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红线:新形势下企业安全环保工作的探索与实践(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4 03:30:26

点击下载

作者:沈殿成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恪守红线:新形势下企业安全环保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恪守红线:新形势下企业安全环保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试读:

前言

也许我们对大连“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现场场景仍然记忆犹新,对青岛“11·22”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和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等带来的灾难仍然心有余悸。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安全环保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协调好安全环保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生命红线”不可逾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安全环保工作发出了最强音。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各项配套法律法规密集出台,严厉程度史无前例,国家各级领导对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视已经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这种大型国企而言,能对其产生颠覆性影响的只有重大安全环保事故。近年来,中国石油坚持把安全环保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基础性工程强力推进。“十二五”期间,在中国石油各级领导及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安全环保指标明显向好,实现了安全环保形势逐步好转、总体稳定可控。主要做法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从“严”字入手,以“严”字贯穿始终。安全环保没有捷径可走,从严监管是当前最为有效的手段。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的检查力度,全国安全生产事故总量保持了下降的趋势。与“十一五”末相比,中央企业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双下降,安全业绩显著提升。2006年,中国石油与杜邦公司开展合作,明确公司安全环保仍处于严格监管阶段。从自身实际出发,中国石油通过进一步强化安全环保监管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围绕问题查原因,围绕原因查责任,围绕责任搞追究”的工作机制,真正做到从严监管、从严执行、从严追究。

其次是讲求实效,由“重视”向“重实”转变。要做好安全环保工作,领导重视是根本。安全不是要求出来的,而是身体力行做出来的。提再多的要求、开再多的会议,也不如领导干部带头示范效果好。党政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坚持“没有安全保障的速度不要,没有安全保障的产能不要,没有安全保障的效益不要”的安全发展理念,对重要安全工作亲自部署、重大安全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难点亲自督办。在实践中坚持安全生产与生产经营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大力推动安全环保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使企业发展切实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充分保障的基础之上。

其三是坚持思路连贯、始终如一、常抓不懈。事实多次证明,企业制度松弛的时候最容易出事故、管理混乱的时候最容易出事故、麻痹侥幸的时候最容易出事故、脑袋膨胀的时候最容易出事故、疏忽细节的时候最容易出事故。“十二五”以来,中国石油一直坚持以HSE体系建设为主线,以风险防控为中心,坚决杜绝紧一阵松一阵、好一阵坏一阵的恶性循环,坚决克服工作上盲动、落实上随意、时间上滞后、责任上推诿的现象,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努力形成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的管理格局。

企业的重要目标是获得利润、创造效益,但没有安全,利润和效益都会大打折扣,甚至根本无从谈起。当前,油价低迷成为常态,经济困难时期再加上事故就会雪上加霜。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全环保对于中国石油既是红线也是底线,既是警戒线也是生命线,必须牢固树立“安全任务时刻都艰巨、安全头脑时刻都清醒、安全工作时刻都第一”的忧患意识,不换频道、不换旗帜、一以贯之,才能久久为功。第一篇 严格监管的安全生产一、国家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于好转,全国安全生产事故总量保持了下降的趋势,但暴露的问题和社会影响也更加突出,重特大事故仍然频发,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安全生产带来了许多新机遇。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正在深入推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逐渐进入深水区,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的力度不断加大,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将逐渐退出市场。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将安全生产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企业管理水平、技术装备水平、产业工人技能素质等不断提高,以及全社会安全诉求和安全法制意识的增强,这些都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条件。

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的深刻变革和快速发展中,安全管理明显滞后,有些高危行业企业长期以来保持着粗放式增长,新业态、新社会组织形式大量涌现,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增多,加之一些行业产能过剩、效益下滑,生产经营单位面临较大困难,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减少、职工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也都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一)安全生产形势的两重性1.安全指标稳定向好

2015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28.2万起、死亡6.6万人,与2014年相比,同比下降7.9%和2.8%(图1-1)。大部分地区和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状况基本稳定,11个省级单位未发生重特大事故,化工、危化品等行业领域事故实现“双下降”。图1-1 2014年、2015年全国安全事故与死亡人数

2015年中央企业发生事故217起、死亡293人,同比分别下降18.4%和25.1%,降幅高于全国总体数据,煤矿、石油、化工、航空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指标显示出更好的水平。2015年中央企业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19起、死亡78人,与“十一五”末相比,事故起数下降40.6%,死亡人数下降42.6%,安全生产业绩显著提升。2.重特大事故频发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两重性”特征明显,虽然事故总量保持了下降的趋势,但重特大事故仍然频发,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恶劣后果,安全事故对社会的影响有扩大之势。

2015年全国发生38起重特大事故,平均10天一起,虽然事故起数相对于往年减少了4起,但死亡人数增加了10人(不包括天津港“8·12”事故时牺牲的消防官员)。2016年1—8月我国重特大事故总体下降,但8月份重大事故高发。前8个月发生的23起重特大事故中,8月发生了6起,占重特大事故总量的26.1%,且部分行业领域事故发生时段较为集中,短时间内同类事故连发,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电梯、旅游、餐饮、道路交通等领域的重大、较大事故,就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与老百姓生活出行密切相关。

