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配得上更好的人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3 12:52:31

点击下载

作者:沈嘉柯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你配得上更好的人生

你配得上更好的人生试读:

你配得上更好的人生

作者:沈嘉柯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1-01ISBN:9787539997506本书由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你配得上更好的人生

他是个生于1993年的北方男孩,三年前在北京一家文化出版企业那里实习。那家公司的老总恰好是我的一个老朋友。

近两年我开始跨界到新媒体行业,特别需要一个兼职的年轻人!我就找到我的老朋友,让他推荐一下。就这样,他就给我推荐了这个男孩。

当时我只问了他一个问题。如果你过往接受的教育还有实习的工作经验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和我告诉你的截然相反,你会怎么面对呢?

他当时有点犹豫,又有点困惑。但他还是回答我,他可以试一试。

很多年长的人喜欢抱怨一代不如一代。我的看法却完全相反,90后一代人,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活泼开放的心态。正因为一代比一代人强,我们这个世界才会越来越好。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我把我十几年来在传统媒体的工作经验,倾囊相授。我的经验有效的部分,他统统都用上。我的经验当中跟不上时代的部分,他用自己的摸索,直接把事情做好,不争辩,不浪费时间,直接用事实说服我。我特别喜欢他这个优点。

短短几个月,我交给他的自媒体号,就达到了几千万次的阅读量。

于是我放心的彻底把这个自媒体号最佳阅读,交给了他。

这个男孩叫梦元。他踌躇满志,梦想着抵达更高的地方。

在这一年春夏之交的时候,他的父亲离开这个世界,走得特别突然,他毫无防备,不知所措。

那个时候,他一个人担当起来的最佳阅读,仅仅是流量广告,一个月都有1万多元收入。拿到第一笔分成的时候,隔着手机屏幕,我也能感觉到他的开心。一个人把属于自己的事情做出成绩,本身就是莫大的快乐。

他向我请辞,去处理家里的事情。我马上答应他,对他说,什么时候休养好了,觉得可以回来接着做,你再回来,一切你自己决定。

时间过去得飞快,转眼已经是半年以后。

某一个晚上,他突然来找我,我们没有谈工作,只是谈一谈人生。

对于一个男孩来说,失去了父亲,自己就成为家里的顶梁柱。面对这个世界的态度,跟从前再也不会一样了。

如果普通人是按部就班的成长,那么他已经选择了更快地成长。

现在他自己开了公司,把他所学到的东西用在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上。

而我,选择继续向他投放资源,为他介绍了一个新的工作项目,支持他创办了又一个新媒体番茄娱评。

曾经的小小实习生,踏上江湖去闯荡,从此要独当一面。

少年何惧岁月长,人在历经悲伤之后,化为勇气和力量,再出发的时候,会更加坚定。

我相信,他会从年轻男孩,成为一个强大的男人。

2016年的夏天,我应邀去别克elite talk分享会。

作为一个80年代出生的人,当时我第一个出场,登台讲了自己的成长,我用10年时间去准备,登上了中国影响力作家文学贡献榜,出了很多畅销书,创办的新媒体虽然刚刚起步,但已经一年营收百万。我所有的努力,是为了一个梦想,让自己有积累,可以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其实我当时讲得特别轻松,驾轻就熟,因为我的这些经历故事,被《读者》这样的亚洲销量第一的杂志全文刊登了。

按道理,我已经衣食无忧,拥有了声名和不错的收入,继续这样生活下去就行了。

不知道为什么,眼看着网络大时代来临,曾经在报刊工作多年的我,做过主编的我,心里开始蠢蠢欲动。都说传统媒体衰败,新媒体崛起,是否我这样的老家伙,落后于时代了?

我有点郁闷。

我跟我的朋友,合伙创办了新媒体品牌娱乐天天说,我们再战江湖,没日没夜地挖掘热点,我们邀请郑元畅、黄晓明、霍建华等明星为读者念祝福语和贺词。我们各自发挥所长,有的写影评,有的写人物专访,有的写行业观察。一年时间,我们就成了营收百万的大号。

我想这事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一个人拥有的专业能力,从来不会过时。

我结束了自己的分享,坐在观众席上休息,后来听到了他的故事。

他是一个生于70年代的人。

他也是我们本地音乐广播电台的主持人,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一场音乐选秀比赛上。

我一直以为他就是那种人生开挂的典型,毕业于一所传统的师范类名校,轻轻松松到了挺好的传媒单位。

广播电台历史上有多么受欢迎,我是亲身经历过的。再加上他主持风格特别幽默,功力扎实,所以很容易成为大腕,属于理所当然的高收入群体。

隔了几年之后,我们再次碰头,就是在分享会上,他最后一个演讲,说了他自己活生生的青春故事,颠覆了我对他所有的印象。

虽然我们是两代人,我却找到了鲜明又深刻的共鸣。

大学时代,他渴望进入传媒工作。但是一直没有机会。

学生时代特别穷,喜欢的音乐卡带,都要徘徊好久,因为没钱,舍不得买。

他第一次赚到几百块酬劳的时候,欣喜若狂。

毕业以后真正入了行,当他在电视上有了自己的节目之后,有一次经过天桥,有一个路人转过身来,冲着他大喊了一声。哎哟,你不是那个谁谁吗?

他心情万分激动,期待这个观众喊出自己的名字。

结果那个路人说,你就是那个阿星吧!

他是阿喆。

这要是用动漫的形式来表达,他脑袋上方应该飞过去一群乌鸦。

当时他还年轻,不服气。总有一天,他要让观众都准确地记住他。

新世纪迎来新的时代,网络繁荣,传统媒体,从纸媒到电台,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他也遭遇了人生中的低落期,上完夜班,回家路上看着万家灯火,他心中觉得,真的不甘心就这样平淡到老。

他开始策划各种活动,主动出击。在中国最长的那条步行街上,创造了音乐电台透明直播间。

他从主持人跨界到创业。

省台只批了300万,他全盘构思策划创办长江电波兄妹公司。对于这个类型的企业来说,这是非常有限的资金。

他不服输的性格再次帮了他,没有条件自己创造条件,想方设法也要做好事情。

就这么一路走过来,承办了各种很棒的表演活动。他负责公司的诸多事情,创业型公司需要摸索道路,还要亲力亲为。但他一点也没耽误主持工作。

那个曾经为几百块钱主持费欣喜若狂的小青年,如今一次出场费至少五位数。

他的演讲结束语是,事情就要先去做,有了问题再解决。人总要折腾,最怕的是什么都不做。

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一个人到了中年,依然怀着赤诚的热情,这太难得了。我太佩服他了。

我曾经做过记者,采访过各种各样的人。遇到这样的人,这样的故事,还是特别感动。

真正喜欢做事情的人,眼睛里都有光。

我特别熟悉那种光,绝对骗不了人。因为曾经也有前辈说,在我的眼睛里看见过光芒。

如果把时光倒推回去,16岁那年的我,遇到今时今日的我,应该会觉得非常陌生。那个孤傲内向的少年,想象不到未来要经历多少的挫败,消化多少痛苦,然后在浩瀚的世界上,学会温柔,变得聪明,掌握力量。

