了退出,无疑,他是一位智者。

蜚声世界影坛的意大利著名电影明星索菲亚·罗兰能够成为令世人瞩目的超级影星,跟她对自己价值的肯定以及她的自信心是分不开。

出于生存与对电影事业的热爱,16岁的罗兰来到了罗马,并准备在这里涉足电影界。没想到,第一次试镜就失败了,所有的摄影师都说她够不上美人标准,都抱怨她的鼻子和臀部。看到这种情况,导演卡洛·庞蒂只好把她叫到办公室,建议她把臀部削减一点儿,把鼻子缩短一点儿。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演员都会对导演言听计从。但是,小小年纪的罗兰却非常有勇气和主见,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她说:“我当然懂得因为我的外型跟已经成名的那些女演员颇有不同,她们都相貌出众,五官端正,我却并非如此。我的脸毛病太多,但这些毛病加在一起反而会增添我的魅力。要是我的鼻子上有一个肿块,我会毫不犹豫把它除掉。但是,说我的鼻子太长,那是毫无道理的。要知道,鼻子是脸的主要部分,它使脸具有特点。我喜欢我的鼻子和脸的本来样子。是的,我的脸的确与众不同,但是我为什么要长得跟别人一样呢?我要保持我的本色,我什么也不愿改变。我愿意保持我的本来面目。”

正是罗兰的坚持,令导演卡洛·庞蒂重新审视,逐渐地真正认识到了索菲亚·罗兰,并开始了解和欣赏她。

罗兰没有听从摄影师们的话,没有为迎合别人而放弃自己的个性,也没有因为别人而丧失信心。因此,她才得以在电影中充分展示她那与众不同的美。而且,她的独特外貌和热情、开朗、奔放的气质开始获得人们的认可。后来,她主演的《两妇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因此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女演员奖。

不要刻意地去模仿哪个人,也不要拿自己去跟谁去做对比,比来比去,只会让自己更加的自卑,要记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光点,自己独特的一面,我们要努力地去发现。

每一朵花儿都有她开放的理由,她不会因别人的赞美而绽放得更加美丽,也不会因别人的厌恶而枯萎凋落,她始终相信自己,展现独特的美就是花坚持开放的理由!

不要刻意和别人比较,只要做好自己,就是最大的成功。

不做无谓的回忆

人的一生总会免不了遇到一些令人感到伤心的事,因为人的一辈子不可能都顺顺利利,那样的人生履历反而倒不正常了。生活就是因为有了伤心和快乐,才显得充实、精彩,所以当我们遇到伤心事的时候,要能够学会忘记,忘记伤心的事,多想些快乐的事,这样人就会活得更加快乐。

人生之路,总有一些伤痛如烙印般残存在我们心灵的最深、最柔处,甚至在那里埋下了种子,深深地扎下了根,疯狂地吮吸着滋养我们生命的浓血。如果你不去奋力拔起,不去寻找灵丹妙药根除,而是任由它恶毒的根须蔓延到你的全身肌肤,吞噬着你的灵与肉,那么悲哀、痛苦、凄然将永远伴随着你,就像沉重的镣铐拖住你前进的步履,让你走得好辛苦、好烦、好累。对于你的辛酸、你的泪水、甚至你绝望的哀求,它不会有任何丝毫的怜悯之心。它只会以你的失意、你的痛苦为乐,远远地嘲笑你,嘲笑你的无能、你的弱智、你的愚钝。然后在狞笑之中,看着你灰白色的灵魂慢慢地走向枯萎,慢慢地倒在荒芜的丘陵上……

人生坎坷多崎路,在其中总是会有一些遗憾、惆怅与伤痛。实际上,暂时的失意是前进的动力,在失意中我们会认真地检点自己,检点自己的过去,这一切都可视为是人生路上的小憩,也是为未来的成功积蓄力量。可一味地追寻逝去的年华,沉迷在过去的感伤中,就总是感觉到心情沉重如铁,也总是让人觉得前途之路渺茫,看不到前进的方向。生活已经很不易,何必再去被一些已经成为过去的回忆所羁绊;何必再将自己囚禁在悲伤记忆的囹圄里,用精神和回忆来封闭自己,折磨自己。毕竟我们来到人间的主题不是为了让我们永远生活在过去的失败、曾经的痛苦中。如果我们一味地哀怨,无疑是自己亲手扼杀了美好的生活,剥夺了我们享受快乐生活的权利;不论过去的伤与痛留下的疤痕有多深,毕竟都已经属于过去,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真真切切摆在你面前的却是今天。为了找回失去的快乐,为了不在失败痛苦中陷落,不在失意哀叹中消沉,我们就要尝试去忘记,而唯有学会忘记这些伤痛,你才能扔掉沉重的包袱,才能甩开大步,充满信心,迈着坚定而刚毅的步伐,迎着冉冉升起的朝阳去迎接明天的新生活。

