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室多茬蔬菜立体高效栽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4 05:37:17

点击下载

作者:王淑芬

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棚室多茬蔬菜立体高效栽培

棚室多茬蔬菜立体高效栽培试读:

一、适合保护地栽培的蔬菜新品种

(一)茄果类蔬菜

1.番茄

(1)有限生长类型品种:

①早魁:陕西省西安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矮秧自封顶,株高55~60厘米。生长势中等,植株紧凑,适于密植。主茎7片真叶着生第一花序,主茎一般2~3穗果封顶。结果多,果实中等大小,平均单果重150克左右,大果重300~500克,商品性好,大红色,味甜酸适度,果面光滑圆正,品质中上等,较耐寒,果实膨大着色快,成熟集中,前期产量高,为极早熟品种。抗烟草花叶病毒。适于春季薄膜覆盖早熟栽培。每公顷产量75吨左右,高产田块每公顷产量可达120吨。

②早丰:陕西省西安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矮秧自封顶,株高60~70厘米。生长势较强,主茎7~8片真叶着生第一花序,主茎2~4穗果封顶。花繁,坐果多,单果重150~200克,大果重500克以上,果形大而圆正,果面光滑,商品性好。大红色、品质佳,为早熟品种。耐寒性较强,春季开花较早,在低温下坐果良好,果实膨大着色较快。抗烟草花叶病毒。每公顷产量90~105吨,高产田块每公顷产量可超过150吨。

③西粉3号:陕西省西安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矮秧自封顶,株高60~70厘米。生长势较强,第7~8片真叶着生第一花序,果形大而圆正,单果重150~200克,粉红果,品质好。属早熟品种,在低温下生长良好,果实发育快,适于保护地栽培。高抗烟草花叶病毒病,耐黄瓜花叶病毒病。一般每公顷产量为67.5吨左右,最高可达90吨。

④西粉5号:陕西省西安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矮秧自封顶,株高60~65厘米。生长势中等,主茎7片真叶着生第一花序,主茎一般2~3穗果封顶。果实中等偏大,平均单果重150克左右,大果重300~400克,果面光滑圆正,商品性好,粉红色,品质佳。较耐寒,果实膨大着色快,成熟集中,前期产量高,为极早熟品种。抗烟草花叶病毒。适于春季薄膜覆盖早熟栽培。每公顷产量在75吨以上,高产田块可达120吨。

⑤西粉8号:陕西省西安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矮秧自封顶,株高65~75厘米。生长势较强,主茎7~8片真叶着生第一花序,主茎2~4穗果封顶。花繁,坐果较多,果形大而圆正,单果重150~200克,果面光滑,商品性好,粉红色,品质佳,为极早熟品种。耐寒性较强,果实膨大着色快。抗烟草花叶病毒病。每公顷产量为90~105吨。

⑥鲁粉2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生长势中等,植株紧凑,一般株高50~60厘米。第一花序着生于6~7节,3穗花封顶。果实圆形,粉红色,果面光滑圆正,果肉较厚,酸甜适中,品质好。平均单果重125克左右。早熟,耐低温、弱光。抗叶霉病、早疫病。春季保护地栽培每公顷产75吨以上;秋延迟栽培每公顷产45吨以上。

⑦鲁番茄1号:山东省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生长势中等,普通叶型、绿色,封顶部位多在第二花序上。主茎上第一穗花着生在5~6节,侧枝第一穗花着生在2~3节。果实偏圆形,大红色,有青肩,单果重140克。从播种到收获约有107天,从留3穗果到采收,总日数约需26天。对病毒病和疫病的抗性较强。每公顷可产67.5吨,适于早熟保护地栽培。

⑧鲁番茄4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生长势强,第一花序着生于5~6节,2~3穗果封顶。普通叶、绿色。果实圆形,粉红色,无青果肩,单果重130克以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风味佳,酸甜适中,品质优良。早熟,丰产,抗叶霉病、病毒病等病害。每公顷产量平均在60吨以上,适于春早熟及越冬大棚栽培。

⑨津粉65:天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矮秧自封顶,叶色浅绿,6~7节着生第一花序,果实粉红色,有肩果。果肉厚,不易裂果,单果重可达110~120克,果味酸甜。苗期耐低温、耐弱光性较好,低温下坐果率较高。定植后50天左右可成熟,收获期集中。每公顷产60吨左右。适于春秋季保护地栽培。

东农704:东北农业大学园艺系育成的一代杂交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60~65厘米,2~3穗花封顶。果实高圆形,中等大小,粉红色。果肉厚,平均单果重125~160克。果实整齐度高,不裂果,品质佳,商品性好。中早熟。在哈尔滨市生长期116天。高抗烟草花叶病毒病,耐黄瓜花叶病毒病,较抗斑枯病。每公顷产量可达90吨以上。适于保护地栽培。

美国大红:由美国引进。植株生长势强,一般6~7叶着生第一花序,3穗果封顶。叶片浓绿色。果实扁圆形,大红色,无绿色果肩,果面光滑,脐小,皮厚,平均单果重200克左右。耐贮运。耐寒、抗病。每公顷产量达90吨以上。适于保护地栽培。

(2)无限生长类型品种:

①毛粉802:陕西省西安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生长势强,50%的植株有长而密的白色茸毛,50%为普通植株。第一花序着生于9~10节,结果集中。果实大而圆,粉红色,有绿色果肩,脐小,皮厚,不易裂果,平均单果重150克,晚熟,全生育期210天左右。维生素C含量高,品质佳,风味好,丰产潜力大。抗烟草花叶病毒,耐黄瓜花叶病毒和早疫病。每公顷产量达90吨左右。适于露地及保护地栽培,是山东省番茄的主栽品种。

②L402: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植株3穗果时高80~100厘米。叶深绿色。第一花序着生于8节,以后每隔3片叶着生1个花序,每花序着生5~6朵花,果实扁圆形,粉红色,单果重200~250克。品质好,中熟,收获期集中,前期产量高。果实商品性好,耐贮运。喜肥水,适应性广,耐低温、弱光。抗病毒病,耐青枯病。每公顷产量为100吨左右。

③鲁粉3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系统选择育成。植株生长势较强,留4穗果,株高90~100厘米。普通叶型,叶色偏深绿。主茎8节着生第一花序,以后每隔2~3节着生1个花序。果实圆形,粉红果,单果重150克左右,果实大小整齐,果肉较厚,酸甜适中,品质好。较抗病毒病等病害。每公顷产量为60~75吨。

④鲁番茄3号:山东省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生长势较强。叶片属普通叶型,较狭长,分布较稀。8~9节着生第一花序,果实圆形,粉红色,单果重146克左右。中晚熟,抗烟草花叶病毒病。每公顷产量为60~75吨。

⑤中蔬4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经多代系统选育成。生长势强,株型紧凑,4穗果时株高87厘米。普通叶,叶色深绿。第一花序4~8朵花,果实圆形,粉红果,果肩绿色,果面光滑,平均单果重154克。中熟,从定植到收获60天左右。高抗烟草花叶病毒病,耐黄瓜花叶病毒病及晚疫病。一般每公顷产量在75吨以上。

⑥中蔬5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生长势强,4穗果时株高80厘米。叶色深绿。第一花序着生于8~9节,以后每隔3叶着生1个花序,每花序4~8朵花。果形圆正,粉红色,有绿果肩,果面光滑,果肉粉红色,平均单果重150克。中熟,从定植到收获60天。高抗烟草花叶病毒病,耐黄瓜花叶病毒病和晚疫病。平均每公顷产量为75~90吨,最高产量为112.5吨。

⑦中蔬6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生长势强,株形紧凑,节间短,叶片较宽,深绿色。第一花序着生于8~9节。果大,近圆形,红色,果皮较厚,不易裂果,单果重180~250克。中熟,从定植到收获60~70天。抗病性强,丰产性好。每公顷产量可达75~120吨。

⑧中杂4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普通叶,叶色深绿。4穗果时株高81厘米。第一花序着生于7~9节,每隔3叶着生1个花序,每花序5~10朵花。果形圆正,粉红色,果肩绿色,果面光滑,畸形果及裂果少,平均单果重143克。中熟,从定植到收获60天左右。抗性强,抗烟草花叶病毒病,耐黄瓜花叶病毒病和晚疫病。适应性强。每公顷产量为60~90吨。

⑨中杂7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植株生长势强。第一花序着生于9节。果大,近圆形,整齐度高,粉红色,无绿色果肩,单果重200克。中熟,从定植到收获60~70天。坐果率高,丰产性好。抗叶霉病,高抗烟草花叶病毒病,对灰霉病、晚疫病也有一定抗性。较耐弱光,适宜于保护地栽培。一般每公顷产量为75吨。

中杂9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保护地、露地兼用杂交种。植株生长势强,第一花序着生于8节,每花序坐果4~6个,果高圆形,粉红色。有绿果肩,不易裂果,畸形果少,单果重160~200克。中早熟,从定植到始收需55~65天。坐果率高,优质、丰产,抗病性能强。每公顷产量为75~105吨。

强丰: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生长势强,普通叶,叶色深绿。第一花序着生于8节,果扁圆形,粉红色,果肩绿色,果面光滑,脐小,果肉较厚,种子少,单果重150~200克。中熟,从定植到收获约55天。果皮较薄,易裂果,果实酸甜适中,品质好。喜肥水,较耐低温,较抗病毒病。每公顷产量为75吨。

白果强丰:天津市东丽区立村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叶色深绿色。第一花序着生于8~9节,以后每隔3片叶着生1个花序,每花序5~6朵花。果实近圆形,粉红色,果面光滑,果脐小,果实着色前为白绿色,无绿色果肩,单果重180克左右。中熟,从定期到始收约55天,果皮较薄,易裂果,果实酸甜适中,品质好。喜肥水,较耐低温,较抗病毒病。每公顷产量为75吨。