2013年以来,中央企业发生重大事故3起、死亡42人;特别重大事故2起、死亡95人。不断发生的重特大事故,也反映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仍比较薄弱,体制机制仍不够成熟,整体管控能力仍不够强。

有专家认为,美国、日本、英国等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都经历了从事故多发,到持续下降,再到趋于稳定的过程(图1-2)。图1-2 工业化国家事故死亡人数和人均GDP的关系

而我国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到2020年左右,才能基本实现工业化,在此之前恰恰处于安全生产事故高发时期,预计我国事故死亡人数随人均GDP变化的趋势如图1-3所示,生产经营领域依然没有迈出事故多、危害重的历史阶段。重特大事故频发,依然是这个时代的锥心之痛,面对安全事故此起彼伏的局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刻不容缓。图1-3 预计我国事故死亡人数随人均GDP变化的趋势(二)红线意识的精神实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并为之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历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均强调,要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的决定,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于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列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之一,并要求“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实际上,“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对人民的深切期望而提出的严厉要求,这几乎在每一次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安全生产的重要讲话、批示中都会出现,在每一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同样被提到。

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研究安全生产问题,23次做出重要批示指示,这些多次、反复的重要批示指示既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也有体制机制建设的考虑;既有强化法治建设的要求,也有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的强调;既有行业门类安全方面具体的要求,也有大安全方面的统筹。要求之严之细之具体前所未有,涵盖安全生产工作的方方面面。表1-1为习总书记关于几次安全生产事故的批示指示要点。表1-1 习总书记关于几次安全生产事故的批示指示要点续表1.恪守红线、不可逾越

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习总书记强调:如果安全生产工作搞不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何谈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好,何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牢牢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观念。这个观念一定要非常明确、非常强烈、非常坚定。这一观念,为我们构建安全生产理论体系提供了一把钥匙和一块基石,为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2.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关于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方面,习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责任体系,切实做到“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安全生产工作不仅政府要抓,党委也要抓。党委要管大事,发展是大事,安全生产也是大事。党政一把手必须亲力亲为、亲自动手抓。要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习总书记特别对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出要求,强调所有企业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3.严明法制、从严监管

关于安全法制建设方面,习总书记指出:法制不彰是一些重特大事故暴露出的最突出问题。要增强法制观念,用法治思维和法制手段解决安全生产问题,这是最根本的举措。要加快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修订,强化基层监督力量,着力提高安全生产法制化水平。要切实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确保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有效化解各类安全风险,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4.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

关于遏制重特大事故方面,习总书记讲道:近年来安全生产工作从数据上看,伤亡人数、事故起数是减少的。但是,人们最关注的是重特大事故,发生几次重特大事故,确实让人感到形势严峻。安全风险有从传统的煤矿、建筑、交通等行业向非传统领域转移的趋势,以前从未发生过的、没有进入监管视线的事故接连发生。要深入研究其规律特点,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对风险逐一建档入账,把新情况和想不到的问题都想到,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关口前移。要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重特大事故处理要体现“重”,不能轻易放过,让大家有震动、有震慑。5.夯实基础、常抓不懈

关于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方面,习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常”、“长”二字,经常、长期抓下去。要重视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加强和充实基层一线执法力量,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要重视研究安全生产深层次问题,加强源头治理,对那些安全风险较大的生产设施,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以规划。要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安全保障能力。6.改革创新、完善机制

关于安全生产改革创新方面,习总书记指出:我们把握安全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这涉及安全生产理念、制度、体制、管理手段的改革创新。要举一反三,在标准制定、体制机制上认真考虑如何改革和完善,要强化开发区、工业园区、港区等功能区安全监管。在简政放权的过程中,安全监管不能减弱,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止出现空档。要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参与和监督安全生产的作用,形成企业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齐抓共管工作机制。7.改进作风、不可懈怠

关于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方面,习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和戒惧意识。权利和责任是对等的,当干部不要当的那么潇洒,不要幻想当太平官。对各类事故要有所防范,坚决克服现阶段事故“不可避免论”,要经常临事而惧,要有睡不着觉、半夜惊醒的压力,坚持命字在心、严字当头,敢抓敢管、勇于负责,不可有丝毫懈怠。领导干部抓安全,重视抓、认真抓和不重视抓、不认真抓大不一样。只要大家严于履职、真抓实干,就可以把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到最低程度。(三)中国石油安全生产的机遇与挑战

近几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坚持“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安全环保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基础性工程强力推进,各级领导对重点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推动,通过上下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安全生产形势逐步好转、总体稳定可控。“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明显好转(图1-4),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亡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逐年下降,百万工时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FAR)下降了58%,亡人总数同比减少113人。

虽然“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但各种潜在的重大风险和隐患仍然普遍存在,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醒。中国石油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现状始终没有改变,石油石化行业的高风险属性始终没有改变,处于严格监管阶段的现实始终没有改变,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图1-4 中国石油安全生产指标变化趋势1.安全生产是重塑企业形象的关键

当前,国际油价持续低位震荡,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油气市场需求低迷,中国石油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对企业将是雪上加霜。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对于促进中国石油持续健康发展、凝聚队伍力量、树立企业良好形象至关重要。