学会忘记,首先就要学会释然,它们是密不可分的两姐妹。学会忘记,就要从抑郁当中走出来,学会忘记生活中的不愉快,忘记那些曾经的伤害,曾经的怨恨和痛楚,还给自己一片原始的清澈、净透、明丽的天空;学会了忘记,你就会慢慢感觉到原来天空不总是灰色的,大地不总是干涸的,春天不总是雨季,冬天不总是寒冷;学会了忘记,你就自然会觉得每天都用各自的姿态迎接着你,生活原本就是这样的美丽;学会了忘记,你就会赫然发现别人是如此的爱你,自己又是如此的爱别人;学会了忘记,你就会在某一天猛然地发现自己所拥有了博大而坦荡的胸怀;学会了忘记,你就会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这样才会在生活中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学会忘记,你就找到了生活的快乐,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会了忘记,你就学会了如何去善待自己,善待生活,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让我们学会忘记那些过去凄迷的追忆吧,迷失的朋友,从灰暗中走出来,给自己一份好心情。让我们掌握自己的命运,把握好今天,畅想明天。用我们自己全心的爱去感恩这个世界,去体会生活中的真谛。朋友,不要再带着灰暗的情绪,踌躇在回忆的窗下,努力地学会忘记,用你手中多彩的画笔去描绘你的今天,勾勒你的未来,带着美丽的心情去拥抱生活中的快乐与成功吧!

不在琐事上较真

凡是被称为琐事的事,一定是一些末节、皮毛的小事。生活中如果一个人跟这些小事一般见识,或过不去,一是没见识,二是在性格上多是鼠肚鸡肠之人。

有一对年轻的夫妇,在吃饭闲谈的时候,妻子也是因为兴致所至,一不小心冒出一句不太顺耳的话来,不料,却被丈夫细细地分析了一番,于是心中不快,便与妻子争吵起来,直至到最后掀翻了饭桌,以致多日相互不说话。

这个例子来自于平常的小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很多事情通常是人为地给自己心灵加压造成的。比如太在意别人的一句话,太在意领导的一句批评,太在意孩子的一句无心之语,太在意爱人的一次赌气,细细想来,当然是以小失大,得不偿失的。我们不得不说,他们实在有点小心眼,太在意身边那些琐事了。其实,许多人的烦恼,并非是由多么大的事情引起的,而恰恰是来自对身边一些琐事的过分在意、计较和“较真”。

比如,有那么一些人对人世间周围所发生的一切相当地敏感,而且还经常曲解和夸大外来的各种信息,对别人所说的每句话都要做细细地琢磨,对自己的得失耿耿于怀,而对于别人的过错更是加倍抱怨。这种人其实是在用一种狭隘、幼稚的认知方式,为自己营造着心灵监狱,是十足的自寻烦恼。他们不仅使自己活得非常累,同时也使周围的人活得很无奈。

有位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听起来颇有哲理:“同样是一件事,想通了是天堂,如果想不通就是地狱。既然活着,就要活好。”有些事是否会能引来麻烦与烦恼,完全取决于每个人如何看待与处理它们。正所谓事在人为,结果也就自然会大相径庭。所以美国的心理学家藏维·伯恩斯提出了消除烦恼的“认可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方式和反应方式从而避免烦恼与疾病。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首先要学会不在意,换一种思维方式来面对眼前所发生的一切。

大家都要知道,对于人生当中的这种过于在意与过分计较的毛病一旦养成的话,天长日久,许多小烦恼自然就会铸成大烦恼。

如果不是关乎责任、原则等方面的事,我们就要做到不要太在意,毕竟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假如我们处处被琐事所纠缠,被小事所累,我们的一生必将一事无成。

其实,在这点上,古代的智者们早已经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早在两千多年以前,雅典的政治家伯里克利斯就向人们发出振聋发聩的警告:“需要注意啊,先生们,我们太多地纠缠小事了!”法国作家莫鲁瓦更是明确而深刻地指出:“我们常常为一些应当迅速忘掉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干扰而失去理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几十个年头,然而我们却经常为一些纠缠无聊的琐事而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时光。”这话实在发人深思。由此可以看出,过于在意琐事的毛病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我们平日的生活质量,使我们的生活失去光彩。很显然,这是一种极为愚蠢的选择。