双抗2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保护地栽培专用一代杂交种,叶片碎小,深绿色。4穗果时株高约80厘米。第一花序着生于9节,以后每隔3片叶着生1个花序,每花序5~10朵花,果实稍扁圆,粉红色,有绿色果肩,单果重150~200克,皮略薄,易裂果。中熟,大棚栽培从定植到始收55天左右。对叶霉病、霜霉病抗性较强。每公顷产量在75吨以上。

佳粉10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一代杂交种。第一花序着生于7~9节,以后每隔3叶着生1个花序,每花序5~12朵花。果实扁圆形,粉红色,有绿色果肩,果面光滑。平均单果重150~200克,最大单果重500克以上。中熟,从定植到始收60天左右。抗烟草花叶病毒病。每公顷产量在75吨以上。

佳粉15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高抗性杂交种。叶色浓绿,生长势较强,8~9节着生第一花序。着果力强,果易膨大。幼果有浅绿色果肩,成熟果粉红色,果圆形至稍扁圆形。单果重200克,大者达500克以上。高抗叶霉病及烟草花叶病毒病,耐黄瓜花叶病毒病。耐低温,生长性良好,在高温下也能生长。每公顷产量为75~90吨。

2.茄子

(1)济南早小长茄: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株高70厘米,开展度80厘米左右,长势中等。第一果着生于6节。每隔一叶着生一个花序,每花序2~3朵花,复花率50%。果实紫黑色,长灯泡形,长15~18厘米,粗6~7厘米,单果重200克左右。种子较少,品质较好,较耐寒、耐弱光,适于早春小拱棚及大棚栽培。

(2)鲁茄1号: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早熟品种。株高70~80厘米,叶片狭长,茎叶深紫色。门茄着生于6~7节。果实长卵圆形,皮紫黑色,种子少,质地细嫩,品质好。单果重250克左右。耐低温、弱光,适于早春大棚和大、小拱棚栽培。

(3)北京六叶茄:北京市郊区地方品种。株高75厘米,开展度小于70厘米,6节着生第一花序,从定植到采收约需50天。果实呈扁圆球形,果皮紫黑色,有光泽,果肉细密,品质较好。单果重350克左右。较耐低温,适宜密植,但对褐纹病和绵疫病抗菌素性较差,适于早春大、小拱棚栽培。

(4)德州小长茄:山东德州地方品种。植株长势中等,门茄着生于7节,果实紫红色,扁圆形,单果重400~450克,果肉致密,品质较好,适合密植,每亩地可栽3 000~3 500株,适于早春大、小拱棚栽培。

(5)齐茄1号:齐齐哈尔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植株生长健壮,株高95厘米左右,开展度45~50厘米。门茄着生于9~10节。果实细长,皮紫黑色,有光泽,单果重250克左右。耐低温,抗黄萎病,适于大棚早春栽培。

(6)吉茄1号: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植株生长健壮,株形紧凑,株高120厘米,开展度75厘米,萼片紫色。果实长棒状,先端略带钝鹰嘴状,紫色,有光泽,果肉绿白色,品质中等。单果重250克。较抗黄萎病,中熟,适于早春大棚栽培。

(7)福山牛腿茄:福山区地方品种。植株长势强,多分枝,门茄着生于8~9节,果实长棒状,紫黑色,有光泽,果肉质地松软,细嫩,种子少,品质较好。单果重250克左右。适于大棚越冬茬和早春茬栽培。

(8)青选长茄: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植株生长势强,果实长棒状,顶端渐尖,皮紫色,有光泽,肉质细嫩,种子少,品质较好。单果重200克左右。抗绵疫病和褐纹病,比较抗热耐涝,也较耐低温,适于冬暖棚越冬茬栽培。

(9)济丰3号:济南市种子公司育成,植株生长势强,茎、叶及果实萼片均绿色,并带小刺,果实长圆柱形,紫黑色,果实大,种子多,品质较差。晚熟,较耐低温,耐弱光,适于冬暖棚越冬茬栽培。

(10)94-1长茄: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植株长势较强,第一花序着生于7~8节,果实长卵圆形,皮紫黑色,种子少,品质较好。单果重300克左右。耐低温、弱光,适于冬暖棚越冬茬栽培。

3.甜(辣)椒

(1)甜椒品种:

①甜杂6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早熟,生长势强,始花节位在9~11节,果实灯笼形,单果重80~120克。果肉厚4毫米,果皮蜡质层薄,坐果率高,连续结果性好,抗病力强。每公顷产量37.5~60吨。为保护地专用品种。

②双丰: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与北京市海淀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植株生长势强,株形紧凑,株高50厘米左右,中早熟大果型品种。始花节位在12~14节,坐果率高,果实灯笼形,顶部有3~4个突起,果肉厚,品质好,单果重50~100克。对病毒病和炭疽病的抗性优于茄门甜椒。耐肥水,丰产性好。每亩产量4 000~6 000千克。适合保护地栽培。

③农大40:北京农业大学育成的中晚熟品种。生长势强,茎粗壮,株形紧凑,较抗病毒病。果实灯笼形,商品果绿色,果面光滑。果肉较厚,单果重150~200克,每公顷产量75吨以上。

④中椒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植株生长势强,棚栽株高70厘米左右,早熟,始花着生于10~11节,果实长灯笼形,绿色,顶部有3~4个突起,单果重50~110克,果肉厚3.5~4毫米,胎座小,定植后28~30天采收,前期产量高,每公顷可产60~75吨。

⑤海花3号:北京市海淀区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育成。植株生长势强,株形紧凑,开张度30厘米×30厘米,株高37~40厘米。早熟,始花着生于11~12节,连续坐果性好,可同期坐果5~8个。果实长方灯笼形,商品果深绿色,单果重30~70克,果肉厚3.4毫米,味甜。对病毒病有一定的抗性。每公顷产量37.5~60吨。

⑥甜杂1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育成的早熟一代杂交种。生长势较强,棚栽株高80厘米左右,门椒着生于11~12节,果实圆锥形,商品果黄绿色,果肉厚5毫米,单果重40克,味脆甜。较抗病毒病。每亩产量3 000~5 000千克。

⑦茄门甜椒:上海地方品种,引入山东省后,经筛选成为较好的中熟甜椒品种。植株生长势较强,一般株高60~70厘米,开展度70~80厘米。叶片大,深绿色,第一果着生于12~14节。果实灯笼形,果肉厚,果顶部有3~4个凸起,中心略凹陷,果柄下弯。商品果深绿色,质脆味甜,单果重150~200克。适应性强、较抗病、耐热、耐贮运,每公顷产量可达75吨左右。

(2)半辛辣型品种:

①早丰1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早中熟一代杂交种。生长势较强,株高70~75厘米,分枝较多但株形紧凑,茎粗,叶片卵圆形,较小。果实为不整齐的长灯笼形,顶部较小,果长8~10厘米,横径3.5~4.5厘米,果皮绿色,果肉厚,单果重25~30克。味微辣,适于鲜食。该品种耐病毒病、耐热、易丰产,早期产量高,每公顷产量45吨左右。

②湘研1号: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极早熟一代杂交种。植株生长势中等,株高45~50厘米,开展度45厘米左右。叶片卵圆形,色深绿。果实粗牛角形,深绿有光泽,果长10.5厘米,横径大于3厘米,果肉厚约2.5毫米,单果重30~60克,微辣带甜,品质好。该品种极早熟,比早丰1号早熟7~10天,适应性强,较抗炭疽病、疮痂病、病毒病,耐寒。每公顷产量30~45吨。

③苏椒5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耐低温弱光,极早熟且高产。果实大,长灯笼形,果长10厘米左右,横径4厘米左右,单果重40~70克。植株分枝多,连续结果性强,果实膨大快,可连续采收上市。味微辣,皮薄肉嫩,口感好,维生素含量高,每公顷产量52.5~75吨。

(3)辛辣型品种:

①保加利亚羊角椒:中晚熟品种,株高50~60厘米,开展度40~50厘米,叶片较大,绿色,呈宽披针形,节间较长,主茎9~11节着生门椒。果实长羊角形,果长20~25厘米,横径3~4厘米。嫩果淡黄绿色,老熟果鲜红色,果肉厚,耐贮运,辣味浓。耐低温、弱光,抗逆性强,坐果多,产量稳定,每公顷产量60~75吨。

②寿光羊角黄:寿光市农技人员从保加利亚羊角椒中选育出的适合保护地栽培品种,品种特性与保加利亚羊角椒相近。

③湘研4号: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早熟一代杂交种。株高52厘米,开展度55厘米。果实长牛角形,深绿色,果长12~13厘米,横径2.5厘米。耐寒,坐果多,味辣但不浓烈,适于保护地栽培。定植后40天左右采收,每公顷产量37.5吨左右。湘研5号与其类似。

(二)瓜类蔬菜

1.黄瓜

(1)长春密刺:长春密刺是吉林省长春市从当地小八杈黄瓜中选育出来的,是我国北方地区保护地栽培黄瓜应用较普遍的一个品种。植株长势中等,节间短,以主蔓结瓜为主,早熟,第一雌花着生于3~5节,瓜码密,回头瓜多,瓜条生长迅速,前期产量高。瓜条长30厘米左右,深绿色,纵棱不明显,刺白色,刺瘤小而密。果肉嫩绿色,品质、风味佳,商品性好。耐低温、耐弱光,抗枯萎病,但对霜霉病、白粉病抗性较差。适合冬春保护地栽培,一般每公顷产量105吨。