2010—2015年的5年时间里,中国石油相继发生几起火灾爆炸事故和原油管道泄漏事故,加上这些年来发生的井喷失控着火、炼化装置爆炸等生产安全事故,给历经风雨数十载的特大型央企的形象和声誉带来严重负面影响,教训极为深刻。

2015年召开的中国石油领导干部会议上,王宜林董事长在讲话中把“重大安全环保事故”列为影响中国石油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并指出“安全环保事故是我们的切肤之痛,对企业形象具有颠覆性影响”。对此,中国石油以“防控大风险、消除大隐患、确保不发生大事故”为总体目标,全面开展了“重塑中国石油形象”大讨论活动,并针对各企业当前安全环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炼化企业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干部员工工作行为,制订措施,加强关键设备巡检,对老旧装置进行技术改造;油田企业也全员参与,努力学习树立、重塑企业良好形象的有关精神和知识,深入查找安全生产中的隐患和风险,认真制订问题整改、隐患治理、风险防范的对策措施,细化责任分工,内聚人心、外求认同,积极塑造忠诚担当、风清气正、守法合规、稳健和谐的企业良好形象。

由于安全生产事故在中国石油重塑形象过程中具有颠覆性、归零性和否决性的重要影响,因此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减少事故发生作为长效机制落在实处,就是树立中国石油良好形象的最好诠释。2016年,中国石油工业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9%和27%,保持了较好的安全生产态势。2.新形势下的合规管理

2014年底,新《安全生产法》发布实施,成为中国安全生产法制化建设的一个分水岭,国家对安全生产要求的严厉程度前所未有(图1-5)。新《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各级政府的权利和责任,企业面临的监管将更加严格。过去有的企业存在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等违规行为,在经过协调后通过了相关部门的验收。但新“两法”出台后,这些行为都会成为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依法合规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的“高压线”。

天津港“8·12”爆炸事故是新《安全生产法》实施后的涉及众多违法违规的典型事故案例,2016年11月9日,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系列案件一审宣判,49名责任人获刑,其中,瑞海公司董事长被判死缓,25名国家机关人员分别获刑3~7年。国家针对天津港“8·12”事故的处理结果是中国合规管理的一个里程碑,它彰显着在新的安全生产形势下,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要更加强调合规管理。图1-5 新“两法”实施带来的压力与挑战

对企业而言,依法合规管理责无旁贷。新《安全生产法》颁布以来,中国石油持续跟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最新要求,修订完善了17项安全环保规章制度,在机关部门、专业公司和企事业单位召开新《安全生产法》宣贯会议,对各企业领导进行新《安全生产法》专项培训和考核,加快推进重点项目验收,对重点项目实施挂牌督办和具体指导,力求做到项目依法建设、合规生产。3.发展带来的新考验

经过近些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石油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经营范围越来越广,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各种生产安全风险也在不断积聚。

从公司结构形式来看,随着产业链条的延长,中国石油内部拥有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等多个不同类型的业务单元;同时随着业务领域的拓展,还以新成立、新重组和收并购等多种形式涉足了非常规油气和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城市燃气、金融信托等新的业务领域,出现了全资、控股、参股等不同股权结构形式。在各部门、各管理层级、各单位以及各管理环节之间,存在管理界面不清晰、责任主体不明确、运行不协调等问题。更重要的是,由于组织结构相对复杂,运行协调环节多,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企业发展速度快与管控能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管理失控的风险进一步凸显。

从行业风险来看,中国石油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是井喷失控、炼化装置着火爆炸等(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大型储库、油气管道、海上作业、油气销售、交通运输和重大自然灾害八大安全风险)。“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全面梳理了过去几年发生的事故情况,按照八大安全风险统计分析了事故类型和原因,可以说在生产经营范围内,风险无处不在,如果管控不到位,极有可能酿成灾难性的大事故。通过深究事故背后的原因,发现事故的发生不是孤立的,事故背后的深层次矛盾错综复杂,通常都是企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集中暴露。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内,中国石油的安全生产工作都将处于严格监管阶段,安全生产基础薄弱、诱发安全事故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以及结构性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这些都将与业务发展快、人员扩充快、技术更新快、形势变化快带来的新考验长期同时存在。(四)释疑公众的关注焦点

企业安全事故越来越受到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关注。随着网络媒体快速发展,各种信息高度透明,公众的维权意识和问责意识日益提升,人人都有“话语权”。煤矿瓦斯爆炸、输油管道泄漏、石化装置爆炸、恶性交通事故等,这些安全事故离人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无论事故大小,由于其广泛的社会危害性和影响力,都将引来媒体和公众的“口诛笔伐”,一些小事故也有可能被炒作成大事件。如何提升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如何传播企业声音、释疑解惑,让民众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和付出,了解事故发生的错综复杂因素,是每一位安全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过去为增加投资、扩大生产的“唯GDP论”经济增长模式已不再适用。企业多年发展积累下来的安全不确定因素和隐患,都会因为国家治理模式的改变、媒体的披露和全民监督,慢慢暴露出来。在多方舆论的“照妖镜”下,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经营理念、规章制度和设备设施将逐渐被市场淘汰,这些不仅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二、中国石油安全生产的探索与实践(一)“五四三二一”安全生产工作思路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安全生产工作便是如此。“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围绕风险集中、事故多发以及关注度高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开展工作,始终坚持生产经营同步安排、形势任务定期分析、隐患治理逐个销项、监督与审核从严从实、责任追究动真碰硬;始终坚持一个思路、不换频道、持续改进;始终做到坚守底线、不触红线、合规运行。中国石油的安全生产工作主要“围绕五项重点、分享四次经验、瞄准三大领域、开展两次审核和突出一条主线”,概括起来就是“五四三二一”(图1-6)。图1-6 中国石油安全生产主要工作1.围绕五项重点