一个遇事不在意的人,是超越自我的人,也是活得潇洒的人。因为没有了琐事的羁绊,身心就获得了解放。不在意,也是为自己设置了一道心理保护防线,不仅不去主动地制造一些烦恼的信息来进行自我刺激,而且在面对一些真正的负面信息、不愉快的事情的时候,也能努力地做到处之泰然,置若罔闻,不屑一顾,达到“身稳如山岳,心静似止水。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境界。

这不仅是一种巧妙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坚守目标、排除干扰的良策。“不在意”最终所体现出的是一种人格上的修养,也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那些凡事都与人计较、锱铢必争的人,自以为很聪明,其实是以小聪明,干大蠢事;占小便宜,争大烦恼。不在意,乃是不争之争,无为之为,大智若愚,其乐无穷!“不在意”并不等于逃避人类社会现实,不是麻木不仁,不是看破红尘后的精神颓废与消极避世,不是对什么都冷若冰霜、无动于衷,而是一种在奔往人生大目标路途中所采取的一种洒脱、豁达、飘逸的生活策略。人生当中所出现的事实在太多,凡事记起,重何以堪?斤斤计较会让自己的日子阴暗乏味,豁达胸襟却能让每天的生活充满阳光。

何必非要经过大难才懂得无所谓呢

记住,学会放弃烦恼,你便得到了“余暇”;学会放弃烦恼,你便释放了紧张;学会放弃烦恼,你便获得了快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勃·摩尔在一艘美国潜艇上担任潜望员。一天清晨,随潜艇在印度洋水下潜行的他通过潜望镜,看到一支由一艘驱逐舰、一艘运油船和一艘水雷船组成的日本舰队正向自己逼近。潜艇对准走在最后的日本水雷船准备发起攻击,水雷船却已掉过头来,朝潜艇直冲过来。原来空中的一架日机,测到了潜艇的位置,并通知了水雷船。潜艇只好紧急下潜,以便躲开水雷船的炸弹。

三分钟后,六颗深水炸弹几乎同时在潜艇四周炸开,潜艇被逼到水下83米深处。摩尔知道,只要有一颗炸弹在潜艇5米范围内爆炸,就会把潜艇炸出个大洞来。

潜艇以不变应万变,关掉了所有的电力和动力系统,全体官兵静静地躺在床铺上。当时,摩尔害怕极了,连呼吸都觉得困难。他不断地问自己,难道这就是我的死期?尽管潜艇里的冷气和电扇都关掉了,温度高达50℃以上,摩尔仍然冷汗涟涟,披上大衣,牙齿照样碰得格格响。

日军水雷船连续轰炸了15个小时,摩尔却觉得比15万年还漫长。寂静中,过去生活中无论是不幸的事,还是荒谬的烦恼都一一在眼前重现:摩尔加入海军前是一家税务局的小职员,那时,他总为工作又累又乏味而烦恼;抱怨报酬太少,升迁无指望;烦恼买不起房子、新车和高档服装;晚上下班回家,因一些琐事与妻子争吵。这些烦恼事,过去对摩尔来说似乎都是天大的事。而今置身这坟墓般的潜艇中,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摩尔深深感受到,当初的一切烦恼显得那么的荒谬。他对自己发誓:只要能活着看到日月星辰,从此再不烦恼。

日舰扔完所有炸弹终于开走了,摩尔和他的潜艇重新浮上水面。战后,摩尔回国重新参加工作,从此,他更加热爱生命,懂得如何去幸福地生活。他说:“在那可怕的15个小时内,我深深体验到对于生命来说,世界上任何烦恼和忧愁都是那么微不足道。”

今天,仍然有许多人的心态,就像摩尔未当兵前的心态一样,我们都更加主张,他们不要像摩尔一样,要经过苦难才转变心态,而是从一进入社会就拥有凡事无所谓一点的心态。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53岁时便患了神秘的消化病症,头发全掉光了,甚至连眼睫毛都一根不剩,为他写传记的约翰·温克勒说他“活像个木乃伊”。他驰骋沙场,风光无限,却终日缺乏起码的安全感。他拥有大笔财富,却疲于捍卫、增长财富。忧虑烦恼使他53岁时便被判了“死刑”。