我在学生时代,就以散文随笔、杂文评论,登上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大报名刊。后来我发现,凭借这些稿费收入,我养活了自己,还能给家里父母钱,我觉得很快乐,也很有成就感。那时候,我才十八九岁。这种感觉,我非常享受。

别人玩耍的时候,我在稿纸上窸窸窣窣地奋笔疾书。我用稿费给自己买了电脑,从此进入了写作这个古老的行业。

曾有过漫长的低潮沉默。有一天,我独自坐在台阶上,看着深夜的月亮,悲伤良久。我接受自己的沮丧哀伤,也会珍藏这种哀伤。当我从中走出来的时候,我情愿自己成为做事勇猛、内心平和的人。

年少的我不知道自己会走到什么样的境地,我只是模模糊糊地觉得,我愿意为自己想要的东西,付出努力去得到,拥有更好的人生。

甚至这个“更好的人生”,也不再由别人来定义,而是我自己说了算。

我想要热血沸腾,热泪盈眶的时候,我就去做这样的事情。哪怕昏天黑地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累得像条狗。

我想要内心安定,我也有资本回到自己一个人的王国当中。写不需要任何人赞美的诗,视功名为粪土。

我们三个成长于不同年代的人(70、80、90),我们的故事,当你读到了,也就属于你了。

你对自己那么凶狠,世界才对你稍露温柔。这看起来很不公平,但也无所谓。你踏遍山河,一路修行,成为强大的人,从此自己对自己温柔。

不管你从哪里出发,都得出发。就像所有的河流都流向海。你配得上更好的人生。第一章你那么年轻,却希望轻松舒服你所说的梦想,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的一个朋友,在南方某个大城市做娱记,天天坐飞机去各大城市采访明星,写一些自己都不喜欢的稿子,辛苦得不得了。有时候两天才能睡觉四个小时。

有一天,他在聊天时叹息:“唉。人生好绝望,明天一早还要去医院挂吊瓶。没休息好,扁桃体又发炎了。”

我反问他:“不想发财就不绝望了,不想买大房子就不绝望了,不想谈最棒的恋爱就不绝望了?”

他说,“房子对我没有任何束缚作用,没花多少钱也不需要多少房贷,与房子、恋爱无关。”

我就问他,“你到底追求什么?你有什么梦想?”

他的回答是,“我想有很多很多的钱,非常有安全感,然后无所事事地生活。”

无所事事地生活?我当时笑了。因为太巧合了,多年前我看到台湾的一个娱乐节目里,老牌明星苏有朋接受主持人访问,主持人问苏有朋对人生还有什么追求?苏有朋说,赚够几个亿,然后混吃等死。

这当然是开玩笑口吻的。

我确信我的这个朋友,会继续坚持工作赚钱。至于他能否过上想要的生活,我是不信他的。

我不相信,他真的能够忍受无所事事的下半生。我也不信,苏有朋这种大红大紫过的明星,会停步。果然,最近两年,这个明星不只演戏,还自己当导演了。很能够折腾。

跟那个记者朋友聊天后的第二天,他就晒了一张五星级高档酒店里的游泳池照片,感叹自己还没学会游泳。

看,人多么有趣,常常是“没事想折腾,一累就哼哼”。

我们所说的混吃等死,前提是有足够多的钱。言外之意是,我们还会继续努力。我们的抱怨有时候是对生活撒娇,对自己撒娇。

我这个人,也想着就写点东西,发呆,不愁吃喝。不过,我们还是要吃饭住房穿衣,时不时还涌起别的渴望,吃更加高级的,喝更加丰富的,住更加舒服宽大的,穿更加精致名牌的。

于是,我冒出做一个自媒体大号的想法,我去问这个朋友想不想一起做?他当天晚上就打电话给我,说我们一起做。

我呢,当天深夜注册了平台账号,自己设计了一个简单的logo,第二天就开始发布文章。

两个月后,我们拉来了新的小伙伴,北京香港广州三地的报纸的娱记,热火朝天忙碌起来。

三个月后,我们有了第一份合作赞助。半年后,我们上了娱乐自媒体排行榜。这个动不动喊绝望的家伙,每天比谁都勤奋工作。

如果你能节制欲望,降低到极为简单的地步,远离精彩人世间,那么你只需要有富有父母的馈赠财产,或者自己赚到一些生活费,就可以达到理想,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别人怎么说,不去听,不理睬就是了。

可惜,压抑欲望比赚钱还难。

如果做不到最大化压抑欲望,如果你还年轻,你还是得先勤劳致富,然后换自由。叔本华说过一个真相,人啊,不是痛苦,就是无聊。我们忙碌时痛苦,但不忙碌又无聊。于是,就在忙里偷闲感受美妙,寻求各种事情避开无聊。

世界上有真的隐士,真的修行之人做到清心寡欲,只做一两件事情就生活着。但难度特别高,高过追逐欲望。这种人,一般年纪都挺大,从生理上就衰老了,心理更加是进入暮年养静的阶段。

梦想可以是房子、车子、喜欢的人,梦想也可以是当医生、当警察、当外交官。梦想更加可以是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从温饱到小康,从小康到中产阶级,从中产阶级到大富豪。梦想还可以是成为明星、成为慈善家、成为科学家。

家在小镇的表弟念完大学以后,就对他的爸妈说,以后绝对不会回去了,要么在武汉买房,要么就在附近的小城市买房。哪怕他在小镇的家有几百平方米,下楼就有吃有喝,宽带、超市一个不少,可以住得舒舒服服。可是他在大城市读了大学,见识了世界上的热闹,大开眼界。老家顿时变得又小又窄,压抑之极。

我的远房亲戚,咬牙卖掉了通州的房子,换到了北京市区。真不容易。

李连杰主演的那一版《笑傲江湖》里面,他总是念叨退出江湖。可是任我行道破真相:“退出江湖?如果你的下一代抵受不住练武的诱惑,再拿起剑闯荡江湖,你能阻止得了他们吗?”

同样的,年轻人无法抵抗大城市的繁华诱惑,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欲望,人类前行靠的是一代一代年轻人的热血。体能巅峰,元气旺盛,大脑极其活跃,肌肉强壮,心怀海阔天空。这一切人类进化都是为闯荡江湖而准备的。

梦想也不是什么遥远的东西,就是我们想要的东西。

梦想是欲望的文雅说法。

我们还想折腾,还有梦想,最大的原因,就是身心还年轻,还有欲望。

只要你的欲望不是反社会反人类,你就尽管去实现好了。

想让年轻人像老人一样清心寡欲放弃竞争?其实也有办法。有个医学院出身的心理学专家介绍过:打了镇静剂,心如古井。做个缩胃手术,吃得就少了。融掉肌肉纤维,把血液酸化,身体就虚弱了,再也不会精力旺盛争强好胜了。给年轻男人每天吃几毫克雌激素,连性欲都消灭了。

可是废掉了年轻人,熄灭了欲望,也就毁掉了这个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害怕进入老龄化社会,因为人口比例老龄化,就会失去活力,失去进取心,经济、文化各方面都面临衰退。

现代人寿命延长,四十岁都还可以拿杰出青年奖。五六十岁才好意思说自己老。

你如果是个年轻人,就拿起你的利剑,修炼自己的本事,去大城市闯荡江湖,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梦想没有高低之分,只看你是否为它去做了什么。

我发现,我越是努力赚钱,获得名利以后,我反而拥有越多自由平静的空隙,得以享受写作、发呆,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不换钱的东西。

这是我的一点大实话。做一点事情,顶一万句热爱

认识小聪好多年了,他是我偏向于赞叹的那一类人。人性复杂多变,每个人都有很多的个性,但我在生活中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趣闪光,用的是最简单的办法——这个人是不是愿意为自己的热爱去做点什么。

小聪同学在几年前策划了一个活动,这场活动是一个名人讲座。成千上万人翘首以盼,结果却出了纰漏,导致他被很多人责骂。

如果我就这么简单地复述事情,你多半会觉得这个人该骂。干吗自不量力,为什么考虑不周?