(2)新泰密刺:山东省新泰市地方品种。植株生长势强,茎粗,节间短,第一雌花着生在4~5节,主、侧蔓均可结瓜,瓜长30~35厘米,横径3~4厘米,单瓜重200克以上,瓜皮较薄,色绿有光泽,刺瘤小且较密,刺白色,纵棱不明显,果肉淡绿,品质、风味佳,商品性好。耐低温、弱光,抗枯萎病,但对霜霉病、白粉病抗性较差。适合冬春季保护地栽培,一般每公顷产量60~90吨。

(3)津春3号:天津市黄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为雌性系杂交种。植株生长势强,茎粗壮,叶片肥大,深绿色,分枝性中等,以主蔓结瓜为主,较适宜密植,于3节着生第一雌花,瓜码密,一节可着生1~2条瓜,瓜条长度30厘米左右,单瓜重200克左右,瓜皮绿色,刺瘤适中,白刺,有棱,瓜条顺直,品质较好。突出特点是抗霜霉病、白粉病能力较强,而且耐低温和弱光的能力也较强,适于冬春保护地栽培。

(4)中农5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的一代杂交种。植株长势强,第一雌花着生在主蔓3~4节,以后节节有雌花,以主蔓结瓜为主。瓜条深绿色,长25~32厘米,单瓜重150~200克,白刺,刺瘤小而密,瓜柄短,肉厚,质脆嫩,商品性好。较抗霜霉病、枯萎病、炭疽病。适于冬春季保护地栽培,一般每公顷产量75~90吨。

(5)秋棚1号: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培育的一代杂交种。植株生长势强,苗期耐热、耐涝,结瓜性较好。瓜条生长速度快,品质好。瓜条长30厘米,单瓜重300克左右,瓜皮深绿色,有光泽,较耐贮藏。第一雌花着生于5~8节,易生侧枝,可几条瓜同时生长。抗病毒病、霜霉病、白粉病能力较强。后期耐低温、弱光,较适合塑料大棚秋延迟栽培。

(6)津杂2号:天津市黄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早熟,植株长势强,每株有侧蔓4~6条,叶色深绿,第一雌花多发生在3~4节,侧枝瓜较多,侧枝第一节必生雌花。瓜条深绿色,长约37厘米,横径约3.6厘米,白刺,棱、瘤明显,单瓜重约300克,品质好。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一般每公顷产量75吨以上。

(7)农大12: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育成的一代杂交种。植株长势强,根系生长旺盛,侧蔓多,叶片掌状,绿色。主、侧蔓同时结瓜。主蔓第一雌花着生在5~6节,瓜条绿色,长35~40厘米,略有棱、刺,单瓜重400~500克。肉厚,胎座小,味香甜,品质好。耐低温,适于冬春保护地栽培。每公顷产量90~100吨。

(8)津研4号:天津市黄瓜研究所选育的品种。中熟品种,植株长势较弱,叶片较小,深绿色,节间长。以主蔓结瓜为主,侧蔓很短,第一雌花着生在5~7节。瓜条深绿色,有光泽,瘤不明显,刺较稀,白色,瓜条长35~40厘米,瓜把短,单瓜重约250克。瓜肉厚,浅绿色。抗霜霉病、白粉病,不抗枯萎病,较耐瘠薄。适于春秋露地栽培及秋季延迟栽培。每公顷产量60吨。

2.西葫芦

(1)早青一代: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植株矮生,株形紧凑,节间短,易发生侧枝,叶柄短,叶片较小,叶面有银白色斑。于4~5节着生第一雌花,之后可连续发生雌花节,坐果率高,单株结瓜5~6个,早熟,一般播种后40~50天即可收获250克以上的嫩瓜。瓜长筒形,嫩瓜皮浅绿色,有细密绿色网纹,肉乳白色。适宜密植,耐低温,用于保护地栽培。

(2)阿尔及利亚:从阿尔及利亚引进,在我国北方广泛栽培。该品种矮生、节间短,不易发生侧枝,适宜密植。叶片绿色,掌状深裂,叶脉附近有白色斑点。一般在主蔓5~6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节节有雌花,只能坐果3~5个。嫩瓜长圆筒形,皮色深绿兼有黄绿色不规则条纹,肉绿白色,肉厚,品质好,单瓜重1~2.5千克。早熟、耐寒、抗性强,适于春早熟栽培。

(3)阿太一代: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一代杂交种。叶色深绿,叶面有稀疏白斑,矮生,节间短,第一雌花着生于5~6节,以后几乎节节有瓜,采收期集中。嫩瓜深绿色、有光泽,每公顷产量在75吨以上,适于大棚覆盖栽培。因单株结果数较多,开始结瓜后不仅肥水不可缺,而且嫩瓜应早收。

(4)一窝猴:北京市地方品种,北方各地均有栽培。属矮秧型,植株茎蔓短,分枝性强,叶片丛生,三裂心脏形,叶背密布茸毛。主蔓在6~8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连续7~8节均有雌花,可坐瓜3~4个。单瓜重1~2千克,长圆筒形,嫩瓜皮墨绿色,有5条不太明显的纵棱,并密布细纹,瓜肉鲜嫩,品质好。适于早熟栽培,不抗病毒病和白粉病。

3.厚皮甜瓜(洋香瓜)

(1)状元:台湾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一代杂交种。早熟,植株长势中等,叶色淡绿,花后40天左右收获,成熟时果皮呈金黄色。果实长椭圆形,无网纹。果重1~2千克。肉白色,靠种腔部淡橙色,肉质脆嫩、品质优良,折光糖14~17度。果皮硬,不易裂果,耐贮运。对枯萎病有较强抗性,但生长后期易感白粉病。栽培中可适当密植,果实膨大期应保证水肥充足供应,以确保产量。

(2)伊丽莎白:日本米可多公司育成的一代杂交种。早熟,花后35天左右收获。植株长势较强,适应性广,引入我国后迅速得到推广种植。果实圆形,果皮光滑,深黄色,果肉白,厚度2.5厘米左右,质地细嫩,含糖量12~17度。单瓜重0.5~1千克,种子较小,千粒重33~35克。果实后熟后易发酵,可在八至九成熟时采摘。栽培中可双蔓整枝,植株生长良好时,可双层留瓜。

(3)西薄洛托:日本一代杂交种。早熟,坐果后40天左右收获。植株长势中等,叶片较小,圆形,有缺刻,叶片茸毛较多,主蔓节间短,侧枝长势旺。果实高圆或球形,果皮白色具透明感,果肉厚,白色,折光糖15~16度,单瓜重1.1千克左右。品质好,食味佳。栽培中可双蔓整枝,在子蔓10~13节位孙蔓留果,坐果孙蔓留1~2叶摘心,子蔓23~25叶摘心,也可任其生长,以促进果实糖分积累。

(4)蜜世界:台湾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一代杂交种。中熟品种,坐果至果实成熟50天左右。果实高圆或长球状,果皮淡白绿色,果皮光滑无网纹,湿度大或低节位结果时,果面偶有稀疏网纹发生。果重1.7千克左右,果肉厚,淡绿色,折光糖15~19度,风味极佳。收获后若后熟数日,待果肉软化后食用,品质更好。栽培中双蔓或单蔓整枝,每株留瓜不超过3个为宜。

(5)鲁厚甜1号:适应性强,生长强健,抗病,易坐果,开花至果实成熟需50天左右。果实圆球形,单果重1.2~1.5千克。果皮灰绿色,网纹细密,果肉厚,黄绿色,酥脆细腻,清香多汁,含糖量15度左右。果皮硬,耐贮运。

4.苦瓜

(1)长身苦瓜:广州地方品种。主蔓在16~22节着生第一雌花,此后每隔一节又发生一雌花。果实长圆筒形,长30厘米左右,横径5厘米左右,外皮绿色,单果重250~600克,抗逆性强。

(2)滑身苦瓜:广东省广州市地方品种。主蔓在8~12节着生第一朵雌花,此后间隔3~6节再着生雌花。果实长圆锥形,外皮青绿色,单瓜重250~300克,品种适应性强。

(3)夏丰苦瓜: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品种。主蔓第一雌花发生的节位较低,主侧蔓着生的雌花均多。果实长圆锥形,长20~30厘米,横径5厘米左右,单果重200~250克,早熟性好,适于夏秋栽培。

(4)蓝山大白苦瓜:湖南蓝山县选育品种。主蔓8~12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隔节着生雌花。果实长圆筒形,长可达50厘米以上,属大型苦瓜,单果重可达1千克以上,商品瓜乳白色,苦味较淡,中熟品种,适于春夏栽培。

(5)杨子洲苦瓜:江西省南昌市地方品种。根系发达,分布广而浅,第一雌花着生于主蔓8~14节,果实长条形,果长60~70厘米,横径6~8厘米,单果重750克左右,果绿白色,肉厚,质脆,色泽光亮,味微苦,品质好,早中熟。

5.丝瓜

丝瓜属中作为蔬菜栽培的有两个栽培种:普通丝瓜和棱丝瓜。

(1)普通丝瓜品种:

①白玉霜丝瓜:武汉地区农家品种。茎蔓分枝力强,主蔓在15~20节开始着生雌花,瓜长圆棒形,长60~70厘米,横径4~5厘米,瓜皮淡绿色并有白色斑纹。瓜中部具有白霜状皱纹,两端皮硬有纵棱,尾部钝尖有环状凹陷,瓜耐老,皮薄质柔嫩,品质佳,单瓜重300~500克。适应性强,耐热、耐涝、丰产,大棚栽培条件下,每公顷产量60~75吨。