死神之门已经向他敞开,回想惊心动魄的一生仍能感到那后怕悸动。他非常不情愿地接受了医生的建议。他退休了。他成立洛克菲勒慈善基金会,他尽力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捐钱让他感受到赚钱所无法获得的满足和愉悦,即使当他旗下的“标准石油公司”因《反托拉斯法》的颁布而被课以“历史上最重的罚款”,他也只是对他的律师说:“不要担心,Johnson先生,我本来就打算好好睡他一觉,晚安!”而洛克菲勒的逝世,已经是45年后的事了。

这便是现代人的斗争方法:爱心、信心。惟其拥有爱心,才能捐巨款以慈善;惟其拥有信心,才能忘记重挫于谈笑间。

请记住,学会放弃烦恼,你便得到了“余暇”;学会放弃烦恼,你便释放了紧张;学会放弃烦恼,你便获得了快乐。

做你所爱,没必要愁眉苦脸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从事自己所喜欢的工作,那无疑是人生一大幸事,而多数情况是,能随便找到一份工作已经就不错了。有时候,你所期望的位置是可遇不可求的。你奋斗了,追求了,但结果常常不遂人愿,对此,我们也应抱定无所谓的态度,既然被安排在这个岗位,就应该做好它。

一位怀才不遇者去寺院拜访一位高僧。

见到这位不速之客,老僧问道,“施主好像怀有什么烦恼之事啊?”“我已经快40岁了,大师。”怀才不遇者说,“至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你要找什么样的位置?”“不知道。”怀才不遇者想了想,又改口说,“适合我的位置。”“你的位置就在你的脚下!”高僧说毕,弯腰拾起一片落梅的花瓣,拈花微笑。

怀才不遇者一愣,顿悟。自己正端然肃立在高僧的对面,头顶是一树怒放的腊梅,脚底是落满梅花的土地,夕阳西下,暗香浮动,感觉真好,这不正是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吗?

人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从政的盯着主席台,经商的盯着金字塔,从艺的盯着各种奖,一律目不转睛,垂涎三尺,满肚子觊觎之心。是呀,谁会满足于自己的位置呢?谁会安于现状,而接受自己所处的位置呢?

每个人都在奋斗中寻找,或者在寻找中奋斗,到头来呢?奋斗好比马拉松赛跑,跑到终点又能如何?冠军只有一个!实际上,这个冠军也未必心满意足,因为它的眼睛不是在俯视芸芸众生,而是在仰视万里无云的晴空。他确信,他的位置是天上的某一个星座,为此,他还将继续拼搏。

位置并不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选择,有时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有时是不期而遇,但有一点要掌握,做自己的所爱,没有必要去考虑这考虑那。其实,对于自己的未来,父母主宰不了,别人更不会为你操劳,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是自己的幸运,找不到最合适的位置,所有的工作也都是人干的,干什么也都无所谓。

为家庭和睦舍弃点什么无所谓

有一些人做事真是认真得很,事事都要搞清楚,事事都要讨个说法,这些人看似聪明,其实智商很低,是没大出息之人。

因为世间并非每一件事都能说清,如家务事就永远说不清,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

同理,世间并不是任何事都有个说法,有个原则,如家庭的事就不一定非要找个说法,就不一定有什么原则。

处理家庭事的最好办法就是装糊涂!得过且过和稀泥。

反之,如果不是糊涂治家,而是处处精明,处处较真,这样的家庭十有八九不和睦。

事实上,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中庸治家的妙用。《礼记》中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王朝的开创者之一,隋朝末年,他助其父李渊于太原起兵,统一全国。他即位后励精图治,重用贤才,从谏如流,是历史上有名的杰出皇帝。他不仅长于文韬武略,善于进行政治和军事斗争,而且在调解晚辈生活中的纠纷时,也十分注意方式、方法,并非拿皇帝或长辈的架子来训斥、压服,而是运用智慧,巧解矛盾。

唐太宗的女儿丹阳公主于贞观十八年嫁给左卫将军薛万彻。薛万彻是贞观时期的名将之一,其祖上原居敦煌,后迁居雍州咸阳。薛万彻自幼随其父薛世雄至幽州。隋末曾在幽州总管罗艺部下任裨将。随罗艺归附唐朝后,先在太子李建成部下。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他曾率领东宫卫兵与李世民的军队激战,得知李建成已被杀后,避入终南山。李世民十分欣赏他的忠诚勇敢,多次派使者入山招降。薛万彻为之感动,终于放下武器,出山归降。在此之后历任统军、右卫将军、右武卫大将军、青丘道行军大总管、宁州刺史等职。他英勇善战,曾参加唐王朝削平地方割据势力梁师都政权以及与突厥、吐谷浑、薛延陀、高丽等的多次战争,屡建奇功。贞观后期,唐太宗曾说:“当今名将,唯李眅、道宗、万彻三人而已。”