魔鬼总是藏在细节当中。我想给大家好好说说这个故事里面的魔鬼细节。

那场名人讲座的主角,叫蔡康永。那一年,蔡康永出了一本书叫《谈话之道》。小聪是一个杂志社的主笔记者,同时也是《康熙来了》的忠实观众。

活动安排在一所著名的大学里面,眼看着情况开始不妙,事情悄悄地起了变化。那所大学的礼堂充其量只能容纳几百人,但是想参加活动听讲座的,却超过了一两千人。大学的保卫处开始害怕了,担心人太多会出安全问题。

这个活动明明已经谈定,大学却放了他们鸽子,临时通知不能再提供场所了。

于是就只能赶紧换场地,换到了本市首屈一指的洪山礼堂。然而,问题还是没能解决。当天洪山礼堂塞得满满的,所有的座位都坐满了人。与此同时,在礼堂外等着签名的粉丝已经排到了马路对面的街道上。

那个礼堂平时是行政机关开会用的场所,地理位置毗邻政府部门,对于安全保障问题更加谨慎。要求活动只能做很短时间,必须尽快结束。

就这样,一场费力筹备、众人期待的活动,蔡康永在后台坐了很久,正式演讲的时间却只有一二十分钟。有的粉丝被激怒了,哗然不满。回过头在网上把策划活动的他和他上班的单位,骂了个狗血淋头。

后来,我们在汉口的夜市摊上吃烧烤,我调侃他几句,“蔡康永虽然是以作家的身份来签售书,但本质上却是一个娱乐圈大牌明星呀。”

也就是说,这实际上是个需要按照大明星规格来安排的人。照着一个作家的待遇准备活动,明显低估他了,结果当然就让人傻眼了。

可是,也是在那一次闲聊当中。我发现了事情的另外一面。我问他怎么会想到做这样的活动?

他说,看见他刚好出新书了,而且喜欢蔡康永和他的节目这么多年,就给他的经纪人发邮件,代表刊社大力邀请他来这个城市。

他说这个城市有那么多的年轻学生,好多人喜欢看那档综艺节目,粉丝特别多,真的很值得来。

就这样,小聪的邀请成功了,他的初心就这么简单。哪怕因为某种原因,拉不到合适的商业赞助,还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活动给做了。

那个活动的确很不完美。其实一开始他真的不知道做这个活动会这么的艰难。那时候他才刚刚毕业不久,也没什么筹办活动的经验。

但就在撸串聊天的那个晚上我脑海里冒出一个念头。小聪这位同学,是一个为自己的热爱出手的人。

因为小聪做了那场活动,我在现场见识到蔡康永的功力,远远不止于他那本书里的琐碎谈话之道。

在怨念冲天的现场,蔡康永既没有批评主办方,也没有抱怨活动场所管理太严,极其有限的一二十分钟里面,满面笑容和现场的听众互动开玩笑。他把情绪完全压住,镇定地掌控局面。

这比预料当中的常规性演讲,反而惊喜。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我的媒体人生涯里,见过不少大腕发飙失控,把场面搞得一团糟,彻底无法收拾。

险峻情势下,最见高手的风范。

蔡康永历年来做了一大堆节目,99%短命倒掉了。要么是读书节目根本没人看,要么是《真情指数》这种正儿八经的,无聊得很。《康熙来了》这个节目,我从第一期看到结束的最后一期。在节目还没有大红大紫之前,读书人蔡康永和詹仁雄创办了一个《奇怪10点钟》的节目。天知道这个奇葩的节目会不会成活,但是想做点像样事情的人,就是在许多个失败当中寻找一个奇迹。《奇怪10点钟》又粗糙又莫名其妙,一堆毛病,做着做着,却长成了《康熙来了》,风靡华人圈,给整整一代人提供了快乐。

再说小聪这家伙。刚认识他的时候,他在一个咖啡店做我的新书专访,他说他的梦想是做一个很牛的公关,把认识的牛人搭配在一起,打造最精彩的各种派对各种局。

我问他,被骂过之后,还做不做活动?

他说做啊,隔年再聚,果然又开始策划活动了。

他陆续策划过其他明星的活动、开过很多好玩的局,欢乐顺利。积极活跃的小聪,渐渐也就成了城中名人。

人要成全自己的喜欢,想做点事情,甚至有所作为,需要冒着各种意想不到的风险,会有很大的概率犯错。难免会被骂,被笑话,被嘲讽。但那正是给这个世界带来惊喜的代价。

真正心有热爱,想实现梦想的人,绝不会袖手旁观,会勇敢出手,去试一试。年轻稚嫩经验不足,给他时间和机会,自己就会吸取教训,加以改进,越来越成熟。

嚷嚷一万句你的梦想和热爱,不如为你的热爱去做一点什么。你那么年轻,却希望轻松舒服1

先说个有趣的小事。

有一次我去一家著名的杂志社,拜访我的前同事小西。因为我在她那边发表了不少小说,她准备请我吃饭,顺便谈谈新的专栏邀约。

结果当我抵达了那家杂志社,在门口的保卫处填写访客登记时,恰好那家杂志的主编从办公室出来,巡视了一下员工们有没有在认真工作。

那个主编一抬眼看到我,就过来跟我打招呼。一边说欢迎大作者来做客,一边还想起了什么,“对了,刚才我们下半月刊的编辑主任不是说,出去约作者吃饭谈新的合作吗?我才签的会客单呢!你怎么还在我们单位呀?”

我愣住了,因为我当天根本就没有约那个下半月的编辑主任呀!

不过当主编的人都挺忙的,一转头就有人喊她,说财务在她办公室等着她签字。

等我和小西在一家餐厅碰头以后,我就问她,“你不是上半月刊吗?怎么会变成下半月刊的主任约的我?”