五项重点工作主要包括:狠抓责任落实、狠抓过程管控、狠抓从严监管、狠抓应急保障和狠抓基层基础。

1)狠抓责任落实

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和相关配套规定及细则,中国石油先后印发《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责任制管理办法》、《总部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管理职责规定》,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全员安全责任体系,逐级完善各级领导职位、业务部门管理岗位、基层员工操作岗位的安全职责,健全履职考核机制,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全覆盖”。明确了各级主要领导是本单位安全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负主要领导责任;业务分管领导按照“管工作管安全环保”的原则,对建立健全和落实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环保责任制负直接管理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环保工作的领导对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负综合管理领导责任。落实“有岗即有责,有责必考核”的要求,深入开展全员全岗位的安全环保绩效考核。

持续推进领导干部“个人安全行动计划”实施,推动“有感领导、直线责任、属地管理”落实。通过实施“有感领导、直线责任、属地管理”,推动安全环保工作由“重视”向“重实”转变。紧跟改革发展进程,明确企业改革、重组期间的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安全管理全面跟进不脱节,有效衔接不空挡。

为强化生产安全与环境保护责任,惩处生产安全与环境保护违纪违规行为,中国石油制修订《生产安全事故与环境事件责任人员行政处分规定》,细化责任追究条款,同时对涉及油气事故采取升级调查和处理措施,加大对事故责任人员的问责力度,“十二五”期间共有298名局、处级干部因安全环保事故受到责任追究。

2)狠抓过程管控

从源头设计、从采购环节入手,前移关口、下移重心,针对中国石油的八大安全风险和六大环保风险,辨识企业级重大风险八百多个,在11个专业开展基层风险防控试点,对企业的重大风险和突出问题开展安全环保风险诊断评估,对各种识别出的安全环保危害因素制订改进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员工培训;对发现的问题紧盯不放、定期通报、销项管理,推动安全环保监管向更加注重过程管控和超前预防迈进。规范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管理,修订《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管理程序》等管理制度。集中组织专家开展炼化企业、危化品库区、海洋石油作业、井控安全专项技术诊断与管理评估等20多次。全面实施工作前安全分析、作业许可、上锁挂牌、“两书一表”等过程风险控制手段,在全系统大力推广应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简称HAZOP分析方法)。

加大承包商监管,制定《承包商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承包商安全管理禁令》。“十二五”期间,取消226家承包商准入资格,清理128支套牌钻井队,对承包商事故实行“一事双查”、“一案双查”和“一票否决”。

3)狠抓从严监管

针对安全生产形势处于严格监管阶段的形势分析和判断,中国石油从强化监督检查、事故调查、考核和责任追究等方面狠抓从严监管。强化安全环保监管体制机制,自上而下建立安全环保监督网络,组建中国石油安全环保监督中心、危险化学品技术支持中心,成立环保“1+8”环境在线监测机构,36家企业设置专门安全监督机构,全面强化现场监管、过程监控和岗位监督。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陪同接待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方式进行监督抽查,对问题突出的单位开展“回头看”。成立事故调查分析中心,完善事故诫勉谈话制度,对井喷、炼化装置、大型油库、天然气管道、城市燃气等着火爆炸事故实行升级调查,深究事故背后的管理原因。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业绩考核细则》,突出指标细化和过程考核,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实施“零容忍”,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严厉追究企业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责任。对造成重大影响和瞒报谎报事故的,按照《生产安全事故瞒报谎报行为举报查处办法》和《生产安全事故和环境事件升级调查和升级处理补充规定》的要求严肃惩处、严肃追究,把监管从严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4)狠抓应急保障

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系统总结事故应急处置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经验,2015年,全面修订总部层面应急预案,增加勘探、炼化等8个板块专项预案,“1+22”的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建立。在基层积极推行“一案一卡”,确保持卡上岗。

组建并进一步完善中国石油危险化学品、油气管道、井喷救援、海上作业等应急救援基地。优化整合5大区域消防联防机制,集中更新128台大型消防车辆。在油气长输管道枢纽地区设置20个维抢修中心,组建36支维抢修队伍,配备470余台套应急抢险设备。统筹部署井喷、管道泄漏、溢油处置等应急物资储备,在黑龙江、辽宁、广东、甘肃、新疆等地与当地政府联合举行管道、城市燃气泄漏等突发事件实战演练,全面检验和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联动协调和救援能力。