然而由于他出身军旅,性格粗豪,多年生活在战场、军营,生活作风较随便,以贵族的眼光来看,则不免有些土气。唐太宗就曾对人说:薛驸马土里土气。丹阳公主听说后,觉得十分没面子,于是几个月不与薛万彻同床。唐太宗听说此事后哈哈大笑。他知道这是因为自己说薛万彻土气的话伤了丹阳公主的自尊心,于是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来调解他们的关系。他摆设丰盛的酒宴,召丹阳公主和薛万彻来赴宴。宴会上,他与薛万彻玩握槊的游戏,用自己佩带的刀子打赌。他故意输给薛万彻,于是解下自己的刀子,亲手给薛万彻带上。这一下,丹阳公主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她十分高兴。宴会结束后,不等薛万彻跨上马,丹阳公主就急忙招呼他过来与自己一起坐车回去。

此后,丹阳公主与薛万彻和好如初,对他比闹别扭之前更加敬重。唐太宗巧解儿女纠纷之事也被人们传为美谈。

另一则外国故事更让我们在会心一笑中受到启迪。

一次,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吵了架,丈夫独自回到卧室,闭门不出。女王回卧室时,只好敲门。

丈夫在里边问:“谁?”

维多利亚傲然回答:“女王。”

没想到里边既不开门,又无声息。她只好再次敲门。

里边又问:“谁?”“维多利亚。”女王回答。

里边还是没有动静。女王只得再次敲门。

里边再问:“谁?”

女王学乖了,柔声回答:“你的妻子。”

这一次,门开了。

家庭是人生中最为温馨的最适合休憩的小城,要想家庭和睦、幸福,在回家之前,就应该把各种头衔、职位扔在脑后,在爱人面前,就要淡忘自己其他的身份。家外的一切已经都不重要了,是什么样都无所谓。

不在琐事上使性子

生活中越是斤斤计较、不肯谦让的人越是得不到便宜,这似乎是个定理。

从前,在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老人和女仆以及一头公羊。勤俭认真的女仆听从主人的吩咐熬煮麦豆,但那只公羊却常常趁着四下无人时偷吃麦豆。不明究竟的主人发现麦豆很快就没了,以为是女仆私自偷吃,所以常对女仆大动肝火。几次下来,一肚子委屈的女仆对公羊的厌恶和怀疑与日俱增。

从此以后,女仆只要一见到公羊,就挥舞起木棒,不由分说地直追猛打,公羊为了保护自己,便用头上的羊角反守为攻。于是,家里天天上演人羊大战,火药味一天比一天浓。

这天,女仆忙着生火熬麦豆,手里拿着带有火星的火种。公羊见女仆手上没拿木棒,便低头用角对准女仆迅速突袭,惊慌失措的女仆情急之下将火种全撒在了羊背上。

火星接触到干燥易燃的羊毛,缓缓蔓延,升起细小的焦烟,又燃起火苗,燥热与痛楚使公羊拔腿向屋外狂奔。它足迹所到之处,不论村庄、山间、田野都成了熊熊火海。

原本清净秀丽的村庄,一时间断壁残垣、面目全非,而这只因为一个女人和一头公羊的斤斤计较。

不应该念念不忘小事,不能计较于小事,否则就会像女仆和公羊一样,怨恨冲突不休,让其他不相干的人都陷入无法挽回的境地。

经常有人颇为无奈地说:“我们可以躲开一头大象,却躲不开一只苍蝇。”其实,这哪是躲不躲的事,只是你想躲不躲,想让不让的事。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往往能勇敢地面对生活中那些重大的危机,却常常被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弄得心烦意乱,被芝麻小事缠绕得苦不堪言。下面故事中的白云禅师就身受此苦。

有一次,白云禅师和师父方会禅师对坐。方会问:“听说你以前的师父灵喻和尚大悟时说了一首诗,你还记得吗?”