小西想了想,明白了,直接告诉我答案。

其实就是因为他们单位有一个会客单假条制度,可以名正言顺的翘班。

他们常常打着拜会作者的名义出门。至于我呢?是他们杂志社的主力作者之一,干脆就直接拿我当借口,而且因为都在本市,所以打着我的幌子次数最多。

我忍不住哈哈笑了。2

因为这个事儿,我和小西一起回忆起在前单位的工作经历。

小西毕业于华科大中文系,她说:“最大的梦想就是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轻轻松松,所以当年才选择当编辑。”

我当时在旁边附和说:“我也是,就是想着编辑工作没有那么强大的压力,看看文章,多读书,约约稿,就放弃了自己的本专业,来了这儿。”

结果我们发现,做编辑并不轻松。名家好稿人人争着抢,每个月的竞争都很激烈。日常还要排班值班,一审二审三审,编辑校对了再给专职校对。平时还常常要开会,如何改善版面提高文章质量。

那个时候我和小西,还有另外一个新人,是竞争关系。大家都是年轻人,大家都不甘心向谁认输。领导要求早上9点钟到,我们8点半就到了。每个月原本只需要交30篇稿件,但我们却准备了60篇,随时用来候补替换。

有些栏目酬劳不高,为了证明自己的编辑能力和作者资源。我就自己写了交上去。反正是匿名审稿,全看稿子本身写得好不好。

我们每天不断地向全国各路名家约稿。

谁编辑的文章好,被全国畅销的知名文摘杂志转载,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播,被电视台摘编,单位还会发放奖励。

于是我们又积极地去研究文摘杂志的风格,只为了编出质量好、又容易被转载的文章。下班了,我们还不走,在单位的综合阅览室翻阅各家刊物做研究。不蒸馒头争口气,累就累一点吧!

就这么竞争着,有一天我们集体在办公室感叹,这么明争暗斗真的好累啊!咱们是不是太拼了,其实,编辑费又不多,奖励也才一两百。

小西感叹说,“我的近视度数都加深了。而且听说单位最近要招新人呢!领导去本市几所著名大学招聘。还听说,原先的主任辞职了,空出一个位置。”

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在同一个单位,工作了两年。

很快,小西和另外一位女同事,一起被新单位挖走了。

她们因为勤奋,在期刊界有了口碑。而我呢?编稿没有她们那么勤奋,但我写作很用心,她们两个跳槽的时候,我出版了人生中第一本书。

老总挽留我,由我做编辑主任。但那个时候我已经有了谈判的资本,我要求一周只坐班三天,剩下的时间我自己安排,保证完成好工作。

老总同意了。

于是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她们两个成了国内有名的大杂志社编辑主任。我成了一个拥有一定自由度的名作家。

当我的书更加畅销,收入更加高的时候,我买了房,后来我彻底地辞职了,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大量自由。

成了主任的小西,收入当然也比以前高,还可以直接填写会客单拜访作者,这是编辑主任的权力。其实,就是趁机出来玩。

因为过去的勤奋,积累了充分的经验,足够的作者人脉。现在的小西,足以高效率地完成稿件编辑,工作并不会受到影响。小西基本上实现了最初的心愿,工作变得比较舒服轻松。

所以哪怕她们都打着见我的名义出来放风溜达,而且还穿帮了,主编也没把她们怎么样,只不过是私下里提醒警告一下。她们两个都是主力干将,忙里偷闲无伤大雅。

说到本质上,我们的自由,我们的轻松,是我们自己争取到的。3

人的天性就是好逸恶劳的。但人也有追逐成功,变得更优秀的天性。

在我离开杂志行业以后,兼职做了一段时间的新闻记者。有一次我采访一家知名酒店的总经理。采访过程当中,我看他的助手明显有点心不在焉,还打了个哈欠,一看就是前一天熬夜了。

过了一段时间,和那个酒店总经理碰头的时候,他换了助理。闲聊中,我问起之前的那个小助理的情况。这个总经理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

他说新生代跟他这个70年代的人代沟太大了。他特别叮嘱小助理,你的外形不错,如果想要谋取更好的发展,在酒店升职,应该继续学一点小语种,结果小助理说,每天上班太累了,他只想一个月有三千块钱足够了,早点下班去玩,不想升职。

我乐了,问这个总经理,所以你把他炒鱿鱼啦?

他摇头。

原来他还没决定要不要换新助理,犹豫着给这个年轻人机会,换到别的岗位试试看,小助理就主动提出辞职了。辞职理由是,不喜欢一天到晚安排行程订机票联络客户,觉得很无聊。

这个小助理令酒店总经理这个70年代的人印象深刻,所以,他回头让人力资源部拿招聘记录来看,这个小助理在来酒店上班前,已经换了四个公司。

看来,那个年轻人始终没能找到轻轻松松舒舒服服,拿三千块钱一直混下去的工作。

其实,如果他把本职工作做好,本可以过渡到更加轻松的岗位。跳槽太频繁,每份工作都没能积累起经验能力,没有底气和资本,就没法跟老板讨价还价。

除非是所谓的“二代”,或者有特殊关系安排进单位的闲差,在这个世界上,舒服轻松的工作根本不是找来的,而是自己一点一滴打造出来的。至于年轻时所谓的迷茫,其实只是贪心。又想要功成名就,又想要舒服。

你还那么年轻,却希望轻轻松松,舒舒服服,荒废的只会是你自己。文艺地标是怎样炼成的

很多年前,我去江滩游玩,返回的路上我沿途慢慢走,穿过一条叫胭脂路的老巷。再往前走,有一条街叫昙华林。老城区破破烂烂的,菜市场也破破烂烂的,昙华林里面很多居民老房子年深月久,也是破破烂烂。好在,里面有很多漂亮的树木和历史文物古迹。

我有一个朋友,就在这条老街上开了一家小小的店。

他开店的时候,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年轻人来。一个月几千块的房租,他就租下来一栋居民房。

他店里的东西都是自己从旧货市场淘来的,所有的壁画布置,都是自己打造的。因为大学读的是武汉大学建筑系,他也擅长绘画建筑图。还有他店里的饮料,取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可爱名字。

他的店里贩售着自己手绘的城市地图。门口摆放了一架小小的秋千,旁边是一大堆绿色植物。我那时候摇摇晃晃度过一个下午。

后来我就常常邀请别的朋友一起来这家店,小坐聊天。再后来我和他这个店主也熟悉了,常常约着一起吃饭聊天。

渐渐地,他的店开始雇佣服务生,用了店长。他自己看店的时间缩减了一半,可以出去旅行了。

看着他过着这样文艺惬意的生活,而且收入不菲,我也很羡慕。

有一天我们在一起吃夜宵,啃着鸭脖子,我忍不住向他请教,我也想开一家店,该怎么做呢!我也选择这条街的店面吧!用什么主题卖什么东西好呢?

他就哈哈地笑了。

我有点不服气,怎么你们开店成功的人瞧不起我们这些怀有同样梦想的人吗?

他就反问我,你能不能一天当中有18个小时都守在一个地方?至少3年以上。你能不能跟各种各样的人聊天,而不会露出厌烦的神情?不是所有客人都是有趣好玩的呢!开店肯定要进货算账,特别地烦琐,你会不会每天担心亏损?

我仔细想想,还真的是3个严重的问题。

我特别讨厌受到拘束,喜欢自由自在,让我固定在一个地方待上18个小时,天啊!