②线丝瓜:四川农家品种。生长势强,叶面较光滑,掌状裂叶,有少量白色茸毛,主蔓在10~12节开始着生雌花,瓜长80~90厘米,细长棒形。皮色深绿,有细皱纹和黑色条纹,品质好,抗热耐湿,大棚种植产量每公顷可产75吨以上。

③南京长丝瓜:南京郊区优良地方品种。生长势强,茎蔓旺盛,主蔓在7~8节着生第一朵雌花。雌性强,结瓜较多。果实长棒状,长达100~150厘米,瓜上部横径3厘米,下部4~5厘米,皮绿色,肉质柔嫩,纤维少,品质优,较耐热、耐湿,大棚栽培每公顷可产67.5吨以上。

(2)棱丝瓜:

①广州乌皮丝瓜:广州郊区地方品种,叶片掌状七角形,枝叶繁茂,主茎8~12节着生第一朵雌花。瓜棍棒形,长35~40厘米,单瓜重150克左右,有10棱,棱边深绿色,肉白色,肉质柔软,品质优良。耐热、耐湿,大棚栽培每公顷产量达60~75吨。

②夏棠1号:华南农业大学园艺系培育的丝瓜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一般10~12节位出现第一朵雌花,雌性强,结瓜多。瓜呈长棒形,皮青绿色,棱10条,棱色墨绿,皮薄肉厚,纤维少,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高。对高温、高湿适应性强。大棚栽培每公顷产量为60~75吨。

6.冬瓜

(1)北京一串铃:北京市农家品种。植株生长势中等,主蔓在3~5节具有第一雌花。坐果率较高,瓜码密,单株可同时结2~3个瓜。果实扁圆形或短圆筒形,高18~20厘米,横径18~24厘米,单果重1~2.5千克。果皮青绿色,被有白蜡粉,肉厚3~4厘米,肉白色,纤维少,水分多,品质中上等。早熟,耐寒、抗病,但不耐贮存。

(2)五叶小冬瓜:为四川省成都市地方品种。植株生长势中等,主蔓上在15节左右出现第一雌花。果实短圆柱形,长17~20厘米,横径24~26厘米,果皮青绿色,蜡粉少,单果重5千克左右。

(三)豆类蔬菜

1.菜豆

(1)碧丰菜豆(又名绿龙):由荷兰引进。蔓生,植株长势强,第一花序着生在3~5节,花白色。嫩荚宽扁条形,长20~25厘米,宽2.5~3厘米,厚约1厘米,单荚重20~25克,深绿色,纤维少。早熟性好,从播种到收获嫩荚需60~62天。丰产性好,大棚种植一般每公顷产量30~45吨。适应性强,抗病,适合在全国各地春季、秋冬季保护地栽培。

(2)新选八寸(棚架豆2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从山东省龙口市地方品种筛选育成。植株生长势强,蔓生,易分枝,主侧枝结荚性强,播后55~60天采收嫩荚,花白色。嫩荚绿色,呈微弯长扁条形,荚长20厘米,宽1.8厘米,厚0.8厘米,单荚重10~12克,嫩荚纤维少,肉厚,品质优良。较耐热,抗病,结荚多,丰产,大棚种植每公顷产量可达37.5吨。

(3)超长四季豆:由法国引进。蔓生,长势强,叶片大,深绿色,花白色。嫩荚浅绿色,长棍形,稍有弯曲,酷似豇豆,荚长20~26厘米,宽1.1~1.2厘米,厚1.3~1.4厘米。单荚重15~16克,质细嫩,味微甜,纤维很少,品质极佳。属中熟品种,初花节位在5~6节,播种至始收嫩荚65~70天,秋播50天,丰产性好,每公顷产量可达37.5吨左右。

(4)老来少菜豆:山东省地方品种。蔓生,长势中等,属中熟品种,播种至始收嫩荚约60天。花冠白色稍带紫红,嫩荚圆棍形,淡绿色,到食用时变为白色,但依然鲜嫩,荚长15~20厘米,纤维极少,品质极佳,单荚重约10克。较抗病,适应性广,每公顷产量可达22.5吨以上。

(5)美国供给者菜豆:由欧美引进。植株矮生,生长势强,株高40厘米左右,分枝4~6个,植株长至6~8节封顶。花冠浅紫色,荚青绿色,圆棍形,表皮光滑,商品性好,单荚重10克左右;荚长14~16厘米,荚宽1厘米左右,荚厚1厘米左右,荚肉厚,纤维少,较早熟。从播种至收获嫩荚需58~60天。每公顷可产量15~22.5吨。耐热性好,适应性强,适于全国各地四季栽培。

2.豇豆

(1)之豇28-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蔓生型,株形紧凑,分枝少。在4~5节开始结荚,7节以上连续结荚。荚绿色,长55~65厘米,横径0.9厘米左右,横截面圆形,单荚重22克左右。嫩荚纤维少,不容易老,品质佳。早熟,生育期70~110天。对日照很不敏感,适应性广,耐高温、干旱,高抗病毒病,每公顷产量30吨左右,是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豇豆品种之一,适合在全国各地种植。

(2)张塘豆角:上海市地方品种。蔓生型,分枝较弱,叶色浓绿。在4~5节开始着生花序,每序有花2~4朵,嫩荚淡绿色,长65厘米左右,横径0.65厘米,单荚重35克左右。早熟,全生育期120~130天。耐热、耐低温,抗锈病、灰霉病及病毒病,品质好,风味佳。每公顷产量30吨以上。

(3)V902地豇豆:安徽省界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植株矮生,株高60厘米左右,分枝性强,单株分枝7个左右。坐荚率高,嫩荚黄白色,荚长39厘米左右,荚肉厚,纤维少,品质好。早熟,全生育期70天。耐热、抗病,采收期长,每公顷产量30吨左右。适合全国各地栽培。

(四)绿叶类蔬菜及其他蔬菜

1.芹菜

(1)本芹:

①天津黄苗芹菜:天津市郊区地方品种。植株长势强、发棵大。叶色黄绿或绿,叶柄长且肥厚,实秸。单株重0.5~0.6千克,生长期90~100天。组织细致、脆嫩,品质好。耐热、耐寒、耐贮运,晚熟,冬性强,抽薹晚,也耐阴湿,既稳产又高产,一般每公顷产量为75吨。该品种一年四季均可栽培。

②玻璃脆芹菜:河南省开封市利用西芹与开封实秆青芹自然杂交后选育而成。植株生长势强,根较大,株高70~80厘米。叶色绿,叶柄黄绿,透明发亮,最大叶柄长60厘米,宽2.4厘米,厚0.9厘米,秆粗、实秸、纤维少,品质佳。单株重0.5千克,定植后100天左右收获,每公顷产量75~112.5吨。耐热、耐寒、耐贮运,适应性强,一年四季均可种植,作为秋季及冬季保护地栽培更为适宜。

③天津白庙芹菜:天津市郊区农家品种,在我国北方普遍栽培。植株生长势强,高大,株高80~90厘米。叶片黄绿色,叶柄长且肥厚,最长达70~90厘米,宽4.5厘米,厚0.5厘米,实心,纤维少,质脆嫩,叶浓香,口味正,品质优良。单株重0.3~0.5千克,生长期约为240天,每公顷产量75吨以上。冬性强,适应性强,抗病,耐贮运,一年四季均可栽培。

④桓台实心芹菜:山东省桓台县地方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90厘米。叶片深绿色,最大叶柄长70厘米,宽约1.1厘米,厚0.5厘米,实秸,质地脆嫩,品质好。单株重0.5千克以上,生育期100~120天,每公顷可产75~112.5吨。较耐寒、冬性强,不易抽薹,一年四季均可栽培。

⑤铁杆芹菜:在河北省保定,山西省太原、大同等地普遍栽培。植株高大,叶色浓绿,实秸,纤维含量少,品质好。单株重1 000克以上。耐贮运,抽薹晚,最适于进行春季栽培,但秋季也可以栽培。

(2)西芹:

①柔嫩脆芹:又名美国芹菜,从美国引入。植株生长势强,株高60厘米左右。叶色深绿,叶柄平均长36厘米,宽1.5厘米,厚1.0厘米,实心,肉厚,纤维少,药香味淡,品质好。单株重0.5千克,生长期130天,每公顷产量97.5~112.5吨。抗病性强,耐寒、耐热、易软化,春夏秋均可栽培。

②意大利夏芹: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意大利引进。植株生长势强,叶片直立向上,株高80厘米左右,叶数多,叶片较大,深绿色,叶柄长而肥厚,平均长度43厘米,宽1.6厘米,厚2.2厘米,叶柄棱线明显,实心,质地脆嫩、致密、纤维少,香味浓,品质好。单株重0.5千克左右,每公顷产量75吨左右。冬性较弱,易抽薹,适合春季及夏秋栽培。

③意大利冬芹: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意大利引进。植株生长势强,株高60厘米,叶色深绿,叶柄宽圆,黄绿色,有光泽,实心,组织柔软,纤维少,脆嫩、微甜,品质优良。单株重0.5~1.0千克,每公顷产量90吨。耐热、耐湿、耐贮藏,春、夏、秋均可栽培。

④北京细皮白:又名磁儿白,北京市地方品种。株形直立,高70~80厘米。全株6~8片叶,叶片绿色,叶柄白绿色,长而光滑,背面棱线细,腹沟浅而窄,柄基稍窄,实心,组织充实,质脆嫩,纤维少,品质佳。单株重0.2~0.3千克,生长期约120天,每公顷产量45~67.5吨。较耐寒,耐热、抗病力差,不耐贮存。适合冬季栽培,易软化。

⑤北京铁杆青:又名北京棒儿春,由北京市农民从引进的品种中多年选育而成。植株略显粗矮,株高50~60厘米。叶色浅绿,叶直立抱合似棒状,叶柄较粗,腹沟深而窄,棱线明显,组织充实,实心,质地脆,纤维稍多,品质中等。单株重0.5千克,生长期110天,每公顷产量为45~60吨。适于春、秋季栽培。