白云答道:“记得,记得。那首诗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法牢关锁,一朝法尽光生,照破山河星朵。”白云语气中不免有几分得意。

方会一听,大笑数声,一言不发地走了。白云当场愣住,不知道师父为什么笑。他心里很愁闷,整天都在思索师父的笑,却怎么也找不出原因。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

第二天,白云实在忍不住了,大清早就去问师父为什么笑。方会禅师笑声更大了,对弟子说:“原来你还不如一个小丑,小丑都不怕人笑,你却怕人笑。”白云听了,豁然开朗。

其实仔细想一想,真的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方会禅师的笑也许根本就没有任何意思,但是白云却为此失眠了一整夜,岂不可笑?我们总是专注于一些小问题,结果把忧虑过度放大了。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有许多类似的“小事”,大多数人“斤斤计较于小事”而浪费宝贵的生命,完全错失了生命的神奇与美妙。所以说,我们不应该让小事绊住前进的脚步,不要让琐碎的烦恼浪费我们宝贵的时光。

有则寓言:一天,狮子来到天神面前说:“我很感谢您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这片森林。”

天神听了,微笑着问:“但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困扰呢!”

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我今天来的确是有事相求。因为尽管我的能力再大,但是每天鸡鸣的时候,我总是会被吵醒。天神啊!祈求您,再赐给我一种力量,让我不要再被鸡鸣声吵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狮子兴冲冲地跑到湖边找大象,还没见到大象,就听到大象跺脚所发出的“砰砰”声。狮子加速跑向大象,却看到大象正气呼呼地跺脚。狮子问大象:“你为什么发这么大的脾气呀?”

大象拼命摇晃着大耳朵,吼道:“有一只讨厌的小蚊子,总想钻进我的耳朵里,我都快痒死了。”

狮子离开了大象,心里暗自想着:“原来体型巨大的大象,还会怕那么瘦小的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毕竟鸡鸣也只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不在骚扰大象啊。这样想来,我可比它幸运多了。”

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的情况,应该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而它却无法帮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了!以后只要鸡鸣,我就当作是公鸡在提醒我该起床了,这么一想,鸡鸣声对我还算是有益处呢!”

生活少不了放轻松,可是偏偏很多人把生活看得太严肃,以至于经常为了小事而发狂。其实,生活中的许多苦闷、烦恼,大多源于自己容易生气,不懂得放松心情,遇事愁眉苦脸或咬牙切齿,日子当然不快乐。做人要有度量,凡事不斤斤计较,任何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相信自己让外来影响见鬼去

在古老的印度,有个长发公主的故事,主人公叫雷凡莎,她头上披着很长很长的金发,长得很俊很美,雷凡莎自幼被囚禁在古堡的塔里,和她住在一起的老巫婆天天唠叨雷凡莎长得很丑很丑。

一天,一位年轻英俊的王子从塔下经过,被雷凡莎的美貌惊呆了,从这以后。他天天都要到这里来一饱眼福,雷凡莎从王子的眼睛里认清了自己的美丽,同时也从王子的眼睛里发现了自己的自由和未来,有一天,她终于放下头上长长的金发,让王子攀着长发爬上塔顶,把她从塔里解救出来。

原来,囚禁雷凡莎的不是别人,正是她自己,那个老巫婆是她心里迷失自我的魔鬼,她听信了魔鬼的话,以为自己长得很丑,不愿见人,就把自己囚禁在塔里。

哲人说得好,不要完全相信你听到的一切,也不要因他人的议论而鄙视自己,否则就会陷入自卑的“心囚”。雷凡莎公主把巫婆的话信以为真,而且太在意了,所以就自己常常对自己说:“我长得很丑很丑,快躲起来吧,莫让别人看见我。”这些下意识的暗示,使自己陷入了自卑的“心囚”。我们常常发现有些人身上的自卑,除了喜欢拿别人的优点长处与自己缺点和短处比较外,另一个原因和雷凡莎一样,喜欢听信那些不该听信的话,认不清自己身上蕴藏的无穷无尽的潜力,久而久之,丧失自信,心绪萎靡,便不知不觉地为自己营造了自卑的“心囚”。

人的“心囚”千奇百怪,五花八门,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所有的“心囚”,都是人自己给自己营造的。就拿自寻烦恼来说吧,有人老是责备自己的过失,有人总是唠叨坎坷的往事和不平的待遇,有人念念不忘生活和疾病带来的苦恼……时间一长,就不知不觉地把自己软禁在“心囚”里。自寻烦恼有好多种,其中还有一种是喜欢用自己不懂的事情塞满自己的脑袋,使自己陷入紧张、痛苦之中,原苏联著名作家别洛夫斯讲过一个故事,大意是:

一位公司职员,一天觉得自己好像生病了,就去图书馆借了本医学手册,看该怎样治自己的病,他一口气读完了该读的内容,然后又继续读下去。当他读完介绍霍乱的内容时,方才明白,自己患霍乱已经几个月了。他被吓住了,呆痴痴地坐了好几分钟。

后来,很想知道还患有什么病,就依次读完了整本医学手册。这下可明白了,除了膝盖积水症外,自己身上什么病都有!