我和自己投缘的人在一起聊天非常开心,和自己不了解的陌生人在一起,就会紧张。遇到不喜欢的人,就更加按捺不住厌恶。

至于开店会亏损,我不害怕亏损,但是我受不了每天惦记着盈利亏损算账这件事,那就没法专心写作了。

再文艺的店,每天打交道的也是水电煤气柴米油盐,人间烟火。这才是生活的真相。“那为什么你能做到呢?”我也反问他。

他回答的大意是,因为他是真的喜欢这样生活啊。

先喜欢这样生活,想开店,虽然很辛苦,还是一直做下来。他没想到后来做得越来越好,开始赚钱。

他的合伙人当时也在一起吃饭,在旁边插嘴补充说,还有一年一年增加的房租呢!

我就懂了。

他开店,是出于内心渴望,所以享受开店的一切辛苦欢乐。就像我写作,是生平所爱,我也享受写作带来的一切苦乐。

我喜欢写作,喜欢文学,所以在我赚不到钱的时候,我仍然会写。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因为写作太疯狂,手指发炎疼痛,10个指头都缠着创可贴。当时我还在杂志社上班,同事们看见了纷纷惊骇,问我,“你有这么缺钱吗?要不要这么拼命?”

可是当时的我已经成名,颇有点积蓄,并非因为缺钱才拼命,是因为我正在写一部长篇小说,初稿二稿反反复复,我想写到自己满意,给自己一个交代,所以才这么折腾。后来,我辞了工作专注写作,成为自由职业者。

他喜欢手绘,喜欢开店,喜欢音乐,喜欢这种熙熙攘攘充满年轻人的快乐。所以在他特别艰难的时候,手绘画被疯狂盗版,在中国,这种事防不胜防。

因为开店遇到矛盾纠纷,他的店子被砸了。刚好我去附近的民政局办事,路过昙华林,目睹了店门口一片狼藉,惨不忍睹。他只得重新装修。

他有时候每天守店很晚才能打烊休息,非常疲劳。

他店子里还养了几只特别萌的加菲猫,因为是纯种猫,很值钱。有一次我去玩,发现少了一只。他无可奈何地说,那只被偷了,而且怀疑是被人故意搞破坏偷的。

经历这么多,他的店子一直开着。

我从他的经历中找到强烈的共鸣。后来我那部长篇小说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就像他的店,后来越来越好,成为武汉这座城市的文艺小店地标,近两年还开了分店。

我的这个朋友名字叫大水。

时代发展,人气聚集,那条老街连政府都开始支持开发,一年比一年繁华热闹,面馆、书店、美术展、小吃、杂货铺等,应有尽有。房东加房租,同行竞争,很多人来这里开店,每年有很多店毫无特色经营不下去关门,然后又有很多新店开张,只有大水的小店始终屹立不倒。

一个城市文艺地标小店的养成,恰是去做自己的完整演绎。

每个人都想做自己,但是不知道如何做自己。

做自己并不等于任性撒娇,胡乱厮混。

在我看来,刻在古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庙入口处的那句“人啊,认识你自己”,至少包括了两个层面的理解:一个是时间层面,一个是空间层面。

你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性格,并且你接受自己的性格吗?你知道你擅长做什么,并且能够凭借擅长的事情独立养活自己吗?

太年轻的时候,懂得的太少,经历有限,其实根本就做不了自己,因为自己都不了解自己。这是时间层面。

人只有在和他人对比参照的时候,才能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自己真正喜欢什么,自己真正厌恶什么。多读书,多思索,多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获得经验,才会有清晰的轮廓,怎么去做好自己。这是空间层面。

一家小店的灵魂就是店主,是他的个性构成了这家店子的独特气质,无法被取代,有了口碑。大水的城市手绘地图,细腻用心,投入了对这个城市的爱恨,很受欢迎,他才能确定原来自己靠这个是可以获得收益的。

游客和文艺青年看见文艺小店的闲暇可爱,我却看见文艺小店店主给我讲述算账的样子、他自己装修店铺灰头土脸的样子、守了一天打烊后疲惫辛苦的样子,以及喝着啤酒哈哈大笑的样子。

他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因为他为小店倾尽全力过。

在地上捡到了足够的便士,你才有闲心好好看天上的月亮。成为更好的自己,真实的做自己,是一种漫漫路途上的修行。草根刘姥姥的人生逆袭

奇书《红楼梦》里面有个著名的人物,刘姥姥。

她只是一个乡下的村妇,70多岁高龄,以今天的世俗眼光看,绝对的社会草根。

女婿不争气,花的比赚的多,坐吃山空,天天抱怨骂骂咧咧。女儿受委屈,自己日子也不好过。刘姥姥不抱怨,马上行动起来,凭借智慧勇敢,迎来了人生的逆袭,家庭的逆袭。

她是如何做到的?首先,她拉下老脸,跑到贾府去套关系,打秋风。

什么是打秋风?也就是想方设法要点银子捞点好处。对此刘姥姥认识得粗鄙又深刻,贾府家大业大,拔一根汗毛都比她的腰粗。

刘姥姥在拉关系这事上是高手。她提前做好了准备,过程当中看到机会赶紧抓住,需要她表演出丑的时候她就表演,需要她装傻的时候她就装傻。

之后刘姥姥成功地套上了关系,还跟一群贵妇们亲近了,一进大观园之后,接着二进大观园。

需要她讲笑话逗老祖宗贾母和贾宝玉以及一群千金小姐开心时,她就大讲特讲,没有笑话也要现场编一个出来。

贾宝玉正在跟林黛玉谈恋爱,喜欢听爱情故事,刘姥姥就给他编了个漂亮女孩雪下抽柴火的故事。

老祖宗贾母孙子夭折过一个,后来又有了如珠如宝的贾宝玉,期望抱上重孙子。刘姥姥就讲了一个几乎原样翻版的故事,有一家人也是子孙夭折,又得了一个好的。

就这样刘姥姥共计要到了两百多两银子,还有很多名牌好衣服、名贵药材、宫廷小吃。

这是什么概念?刘姥姥算螃蟹账的时候说“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当时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两千来块,刘姥姥成功要到了几十万的资金。

这事如果我们把镜头调换一下方向,看看贾府方面的心态,对生活也很有启发。

精明能干又势利眼的王熙凤处理得特别好,说话特别客气婉转,哪怕她心里完全瞧不上这个乡下老太婆。

王熙凤说,皇帝都有几门穷亲戚呢,何况咱们?

你看,再怎么势利眼,也不能赤裸裸地嫌贫爱富。毕竟是诗书礼仪的高门大户。

王熙凤还说,就算是亲戚3年不走动也生疏了,欢迎常来走动。

这是啥意思呢!