2.韭菜

(1)寿光独根红:从著名的寿光马蔺韭品种中提纯的一个优良品系。高产优质,芳香性物质含量高,植株高大,叶色深绿,叶片宽厚。在山东地区10月1日前后测定,单株叶片数5~13枚。叶尖稍尖,无白头,叶宽1.0~1.4厘米,伸直长度40~69厘米。自然株高50~60厘米,鳞茎以上部分伸直长度60~98厘米。假茎高20~25厘米,假茎粗(直径)0.4~1.2厘米。不包括鳞茎、花苔及根系在内,最大株重达50克。在山东6月上旬至7月下旬抽薹,薹高而粗,商品薹高80~90厘米,深绿色,中间无空腔,汁多而脆嫩,香味浓,品质极优,花苞小呈绿色,开花后韭薹最高可达1.26米。分蘖能力弱,长势强,抗寒性强,适于冬春保护地栽培和露地栽培,是适于生产韭黄、韭青、韭薹等的优良品种。一般每公顷产韭菜45~60吨,产韭黄37.5~52.5吨,韭薹15吨。

(2)791:河南省平顶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自然株高50~60厘米,淡绿色,冬季回芽晚,春季发芽早。抗寒、耐热、抗湿,生长势强,分蘖力中等,种子产量高。叶丛直立,叶片宽1~1.4厘米,叶尖钝。假茎高1.5~2.0厘米。抽薹晚,一般于8月上旬抽薹,商品薹高50~60厘米。花苞大小中等,黄绿色,8月中旬开花,花白色。丰产性强,味淡,不耐贮运。一般每公顷产韭菜45~60吨。

(3)汉中冬韭:陕西省汉中地区的农家品种。淡绿色,长势强,叶丛直立,自然株高40~50厘米,叶宽0.5~1.5厘米,叶片长30厘米左右,叶尖钝。假茎粗0.4~0.6厘米,高6~20厘米,叶鞘白色。抽薹晚,一般于8月上旬抽薹,商品薹高50~60厘米。花苞大小中等,黄绿色。8月中旬开花,花白色。分蘖力中等。抗寒、耐热、耐旱、丰产性好。叶柔嫩,纤维少,香味略淡。一般每公顷产韭菜45~60吨。适于冬春保护地栽培及露地栽培。既可作青韭栽培,又可作韭黄栽培。

(4)犀浦韭菜:原产四川省大义县一带的农家品种。株高45~50厘米,假茎粗0.8厘米左右,长8~20厘米,叶片绿色,宽0.8~1厘米,长30厘米。生长势强,绿叶期可耐-5℃的低温。休眠时温度高,时间短,休眠时植株生长缓慢或停滞,不出现茎叶枯萎现象,休眠过后即可恢复旺盛生长。可进行晚秋、初冬生产。

3.大葱

(1)章丘大葱:山东省章丘市地方品种。生长势强,植株高1.3~1.5米,叶片上冲或斜伸生长。叶片细长绿色,叶肉较薄。葱白圆柱形,长50~60厘米,横径3~4厘米,质地致密,细嫩汁多,单株重0.5~0.75千克,每公顷产量37.5~60吨。

(2)鸡腿葱:河北省隆尧县地方品种。植株高80~100厘米,直立不分蘖。叶片多斜伸生长,有蜡粉。葱白长20~24厘米,横径约5.8厘米,形似鸡腿,香味浓,单株重0.4~0.7克,每公顷产量60吨以上。

4.叶用莴苣(又称生菜)

(1)凯撒:从日本引入。极早熟种,植株生长整齐,株形紧凑。叶球高圆形,浅黄绿色,品质脆嫩,单球重500克左右。在高温下结球良好,抽薹晚,耐肥耐病,适合在春秋保护地内栽培和夏季露地栽培,每公顷产量30~45吨。

(2)大湖659:从美国引入。中熟品种。叶球大而紧实,叶翠绿色,有皱褶,单球重0.5~1千克。不耐热,适合春秋露地及保护地栽培。

5.甘蓝

(1)报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等单位育成。早熟种。外叶深绿色,蜡粉中等。叶球近圆形、品质好,单球重0.5~1千克。适应性广,耐寒性较强,每公顷产量30~45吨。

(2)中甘11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早熟种。外叶深绿色,蜡粉中等。叶球近圆形,高14~16厘米,横径宽13~15厘米,叶质脆嫩,风味优良,单球重0.8~1千克。抗寒,抗干烧心病,适合保护地栽培,每公顷产量37.5~45吨。

(3)晚丰: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育成。晚熟种。外叶深绿色,蜡粉多。叶球扁圆形,平顶,高约15厘米,横径宽约30厘米,品质一般,纤维稍多,单球重2.2千克左右。抗病、耐热、耐寒、耐贮运,每公顷产量75~90吨。

6.大白菜(夏白菜)

(1)夏优2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与济南历丰种苗公司联合育成的耐热越夏白菜一代杂交种。生长期56天左右,叶球头球形,白帮,单球重2.5千克左右,净菜率76%,每公顷产净菜60吨左右,软叶率高,品质优,抗三大病害。

(2)夏优3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与济南历丰种苗公司联合育成的耐热越夏白菜一代杂交种。生长期57天左右,叶球叠抱,近圆形,白帮,单球重2千克左右,净菜率76%,每公顷产净菜60~90吨。抗三大病害,软叶率高,品质优。

7.油菜

(1)慢菜:上海农家品种,有多个品种。北方主要种植四月慢和五月慢两个品种,它们耐寒不易抽薹,品质好,适合在保护地及露地早春栽培,每公顷产量60~75吨。

四月慢:植株呈短筒形,基部粗,叶柄处束腰,株高25~30厘米。叶柄扁平肥厚、淡绿色,叶色深绿。

五月慢:株形似四月慢,株高30厘米。叶柄白绿色,叶色偏深绿色,叶片及叶柄上有蜡粉。单株重750克左右。

(2)矮脚黄:南京农家品种。株形直立,束腰,质嫩味鲜美。耐寒性较强,宜在秋季栽培,每公顷产量45~60吨。

(3)青帮油菜:北京农家品种。株高35厘米左右。叶柄较窄长而厚,浅绿色,叶片及叶柄表面有蜡粉,单株重0.5~1千克。抗病耐寒,耐贮运,每公顷春季产22.5吨,秋季产75吨。

8.绿菜花

(1)里绿:从日本引入。植株较直立,生长势中等,侧枝发生能力弱,早熟种。花球紧密整齐,深绿色,花蕾粒稍大,花球直径13厘米左右,单球重300~500克,抗病耐热,耐寒力较差,适合春、秋露地栽培和冬春保护地栽培,每公顷产主花球15吨左右。

(2)绿岭:从日本引入。植株较大,生长势强,侧枝生长量中等,中早熟种。花球紧密整齐,绿色,花蕾小,不易散球,品质好,单球重300~600克。适应性广,耐寒,适合在春秋露地栽培,每公顷产主花球10.5~15吨。

9.花椰菜

(1)白峰:由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植株高约59厘米,早熟种。叶片宽披针形,绿色,蜡粉较少。花球洁白,纵径约9厘米,横径16厘米左右,肉质鲜嫩,单个花球重750克左右。抗病耐热,适宜秋季栽培,每公顷产22.5~30吨。

(2)法国菜花:从法国引入。早熟种。植株直立。叶片长椭圆形、深绿色,蜡粉中等。花球洁白,近圆形,较厚紧实,柔嫩品质好,单个花球重0.5~1千克。耐寒不耐热,适宜在春季栽培,每公顷产22.5~30吨。

(3)荷兰雪球:从荷兰引入。晚熟种,植株高大,叶量中等。叶片长椭圆形,深绿色,上有一层蜡粉。花球圆形雪白,紧实肥厚,品质好,单个花球重0.75~2千克。耐热,每公顷产22.5吨左右。

二、蔬菜多茬立体栽培

蔬菜多茬立体栽培,实际上就是在同一土地面积上进行多种类、多品种蔬菜的交错种植和分层栽培,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和获得更大的效益。按照不同作物在立体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不同,立体栽培可分为地面立体和空间立体两大类。地面立体栽培实质上就是传统种植业中的间作套种。按照作物生育期早晚、生长期长短、植株高矮和对温、光、气等条件的要求差异等,将不同作物间、套、混搭配栽培。空间立体栽培是指利用一定的立体栽培设施,将不同作物分层种植,立体群体中的不同作物种植在同一个平面上,群体结构呈上、下分层分布,如床式、吊槽、吊袋式多层立体栽培等。由于空间立体栽培需在棚室内新增分层设施,成本和栽培难度均加大,所以目前在我国较少采用。本书主要论述在一周年内,如何利用有限的棚室面积,多茬次播种,多次收获,尽量避免土地空闲,通过合理搭配蔬菜种类和品种,利用最新栽培技术,获得高产高效。

(一)多茬立体栽培的基本原则

1.充分利用光能,提高棚室的利用率

光能是蔬菜生长和产品形成的基本能源,充分利用光能是提高蔬菜产量、改善蔬菜品质的有效措施,尤其在寒冷季节进行保护地栽培情况下,光能利用是决定蔬菜产量和品质的首要因素。合理地搭配立体栽培蔬菜种类,应选择需光特性不同、植株高矮不同和生长期熟性相差较大的作物和品种。在栽培中应用高秆蔬菜与矮生蔬菜搭配,使群体的顶部叶面由平面变为波状面,扩大了受光面积,改善了叶层内的光照条件。生长期长,熟性晚的蔬菜种类或品种与生长期短、熟性早的搭配,其复合群体能较快地形成较大的叶面积指数,延长群体最佳叶面积指数持续的时间,提高光能利用的强度,延长光能充分利用的时间。喜光性蔬菜与耐阴性蔬菜搭配,在充分满足喜光蔬菜对光照强度的需求下,又能为耐阴作物创造弱光环境,分别满足不同蔬菜对光照条件的要求,充分利用了光能。深根蔬菜与浅根性蔬菜搭配,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土壤不同层次的养分,提高地力的利用率。