他非常紧张,在屋子里来回踱步,他认为:“医学院的学生们,用不着去医院实习了,我这个人就是一个各种病例都齐备的医院,他们只要对我进行诊断治疗,然后就可以得到毕业证书了。”

他迫不及待地想弄清楚自己到底还能活多久!于是,就搞了一次自我诊断:先动手找脉搏。开始连脉搏也没有了!后来才突然发现,一分钟跳一百四十次!接着,又去找自己的心脏,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感到万分恐惧,最后他认为,心脏总会在它应在的地方,只不过自己没找到罢了……

他往图书馆走时,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而当他走出图书馆时,却被自己营造的“心囚”所监禁,完全变成了一个全身都有病的老头。

他决心去找自己的医生,一进他家门,他就说:“亲爱的朋友!我不给你讲我有哪些病,只说一下没有什么病,我的命不会长了!我只是没有害膝盖积水症。”

医生给他作了诊断,坐在桌边,在纸上写了些什么就递给了他。他顾不上看处方,就塞进口袋,立刻去取药。赶到药店,他匆匆把处方递给药剂师,药剂师看了一眼,就退给他说:“这是药店,不是食店,也不是饭店。”

他很惊奇地望了药剂师一眼,拿回处方一看,原来上面写的是:

煎牛排一份,啤酒一瓶,六小时一次。

十英里路程,每天早上一次。

因这是医生严肃而又认真开的一付药方,于是他照这样做了。

结果,情况没有像他想像的那么糟,自己认为的病情不但没有发作,好像连以前感觉的不适也都消失了,而实际上,这位职员根本就什么病都没有,有的只是心病,给自己施了压,一旦你不在意它了,压力也就没了,你也就解脱了。

自己的事自己做主

有这样一个故事:爷孙俩买了一头驴,爷爷让孙子骑,有人议论孙子不懂孝敬;孙子让爷爷骑,有人指责爷爷不疼孙子;爷孙俩干脆都不骑了,又有人笑话他俩放着驴不骑是傻瓜;结果爷孙俩只好绑起驴扛着走了。如果我们不想遭遇故事中爷孙俩的尴尬,方法非常简单,即,别人说啥都当无所谓,自己的事,自己做主。

生活中不乏自作聪明,又喜欢搬弄是非的人,而有些人也偏偏爱上他们的圈套,甘受其戏弄,让原本快乐的生活多了几分郁闷。如果要有效地摆脱这种困扰,就是要学会无所谓一点。由别人传过来的坏话我们一句也不要听,因为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要是谁告诉我们某某人讲了我们什么坏话,我们就会反问:“你认为他讲得对吗?”假如答案是“不对”,那么我们就会问:“那你当时为什么不驳斥他?”假如答案是“对”,那么我们就会说:“那你干啥还要出卖他?”久而久之,爱搬弄是非的人就不愿当我们的义务“谍报员”了。因为没有哪个吃饱了撑的非去干费力不讨好还讨厌的事。这就叫“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别人将会有什么看法呢?”这的确是一种最普遍而且也是最具有破坏性的心理状态,它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无所不包的。从“我们必须每星期打扫一次卫生,否则,邻居们会认为我们是一个懒鬼”,到“在公司的大会上我们不想多发言,因为我们一开口说话,别人就会认为我们爱出风头”,再到“我们不敢穿那件新买的时髦衣服,别人会妒忌并嘲笑我们”。