意思就是大富大贵之家,日常生活里早就做好了应付准备,其中包括应付这种登门来攀高枝儿的。高枝儿你们可以来攀,但你得认真主动来走动,拿出诚意来,以及做好不一定攀得上的心理准备。

用今天的话说,贾府就是顶级优质资源,百年贵族,赫赫扬扬,出的女孩儿,要么就是皇帝的贵妃,要么嫁给探花这种高级知识分子。亲戚朋友全部都是达官贵人。

贾雨村是个凭自己本事考上的进士,手不干净,贪污被贬官,落魄到给林黛玉当家庭教师。他这个人颇有才华,林黛玉的爸爸很欣赏他,就写了封信推荐给贾家。由此贾雨村就靠上了贾家。原著里,贾府的老爷“轻轻地”就帮他重新谋取了官职。一头大大的咸鱼,就此翻身。

优质的资源向来僧多粥少,人人开抢,各有手段。

有些凭自己的本事,比如刘姥姥。凭借的是70多年的村野社会的阅历。对于一直生活在大城市的贾府男女老少来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人,只觉得新鲜有趣。

你们不是天天大鱼大肉,见惯了荣华富贵吗?我带你们体会原野山村的自然风情。你们不是读着《西厢记》,天天写诗吗?我给你们讲《故事会》《知音》。啊,那雪地里抽柴火的女孩儿,如今你身在何方?“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刘姥姥全力表现,博得好感,实在是拉关系的高手。才子为之倾倒,佳人们被逗得笑疼了肚子。

还有一些人用的下三烂手段拉关系,俗的直接送钱送女人,雅一点的送古玩字画。恶一点的,设计一个坑,诱惑对方下水,变成坐一条船,利益绑定。这就太脏了。心太贪,手段太黑,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还有一种最笨的,就是心里明明很想要,嘴巴上却阴阳怪气冷嘲热讽。哎哟,你们家发财了,你们家有钱,一点感情都不讲了。你发达了,就忘记兄弟了。谁谁谁就是靠拉关系上位的啦!不要脸。

这么讨厌的嘴脸,换了任何人,都不会乐意真心帮忙。这种人自己死要面子活受罪,还希望拥有优质资源的人主动示好帮助他们,简直是做春秋大梦。活得连刘姥姥都不如。

生而为人,其实无所不在关系的枷锁中,没有人能够逃脱关系的连接。

关系本身是一个中性的工具。除非你彻底与世隔绝,独自而活,但那也跟动物没什么区别了。

刘姥姥不知道何谓尊严吗?她其实是知道的。小说里说她去贾府打秋风,是“忍耻”而去。但为了解决一家人的生活问题,她果断“出征”,很有女英雄的风范。“关系”是中性词,用光明正大的手段拉正确的关系,则有利,反之,可能有害。我们鼓励光明正大妥善用好关系。

我曾经在不同公司做过主编或总编,家里的亲戚们总是第一时间能够打探到。然后呢,当然是这个亲戚来问,“介绍侄女去你那儿上班?”那个好友来找我,“能不能把表弟推荐到你好朋友的报社呀?”

一般这种情况下,我都是直接装傻,“报刊都是夕阳产业,大把裁人,有的还倒闭关门了,实在没法介绍哟!”

但如果是转交来正式的简历,想找工作的孩子亲自来秀一把自己,实习一段时间证明自己的能力。我就很乐意推荐。

事实上,我从前带过很多实习生。挑选其中机灵有能力的,推荐给了熟悉的朋友。当时我冷眼旁观,有三个女孩两个男孩最突出。

其中一个女孩每次来到办公室,都把我桌子上的资料整理好。从家里带来特产,分给每个编辑一点。她最先尝试自己写稿,还被《青年文摘》转载。临近毕业,她拜托我向媒体推荐她。我就把她推荐给另外一家公司的老板。

后来那个女孩自己也工作了几年,成为主编,发展得挺好。

我的朋友求才若渴,需要人。作为实习生的老师,我考核观察,觉得适合,为什么不推荐?

在别人完全没接触过,不了解的情况下,熟人关系的推荐,其实很接近法律上的“担保”。

徒弟有出息了,做老师的也觉得很开心。如果我瞎推荐,要是介绍出去的表现糟糕,败坏的是我自己的声名。

实习生如果不多跟指导老师套近乎,指导老师又怎么知道你能力行不行,性格好不好?

还有一个年轻男孩,是我手下的编辑,毕业于北大,热爱动漫文化。后来离职了,他自己写作出了一本书,找到我,希望我在他的书封上作为名家推荐,我也答应了。

至于那个男孩,我至今记得,很多期杂志的读者调查表都是他统计的。那是个特别容易偷懒的任务。我观察到,他很仔细一张张计算叠加,挺认真的。所以我愿意推荐他的书。

这其实是积极阳光地靠关系。自己有本事,肯努力,再借用一下关系的跳板。我愿意成人之美。

在《红楼梦》这本奇书里,刘姥姥拿到了银子,是怎么做的?书里有很多线索暗示,她敦促女婿女儿置买田地,投入到生产当中,恢复家业。从此可以自力更生,就不必求亲靠友了。

贾家落难了,刘姥姥也挺讲义气,搭救王熙凤的女儿。就因为这些原因,几百年来的读者们,都对刘姥姥很有好感。

贾母在《红楼梦》里,是个食物链顶端的老太君,在大家族里从孙媳妇做到老祖宗,其实是个极为聪明能干的狠角色。不然她早就在六十年的争斗中被打垮了。

贾母和刘姥姥的出身不同,人生待遇天差地别,一个安享荣华富贵,一个为生计奔波,忍住羞耻寻找机会拯救家业。

如果交换一下投胎机会,她大概也能做到贾母一样的位置。

我在很多大学里做讲座,常常被要求推荐好书。其实不用东张西望,好好读懂了《红楼梦》,就可以获益良多,小说里的一个老年村妇,都充满了闪光点,我们很可以从刘姥姥身上学到些东西。行走江湖第一守则

有一年春季,我跟公司老总一起去招聘新人。在一大堆简历中挑出了一些来自名牌大学,履历写得很优秀的学生,通知他们面试。

有一个女孩长相端正,在校期间拿过奖学金,发表过作品。但她在面试的时候,总是下意识地看看门外。老总问她在等谁?这女孩老实地回答,是让男朋友陪着一起来的。

老总让女孩回去等消息。女孩还没走到门口,她男朋友就迎接上来,搂住女孩的肩膀,问她,“肚子饿不饿,面试官怎么样,大不了我让家里给你找关系。”非常秀恩爱。

结果可想而知,她直接被淘汰了。老总皱眉说,“已经是成年人了,大学毕业找工作,还要男朋友陪着来,说明胆子很小,缺乏独立性。我们要的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不是这么依赖人的。再说卿卿我我也不该在这种地方。”

招聘展会现场,隔壁一家公司的人事部门经理目睹了全程,顺口接话说,“我们还遇到过更离谱的。”

他们接触的一个男孩,从头到尾全是妈妈陪着,一起做简历复印,一起面试。他们只好婉拒了那个男孩,结果男孩的妈妈不依不饶,说我儿子这么优秀你们凭什么不要?这是你们的损失。

人事经理把那男孩简历给我们瞧,门门功课优,英语拿了六级,会拉小提琴,照片上斯斯文文的。“有这么一个黏糊糊的妈妈跟着,要是真要了他儿子,在公司被领导训几句,他妈不得杀上门算账啊!”