5)狠抓基础工作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国石油持之以恒的坚持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以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重点抓了规章制度合规建设、各级人员HSE能力建设以及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等。(1)规章制度合规建设。

从总部和企业层面对照新《安全生产法》要求,对现有HSE制度进行全面合规分析,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设计,印发《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办法》、《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办法》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等10多项规章制度,确保全面覆盖、依法合规。(2)各级人员HSE能力建设。

HSE管理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管理,各级人员的能力建设是重中之重的工作,中国石油着力全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安全环保履职能力建设。2015年,中国石油发布了《领导干部安全环保履职评估实施指南》,把履职能力评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评估结果要应用到领导人员的调整和培训中,对调整到或提拔到生产、安全等关键岗位的领导人员,以及新入场、转岗、重新上岗的员工开展安全环保履职能力评估工作。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落实个人安全行动计划,进行安全述职,并持续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履职、落实有感领导。针对基层岗位员工能力提升,建立岗位需求型的基层HSE培训管理模式,推广HSE培训矩阵编制和应用,将岗位业务培训、技能培训与HSE培训紧密结合,落实“一级对一级”的直线培训原则,细化培训需求分析,采取“分岗位、小范围、短课时、多形式”的培训方式,依据培训矩阵落实“一岗一评估”,“十二五”期间,试点完成了22个专业岗位HSE培训矩阵模块。

补充阅读:

企业HSE管理的决定因素就是领导者,具体是通过领导力来体现。领导者必须践行坚实的HSE承诺,同时还要具有相应的意识、知识和行动,去表现自己的领导力(图1-7)。

安全环保履职能力评估是强化领导力的有效途径,具体方式就是通过访谈、测试、资料验证、调查问卷等方式,对领导干部的安全领导能力、风险掌控能力、安全基本能力以及应急指挥能力进行评估,明确差距,找准短板,提升能力(图1-8)。图1-7 领导力的体现图1-8 领导干部安全环保履职能力评估内容(3)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

瞄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目标,坚持把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作为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全面推进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系统谋划、创建标准、配套机制、稳步推进。2015年,为配合基层站队工作,中国石油发布了《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和《基层HSE标准站队建设通用规范》,编制常减压装置、输油气站、钻井队等专业标准化建设模板,在大庆油田开展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对全系统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做出了部署和安排。通过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落实风险防控要求,优化基层管理流程,精简规范基础资料,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补充阅读:

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是指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的“三标”建设(图1-9)。

① 标准化管理就是要简化优化并统一基层管理文件和操作文件,实现HSE管理与基层生产运行紧密融合。

② 标准化现场就是要结合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实现现场装置、设备和工艺的完整可靠。

③ 标准化操作就是要充分识别和控制生产作业活动的风险,将操作步骤中的风险控制措施融入生产操作规程,实现标准化操作。图1-9 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2.分享四次经验

把事故当作资源,主动收集国内外相关事故信息,对照本企业的生产现状,查找事故隐患和类似风险,加强对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性研究和预测。坚持事故单位进京检查和事故分析会制度,持续开展季度安全环保事故案例教育和警示活动,对事故防范措施和责任追究落实情况进行现场核查。鼓励生产安全事件报告,完善百万工时安全指标统计,分析事故事件发生规律,提高预警监测能力。

建立事故事件案例信息库,一年四次,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环保事故案例教育视频会,把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故改编成教学案例培训课件,编制成事故经过动漫片,分类型、有重点地深入分析系统内外相关事故的技术原因和管理原因,研究事故事件发生的特点、趋势,组织员工学习事故经验教训,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地发挥事故事件的警示作用,切实做到“一厂出事故、百厂受教育,一地出事故、全国鸣警钟”。3.瞄准三大领域

中国石油把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实现风险管控的有效手段和基础性工作,建立集团公司领导、股份公司领导挂牌督办制度,加强对隐患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跟踪督查,健全完善了隐患排查、立项、治理、销项的管理机制。2012—2014年,中国石油启动第二轮三年安全环保隐患集中治理工作,实行重大隐患由公司领导和管理层成员亲自督办,治理隐患9760多项。在完成三年隐患治理的同时,“十二五”期间,重点强化三大领域的隐患整治:管道隐患、罐区隐患和污染隐患。

1)管道隐患排查

按国家要求启动油气管道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实施隐患整治“周协调、月通报、挂牌督办”以及环保项目“月调度”制度。对排查的7475处管道隐患全面落实监控措施,停输35条油气管道,消除1345处隐患。开展管道废弃处置技术研究,开发管道地图应用系统。管道隐患治理克服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攻坚任务重等多种不利因素,建立机制、定期通报、暗查暗访、现场督办,管道隐患整改完成率和重大隐患整改完成率均满足国家要求。

2)储罐隐患排查

全面开展油气储罐隐患排查,从2644处隐患中确定792项隐患列3入重点治理项目,完成10000m以上储罐密封改造172座,安装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16000多套。针对天津港“8·12”危险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启动中国石油整体油罐库区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3)污染隐患治理

强化污染隐患治理,实施减排工程146项,重点完成污水系统优化及达标升级改造51项、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脱硝改造171台、催化再生烟气脱硫改造34套,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4.开展两次审核