2.避免蔬菜种类间的相克现象

很多蔬菜种类间存在着互利和相克的复杂关系,两种互利的蔬菜种在一起或作前后茬,彼此间不产生不利影响,有的还有有益的作用。而相克的蔬菜套种在一起,或作前后茬栽培,则会影响某一种蔬菜的生长发育,甚至减产。相克作用有直接相克和间接相克两种,直接相克是一种蔬菜的根际分泌物或地上部发出的气味有抑制另一种蔬菜根系和地上部的生理活动的作用,甚至有毒副作用。如番茄对黄瓜、芜菁对番茄、洋葱对菜豆等均起这种相克作用。间接相克作用是两种蔬菜吸收土壤营养的时间、种类和数量基本相同,套种在一起或作前后茬易出现所需营养元素缺乏现象,而影响蔬菜正常生长发育。再者,具有相同病害的蔬菜种类之间,病菌能交叉侵染,当一种蔬菜发病时,其间、套的蔬菜及后茬蔬菜也易被侵染、致病,加重了病害的发生。如果将不具有相同病害的蔬菜种在一起,当一种蔬菜发病时,另一种蔬菜可以起隔离作用,阻碍病害的蔓延和传播,有利于减轻危害。一般情况下,同科蔬菜易感相同的病虫害。总之,在多茬次立体栽培技术中,蔬菜的搭配应注意避免相克蔬菜安排在一起,尽量把互利蔬菜搭配在一起,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3.改善小气候条件

每种蔬菜生长发育所需的小气候环境不尽相同,同时,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也改变着周围的小气候。在采用立体栽培技术时,搭配蔬菜也要注意互相间创造的小气候环境,以能互相适应、互相帮助为宜。如菌菜间套作模式黄瓜架下套种蘑菇,黄瓜为喜光蔬菜,支架栽培,在上部光照充足,有利于生长。蘑菇需要弱光环境,由于黄瓜遮阴,架下光线较弱,可满足蘑菇的生长需要。同时,蘑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不断释放二氧化碳气体,为黄瓜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提高黄瓜的光合效率。二者互惠互利,可达到菌、菜双丰收。

4.高产高效,增产增收

多茬次立体栽培的最终目的,是在较少的土地面积上,生产出较多的蔬菜产品,增加单位面积的蔬菜产量,提高效益。要想获得蔬菜立体栽培的高产高效,应做好以下几点:

(1)选择产量高、产值高的蔬菜相搭配:产量高与产量高的蔬菜相搭配,立体群体的总产量也高,但是,蔬菜产量高不一定收益就大,还应将产量高与产值高的蔬菜相搭配,既能获得较高的蔬菜产量,又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2)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大棚蔬菜生产投入高,要增强市场商品观念,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和发展动向,生产出适销对路产品,才会顺利实现产品向商品的转化,形成高效益。

(3)实现规模经营:实践证明,没有大面积的规模生产,就形不成优势,势必影响产品销售,也就形不成规模效益。

(4)发展名、特、优、稀蔬菜种类和品种:目前,蔬菜生产发展迅速,已经实现了新鲜蔬菜的周年供应,个别季节甚至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可发展具有较强的商品竞争力和较高效益的名、特、优、稀蔬菜,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稀”的生产策略实现增产增收。

(二)茬口安排的基本原则

茬口安排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一定时间内各种蔬菜及其搭配种植的其他作物在栽培次序上的安排布局,是蔬菜立体栽培中前、后茬作物栽培衔接的依据。合理的茬口安排,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达到高产、优质的栽培目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调节蔬菜的生产供应季节,平衡蔬菜淡旺季,实现蔬菜周年均衡供应。茬口安排涉及到轮作、间套作、多次作的综合运用,一般在茬口安排上应掌握以下原则。

1.根据蔬菜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茬口

根据不同棚型所能创造的环境条件和作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安排茬口,使作物生长发育期尤其是产品器官形成阶段,安排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

蔬菜及其搭配种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品器官的形成,都需要一定的温度、光照、水分、肥料、气体等条件。目前,水、肥、气等条件较易控制,而温度和光照条件的调控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二者常常成为蔬菜及搭配种植作物茬口安排的主要限制因素,也成为人们安排茬口的主要理论依据。因此,要满足蔬菜及搭配种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品器官形成对温度和光照条件的要求,关键是考虑温度、光照条件的季节变化和保护栽培设施对温、光条件的影响。按照各种作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以及保护栽培设施的保温、透光性能,力求将栽培作物的生育期尤其是产品器官形成阶段,安排在温度和光照等条件最适宜或比较适宜的季节或月份,以尽量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光照等条件的需求。

2.突出重点,合理搭配主、副茬

大棚蔬菜生产一般分为春早熟栽培、秋延迟栽培和越冬栽培三个大的茬次,尤其是冬暖型大棚投入使用以来,光照好、病虫害较少的春季是一年中棚室蔬菜生产最好的季节,据统计,大棚春季的蔬菜产量和产值占大棚全年蔬菜总产量和产值的60%~70%。大棚春季最适宜栽培的蔬菜多为黄瓜、番茄等瓜、果蔬菜。因此,在大棚蔬菜茬口安排时,应首先抓好早春主茬,在保证主茬作物正常生长前提下,串插种植好其他作物。近几年,随着反季节栽培品种的育成,越夏栽培的成功,在有些菜农看来,主副茬已没有明显的区别,但这些栽培方式毕竟处在露地蔬菜生长季节,容易出现供过于求而影响收益,所以在立体栽培时仍须突出重点,全面兼顾,合理组配。

3.注意茬口的衔接和轮作

棚室蔬菜多茬种植时应严格掌握茬次的衔接时间,在保证主茬作物适宜生长期的前提下,抢种副茬,既要适当增加栽培茬次,又不致使相邻茬次的作物之间影响太大。套种时,要尽量减少共生期,避免因套作共生期过长,对前、后茬作物的正常生长产生不良影响。茬口安排要与轮作相结合,合理利用土壤肥力,减轻病虫的发生。在保护栽培轮作有困难时,可采用无土栽培、嫁接栽培等措施来弥补。

(三)轮作换茬的作用与原则

1.轮作换茬的作用

(1)合理利用土壤肥力:作物种类不同,从土壤中吸收利用各种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差异较大。如果在同一地块上连续栽培对土壤养分吸收相同的作物,久而久之,就会使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得不到充分利用,导致土壤营养成分比例失调,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及品质的提高。通过轮作换茬,把对土壤养分要求不同的作物交替栽培,可以比较均衡、充分且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养分。

不同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也存在较大差异,有深根性和浅根性作物之分。浅根性作物,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主要吸收土壤浅表层中的养分和水分,对深层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吸收利用率较低;深根性作物,相对来说可以大量吸收和利用土壤深层的养分和水分,并且还能把土壤深层贮存的养分和水分转移到土壤表层。深根性作物与浅根性作物交替种植,能比较均衡地利用土壤不同层次的养分和水分。

(2)避免根系分泌物的不利影响: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根系不断地分泌出各种代谢产物,如有机酸、糖类、生物碱及其他有机物质。这些物质能改变土壤根系环境并影响养分的转化吸收,有的还能产生某些有毒物质,引起有害生物和微生物的繁衍和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作物生长。不同作物,根系分泌物不同,对不同作物根系分泌物的反应情况也不一致。如十字花科蔬菜根系的分泌物能刺激好气性非共生固氮菌的发育,有利于土壤中氮素养分的增加。芹菜和韭菜根系分泌物分别对菜豆和莴苣有害,种过芹菜的地块下茬不宜接菜豆;种过韭菜的地块不宜种莴苣。科学地搭配前后茬作物,合理地进行作物布局,可趋利避害,充分发挥轮作换茬的增产作用。

(3)减轻病虫害发生:多数致病病原菌对寄主有选择性,所以种植不同作物可有效切断病害的传播渠道,而长期种植同一种或同一科植物,病菌会逐年积累,造成病害大发生。尤其是生活在土壤中并通过土壤传播的病原菌,一般能在土壤中存活较长时间,如瓜类枯萎病菌能在土壤中存活5~6年。通过抗病作物与易感病害作物有计划地定期轮作,可以有效地预防土传病害发生。合理轮作还可以使那些食性狭窄或活动范围小的害虫,因缺乏食物而死亡。

2.轮作换茬的原则

(1)将吸收土壤养分不同、根系深浅不同的作物互相轮作:一般情况下,可将消耗氮肥较多的叶菜类、消耗钾肥较多的根菜类、消耗磷肥较多的果菜类轮流栽培;或将深根性的根菜类、茄果类、豆类等与浅根性的叶菜类、葱蒜类等轮流栽培。

(2)将互不传染病害的蔬菜相互轮作:一般同科蔬菜常感染相同病害,原则上应尽量避免同科蔬菜连作,而每年调换种植不同科的蔬菜,从而使病、虫失去寄主或改变生活条件,达到减轻或消灭病、虫害的目的。