那个年代还没有妈宝男这个说法。要是放在网络发达的现在,估计这对母子会被万众笑话。

难道男孩子不该帮助自己的女朋友壮胆?妈妈不该为儿子出力吗?也不一定。我其实很为他们惋惜。那男孩等女朋友一个人面试完了,走得远了再安慰恩爱,不让老总看到不就好了吗?

一个人初次求职,心理上没断奶,都会紧张,惴惴不安。但是天底下哪有带着老妈找工作的道理。总得自己克服害怕,安抚老妈别跟着,告诉她这是在帮倒忙,才能脱离羽翼独自成长。

这涉及一个有趣的江湖规矩。我们出来闯荡江湖,不管你当时多年轻,多稚嫩,都应该自己上场。父母万万不适合直接出面给子女打前锋开路,情侣恋人应该放手让对方自己去求职磨炼。

我有一次参加某个杂志的笔会,那杂志主编回忆往事举例子,韩寒的爸爸也是个作家,当年给他们积极投稿写稿。渐渐地,韩父给他们杂志写稿多了,越来越熟,就拿着署名韩寒的书稿给他看,想求出版。

那杂志是上海文艺出版社办的,所以主编也是出版社的人。可惜他们觉得文笔太成熟,不适合,给退稿了。但是韩父还是极力为儿子奔走,寻找各种机会。

这算不算拼爹?这当然算。父亲为儿子铺路并不违反人性,也不违反社会规则。除非是采取非法手段,破坏规则公平。

但是人们心中都有一个账本。什么?你自己不主动站出来,就靠着爹妈伴侣出来为你奔波,那你得多没自信,多没本事啊?

韩寒被方舟子指责代笔,当年多少人吵得天翻地覆,他一会儿晒手稿,一会儿拿亲生女儿赌咒,连女明星都站出来为他打包票。其实他只需要一个人站出来现场写一篇,当面较量较量,哪怕水平不如从前,也足以服众。

郭敬明就很适合拿来跟韩寒老爸的做法比较。郭敬明的抄袭黑历史,网上有很多文章批判得很犀利,法院也有判决,不必我再浪费口水。韩寒的“代笔”争议也先搁置一边。看看他们当年的成长之路。

我找了一些公开出版的报纸新闻报道。

郭小四在他博客里写道:“我是很认真地想要拿第一名,用尽全力地,朝向那个最虚荣的存在。我写了整整7篇五千字的文章。我买了七本杂志,剪下七张报名表。”

其实这种作文比赛并没有什么价值,中学生没什么真正的人生阅历,读书不深,哪能有什么像样的作品。

著名作家叶兆言是新概念作文比赛的评委之一,就说了大实话:“这赛那赛就是矮子里挑将军,得奖不是说你好得不行,只是说你比别人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差。我当过多年评委,大家真要想听肺腑之言,只能说接触到的大多数作文都烂,都让人想呕吐,让你感到人生无趣。”

你看,这种比赛只是一个出镜的机会,并不是看你写得多么好,而是你写的没那么差,比别人表现得好,就可以脱颖而出。

在作文比赛过后,春风文艺出版社曾向包括郭敬明在内的8位一等奖获奖者发出约稿通知。编辑时祥选清楚地记得,当时只有郭敬明一人回信,“他说自己正在写小说,期待进一步合作,还附上了自己作文的获奖简历。”

春风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向8个得奖者约稿,只有郭敬明一个人回信,像个成熟的江湖人士,主动回应,并且介绍自己,推销自己。他可真是早熟得厉害,非常懂得行走江湖的规则。只谈一个人的成长阶段,在这一点上得承认,他很有高手潜质,哪怕有些言行像个反派枭雄。

行走江湖第一守则,就是得自己亮相,在别人退缩懵懂的时候站出来,无怨无悔,我走我路。

这个世界的大门本来就没上锁,别人怯生生的不敢进,有的人主动上前推开门。

在武侠小说里面,年轻人出来行走江湖,都是靠着单独挑战高手成名,再变成一个像样的大侠客,乃至最后号令群雄。夹在一群不入流的家伙里面去围攻,谁能看到你的存在?老虎豹子独行,小动物们抱团。

别人给了机会,你要自己走上前一步,勇敢接住。自己强大了,别人反而会追随你。

离开亲人的羽翼呵护,自己初出茅庐,第一次上场,难免紧张害怕。我能说的是,人不勇敢枉少年,年轻的女孩男孩们,青春是失败的资本,拿出你的勇气,尽量一个人走向这个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长大的。追逐繁星的孩子1

小辉是我大学时代的一个小学妹。我念大三时,她念大二。她在校报做编辑,那时我发表了一堆作品,拿了很多奖,她来采访我,写一篇人物报道。

年少的我心高气傲,中央大报大刊发遍文章,哪里会去在乎校报。我反问她,你最喜欢什么书?

她说最喜欢曼彻斯特写的《光荣与梦想》。这本书,可是新闻界传世之作。我虽然学的是法律,但也久仰大名。

别的新闻系学生就想找个好工作,这家伙却向往着成为一名伟大的记者。我很佩服,但又带着怀疑。

我们一聊之下,很投机,平常很少看见豪爽大气的女孩,于是便成了朋友。

后来她决定考研,在读研这件事情上,她是我见过最执着痛苦又纠结的人。

第一年她很认真准备,每天都去上自习。背着一大袋书和考研的资料,还有一个大的水壶。遗憾的是那年她没有考上。没办法,那个学校的那个专业,她选定的导师,面向全国只招3个人。

第二年她决定换个环境,因为当时她也本科毕业了。因为第一年没有成功,第二年她压力巨大。同学们纷纷参加工作了有的还找得不错,家里人也催促一个女孩子别那么大野心,回去县城考个公务员算了。

当她觉得压力逼得她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就来找我诉苦。她说你不是学过心理学吗?别客气,拿我开刀练习分析,顺便给我减压。我哭笑不得,但还是很讲义气地听她大倒苦水。

结果第二年她还是没考上,就差那么一点儿。她也快崩溃了,破釜沉舟,决定跟那个学校杠上了。

萎靡不振了小半个冬天之后,她开始第三次攻坚战。这一次,她干脆就跑到北京去,在那个学校里面租了房子。

觉得心里压力大的时候,她还是会打电话给我,我也没有什么新鲜的招数可以安慰鼓舞,讲真的,我都被她给搞烦了。我只能跟她说,要想打赢“战争”,身体上不能垮。

她听从了我的建议,先从体能上储备力量,坚定斗志。于是她每天围着那个学校里面小小的湖跑步,然后再吃点饭,去图书馆泡七八个小时。

我特别不喜欢“皇天不负苦心人”这句俗语,但在这一年,也忍不住在祝贺她的时候说了。

别的同学已经工作了3年之后,她成了北京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开始又一段学生生涯。

原来,她小时候的梦想是进外交部,当一名外交官。可惜高考前,她本来可以保送人大,却一心只想考北大,落榜后调剂到我们就读的普通大学。

大学毕业时,她心不甘,再度选择了特别难考的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这场属于她个人的“战争”,整整打了3年。