自2012年以来,中国石油总部按照“有部署、有标准、有动员、有检查、有总结”的总体设计,明确“没有审核方案不审核,没有审核检查表不审核,审核人员没有进行培训不审核”的“三不审”要求,遵循“分专业、多层次;严审核、深追究;查短板、促提升”的审核思路,采用“由安全环保与节能部系统策划,专业分公司组织实施,审核结束及时召开专题视频会,点名通报问题”的组织方式,持续对120余家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一年两次的全覆盖HSE管理体系审核,从2015年起试点开展量化审核定级工作,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审核工作。将安全大检查与体系审核深度结合,边审核边指导、边审核边培训,审核质量和效果也更加彰显。2015年开始探索开展HSE体系量化审核定级排名,开发各专业量化审核标准,深化细化审核方式,并且通过强化培训和实践锻炼,逐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审核队伍,使审核的专业水准、剖析深度和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使体系审核能够找准问题、找对问题和找出深层次的问题。通过多年不换频道的坚持和努力,HSE体系审核已成为中国石油补短板、强管理,促进基层基础不断夯实的常态化管理手段。5.突出一条主线

中国石油自20世纪90年代按照国际石油界的通行惯例,引进HSE管理体系以来,经过多年的碰撞与融合,各级干部和员工对HSE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也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石油特色的HSE管理体系。在认识上,以HSE体系建设为主线来规范和强化安全环保工作,建立起一种与国际石油行业接轨的安全环保长效机制,已成为共识和明确的政策。(二)HSE管理体系建设与推进

中国石油的HSE管理体系建设,是以继承和发扬石油行业传统管理好的做法为基石,引进国际石油界HSE管理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在不断的碰撞和融合中,持续推进和不断完善,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石油特色的HSE管理体系。中国石油HSE管理体系建设和推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学习、吸收、创新的过程。1.HSE管理体系发展历程

回顾中国石油HSE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探索、学习和完善的过程。按时间来划分,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三个发展阶段:传统管理阶段、探索借鉴阶段和吸收创新阶段,如图1-10所示。图1-10 中国石油HSE管理的发展阶段

1)传统管理阶段

1996年之前称为传统管理阶段。1962年大庆油田“中一注水站”,由“一把火”烧出了岗位责任制,并且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五到现场”等宝贵经验,这个时期安全管理的特点是以岗位责任制为主体的经验型管理模式。几十年来,大庆经验在石油行业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一阶段后期,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从1993年开始),一些工程建设和工程技术企业,通过反承包项目开始接触了国际石油公司的HSE管理。

补充阅读:

■“三老四严”

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四个一样”

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

■“三个面向”

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

■“五到现场”

生产指挥到现场,政治思想工作到现场,材料供应到现场,科研设计到现场,生活服务到现场。

2)探索借鉴阶段

1996—2006年称为探索借鉴阶段。1996年塔里木油田塔中四集油站发生了爆炸着火事故,以及后来的重庆开县“12·23”、吉林石化“11·13”等重大事故的发生,使得中国石油从总部机关到企业,都在思考并苦苦寻找、探索安全管理的出路和方法。这一时期,机关职能部门开始组织到与国外石油公司接触比较早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进行专题调研,组织参加第二届国际石油勘探开发论坛HSE专题会议,了解国外石油公司推行HSE管理体系的情况。1996年,中国石油等同转化了ISO国际标准;1997年又发布了石油行业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SY/ T 6276—1997),中国石油进入HSE管理体系元年;1998年,正式启动建立与实施HSE管理体系工程;2000年,发布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管理手册》。2001年以后,很多企业,尤其是工程技术和工程建设企业开始建立HSE管理体系并进行了第三方认证。HSE管理探索借鉴阶段大事记如图1-11所示。图1-11 中国石油HSE管理探索借鉴阶段大事记

在探索借鉴阶段,各专业公司,结合各自的国际业务合作,也开展了积极的学习和探索。1996年,上游开发业务与荷兰皇家壳牌集团(以下简称壳牌公司)合作开发长北气田,开始学习应用壳牌公司的HSE管理模式;1998年,下游炼油化工业务借鉴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的生产受控操作法,逐步形成了炼化企业“四有一卡”生产受控管理模式,至今仍在应用;2001年,油品销售领域成立中油碧辟合资销售公司,围绕着加油站标准化管理,学习英国石油公司(以下简称BP公司)的下游HSE管理模式,并轮训培养了大批管理人员;天然气和管道业务推行管道完整性管理,引入国际安全评级,坚持至今。如图1-12所示。图1-12 各专业公司开展积极的学习和探索

3)吸收创新阶段

2006年至今称为吸收创新阶段。2006年之前相继发生了重庆开县“12·23”、吉林石化“11·13”等事故,中国石油安全环保压力巨大,为实现安全环保形势根本好转,中国石油高层进行了深刻反思。

2006年这一年,中国石油采取了一系列强化安全生产的措施,4月12日,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安全生产问题;一年内,相继组织召开了8次党组成员参加的专业安全环保会议;2006年7月份围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主题召开中国石油领导干部会议;为了深化HSE体系推进工作,2006年下半年召开了中国石油HSE体系推进专题会议,出台了HSE体系推进实施意见;总部与外部公司开始HSE咨询合作,开展了体系评估,着手深化HSE管理体系推进。2006年成为中国石油HSE体系管理转变的重大标志年。