(3)通过轮作改善土壤结构:轮作时适当配合豆科、禾本科蔬菜,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团粒结构,提高肥力。根系发达的瓜类和宿根性韭菜也能遗留给土壤较多的有机质,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较为理想的轮作次序是:豆科、禾本科蔬菜之后接需氮量较多的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蔬菜;再次种植需氮量较少的葱蒜类和根菜类蔬菜;以后再接根系能固氮的豆类蔬菜,成为其他蔬菜的良好前茬,进入下一个循环。

(4)注意不同蔬菜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种植甘蓝、马铃薯等,能增加土壤酸度。豆类蔬菜的根瘤菌给土壤遗留较多的有机酸,而南瓜等能减少土壤酸度。洋葱等蔬菜对土壤酸度较敏感,若作为甘蓝、马铃薯等分泌酸性物质蔬菜的后茬易减产,而作南瓜的后茬易获得较高产量。

(5)确定合理的轮作年限:合理的轮作年限应依蔬菜种类、病原菌的存活年限而定。一般十字花科、百合科、伞形花科等作物较耐连作,但以轮作为佳。茄科、葫芦科(南瓜例外)、豆科、菊科等连作受害较重,多进行轮作。小白菜、芹菜、甘蓝、葱蒜类蔬菜等,在没有严重发病地块可以连作几茬,但需增施有机肥,有轮作条件的仍以轮作为佳。黄瓜、辣椒、生姜、马铃薯、山药等需2~3年轮作,番茄、甜瓜、茄子、豌豆等要间隔3~4年,西瓜要求间隔6~7年。

(四)多茬立体栽培连作障碍与对策

连作极易造成土传病害大发生及生理障碍,最好不进行连作,但由于保护设施一旦建成,土地面积就固定下来,连年栽培很难实行合理轮作,连作是不可避免的。生产中应采取措施尽量消除连作障碍。

1.连作的障碍

连作障碍的发生,大多是由病虫害的增加引起的,其次为土壤微生物变化、根系分泌毒素的增加、土壤理化性质的破坏和土壤无机元素平衡的破坏等。

(1)连作引起病虫害日益严重:调查分析表明,连作障碍的原因以病害占多数,占连作障碍的70%以上。保护地内蔬菜长期连作,蔬菜的土传病害病原物就会在土壤中存留和积累,使土壤中病原物的密度增加,这就为病害的发生和猖獗提供了条件。近几年,保护地瓜类蔬菜枯萎病、茄子黄萎病、辣椒和番茄根腐病、疫病等病害经常性大发生,给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这些病害的大发生均与连作有直接关系。

(2)连作使土壤根际微生物发生变化:蔬菜根系分泌的有机物种类繁多,集聚于分泌物中的土壤微生物种类和密度因蔬菜种类而异。蔬菜连作时间越久,对该蔬菜适应的土壤微生物相对变得越单纯,土壤中微生物间的拮抗作用就被削弱,不仅更增强了病原菌的活动,而且有些从未发现具有危害性的菌类也会对根系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削弱了作物对病菌侵染的抵抗力。

(3)连作破坏了土壤理化性状:长期连作某一种作物,由于作物吸收利用土壤营养的不平衡性,使吸收利用率低的某些矿质元素逐渐在土壤中积累,当积累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蔬菜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形成盐害,而且会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板结。盐分的积累也会使土壤酸碱度(pH)发生变化。另外,由于作物的根系分泌物不同,对土壤的pH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甘蓝、马铃薯、豆类蔬菜等,根系分泌物和根瘤遗留物增加土壤的酸度,降低pH;南瓜等蔬菜根系分泌物偏碱性,提高土壤pH。若长期连作某种作物,土壤pH势必定向变化,超出蔬菜要求的适宜范围时,就会影响蔬菜的生长发育。

2.防止连作障碍的措施

合理轮作是防止连作障碍的最佳措施,在无法进行合理轮作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同种作物不同品种对土传病害的抗性具有显著差异,选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如黄瓜枯萎病,选用长春密刺、鲁黄瓜4号、鲁黄瓜10号、津春3号等品种,对枯萎病有较强的抗性,可减轻连作时该病害的发生。

(2)嫁接栽培:利用抗性砧木嫁接易感土传病害的接穗,可避免土传病害对接穗品种的侵染和危害,目前已成为防止连作障碍的一项主要措施。日本在黄瓜、西瓜、番茄、茄子等果菜类蔬菜栽培中已普遍应用。我国利用黑籽南瓜作砧木嫁接黄瓜,利用葫芦作砧木嫁接西瓜、甜瓜防止连作瓜类枯萎病,已取得显著效果,且在生产上广泛应用。

(3)土壤消毒:使用氯化苦等高效药剂或热蒸气处理土壤,杀灭或减少土传病原物。土壤消毒是消除病害的对症疗法,是针对发病原因采取的有效措施,但该方法费事、费工,消毒也不甚彻底,应与其他措施配合使用。

(4)增施有机肥:增施有机肥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调整土壤微生物环境,使对作物有益的微生物增多,从而抑制有害菌的增殖。

(5)无土栽培:无土栽培使作物根系完全脱离土壤条件,免受土传病菌的侵染。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肥、水、气等条件可以人为调控,避免了连作障碍的发生。无土栽培在日本、荷兰、美国等国家已普遍应用,在我国也已开始推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冬暖大棚蔬菜多茬立体栽培

(一)二种二收栽培

冬暖大棚,又叫日光温室,由于棚型结构合理,所以自20世纪80年代末诞生以来,在全国迅速推广,通过采取冬季保温、夏季遮阴防雨等措施,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多种蔬菜。冬暖大棚的二种二收栽培,实际上是指一年两大茬,即冬春季早熟栽培+秋冬季延迟栽培,或越冬一大茬+越夏栽培这两种茬口安排。由于茬次较少,二种二收主要是以高产优质创高效。

1.春早熟番茄—秋延迟黄瓜

(1)茬口安排:番茄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大棚内育苗,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通过夏季适当遮阴,可于7月下旬拉秧,正好避开越冬茬的上市高峰期;黄瓜于8月中下旬棚内直播,利用前茬旧棚膜遮阴防雨防高温和后期换新膜保温,延迟采收期,避开秋黄瓜上市的高峰期,供应10月份至元旦、春节的黄瓜淡季。

(2)番茄栽培技术要点:

①选用良种:一般选用较耐低温、弱光,对温度变化适应能力强、早熟、抗叶霉病、早疫病的品种,如鲁番茄4号、西粉3号等,也可选用耐热、抗病、品质好、丰产的中晚熟品种,如毛粉802、L402、中蔬4号等。

②培育壮苗:播前将种子用55~60℃温水烫种,然后在35℃下浸种4小时,再用10%的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在20~30℃条件下催芽2~3天。在此期间在大棚内做宽1~1.2米南北向的苗床畦,苗床内填10厘米厚的营养土,播前2天浇透水,覆膜提温,选晴天上午10时播种。播种时将催好芽的种子拌入细沙均匀撒入苗床,覆细土1厘米,盖地膜。苗床上搭小拱棚提温,夜间盖草苫保温。

播后温度保持在25~30℃,保温保湿,不通风,5~7天即可出苗。出苗后揭开风口通风,使温度保持在白天20~25℃,夜间12~14℃,以防苗徒长。苗出齐后及时疏苗间苗,幼苗长至2片真叶时及时分苗。

③合理密植:定植前10~15天扣棚提温,结合整地每亩施优质农家肥5 000千克,饼肥5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尿素8~10千克,并浇透水,造墒后南北方向起高垄,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距60厘米,小行距40厘米,垄高15~20厘米,株距27~30厘米。采取浇窝水定植,定植后铺地膜。

④定植到结果前期的管理: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温度低,落花落果严重,苗子易徒长。定植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15~20℃,促进缓苗。缓苗后浇一次缓苗水,中耕2~3次,控水蹲苗,白天温度保持在23~25℃,夜间13~17℃,开花后用15×10-6~20×10-6的2,4-D抹花,促进坐果。

⑤结果期管理:第一穗果长到核桃大小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浇水,每棚用磷酸二铵10~15千克,第一穗果由青变白时进行第二次追肥,以后每隔7~10天浇一水。结果期间温度白天23~25℃,夜间15~17℃。及时进行植株调整,一般采用单干整枝,用塑料绳吊蔓,侧枝及时打去。果实开始收获后,要把下部老叶及病叶及时摘除,以利透光,减少发病。为争取早上市,可用0.08%~0.1%的乙烯利处理白熟期果实。

⑥病虫害防治:春早熟番茄常见病害是灰霉病、早疫病和晚疫病,常见害虫是蚜虫和白粉虱,应及时防治。

(3)黄瓜栽培技术要点:

①选用良种:秋延迟黄瓜宜选用抗病性好,生长势强,前期耐高温、后期耐低温、耐弱光的品种,如秋棚1号、秋棚2号、津杂2号、津研4号等。

②播前准备:及时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枝枯叶及杂草,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 00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0千克,50%多菌灵2千克,整地后做成宽1.1米的南北延长畦。选晴天封严棚膜高温闷棚7天左右,通风散热准备播种。种子先进行温汤浸种,然后用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30分钟,清水洗净后催芽,待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③播种及播后管理:直播时按行距50厘米开沟,沟内灌水,水渗后按株距25~30厘米播种,每穴2~3粒,覆土0.5~1厘米。播种后棚内保持湿润。冬暖大棚黄瓜秋延迟栽培,关键是苗期注意防病、防高温、诱雌花,10月下旬后注意保温防冻,加强肥水管理,适时换膜,及早上市。

黄瓜出苗后立即松土,真叶展开前不再浇水,真叶展开后立即间苗、补苗。两片真叶展开时,喷洒100×10-6~150×10-6的乙烯利诱导雌花,4片真叶展开后再喷一次150×10-6乙烯利。喷时宜下午4时进行,喷布要均匀,不能重复,喷后浇水。当植株5~6片叶时,及时吊蔓管理。