这种“别人”式的想法,实际上是一个坚固的牢笼。它能够解释: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如此多的雷同或划一,它能够解释为什么很多女性热衷于模仿别人的发型;为什么推销员都会以同样的手段推销,而拿取同样微薄的薪水;为什么人们会一直活在令人极其厌烦、不愉快、不满足的状态之中。“别人”式的奴隶会伤害我们的创作力和人格,把原有的能力破坏殆尽。大部分的人不仅被“别人怎么想”所奴役,而且他们常会去倾听不够资格的人的忠告。我们到处都会听到忠告,邻居们、亲戚们、同事们,差不多每一位你所认识的人都会热心地给你忠告。你拥有一打以上自愿的而不需要支付薪水的“顾问”来帮你做“自我管理方面”的种种事宜,从教育子女到你的健康以至做出重大投资的决定,真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实际上,这些“顾问”往往只知道事情的一点皮毛而已。那些心理上不成熟的人,往往不相信自身的判断力,也不另外寻找一位训练有素、学有专长的学者和专家,他们只会盲目听从那些自我推荐、自告奋勇的“顾问们”的忠告。

其实,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是非;有相信“是非”的,就有搬弄是非人的用武之地。“是非”与其说是由人捏造或搬弄出来的,不如说是由人“信”出来的。信“是非”的坏处是:原本要好的朋友反目成仇;原来没有什么关系的人恶语相向。而不听“是非”的好处就是耳根清净、心情舒畅。

心情舒畅就可以笑口常开,而笑口常开就容易受人欢迎。我们不是希望自己成为受人欢迎的人吗?不是总爱祝福亲朋好友心情愉快、身体健康、美丽依旧吗?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去相信来搬弄“是非”的人,或者还要传播使亲朋好友听了生气、影响健康、妨碍美丽的“是非”呢?

凡事往好处想,结果凭它去

中国有句古话: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是说,在我们的一生中,困难和挫折要占去我们生活的绝大部分内容。面对这样的人生旅程,如果我们把快乐与否的条件寄托在自己的际遇一帆风顺上,你就是在对生活提出不切实际的妄想。怀有这样的念头,你就会觉得生活中处处都有麻烦,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你满意,你当然不会感到快乐。

请记住,快乐不取决于生活中有没有麻烦和问题,而是取决于你的内心。当你以坦然、平静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遭遇时,你会发现自己没有理由不快乐,因为如果你盘点自己所拥有的就可以知道,你得到的远比你失去的多得多。

我们无法决定外在的环境,但是我们能够决定我们对待环境的态度。

曾经有人问英国文学家萧伯纳:“请问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的区别何在?”萧伯纳回答道:“这很简单,假如桌子上有一瓶剩下一半的酒,看见这瓶酒的人如果高喊:‘太好了,还有一半。’这就是乐观主义者;如果有人对着这瓶酒叹息:‘糟糕,只剩下一半。’这就是悲观主义者。”

同样的一瓶酒,两个人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他们的心情也截然相反。可见,并不是外在的事物决定我们的情绪,而是我们的生活态度决定我们的情绪。

在畅销书《人性的优点》中,戴尔·卡内基先生告诉人们,快乐在于自己的选择。在书中,为了证明这一点,卡内基先生举了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位曾经患有严重神经衰弱病的青年人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可以让我们明白对待人生的态度有多么重要: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陷入了不安和烦恼之中,担心自己是不是太瘦了?头发会不会很快掉光?结婚的费用够不够?女朋友会不会离我远去?以后的生活会幸福吗?万一我失业该怎么办?这一切使我情绪烦躁,坐立不安。我还担心自己会不会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精神上的压力逐渐增高,时刻处于紧张的状态之中,就像高负荷下的保险丝,随时可能崩溃。我无法安心工作而自动辞职,但辞职之后的精神更加痛苦。

由于神经衰弱,不敢与别人说话。独自一人又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心中充满了恐惧感,每当听到一丝响动,都要心惊胆战。天天为如何熬过这痛苦的一天而苦恼,甚至有从高楼上跳下的冲动。无论身体有多么巨大的痛苦,也比不了因精神紧张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折磨。

朋友们劝我到外地走一走,换换环境。我同意了。临行前,父亲交给我一封信并再三叮嘱,不到目的地之前不要打开看。我来到一个海滨城市,当时正是旅游旺季,饭店都是客满,费了很大周折才租到一个小房间。我本想在此地找一份工作,可是我找了很多地方都失败了。我独自徘徊在海边消磨时间,觉得自己在这里比在家里时还要失败,还要可怜。我想起父亲的信。信中这样说:“孩子,现在你离家已经有上千公里,是不是觉得没有什么差别?这一点我早已料到,为什么呢?因为你把原有的烦恼也带到了这里。孩子,其实你本身没有什么毛病,也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困扰着你。你的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你的思想,人完全是思想控制的,你如果能明白这句话的道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