按照HSE体系推进的总体思路,从2007年开始,先后组织实施了6家企业HSE体系试点工作,选择22家企业进行重点指导,开展局级干部HSE专题培训,以及启动中国石油内部HSE咨询师培养工作。从此,HSE体系管理的思想开始逐渐融入企业日常实际业务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石油自身特色的HSE管理体系(图1-13)。图1-13 具有中国石油自身特色的HSE管理体系

中国石油基于国际石油界HSE管理惯例,融合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形成了具有中国石油特色的HSE管理体系框架标准,其中包括7个一级要素和29个二级要素,从7个一级要素间关系看,第一个要素“领导和承诺”是核心,好比发动机叶轮的轴,其他要素好比叶片,在核心作用的带动下发挥作用(图1-14)。

中国石油的HSE管理体系建设和推进过程,是不断探索、学习、吸收、创新的过程,从等同采用到学习国际经验、方法,继承和发扬传统管理方法,经过反复的碰撞和融合,保留传统管理中好的东西,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不断实现自我突破,最终“破茧化蝶”,形成了具有中国石油特色的HSE管理体系。2.HSE管理体系推进

中国石油自2007年开始开展HSE体系推进试点工作,引进国外咨询公司,借鉴国际上大公司的HSE理念和管理工具方法,从企业试点,重点单位推进,到全面铺开HSE管理体系推进工作,后续又专题开展了炼化企业HSE管理咨询,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转变管理理念、促进责任落实、增强员工素质、规范现场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图1-14 中国石油HSE管理体系制度框架和构成

1)“33333”工作模式

中国石油的HSE管理体系推进工作,具体做法就是以“有感领导”作为体系建设最直接、最根本的推动力,以“直线责任”实现安全管理与业务流程的深度结合,以“属地管理”促进广大员工从外在压力到内在动力的思想转变。总结多年来的HSE管理体系推进工作经验,形成了HSE管理体系建设“33333”工作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图1-15):图1-15 HSE管理体系建设“33333”工作模式(1)确立3大目标:转变观念、提高能力、养成习惯。(2)落实3项任务:健全HSE制度标准、改进HSE培训系统、提升HSE绩效管理。(3)推进3个层次:在领导层面推行有感领导,在管理层面落实直线责任,在操作层面强化属地管理,促进全员责任落实。(4)突出3个重点:行为安全、工艺安全、承包商安全,这也是HSE管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5)采取3种方式:采取试点引路、重点指导和全面推广的方式,在全系统范围内大力推进HSE管理体系建设。

这“33333”的中每一个“3”从内容上来讲都是相辅相成的,既具备单独的指导意义,同时又是互相关联的。

2)HSE体系推进“三大件”

中国石油HSE管理体系的推进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为“三大件”。(1)总结固化管理理念。

理念观念入脑入心,是体系建设成功的开始。在体系推进中,中国石油坚持理念先行,使“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理念不断渗透、植入和固化,并成为各级领导的普遍共识。在管理理念方面,确立了“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的核心经营管理理念;确定了“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HSE方针;明确了“追求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在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面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HSE战略目标;发布了中国石油HSE管理九项原则和反违章六条禁令(图1-16)。图1-16 中国石油HSE管理理念

在具体管理方面也形成了一些新的理念:关于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倡导和推行“有感领导、直线责任、属地管理”的实施,强调安全源于责任心、源于设计、源于质量、源于防范;关于事故管理,树立“事故事件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理念;关于承包商安全管理,明确要求承包商执行统一的HSE管理标准;关于HSE培训管理,指出“培训是领导的基本职能,人人都是培训师”。(2)健全完善制度标准。

在健全完善制度管理方面,建立了总部通用健康安全环保管理制度框架,目前形成管理制度80项;HSE标准163项,制度标准合计243项;修订发布了总部1+22应急预案,2015版应急预案吸收了很多事故教训,操作性、实用性更强。到目前为止,中国石油已经基本建立了统一、完整、既符合自身实际又与国际同行业接轨的HSE管理制度标准体系。(3)丰富管控措施和方法。

在丰富管控措施和工具方法方面,通过引入外部咨询,采用安全经验分享、安全观察和沟通、HSE培训矩阵和作业许可等一系列工具方法,以HSE总部审核、领导履职能力评估和HSE绩效考核等多种管控措施为抓手(图1-17),使中国石油的HSE管理理念和制度规定得以落实和执行。图1-17 管控措施和工具方法

综上所述,HSE管理体系的“三大件”是管理理念、制度标准和工具方法。三大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就是推进HSE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培育企业安全文化的过程。通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石油在HSE管理理念、制度、工具方法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做法,但从公司自身来看,中国石油所属各企业之间HSE管理发展尚不平衡,传统管理、借鉴应用和吸收创新三个阶段同时存在。有的单位仍然在依靠经验,不愿意接受体系系统的管理思想;有的单位还在照葫芦画瓢,体系和经营生产呈现“两层皮”现象;但更多单位开始真正理解并主动践行HSE管理体系。