黄瓜生长适温是白天25℃,夜间15~17℃,低于10℃生长受阻。白天气温高于32℃,棚膜上要加遮阳网或草帘遮阴降温,昼夜大通风。白天28℃左右时,清除覆盖物,夜间低于12℃时,利用晴天中午将旧棚膜撤下换上新棚膜。夜温低于8℃时加盖草苫。

秋延迟黄瓜生长期短,以基肥为主,追肥以复合肥为好。一般每次每亩追复合肥10千克。根瓜坐住前不浇水,促根控秧,防止徒长。根瓜坐住后,追肥浇水一次,根瓜采收后再追肥浇水一次。棚内经常保持湿润,防止大水漫灌和忽干忽湿。

2.春早熟番茄—秋延迟菜豆

(1)茬口安排:番茄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大棚内育苗,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7月下旬拉秧。菜豆于8月中旬催芽直播,11月中旬开始收获。

番茄栽培技术要点参考“春早熟番茄—秋延迟黄瓜”中的番茄栽培技术要点。

(2)菜豆栽培技术要点:

①品种选择:可采取矮生菜豆与蔓生菜豆间作,品种可选法国地芸豆、美国供给者及绿龙、老来少、新选黄县八寸等。

②催芽播种:为缩短出苗时间、防止烂种,播前应催芽。先用1%的甲醛液浸种消毒,然后在37℃温水中浸种6小时左右,捞出后置于25~28℃条件下催芽,70%的种子露白即可播种。播种时开穴点播,矮生菜豆每畦4行,行穴距为30厘米×20厘米;蔓生菜豆每畦2行,行穴距为60厘米×25厘米,每穴播3~4粒。先浇水后播种,不可先播种后浇水,否则会使土壤表土板结,影响种子发芽出土,甚至会造成烂种。

③田间管理:播后外界气温低于15℃时,应及时扣膜,以后棚内温度保持在白天20~25℃,夜间15~18℃。视土壤墒情,幼苗出土后浇次齐苗水,三出复叶展开时及时补苗。

追肥浇水应掌握“苗期少、抽蔓期控、结荚期促”的原则。植株长到3~4片真叶时,蔓生品种结合扎架浇1次抽蔓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千克,以促进抽蔓和植株发育。此后一直到开花前为蹲苗期,应控制肥水,促进菜豆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发展,防止茎蔓徒长和大量落花落荚现象。

待第一花序形成幼荚时,即可结束蹲苗,开始灌水,每采1次荚浇1次水,隔1次水冲施尿素10千克左右,整个结荚期保持土壤湿润。天气转冷后,浇水量要适当减少。待植株长满架后打顶,进入结荚后期植株衰老时,及时打去下部病、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使侧枝萌发和潜伏花芽开花结荚。秋末冬初天气转冷时,应加强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

3.春早熟番茄—秋延迟甜(辣)椒

(1)茬口安排:番茄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育苗,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7月下旬拉秧;甜(辣)椒7月下旬搭遮阴防雨小棚育苗,9月上中旬定植。

番茄栽培技术要点参考“春早熟番茄—秋延迟黄瓜”中的番茄栽培技术要点。

(2)甜(辣)椒栽培技术要点:

①品种选择:冬暖棚秋延迟栽培宜选用抗病、早熟(或中晚熟)品种,如湘研1号、铃铛皮、苏椒5号、农大40、洛椒4号等。

②育苗:选地势高燥处作育苗畦,并搭好小棚以备遮阴防雨用,播种畦浇透水,按7~8厘米株行距点播,每穴3~4粒种子。出苗后间苗,不进行分苗。苗床干旱时,要及时浇水,保持苗床湿润,并可喷0.3%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追肥。及时拔除苗畦及周围杂草,以防蚜虫,减轻病毒病发生,喷药防治叶霉病等。

③定植及定植后管理:5~6片真叶时定植。先施足基肥,做成宽95厘米的小平畦,每畦两行,栽后浇水。

缓苗后及时松土,开花坐果前适当进行水肥控制,一般小水勤浇,保持土壤表面见干见湿,中耕2次后进行1次追肥,每公顷施用硫酸铵150千克,草木灰1 500千克,施后浇水。门椒坐住后追攻果肥,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7 500千克或复合肥400~500千克。

9月中旬前应注意遮阴降温,防止苗徒长,随外界气温降低加强保温,及时采果,辣椒可最后一次性收获。

4.春早熟番茄—秋延迟芹菜

(1)茬口安排:番茄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在大棚内育苗,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7月下旬拉秧;芹菜7月下旬,露地采用遮阳网覆盖育苗,9月下旬定植,1月底收获。

番茄栽培技术要点参考“春早熟番茄—秋延迟黄瓜”中的番茄栽培技术要点。

(2)芹菜栽培技术要点:

①品种选择:秋延迟栽培宜选择纤维少、品质优良的品种,如玻璃脆芹菜、天津黄苗等。

②育苗:为促进出苗、防止烂种,先行催芽,催芽温度应控制在18~20℃。造墒后均匀撒播、覆土,保持苗床湿润,同时搭小拱棚防雨遮阴。出苗后及时间苗,清除杂草。

③定植及定植后管理:9月下旬,幼苗4~5片真叶时,按行距15厘米、株距8厘米定植到栽培畦。定植前每亩施优质有机肥500~700千克,磷酸二铵30~40千克。定植后马上浇第一次水,7天后浇第二水,以后每次追肥都连浇2次水,间隔7天左右,保持土壤湿润。定植后20天左右,第一次追肥,每亩追施硝酸铵15~20千克,收获前50天左右,再追施一次,用量同上。

11月初扣棚膜,白天温度保持在15~20℃,夜间10~15℃。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斑枯病和斑点病。

5.春早熟番茄—秋延迟绿菜花

(1)茬口安排:番茄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大棚内育苗,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7月下旬拉秧;绿菜花7月中旬播种育苗,9月上旬定植,11月中旬开始收获,可通过假植,延长供应期至元旦和春节。

番茄栽培技术要点参考“春早熟番茄—秋延迟黄瓜”中的番茄栽培技术要点。

(2)绿菜花栽培技术要点:

①品种选择:秋延迟栽培可选用早熟和中熟、品质优良品种,如绿岭、里绿、中青2号。

②育苗:为防苗期的强光照和雨水要搭遮阴棚育苗。播种后子叶展开期即进行间苗,使苗距在1.5~2厘米。注意防治苗期立枯病。2~3片真叶时分苗一次,分苗时要给足水分,并覆盖黑色寒冷纱遮阴,培育出嫩壮苗,定植前喷洒杀菌剂防病。

③定植及定植后的管理:幼苗长至5~6片叶时即可定植。绿菜花生育旺盛,而且喜肥,定植时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5 000千克,磷酸二铵20~30千克,硫酸钾15~20千克,整成宽1.5米南北向畦。定植时每畦3行,株距40~50厘米,定植后浇水。

缓苗后及时中耕去杂草,定植后14天,进行培土和追肥,每亩施硫酸钾10~15千克,尿素15~20千克,有条件的要喷1~2次微肥。

绿菜花的侧球产量占单株产量的25%~30%,所以保护地栽培中侧枝利用很重要,为保证主花球正常生长又能充分利用侧枝,就要整枝。即在主花蕾现蕾前,将基部发育好的侧枝留下3~4个,以上的侧枝全部去掉。当主花球收获后,将所留侧枝的上部叶片仅保留2~3片。采用这项技术措施既可及早收获主花球,又可收获质量好的侧花球,既保证了产量又延长了收获期。主花球收获后,重施一次氮、钾肥,摘除一部分老叶,松土,培土。

6.春早熟黄瓜—秋延迟菜豆

(1)茬口安排:黄瓜12月下旬育苗,2月中旬定植,7月下旬拉秧;菜豆8月中旬直播,11月中旬收获。

(2)黄瓜栽培技术要点:

①选用良种:春季早熟栽培,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前期光照偏弱,空气湿度大,气温低,后期则气温较高,植株易发病,所以应选择较耐寒、耐弱光、适应性强、早熟、丰产、抗病的品种,如长春密刺、新泰密刺、津春3号等。

②培育壮苗:春早熟栽培可直接在冬暖棚中育苗,最好采用营养钵育苗,以减少移栽时伤根。播种至出苗,白天床温保持25~30℃,夜间17~18℃,地温22~25℃,3天即可出苗。出苗后适当降温,防止出现高脚苗,白天床温保持20℃,夜间12~15℃。从第一片真叶展开到定植前10天,白天床温保持23~27℃,夜间15~18℃,以利于花芽分化。育苗期间应以保温为重点,重视地温的提高,促进根系发育,防止沤根等生理病害的发生,有条件的最好铺设电热线,进行温床育苗。移栽前10天起进行低温炼苗,白天床温16~20℃,夜间不低于10℃,移栽前3~5天,夜间温度可降到8~10℃。

③定植及定植后的管理:定植前1个月扣棚提温,每亩施5 000~6 000千克农家肥,30~40千克硫酸钾,20~30千克磷酸二铵,整地后作成小高垄,垄间距70厘米和50厘米相间。定植时在垄上开沟,放苗后浇水,水渗后封垄。株距30~40厘米。定植完毕铺上地膜。

缓苗前一般不通风,管理重点是提高气温和地温,促进黄瓜缓苗。缓苗后白天保持25~30℃,夜间10~15℃,下午25℃时关闭通风口。此期仍要控制浇水,可行膜下中耕促根壮秧,并及时吊蔓。从根瓜坐住开始,保持白天气温25~30℃,最高32℃,夜间最低10℃。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