在她终于读完了研究生,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又达不到外交部招人的条件了。时移世易,很多单位部门招人的门槛逐年在提高。

她回武汉办理户籍手续的时候,我做东请客,我问她最后确定去哪儿工作?她有点尴尬地笑了。她犹豫了半晌,要求我不能笑话她。

我心里纳闷,找工作有什么好笑的。

她告诉我,是《新京报》。

我有点吃惊,真的忍不住笑了出来。2

我之所以会笑,当然是因为这里面另有故事。

当她大四时,我已经工作了。那时候,她在《光明日报》实习,蹲坐在本地分社办公室,苦于找不到有价值的线索。我上班的刊物大楼,距离她所在的地方只有一百多米,一天下午她终于打电话来求助,实在是绞尽脑汁,不知道报道点啥。

我也恰好嫌待在办公室太闷,所以就借外出会见作者约稿的名义,溜出刊物大楼。见到她的时候,我吓了一跳,这家伙满头乱发如杂草,一身汗臭,比男生还邋遢。桌子上堆满了各种报纸,电脑屏幕一片空白。

我笑话她,“兄弟,有必要吗?不就是实个习,怎么弄成这副德行。”

还没做正式的记者,就搞得跟个新闻民工似的。

她很无奈,推开报纸说,她的指导老师让她自己找新闻线索,但她翻遍各种新闻,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街谈巷议,要么就是一些官方会议。

可我从事的杂志,偏向心理学和文学,和新闻不是一回事。我把她面前的本地报纸翻开,忽然看到一条小学升初中择校热的报道。我指给她看,她不以为然,某报是堂堂大报,写这么小的事情能通过老记者的法眼吗?更别说还要过编辑那一关。

她不想丢脸。

我说:“新闻关心大事,但我们作家反而不喜欢宏大的,喜欢细致入微有生活气息的东西。大事不是天天有。民生小事,也能折射社会大风气。你试试看嘛!”

她半信半疑,真试试看的写了。

那篇几百字的小报道,两天后上了头版。她终于有了第一个正式发表的实习作品。

万事开头难,其实难在打破心障。有了第一次发稿,她就放轻松了,陆续发了好几篇头版稿。

她的个性也挺受报社老师欣赏。她的指导老师是资深记者,问她想不想做记者?可以直接推荐她去《新京报》。她去推荐的地方待了几个星期后,心里的梦想之火还在燃烧,还是想读书考研,去考北大。

没想到,她读完北大的硕士,还是去了《新京报》工作。3

那次饭桌上,我开玩笑,“还不结婚?现在也是过了30岁的人了,感觉怎么样?”

她笑嘻嘻,“大不了单身,当大龄剩女,我要当犀利的记者,最近申请调到深度报道部门了。”

我为她担心,劝她想清楚。别看都是无冕之王,做新闻也有很多细分类别。深度调查写特稿,接触的都是违法犯罪和严重安全事故,这些恰恰是危险度最高的,有的甚至危及生命。真实的采访过程一点不诗意,她一个女孩真的太危险了。

但她说,“我想留下自己的名字啊,写出好的报道,你知道我就是这种人。”

她说的没错,2008年汶川大地震,她一个女孩子,不顾危险跑去灾区做志愿者。在路途中,她遇到一支救援的队伍,协助救援搬运。回来后,获得了一纸嘉奖。

她要像《光荣与梦想》里的那些大记者,寻找事实,抵达真相。从国内报道到国外,充分积累实战经验,再去大学或学术机构做研究,做个国际关系的学者。这家伙野心大。外交官的梦想熄灭了,她心里还有另外一个海阔天空的梦想,不曾熄灭。

我也无法再劝她。

有一次网上爆出某起文学界黑幕,全国一片哗然。为了采访当事人,她死缠烂打极力逼迫我去要不熟悉的作家同行的电话。

这种事一而再,再而三,快赶上我另外一个卖保险的同学了。虽然我们是多年老友,但我也不胜其扰,只好把她暂时拉黑。

有一天,一个作家朋友在微信朋友圈发消息说,看到一则报道特别感动。我顺手点开网页,那篇新闻是记者深入某地村庄,采写的一则有关艾滋病孤儿的特别报道。配图里的女记者,正是小辉。

她还是学生时代的打扮,夹克外套,短发,跑鞋,搂着一个神情淡定的孤儿。

那篇报道细致翔实,从小处入手,几乎全是白描手法,呈现了一群不幸的孩子的生存状况。她从前在文字里的炫技文笔现在也消失了,把深情与关怀,都收敛在沉静叙述里,让沉重的现实问题自己浮现出水面。

我没有打电话告诉她,你写的真的很赞,我被打动了。我只是默默在心里说,这家伙,终于成长了,成为一个拥有像样作品的真正记者。

在我们文字行业,作品就是最金光闪闪的勋章。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任重道远。4

年轻的时候,人分成三种。

一种人是浑浑噩噩,天天把梦想挂嘴巴上,上学时翘课睡大觉,工作时又怕吃苦,又想偷懒。做做这个职业,干干那份工作,还没厮杀拼斗一番就投降认输。成年之后但求稳定,有一碗饭吃。很多年过去,再变成怨气冲天的中年人。光阴弹指而过,白了少年头。

另外一种是很早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心无旁骛沿着一条路走到底,大风大雪,自己一肩扛。甘苦冷暖,闷着头自己知道。最终收获的丰盛闲适,都属于他应得的。

还有一种,一开始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后来呢?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但一路拼一口气,做一件事尽力了,才谈放弃。与此同时,也一直保持学习,为自己添砖加瓦,水火锻炼,走下去,走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人浑浑噩噩,有人少年得志,也有人大器晚成。

人生之旅,殊途同归。到底做什么有意义,过什么生活从不后悔,判断标准在自己心中。就像画油画,一开始打底稿,然后层层叠叠勾描刮涂,中间堆上一团一团的色彩,逐步修饰成型。十多年后,隔远站开观看,轮廓才得以清晰。

她经历艰难的自我认知和选择,顶着社会家庭对女性的压力,三年又三年,未能圆一个外交官的梦。不能直接达成,再通过毗邻的行当绕回去。我听说,从突发事故的爆炸现场,到重大经济案件,都有小辉的身影。

她的“人生油画”是星空,她追逐的是繁星。

小辉同学,愿你摘下闪闪满天星。哪怕岁月漫长,路途迂回曲折,你追逐繁星的过程,会让你不负此生。没有紧箍咒,孙悟空成不了斗战胜佛1

很多年前我在网上看美剧。女主角是个向往时尚行业的年轻人,在知名企业上班。有一天她通知自己的好朋友和同事,说自己搬家啦,要开一个party庆祝。于是一群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又是唱又是跳,喝着香槟吃着东西。

他们唱歌喝酒的同时,开始闲聊。“你住的这个公寓多少钱?”

女主角报出租金数目。

她的朋友惊呼:“真的是好贵。不过开窗一看,太棒了,对面就是繁华的第五街道。”

女主角说:“每次我打开窗户,都更有动力留在这儿。虽然房租多了两三倍,但我就是想逼着自己往前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