中国石油的HSE体系建设与推进,从试点布局到全面推进,从前期理论引导到具体方法实践,从着眼制度制定到注重规范运行,推动了中国石油从经验管理到制度规范、从注重结果到强化过程、从传统管理到系统建设、从责任不明到职责归位、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履责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石油安全环保管理水平持续提升。3.HSE管理体系审核“管理必须审核”是HSE管理的重要思想,也是HSE管理体系的要素之一,审核分为企业内部审核、总部审核和认证审核。自2012年至今,中国石油坚持连续5年对120余家主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了一年两次的HSE管理体系全覆盖审核,按照“三不审核”工作要求(没有方案不审核、没有检查表不审核、审核人员没有培训不审核),坚持分专业、多层次,严审核、深追究,查短板、促提升的审核思路,发现和整改了大量问题,促进了企业HSE管理的改进提升,审核已经成为中国石油强化安全环保管理的重要抓手。

审核就是对HSE管理运行情况的“体检”,还要针对存在问题和管理短板“开出药方”(图1-18)。每年两次的体系审核总结会都会对典型问题集中、重复问题多发的单位进行点名批评,加强成果运用,突出抓好问题统计分析和整改落实,对重大隐患和整改不力的问题严肃通报并纳入考核,持续推动HSE体系规范有效运行。图1-18 HSE体系审核的形象比喻

总部审核总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如图1-19所示。图1-19 总部审核总体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1)第一个阶段是2007—2011年,由中国石油总部委托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具体组织实施,企业基本上每三年接受一次审核,对企业推进HSE管理体系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2)第二阶段是2012—2015年,以专业公司为主体实施一年两次审核,审核的力度和深度进一步加强,专业性也进一步增强。(3)第三阶段是2015年至今,开始探索实施量化审核,即在原有审核工作基础上,开始推动HSE体系量化审核定级。

HSE体系量化审核是体系审核进一步的深化,量化审核标准以中国石油HSE管理体系的七个一级要素为主线,融合健康、安全、环保三个方面内容,涵盖了企业HSE管理的所有内容。标准框架包含要素、审核主题、审核项、审核内容、评分项、评分说明以及相应分值等内容。量化审核标准结合当前HSE工作重点,将通用HSE管理要求与专业管理要求相结合,设置了27个审核主题(表1-2)。内容设计考虑了从基础到良好、优秀的递进层级,设置了是否型、百分比型、频度型、程度型等4种类型的评分方式。分值采取开放式设计。其中,专业管理内容包含设备设施和生产运行2个审核主题,由各专业分公司按照日常业务的管理流程,突出与安全环保风险紧密相关的关键环节,对设备设施和生产运行的管理要求进行编写,分值占总分值20%~30%的权重比例。表1-2 HSE管理体系量化审核标准的27个审核主题续表

通过近两年来的量化审核工作实践,充分证明了HSE管理体系量化审核较传统审核更深入、更全面,符合当前安全环保管理的发展方向,对激励企业积极、主动做好各项HSE工作,推动HSE管理水平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公司将坚定不移持续推行下去。(三)安全生产风险防控

HSE管理体系(图1-20)体现了系统的管理思想,它遵循PDCA的管理循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就是风险防控,它做的一切都是围绕风险展开的,尤其是重大风险的防控。2013年中国石油明确提出对其构成重大影响的安全八大风险,主要分布在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大型储库、油气管道、海上作业、油气销售、交通运输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等领域。图1-20 HSE管理体系

风险分级防控也是国家双重预防性工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2016年4月发布《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中提出:“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扎实构建事故应急救援最后一道防线”、“到2018年,构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无缝对接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体系”等要求。

建设生产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是一项基础工作,是基于集团公司、企业、所属单位、车间(站队)、基层岗位五级管理架构,按照“分层管理,分级防控;直线责任,逐级落实;过程控制,全员参与”的原则,通过建立、完善制度,构建以“工作岗位为点、工作流程为线、业务管理为面”的立体化风险防控运行机制,最终实现风险分级防控的目标。

中国石油的企业生产安全风险防控是从生产作业活动风险防控和生产管理活动风险防控两个方面来进行的。

生产作业活动风险防控是以基层岗位为主,结合生产特点,以岗位或作业工序为重点,从生产作业步骤分解、设备设施拆分和作业区域环境划分来入手,全面、系统地辨识危害因素、分析和评估存在的风险,确定作业流程中各个环节的风险防控重点,从完善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安全检查表、应急处置程序以及建立培训矩阵等方面(即“五位一体”)完善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属地管理要求。

生产管理活动风险防控是按照集团公司、企业、所属单位、车间(站队)管理层级,梳理生产管理任务,分析存在的风险,明确管理界限、理顺管控流程,制定风险管控措施,确定风险管控重点,并与中国石油目前推行的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完善和落实风险分级防控职责和直线责任要求。生产管理活动风险防控应明确以非常规作业、与生产运行活动密切相关的工艺安全变更、作业许可、承包商管理等为重点控制的环节,确保风险受控。

风险分级防控的管理模式是根据风险大小,与管理层级结合、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